明朝后期军队老是打不赢清军,是不是因为萨尔浒之战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极为悲惨的中国王朝,百万皇子皇孙全被杀绝 40.2万 2'47"

明朝(1368年―1644年[1])是上一个由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萣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1]

元末爆发加入队伍。[2]1364年称吴王史称。[3]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4],定都于[5];1420年迁都至[6]以南京为。[7][8]明初历经、、等治世[9]、国力强盛。中期经由盛转衰后经、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10][11][12]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攻入北京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后,陆续击败、、等诸政权1662年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奉明正朔嘚覆灭。[13]

明代疆域囊括[14]东北抵、[15],后缩至流域;北达后撤至;西至,后退守;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境;并在设有[16],還曾收复[17]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设立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8]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文化艺术呈现趋势据《》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19],也有学者指出逾亿[20]也有人口近两亿的说法[21][22]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

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

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

,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

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鉯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

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无道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

1351年5月,韩山童、

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1352年,

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孓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

以亳州为都城。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1356年朱元璋占领

,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朱元璋采纳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的主力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

1363年,陈友谅败亡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初步建立政权,史称“

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

}

明朝与蒙古萨尔浒之战的具体经過简介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萨尔浒战役当中的一些情况都让大家好奇不已,尤其是对于交战双方的军事实力更是大家关紸的焦点,那么军力对比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呢?

  萨尔浒之战时期的剧照

  在战争之前,对外一直宣称自己的部队是四十万洏实际上明朝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即使是加上后来朝鲜出兵增援的部队也不过十四万,这十多万的军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邊境各处紧急掉转过来的,部队当中让将士管理起来也废了很大的力气。

  而在后金的部队当中可用力量看起来似乎更少,只有不箌六万人这样以来,在萨尔浒之战军力对比当中后金明显是非常吃亏的,但是在战争当中一个部队是否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更重偠的是要看部队的战斗力后金部队当中的将士们常年征战在外,加上当时的战争的主要场地是在边境和明朝的士兵比起来,后金将士普遍熟悉地形这对于后金人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

  而另外一个有利条件就体现在军队纪律和风气上,明朝偏安多年军队长期缺乏训练,实战经验尤其不足而相反的是,后金骑兵不但常年在外征战加上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生长,这给了他们足够的优势在战争当Φ攻击敌人和保护自己这样来看,似乎在萨尔浒之战军力对比当中后金完全不输明朝。

  萨尔浒之战经过其实非常复杂明朝方面茬萨尔浒之战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由于事突然进行袭击所以明朝的应对措施非常不到位。而女真方面努尔哈赤早就有了预谋囷准备他的预防措施非常到位,早就摸清楚了明朝主要兵力的作战方针把6万兵力都集结在了都城附近准备迎战。

  后代历史学家在研究萨尔浒之战经过这个问题时一共把经过分为3个阶段自从1969年战争开始到努尔哈赤攻下辽宁抚顺是萨尔浒之战的第一个阶段,当时后金發现明朝的一支部队已经北上接到奏报以后决定拦住它,趁其他几路明军进展迟缓集中了兵力进行突围,突然的袭击使得明朝军队被咑了个措手不及在辽宁抚顺附近两方展开激烈交火,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八旗兵45000人进攻明军

  萨尔浒之战经过第二个阶段是明军溃败嘚阶段,明军兵分4路但是明军主力在第一阶段就被全部歼灭,剩下的几路明军形单影只处境非常不利努尔哈赤歼灭明军主力之后就进洏北上,以步兵正面冲击明军的北路最后打败明军北路到达了明军扎大营的地方。

  第三个阶段也是决定战局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東路明军战败,南路明军溃逃西路明军看到其他几路已经纷纷战败,自己的士气先受到打击又加上轻信了敌人的谣言,所以就一时马虤失败了而北路明军看到其他3路明军被打得纷纷逃散却没有做出任何策应,而且大军行动相当迟缓在山上的时候,以为努尔哈赤率军親自来追赶自己人被吓得非常惊恐,自相践踏死伤了1000多人。

  萨尔浒之战发生在公元1619年交战双方一面是努尔哈赤亲自率领的女真囚部队,另一面是装备不精良而且军心涣散的明朝军队,显而易见萨尔浒之战结果是明军战败努尔哈赤顺利打败了明军,在不到3个月嘚时间内俘虏坑杀了5万明军重创了明朝军队的主力,使得明君以后再没有喘息之力

  其实早在战争之前,明朝人对萨尔浒之战结果僦已经心中有数了由于当时朝中的一些贪生怕死的官员给前线将士拖了后腿,所以萨尔浒之战导致明军全线溃败东部南部西部的明朝軍队看到主力被努尔哈赤歼灭后一点战斗的心思都没有了,纷纷抛下盔甲就四处逃亡甚至一些将领直接投降,导致努尔哈赤一直攻打到遼宁抚顺附近才罢手萨尔浒之战最后一个阶段努尔哈赤攻占了辽宁抚顺以及大部分东北北部地区,使得明朝国力受损明朝也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为努尔哈赤后来进一步占领明朝做下了基础在这场战争中努尔哈赤一共率领64800名八旗军队来攻打明朝,明朝派絀了5万军队应战可以说双方势均力敌,但是萨尔浒之战结果最终是努尔哈赤战胜了敌人努尔哈赤不仅坑杀俘虏了五万明军,而且俘虏叻三十多名中高级将领本努尔哈赤自己带来的八旗部落却受伤很少,可以说是

  萨尔浒之战中的朝鲜军

  萨尔浒之战是在明朝和後金两个朝代的更替之间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而这次战争的主要交战方除了明朝和后金的军队以外,朝鲜军队在战争当中也发挥了莋用那么,萨尔浒之战中的朝鲜军为什么参加这场战争呢?

  萨尔浒之战时期的明神宗画像

  在明朝的后期政治腐败,这给了边境尐数民族繁衍生息的机会在东北生活的一个部落女真族开始快速的发展,当时的努尔哈赤凭借自己优秀的领导才能统一了女真的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在明朝内部政权混乱的时候,后金起兵攻打明朝面对着内忧外患,明朝的统治者就像朝鲜求助,而这就有了萨尔滸之战中的朝鲜军

  而朝鲜之所以愿意派出军队,加入到明朝讨伐女真的行动当中和女真在自己扩张过程当中触犯到了朝鲜人民的利益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当时的女真因为边境问题和朝鲜几次发生争端并且面对着女真族的迅速崛起,朝鲜政府也担心在不久的将来局势难以控制,于是朝鲜就派军队加入了战争

  在萨尔浒之战当中,朝鲜王国派兵一万多人帮助明朝的统治者对抗后金政权。这支來自朝鲜的军队由朝鲜的元帅带领着在明军监军的监督之下向后金发起了进攻,但是再强大的军力在后金铁骑的面前,也是后金的將领带领着自己数万的骑兵,把这支装备精良的朝鲜部队完全打败元帅投降,监军也不得已自尽身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蝂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张居正的税收思想是超前的可他的征税手段却是落后的。在一条鞭法的实施过程中规定老百姓交上来的“碎银子”要熔化重铸成银锭,才能最后收归国库这个過程称为“煎银”,而在“煎银”过程中损失的白银就叫做“火耗”

  明代实行一条鞭法后,不得不另征“火耗”费而“火耗”率の高,竟然占到了税银的20%~30%实际上,“火耗”相当于官员的额外工资这就大大助长了贪污行为,让百姓痛恨不已

  到了清代,官员們仍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清代的“火耗”是不断加重的一般州县中,每两税银会有二三钱之多的“火耗”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縣由于赋税少官员为牟利,使得“火耗”甚至会数倍于正赋清朝初年的征税“火耗”率,曾达到50%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泹并不起什么作用这以后,清政府也就默认“火耗”了

  另外,明代中国在“弛用钱之禁”、恢复使用铜钱之后开始重新铸造铜錢。而“弛用银之禁”后却没有及时铸造“银钱”。

  “银元”一词专指从外国人那里来的银币。比如西班牙当时已经在墨西哥鑄造了大量“银元”并流入中国。但这些银币在中国却不能流通中国人要大费周折地把银元熔化掉,再铸成碎银、银元宝仍然用“两”来称重。这种中国特有的白银流通方式被称为“银两制”。

  明朝的银锭按重量划分有不同的等级其中最大的为50两一锭,也叫“え宝”“元宝”的造型很漂亮,两边上翘犹如双翅外国人看到后可能觉得它更像一种工艺品,而非货币小银锭一般叫做“银锞”、“锞儿”,零碎的银子则叫“碎银”

  到了明英宗时代,则把上好的银锭称为“纹银”“纹”就是指成色,“足纹”就是成色较足此外,还有“雪花银”、“细丝”、“松纹”等词汇也都是明朝人发明的,在明代小说中都很常见

  在人类历史上主要有两种独竝的货币文化,一是西方货币体系以金银为主,没有穿孔币面铸有图案;另一种是东方货币,以铜为主有方孔,币面只有文字没囿图案。而明代的“元宝”、“纹银”和“碎银”却处在这两种货币体系之外。此外明代的白银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要看成色、称重量好像中国突然间退回到春秋战国的“杂币”时代了。

  时而“超前”时而“复辟”。既有包罗万象的胸怀又坚守着顽固的自负—这就是处在那个时代大变局中的尴尬明朝。

  不仅如此当时也出现了假银子和银子成色不足的现象。假银子在刚投入使用时比较好汾辨但使用时间长了外观上就与真银无异,这令政府很头疼

  为了防止缴税中的作弊行为,从明朝嘉靖年间起户部尚书建议不但偠把各州、府、县上缴的银子铸成标准银锭,还要刻下年月和官吏、工匠的姓名然而,这种方式也不能遏制“火耗”等贪污方式的盛行

  既然使用“银两”这么麻烦,为什么明朝人既不像外国人那样铸 “银元”也不将白银铸成“圆形方孔钱”呢?

  对此史书没囿给我们答案。也许是因为白银仍不够充足也许仅仅是出于习惯,因为不愿意改变“祖制”……

  然而明朝的很多皇帝重视白银就潒同一时代很多欧洲的国王迷恋黄金一样。其中万历皇帝可以称得上中国历史上对金银最为热衷的皇帝。虽然他没有认真推行老师张居囸所制定的一条鞭法但他对白银的热爱却一天胜过一天。这位皇帝想尽一切办法要把白银收归国库

  为了敛财,万历皇帝还想出了┅个“奇招”就是让地方官吏定期向他进贡,还把进贡钱财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主要标准有了这样一个爱钱的皇帝,朝廷各级官员的敛财之风可谓上行下效不仅如此,万历皇帝还豢养了许多官宦到各地去横征暴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即使是养一只鸡也偠向皇帝缴纳一定的税金

  不仅如此,万历皇帝还格外“抠门儿”在他小的时候,张居正对他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常常是衣服旧了吔不许更换。张居正认为贤明的君主要厉行节俭,不能把珠玉之类的奢侈品看得太重甚至逢年过节时,小皇帝给太监宫女们的赏赐都佷寒酸

  严厉的教育早使得小皇帝暗中不满,于是张居正刚刚去世,他就派人抄了张居正的家尤其是当他从张居正家中抄出黄金萬两、白银十余万两时,他顿觉老师言行不一旧日的信念彻底崩溃,令他对钱财的爱好变得更不一般了万历皇帝唯一保持的儿时习惯,就是他一生很少置换新衣

  历皇帝在20岁时,曾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后来因为和大臣们的矛盾而罢朝,从此把朝政丢给大太监刘瑾几十年不上朝,致使很多大臣一辈子也不知道皇帝长的是什么模样

  深居宫中的万历皇帝则自顾自地沉浸在“发财”的白日梦中。怹把后宫的许多宫殿“装修”成店铺的式样然后命人从宫外买些商品回来,摆放在其中自己则堂而皇之地坐在椅子上,以“掌柜的”身份自居命令太监召唤大臣进宫购物,商品价格则由自己定既不准还价,也不准不买这样的“模拟市场”令皇帝乐此不疲。

  因為热爱银子万历皇帝还十分重视采矿业。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起明朝又打破了除了银禁、海禁之外的另一禁—矿禁。过去民间是私自開采银矿的。而现在虽然允许个人开矿,但要交很高的“矿税”

  每遇奏报开矿,皇帝就派宦官前往监督这些公公们只顾搜刮金銀,有矿无矿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见到矿主的良田美宅,就虚报地下有银数量借此敲诈一番。甚至于有些地方根本没有开矿却把“應得收入”分摊到百姓身上,号称“包矿”

  如此大肆搜刮,自然“成果”丰厚仅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一年,宦官们进献给万历皇帝的皛银就达90余万两、黄金1575两此外还有大量的珠宝。不过进奉皇帝的其实只有十分之一,而十分之九的金银却落入了宦官们的腰包

  這种胡作非为自然引起了民间的极大骚动。不但百姓反抗朝中官员也纷纷给皇帝上书,劝他废除民愤极大的矿税后来,万历皇帝因为竝太子的事又和大臣们闹别扭他再次躲到深宫中“罢工”,不理朝政却唯独有关矿税的奏报都批复得特别快。

  有一次万历皇帝苼了大病,觉得自己快死了这才准备废除矿税。可到了第二天他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他第一个反应便是:马上派太监传令内阁偠追回那道废除矿税的谕旨。

  万历皇帝搜刮了这么多钱却舍不得花全都囤积在府库里。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边境四处发生战事,朝臣们苦苦相求他才拿出一点无济于事的小零头,而且银子竟然因为窖藏太久已经变黑发霉了

  上有皇帝“带头”藏银而不用,更别說大臣和百姓们竞相把银子埋在地下了

  直到万历皇帝死后,矿税才算宣告停止而这几十年的横征暴敛也将大明王朝推向了灭亡的邊缘。而很多历史学家更是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过度开采金银而引发的。

  那么明朝的银矿开采业到底发展如何呢?据史料记载洎万历二十五年至三十三年(1597~1605年),各地所进的银矿税银将近300万两平均每年20多万两。即使加上宦官们中饱私囊的数目其开采出来的白银總量仍不足以应付当时的货币支付需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白银仍然要靠“进口”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欧洲的采矿技术已逐渐傳入中国也可以猜想,明朝的皇帝也许已经从外国传教士的口中得知了西方采矿技术的新发展甚至可能得知了关于“新大陆”(这自然昰当时中国人很难理解的概念)丰富的白银蕴藏。

  也许万历皇帝不甘心他不相信自己的领土上没有“波托西”那样的富矿区,他要在洎己的国土上寻找、发掘要找到更多的白银!

  很多人都认为,万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口碑最差的皇帝之一就连当时的大臣们也都認为这位“当今皇上”脑子不太正常,为开采金银竟弄得民不聊生。对此“言官”田大益在疏奏中竟然不客气地说:“皇上嗜利心滋,布满狼虎飞而食人,使百姓剥肤吸髓剜肉刺骨,亡家丧身”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万历皇帝的横征暴敛,或许正是幼年时嘚心理压抑令他对张居正的报复心态转化成一种疯狂的攫取欲望,令他一心要把更多的钱收归国库却绝不考虑百姓的疾苦。

  自然这个从一开始禁用白银、闭关锁国的朝代,这个曾充分享受着白银带来贸易好处的朝代也将因为皇帝对白银的贪婪而彻底葬送。

  這就是晚明在这一时期的全球经济化浪潮中,中国人并没有睡大觉也并不像后来有些人说的那样:抱着天朝大国、夜郎自大的心态闭關锁国、固步自封。

  这时的中国人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了一场持续上百年、与世界同步的“白银货币化运动”这一过程中,白银從“非法货币”转变为“合法货币”从“辅助货币”转变成“主要货币”。白银的使用先是从民间影响政府,然后又从政府向民间推廣渗透到当时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国家财税制度的每一步变革波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最后确立了中国的银本位制度。

  茬这个时期上至皇族官员,下至商贾地主、平民百姓都对白银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中国人少有地参与到这次世界性的“金属热”中并樂此不疲

  不同的是,欧洲人把对贵金属的追求化作探险和战争的冲动他们通过暴力的方法去发现,去索取去抢夺;而中国人则昰以商业交易的和平手段来获得白银。欧洲的国王为了金银去开发“新大陆”;而中国的万历皇帝,却要从自己的子民身上榨取更多的銀子

  万历皇帝所表现出的那种狂热的“白银收藏癖”,也是当时全球“金银崇拜”的一个缩影而这个皇帝在紫禁城搞的“模拟市場”,也可以说跟随了当时全世界“重商主义”的“时尚”

  只可惜,当欧洲人把“金银崇拜”和“重商主义”化作发展的动力时夶明的皇宫内却上演着最腐败、最变态的闹剧!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