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珠子啊?非洲2018马里局势最新消息带回来的。

马里恐袭背后: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艰辛与不易
来源:搜狐网
作者:刘畅
原标题:马里恐袭背后: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艰辛与不易
  11月27日,马里恐袭事件中遇难的三位同胞遗体,回到了祖国。
  祭奠逝者的同时,我们不容忽视这样的现状: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深入,越来越多前往非洲的中国企业,也承担着愈发严重的安全风险。多名参与过援建工作过的国企员工向搜狐新闻当事人栏目讲述他们的故事:不仅面临战乱的威胁,还要经历疾病困扰、政局的腐败以及孤独的考验。
  祭奠逝者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还有更多的同胞在非洲默默付出。这条援建之路,仍任重道远。
在马里为三名中国遇难者举办的告别仪式上,马里总统向他们致悼辞:中国,永远的朋友
  勇敢地“走出去”
  韩峰至今心有余悸――他与非洲的告别之行,因一场变故蒙上阴影。
  这位常驻西非的央企员工刚刚回到中国,此时正直西非局势动荡。就在他筹备回国之际,马里首都发生震惊世界的恐怖劫持事件,三名中国同胞遇害。
  事发时,中铁建国际高管周天想、王选尚和常学辉三人,正在酒店大堂与马里高官讨论某铁路基建项目事宜。突然,恐怖分子破门而入,对人群进行扫射,三人不幸中弹身亡。
  此前,马里国内为三名遇难者举行了一场规格罕见的遗体告别仪式。马里总统在悼辞中说:“感谢,为你致上真诚而悲伤的哀悼,中国,伟大的中国,马里永远的朋友。”
  11月27日中午,三名中国遇难者的遗体被运回首都机场,这是他们与亲人的最后一面。然而就在接下来的两天,联合国驻马里维和部队遭到炮轰袭击,喀麦隆发生两起自杀式炸弹袭击――恐怖主义阴云笼罩非洲大陆。
  悲痛之余,一组数据不容忽视。截止2014年5月,已经有700多名中国人在援建非洲的过程中身亡。而中国企业的海外遇袭事件中,60%以上发生在非洲。目前,中国在非洲的援建、投资项目已达千余个。2014年中非贸易额已超过2200亿美元,是所有大国对非贸易中体量最高的。
  继支援东欧各国、恢复联合国常任席位前支援非洲之后,这是中国第三次大规模地“走出去”。有业内分析称,此举将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市场以及消化国内过剩产能。
  BBC(英国广播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纪录片《中国人来了》中,则意味深长地描述:英国几十年前在非洲控制的矿场,变成中国企业所属;而当年为英国人修建的歌舞厅,也被改造成中国工人的羽毛球馆。
  这些市场却往往是最危险的。据工程科技新媒体《道路t望》分析,因非洲一些优质市场被西方前宗主国们占据、瓜分,起步晚的中国企业需要前往西方“看不上”或“不敢去”的地方――“这就要求有一大批勇敢的人”。
  作为亲历者,韩峰等人对这项宏大的国家战略,有着更为细致和复杂的体悟――他们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勇气。
安哥拉内战时期遗留在本格拉铁路线的地雷比比皆是,这也让中国施工方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疾病、战乱与更可怕的孤独
  安哥拉的本格拉铁路施工期间,中国工程方立下一条保命的规矩:走路一定要踏着别人的脚印。
  这个正经历战后重建的国家,一度埋着1000多万颗没有引爆的地雷。本格拉铁路沿线,是战争最胶着的地带。每向前修一米,当地排雷局就要进行一次排险――即使这样,还是挖出了数百颗漏排的地雷。
  几年前施工中,一位名叫王权的47岁铁道老兵,不甚轧到反坦克雷,在爆炸中重伤身亡。“当他眼中的光渐渐消失时,眼睛仍努力往祖国故乡的方向看。”
  据中石油苏丹项目的管理人员透露,中国工人有着难以想象的吃苦韧性:最紧张的时候,冒着非洲的炎热,从早5点干到晚11点,有时候一周不间断。晚上回到集装箱做的屋子里,没有任何娱乐,像个机器。“唯一的乐趣就是今天挣了多少美金,孩子学费还差多少”。
  来自加拿大、马来西亚的同事,享受动辄上万美金、干一个月休一个月的待遇。中国工人只能拿到1500美金,而且要工作一年才能休息一个月。
  与基层工人相比,行政人员唐杰在非洲学到的第一课则是:如果遇到抢劫,反抗是最没有意义的事――对方要什么,你就给什么。
  2014年初,他作为某国企员工,来到喀麦隆参与当地大型水厂的建设,他的初衷是“想锻炼一下自己”。这位27岁的年轻人很快发现,自己并未做好充分准备。
  公司营地的治安状况不容乐观。天黑后,没人敢出门,购物也要十几个人结伴。但女员工宿舍还是发生了险情:有小偷直接撬开房门,拿着刀,逼着屋里两个女生交出所有的首饰和财物――“跟本不在乎被别人发现”。
  当地经常举行游行示威,往往会演变为骚乱,“中资企业应该都经历过被当地人冲进营地洗劫的遭遇”。因公务去偏远地带,公司会雇当地宪兵陪护。但直觉告诉他,“真遇到什么危险,宪兵会比我跑得还快。”
  另一方面的困扰来自疾病。“如果没打过摆子,就等于没去过非洲。”唐杰说。“打摆子”就是疟疾。他的一个同事几乎每月都犯一次疟疾,“疼得死去活来”。
  当地的毒虫中,最出名的叫作芒果蝇,会把卵产在没晾干的衣服上,幼虫钻进人的皮肤。唐杰曾在医院目睹医生从同事后背挤出白色幼虫的过程。
  这一切,唐杰和同事们都熬了过来。与可见的风险相比,他们更怕孤独。
  几年前,一位长年独自驻守在热带雨林的同事,回国后出现了沟通障碍。他最终再次回到雨林里独自工作,“碰到人连话都不怎么说”。
  近一年时间里,唐杰没有回国,“准确来讲,是差5天就满一整年”。因工程紧张、人手不够,他索性待到了项目结束。中国员工偶尔会举办小型的聚会,一次有位同事喝几口酒,翻出手机看着看着就哭了――那是他几个月大的孩子照片。
  那一年,因时间和距离,唐杰与女友分手了。
蒙内铁路是中国对肯尼亚最重要的援建项目,却因居民的“抗拆”选择更改线路
  “中国速度”遭遇“非洲特色”
  “我个人觉得,公司甚至就没打算赚钱。”唐杰称。
  但他们还是要与“狡黠的非洲朋友”进行反复博弈。他们负责的喀麦隆水厂项目,所有资金都由中国提供贷款。“水厂是极为重要的民生设施。”他说,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在这里的影响力,也是一项纯援助项目。
  关于应按“世界通用条款”还是“中国条款”来落实,双方一度陷入僵局。唐杰解释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只是对方为获取更多利益而进行博弈的手段。
  “世界”与“中国”的分歧,体现在更多领域。
  很多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仍保留了西方的制度框架。据《凤凰周刊》报道,2014年,耗资38亿美元、受到高度重视的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因肯尼亚政府财政短缺、无法发放征地补偿款,遭到当地居民的激烈“抗拆”。“时间紧、任务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中方承建企业,只能客客气气地跟每一户居民谈补偿。然而,肯尼亚著名的“遗产屋”(收藏着非洲各国的艺术品)主人就是不同意,引发了广受关注的“遗产屋之战”。
  在肯尼亚媒体的铺天盖地的报道下,“对当地法律环境显得十分不适应”的中方企业,只好修改了线路。这还不算,因居民的起诉,他们还多次被告上法庭&&。
  而在劳工权益保障详细的限定,一度让中国企业“雇不起”非洲工人。中石油驻苏丹某石油项目中,中方管理者因一位黑人司机旷工,扣掉了他当月的工资。结果,警方竟然要来逮捕中方负责人。当时的报道称,旷工问题不能仅用用工方判定,还需要复杂的证明程序。详细的用工条款,导致当地人不来上班,中方也难以约束。“说白了,在这里的中国员工的福利待遇连非洲人都不如。”
  赤贫的环境也是一大障碍。韩峰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国内一手机企业的销售,试图在非洲某国打开市场,但那里没有基站,有手机也没法用,这位工作人员生生靠着说明书和模棱两可的技术基础,帮助改国盖起了好几座基站&&
  而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动荡的政局。“在多哥,我们有一个谈判了近三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得以动工的项目。但现任政权突然被推翻,新政权并没有合作的意愿,最终只得停工。”唐杰介绍。因为政权更迭问题导致的项目流产,令很多中国企业既头痛又无奈。
  而参与西非某国铁路建设项目的朋友告诉唐杰,他们曾提出修建一条快速铁路,但被该国政府的官员拒绝了――他们担忧,火车速度越快,一旦被反政府武装劫持,很快就会打到首都来,都来不及防备。
  “所以他们要求,速度慢一点,能到就行。”
70年代,在没有任何附加政治条件的情况下,中国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
  再见,“非中国人建造”与“阿里巴巴”
  中国在非洲遭遇的一些“水土不服”,引发了一些值得深思的。
  马里遇袭事件发生后,业内有人评论:中铁建国际三名高管前往马里拓展业务,除了安全方面的隐患外,是否还“充分考量了当地的经济实力与经济运行规律”?
  有知情人士向搜狐新闻透露,不排除在业务压力下、开拓新市场的动因。该知情人称,中铁建国际的母公司中国铁建旗下,共有三家涉及非洲工程项目的公司,设计领域、涵盖范围互有交叉,内部的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
  韩峰认为,部分企业在推进方式上,确实存在冒进和粗糙的问题。早年间,安哥拉安达罗尔街头,曾出现过这样的广告:“本小区非中国人建造”――那是一家巴西建造的高档小区。很多战后重建的非洲国家,涌入大量中国企业,但也出现了粗制滥造的问题,这一度影响到了中国人在非洲的形象。
  这个故事,也成为很多中国企业后来不断提及的警钟。
  一些长年执政的非洲政权,内部也存在一定的腐败、官僚问题。这导致援建工程完成后的长久维护成为痼疾。
  作为迄今中国最大援建项目之一的坦赞铁路,是中国于1970年代兴建,耗时近10年。59名中国专家、工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可以说这条铁路是中国人的命换来的”。但2009年,坦赞铁路管理局宣布,因前任局长管不当,造成铁路内外偷窃严重、腐败成风,目前已负债6000万美元,面临破产。
  对此,社科院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曾表示:“我们长期以来对非洲援助实行&交钥匙&工程,即建成后转交当地管理&&项目的后续发展难以为继。中国还有一些援助项目,如农场,交付之后过些年就干脆完全不见了。”
  曾有亲历者发网帖称,援建埃塞俄比亚某工程项目时,常听到当地人称他们为“阿里巴巴”――意为“盗窃者”。对此,韩峰解释,一些援建项目的贷款,并非直接交予当地政府,而是要与指定中国企业签订合同,再由这些企业在当地完成建设,“这也会造成一些当地人的不理解。”
  “随着双方友谊的加深,小部分的误会,终将会化解。” 唐杰称,“大部分非洲老百姓非常欢迎中国企业的到来――因为他们渴望已久的民生问题,确确实实得到了改善。”
  这条“走出去”的道路还任重道远。自1956年开始对非洲国家进行援助的几十年来,中国从未附加过任何政治条件,也从未因恐怖主义的阴影而停下脚步。如今,“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用更加多元化、市场化的方式,继续延续着中国与非洲人民的友谊。
  正如遇难者周天想的校友在悼词中所说:“中国人,从来都没有怕过,更不惧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而你的离去,更坚定了我们捍卫和平与发展的勇气与担当。”
三名遇难者遗体回到祖国,恐怖主义不会阻碍中国援建之路
  (应受访者要求,韩峰、唐杰为化名)
(责任编辑:刘畅)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朋友在非洲马里,过着屌丝班的生活,每月300雇个保镖24小时跟随
我相信大多数人眼中的非洲,都是贫穷,治安很差,经济落后!不过真实的非洲,和你们想的并没有多少差距。真的很穷很多地方都还有欠缺。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中国人看到了机会,纷纷前往非洲发展。利用在中国学到的技术,还有中国的先进设备去非洲赚钱!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是个河南小伙,跟着老板去了非洲的马里,平常主要负责替老板管着手下的黑人兄弟,趁着年轻想多挣一些钱,然后回国后自己开店。他去非洲前就想过非洲肯定很穷,但是去了之后还是被吓到了,没想到真实的非洲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穷!
上图就是马里的街头,这个地段属于这个国家的繁华地段,但是看上去还是比较凄凉!街上不管是车还是房子,看起来都和中国的农村一样,不过朋友说这里的空气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两年非洲有些国家,正在疯狂的开发。有些地方还是尘土飞扬,不过终究还是没有雾霾!
图上的这两个孩子,刚刚读书回来。他们可都是城里的孩子,因为他们住在马里的首都。虽然说是城里的孩子,但是看到他们还是会有一点心酸。不过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不能够选择自己的出生。能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走的更高,飞的更远!
朋友那时候把这张图片发给我看,我还以为是小孩子玩的泥巴什么的!后来他和我说这是烤肉,那时候我真的惊呆了,到底用了什么调料烤成这样?不过我最关心的还是,这样还能吃吗?
他们那个团队里面,每个人都会请一个保镖。据说老板请了三个,朋友本来不想请的,但是自己比较瘦弱想想还是请了一个。一开始他以为一个月在怎么着也要个千把块,但没想到的事这个保镖说一个月300人民币就可以了。朋友对这个保镖很满意,看着一身的腱子肉不管走到哪都不怕了!
朋友吃饭一般都会来到这里,因为这里是马里最高级的餐厅了。不过自己不是本地人,所以他们的很多食物自己都吃不习惯,在这里每天吃那么几口就不想吃了。半夜饿的时候,就吃一些自己从国内带的饼干什么的!
这些黑人最初不会打斗地主的,他来了这里后就教他们玩。一开始都不好意思玩,现在打着斗地主连饭都不想去吃了,简直是比中国人还喜欢玩!不过这样也好,朋友闲的时候就可以来一把!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莫普提是非洲国家马里的第三大城市,四面环水,满城绿荫,河网湖泊密布,是名副其实的热带草原上的水乡,有“马里的威尼斯”之称.雨季到来时,莫普提地区河水漫溢,河网湖泊连成一片,形成20 000多平方千米的大湖泽.莫普提不仅是鱼类的重要产区,也是下游与产品和谷物、棉花、花生等农产品的集散地.莫普提作为马里的渔产品加工中心,其渔产品销往非洲领国和欧洲国家,因此它又被称为“千鱼之城”.(1)请你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莫普提城的特色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莫普提为马里中部城市,坐落在尼日尔河及其支流巴尼尔河汇合处的三个小岛上.这里是河港和渔港,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所以有“马里威尼斯”之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马克龙首次洲际出访选马里,除了反恐法国和非洲还有何羁绊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邓皓琛
16:20 来源:澎湃新闻
持鲜明亲欧立场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上任后马上和德国总理会晤,随后又远赴非洲访问马里。履新一周便努力夯实法德、法非两大根基,马克龙心气之高,早已超越塞纳河畔总统大选刚结束时的闲言碎语和花边新闻。然而,倘若他走亲欧路线是意料中的规定动作,那么第五共和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第一次洲际访问选择深陷战乱、且有法军驻扎的马里,则不太寻常。上任才几天便到驻马里的法军基地发表讲话,马克龙的国际格局观,和之前的几位法国总统似乎不太一样。而且,这位年轻人在竞选时甚少对非洲表态。我们自然要问:为什么是马里?为什么是非洲?由于殖民的缘故,近现代的北非、西非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半部法国史。而对留心当代法国社会的人来说,20世纪的法国史几乎每个时段都可以和非洲大陆挂钩,其历史回响常常在舆论界、学术界奏起:无论是一战、二战时随法国号召北上参战的非洲士兵,抑或是1947年在马达加斯加的起义,再到1950、60年代阿尔及利亚艰难的独立路,乃至常被人诟病的所谓“法国和黑非洲的特殊关系”(Fran?afrique),这些和非洲大陆接触的点点滴滴,在当前的法国社会都可以被取用,引发新的内涵和外延。巴黎因其东郊聚居的马里移民人数之多,被誉为马里以外“最多马里人”的城市。少有提及的,倒是法国在整片法语非洲独立思潮酝酿期中的核心地位。事实上,现代西非的首批知识分子、甚至开国元首,恰是在巴黎完成革命思想的转变。可以说,法国之于非洲,今天除耳熟能详的政经、军事联系外,还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这一点,便让法语非洲区别于英语、葡语非洲。5月1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马里总统凯塔陪同下视察驻加奥(Gao)的法军基地。法国的萨赫勒政策: 2013年1月,应马里总统的请求,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在马里实行军事行动(Serval)。当时,马里北部已经被极端武装分子占领一年,且有向首都巴马科进军的苗头。法国介入不久后,马里-法国联军成功解放了马里重镇加奥和廷布克图。然而,利比亚政权倒台后所引发的整个萨赫勒地区(Sahel,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苏丹草原地区之间的一条长超过3800公里的地带)之安全形势剧变,是先前主张武力推翻卡扎菲的法国所没有充分预估到的。于是,2015年,奥朗德便宣布实行另一场军事行动(Barkhane),以3500名法军的兵力,打击三百万平方公里之广的萨赫勒地区极端恐怖势力。不妨从两个细节打量法国和马里的互动:2013年2月,奥朗德亲临马里,在法马联军逐渐收复失地的有利形势下,宣告“这一(军事行动的)凯旋是我目前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天”;同年底,马里现总统凯塔(Ibrahim Boubacar Keita)也在当时向好的形势下赢得了总统选举。这一互动,一直持续到2017年1月在马里首都举行的法国-非洲峰会上双方的情投意合:一个大赞“这是所有法国总统里对非洲最诚挚的一位”,一个说“马里是世界上少见能在经受如此一场危机后迅速站起来的国家”。在这里,我们无意深究马里是否恢复元气,毕竟极端武装势力依然是这个国家的威胁,且其社会经济也一直萎靡不振;也无意讨论法军、乃至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和乍得五国的军事部署是否奏效,毕竟现在无人能预料到法军何时才能班师回朝。我们要回答的是:马克龙和奥朗德总统的对非政策,有什么异同?2017年上台的马克龙和2012年上台的奥朗德,对非经验大不相同:前者曾有在非洲大国尼日利亚工作数月的经历,后者上台前几乎没有踏上过非洲大陆;马克龙刚任命的外长,恰是之前负责在马里执行军事行动的总司令(Jean-Yves Le Drian);引起法国坊间一片惊呼的新总理,其任职过的阿海珐公司(Areva)也在尼日尔有着核心业务。如此一套拥有丰富对非经验的政府班子,在历届法国政府中确实少见。用马克龙竞选时接受采访时的一番话,我们可以把握到他当 时的底气和愿景:“在担任经济部长期间,我曾会见过非洲政商界的多位要人,以及尼日利亚、南非、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等国的现任领导人……我将在法国、欧盟、地中海南岸和非洲四者间,就安全、气候、贸易、就业和创新等方面开展项目……”()到了5月19日在马里总统陪同下访问加奥法军基地时,马克龙明确提出将会延续奥朗德时期的萨赫勒政策。而且,他还强调和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在萨赫勒地区进行军事合作,既涉及直接的反恐行动,也涉及对该地区多个国家的军队进行培训。借用他演讲中的原话,便是:“我希望德国也能加大投入力度。在访问德国时,我已经和德国总理讨论过了。这也是她的想法。”要知道,德国在十年前是不赞成欧盟对乍得政府军进行军事培训的。对近年法国在萨赫勒地区的行动,德国也曾一度缄默。法国在非洲萨赫勒地区执行的军事行动Barkhane。(图片来自法国国防部网站)马克龙的非洲之行不光为反恐在军事上延续前朝对非政策,且吸纳德国到整个法非、欧非关系的框架内,这还不是马克龙非洲行所传递出的全部信息。萨赫勒地区诸国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直接的反恐战争,而且还关系到欧洲此时不得不打醒十二分精神的难民问题。萨赫勒地区一日不安宁,西班牙和意大利便一日要接纳大批来自非洲的难民。即使该地局势稳定了,只要社会经济得不到发展,当地百姓依然会千方百计北上寻找生存机会。对此,马克龙提出在未来加大对该地教育、基础设施和医疗方面的投资力度,以此在社会上铲除极端势力滋生的土壤。然而,马克龙没有提及的议题,也同样牵动着西非、中非人民的心。就近年再度兴起的“非洲法郎脱欧论”,便有2015年乍得总统对“脱欧”的呼吁。今天,非洲知识份子普遍希望能在非洲法郎问题上有所突破,让15个使用该货币的非洲国家切实拥有自己的货币主权,以便提振这些国家的竞争力。事实上,法国和黑非洲的前五大贸易伙伴分别是:尼日利亚、安哥拉、南非、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它们均不属于非洲法郎区。换言之,对法国来说,历时长达70年的非洲法郎与其说有经济意义,还不如说具有政治意义。但对于西非和中非诸国来说,如何“脱欧”却在技术上有一系列的难题。哪怕连部分法国学者也提出非洲货币和一揽子货币挂钩的可行性,迄今为止奥朗德和马克龙均未对这一关键问题有过明确表态。马克龙竞选前关于非洲法郎的保留态度,为将来进一步的讨论留有空间:“总的来说,这些非洲政府选择留在这个可以促进稳定和区域一体化的非洲法郎区是明智的。但我将听取非洲伙伴在这方面的看法。”() 多位非洲经济学家合写的《论摆脱货币依赖:非洲法郎对何方有利?》(2016)一书。法非关系中不能忽略的非洲视角几乎每一次法国总统的非洲行,都会被部分媒体以“法非特殊关系”解读之。固然,法国的军事介入和经济布局,容易被解读为新帝国主义;其不作为,又容易被指责为无动于衷和袖手旁观。但我们理应超越这种非黑即白的分析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龙这次非洲行所体现出的高调和沉默,既带有前任对非政策的延续,也体现出吸纳德国、主张展开以欧盟和非盟合作的新动向。然而,撇开欧洲不论,单是整片萨赫勒地区各部族近年的人口迁徙和思想价值取向,已经值得留意。而局势稳定、颇为独善其身的塞内加尔,也许是西非诸国的一个成功榜样。总之,跟进法国对非政策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把握非洲大陆本身的脉动。因为,马克龙上台的时间还太短,而非洲的历史又太长。(作者系巴黎第四大学政治哲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朱郑勇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马克龙,法国,非洲
澎湃新闻APP下载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去非洲网 去非洲 非洲自然带分布图 去非洲打疫苗 去非洲工作怎么样 去非洲打什么疫苗 华为去非洲 去非洲要打什么疫苗 中国去非洲 去非洲旅游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去非洲要带什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洲马里拖鞋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