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里的侠客猎车都适合开什么车

金庸小说里的侠客都适合开什么车?
汽车,能让人血脉贲张;武侠,能令人热血激荡。对于大部分男人和小部分女人来说,汽车、武侠,是内心的梦想。假如汽车早一千多年发明,金庸大侠笔下的那些侠客们,他们都会选择怎样的座驾呢?&&乔峰——大切诺基
乔峰是金庸先生笔下第一号英雄人物,凝炼了中国人最高的人格境界和追求。他的第一次出场是这样的:这人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的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乔峰身为丐帮帮主,一身降龙十八掌打遍天下无敌手。对朋友肝胆相照,对丐帮无私付出,却因为契丹人的身世而被中原武林唾弃。虽做了辽国的南院大王,但始终心怀大宋百姓。最终为避免两国开战,英勇献身,实乃一位义薄云天的慷慨悲歌之士。这样的人物,当然只有一辆同样霸气外露的越野车才能与之相配。
大切诺基作为克莱斯勒公司的一款经典车型,其硬朗的外观造型、出众的越野能力、极佳的操控表现,以及完备的安全保障,非常符合乔帮主的角色定位——虽千万人,吾往矣。乔峰作为胡人出身,曾经的丐帮帮主,后来南院大王,选择一辆同为异族的纯进口车,也是实至名归。&段誉——劳斯莱斯幻影
段誉是大理国的贵胄公子,身世显赫,十足的官二代富二代融为一体啊。却偏偏喜欢闯荡江湖,历尽磨难后习得一身武功绝学,最终抱得美人归,登上皇位。段誉的绝学中,首推凌波微步,这门绝学本是逍遥派的轻功,讲求轻盈灵动,但也需要深厚的内力支撑。内部动力是根本,看来和车的原理还挺像的嘛。
像段誉这样的风流贵公子,脸上有颜、兜里有钱,普天之下什么车他买不起呢?如果一定要挑一辆符合他气质的车,非劳斯莱斯幻影不可了。劳斯莱斯幻影简直就是为他度身定制的一款车,车身虽重,但举重若轻,百公里加速不到6秒,梦幻魅影与凌波微步交相辉映。劳斯莱斯皇家独享的尊荣也与他的身份珠联璧合。&郭靖——阿斯顿马丁one77
郭靖是金庸先生笔下最具家国情怀的人物之一,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即是他一生的写照。从大漠初出茅庐,到襄阳城破以身殉城,他的一生始终是在为国为民、抗击外敌奔忙。郭靖有一匹坐骑小红马,是在蒙古大漠时驯服的,后来就一直跟着他,那可是正宗的汗血宝马,估计当时放眼中原也找不到几匹,放到现在绝对是限量版的顶级超跑,怎么着也得值个几千万。
这样的尤物,郭大侠必定视为掌上明珠,哦漏,胯下明珠……所以,如果给郭大侠配车的话,阿斯顿马丁one77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全球限量77台,国内售价4700万人民币,中国配额仅5辆。郭大侠开这车,旁人心服口服。胡斐——福特福克斯
胡斐的身世很可怜,他是辽东大侠胡一刀之子,本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为奸人所害,自幼父母双亡,家传的胡家刀法也失落了几页,导致始终武功平平,后来抢回那几页刀谱,武功才得以大成。
福克斯也许是最适合胡斐的,福克斯是福特公司的经典车型,以年轻动感的外形,犀利的操控而为人称道,青年时的胡斐正是这样的形象。而胡家刀法招数精奇,绵绵之中似有阴阳之道,有刚猛亦有柔和,与福克斯的操控体验极为相似。另一方面,胡斐的外号叫“雪山飞狐”,福克斯因为音译的缘故,经常被昵称为“狐狸”,两者不谋而合。而福克斯作为保有量极高的一款草根车,也与胡斐的草根青年形象极为贴切。&韦小宝——保时捷帕拉梅拉
韦小宝完美地诠释了草根逆袭的定义,虽然大字不识一个,满嘴“鸟生鱼汤”。但凭借其聪明的头脑、圆滑的说话,在朝廷和天地会之间交际得游刃有余。但最终还是左右为难,选择避世归隐,再无任何踪迹。以韦爵爷的品位、财力、脾气,绝对是要选择一款豪车的。而他唯一会的武功“神行百变”,也要与这款车相得益彰。
因此,韦爵爷的座驾就定为帕拉梅拉,起步快,百公里加速3.8秒,极速近310km/h。但如果他要带7个老婆一起出门的话,大概只有9座的中欧奔驰房车最适合了。&黄蓉——奥迪TTS
自古英雄配美人,金庸小说中从来都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但要说到最幸福最圆满的一位,黄蓉称第二,估计就没人敢称第一了吧。不仅通过个人争取最终留住傻傻的靖哥哥,还阴差阳错地当上了丐帮帮主,真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啊。直到“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经过几番江湖历练,当初那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也真正成长为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女主豪杰。
这么一位成功的女性,当然要配上奥迪TTS这款无论到哪里都会成为时尚焦点的小跑车。穿上红装登得大雅之堂,披上战袍又能浴血沙场。动力强劲且足够拉风,因为咱有骄傲的资本啊。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内外兼修的奥迪TTS与文武双全的黄蓉可谓天作之合。
08-06 22:21
08-06 22:30
08-06 22:26
08-06 22:33
08-06 22:34
08-06 22:36
恭喜抢到车家号评论沙发,获得70里程值金庸小说里的侠客不需要赚钱么?他们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_吾爱诗经网
热门搜索: |
金庸小说里的侠客不需要赚钱么?他们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
时间:来源:网络作者:阅读:
金庸小说里的侠客似乎从来都不需要为钱烦恼,因为也没看他们有什么正经工作,但也总是不缺钱。当然每本小说你都能找出一些bug来,金庸明显是把谋生的这个环节给细化了。不过在古代的大侠们,他们可以靠什么来谋生呢?一身武艺如果没有用武之地那就非常可惜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大侠们的求生之道,可千万别感到惊讶呦。经常看武侠剧的朋友们都知道,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那些大侠几乎个个都不缺钱花,吃一顿饭就是几两银子,买一个东西几百两银子,出手阔绰似乎成为了大侠的标配,让我们不禁想说:大侠的生活真富有啊!但是你知道那些大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吗?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从小跟随母亲放牧牛羊,而且他又深得成吉思汗的喜爱,甚至将华筝许配给了他,在他要闯荡江湖的时候,他的富二代兄弟拖雷送给了他许多的盘缠,还赠了他一件价值不菲的貂皮大衣还有一匹价值连城的汗血宝马,这一身可谓是标准的土豪搭配了。不过金庸笔下最有钱的恐怕就是韦小宝了,官至爵爷,再加上他身兼数职,如神龙教白龙使,天地会香主,同时与康熙皇帝称兄道弟,朝中的大臣大多数对他巴结,这样一来灰色收入自然是不少了。而且他不缺钱,一出手就是成百上千的银两。所以,他们的收入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不过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侠客都是像他们这样能成为一个富家子弟的。很多的侠客都是会有另一个身份的。最常见的就是给人押镖,押镖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来钱快,而且往往越是有名气的镖局,押送货物越是轻松,因为他们名气大,在江湖上有一定的名望,一般的小盗贼都不敢去抢劫他们的货物。除此之外,他们在业余时间也会做一些兼职,比如帮人看场地或者帮人讨债等,毕竟没有钱的时候,谁都想能够赚点钱。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劫富济贫,这一类人虽然做事有些过激,容易遭到官府的通缉,但是这是来钱最快的方式。像盗帅楚留香,还有陆乘风和陆冠英父子,他们就是这一行的代表人物,他们往往会将目标放在那些嚣张跋扈的富贵人家,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去“光顾”一下这户人家,他们只劫财,一般不会伤及无辜。抢来的钱自己留一部分,另一部分送给那些穷人。所以我们会看见他们的穿着不知道比平民好多少倍。所以那些侠客要么就是富二代,要么就是身份显赫,所以来钱自然也就很快,不过也有一些人是向上面说的那样,做一些劫富济贫的活。总而言之,他们赚钱的方法都是比较复杂的。
吾爱诗经网历史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quduls)
独孤求败,金庸来源:网络作者:网络
金庸,武侠,狄云,原型来源:本站整理作者:网络
张无忌,金庸来源:网络作者:网络
金庸,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鹿鼎记来源:本站整理作者:网络
侠客,带刀来源:本站整理作者:网络
大家都在看
24小时热文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的感想如何?侠客练级,金庸小说里的成长(黄德海深度趣文)
我的图书馆
侠客练级,金庸小说里的成长(黄德海深度趣文)
作为评论家,黄德海以开阔扎实的学术功底为人赞叹。他也是思南读书会的老朋友,应邀担任过对话嘉宾,分享过许多真知灼见。本微信今天转推一篇他解读金庸小说的文章,谢谢黄平主持的“80后文学研究与批评”微信号授权。为便阅读,标题和分节为编辑所加。金庸小说里的成长黄德海(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文化》编辑部)(原刊《书城》2015年第5期)(一)许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忘不了初读《笑傲江湖》时的激动。小说开头,福威镖局惨遭血洗,林家一门,只林平之劫中逃生,乘坚策肥的公子哥变为刚毅果决的江湖客,让人几乎就要喜欢上了这个牙关紧咬的少年子弟。恰在此时,令狐冲在别人的谈论中出现,使酒任气,豪气干云,林平之的风采随之被掩,洒脱不羁的大师哥让人心荡神摇。传统小说里,我看过的只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敢把竞争力极强的人物置于主角之前,然后用雄厚的笔力,扭转人们可能已经形成的移情。这个激动的情绪持续到“传剑”一节,仿佛激流之中忽又翻出一层巨浪,一个注定的高潮时刻到了,惊喜的感觉席卷而来。我至今清楚地记着读到这节文字时的情形——当时我躺在床上,正为令狐冲被罚上玉女峰愤愤不平,因岳灵珊移情别恋而耿耿于怀。情境转移,田伯光的出场引出风清扬,令狐冲进入习武的高峰体验。写作此节时,金庸仿佛神灵凭附,在恩怨纠葛的世情之外另辟出一片天地,成长的环节丝丝入扣,清冽的气息在书中流荡。此前的心理阴霾一扫而空,一个明亮的世界铺展在眼前。读完之后,我从床上爬了起来,一边振奋地重读,一边把风清扬的话抄写下来。后来翻看抄写记录,发现我把“放他妈的狗臭屁”之类的话也郑重地写在了本子上。这真是阅读中难得的惬意时光,此前储备的经验和知识似乎全部调动了起来,在跌宕的情节中贯穿为一体,世界如同被清洗过一遍,街道山川历历分明,让人耳目为之一新。很幸运,我跟着金庸笔下的令狐冲经历了这样一次神奇的旅程,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金庸小说里人物的成长。不算没有列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越女剑》,除去人物出场时武功级别即已定型、以江湖恩怨为故事核心的《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和《连城诀》,金庸十五部小说的其余九部,都有人物成长的线索,写作也有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二)开始写成长,金庸走的是典型“气宗”路线,讲究内功为主,招式为辅,走逐步提高之路。表现在作品里,则是人物先把武功基础全部打好,为未来准备好一个完满的自我,才去江湖历险。《碧血剑》的主角袁承志,天资卓绝,拜“神剑仙猿”穆人清为师,修内功,练剑术,同时随木桑道人博习暗器及其他杂项。又偶得金蛇郎君所留秘笈,习而有成,武功正邪兼备。十年后学成下山,江湖几无对手。大概嫌作品连载时为袁承志准备的武功还不够周全,在他遇到困难时,金庸还顺手把此前疏漏的部分补充进来:“当年穆人清传艺之余,还将当世各家武功向承志细加分拆解说,因此承志熟悉各家各派的技法招式。”“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如此预先设置充分的成长,颇有“先学养子而后嫁”的味道,缺了先进于礼乐的洪荒气息,显得太过精巧。与《碧血剑》相似,《飞狐外传》、《侠客行》里的成长,依然单线直进,缺少曲折。胡斐聪明颖悟,凭一本刀谱,练成其父胡一刀留下的“胡家刀法”;石破天性情醇厚,凡事逢凶化吉,最终因不识字而练成奇功“侠客行”。主角或凭禀赋,或因天性,得逢奇遇,心想功成,成长看不出层次,吸引人的,是作者把“弱而强,愚而智”的传统智慧用在小说里的巧思。这三个作品篇幅都嫌不够长,以超长篇擅场的金庸,还未及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见识,小说已匆匆结束。要到那些长篇巨制,金庸小说里的成长故事才几乎个个精彩。(三)成长的魅力在金庸作品里初试啼声,是《射雕英雄传》,武林人物不断递进的技艺层级,第一次在金庸小说里充分展现,原先以混沌整体面貌出现的江湖,也变得层次分明,仿佛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一旦异彩纷呈。出场各具异相的江南七怪,至丘处机出现,顿时相形见绌;而当桃花岛逐徒梅超风登场,仙风道骨的丘处机,光彩便为之一暗;随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渐次亮相,大匠宗风,渊渟岳峙,此前登场的人物,立刻风神尽失,整个江湖的景深也随之变化。郭靖的成长,就是在这样一个层级不断递进的江湖中。郭靖天性醇厚类乎石破天,却并不总能得无心之福。长于大漠,天生神力,随哲别(蒙语“神箭手”)学箭术,迅速成就,转而习武,却扞格难入。各怀绝技的“江南七怪”倾囊相授,但六人(七怪中一人早逝)武功花样繁多,且多有奇技淫巧,郭靖心思单纯、性格拙诚,恰与此路数背反,不免动辄得咎。幸遇全真首子马珏,根据郭靖性格,授以正宗内功。内功培植获益虽慢,但勤于练习,不陵节而施,总能不断进步,郭靖得以踏上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此后,机灵的黄蓉半逼半诱,明睿的洪七公半推半就,蒙在鼓里的郭靖糊里糊涂学了“降龙十八掌”。“降龙十八掌”思想根源是儒家,内则至刚至阳,外则大开大阖,正与郭靖偏于儒家的朴实诚笃性情相投,因而习焉有成,得以进入武林高手之列。再之后,郭靖去桃花岛,与“老顽童”周伯通结为兄弟,学得“双手互博”——一种心思单纯的人才容易学会的武功。又因周伯通逼迫,阴差阳错地背熟武林秘笈《九阴真经》,日就月将,终于在《神雕侠侣》中练成,卓然成一代武学宗师。郭靖的进步路线,是气宗式成长的完美体现,自内而外,先基础后提高,先理论后操练,由累土而至于九层之台,法度森严,气象郁勃。金庸在小说里把武功层级、人物性情交叉组合,也产生了炫目的效果,故事跌宕起伏,高手各有风度,成长光彩夺目。这样的成长方式并无不妥,甚至是诸多躁急之人的良药,只是一个人未必总有可以逐步前进的条件和机缘,“一宅而寓于不得已”恐怕更是成长的常态。对这个常态的体察,要到《神雕侠侣》里的“剑宗”式成长,才缓缓浮出水面。《神雕》主角杨过聪明绝顶,不但娴于古墓派剑法,且旁学各类武功,很快江湖秀出。不过,他真正步入顶尖高手行列,是在被郭芙斩掉一臂,得到“剑魔”独孤求败的异代传授之后。这个独孤大侠,也正是《笑傲江湖》中剑宗高手所习“独孤九剑”的创始者。独孤求败无敌于天下,遂埋剑“剑冢”,刻字于石:“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剑魔”持四柄剑驰骋江湖,第一把“长约四尺,青光闪闪”,“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第二把“紫薇软剑”,因“误伤义士”,被“弃之深谷”。持第一、二把剑时,独孤求败血气方刚,争勇斗狠,终因误伤义士,发心忏悔。知悔有吉,独孤求败得以四十岁前练到第三把剑的程度。这柄伴随独孤纵横天下的怪剑,“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更圆圆的似是个半球”,与轻锋利刃的寻常宝剑截然不同。独孤对此剑的提示,也极为奇特,“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剑术向重灵快,独孤于此翻转,大有“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之概。这真是奇怪的指导,即使杨过“想怀昔贤,不禁神驰久之”,也不免略略生疑:“想世间剑术,不论那一门那一派的变化如何不同,总以轻灵迅疾为尚,古墓派玉女剑法尤重轻巧,这柄重剑却与常理相反。”机缘巧合,大雕开始引导杨过习练独孤剑术。这次修习,实在大违常规,不是教授内功,不是指示剑招,只是大雕不断与杨过拆招。练习过程中,杨过功力渐长,“越来越觉以前所学剑术变化太繁,花巧太多,想到独孤求败在青石上所留‘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实远胜世上诸般最巧妙的剑招”。杨过心领神会,终于由博返约,转巧为拙,自轻灵上窥朴厚,认识上更新一层。在这进步的兴奋时刻,小说却斜出一笔,写杨过因上窥而爽然若失,多少体会了独孤求败的寂寥之感,也道出无数高手达至孤峰绝顶时的心理状态:“武功到此地步,便似登泰山而小天下,回想昔日所学,颇有渺不足道之感。”虽然武功不断进步,但杨过对武林、人世及自身的认识却始终未变,“向来极重恩怨,胸襟殊不宽宏”。武功境界的提高,并未促进他对人世和自身的深入认知,也导致其命运略显悲苦。看到技艺程度与心性本然的背反,洞察人心的复杂,故有此冷冽一笔。所遗之剑,尚有第四把,木剑,已“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独孤求败于四十岁后用之。飞花掷叶,皆是高明剑招,却仍不是最高境界,需“自此精修”,才能“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武功,甚至任何一门技艺,达至一定程度,此种技艺本身就是局限。在一个局限里“唯精唯一”,开出自己的特色,并不断进步,在达至最高时,轻轻一动,破除技艺本身可能带来的局限,从而颖脱而出,才见识到最为动人的景致。面对这一至高境界,心高气傲的杨过也只能感叹,“前辈神技,令人难以想象”,并“将木剑恭恭敬敬地放于原处”。这真是引人深思的一笔。“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如武功修习达至木剑的程度,后天的修习是否会改变人的先天格局,杨过的心理图景是否会有所改变,器宇是否会由此而趋于宽宏?这问题,大概永远不会有答案了。独孤大侠指示的至高剑术,只好仍遗憾地处于孤独之地。(四)杨过的成长,已全然不同于郭靖的循序渐进,而是剑宗的跃升式进步,教者只指示出武功的各种境界,并给出关键性提点。这种窍要性的指导,在《天龙八部》中扫地僧点化萧远山、慕容博一段,又别有一番巧妙。萧远山是萧峰之父,辽国高手,为中原群豪忌羡,截击于雁门关,妻死子失,于是潜入少林,偷学绝技,伺机报仇。慕容博是鲜卑燕国皇裔,图谋复兴,也偷入少林,暗盗武功。正当萧远山、慕容博即将大功告成之时,扫地僧突然显身,“窗外长廊之上,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少,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行动迟缓,有气没力,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样”。这不起眼的老和尚,却是挫锐解纷、晦名遁世的顶级高手,不免谈言微中: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这道理本寺僧人倒也并非人人皆知,只是一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在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地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那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制约。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扫地僧指出慕容博、萧远山从少林偷学的诸般绝技,告诫道:“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罗叶指、般若掌之类,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隐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随后说出两人隐疾。二者性格有异,反应也自不同。萧远山犷悍豪迈,经老僧说明病况,“全身一凛”,道:“神僧明见,正是这般。”但仍朗然不惧:“老夫自知受伤,但已过六旬,有子成人,纵然顷刻间便死,亦复何憾?”慕容博阴沉尖刻,受伤更深,被老僧点中心病,“脸色大变,不由得全身微微颤动”。救治萧远山与慕容博,老僧于施治前后反复指点,武功越高,越要用佛法化解,如此才能消除戾气,对人身有益。扫地僧并告诉两人,“佛由心生,佛即是觉”,“旁人只能指点,却不能代劳”,修习之责在己,终须在自己身上解决。得此指点,萧远山与慕容博望峰息心,枯杨生稊,重得生生不息的力量。成长不为年龄和走过的弯路所限,能在绝境中触动关键,把此前的错误和问题一一收拾干净,剑宗式成长崭露锋芒。而金庸将佛法移入武侠,任其层层聚变,种种裂变,顿显威力无穷。抛开身世,只论武功的进步,《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成长要幸运得多,年少时即得以亲炙无数绝顶高手。大概为了塑造张无忌绾合正邪的形象,金庸几乎又要回到写袁承志的老路上去,把张无忌写成身通诸多武林奇技的妖人,什么“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剑法”……无数高手往往穷一生之力也练不精其中一项,张无忌却都福至心灵,一学就会。如此特殊机缘,世间或许是有的吧,但写在小说里,毕竟少了抽丝剥茧的韵味,让人意犹未尽。不过,《倚天》中张三丰临危授张无忌剑法一段,仍有其翩翩风姿。张三丰不但在教授太极剑时,两次示意的剑招完全不同,且不问张无忌记下多少,而是关心他忘了几成。直至张无忌满脸喜色地叫道,“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的了”,张三丰才允许他下场比试。原来张三丰传授的是“剑意”,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干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能纯”。危急之下授受,于险境中横出一路,正是剑宗所长,也是人被逼至绝境时的不得不然。而遗形取意,学剑术在招法套路之外,于忘中约束心思至于专注纯粹,正是剑宗式成长动人的潇洒。(五)我们终于要讲到《笑傲江湖》那个激动人心的成长故事了。令狐冲的性情与其师岳不群大相径庭,岳不群号称“君子剑”,行事似恂恂儒者,强调武功之道内力为先,一切需按部就班,不能躐等而进,乃“气宗”嫡传。令狐冲放浪跳脱,临大事不拘小节,在《笑傲江湖》中甫一出现,便是戏弄“青城四秀”,“坐斗”田伯光,举手投足,放浪笑谑,更像道家人物。岳不群因其肆心,惩其玉女峰面壁。令狐冲面壁时,田伯光受人之迫邀其下山,令狐冲坚拒不出,遂至二人动手比武。令狐冲不敌,“剑宗”前辈风清扬出面指点。他们刚开始的对话,差不多是性情测试。风清扬让令狐冲行剑时“如行云流水,任意所至”,要多所变通,不能“拘泥不化”。不袭成法,率性而为,正是“剑宗”心要之一。令狐冲依言而行,因与自己活泼的心性相投,“感到说不出的欢喜”。风清扬指点令狐冲华山剑法,谓“招数虽妙,一招招地分开来使,终究能给旁人破了”,令狐冲“隐隐想到了一层剑术的至理,不由得脸现狂喜之色”。风清扬于令狐冲自己悟解之时,借机传授剑术之要:“活学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你说‘各招浑成,敌人便无法可破’,这句话还只说对了一小半。不是‘浑成’,而是根本无招。”不及事先安排,无法提前准备,临战当机而断,直取要害,这才是剑宗所长。心思活泛的令狐冲,只听得“一颗心怦怦乱跳,手心发热”,“陡然之间,眼前出现了一个生平从所未见、连做梦也想不到的新天地”。令狐冲越练越振奋,“他从师练剑十余年,每一次练习,总是全心全意地打起了精神,不敢有丝毫怠忽。岳不群课徒极严,众弟子练拳使剑,举手提足间只要稍离了尺寸法度,他便立加纠正,每一个招式总要练得十全十美,没半点错误,方能得到他点头认可……不料风清扬教剑全然相反,要他越随便越好,这正投其所好,使剑时心中畅美难言,只觉比之痛饮数十年的美酒还要滋味无穷”。《史记·货殖列传》谓“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岳不群的教法,类似后世儒家的教诲整齐,有其长,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而风清扬的指导,仿佛菩提老祖不教孙悟空“跌足”,而是根据他会“丢连扯”的本性,直接教授“筋斗云”,是道家高明的因之之道。“独孤九剑”的窍要,是“料敌先机”,“这四个字,正是这剑法的精要所在”。东汉黄宪《机论》,或可笺此:“善弈者能出其机而不散,能藏其机而不贪,先机而后战,是以势完而难制。”随后,风清扬借机对剑法细加解说,令狐冲“只听得心旷神怡,便如一个乡下少年忽地置身于皇宫内院,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莫不新奇万端”,正是进入高一层境界的身心振拔之感。为争取时间多加学习,令狐冲用计谋骗取了一日一夜的时间。此时,书里有段非常有意味的对话,其中就有我抄下来的那句粗话:风清扬微笑道:“你用这法子取得了一日一夜,竟不费半点力气,只不过有点儿卑鄙无耻。”令狐冲笑道:“对付卑鄙无耻之徒,说不得,只好用点卑鄙无耻的手段。”风清扬正色道:“要是对付正人君子呢?”令狐冲一怔,道:“正人君子?”一时答不出话来。风清扬双目炯炯,瞪视着令狐冲,森然问道:“要是对付正人君子,那便怎样?”令狐冲道:“就算他真是正人君子,倘若想要杀我,我也不能甘心就戮,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卑鄙无耻的手段,也只好用上这么一点半点了。”风清扬大喜,朗声道:“好,好!你说这话,便不是假冒为善的伪君子。大丈夫行事,爱怎样便怎样,行云流水,任意所至,甚么武林规矩,门派教条,全都是放他妈的狗臭屁!”逼问虽以风清扬的大喜结束,但此后极长一段时间,令狐冲就一直纠结在正邪之争里。而这段动人的成长经历,也并未就此结束,在洋洋盈耳的急管繁弦之中,金庸忽又冷峭地宕开一笔。令狐冲击败此前武功高出自己极多的田伯光,有意随风清扬继续学习。这时,风清扬忽然问道:“你要学独孤九剑,将来不会懊悔么?”令狐冲确信不会,风清扬便不再问,将九剑倾囊以授。风清扬上面的一番话和这句问话,仿佛起于青萍之末的一丝不祥微颤,预言了令狐冲的来日大难。学成独孤九剑后,令狐冲更是诸事不顺——内力失调,师父嫉恨,师妹他顾,师母惨死……武林中的深层激荡,随着他的进步,不可避免地展现在眼前。一次阶段性成长,几乎涵盖了此人日后的命运,而进步的方式与程度,竟与进步者的命运反复纠缠在一起。剑宗式成长,显露出自己极为真实果决的一面,从不许诺一劳永逸,也没有什么可以预先准备充足,即使准备充足也无济于事。一个人的成长之路,或许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趔趔趄趄走出来的。令狐冲后来武功盖世,与美丽聪慧的任盈盈结为眷属,回首往事,他是不是真的并不懊悔呢?《笑傲江湖》是金庸小说里成长故事的顶峰,很遗憾,也是结束。封笔之作《鹿鼎记》,主人公韦小宝是江湖混混,不识字,武功也不甚高,一点也看不出成长轨迹,却总能凭极高情商逆境上扬。这是绝妙的社会写照,也是不少聪明人的成长实情,遗憾的是,那些激动人心的复杂成长故事,也在此书中消失殆尽,我们讲述的金庸小说里的成长,也就方便地到这里结束了。欲知更多思南读书会详情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五年级学生适合看金庸小说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