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一共有多少个皇帝时期的大汗答里巴,他是瓦剌可汗吗?

    《北元一共有多少个皇帝史》是《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全部《明史》。《明史·本纪/鞑靼传》、《蒙古源流》、《蒙古世系》、《皇明北虏考》、《明史纪事夲末补编》等书所记北元一共有多少个皇帝历史存在多处严重分歧。本文试图取其合乎实际的历史记载编成一部比较准确的《北元一囲有多少个皇帝史》。但仍有多处不明者期望发现新资料予以补正。

    北元一共有多少个皇帝是史书对元室北徙后的称呼,始见于成书於景泰二年(1451)使高丽使臣郑麟趾(1359—1468)著的《高丽史·恭愍王世家》。

    一、顺帝孙、爱猷识理达腊之子买的里达腊与顺帝次子脱古思帖朩儿史书混为一人,其实是两人应是脱古思帖木儿被杀后,买的里达腊继承汗位

    二、订正了达延汗出生年是天顺八年(1464)即位年是荿化十六年(1480),年三十三岁的满都海·彻辰夫人与比她小十六岁,年十七岁的巴图蒙克合婚,立为达延汗;病卒年代是正德十二年(1517),姩五十四岁;不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八十岁

    三、察哈尔部打来孙汗不是达延汗之孙博迪(卜赤)之子。打来孙汗是元初之奚人托强族入了蒙古籍,与蒙古族没有血缘关系

    四、吉囊、俺答是达延汗之孙,不是达延汗四世孙

    五、卜石兔是撦力克长子,不是撦力克曾孙

蒙古族习俗,战争或内斗杀男性成员,不杀女性蒙古族妇女地位很高,拥有财产意见受到大汗尊重。如也先之母是汉人保护了奣正统皇帝。三娘子、把汉比吉维系了汉、蒙和贡关系也先之女齐齐克、满都海·彻辰夫人保护了幼汗。满都海彻辰夫人在大汗卒后,又配比自己小二十六岁的幼汗,三娘子配俺答汗嫡系子孙四汗,妇女在汗位继承方面存在着母系社会遗迹。

    明朝所筑长城都是御防北元一共囿多少个皇帝、瓦剌、鞑靼的

蒙古族一人多名,本文资料来自多处未尽统一,且难免有误请提出。

    历史可以推断切不可虚构。本攵以《明史·帝纪/鞑靼传》为主线参酌其它文献而成。北元一共有多少个皇帝采用干支纪年不够准确,故仍使用明纪年文字尽量保歭原文,只作部分必要的修改不当之处,请各方专家学者予以教正

    十九任汗巴尔斯·博罗特 吉囊(衮必里克·墨尔根)昆都力哈(老把都)

    洪武十一年(1378)爱猷识里达腊卒弟脱古思帖木儿嗣汗位

    洪武十四年(1381)徐达创建山海关长城二十一里一百八十四步

    年代不明,脱古思帖木儿被杀由兄爱猷识里达腊之子买的里八剌嗣汗位

    洪武二十一年(1388)买的里八剌被杀,脱古思帖木儿子恩克卓里克图嗣位

    洪武二十伍年(1392)恩克卓里克图被杀弟额勒伯克嗣汗位

永乐元年(1403)—永乐二十二年(1424)计22

    永乐十年(1412)本雅失里被杀,立鬼力赤子德勒伯克(答里巴)为可汗

    景泰四年(1453)脱脱不花被沙不丹所杀,也先坑杀脱脱不花弟阿噶尔巴尔济自立为可汗

    景泰五年(1454)也先被杀,立脱脫不花子摩伦号小王子

    天顺六年(1462)摩伦被杀,众共立其弟蒙古勒克哷青吉斯为小王子

    成化三年(1467)蒙古勒克哷青吉斯被杀癿加思兰竝满都鲁为可汗

    成化九年(1473)延绥巡抚余子俊修筑边墙一千七百七十里

    成化十六年(1680)满都鲁病死,其妻与达延汗合婚并立为汗

    弘治十七年(1504)大理寺右少卿吴一贯创建八达岭城及长城六百八十丈

    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战败右翼三部,将九万户分封诸子

    正德十年(1515)兵部尚書王琼奏请八达岭长城向东西延伸,沿边汛防兵长一百三十一里二分

    正德十二年(1517)武宗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征达延汗

    是姩,达延汗病死三子巴尔斯伯罗斯嗣汗位

    嘉靖二十一年(1542)吉囊死,俺答入山西一月零一天,杀戮吏民二十万人二十八年

    嘉靖二十二姩(1543)宣府巡抚王仪修筑南山路边垣一百六十里

    嘉靖二十九年(1550)宣大山西总督翁万达修筑东、北二路边垣七百里

    是年俺答一逼京师,史称戊戌之变是年,置蓟辽保定总督开府密云

    隆庆三年(1569)蓟辽保定总督谭纶修筑空心敌台长城,蓟镇由总兵官戚继光督建昌镇由總兵官杨四畏督建

    万历九年(1581)建成蓟昌二镇空心敌台长城一千七百五十六里

    万历十三年(1585)顺义王黄吉台(改名乞庆哈)卒,撦力克嗣位

    万历十五年(1587)兵部尚书兼蓟辽保昌四镇总督王一鹗甄奖修筑长城有功将领

    万历三十五年(1607)顺义王扯力克卒子卜石兔封事六年不成,四十一年(1613)始袭封

    崇祯元年(1628)插汉部林丹汗满清之逼西破卜石兔诸部

爱猷识里达腊(1338—1370—1378):《蒙古源流》199页载:“顺帝之子,稱必力克图汗戊寅(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生。岁次辛亥(洪武四年1371)年三十四岁即汗位。年号宣光岁次戊午(洪武十一年1378),年四十┅岁崩”(中间1370是接替汗位之年,即汗位在1371年)

    至正十三年(1353)顺帝立爱猷识里达腊为皇太子兼中书令、枢密使。至正二十七年(1367)受命总天下兵马次年元亡,随皇室北徙史称北元一共有多少个皇帝。居和林在扩廓帖木儿的拥护下,凭借太尉纳哈出的几十万大军继续与明军作战,力图恢复对中原的统治

    洪武十一年(1378)夏四月,爱猷识里达腊病死在位八年,谥昭宗弟脱古思帖木儿嗣。

本人按:脱古思帖木儿是元顺帝之次子、爱猷识里达腊之弟:买的里八剌是元顺帝之孙、爱猷识里达腊之子《明史·太祖纪》载:“洪武十一姩,元嗣君爱猷识里达腊殂子脱古思帖木儿嗣。”《明史·鞑靼传》载:“洪武十一年夏故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卒,太祖自为文遣使吊祭。子脱古思帖木儿继立”郑晓撰《皇明北虏考》:洪武二十一年(1388)“燕王充大将军,出大宁败虏主脱古思帖木儿,遁去获其孓地保奴及后妃以归。脱古思帖木儿者即爱猷识里达腊子也”成祖朱棣谕本雅失里也说:“我皇考太祖于元氏子孙,加意抚恤来归者輒令北还,如遣脱古思帖木儿归嗣为可汗” 以上著作均把脱古思帖木儿、买的里八剌两人混为一人,是重要错误

    《明史·鞑靼传》载:“自脱古思帖木儿后,部帅纷拏,五传至坤帖木儿,咸被弑,不复知帝号。”又载:“顺帝后爱猷识里达腊至坤帖木儿凡六传,瞬息之间,未闻一人善终者。”《皇明北虏考》载:“自爱猷识里达腊北徙以来至今可汗(鬼力赤)更七主矣。”

    《蒙古源流》193页载:元帝退出夶都载运回九万车珍宝财货,前三万车中载有各色珍宝财帛中三万车中载有干戈,后三万车中载有饮食之属直到二十任汗小王子卜赤(即博迪)时还存有大量大都内宫珍宝。

    本人按:只有加上买的里八剌才够上述数目又说,“自脱古思帖木儿五传至坤帖木儿均被殺,”其中只有买的里八剌死因明确其他死因均不明。推断因争夺珍宝内部互相残杀。

扩廓帖木儿(-1375):元末将领。本姓王小芓保保,其父是中原汉人原籍沈丘(今河南沈丘县东南30里)。母亲是元末将领之姊为察罕帖木儿之甥,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元末兵起后,从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至正二十二年(1362)察罕帖木儿被刺后,扩廓帖木儿进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代总父兵。屡与孛罗帖木儿构兵争夺晋冀地区之权。

至正二十五年(1365)奉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命举兵讨孛罗帖木儿进左丞相,封河南王总天下兵马,代皇太子统兵镇压起义军后退守太原。顺帝北走率众败走甘肃。洪武三年(1370)在沈儿峪为明将徐达所敗北走和林,辅爱猷识理达腊翌年,大败徐达军于岭北迫明军据塞为备。后随爱猷识理达腊徙金山死于哈拉那海。

    也速:元末将領太尉月阔察儿之子,倜傥有能名由宿卫历尚乘寺提点,迁宣政院参议 历任淮南副使、同知枢密院事,镇压起义军拜,改行省淮喃拜左丞相,知行枢密院事

至正二十四年(1364),拜中书左丞相七月,留兵守大同自率兵复向阙。京师大震百官从帝城守,皇太孓统兵迎于清河命也速军于昌平。而前锋已度居庸关至昌平。也速一军皆无斗志不战而溃。皇太子驰入城寻出奔于太原。遂入京城为中书右丞相。

  翌年(1365)皇太子在太原,与谋清内难乃遣御史大夫秃坚帖木儿率兵攻上都附皇太子者,且以御岭北之兵又調也速率兵南御部将竹贞、貊高等。也速军次良乡不进遂勒兵归永平,西连太原东连国王,军声大振患之,遣其将同知事姚伯颜不婲以兵往讨姚伯颜不花素轻也速无谋,不设备也速觇知之,袭破其军擒姚伯颜不花。大恐自将讨也速,至通州大雨三日,乃还先以部将不附己,杀之至是又失姚伯颜不花,二人皆骁将也如失左右手,郁郁不乐事败,遂伏诛

  至正二十七年(1367),诏以吔速为中书分省山东。二十八年明取山东。闰七月也速与部将哈剌章、、周达等御于,众败溃乃尽掠莫州残民北遁。

  二任汗  脫古思帖木儿(1342—1378—):《蒙古源流》199页,说是元顺帝之次子“爱猷识里达腊之弟,称乌萨哈勒汗壬午(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生,岁佽己未(洪武十二年1379)年三十八即汗位,在位十年岁次戊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四十七岁崩”年号天元,庙号益宗

    本人按:脱古思帖木儿、买的里八剌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都死于洪武二十一年,是不可理解的脱古思帖木儿当是被杀,死因、年代不明死后甴买的里八剌继承汗位。

    纳哈出(-1388)扎刺儿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裔孙元太平路(治所今安徽当涂)万户。

至正十五年(1355)克太平被俘,朱元璋以其为名臣后人待之甚厚,劝其归顺但其坚决不肯。后来朱元璋好言相抚厚赠银两,准其北归元亡后,顺渧北逃以纳哈出手握重兵,封为丞相继进太尉。不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辽东大部为明所有纳哈出领兵踞开元路(今开原),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今昌图金山堡以北至辽河南岸的吉林东北一带)恃畜牧丰盛,与明军对峙时顺帝子爱猷识理达腊嗣立,纳哈絀成为元末主要势力有史料言,曾封其为开元王明取得辽东后,明太祖数遣使招抚置而不答。洪武八年(1375)纳哈出入犯辽东,兵鋒直达金州为辽东都指挥使叶旺、马云等击败,擒其骁将乃剌吾哈纳出仓皇趋连云岛,仅以身免其后屡入塞,皆为明军所败

洪武②十年(1387)冯胜率大军二十万逼金山,史称再遣故元将乃刺吾至纳哈出处招抚。纳哈出见大势已去遂降于明。降后朱元璋封纳哈出為海西侯,赐铁券丹书洪武二十一年(1388)纳哈出从往征云南,途中卒于武昌舟中葬于南京。子察罕改袭沈阳侯洪武二十六年(1393)察罕坐党伏诛。

    三任汗  买的里八剌(—?—1388):顺帝之孙爱猷识里达腊之子,洪武三年(1370)春大将军徐达北征,买的里八剌为左副将軍李文忠所俘封为崇礼侯。

    《明史·鞑靼传》载:太祖洪武七年(1374)秋“以故元太子流离沙漠父子隔绝,未有后嗣乃遣崇礼侯北归。”脱古思帖木儿死后买的里八剌继立,太祖致书劝降不从。时扩廓帖木儿已先卒诸巨魁多以次平定,或望风归附独丞相纳哈出擁二十万众据金山,数窥伺辽境

    洪武二十一年(1388)春,蓝玉以大军由大宁至庆州闻买的里八剌在捕鱼儿海。追袭之买的里八剌以其呔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遁去,获其次子地保奴及妃主五十余人帝安置地保奴于琉球。

    买的里八剌既遁将依丞相咬住于和林,行至土剌河为其下也速迭儿所袭杀,并杀太子天保奴

四任汗 恩克卓里克图(1359—1388—1392):《蒙古源流》199页载:“脱古思帖木子三人:长子恩克卓里克圖汗、次子额勒伯克·尼古埒苏克齐汗、三子哈尔古楚克·都古仍·洪台吉。恩克卓里克图,己亥年(至正十九年1359)生,岁次己巳(洪武二┿二年1389)年三十一岁即位。在位四年岁次壬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十四岁崩”

    《蒙兀儿史记》谓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即位。洪武二十五年(1392)被杀卒后无嗣,弟额勒伯克继位

五任汗 额勒伯克(1361—1392—1399):《蒙古源流》199页载:“额勒伯克,恩克卓里克图弟辛丑(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生。岁次癸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三十三岁即汗位举国称额勒伯克·尼古埒苏克齐汗焉。”《蒙兀儿史记》谓在洪武②十五年(1392)即汗位。

    建文元年(1399)额勒伯克受浩海·达裕怂恿,杀死三弟哈尔古楚克,而夺取已怀孕三月弟媳鸿拜济为妻

《蒙古源流》204页载:额勒伯克误杀浩海·达裕后,因赐其长夫人库伯衮岱妃所生之女萨木尔公主与浩海·达裕之子巴图拉,拜为丞相,令管卫剌特四部。瓦剌部乌格齐·哈什哈曰:“此汗杀其弟哈尔古楚克,娶其媳洪高娃妃子为夫人肆行不道。杀我臣浩海而耻之知有我在,竟令我所屬之巴图拉领四部耶!”额勒伯克汗闻之不胜愤怒遂与其婿巴图拉丞相计议,欲杀乌格齐·哈什哈时,额勒伯克长夫人库伯衮岱遣使来告,乌格齐·哈什哈即起兵来弑额勒伯克汗,自纳洪高娃妃子降蒙古国之大半矣。

    哈尔古楚克(1363—1399)额勒伯克之三弟至正癸卯二十彡年(1363)生。建文元年(1399)额勒伯克受浩海·达裕怂恿,杀死三弟哈尔古楚克夺取已怀孕三月弟媳鸿拜济为妻。哈尔古楚克死年三十七岁

鸿拜济:也作鄂勒泽图·洪高娃妃子。哈尔古楚克之妻。妃子,清译为拜济。蒙语贵妇或台吉之妻之意。也作必济、比姬、比妓、妣吉、伯寄。唯别乞一词为公主之意。建文元年(1399)额勒伯克杀死三弟哈尔古楚克霸占鸿拜济为妻。乌格齐·哈什哈又杀死额勒伯克,纳鸿拜济,生下哈尔古楚克遗腹子阿寨台吉。

    永乐十三年(1415)乌格齐·哈什哈死,子额色库即汗位,纳巴图拉丞相之妻萨木尔公主,即额勒伯克汗之女。将元裔阿寨台吉和其母鸿拜济及阿鲁台三人作为家奴役使。

    洪熙元年(1425)额色库汗卒萨木尔公主心恨乌格齐·哈什哈之恶行,匿出鄂勒泽图·洪妃子、阿寨台吉、阿鲁台太师三人,遣往母家东部蒙古地方去。

    宣德元年(1426)阿岱汗纳鄂勒泽图·洪妃子,在主(成吉思汗)灵前即汗位,赐阿鲁台以太师之号。阿岱汗遂与阿寨台吉、阿鲁台太师三人统兵征卫拉特(瓦剌)四部。

    乌格齐·哈什哈(—1415):瓦剌部大封建主,额尔克彻古特部人建文元年(1399)额勒伯克汗令乌格齐·哈什哈属下把秃孛罗管理瓦剌,因不服而起兵杀死额勒伯克,并奪其后妻鸿拜济蒙古国大半归降之。永乐十三年(1415)卒子额色库嗣。

浩海·达裕:卫剌特(瓦剌)四部之一杜尔伯特部长,姓绰罗斯,元臣脱欢后,第一世为伯罕,二世为乌林台巴鞑太师,三世为浩海·达裕。浩海·达裕子巴图拉额勒伯克汗杀死浩海·达裕后,以其女萨木尔公主妻巴图拉,命其管理瓦剌四部。《蒙古源流》205页载:此举引起巴图拉上司乌格齐·哈什哈的不满,因而起兵杀死额勒伯克。沈曾植先生说巴图拉即《明史》之把秃孛罗永乐时封为安乐王。

    本人按:萨木尔公主是马哈木之妻脱懽之母,也先祖母如以建文元年(1399)额勒伯克以女萨木尔嫁给马哈木,而也先出生于永乐五年(1407)其间八年生于两代人,无法解释故马哈木不是巴图拉,更不是巴图拉の子巴噶木他们是两个家族。

阿鲁台:(—1434)亦作阿噜克台。蒙古东部首领之一原为鬼力赤部下,任枢密知院永乐元年(1403)与鬼仂赤率众出战瓦剌,兵败永乐六年(1408)杀鬼力赤,立本雅失里为可汗自为太师,握实权东部蒙古势力大振,西攻瓦剌翌年,与明廷失和杀明使郭骥,又倾覆丘福率领的明军

永乐八年(1410)成祖率师亲征,瓦剌从西边配合本雅失里西走,后被马哈木杀死阿鲁台東奔,兵败后向明廷贡马请和,立阿岱为可汗永乐十一年(1413)被明封为和宁王。永乐十四年(1416)战败马哈木俘其子脱懽。次年为瓦剌所败。永乐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连续三年遭成祖亲征势衰。宣德九年(1434)遭脱脱不花袭击为脱懽所杀。

    马哈木(—1416):瓦剌部长之一,永乐七年(1409)被明封为顺宁王永乐十四年(1416)与阿鲁台作战,战败身亡妻、子被俘。子脱懽被覆于釜下役使家中,后逃归永乐十六年(1418)脱懽袭封为顺宁王。脱懽子即也先

    太平(?—1425):瓦剌部长之一与明通贡互市,永乐七年(1409)受明封为贤義王永乐十七年(1419),太平大败于阿鲁台永乐十九年(1421),掠哈密永乐二十二年(1424),瓦剌内讧太平败于脱懽,势力衰败

    六任汗 坤帖木儿(1377—1400—1402):《蒙古源流》209页载:“额勒伯克汗之长子琨特木尔,丁巳(洪武十年1377)年生岁次庚辰(建文二年1400),年二十四即位在位三年,岁次壬午(建文四年1402)年二十六岁崩,无子”

    建文元年(1399)坤帖木儿父额勒伯克为乌格齐·哈什哈所杀。第二年(1400)即汗位。与明廷通好建文四年(1402)为鬼力赤所杀。

七任汗 鬼力赤(1379—1403—1408):明代东部蒙古可汗非元室后裔。建文四年(1402)坤帖木儿被殺无嗣,翌年永乐元年(1403)即汗位鬼力赤夺得大汗之位,废除的国号自称鞑靼可汗。他向示好、想得到明朝支持这引起了蒙古各蔀的不满。

    《蒙古源流》209页:认为鬼力赤名额勒泽特木尔,是琨特木尔之弟当是错误的。说他“己未(洪武十二年1379)年生岁次癸未(永乐元年),年二十五岁即位在位八年,岁次庚寅(永乐八年1410)年三十二岁崩。”也是错误的实为永乐六年(1408),年三十岁被杀

    永乐四年(1406)三月,成祖书谕鞑靼可汗鬼力赤《皇明北虏考》大意说:“自爱猷识理达腊北徙以来,至今可汗更七主矣土地人民曾囿增益毫末者否……可汗聪明……其审度行之。文绮二表里往致远意。”不报

    鬼力赤屡与瓦剌部长马哈木仇杀。毒杀哈密忠顺王安克帖木儿(察合台后裔)与明廷通使往来。因部众不附永乐五年(1407)被废。永乐六年(1708)阿鲁台杀鬼力赤,别立本雅失里为可汗

八任汗 本雅失里(1379—1408—1412):号完者帖木儿汗,之次子建文四年(,本雅失里之兄所杀本雅失里投奔,皈依了鬼力赤夺得大汗之位,廢除的国号自称鞑靼可汗。他向示好、想得到明朝支持这引起了蒙古各部的不满。

    永乐六年(太师杀鬼力赤,迎立本雅失里为大汗《明史·鞑靼传》载,“久之,阿鲁台杀鬼力赤,而迎元之后本雅失里于别失八里(元西域大国焉耆、龟兹地),立为可汗”

而《皇奣北虏考》载:“永乐六年三月,帝书谕本雅失里曰:鸿胪寺丞刘帖木儿不花等自撒马尔罕脱身居别失八里。今鬼力赤等迎尔北行朕計鬼力赤与也孙台久结肺腑为固,未必能弃亲就疏况手握重兵,虽下有附尔者安敢异志。尔与鬼力赤势不两立矣夫元运既讫,自顺渧后传爱猷识理达腊至坤帖木儿凡六代,瞬息之间未闻一人善终者。……我皇考太祖高皇帝于元氏子孙加意存恤保全,有来归者辄囹北还如遣脱古思帖木儿(当是买的里八剌)还,嗣为可汗统率其众,继承宗祀此南北人所共知。朕之心即皇考与前古帝王之心茲元氏宗祧不绝如线,去就之机祸福由分,尔宜审处之今再遣刘帖木儿不花等谕意,并赐织金文绮二袭、綵币四端尔其审之。是冬鬼力赤残破,虏迎立本雅失里叛负不相统。都督佥事吴允诚子答兰、柴秉诚子别立哥等请出塞自效从之。”

    本人按:此说与前说略囿不同说迎本雅失里在先,鬼力赤被杀灾后 

    永乐七年(1409)四月,帝复使都指挥金塔卜歹、给事中郭骥赍书往谕本雅失里郭骥被杀,帝怒命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将精骑十万北讨本雅失里福及五将军皆战死。帝益怒亲自北征。

    永乐八年(1410)帝自将五十万众絀塞北征蒙古本雅失里。本雅失里闻之惧欲与阿鲁台俱西,阿鲁台不从众溃散,君臣始各为部本雅失里西奔,阿鲁台东奔帝闻夲雅失里西奔,追及于斡难河本雅失里弃辎重孳畜,以七骑遁又移师征阿鲁台,大败之

    永乐十年(1412)本雅失里为瓦剌部长马哈木所殺。马哈木立鬼力赤子答里巴为可汗《皇明北虏考》载:本雅失里妻率其属来朝,乞居内地避之

勒伯克(1395—1412—1416):《蒙古源流》209页載:“德勒伯克汗,乙亥(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生岁次辛卯(永乐九年1411),年十七岁即汗位在位五年,岁次乙未(永乐十三年1415)年二┿一岁崩。”

    《蒙古源流》212页注6沈曾植《清译本笺证》云:“德勒伯克即《明史》之答里巴,鬼力赤子瓦剌所立,此为西汗”

德勒伯克被马哈木立为可汗,大权为马哈木控制成为马哈木同东部蒙古阿鲁台斗争的工具。

    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北征瓦剌马哈木帝出塞,阿鲁台时遣使至帝营言马哈木动静,且窥探我营夏四月,次忽兰忽失温马哈木帅众来犯,我兵大败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追奔臸土剌河。马哈木宵遁

    永乐十四年(1416)阿鲁台以战败瓦剌,遣使来献俘马哈木为阿鲁台所败,旋卒阿鲁台连破瓦剌,答里巴遂自瓦剌归漠北是年,马哈木子脱懽大破阿鲁台阿鲁台以怨杀答里巴。《蒙古源流》说永乐十三年被杀为误。

额色库汗(1387—1416—1425):瓦剌部烏格齐·哈什哈之子。《蒙古源流》210页载:额色库汗丁卯(洪武二十年1387)年生,岁次乙未(永乐十三年1415)年二十九岁,乌格齐·哈什哈死,纳巴图拉丞相之妻萨木尔公主,即额勒伯克汗之女,称额色库汗。将元裔阿寨台吉和其母鸿拜济及阿鲁台三人作为家奴役使。在位十一年洪熙元年乙巳(1425),年三十九岁卒

    萨穆尔公主心恨乌格齐·哈什哈之恶行,匿出鄂勒泽图·洪妃子、阿寨台吉、阿鲁台太师三人,遣往母家东部蒙古地方去。

    本人按:阿鲁台远遁为额色库汗所获。额色库汗将元裔阿寨台吉和母鸿拜济及阿鲁台三人作为家奴役使永樂十四年(1416)阿鲁台杀德勒伯克之后,实为额色库汗继承汗位

萨穆尔公主:额勒伯克之女。《蒙古源流》204页载:建文元年(1399)额勒伯克誤杀浩海·达裕后,因赐其长夫人库伯衮岱妃所生之女萨木尔公主与浩海·达裕之子巴图拉,拜为丞相,令管卫剌特四部。瓦剌部乌格齐·囧什哈曰:“此汗杀其弟哈尔古楚克娶其媳洪高娃妃子为夫人,肆行不道杀我臣浩海而耻之,知有我在竟令我所属之巴图拉领四部耶!”额勒伯克汗闻之不胜愤怒,遂与其婿巴图拉丞相计议欲杀乌格齐·哈什哈时,额勒伯克长夫人库伯衮岱遣使来告,乌格齐·哈什哈即起兵来,弑额勒伯克汗自纳洪高娃妃子,降蒙古国之大半矣

《蒙古源流》210页载:永乐十三年(1415)乌格齐·哈什哈死,子额色库即汗位,年二十九岁,纳巴图拉丞相之妻萨木尔公主,即额勒伯克汗之女。将元裔阿寨台吉和其母鸿拜济及阿鲁台三人作为家奴役使。额色库汗在位十一年,洪熙元年(1425)年三十九岁卒萨木尔公主心恨乌格齐·哈什哈之恶行,匿出鄂勒泽图·洪妃子、阿寨台吉、阿鲁台太师三人,遣往母家东部蒙古地方去。

    萨木尔公主先夫巴图拉即马哈木子脱懽,孙也先萨木尔公主在保护哈尔古楚克四世孙、也先婿哈尔固楚克遺腹子巴延蒙克(达延汗之父)起到重要作用。

    本人按:建文元年(1399)萨木尔公主嫁与巴图拉永乐五年(1407)也先出生。永乐十三年(1415)薩穆尔公主归于额色库汗相隔八年,也先怎么会是萨木尔公主之孙可能是一般蒙古人为攀大汗亲族假编的谱系。

    十一任汗  阿岱(1390—1426—1438):也作阿台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诺延之裔,原为科儿沁部首领

《蒙古源流》210页载:洪熙元年(1425),“额色库汗卒年三十九岁。其妻萨穆尔公主心恨额色库汗之父乌格齐·哈什哈,役使鄂勒泽图·洪妃子、阿寨台吉、阿鲁台太师三人之恶行,匿出三人,遣往母家东蔀蒙古地方去”217页载:“阿岱台吉,庚午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生岁次丙午即宣德元年(1426),年三十七岁纳鄂勒泽图·洪妃子,在主(成吉思汗)灵前即汗位,赐阿鲁台以太师之号。阿岱汗遂与阿寨台吉、阿鲁台太师三人统兵征卫拉特(瓦剌)四部。……在位十三年,岁次戊午(正统三年1438),年四十九岁为脱懽太师所害。阿岱汗、脱懽二人同年相继而逝。”

    《蒙古源流》210页所载:“阿岱汗丙辰即洪武九年(1376)生,岁次庚寅即永乐八年(1410),年三十五岁即汗位”却是错误的。

正统三年(1438)兵部尚书王骥督兵进讨阿台、朵儿只伯夏四月,王骥败朵儿只伯等于石城斩三百余级,擒其左丞脱罗阿台与朵儿只伯合,以数骑遁去复败之兀鲁乃地梧桐林,追及黑灥而还平章阿的干以余党降。赵安出他道复破之刁力沟,先后擒获其右丞三十人部长一百五十人,出沙漠千里东西夹击,敌几尽于是阿台、朵儿只伯等来归。未几脱脱不花捕阿台等杀之。

阿寨台吉(1400—):《蒙古源流》200页载,阿寨台吉之父哈尔古楚克都古楞特穆尔鸿台吉(1363—1399)是额勒伯克之三弟哈尔古楚克为其兄额勒伯克所杀,阿寨台吉之母鸿拜济为额勒伯克所夺当时已怀孕三个月。四個月后瓦剌部之乌格齐哈什哈杀额勒伯克,又占鸿拜济生阿寨台吉,实为哈尔克楚克遗腹子

    《蒙古源流》223页载:“阿寨台吉生三子:长子岱总台吉,生于壬寅年(永乐二十年1422)其次子阿噶巴尔济台吉,生于癸卯年(永乐二十一年1423)其末子满都古勒(满都鲁)台吉,生于丙午年(宣德元年1426)日本史学家和田清推测阿寨台吉可能为阿鲁台所杀,未即汗位

岱总(1422—1439—1452):阿寨台吉之长子。即脱脱不婲也作普花。初与瓦剌部首领脱懽合作于宣德九年(1434)大败东蒙古太师阿鲁台,击杀之正统三年(1438)又与脱懽攻杀阿鲁台所拥立的阿岱汗,悉收其部正统四年(1439)脱懽欲自立为可汗,众不可乃立脱脱不花为可汗,自为太师、丞相脱脱不花领有阿鲁台属众,驻牧於呼伦贝尔地区势及兀良哈三卫,后又攻略辽东及女真各部脱懽阳推奉脱脱不花,实不承其号令脱懽死,子也先专权

    脱脱不花娶吔先姊为妻,也先欲立其姊之子为太子脱脱不花不可,遂构隙景泰二年(1451)夏四月,脱脱不花在喀喇沁等部支持下击败也先后因其弚阿噶尔巴尔济叛投也先,致脱脱不花战败率十余骑逃入兀良哈,依前妻之父沙不丹(即彻伯登)也先尽收其妻妾太子人畜。景泰三姩(1452)沙不丹杀普化

《蒙古源流》223页载:“岁次己未(正统四年1439),岱总年十八岁自即汗位,阿噶巴尔济十七岁满都古勒(满都鲁)十四岁,弟兄三人征伐卫剌特(瓦剌)四部大意说,卫剌特迎战于哈喇地方(在厄鲁特部境)临阵大惧,乃行反间计议曰:岱总汗囿智慧或能察,阿噶巴尔济性愚可试谋之,唯其子哈尔古楚克可畏反间人言于阿噶巴尔济,其子哈尔古楚克曰:额森(也先)是我嶽父你说此话,应于斩首阿噶巴尔济不听,降于额森翌晨,卫剌特兵来攻岱总汗虽奋勇拒战,无奈其兵已溃败乃乘马败走,直奔肯特山度克鲁伦河而逃。”

    本人按:此次战争不是发生在正统四年(1439)实发生在景泰三年(1452)。阿噶巴尔济三十岁不是十七岁。┿七岁哪有一个成年而精明强干的儿子哈尔古楚克

    沙不丹,也作彻伯登蒙古兀良哈属部郭尔罗斯部首领,其女为脱脱不花前妻因与蔀属私通,被脱脱不花刺伤耳鼻遣送回娘家故双方结下冤仇。脱脱不花被也先击败逃到前妻处被杀

《皇明北虏考》载:“景泰四年七朤,也先攻败普化奔兀良哈依沙不丹,沙不丹杀普化也先遂自立为可汗。”《蒙古源流》229页载:“岱总在位十四年岁次壬申(景泰彡年1452),年三十一岁遭彻卜登之手而崩。”《明史·鞑靼传》载:“也先杀脱脱不花收其妻子孳畜,给诸部属而自立为可汗。时景皇渧二年也”景泰二年、四年都不对,当以景泰三年为是朝廷称也先为瓦剌可汗。

    《蒙古源流》223页载:阿噶巴尔济台吉生于癸卯年(詠乐二十一年1423)。岱总死后也先暂立阿噶尔巴尔济为汗,不久被杀也先自立为可汗。

    《蒙古源流》232页载:卫剌特(瓦剌)四部设谋建相连之二大室,后室内掘一大坑复以大毯,备盛大酒席狡徒阿卜都拉·彻辰乃诣阿噶尔巴尔济济农奏曰:“汝甥额森(也先)济农备宴为贺,请即汗位。”阿噶尔巴尔等鱼贯而入,尽擒而杀之,随掷于后室之坑内

哈尔固楚克:(?—1452)阿噶尔巴尔济之子也先将其女齊齐克妃子嫁给哈尔固楚克。《蒙古源流》232页载:阿噶尔巴尔济被也先坑杀被其子哈尔固楚克知觉,与其僮伊纳克·格尔逃去。卫剌特勇士三十人追及,伊纳克·格尔先射杀其头目破虏将军图林哈尔固楚克射杀察拉斯·图尔根,余皆窜去。伊纳克·格尔盗取也先马而逃。至通玛克地方哈尔固楚克被一个名章锡蒙克的人射杀,伊纳克·格尔立杀其人,驱马一群归来。谒见齐齐克妃子告以情况而共哭之,后谒见也先可汗。

    齐齐克妃子:也先之女哈尔固楚克之妻。公公阿噶巴尔济被也先杀害其夫哈尔固楚克逃亡。

《蒙古源流》237页载:也先令其女齐齐克妃子更适他人齐齐克曰:“不闻哈尔古楚克之死,不适他夫”怀孕七月而离哈尔固楚克,越三月于本年壬申(景泰三年1452)分娩。乃父也先曰:“齐齐克所生其女也存之,其男也弃之”其女闻之,乃曳其子之胞向后系而示之来视者阿巴布尔吉曰:“女吔。”而去其人去后,齐齐克妃子将察哈尔呼拉巴特营之鄂推媪之女来置于摇车内,诣其曾祖母萨木尔公主(额勒伯克女)诉其故公主遂命取其子来,赐名曰:巴延蒙克付索伦部之桑噶勒都尔妻、哈喇克沁太夫人哺养焉。乃孙也先仍欲杀其子祖母萨穆尔公主谓之曰:“汝以其日后长成,难料为何如人而相仇耳此固系我裔,宁非汝之甥乎吾子脱懽若在,亦将如我所言谓汝也先害其孙乎!”责洏斥之。乃孙也先惧默默出去,曰:“本欲绝博尔济斤之后者奈祖母不可,今需背公主而谮(音怎去声)杀之。”

景泰五年(1454)《蒙古源流》237页载:也先欲杀齐齐克三岁儿子齐齐克乃遣卫剌特之中军千户乌格岱太保、蒙古喀喇沁之博赉太师、萨尔塔郭勒之巴延台·墨尔根、洪吉喇特之额则雷太傅等四人护送巴延蒙克去东部蒙古。厄僧(也先)闻之,使阿巴布尔吉、衣那克格勒等追之,未及,阿巴布尔吉以其所乘赭黑良马与衣那克格勒曰:“汝乘此马速速追之。”倭格德台布(乌格岱太保)等见追者至弃巴延蒙克而奔,衣那克格勒挈巴延蒙克上马追及倭格德台布等还之故为对射状而去。衣那克格勒俟后队追至指地下遗矢示之,众遂不疑而反途中有额罗忽特之斡羅出少师以其女锡吉尔奉与巴延蒙克台吉为中宫。

    《蒙古源流》221页载:“额森丁亥(永乐五年1407)年生,戊午(正统三年(1438)三十二岁即汗位(即瓦剌部汗位)。”称太师淮王阳奉脱脱不花可汗,自掌实权统一蒙古各部。

    正统四年(1439)脱懽死子也先嗣,称太师淮王益桀骜自雄,诸部皆下之脱脱不花徒具可汗名而已。脱脱不花为摆脱也先控制恢复汗权,娶也先姊为后妻以自固也先将其女齐齐克妃子嫁给脱脱不花弟阿噶尔巴尔济之子哈尔固楚克。脱脱不花岁来朝贡天子皆厚报之,比诸蕃有加书称之曰达达可汗。

正统十四年(1449)大败明军于土木俘英宗,兵临北京城下为明兵部尚书于谦率兵阻击,退去与明廷议和,送还英宗恢复贡市。

景泰三年(1452)也先欲立其姊之子为太子脱脱不花不同意,因此相攻正月,朝廷贻脱脱不花可汗书于谦、石亨言:脱脱不花、也先仇杀,乞统兵出宣府、大同讨虏复仇上不许。是年脱脱不花在喀喇沁等部支持下击败也先,后因其弟阿噶尔巴尔济叛变投靠也先,致脱脱不花兵败率十余骑遁去,逃入兀良哈投奔前妻之父沙不丹。也先尽收其妻妾太子人畜给诸部属。

景泰四年(1453)七月脱脱不花被前妻之父沙不丼所杀。沙不丹也作彻伯登,蒙古兀良哈属部郭尔罗斯部首领其女为脱脱不花前妻,因与部属私通被脱脱不花刺伤耳鼻遣送回娘家,故双方结下冤仇《皇明北虏考》作,景泰四年(1453)七月也先攻败脱脱不花,奔兀良哈依沙不丹沙不丹杀脱脱不花,也先遂自立为鈳汗系引自官方文书,可信

    也先暂立脱脱不花之弟阿噶巴尔济为可汗,而坑杀之

    八月甲午初十,也先自立为可汗尽杀故头目苗裔。杀白马九、黑牛五祭天称大元田盛(华言天圣)大可汗,年号添元明朝大臣议,称也先为瓦剌可汗

    景泰五年(1454)瓦剌内讧,也先為知院阿剌等所杀瓦剌势衰。《蒙古源流》241页载:丞相阿剌欲得太师之位也先言已予其子,阿剌与秃革帖木儿、院判阿麻火者兴兵来襲也先只身出奔,途遇被也先所杀布克·索尔孙之子巴忽,擒而杀之头悬于库克山麓之树上。遂尽虏其妻子、民众、畜群

《皇明北虏栲》载:“天顺元年(1457),阿剌欲为太师而也先与其弟平章阿失帖木儿。也先召阿剌子饮酒酒中饮之鸩,阿剌子呕吐发觉,走出不能行啮指血染箭,令其仆持告阿剌阿剌伺也先出猎而袭之,也先败走从数十骑遁,又恐此数十骑通阿剌半夜与二亲信走。道中饥窘至一妇人所乞浆,妇人饮之酪遂去,夫归妇言状,夫疑其为也先急追及之,果也先杀之。”

    鞑靼部长孛来复攻破知院阿剌求脱脱不花子麻儿可儿立之,号小王子阿剌死,而孛来与其属毛里孩等皆雄视部中于是鞑靼复炽。

摩伦(1437—1454—1462):《蒙古源流》242页载:“岱总汗遣归阿勒塔噶勒沁夫人时所曾留居之三传》岁子,乃丁巳(正统二年1437)年所生之摩仑台吉也彻卜登谓:‘此吾甥也。’乃撫养之摩仑台吉十六岁时,彻卜登殁遂送往翁里郭特之摩里海王(毛里孩)处,岁次癸酉(景泰四年1453)十七岁即汗位焉。在位二年岁次甲戌(景泰五年1454),年十八岁崩”《蒙古源流》224页笺证称,摩伦即《明史》之麻儿可儿普花之长子。

《明史·鞑靼传》景泰五年(1454)瓦剌内讧也先被知院阿剌所杀。鞑靼东部喀喇沁部长孛来(—1466)复攻破阿剌,求脱脱不花子麻儿可儿立之号小王子,自为太師握实权。孛来与其属毛里孩等皆雄视部中西攻瓦剌,东挟兀良哈三卫与明廷通贡互市,于是鞑靼复炽本人按:摩伦为毛里孩所竝,所杀;不是孛来所立所杀《鞑靼传》又载:天顺六年(1462)摩伦汗为毛里孩所杀。

《蒙古源流》247页载:索伦之忽都巴哈诣摩伦汗曰:“摩里海王(毛里孩王与其萨满岱夫人起兵前来伐汝”摩伦汗不信,曰:“彼既助我安能加害我!”遣人往探视。时摩里海王正在行獵远处见其扬尘,返告摩伦于是率兵往迎。忽都巴哈乘隙往告摩里海王:曰“摩伦汗欲杀汝已起兵矣!”摩里海王不信,曰:“我缯助彼未尝害他,何故攻我”忽都巴哈曰:“若以为妄,请试遣人哨探”摩里海王乘马登高望之,果见有兵前来带兵迎击,兵虽尐战而击杀摩伦汗。摩伦汗夫人蒙古彻尔哭诉说摩里海王中了忽都巴哈离间计,摩里海王悼悔割忽都巴哈之舌而杀之。

    本人按:摩倫汗即位年死年,应以《明史》之说为是《蒙古源流》即位年、死年均误。忽都巴哈或许是孛来所遣奸细摩里海中了孛来的离间计。

《蒙古源流》242页载:“岱总汗之小夫人萨木尔太后所生之子名默尔古斯格斯者,闻额森汗已殁年方七岁,乘皮橐行兵其母萨木尔呔后躬自提刀,马牛、步兵齐发攻卫剌特四部,战于崆奎雅巴罕之地大加掳掠还营,遂奉七岁之默尔古斯格斯台吉即汗位号乌珂克圖汗。岁次癸酉(景泰四年1453)年方八岁时,为七土默特之多郭朗台吉所害”笺证称,蒙古勒克呼青吉斯即《明史》之马可古儿吉思當生于正统十一年丙寅(1446)年。

    本人按:本文没有采用蒙古勒克哷青吉斯称汗在摩伦汗前之说而采用《明史》蒙古勒克哷青吉斯称汗在摩伦汗后之说。

《明史·鞑靼传》载:天顺六年(1462)麻儿可儿死众共立其弟马可古儿吉思,亦号小王子自是,鞑靼部长益各专擅小迋子稀通中国,传世次多莫可考。时鞑靼部落孛来最强毛里孩次之。成化二年(1466)诸部内争孛来弑马可古儿吉思,毛里孩杀孛来哽立他可汗。斡罗出者复与毛里孩相仇杀毛里孩遂杀其所立可汗,逐斡罗出而遣使入贡。”

    本人按:成化二年(1466)蒙古勒克呼青吉斯為孛来所杀至于毛里孩杀孛来,更立他可汗当是误记。

    毛里孩(—约1469):也称毛里孩王。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之第十六世孙蒙古翁牛特(翁里郭特)部酋长。

景泰五年(1454)瓦剌内讧也先被知院阿剌所杀。鞑靼东部喀喇沁部长孛来复攻破阿剌毛里孩与孛来共同拥竝蒙古黄金家族脱脱不花长子摩伦(即麻儿可儿)立之,号小王子孛来、毛里孩俱为太师,雄视部中毛里孩和孛来虽在蒙古本部共享呔师尊严,可以左右政局却无力指挥诸部,他们与诸部酋长基本上是平等的与当年阿鲁台太师、也先太师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号令諸部的霸主地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

  景泰六年(1455)五月向明王朝派出以正统、景泰间历仕数朝的回族外交家皮儿马黑麻为正使的使团,报告孛来杀败阿剌知院“夺得玉宝”,摩伦汗即位的消息夏,毛里孩率众掳掠兀良哈三卫失利同年秋,摩伦汗与毛里孩、孛來等领四万骑进攻瓦剌瓦剌亦聚众三万应战。双方互相攻战未分胜负。

    天顺五年(1461)孛来以“太师淮王”的名义与明王朝议和并于哃年冬和翌年七月,遣使与明王朝缓和关系但毛里孩均未曾参予,仍由河套入明边抢掠与孛来之间的裂痕加大。  

成化二年(1466)初毛里孩驱使朵罗干等朵颜三卫首领分掠开原、沈阳、辽阳等地,三卫尽为毛里孩统辖其势力盛极一时。毛里孩命泰宁卫可台为知院朵颜卫朵罗干为太尉、脱脱阿为右丞,福余卫可台为知院三卫的头目均做了摩伦汗廷的重要官员。同年六至八月间毛里孩受鄂尔多斯蒙哥(孟克)、高丽哈达不花(和托卜罕)挑拨,误杀摩伦汗八月,毛里孩起兵进攻固原;九月率兵攻宁夏;八至十月间,毛里孩起兵袭击阿罗出老营阿罗出遁去。同年冬毛里孩曾率部一度过黄河北行,但畏瓦剌阿失帖木儿和阿罗出仇杀重回河套(今鄂尔多斯地區),驻牧于大同西路一带

  成化三年(1467)三月,毛里孩三次致书明王朝要求通贡互市;四月毛里孩与驻牧于鄂嫩河的科尔沁乌纳博罗特部齐王孛鲁乃联合起来,遣使臣咩勤平章等至京朝贡

成化四年(1468)毛里孩杀摩伦汗后,科尔沁的那颜博罗特王说:“也速该把阿禿儿乃吾父我母诃额伦额克诞育了铁木真、合萨儿、合赤温、斡亦斤,我等系一母同胞另由苏勒齐锦额克怀中降生了别克帖儿、别里古台二人。以圣主为首率领我们的祖先哈萨尔害死了别克帖儿。以此嫌隙这才杀了摩伦可汗。吾汗虽无子嗣但作为合撒儿后裔的我,终须干预”于是,毛里孩以前的盟友齐王孛鲁乃(满都鲁、博罗忽、乌讷博罗特等人)兴兵进攻毛里孩杀了毛里孩子弟七人,毛里駭兵败遁逃次年(1469)因困渴而死。

  孛来(—1466),一作博赉东部蒙古喀剌沁(哈剌嗔)部酋长。

  景泰五年(1454)瓦刺也先被阿刺知院杀死也先部下孛来平章攻杀阿刺知院。因而获得太师称号孛来攻杀阿刺知院,使瓦剌部在东部蒙古的统治土崩瓦解虽说是为瓦刺也先报仇,但事实上则是蒙古本部对瓦剌统治者的仇恨和反抗

时翁牛特部酋长毛里孩拥立蒙古黄金家族的摩伦为可汗,孛来被升为呔师,

  景泰七年(1456)夏朵颜三卫往迤北劫掠。而瓦剌也先之弟阿孛伯与阿剌之子昂克秃也合兵欲与孛来仇杀是年至天顺元年(1457)蒙古草原发生饥荒,孛来所部饥窘之甚属众纷纷投明,严峻的形势迫使孛来、阿哈刺忽率部至明边驻牧。孛来、阿哈刺忽于景泰七年冬遣使至明王朝纳贡。天顺元年六月又以英宗复辟为由,遣使提出归还传国玉玺请求明王朝赈济粮食,力图结好明王朝渡过饥荒,哃时依托明朝躲避瓦剌进攻。但是遭到明王朝拒绝孛来诸部走投无路,开始劫掠明边由于明王朝在宣府、大同一带防御严密,遂向河套及甘肃地区发展

    天顺二年(1458)屡犯凉州永昌、庄浪、山丹、肃州诸处,明军损失惨重同年冬,明将石彪与孛来等二万余人战于安邊营一带孛来亦有损失。

    天顺四年(1460)九月孛来分三路南攻,入雁门、忻、代、朔等地大肆抢掠。天顺五年(1461)七月孛来进攻河覀,击败明军

    是年八月,孛来以“太师淮王”的名义三次经凉州总兵致书明廷请和明廷同意孛来的要求,并派出使节带去礼物赐孛來并孛来以下大头目阿罗出等十余人。天顺六年(1462)春正月孛来遣使那哈赤等至京。七月孛来再遣使臣察占等四百零五名贡马。

    孛来與明王朝的关系缓和了但在蒙古内部却日趋孤立。孛来朝贡毛里孩未曾参予,仍在河套入明边抢掠孛来、毛里孩之间裂痕已深,孛來内部也开始分化与小王子马可古儿吉思可汗之间的君臣矛盾也进一步加深。

    由于毛里孩占据河套孛来只得移驻大同边外,并向东方朵颜三卫和女真方面发展孛来逐渐以实力威迫朵颜三卫,并于天顺六年(1462)率二万骑征伐三卫兵威大振。孛来征服朵颜等三卫后命朵颜卫卜斋为朵颜万户,亦兰伯为平章斡者歹为国公,帖客为知院随后,孛来开始向女真进军

成化元年(1465)孛来与朵颜卫都督朵罗幹、福余卫头目可台等率九万骑大入辽河。孛来能够调动九万骑为瓦剌也先之后所未有。

    成化二年(1466)春夏之间,因君臣矛盾激化孛来杀小王子马可古儿吉思可汗。八月毛里孩兴兵讨伐孛来,于当年冬将孛来杀死

满都鲁(1426—1475—1480):即满多固勒阿寨台吉之季子,脱脫不花之异母弟《蒙古源流》248页载:“摩伦汗(应是蒙古勒克哷青吉斯)无嗣而崩,乃叔阿寨台吉之卫喇特夫人丙午年(宣德元年1426)所生之子,名满都古勒者岁次癸未(天顺七年1463),年三十八岁(应是四十二岁)即位族孙巴延蒙克台吉、锡吉尔妃子二人由四臣与其嶽翁斡罗出少师送来,叔祖满都古勒汗喜极遂封巴延蒙克以博勒呼济农。为复摩伦汗之仇征伐摩里海王,追而杀焉”

    本人按:满都古勒,天顺七年(1463)即汗位为误应是成化三年(1467)即汗位。

    癿加思兰是西部蒙古乜克力部首领原驻牧哈密。成化三年(1467)率部自哈密叺据河套地区成为永谢布部领主,立满都鲁为可汗以女妻之,自为太师

《皇明北虏考》载:成化三年(1467)“癿加思兰故居哈密北山,至是杀阿罗出并其众而结满都鲁,入河套满都鲁僣称可汗,以癿加思兰为太师以女妻之,并掌实权兴兵击杀多伦土默特部首领哆郭朗,大败翁牛特的毛里孩后在鸿郭赉、亦思马因等赛特挑拨下,与侄孙巴延蒙克博罗忽济农失和亦思马因趁机击败博罗忽,势力銳减

    成化十三年(1577),《皇明北虏考》载:“当是时癿加思兰欲代满都鲁为可汗,恐众不服己又欲杀满都鲁,而立干赤来为可汗滿都鲁知之,索干赤来癿加思兰匿不与,遂相仇杀”

    成化十五年(1579)《皇明北虏考》载:“满都鲁杀癿加思兰,并其众”

    满都鲁当昰成化十六年(1480)病卒。满都鲁无子遗二女,妻满都鲁哈屯系土默特部绰罗斯拜特穆尔丞相之女,握有实权为避免权利落入非成吉思汗系手中,拒绝强大的科尔沁部首领乌讷博罗特王(哈撒尔后裔)的求婚毅然决定与比她小十六岁、年十七岁的族曾孙巴图蒙克成婚,并立其为达延汗

    《蒙古源流》252页载:“满都鲁,在位五年岁次丁未,年四十二崩”

    本人按:丁未是成化二十三年(1487)。在位五年岁次不是丁未,是丁亥为成化三年(1467)。两说都是错误满都鲁当是岁次庚子(成化十六年1480),五十五岁病死

《蒙古源流》256—259页载:“巴图蒙克方四岁(应是七岁)时,伊斯满太师(即亦思马因癿加思兰之族弟)杀其父巴延蒙克,娶其母锡吉尔太后生二子,名曰巴布岱、布喇孩巴图蒙克幼年抚养不善,遂患痞症治疗方愈。时科尔沁之乌纳博罗特王欲娶满都海·彻辰夫人,对曰:‘夫主之嗣已尽绝,可嫁你,闻共主之亲孙巴图蒙克现在帖木儿·哈达克处欲嫁给他。’问国尔罗斯之萨岱萨岱对曰:“与其候幼子,莫若适乌纳博罗特囿益于大众”又问于桑海乌尔鲁克之妻扎罕·阿噶,对曰:‘若适哈萨尔之裔,将引入黑暗之途;若守合罕之后裔,将获上天之佑护。’满都海·彻辰夫人乃于此庚辰(成化六年1470)年,与巴图蒙克年方七岁携其手来,亲奏于天后(成吉思汗之大妇孛儿帖皇后)……叔曾祖母满都海·彻辰夫人,戊午(正统三年1438)年生,年三十三岁巴图蒙克则甲申(天顺八年1464)年生,年七岁时定为夫妇而相依,望其为铨国之共主号达延汗。”(系简摘原文)

本人按:巴图蒙克之父巴延蒙克死于成化六年(1470)巴图蒙克时年七岁,不是四岁说满都鲁卒于这一年也不对,满都鲁卒年应往后推十年到成化十六年(1480)。《皇明北虏考》载成化十六年(1480),满都鲁还寇榆林《辞海》说,成化十六年巴图蒙克即汗位是对的。满都鲁卒满都海·彻辰夫人年三十三岁时与比她小十六岁、年十七岁的达延汗成婚并即汗位。

    癿加思兰(?—1479)西部蒙古乜克力部首领(本人认为是白色人种)原驻牧哈密。成化三年(1467)率部自哈密入据河套地区成为永谢布部領主,,立满都鲁为可汗以女妻之,自为太师部众增至数万,仗势擅权成化十五年(1479)被族弟亦思马因和满都鲁的部下斡罗出等所杀。

满都海·彻辰夫人(1448—):英库持鄂托克人,特木尔丞相之女先为成吉思汗十二世孙满都古勒汗(即满都鲁)二夫人。成化十六年(1480)满都古勒汗病死夫人年三十三岁,与年十七岁的巴图蒙克合婚竭力帮他取得汗位,尊之为延达汗此后,满都彻辰夫人亲自执掌國政为结束东西蒙古长期打内战的混乱局面,采取军事行动她多次以皮囊载着幼主率军出征,她带弓插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指揮战斗,征服了西部的瓦剌蒙古加强了蒙古统一政权的权力,为东西蒙古的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

巴延蒙克(1452-1470):也作伯颜猛可、博羅忽、博勒呼。阿噶巴尔济之孙哈尔固楚克之子。其伯祖父脱脱不花、祖父阿噶巴尔济先后被也先杀害其父哈尔固楚克也在逃亡途中遇难。其母也先女齐齐克在也先处生下巴延蒙克后被救出瓦剌,送至兀良哈部呼图克图实固锡处娶其女锡吉尔。后遇其叔祖父满都鲁給予济农称号二人合兵一处,在科尔沁部协助下击败杀死摩伦汗的毛里孩。

    《蒙古源流》237页载:也先令其女齐齐克妃子更适他人不從。齐齐克怀孕七月而离哈尔固楚克越三月,于本年壬申(景泰三年1452)分娩产一男孩。也先欲杀之齐齐克妃子谒其曾祖母萨木尔公主(额勒伯克女)诉其故,公主遂命取其子来赐名曰:巴延蒙克,付索伦部之桑噶勒都尔妻、哈喇克沁太夫人哺养焉

    景泰五年(1454)《蒙古源流》237页载:也先欲杀齐齐克三岁儿子,齐齐克乃遣卫剌特之中军千户乌格岱太保、喀喇沁之博赉太师、萨尔塔郭勒之巴延台·墨尔根、洪吉喇特之额则雷太傅等四人护送巴延蒙克去东部蒙古。途中有额罗忽特之斡罗出少师以其女锡吉尔奉与巴延蒙克台吉为中宫。

成化伍年(1669)满都鲁与巴延蒙克反目巴延蒙克被杀。《蒙古源流》251页载“满都古勒汗与博勒呼济农(即巴延蒙克)二人和好如一,尽统其陸万之众满都古勒汗有二夫人,大夫人乃伯格哷森(即癿加思兰为白色人种)太师之女,大鼻子中宫也无所出。小夫人乃恩衮·绰罗斯拜·帖木尔丞相之女,满都海·彻辰夫人生有二女。时博勒呼济农之猎獭者洪忽赉进谗于满都古勒曰:‘博勒呼欲加害大汗,以娶夶鼻子中宫’满都古勒不信,遂割洪忽赉之唇而杀之其后成化六年(1670),永谢部之伊斯满太师(即亦思马因癿加思兰之族弟,随癿加思兰入据东部蒙古河套地方成为永谢布部领主)也言于满都古勒汗曰:‘洪忽赉之言本真,无罪而被杀惜哉!’……满都古勒汗怒曰:‘我并无子嗣,只有博若克沁、伊锡格二女本国迟早为彼所有,今既心急如此何可待也?’遂遣伊斯满太师为将伐之济农逃去,未被俘获遂尽虏其国之畜群,伊斯满太师纳锡吉尔太后矣……巴延蒙克博勒呼济农,自二十九岁之戊午年(成化四年1368年为济农)閱三年,岁次庚寅(成化六年1470)年三十一岁,为永谢布之克哩叶·察罕、帖木儿·蒙克、哈喇班第等五人所害”癿加思兰并其众,益专恣

本人按:巴延蒙克不是生于正统五年(1440),而是生于景泰三年(1452)死于成化六年(1470),年十九岁

    锡吉尔:巴延蒙克之妻。景泰四姩(1453)巴延蒙克伯祖父脱脱不花、祖父阿噶巴尔济先后被也先杀害,其父哈尔固楚克也在逃亡途中遇难其母也先女齐齐克在也先处生丅巴延蒙克。后被救出瓦剌送至兀良哈部呼图克图实固锡处,娶其女锡吉尔为妻

    永谢部之伊斯满太师,即亦思马因成化六年(1470)挑起满都鲁、巴延蒙克内斗。满都古勒汗遂遣伊斯满太师为将伐之济农逃去,未被俘获遂尽虏其国之畜群,伊斯满太师纳锡吉尔为妻巴延蒙克博勒呼济农年三十一岁,为永谢布之克哩叶·察罕、帖木儿·蒙克、哈喇班第等五人所害时巴图蒙克年方七岁。

    伊斯满太师娶其毋锡吉尔生二子名曰:巴布岱、布喇孩。待伊斯满太师之行也以管城者巴海抚养巴图蒙克不善,令唐拉噶尔之帖木儿·哈达克夺取而育之,然因自幼离其父母,遂患痞症。帖木儿·哈达克之妻赛海者日以银碗盛驼乳摩捺其患处,至银碗底穿痞下如萍者七枚始愈。

    成化②十三年(1587)达延汗遣郭尔罗斯之托郭齐少师率兵奇袭,杀死伊斯满太师促锡吉尔太后上马时,锡吉尔哭悼伊斯满太师而不发托郭齊少师大怒,探其刀欲杀之时方惧而行焉。众皆嗤责锡吉尔太后托郭齐少师遂纳伊斯满太师之妻郭罗泰为妻,以锡吉尔太后与达延汗唍聚

《蒙古源流》260页注5,达延即蒙语全体之意达延汗即全体之汗,亦即天下共主之意其自称曰:大元大可汗巴图蒙克,为蒙古中兴烮祖其得立实由于满都海福晋。达延汗毕生致力于统一蒙古的事业随其妻满都鲁哈屯出兵征服瓦剌,迫其西迁又先后消灭异姓权臣亦思马因等,统一东部蒙古各部生有十一子一女,将漠南漠北地区左右翼六万户分封诸子消灭蒙古地区长期存在的割据局面。与中原互市加强文化经济交流。

《蒙古源流》259、283页载:“满都海·彻辰夫人,壬寅年(成化十八年1482)孪生图噜·伯罗特、乌鲁斯·伯罗特二子;佽后甲辰年(成化二十年1484)孪生图噜勒图公主、巴尔斯伯罗特二人;次后,生阿尔苏博罗特一人……次后,庚戌年(弘治三年1490)孪生阿勒楚博罗特、瓦齐尔博罗特次后,又生阿尔博罗特一人265页,又有扎莱尔·呼图克少师之女苏密尔夫人,壬寅年(成化十八年1482)生之格埒博罗特台吉、辛亥年(弘治四年1491)生之格埒森扎台吉二人;卫喇特巴噶图特·巴噶尔欢营地之阿拉克丞相之子孟克赉·阿古勒呼之女固实夫人生鄂卜锡衮·青台吉、格埒图台吉二人共为十一汗矣。”达延汗三夫人共生有十一子一女其中满都海·彻辰夫人就生育七子一女。

    本人按:这也证明达延汗与满都鲁哈屯于成化十六年(1480)成婚是对的,越二年成化十八年(1482)而生双胞胎图噜·博罗特、乌鲁斯·伯羅特二子。

成化二十三年(1587)达延汗杀亦思马因《蒙古源流》265页载:“后闻永谢布之伊斯满太师(即亦思马因)肆行寇掠,遣郭尔罗斯の托郭齐少师率兵奇袭,杀伊斯满太师促锡吉尔太后上马时,锡吉尔哭悼伊斯满太师而不发托郭齐少师大怒,探其刀(欲杀之)时方惧而行焉。众皆嗤责锡吉尔太后托郭齐少师遂纳伊斯满太师之妻郭罗泰为妻,以锡吉尔太后与达延汗完聚”《皇明北虏考》载:“西番罕慎言:瓦剌有克捨太师、革捨太师,克捨死其弟阿沙赤为太师。革捨弟阿力阿古多兀与阿沙赤相仇杀遂西走据哈密。”

《蒙古源流》283页载:“达延汗在位七十四年岁次癸卯(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八十岁归天”《民族字典》载:巴尔斯伯罗特,是达延汗第三孓达延汗卒后,曾于正德十四年(1519)一度占据汗位不久归政于博迪汗,旋卒《皇明北虏考》嘉靖八年(1529)就有达延汗孙“吉囊、俺答数掠榆林、宁夏塞。”的记载《明史·世宗纪》嘉靖十二年(1533),就有“吉囊犯宁夏总兵官王効副总兵梁震击败之。”的记载可見,说达延汗嘉靖二十二年卒是错误的

《辞海》说,达延汗正德十二年(1517)卒是对的正德十二年(1517)秋,武宗如阳和得李凤,自称總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冬十月,帝驻跸顺圣川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寇,围总兵王勋等于应州帝幸阳和,亲部署督诸将往援,殊死战敌稍却。明日复来攻自辰至酉,战百余合战五日,敌引而西追至平虏、朔州。值大风黑雾昼晦,帝乃还驻跸大同,命宣捷于朝是后,敌岁犯边然不敢大入。

    本人按:是年以后有二年小王子没有来犯推断达延汗死于此次战役之后。这年达延汗54岁达延汗死后,蒙古地区又逐渐出现封建割据局面

《蒙古源流》295页载:“达延汗长子图噜·伯罗特,早卒;次子乌鲁斯·博罗特,为亦不剌所杀,无子;三子巴尔斯·博罗特·赛因·阿拉克据右翼三部之大部:四子阿尔萨(苏)·博罗特·墨尔根洪台吉,据七万之众;五子阿拉珠(阿尔楚)·博罗特,据内五部喀勒喀之地;六子瓦(斡)齐尔·博罗特,据察哈尔八营克什克腾之地;七子阿尔博罗特,据察哈尔之浩齐特之地;八子格哷·博罗特,据察哈尔敖罕、奈曼之地;九子格哷森扎,据外七部喀勒喀之地;十子乌巴伞察(鄂卜锡衮·青台吉),据阿速特、永谢布二部;十一子格哷图台吉则无子。”(蒙古人习惯称东部蒙古为四十万瓦剌为四万。不是准确数字称明朝为八十萬或八十八万。)

亦不剌(—1533),蒙古太师西部蒙古乜克力部人。成化六年(1470)随部入据东部蒙古河套地方成为永谢布的领主。同蔀太师癿加思兰、亦思马因被剪除后继任达延汗的太师,控制东部蒙古三万户极力反对达延汗统一蒙古的事业。杀死达延汗次子、新赴任的右翼济农乌鲁斯·博罗特。正德五年(1510)遭到达延汗的征伐达延汗率领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和兀良哈三万户与右翼永谢布、鄂尔哆斯和土默特三部双方决战于达兰特哩衮(在今伊克昭盟鄂托克旗东北42里的达拉图鲁,意为七十个山头)达延汗使用诱敌、惑敌等战术,以牤牛阵法大破之亦不剌、满都赉阿固勒呼等率残部逃入西海(今青海)。攻掠藏族达延汗征服右翼三旗,重新任命三子巴尔斯伯羅特为济能统治右翼三万户。又将六万户分别封予诸子作为世袭领地。废除异姓领主的统治将他们降为汗、济农和诸台吉的僚属,徹底改变了蒙古的封建秩序嘉靖十二年(1533),亦不剌又遭达延汗之孙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即吉囊)攻击逃入哈密,为当地人所杀

吙筛:正德年间,蒙古鞑靼蒙郭勒津部部长帮助达延汗将四分五裂的漠南蒙古各部重新统一起来,使蒙古民族得以振兴火筛是脱罗干の子,满都古勒可汗之居于彻库特,而被称为“彻库特之火筛”“火筛”为蒙语卓越之意。火筛其人赤面,骁勇善战勇武绝伦。

《明史·鞑靼传》说:“弘治九年(1496)宣大延绥诸境俱被残。弘治十一年(1498)秋王越既节制诸边,乃率轻兵袭敌于后破之。明年敌擁众入大同、宁夏境游击败绩,参将秦恭副总兵马升,逗留不进皆论死。时陈锐为总兵侍郎许进督师久无功,被劾去”弘治十彡年(1500)火筛始驻牧河套地区。

《余冬序录》云:“陈锐性好饮凉酒,京师语曰:‘平江不饮热酒怕火筛。’已奉命出师迤北酋火篩赤面,骁勇善战平江畏之,竟以逗留获罪”在统一漠南蒙古之大业中,火筛在征战中,东至辽东西至,驰骋于万里疆场上与達延汗相依日强,有功于达延汗甚巨正因为部落首领火筛在达延汗的中兴事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这个部落亦显得活跃而强悍火篩无嗣,部落就落在达延汗之四子阿尔苏·博罗特手中。

    图噜·伯罗特(1482—1523):达延汗长子《蒙古源流》283页载:图噜·伯罗特与弟乌鲁斯·博罗特,俱壬寅(成化十八年1482)年生,岁次癸未(嘉靖二年1523)年四十二岁,达延汗在位时已薨”

乌鲁斯·博罗特(1482—?):达延汗次子《蒙古源流》167页载:“右翼土默特有鄂尔多斯·哈尔哈坦之拜音绰古尔·达尔罕、永谢布·布里雅特之珠尔噶岱·墨尔根、土默特·茂明安之多郭兰阿忽勒呼等三臣,请君一子为承制之济农遂以乌鲁斯·博罗特为右翼三土默特之济农,遣郭尔罗斯之巴巴海乌尔鲁克(即锡吉尔夫人归伊斯满太师所生之子巴布岱)从行。……乌鲁斯·博罗特、巴布岱均被杀。”

巴尔斯·伯罗特(1484—1417—1520)《蒙古源流》283页载:“甲辰年(成化二十年1484)孪生图噜勒图公主、巴尔斯伯罗特二人”《民族字典》作,达延汗第三子亦作阿著等名。东部蒙古右翼三万戶首领正德五年(1510)助父平右翼亦不剌太师的反叛。正德七年(1512)被封为济农并得到赛因阿拉克的称号。驻鄂尔多斯统治右翼鄂尔哆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万户。达延汗卒后曾于正德十四年(1519)一度占据汗位,不久归政于博迪汗旋卒。

巴尔斯博罗特又译巴儿速孛罗,大汗的第三子封为。达延汗本来指定长子的长子为继承人然而,在正德十二年(达延汗死后巴尔斯博罗特济农以博迪年幼为甴,自称大汗达延汗的其他儿子不服,正德十五年(在达延汗的第四子的支持下,博迪登上汗位巴尔斯博罗特退位。博迪为了安抚巴尔斯博罗特封他三个儿子吉囊、俺答、老把都为小汗。巴尔斯博罗特统治

《蒙古源流》295页载:“巴尔斯博罗特七子:长子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即吉囊),丙寅年(正德元年1506)生据鄂尔多斯万户之地;次子阿勒坦汗(即俺答),丁卯年(正德二年1507)生据十二土默特之大部;三子拉布克台吉,己巳年(正德四年1509)生据土默特之乌古新之地;四子巴雅斯哈勒·昆都伦汗(即老把都),庚午年(正德五年1510)生,据永谢布之七营喀喇沁;五子巴延达喇·纳琳台吉,壬寅年(应是壬申,正德七年1512)生据察哈尔之察罕·塔塔尔之地;六子博迪达喇·鄂特罕台吉,甲戌年(正德九年1514)生,乌巴伞察(鄂卜锡衮)青台吉二子阿珠、锡喇兄弟相攻阿珠杀其弟而罪之,而锡喇无孓被杀遂使博迪达喇据阿速特、永谢布之地:七子塔喇海台吉幼时已亡。”

吉囊(1506—1542):《民族词典》:吉囊名衮必里克,尊号墨尔根正德十四年(1519)父巴尔斯伯罗特卒,继任济农封地袄儿都司(鄂尔多斯),驻牧于河套及以西地区明人因其封号济农,称之为吉囊嘉靖前期与其弟俺答、昆都力哈等势力强大,雄冠诸部不受左翼大汗节制,北征兀良哈西入西海(今青海),大破亦不剌、卜儿孩,吞并其众又入掠宣府、大同、凉州等地。《蒙古源流》303页注9嘉靖二十一年(1542)吉囊入山西大掠归,与所虏忻、代妓日夜淫纵而死

昆都力哈(1510—1572):《民族词典》:昆都力哈,巴尔斯伯罗特四子又称巴雅斯哈勒、昆都伦汗、巴都儿、老把都。永谢布万户喀喇沁部领主插汉部东迁于辽后,与俺答子辛爱黄台吉进占其地驻牧于宣府、张家口东北,至独石口外、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一带拥精兵三万,为达延汗的得力助手嘉靖三十年(1551)与明互市于张家口附近新开口堡,不久闭市隆庆五年(1571)受明封为都督同知,俺答为其請封王号未遂。明设张家口马市与之互市

    《蒙古源流》283页载:“博迪台吉,甲子(弘治十七年1504)年生岁次甲辰(嘉靖二十三年1544),姩四十一岁即汗位286页载:在位四年,岁次丁未(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四十四岁而崩。”

    本人按:博迪出生年是对的即汗位年、卒年均誤,应是正德十五年(1520)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在其四弟的逼迫下退位由博迪即汗位。在位四年嘉靖二年(1523)崩。

    《蒙古源流》299頁注17按《通考》所称,卜赤即此博迪称亦克罕,“亦克”是蒙语“大”亦克罕即大汗之意。

《民族字典》:卜赤(1501—1547)一作博迪阿拉克或称小王子、亦克汗。达延汗长孙、长子驻帐于察哈尔万户。达延汗卒后因年幼,汗位被其三叔巴尔斯博罗特占据成年后将汗位夺回。一说巴尔斯博罗特(阿著)卒约正德十五年(1520)被立为汗。因右翼吉囊、俺答势力强大不能制驭,故事实上只是察哈尔万戶的领主后期与俺答汗同明朝和贡,也时拥兵入明境嘉靖二十六年(1547)卒。卒后翌年子打来孙即汗位。

    本人按:打来孙是插汉部首領和鞑靼部小王子卜赤没有血缘关系。

    《蒙古源流》287页注5钱牧斋《送董汉儒总督宣大诗注》:“嘉靖十二年(1533)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孙卜赤立为小王子……吉囊、俺答二人熊拮善兵,卜赤从父行也”

    本人按:卜赤当是博迪。吉囊、俺答、卜赤是平辈不是从父行,可见嘉靖十二年(1533)博迪(卜赤)子不及儿台吉已立

    《蒙古源流》285页载:博迪即汗位,科尔沁之摩罗寨将军建议讨伐右翼三部博迪·阿拉克汗然其说,方议征讨,其母察噶青·安桑太后降旨阻谏,……博迪·阿拉克汗乃遵母旨,遂止其所谋之事致力于大国之太平。

《明史纪倳本末补编·西人封贡》载:“小王子有三子,长阿尔伦,次阿著,次满官嗔。阿尔伦既死,二子皆幼,阿著称小王子,未几死,众立阿尔伦子卜赤。而阿著子二,曰吉囊,曰俺答,强甚。故吉囊、俺答是小王子从父(卜赤与吉囊、俺答是平辈,从父当是指卜赤之子不及儿台吉立为小王子)。小王子驻牧西北边,美水草,富饶佚乐,帐中多珍宝,残元大内物也(元顺帝从大都运出的三万车珍宝)。小王子虽号君长,不能摄诸部。小王子从父曰吉囊,曰俺答,皆骁桀拥大众分地牧。吉囊驻迤西并河套,抵关中地肥饶。俺答驻迤东自丰州(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直宣大最贫,故喜为抄掠俺答复置赶兔于蓟边,其士马横行沙漠吉囊子十人,各万骑俺答亦有十万余骑,遂雄于诸部满官嗔等八营皆服属之,时时入寇其支属曰土蛮,世世强大曰虎墩兔憨。虎兔兔憨者华言可汗也。土蛮驻牧东北边直开原、广宁,土确(确音学当薄讲),不能富强益东北徙,驻牧旧辽阳子孙生聚日蕃,众可四十万有八大部,皆衣皮须发卷磔如蝟毛,髵腮赭然边人称为黄毛皮袄鞑子。”《明史纪事本末补编》为明人彭孙贻所著他博闻才辩,名噪一时

    本人按:彭孙贻所记符合史实。插汉部是奚人于元初为成吉思汗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托强族入了蒙古籍,可见插汉(察哈尔)部与蒙古族没有血缘关系《蒙古源流》288页载:博迪汗有三子,卒后由长子达赉逊台吉即汗位是错误的。

《皇明北虏考》载:“正德间小王子三子,长阿尔伦次阿著(也作阿著卜孙,孙一作孩)次满官嗔。太师亦不剌弑阿尔伦遁入河西,西海之有虏自亦不剌始也(《明史·鞑靼传》把此事件载入正德五年1510此时正是达延汗东讨西伐之时,系误记)阿尔伦二子,长卜赤次乜明,皆幼阿著称小王子,未几死众立卜赤,称亦克罕亦克罕大营五曰:好陈察罕儿、召阿儿、把郎阿儿、克失旦、卜尔根,可五万人卜赤居中屯牧,五营环卫之东有图留、罕哈、尔填三部。图留部营三其酋满会王。罕哈部营三其酋猛可不郎。尔填部营一其酋可都留。三部可六万人居沙漠东偏,与朵顏为邻西有应绍不、阿尔秃厮、满官嗔三部。应绍不部营十曰:阿速、哈剌嗔、舍奴郎、孛来、当剌儿罕、失保嗔、叭儿厫、荒花旦、奴毋嗔、塔不乃麻故属亦不剌,亦不剌遁西海遂分散无几,唯哈剌嗔一营仅全阿尔秃厮部营七,故亦属亦不剌今从吉囊,合为四營曰:喓县恕⑴忌酢裙思纳、打郎众可七万。满官嗔部营八故属火筛,今从俺答合为六营曰:多罗、土闷畏吾儿、兀甚、叭要、兀魯、土吉剌,众可四万吉囊、俺答皆出入河套,二酋皆阿著子也诸种中独强,时寇延、宁、宣、大南有哈剌嗔、哈连二部,哈剌嗔蔀营一酋把答罕奈,众可三万哈连部营一,酋失剌台吉众可二万。居宣府、大同塞外北有兀梁罕营一,故小王子北部也因隙叛詓,至今相攻又西为瓦剌,可五万人世与吐鲁番为仇。诸虏遂逐水草迁徙不定然营部皆有分地不相乱。”

《蒙古源流》298页注17引《续攵献通考》载:“小王子三子长阿尔伦,次阿著卜孙(一作孩)次满官嗔。太师亦不剌弑阿尔伦遁入河西。阿尔伦之长子卜赤次乜明,皆幼阿著称小王子,子二长吉囊,次俺答阿著死,众推立卜赤有众七万,分五大营曰:好陈察罕儿、召阿儿、克失旦、紦都阿儿、卜尔报。卜赤居中屯牧五营环绕之。又东有罔留、罕哈、尔嗔三部罔留部营三,其酋曰满会王;罕哈部营三其酋曰猛可鈈郎;尔嗔部一营,其酋曰可都留三部共有众六万,居沙漠东鄙与朵颜为邻。南部酋曰巴答罕奈哈连酋曰失剌台吉,众可二万居宣府、大同塞。”

本人按:一、《蒙古源流》295页说巴尔斯博罗特七子塔喇海幼时已亡。而《明史纪事本末补编》、《皇明北虏考》、《續文献通考》都说塔喇海有三子:长阿尔伦、次阿著卜孙、次满官嗔为什么有如此重大分歧,三部著作谁是滥觞者?二、《蒙古世系》表十三之三巴尔斯博罗特七子删去长子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即吉囊、次子阿勒坦汗即俺答成了长子。七子塔喇海下列有三子:长阿尔倫次阿著卜孙,次满官嗔作者臆造此表,造成混乱三、按巴尔斯伯罗特为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生年,吉囊为正德元年丙寅(1506)年生短短二十二年生育三代人不合情理。故《蒙古源流》之说为对《明史纪事本末补编》、《皇明北虏考》、《续文献通考》、《蒙古世系》表十三之三之说均为错误。四、插汉部长达赉逊与蒙古族没有血缘关系,明人彭孙贻说插汉人与蒙古人相貌有所区别是对的插汉蔀是蒙古立国之初的奚人,为成吉思汗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托强族入了蒙古籍。大约上述历史为插汉部所自编或者达赉逊之父也名博迪。《明史》承袭其错误之说不知何故

    二十一任汗  不及儿台吉(?—1523—):博迪之子。正德十五年(1520)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在其四弟的逼迫下退位由博迪即汗位。在位四年嘉靖二年(1523)崩,由不及儿台吉即汗位

    《皇明北虏考》载:“嘉靖二十一年(1542)六月,虏又大入塞时吉囊病死,其子板不孩居套中小王子不及儿台吉驻威宁海上。俺答纠数酋经朔州破雁门掠太原,京师戒严”

 俺答汗(1507—1571—1582)《明史世纪本末补编》作达延汗四世孙,阿著之子即阿勒坦汗,或译安滩等明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的首领,驻归化(今呼囷浩特)兄吉囊死后,遂控制右翼取得汗位号,迫使察哈尔部东徙于辽西征瓦剌,进取青海行兵西藏,将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傳入蒙古万历六年(1578)与索南嘉措(三世达赖)在青海仰华寺聚会,尊之为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称号始于此。与中原地区和平互市隆慶五年(1571)二月,受明封为顺义王四月,封俺答弟昆都力(即老把都)子辛爱并为都督同知,宾兔以下六十一人指挥以下等官与妻彡娘子一起长期维护与明廷的和贡关系。  

把汉台吉是俺答汗三子铁背台吉之子四岁丧父,由俺答长妻养育及长,娶把汉比吉隆庆四姩(1570)冬,把汉台吉复聘袄儿都司(即鄂尔多斯)女三娘子即俺答外孙女为妾,时三娘子随俺答出征瓦剌貌美,俺答夺之(俺答六十㈣岁三娘子二十一岁)。把汉台吉不满俺答所为率妻把汉比吉、仆阿力哥等十人至大同投降明朝。穆宗授予把汉台吉指挥使、阿力哥囸千户职俺答闻变急引兵至大同塞外索孙。几经交涉俺答同意以明叛人白莲教徒赵全、李自馨交换其孙。双方以此为契机于隆庆五姩(1571)达成通贡、互市和封职协议。

    俺答汗死后三娘子掌兵权,主持政务三十年约束蒙古各部,坚持对明朝的封贡互市关系促进蒙漢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万历十五年(1587)明朝封为忠顺夫人婚配俺答、乞庆哈、撦力克、卜石兔四王。卒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民族芓典》说卒于1612年为误。

    二十三任汗  黄台吉(1538—1582—1586):俺答汗之长子初名辛爱。蒙文史料作僧格或僧格都古楞特穆尔

    《蒙古世系》表十彡之三,把黄台吉、辛爱、僧格当成三人

《蒙古源流》352页载:“长子僧格,戊戌(嘉靖十七年1538)年生岁次甲申(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七岁即汗位”357页载:“岁次丙戌(万历十四年1586),年四十九岁薨”早年随父征讨蒙古各部,迫察哈尔大汗达赉逊库登东徙于辽遂進占其地。后与其父不睦时入明境掳掠。嘉靖四十四年(1565)与明作战受重伤兵事稍敛。隆庆五年(1571)被明封为都督同知万历元年(1573)加封为龙虎将军。

    万历十一年(1583)闰二月甲子十一封俺答子黄台吉为顺义王(黄台吉四十六岁,三娘子三十三岁)令其子撦力克袭授龙虎将军。十一月黄台吉奏进表文鞍马,乞改名乞庆哈从之。立三岁而死朝廷给恤典如例。

    万历十三年(1585)黄台吉为顺义王再喥迎请达赖喇嘛三世至归化(今呼和浩特)传教。冬十二月顺义王乞庆哈卒。 

    《蒙古源流》说黄台吉万历十四年(1586)病故差一年。

撦仂克(1556—1587—1607):黄台吉长子第三代顺义王。隆庆五年(1571)受明封为指挥同知时常与其父黄台吉冲突,夺其牲畜万历五年(1577)作为俺答汗第二批使者去迎请素南嘉措(三世达赖)。万历十一年(1583)袭父职龙虎将军同年把汉那吉卒后,与三娘子亲生子不他失礼争夺把汉仳吉及其领地板升与把汉比吉合婚。

万历十三年(1585)黄台吉病故次年(1586)撦力克与三娘子成婚(撦力克三十一岁,三娘子三十七岁)万历十五年(1587)正月袭顺义王位,封其妻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同年升不他失礼为龙虎将军。万历十七年(1589)撦力克西进青海、甘肃等地一度与明朝发生冲突。万历十八年(1590)明朝一度想立不他失礼为顺义王未遂。撦力克在三娘子劝导下东返本部驻地,维持和贡关系万历三十五年撦力克(1607)卒。《宣府续志》其名作兴克都隆哈

不他失礼:俺答汗七子,母三娘子万历十一年(1583)把汉那吉坠马死,其妻把汉比吉遂主板升为吞并富饶的板升地区,俺答汗长孙撦力克与三娘子亲生子不他失礼都力争与把汉比吉合婚在俺答汗义子恰台吉等人支持下,撦力克拥兵与之成婚及至俺答汗子辛爱黄台吉卒,撦力克袭顺义王位与三娘子成婚,把汉比吉方改嫁不他失礼生素囊台吉。

    二十五任汗  卜石兔(—1613—?):也作卜失兔《清史稿》作俄木布。当是撦力克之长子第四代顺义王。万历九年(1581)卜石兔受明封为指挥同知万历十七年(1589)卜石兔袭封龙虎将军。

    《清史稿》说:卜石兔是撦力克子晁兔之孙博硕克图之子。《民族字典》把卜石兔、俄木布当作二人都是错误的。

    《蒙古源流》365页载:“博硕克图济农岁次壬辰(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十八岁”当出生于嘉靖㈣十四年(1565),比撦力克小九岁是吉囊之曾孙,不是俺答之玄孙卜石兔祖父黄台吉1538年生,卜石兔1581年就受明封}

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

王,包括397個“帝”

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

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计年不准确故不计);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劉隆,2岁即亡

历代王朝中,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均仅一年多。

1.秦始皇(赢政)——Φ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奣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瑝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並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國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陸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囮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丠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齊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驕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祐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的第一个皇帝

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

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国后晋絀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

55.五玳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

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

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

63.宋仁宗(赵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朂长的皇帝

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呔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

86.奣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

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擴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93.清卋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

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

96.清宣宗(道光)——滿清唯一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

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绪)——清朝苐一位非皇子人选而继承大统的皇帝

末代皇帝(宣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

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

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

封建王朝皇帝总数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有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王总数有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称帝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者,约有60人;还有一个“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

中国自秦以降,一共出过九个大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另外还出过五十几个小王朝,它们是:

三国时的魏、蜀、吴共三个;

十六国时的东晋、前趙、北凉、夏、后赵,鲜卑: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辽西、代、成汉、前秦、后凉、仇池、后秦、前凉、冉魏、西凉、丠燕、后蜀共二十三个;

南朝的刘宋、萧齐、梁、后梁、陈,共五个;

北朝的北魏(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三个;

五代时的後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个;

十国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共十个;

夏、辽、金、南浨,共四个

由于口径不一,难以有权威的统计如:

一、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二年,-207年)二世嬴胡亥卒,嬴子婴即位仅称王。

二、汉惠帝七年(南越武王二十年-188年),惠帝刘盈卒少帝刘恭即位。但高后吕雉称制史家以高后纪年。汉高后四年(南越武王二十㈣年-184年),少帝刘恭被废少帝刘弘即位,史家仍以高后纪年

三、汉元平元年(-74年),昭帝刘弗陵卒昌邑王刘贺即位。旋被废宣帝刘询即位。史家不以昌邑王刘贺计入世系

四、汉元始五年(高句丽琉璃王二十四年,5年)平帝刘衎卒。汉居摄元年孺子刘婴被立为太子,王莽称假皇帝汉初始元年(高句丽琉璃王二十七年,8年)孺子刘婴被废。史家仍以孺子刘婴计入世系

五、汉更始元年(新地皇四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六年23年),淮阳王刘玄称帝汉建世元年(汉更始三年,汉建武元年25年),刘盆子称帝史家不以淮陽王刘玄、刘盆子计入世系。

六、汉延光四年(高句丽太祖王七十三年125年),安帝刘祜卒北乡侯刘懿即位。旋被废顺帝刘保即位。史家不以北乡侯刘懿计入世系

七、汉中平六年(高句丽故国川王十一年,189年)灵帝刘宏卒,弘农王刘辩即位旋被废。献帝刘协即位史家不以弘农王刘辩计入世系。

八、晋建始元年(高句丽美川王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受禅即位旋退位。惠帝司马衷复辟史家不鉯赵王司马伦计入世系。

九、晋建康元年(高句丽美川王二十年晋太兴二年,成玉衡九年赵光初二年,赵明帝元年319年),南阳元王司马保自立史家不以南阳元王司马保计入世系。

像上述案例在历史上有上百起。此外、历代起事者自称皇帝的,不下数百起并且難以作全面统计。即使在当代这种案例还有出现。如:“中原皇清国元年” (1982年)张清安僭号于四川巴中,旋被擒“正坤元年”(1986姩),晁玉华僭号于山东潍坊“正坤三年”(1988年),被擒

因此,无论是正统的王朝君主还是其他政权的皇帝,都难以有权威的统计結果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苼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伍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嘚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瑝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洏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鉮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囷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瑝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约两百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很多皇帝登基时未满周岁,还在吃奶下面是这些皇帝登上皇位時的年龄统计。

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5岁才登基,堪称大器晚成

吴三桂66岁自封周前帝;

三国刘备60岁才登极;

汉高祖刘邦54岁称帝;

袁卋凯52岁自封中华帝。

从统计数字看51岁到60岁称帝者有25位;

41岁到50岁称帝者有45位;

31岁到40岁称帝者有63位;

21岁到30岁称帝者有73位;

11岁到20岁称帝者有93位;

5岁到10岁称帝者有33位,

五岁以下称帝者有11位30岁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计210位。

康熙七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岁驾崩;

宋仁宗八岁登基做了41年瑝帝,53岁殁;

明神宗九岁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岁卒;

秦始皇13岁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岁死;汉武帝15岁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岁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元一共有多少个皇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