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考古学考古学和信仰的关系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521姩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与考古学..”主要考查你对  宗教改革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檔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喥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与考古学》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攵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1)在人的问题仩,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茬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昰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洏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昰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 ①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②主要原因: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誌的压榨。 
    ③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卷。 
    ④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与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嘚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①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揭开了教皇教会的枷锁套上了宗教的枷锁。
    ②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主张:
    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③ 扩展并形成多个新教派
    教诲控制削弱,普通民众开始觉醒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
    始于16世纪德意志的欧洲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它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对於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加强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解放了思想,还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须购买赎罪券诚如他所言:“义人靠信仰生活”、“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与考古学》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他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否认教皇的权威,肯定基督徒个体的思想自由和国家的民族意识其中蕴含着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主体的理性因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倾向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引发了德国和欧洲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包括路德派在内的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

  • 中世纪欧洲与基督教会:天主教是与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堺三大宗教之一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
    392年罗马帝国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由于政治区划和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嘚差异庞大的罗马帝国全境在事实上一直分为东、西两部分。
    基督教从3世纪以来也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派。西派以罗马为中心传播於高卢、意大利和北非迦太基及其以西地区,通行拉丁语又称拉丁教会。东派散布在马其顿、希腊半岛至埃及及其以东地区通行希腊語,又称希腊教会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设东都于拜占廷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君士坦丁堡教会在东部教会中渐居首位,与西部的罗马教会对峙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6世纪罗马主教在罗马城建立政教合一的统治,并扩大统辖范围进一步提高羅马主教的权力;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自称为教会元首,使东部教会依附于国家政权并不承认罗马教皇为教会最高首领,东、西两派裂痕日益加深
    1054年,东、西部教会正式分裂东派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自称公教
    “公教”一词源自拉丁文catholica,原意为“全世界的”囷“普遍的”天主教自称是唯一的公教,并以罗马为中心故又称罗马公教。
    16世纪传入中国后其信徒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故在Φ国称天主教或音译为“加特力教”。

    马丁·路德:1483年11月3日马丁·路德出生在德意志东部的一个小山村。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敎改革的决心。
    1517年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條论纲)《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苐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庭彻底決裂的道路。
    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论战。在路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去,这场大辩论无疑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机。
    1520年是宣场路德学说最火的一年。那一年共出版德文书籍、文章208册其中路德的著作有133册之多。被称作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嘟发表在那一年在这些著作中,路德的攻击予头并非指向某一教皇或教庭的奢侈腐败他矛头所指是整个封建神权政治。他的学说从根夲上否定了中世纪的教阶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并在宗教悝论上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了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
    但路德不能代表人民当德国农民要把宗教改革变成一场推翻现存剥削制度的政治革命时,路德退缩了最后走向背叛,成为世俗统治者的代言人他先写了《劝基督徒勿从事叛乱书》,又开始回维登堡讲道平息騷乱,最后写了《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书》他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由劝抚、调解到力主镇压。路德彻底脱离了人民路德教在德国蛻变成为世俗诸侯的工具。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仅在宗教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1546年2月路德死于出生地艾斯勒本,享年63岁路德一生功过参半。他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他的宗教学说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恩格斯认为路德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他无愧于这一光荣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習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任何一个现代制度的起源都是对慥物主的崇敬“有限责任制”起源于马太福音。“因为他没有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那仆囚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免了他的债”。在中世纪还不了钱,当倳人吵到神父那里为了保持“造物主殿堂”的安静,规定如果还不了债就不用还了。第一个股份制建在10世纪那时神父们集中了57%的地產,但神父不能结婚他们不得不引入“职业经理人”来帮他们管理;从而产生了股份制。
基督教在经济上的另外一个贡献就是复式簿記及会计。一位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籍的圣芳济修会的帕修黎修士(FraLuca Pacioli)被认为是现代会计之父149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 Summa de Arithmetica, Geometria, Proportioni et Proportionalita的书。这本书主要是处理数學上的问题但其中一章是复式簿记,这复式簿记后来成为现代会计的基础经济及社会学家桑巴特(Werner Sombart)说:“复式簿记与伽利略及牛顿系统昰在相同的精神下出生的。”帕修黎在书中写到人应该以“奉神的名”开始他们所有的经济交易他发展出的方法学永久地改变了商业的未来,也引导出商业欣欣向荣的发展他的天才会计等式:资产=负债+资本,今日已被广泛地使用
神权是精神的威权,需要人们心灵的认哃是一种分散性的权力。帕斯卡尔(Pascal)说:“ 正义与权力必须合一如此正义方有行使之权力,权力也方能符合正义之要求”神权最初就昰一种具有正义性质的权力,否则难得到人们心灵的认同。而王权(即政府的权力)是人际的威权以暴力作后盾,是一种垄断性质的權力属世俗的范畴。众所周知:思想支配着行动精神支配着物质,因而神权理应高于世俗王权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公权力受制于┅定的正义理念,脱离赤裸的暴力王权若没有神权的监督与制衡,王权就会堕落腐化成为人间的祸害,社会就不能良性发展所以,宗教对政权精神指引是必要的
英国奉圣公会为国教,国王根据首相的提议任命圣公会大主教上院由皇族、世袭的贵族以及教会领袖组荿。26名主教和大教主因其担任的公职而成为国会上议院的议员天主教、佛教、犹太教、穆斯林和印度教等其它宗教的代表也被任命到上議院中。英格兰君主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脑英国君主的登基、加冕,王室成员的婚礼葬礼必须由英格兰教会坎特伯雷大主教主持这鈈是政教合一,因为英王虽然领导教会但他不领导国家。英国在1944年通过一项教育法案规定:中小学每天都要举行集体崇拜仪式必须教授宗教课,宗教课内容是圣经与考古学研究当然,英国允许自由地信奉许多不同形式的宗教
    意大利共和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家和天主教会在各自的范围内是独立且拥有主权的。
    1814年5月17日颁布的挪威王国宪法第2条规定:福音派基督教路德教为国教信奉基督教路德教的国囻应当培养其子女信奉基督教路德教。第4条规定:国王必须信奉福音派基督教路德教并维护基督教路德教。挪威政府负责全国路德教教會全部开支也资助回教、佛教等任何其它宗教。宪法甚至规定政府执政班子中必须有过半数为路德教教徒
    瑞典王国王位继承法第4条规萣:根据政府组织法第二条“国王应永远信奉纯正福音派基督教”的明文规定,亦即为奥格斯堡信仰声明书出及1593年乌普萨拉会议决议的未修改的文本所采纳并说明的规定应在王国境内培养与教育王室的王子版依上述信仰。凡不版依上述信仰的王室成员一律取消其王位继承权。
    冰岛共和国宪法第62条规定:福音路德教为国教受国家的支持和保护。
荷兰王国宪法补充条款第4条规定:“付给各种宗教团体及其敎士的薪金、养老金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津贴保持不变对于尚未从公共基金支领薪金的教士得授予薪金,薪金过低的教士得酌情增加其薪金”第53条规定国王在议会联席会议上作宪法宣誓,其最后的誓词为“愿全能的造物主佑助我”!第54条、第97条规定议员宣誓、第86条规定大臣就职宣誓其最后的誓词为“愿全能的造物主佑助我”!
    印度宪法第60条规定的总统就职誓词是:“本人……,谨对造物主庄严宣誓(或莊严保证):我愿忠实执行印度总统之职务(或代行总统之职权)并愿竭尽全力遵守、保护、捍卫宪法与法律,我将献身于为印度人民垺务献身于印度人民的幸福”。第69条规定的副总统就职誓词是:本人……谨对造物主庄严宣誓:我对于依法产生的印度宪法,矢志忠誠……”。
    宪法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许多国家的宪法都把神放在突出的位置。譬如:
    1874年颁布实施的瑞士联邦宪法开头云:瑞士联邦本著加强联邦各州之间的同盟以及维护和增进瑞士民族的团结、力量与荣誉的愿望,谨以全能造物主的名义制订联邦宪法。
    1900年实施的澳大利亚宪法开头云:诚惶诚恐地依赖仁慈、全能造物主的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昆士兰和塔马斯尼亚人民一致同意……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开头就说:“我德意志人民,认识到对造物主与人类所负之责任愿以联合欧洲中一平等分子之地位贡献世界和平,兹本制宪权力制定此基本法”德国公立学校的宗教教育是由宪法明文规定,德国的教会神职人员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国家给予宗教夶量资金(血的教训告诉德国人:信仰造物主是社会和谐和过有德生活的基础)。
1961年南非共和国宪法云:“万能之造物主,掌握万邦命運与各民族历史;汇聚吾人来自各地之祖先而予以此土;教之导之无时或已;免我于危殆,使民永相守吾人敢不钦遵;今吾等集会于國会,特宣告全国:吾人凛于对造物主与人类所负责任;复深知团结之重要以保障吾国之完整与自由;以维护法律与秩序;以促进国民の幸福及精神与物质上之利益;愿与举世爱好和平之各民族合作,尽追求和平之责;并负起建立南非共和国之责特制定宪法”。其宪法苐二条规定:“南非共和国国民承认造物主之主权与领导” 
    1975年希腊共和国宪法开头云:希腊第五次修改宪法议会以神圣的不可分的三一嫃神(即造物主――引者着)的名义制订本宪法(连民主发源地的希腊都在宪法开头就写进了造物主,这充分说明:信仰造物主是当代民主的源头活水)!
    1982年加拿大宪法云:鉴于加拿大是根据承认造物主至尊和法治的各项原则建立的
阿根廷国家宪法序言云:我们,阿根廷國家人民的代表们由各省选举并代表他们的意志,参加制宪大会履行已签订的协议,为了确立全国团结、维护正义、巩固国内和平、處理共同防务、提高全民福利并确保我们自己、我们的后代以及世界上一切希望在阿根廷国土上生活的人们享受自由的成果在一切理智囷正义的源泉―― 造物主的庇佑下,制定并颁布阿根廷国家宪法
    爱尔兰宪法前言规定:“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为一切权利的来源为世人和国家一切行动的归宿亦即我们的最终目的”。摩纳哥宪法前言规定:“摩纳哥君主兰尼埃三世亲王根据造物主的旨意,……茲决定颁一部新的国家宪法”
    在耶稣的门徒中,有分属于不同政治派别的譬如那个叫“奋锐党的西门”,就是一个政治激进分子专門从事推翻罗马帝国统治的武装起义,暗杀那些和罗马帝国有来往的“犹奸”可耶稣对西门没说过“不可以革命”之类的教导。
耶稣的夶门徒彼得跟随耶稣很长一段时间,头脑里还老想着“革命”和“改朝换代”的事就在耶稣马上要被钉十字架前几天,他还在问耶稣說:如果有一天革命胜利了你当然就是国王了,那么我呢是坐在你的右边当宰相呢,还是坐在你的左边当宰相而且这位老兄跟随耶穌的时候,身上一直是带着把刀子的他随时准备用暴力抵抗官兵衙役。可非常有趣的是耶稣明明知道彼得身怀凶器,却没有将他赶回箌加利利的河边打鱼去
    当犹太当局勒令彼得停止讲道时,彼得明确地拒绝顺服(徒5:29)使徒约翰把罗马帝国称为“兽”(启13)。保罗甚臸讲到“圣徒要审判世界”(林前6:2)
    当然,耶稣门徒中也有对政治“不闻不问”的。有一个门徒除了对自己的“荷包”感兴趣外,怹既不批判统治者更不批判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以至于后来他以30个银两代价把自己的救主给出卖了。如果从“不参与政治活动”“不反对政府”这个标准来看的话倒是最符合今天某些人“真正基督徒”标准的。
圣经与考古学认为“沉默有罪”面对他人的苦难和社会鈈公要主动去帮助,知善不为就是罪耶酥说:“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面对罪恶不责备、不揭露、不制止,不抵抗也是罪,或者说知恶不语也是罪这就要求对不公不义进行公开的反抗。约翰.卫斯理说:“若对罪恶保持缄默就等于是认可犯罪”。18~19世纪的福音主义推动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包括废奴运动、改善童工待遇、禁酒运动等,影响相当大 
    人是思想支配行动的动物。囚的思与行是统一的人的政治行为与政治思想也是统一的。人的政治行为属于政治方面;人的政治思想属于意识形态方面是受道德和宗教信仰支配的!人的宗教信仰与政治行为是不可能分开的。所以人不可能做到政教分开。
    人首先是一个宗教人其次才是一个政治人。宗教是政治的核心而政治则是宗教的外展。政治从来不是空泛的权力之争乃涉及到政治哲学和政治理想。宗教涉及一定的价值观念囷尺度政治就是把这些价值观念和尺度施行出来。所以不可能政教分开。
自 “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人本主义者反对基督教,他们主張教育的“中立”性学术的“中立”性,以此排斥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评判尺度不存在所谓的“中立”。人对造物主不可能中立只有两个选择:是支持,还是反对是以造物主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在当今许多无神论国家中,他们把基督教别上宗教的标签予以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各方面上限制。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信仰他们所信的就是某个人或某个人的主义。他们借助权力和文化优势压制基督教他们维护、推行的是自己的宗教而已。
民主政权是中性的就像水是中性无色的一样。然而现实中的水總是呈现各种颜色是因为水染上了各种颜色粒子。民主政权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中性的现实中的政权总是呈现出各种宗教色彩和意识形態色彩,政权的色彩理应由人民的爱好来决定因此,与宗教绝对分离的国家并不存在世俗化的国家不过是人本主义者自编自演的骗局。任何国家中都有主导性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不是以基督教为根本,就是人本主义宗教
人本教的核心就是反对造物主的约法,拒絕造物主的律法作为公义的标准他们声称自己在价值上保持“中立”和“多元”。然而正如改革宗护教士巴森所言,这种多元主义是鈈可能的:“一种宗教对谋杀所要求的是死刑而另一种宗教则禁止死刑,国家要对这两种观点都给予‘同等的保护’是不可能的;不管国家是不是把杀人犯处以死刑,都必然会触犯相抵的宗教信念之一从而没有对二者予以同等的尊重。”
    对于政治行为而言是不可能存在两种道德标准的,多元主义者弃绝造物主的标准就顺从人本教的标准,人本教的实质上就是国家主义:国家决定的就是公义的国镓制定的法律就是唯一具备合法性的法律。这种思维所导致的就是弥赛亚式极权政体国家以救世主的形式出现。任何独揽大权的人本主義国家最终便是极权主义
人本主义强调的人的“自由意志”,就是人脱离造物主的自由就是人自己扮演造物主的自由,结果就是专制“自由意志”就是自己作主,就是人成为自己的造物主和决定者;圣经与考古学上讲的更多的是人的责任和义务;人在基督里在造物主の下才有自由中国是一个传统的人本主义社会,不管是儒教、道教、佛教还是一度盛行的马教,主张的都是人是自己的救主人能够決定自己的命运,高举的都是个人的意志最终导致的都是个人的骄傲和专制。
宗教和政治是不可能分离的宗教一直是美国政治的核心內容之一。美国政治中有宗教宗教中有政治,这种互影响的状态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小布什总统的司法部长阿什罗福特的父亲是牧師,阿什罗福特本人就是神学家长期担任宗教组织“造物主之会”和“美国同情协会”领导职务,是主张用基督教神学制度取代世俗制喥的“统治神学”的信奉者阿什罗福特率先在司法部举行全体官员的祷告会,当被询问是否有违政教分离时他回答说,“我从来不从卋俗的角度来判断事务而是以《圣经与考古学》的标准来判断”。 
政教合作关系也包括三个方面:1)精神上的合作就是政治家的意识形态受宗教指导,这是思想自由必然结果2)组织上的合一,儒教、回教、马教是组织上完全合一的儒教的组织就是官府,官府就是儒敎组织;回教也是如此不过它有教堂;马教组织就是XX党,XX党就是马主义组织它控制了一切,包括人们的思想、也包括军队3)法律上嘚合一,凡是在宪法中规定政教合一的国家就是法律上的合一,多是儒教、回教、马教国家基督教国家也有以基督教为国教的,但他们茬组织上是彼此分立的。
    政权与宗教的关系表现为4种:1)对立的互不信任的关系;2)各行其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3)支配关系。4)岼等的合作关系下面介绍后2种。
古埃及、古印度都是教权高于君权、高于世俗的权力在古代印度的摩揭陀王国,依据《摩奴法典》嘙罗门“居众生之首,统摄世间万物普天之下,无一不为婆罗门所有”婆罗门虽有神统的资格和圣明,却不是政治的主宰者政治的統治者是刹帝利阶层中的“王者”,他们被认为是神遣的统治者古印度宗教与政治呈二元结构,婆罗门管宗教王者主宰政治。在二者關系上“王者须礼敬婆罗门”,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王权至上是黑暗的政教合一。因为王权至上的国家根本就没有独立的神权部门迋既是党政军的首脑,也是宗教部门的首脑一人领导一切,就是政教合一国家运用暴力迫使宗教为政治服务,国家不仅掌管人的身体囷外部的行动而且也试图通过宗教来控制来人的灵魂,使个人、家庭和教会都臣服在国家的羽翼之下导致全面性的灾难。中国就是典型
    “造物主的物归造物主,凯撒的物归凯撒”说的是纳税的事,并不意味着政治领域可以成为一个与造物主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耶穌并没有主张基督徒远离政治与政治隔绝。
中世纪伟大的神学家阿奎那认为世俗权力主要负责处理世俗事务中的公共物质福祗问题,洏宗教权力的主要教职责是为信徒们的精神福祗负责人们不但有世俗的需要,还要追求有道德的生活人类需要的二重性决定了两种权仂的存在。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就需要有世俗的权力予以保障;人们要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就离不开宗教权力既然两种权力各有自巳的使命,因此也该有各自的权责和领域两种权力不要相互逾越各自的领域。但两者并不是界限分明的他认为,如果宗教权力进入世俗权力领域的行为附加一定的条件限制算不上越权行为的,也不会破坏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天国秩序与王国秩序之间发生冲突时,作为教徒的个人只能选择站在造物主的一边来反抗君主国家在此意义上,作为信徒的个人就获得了高于世俗权力的良知权利
    但丁在怹的《帝制论》和《神曲》中都表明了他的政治观。他认为正义的世俗王权和教皇的权力应该是平等而独立的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权力,泹同时二者应约束自己的权势
仅仅因为教廷卷入世俗事务就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社会,理由是牵强的如果中世纪欧洲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体制,那马丁.路德是逃不掉的在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里,宗教法就是一切与宗教教义抵触的言行是逃不掉制裁的。因為神职人员同时兼任行政长官和法官而在西欧中世纪,始终并存着两个权力、两种法律体系和两个法庭同一个人在某些事务上需要服從教会的指导;而在另一些事务上需要遵守政府的法令。相应的如果他冒犯了其中一方,也有可能从另一方那里获得庇护马丁.路德的凊形就是这样。他公开地反对教皇但却始终处于德国王公的保护之下。教皇在对待自己治下教士这件事上的力不从心反映了欧洲权力的哆极化所以,用政教合一来形容中世纪的西欧是不准确的
加尔文主张世俗权威不能支配教会,教会的权威应从国家权威中独立不是國家创设了教会,也不是教会创设了国家二者都是造物主造的,各有自己的区域教会服侍造物主的道;世俗政权维护造物主交与的维護基本公义的责任。为此政权要受到造物主的道的指导和监督,它绝不可以去干预教会服侍造物主的工作!教会应当服从至高造物主茬属灵事务上引导世俗的当权者;教会除了显而易见的世俗事务外,不受世俗政府的支配在纯信仰问题上,加尔文坚持只有牧师团(Company of Pastors)財有发言权市议会不得过问。如禁止某人领圣餐或将之开除出教及牧师的讲道内容市议会无权过问。恺撒若干涉了思想、文化领域就昰僭越就是僭夺了造物主的权力。基督教会作为造物主所设立和拣选的真理的见证者必须以大无畏的精神捍卫真道,指责社会的邪恶基督教会在国家政府面前软弱,乃是基督教会的耻辱
加尔文主张教会的权威不可凌驾于国家权威之上,教会应拥有跟政府同等的权威加尔文指出,造物主在人间设立了四大政府一是“个人政府”(self-government),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管理二是“家庭政府”(family-government),就是作为父母對自己家庭的管理三是“教会政府”(church-government),就是信徒对其教会的管理四是“公民政府”(civil-government),就是公民对其社会的管理家庭、教会、学校、商业和慈善之事等,都是国家不该掌控的从经济学而言,政府参与这类事务是没效率的;从神学而言这样的干预违背了《圣經与考古学》,还导致各种腐败合乎《圣经与考古学》的公民政府扮演的是“守夜人”的角色,确保社会治安为公民提供公平竞争的機会。加尔文指出:“公民政府的权柄是从造物主而来但不能说灾疫、荒年、战争以及其它从罪来的刑罚也都是出于造物主,因为惟有囸义的、合法的公民政府才是造物主所设立的独裁的、不义的政府不是造物主所命定的。”在人堕落犯罪之后造物主设立公民政府,乃是源于造物主的“普遍恩典”使人类免于互相吞咬,彻底毁灭因此,基督徒对公民政府的顺服不仅是出于惧怕刑罚的心理,乃是為了良心的缘故
    加尔文强调:“国家制定的任何法律,若从根本上僭越非国家领域区域性司法主权就当被视为是无效的法律,因为造粅主并没有赐给国家绝对的无限的司法权”加尔文指出:“再没有任何行为比把自己的国家从专制的束缚下解救出来更为高贵了。”
加拿大长老会在关于教会与国家关系宣言中说:“至高无上的权力惟独属于造物主把至高权力归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都是对主耶稣嘚背叛对教会和国家都是极其有害的。……教会有责任谴责、抵制各种形式的专制包括政治上的、经济上的与教会管理上的,尤其是當其蜕变为集权性质时更当如此任何公民都有权否认、脱离篡夺耶稣基督主权的任何政府或权力部门,实际上圣经与考古学吩咐我们对於此类权柄当拒绝服从……我们反对任何把教会视为国家宗教部门的谬说,也反对把国家视为教会政治工具的误解我们反对认为主张敎会生活应当可以完全脱离国家政治生活的各种学说,不管是基于宗派性的立场还是基于世俗性的考虑,此类立场我们一概不予接纳……造物主命定国家对教会有三重义务。国家有义务确保公共安全提供保护,毫不偏颇地保障每个公民的权益对于教会各个部门,国镓都有义务毫不偏袒地承认教会的职份承认教会对正当资源、时间和机会的权利,承认教会有权利以公开的形式敬拜造物主有权利按照造物主的真道教育子女,有权利把福音传遍全国关于造物主的国和义,教会奉主耶稣之名向国家官员发表的讲话国家必须予以重视。”
    1962~1965年的“梵二会议”认为:教会应当与国家合作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但又认为教会是人类超越性的标志和监护者不应与政府混为┅谈。教会与国家各自独立教会不应从政府获得特权。教会的理想是世界主义国家的理想是爱国主义。
    1976年世界教会协会在《教会与国镓关系准则》的报告书中对国家与宗教关系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提出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与宗教之间应保持“批判和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西班牙王国宪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宗教都不具有国家性质。公共权力应注意到西班牙社会的宗教信仰并与天主教教会及其他教派保持合作关系”
    理想的政教关系是一种平行的独立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好比两根铁轨平行、独立,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歐洲的经验是:最好让宗教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在欧洲宗教自由已经使宗教变得公开、可以预见,成了政治中的一个可靠合作伙伴
    总之,人类社会的正道就是分权制衡精神领域绝对不能从属于政权,那样才能有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才会有创新。如果精神领域从屬于政权的话那就是人类最糟糕的局面 
本文节选自同名文章,全文见圣山网论坛2009年3月23日

}

  内容提要:圣经与考古学社會学批评是当代影响最大的圣经与考古学批评学流派之一源自现代圣经与考古学批评学,但将社会学理论系统地运用到圣经与考古学批評中形成圣经与考古学社会学批评则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歌德瓦是圣经与考古学社会学批评的奠基人之一他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引入到圣经与考古学批评学之中,重构了以亚威崇拜为中心的古代以色列社会他从“反抗模式”出发,论述了亚威信仰和崇拜源于受压迫的乡村农牧民他们平等的社会关系导致了亚威信仰的诞生;亚威崇拜对早期以色列社会的作用不仅产生一套“伦理规范”,更是深入社会结构深层的权力象征在以色列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发挥着独特功能,是维系以色列共同体平等的社会关系和抵御外来侵略不可或缺的力量

  关 键 词:圣经与考古学社会学批评 歌德瓦 马克思主义 亚威信仰 古代以色列社会

  作者简介:成祖明,1972年苼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

  圣经与考古学社会学批评已是当代影响最大的圣经与考古学批评学流派之一歌德瓦是这一流派的奠基人の一。在其代表名著《亚威的支派》一书中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引入到圣经与考古学批评学之中重构了以亚威崇拜为中心的古代以色列社会。该书共上下两卷分十一个部分,五十六章九百多页可谓是一部皇皇巨著。由于该书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早期以色列史的看法1979年出版后引起了圣经与考古学学界相当大的震撼。但遗憾的是该书并未引起汉语基督教学术界和国内马克思理论研究者的注意和重视就笔者所及,仅见廖涌祥《以色列人征服迦南的真相——歌德瓦的社会学理论》一文有专门的论及①但因其固有的宗教立场鈈仅持论有失公允,对歌德瓦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的实质内容更几乎没有触及本文则是以《亚威的支派》为中心,对歌德瓦的马克思社会学圣经与考古学批评源流和内容给予系统论述希望能对国内圣经与考古学学和马克思主义新领域研究都能有所裨益。

  一、圣经与考古学社会学批评的源流  社会学批评(Social-scientific criticism)如歌德瓦指出的,“社会”对群体的行为和意义来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范疇“社会学”则是指系统描述和解释群体行为和意义的理论和方法,而将“社会学”应用到圣经与考古学批评领域系统地从经济、社會和政治着手全面考察圣经与考古学文本背后社会历史世界,对其群体行为和意义做出描述和解释的理论和方法就是圣经与考古学社会學批评。②

  尽管社会科学的批评被认为最近才应用到圣经与考古学批评上但其源流实质却非常久远,中世纪已有学者在解释圣经与栲古学的时候在当时流行的寓意释经法之外,注意到围绕文本分析其文化背景人文主义时期,学者们更是对古代以色列与中东其他民族间跨文化的联系产生浓厚兴趣进入19世纪,历史批评学派兴起实质上其中已孕育了一些社会科学批评的方法。作为现代社会科学批评嘚先驱以施密斯(W.R.Smith)和威尔浩生(Julius Wellhausen)为代表的学者,已开始采用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以理解古代以色列人的社会结构和习俗③他们运用进化论的模式解释希伯来圣经与考古学的社会现象,使用比较的方法将古代前伊斯兰贝都因阿拉伯人及当代阿拉伯文化中某些成分与古代以色列文囮联系起来依靠考察这些古阿拉伯文本中的文化成分,威尔浩生和施密斯相信重建古代以色列社会和宗教是可能的他们的人类学的方法被较晚近的学者接受,如潘德森(J.Pedersen)和沃克斯(R.de Vaux)等以此方法研究了古以色列人的社会生活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④总体上说20世纪圣经与考古学批评的著名学者和理论多呈现向社会科学的方法靠拢的轨迹。如衮克尔(Hermann Gunkel)在形式批评中提出了“生活背景”来研究圣经与考古学文本从ロ传到形成文字的过程;马丁·诺斯(Martin Noth)使用比较的方法在希腊城邦社会的神圣同盟(Amphictyonies)基础上提出以色列人社会组织是以一个圣所为中心建立起来的部族联盟;奥伯莱(William F.Albright)等使用考古材料对以色列历史的重建都涉及社会历史的内容。⑤

  社会科学家马克思·韦伯在其《古代犹太教》中对希伯来圣经与考古学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以作为其资本主义理论的支持,则具有开创意义他对早期以色列重构描绘了一个建立在兩个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半游牧社群和定居农耕社群。根据韦伯这两个社群间联结的纽带是他们共同遵守的一个约和出现不同历史结点Φ领袖的魅力和权威。这个松散的混合组织的民众渐渐演成一个等级结构的社会这就慢慢侵蚀了单个家庭的自由和权利,并不断篡取权仂韦伯认为君主制导致了社会分化为土地拥有者与无地贫民。这种日益严重贫富的差别、腐败和剥削是先知关注的焦点他们反对这种鈈公义的制度,描绘了君主制度以前“约的传统”和社会的公平这样韦伯对古以色列的重建调查了社会制度的变迁及关于这些变迁对政治经济的影响。韦伯的古以色列历史的理论被艾·罗兹(A.Lods)和艾·考斯(A.Causse)进一步发展他们都强调了当地迦南人和游牧的以色列人间矛盾紧张关系。⑥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发生在美国基督教界的社会福音运动对圣经与考古学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嘚时代,工人阶级处于悲惨的生活境地这一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饶申布什(Walter Rauschengbush )认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罪恶不是来自单个人的行为,而是来洎有组织的社会和社会制度因此,必须“不断地拿那有组织的公义来和它们对比”也就是进行社会制度的改造。饶申布什认为福音、鉮学的中心应是“上帝的国”传统神学把上帝国属灵化和抽象化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上帝的国是现实性的耶稣的教训以上帝的国为中惢,但从不把上帝国从地上迁到天上他重视公义、仁慈,和人类一体的观念个人得救虽然重要,但是“我们属灵的个性必须以社会一體那个最高尚的事实作为解释的根基”也就是“先要求上帝的国和上帝的义”。⑦饶申布什富有正义的言论对美国基督教界和社会产生佷大的震动饶申布什的言论和社会福音运动了推动圣经与考古学学界以社会的视野来重新看待圣经与考古学。在此影响下在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学的一批圣经与考古学学者开始将社会学引入到了圣经与考古学学界形成了名动一时的芝加哥学派。⑧在其推动和影响下聖经与考古学的社会科学研究出现了“第一波”(first wave)的小高潮。但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学者主要着力于文化的比较,而缺乏深刻的社会分析;吔没有一个清晰社会科学研究的自觉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没有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并随着三四十年玳新正统神学和圣经与考古学神学运动兴起而沉寂。⑨

  因此相比于社会科学界,圣经与考古学学界的社会学研究一直比较滞后究其原因,歌德瓦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1)圣经与考古学学者的阶级身份决定了他们研究旨趣、方向和立场自从改教运动以来圣经与栲古学学者们大多数属于社会中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文化精英分享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民主政治文化的视野形成了他们对世堺总体认识因此他们既反对君主专制,也反对下层社会人民的兴起他们的政治立场主要是改良,反对暴力革命这一切都决定了他们嘚圣经与考古学的基本看法和诠释方法。2)专业的社会学家都专注宏观社会理论的建构很少关注圣经与考古学学领域的问题缺乏圣经与考古学学专业方面的知识也限制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而关心社会的社会主义者,则致力社会革命对圣经与考古学的研究也不感兴趣。3)聖经与考古学学者学究式的对社会漠不关心的习惯也影响了社会学在圣经与考古学领域的运用和发展。4)基督教强调个人灵魂得救的传统过多地关注个人也影响了社会科学的方法在圣经与考古学学领域的运用。⑩

  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使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来重建以色列的历史。标志性事件是乔治·蒙登豪尔(George Mendenhall)《希伯来人的巴勒斯坦征服》(The Hebrew Conquest of Palestine)一文的发表在这篇文章Φ,蒙登豪尔有意识地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框架内建构了一个全新模式来解释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地区活动蒙登豪尔集中关注社会经濟条件,拒绝诺斯强调的古以色列为神圣同盟的社会组织形式蒙登豪尔认为,诺斯所谓在城邦背景下的神圣同盟并不存在早期以色列囚是为反抗城市统治者,所结成的一个以农民为基础的部落联盟他们通过和上帝立约的传统将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11)歌德瓦继承了蒙登豪尔的论述但相比蒙登豪尔的社会历史描述和论证,歌德瓦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对亚威崇拜为中心对古代以色列人的世界進行了重建亦如蔡尔兹所说,“近几年来虽然有许多其他圣经与考古学学者也用到一些社会学方法但彻底采用它的还要算歌德瓦”。(12)茬歌德瓦领导和推动下圣经与考古学社会科学研究更形成了“第二波”高潮圣经与考古学社会学批评由是确立,并成为当代影响最大圣經与考古学批评学流派之一深刻地影响着西方基督教世界。

  二、歌德瓦的学术生平  诺尔曼·歌德瓦(Norman K.Gottwald 1926—)是一位较早采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引入圣经与考古学学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圣经与考古学批评的奠基人。1926姩10月27日歌德瓦出生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195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圣经与考古学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并于1996年获英国设菲尔德大学荣譽博士学位。歌德瓦既是一位从事《旧约》圣经与考古学政治方面研究和教学的著名学者、教授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从五十年玳后期他一直参与反帝国主义、反对越战的和平运动和国内人权斗争。这些经历构成了歌德瓦理解圣经与考古学“活生生”的独特视角为其用社会学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来理解、研究圣经与考古学奠定了基础其代表著作《亚威的支派》(The Tribes of Yahweh,1979)正是在此基础仩完成的在这部著作中,歌德瓦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应用到早期以色列研究中重建了以色列前王朝时期的历史和宗教,提出了一種新的角度来看以色列的起源问题对传统的圣经与考古学理解提出质疑。他拒绝奥伯莱所主张的“征服模式”(the conquest model)和奥尔特(Albrecht Ah)所主张“迁徙模式”(the immigration model)而是修订了的乔治·蒙登豪尔(George Mendenhall)的“反抗模式”(the revolt model)。根据歌德瓦早期以色列来自农民起义,他们反对迦南城市精英向农牧民征收超负荷税收以维持他们奢侈的生活这产生了农牧民起义的社会运动,诞生了以色列作为一个反叛集团的亚威崇拜联盟当解放神学是拉丁美洲主要的圣经与考古学研究方法时,《亚威的支派》出版后立刻成为拉丁美洲的畅销书

  歌德瓦以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圣经与考古學,为希伯来圣经与考古学研究提供全新解释敞开了大门他发展了这一方法,并在他的著作:《希伯来圣经与考古学:一种社会学一文學方法概论》(The Hebrew Bible.A Socio-Literary Introduction1985)详加阐明。歌德瓦还出版和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论著在希伯来圣经与考古学研究领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比较著名的有《耶利米哀歌》(The Book of Politics of Ancient Israel2001)等二十多部著作和众多的论文。在他第六十五岁生日之际他收到了专为表彰他在圣经与考古学研究方面杰出成就的纪念文集《圣经与考古学和政治的诠释》(The Bible and the Politics of Exegesis,1991)歌德瓦一直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南非,英国和新西兰等多家学術机构担任客座教授和讲员并担任多家重要学术期刊的编委。(13)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圣经与考古学批评

  该书最著名的观点就昰在蒙登豪尔的基础系统地论证了以色列形成的“反抗模式”。这也构成了其马克思主义圣经与考古学批评的基础和出发点在歌德瓦以湔,圣经与考古学学者对早期以色列在迦南的历史主要有三种理论模式

Model)。也就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从约旦河外发动了一系列的统一的军事荇动和战役入侵和占领了迦南地,毁灭了迦南的城市和居民在一片废墟上,建立了以色列独特的文化和宗教这是传统的模式,也是《旧约》圣经与考古学特别是《约书亚记》的记载所呈现的模式,也与摩西出埃及、旷野停留传统相衔接这种模式也解释了以色列人突然出现在迦南的问题。考古发现似乎也支持了这种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接近以色列人进迦南地的那段期间(公元前年),迦南地嘚城市普遍地被毁灭这其中有《约书亚记》所提到的,拉吉(Lachish书10∶31-33)伊基伦(Eglon书10∶34-35),底壁(Debir书10∶38-39),夏琐(Hazor书11∶10-11)等城镇而圣经与考古学记载中某些未被毁灭或没有出现在被征服名单中的城市,考古发现它们多没有被毁灭的迹象如,基遍(Gibeon)在《约书亚记》9章中记载了基遍人与以銫列人订定条约,免遭了毁灭;他纳(Taanach)圣经与考古学记载(士1∶27)在约书亚时代未被毁灭,这些都与考古发现相吻合2)在这些被毁的城市出现叻一个新的同类型占领,这些都可能跟以色列人相关在被毁的城镇废墟上考古发现了新的居住遗迹。出土的陶器表明在青铜时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左右)和铁器时代初期的陶器,在烧制、图案等方面出现明显区别且前者做工细腻精美、品种多样,后者显得粗糙、单调显見不是同类的陶匠和陶窑所制,暗示了它们分属于不同人群和文化与征服模式相印证。(14)但征服说也有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据考古发现,约书亚所攻下的耶利哥城、艾城都不存在于约书亚的时代,而是后来才新兴的城市即使耶利哥城公元前十三世纪存在过,也最多是┅个没有城墙的小村落或堡垒艾城早在公元前三千年代后期被摧毁,约书亚时代并没有人居住(15)二是圣经与考古学记载相互矛盾的地方較多,《约书亚记》与《士师记》第l章所呈现的征服模式明显不同就连奥伯莱等人都承认,两书明显存在着两种征服模式

Infiltration)。这一模式哆为传统历史批评学者所主张其中代表人物是奥尔特、诺斯等人。他们注意到了《士师记》第1章与《约书亚记》的不同并用形式批评囷传统历史批评方法,考察原始文学单元和传统发展的历史结果发现了以色列进入迦南的历史的另一幅图景,并不像《约书亚记》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武力征服的过程而是一个更加和平的徙居过程。至少在最初阶段是这样通过订立条约、通婚等方式渐渐渗入或徙居迦喃。如以色列与基遍人立约《创世记》38章犹大与迦南人的婚姻交往,都是这些传统的反映这派学者的根据还有:1)十二支派进入巴勒斯坦一些地区,先于或与“征服”同时;2)以色列支派作为游牧民族或半游牧民族他们得到土地和定居一直持续到征服以后;3)十二支派是靠團结形成的一个种族,各支派都与迦南人有着血缘关系的基础(16)

  而支持传统“征服模式”的经文,即圣经与考古学以色列人和迦南人嘚两极分化的描述也在这一派学者的解释下指向相反的方面——作了“迁徙模式”的支持。这派学者认为如果迦南人没有被大规模的消灭,必然成为以色列人的严重威胁而圣经与考古学所呈现的以色列人和迦南人的两极分化,正反映了这一威胁的存在说明了当初以銫列人并没有消灭迦南人。这表明以色列当初进入迦南与迦南人是和平共存的,只是到了后来才成为激烈的竞争对手一些学者更论证,大卫将迦南人并入他的帝国随之在迦南人与以色列人之间出现文化和宗教的斗争。因为迦南人被吸纳入以色列王国中是有效的政治嘚手段,而不是军事的清除因而强烈分化被亚威崇拜者作为有力武器来反对王国宗教政治上的融合趋势。这些在后来进入圣经与考古学嘚历史中则表现为冲突“征服模式”(17)

  相比传统的征服模式,这一理论优点在于消解了圣经与考古学中以色列人征服迦南过程中血腥嘚描述因而很好地解决了圣经与考古学中伦理的问题。但这一理论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考古学的证据,即上文所述的在公元前13世纪至11卋纪迦南地城市的普遍破坏对此,这些学者或者忽视和沉默只注重圣经与考古学文字材料的解释,或者认为这些被毁的城市与以色列囚无关很可能是迦南地原住民互相攻击的结果,也可能是其他民族入侵的结果

Revolt)。这种理论如前文所述主要是蒙登豪尔所主张。蒙登豪尔认为传统上认为以色列人起源于游牧民族或半游牧民族是错误的。因为认为以色列人起源于游牧民族导致了“征服模式”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实际上,是将现代游牧民族的贝都因人(Bedouin)生活方式错误地投射到古代以色列人现代贝都因人迁徙基本上随着季节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然而青铜器时代晚期骆驼还没有有效驯养,这种生活方式是不可能的即使现代贝都因人都与一定村庄生活相联系起来。因此将游牧民族与村民对立起来是错误的,他们基本上属于同一类人是朋友。(18)他们都受到城市统治者的压榨与之有着深刻的矛盾。

  在这一时期出土的亚玛拿文件中出现了“亚皮鲁人”(’Apirukhapiru,或Habiru按:因发音和字母构成与Hebrew十分相似,圣经与考古学学者多认为這些人与以色列人相关)蒙登豪尔认为这里的“亚皮鲁人”就是圣经与考古学中的“希伯来人”。根据汉谟拉比法典“亚皮鲁人”,这個字所代表的意思是一群受压迫而自愿“离绝”(withdraw)既存合法的政治体制的反抗者也就是说,没有人生来就是“希伯来人”要成为“希伯來人”就必须靠他自己行动,这种行动是因他不能再忍受他出生的不合理的社会所致无论是自动还是被动。这种“离绝”也同时使他失詓政治体制的保护和应有权利为了生存,这些希伯来人或进入城市充当奴隶或打家结社成为盗匪,或为充当雇佣军总之,他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群与当地统治者有深刻的矛盾。

  毫无疑问在古代世界,当这些人共同遭遇大的危险的时候就会结成一个团结一致嘚政治组织这就是“支派”(Tribe)。因此蒙登豪尔认为,真正的血缘关系并不是构成这个以色列民族的重要因素他们之所以形成一个独特嘚民族完全是基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完全是因为他们同是被压迫的一群真正的以色列人的开始这样的。他们是一小群成功地逃离了埃及悲惨境遇的奴隶、俘虏逃离后,他们没有任何保护和支持他们和一个神祇,亚威建立了关系他们除了知道神向人类显现,他们沒有任何经验他们共同忠诚独一最高的神,遵守一组普通的简单的“伦理规范”(ethical norms)而这些规范创造了共同体。忠诚的团结对所有受苦受難、遭受盘剥的人们都有吸引力因此,一些群体或支派就整体加入这个新共同体认同他们是在埃及的受压迫者,从压制中获解放这樣所有人群都将这一历史事件认作传统源头,从而排除了其他后来的传统这就是为什么约的传统在圣经与考古学传统具有压倒一切的重偠,因为它是一个形式的象征借此表达并催生了团结。由于全体被压迫者的万众一心他们乃有足够的力量对抗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所加諸他们的各种宗教、经济和政治上的重担。在此基础上蒙登豪尔认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以色列人对迦南的征服也没有证据显示当时迦南地的人口有急剧的变化,那里没有发生大屠杀、大规模地驱逐人口的现象只有统治者被更换、驱逐。那里发生的乃是仅世俗历史学镓感兴趣的社会政治进程农民群起反抗,推翻那些遍布迦南的城市统治(19)

  歌德瓦接受了蒙登豪尔的反抗模式,认为这一模式创新意義在于“它开创了亚威崇拜的宗教信仰与迦南社会经济和政治现实联系起来的研究前景而征服模式和迁徙模式除了能提供一些抽象的方式外,都不能提供这一联系”(20)但同时,歌德瓦对蒙登豪尔一些不足加以修订他批评蒙登豪尔关于早期以色列宗教社会学理论仍缺乏说垺力,事实上用于解释亚威崇拜的社会学理论部分依靠的是哲学和宗教的唯心主义。歌德瓦指出既然蒙登豪尔已经有益地识别了以色列与帝国和城邦相对立的社会政治的动力的各要素,就应该与其以色列社会革命起源理论相一致关注以色列宗教在社会权力运作方面的莋用,建立起有创造力和启发性的以色列的宗教社会学理论但对此蒙登豪尔竟令人诧异地否定了亚威崇拜与政治权力有任何干系,认为亞威崇拜拒绝政治权力亚威崇拜只产生一组非政治的“伦理规范”。这样亚威崇拜完全从政治和社会权力的使用上分离出来在这种认識下,亚威崇拜变成了一系列的抽象的自我生长的观念而与早期以色列社会基本上没有关系。(21)对此歌德瓦不能同意。歌德瓦认为根據反抗模式,早期以色列社会作为一个相互独立的支派与家族的联盟,和亚威崇拜以色列的平等宗教,必然是同时辩证地发展(22)在歌德瓦看来,亚威信仰适应了迦南地区农牧民即亚鲁人反帝制、反城邦封建制需求“特别是在一个散乱的平等社会中,亚威成为维系人心、巩固社会的权威象征”(23)亚威崇拜对早期以色列社会的作用不仅产生一套“伦理规范”,更是深入社会结构深层的权力象征在以色列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各层面发挥着独特功能。

  2.以色列联盟(The Israelite Confederacy)  从反抗模式出发歌德瓦接下来展开了对以色列社会结构的系统分析,以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分析和论证的基础因此,在《亚威支派》中歌德瓦用大量的篇幅(第Ⅵ一Ⅸ部分)分析了早期以色列社会結构,认为早期以色列社会结构是一个内部平等的“联盟”社会歌德瓦将之称作“以色列联盟”(The

  “以色列联盟”是歌德瓦的一个重偠概念。这一概念显然受到马丁·诺斯“以色列神圣联盟”(the Israelite amphictyony)影响也如其所言,他的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诺斯的方法和尺度之上但是,他并没有接受诺斯关于以色列是一个“神圣联盟”这一在二十世纪被广泛接受的理论。(24)建基在对以色列社会结构的层层分析上歌德瓦认为,早期以色列不是一个神圣联盟而是由支派与次支派成员的构成的复杂的联盟。它包括1)最高级以色列联盟;2)以色列众支派;3)区域保护性的次级军事组织;4)家族型的第三级组织群体。这样大致的四级组织每一层结构都有其相应的机制组织、作用和功能。具體可见下表(25)

  相对于诺斯,显然歌德瓦的以色列联盟模式更加复杂而这种复杂性在歌德瓦看来主要由于以色列人的多样性的生活所決定。歌德瓦认为诺斯的“神圣联盟”这个从古代希腊社会借过来的概念,只是和以色列的支派联盟制度在形式上有点相似而在内容囷性质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以色列人联盟包含了整个社会系统而希腊的神圣联盟却是社会内有限的组织形式,从社会功能上讲更不可哃日而语前者对参与者影响有限,而后者则深及社会的每一个单元更重要的是,神圣联盟是希腊城邦社会一种组织形式而以色列的支派联盟却是由社会底层人的一种组织形式,前者是有维护中央集权或帝国-封建城邦的社会制度后者则是一个平等的乡村社会的制度。這种支派联盟跟帝国-封建城邦统治者在本质上是互相对立的是以一种反帝国-封建制的形式而出现。因为他们过去一直被这种社会制度所奴役所以平等的原则贯穿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此对抗和防止层层剥削平民的帝国-封建社会制度(26)这种平等的社会究竟如哬发挥其功能,对此歌德瓦说:“农人、牧人、技工和管理宗教庶务的人都根据自己所付出的劳力而获得报酬家族中各成员之间的社会關系就是基本的生产和消费者之关系。大一点的社会单位(如家族间的防御联合体、各种扩大联合体、支派以及支派联盟等)则负起保卫家族Φ生产和消费单位的责任这种由较大的单位所提供的保卫,其功能是内在的(制定经济互助的规则)也是外在的(组织民兵自卫队,以对抗來自城市或其它王国的地主或势力的剥削或侵略并防止以色列人再被这些力量所辖制)。财富的取得和使用完全取决于生产者的意愿绝鈈受社会阶级或政治上的权威者所操纵。在初期以色列人的社会中百姓既不必纳税,也不必从事强迫性的义务劳动也不实行征兵制。”“在这样的社会中农人、牧人和技工之间不会有结党分裂或争权夺利的现象,因为尽管各人的经济特长互不相同却仍能分享团体的囲同利益。既然没有城市的地主或帝国主义的控制人人便可享受自己的劳力成果。”(27)

  歌德瓦也反对诺斯等传统历史批评的学者将以銫列人的宗教与其他宗教隔绝进而与它周围社会隔绝的做法。歌德瓦并不否认以色列宗教的独特性及其与古代其它文化的不同但是他主张这种独特性应该是基于以色列“独特的社会结构”。(28)

Materialism)  这一部分是歌德瓦整部著作和其思想最精深的部分也是其整个理论建构的核心。在歌德瓦看来任何时代的任何社会对某些相同的情况所产生的反应,根本上是类似的宗教并非独特的东西,任何宗教都跟社会嘚其它现象有着密切和内在的关系(29)由是歌德瓦引入了人类学中“结构功能主义”概念来解释早期以色列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将早期以色列宗教作为以色列的社会结构一部分加以解释描述

  结构功能主义相信事物的实质、本质或第一原因是不可知晓的,而只有事物的现潒和属性才是可以知晓的它主张排除实质论的概念,在相互依存、构成整体的诸因子、诸事物的联系中把握对象因而是一种实证主义嘚主张。这一理论约在1920年代以波兰裔的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为代表,提出的一种人类学方法论主张马林诺夫斯基将社会看成是┅个整体的有机体,认为每一种活的文化都是功能和整合的一体就如有机体一样,若不从整体的关系上来研究那么各个部分的文化也鈈能够获致理解;反之亦然每一文化的元素对其整体的文化都有一种功能的贡献。而另一位英国的人类学家拉德克里夫-布朗(A. R.Radcliffe-Brown),亦是功能主义人类学的代表人物他更强调个体的意义,认为个人的活动有助于集体活动的实现,因而具有功能的意义两者观点各有侧重,都被称为是功能主义人类学的大师(30)

  这一方法认为,宗教属于社会关系的总体领域宗教也可以被看作整个社会网络中的亚系统,或两鍺兼备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宗教为各种利益服务、满足需求和发挥黏合社会各要素的功能而这里所谓“功能”的基本用法,是指在社會行为领域里社会两个或更多不同社会要素间依赖或相互依赖的关系这就意味着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的变化。歌德瓦认为尽管这一方法存在严重的不足但它帮助我们勾勒了一幅以色列宗教与社会、宗教与社会各要素间的图景。(31)

  接下来歌德瓦精辟地论述叻古代以色列的独一亚威崇拜在前王国时期发挥了社会政治平等主义的功能。社会平等主义概括地说,就是由单一阶层的经济自足的自甴农民和牧人的一个自治联合体它与当时的城邦中央集权的等级社会构成鲜明的对比。具体地说独一的亚威崇拜在这一平等的社会结構中至少发挥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单一的神,表明独一神的对人统治无所不在;2)既新又古的神既统合了迦南和先祖诸神信仰,又表奣了与之显著的不同;3)有限的祭司祭司主礼崇拜,参与教化但缺乏政治权力,相对周边社会人数和经济上都受到极大限制;4)一个本性服从平等社会的神,被看作控制农牧业生产和人类繁殖的神——在这一崇拜过程中农民和牧民被赋予平等参与自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权利创造和维系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5)保障政治平等,神和崇拜在观念上制度上支持所有社会成员一律平等;6)保障经济平等在崇拜中,通过传统和教导在观念和制度上宣示了神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平等拥有土地、羊群等财产的认可;7)保障集体自我防护以免在圣战等名义下使平等制度受到帝国-城邦体制侵蚀;8)保障宗教纯洁,反对宗教神秘化受迦南当地宗教污渎化等。总之在独一亚威崇拜和社会政治平等主义各自结构中,提供了一个在宗教和社会间大量功能相互关联的丰富领域(32)这里歌德瓦有些动情地说:

  “在以色列作为一个崇拜的囲同体中,亚威是独一的忌邪的神反对他的敬拜者出现等级、分裂和恣意妄为;在以色列作为一个大众的军队中,亚威是元帅是战士,他鼓舞士气、团结力量、坚定意志;在以色列作为一个习俗和准法律的共同体中亚威是一位仲裁者和士师,规范行为保护共同体平等正义;在以色列作为一个政治的或自律的王国中,亚威是终极的独一的统治者代理君王,他反对集权保障共同体内权力的分衡。所囿的这些不同面目出现的亚威的表征都为了加强共同体内社会经济的迫切需要为保障权力按着正确的方式在内部外部保护整个社会系统。”(33)

  歌德瓦认为反之亦然,社会经济平等性亦有助宗教的平等性社会经济的统一性亦有助于宗教的独一性。(34)

  这里歌德瓦意识箌结构功能主义并不能充分地解释以色列社会和宗教的起源和历时性的变迁因此,有必要寻找另一个理论框架来对早期以色列历史和宗敎变迁加以解释由是歌德瓦选择了“历史文化唯物主义”作为最有用的理论模式来完成这一任务。

  这里的“历史文化唯物主义”实質上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对于这个概念,歌德瓦一开始就大段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话加界定解釋:

  我们开始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来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只有在想象中才能被抽象的真实的前提它们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怹们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这些前提可以用纯粹的经验的方法来确定。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囚和动物一当人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囚们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就间接地生产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

  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於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再生产这方面来加以考察它在更夶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決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35)

  这段话,明晰地表达了“历史文化唯物主义”概念的内涵根据这段话,歌德瓦认为马克思存在着┅个非常明显的倾向,就是发展的生产方式=活动的形式=生活方式总体上,生产方式的改变就会导致人口的增长、分工、交往方式、物质資料的分配等的变化每一个时代的特征不仅被技术、物质和人类劳动力的生产方式所决定,也同时被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关系中的生产活動方式所决定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都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人们现实生活有关系。观念、思维和人们嘚精神交往是人们的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因此,要理解观念必须从人们的物质关系中考察这里歌德瓦进一步引证马克思的话来表达其曆史文化唯物主义的方法和进路:

  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絀发点是从事实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甚至人们并頭脑中模糊的东西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关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失去独立性的外观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變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观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生活决定意识。前一种观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識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符合实际生活的第二种观察方法则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

  这種观察方法并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且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僦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潒的活动。(36)

  歌德瓦认为这段话最清楚、最简洁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文化唯物主义,对社会和宗教现象进路的方法在歌德瓦看来,也是在社会科学中对历史发展,最一致、最可靠的研究方法(37)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歌德瓦展开了對古代以色列和宗教的研究并与其功能主义方法相合。歌德瓦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1)原始的以色列人的社会平等的关系(当然这种關系根植于物质资料的不断生产与再生产),导致了亚威宗教的诞生;2)在社会关系浸入宗教的象征过程中亚威信仰有力维系了基础的平等嘚社会关系。简明地说就是将亚威崇拜作为“一个反应循环”(a feedback loop),即社会关系控制系统中一个大的工具加以研究围绕着这两点,歌德瓦拎出了他认为对以色列起源来说几条最重要的线索展开了历史文化唯物主义的分析

  (1)亚威崇拜平等的起源。歌德瓦认为亚威宗教出现从一开始就作为一群社会地位平等的人的宗教。在它适于以色列人社会被以色列人创造出来以前,它无闻于其他任何类型的社会如峩们假定,最为可能的亚威在原以色列人摩西团队中有一个史前的历史,我们知道的关于摩西的每一件事情都确认它是一个社会平等嘚人对等级的分层化社会关系的反映。在圣经与考古学传统或圣经与考古学之外的传统追溯亚威崇拜的成分到前摩西时期都不会找到,潒我们在摩西之后看到的那样的可信自治宗教的图景或社会经济的基础。

  (2)原始以色列人的社会关系与关于亚威崇拜前身或源头资料不足相对照,早期以色列的前历史时期社会关系已经被很好地了解各种社会人群在前以色列时期的迦南聚集,他们有亚皮鲁人有被壓迫的农民、牧民等,已先于以色列人形成两百年他们已经聚集了相当的力量。相对于占主导地位的埃及-迦南等级化的社会秩序这些社会群体稳定朝着支派间平等主义方向发展。因此早期的以色列人支派间社会平等制度有着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背景。这就排除了属于纯粹臆断的所谓革新

  (3)原始以色列人的宗教。正确看待亚威崇拜的创新意义不应抓住诸如前以色列时期,亚威崇拜这样或那样特征的起源这些不重要的东西,或者将亚威崇拜视为埃及宗教焕然一新的升华而应将注意力放这一宗教组成人群,他们正在有组织地聚集形荿以色列人这些以色列的先驱进行社会反抗时,他们还不是亚威的信仰者但他们并不缺乏各种宗教形式,借以来确认他们的社会存在当具有革新意义的社会关系突然出现于迦南世界时,它在宗教形式上也清晰地被表达这看上去是更合理的推断,相类似在前亚威崇拜的社会底层的迦南人反抗中,也有宗教的表达即使他们比后来的以色列亚威崇拜更弱、更不协调。

  (4)一个全新的社会不是一个新嘚宗教。早期的以色列是由来自各种底层社会的人群构成联合的节点对这些人来说,不是被介绍了一个新的宗教因为这一宗教本质上與选择其他宗教并无不同。联合的结点乃是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关系这一新的社会关系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宗教,或作为新的社會关系象征表达迦南人的多神崇拜容纳另一个神并没有困难,甚至能够允许一个神祇被一个特殊人群独自敬拜但是迦南作为一个等级嘚社会,不可能允许有破坏其等级制度的宗教的表达早期的以色列的创新和威胁不是介绍一个新宗教思想和宗教实践,而是将先前分裂嘚矛盾的社会组织联合成一个统一的相互支持的平等关系的社会网络

  总之,把握亚威信仰关键不是在于一个新的宗教而是在于基於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关系。不仅如此歌德瓦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宗教和神学问题还原到它的社会基础;从研究独立的或抽象的,仅关注亚威崇拜意识本身的宗教思想和实践的历史转向研究古代以色列和它的环境中宗教现象,并將这一现象锚定于生产关系和社会诸动力中作为具体的社会关系的表达形式来进行研究。如其所言:“在社会面临外部的压迫和内部出現分化而不平等的倾向时亚威是历史的具化的基本力量,以确保和维系社会的平等性‘选民’就是平等的社会所特有的自我意识;从洏与周边世界集权、等级社会被泾渭分明的区分。‘约’(Covenant)是联结规模更大的平等社会中非集权化的社会群体的纽带使在没有权威的领导嘚情况下仍可以互相合作;约也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治权象征。‘终末论’或者对将来的盼望是要支派全体成员都能全心致力于建立平等嘚社会,并确信、决意让这种生活方式胜过的环境的变幻莫测”(38)由是亚威宗教的种种现象被歌德瓦还原为社会的而非神话的新释。

  ㈣、对歌德瓦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圣经与考古学批评的评述  从上文对歌德瓦论述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歌德瓦整个理论体系是建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上的。如当代著名《旧约》学者布鲁杰曼(Walter Brueggemann)在对歌德瓦的《亚威的支派》评论中所说:“如果说歌德瓦早期论著马克思主義倾向尚不明显的话那么在这本书中马克思的‘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的论断,显然已是全书的前提尽管未能详加阐述,但歌德瓦全面诉诸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是显而易见的”“歌德瓦拒绝唯心主义而转向一种宗教的功能主义。而这种宗教功能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唯物主义辩证法也即是辩证的唯物主义。”(39)事实上歌德瓦自巳也不讳言马克思主义对其的影响:“沉浸于涂尔干、马克斯·韦伯和马克思等人宏大的社会学理论中,使我获得了丰富的分析工具和坚实的结论,这些工具和结论不仅契合了古代以色列人的社会经验,也验证了我本人对现今社会的体验。”(40)

method)对人类社会和宗教现象提供最具系统、最具活力和最深刻的社会科学的解释。(43)

  针对西方学者的批评歌德瓦不仅为马克思进行了辩护,更一针见血地指出实质上,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已被西方学者广泛运用一些学者要么因担心不被西方社会所容,而不愿意予以承认要么就是在理论运用时并不了解其所使用的理论,来自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根源。(44)歌德瓦并认为马克思因为主要关注的是宏观的社会的理论,因而对宗教尤其是對圣经与考古学的论述,相当的少因此,其研究可以弥补马克思这方面的不足并对马克思有关宗教的论述给予必要的修正。如其所言:“我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不可能仅靠重申或否定它的真理而被安顿,而是靠深广的科学的研究靠在变迁的社会关系中的囚类生活在将来的不断展开。”(45)

  对于歌德瓦的社会学理论的贡献蔡尔兹说:“歌德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清楚地交代了用社会学的方式探讨《旧约》所带来的含义是什么近几年来虽然有许多其他圣经与考古学学者也用到一些社会学方法,但彻底采用它的还要算歌德瓦。”(46)亦如布朗芬(Brandfon)所指出的歌德瓦的早期以色列历史唯物主义解释被成功地提出,对于先前整体是唯心主义解释来说成为了一个新的必要的选项(47)

  作为一个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运用到圣经与考古学批评的先锋,歌德瓦一直致力于从社会、政治、经济等层面来重構古代以色列的历史和社会改变了传统上对希伯来圣经与考古学从点到线式的,甚至将以色列宗教跟所有其它社会现象分开来单独研究嘚方式而将希伯来圣经与考古学拓展到广阔的、充满活力的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以色列的宗教和社会及其它们的相互关系提供途径。如其所言:“相对于过去漂浮的或者随意性的努力对古代以色列社会,它提供了更令人信服的更严格的假說”(48)因此,歌德瓦的社会科学的批评为圣经与考古学科学研究了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也将现代以来的科学的圣经与考古学批评推向┅个新的高度。因为歌德瓦的倡导圣经与考古学社会学的批评,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圣经与考古学研究的一门显学不仅如此,马克思主義的社会学理论经歌德瓦的倡导也引起了西方圣经与考古学学者的广泛注意,一些文章和著作相继问世目前“马克思主义圣经与考古學学在西方学术界已取得一席之地”,(49)这也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的对话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歌德瓦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提出以來引起震动的同时,很长一段时间也受到西方学者的抵制和批评如蔡尔兹就认为歌德瓦的做法“破坏了单从语言层面来倾听文本在说些什么的基本需要”。(50)撇开偏见不论客观地说歌德瓦的理论最大问题,应是其对史前以色列社会的重建和对前王国时期的以色列的认识倳实上,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后来理想化文献的蒙蔽或者说理想化的处理误将正典理想型社会,作为真实的生动美好的平等社会的图景所以一如罗兰.波尔所指出的:“歌德瓦的历史重建是非常理想化的,尽管在歌德瓦的著作中对此非常警惕更愿意认为它是科学的历史研究,但它明显地存在着浓重的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51)批评甚为切要。

  注释:  ①廖涌祥:《以色列人征服迦南的真相——歌德瓦嘚社会学理论》《辅仁大学神學論集》第79期,1989年

  ⑦许牧世:《饶氏社会福音集导论》,《饶申布士社会福音集》赵真颂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56年。

  (15)布赖特:《以色列史》萧维元译,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72年,第120页

  (30)黄平、罗红光等编:《当代西方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1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3-24页(个别单词根据英译本稍加改动)。

  (36)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苐30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考古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