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赤壁怀古古词中,究竟是'笑谈间'还是'谈笑间'?东坡手迹是'笑谈间'。哪个对?

【图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真迹拓片【云天碧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4贴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真迹拓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久不作草书,适乘醉走笔,觉酒气勃勃,犹指端出也。东坡醉笔
  苏轼手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辨疑
东坡赤壁坡仙亭内有苏轼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石刻二块嵌在亭内左右两壁,在所有的苏书石刻中,这幅作品特别受人青睐。
遗憾的是,这幅作品是否出自苏轼之手,当今书坛知名人士持有不同态度,既有认可者,亦有否定者。由于否定者具有一定的身份与地位,虽然没有书面文字作具体说明,但口头语言“此作品不见于《三希堂法帖》,不可能是苏轼的作品”却在书法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这幅作品蒙受了不白之冤。笔者曾对此幅作品作过精心考证,认定作品系苏轼手书,谨将其理由陈述如下。
一、《宋拓苏长公<雪堂帖>》中的跋语与此书作跋语一致
在中华书局1986年3月出版、孔凡礼先生点校的《苏轼文集·苏轼佚文汇编·卷六·题跋》中有一条《题<大江东去>后》的跋语,即“久不作草书,适囗醉走笔,觉酒气勃勃,纷然囗出也。东坡醉笔。”将其与东坡赤壁苏轼手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后的跋语“久不作草书,适乘醉走笔,觉酒气勃勃,犹指端出也。东坡醉笔”进行比较,二者大同小异小异者,明显为误识。囗为未识出文字。文集此题跋注明“见《宋拓苏长公<雪堂帖>》”,苏长公即苏轼。《雪堂帖》,即指苏轼谪居黄州亲筑之雪堂内的石刻。据《苏轼佚文汇编引用书目》所载,“《宋拓苏长公<雪堂帖>》,上海有正书局影印刘鹗抱残守阙斋藏本”。刘鹗,元代吉安永丰人,字楚奇。累官翰林修撰。为文风骨高秀,学者称浮云先生。有《惟实集》传世。由此可见苏轼的墨迹是在宋代从黄州雪堂拓得,亦可知这幅作品的石刻一直保存在雪堂。
  二、明人郭凤仪曾依据宋代拓片摹刻苏书四词嵌于雪堂
公元1932年,黄冈人汪筱舫编纂了一部《黄州赤壁集》,该书在《金石卷》中记载“东坡手书四词石刻”,即《满庭芳·归去来兮》、《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行香子·述怀》及《念奴娇·赤壁怀古》,卷中注明“按:四词共石八方,明郭凤仪重摹,经兵燹残破,仅遗数片于雪堂。清同治戊辰,又复翻刻,存坡仙亭。”
郭凤仪,字桐冈,进士出身,能诗善文,对书画颇有研究。嘉靖年间1522~1566年出任黄州知府。在任期间,郭凤仪除了重摹刻苏轼手书四词之外,自己也书写了一幅《念奴娇·赤壁怀古》,并勾勒上石,嵌于赤壁。《黄州赤壁集·金石卷》中记载说:“东坡《赤壁怀古·念奴娇》词,残石,明郭凤仪书在二赋堂。”该卷注明:“按:石已佚缺,所剩数十字,酷肖六朝人手笔,后‘桐冈’二字款识尚可辨。”
从以上文字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出苏轼手书《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传承过程,即明代郭凤仪曾根据原迹拓片重摹刻石,嵌于雪堂。
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鉴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将赤壁的楼台亭阁及大部分碑刻付之一炬,重修者刘维桢依据留存的拓片重新翻刻了古人书画作品近百块。为了与残存的古石碑区别,刘维桢在重刻的石碑上都留下了“同治戊辰仲秋月后学刘维桢重刊”的字样。今日我们所见的苏书《念奴娇·赤壁怀古》石刻系刘维桢依据明人郭凤仪摹刻的拓片重新翻刻的。
有人曾将坡仙亭内苏轼手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说成是明人郭凤仪的书法作品,这显然是不懂书法规矩的门外话。郭凤仪可以书写苏轼的原词,但他不会去书写苏轼的跋语,这是常识,除非他临摹苏轼的作品。如果是临摹,原作又显然是苏轼所书。又,根据民国《黄州赤壁集》的记载,郭凤仪的书法石刻早已佚缺,所剩数十字中,“桐冈”二字尚可辨识,此可证明郭凤仪书写《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用的是自己的名字,即不存在摹写苏轼手书或冒充苏轼名字的可能性。
  三、清人何绍基《雪堂拓苏词残石》诗证《宋拓苏长公<雪堂帖>》属实
清人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湖南人,道光进士,作过翰林编修。何绍基诗崇苏轼,曾作《雪堂拓苏词残石》长诗一首,诗中写道:
古来文章辉山川,黄州胜以东坡传。劫余剩此几片石,晨星落落耿在天。此词此字更得地,江日更比他处圆。上有鹤楼下庾楼,逊此尤焰江天悬。
何绍基在诗目中言《雪堂拓苏词残石》,与《苏轼文集·苏轼佚文汇编》“见《宋拓苏长公<雪堂帖>》”有相互印证的作用。从何绍基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代的雪堂内尚有苏轼手书《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词的残缺石刻存在,宋人所拓的《雪堂帖》显然就是在这些石碑仁拓得的。
古城黄州在宋元明清时代,屡经战火,何绍基诗中的“劫余剩此几片石”,即当时的纪实。“此词此字更得地”,即指实所拓苏词残石系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石刻中“樯舟虏”。等字亦可证实为苏轼手书
2001年10月2日,笔者就《念奴娇·赤壁怀古》石刻的书写者请教于西北大学教授薛瑞生老先生。薛老以词中的“樯舟虏”、“笑谈”、“人生”等字,断定此墨迹必是苏轼所书。其理由如下:
其一,苏轼此词从古到今有诸多版本留世,“笑谈”、“樯舟虏”、“人生”,原本、傅本、百本、元本、毛本及疆村本、全宋词本、龙本俱作“谈笑”、“强虏”、“人间”,然而,从宋代的成都《西楼帖》所收的东坡醉草该词石刻内“樯舟虏”及“笑谈”、“人生”诸字来看,此作品为苏轼手书无疑。
其二,“强虏”明系后人臆断。薛瑞生教授认为“三国时曹孙刘三家并无华夏夷虏之别,坡翁岂能呼曹魏为‘强虏’耶?且坡翁醉革此词石刻正作‘樯舟虏’,而‘强虏’则于坡翁墨迹无徵,应以‘樯舟虏’为是。”
其三,据薛老先生考证,“强虏”二字源于宋人李章出仕北庭之事。据孙宗鉴《西畲琐录》记载,李章奉使北庭,言“曾记赤壁词云:‘谈笑间狂虏灰飞烟灭。’”李章,《宋史》无传,《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但谓其官至屯田郎中。薛老先生认为李章改“樯舟虏”为“狂虏”乃有心而非无意,其意在借苏词作外交辞令,以扬北宋之国威而压北庭之气焰。只是“狂虏”与“樯舟虏”言不相谐,故又辗转而改为“强虏”以附会之。
其四,据薛老先生考证,东坡词在东坡生前无有手订本,最早辑录东坡词者为北宋与东坡同时而稍后之张康国宾老1056~1109年,然宾老所辑之蜀本今日不传,而今所见的东坡词最早版本为南宋初年人傅干《注坡词》与稍后之曾忄造辑《东坡先生长短句》,元明以后的各种版本条则据此二本而增益之。即使孙宗鉴1077~1123年记李章使北庭事于史无凭,然于南宋之世道人心却一拍即合,故傅、曾本均作“强虏”而不作“樯舟虏”,至明茅维编《苏东坡全集》,与明焦
编《苏长公二妙集》,始据石刻校云:“一作‘樯舟虏’”此后之明清所有东坡词本,均以“强虏”为正本而以“樯舟虏”入校记矣。明乎此,则知原本应为“樯舟虏”非“强虏”。
综上所述,苏轼手书《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墨迹早在宋代的成都《西楼帖》中就有拓片,而孔凡礼老先生所收《题<大江东去>》的跋文亦见于宋拓苏长公《雪堂帖》。黄州东坡赤壁现存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石刻中的“樯舟虏”、“笑谈”、“人生”诸字承传有绪,是区别后人书写此词至为重要的依据,由此可以断定,此幅作品系苏东坡手书应是毫无疑问的。
  苏东坡“赤壁怀古”词手迹真伪问题
苏东坡的书法在宋代占有重要地位,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 史称苏、黄、米、蔡四大家。苏东坡擅长行、楷, 取法颜真卿、杨凝式, 而能自创新意、自成一家, 故被有宋以来书家视为珍品。至于苏氏的草书, 书家认为其取法张旭、怀素, 笔走龙蛇, 如骤雨旋风、飞动园转, 气势磅礴、奇劲有力, 惜传世不多, 而更足珍贵。仅存的“大江东去”词亦名“赤壁怀古”,调寄《念奴娇》,是苏东坡草书的代表作, 后人勒碑刻石, 立于两处。一在湖北黄州赤壁, 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镌刻,一在山西太原永祚寺(双塔寺)碑廊, 为乾隆=+七年(公元1762)依旧拓摹勒, 现嵌于碑廊橱窗之内。这一组三方碑石(见本文所附拓片)是否为苏东坡手迹, 见疑于郭沫若先生, 因此有必要辨其真伪。
此碑篆书题名为“苏长公大江东词”,全文如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久不作草书,适乘醉走笔,觉酒气勃勃从指端出也。东坡醉笔。
草书后有小楷跋语:
右东坡先生自书“大江东”词,乃醉后神到之笔,余家藏旧拓也。词与书并挟英伟劲杰之气,雅类其为人。余爱而重之,因复钩摹勒石,以广所传。按先生脱御史台狱,谪黄州团练副史,前后《赤壁》二赋,成于迁所。此词寄托略同,应亦是时所作。观其淋漓杯酒,意兴遄飞,伸纸挥毫,盎然天趣,非见道深而胸无块垒者能之乎?吁,信可爱而重也矣!乾隆二十有七年壬午仲夏。西林鄂弼跋。(跋文后有“鄂弼”、“竹间居士”钤印两方。)
苏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黄州任上,后由黄庭坚手抄流传开来。然而这仅是苏东坡的初稿,他乘醉草书的才是定稿。于是形成印本两出,也就有异文的存在。如《容斋随笔 ·诗词改字》条记黄庭坚手书原稿异文处有:“浪淘尽”为“浪深沉”,“周郎赤壁”为“东吴赤壁”,“乱石穿空”为“乱石崩云”,“惊涛拍岸”为“惊涛掠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生如梦”为“人生如寄”。二种版本同时传世,后世词家选本偏又各持一说,如朱彝尊《词综》从黄庭坚说,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从“崩云”、“裂岸”、“强虏”、“人间”说,《唐宋词鉴赏词典》和《唐宋词选》则将“人生”作“人间”说,五十年代中学文学课本将‘强虏“作‘狂虏”等等,可谓异 异文纷呈现象说明历代词选家未就词文达成共识,并未否定“大江东”词草书碑文是东坡手迹。而持否定意见的仅见于郭沫若。他在《读诗札记四则》中称:“传世有《至宝堂法帖》及《雪堂石刻》载有东坡醉笔《赤壁怀古》……,毫无疑问是假造的。”然而,说是后人“假造”郭沫若也未提出有说服力的史证。这里不妨梳理几条野史文乘供行家辨证。其一是与东坡同时人见过东坡手迹。《艇斋诗话》载,“东坡‘大江东去’词……陈无己(即陈师道、字履常)见之。”《野客丛书》:“淮东将领王智夫言,尝见东坡亲染所制水调词,其间谓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这两则宋人的笔记应当是可靠的,说明确有东坡手书“大江东去”其事存在。其二是“大江东去”词收入《东坡乐府》,这是最早的苏词刻本,草书词文与《乐府》词文基本相符,异文仅只一处,《乐府》为“谈笑间”,碑文为“笑谈间”。这亦能间接证明东坡手书的存在。其三是有学者从书法鉴定角度证明碑文为东坡手书。如“雪”字上大下小,“年”字四横连笔,“年”、“神”、“早”字的长竖,上粗下细而习惯性偏左,都与《寒食》诸帖风格笔法相类似。其四是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及跋文作者鄂弼都称见过拓帖,并极备赞赏东坡手书神韵,他们都是饱学儒士,并不怀疑碑文是后人假作,而怀疑的仅是郭沫若,因此郭的怀疑并不一定能成立。
然而,仅就碑文看还有可商榷处。如碑首处“苏长公大江东词”数字一定不是苏氏所写, 因苏东坡不可能称自己为“苏长公”, 而称东坡为“苏长公”者,应是他的朋友或弟子辈,勒石刻碑者应是他们中人(或后世好事者亦未可知)。然而能见及的野史中, 不见记载原件由何人收藏,何人主持勒石刻碑, 最早的“大江东”词碑立于何处? 又如持有拓帖者鄂弼为何许人, 已难详考, 更不见其交待拓帖之来龙去脉。若能对“大江东词”草书的流传过程有所了解, 则对其真伪的辨析就能提供更有力的史证。
考证此事学术意义虽不甚大,但并不失为文人雅趣,尤其是东坡墨宝为书法珍品,有识者何乐而不为之呢?
以前对苏东坡的书法,只觉得《黄州寒食帖》是神来之笔,其他作品正如黄庭坚调侃:石压哈蟆,有点僵硬,也摆脱不了颜真卿等人的束缚。现在看到赤壁怀古这幅作品真是眼前一亮,笔画圆润婉转,如清泉一般缓缓流淌,极富诗意。诗书画融合在一起。 开篇写的规范拘谨,怎么越看越像恩来的风范呢。后面渐入佳境,这样的作品实在不应该被忽视的。如果不是苏东坡写的会是谁呢,以前所见苏东坡的书法,这种风格的的确不多见。
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刻石,遗世者二,一在太原,一在黄州。黄州者刻于同治六年,分勒二石,别嵌于坡仙亭左右两壁。太原者依旧拓分镌三石,有跋曰:乾隆二十有七年壬午仲夏,今藏双塔寺。以上石之时间论,太原者早于黄州者近百年矣。二百多年来,诸多名家评介太原刻石,以为它取法于张旭怀素,笔势奇劲,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同词的豪放风格,相得益彰。郭沫若读书札记四则中“传有至宝堂法帖及雪堂刻石,载有东坡醉笔赤壁怀古,毫无疑是假造的。”后又曰“此作品不见于《三希堂法帖》,不可能是苏轼的作品”。中华书局1986年3月版苏轼文集.苏轼文集汇编.卷六中有一条题大江东去后的跋语:久不做草书,适口醉走笔,觉酒气勃勃;纷然口出也。东坡醉笔。而太原的刻石亦有此跋语,除纷然口为似指端外,无它异。湖北黄冈赤壁坡仙亭内、四川眉山“三苏祠”、河南嵩山中岳庙均存《念奴娇 赤壁怀古》石刻。词后诸字:久不作草书,适乘醉走笔,觉酒气勃勃,犹指端出也。东坡醉笔。草后小楷跋:右东坡先生自书“大江东”词,乃醉后神到之笔,余家藏旧拓也。词与书并挟英伟劲杰之气,雅类其为人。余爱而重之,因复钩摹勒石,以广所传。按先生脱御史台狱,谪黄州团练副史,前后《赤壁》二赋,成于迁所。此词寄托略同,应亦是时所作。观其淋漓杯酒,意兴遄飞,伸纸挥毫,盎然天趣,非见道深而胸无块垒者能之乎?吁,信可爱而重也矣!乾隆二十有七年壬午仲夏。西林鄂弼跋。(跋后有“鄂弼”、“竹间居士”钤印两方。)初写大概敛气屏声,规范拘谨,掷地有声,其后大概意气零落,然后恍恍惚惚,如山非山水非水之境……开篇先平缓后跌宕,至“遥想公瑾当年”句后,变得“神采飞扬”起来,与“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从极度压抑的情况下到逐渐情感释放同。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行款与艺术风格 
关于署名“东坡醉笔”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行款与艺术风格,我们不妨找来苏轼行书作品中的最具表现力的《黄州寒食帖》作一比较,虽然一为草书,一为行书,但两件作品摆在一起,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两件作品在布局方面的相像之处。我们知道,这两件作品作者在书写时的心境是不一样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结尾,东坡先生是这样写的:“久不作草书,适乘醉走笔,觉酒气勃勃,犹指端出也。”而《黄州寒食帖》是在苏轼困顿郁闷的心情下,百感交集中信笔写去,逐渐过渡到情绪起伏、字形忽大忽小,犹如长河倒泻的忘笔阶段。我们看它们从头至尾的篇幅安排,书写的节奏,确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黄州寒食帖》的开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至“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句,因为心情压抑,写得平实,起伏不大,但一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句,则情势大变;无独有偶,《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也是先平缓后跌宕,至“遥想公瑾当年”句后,也变得“神采飞扬”起来。存世苏书中,写着写着激动起来的,也就是这篇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了,如果再有第二篇,我们会想:苏轼写字一致性毋庸置疑,可情趣也会拷贝吗,格式也会重复吗?至于篇中的个别字形,也存在刻意模仿《黄州寒食帖》中字的写法。但是令我们疑惑的是,《黄州寒食帖》是在作者从极度压抑的情况下到逐渐情感释放,不拘笔墨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点,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作者“适乘醉走笔,觉酒气勃勃,犹指端出也”的乘兴而作,完全没有必要先拘后放的理由,否则就没有“酒气勃勃,犹指端出也”了。我们看古人书法,一行之中、一篇之内,行、草书互用是常见的事情,但是,前段行书,后段草书的行款,让人读来很别扭,这样的成例稀见,如果说自己写札记,别人无可厚非,但作为书法作品,它的整体布局和书写风格的不统一,就很难让人认同了,更甭说是书法大家所为。喝了酒的苏轼不这样,没喝酒的苏轼写这样典型豪放的词章,也不会像写“十年生死两茫茫”那样的婉约、收束。这里面我们可以体会后人评价苏词“关西大汉”,“铜板铁琵琶”这些豪放的词意以及苏子自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真率、自信之处,而刻意模仿自己,行款与艺术风格又如此另类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三、个别字的分析
若论恭谨、法度森严,苏书比不过唐代诸贤的楷书,若论文人兴趣,法不外化,讲究个性,所谓“尚意”,则有宋一代,苏书是首当其冲的。因此研究苏书,辨别苏书,必须要理解东坡先生自谓:“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中称赞苏轼有这样几句话“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那种干巴巴没有书卷气的“苏轼书法”作品,毋庸置疑,十有八九属于赝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篇有类似楷书的“周”、“乱”、“雪”等字,有类似行书的“堆”、“多”、“雄”等字。这种行、楷、草混写的做法不是不能允许,只是和“东坡醉笔”、“久不作草书”等碑中文字很难联系起来。东坡尚性情,于诗喜太白,于书亦趋雄强,用笔外拓,结体宽博取横势。姑不论此作中草书部分,单挑行书部分来分析,已不合苏书味道,碑中的前九行足以说明问题。我们现在来挑出一些字看看它们究竟不对在哪里。
“大”、“岸”、“应”字,就书法谋篇而论,起始一字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断不可上来就没自信,“大”字一撇,钉头鼠尾。“岸”、“应”二字,撇画虚而不实,苏书撇画的写法一向厚重,这和他执笔方法有绝大的关系,存世苏书碑帖之中可以找到证据。
“周”字横折勾,尤其是这一勾,苏书均不做两笔完成,此“勾”用的是褚遂良法,显然不合习颜法的苏书。
“惊”字牵丝繁琐,是不能将笔提起的缘故,因此可证书者笔力不逮,逊东坡远矣。“笑我”二字之间牵丝飘浮,且失掉我字第一笔。
“年、神、早”等字刻意模仿《黄州寒食帖》中的“年、中、纸”等字,比对之下,《黄州寒食帖》的长拽笔能见作者用笔的弹性,《念奴娇·赤壁怀古》则用笔根一按到底,显然心怯,用小笔写长竖,且作老虎尾巴似的顿挫,是典型的俗书。
“梦”字草写无此法,笔画短缺,是不谙草书的例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选看《黄州寒食帖》和《李白仙诗卷》等苏书作品,可欣赏到前后连贯,一气呵成的整体美感和字字有法而又不为法所缚的真情率性,而《念奴娇·赤壁怀古》却很难令人信服的得到这一感觉。因此,可以认定这不是一件真正的苏东坡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挑战国学常识100题,“中国诗词大会”等着你!
董卿推荐的国学常识100题,让你真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充实你的知识库,扩展你的视野,快来测试一下吧!
记得算一下分数,全部答对,就赶紧报名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吧!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1、形容姿态曼妙优雅;2、美女、美人;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这里的婵娟是第三种。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C)周代诗歌中。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C)屠苏,酒名。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A)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A)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妾维;黑色的脸谱表刚烈正直、勇猛鲁莽,如包拯、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绿色的脸谱表粗豪暴躁,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表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B)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C.井上的围栏
(C)围栏是传统解释,但目前存在争论,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指井栏,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二“窗”的通假字。三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平仄为平平仄对仄平仄,很公整,上下联又是人名对人名。孙即子孙,祖即爷爷,孙对祖天经地义;行和冲是动词,所以可以成对;者和之同为虚词,也可成对。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语出欧阳修词:《生查子o元夕》,元夕即元宵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B)古代长度单位。《说文》:仞,伸臂一寻八尺也。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水墨画追求意境,一般不用太艳的颜色来表现,所以落霞和荷花都没办法表现得很好,水墨画体现不出月光洒在地上的样子,所以更不可能是B。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D)项羽破釜沉舟,一战成名。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C)“肖”“萧”本为不同的姓。“萧”是大姓,“肖”则是小姓,历史上曾寥若晨星地冒出过“肖”姓,但非常罕见。1970年代推行二简字之后,“萧”整个字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A)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也称“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现代人对“十八般武艺”的理解是泛指多种武器,或多种技能。
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B)五绝诗,全诗四句,每句5字,短小精悍,具有起承转合,读起来感到刚劲有力。
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戊读wù,天干甲乙丙丁戊;加横xū,地支亥字前位戌;加点shù,军队防守去卫戍。
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A)指鹿为马的是赵高。白马非马则是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19.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C)古时候的婚礼是晨迎昏行,早上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黄昏举行婚礼仪式。“婚”字,拆开为“女”“昏”,其中“昏”即黄昏时刻。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
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出自《太子少傅箴》中,它形容环境对人的影响。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A.《孟子》
B.《庄子》
(A)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B)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
(B)李商隐和杜牧都是晚唐诗人。李贺则是盛唐诗人,有“诗鬼”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
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B)古代中国人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而且黄河自古容易缺口,是历朝历代治理的重点。
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
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A)“左”与“右”两个字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左从?(手),从工,工为男。右从?(手),从口,口为女,从事辅助性工作,处于从属的地位。
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C)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
B.盛产羊毛的地方
C.众多宫殿
D.美丽的地方
(C)“鄂尔多”在蒙语中是“宫帐”的意思;“斯”是表示复数的词,即“很多” 。
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玄奘是自行去印度的,鉴真则是东渡,把佛法传到日本。
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
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A)出处《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30.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A)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1.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
(B)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朝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面积340多公顷,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3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是整体象形,水流动的波纹形状。
3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C)阳春白雪最早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下里巴人最早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现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3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记》
(B)《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的剧本,取材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3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A)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3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D)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王制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3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
(C)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
38."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
(B)扁鹊见蔡桓公,故事很出名。
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B)《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40.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A.人口数量
B .政治地位
(B)“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淑正妃孙氏以及吴越国的邻国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4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B)宋朝人善写词,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都是写词高手。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4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五行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B)A和C都是道家提倡的,儒家则以人为本。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43.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A)“杀青”一词与古代制竹简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非常有关联的。经过火烤处理的竹简刻字方便、防虫蛀,当时人们把这个工序叫做“杀青”。
44.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
A.画饼充饥
B.望梅止渴
(B)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部队行军长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为了不耽误行军,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45.成语"白驹过隙"比喻:
A.速度飞快
B.时光飞逝
(B)主谓式成语,本义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出自《庄子·知北游》。
4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A)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的差等之爱同传统“贵贱有等、亲疏有别”的生活结构密切相关,一方面,“爱有等差”的基本前提是以血亲之爱为基础的,对父母兄弟之爱就不同于对路人对旁人之爱,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47.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意思雷同。
48.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
(B)王羲之从鹅的步态姿势上获取运笔的灵感。
49."美"字最初的含义是: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B)不少人以为美字由“羊”与“大”两个字构成,认为美是来源于古人认为羊大为美。其实不然,甲骨文中“美”其实是站立的人,头戴羽毛头饰的形状,后来简写时误作“羊”、“大”两个字。
50.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为"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B)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指教育一个人要从诗书礼乐、社会实践、忠诚守信、思想情操等方面去实行。
5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
(B)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
1256年,二十岁文天祥的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宋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5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
(A)干,象形字,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戈,古代的一种曲头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
5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
(B)虞姬是青衣。花旦和青衣的区别:花旦:多扮演热情活泼、明快泼辣的年青女性。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
5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
(A)“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
(C)这句话是刘备在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5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
(D)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孙思邈,唐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只有医圣张仲景和曹操同一时代,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5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A)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虚岁73岁;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虚岁84岁。连圣人和亚圣都无法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B)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5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
(B)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
6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B)出处 《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6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
(A)印章文字或图像有凹下与凸起两种形体,凹下的通称阴文,突起通称阳文。
6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
(B)长辈用家,如家父,家兄;小辈用舍。
6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A.赤眉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绿林起义 D.黄巾起义
(B)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6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
(B)初唐四杰,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6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
(B)《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击鼓和鸣金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击鼓就是敲战鼓;“鸣金”就是“鸣钲”,并非“鸣锣”。《说文解字》“钲,似铃,柄中上下通”。钲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制成,颜色似金。
6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C)“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诗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
6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
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A)出自《弟子规》。
6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C)喝雄黄酒是重阳节习俗。
69."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
(A)酒窝儿,嘴两旁的小圆窝儿。
7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B)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7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B)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72.河姆渡遗址位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B)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距浙江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7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
B.三百零五首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
7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膑的叫《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
7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
(A)可以开平方。
76.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
A.指鹿为马
B.奇货可居
C.图穷匕见
(C)图穷匕见说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奇货可居说的是吕不韦“投资”秦始皇父亲的故事;指鹿为马则是赵高“欺负”秦始皇儿子秦亥的故事。
77.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B)唱念做打通常被称为“四功”。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戏曲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戏曲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7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
(B)出自张九龄《望月怀远》。
79.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B)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所以可以看出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80.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A.时不再来
B.失不再来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对仗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81."熄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A)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可以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唐代邮驿的中央管理机构是尚书省的兵部。
82.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B)无字碑是武则天的碑。
83.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
(A)西湖白堤,位于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长约一公里。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8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A.法律法度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道德准则
(A)规:画圆的工具,今指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两字组合在一起表示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
85."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
A.为政清简
B.平安长春
C.淡泊名利
(A)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为政清简。
8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A)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出自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
A.《金陵记》
B.《石头记》
(B)《红楼梦》名称,作者曹雪芹是位石头谜,他画过石头画,写过石头诗,所写的书叫《石头记》,最重要的是,主人公贾宝玉也是一块补天顽石。
8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
(B)指长江。语出《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颍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后,决心要灭掉陈国,说了这句话:“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8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A)“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两句词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在金庸武侠名著《神雕侠侣》中,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会引用此句而被广为流传。
90.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C.乡人无不称其善也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C)《孟子·尽心章句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9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C)扁鹊、华佗为神医;李时珍则被称为医圣、药圣。
9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B.二十二条
(A)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
93.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
B.秦始皇陵
(A)都江堰位于岷江上游,距成都市50余公里,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94.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
(B)令爱指女儿,令堂指父母。
95.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
(A)商人的出现确实和商代以物易物兴盛有关,而这种行为也使得商部落迅速发展起来。周朝建立后,商朝的后裔,商族人由统治者变成了周朝的奴隶,生活每况愈下。商族人为了过上好日子,纷纷重操旧业——做生意。久而久之,人们便有了这样的看法:商族人就是做买卖的人。后来,人们简称商族人为“商人”,这一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96.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
(B)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和母大虫顾大嫂。
9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B)形容态度从容。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公瑾即周瑜。后来成书的《三国演义》为了刻画蜀汉正统形象,及美化诸葛亮,把周瑜的羽扇纶巾“给了”诸葛亮。
98.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
(B)古时书是由竹简构成,因而过去的剧本也就是一长卷,卷的底部有一卷轴,就像装裱国画的画轴。因长卷的最后一戏靠近木轴,所以称为大轴,大轴前面的戏,也就是倒数第二的称为压轴,中间的戏称为中轴,前面的戏称为早轴,第一出戏叫一轴。所以从纯学术角度看,现在常常把最后一个节目叫“压轴戏”实际上是不对的。
99.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
(B)请君入瓮,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来俊臣整治同样是酷吏的周兴,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
100.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
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B)源自演奏拨法,所谓“正拨”和“反拨”。往下弹称“批”,往上挑称“把”,即“弹”和“挑”的拟声词。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轼的词赤壁怀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