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健脾祛湿的食物调理身体?

身体虚的人怎么祛湿排毒?太简单了,看过都说好!
还有一周就是中秋节了,不知不觉秋天过了快一半。
北方明显凉快起来,开始变得干燥;南方的小伙伴也说这几天下雨,20多度的样子,晚上睡觉不用开了。这个乍暖还凉的时候,最好趁着秋气的肃降之性,好好祛祛湿,为贴秋膘做好准备。
有人会问:秋天那么干,为什么还要祛湿啊?
别看秋天皮肤干嗓子干,夏天喝酒撸串吃冰糕,肚子里的湿气可一点不少。祛湿并不是把身体的水分弄走,而是使身体的水液代谢正常起来,不让湿气滞留。水液代谢调理好了,肌肤反而会更好地得到津液润泽。
说到排毒祛湿,多数人都知道刮痧、拔罐,但有些人刮痧拔罐之后就特别不好受,比如阳虚、,或者大病初愈、年长的人,就不要随意操作了。身体本来就虚,没有太多正气可以调动,而刮痧拔罐本身又会消耗能量,一顿折腾后就容易因为虚损而觉得不得劲。
身体虚的人可以换一个方法,去敲膀胱经的三个「机关」,经常敲打它们,一样能打通膀胱经,起到排毒的效果,又不至于虚损。这个方法来自@元-迷罗。
上机关:颈部
双手十指交叉放在后颈部,以双手掌根提捏颈部肌肉至发热。颈部是膀胱经的上部枢纽,通畅这里可以清除头部和面部的毒素,治疗、、头昏眼花、视力下降等问题,还能增强,改善。
中机关:八髎
双手握拳轻轻扣打尾骨以上、腰椎以下的位置。这里是所在,膀胱经中部的枢纽。刺激可以清除上半身的毒素,改善腰酸背痛、、等问题。
同时,它对治疗生殖系统,尤其是妇科毛病特别有效,是妇科要穴,专门消炎、活血、化瘀。所以女性要经常敲一敲这个位置,坚持一段时间,炎症消除了不说,人也会变得更温柔。
下机关:委中
坐在椅子上,用手掌去拍打后膝窝的正中点——。膀胱经是身体的排毒管道,而委中穴正是这个管道上的「排污口」,经常拍一拍这个穴位能让膀胱经更好地排毒。
中医有句口诀叫「腰背委中求」,凡是腰部、背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解决。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腰部、背部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问题。多敲敲,就可以通畅这些部位的。
脾胃寒不敢吃红豆,身体虚不敢去刮痧拔罐的话,这三个「机关」就是免费的祛湿方了。完全没有副作用,随时随地自己就能做,关键是得上心。健康这东西,懂得珍惜才配拥有。
最有效的一个祛湿妙招,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有一种中医外治的方法。不经消化道,不走肝肾,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祛湿散寒,补虚,改善。在的《健康之路》栏目中也有过科普。
你可能听过,能够祛湿,但是用发酵姜根粉做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最好。
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据载: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亏损,骨痿身瘦,阳气虚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常多疾病。若常贴涌泉穴,兼贴肾俞、关元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脚气、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此后渐渐流传于民间,经现代科技改良制成药包贴涌泉穴叫足贴。此方比其他方法祛湿效果要好。
想要了解实用、学习的读者,可添加作者微信: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推荐视频课程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flash地址:支持爱奇艺、优酷、土豆、搜狐、腾讯、乐视网站视频。获取方式:分享视频按键处复制Flash地址,粘贴过来即可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贴|
你还可以添加5张
点击此处输入最多240字的文字内容 (^.^)
请选择上传图片方式 支持JPG、PNG、GIF格式图片,文件需小于10M。
网络图片:
字体颜色:
将联系方式更新保存到个人资料
您确认要删除该用户的所有话题吗?湿气太重?怎么调理?4招轻松祛湿,快看! - 快资讯
需要开启 JavaScript 才能正常打开页面设为首页||||
还没帐号?
微信号:daoisms
您的位置: >
热门搜索: |
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如何祛湿?
来源:博客&&&&&作者:佚名&&&&&时间:&&&&&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点,还有两个判别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第二,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顺便说一个祛湿的妙法,就是点揉承山穴。
如果世上有一种药,又能当饭吃,还能当茶喝,不仅美味养人,还能让全家人百病不生,您愿意一试吗?
它们一是薏米,一是红豆。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
熬薏米红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讲究的。薏米很硬,红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锅里一直熬,大概熬一个多小时还不烂,很浪费火或者电,而且搞不好还会把水烧干,造成糊底。我建议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红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开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红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种方法更简单,就是把现在家里不常用的保温瓶洗干净,把薏米和红豆放在里面,再倒进去开水,塞紧瓶头闷着,每天晚上这样弄好,早晨起来就是粥了,正好当早餐喝。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节省能源的,不用再熬了。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争取把它喝完,因为到下午喝就会变味了。
功德无量,福生无量天尊
扫码打赏,建议金额1-10元
提醒:打赏金额将直接进入对方账号,无法退款,请您谨慎操作。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会喜欢
最近更新热点推荐
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茅山 乾元观 举行松风阁、全真宗祠等殿堂落...[]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茅山 乾元观 隆重举行皈...[]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脾祛湿的食物与水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