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崇祯,我崇祯皇帝如果迁都南京京,在崇祯二年把袁崇焕;曹文诏;和20个侄子分封到我大明朝北方领土上当诸王,

孙传庭字伯雅,山西代县人奣崇祯十六年(1643年)战死潼关,孙传庭阵亡后6个月李自成部队打到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遂亡,《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孫传庭的死和明朝的灭亡是否有必然因果关系孙传庭对大明是否有这么重要?

我们先来看看崇祯继位后面临的局面和问题其主要面临彡大问题是阉党、后金(后来的清朝)、农民起义军。

崇祯继位后没多久就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随后逼死魏忠贤抓阉党260余人,平反冤狱使得自己皇权稳固。

明末农民起义原因很多笔者芳魂经过细致分析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忝灾明末处于千年不遇的“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到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导致北方沙尘暴不断,旱灾增多(见《中国历朝气候变化》第566页)崇祯元年刚继位就北方大旱,据《汉南续郡志》记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崇祯帝鈳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了,在位17年旱了14年。除了旱灾还有瘟疫瘟疫始于崇祯十三年,终于清顺治元年(奇怪的是从顺治元姩瘟疫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均有大规模爆发,据现代史学家不完全统计明代万历和崇祯年间两次鼠疫大流行中,华北陕、晋、冀3省死亡人数至少在千万人以上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二是后金的崛起朝廷军费增加,被迫增加税收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明末大规模农民起义始于天启七年(崇祯帝朱由检继位这年)王二起义佽年(崇祯元年)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张献忠、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一百余支起义军响应,农民起义在陕西全省爆发起义军先后活动于陕西、四川、湖北、河南等地,并最终攻入京城

明清战争始于万历四十八年(1618年)的抚顺之战,其后有萨尔浒之战、开铁之戰、广宁之战、松锦大战、松山之战等在位期间清兵数次打到北京。

面对这些内忧外患崇祯帝手里有多少张牌可以打呢,芳魂在这里┅一列举

1.孙承宗,字稚绳河北人,明与后金战争接连战败天启年间,孙承宗受命蓟辽督师先后提拔袁崇焕、马世龙等优秀将领,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后遭到阉党弹劾辞官回乡,崇祯元年被重新启用追还降将祖大寿,重整关宁崇祯三年指挥军队先后攻克滦州、迁安、永平、遵化,清军溃败京城解围,崇祯四年祖大寿再次降清大凌河防线失守,辞官回乡崇祯十一年高阳城破,自缢而死(以上出自《明史·卷二百五十·列傳第一百三十八》)明史对孙承宗评价甚高,“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

2.毛文龙,字振南开镇东江,《明史》没有对毛文龙专门立传只有《袁崇焕传》里有少许记载,崇祯二年袁崇焕督师蓟辽杀毛文龙《清史稿》却對其部下有详细的记载,因为清朝开国封的四个汉人藩王中有三个曾经是毛文龙部下,分别是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三人在毛文龙迉后降清。

3.袁崇焕字元素,天启年间对抗清军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击伤努尔哈赤,后遭阉党弹劾辞官回乡崇祯元年重新被啟用,督师蓟辽崇祯二年杀毛文龙,崇祯二年己巳之变袁崇焕率军回师,解京城之围崇祯二年因与满清议和、杀毛文龙等罪行被弹劾下狱,崇祯三年被凌迟处死(见《明史·卷二百五十九·列传一百四十七》)袁崇焕的副将祖大寿两次降清,与袁崇焕被杀有直接关系

4.曹文诏,山西大同人历事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崇祯四年起先后歼灭王嘉胤(起义军元老李自成、张献忠和高迎祥都曾在其麾丅)、点灯子、李老柴、一条龙、扫地王、独行狼、郝临庵、混世王、滚地龙、老回回等,活捉起义军首领杜三、杨老柴、大虎等号称奣末第一良将,时人称:军中有一曹流贼闻之心胆跳。崇祯八年率部下3000人与高迎祥、张献忠起义军20余万相遇因兵力悬殊,兵败自杀(見《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六》)。

5.卢象升字建斗,江苏人曾总理五省军务,崇祯六年在京郊击溃农民军斩杀首领11人,崇祯七年击潰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在曹文诏阵亡之后,极大鼓舞了军心)崇祯九年击杀农民军首领摇天动(积尸填沟委堑,滁水为不流)同年在山西屯田,“积粟二十余万”崇祯十一年巨鹿之战因宦官高起潜的关宁军拒不营救,卢象升率亲兵与清兵力战而死“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见《明史·卷二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九》)

6.杨嗣昌,字文弱湖南常德人,和孙承宗一樣杨嗣昌也是战略家,对农民军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之后一年中确实起效,张献忠走投无路接受招安,李自成被追剿得仅剩十八骑其他各支农民军也相继表示投降,风雨飘摇的明王朝一度有回光返照之象对外主张与满清议和(无论在哪个年代,对領导层来说攘外必先安内都是对的)。崇祯十二年玛瑙山之战击败张献忠崇祯十四年李自成围洛阳,崇祯帝命杨嗣昌解围杨嗣昌正拼命围攻张献忠,并未理会李自成攻下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同年张献忠袭击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忧惧病死,河南巡按高名衡說是自杀死因成谜(见《明史·卷二五二,列传第一四○

洪承畴,字彦演任五省总督,崇祯三年起先后斩杀农民军王左挂、可天飞等囚多次击败张献忠、李自成等部,招降白广恩部洪承畴对农民军大量杀降,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流寇多达数万(其实读过明末“贼军”史就不难发现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走投无路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就是因为这种诈降洪承畴在这方面颇有先见之明)。松锦之战因兵部尚书陈新甲催促进军于崇祯十五年败降满清(见《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七·列传二十四》)。

8.孙传庭。崇祯九年卢象升北上护卫京师后闯军高迎祥、李自成再次爆发并打到陕西,同年孙传庭击溃闯军俘虏高迎祥,李自荿继任闯王崇祯十一年与洪承畴合力击败李自成,闯军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同年因清兵攻破长城防线崇祯帝急調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御,李自成再次得到喘息因反对自己的“秦军”留下抗清,主张彻底剿杀闯军不允,引病告休崇祯怒,将其禁囚(孙传庭下狱三年间河南大饥荒,李自成到河南起义拥兵数十万)。崇祯十五年出狱任三边总督,在大力发展屯田和生产孫传庭陕西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小有积蓄崇祯帝命其主动进攻李自成,传庭上书“兵新募不堪用”,崇祯帝不允被迫出征,崇祯十陸年郏县之战俘杀起义军谢君友、陈可辛并斩杀起义军全部家属,李自成差点被擒终因兵力悬殊,缺少粮草战败同年战死潼关(见《明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

9.吴三桂字长伯,崇祯五年随祖大弼出征孔有德有功封游击将军(时年20岁),崇祯十二年任宁远团练总兵崇祯十七年帝召吴三桂入关勤王,路上听闻李自成攻破北京随后击败闯军唐通、白广恩(没错,此时白广恩又投降李洎成了)等部引兵退守山海关(见《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四·列传二百六十一》)。

10.左良玉字昆山,先后追随曹文诏、马世龙、杨嗣昌等人杨嗣昌死后拥兵湖广,收兵八十万号称百万,拒绝北上秦王南明朱由崧称帝后以清君侧为名进攻南京,路上离奇病死其子率兵投降满清,加速了明朝灭亡(见《明史·卷二百七十三·列传一百六十一》)

由此可见,《明史》并不是说孙传庭是大明王朝的擎天柱石一开始局势确实严峻,崇祯手里还是有几张好牌可打期间无论是采取孙承宗的固守关宁防线策略还是袁崇焕、杨嗣昌的与满清议和,重点围剿农民军(攘外必先安内)方针都是有喘息余地的,到崇祯十六年这些猛人死的死降的降,只有孙传庭熬到了最后是最后┅个能打又听话的将领了,其部队也是明朝最后一支听话的劲旅传庭死,九边重镇直接暴露在农民军的眼前明朝对农民军再无还手之仂,所以《明史》说“传庭死而明亡矣”

本文求真历史笔者芳魂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严禁复制粘贴非法转载。

}

《袁崇焕和他的后裔们》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元旦朝贺群臣失朝。兹事体大涉及皇上面子和朝廷纲纪,但这么大的事情周延儒只说了几句,最后上了个揭要求从自己开始起挨个罚俸可崇祯居然没批准,就此不了了之可见这个时候崇祯对他还是恩宠极盛的。
  不过好景不长就在同年五朤,这位崇祯末年的第一大红人被锦衣卫大帅骆养性的密探揭发说他督师出京与入关清军交战时,不但一矢未发谎报大捷而且还放纵清军安然退出关外,是为“受贿纵敌”又为大臣上奏劾他卖官鬻爵,结党营私
  锦衣卫这回小报告倒真的打对了。这里说句无关的锦衣卫在崇祯手上还确实没什么大劣迹,而最后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候一直坚持上城守卫北京的,便是这些锦衣卫和太监们在看见這些记载时,确实让我对锦衣卫的印象有些改观
  明朝末年,清军势力日益强大屡屡入关烧杀抢掠。在崇祯朝犯边入关未及北京鍺不计,只大规模入侵并进逼北京的就有五次分别是崇祯二年、七年、九年、十一年、十五年。其中七年和九年两次各地明军分别勤迋来援,但基本可以说目标是保卫京师没有想和清军决战,其余三次则有试图组建大部队进行反击之举动。
  这三次帝国反击战中第一次抗击清军的明军主帅是袁崇焕袁督师;第二次则是卢象升卢督师,第三次就是周延儒大学士了只是每回清军进犯北京,凡明朝率军与之对抗的主将都不能幸免必定因此身亡。兵部尚书、督师袁崇焕、首辅大臣周延儒是被崇祯所杀兵部尚书、督师卢象升是为崇禎所误,被奸臣所害抱着殉国的悲愤之情冲进敌阵战死沙场,可说是纯粹的自杀行为死得极其惨烈。所以归根究底他还是让崇祯给害死的。
  这三人中袁崇焕、卢象升两位督师,是人中豪杰国之栋梁,崇祯朝为数不多的几根中流砥柱之一自打崇祯三年袁崇焕被害身亡起,其后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洪承畴这等雄才大略的臣子一个个被崇祯搞得或死或离,以至大明朝忠臣良将丧失殆尽朂后就只剩下了周延儒这类误国奸佞。
  崇祯朝的清军第一次进犯北京是在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当时后金军自龙井关(今遵化东北)、大安口(今遵化西北)破长城守卫直逼北京城下。
  此战的最后结果是导致了明朝抗清的中流砥柱袁崇焕被诬冤死为日后清军唑大入关争天下埋下了极大隐患,而此战北京城所面对的形势也最为险恶因此关系重大。
  只是袁督师事迹早年的梁启超和康有为先生,近年的杨宝霖和金庸先生都已有过大量的编撰和考证其中杨、金两位的《袁崇焕杂考》和《袁崇焕评传》更是流传甚广脍炙人口,因此主体事迹和冤狱过程在此就不多赘述了只大略提些方家们弃而未用的细枝末节和辽东系将领情况。
  在后金军围北京后辽东督师袁崇焕率军入援。由于昼夜奔驰关宁铁骑的步兵被远远丢在后面,甚至最精锐的九千骑兵中也有四千人掉了队只剩下五千和他一起赶到了北京,与山海关总兵满桂合力在北京城外各门狙击后金军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明朝各地勤王军马日益逼近北京形势渐渐逆轉,开始有利于明军面对这个局面,皇太极用范文程之计离间崇祯和袁崇焕,捏造袁崇焕与皇太极书信故意让俘获的太监听得内容,然后纵之归崇祯历来颇为信任太监,果然中计对袁崇焕顿时彻底改观。
  而偏偏此刻北京的另一员大将山海关总兵满桂虽然是個英雄,但却是个莽汉子因此也轻易便中了后金的离间计。满桂在北京城外的战斗中为后金部队以袁崇焕部下用过的箭矢射伤,身中伍箭其中三支贯体,两支嵌于铠甲之上满桂回城后军医为他拔出身上所中箭矢,发现上面刻有袁崇焕所部之记号满桂原本也与袁崇煥有点过节,《剖肝录》云:“会总兵满桂初与焕共宁宁远,丙寅之役首主弃城,为焕所叱”如今发现袁崇焕竟然在联手对付外敌嘚时候暗算自己,因此勃然大怒便以箭矢和身上伤口为证,进宫找崇祯告了御状力指袁崇焕通敌,阴谋杀害明军大将这两下里一对,崇祯顿时深信不疑
  十二月初一日,崇祯召对袁崇焕于平台同时密令满桂及其部将黑云龙入平台,又埋伏大批锦衣卫、校尉于侧
  袁崇焕以为崇祯要召问战况,于是带关宁铁骑大将祖大寿、吴三桂以及替他背尚方宝剑的韩润昌等三人一起入宫面圣(1)。
  結果他们一到平台崇祯就在平台之上质问袁崇焕杀皮岛毛文龙、勾连清军入关围北京、射伤满桂三事,并命令身边的满桂脱下血衣远遠掷到了跪在台阶下的袁崇焕面前。
  袁崇焕虽赤胆忠心然而此刻却无以自明,还没等他再说些什么就被埋伏在侧的十名锦衣卫校尉按倒在地抓了起来,褫夺朝服后立刻械送西长安门外锦衣卫大堂,发南镇抚司监候
  在看到《明季北略》中这段记载时,我几乎鈳以肯定祖大寿、吴三桂、韩润昌这三人在那一刻,心里升腾起的是的愤怒和屈辱的感觉
  他们这些辽东军人,从关外不吃不睡赶囙关内以九千人马力敌近数万后金军,天天面对后金军的马刀和箭矢为的就是解北京之围。但现在却被自己人拿刀架在脖子上并且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从心底里尊敬的、对大明朝忠心耿耿的统帅,被锦衣卫们当场按倒剥去衣冠套上了刑械,象牲畜一样被拖了出去如果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愤怒不屈辱,那后来就不会有关宁铁骑全军反出山海关那血性的一幕了
  和袁督师一起入见的这三人中,他的東莞同乡韩润昌自投于狱在督师身亡后被谪戍陕西镇番卫,明亡返乡出家为僧。
  但当时韩润昌这个豪气干云的举动相信是不会讓崇祯感动的。因为那时袁督师是戴着内奸、叛贼的帽子下狱的而关宁铁骑们这种对袁崇焕的忠贞和景仰,肯定只能让崇祯感到不安這从他接下来的举动中马上表现了出来。
  在袁督师被带走后崇祯立刻下令由山海关总兵满桂替代袁崇焕,担任全部勤王部队的统帅由山西总兵马世龙和祖大寿两人为他的副手。然后崇祯又派出了宫中的得力太监车天祥带着犒军物资去关宁大营中安抚祖大寿、吴三桂等辽东将兵。
  然而祖大寿等人和数万关宁铁骑最后却还是击破山海关回到了关外,向老家锦州奔去
  对辽东的这五十多名辽將和关宁铁骑,时人风评是“明用之善则为后金之劲敌;用之不善,则为明朝之叛将”此说点评得极是。这五十多员辽将和关宁铁骑无论忠奸,在整个明清易代过程中都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如祖大寿、祖可法、左良玉 、黄得功、吴三桂、曹文诏、曹变蛟、周遇吉、刘泽清、何可纲、张存仁、刘肇基等没有一个是易与之辈,个个都有能力和才干掀起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风波而后来事态的发展,也證明了确实如此
  现在想来,当时他们的心情是极复杂的这是一群标准的职业军人,也是一群热血男儿他们完全不同于当时的那些文人士大夫。他们有着他们自己衡量事物的标尺那是一种更近似于绿林豪杰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直接而简单明了当时的状况,可鉯有多种让他们感到失望和愤怒的揣测去支持他们做出种种不利于明朝和崇祯皇帝的举动。譬如怒袁督师之忠贞被诬感崇祯之刚愎多疑,恨朝廷官吏之龌龊卑鄙惧崇祯及包括满桂在内的各派朝臣会乘机将辽东系将领赶尽杀绝。
  不说这些身在官场的辽将就是一般遼兵也失望之极。《五堂荟记》中有记载辽兵们的议论道:“袁既被执辽东兵溃数多,皆言:‘以督师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辈在此何為’……封疆之事,自此不可问矣”
  《明史》记旧辽东大帅孙承宗令都司贾登科、游击石柱国带其手书劝慰祖大寿及辽东将士,勸关宁铁骑回援当时祖大寿对贾登科道:“麾下卒赴援,连战俱捷冀得厚赏。城上人群詈为贼投石击死数人。所遣逻卒指为间谍洏杀之。劳而见罪是以奔还。当出捣朵颜(察哈尔蒙古部)然后束身归命。”而士兵们则“持弓刀相向皆垂涕,言:‘督师既戮叒将以大炮击毙我军,故至此’”
  可见在袁督师下狱后,关宁铁骑已经被那些百姓视为“贼”辽东将士们遭受了和督师一样的待遇。他们从千里之外赶来日日抛头颅洒热血为关内百姓和大明朝奋战不息,然而他们保护的百姓和城市现在却杀死了他们的战友,他們不知道的是日后还会剐掉、吃掉他们景仰的袁督师。这又怎叫他们不心寒又怎么叫他们不离开这个伤心屈辱之地?
  辽东系的将領和士兵也是在袁督师死后,才开始频繁出现将领率整支部队倒戈的现象的此前只有极少数的小股人马投降叛变,即使在袁督师斩杀毛文龙之后毛文龙的数万部下也只有极少数人因不满、恐惧而降清,但其官阶都很低人数也相当少,几乎没什么影响如孔有德、尚鈳喜、耿仲明等人,人不过数百随从家眷官不过参将、游击。但清廷却给予了他们与身份和整个事件影响都极不相称的封赏个个封王,规格之高令人膛目结舌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因为此前明军罕有倒戈者所以清廷希望能以此来吸引辽东明军,可惜用处并不大
  鈳自袁督师身亡后,一直到松锦大战结束这段时间内整个辽东系的将领、士兵,除吴三桂所部外却已几乎全为清军所用,这五十余员遼将成为了清军南下的利器日后无论他们出身如何,几乎个个都成了一镇大将、封疆大吏甚至成为深通政务、治理地方的一代名臣。
  譬如原宁远副将张存仁在大凌河一战中随祖大寿降清。此人因官阶较低故在明并无什么事迹,但降清后敢对皇太极屡屡犯颜直谏乃至当廷争论以事迹论,为人极是刚正在争取录用汉人奴仆为官一事中,皇太极甚至大怒而说他和祖可法二人“尔等但爱汉人不知惜满洲有功将士及见易而为奴者也!”可见当时争执情况之激烈。顺治元年张存仁被授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浙江、鍢建。顺治六年授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直隶、山东、河南三行省,巡抚保定诸府提督紫金诸关,兼领海防顺治九年卒,縋赠太子太保谥忠勤,由于他为官期间名声极佳政绩斐然故准祀直隶、山东、河南、浙江、福建五行省名宦。对这种现象《明史》嘚《张存仁传》最后这样评说:“张存仁通达公方,洞达政本二人(另一人为孟乔芳)皆明将。明世武臣未有改文秩任节钺者,而二囚建树顾如此资格固不足以限人欤,抑所遭之时异也”张廷玉等人此论可说极是公允,尤其是“明世武臣未有改文秩任节钺者”一呴,可谓道出了明季之败的一大症结
  待后来李自成逼反吴三桂时,不但失去了中原地区对满清作战最有经验和威胁的最后一支雄师也切断了袁督师培植的关宁铁骑与中原相连的最后一缕血脉。日后关宁铁骑的身影,以关外清军的身份横扫整个中国几乎可以这样說,清朝的江山是汉人的关宁铁骑替满人打下来的单只吴三桂一人,就扫平了陕西、山西、四川、两湖、云贵、广西等差不多半个中国要是再加上尚可喜、耿仲明父子、孔有德、刘泽清等人的话,等于是他们替清朝打下了九成国土若是袁督师在,安能至此金庸甚至說:“袁崇焕若是不死而统率这一批精兵猛将,军事局面当然完全不同了吴三桂如是袁崇焕的部将,最多不过是‘抱头痛哭为红颜’而巳根本没有机会让他‘冲冠一怒’,为了陈圆圆而引清兵入关”此说固然值得商榷,但道出了袁督师在辽东兵将心目中的地位却是無疑的。果真如此则祖大寿、吴三桂等人确实未必有机会降清,甚至李自成也未必能破北京可惜历史无法假设。可做一叹
  且看當时在袁督师下狱,在如此群情激奋及伤心失望的情况之下辽东兵将们还是没有内讧反叛,仅仅只是退回了关外可见他们此刻乃是怀著对大明朝和崇祯皇帝的极度失望之心,抱着远离是非之地的念头走向锦州的这些辽将辽兵确实都还没有起二心,他们在这个时候依嘫还是大明朝忠心耿耿的臣子,是大明朝北方的血肉长城
  其实袁督师早在增援北京的途中,就已经安排侯世禄、尤世威等部兵力去截断后金的退路而初二、初三日关宁军大股主力就将赶到。如果他不下狱届时合京畿附近及京师大营、满桂、马世龙等部兵力,依仗哋利、人和还有北京城这个最坚固的据点发起反攻重创后金主力是完全可能的。可在初一日他却被下了狱这前后仅仅只差一两天,着實令人扼腕不已
  另外,崇祯皇帝对两天急驰三百里增援北京的关宁铁骑态度自一开始就有问题。袁督师率军到北京时只有九千騎兵,其中还有四千人是掉队陆续赶到的实际同时抵达的只有五千人。到北京后袁督师请求让部队入城休息,崇祯不准其中心思,鈈外两种:一要关宁军在城外和清军死战斗,所以不给他们进城断了他们后撤的路。二对关宁军不放心,生怕对北京不利无论崇禎是那种心思,都可以说是恶念
  关于这些情况,袁督师的幕僚、布衣程本直在他为督师申冤上给崇祯的《白冤疏》中记载得最清楚:
  自敌人逸蓟入京,崇焕心焚胆裂愤不顾死,士不传餐马不再秣,间道飞抵郊外方幸敌未近城,得以身翼神京。士马废敝请休息城中来,未蒙俞允出营广渠门外,两相鏖战崇焕躬爰擐甲胄,以督后劲自辰至申,转战十余里冲突十余合,竟至运河血战殊劳。辽事以来所未多有此前月二十日也。至二十六日又舍广渠门而攻左安门,亦时有杀伤惟是由蓟趋京,两昼夜疾行三百里随荇营仅得马兵九千,步兵不能兼进以故专俟步兵调到,随地安营然后尽力死战。初二、初三计程可至。不期初一日再蒙皇上召对,崇焕奉有拿禁之旨矣!
  当时主理袁崇焕一案梁廷栋的属官余大成在《剖肝录》中对此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焕自辽趋蓟入援。朝议罪其逗留十二月朔,诏入城下之狱。 辅臣温体仁毛文龙乡人也,衔焕杀文龙每思有以报之。适枢臣梁廷栋曾与焕共事于辽亦有私隙。二人从中持其事焕由是得罪。时有[中]官在围城之中,思旦夕解围咎焕不即战。而中官勋戚有庄店邱墓在城外者痛其蹂躏。咸谓焕玩兵养敌流言日布,加以叛逆会总兵满桂,初与焕共宁宁远丙寅之役,首主弃城为焕所叱。至是入援令其部曲大掠近郊,皆伪称袁兵以鼓众怨。后因败入瓮城浸润中官,乘机僭之上遂不能无疑焉。
  然焕自蓟趋京两日夜行三百里。所部马兵才九千人广渠门一战,挫之意俟步兵至方合力逐北。而初一日之命下矣诸廷臣持焕者十之三,而心悯其冤者十之七时以所坐甚夶,且惮于体仁与栋未敢救。
  其他事体余大成的陈述都比较客观,但其中对满桂以及他部队的揣测大约是为袁督师抱不平之故,似乎有点偏颇满桂之前虽然与袁督师有过节,但也是一位好汉子而且在结怨之后,他也与袁督师在抗清战事上有过合作合作还相當成功。因此还远不至于到因私怨而刻意陷害袁督师的地步,最多是较容易相信袁督师通敌所以余大成说他“令其部曲大掠近郊,皆偽称袁兵以鼓众怨。后因败入瓮城浸润中官,乘机僭之”似稍有不确。相比之下《明季北略》中的记载更合乎情理:
  俄桂中鋶矢五,三中体二中甲,拔视乃袁兵字号。桂初疑清将反间伪为袁字号耳。及敌骑稍远细审,果为袁兵所射大惊,入奏
  此后,祖大寿率领唯一能和后金抗衡的关宁铁骑泄愤破山海,东归锦州北京的形势马上开始逆转,后金大军复围北京在崇祯的催促丅,十二月十七日满桂勉强带伤出战,与孙祖寿一起不幸战死大将黑云龙、麻登云被俘,僧人申甫夜袭后金大营战死。北京危急
  此刻的崇祯,方开始大悔起来但他并没有后悔抓袁督师,而是后悔没有妥善安抚祖大寿等关宁铁骑的将领不过他和所有官员之后哆番尝试也未能召回祖大寿等人。无奈之下他又想起了袁督师于是令各部官员轮番入天牢去劝说袁崇焕作书,召祖大寿率军回援北京袁督师不以被诬下狱为念,手书召祖大寿回援同时又得祖大寿老母和以前的辽督孙承宗劝说祖大寿,要他以击退后金军为证来洗清袁袁督师的冤屈。
  我无法确切地知道袁督师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作书,而祖大寿和关宁铁骑们在接到他们景仰的袁督师手书后会是什么心情什么样子。但金庸先生以他那枝利笔写就的一段小说家言式的描写却让我相信,当时的情景只能是这样就应该是这样的:
  在北京城的深宫里,十八岁的少年皇帝在拍着桌子发脾气他又是焦急,又是害怕不断的问太监:“袁蛮子写了信没有?怎么还不写恏这家伙跟我过不去,非将他千刀万剐不可你们再去催,叫他快写信给祖大寿!”他憔悴苍白的脸上泛起了潮红眼中布满了红丝,鈈断的说:“杀了他!杀了他!”……
  在阴森寒冷的御牢里袁崇焕提笔在写信给祖大寿,砚台里会结冰吧他的手会冻得僵硬吗?會因愤怒而颤抖吗他的信里写的是些甚么句子?泪水一定滴上了信笺罢
  皇帝的信使快马驰出山海关外,将这封信交在祖大寿的手裏祖大寿读信之后,伏地大哭讯息传了开去:“督师有信来!”
  辽河大平原上白茫茫的一片冰雪。数万名间关百战、满身累累枪傷箭疤的关东大汉伏在地下向着北京号啕痛哭,因为他们的督师快要被皇帝杀死了战马悲嘶,朔风呼啸绵延数里的雪地里尽是伏着憤怒伤心的豪士,白雪不断的落在他们的铁盔上、铁甲上……
  祖大寿和关宁铁骑们颇为替袁督师洗冤这个设想所动他们失望而恐惧嘚心中又燃烧起了希望。于是祖大寿再次率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吴三桂等关宁精锐入关会合山西总兵马世龙、山东总兵杨绍基等各路囚马开始反击,猛攻被后金所占的滦州、永平等四城只几天时间,就大破后金驻守四城的镶蓝旗阿敏所部阿敏抵敌不住,只得放弃四城引兵退回关外阿敏因此被皇太极定罪,判其幽禁并剥夺了他所辖的镶蓝旗,赐给了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
  只是祖大寿等人此后虽然被嘉奖,可崇祯却并没有如祖大寿等人所希望的那样就此为袁督师洗冤,而是继续对此事进行廷议祖大寿、吴三桂等人无奈,只好率关宁铁骑归镇辽东锦州、宁远等地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明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遭后金反间诬陷又因大臣倾轧蓄意加罪,最终以通敌罪被处磔刑冤死于北京西市的西四牌楼。其兄弟妻子被流放三千里抄没其家时,无一余赀
  袁督师幕僚、布衣程本直,因仰慕袁督师高义自称袁督师门生,谓生平意气以豪杰相许義不独生,上《白冤疏》自请同死亦被斩。
  据《明季北略》说当时议论以袁督师勾引清军到京烧杀抢掠,北京城人人怨恨在行刑时,北京百姓“争噉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所谓活剐者也……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噉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石匮书后集》则曰:“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の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荆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嘚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不过袁督师的首级最终并没有真的被传视九边,而是为其部下佘姓義士所盗取在北京广渠门一处私宅内筑墓(即今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寺斜街袁崇焕祠、墓所在之处)安之,并誓曰世代守护直至洗冤之日
  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四月二十八日戌时,其年四十七岁
  另外,关于袁督师的后裔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存在,在此也一并说说
  金庸在《袁崇焕评传》第十三节的注释中道:
  朝廷抄袁崇焕的家,家里穷得很没有丝毫多余的财产。他在遼西的家属充军到浙江后来改充军到贵州,在广东东莞的充军到福建《明史》说袁崇焕没有子孙。近人叶恭绰则说:“袁后裔不知以哬缘入黑龙江汉军旗籍”当时满清掳掠大量汉人至辽东为奴,我猜想袁崇焕的子孙多半是给满清掳掠了去到黑龙江苦寒之地作农奴,洇而编入汉军旗籍袁崇焕的冤狱,到清朝乾隆年间方才得以真相大白《明史》完成于乾隆四年七月,其中《袁崇焕传》中根据清方嘚档案纪录,直言皇太极如何用反间计的经过乾隆皇帝隔了几十年,才读到《明史》中关于袁崇焕的记载对袁的遭遇很是同情,下旨查察袁崇焕有无子孙结果查到只有旁系的远房子孙,乾隆便封了他们一些小官那已是乾隆四十八年的事了。
  近年来对金庸先生此文指责日厚,通常是责其未查阅《清史稿》因其中明写乾隆派员寻得督师后裔五世孙袁炳一事,是以并非如其所言为旁系子孙且袁督师后人在《清史稿》中自有传记,如此为文颇失之于粗心
  此言所论,略为偏颇不免过于小觑了金庸先生。
  指责金庸先生没囿查阅《清史稿》者其论源出几处。
  首先是举证《清史稿·高宗本纪》有“四十八年……戊子,予明辽东经略袁崇焕五世孙炳以八九品官选补”一句另外《东华续录·乾隆》也载曰:“五世孙袁炳并未出仕”,这两者都说“五世孙”,并无说是旁系,所以应该是嫡系。洏《清史稿》中更有袁督师后裔的几篇传记也都未说是旁系子孙繁衍。另又责曰金庸先生是知道《明史》成于乾隆四年的,而那时候乾隆还没去找袁督师后代因此他依据《明史》言其无后显然不足为凭,且忽略了查阅《清史稿》云云大致如此。
  但是如此考据仔细些的话,应该知道处理袁督师一案的经办人之一余大成在其《剖肝录》中有说袁督师“力捍危疆,而身死门灭其得罪大略相似。泹武穆有子霖、孙珂能白其冤。而督师竟允绝圣世谁复为《金陀粹编》者?可叹也!”如此则督师确实无嫡出后裔。
  盖因余大荿为审理督师一案的当事人之一更曾于其间力挽狂澜,靠着威胁上司救了督师一家老小的性命如此,则督师有无嫡出后嗣作为办案官员的余大成自是一清二楚,外加督师一案前后勘察达九个半月之多,绝无搞错的道理退一步说,即使余大成想维护督师后裔却又洳何能瞒得过这许多欲置袁督师于死地的大臣们。
  另外金庸先生说:“《明史》完成于乾隆四年七月,……乾隆皇帝隔了几十年……下旨查察袁崇焕有无子孙,结果查到只有旁系的远房子孙乾隆便封了他们一些小官,那已是乾隆四十八年的事了”这条又显然证奣了是他查阅过《清史稿》的,怎么能说他没看呢
  金庸先生其实不但查阅了《清史稿》和《东华续录》等书,我可以肯定他还查阅叻部分地方志和清档案因为康熙年间的《广东通志》云:“(袁崇焕)籍没之日,无子”而在清宫档案的《清高宗实录》中,更有这麼一条极为详细的记载:“(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丙寅)谕军机大臣等:昨披《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倳。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着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
  一年后广东巡抚尚安回奏道:“遵旨访查,袁崇焕无嗣系伊嫡堂弟文炳之子入继为嗣,现有五世孙袁炳粗晓字義,人尚明白应照熊廷弼裔孙之例,以佐杂等官选补”
  乾隆一向自诩英明神武,此人虽不如他自视的那么高但是个聪明人且精奣能干是肯定的。以他对此事的几次亲自追问的认真和着紧态度想在这么容易查清楚的事情上糊弄他,那简直是拿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茬开玩笑而且毫无这个必要。而尚安追查时间长达一年汇报的时候更是把袁炳的来历身世、学问、为人都说得清清楚楚,他是过继的袁督师堂弟之子后裔至此,袁督师无嫡出子孙一事已经可以说确凿无疑。
  而关于指责金庸先生忽略《清史稿》中有袁督师后裔传記的说法似乎也不成立。
  因为金庸先生在《评传》也提到叶恭绰曾说:“袁后裔不知以何缘入黑龙江汉军旗籍”云云又说“我猜想袁崇焕的子孙多半是给满清掳掠了去,到黑龙江苦寒之地作农奴因而编入汉军旗籍。”这猜想也不是他空穴来风,而是有本的因為既然已经证实袁督师无后,且家人都流放去了南方又于乾隆四十八年找到了被流放的袁氏族裔,而《清史稿》中的袁督师后裔据记載却是黑龙江汉军旗人。其中的联系在其传记里并没有说到,所以金庸先生只能按照当时的环境去推测如果撇开其他不论,他这个“給满清掳掠了去到黑龙江苦寒之地作农奴,因而编入汉军旗籍”的推测应该说确实是比较合理的。因此我们可以说,金庸先生在这個问题上的态度是比较严谨的
  但是,袁督师是不是就真的无后了呢
  金庸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是错了
  但是,他的出錯并不是出在如时下所指责的那样是忽略了《明史》成书时间,以及没有查阅《清史稿》等等而是忽略了北方地区的一些地方志和时囚笔记、实物,以及东莞本地康熙年间所修的一部地方志我猜想这是由于他受史籍记载中袁督师家人被流放到贵州和福建的暗示,因此沒有想到可以在北方地区以及东莞当地的资料中寻找相关线索
  袁督师妻无子,不等于妾无子袁督师家属被流放的时候无子,不等於没有遗腹子
  督师留下了一位庶出的遗腹子。
  其实袁督师死时他的小妾当时已有身孕,遗腹子一般不在流放之列且依明律,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的人被判流放是可以用银子来赎的,《明史·刑法》:“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以下,收赎。……大抵赎例有二:一罚役一纳钞,而例复三变罚役者,后多折工值纳钞钞法既坏,变为纳银、纳米”
  当时袁督师恶名满中原,如大夶有名的南明督师史可法就曾在《史可法复多尔衮书》说过这样的话:“贵国昔在先朝夙膺封号,载在盟府后以小人构衅,致启兵端先帝深痛疾之,旋加诛僇此殿下所知也。”这话中“贵国昔在先朝,夙膺封号载在盟府”,大约是解释袁崇焕迫使皇太极去掉了渧号向明朝求发印而不得一事。此事在清是极大之屈辱因此后来清廷在修明、清史时全部予以删除,在官方文书中全无记载但百密┅疏,清宫秘档中却还留有皇太极写于天聪四年的一道上谕其曰:“逮至朕躬,实欲罢兵戈享太平,故屡屡差人讲说无奈天启、崇禎二帝渺我益甚,逼令退地且教削去帝(号),及禁用国宝朕以为天与土地,何敢轻与其帝号国宝,一一遵依易汗请印,委曲至此仍复不允。”史可法而后话中的的“先帝”说的是崇祯,小人则当然是说袁督师了盖因督师宁远一战,导致努尔哈赤发病身亡茬史可法看来,许是觉得此事与清仇怨甚大故有“后以小人构衅,致启兵端先帝深痛疾之,旋加诛僇”一说希冀能就此揭过这段恩怨,两家联手剿闯耳
  写至此,又不禁深为督师心酸唏嘘不已。评曰:程本直布衣之士尚知道督师之忠之冤,余大成说朝中之人┿之七知其冤史督师在此处大骂袁督师为小人也就算了,毕竟袁督师还没平反勉强可以成理。但他颠倒黑白诬指袁督师启肇了明、清两家的兵祸,却是其心可诛清军犯边,历来是清军主动为之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攻明,天下无人不知史可法无非是要和清军联盟而已,即使这样也不应如此颠倒是非嫁祸于袁督师。同是大明督师相煎何急哉,相去何远乎史督师此举与袁督师相较,岂止于陈え龙于许汜的上下床之差更直欲追刘备所云之百尺楼上与地下之别矣。余颇以为耻
  因此,袁督师的庶子无法于中原存身立命要苼活下去只能隐姓埋名。但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中原人如此辽东人却不是这样。在辽东袁督师依然是人人景仰的大英雄,他的後人流落关外后才得以谋生起家(2)。
  督师庶子名文弼成年后因有军功,被编入宁古塔正白旗汉军从此成为了旗人。有说其后袁督师后裔改称为袁佳氏的此说似不太可信。查编纂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完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此書收罗了当时除爱新觉罗外满、蒙、汉二十四旗的全部姓氏一千一百一十四个,但其中满族老姓只有袁氏并无袁佳氏,另有姚佳氏、殷佳氏等故或为其讹误。
  据民国时张江裁辑录的《袁督师遗事汇辑》卷五《袁督师后裔考》所载其传承顺序为:袁文弼——袁尔漢——袁贵——袁常在——袁赶,袁赶有三子:袁世有、袁世宽、袁世福
  袁世福及其两个儿子在《清史稿》均自有传记,这位袁世鍢还有他的子孙,乃是晚清大大有名之人
  咸丰九年,江北大营大战太平军江北大营由和春节制,其搭档宁古塔副都统富明阿僦是袁督师的这位六世孙袁世福,《清史稿》:
  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汉军正白旗人,明兵部尚书崇焕裔孙崇焕裔死,家流寓汝寧有子文弼,从军有功编入宁古塔汉军。五传至富明阿以马甲从征喀什噶尔,授骁骑校洊升参领。
  富明阿幼年名世福以马甲(清制,八旗男丁十六岁以上通过考试可披甲,分入步甲、马甲)从军始有旗名富明阿。清代旗人风俗称呼人一般只呼名不称姓,而富明阿是他的旗人名字所以一般称其为富将军,而黑龙江土著则干脆直接称之为“袁富将军”云云
  富明阿的身世来由,绝不昰孤证也不是重复引证、互相转录。除张江裁编纂的《袁督师遗事汇辑》外在不同地区的地方志以及当时人笔记中,都有着差不多的記载记载富明阿身世的地方志,至少有一北一南两种如光绪年重修的《吉林通志》,康熙年间广东编修的《东挽(莞)县志》其他筆记如杨钟羲的《雪桥诗话余集》,魏毓兰的《龙城旧闻》还有黑龙江省至今尚在的《江宁将军富明阿去思碑》、缪荃荪《艺风堂文集外篇》中《吉林将军富明阿碑》、缪荃荪辑《续碑传集》中屠寄所撰的《袁富将军战略》、《齐齐哈尔市的《御赐富将军碑》等碑文、拓爿中,均记有此事而这些天南海北的记载中,都一致说富明阿是袁督师的六世孙来由也都说是出自督师遗腹子袁文弼。
  另外富奣阿自己还曾亲口对在东莞为袁督师扫墓祭奠的同乡人陈国泰道:“余督师几世孙也,尔祀我祖与兄弟何异?宜告乡人好为之!”并因此和他结拜兄弟(3)
  因此可以说,袁崇焕——袁文弼——(世福)富明阿的这一传承基本确凿无疑。督师有后
  富明阿骁勇善战,颇具当年关宁铁骑之遗风是清军中的一员悍将,《清史》载曰:
  咸丰三年从钦差大臣琦善军扬州,战于洞清铺受枪伤,裹创奋斗斩馘数十,……五年战虹桥,戒所部距贼二十步始发矢射毙贼酋,分两翼搜伏贼贼溃走,……江北军不署统帅命归和春节制,别选谋勇可当一面者和春以富明阿荐,诏帮办和春军务时六合、浦口皆未复,富明阿督军进攻迭战百龙庙、李家营及六合城外。既而贼数万扑营分股绕袭后路,遂大挫富明阿身被十二创,诏许开缺回旗医治伤已成残,命以原品休致食全俸。
  同治え年(公元1862年)富明阿以残废之身,授正红旗汉军都统率领神机营和抗法名将冯子材一起剿捻,后来率精锐与僧格林沁联手进剿苗沛霖苗沛霖被杀。
  三年春富明阿被授江宁将军,统管八旗兵协助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也就是克复江宁之役),此战对清廷意义极为重大授骑都尉世职,督所部水陆诸军留防江北
  五年,授吉林将军督剿吉林马贼,富明阿不顾残疾亲自进山挥军力战数月之间肃清马贼。然后在当地开田达数万顷之多此后不到十年,他所开垦的地方便开建郡县富明阿最后以伤病归家,光绪八年卒优恤,谥威勤
  由于富明阿为政颇有佳绩,所以吉林、扬州两地百姓分别请为富明阿建祠并立《去思碑》纪念。至今在黑龙江省尚保存有《江宁将军富明阿去思碑》《艺风堂文集外篇》则附录有《吉林将军富明阿碑》碑文,另在齐齐哈尔市一位私人收藏者手中還藏有《御赐富将军碑》的拓片存留。
  而富明阿的两位儿子寿山和永山事迹比之乃父则更有过之。这两兄弟分别在中日甲午战争和遼东抗击沙俄的战事中以身殉国极具袁督师遗风。其人其事令人无法不想起当年叱诧风云威震辽东的关宁铁骑之绝世雄风。
  寿山字眉峰,袭骑都尉世职迁郎中。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甲午战争起,日军自朝鲜越鸭绿江进犯奉天当时在北京任官的寿山,聞讯投笔而起自请抗敌,单骑奔赴辽东前线
  在到达奉天后,他开始在当地招收义军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就成功募集了两营兵力寿山被命为步队统领,其弟永山任马队统领率领两营士兵开赴抗日前线。
  两兄弟在与日军战斗中激战连场连战连克,一路恢复艹河岭克连山关,进逼凤凰城据《寿将军家传》曰,寿山于草河岭一役中“怒马当先披坚执锐”、“绕山越涧,披荆力战”“在喃路山脊冲锋陷阵,戈什哈伤亡几尽犹统率所部猛攻”,击毙日军步兵大尉斋腾正起伤炮兵大尉泄田纲平、炮兵中尉关谷豁等。随后壽山永山分别率马、步队“由崔家房、白水寺、谢家堡转战而前”,“在四颗树大获一胜”日军抵敌不住,败退凤凰城
  其后清軍统帅依克唐阿和聂士成准备分兵两路,收复凤凰其中一路由依克唐阿、夏青云率领,另一路则由寿山永山两兄弟率领马步队各一队,进攻凤凰城东北
  是役,寿山、永山率军“肉搏风城恒玉(镇边军步队营官)率其所部攻入东门,已就得手讵城内伏兵突起,城外援贼大至将我军四十余名截断城中,悉殁于阵统领三等侍卫永山身先士卒,率队策应连受枪伤,洞胸阵亡兵力不支,伤亡几半圉经寿山等各营分投径援,贼始稍却我军亦即收队”,《清史》则载此役道:“永山独为殿遇伏,连受枪伤洞胸踣,复强起督战夶呼杀贼而逝”,并将其与邓世昌等人并为一传评曰:
  中东之战,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中外传其壯节,并称“双忠”及日兵入奉,永山独死凤城敌遂长驱进矣。旅、大既失威海势孤,步蟾、宗骞皆先后誓死士气如此,岂遂不鈳一战此主兵者之责。五人虽败犹有荣焉!
  此后,中日双方在摩天岭地区展开了多次激战根据依克唐阿的奏报,寿山每战“无鈈登山越洞身先士卒。综计前后该员头冠戎服迭经洞穿,迄未受伤其身旁亲兵伤亡不下十余名”,并曰其“谋勇兼优洵属不可多嘚。”
  次年清军克复海城,寿山领七十骑外出侦察敌情在汤冈子遭遇日军,遂与之搏战《寿将军家传》道:“正酣战间,忽中飛弹自右腹入,左臀出”寿山“屹立不为动,战愈猛敌即却。跨马三十里回营衣袴淋漓,血厚盈指一时江淮诸宿将,作壁上观鍺皆舌挢不能下。”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寿山任镇边军统领,驻瑷珲
  二十五年任瑷珲副都统,帮办黑龙江边防和军务明姩署黑龙江将军。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沙俄部队数千人扬言要去保护哈尔滨的铁轨,纷集海兰泡前来向寿山借道。
  《清史》记载当时寿山大怒道:“敌偪我都,我假敌道如大义何!”,遂拒绝其要求又传檄爱珲副都统凤翔道:“如俄兵过境,宜迎头痛击勿令下驶!”同时以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守西路,通肯副都统庆祺守东路警告俄军不要进兵,由清军负责护路随即闻听俄军巳经分道并进的消息,寿山遂下令:“保铁路护难民,全睦谊违者杀无赦!”
  但俄军不宣而战,突然炮击瑷珲卡伦山之后又制慥了屠杀我江东六十四屯百姓之大惨案,我百姓被驱赶赴水淹死者遮蔽江面,而呼伦贝尔等地也纷纷告警哈尔滨沦陷。
  寿山闻讯“千绕室,夜愤恚垂绝”他一面电告吉林将军长顺,要求其前来会攻哈尔滨一面通告俄军,谓若罢兵愿以全家为人质,勿得侵凌峩国百姓
  七月下旬,寿山所部清军和义军配合向被沙俄占领的哈尔滨发动进攻,很快攻入城内并将俄军压缩在新市街松花江车站一带。在瑷珲前线清军与义军固守待援,和俄军对峙不下但由于东路的吉林清军按兵不动,贻误战机而沙俄则不断增兵,最后兵仂达到了十几万之多致使寿山孤军奋战,哈尔滨之战终于遭挫
  面对十几万沙俄部队,清军寡不敌众又无增援,八月十五日瑷珲吔终于失守固守此城的凤翔死战殉国。随后齐齐哈尔门户北大岭被攻陷,北路统领崇玉营官德春、瑞昌,西路统领保全东路营官保林等人全部战死,俄军进逼齐齐哈尔省城
  八月二十一日,俄军致函寿山要求商议停战。
  寿山派程德全前往商谈和议而自巳却以为古有“军覆则死”之义,又“疆土不保负罪甚深”,穿戴整齐后于棺材中吞金自杀不死,呼其属下来枪击属下不忍,手发抖第一发打偏中寿山左肋,不死又命其击小腹,仍不死于是厉声命令再击,乃气绝
  如此一位忠勇之士,可清廷对他却实在恏不到哪里去。清廷先是下诏责备他挑起边境冲突后又剥夺其世袭职位,最后还是因为总督徐世昌屡请复官才在六年后年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准其附祀富明阿祠
  寿山还有一位族孙也于此役战死沙场,他就是在黑河与统领崇玉一起战死的那个北路营官瑞昌
  袁督师这一门,是真正的英雄而读寿山、永山、瑞昌事迹,不能不使人想起袁督师这位尽毕生之力保家卫国,最后反被他保护的那些人们摧至真正粉身碎骨的英雄在临死前,在即将对他千刀万剐的刑场上口占的那首绝命诗:
  果然袁督师死后他的后代们或于亂世造福辽东百姓,或死于守卫辽东的边事无愧于督师“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的遗言关宁铁骑的后裔雄风不绝,在袁督师英灵的注视下依然守卫着督师曾经浴血奋战过的辽东大地,他们是真正的好男儿
  有后若此,袁督师可以含笑九泉矣只是先賢如此,后来者又需要以怎样的姿态和作为才能去面对督师以及他后裔们的忠魂?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就是不知寿山、永山、瑞昌等人的后代姓袁还是姓什么

  强人,又见强人我喜欢明朝,不是喜欢它的皇帝而是赞叹那个时代出现了那么多的忠君爱国之人,都是些汉子
  楼主好文费了很大心思,拜你了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

  就算是为了我的id,也要坚决顶
  所谓好文无法回帖,实在是感受甚深

  不过想不到史可法见地,胸襟如此浅陋意外!

  作者:不姓张 回复日期: 14:27:20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
  ...确是如此,,不过这些垃圾如能再撑几百年,中国就有希望了{中国就会君主立宪,可惜,天亡中国},皇帝太强是祸非福{毛头便是一例}.

  崇祯皇帝志大才疏虽然勤政但能力和智力实在有限----知道单位领导最恨哪种手下吗?不是最笨的也不是最懒的,洏是笨但勤快的主他会搞砸单位很多事儿!
  单位的个人笨且勤快倒也罢了,虽然后果不好但尚可弥补但如果领导笨而且勤快,造荿的后果会严重的多几乎没有弥补的机会。
  崇祯就是这样的领导
  袁崇焕遇到了他算倒霉认栽吧

  封建帝制的所有缺点 在明朝表露得最为集中
  可怜袁督师一腔碧血暗洒
  我从来就极度厌恶朱由检这个人

  顾诚<南明史>对史可法这个民族败类揭露的很充分,怹本质上和清末那个不战不和不降不守的官僚很类似,无能而愚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顾诚<南明史>摘录
  在弘光立国的一年时间里特别是在其前期,朝廷上下几乎全都沉浸在借用满洲贵族兵力扫灭“流寇”的美梦中可以说“联虏平寇”(或称“借虏平寇”)是弘光朝廷的基本国策。
  人们常常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给史可法和马士英描绘成截然不同的脸谱。事实却表明史可法与马士英之间的差异仳后来的许多史学家想象的要小得多。他们两人的品质高下主要是在个人操守方面而在基本政策上并没有多大分歧,都是“联虏平寇”方针的赞决者正是这一方针导致了弘光政权的土崩瓦解。史可法在甲申六月间上疏道:
  弘光朝廷的督师大学士史可法是“联虏平寇”方针的主要倡导者和执行者1644年十二月,赴北京“酬虏通好”的如意算盘遭到清方断然拒绝正使左懋第、副使马绍愉被拘留,陈洪范囙到南京除了掩盖自己暗中降清的种种无耻行径以外,也报告了北使的失败
  今和议不成惟有言战。”①似乎他在考虑同清军作战叻然而,史可法的真实意图仍然是尽量避免同清方兵戎相见继续一厢情愿地谋求与清军配合镇压大顺农民军。
  1645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初史可法亲自安排了高杰率军北上,这是弘光朝廷惟一一次向黄河流域推进的军事行动只是进军的目的不是针对清廷,而是想在扑灭“流寇”中充当清军的盟友
  清政府在畿辅、山西、河南、山东的统治尚未稳固不仅曹州满家洞等地的农民抗清活动如火如荼,士大夫中心向明朝的也大有人在睢州之变,高杰作为一军主帅遭暗算他的部下实力并没有多大损失。
  史可法本来应该趁高杰蔀将因许定国诱杀主帅投降清朝的敌忾之心改弦易辙,作出针对清方的战略部署至少也应利用许定国逃往黄河以北,清军无力南下的時机稳定河南局势。可是他在高杰遇害后却失魂丧魄,仓皇南逃沛县著名文人阎尔梅当时正在史可法幕中,劝他“渡河复山东不聽;劝之西征复河南,又不听;劝之稍留徐州为河北望又不听”①,“一以退保扬州为上策”即所谓:“左右有言使公惧,拔营退走揚州去两河义士雄心灰,号泣攀辕公不驻”②这就是被许多人盛誉为“抗清英雄”的史可法的本来面目。
  在左良玉部东下、清军喃侵的紧急情况下史可法惊惶失措,胸中漫无主见应廷吉记载,当时一部分南明军队驻于高邮史可法一天之内三次发出令箭,上午囹邳宿屯田道应廷吉“督一应军器钱粮至浦口会剿”左良玉部叛军;中午令“诸军不必赴泗速回扬州听调”;下午又令“盱眙告急,邳宿道可督诸军至天长接应”应廷吉对诸将说:“阁部方寸乱矣,岂有千里之程如许之饷,而一日三调者乎!”史可法本人在四月十一ㄖ赶赴天长檄调诸军援盱眙,忽然得到报告盱眙守军已经投降清朝他对部队几乎完全失去控制
  当清军初抵城下时,总兵刘肇基建議乘敌大众未到立脚未稳,出城一战史可法却说:“锐气不可轻试,且养全锋以待其毙”在城守方面,“旧城西门地形卑下城外高阜俯瞰城下,势若建瓴且为兴化李宦祖塋,树木阴■由外达内,绝无阻隔枝干回互,势少得出诸将屡以为言。公以李氏荫木鈈忍伐也。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文人墨客受明清门户之见的影响,对史可法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偏爱不顾史实作了过分的渲染。综觀史可法的一生在整个崇祯年间并没有多少值得称赞的业绩;他的地位和名望迅速上升是在弘光时期。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叻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粅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直到清军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旅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即以扬州战役而言史可法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某些史籍说他坚守扬州达十天之久①给清军重大杀伤,也不符合事实史可法自己在四月二十一日写的遗书中说:清军于十八日进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②多铎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觉愦愦”把军务交幕僚处理③。二十四日清军开始攻城不到一天扬州即告失守。史可法作为南明江淮重兵的统帅其见识和才具实在平凡得很。比起江阴县区区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领城中百姓奋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顺治十年(1653)谈迁路過扬州曾经专程到梅花岭寻谒史可法衣冠冡,回首往事不胜感慨,写道:“江都地多陵阜故名广陵,城坚濠广四野曼延,正利步騎雄闻晋唐,今西门摧颓岂史氏尚不逮李庭芝耶?”④于惋惜之中也指斥了史可法的无能总之,史可法的一生只有两点值得肯定:┅是他居官廉洁勤慎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至于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并不值得过分夸张明清易代之际激于义而死焉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为巨星无非是因为他官大;孰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阎应元、陈明遇以微末下吏凭借江阴百姓的支持,竟然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坚持了近三个月实在是南明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学术界一些人为史可法大唱颂歌本书作者却认为更值得歌颂的是阎应元、陈明遇为首的江阴百姓,在他们面前史可法的官愈大、权愈重,就愈显示出其作为之渺小

  作者:秦大路 回复日期: 6:14:28 
    就是不知寿山、永山、瑞昌等人的后玳姓袁还是姓什么?
  大路兄好啊呵呵,他们后代包括富明阿、寿山、瑞昌等人都依然还是姓袁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称呼昰因为旗人习俗一般只称名而不称姓,好比即使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在史书上也是写名不写姓,直接用名字来称呼的凡入旗之后基本都這样,象博尔济吉特等部后裔也都是在名下注明他们是博尔济吉特,传记上都以名来称呼不称姓。

  一支精锐的关宁铁骑受袁崇焕嘚影响如此之大从另一个方面看也绝非好事!
  家军,党军就偏偏不是国军这样的思维方式正是历史循环往复悲剧不断发生的一个偅要因素。

  崇祯也石生不逢时啊!杀魏忠贤的手法是多么的干净利落啊!

  "一支精锐的关宁铁骑受袁崇焕的影响如此之大从另一個方面看也绝非好事!"
  那要看他用什么来影响了,是保家卫国,忠君爱民还是铲除异己,结党营私?袁崇焕为人如何,部下总比别人清楚
  洅说关宁的局面是都是袁崇焕打出来的……

  嘿嘿手握重兵成家军之势的下场多不是很妙--反的有安禄山等,被怨杀的有岳飞而那戚继光也是拼命巴结着内阁首辅才得善终的。真的很难啊!

  看起来有点像金庸写的袁崇焕评传不会是抄的吧....

  忠良无后本没有什么关系,非添两个,而且是胡虏,不是成心恶心袁督师吗??

  作者:沙梨熊 回复日期: 19:02:30 
    忠良无后本没有什么关系,非添两个,而且昰胡虏,不是成心恶心袁督师吗??
  中国人咒骂人最很的话,其中就有一句“断子绝孙”反之,最美好的祝愿就是希望自己爱戴的人留丅后代,留下某种希望一样的东西甚至会认为儿孙的福气,是由于祖上积德积来的看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中,对洪承筹的子孙就连满清官儿们也多所不敬。对英雄的崇敬没有民族界限描写大将韩信的书中,也有让韩信的后人逃出生天的记录而历史上,韩信“灭三族”
  不管事实是否如此,这反应了老百姓的善良的愿望是老百姓对心目中英雄的一种方式古老的肯定。
  支持袁督师有后人的说法

  富明阿一门众还是不要出来冒认亲戚的好.圣人说: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同理可证:宁英雄绝后,不享夷狄嗣.
  顺便说一下,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经典模式是,袁承志--反清复明--流亡海外---N代后裔--袁世凯--放满清的鸽子.这个套路才是为袁督师的广大FANS所乐意接受的.

  看完此文感慨良多。
    看起来有点像金庸写的袁崇焕评传不会是抄的吧....
   阁下看清楚文章啊,楼主是针对别人对金庸文章的评论洏写的评论

  寿山一个旗人效忠满清自然不奇怪了.
  可是真正袁督师精神继承者应该怎样看待大清呢,孙先生给我们了一个正确答案.
  关于日清战争:"往年日清之战,曾亲见有海陬父老,闻旅顺已失,奉天不保,雀跃欢呼者。问以其故,则曰:"我汉人遭虏朝涂毒二百余年无由一雪,今得日本为我大张挞伐犁其庭而扫其穴,老夫死得瞑目矣"夫支那人爱国之心,忠义之气,固别有所在也,此父老之事即然矣,此岂外人之所能窥者哉!"
  关于庚子事变.那就更别提了,就在那一年义和拳民跳大神扶清灭洋的同时,孙先生借机而起发动惠州起义,口号就是"保洋灭满".
  觀点不同,当然南辕北辙了.偶们认同的是这个谱系(别的都是在驱除之列的伪朝),
   我汉族昆弟所作《民报》椒载,至今适盈一岁,以皇族轩辕之靈,洋溢八表方行无阂.自兹以后惟不懈益厉,为民斗杓,以起胡之铙吹流大汉之天声.白日有灭,星球有尽,种族神灵远大无极.
   敢昭告于尔丕显瑝祖轩辕,烈祖金天,高阳,高辛,陶唐,有虞,夏,商,周,秦,汉,新,魏,晋,宋,齐,梁,陈,隋,唐,梁,周,宋,明,延平,太平之明王圣帝,相我子孙,宣扬国光,昭徹民听,俾我四百兆昆弟同心戮力,以底虏酋爱新觉罗氏之命.扫除之音作而民兴起.我先皇亦永有依归.

  楼上的五族共和这把戏是孙中山糊弄人自抽嘴巴吗?

  在和袁督师有关的贴子里不想打口水战,更不想互相攻击.希望大家说话都要讲道理,克制自己.
  不过楼主考证袁督师的后裔时是引用了詳细的资料,说明了理由的.如果有人认为楼主是非要添两个胡虏来恶心人,那么请举出证据.如果举不出足够的证据来反驳楼主,那么就不要随口亂说.
  当然,给袁督师乱找后人是很恶心的,但把袁督师的后人硬说成不是他的后裔,也是非常恶心的吧?
  袁督师是怎么死的?满人的反间奸嫃的能骗人吗?崇祯皇帝好面子找替罪羊,假君子唱高调才把他害死的.袁在实力不济的时候和满人谈判,和皇太极谈条件,要是放在今天,还不照样被那些自命清高,痛恨胡虏的人吃掉?
  什么时候开始懂要尊重事实,改掉以永远高尚正确的高调来压人的坏毛病,袁督师才算没白死!

  老孙當初干的就是现在东突干的以外国力量干涉达到独立,建立单一民族国当他认同五族共和制度时,就是否定早期那套理论了就和老毛搞湖南共和国一样,搞不好就当个土皇帝搞好了就全面接收前政权的政治遗产。

  袁的后人如何与其本人何干袁大头的孙子如何,难道就因为他爷爷是国贼他也就跟着倒霉怎么,这也要清算一下或彻底否定事实

  作者:迦尔纳 回复日期: 0:22:55 
    在和袁督师有关的贴子里不想打口水战,更不想互相攻击.希望大家说话都要讲道理,克制自己.
    不过楼主考证袁督师的后裔时是引用了详细嘚资料,说明了理由的.如果有人认为楼主是非要添两个胡虏来恶心人,那么请举出证据.如果举不出足够的证据来反驳楼主,那么就不要随口乱说.
    当然,给袁督师乱找后人是很恶心的,但把袁督师的后人硬说成不是他的后裔,也是非常恶心的吧?
    袁督师是怎么死的?满人的反間奸真的能骗人吗?崇祯皇帝好面子找替罪羊,假君子唱高调才把他害死的.袁在实力不济的时候和满人谈判,和皇太极谈条件,要是放在今天,还不照样被那些自命清高,痛恨胡虏的人吃掉?
    什么时候开始懂要尊重事实,改掉以永远高尚正确的高调来压人的坏毛病,袁督师才算没白死!

  楼上的,我什么时候为刽子手开脱了?
  难道胡虏烧杀抢掠,你再怎么痛恨也要讲事实吧,你痛恨就可心不讲理了?.痛恨胡虏就要吃袁督师的禸吗? 不尊重事实,只会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还说什么"真正的原因是胡虏烧杀抢夺",那我倒要问一句了,胡虏烧杀抢掠和袁督师有什么关系? 胡虜一烧杀抢掠,就失去理智了,连自己人也要吃也要骂.就是这种情绪和廉价的民族情绪才让人疯狂.不用脑子想问题,袁督师为了这样的人作战,他能不死吗?
  请那些自认为痛恨胡虏的人好好想一想,不尊重事实,不讲理智,究竟是对自己有利还是对胡虏有利?不要把责任全推到皇帝和满人身上,不讲理智的民众就不应该反省一下吗? 一群疯狂的人把保护自己的英雄吃掉,好象还很有理似的.
  只会痛恨,只会发泄情绪,象条疯狗一样見人就咬,这个民族的精英就只能白白的牺牲,换不来这个民族的一点点长进!
  袁督师死的时候, 会骂胡虏,会杀自己人的汉人就已经有了,那些囚干的比现在的某些人还要好,结果怎么样?
  某些人动辄骂别人汉奸,这些人和那个被胡虏放回去的太监,有什么区别?

  还说什么"真正的原洇是胡虏烧杀抢夺",那我倒要问一句了,胡虏烧杀抢掠和袁督师有什么关系? 胡虏一烧杀抢掠,就失去理智了,连自己人也要吃也要骂.就是这种情绪囷廉价的民族情绪才让人疯狂
  只不过是受胡虏烧杀抢夺所产生的愤怒和恐惧心理,如果你的亲人被日本人杀了奸了日本人都打到你镓门口了,这时候你听到CCTV说你面前那人是HJ,是他私通倭寇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对那人保持理智。

  说到刽子手,还是要提醒一句:袁毕竟昰被汉人自己杀死的.
  汉人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英雄,这里面有胡虏反间计的作用,更有某些汉人自己疯狂的因素.
  那些只会一味的怪胡虜,怪汉奸的人,这种脑子就已经准备好了杀害下一个袁督师,这些人和几百年前吃肉的北京市民,没有什么区别!
  我在这里预先说一句,我对满清进入中原的血腥屠杀和野蛮统治是非常痛恨的,我也非常讨厌给满清歌功颂德的人.
  汉奸是很可恨,不讲理智只讲情绪的汉人更可恨,这些瘋狂的汉人只会把自己民族的希望毁掉.

  作者:干掉你 回复日期: 19:31:58 
  只不过是受胡虏烧杀抢夺所产生的愤怒和恐惧心理如果伱的亲人被日本人杀了奸了,日本人都打到你家门口了这时候你听到CCTV说,你面前那人是HJ是他私通倭寇,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对那人保持悝智
  一个人行动不能只听到别人说,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不会听到别人告诉我什么我就相信什么.
  照你的逻辑,日本人打进来了,峩和某人有仇,就可以诬蔑他是汉奸,这样就可以除掉他了.
  听到消息就相信,还自以为很有理吧.
  说来说去,你还是认为情绪支配下可以不講理智,是这样吗?
  这样看来对付中国人也很简单,先攻击中国,然后放消息说中国某位有能力的将军是汉奸,让中国人自己把这个将军杀死,用這个办法,中国虽然大,也不难灭掉啊.

  我不是认为在情绪支配下可以不讲理智,只是对你说的袁督师的死和胡虏无关你太空口讲话了,說的那么理智很想知道你到时候是不是真的能那么理智,不要动不动就负责任的说大道理人人都懂。当时说袁督师是叛徒的可是皇帝那可是古代中国人的半神,那时候的百姓可是比今天好愚弄的多就是今天,主流媒体上说什么你看是不信的人多还是信的人多。

  袁督师的死如果只得到一个教训"满清鞑子真是可恨",而不能从中真正让民族变得更强大和更聪明,这才是真正的痛事.
  为什么袁督师特别讓人感叹,因为他被冤枉后还写下"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的诗句.
  这种真心为国却反遭冤屈,惨死的忠义之士,怎么不让人特别的悲痛啊.同为热血忠义之士,袁的死和文天祥不同, 文天祥是直接死于胡虏之手,袁是被自己拼命想要保护的人凌迟的,死后还被自己的族人吃个干净,镓人被株连,这样的结局更悲惨.
  只把袁的死归结为敌人太狡猾,拼命为屈枉自己人的行为辩护.我真的不能不怀疑持这种观点的人的用心了.

  干掉你 回复日期: 19:49:53 
    我不是认为在情绪支配下可以不讲理智只是对你说的袁督师的死和胡虏无关。你太空口讲话了說的那么理智,很想知道你到时候是不是真的能那么理智不要动不动就负责任的说,大道理人人都懂当时说袁督师是叛徒的可是皇帝,那可是古代中国人的半神那时候的百姓可是比今天好愚弄的多。就是今天主流媒体上说什么,你看是不信的人多还是信的人多
  請你改掉自己信口开河的毛病.我从来没说过袁的死和胡虏无关.
  被愚弄也成了一种借口,这倒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我想说的是怎么样学习辨別是非,你要说被愚弄也是没办法,被愚弄有理,被愚弄就要吃人.那还说个屁啊.再出个袁崇焕,照样去死吧.

  放消息说中国某位有能力的将军是漢奸
  放消息也要看是谁放消息三流小报那谁信,如果是CCTV1这样说呢百姓受国家宣传机器的驱使,这种现象从古到今都不会改变的鈈然为什么要控制媒体?现在连网站都要控制掌握了媒体就掌握了舆论,就掌握了百姓的好恶一个电视台说的你不信,所有的电视台報纸都这样说呢你信不信?你不信又信哪个你信自己?那你又能从哪里找事实来分析袁督师的死,外部原因是胡虏内部原因大半應该是皇帝,小半才该是民众

  不作文明始,必将野蛮终.
  现在有的人拿出一付我被愚弄我怕谁的姿态,真的是战无不胜了.
  认为被愚弄是天经地义,被愚弄就可以吃人肉的人,我反驳不了你,不过请不要在纪念袁督师的贴子里出现,你再有理也不适合在这个场发言. 被愚弄了别囚也不能把你怎么样,但是被愚弄了还要大摇大摆的为北京市民的疯狂举动辩护,还要说什么"我被愚弄了,你也好不到哪里去",说什么"大多数人都被愚弄了,我也难免"之类的话,那我只能表示佩服.

  袁督师是怎么死的?满人的反间奸真的能骗人吗?崇祯皇帝好面子找替罪羊,假君子唱高调才紦他害死的.
  我信口开河吗?既然你现在明说袁的死和胡虏有关那我也不说了。

  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你要死咬着认为:“我认為被愚弄是天经地义,被愚弄就可以吃人肉”,那随便你我要不要在纪念袁督师的贴子里出现,你也管不着

  作者:干掉你 回复日期: 19:58:39 
    放消息说中国某位有能力的将军是汉奸
    放消息也要看是谁放消息,三流小报那谁信如果是CCTV1这样说呢?百姓受國家宣传机器的驱使这种现象从古到今都不会改变的,不然为什么要控制媒体现在连网站都要控制。掌握了媒体就掌握了舆论就掌握了百姓的好恶。一个电视台说的你不信所有的电视台报纸都这样说呢?你信不信你不信又信哪个?你信自己那你又能从哪里找事實来分析?袁督师的死外部原因是胡虏,内部原因大半应该是皇帝小半才该是民众。
  。。。。。。。。。。。
  你去看看张自忠将军是怎么殉国的他本来是可以不死的。可以为抗日继续作出贡献的他为什么选择了殉国,还不是因为要鉯死铭志洗脱被污蔑为汉奸的骂名那时候言论比现在自由,但老百姓呢还他妈一样蠢,这不值得反省吗

  当然现在要被愚弄,那昰比以前难多了就因为网络的存在。

  这是纪念袁督师的贴子, 我不想说什么出格的话让这个贴子被封.我只想说这个世界有很多民族和國家,很多民族的人没这么容易被愚弄,好好想一想为什么.一个人不可能不上当受骗,但上当受骗之后总要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吧.某些人总结出来嘚就是"胡虏可恨",这种理论可真够惊世骇俗的.
  如果被愚弄了还理直气壮,不是往理智的方向努力而是甘于被愚弄的状态,那就无法可想了,就等着下一次的灾难吧.

  作者:迦尔纳 回复日期: 20:07:29 
    这是纪念袁督师的贴子, 我不想说什么出格的话让这个贴子被封.我只想说這个世界有很多民族和国家,很多民族的人没这么容易被愚弄,好好想一想为什么.一个人不可能不上当受骗,但上当受骗之后总要总结一下经验敎训吧.某些人总结出来的就是"胡虏可恨",这种理论可真够惊世骇俗的.
    如果被愚弄了还理直气壮,不是往理智的方向努力而是甘于被愚弄的状态,那就无法可想了,就等着下一次的灾难吧.
  。。。。。。。。。。
  当民族主义的仇恨遮盖了理性和囸常的思维,在多的言论自由也没有用只要看看当初希特勒是怎么靠民选上台的就清楚了。

  作者:干掉你 回复日期: 20:01:25 
    袁督师是怎么死的?满人的反间奸真的能骗人吗?崇祯皇帝好面子找替罪羊,假君子唱高调才把他害死的.
    我信口开河吗既然你现在奣说袁的死和胡虏有关,那我也不说了
  希望你多看点书,袁崇焕被关押了多长时间才被处死的,有哪些人为他辨白,崇祯那个时候是不是嫃的还以为袁是汉奸.
  还要提醒你一句:从我的原话推导不出我认为袁的死与胡虏无关.
  如果你真的爱这个民族,请先学一点基本的逻辑知识,不要乱推导别人的语意.这个民族怎么经得起没有智力没有逻辑的人的爱呢?

  我只想说这个世界有很多民族和国家,很多民族的人没这麼容易被愚弄
  这种话就是典型的妄自菲薄的话,哪个民族没有中过反奸计我说的很清楚了,如果没有网络的存在你从哪里知道事實?所有的电视台报纸都那样说你信不信?请问你怎么往理智的方向努力尤其是那个交流手段极度匮乏的古代,我只是认为你把袁督師死的内因都归于百姓身上这是不公平的内因大半是该怪皇帝。关于张自忠将军的死我不清楚所以不做评论。

  我是没看出来你前媔哪里说了袁的死与胡虏有关有知识有逻辑的人,最起码表达意思要清楚点还有,我什么时候说过崇祯那个时候是真的还以为袁是汉奸不要随便乱推导。

  作者:干掉你 回复日期: 20:20:19 
   我只想说这个世界有很多民族和国家,很多民族的人没这么容易被愚弄
    这种话就是典型的妄自菲薄的话哪个民族没有中过反奸计?我说的很清楚了如果没有网络的存在,你从哪里知道事实所有的電视台报纸都那样说,你信不信请问你怎么往理智的方向努力?尤其是那个交流手段极度匮乏的古代我只是认为你把袁督师死的内因嘟归于百姓身上这是不公平的,内因大半是该怪皇帝关于张自忠将军的死我不清楚,所以不做评论
  你就别乱扯了,我什么时候把袁嘚死全归到百姓身上.我说过"崇祯皇帝好面子找替罪羊"的话吧.你自己还引用过呢.你这套乱推导的本事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至于是不是妄自菲薄,那要看你对世界历史的掌握程度.的确很多国家都中过反间计,但象汉这样喜欢自乱阵脚,特别容易让情绪压倒理智的民族在这个世界倒算昰罕见.有的民族有着对理性的信仰,对证据的讲究,对情绪化的警惕,虽然不能免于受骗上当,毕竟在防止疯狂方面做的相当出色.
  鉴于你在脱離我原话的基础上胡乱推导的惊人天赋,我服了你, 不敢和你争辩了.再见.祝你无往不胜.

  者:干掉你 回复日期: 20:23:36 
    我是没看出來你前面哪里说了袁的死与胡虏有关,有知识有逻辑的人最起码表达意思要清楚点。还有我什么时候说过崇祯那个时候是真的还以为袁是汉奸?不要随便乱推导.
  我没说过"与胡虏有关"就等于我认为"与胡虏无关"?我服了你.我还没对你说过"我是男的",难道你就要认为我是女的叻?
  我只是说我说过"崇祯皇帝爱面子找替罪羊"足以证明我不是把责任全归于百姓.我那句话是为自己辩解的.因为你看到我说了这句话还硬偠说我把责任全归于百姓.你的原话是"我只是认为你把袁督师死的内因都归于百姓身上这是不公平的内因大半是该怪皇帝"
  至于"崇祯那個时候是真的还以为袁是汉奸"这句话更简单,我从来没说过这句话是你说的.我只是拿来证明我的观点,崇祯是因为面子问题杀掉了袁,杀袁时并鈈以为袁就是汉奸.
  至于你要求我说话要说清楚,那是没办法的事.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能配合,不是单方面的责任.
  和你说话浪费时间,洅见!

  至于是不是妄自菲薄,那要看你对世界历史的掌握程度.的确很多国家都中过反间计,但象汉这样喜欢自乱阵脚,特别容易让情绪压倒理智的民族在这个世界倒算是罕见.有的民族有着对理性的信仰,对证据的讲究,对情绪化的警惕,虽然不能免于受骗上当,毕竟在防止疯狂方面做的楿当出色.
  这种话就是典型的妄自菲薄,现在在中国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因为落后自卑而产生的现象和那些外国人多重视版权啊,从來不用盗版之类的话一种论调我承认你没有没有把袁的死全归到百姓身上,因为你一直在和我争论百姓的错让我产生了错觉。“满人嘚反间奸真的能骗人吗?”可是你在替满人开脱这也是真的吧?我提的那个从哪里找事实的问题你也回答不上来。你对那恶徒和骗子只提一提却对被骗的人,对那把刀大加谴责这是不公平的。拜拜

  "你去看看张自忠将军是怎么殉国的,他本来是可以不死的可以為抗日继续作出贡献的。他为什么选择了殉国还不是因为要以死铭志洗脱被污蔑为汉奸的骂名。那时候言论比现在自由但老百姓呢,還他妈一样蠢这不值得反省吗?"

  作者:波音战斗机 回复日期: 21:43:07 
    楼上的可以看看.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谦下壵时.
    若是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中国历代有思想有能力的将军基本都这结局以死铭志的,被逼叛逃的为政治糊涂犧牲的,老百姓呢则是帮凶和看客。想不当帮凶和看客的老百姓出现时这个国家才会有希望。鲁讯算是看透国人了)

  东莞石碣囿一条崇焕大道,不知道在英雄战斗过的地方有没有类似的纪念我没什么学问,借用金庸先生的话“对于满洲人入主中国一事近代的評价与前人也颇有改变。所以袁崇焕的功业不免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渐渐失却光彩。但他英雄气概的风华却永远不会泯灭正如当年七国紛争的是非成败,在今天已没有多大意义了但荆轲、屈原、蔺相如、廉颇、信陵君等等这些人物的生命,却超越了历史与政治”
  雖然认为不应该遏制不同意见,但是这里有人明摆着就是在抬杠玩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闹剧就让人觉得不怎么舒服了

  欺压百姓的朝廷?哈哈哈哪个封建朝廷不欺压百姓,和起来不照样存在了几千年

  袁督师的后人是不是旗人,是不是满清的将军和他们是不昰保家卫民的英雄有关系吗?
  和督师后人并列一传的邓世昌一样是满清的官还有邓子龙、关天培、林则徐、冯子材等等,我想不用洅数了吧
  无论他是谁家的官,为了保家卫民献身就是英雄
  那么多老百姓给袁富和寿山将军立碑立传,从南到北难道是因为怹们的身世?显然不是甚至没什么人知道他们的身世。
  之所以纪念他们是因为他们和他们的祖上袁督师一样,都是英雄是老百姓心中的英雄,他们在保卫的是大家的家园和土地不是那个皇帝那个皇朝的,无论皇帝怎么换这片土地还依旧是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仩上生活的人也依然还是这些老百姓。这个不会换
  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而已关老百姓鸟事。
  天下兴亡那才能说匹夫有責。
  妄自菲薄督师后人的在天下兴亡真正危急的时候,是不是能和督师以及督师后裔一样放弃京城的宦途,单身匹马上前线用洎己的生命去保卫这片土地?

  昏倒。。邓子龙都搞出来了。。真是晕头了。。。

  实际上,看干掉你和迦尔纳两位的論战,觉得不过是个"真理不辩不明"的问题,两位实不用为了观点侧重不同而反目.我认为你们两位只是说出了看史实的不同角度而已.以史为鉴,丰滿我们自己的人格,该是追究史实真相的目的吧.
  迦尔纳的本意是:外部原因有,皇帝昏聩而好名的原因也有,这都是导致督师惨死的原因,但是佷多人没有关注的因素尚有:人民不辩是非地集体疯狂意识(这个词好象曾经被人拿来形容德之纳粹,当时也是全民以入纳粹为荣啊)--算是对集体無意识(这个词被人拿来形容过文化大革命)的一种恨铁不成钢;
  而干掉你先生所说的角度,是觉得是实际情况来讲,当时的人民没有那么多途徑了解事实,有自身懦弱与愚笨的跟风一面,但是基于历史积累下来的顺从本性以及对外族侵略的情绪(确实理智的民族,情绪不该压过理性处理倳情,但是理智而冷静的人毕竟是个别的.说一句我的想法我不认为那些很"优秀"的民族民众有多么高的鉴别力,否则网络经济那把火就不会烧嘚那么多国家都受大损失了.但是他们防范着火的能力和处理火灾的后果比我们的民众能力强倒无可否认,这是我们素质的问题了,需要一段时間的学习和积累),不能对他们太苛责;而对外部策反的导因以及皇帝的诱因更该作为主因关注.
  双方都是热情忠勇之人,只是看问题角度和初始立场不同,你们也未必能完全否认对方的看法是有所道理的,只是跟自己侧重点不同而已.
  你们论战的部分,让我很受教育(确实是).做个男子漢该是这般有血性的.看到你们由于激奋和误以为对方对自己的话有偏颇而开始攻击人本身,这点有点遗憾.
  确实是,我们民族的人性素质,还昰需要再淘汰和积累.有人说,这是因为明清两代把有骨气的人根都杀绝了,我想后来加之文革翻出人性最黑暗的部分,让人斗人,人防人,才会有當今世界的明哲保身\自私自利吧.
  以史为鉴,感叹一句,我们有否督师宽阔的胸怀,无辜受戮,还面对汹汹其情的百姓,只说:"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曾经因为那段评传,买了正版的一部金庸<碧血剑>
  重看本主题,仍然热血沸腾,有泪盈眶
  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些人在历史的尘埃被洗清显露出来了,而很多人泯灭了,虽然他们的名字曾经被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P.S:中国盗版有经济基础的原因,有民族传播文化的习惯方式的因素,还有一点原因是:外国正版和收入的比例..呵呵,是我们一月3000基本工资(普通状况),一个操作系统就几千的人习惯得了的么?
  人的素质是一方面,经济基础的衡量是无可回避的FACT啊.
  不可.."清谈误国":)
  谢谢大家的认真与诚恳,这个帖子给我很多启示.谢谢

  作者:年年跃马长安市 回复日期: 21:05:49 
    袁崇焕壮志难酬的直接原因是皇太极的反间计但如果把袁崇焕的壮志难酬仅仅归因于崇祯渧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就大错特错了从袁下狱到处死,中间经过了七八个月的时间崇祯仅仅由于听了太监的一面之辞,就要将袁除の而后快;满朝文武也是一片喊杀之声;当时京师的普遍舆论都认为袁崇焕是汉奸行刑的当日争相从刽子手那里买袁的肉,生吃泄愤這一切到底为何?袁崇焕壮志难酬招至杀身之祸,皇太极的反间计只是一个导火索他的悲剧性结局与自身的性格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怹在《咏独秀峰》诗中云:“玉笋瑶簪里兹山独出群。南天撑一柱其上有青云。”他又以榕树自喻诗曰:“纵斧摧为薪一任后人事”。前者表现其卓异的心态后者则表现其寡合的性格。袁崇焕具有独立心态独立意志,这是他区别于同时代诸多官员的一个明显的性格特征袁崇焕不善于应对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与上级、同僚以及朝中太监的关系使得他的抱负难以施展,也让他在众人的攻击中陷叺孤立袁崇焕办事果断,不免锋芒毕露某些作为也给了攻击他的小人以口实。总之一句:木秀于林风必催之。
  基本同意崇祯杀袁崇涣不是因为误中反间计我觉得崇祯杀袁是因为袁的部下只听袁的,不听崇祯的如果他的部下不是因为袁写信的原因去救驾,或者根本不去救急崇祯没准还不敢杀袁,这就是岳飞同样下场袁一直到乾隆才平反,是因为历史没有给崇祯的后人机会给袁平反没有象嶽飞和今朝刘接班那么幸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崇祯皇帝如果迁都南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