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工会组织开展了以开展学习张黎明活动为原型的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其中创作的什么纪实文学作品,在《脊梁》杂志发表

深圳知名作家张黎明长篇纪实文学《血脉中华》出版_读特
深圳知名作家张黎明长篇纪实文学《血脉中华》出版
摘要:6月17日上午,深圳知名作家张黎明长篇纪实文学《血脉中华——罗氏人家抗日纪实》创作研讨会在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档案中心B座史志办会议室召开。出席该研讨会的深圳市相关领导有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罗烈杰等……
6月17日上午,深圳知名作家张黎明长篇纪实文学《血脉中华&&罗氏人家抗日纪实》创作研讨会在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档案中心B座史志办会议室召开。出席该研讨会的深圳市相关领导有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罗烈杰,广东省党史学会副会长、深圳史志办主任黄玲&,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顾焕金,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胡洪侠,深圳市史志办副主任王地久,深圳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王国猛等。
出席该研讨会的省市专家学者有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淼翔,广东省档案局副局长黄菊艳,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杨克&,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处长林益,深圳市史志办党史处处长毛剑峰,&《深圳特区报》编委、综艺文化部主任唐亚明,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史专家刘中国,深圳市文联创研部主任、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华,深圳市文联创研部副主任、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刘上江,深圳市作协驻会副主席、研究员于爱成,深圳市作协秘书长赵婧,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周思明,深圳市作协顾问、著名报告文学家陈秉安,原沙头角中英街博物馆馆长孙霄,深圳史学专家、博士张一兵和该书作者张黎明等。此外,出席该研讨会的还有罗家后人及联谊会、东纵后人代表等。
《血脉中华&&罗氏人家抗日纪实》创作研讨会由深圳市文联、深圳市史志办和深圳报业集团将联合举办。研讨会由深圳市史志办副主任王地久主持,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罗烈杰致词,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胡洪侠介绍了该书的出版情况,深圳市史志办主任黄玲做了总结讲话。
在研讨会上,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淼翔、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杨克、广东省档案局副局长黄菊艳,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处长林益,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史专家刘中国等专家学者相继就《血脉中华&&罗氏人家抗日纪实》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做了发言罗氏家族代表黄小抗、罗志威也发言对作者表示感谢。
《血脉中华&&罗氏人家抗日纪实》2016年3月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
作家张黎明(左三女性)曾陪同原粤赣湘边纵队老战士重访他们曾战斗过的地方,深受震撼。
该书的创作出版,历时10年之久。2005年深圳市文联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张黎明撰写《记忆的刻度&&&东纵的抗战岁月》时开始搜集资料、存留了与抗战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资料,两年来又集中实地调查,足迹遍及深圳、香港和广州以及珠三角多地,走访多位抗战亲历者,寻访搜集沙头角罗氏家族成员参加抗战的资料,并查阅大量珍贵历史档案,在整理采访录音和图片、综合研究资料、参照相关文献基础上,创作该长篇纪实文学。
该书以沙头角南涌罗氏家族为中心,聚焦东江纵队,反映抗战历史。在展示抗战这条主线的同时,以罗氏家族的故事尤其是抗战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而且反映的是深港两地和东江纵队的抗战岁月,展示中华抗战的民族魂。这个非虚构的罗氏家族抗战纪实,诠释了&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之根&的深刻内涵。这是深圳文史结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精品,是深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项创作的重要成果,也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长篇纪实文学力作。
作品选择从香港沙头角南涌罗氏家族切入,这是个非常特别的中英边界地区,每一根界碑标示着强行分割的&血脉&,这正是深圳承载的历史重负。国难当头,这些普通的香港青年罗氏兄弟姐妹,相继选择东江纵队的前因后果,或许各自有别,而最根本的却是无法割断的中华&血脉&。
全书围绕香港沙头角南涌罗氏家族多人参加东纵的抗战经历逐个展开。这一家境殷实的华侨家庭,罗汝澄兄弟姐妹为什么选择加入抗日队伍?东江纵队为什么会吸引这些年轻人用自己青春甚至生命完成这种选择?此为书的主线,透过这些普通青年的人生选择,可见当年深圳本土抗战历史的主调。
1938年10月深圳沦陷,罗氏兄弟一面读书一面在香港宣传抗日,并筹建&宝安青年会&,直至1941年相继加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纵前身)。他们都有相同的抗日经历,却又有自己独特的个人故事。罗汝澄、罗汝中、罗许月、黄翔、罗欧锋&&一个个曲折或平淡的个人故事,以普通家族选择抗战的经历,展开&人&&物&&事&的细节描述,揭示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民族不再是抽象的名词,是一个人的生死存亡,是面对杀戮的反抗,这些用血叙写的事实,沙头角罗氏人家这与大陆&割不断的血脉&,正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之&魂&。
作为港人的罗氏兄弟姐妹,他们的抗争不是18天,不是3年零8个月,是从日军侵华开始,从日军踏上广东的土地开始;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怒和百折不挠的抗争,不仅仅代表着港人,而是代表着中华民族,血脉中华。
正如广东省党史学会副会长、深圳史志办主任黄玲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的,&张黎明是一个感性的人,在她的笔端下,不仅仅是回顾历史,不仅仅是还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历史,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历史的风口,去感受去触摸历史的场景历史人物的内心。同时,她又是一个理性的人,不断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史料通过采访通过实地走访去探寻去思索。她的视野不仅仅关注东纵,而是通过关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来反映这段历史。&
通过一个家族的历史映射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正是这部新作的特点。该书以小见大,以细节见精神,以个体为叙事载体,以历史大事件为背景,从普通人的抗战经历中展开深圳、香港的前世今生、家国情怀、血肉相连、休戚与共。这是对深圳有无没有历史的诚恳回答,也是对香港因青少年历史教育缺失而出现的港独怪胎的对症良药。
作者张黎明,是东江纵队老战士的后代,国家一级作家,祖籍深圳,珠江三角洲出生长大,1979年返乡,1986年调入深圳文艺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至今。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濠镜是家》、《阿木夫人》、《非常美丽》、《我知道你很想哭》,长篇纪实文学《记忆的刻度》《东纵解码》《血脉中华》,中短篇小说集《猫低》,儿童文学《妈妈也9岁》、《大耳朵小耳朵》等。作品曾获多项国家及省市大奖等。
与会者认为,这是一部把宏大叙事与细微透视统一于一体,从家族视角生动揭示了抗战苦难而卓绝英勇的历程,是一部生动反映东纵抗战历史和功绩的纪实文学作品。同时,作品通过对罗氏人家富有传奇性的抗日经过的透视,勾勒了东纵英勇曲折的发展历程,在深度开掘中披露了若干鲜为人知的史实,读来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专家们盛赞该书具有重大意义,是一部创作难度很高的作品,是一部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作品。全书布局构思巧妙,表现手法新颖,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富有个性,历史性与现实性、文学性与思想性得到了出色结合。
责任编辑:刘桂瑶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感谢您的提问,我们会通过短信的方式反馈您的问题答案,请注意查收!确定
咨询问题:请选择
您的称呼:
联系方式:
回访时间:
请认真填写,电话格式错误!
请等待工作人员与您联系。
张黎明 (1951~)女。深圳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建材局秘书,《深圳特区报》及《特区文学》记者、编辑,深圳文联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三级。
关注百科官方微信:hudong_baike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百科资讯
保存二维码
分享词条给好朋友
长按上图保存二维码,使用微信扫一扫右上角的"相册"扫码,再分享好友或朋友圈
宝骏630 2017款 320T 两驱豪华版
宝骏630 2017款 320T 两驱豪华版
宝骏630 2017款 320T 两驱豪华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展学习张黎明活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