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见过纸折圆形灯笼制作方法,已经失传了吗?很多张纸折在一起,做成一个接近球形,中空的灯笼

4472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zh.wikipedia.org/wiki/%E5%8F%83%E5%8B%A4%E4%BA%A4%E4%BB%A3 同样是连接江户和京都,不同于沿海的东海道,中山道途经信濃(现长野县境内)、美濃(现岐阜县境内)等山脉地区,道路崎岖,却以风景别致、沿途特产丰富闻名。因此除了大名武士,许多商人也非常热衷于使用这条路出差往返各地。 中山道系列的前24幅是渓斎英泉所作,后47幅是歌川広重所作。这当中有一幅叫做「洗馬」的作品,是歌川広重的最高杰作,与葛飾北斎举世闻名的「凱風快晴」(俗称“赤富士”)齐名。歌川広重之所以如此擅长风景画,据说是因为父亲从商的缘故,从小有许多机会亲自往返于东海道和中山道,将日积月累的观察反映在了作品之中。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关于本文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观赏「中山道六十九次」系列浮世绘全集,最推荐的场所是位于岐阜县的“中山道広重美術館”,因为浮世绘真品怕光,这个博物馆所藏的中山道系列浮世绘,只在每年9月左右展出约一个月,除此之外只能看到照片展示。
 而另一个去处是木曽路美術館。这里也是一年只有一个月左右的展出时间。
 上述两个美术馆都不在东京,而其实在东京,也有一个拥有大量“中山道六十九次”的地方,東京国立博物館日本美術本館。但同样出于保护文物的措施,每一次展出的作品只有大约四幅,每隔一个月就会更换一次展品。因此如果有空每个月都去一次,不到两年也可以把所有作品纵览一遍。
 笔者花费数月悉心整理了各个画作,在“中山道広重美術館”“木曽路美術館”以外有不同版本常年展出的画作旁边都标注了其他博物馆的名字。
 中山道六十九次原本版权属于保永堂(老板姓竹内,也称竹内版),画师是渓斎英泉。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据说是因为渓斎英泉和出版社对于作品的意见不和),版权被卖给了錦樹堂(伊勢屋利兵衛),画师也更换为了歌川広重。因此该系列作品版本众多,且不同出版社代表了不同刻板及印刷匠人,对于作品的诠释会完全不一样。因此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非常头疼难以系统欣赏的作品。然而对于浮世绘发烧友来说,研究不同版本的不同上色、不同署名,不同出版社印章,以及其背后的故事,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比如渓斎英泉的画作,除了初版保永堂印刷的作品,后来的版本“英泉画”的三字署名都被刻意删除,为了让买的人误以为是歌川広重画的??那时候的艺术世界也是无比残忍的;再比如錦樹堂版本的作品,很多都在或明显或不明显的地方印刷了“林”字屋標)
 虽然有完整归纳中山道六十九次浮世绘的日文网站,但纵观全网,应该是没有一个网站有齐全的原图、画作背景介绍以及收藏情况。因此假若对风景画浮世绘有兴趣,相信本文非常具有一读的价值。参考网站:参考网站:日本维基百科参考网站:参考网站:参考网站:参考网站:参考网站: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起点-「日本橋」渓斎英泉作“山庄”版:  日本橋,因为没有落脚的驿站,所以起点日本桥不叫做“次”。画作描写了大雪后朝阳升起的日本桥。桥左岸是魚河岸,即筑地市场早期的样子。桥下挤满了卖鱼的商人。右边刚从日本桥上走下来的戴斗笠的神秘人,被认为是渓斎英泉本人。可惜现在的日本桥正上方是首都高速的高架桥,站在日本桥上看朝阳升起的风景只能被封存在江户时代了。
 保永堂?竹内版的伞上有写“竹内”。伊勢屋利兵衛(錦樹堂)版本伞上有“林”字屋標。两个版本中山道広重美術館都有收藏。伊勢屋利兵衛(錦樹堂)以后的版本不知为何都删掉了朝阳。至于桥上两个妇人的脸部颜色,和服颜色,画面中下部伞的下面的行人所背行囊的颜色等等,不同之处,实在不胜枚举。个人还是最喜欢上色庄重整洁的初版,即保永堂版。也许大众们也是同样的想法,所以拍卖场上总是保永堂版卖价最高。顺便一提,后来,该作品的版权还被卖给了“山庄”,所以,伞上写有“庄”字的版本可以在波士顿美术馆看到。
 山田书店有售初版(竹内版),售价25万日币(约2万人民币)。
 海外收藏情况:第一次-「板橋」渓斎英泉作伊勢利版:  板橋宿,位于现東京都板橋区本町。画面通过一系列人物描绘,充分表现了江户四大宿之一的板橋宿的繁荣喧嚣。画作中央靠左是一对穿着讲究的武家的夫妇,后面跟着他们的仆人。仆人背着行囊,还负责和过来招揽生意的轿夫搪塞。走在前面的夫人似乎也听到了对话,忍不住稍微转了转头。右边的茶屋里有两个客人,店头马夫在给马换草鞋。画作最左端的道标表示板橋宿的入口。道路沿途是旅馆。而后面森林里的气派建筑是加賀藩的宅邸。
 马鞍下的“吉”,在后来的伊勢利版被改成了“林”字屋標。人们衣服的颜色,地面的渲染色,右边的树也被修改。中山道広重美術館藏有保永堂?竹内版。
 海外收藏情况:第二次-「蕨」渓斎英泉作?(竹内版)埼玉県立歴史と民俗の博物館蔵伊勢利版:  蕨宿,位于现埼玉県蕨市。描绘了蕨宿附近宽广的河域上渡船的景象。这条河就是现在仍然蜿蜒于东京北部的荒川。因为防卫的原因,江户时代荒川上没有桥,来往江户只能坐船。画作中众多乘客乘坐一条船渡河,头上有白鹭飞过。河对面似乎还有等着坐船的旅者和牵着马的马夫。远处沿岸是农家。 保永堂?竹内版对岸的树木的叶子是深色的,后来的伊勢利版颜色变浅,并去掉了竹内版的印章,及「渡場」的「場」字。天空的晕染也从黄色变成蓝色。中山道広重美術館藏有保永堂?竹内版。
 海外收藏情况:第三次-「浦和」渓斎英泉作?(竹内版)埼玉県立歴史と民俗の博物館蔵錦樹堂伊勢利版:  浦和宿,位于现埼玉県埼玉市浦和区。描绘了从蕨宿到浦和宿途中的贩卖名物“焼き米”的茶屋。右边丘陵上似乎有鸟啼叫了一声,引得路上的武士和仆人目光齐刷刷地转了过去。再往远方是一座拱桥,拱桥对岸就是浦和宿了。左边远处的山峰是浅間山,山顶还在喷发中。视线拉回来左边的近景是驼着货物的马和马夫,还有在后面努力打扫马粪的小孩。
 马鞍上的标识随出版社不同而变化,“竹”代表保永堂(初版),“林”代表錦樹堂伊勢利版。另外伊勢利版的浅間山颜色被改变。中山道広重美術館藏有保永堂?竹内版。
 山田书店有售初版(竹内版),售价25万日币(约2万人民币)。 还有售後摺(再版)的版本,售价6万5千日元(约3千多人民币)。
 海外收藏情况:第四次-「大宮」渓斎英泉作?(竹内版)埼玉県立歴史と民俗の博物館蔵伊勢利版:  大宮宿,位于现埼玉県埼玉市。画作描绘了早春的景色,左边的石碑叫做青面金剛像,年迈的农夫带着背竹笼的孙子正在慢慢走过石碑。画作右方是刚刚离开大宫宿出发的旅人。远处可以看到富士山。
 伊勢利版中,轿夫衣服和最右的旅人的行囊的颜色被改变。中山道広重美術館藏有保永堂?竹内版。
  山田书店有售初版(竹内版),售价20万日元(约1万多人民币)。
 海外收藏情况:第五次-「上尾」渓斎英泉作?(竹内版)埼玉県立歴史と民俗の博物館蔵伊勢利版:  上尾宿,位于现埼玉県上尾市。画作描绘了丰收的季节农民劳作的景象,农夫农妇们使用簸箕在精选大米。他们身后的房屋似乎是一间茶屋。画面左边是刚刚起身离开茶屋的武士和随从。还有一个背着厚重行囊的人应该是刚准备进店休息的商人。大概因为快要到祭典的日子了,神社里面有好多奉納幟(供奉神明的长条旗)。中间有一条旗写的是出版社名字,不同版本名字当然也不同。
 本来劳作的农民、茶屋和神社是不可能这样同时出现的,实际上立場茶屋和加茂大明神的真实位置关系并不是紧连的而是隔了一点距离。这幅画的构图是作者费尽心思想要把三个主题同时表现而精心安排的。
 后来的伊勢利版里看不见左手边远处的山,画作上半部分的晕染法使用的颜色不同,中央的树木和屋顶的颜色也不同。中山道広重美術館藏有竹内版。
 山田书店有售初版(竹内版),售价25万日元(约2万人民币),颜色保存良好,十分珍贵。
 海外收藏情况:第六次-「桶川」渓斎英泉?(伊勢利版)埼玉県立歴史と民俗の博物館蔵 桶川宿,位于现埼玉県桶川市。质朴的民家前有一位农妇正在磨麦子,农夫则正在房间里抽烟做片刻休息。旅人在向农妇询问道路。远方是桶川宿以北广阔的平原。
 本来该画作只有被删除了作者名字的後摺(再版)的版本,2006年有“英泉画”三字的初版首次在美国被发现。保永堂?竹内版(上图版本)农妇的脸有一部分是红的,后来的伊勢利版红色消失,天空的颜色被修改,旅人的風呂敷(包裹行囊的布)也从蓝色变成红色。中山道広重美術館藏有伊勢利版。
 海外收藏情况:第七次-「鴻巣」渓斎英泉作?(竹内版)埼玉県立歴史と民俗の博物館蔵伊勢利版:  鴻巣宿,位于现埼玉県鴻巣市。描绘了鴻巣宿景色寂寥的乡间小路,只有朴树星星点点地分布着。背着满是货物的扁担赶路的商人和苦行僧在土路上来来往往。背景是宏大的雪之富士,在同一地点真实看到的富士山会比画作中小一点,不过也算是适当的夸张手法。左右的山脉分别是丹沢和秩父群山。
 保永堂?竹内版的道路和右边的山是黄色的,后来的伊勢利版变成绿色。中山道広重美術館藏有竹内版。
 海外收藏情况:第八次-「熊谷」渓斎英泉作?(竹内版)埼玉県立歴史と民俗の博物館蔵伊勢利版:  熊谷宿,位于现埼玉県熊谷市。画作左边是茶屋,中间是流淌的荒川,右边是绵延的熊谷堤。远景是秩父群山。右边的道标上写着“右おしげうだ道 左深谷”,路标旁边是権八地蔵菩萨。骑马的人把马拴在一旁,坐在茶屋里悠闲地享用着店主端来的茶水。这家茶屋据说叫做“みかり屋”,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画中有一个叫做“宝泉寺駕籠”的轿子,是富豪等人使用的民间(公家武家以外)最高级的轿子。
 伊勢利版天空的青色和白云的对比更鲜艳明亮,马鞍下的“竹”字被改成了自家的“林”字屋標。中山道広重美術館藏有竹内版。
 山田書店有售初版(保永堂?竹内版)的原画,售价28万(约2万人民币),色彩保存的异常完好鲜艳,非常有价值。
 海外收藏情况:第九次-「深谷」渓斎英泉作?(竹内版)埼玉県立歴史と民俗の博物館/(伊勢利版)ホノルル美術館伊勢利版:  深谷宿,位于现埼玉県深谷市。渓斎英泉本来以画美人画闻名,这幅画中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画中喧闹的旅馆里,飯盛女(为客人盛饭的女子)被神态各异地描绘出来。左边女子手提的灯笼上印有出版社的屋標。
 在保永堂?竹内版里,右边的剪影只有人,后来的伊勢利版却追加了一条狗(完全不明白意义在哪里= =),并且重新调整了剪影的房子和人的浓淡,飯盛女的和服的颜色(也许是自己的固定观念太深,总觉得后版没有了剪影和远处深色房屋群的渲染,少了好多意境)。但是灯笼上的“竹”字屋標并没有更改(好难得!除此之外的画作绝对都是修改了等于嵌入广告的竹字商标),只是删除了出版社的红印章。中山道広重美術館藏有竹内版。
 海外收藏情况:第十次-「本庄」渓斎英泉作?(伊勢利版)埼玉県立歴史と民俗の博物館蔵 本庄宿,位于现埼玉県本庄市。画中河流是神流川,仮橋桥头有石灯笼,是古时候用来祈祷旅人平安的,到了桥的另一端是渡船口,过了这条河是新町。远景是上毛三山(妙義山、榛名山、赤城山),一气呵成形成了气派的全景panorama。据说本庄宿是中山道最繁华的驿站。
 天空、山、河流的配色,因版本不同而五花八门。
 海外收藏情况:第十一次-「新町」歌川広重作 新町宿,位于现群馬県高崎市。画中河流是温井川,右边的桥是中山道弁天橋,桥头是高耸入云的日光连山,左边圆锥形的山是赤城山。夕阳西下的宏大风景,是典型的広重式构图。
 海外收藏情况:第十二次-「倉賀野」渓斎英泉作 倉賀野宿,位于现群馬県高崎市。茶屋里休息的女性趣味津津地望着在烏川的小小支流里玩耍的小孩子们。远处的船正在源源不断把大米运往江户,在还没有铁路的江户时代,水运是最主要最快捷的运输方式。后来高崎線铁路开通后,倉賀野宿的河港就慢慢荒废了。
 海外收藏情况:第十三次-「高崎」歌川広重作 高崎宿,位于现群馬県高崎市。这是歌川広重代替渓斎英泉所作的第一幅作品,因此有保永堂版本(后来版权被卖给錦樹堂,以后歌川広重的作品都只有伊勢利版)。画中左边被茶屋挡住的支流是碓氷川,这条支流在此汇入烏川。远处的山是榛名山。河的右岸是高崎城的土垒。
 海外收藏情况:第十四次-「板鼻」渓斎英泉作 板鼻宿,位于现群馬県安中市。画中的松树的画风被评论说有中国国画的影响。过了桥就是板鼻宿的入口。画作里的人们正在踏雪前行。有披着斗笠的,有披着合羽的(一种棕色和纸,在和纸加上一种叫柿渋的柿子提取的汁液制成,有遮风挡雨的功能)。
 上图河畔的上色是白与灰,但是在另外一些版本中,河畔被着浅绿色。
 そうめい堂有售,价格120万日元(约7万多人民币)。
 海外收藏情况:第十五次-「安中」歌川広重作 安中宿,位于现群馬県安中市。画作中心就是中山道的主路,大名的队伍正在路上行进,右边是山谷底部的平原。这里是离开江户在中山道上遇见的第一条山路,叫做逢坂,顺着山路而上就是以山路险峻而著称的碓氷峠。沿途有数间茶屋,茶屋前跪在地上劳动的妇女,应该是正在晒梅干。妇女身边还有一个几乎不能辨认的轮廓,应该是正在向妇女搭话(也许是问路)的旅人。将细节处的生活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体现了歌川広重功力的一幅作品。
 画中所描绘的梅林和竹林,据说现在依然能找到,只是曾经的土路已经成了修整完毕的国道。
 海外收藏情况:第十六次-「松井田」歌川広重作伊勢利版:  松井田宿,位于现群馬県安中市。松井田宿作为信州米的集散地有名。画中马身上驼着俵(用于运输米的容器,里面装着米,外面是稻草裹成的袋子)在爬坡上坎。大树下有一祠堂。画作应该是故意在构图中心放置一颗大树,以区别右边倾斜的山坡和左边的农田地区,形成对比。
 初版的时候远处的山,在後摺(再版)伊勢利版中被删除。中山道広重美術館两个版本都有收藏。
 海外收藏情况:第十七次-「坂本」渓斎英泉作 坂本宿,位于现群馬県安中市。以鸟瞰的角度,描写了平原的寻常人家和潺潺流水,流水是江户时代的生活水道。基本上还是非常写实的。 这幅作品现存似乎只有伊勢利版。
 海外收藏情况:第十八次-「軽井沢」歌川広重作 軽井沢宿,位于现長野県北佐久郡,现在是以避暑胜地闻名世界的“轻井泽”。作者巧妙利用黑暗中袅袅的篝火,马鞍上的提灯作为道具,照亮了近处的风景,营造了明与暗的鲜明对比。右边的建筑群就是轻井泽宿,不同于如今轻井泽随处可见的高级别墅群(多兴建于明治以后),更多的是一分寂寥感。江户时代这里其实由于土地不太富饶,只能生产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丰收的荞麦,所以在中山道中算是比较荒凉的驿站。岁月流转,假如歌川広重可以时光穿现代,一定会惊叹于如今与当时的不同。而如今的我们则有幸,就算不用时光穿梭,也能通过画作体会当时的景象。
 海外收藏情况:第十九次-「沓掛」渓斎英泉作伊勢利版:  沓掛宿,位于现長野県北佐久郡軽井沢町,相当于现在的中軽井沢。因为浅間山刮来的狂风,旅人和牛马都寸步难行。旅人们行进方向延长线上的建筑群就是沓掛宿,左边的河是湯川。这幅画作中是只见狂风不见高山,被认为是渓斎英泉为了下一幅「追分」中浅間山的突然出现,而做的艺术渲染。
 保永堂?竹内版的印章和「英泉画」到了后来的伊勢利版全部被删除,上色也有微妙的不同。中山道広重美術館保存的是竹内版。
 海外收藏情况:第二十次-「追分」渓斎英泉伊勢利版:  追分宿,位于现長野県北佐久郡軽井沢町。追分宿是中山道和北陆道的分歧点。以高大的浅間山为背景人和马在路上缓缓前行。因为追分是一个以马有名的地方,画作也主要以马为主体。沿途是行道松。而这幅作品中对于山麓地表的描绘手法,因生动形象地凸显了山势的陡峭,被广为称道。此外,评论认为山中静谧的氛围和赶路人马的喧嚣,很好的形成了对比。
 保永堂?竹内版的浅間山是黄色的,伊勢利版变成褐色。马鞍的“竹内”,在后来的版本中变成伊勢利的“林”字屋標。中山道広重美術館保存的是竹内版。
 海外收藏情况:第二十一次-「小田井」歌川広重作 小田井宿,位于现長野県北佐久郡。画作描绘了晚秋的芒草地上,苦行僧和携家带小的巡礼者(除了身旁的小孩,怀中还抱着婴儿)在擦肩而过。远处的山应是浅間山,山脚下没有人烟,有一丝丝苍凉。
 海外收藏情况:第二十二次-「岩村田」渓斎英泉作伊勢利版:  岩村田宿,位于现長野県佐久市。这一幅画作是渓斎英泉为出版社所作的中山道系列作品中的第24幅,也是最后一幅作品,没有文献记载为什么他没能画完本应该属于他的中山道全系列就被中止了契约。 画的主人公是按摩盲人以及正在吵架的客人,所有人都闭着眼或者本来就是瞎子,仿佛是作者心中的呐喊“不是我的作品不好,是你们瞎了眼才不懂如何欣赏!”由于独具一帜的表现手法,这一幅画作和中山道六十九次的其他画作风格迥异,成为十分特别的作品。
 初版保永堂?竹内版地面是土色的,后来的版本地面变成了绿色。中山道広重美術館保存的是竹内版。
 海外收藏情况:第二十三次-「塩名田」歌川広重作 塩名田宿,位于现長野県佐久市。画作描绘了千曲川渡口的风景。河畔的大树是欅树,树边茶屋里聚集着正在等客人的渡船船夫。在画中同一位置现在有一间有名的河鱼料理店「竹迺家」。
 海外收藏情况:第二十四次-「八幡」歌川広重作 八幡宿,位于现長野県佐久市。日落时分,百沢板橋上,急着赶路的旅人和背着庄稼回家的村里人擦肩而过,竹林后的远处是浅間山。
 海外收藏情况:第二十五次-「望月」歌川広重作 望月宿,位于现長野県佐久市。画中的大路叫做”瓜生坂“,作者故意使用倾斜的构图,增加了路的斜度,以突出沿途气派的行道松。由于地名是“望月”所以创作了月夜的景色。又因为望月是马的产地,所以有意识地添加了两匹马作为元素。现在瓜生坂已经没有如此气派的行道松了,但是顺着这条路依然可以到达望月宿。
 海外收藏情况:第二十六次-「芦田」歌川広重作 芦田宿,位于现長野県北佐久郡。作者运用大胆的弧线描绘了险峻的山路。沿途都是杉树,山顶和山脚分别有几家简易茶屋。其中有一间茶屋老铺还保存至今,现在通过中山道访问这里(笠取峠)的话,依然可以品尝到那延续百年的悠然滋味。
 海外收藏情况:第二十七次-「長久保」歌川広重作 長久保宿,位于现長野県小県郡。该画作和洗馬、宮ノ越并称为歌川広重的”中山道三大傑作”。满月被松树挡了一半,但由于满月的照射可以看见松竹随风摇曳、桥下与桥上行人的光影变换,以及远处运用剪影法描绘的梦幻山景。远近明暗、对比鲜明,实为一幅精彩的作品。
 马鞍上有錦樹堂(伊勢屋利兵衛)的“林”字屋標。
 海外收藏情况:第二十八次-「和田」歌川広重作 和田宿,位于现長野県小県郡。新绿的树和白色的残雪,旅人们在正在融雪的中山道上艰难前行。从下諏訪宿到和田宿,途中必经这幅画里的和田峠,这两个宿之间的距离是中山道宿与宿之间最长(有22公里,且全部是山路),和田峠最高处也是中山道最高(有1600米),因此这里被称为中山道的最难关,别名死亡之路“デスロード”。又及,正中间的山峰是鳩ノ峰,右边远处是御嶽山。
 海外收藏情况:第二十九次-「下諏訪」歌川広重作 下諏訪,位于现長野県諏訪郡。这里是中山道唯一的温泉胜地,也是江户时代被评为关东第三的温泉,名气很大。画作主要描写了旅馆内游客们享受美食与温泉的景象。传统和式旅馆的房间里,客人们围坐在一起吃饭。房间唐纸(一种用作墙纸的高级和纸)纹样是出版社錦樹堂的屋標“林”。左边泡温泉的房间旁边还可以看到小心火烛的木牌,原文是“火の用心”,细节之处的用心每每体现出歌川広重的强大创作力。现在下諏訪还保存有许多当时的温泉旅馆,“本陣岩波家”是当年的和宫公主(日本江户时代一位广受爱戴的公主)经中山道出嫁江户幕府时曾经住过的高级温泉旅馆。
 海外收藏情况: 关于唐纸假如你想了解更多:第三十次-「塩尻」渓斎英泉作伊勢利版:  塩尻宿,位于现長野県塩尻市。左边远处的山峰是日本名山八ヶ岳連峰,山脚下是高島城,几乎位于画面中心的是富士山,富士山右边是南アルプス山脉,。山脚下是广阔的諏訪湖,可以看见湖面冻结,人和马正踏着冰前行,实际上諏訪湖是不会冻结的,这是一种艺术夸张。因为各山脉的位置关系非常准确,评论家认为渓斎英泉应该是亲自到访此地,根据实际观察完成了此画作(实际上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很多地方都只能徒步到达,而大量生产的风景画浮世绘需要画家们不断的产出画作,因此很多作品是没有实际访问,只是根据画家所听闻的事迹而作的)。
 保永堂?竹内版马鞍上的“竹”字,到了后来的伊勢利版,被改成了“林”字屋標。中山道広重美術館保存的是竹内版。
 如果现在到访塩尻峠,可以看见几乎一模一样的风景喔。
 海外收藏情况:第三十一次-「洗馬」歌川広重作 洗馬宿,位于现長野県塩尻市。与葛飾北斎的赤富士齐名的名作,被誉为歌川広重毕生的最高杰作。夕阳西下,满月将升,近景是泛舟筏于奈良井川之上的人。不远处秋风吹拂、树枝摇曳、芦苇荡漾。自然和人文被完美调和,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海外收藏情况:第三十二次-「本山」歌川広重作 本山宿,位于现長野県塩尻市。画作描绘了台风过境以后,松树被连根拔起倒在路中间的景象。樵夫们坐在倒下的木干上,生着篝火悠闲地休憩,旅人和背着竹笼的小孩正顺着山路一步一步走来。
 海外收藏情况:第三十三次-「贄川」歌川広重作 贄川宿,位于现長野県塩尻市。画作最右描绘了旅馆繁忙期手拿账本奔波的老板,店里面是正在用木桶洗脚的客人,而二楼的客人则悠闲地观望着下面人来人往的景象。图左,放下轿子正在休息的轿夫坐在店门口的榻榻米上,他的头上本应悬挂旅馆招牌料理的講札(木牌),写的是出版社、雕板师、印刷师的名字。最右边一块板子上写的“仙女香”,是当时女性化妆用的人气商品“白粉”的制造商,这是出版社为了赚赞助费而拉的插入广告(所以说浮世绘是当时流行的最前沿、连插入广告的概念都那么早就有了= =)。
 现在的贄川宿仍然有从当时延续至今的旅馆保持营业。
 海外收藏情况:第三十四次-「奈良井」渓斎英泉作伊勢利版:  奈良井宿,位于现長野県塩尻市。画作描绘了奈良井宿以西的一个山腰(鳥居峠)上,贩卖传统梳子“お六櫛”的老铺。看板上写的是“名物お六櫛”,可以看见店门口的箱子里面摆放着梳子。店里面是正在埋头现场作业的匠人。远处的山峰是木曽駒ケ岳。 在初版保永堂?竹内版中,木曽駒ケ岳是白色的,后来的伊勢利版山峰变成了灰色。中山道広重美術館保存的是竹内版。 海外收藏情况: 在そうめい堂画廊,有售卖删除了“英泉”的後摺版本(伊勢利版),售价15万日元(约1万多人民币) 其实お六櫛的主要产地在第三十五次藪原,但确实藪原到奈良井之间也有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如果还想要买老铺的お六櫛,只有藪原宿附近延续八代的「篠原商店」了。画中的老铺仍然保持着原有建筑的模样,现在作为资料馆对外开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奈良井宿因为地处高山深处,远离战乱,长达1千米的中山道沿途保存着大量状态完好的传统和式建筑,现在被指定为“伝統的建造物保存地区”,也是中山道旅行者必定到访的人气spot。最近有很多西方背包客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口碑,会络绎不绝地或徒步或电车或巴士来中山道旅行,因此现在的奈良井宿,传统和风旅馆和西方游客的身影交错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风景。关于传统手工梳子“お六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第三十五次-「藪原」渓斎英泉作 藪原宿,位于现長野県木曽郡。画作描绘了可以望见御嶽山的鳥居峠,山腰上是正在休息中的旅人。一对附近村庄来的农家母女正背着柴薪路过。松树旁边有泉水汇集的小池塘和著名文人松尾芭蕉的碑文。据考证现实中不存在可以同时看到池塘、碑文和御嶽山的地方,有一种看法认为该画作是渓斎英泉参考了各种资料后凭想象合成的。
 图中所示是中山道広重美術館蔵的保永堂?竹内版,后来的伊勢利版御嶽山山顶从白色变成了蓝色。
 海外收藏情况:第三十六次-「宮ノ越」歌川広重作 宫越宿,位于现長野県木曽郡。近景描绘了渡桥上的一家人,桥下是木曽川。中景用阴影法表现了湖上的雾气。远处旅人行进的方向是宮ノ越宿。雾气升起的月夜为何会有人携家带小地过桥?是刚刚参加完祭典一家人尽兴而归的途中,还是因为某种原因正在月夜逃难?由于该作品绘画技法高超,且情绪渲染独到,被评论家认为是歌川広重的最高杰作之一。
 海外收藏情况:第三十七次-「福島」歌川広重作 福島宿,位于现長野県木曾郡。此地位于江户和京都的中间,自古以来是一道限制通行的关门。画作描绘了正来往于关门的旅人。远处的关门里面有人正跪着接受官员的审讯。关门(现在是陈列文物的資料館)和左边的石垣都是真实存在的,而右边的山麓则是歌川広重的创作,真实情况右边是紧邻木曽川的悬崖。 海外收藏情况:第三十八次-「上松」歌川広重作 上松宿,位于现長野県木曽郡。土桥上是旅人和背着重物的村民,旅人们抬头看见瀑布惊讶得长大了嘴,村民却对司空见惯的景色头也不回,一门心思赶路回家。据说这个瀑布叫做“小野の滝”,瀑布下的祠堂和瀑布本身经历百年依然保持着原样,如果有机会来到中山道请一定记得将画作和现实做一番对比,定会感慨万千。 そうめい堂有售,售价10万日元(约6千多人民币)。 海外收藏情况:第三十九次-「須原」歌川広重作 須原宿,位于现長野県木曽郡。因为突如其来的无情大雨,巡礼的白衣人、穿戴讲究的役場官人、僧侣等各阶层的人都不得不逃往被大树遮挡的佛堂避雨。远景里还依稀可见快马加鞭赶路的人和狂奔的武士之剪影。无论是急急忙忙向佛堂奔跑的群景,还是背景的剪影,都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态”描绘,烘托出大雨突降的真实情境。同样是生动的雨景描绘,评论认为这幅画作和歌川広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最高杰作“庄野”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在须原宿,仍然可以找到位于鹿島神社里的佛堂和大杉树。任时光流转,岁月不换。 海外收藏情况:第四十次-「野尻」渓斎英泉作伊勢利版:  野尻宿,位于现長野县木曽郡。湍急的伊奈川上横跨着刎掛桥,画作左上是被称为“木曽清水寺”的岩出観音堂(因为和京都清水寺一样有气派的“舞台”,即开阔的木制高台)。作者以自下往上仰视河水、拱桥和寺庙的视角,突出了景物的高大感,形象烘托了行者们一步步前往山上参拜的路程之悠悠。据说河水湍急的表现形式和桥拱的夸张,是受了渓斎英泉的师傅葛飾北斎的影响。
 初版(保永堂?竹内版)与后来的錦樹堂?伊勢利版,对山脉的描绘、以及飞鸟、瀑布流水的处理均有明显不同。中山道広重美術館保存的是竹内版。
 海外收藏情况:第四十一次-「三留野」歌川広重作 三留野宿,位于现長野県木曽郡。画作描写了红?白梅绽放的早春时节,一家人在农田里干活的景象。妈妈手牵着孩子,头顶着便当篮,也许是刚刚送来饭菜,一家人在田地里享用过和乐融融之后,正领着孩子回家去。右边山上的神社叫做天王社(现在叫做東山神社)。 三留野宿的主要区域在这片山的后面。如今此地也是以梅花闻名。
 海外收藏情况:第四十二次-「妻籠」歌川広重作 妻籠宿,位于现長野县木曽郡。可以看到,爬山过坎的时候旅人们着装各异,代表他们的不同身份,穿白衣的通常是巡礼者,而背着厚重行囊的则是往返于江户与京都的忙碌商人居多。仔细看会注意到,不同人物腰的弯折程度不同,其实是用来表现年龄的手法,正是这种细节之处的表现令歌川広重成为闻名于世的画师。
 海外收藏情况:第四十三次-「馬籠」渓斎英泉作伊勢利版:  馬籠宿,曾经属于长野县,现在的行政区划属于岐阜县中津川市。跨过山岭,前方出现了开阔的景色。左边骑牛的村民身后的两条瀑布分别叫做“男滝”和“女滝”,据说实际的位置与画中描绘的位置有一点不符。 
 而远处的笠置山,在初摺(初次印刷版本)时有晕染淡淡的颜色,但後摺(伊勢利版)以后都被删除了,原因不详。中山道広重美術館收藏的,是後摺版本。
 海外收藏情况:第四十四次-「落合」歌川広重作 落合宿,位于现岐阜县中津川市。画作描绘了从落合宿出发的大名队伍长长绵绵延续到落合桥的景象。可以看到队伍先头已经在桥上了,而包括大名本人在内的队伍中心部分还在落合宿的街市上。该画作的(初摺)(初次印刷版本)时山上露出的地表都是黄色,後摺(再版)以后,地表都是绿色。中山道広重美術館两种版本都有收藏。
 海外收藏情况:第四十五次-「中津川」歌川広重作 中津川宿,位于现岐阜县中津川市。广阔无垠的田园风景、近处的土桥上行人与村民来来往往。经过曲曲折折的土路,就能到达画面远处的建筑群-中津川宿。而更远处的山脉是木曽山脈。
 海外收藏情况:第四十五次-「雨 中津川」歌川広重作 雨中中津川,是中山道六十九次系列浮世绘里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全世界大概只有几张原画流传至今(中山道広重美術館有藏品),再加上作者对景对人的细腻描绘,是评价很高的名作。为什么只有中津川有晴和雨两个版本?为什么相比其他浮世绘,这一版本流传至今的数量明显极其稀少?为什么歌川広重的作品中,只有这张,怎么找都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真实存在的场景?等等无法解开的谜题,也是这一画作成为中山道六十九次系列中最著名、最为人津津乐道、最使人趋之若鹜之作品的原因。
 海外收藏情况:第四十六次-「大井」歌川広重作 大井宿,位于现岐阜县恵那市。人和马正踏雪穿越山路,赶往京都方向。画面左后方依次是笠置山、恵那山、御嶽山。据说雪景是歌川広重最擅长的一个分类。这幅画笔者曾在友人家看过原作(得意)。
 海外收藏情况:第四十七次-「大湫」歌川広重作 大湫宿,位于现岐阜县瑞浪市。中山道从江户到这里大概完成了旅途的三分之二。画作描绘的是大湫宿到細久手宿之间,背着柴木翻山赶路的夫妇。夫妇视线的延长线上有两块大石。这两块大石头现在在美濃高原可以找到原物,因此人们在石头旁边立了木牌展示歌川広重的画作,这幅作品也有力证明了歌川広重是真正亲自踏访中山道各处之后基于实际观察来创作中山道系列浮世绘的,因此艺术价值重大。
 山田书店有售錦樹堂版,售价65000日元(约3千多人民币)。
 海外收藏情况:第四十八次-「細久手」歌川広重作 细久手宿,位于现岐阜县瑞浪市。久手是四处被山环绕的盆地。画作描绘了从高处眺望久手的风景。中山道上的三个旅人正在往不同方向赶路,而背着农具的老夫妇则正从大路转向通往农田的小路,大概是准备去务农吧。
 海外收藏情况:第四十九次-「御嶽」歌川広重作 御嶽宿,位于现岐阜县可児郡。作品描绘的是从細久手宿经山路往御嶽宿途中的一个小旅馆。各种阶层、各种背景的人,其乐融融在同一个屋檐下休憩。当时的这种简易旅馆叫「木賃宿」,有一席床铺,伙食自理,只需要付给老板柴火钱即可。围着囲炉裏,有僧侣、有商人、有巡礼中的妇女,有正在脱草鞋的赶路人、还有不知道哪里跑来的小孩。大家都在夕阳快要落山地时候聚集在这个落脚处,谈笑声似乎可以透过纸面传递出来。歌川広重因为他对各个阶层的百姓观察入微的描绘,被认为是贴近大众、接地气的画师,因此广受好评。 这一木质小屋有幸保存至今,如果有幸在中山道徒步的人一定会惊叹于现在的风景和画作的同步率,只是无法再作为旅馆使用。下图是囲炉裏的真实样子。 海外收藏情况:第五十次-「伏見」歌川広重作 伏见,位于现岐阜県可児郡。画中的大杉树距离真正的中山道有700米左右,右边遥远的几乎看不见的建筑群才是真正的伏见宿。画中间硕大的杉树,给了这幅画作无比的安定感,也许是为了表现跨过中山道最险恶的山岳地段,即将进入平川的旅人的安堵心情,才故意选取此角度吧。
 很遗憾,这棵杉树在20世纪初的时候遭遇室戸台風被吹倒,现在在同样的位置有立碑纪念这一棵千年古杉。
 海外收藏情况:第五十一次-「太田」歌川広重作 太田宿,位于岐阜县美濃加茂市。此地为飛騨川和木曽川合流之处,因此水面宽广。渡河的方法只有泛舟而行。可以看见等待着渡船的旅人们聚集在一起,他们右后方的山脉是鳩吹山。这里如今几乎保存着和当时一模一样的风光,等待着有心人的踏寻。 海外收藏情况:第五十二次-「鵜沼」渓斎英泉作伊勢利版:  鵜沼宿,位于现岐阜县各務原市。右边是犬山城天守閣与大手門,跨过宽广的木曽川,河对面的山麓上可见鵜沼宿的建筑群。据说这幅画城郭、天守阁等等元素严重抄袭既有作品“木曽路名所図会”。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为什么中山道后半的作品全部都由歌川広重担当。但由于作品抄袭等不好的评价,渓斎英泉被出版社强制中断制作是一种普遍的看法。
 后来的伊勢利版海水的颜色变单调,初版的版权方保永堂“竹内”的印章被删除。
 海外收藏情况:
 名古屋的山星书店可以买到有一点受损的保永堂版,售价15万日元(约1万多人民币)。这幅褒贬不一的作品,能够买来收藏还是非常值得考虑的。第五十三次-「加納」歌川広重作 加纳宿,位于现岐阜县岐阜市。加纳宿地理位置处于加纳城的城外。画作描绘了大名出巡的时候,百姓们跪下等待大队人马阔步走过的景象。队伍身后是加纳宿的茶屋(供长途旅人喝茶休憩的地方),远景可以看见加纳城。
 海外收藏情况:第五十四次-「河渡」渓斎英泉作?岐阜市歴史博物館蔵伊勢利版:  河渡宿,位于现岐阜县岐阜市。画中心的人物,泛舟于長良川上,手拿火把和绑着鹈鹕脖子的线,正在进行一种叫做“鵜飼”的观赏用捕鱼方式。鹈鹕们因为脖子被绑住无法吞咽大鱼,所以最终捕到的大鱼都可以被取出。这种捕鱼方式看似残忍,但是其历史悠久,鹈鹕们靠能够穿过脖子的体积较小的鱼得以生存,并毕生成为这种观赏用捕鱼方式的道具。在江户时代,鵜飼曾经繁盛一时,是给大名及权贵泛舟享乐时观赏用的show。到现在仍然在以岐阜、京都为中心的地方延续这一传统,最近常常是外国游客观看的比较多。现在,長良川的鵜飼,由皇室提供资金运营,鵜匠们是隶属于宫内厅(管理皇族成员生活的机构)的员工,从服装到捕鱼手法都完整保存了江户时代的传统。
 画作通过墨水的浓淡,表现了远山和树木,远近不同的鵜飼舟,以及水面和水中的鵜等等。尤其是鵜匠手中的火把所照映出的湖面的光影变化,极其梦幻。此作品因此成为渓斎英泉的杰作被广为称赞。但也有评论家认为,長良川在平野,附近应该是看不见画作中所绘金華山的。所以这张画很有可能是他没有去过实地,单凭鵜飼的传言与想象而画的。
 在后来的伊勢利版中湖水和右边的山没有了渐变色,少了很多风韵。
 海外收藏情况:第五十五次-「美江寺」歌川広重作 美江寺宿,位于岐阜县瑞穂市。犀川河边,椿树满开的春天,夕阳西下,远处可以眺望美江寺宿。正在赶路的僧侣向当地人询问路怎么走。抓住随处都有的平凡景色的深邃并将其定格于永久,正是歌川広重画作最为人称道的地方。
 海外收藏情况:第五十六次-「赤坂」歌川広重作 赤坂宿,位于岐阜县大垣市。雨过天晴,正在收起油纸伞的妇人和还没有脱下长斗篷的旅人在杭瀬川的土桥上擦身而过。对面桥下是一排停泊船只用的矮木桩子。由于这里与伊勢湾相连,所以江户时代往来做生意的商人很多,曾经很是繁盛。远处可以看见赤坂宿的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在日本人眼里,此地因为1861年经中山道出嫁的和宮公主曾经住宿过一晚而名气很大。
 现代的杭瀬川幅度变窄,桥东侧展示着歌川広重的这幅「赤坂」,让到访的人可以一目了然。
 海外收藏情况:第五十七次-「垂井」歌川広重作 垂井宿,位于现岐阜县不破郡。天空中的大面积黑色表现的是乌云,黑线描绘的是大雨的景象。大名的行进队伍从远处缓缓进入垂井宿,而旅馆的负责人正打着伞在队伍最前方恭恭敬敬地引路。近处茶屋的主人,以及披着斗篷的客人,都跪下等待着大名的驾到。该画作使用了对称法,远近法,因此城墙的石垣、中山道沿途的松树都是那么错落有致。
 画作左边身着暗红色服饰头戴斗笠的人,并不是穿着暗红色的和服跪在大雨中。他穿的是合羽(江户时代的雨衣,一种经过柿渋防水加工的和纸),现在已经没有地方生产,因为有了现代的雨衣这种技术已经没有人继承。
 另外,画作左边的茶屋的看板上的“林”字标识,是当时该系列画作的版权所有者出版社“伊勢屋利兵衛”的屋標。而右侧茶屋里面装饰的美人画,疑似是歌川広重自己作品的缩小版,也许是一种巧妙的自我宣传。
 海外收藏情况:第五十八次-「関ヶ原」歌川広重作 关原宿,位于现岐阜县不破郡,以决定德川家康最后胜利的“关原之战”闻名于世。可是这幅画和遥远的战争硝烟没有半点关系。描绘的是平凡至极的茶屋,以及在那里落脚休息吃饭的旅人们。据称歌川広重是因为想要抹消人们“提到关原就想到古战场”这一刻板印象,故意着力强调了这里平和宁静的风光。但是平凡的画作里其实隐藏了一个大秘密,茶屋的看板上写着そばきり?うどん(即荞麦面与乌冬面),在日本,自古就有关东人吃荞麦面,关西人吃乌冬面的习惯,几乎不会在日本看见同时贩卖荞麦面与乌冬面的餐厅。此地刚好位于关东关西交界之处(事实上据说关东关西的“关”,就是由于关原这里从前设有“不破関”,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因此导致以此地为界东西文化产生了分歧而来),因此才存在同时提供乌冬面和荞麦面两种食物的茶屋。
 而仔细看的话,会发现看板最上面从右往左写着“三五”,意指这是歌川広重所作中山道系列从东往西第三十五幅作品的意思。
 另外,店铺的灯笼上写的是“名物 さとう もち”,即“名物 砂糖 年糕”。在日本,年糕的形状也有东、西之分,关东为四角形,关西为圆形。以关原为中心,关原以东的岐阜县,年糕都是四角形的,而关原以西的滋贺县等地,年糕都是圆形。所以,也许此画作中的茶屋,为了满足东西两方而来的客人,两种年糕都有准备也说不定呢。
 海外收藏情况:第五十九次-「今須」歌川広重作 今须宿,位于现岐阜县不破郡。由于地处美濃国和近江国(江户时代日本的行政区)中间,画作中可以看见“江濃両国境”的木桩。而店铺看板上的“寝物語由来”,意指这里地处两地交界之处,所以晚上可以一边躺着休息一边听各国逸事,是一种浪漫的说法。
 海外收藏情况:第六十次-「柏原」歌川広重作 柏原宿,位于伊吹山麓,现滋贺县米原市。画作描绘了柏原宿林立的商铺,这里有很多贩卖伊吹山采摘的艾草所制作的草药、灸(艾草做的针,用于汉方针灸)、天然染料的商铺,也称作艾屋。最右的艾屋的番头(店长)坐在福助人形(用于祈祷幸福与生意兴隆的童子像)旁边静候客人光临。而再往中间看,这家店的店头摆放着伊吹山的模型,模型前手代(店小二)正在恭敬地跪着伺候客人。再往左看,是典雅的茶屋,店铺深处连接着优美的日本庭院,店头还摆放着可爱的金時人形。据说现在在柏原宿,仍然可以找到画中的店铺,名叫「伊吹堂亀屋佐京商店」,日本庭院和福助人形也被完好的保存下来。如果事先打电话,可以参观,但是不可以照相。 海外收藏情况:第六十一次-「醒井」歌川広重作 醒井宿,位于滋贺县米原市。画中首先吸引眼球的当然是气派的“一本松”。经过松树旁边正在赶路的两人是大名家的家臣,大名的队伍应该正在上京,他们两人落在了队伍最后方。眼前一连的茅草屋是进入醒井宿之前的六家茶屋,因此这里被称为“六軒茶屋”。这个地名流传至今,且其中一家茶屋有幸保留下来,现在作为免费休憩所对外开放。另外,画作右边有一个农夫悠闲地坐在高地上吸着长烟,似乎是在静静观望着大名一行。农夫身后的丘陵是枝折山。
 另外,真正的大名家臣,和服背后都应该有专属的家纹,但此画中家臣后背的家纹是出版社「版元伊勢利」的“林”字的屋標。
 海外收藏情况:第六十二次-「番場」歌川広重作 番场宿,位于现滋贺县米原市。画作描绘了番场宿入口熙熙攘攘的景象。画中清晰描绘了茶屋「いせや」,以及远处的六波羅山。「いせや」门前有一位腰间别着短刀昂首阔步的人,应该是役场的官人吧,似乎刚刚从茶屋走出来。茶屋门前停放的,是江户时代的轿子,轿子主人和仆人应该还在茶屋里歇脚呢。画面左边的三人,应该是马夫,他们把马拴在树上站着闲谈,其实是在等待茶屋里的客人,他们中也许有人会雇马往下一站赶路,他们就是计程车司机的古代版啊!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街道左边的红木房子的看板上写的是“歌川”并绘入了暗指作者的“ヒロ紋”(点击扩大图片看得会比较清楚)。将自己的名字毫无痕迹地安排于画中,是浮世绘画家为了宣传自己常常使用的有趣方法,是不是比现在生硬的插入广告高明许多。另外「いせや」这一名字,应该是取自当时的出版社「版元伊勢利」,「いせや」看板上面类似“林”字的商标,是「版元伊勢利」的屋標。
 海外收藏情况:以及第六十三次ー「鳥居本」歌川広重作 从摺針峠眺望琵琶湖的绝美景色(峠:意指山口、山岭),位于现滋贺县彦根市。左边是望湖堂、右下是臨湖堂,都是当时著名的茶屋,在这里小憩,还可以眺望琵琶湖中的泛舟,好不惬意。由于从东京往西走,穿过绵延不断的山,来到摺針峠第一次可以眺望广阔的琵琶湖,那种心境的开阔与畅快可想而知,故这里自古被称为“中山道第一景”。虽然茶屋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登上摺針峠还是可以看到一样的景色。 另外,由于附近多雨的天气,“鳥居本宿”附近,曾经有20家以上的合羽商铺。什么是合羽(意指雨衣)呢?是由和纸涂上柿渋(由未成熟的柿子经过发酵、汁液提取、过滤而成的底漆,有放水、防腐功能,广泛用于和式建筑的底漆涂料中),达到防水效果的朴素雨衣,由于柿渋是暗红色的(参见第五十七次-「垂井」、第十四次-「板鼻」画中人物),所以那时的合羽整体呈现暗红色。时代发展,现在已经不需要用纸挡雨,最后一家商铺也在战前就停止营业了,但走在“鳥居本宿”的老街上,还可以见到下图所示的表示“合羽”的延续百年的商铺看板。 海外收藏情况:第六十四次-「高宮」歌川広重作 画作描绘的是浅水期的犬上川,位于现滋贺县彦根市。画面左右各绘有高大的松树。中间的妇女们背着超过身高的行囊,应该是用于制作被称为“高宫布”的高级麻布的原料。由于水流少,人们可以不用过桥,直接从河床上渡河。 河对岸是高宫宿,这里除了作为来往旅人的落脚处,还有许多延续至今的“高宫布”商铺,是“高宫布”自古至今生产、买卖的集散地。在中山道69处驿站之中,是继“本庄宿”之后第二大的驿站。远处从左到右的山脉依次是伊吹山、男鬼山。现代的犬上川上同一位置所架的桥叫做高宫桥,稀少的河水、遥远的山景似乎还是当年的模样。 海外收藏情况:第六十五次-「爱知川」歌川広重作 爱知川,位于现滋贺县爱知郡,江户时代称其为恵智川。画者在这里描绘的是渡河的场景。画中的桥叫做「むちん桥」,むちん是无赁的意思,桥头木桩上写的是“むちん桥,无需过桥费”。在没有这座桥之前,茫茫河水,旅人们只能淌水而渡(因为水不深)。为了吸引更多人途经这里并落脚,这座桥是爱知川宿的旅馆主人们凑钱修建的,并且允许路人们自由通行。中山道本身也是一个由众人修葺,方便大众来往的梦想之路。也许是因为这座桥背后的故事,正是中山道发展的缩影,所以歌川広重才选择了这个题材吧。 这座木质的无赁桥当然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取而代之的桥叫做御幸桥。而画面远处的山脉从左到右依次是観音寺山、五個荘里山,与现在几乎风景无异。 そうめい堂有售卖保存状态少有欠损、錦樹堂版的原画,售价7万日元(约四千多人民币)。
 海外收藏情况:第六十六次-「武佐」歌川広重作 武佐,位于现滋贺县八幡市,全长约1公里的「武佐宿」约有旅馆23轩,因为来往的商人众多、物产丰富,曾经繁盛一时。画中芦苇随风飘荡,旅人排队过桥,好不热闹。这条河叫做日野川,仔细看,会发现桥其实是两片舟连在一起组成的。不知道是有意还是巧合,「高宮」「愛知川」「武佐」连续三个地方都是描绘的渡桥风景。
 山田书店有售稍有一点破损的錦樹堂版,售价15万日元(约1万多人民币):
 海外收藏情况:第六十七次-「守山」歌川広重作?守山宿にぎわい広場蔵 守山宿,位于现滋賀県守山市。画中河流叫做吉川,沿着河流一边是绵延不断的旅馆和茶屋,另一边的山头则山樱盛开。或骑马或背着行囊?扁担的旅者们川流不息,也有坐在茶屋里悠闲地享受片刻的旅人。远处的山叫做三上山。而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行者中除了一人之外全部都向着京都方向赶路,让人会忍不住联想“啊,再过不远就可以到京都了”。
 海外收藏情况:第六十八次-「草津追分」歌川広重作?草津宿街道交流館蔵 草津是中山道和东海道合流的地方,位于现滋賀県草津市。画中所绘溪流在当时叫做草津川,现在叫做天井川,这条小溪只要不下雨,可以徒步穿过,是从草津往京都行进的必经之路。画作正中心是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想必也是刚刚离开远处的草津宿,启程踏上到达京都的最后一段路途。 
 海外收藏情况:第六十九次-「大津」歌川広重作?大津市歴史博物館蔵 到达京都前同属于东海道和中山道的最后一个“宿”,位于滋賀県大津市。但是歌川広重为中山道和东海道做了两幅不同的浮世绘。在大津这里北国街道和琵琶湖交汇,由于北陆的丰富物产(想到松叶蟹,口水就。。。)经此地被源源不断运往京都,因此道路上永远车水马龙,不是运货的牛车就是赶路的人。远处可见琵琶湖,湖上有船,船上有松叶蟹!(不好意思,文章太长,写了太多,笔者已疯)
 海外收藏情况:终点ー「三条大桥」歌川広重作?(保永堂版)知足美術館蔵 中山道终点是京都三条大桥,这一点和东海道是完全一样的。这幅画既被归属于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也被归属于中山道六十九次系列。浮世绘上所书“大尾”,意指结束,而“京师”,与中文意思一样,指当时的都城,即京都。跨过三条大桥,就是江户时代的京都了。通过画作可以看见江户时代的三条大桥上或衣着优雅三三两两的官人,或忙着赶路的商人们,不同属性的人来来往往。远方风景开阔,悠悠半山腰还有一座寺庙。 对比一下大正时代的三条大桥。应该几乎还保持着江户时代的原样。没有高层建筑,远处地平线的风景也几乎一致。 而现如今的三条大桥,由于重建与翻新,再加上周围建筑的变化,当时的风韵已经很难寻找。但是桥中间栏杆上的铁饰,尽管已经历尽风霜,还保留着丰臣秀吉下令修建这座桥时的样子。 海外收藏情况: 假如能够有读者耐心读到这里,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个感受“大家来找茬这个游戏,绝对是浮世绘发烧友最先发明的”。 如果有人愿意看,改天再继续更新另一个风景画系列大作「東海道五十三次」。--------另外,通过“美食”的视角观察浮世绘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赏方法。------延伸阅读:延伸阅读:延伸阅读:赞同 168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圆形纸做灯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