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心有灵墀是什么意思?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作者是:“韦应物”,这是出自于 唐朝 韦应物 所著的《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
  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
  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
  扁舟不系与心同。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生平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1岁 玄宗开元25年(737)生于京兆 14岁 玄宗天宝九年(750)本年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 15岁 玄宗天宝十年(751)在“三卫”为玄宗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在此期间,他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做人。 ……改羽林仓曹,正八品下。 ……授高陵尉、廷评。 20岁 玄宗天宝十五年(756)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夫人元苹16岁。 23岁 肃宗乾元元年(759)安史乱后撤出三卫,后数年在长安,曾一度在太学读书。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 27岁 代宗广德元年(763)本年秋冬间为洛阳丞。 29岁 代宗永泰元年(765)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后弃官闲居洛阳。 33岁 代宗大历四年(769)本年前后,从洛阳至长安。 38岁 代宗大历九年(774)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 40岁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朝清郎,正七品上。九月夫人卒,十一月葬。 42岁 代宗大功十三年(778)本年秋已为户县令。 43岁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六月自户县令除栎阳县令,七月以疾辞官。 44岁 德宗建中元年(780)在长安闲居。 45岁 德宗建中二年(781)四月,迁尚书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 46岁 德宗建中三年(782)仍在尚书比部员外郎任。 47岁 德宗建中四年(783)夏,由前任领滁州刺史,秋到任,正四品下。 48岁 德宗兴元元年(784)仍在滁州刺史任上,冬罢任。 49岁 德宗贞元元年(785)春夏闲居滁州西涧,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正四品下。 50岁 德宗贞元二年(786)在江州刺史任。 51岁 德宗贞元三年(787)本年赐封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入京为左司郎中。 52岁 德宗贞元四年(788)七月,由左司郎中领苏州刺史,从三品。 53岁 德宗贞元五年(789)仍在苏州刺史任上。 54岁 德宗贞元六年(790)本年春仍在苏州任上,后罢刺史任,闲居苏州永定寺。 55岁 德宗贞元七年(791)去年冬或本年初卒于苏州官舍。后运回长安,十一月归葬少陵原祖茔。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本年十一月廿七日与夫人合葬。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成就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 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
语文、作文、板报等APP
客户端二维码
手机浏览器打开查字典
1、直接输入 m.chazidian.com
2、扫描二维码,用手机
访问查字典手机版
唐宋八大家:
当前位置: &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第一句是什么
学习古诗词必备工具,!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第一句是:“夹水苍山路向东”,
这是出自于 唐朝 韦应物 所著的《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作者:韦应物&&&朝代:唐朝
夹水苍山路向东,
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
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
扁舟不系与心同。
代出自蓟北门行作者:鲍照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
乡试后自巩还田家,因谢邻友见过
三月二十七日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
自南山却赴京师,石臼岭头即事寄
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
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作者:宋之问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
刻舟求剑求的意思是什么作者:
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作者: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是
舟行碧波上下一句是什么?作者:
急求!燕歌行二首&其一的诗句是
曹丕《燕歌行》主题,艺术特色,意
忧来思君不敢忘的下一句是?曹丕
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行是什么意
杜甫《古柏行》&忆昨路绕锦亭东
&风宜扇引开怀入,树爱舟行仰卧[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舟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莩.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解释下列词语. 翡翠 丹墀 粉黛 笙箫 2.[沉醉东风]一曲写老艺人拖着沉重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舟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莩。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解释下列词语。
翡翠________________    &&& 丹墀________________
粉黛________________    &&& 笙箫________________
2.【沉醉东风】一曲写老艺人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了故宫,从中我们可以想见故宫昔日的繁华。请找出能体现(或写出能想见)故宫昔日繁华景象的富有色彩的词语,________玉柱、________泥墙、________琉璃瓦、________窗棂、________墀,而现在这一切全淹没,偃卧在一片浓绿的蒿草之中。可见这一支曲子主要是通过________手法表现今昔巨变。
3.作者写“直入宫门一路蒿”,联系以前学习过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诗句,分析一下“路”一词有何表达作用?写蒿草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借“蒿”抒发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选出对【折桂令】鉴赏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从这一曲中我们可以想像到“秦淮十里水盈盈,夜半春风送美人”的景象:绿水画舫,游人如织,舞榭歌台,笙箫彻夜。但现在,国家亡了,歌女逃了,游人不见了,看见的只有窗户上迎风飒飒作响的破纸,秦淮河里夜打空城的潮声。此曲融情于景,景物描写中饱含今非昔比、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
B.“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新红叶”几句景物描写,点绘出秦淮河景色美丽而色彩鲜明的特点,从中也透露出作者被美景所动的心情。
C.曲词写的正是深秋时节,菊花开日,霜叶红时,却只见“有些蝶飞”“无个人瞧”,飘浮在这里的是无边的寂寞。
答案:解析:1.(见课文)& 2.白& 红(澄)& 黄(闪光)& 翠绿& 丹(色彩的)& 对比& 3.“一路”一词表明宫殿昔日的庄严景象已荡然无存。蒿是无知无情的,它偏偏蓬勃生长在这庄严的宫殿之中,它顽强的永存的生命力正好与好景不常的南明政局构成强烈的对照。作者借“蒿”抒发了强烈的亡国之痛。& 4.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教材精析精练》高二语文(下册)
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莩。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1.对以上五段曲词的内容,概括不当的一项是
A.进南京城沿途所见,满目萧条。
B.明陵无人守,树焦羊跑,野火频烧。
C.明宫墙堕柱倒,飞燕雀,住饿莩。
D.秦淮更冷落,无烟无酒,目断魂消。
E.长桥无片板,艳阳高照,少人驻足。
2.以上一摘录的唱词中,有几处化用了前人诗文中的诗句,请找出来,并把原诗文的作者、篇目、文句写在后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语法角度分析下边两句唱词有什么特殊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舟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莩。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解释下列词语。
翡翠________________    &&& 丹墀________________
粉黛________________    &&& 笙箫________________
2.【沉醉东风】一曲写老艺人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了故宫,从中我们可以想见故宫昔日的繁华。请找出能体现(或写出能想见)故宫昔日繁华景象的富有色彩的词语,________玉柱、________泥墙、________琉璃瓦、________窗棂、________墀,而现在这一切全淹没,偃卧在一片浓绿的蒿草之中。可见这一支曲子主要是通过________手法表现今昔巨变。
3.作者写“直入宫门一路蒿”,联系以前学习过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诗句,分析一下“路”一词有何表达作用?写蒿草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借“蒿”抒发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选出对【折桂令】鉴赏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从这一曲中我们可以想像到“秦淮十里水盈盈,夜半春风送美人”的景象:绿水画舫,游人如织,舞榭歌台,笙箫彻夜。但现在,国家亡了,歌女逃了,游人不见了,看见的只有窗户上迎风飒飒作响的破纸,秦淮河里夜打空城的潮声。此曲融情于景,景物描写中饱含今非昔比、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
B.“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新红叶”几句景物描写,点绘出秦淮河景色美丽而色彩鲜明的特点,从中也透露出作者被美景所动的心情。
C.曲词写的正是深秋时节,菊花开日,霜叶红时,却只见“有些蝶飞”“无个人瞧”,飘浮在这里的是无边的寂寞。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黄冈兵法同步学案  高二语文(下)
对【驻马听】和【沉醉东风】两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莩。
A.“牧儿打碎龙碑帽”一句叙写明皇陵已成为一些小孩的玩乐场所。
B.“住几个乞儿饿莩”一句表明明皇陵已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的栖息地和安葬地。
C.【驻马听】一曲写明朝皇陵的衰败重在突出无知牧童和守陵人的破坏。
D.【沉醉东风】写昔日皇陵的建筑物早已残破不堪,长满了杂草,栖息着野鸟。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支曲子,完成下面的题。
《哀江南》注(节选)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官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注:《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南京原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都,后来燕王朱棣迁都北京。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清兵乘机入关后,明代宗室苏昆生(长期生活在秦淮河上的唱曲名家)目睹了南明的兴亡。南明灭亡之后,他故地重游,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唱出这套沉郁、悲怆的曲子。 1.解释下列词语。&&&①翡翠——&&&&&&&&&&&&&&&&&&&&&&&&&&&& &&&&&&& &&②粉黛——&&&&&&&&&&&&&&&&&&&&&&&&&&&&&&&&&&&&&&&③笙箫——&&&&&&&&&&&&&&&&&&&&&&&&&&&&&&&&& &&& 2.【沉醉东风】一曲写老艺人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了故宫,从中我们可以想见故宫昔日的繁华。请找出能体现故宫昔日繁华景象的富有色彩的词语:&&&&&&&&&&&&&&&&&&&&&& & &&&玉柱、&&&&&&&&&&&&&&&& &&& &&&泥墙、&&&&&&&&&&&&&&&&&&&&&& &&&&琉璃瓦、&&&&&&&&&&&&&&&&&&&&&& &&&&窗棂、 &&&&&&&&&&&&&&&&&&&&&&&& &&&&墀,而现在这一切全淹没在一片浓绿的蒿莱之中。可见这一支曲子主要是通过__&&&&&&&&&&&&&& __手法表现今昔巨变。3.作者写“直入宫门一路蒿”,联系“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分析一下“一路”一词有何表达作用。写蒿莱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借“蒿莱”抒发了什么情感?&&&&&&&&&&&&&&&&&&&&&&&&&&&&&&&&&&&&&&&&&&&&&&&&&&&&&&&&&&&&&&&&&&&&&&&&&&&&&&&&&&&&&&&&& 4.请选出对【折桂令】的鉴赏分析有误的一项(&&&&& &&&)。 A.从这一曲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的景象:绿水画舫,&游人如织,舞榭歌台,笙箫彻夜。但现在,国家亡了,歌女逃了,游人不见了,看见的只有窗户上迎风飒飒作响的破纸,秦淮河里夜打空城的潮声。此曲融情于景,景物描写中饱含今非昔比、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B.“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新红叶”几句景物描写,点绘出秦淮河景色美丽而色彩鲜明的特点,从中也透露出作者被美景所动的心情。C.曲词写的正是深秋时节,菊花开日,霜叶红时,却只见“有些蝶飞”“无个人瞧”,飘浮在这里的是无边的寂寞。D.这支曲子描述的是沉默,蕴涵的是仇恨,表面上是一派寂静,内藏的是火一般的激情。是谁惊破了温馨的美梦?是谁践踏了六代繁华?这是作者没有提出而读者自然要问的问题。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第二句是:“东南山豁大河通”,这是出自于 唐朝 韦应物 所著的《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
  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
  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
  扁舟不系与心同。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生平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1岁 玄宗开元25年(737)生于京兆 14岁 玄宗天宝九年(750)本年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 15岁 玄宗天宝十年(751)在“三卫”为玄宗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在此期间,他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做人。 ……改羽林仓曹,正八品下。 ……授高陵尉、廷评。 20岁 玄宗天宝十五年(756)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夫人元苹16岁。 23岁 肃宗乾元元年(759)安史乱后撤出三卫,后数年在长安,曾一度在太学读书。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 27岁 代宗广德元年(763)本年秋冬间为洛阳丞。 29岁 代宗永泰元年(765)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后弃官闲居洛阳。 33岁 代宗大历四年(769)本年前后,从洛阳至长安。 38岁 代宗大历九年(774)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 40岁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朝清郎,正七品上。九月夫人卒,十一月葬。 42岁 代宗大功十三年(778)本年秋已为户县令。 43岁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六月自户县令除栎阳县令,七月以疾辞官。 44岁 德宗建中元年(780)在长安闲居。 45岁 德宗建中二年(781)四月,迁尚书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 46岁 德宗建中三年(782)仍在尚书比部员外郎任。 47岁 德宗建中四年(783)夏,由前任领滁州刺史,秋到任,正四品下。 48岁 德宗兴元元年(784)仍在滁州刺史任上,冬罢任。 49岁 德宗贞元元年(785)春夏闲居滁州西涧,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正四品下。 50岁 德宗贞元二年(786)在江州刺史任。 51岁 德宗贞元三年(787)本年赐封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入京为左司郎中。 52岁 德宗贞元四年(788)七月,由左司郎中领苏州刺史,从三品。 53岁 德宗贞元五年(789)仍在苏州刺史任上。 54岁 德宗贞元六年(790)本年春仍在苏州任上,后罢刺史任,闲居苏州永定寺。 55岁 德宗贞元七年(791)去年冬或本年初卒于苏州官舍。后运回长安,十一月归葬少陵原祖茔。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本年十一月廿七日与夫人合葬。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成就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 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墀用于人名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