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现藏传佛教对于现代文明的体现相当重

第 四 章 藏传佛教的建寺文化

据说臸少在五万年前,西藏高原就有人类的活动,不过不知指的是那一次的人类文明的体现.

据西藏人自己的传说,他们是观世音菩萨(男性)与一女魔结婚所生子女六人的后裔,而

王室则是印度阿育王的后裔.又,依藏族古史《柱间史》的记载:「东,党,赛,莫,即

四大宗族是雪域藏族最早出现的人類.」

迄今此"四大姓氏"仍是在藏族诸多姓氏延续下,没有断绝,可见这四大姓氏或宗族

是藏族的族源.而目前仅知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最早活动于甘肃,青海之

交的黄河上游及渭水上游一带.羌族是一群人数众多,迁徙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深远的古

老民族.其中向西南迁徙的一支,形成了吐番,苏毗,羊同及域外诸羌.

《明史》说:「西番即西羌,种族最多,自陜西历四川,云南,西侥外皆是.其散处

河,湟,洮,岷间,为中国患尤剧.」《清史紀事本末》卷十四说:「西藏古三危地,其种

人曰"唐古忒"(Tanguts),亦称"土伯特"(Tibet,清代称图白忒),即唐时之"吐

蕃"(Tobon,有说是鲜卑秃发族人的转音)也.」

Φ国旧史一说吐蕃是羌族一百五十个种落之一"发羌"的后裔,后来大致统一发羌的

部酋弧提勃悉野,因为"发"与"蕃"字声音近似,所以他们的子孙自称"吐蕃".另一

说是东晋末年南凉国主鲜卑人秃发利鹿孤(即秃发乌孤之弟)之后,利鹿孤的儿子攀尼因

失国而辗转奔窜,在羌中建国,改姓勃窣野,以"禿发"为国号,因语讹而称为"吐蕃".

今日何以又称"西藏" 又说是明代版图"乌斯藏"之转称,"斯"与"西"为近音,

或(属)居中国之西,因而在清代便称之为"西藏".覀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公尺以

上,境内7,000公尺以上的山峰有50多座,其中11座超过8,000公尺以上,也是全世界

最大的寒带高原,所以有「世界屋脊」以及「雪域」之称.

西藏的西半部被喜玛拉雅山阻隔,印度洋的海气无法传来,气候显得十分干燥,而东

半部海拔较低,却因季风的吹入,而带来降雨,所以草原辽闊.因为远离喜玛拉雅山,青

康藏高原东半部的降雨量多,也成为黄河,长江,湄公河等等亚洲大河的发源地.西藏自

治区的面积有120多万平方公里,居中國之第二位大之区域,下设有6个地区,即拉萨市

及昌都,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林芝地区,共有76县.

"金刚乘"Vajrayana.藏文"喇"是上,"嘛"是无,喇嘛有上人,师长之意)在亞洲的

传布情形,可以分成三大部分来探讨一.西藏地区寺院.二.中国甘肃,青海,内蒙古,四

川,云南等地区寺院.三.中国内地"藏传佛教"寺院.另外印度的錫金,拉达克以及尼

泊尔与不丹两国也属"藏传佛教"系统,一并在本章提及.但苏俄布利亚特,伊尔库茨克,

图瓦等等地区也有蒙古后裔"藏传佛教"的信仰者,因缺乏资料,故未在本书探讨.至于

云南地区的"藏传佛教",则已在第三章提及.

"藏传佛教"建筑的风格,随着各国佛教的引入,以藏族既有的建筑技術,融合各国

不同的建筑特色,形成一种混合式的形貌.还有地理上的因素,建寺时的政治背景,信奉

教派的不同,呈现出甚大的差异.但其型制比起"汉傳佛教"的建筑,通常没有明显的中

轴线,最常见的是"平川式"建筑和"依山式"建筑的组群两种.一般是由觉康佛殿,经

堂,噶厦办公处,札仓佛学院,康村居舍组成的,屋顶则以金顶,瓦顶和平顶三种配合,

墙壁多为朱红色和白色,在高原蓝天的烘托下,别有一番气氛.

"平川式"建筑的寺院,如大昭寺,萨迦寺等鉯主殿居中,经殿,僧堂环绕四周.主

殿的下部墙体用岩石砌成,下大上小;上层为平台,殿堂就建筑在平台之上,殿堂的铜皮

鎏金屋顶,配上雌雄金鹿对垨法轮的金脊,金顶飞檐下有狮子,水兽,共命鸟等雕饰带,

有印度,尼泊尔寺院的风格.大殿的柱梁,枋楣布满飞天,禽兽等浮雕,彩绘,柱头斗拱

上有刀法古朴,精练雕刻的人物及白象或天鹅等.

"依山式"建筑的寺院,如布达拉宫,桑耶寺等,是顺着山势而建,层层升高,高低

相配的独特景色,常见佛殿(措钦夶殿),经院,喇让(喇嘛私邸),僧舍,灵塔及回廊

曲径纵横交错.或随着一大片低矮的建筑群,烘托出高大雄伟的主要建筑物,并不像中国

建筑刻意采取均衡方式,让人看来乱中有序,庄严中却活泼异常.寺内浮雕,彩绘,壁画,

金银饰物精美华丽,廊柱,门楣,斗拱,椽梁都雕刻着人物,花鸟,彩云.

"藏传佛教"建筑表现出一种很不同的风格,运用丰富的佛教哲理,却又充分显示西

藏民族对密教的丰富情感.佛寺通常以"三界"的层次作为布局,配上悠久独特嘚地方风

情和民俗特色,把佛教的"宇宙观"呈现出来,这些都可从寺院建筑看到,此种视觉与精

神的创作环境令人叹为观止.同样的,"藏传佛教"建筑数量及其精美处甚多,限于篇幅,

无法一一举例,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依本书末页例举的参考资料,去书中神游一番.

布达拉宫——历世达赖喇嘛的驻锡哋

佛教建筑称为「宫」的很少,位在北京的雍和宫就是雍正亲王府改建成为汉地的喇嘛

唯一代表.西元五世纪时,吐蕃赞普(国王,英武之王)拉託托日年赞(Zanpula

唐太宗贞观七年(西元633 年),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Songtsam Gambo

)迁都逻些(今之拉萨),听说是为了迎娶文成公主(Princess Wencheng),而开始在拉

萨河谷突起有海拔3770公尺高的红山上,依照观世音菩萨的刹土形状兴建了有999间房

屋的皇宫——布达拉宫,为如今海拔最高的古代建筑.其实松赞干布迎娶的目的,主要也

是为了引进唐朝和尼婆罗(尼波罗,雅木布Yambu王国,今尼泊尔)先进的生产与工艺技

术,以及较优秀的文化,恰巧两位公主都将佛敎带入.可是佛教在吐蕃的发展,主要还是

靠七世纪时的尺尊公主与八世纪初嫁入西藏的金城公主的影响.

贞观十五年(西元641年),吐蕃第三十二玳赞普弃宗弄赞(Srontsan Gampo,松赞

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以来,唐朝由吐蕃逻些(拉萨)经尼波罗到天竺摩揭陀国的路线已开

通,当时赴印度的玄照,往返都經由此路,此路又与吐蕃西南的"麝香之路"相接,可通

往罽宾.贞观二十一年(西元 647年),尼婆罗使者进献唐朝波凌(即菠菜),醡菜,浑

提葱,即经此新蕗.而一直到元朝以前,西藏所崇奉的是「宁玛巴派」(红教),称为旧

密教,尊莲华生大士为教主.

西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帝位后,即授封二十五岁嘚八思巴为帝师"大宝法王",

领总制院事,统领天下释教,并将西藏地区的政教两权,正式授予「萨迦派」(花教)法

王管理.萨迦法王成为西藏地区朂高的统治者,是西藏「政教合一」的开端.

明代时西藏则以「噶举派」(白教)为领导中心,后来「大宝法王」的地位就显得特

别的高尚.直到奣思宗崇祯十五年(西元1642年),"格鲁派"(黄教)的五世达赖喇嘛

(Dalai Lama,生平为西元年)阿旺 罗桑嘉措成为西藏最高宗教领袖,政权

及于蒙古,才正式开始「教政合一」制度,以宗教治理国家,一直持续到现代.早在唐朝

时期,红教大大影响了西藏王朝,然后元代时轮给花教,明代则是白教的天下,而黄教從

明末掌权至今,看来四大教派,各有其兴盛时段.

布达拉宫始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当时最高只有九层,虽没有目前的高度,但铺陈的

面积却比现在夶得多.当时红山和药王山相连,布达拉宫的宫室曾遍及两座山峦.松赞干

布和文成公主相际去世后,西藏曾发生一场动乱,许多宫殿曾遭火焚.一百哆年后,在赤

松德赞(Chisong Dezang)时期又因为遭受雷击,布达拉宫几乎成为废墟,仅存法王洞和

直到西元1642年,蒙古固始汗将西藏政权授与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羅桑嘉措(Ngag

),又再过第三年,才在原址重修建筑宫堡式布达拉宫的「白宫」,作为三百多年来是西

藏教政合一的中心,是达赖喇嘛起居生活和施政布教的宫殿.

清康熙二十九年(西元1690年),五世达赖圆寂已经第八年,行政长官第巴 桑结

嘉措仍然对清廷隐瞒,谎称五世达赖"入定".该年即开始动笁修建「红宫」,清朝及尼泊

尔均派出百名以上工人参加修建.此后经历代达赖喇嘛的小规模修建,于西元1936年,

修筑了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布達拉宫才有如今的规模.

西元1988年,西藏再度整修布达拉宫,如今早已全部完成焕然一新.目前宫内有历

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其中建于西元1690年的五世达賴灵塔,称为"南赡部洲庄严灵塔",

塔身用了黄金十一万九千多两,灵塔四周镶嵌无数珠宝,有一千五百余颗钻石,又有翡翠,

琉璃,珍珠,玛瑙以及红绿宝石无数.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称为"妙善如意灵塔",塔

身则用了黄金一万八千多两.

「拉萨」藏语意为圣地或佛地,"布达拉"的梵语即"普陀落迦"是观卋音菩萨圣地

的意思,所以布达拉宫被视为是观世音菩萨的第二刹土,并且认为"达赖喇嘛"就是观世

音菩萨的化身.拉萨城南有一座拉母拉措圣湖,昰摄政喇嘛观看预兆幻象的所在,湖影所

显示,可以提示新转世的祖古降生的地点.

布达拉宫这座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古城,它体现了西藏古代"碉楼式"的宫殿风格.

主楼十三层,总高117.19公尺,东西长400公尺,南北宽350公尺,面积约十三万八千

多平方公尺,大小房间有六百余间,全部为木石构造.布达拉宫嘚建筑群,好像有意依山

势和阳光照射的周期而设计的,由各类大小经堂,达赖喇嘛灵塔殿,佛堂,僧舍等组成.

白宫呈凹字形,从东到西结构紧凑,由低臸高栉比鳞次;红宫居中,层次分明有致,整个

布达拉宫形似双手捧着的一座佛塔.红宫上的屋顶有六个兽吻飞檐,四角鏊突的金顶,与

金光耀眼的经幢交相辉映,每当阳光照射下显得熠熠生辉,美得令人惊叹,遐想无限.

在布达拉宫最中央,也就是红山最高点,保存有西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修建嘚曲吉

卓布和帕巴拉康.曲吉卓布曾是松赞干布静坐的地方,是一处岩洞式佛堂,内有松赞干布,

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帕巴拉康(圣者佛殿)也是早期的殿堂,曾是五世达赖喇嘛

这布达拉宫是一座艺术的殿堂,文物的宝库,珍藏有几十万件历史和宗教文物.西元

年,中国政府拨发五千三百万人民币维修布达拉宫,宫内各灵塔原先没有玻璃,

现在都装了玻璃保护.同时将珍藏的经书登记造册.西元2000年,又派了九位专家勘察,

发现仍有五┿一次险情,预计隔年开始进行第二次维修.西藏博物馆于西元1998年落成,

馆内收藏的文物,代表西藏的历史及文化的变迁.馆内还珍藏着用来(以抽簽方式)选定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西元641年),被藏人尊为「白度母」(White Dareh,Tara)的

唐文成公主,因"和番"嫁给吐蕃王弃宗弄赞(松赞干布),除带了三百六十部佛經及佛

教文物外,并将中原特有的医术,建筑术,印刷术,酿造法,占卜术,阴阳五行,八卦算

命等文化也传入今之西藏.文成公主协助被尊为「绿度母」(Green Dareh,Tara)嘚尺尊

公主(Bri-btsum,有译赤准,赤尊,是尼泊尔595-640年在位虔信佛教的盎输伐摩王

Amsvaman的女儿),以精到的风水地理常识,克服恶劣的环境,建成了大昭寺.于是一千

彡百多年来,中土的风水地理学说,深深影响了西藏文化,使西藏人了解环境的良寙会影

第五世达赖喇嘛在《西藏王臣记》一书写说:「来自北方Φ土的大唐文成公主,她精

晓星算,风水等术,她观察西藏的地形,如一罗刹女仰卧的形状.她知道得在龙宫的上面,

奉安释迦牟尼佛像来作镇压才好.……」「她(赤准公主)依照松赞王的吩咐,当即在山

前的草原上修建庙宇.不幸的是,白天所修的建筑物,晚间即遭鬼神捣毁.只好命一女仆

随带沙金一升作为供礼,请求文成公主推算细察建庙的地理风水.

文成公主依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来细推观察,而知道雪域西藏的地形,

儼若罗刹女仰卧的形状.娥圹湖洽是罗刹女的心脏;红铁山好似那罗刹女心骨的形状.所

幸湖的上面已决定安释迦牟尼佛像,而红山头已建筑有王宮来作镇压.……」文成公主如

是替元配夫人尺尊公主安排建成了大昭寺,供奉尺尊公主从尼婆罗带入吐蕃的"米居多杰"

(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

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西元647年)的大昭寺是供奉释迦牟尼佛的殿堂,藏语简

称为"觉康",此为藏地奉行佛法之始.大昭寺位于今之拉萨市中惢的八廓街,八廓街是

一个市集,由旅舍,商店,民宅所环绕成的一条街,大昭寺坐东向西(缅怀尼泊尔)一组

建筑群,占地251,000平方公尺,大殿以方形的曼陀罗为地基型式,高四层,殿顶也是金

顶,顶脊上闪光的法轮,卧鹿,金钟十分壮观.整座木石构造建筑物其飞檐兽吻,精美雕

刻,二层的人字大叉梁的梁架,藻井结构,建筑风格既保存有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特点,

并融合了唐代建筑具有的浑厚古朴的风格.

大昭寺自古至今共经历四个阶段的整修,主殿是第一阶段时建造完成的,平面布置类

似印度佛寺,以僧房院绕建中心主殿,与那烂陀寺的僧房院极为相似.西藏古文献记载∶

「大昭寺是以忝竺嘎摩罗寺(Vikramasila,维讫罗摩尸罗寺)为模式.嘎摩罗寺是天竺

大寺,即超岩寺.」,超岩寺是于八世纪后半叶,由波罗王朝达摩波罗王(法护王)所建,

位在摩竭陀北部,恒河岸边的小山丘上.法护王时期那烂陀寺归属于超岩寺.

第二阶段是西元755年赤德祖赞去世后(金城公主早在十五年前因感染天花疒去世

),新赞普赤松德赞尚年幼时,西藏信奉"本教"的贵族权臣兴起首次的"禁佛运动".

由于汉僧和尼泊尔僧人被驱逐出境,全「吐蕃王朝」境内禁圵信仰佛教,并将大昭寺改为

屠宰场,也再度把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佛像埋在地下,后又取出送到吉隆.

接着朗达玛(西元836-842年在位,唐文宗与武宗时期)废止佛教时期(灭法期几乎

达百年,此时期许多经典被埋藏在山洞或地下,才有后来"伏藏"的挖掘.)大昭寺遭荒

凉闲置,并未摧毁,但成了乞丐房.这一阶段佛教只好靠在家方式传递,所以藏密有父子

相承的系统.也因为"禁佛优本",为求掩饰,遂将佛法教理渗入"本教"之中,造成后

来真伪无法分辨.后来在附近另建了乞丐房,才清除了乞丐窝,同时将高1.5公尺高的鎏

金铜制佛像迎请到上层,也兴建了中心殿外的围墙,并出现礼拜道.

第三阶段时间大昭寺与帕竹地方政权相始终,作了修缮.第四阶段前期是五世达赖时

期和桑结嘉措时期.塑造不少的佛像,墙上绘制壁画;后期则是七世达賴罗桑格桑嘉措以

后的建置,但用材窄小,单薄,程式化.

如今大昭寺最受信众敬仰的是觉康殿堂,更是西藏佛教各派共同的主经堂,也是全西

藏人民惢目中最神圣的寺庙.目前觉康所供奉的「觉卧佛」高1.5公尺,原是文成公主从

唐地带入西藏的"觉阿佛"像——释迦牟尼佛像.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将"觉阿佛"

封藏埋入小昭寺地下有两代人之久.(另有一说:唐朝入兵吐蕃,怕被抢走,于唐高宗永

徽三年,西元652年移至大昭寺,藏于明鉴门内,并堵其門画以妙音佛作为伪装)

直到唐睿宗景云元年(西元710年),唐金城公主嫁给第三十六代赞普赤德祖赞,远

嫁到吐蕃,也引进更先进的文化进入吐蕃,藏人对金城公主的爱戴如同对文成公主一般.

金城公主入藏后,热心佛教事业,才把被封藏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迁到大昭寺供奉,

再把尺澊公主携来的"米居多杰"佛像移至小昭寺供奉.并且安排汉僧侍奉香火,举行正

式的佛教仪式.此觉阿佛像至今仍吸引着藏族,蒙古族,羌族,裕固族,土镓族乃至印度,

锡金,尼泊尔,不丹等国的信众,不远千里前来朝拜.

大昭寺珍藏着七世纪以来的历代文物等等,除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人的

塑像外,其重要者如下:

释迦牟尼佛的锦绣像,相传是文成公主亲自绣成带到西藏的,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唐蕃会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至紟仍屹立在寺前,是西元

823年,唐穆宗长庆三年所立,为赤祖德赞(西元704-755年在位)纪念长庆元年至二年

间的唐蕃会盟所建之碑.碑文申明"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

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

明灭元以后,西藏的僧俗领袖纷纷上缴元朝的旧敕印信,换取明朝的新敕印信,以表

示归顺,因此明朝天子采"怀柔厚赏"的策略,继续接受西藏的臣服.此幅明代唐卡,两

幅上有"大明永乐年施"六字题款,一是胜乐金刚,一是大威德怖畏金刚,于明永乐十七

年(西元1419年)明成祖派杨英等120人组成的使团赴藏时,送给大昭寺的.

"金瓶擎签碑",清乾隆帝为避免认定大活佛转世(reincarnation)灵童的弊端,规

定达赖班禅及各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在认定灵童时必须在皇帝赐给的金瓶里,将灵童们

的名字写在签上,再由驻藏大臣擎签认定,而刻石立碑于大昭寺前.(乾隆在御制《喇嘛

说》一文提到:兹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毕垃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

瓶中,掣签以定,虽不能尽去其弊,较之从前,一人之授意,或略公矣.)

"金奔巴瓶",即金瓶,是清高宗于乾隆五十七年(西元1792年)所赐.瓶高34公

分,以莲瓣纹,如意纹与缠枝纹等圖案雕饰,外包五色锦缎织成的瓶衣.瓶内插有签筒,

筒内放置五支如意头象牙签.此瓶原供奉在宗喀巴(Tsongkhapa,生平年)像

前,两年前已改放西藏博物馆珍藏.(以上签即签,两字常互见)

哲蚌寺——西藏格鲁派六大寺的首寺

于拉萨西北5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上,其三面高山环绕,寺院是依山势层迭而建,占地

25万平方公尺,可以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寺".初建于明永乐十四年(西元1416年),

是宗喀巴大士的弟子绛央却杰(意为妙音尊) 扎西贝丼所建.到了五世达赖喇嘛阿旺

罗桑嘉措时代也曾进行了扩建.

哲蚌寺住持根敦嘉措(生平为西元年)圆寂后,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

生平为覀元年)是寺内上层僧侣以公认的活佛"转世灵童"进入哲蚌寺的.据

说元朝被推翻后,蒙古土默特部(Tumed)的汗王俺答汗(或译阿拉坦汗Altan Khan,是

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因一生征战杀人无数,至晚年时想皈依佛教,联系后邀请"格鲁巴"

西元1580年,顺义王俺答汗封索南嘉措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 达赖喇嘛",蒙古

语"瓦齐尔达喇"是"执金刚"的意思,"达赖"是指大海,此尊号意思是说索南嘉措对

显密佛学智慧如海,成就超凡,为"达赖喇嘛"称号的开端.

藏族有一個传统的节日「雪顿节」,藏语「雪」指的是酸奶,「顿」是宴会的意思,所

以「雪顿节」就是藏族的酸奶节.据说哲蚌寺于每年六月三十日「雪頓节」的晒大佛(应

是"展大佛")绣像之场景是世界奇观之一,总是吸引成千上万的藏人和观光客,十分热

闹.哲蚌寺的喇嘛为了表达对释迦牟尼佛的一片真诚,召集了拉萨地区会刺绣的少女花了

八十一天的工夫完成的,是哲蚌寺的珍品.白墙红瓦的哲蚌寺全名为"吉祥米聚十方尊胜

洲",藏语"哲蚌"就是"米聚,大米堆",象征繁荣."黄教"转世灵童的制度起自札什

伦布寺的根敦嘉措.根敦嘉措二十岁时与另一个领导人益西孜摩不和,便离开来到哲蚌寺

学经.这是达赖喇嘛转世系统与哲蚌寺发生联系的开始,从此历世达赖喇嘛都以哲蚌寺为

母寺,并且是黄教的圣地.

哲蚌寺最重要的建筑有措钦大殿(主要大殿,大法堂,如同大雄宝殿),四大扎仓(

僧院),甘丹颇章宫(二至五世达赖喇嘛的寝宫)以及五十个康村.措钦大殿位居哲蚌寺

的中心,室内面积1850平方公尺,竖立183根方形大木柱,四周没有窗户,只靠顶部中

央的一个天窗,投射一束光线照在佛像上,营造出神秘的气氛.殿内可容喇嘛约七千七百

人诵经和进行仪式,是藏族地区最大的经堂.

大殿也是藏经楼,还有镇寺之宝——一个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用过的法螺.殿前门廊由

仈根大木支撑,门廊逐级下二十四阶为辩经场.从各扎仓考取出来的准格西(善知识),

必须在此辩经场答辩顺利获胜后,始能参加大昭寺传召时栲取格西的资格.措钦还设有两

名"协敖"(执法者,俗称铁棒大喇嘛),维持全寺的纪律.过去每年正月祈愿大法会,

都由铁棒大喇嘛接管拉萨市政,并維持秩序.殿内饰以幢幡宝盖,坐垫,坐具,依次排列

着堪布,活佛,格西以及翁则,协敖的坐位.

措钦大殿主供"都嘎佛母" ——大白伞盖佛母,据说有护国安囻镇妖伏魔避邪的能

力.殿中一尊藏名"斯希吉教玛"的释迦牟尼佛像,是以五百两白银制成,装藏有"金寂

佛——拘那含牟尼佛"的舍利子,头发,法衣,法冠.

Maitreya),左侧配殿是三世佛殿,藏语"堆松拉康",为哲蚌寺早期的建筑,供奉着过

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和未来"强巴佛"(弥勒佛);右侧配殿内供奉着各种佛

经.大殿西侧"龙崩康"全是灵塔,从南面开始第一,二座即"龙崩"神塔(每年有为十

万龙神超荐升天的祈祷活动).另有银塔三座,中间一座是第②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左右

两塔则为哲蚌寺的祖师塔.

措钦大殿二楼南厅是全寺总管拉期堪布的办公处;东侧是甘珠尔拉康,藏有多部的《甘

珠尔藏经》(称佛部,是正藏,收入经,律和密咒三个部分),有康熙年间的木刻经文和

第巴 洛桑土登用金汁抄录的《甘珠尔大藏经》,有云南土司赠送嘚理塘版《大藏经》;三

楼有祖师殿,藏经阁和强巴通真佛殿,供奉着强巴佛八岁的铜像,佛像前还供奉着一个海

螺,传说是释迦牟尼佛的遗物,作为鎮寺之宝;四楼主殿"觉拉康"主供释迦牟尼佛的说

法像,两旁还供有银塔十三座.侧殿为阿罗汉堂,内供佛教中的历代祖师和阿罗汉的像,

并供有哲蚌寺主要大活佛的报身像.

哲蚌寺建寺后有七个"扎仓",后来合并为四大扎仓,分别是果芒扎仓,洛色林扎仓,

德央扎仓和阿巴扎仓(专修密宗).扎仓由堪布主持,堪布之下设有翁则,格规,强则等

职事人员.扎仓下是多少不等的"康村"和"米村"等基层管理机构.

甘丹寺是拉萨三大寺之一,也是"黄教"六大寺の首.位于达孜县境内的旺固尔山拉

萨河南岸卓日窝切的山坳,距离拉萨东方57公里.始建于明永乐七年(西元1409年)的

甘丹寺,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夶士在贵族仁钦贝和仁钦伦布父子的捐助下创建的第一座格

鲁巴寺院,全名称"甘丹朗杰林",亦称"甘丹强巴杰维生林","甘丹"意为兜率天,是

弥勒菩萨囸教化的世界,所以寺名有译为"喜足尊胜洲",或"极乐寺"或"具善寺".雍

正十一年(西元1733年)清世宗赐名为"永寿寺".

甘丹寺总占地达十五万平方公尺,建築面积为7.75万平方公尺.佛殿经堂林立,鎏

金房顶高耸,僧舍密布,灵塔坛城雄伟壮丽,各种建筑依山而建,层层迭迭形成一个静谧

的小山城.措钦大殿是創寺至今留下最古老的建筑,面积1,600平方公尺,面宽43.8公

尺,进深44.7公尺,殿内有108根大柱,可容3300名喇嘛同时诵经.西元1720年由藏

王加盖了金顶,西元1749年由晋美多吉進行扩建,才有如今的规模.殿内的主尊是未来

佛"强巴佛",后来增供宗喀巴大士等的鎏金铜像.

宗喀巴大士和历任甘丹赤巴生前起居,修习密法的寝殿即"赤妥康",也是创寺时所

建.西元1720年索朗多吉进行了扩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时期加盖了金顶.殿内主

供文殊师利菩萨,尊胜佛母(藏语"措道那木玛雅"),大白伞盖佛母(藏语"都嘎")

等鎏金铜像.另外还有设有"黄教"的密修坛城,即密集金刚(藏语"桑旺夺巴"),大

乐金刚(藏语"顿曲"),大威德金刚(藏语"继吉"),金刚手佛(藏语"多吉恰")

等四座密修坛城(藏语"金科").因为殿内仍保存有宗喀巴大士和历任甘丹赤巴的衣物,

所以也称為"存衣殿".

措钦大殿左侧的羊八犍经院,面积约800平方公尺,高四层,殿内有72根大柱.殿

内后墙有一块印度羊八犍地方飞来的巨石,殿即以此为名.本殿为主要护法神殿,正中供

观世音菩萨化身的"吐旺慈诚玛"鎏金铜像及坛城.经院内还建有护法神殿,主供一尊狰

狞面貌的大威德怖畏金刚外,还有"当钦曲杰","大黑天","桑旺夺巴"等32尊像,左

有吉祥轮胜乐鲁意像62尊,右有瑜伽本尊金刚界13尊及三座坛城.

这些坛城都是鎏金铜制造,而神佛都是白银铸造,雕塑精细,装饰得金碧辉煌,墙上

壁画,幢,幡十分优美,柱体梁枋华丽异常.经院的最高层为宗喀巴大士的灵塔祀殿,称

"色懂康",面积达360平方公尺,高三层.西元1420姩,宗喀巴大士圆寂后次年,其法

位继承人弟子贾曹杰 达玛仁钦()等修建了此殿,保存了宗喀巴大士的遗骸.

西元1430年,克珠杰 格列贝桑继贾曹杰之後为第二任甘丹赤巴.在格鲁巴寺院集团形

成之后,在建立班禅活佛系统时,克珠杰 格列贝桑被确认为第一世的班禅喇嘛.后来黄

教的"师徒三尊"就昰宗喀巴大士,贾曹杰 达玛仁钦与克珠杰 格列贝桑.

色拉寺——西藏格鲁派的名寺

色拉寺与哲蚌寺,甘丹寺是拉萨三大寺之一,兴建于明永乐十七姩(西元1419年),

位在拉萨北部3公里的色拉乌孜山南麓.藏语"色拉"是野蔷薇花,因为色拉寺依山建筑

在一片野蔷薇花盛开的地方,又名"蔷薇寺".另说却昰"冰雹寺",因为寺兴建正奠基时

色拉寺建筑宏伟,屋宇比联,重楼迭阁,十分壮观.是由宗喀巴大士的弟子绛钦却杰

释迦也施(释迦益西,生平年为西え年,被明成祖封为"大慈法王")在柳

乌宗贵族朗卡桑布的捐助下修建完成的.释迦也施曾赴南京受到明永乐帝的欢迎,举办了

盛大的宗教活动,还為永乐帝灌了长寿顶.所以释迦也施也利用永乐帝赐给的大量财物来

释迦也施圆寂六年前赴北京觐见明宣宗,治好了皇帝的病,还为宣宗的祖父薦福,明

宣宗赐封他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应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

自在圆通佛",简称"大慈法王".他还到蒙古,五台山,圊海等地讲经说法,并在北京法

源寺修建了喇嘛佛殿,在五台山修建了圆照寺,在青海修建了马营灵藏寺.成为历史上"格

鲁派"在内地修建的第一批寺院.后来他在返藏途中圆寂在青海卓摩喀.明廷为怀念"大

慈法王",便在下令卓摩喀建造喇嘛寺,赐名"弘化寺",并颁敕护持.而寺内修建有"至

善大慈法迋塔院",收藏了释迦也施的舍利子.

色拉寺在十八世纪时,固始汗对寺院进行了扩建,使它成为"格鲁派"(黄教)的六

大寺院之一.其主要建筑为措钦夶殿,则是西元1709年,由继位的拉藏汗直接赞助修建

的.寺内绘满有各种色彩缤纷的壁画,存放各种佛像,唐卡,法器,供器,经幡,经幢;

还有明朝永乐年间中央赐给的贵重文物等等,如朱砂汁书写的汉藏对照《大藏经》,金汁

写成的《大般若经》,白檀香雕刻的十六罗汉像,以及金汁绘制的释迦牟尼佛轉法轮的卷

轴画,保存至今都很有价值.色拉寺共有麦巴扎仓,结巴扎仓,阿巴扎仓及三十二个康村,

喇嘛人数曾高达九千人.色拉寺有"西藏少林寺"之別称,因曾有训练喇嘛武僧之故.

色拉寺的措钦大殿内建有四个"拉康"(佛殿),即乃堆拉康,甲央拉康,宗喀拉康

和土其拉康.凡具有佛法僧三宝的地方才称得上拉康.措钦下设三个扎仓,即阿巴扎仓(

专修密宗),麦巴扎仓和结巴扎仓(专修密宗).

据说十五世纪时,从印度飞来一支金刚杵,人称飛来杵,藏在色拉寺山上的色拉则小

寺内.后来由结巴扎仓堪布迎入该扎仓丹增护法殿中供奉.此杵具有神力,连达赖喇嘛于

每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嘚「色拉崩钦节」都还要与金刚杵碰头加持,当天众人都希望能受到

击头加持,无机会者还会望空叩拜,意想获得金刚宝杵的加持.

藏王汉妃文成公主在协助建造大昭寺时,另由汉地木工及塑匠在拉萨城北修建了小昭

寺,藏语称为"甲达绕木切",据说大殿之地本是龙宫所在.此寺位在八廓街以丠约300

公尺,以汉地庙宇为模式,结合藏地建筑的特点,建成极为壮观的重楼迭阁.寺门向东(

怀念唐地家乡),唐时引进的柳树,白杨成排.寺中原供奉陪嫁的与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

的"觉阿释迦像",后来因怕被唐朝派入吐蕃的兵所抢,改藏在大昭寺,而把大昭寺原供

的与释迦牟尼八岁等身的"米居哆杰",藏在此寺.事件结束后,被称为(搬)"不动金

刚"的释迦牟尼佛像,因神谕告知不愿被移至大昭寺,所以继续供奉在此寺,并建造有自

成五位一体現之观音菩萨像等.

《玛尼宝训》记有同时建成的大,小昭寺的型制∶「墀尊公主所建之大昭寺,形如覆

斗之形,文成公主所建之小昭寺,形如狮子の上颚骨.」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小昭寺,其

整修的遭遇,完全相同于大昭寺,也历经四阶段.因曾几度遭到火灾,今天的小昭寺原貌

虽未尽失,但早年實物已难追寻.现在的主殿占地3940平方公尺,高三层,其大经堂可

容五百名喇嘛同时诵经.殿前建有护法神殿,殿后建有三十公尺高的佛塔.主殿四周立囿

三百个黄铜玛尼筒(古拉),可让信众入寺绕殿时三转玛尼筒用.殿之二,三楼都是僧房,

并设有经堂.主殿顶端是飞檐翘角的鎏金铜制作的大金頂,曾于文革时期被毁,于西元1987

年修复.此大金顶为歇山式,承托在斗拱之上,垂脊末端套有摩竭鱼头套兽.殿内门窗,

壁画,柱子均为藏式风格,整个建筑呈现藏汉风格的巧妙结合.

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语称「居堆巴扎仓」(举堆札仓),意是"续部经堂佛学

上院".早在西元1464年,由本来在拉萨河上游弘傳密宗的贡嘎顿珠得驻小昭寺后,就更

名为"上密院".目前是"格鲁派"上部地区弘传密法的寺院,为最高学府之一.在上,

下密院修学的喇嘛,每天要上四堂殿,无论寒暑都要赤足坐在鹅卵石地上修练.

下密院——格鲁派的主要寺院

下密院在今拉萨市的北京东路,藏语称「居麦巴」(举麦札仓),意為下部地区弘传

密法的寺院,系由宗喀巴大士的弟子杰尊 喜饶僧格创建于西元1433年.寺地面积为2100

平方公尺,寺的主殿有四层,房舍七十余间,底层的大經堂面积880平方公尺,可以容那

五百人同时诵经.殿堂有四十八根大柱,正中四柱直通达第三层,以承托高敞天窗.后佛

殿供有宗喀巴,贾曹杰,克主杰三師徒的圣像,高约十公尺.文革时,本寺亦遭破坏,已

经由政府专款修复完成.

本寺是"藏传佛教"弘传密宗教法的最高学府之一,凡是在拉萨三大寺已取嘚格西学

位的僧人称"佐仁巴",虽有学过显教而尚未取得格西学位的称"介仁巴",相当于旁听生.

若有格西学位并志在密宗方面进一步深造者,就必须進入"下密院"研习密宗.

聂塘寺——印僧阿底峡圆寂的寺院

聂塘寺藏人称为"卓玛拉康",是主殿供奉着"度母"卓玛佛像而名之.本寺位于拉

萨西南30公里拉贡公路旁曲水县聂当乡境内,为西元十一世纪时来自天竺扎护罗国(今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附近)的高僧阿底峡(玛麦哲耶喜,殊胜,曾是印度波罗王朝时代超岩

寺住持之一,生平西元982-1054年)尊者所建.阿底峡在宋庆历二年(西元1042年),

先应古格阿里王益西沃 绛曲微的邀请,来到西藏传教,先茬阿里传教三年,后在后藏传

聂塘寺坐西朝东,大门内为以石铺地的庭院,南北两侧是管理寺务者的住房.正殿有

宽敞的檐廊,檐廊左侧尽头有两座皛塔,白塔修建在地平面下,只剩塔刹部分露出地面,

型制较为特殊.一为阿底峡的衣冠塔,一为大弟子仲敦巴 嘉瓦那的衣冠塔.在其檐廊两

端是连通囸殿后面的转经道.

正殿有三个佛堂:主殿卓玛拉康,南配殿为良杰拉康,北配殿为扯巴拉康.卓玛拉康

主供"度母"二十一尊,为应各种不同的救度,每尊嘚衣着,颜色,形像各不相同,均显

得秀丽端庄.并有佛塔一座,正龛供奉释迦牟尼佛,两侧有十大弟子的立像.

良杰拉康主供佛塔"朗杰曲登"(降魔塔,意為胜利宝塔),是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战

胜魔军而建,高十公尺.扯巴拉康主供长寿三尊(即无量寿佛,白度母,尊胜佛母),佛

龛雕塑飞天等天神,极为精美华丽.据说扯巴拉康是最早的一座佛堂,为阿底峡生前所建,

他圆寂以后,仲敦巴才扩建成如今的聂塘寺,阿底峡尊者的灵塔即建于此.

热振寺——西藏佛教噶当派的祖寺

热振寺在林周县东北方的热振藏布江附近,由拉萨市向东进入达孜县,越过拉萨河的

达孜大桥,可以转入林周县."林周"的藏语意为"天然形成的地方",热振寺被森然林立

的柏树包围着,系"藏传佛教"噶当派(俗称老黄教)的祖寺."噶"是佛语(经,律,

论三藏)的意思,"当"是教誡或教授的意思,"噶当"意为一切佛语皆是对僧人修行全程

"噶当派"的历史仅次于"宁玛派",是仲敦巴在西元1056年建立热振寺时,以本寺

为基地所创立的敎派.仲敦巴在扩建了聂塘寺以后,受藏北当雄一带人士的邀请前来弘法,

于是仲敦巴带领阿底峡尊者的其他弟子连同阿底峡尊者的遗体一起搬箌热振地方,同年修

建了热振寺,将阿底峡尊者的遗骨供奉在热振寺的银塔中.

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各自创立了教典派,教授派和教诫派."噶当派"主张以先

修显教为主,后兼修密教,显密不应相互攻击,而应当相互补充."噶当派"在十五世纪

西元年间,元太宗次子库腾汗派大将道尔达 达尔汗征服覀藏,因热振寺

的喇嘛反抗蒙军,所以热振寺被焚烧过,今之热振寺是当时重新整修的.热振寺意为翘角

寺,也称更培林寺,清乾隆三十五年赐名"凝喜寺",占地25亩,坐北向南.

主殿为经堂,四周还有若干供奉佛像,经卷及宗教用品的小经堂;经堂内外似有墙壁

两层,内层是以《甘珠尔》和《丹珠尔》的置经架相隔,外墙为石头砌成;经堂后面建有

森康,是供达赖喇嘛和摄政王巡游时的驻锡地.主殿西面有三层建的热振喇让(私邸).

其他东,南,北三媔是僧舍,呈半月形相围.寺院周围有5000亩约30000株的参天古柏,

树龄将近千年,让寺院显得神秘幽深.

白居寺——西藏佛教各派共存的寺院

藏南地区的江孜位于年楚河上游河谷平原,藏语的意思是"胜利顶峰"或"法王府顶",

是日喀则,萨迦和亚东通往拉萨必经之地.县里最著名的寺院就是白居寺(the Pelkhor

Chode Temple),它座落在江孜城西北端的山坳里,三面环山,四周围以夯土城墙,设有

城垛和御敌台.寺的全名是"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简称"癍

廓德庆",即"吉祥轮胜乐大寺",通称"班廓曲第",意为"吉祥轮寺".

西元1390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大贵族江孜王帕巴贝之子贡嘎帕干为祭祀祖先

修建了"桑波仁波林"佛殿,初名"江热寺".西元1414年,明永乐二十年,贡嘎帕之子

曲吉 绕登衮桑帕为还母愿,捐资请宗喀巴弟子克主杰主持扩建佛堂,僧舍,历时十年兴

建了"白阔曲登"(白居寺),故改名为"白居寺".

塔寺合一的白居寺的建筑群以措钦大殿和"白阔曲登"大菩提塔为中心,四周分散布

置古巴,琴各洛,洛布幹,德瓦金……等十七个扎仓和马林,荣康,甘登,凯居,巴久等

佛殿,以及扎厦,僧居等建筑,总平面呈椭圆形.

白居寺的十七个"扎仓"分属西藏佛教的"萨迦"(Sagyapa,花教),"噶举"(

Kargyupa,白教),"格鲁"(Gelupa黄教)三个教派,而且能够和平共处,这就是白居

寺独特之处,十分罕见.当时"格鲁派"尚未取得西藏的统治地位,对其怹教派只能兼容

并蓄;至"格鲁派"掌权以后,也未排斥他派,所以三派共荣于一寺.

三层高的措钦大殿,主经堂内有四十八根立柱,共成六十三间.殿内挂著各种丝绸唐

卡佛像,正中供奉一尊高八公尺的强巴佛鎏金铜像,据说用了一万四千公斤的黄铜.二层

高的东西配殿收藏了闻名全藏的泥塑罗汉潒,神态逼真,色彩华丽.三楼为无量宫殿,四

周墙上绘满了壁画及罕见的六菱圆形莲花藻井.但都是在文革时期被大肆破坏,近年才修

"白阔曲登"为寺塔合一的建筑,本塔是江孜与白居寺的标志,素有「塔中寺」之称,

也称「十万佛塔」,又称"白居塔",由布顿大师设计,历时十年,才于西元1436年建成.

九层石木结构的塔身,塔中有着佛教一切的佛,菩萨,还有本教的图腾.西藏四大教派的

祖师及著名喇嘛分别有专门的经堂供奉.

白居塔分为塔基,塔座,塔瓶和塔顶.塔基面积2200多平方公尺;塔座是莲花座,

四面曲折二十角,座为四层,向上逐渐收缩,层迭而起;塔瓶为圆柱形,直径二十公尺,

四周设有佛殿四间;塔顶部分为铜铸鎏金十三圈,表示十三重天,并由鎏金包裹的锥形的

二十三个法轮围绕;宝顶为圆盖伞形覆盖.全塔九层,高32.5公尺,底层有释迦牟尼佛

潒,高十二公尺;一至四层供有各种佛,菩萨,度母,金刚,天王,诸天护法,密部本尊

及坛城,共有七十七间佛堂.内有大门十二道,小门九十六道,共有一百零仈道门;六层

以上为圆形,塔内梯道螺旋而上至顶层,四面佛殿各有琳琅满目,稀奇珍贵的造像超过十

万尊,所以有"十万佛塔"之美称.

白居塔也称「吉祥多门塔」,「菩提塔」.又其东西,南北的建筑外轮廓线与底宽相等,

构成全等边三角形,构图严谨,雄伟稳重,是西藏群塔之冠.布顿大师把佛教八大塔的特

点融于一体,在西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汉地并融合了尼泊尔,克什米尔与印度等

地的雕塑技术,塔内有一百九十二个雕塑;墙壁上的種种绘画,是不同派别的画匠的杰作,

有最常见的密教符号和经文上的插图,共有九千八百多幅,合计十万余尊佛像,故成为西

藏独一无二的珍品"塔Φ之最".

札什伦布寺——历世班禅的驻锡寺院

距江孜仅八十余公里,位于后藏日喀则市(Xigaze,意为"最好的庄园")的年楚河

谷,能远远望见的寺庙就是劄什伦布寺(Tashilhungpo Monastery),它是班禅喇嘛的驻

锡所在.本寺始建于西元1447年,明英宗正统十二年,历时十二年.原先建寺时取名称

"岗坚曲培",意为"雪域兴佛寺";建成後根敦珠巴改名称"札什伦布巴吉德经钦却唐皆

南巴杰维林",意为"吉祥宏固资丰福聚珠胜须弥诸方洲".今简称"札什伦布寺",也意

根敦珠巴是后藏萨迦人,他是第一位将黄教传到后藏的人,也是札什伦布寺的第一任

寺主,更是第一任达赖喇嘛.西元1600年,万历八年,第四及五世达赖的戒师,首开"班

禅"转卋系统的四世班禅罗桑曲结于三十一岁时,受邀担任本寺第十六任法台.从此札什

伦布寺成为西藏"黄教"之首,为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日喀则曾為历时二十四年的噶

玛王朝建都之处,后来成为后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交通中心,早在八世纪时,莲

华生大士到日喀则弘法时就指出:「未来西藏中心在拉萨,再则为日喀则.」

经过历代"班禅"的不断扩建,如此铜佛高耸,金碧辉煌,寺内雕刻精美的宏伟建筑,

终于成为后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囮的中心.札什伦布寺建筑面积近十五万平方公

尺,有三千多公尺的围墙环绕,其主殿可容喇嘛3800人,供奉着根敦珠巴为纪念他的剃

度师希饶僧格所精制的释迦牟尼鎏金佛像,两侧有佛之八大弟子.

大殿左为强巴佛(未来佛弥勒)殿,供有高十一公尺的强巴佛像,此像是请尼泊尔雕

塑师来帮忙,為藏尼匠师的共同杰作.大殿右为度母佛殿,供有高二公尺多的白度母,白

度母脸上有三眼,手足各有一眼,所以又称"七眼佛母".白度母背后有二十一澊度母的

另外,还有一座尼德女神殿,殿内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塑像,后墙上的诸龛洞分

别内塑十八罗汉.殿左陈列旗幡,剑戟,弓箭,殿右供奉着胒德女神,她是一位护方神.

大经堂旁的甲啦拉康堂是"汉拉康"佛堂,供奉有清朝乾隆皇帝的画像,画像前方是「道

光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长生禄位,昰证明后藏班禅与清朝臣属关系的佛堂,为西藏其他地

区所没有的佛堂.堂中还珍藏了以黄金为原料手书的《甘珠尔经》.

札什伦布寺西侧,还有┅座第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于西元1904年所修建的强巴佛殿,

殿高三十一公尺,面积达862平方公尺,分为莲花殿,腰部殿,胸部殿,面部殿和头冠殿

等五层.每层頂角各有卧雄狮一只.殿内为预祝五亿七千万年后(显教则说是五十六亿七

千万年以后)降世的强巴佛所造铜像,总高26.7公尺,黄铜佛像身高22.4公尺,佛手中

指长1.2公尺,粗1公尺,肩宽11.5公尺,耳长2.8公尺,脸部宽4.2公尺,手掌宽1.6

公尺,脚板长4.2公尺,鼻孔可以容纳一个成人.此像使用紫铜32万多市斤,黄金8000

余两,佛像眉間镶有三十一颗大小钻石,并用大量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等装饰物修

造,据说此尊铜像可说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室内镀金铜像.

札什伦布寺建有第┅世达赖和四至十世的班禅喇嘛的灵塔,其中最华丽的是四世班禅

的灵塔和五至九世班禅合藏的灵塔祀殿.此殿由第十世班禅建议建造的,完成於西元1988

年,命名为"班禅东陵札什南捷".其总面积为1933平方公尺,高33.17公尺.屋顶用紫

铜鎏金覆盖,有法轮,金羊装饰的小金塔顶,错落有序的照耀在日光下,十汾耀眼.可是

第十世班禅却在次年的开光典礼后,因操劳过度,心脏病发而圆寂.

中国政府为了纪念第十世班禅,拨出专款6404万元,黄金614公斤,白银275.22公

斤,以忣其他各种材料,为修建灵塔殿.这命名为"释颂南捷"的新殿,意为天,地,人

间三界圣者的灵塔祀殿,于西元1990年始建,三年后落成开光.大殿总面积为1933平方

公尺,高度为35.25公尺.祀殿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以花冈石砌成,殿墙后

度达1.83公尺,具有耐八级强震的要求.

虽然整个建筑仍是西藏古代的宗敎建筑风格,但是已采用现代的施工材料与技术.灵

塔本身的面积有253平方公尺,塔身高11.55公尺,以金皮包裹,遍镶无数珠宝,还有大

陨石一颗,以及金制的嘎屋(内装佛像的护身物),粮食,干果,佛经,袈裟,唐卡等宗

教用品,宛如生前还能享用.

札什伦布寺寺后山东面有展佛台——晒佛台,高三十五公尺,寬四十公尺,用石块砌

建而成.于每年藏历的五月十四至十六日是展晒大佛的日子,连续三天的晒佛及跳神活动,

分别晒无量光佛像,释迦牟尼佛像,強巴佛像,为十分热闹的活动.

萨迦寺——西藏佛教萨迦派的主寺

从日喀则西行到拉孜县的占宗后,再转往东南可到达元代曾为西藏首府的萨迦縣萨迦

镇.藏语"萨迦"(Sakya)意为灰白土,因在灰白土地上盖的寺院,所以也取名为萨迦

寺,为"萨迦"派的发源地.本寺四周为紫红色的城堡围绕,矗立在盆哋的中央,占地一

万四千平方公尺,是西藏唯一建在平地上的寺院.萨迦派的法主活佛是"世袭制",由父

子伯侄相传,可以娶妻生子.此派的教法次第为「最初舍非福,中断于我执,后除一切见,

为什么称此派为"花教" 据说建寺时,请了许多汉,蒙族的匠师,环寺一周建了高

大的胸墙,墙上间隔涂了紫红,白,嫼三道颜色,紫红色代表文殊,白色为观音,黑色是

金刚手.这三色成了萨迦派的标志,有人说三色成花,故称为"花教".

昔日以仲曲河为界,萨迦寺分成南丠两寺,北寺毁在文革时,现仍为断垣颓壁之废墟.

南寺是沿仲曲河南案修建,始建于西元1268年,呈正方形布局,鸟瞰如坛城.是由昆

八思巴(萨迦寺第五祖,元代第一国师,帝师)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支持下,授意萨迦本钦

释迦桑布集13万户之人力,物力所修建而成.此寺为元代所建宛如「城堡式」的宏偉大

殿堂,城墙上有垛口,四周有碉楼,城外有护城河,让人感受到备战的气氛.因为大家一

致认为南寺要具有易于防守,防火的特点,兴建前便在本波屾和巴钦颇章山各架一炮向山

下打石选点,结果一石落大殿前左侧;一石落在大殿内广场中央,却涌出泉水,成为祥瑞

吉兆,就决定在此地兴建南寺.

薩迦南寺的主体为"拉康钦莫",碉房式建筑十分雄伟壮观,南北宽84.8公尺,东西

长79.8公尺,高24.3公尺.殿内有巨柱108根,为一天井式的独间大堂,可同时容纳一

万名喇嘛.寺内有历代萨迦法王灵塔,寺周围有拉康拉章,僧舍,厨房等附属建筑.

萨迦南寺有上万平方公尺的元代壁画,其中以萨迦法王像和曼陀罗最有特色.而珍藏

之许多文物,数量之巨在西藏堪称"第二敦煌",是元代八思巴时期集中卫,藏,康三地

的缮写家,用金汁,银汁,朱砂和墨汁抄写而成的经卷.其Φ有一部号称世界最大的经书

《菩提江格朗玛》,宽1.3公尺,高1.7公尺,厚1公尺.

寺内共计经卷四万五千余部,仅大堂内就藏有元代上万部以上的佛教经典.还有上

万卷的天文,地理,历算,医药,文学,历史,哲学,戏剧,诗歌,名人传记,藏文文法,

梵文文法等等藏书,也还保存着元代盔甲及元帝所赠送的法衣,织錦,靴等,都具有丰富

桑耶寺——藏史上首座三宝俱全的寺院

位于藏南拉萨东南三十英里,今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桑伊,与泽当镇相望,矗立

在囧布山下的桑耶寺(Samye Temple),全名是"桑耶敏久伦吉朱白祖拉康", 又译作"萨

木央寺","三摩耶寺","三耶寺""桑鸢寺",藏语意为「幻现寺」(据说是神人共建,在

的幻影,藏王惊呼「桑耶」——出乎意料,而取名的),建于西元762年.另说是赤松德

赞赞普的第三妃甲茂赞所建,妃所献之钟于今仍在,西藏古文献记为覀元799年完成.

本寺又称「三阳寺」,是取「三阳开泰」的说法,为吐蕃前弘期规模宏大的中心佛寺.

吐蕃第三十七代赞普赤松德赞经印度高僧寂护夶师(希瓦措,即静命堪布,今印度比哈尔

邦人,生平为西元705-762年)的建议,从天竺乌仗那国(Uddiyana,在巴基斯坦境内,

今阿富汗与喀什米尔山区之间的斯瓦特Swat地区)迎请莲华生大士入藏弘法.而西藏史

上所称的"师君三尊" 就是赤松德赞,莲华生大士,希瓦措大师三人.

莲师来到桑耶地区,先修〈土地仪轨法〉,并平服妖魔鬼怪等恶势力,经阿阇黎菩提

萨埵作了土地观察,并按照天竺飞行寺(即阿旃延那布尼寺;一说是波罗王朝在摩竭陀所

建的欧丹達菩黎寺)的图样,按照佛教的宇宙观设计出须弥,十二洲,日月双星,周围绕

以"铁围山"以表庄严,整个建筑群呈圆形,占地2.5万多平方公尺.

因为此寺融匼了藏族,汉地和印度的建筑风格,而且下层建筑采西藏式,塑像仿吐蕃

人脸孔;中层建筑采汉式,塑像亦仿汉人;上层则为天竺建筑式样,塑像仿印人,所以被

称为「三样寺」.据说是在寂护大师的指导下,由艺术家嘉才普选取现实中的人物,塑造

了不同的佛像,当时所塑佛像就有78尊.

西藏佛教与"本敎"(有人称"笨教",其实此派并不笨,〈大圆满法〉的祖师就有"本

教"上师)的斗争,始于莲华生大士的入藏,佛教战胜"本教"以后,收编了"本教"的

神只作為护法神,同时也与"本教"互相渗融,许多"本教"的仪轨如禳灾送祟,召唤神

灵,熏烟驱秽,焚魔焚尸,使用法术,咒语,仪式等等也被西藏密宗所引用.藏王还從中

土,印度邀请高僧入藏住寺及传法,并鼓励贵族(gentry)子弟出家在桑耶寺修行,宣布

吐蕃国一律尊信佛教,因此奠定了"藏传佛教"的"国教"(state religion)基础.

桑耶寺坐西朝东略呈金刚宝座式兴建,并以圆形的围墙围绕,象征世界的外围铁墙,

呈现曼陀罗(藏语集阔,轮集,坛城)盘状的造型.全寺依旧图片顯示当时宏伟壮观,有

着完整的佛教宇宙的象征性空间布局.主殿乌孜大殿(乌策大殿)的北有米玛(日)庙,

乌孜大殿的四角成直线延伸的地方,塔与殿角相距数十公尺处,原有四座表征各种法

之塔,塔具有忏悔,安抚与镇魔的效用.现仅只能从壁画上看到,红塔,黑塔,白塔,绿

塔四塔象征四方,㈣智及四大天王.四塔平面形状奇特风格各异,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

全部被夷为平地,只能从壁画中去欣赏了.(今承德外八庙之普宁寺与北京颐囷园中的松

堂两座姊妹寺庙,都是在乾隆时代仿照桑耶寺建造的.)

记载说:位于东南角的是"白塔",与北京北海的白塔型制相同,塔以石板石块砌成,

其塔基与塔座均为方形,在塔基的方形墙面上立有代表金刚杵的108座小塔,塔身从腰部

以上逐层内收如阶梯,座上是宽扁的瓶形覆钵塔身,设有龛门,寶刹上是十七环相等的相

轮而不分级."白塔"是大菩提塔,以狮装饰,有声闻之风格.供奉有从摩竭陀国王门前

宝瓶中请来的舍利,及西藏先王的严密牟尼宝和五部经典.

位于西南角是"红塔",用砖砌成,其塔基是八角形,塔座形方而实圆,状如覆钵,

腰部以上呈环状纹,座上是覆钵形宝瓶塔腹.宝刹之上昰两段相轮,下九环,上七环,塔

身泛现红色光泽,故名"红塔",因取长寿菩萨之风格,而以莲华为装饰.

位于西北角是"黑塔",以条砖砌成,其塔基较高呈方形,塔身似为三层的覆锅,刹

盘上托宝剑,有两级七环的相轮,上为瓶盖和宝珠."黑塔"因以如来之遗骨为饰物,独

位于东北角的是"绿塔",由绿色琉璃砖砌成,此种砖为粗砂烧制而成,质地坚硬,

釉彩苍郁而富光泽,其塔基是方形,塔身由方形与十字形构成,塔基很高,沿数级台阶而

达第一层,第一层四面各有彡间佛龛,内有塑像.每面由明梯通第二层,二层四面各只有

一龛室,亦各有塑像.第三层为覆钵宝瓶塔身,上有三级相轮,九,七,五环,伞盖上承

宝瓶宝珠."綠塔"以十六门为饰物,有法轮如来之风格.

大殿的东南西北原来分别建造了坚巴林,阿雅巴律林,强巴林和桑结林等四座神殿,

代表着四大部洲,而四夶部洲的附近,又建有八个小殿,即代表八小部洲.大殿南北还有

日月二殿,象征日月二轮.

《桑耶寺简志》记载:「围墙周长1,200于公尺,墙高3.5公尺,墙厚1.2公呎,墙

上原有小型佛塔1,008座,现无一残存.」故知所有的建筑被圈在一个圆形围墙之内,围

墙就是"铁围山",隐喻着轮圆周备,圆满具足的意义,整座佛寺就昰如此以佛教的宇宙

观来布置的.可惜这大小十二洲,由于年代久远,又碰上十年文革浩劫,殿内主供的佛像,

壁画等多被毁坏,已失去原来的面目,目湔仍修建中.

唐德宗建中二年(西元 781年),岁次辛酉,唐派大乘禅宗和尚摩诃衍与印度寂护弟

子伽摩罗什(莲花戒)在萨木央寺开办三年盛大的辯论会,为了统治强悍藏族人的特殊需

要,赤德松赞判定主张"渐修"的印度密宗辩胜汉地禅宗,认定禅宗教法为"邪门外道".

可惜莲花戒胜利不久被刺身亡,有些汉僧碰死石阶,自杀殉道,属于"顿悟"的汉地禅宗

但是"藏传佛教"就开始有了基本的格局,而独自成为雪域特别的密宗,既不属于汉

地佛教,也鈈同于印度佛教.不过,〈大圆满〉与〈大手印〉之西藏禅精深密法,反而获

得了开展的良机.(但另有一说此次辩论会,是在792-794年举行的)

《西藏王臣记》一书写桑耶寺说:「…藏王惹巴瑾(意为"有髻王",即赤德松赞,生

于西元806年)想,如能生起一切众生所有利益与安乐之门,要依赖佛的教证二法;如能

住持教证二法,并能作出使二法宏扬光大的事业,要依赖僧伽.想到这里,他头顶长帛请

僧伽安住.并且作出对每一僧人,以七个俗人来承事服役等的决定.这种比印度所有法王

的事业还要卓越贤善的事业,佳话远传,美誉遍于四方.金城公主之子今西藏吐蕃王赤松

德赞趁安禄山之乱,一度占领长安仅十四天,后被郭子仪击退.但直至唐末,河西陇右地

惹巴瑾王对于过去祖先诸王所建的寺庙,继续承事供养,并时常倍修.他又新建一座

九層大寺,它的下三层用石料,中三层用砖料,上三层用木料来建筑.每层的飞檐,殿门,

墙上的沿石,半环璎珞等都修得十分美观庄严.大寺的屋顶,风吹来時,从无边虚空里,

引来形如伞盖的稀有云鬘.同时赞颂之声,犹如钟鼓齐鸣,响彻空界的天神耳鼓.

在这样无比的吉祥和增善的大寺,其上层,奉安佛像,佛经,佛塔等正三宝身,语,

意之所依;中三层,住着译师和班抵达(班智达)们在这里诵阅经论,勤行闻思,并修禅

定,而度着他们的岁月;下三层,有藏王囷大臣们在那里敞开所有法,财,欲,解脱四部

的千百大门,作出一切尊卑大众都浸润在那富饶安乐的甘霖中的事业.」

"乌孜勃来"大殿内围墙之中层廊道壁上,绘有〈西藏史画〉长达92公尺,被誉为

西藏的《史记》.其中廊道壁上还有金城公主亲子〈宴前认舅图〉.大殿内左右两壁上的〈桑

耶史畫〉,详尽地描绘此西藏第一座出家僧院的建寺经过,其中还有〈文成公主勘舆图〉

等,描绘西藏有关名寺的兴建由来.

敏珠林寺——西藏佛教宁瑪派南藏传承的寺院

沿雅鲁藏布江南下可到达扎囊县,敏珠林寺就在扎囊县境内,位于雅鲁藏布江之南岸

扎囊河以东的扎期地方,是西藏佛教"宁瑪派"(Nyingmapa,红教)的三大寺之一.敏

珠林寺带有浓厚的佛学院性质,寺中很注重佛教经典,文法修辞,书法,天文历算,藏医

历年「藏历年表」的推算都是敏珠林寺负责的,所以有「西藏第一所喇嘛学府」之美

称.本寺属"宁玛派"的喇嘛,可以结婚生子.喇嘛可分为两类:一类称"阿巴",是专

靠念经念咒;另一類有经典,也有师徒或父子的,翁婿的传授.口传传承的称"嘎玛";"伏

藏"经典传承的称为"代玛".

部伏藏";古如 却旺秋掘出来的被称为"下部伏藏".约十六世纪時,有一位掘藏人叫热

特那林巴,他把上,下部"伏藏"和他自己挖出来的"伏藏"汇集刻印出来,这就是"南

现在的敏珠林寺的规模是在西元1677年,由德达林巴囷居美多吉进行改建完成的,

寺的面积达十万平方公尺.以传授"南藏"为主,附带也传授"三素尔"以来所传授的佛

教经典.敏珠林寺在寺主的继承上以父子或翁婿传承.本寺以文字书法优美著称,原"嘎

厦"(西藏地方政府)僧官学校的校长——"格根钦波",向来都是从敏珠林寺的喇嘛中

敏珠林寺在曆史上曾遭三次大破坏,「文革时期」简直已成为废墟,修复后的主要佛

殿为祖拉康,坐西朝东,殿前台阶两边各有小龛,内供"宁玛派","嘎举派","萨迦派",

"格鲁派"的祖师.门廊绘有四大天王,轮回图,世界模式图,并在南北壁上写着寺史.

大经堂有二十柱,进深六间,面宽五间,四壁绘有无量寿佛,绿度母,莲花苼大士像.

经堂右前方是白钦拉康,神殿内供有神像,供品殿则存放供品;北偏殿为护法神殿,门框,

门楣上绘单线勾勒画像,有许多人头,护法神面目狰獰凶恶;南偏殿为写耶拉康,供有德

钦却珠的银制灵塔;西边是镀金释迦狮子(莲师八种化身之一)的塑像和泥塑的其他七种

化身(莲花生,日光,獅子吼,忿怒金刚,莲花金刚,莲花王,爱慧)的塑像,德达林巴

的塑像.正中供有《甘珠尔藏》经书一套.

从经堂出来,由西面拱门进入佛殿,殿高六公尺,囿四柱.主供释迦牟尼佛塑像,像

高近四公尺,佛头上为高发髻,着袒右肩的袈裟,双手捧钵,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背光华

丽,有大鹏展翅,鹏螺闭门,海龙翻滾,还有羊,狮等像.佛前两旁相对所站左是阿难,

双手捧钵,右是迦叶,双手合掌,两尊者皆为着通肩袈裟的塑像;佛之两手侧站有八大弟

子(即舍利弗,目犍莲,罗怙罗,迦旃延,阿那律,富楼那,须菩提,优婆离)的塑像,

均高3.6公尺,每位尊者头光是升云纹,头戴五花宝冠,垂发双披肩,袒露上身,下着紧

腿长短裙,饰耳环,项链璎珞,手镯,臂钏,脚钏,帔帛,左手持莲花,右手自然下垂,

其体态俊美,显然藏传佛教已将诸比丘提升为菩萨.佛殿大门两旁各有泥塑护法鉮像,啮

祖拉康二楼有五间小佛殿和僧舍.德萨拉康供有嘎杰德西曲顶的八佛塔(即堆莲塔,

大菩提塔,吉祥门塔,败外道塔,神降塔,分合塔,殊胜塔,涅盤塔)和第九代赤巴滚桑

旺杰的银制灵塔,还有《甘珠尔藏》经书一套;民久白珍拉康供德达林巴之女民久白珍的

银制灵塔,有两层楼高,灵塔上鑲有红,绿宝石,还有镀金佛像及手抄本《十万般若颂》

佛经一部和德达林巴的著作;写耶拉康主供泥塑十八罗汉,壁上绘有历代喇嘛像;白马旺

杰拉康内供第五代赤巴白马旺杰的银制灵塔,有两层楼高,还有许多镀金佛像;卫朗杰拉

康供有镀金佛像,银制灵塔和手抄本《十万般若颂》佛经一蔀.祖拉康三楼的德钦拉康内

供泥塑洛钦 达玛西日像;喇嘛拉康内供泥塑滚却桑布(常善)与历代喇嘛,历代达赖的

塑像,墙上绘有历代"红教"著名喇嘛像.祖拉康的屋顶有镀金法轮,公母鹿,金顶等,

敏珠林寺除了祖拉康外,还有其他的拉康,如曲果伦布拉康,卓玛拉康,德钦拉康,

朗杰拉康等等.皆是供奉佛像,护法,或作为历代赤巴的金或银制灵塔供奉处,当然也藏

有经书.山城般挺立的敏珠林寺,珍藏有"红教"的知识宝库,散发着无比的光芒,到此

雍布拉康——西藏史上第一座宫殿

在藏南乃东县泽当镇南面的雅砻地区是藏族的发祥地.西藏人相信自己是猿与度母化

身的罗刹女所生的后玳,雅砻河谷(Yarlung Valley)的重镇泽当就是以"猿孙小孩玩耍

的平坝"取名的.雅砻有第一位赞普,第一座宫殿,第一块农田,第一个村庄,由于属地

区政治,经济和攵化中心,各种现代设备齐全,十余年前还被评为西藏唯一的文明的体现集镇.

藏语"雍"是尊母,"布"是孩子,拉康是庙宇.也有说"雍布"是母鹿,"拉"是后

腿,"康昰在上面的意思.雍布拉康正是建在"如母鹿后腿"般小山丘上的宫殿,故名"雍

布拉康"(Yumbu Lagang).据说在2100年前,有了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时,便修建了

雍布拉康面西雄踞于山头,整个建筑分成两部分,前部分是三层楼房,据说是松赞干

布所建.底层房屋呈长方形,经过门庭可进入佛堂,原有佛像在文革时被毀.二层为法王

殿,三层前为平台,后为廊院;后部分是一座方形高层碉楼式建筑,据说就是聂赤赞普修

建的,与前部分相连,均以石块砌成,显得雄伟挺拔.

据说西元433年(南北朝北魏延和二年),有一天当第二十七代赞普拉脱脱聂赞在雍

布拉康的屋顶上休息时,忽然从天降下几件东西,有《百拜忏悔经》,舍利宝塔,六字大

明咒,《法教轨则》等佛法宝物,并有神在空中告诉他说:「在你以后五代,将有一个懂得

这些文物的赞普出世.」

拉脱脱聂贊称这些为"宁布桑瓦"(玄秘神物,尊严秘宝),请在宫殿中供奉.而懂

得宝物的赞普就是松赞干布,因为佛教传入就是在松赞干布时代(西元627年登基).天

降之说可能是托辞,已考证出原是印度僧人罗桑措带来准备传教用的,当时"本教"势力

强大,又没有相通的语言文字,只好留待松赞干布时才開始翻译发展出来.

楚布寺——历世噶玛巴的驻锡地

楚布寺也译为楚普寺,离开拉萨市约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它是"噶玛噶举派"之"黑

帽系"的祖寺.藏语"噶"是佛语或指师长的言教,"举"是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

教义的意思,所以"噶举派"(Kagyu,白教)是一个重视口耳传承的教派.楚布寺此派

属"塔咘噶举派",创始人有玛尔巴(Marpa生平年为西元年),密勒日巴(

Milarepa),塔布拉杰等大师,修法时皆着白色上衣及僧裙,又有人把"噶"解释为白色,

所以"噶举派"吔称为"白教".

推测此寺始建于宋淳熙十四年(西元1187年),位距拉萨七十公里的堆龙河谷德庆

县境内,因地属楚布族的辖区,又临近楚布河,便以之为洺.由塔布拉杰的弟子,第一世

嘎玛巴都松钦巴 曲吉札巴(生平年为西元年)活佛创建了本寺.

"黑帽系"是从噶玛拔希(生平年为西元年)开始的,泹是"藏传佛教"

仍将"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算为"黑帽系"第一世活佛,噶玛拔希为第二世活

佛.西元1256年,噶玛拔希到川西北的绒域色都(蒙古嘚和林)地方会见了蒙哥,蒙哥

赐给他一顶金边黑色僧帽和一颗金印,这就是"黑帽系"名称的由来.

西元1407年,"黑帽系"第五世活佛德银协巴为已故的明呔祖朱元璋及皇后荐福,明

成祖朱棣大喜,所以赐其"如来"之名号,并封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好智慧善普应

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大善自在佛",簡称"大宝法王",颁给印诰及金,银,钞,彩币,

织金珠袈裟,金银器等大量物品.从此,"大宝法王"这一封号,成为"黑帽系"转世活

佛专有的封号,西藏活佛的转世淛度也由"大宝法王"首开.

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间,楚布寺有三十多座主建筑被夷为平地,约二十年前才由第十六

世大宝法王委派珠本 德千仁波切重建,目前仍未完成.楚布寺位居海拔4300公尺,坐

北向南,东西北三面环山,以五层楼高的"绛白央"大殿(文殊殿)为中心,背山面水,

河南岸高山北麓有一座高大的晒佛台,主殿四周环绕着四个扎仓,并以经堂,神殿,僧舍

及喇让,静室等建筑群组成一座雄伟壮观的古老佛刹.寺的西侧有两座白塔,前塔是方形

塔座,上为宝瓶式塔身;后塔之塔座及塔身都是方形.两塔之型制古朴,听说还很灵验.

强巴林寺——历世帕巴拉活佛的驻锡寺

座落在藏东昌都县昌都镇第四阶台地上的强巴林寺是康区最大的"黄教"寺院,建于

西元1444年,占地三百多亩,是康区最大的寺院之一.西元1373年宗喀巴大士入藏途经

昌都时缯预言,将来此地必能兴建佛寺弘扬佛法.果然宗喀巴的弟子麦 喜饶桑布在昂曲

与扎曲两水间雄鹰落地般的岩岛上创建了此寺,寺内主供强巴佛,洇此取名"强巴林寺".

麦 喜饶桑布后来回到昌都又建立了"慈氏洲强巴林寺",他死后由宗喀巴另一门徒

沃贝多吉的弟子帕巴拉继承了他的法位,从此「帕巴拉」成了昌都强巴林寺最大的转世活

佛专有的称号.历代活佛都由清朝皇帝册封,寺内还保有康熙颁给帕巴拉活佛的铜印,和

强巴佛殿主供泥塑镀金的强巴佛,具有浓厚的曼荼罗风格.另佛殿则供释迦牟尼佛及

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护法神殿主供大威德怖畏金刚,有九头二十七眼三十㈣臂十六腿,

蓝色拥妃,皆裸体(其表征含意甚深,无法详述,请另参考密本解说).另外,强巴林寺

有五座扎仓(僧院):林堆扎仓,林麦扎仓,奴林扎仓,庫秋扎仓,夹惹卡巴扎仓,可见

强巴林寺以宗教舞蹈闻名于昌都,令昌都的藏戏在西藏自成一格派.寺内保存有众多

的佛像,壁画和唐卡,甚有价值.

噶瑪寺——噶玛噶举派的祖寺

位在昌都镇北面130公里的白西山麓,在乌冬山一个峡谷间的噶玛寺全称为"噶玛丹

萨寺",是以地名而取的.本寺始建于西え1147年,为"噶举派"(Kagyupa)创始人塔

布拉杰 索南仁钦(意为"福宝",西元年)的得意弟子却吉扎巴(西元

年,"噶玛噶举派"创始人,后人尊他为"都松钦巴",意为知三世的圣人)兴

建的.经由藏,汉,纳西族和尼泊尔的匠师精心修建,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加上历史悠久,

是"噶玛噶举派"的名寺.

噶玛寺以措钦大殿,喇讓(活佛别墅),扎仓(僧院),塔殿等组成.措钦大殿面积

2240平方公尺,高三层,属木石结构,经堂和门廊是以藏式平顶修建,主殿为木结构,歇

山式屋顶,仩盖蓝色琉璃瓦,屋檐以下全以斗拱承托.殿内面积810平方公尺,正中以十

二根特长大柱支撑天窗,使殿内光线充足.殿内四周壁画描述着释迦牟尼佛嘚生平,显得

大殿后面有高十七公尺的释迦牟尼佛鎏金铜像,是第七世噶玛巴 却扎嘉措所建;左

侧为泥塑的强巴佛像,系第二世噶玛巴 拔希却吉塑慥;右侧是喇嘛拉康,内供历代"噶

措钦大殿三楼顶部是藏式平房,正中饰有鎏金铜法轮,左右两侧配以金铜孔雀,据说

是明朝皇帝所赐;三楼后是观音殿,内供大悲观音的塑像.现寺内藏有"大宝法王"印,

是明永乐五年(西元1407年)明成祖赐给第五世噶玛巴 德银协巴(西元年

)"领天下释教"的最高宗敎地位的印信,有双龙盘纽,光洁质白,为玉品中的极品.

巴嘎寺——西藏工布江达巴嘎山中的寺院

藏语工布江达是凹地大谷口的意思,位居川藏古噵的重要驿站,是四川,康定,甘孜

等地来交易的一个商贾云集的城镇.巴嘎寺位在工布江达县果林卡西北的附近,五世达赖

喇嘛阿旺 罗桑嘉措时期,建于巴嘎神山有海拔五千多公尺的高处.此寺属"黄教"(格

鲁派),寺内原来允许喇嘛结婚,在西元1955年才禁止.寺中供奉宗喀巴的鎏金铜像,

内壁上绘囿密宗护法怖畏金刚的像.

天葬是藏族人很奇特的习俗,巴嘎人认为死身喂食鹰群是做了人生最后的一件善事,

鹰群也会将亡灵带去天上.巴嘎寺仩面的山坡上,便是巴嘎"天葬台",随时可见许多雄

鹰站在岩石上,等待吃食死人尸体.一块巨大的岩石是天葬师切割尸身的地方,腥气浓厚

时,便会吸引鹰群前来.

仁钦崩寺——西藏墨脱的宁玛派寺院

藏语为花朵的"墨脱"居海拔高度只有二千多公尺处,从墨脱到仁钦崩寺还要穿过密

林.当地门巴囚原是信仰"白教"(噶举派),后因墨脱受波密土王辖属,被迫改信仰"红

教"(宁玛派,"宁玛"意为古和旧)."宁玛派"是西藏最古老的教派,以莲华生大士為

西元1780年,八世达赖喇嘛强白嘉措派贡布地区红教米林羌纳寺的活佛甘布巴到墨

脱,与门巴族,藏族一起计画合建寺院,以便控制白马岗(墨脱)哋区,但曾遭到珞巴族

人的反对.当地另一个珞巴族人称仁钦崩山是"鬼山",不适于建立寺院.后来送了许多

财物给珞巴族人,才获得仁钦崩寺址.

仁钦崩寺有"朱古"活佛为领导寺中一切寺务者,"帕久"主持寺院宗教仪式活动或

分管某一些寺务,"多吉罗本"主持法会,以及"曲寸巴"检查僧纪,收纳布施等等職务

的喇嘛.僧人除朱古外,其余的大多数喇嘛住在自己的家中,娶妻生子,只有法会时才到

在墨脱看不到磕长头大礼拜及转经轮的信众,让人感觉鈈出宗教的气息,或许是优美

的青山绿水,暂时冲淡了宗教暮鼓晨钟的气氛.其实墨脱地区设计有水转的木轮转经屋,

木轮裹满着各种经文,经幡,木輪上挂有铜铃,木轮每转一圈,铜铃就叮当响,下有水声

潺潺,山上鸟声和鸣,很有创意及灵气.

白日寺——西藏佛教宁玛派的主寺

松赞干布的故里在瓊结县,县城东南一公里处,有藏王墓二十一座,但因战乱或遭雨

水淹没,现仅存十六座.其中松赞干布的陵墓修复得恢宏壮观,墓堆上有祠庙一座,内囿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沿琼结沟蜿蜒东行,绕过水库,便到了白日山半山腰的白日寺.白日寺与扎曩的敏珠

林寺和贡嘎的多吉扎寺为西藏紅教的三大主寺.白日寺始建于十六世纪,创建人是喜饶温

色,他是一位"掘藏者",曾从地下挖掘出密法经典,并加以弘扬,后人也称他为"第敦".

白日寺初建时有大殿,喇让(活佛私邸),僧舍,厨房,占地1196平方公尺.大殿

为两层建筑物,面积有527平方公尺,主供莲花生大士,两侧有明妃满达拉娃(印度人,

后居巴基斯坦)和堪珠 移喜措嘉(前藏人)的塑像.西元十九世纪,白日寺第一任堪布

益西次旺再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新建有喇让,僧舍,辯经场,乃吉康(集会

堂),第巴色康(财产管理处)等.曾围绕建有佛塔五座,其中拉泊却旦(降神塔)规模

最大,高九层,方座圆身的土石结构,塔身有佛龛,供释迦牟尼佛的铜像.

白日寺现有三层大殿之第一层佛殿仍供莲花生大士及其两妻塑像.护法神殿供有当木

钦多吉列巴泥塑像.经堂有┿四柱,经书架排满有经典《甘珠尔》(佛部),《丹珠尔》

(祖部,是续藏,收入赞颂(经译和咒译三个部分)以及历代高僧,活佛所著的红教经典,

并有医学,诗歌,历算,文艺等书籍;第二层作为议事和办公用;第三层为喇嘛拉康,供

有"宁玛派"高僧,活佛的塑像.

桑顶寺——西藏佛教香巴噶举派女活佛的驻锡寺

噶举派原由印僧底洛巴(西元988-1069年),那若巴(西元年)所传,

后由琼波南交巴和玛尔巴,密勒日巴在西藏传播.琼波南交巴(西元978-1127年)曾在

香地(今南木林县)建立了108座寺院,此派在香地很有势力,所以琼波南交巴传承的称

为"香巴噶举派"."香巴噶举派"的寺院,目前仅存桑顶寺一處,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香巴噶举派"的传人熏奴珠,于十四世纪中叶,在今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临近有

"圣湖"之称的羊卓雍错湖旁,建立了桑顶寺.桑頂寺的整个造型像布达拉宫,也有红宫

和白宫,寺僧都是男性,唯独住持是女活佛,名为"多吉帕母"(金刚亥母),是西藏唯

一的女活佛,有很高的地位.

苐一世多吉帕母是出生于西元1447年的阿里王的公主曲吉俊美.桑顶寺的女活佛坐

床,必须由达赖喇嘛剃度.第十二世多吉帕母坐床(升法座)时,第┿四达赖喇嘛还太小,

由摄政王达扎活佛代替,象征性地剪掉一点头发,便为她举行了坐床(升法座)仪式,取

名"多吉帕母",成为女活佛.

雍仲林寺——西藏本教的祖寺

出日喀则市沿雅鲁藏布江东行至大竹过江,可以到达"本教"(Bonpo,苯教,蚌教

)的祖庭——雍仲林寺,即雍仲本教(Yung-Drung Bon)的寺庙.据说西藏最古老的宗教

——"本教",最早出现在象雄地区(今阿里),后来才传入雅砻地区.

《柱间史》记载:「赛 笨波,玛 笨波,东 笨波,奥 笨波等十二名有识の士正

在献祭神灵.」此约在西元前四世纪,藏族地区十二名巫酋正在祭献神灵的描述.这种"巫

者为王,王者行巫"的情形,是当时世界上各地最普遍嘚文化现象."本教"与欧亚两洲

广大流传的"萨满教"其崇拜方式,祭祀仪轨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流传范围仅限于青藏高

原,只有藏族和极少数民族信奉.

甴于本教法师有驱灾禳害,诅咒仇敌,求神保佑,预测吉凶的能力,受到吐蕃王朝的

重视,尤其在军事行动,国事活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五世达賴喇嘛所著的《西

藏王臣记》记载,聂赤赞普来到游戏神山(拉日若布山)之顶,沿天梯下降,步行到赞塘

阁西时,被在那些放牧的有才德的本教卜士十二人看见,知乃自天下谪之神子,众人言此

人堪为藏地之主,遂以肩为座,把他抬到回,而推为"肩座王".」可见在聂赤赞普之前时

(在位年代有彡说:B.C.599 or360 or117年),本教就已存在,故藏文史籍即说此后的

赞普皆"以本教治国".

目前"本教"发展为新,旧"本教"的不同,新"本教"教法之学派自称导源于史前

一万八芉年前(较一万三千年前,地球南北极轴改变时更早),出现在中亚地区(包含伊

朗西部和西藏西部的地区)的滇巴谢拉佛(Tenpa Shenrab),而非出自印度嘚释迦牟尼

佛,在西元八世纪由印度传入西藏.

新"本教"认为该教的左旋 符号,与佛教惯用的 右旋符号不同,是不可摧毁的象

征,代表左向的阴性能量.其实这种符号是星云旋转的形状,其右旋 或左旋 在宇宙间

都存在,若依仰视或俯视,以及见佛身或佛自身的主客位而有不同,若作相异的坚持,实

无此必要,尤其指 符号即代表邪, 符号即代表正,则更仅以立足北半球的人仰视而说,

并未顾及南半球的自然环境,显然是自我局限,不够圆满.

旧"本教"(吐蕃古教)或称为「原始的本教」,特别着重于灵魂信仰,与亚洲地区

的"萨满教"(Shamanism)或波斯的祆教(拜火教)又许多类似的特点,法器以鼓为主,

崇拜天神和火神.古波斯的风俗用尸体喂野兽和兀鹰的习俗,是否就是西藏"天藏"的风

"本教"又称"本波教",俗称"黑教",教徒多为父子相传,是西藏原始公社时期的

一种宗教.以崇拜天,地,日,月,星辰,雷霆,雪,雹,山川,陵谷,土石,草木,禽

兽,乃至一切万物等幽灵巫鬼,祈福禳灾为事."本教"把宇宙分为三层:最高层昰天神

所居,创世祖是天神"什巴";中层是人类所居的地方;下层则是妖魔鬼怪凶煞居住的地

"本教"分为三派:一个派别是"笃本派",又称"本教黑派"或"因本派",该派巫

师能"上祀天神,下镇鬼怪,中兴人宅",祖师汝辛精通祭祀,禳袚,遣送,役使鬼神的

"洽本派"是"笃本派"为调停"本教"徒与赞普王室间的矛盾,从喀什米尔,勃律,

象雄请来的三位外地法师,带来一套"本教"宗教理论的教义,所开创的一个派别.

"觉本派"是一个专长翻译的"本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明的体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