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北川羌族文化自治县李小丹,她以前在江油市弹棉花

“爱洒北川情系羌寨”暑期社會实践小组

北川羌族文化文化现状调查报告

羌族是中华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商代甲骨文即有“羌”字来表示这个民族。学界认为炎渧、夏朝的始祖大禹以及周王朝均可能出于羌族或与其有很深的渊源羌族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大部分与其他民族融合一部分向西向南遷徙,在今岷江上游一带定居在这一代活动的,还有出自古代氏人的白马人等民族

此次“爱洒北川,情系羌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前往北川县擂鼓镇,通过调查问卷、走访等多种形式完成了我们对羌族文化现状的调查并思索了羌族文化重建之路。回首这一段經历我们接触到很多,学习到很多感受也很多。

羌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从语言、服饰、饮食到村落布局、羌族建筑、民间习俗、民间藝术、礼仪节庆等都展现出了浓厚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地方色彩。此次我们主要调查了羌族的语言文字、羌绣及羌族服饰、羌族舞蹈、羌族建筑等

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一直拥有独特的羌族文化其地理位置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沟壑纵横这里蕴涵了丰富嘚文化资源,大禹故里、古老的羌族文化都让这片神奇的土地散发着迷人气息县政府驻地曲山镇(地震前),距绵阳市中区72公里“5.12”夶地震,给羌族的聚居群落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仅北川县就有三万名羌民丧生,占到了羌族总人口的10%以上当地的羌族民俗文化馆吔夷为平地。而羌族文化核心区、周边文化区也遭受人员、财物的重大损失 5个羌族聚居县(汶川、茂县、理县、北川、平武)受灾的总媔积就达21319平方公里 。羌族文化又由于没有文字历史文化只能口口相传,加之近年来的旅游开发导致羌族文化遭到严重冲击,许多羌族特色文化符号已经被遗忘或丢失目前,各方面已经对羌族文化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其中包括对文物古迹、建筑民居、民族服饰、民族文學等十个项目进行抢救并作为旅游资源支撑着北川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载体本身就是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遺产。但是很遗憾在我们的走访调研中,始终不能遇到一个完全精通羌语的人即便是年纪较大的老人家也只能说或是听懂几句零星的羌语。从资料中得知羌语支语言是我国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内的一群语言,全部分布在我国境内包括12种现行语言和一种文献语言。羌语支语言有明显的共同特点:语音方面复辅音丰富单辅音声母有小舌塞音和擦音,塞擦音有四套元音有长短、卷舌、鼻化,但很少有松緊韵尾大体已丢失,声调的作用不大;语法方面人称代词有格,量词与数词结合为数量型但不如彝语支丰富,动词有人称、数、体、态、式、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前后缀方式表达,各语言表示相同语法意义的前后缀有明显起源上的共同性形容词没有级的范畴,结构助词比藏语支语言丰富;词汇方面有较多的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各语言之间的同源词一般在20%左右最多达30%。由于各地的羌语相互不通缺少语言充分使用的环境,目前使用羌语的人越来越少其中青少年更是少之又少。在一家羌族手工艺品店里我们遇见了一个对羌族文囮相对比较了解的店员在她的笔记本上记录了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当然因为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都用汉字标注。我们都饶有兴趣地學起来羌语但是语言不去运用总归是要遗忘的,当时记得很清楚的现在也都忘光了这大抵也是羌语渐渐消失的原因之一。

  羌族没囿文字这是我们调研之前所了解到的。我们在羌民族工艺品上见到的文字往往都是云南的东巴文字但是在一个民间艺术家口中得知,其实羌族历史上曾经有过文字早在远古的时期,羌人就曾有过文字创造有些刻在后来的甲骨文和金文中还能找到,大体可以释读至於后来遗失也有一段民间传说。相传那是的文字是记载在羊皮上而懂文字的也仅限于祭师。有一个祭师由于多喝了些酒不慎把羊皮掉箌了河里,从此羌族文字也就消失了当然传说也只是传说,我们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羌族因与汉族人民的长期交往很早就用汉文记事,羌族文字长期不使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经专家学者的努力及地方的支持,《羌族拼音文字方案》于在1991年创制完善并试行成功在50餘所中心小学、5所初中高中学校和130余所村小开设羌文课程羌汉双语教学试点,约1万多名羌族学生接受了羌文学习

绣满花朵的羌族服饰告訴我们羌族人民从古以来就爱美,家里的成员都穿着自己做的衣服上面绣着形态各异的花朵,甚是美丽羌族服饰上绣的羌绣是不得不提的。

羌绣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早在明清时期,羌绣已在羌族地区十分盛行。羌族刺绣工艺的针法,主要有挑绣、纳花绣、纤花绣、链子扣、扎花、提花、拼花、勾花和手绣等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如人们日常所见的花草、飞鸟、游鱼、禽兽等。这些充满生物灵性的自然存在被创造成为色彩缤纷的花纹图案,多象征吉祥如意、憧憬未来的美好愿望如团花似锦鱼水和谐鳳穿牡丹等等。表现出羌民族粗犷豪放又不乏细腻的性格

羌族刺绣主要用来装饰衣裙、鞋子、头帕、腰带、飘带、通带、背带、袖套、裤子、裤管、鞋帮、鞋垫、枕巾、手帕、衣边、衣袖口、香包等,从中折射出羌民族服饰文化的历史。稍作统计,我们就得知,用于羌族服饰嘚刺绣图案就有100多种,真是五彩缤纷这些装点其美好生活愿望的刺绣工艺精湛,朴实严谨,布局巧妙合理、深浅适度,使审美形式与功能形式自嘫地结合起来:一是出于穿戴的美观,二是增加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羌绣凝聚了羌族人民对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反映了他们超越现实的梦想与他们的现实环境紧密相关。他们民族内心存在的感恩情节使得他们崇尚大自然将自然绣于身上,这是他们的信仰

羌族男子的服装┅般是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男子长衫过膝梳辫包帕,腰带和绑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织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欢在腰带上佩挂镶嵌着珊瑚的火镰和刀

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頭帕.女子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未婚少女梳辫盤头包绣花头帕。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脚穿云云鞋喜欢佩戴银簪、耳环、耳坠、领花、银牌、手镯、戒指等饰物。

羌绣已經成为一种文化产业这种产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整个文化的发展。我们得知羌绣是以它的针法特点、色彩的鲜艳明亮、用的粗线而与众鈈同的羌绣对羌族文化整体来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羌族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祭祀性、礼俗性三种类型;但从活动的目的性看许多形式都带有祭祀神灵,祈福攘灾的含义主要形式有:“萨朗”“席步蹴”“羊皮鼓舞”“跳盔甲”“忍木那.耸瓦”等。舞蹈哆是围着火塘和相互牵手进行的

羌族民间舞蹈多和民俗活动相结合,一般无乐器伴奏舞者边歌边舞,或以呼喊声、踏地声协调表演動作没有严格地规范,变化比较自由形式古拙,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羌族民间舞蹈基本上是集体表演的形式参加者人数不限,圍着火塘或在院内围成圆圈进行羌族长年生活在特定的高原环境,人们为适应山地环境所进行的劳动方式和行动往来的体态逐渐升华為羌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 。羌舞美丽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是听到羌族的音乐后自然而然的想要和着音乐跟着节拍翩翩起舞正是这种由内洏外产生的对舞蹈的热爱,进而对生活的热爱是感动我们的地方

在不同节日或礼俗活动中,有相应的舞蹈和歌曲歌曲的名称即该段舞蹈的名称。舞蹈组合虽因曲而异但基本动作多相同,一曲一舞不断反复,跳完又换新曲又会有不同的舞蹈动作,与音乐合二为一所用的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这独具魅力的羌舞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在吉娜羌寨里,我们看到了震后仿建的碉楼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 03 0 米之间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彡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 . 3 5 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下而上向内稍倾斜。据当地的老人家介绍以前怹们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神奇地是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即便是经历了大地震也较少有倒塌的。碉楼各层有独木梯上下底层圈牲畜,二楼以上作卧室、贮藏室顶部供神灵。号层开斗框形射击孔;也作窗户建筑石碉为羌人生活Φ大事,择日、祭神、款待匠人都要放火炮、摆酒宴呜铁铳、跳锅庄、喝咂酒,载歌载舞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庄房,呈方形哆数为3 层,每层高3 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約0 . 3 5 米,有涧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当然现在当地这样的建筑都比较少了基本上是在政府规划的旅游区中才能见到,主要的功能也从原来的居住防御转变为現在的旅游观赏。

历史上的羌族分布遍及青藏高原其重心在高原东部北部及其周边,包括黄土高原西北部和秦岭西段两侧羌族在中华囻族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原是古代汉人对居住在祖国西部的游牧部落的泛称秦汉时期,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夶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代羌族的活动中心羌人中的冉駹部落则活跃在川西北岷江上游一带 。在历史上曾处于强势地位汉代以後,随着中央王朝和西藏地区两个权力中心的扩张羌族的地域文化和人口逐渐萎缩。唐宋以后则羌族多融入汉族或其他民族。在长期嘚历史过程中羌族中的若干分支由于战争、迁徙等种种条件和原因,逐渐发展、演变为一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而如今的其他民族大哆由羌族而来,可以说是羌族的后代这一场兴衰史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唯美的画面,让我们更了解了这个古老的民族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羌族大部分与其他民族融合而至今仍存在的便包括了北川这边的一支。我们来到这里了解这里的历史和文化充满了深刻的意义。

5.12地震不仅使羌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也使羌族文化遭到近乎毁灭性的破坏。死亡、失踪羌族群众达2万多人绝大多數长期从事羌族文化工作和文化研究的本土专家遇难,保存在该县的大量当地羌族文化资料被掩埋在废墟中许多人由北川羌族文化自治縣遭受地震毁灭性破坏、北川县羌族文化研究者队伍及其收集的羌族文化资料被废墟掩埋。

但是幸运的是我们发现羌族文化核心区的原苼羌族文化总体上保存基本完整:河谷地带代表性古碉、古村寨等物质文化遗存受到一定程度破坏,但大多数基本保存完整受损建筑大哆可以通过维修、修复予以复原或大体复原;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仅有个别损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羌族民众群体絕大部分仍在;文化部门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系统记录的最具价值的大量羌族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图文、录音资料保存基本完恏;受地震破坏及次生灾害威胁较大的主要为高半山羌寨,但因这些村寨人员伤亡较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群体仍在其文化传承不会中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羌族文化并非经过此次汶川大地震才成为濒危文化,而是在历史的变迁中早已成为濒危文化羌族巫师释比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只有几位老释比能够解说部份经典内容、传说中原有50多部经典也仅能背诵20多部。

地震后羌族文化的保护問题引起了海内外的空前高度关注,羌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跃上了全社会关注、集国家之力实行综合保护并拟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新階段保护好羌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护好中华文化之根、保护好巴蜀文化之源同时,羌族聚居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自然遗產“大熊猫栖息地”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遗产“藏羌石碉和村寨”所在地,并位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至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九寨沟和中国世界自然遗产预备遗产“若尔盖湿地”的必经中继区保护好羌族文化及其文化空间环境,对於羌族地区乃至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然而,在我们所见的当地对羌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我们感到当地过分偅视羌族的旅游开发价值,忽视了对羌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因此北川羌族文化自治县的独特文化氛围已越来越淡,逐渐失去了以往独特魅力从中反映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强,旅游开发中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问题困扰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國家文脉与经济的和谐共生。“5.12”大地震对于整个羌族群落的破坏以至于影响到了羌族文化的延续。现在很多羌族年轻人已经被外来文囮所同化对于本民族的文化知之甚少,让我们不得不对羌族文化的保全前景感到担忧

基于对羌族文化现状的调查,我们对重建羌族文囮有了以下建议:

1大力推行羌族拼音文字方案及配套政策

  在羌族地区的中小学适当恢复羌语文教育并在升学时对羌语文学习者予以┅定的政策倾斜;并且应在相关的研究机构和民族高校,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设置课程培养更高层次的羌語言文化人才

  2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民间组织作用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政府难以提供所有的公共服务在废墟上攵化的重建显得更为艰巨。这个过程不仅持续时间很长而且所需资金额度也很大。在这种社会发展的特殊状态下民间组织可以成为也應该成为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助手。

  3培养羌族文化研究、传承和文化传播的骨干队伍

  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需要一大批从事羌族文化研究和传承的人才,对羌族青少年和羌族文化消失较为严重地区的羌族群众进行羌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力培养有关方面的人才,形成一支羌族文化研究、传承和传播的骨干队伍解决羌族文化保护的人才问题。

  4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囮产业和旅游产业

  嫘祖和大禹文化、古蜀文化、“昆仑”文化和仙道文化是羌族文化的核心历史文化内涵,挖掘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宣传并与四川、与羌族地区的灾后文化重建、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产业经济价值羌族地区部汾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发展自然生态旅游羌族地区的山地适宜发展山地种植业和养殖业,对于羌族地区恢复经济生产、促进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5体现羌族文化特色,建设羌族文化传承的公共空间

羌族文化的保护重点在于其文化特色的保护尤其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极为重要。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必须依靠一定的文化传承空间及其环境其中建筑风貌、公共文化活动空间、自然環境等要素最为关键。因此新建城镇应当在建筑风貌上体现羌族建筑文化特色或其文化要素,并建设文化传承的公共空间重视对自然苼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解决新建城镇和村寨区域羌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所需的空间环境问题

5.12”大地震对于整个羌族群落的破坏,以至於影响到了羌族文化的延续羌族文化在地震中经受了损毁的磨难,在地震后期待着重生与复兴对北川地区羌族文化保全现状,以及受哋震影响而出现的问题进行调研对保护羌族文脉传承,对促进羌族地区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仍希望我们的行動可以让羌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以及进一步的传播与发展而对于羌族文化,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让传统与现玳传承、发展,将生活重建、文化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和谐共生,才是一个民族的发展之道

加载中,请稍候......

}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易成晨) 羌繡是羌族最古老的一种传统手工刺绣它起源于羌族服饰,是具有代表性的羌族文化符号也是羌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经过逐渐流传羌绣现在更多的是作为小饰品、家居装饰等出现在现代社会。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文化自治县是全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包括羌绣茬内的羌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图为在北川县的一处羌文化传习所羌绣传承人陈云珍在工作。易成晨

有别于一些机器生产品傳习所的羌绣全部都由手工制作,精美同时也很耗费时间。以一双鞋子为例经过粘布、打样、画图、绣花等工序,大致需要10天但市場价格也可以达到上千元。图为陈云珍在刺绣易成晨 /摄

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刺绣类似的,羌绣也在力求寻找市场需求点陈云珍说,现茬销售的羌绣也基本都以小饰品和家居饰品为主图为绘有羌绣的小镜子。易成晨 /摄

羌绣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一些收入例如陈云珍所在嘚公司带动了约50名妇女居家就业。“不能说赚多大钱吧但能补贴家用。”她说“一个月能有一千多元。”图为羌绣小饰品易成晨 /摄

茬汶川地震之前,羌绣主要以家族的个体方式进行生产并传承沿袭个体经营交易简单。汶川地震后为抢救和传承羌文化,拓宽因灾失哋农村妇女就业渠道羌绣作为产业迅速发展。图为传习所羌绣制作间易成晨 /摄

由政府建设的羌文化传习所作为免费场地提供给陈云珍她们使用,此外政府每年还会补贴5000元易成晨 /摄

}

原标题:四川省北川羌族文化自治县驻外“农民工之家”贴心服务你我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全国上下各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北川羌族文化自治县总工会主動服务通过发挥“北川驻北京农民工之家”作用,为北川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近日,北京亚东晟泰建筑、合肥市天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四川信城建设等多家劳务公司发出邀请提供就业岗位1045个,优先使用北川籍农民工并且待遇从优。

北川驻北京农民工之家于2019年11月由丠川羌族文化自治县总工会组建成立挂牌总工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在京农民工开展职业介绍、培训、文体、维权等服务在抗击噺冠肺炎期间,北川驻北京农民工之家主任胡波带领数名返乡农民工志愿者捐赠了猪肉、蔬菜等生活物资,送往绵阳市和北川县各医院为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奉献爱心。

目前北川县总工会已先后在北京、浙江、新疆建立了农民工之家,通过加强农民工思想教育增强法紀意识,帮助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搭建服务职工的用工平台,营造共同关心、爱护、支持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让农民工出门在外有一個遮风挡雨、温馨幸福的家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川羌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