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西和职专的所见所思即所见?

闻中 :从大吉岭到克什米尔,一路所闻所见所思
在那一座大森林中,没有一棵树没有繁花,没有一棵树没有硕果,没有一棵树长着棘刺,也没有一棵树没有蜜蜂。
《从大吉岭到克什米尔》(选段)
一早醒来,耳中传来的,便是森林里边满是喜气的无数鸟语,门窗未开,已是满目的清辉,丝丝细细地照入,使人激动,复又使人沉醉。
这周边是盛大的森林,日光映照下的万物,对于你分外的亲密,如此令生欢喜心,双目如此欣悦,刹那间的根尘相遇之感觉,颇像是那位印度的祖先,婆罗多的父亲豆扇陀国王初次闯入秘境中的那座森林道院时,彼时的耳目经验:
"……有凉爽的清风习习;遍地有鲜花盛开的树木,宜人的萋萋绿草。那一座森林十分广大,到处都有蜜蜂的嘤嘤,鸟雀的啼呜。林中的树木枝条茂密,又有舒适的浓荫匝地,藤萝上蜜蜂盘旋飞舞,一片分外旖旎的风光。在那一座大森林中,没有一棵树没有繁花,没有一棵树没有硕果,没有一棵树长着棘刺,也没有一棵树没有蜜蜂。林中回响着鸟雀的啼啭,地上装点着鲜艳的花朵,树木的枝头上,一年各季不断开放应时的繁花,又有宜人的绿草如茵。伟大的射手走进这座绝美的森林,立刻心旷神怡。"
早餐之后,我到了道院的图书馆里。
说是图书馆,其实是内部的资料室。门口有两排座椅,墙上则写着,此是被圣者祝福过的圣所,是无数人朝圣的终点,在历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原来,辨喜尊者于1901年的1月,曾专门在此房间内阅读、休息与打坐。
我脱了鞋子进来,发现里面的光线稍微暗淡,我在里面把灯光点上,仍然显得朦胧,似乎有一种时间的距离存在,但感觉甚是庄严,令人肃然。里面有一本厚厚的巨书摊着,有一千多页的规模,放在一个读书的架几上,显然是有人正在阅读。我上前一看,原来是记载了圣者罗摩克利希纳生平事迹重要圣典:《室利·罗摩克利希纳与他的神圣游戏》(Sri Ramakrishna and His Divine Play)。室内的墙上除了16位罗摩克利希纳的门徒圣像之外,还挂着对此道院的建立与发展贡献甚大的英国人西维尔夫妇。
我看了一会儿书,发现规模虽是不大,不到一万册的光景,但所涉的书籍与其品质,还有宏阔的视野,都是令人惊叹的。除了印度的吠陀文明以降,一直到了室利·阿罗频多,以及增入的当代人文书籍,另外,还包括了世界各个国家的文明典籍,譬如宗教的如托马斯·默顿,科学的如查尔斯·达尔文,历史的如爱德华·吉本、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与阿诺德·汤因比,西方哲学如罗素、柏格森,中国哲学的如老子、易经,还有日本铃木大拙的禅宗书籍,等等,无有不具。据说,当时的伦敦《大英百科全书》刚刚出版了头几卷,尊者的西方弟子很快便帮着备了一套起来,放在了这里。
因为早上还有专门为客人讲解《薄伽梵歌》的公益课,我便从图书馆出来,准备往食堂边上的教室里去。我抬头一看,在此图书馆的正上方就写着“不二论道院·幻住庵”(Advaita Ashrama,Mayavati)的字样,而隔着花园的正对面,则是道院闻名遐迩的不二论出版社,《印度觉醒》杂志社,其办公室与编辑部皆设在了楼上,底下则是一家营业的书店与阅览室,看管的居然是一位日本的僧人,名叫Akhira。
《薄伽梵歌》的功课是由僧人Swami Narasimhananda来主持,Swami Narasimhananda也是《印度觉醒》的主要编辑,其身形微微显胖,人甚是幽默友善,教室里已有十来位客人,他与每一位客人都以眼神示意,以表招呼;见我是新来的,便与我聊了几句,大意是说自己对于中国的文化深感兴趣,然苦于不得其门而入云云。
今天是讲解《薄伽梵歌》第二章的几个诗颂,Swami Narasimhananda所用的版本是这个道院的首任院长Swami Swarupanand的译本。Swami Swarupananda ji于1871年出生在孟加拉地区,是辨喜尊者的直系弟子。据说当年出家为僧的时候,辨喜尊者对这位弟子十分满意,故而在写信给自己的朋友Sara Bull时,毫不掩饰自己的欢喜,说道:“今日,乃是我们的大吉祥、大收成之日也!”
去年,在北印度的漫游时,到了Gorakhpur时,我当时受人推荐,专门到了那里的Gita Press购有一册号称最为权威的《薄伽梵歌》,这次手上正好带着,我便拿着对照学习。
平日里,除了Swami Narasimhananda的《薄伽梵歌》课我通常是必到的,剩下的时间,我基本上归于逍遥与自在,无非是看看花色,看看天空。此座道院位置绝佳,峰峦独立擎天,而且汲取了辽阔宇宙的各种美好事物:风、阳光、冰雪、露水、无数的花果与芳香,还有高处的无上清凉,一齐组合出彼种独特而深永的滋味。即便如此,作为读书人,大都时候,我还是会待在图书馆里面,或是阅读、或是默观。
一日,近午时分,那位起初认识的退役军人Vijju punetha匆匆跑来找我。他是招呼我一同去参访附近一座著名的锡克庙的,今天正好是锡克教的一个节日盛典,这座庙宇在当地据说非常著名,其方言叫做Meetha Reetha Sahib。留着胡子的Vijju punetha,其样貌颇像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当中所描述的穆斯林医生阿齐兹,热情中又带着一点点羞涩。
他一看我在图书馆里,就说,别读书了,伟大的古鲁纳那克(Guru Nanak)有过教导,说神圣的知识并不在书本里面——“人可以年复一年地读书,可以月月读,日日读;可以使用每一次的呼吸,可以用尽一生的时光来读书;然而纳那克啊,只有一件事情独具价值,其他的,全都是虚妄的骄傲与空谈。”我嘿嘿一笑,问他“那一件事”究竟是什么啊?他也笑笑,并不答复,只是告诉我说,圣者古鲁纳那克曾经于喜马拉雅山的漫游途中,来过了此地,他有过盛大的加持,故而于岁月深久之处,会有此一座圣庙在。
如此好意,我自然是答应了他的。于是,我搭乘着他的摩托车,还有他的另外两位朋友,一共两辆摩拖车,离开了山顶的道院,直奔锡克庙而去。
古鲁纳那克是锡克教的创始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德里苏丹统治与后期和莫卧儿王朝前期,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矛盾重重之际。他原属刹帝利的种姓,天秉甚高,熟悉《吠陀》与《古兰经》,喜欢苏菲派的神秘思想,很早就开始热衷于冥想与祈祷。他曾经在河流里面消失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从河里走了出来。“没有印度教徒,也没有穆斯林!”这是古鲁纳那克从河里出来后讲的第一句话。据传说,这个事件发生在 1499 年。
其中,他受织工圣者卡比儿影响极大,卡比尔是贝拿勒斯的圣人,未受过正式的教育,甚至没人知道他的亲身父亲是谁,他的母亲把他丢在了恒河的岸边。后来被他人抚养,而且很幸运,得到了最为真心的照顾,养父还是瑜伽的修炼者,卡比尔便从小尝试,但很快地,他发现了“在心中牢记神明”,对神奉献虔诚的爱和冥思,是一种比胜王瑜伽或哈达瑜伽的实践更为有效的方法,于是,他就放弃了瑜伽的修炼。他得到了爱的滋养,而爱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法则与宗教。纳那克深受启示,后来他再弘道时,便以三个词来概括他自己的教义:工作、敬神与爱的分享。
在古鲁纳那克的一生当中,曾五次出走,花了二十四年来漫游,到过无数的地方。据一些史料记载,他北至西藏、南到锡兰、西至阿拉伯的麦加、麦地那,东抵达卡、缅甸(缅甸旧名Burma,据说就是从印度教的Brahma经英语讹化而来),但最重要的漫游,无疑就是拜访神话当中的须弥世界,并与神山当中的圣者商讨过存在界的真理。
这些传说版本不一,在几百年当中,流传极广,富有神奇的魅力。
我们在山路上奔驰着,高高低低地穿行,而大都时候则是行在了山顶上。在绝高处,开着呼啸而行的摩托车,一眼望去,令人心惊肉跳的地方着实不少,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云雾当中,此道路堪称惊险,这真是一种特殊的奇妙经验!
行至中途,我一时兴起,便半试探地在开车的Vijju punetha耳边说道:你若累了,是可以让我来开的。哪里知道,他果真就放慢速度,很快歇了火,下来了,把摩托车交给我!这才刚刚认识不久的印度人啊,他除了我是来自中国,在中国的校园里面教书为业,对我像一个读书人外,几乎毫无所知。但是,他居然敢让我来开,是开印度制造的摩托车,而且,在这个绝高的喜马拉雅山的山路上,我也确实全然不熟,边上若不是万丈深渊,至少也是几百公尺的绵邈幽谷。我心想,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印度人啊,一点点的危险意识都没有!
当然,幸好我确实是会开的,虽然这是印度的车子,所有的功能全是同一样标准,无论是脚底的车刹,还是手上的油门。于是,我就十二分的小心翼翼,十二分的谨慎,开着摩托车。我们一直开了三个多小时,若是足够放松,沿途也自是无尽的风光,可以欣赏到河流、山川、悬崖、峭壁和层层叠叠的山峦。
最后,我们抵达了圣山脚下临水的锡克圣庙。
以古鲁纳那克的威望,他早就不独是锡克教的圣人了,而是所有印度人都会持敬致礼的圣人,给以最为虔诚的崇拜。据说为了纪念古鲁纳那克,为了山中的无数门徒,1608年就建造了此座庙宇,当然,与阿姆利则、新德里的金庙相比,此座锡克庙远不算豪华,甚至还有些简陋,但与所有的锡克庙一样,它也自有一番庄严与圣洁。各地的信徒络绎不绝,奔走相告,而所有的人,一旦进去,便是默观,一律戴头巾,脱下了鞋子,Vijju punetha考虑周全,拿出一条头巾,是专门给我准备的。庙里的墙壁上所刻的都是古鲁们的故事,色彩十分炫丽。
位于中心的主殿里面,已经有许多的大胡子锡克教徒正在做着礼拜,还有不少欢快的锡克教女子,在印度的旅程当中,这是我很少看到的彼国女子的笑容,他们都在一起唱诵着圣诗,大都是《古鲁格兰特》(Guru Granth Sahib)与历代古鲁们的诗句,譬如:
“聆听吧,真理、满足和灵性智慧。
聆听吧,沐浴在六十八处神圣之地。
聆听吧,不断重复地诵读,荣耀来临。
聆听吧,直觉领会冥想的本质。
哦,纳那克,奉献者永处于极乐。
聆听吧,痛苦和罪孽都被清除。
聆听吧,深深地潜入美德的汪洋。
聆听吧,宗教学者、灵性教师与君主们。
聆听吧,即使盲人也找到正途。
聆听吧,遥不可及的也尽被掌握。
哦,纳那克,奉献者永处极乐。
聆听吧,痛苦和罪孽都被清除。
愿你明了,聆听的智慧。”
后佛教时代的印度,在宗教的芜杂与迷信当中,此种宣扬着存在界的真实平等与相爱之道的锡克教之出现,无疑是令人惊喜的,它高尚的精神,且以虔敬与爱为信仰,敬戴神明,崇奉古鲁,劝人为善,自律严谨,同时,为了此种真理,随时可以赴汤蹈火,充满十足的精气神。它既接续了《奥义书》的伟大传统:“真理只有一个,不同的圣人以不同的言辞讲说它。”又开出了崭新的时代文明,在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喧嚣、浑浊当中,恰似一股可贵之清流。它劝告人们不要自私,而要奉爱与服侍这个世界,如同服侍神灵一般,刚健雄拔,剔除私欲,并以神圣者为存在界的中心:神在,我不在;我在,神不在。神尤其居住在自家的里面,这是自我存在最为平安的中心,向内找,才能找到它。“在自我的存在之家,平静地生活着,死神的信使永远无法触及到那里”(Dwell in peace in the home of your own being and the messenger of death will not be able to touch you)。
据我观察,锡克教徒们在这个尘世上大都有一股兢兢业业、精勤努力的十足精气,他们在大地上创造财富,但绝不会沉溺于财富。据说曾经有一位喜欢炫耀自己财富的信徒来到了锡克教的某位祖师面前,献上一对镶嵌着宝石的金镯。祖师拿了起来,故意让手中的一只金镯掉到了河里。该信徒为了打捞那贵重的礼物,便纵身一跃,跳入了河中打捞。但是,金镯没有捞到。他便上来问祖师道:“金镯是从哪里掉下的。”祖师就把第二只金镯也扔进了河中,说道:“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如今,古鲁们早就一一逝去,只有一部由他们的语录与诗歌组成的伟大圣典,成了人们的唯一信物,唯一的祖师,即《古鲁格兰特》。我在庭院之内踱步之间,行其庭,而不见其人,亦不免心中怅然,唯与庙里的两位大胡子长者合影一帧。
回来的时候,遇到了云雾一路化雨的现象,细雨中的山林,格外的新妍可喜。出去时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归来时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居然已是下午五点。我们总共花了七个小时,而其中大略有6个小时左右,在悬崖绝壁上开着摩托车。
晚饭后,在图书馆里与众人一起,我们一同听讲《室利·罗摩克利希纳与他的神圣游戏》一书,阅读者是《印度觉醒》的助理编辑Swami Divyakripananda,音色洪亮,唵声回荡;初于闻中,入流无所。
吞吐烟云,餐尽霞光。
超然世累,共卧白云。
而且,还有早上充满灵性智慧的课堂,今天是讲解《薄伽梵歌》第2章的第45句,其大意是:“啊,阿周那,据吠陀经文,自然之原质实由三德所建构,故你当超越它们,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不为苦乐事物所动,安住于自我。”
吠陀宗教到了奥义书的时代,已经把九天之外的神明转移到了人们的内心,内在的神性即是无上的真理,“彼即尔”(Tat tvam asi),进入了深度的沉思与哲学的探究。嗣后,号称“第五吠陀”的《摩诃婆罗多》复把奥义书的精义荟萃一炉,融成一味,非但复苏了自我的神性,并与行动之神克利希纳发生了至高的联结,这就是《薄伽梵歌》的雄健主题。若是只有对最高实在的默观与冥想,其在世的精神难免乎萎弱与沉寂。故而刚健有为的《薄伽梵歌》之行动精神登上了哲学的舞台,印度文化里面最伟大、最迷人的大神克利希纳也藉此正式进入了印度教的圣殿,帮助人们超越了物质界的物欲束缚,也超越了因沙门思潮而发轫的厌世或出世的倾向,而导往了充满喜乐的行动与奉爱之道,这是极为健全的世界精神。
所以,辨喜尊者曾经在他闳博无际的《行动瑜伽》里面,当他追念起克利希纳之浩大功业时,他不禁赞叹道,比起耶稣与佛陀的完美,克利希纳更为伟大,因为就世界而言,比起山林的圣者,世俗中的圣者尤为重要;而比起居于俗世的宗教人,俗世之在家人更为有意义,更有帮助。而克利希纳不是出家人,而是在家人,不是山林的隐遁者,而是世界的行动家,在他那:
“伟大的启示贯彻始终。就时代问题的把握与理解而言,基督与佛陀显然不如克利希纳更富有意义。因为,作为世界的路径,宗教家们所宣扬的是最高的道德规范,难度极大。而对于人类自身的不同境界与理想,克利希纳却已经看清了整体上的合适,无论在哪一个部位。”
所以,就《薄伽梵歌》之主要精神而言,我以为与中国的健行不息之儒家精神颇为相应。我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一语:“这是印度影响世界的经典之作,属于刚健雄拔的行动哲学,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含弘稳健,以其直养而无害,堪与吾中华元气充沛的儒家之精神声气相通。”
课后,我到了书店,与我一样肤色与相貌的日本僧人Akhira不在,他通常神情怡然,绝不类一般日本人的刻板,虽是店长,却常常不在店里,偏偏店门是常开着的。我便自己自助,从中买了三本道院的书,但想把钱交给店长。午餐后我在图书馆里打坐,起身寻找,一直没有遇到,便在晚餐时,将书款悉数交给道院的主持,托他转交Akhira。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黄鹤楼》崔颢 看下面这首是描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伤感与情怀。
写的长一点,谢谢,我会加悬赏的。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这首是描写了诗人_登临黄鹤楼
_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_暮年思乡_ 的伤感与情怀。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查看: 4163|回复: 14
309物料转物料 的所见所思所得
论坛徽章:10
业务:同一个公司下
& && &物料B-16MNR-9 在1104 工厂中有10个数量,会计1中基本计量单位 KG;
& && && &要把它的库存转到工厂为1101,会计1基本计量单位为 G 的 B-16MNR-7 中
方法:用MB1B+309
问题: 对于单位不统一的情况,则无法直接转?各位有什么高见!
认证徽章论坛徽章:83
认证徽章论坛徽章:83
我去试试 维护个发料单位行不行啊?》
认证徽章论坛徽章:83
实在不行就不要用309转了
论坛徽章:10
单位不一致时不能转的,
如果要中转的话,可以考虑将一个发到成本中心,然后收回另外一个,仅供参考
论坛徽章:27
原帖由 hhlzz 于
17:45 发表
单位不一致时不能转的,
如果要中转的话,可以考虑将一个发到成本中心,然后收回另外一个,仅供参考
论坛徽章:2
回复 #3 slayerzxm 的帖子
请问下,维护发料单位是个什么意思?
库存管理单位与发料单位,两个单位?之间有换算关系? 能实现吗?
论坛徽章:10
原帖由 wykbsh 于
18:04 发表
请问下,维护发料单位是个什么意思?
库存管理单位与发料单位,两个单位?之间有换算关系? 能实现吗?
1、在物料主数据“工厂/存储”视图里有个“发货单位”
2、换算关系在物料主数据,附加数据里维护换算关系
3、维护了,也不能实现物料到物料的转储的
论坛徽章:2
原帖由 hhlzz 于
22:47 发表
1、在物料主数据“工厂/存储”视图里有个“发货单位”
2、换算关系在物料主数据,附加数据里维护换算关系
3、维护了,也不能实现物料到物料的转储的
那这里面维护了有什么其他用途呢?不会是一个摆设吧?
[ 本帖最后由 wykbsh 于
10:00 编辑 ]
认证徽章论坛徽章:83
原帖由 wykbsh 于
09:59 发表
那这里面维护了有什么其他用途呢?不会是一个摆设吧?
维护了之后,一般的投料、收料都可以使用发货单位~~~
itpub.net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49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对创业的所见和所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