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梦回秦时,再见故人离人歌 云寄故人书 浅唱佳人醉 命断美人画 能否以沅字开头取一个同系列的名字,拜托各位大佬们

优秀作文《关于柳永的文章》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关于柳永的文章》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关于柳永的文章》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关于柳永的生年》8000字关于柳永的生年,潘承弼先生认为不可考,储皖峰先生定于宋太宗至道元年(995),薛瑞生先生认为应当在985年或987年,唐圭璋先生、吴熊和先生、周子来先生、黄强祺先生皆定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李国庭先生认为当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左右,李思永先生则认为当在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左右?。刘天文先生撰写《柳永年谱稿》(《成都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采用了唐圭璋、金启华先生以柳永于冠年写《望海潮》词赠孙何为依据,并在具体年份上采用了林新樵先生定柳永生于宋太宗雍熙元年(984)之说?。对于刘先生此说,叶嘉莹女士在南开大学演讲时亦持相近见解?。但是,对于关键的柳永献词孙何一说,却异议颇多。早在1983年,就有徐凌云、龚德芬二人合撰《柳永〈望海潮〉非为孙何而作》(《文学遗产》1983年第3期),提出柳永献词孙何一说最早见于《古今词话》,但《古今词话》所记疑点甚多,后人不加考证就照单全收,实以讹传讹。此后,相继有詹亚园先生撰《柳永《望海潮)不是赠孙何之作》(《淮北煤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罗伉烈先生撰《话柳永》(《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2期),都提出了类似观点。关于柳永的出生地,一般认为柳永出生于家乡崇安,但刘天文先生认为当出生于其父费县任所,后回崇安读书?,钟陵先生《柳永早年事迹考辨》(《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亦持相近之说。关于柳永的卒年,唐圭璋先生等均认为是宋仁宗皇祐5年(1053),但薛瑞生先生《柳永卒年新说》(《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从分析《镇江府志》之真伪入手,考其王安礼葬柳永之说不可信,由此推断柳永卒于皇祐5年(1053)亦误,并考出嘉祐3年(1058)柳尚作词赠刘敞,柳之卒年最早当在此后求之。关于柳永的葬地,潘承弼先生1936年在《柳三变事迹考略》中采用了清人王士祯《花草蒙拾》的仪征仙人掌说,陈麟德先生1991年再次肯定此说?。唐圭璋先生1957年在《柳永事迹新证》中排除了上述仪征说、宋祝穆《方舆胜览》的襄阳说、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的枣阳说,以为“都是传闻,未必可信”,肯定了宋叶梦得《避暑录话》的润州说。唐先生此说得到了李国庭先生等诸多学界同仁的支持。后来,官桂铨先生《关于柳永的葬地》(《福建论坛》1982年第6期),又据清代考据家叶名沣(1811—1859)《桥西杂记》“柳耆卿墓”一则再次重申了润州说。
关于柳永的登第时间,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为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所记景祐末,一为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所载景祐元年。叶梦得《避暑录话》、《石林燕语》谓柳永中进士后为睦州推官,在景祐中,可见叶氏亦主景祐元年说。又《崇安县志》云柳三变柳三接同登景祐元年张唐卿榜进士第。是以大多数学者皆从景祐元年说。但1984年詹亚园先生重申景祐末年说,吴熊和先生则提出当在景祐元年以前,而罗忼烈先生再次肯定了景祐元年说?。
另外,柳永释褐之后所任第一职是何官,文献记载柳永在睦州任的是团练推官(或团练使推官)。1936年,潘承弼先生《柳三变事迹考略》提出柳永登第后初为睦州推官。唐圭璋先生原先题柳永任睦州团练使推官,而后又题为睦州推官,并认为柳词《满江红》(暮雨初收)是景祐元年范仲淹至睦州之前、柳永任推官时所作。黄强祺先生《关于柳永初任职的记载不实》(《文学遗产》1987年第1期),对睦州(团练使)推官说提出质疑,认为柳词《满江红》写的是秋景、伤宦游的哀情,不是春天初任时所作。黄先生还考证出《宋会要辑稿?选举志》所载“景祐元年四月二十八日诏,新及第进士……第三甲为初等职官”中“初等职官”当为“初等幕职官”之误,认为柳永考中第三甲,只能任最低的职位即初等幕职官,而不可能任睦州团练使推官。此外,黄先生又据《宋史?职官志》所记,认为州县职无推官,故柳永任睦州推官一说也站不住脚。
对柳永生平行迹之研究,学术界的争论与分歧是显而易见的。但前文提到,刘天文先生在资料异常短缺的情况下,网罗众说,参稽史料,细加排比,证以词作,撰成《柳永年谱稿(上、下)》,
三、柳永思想、人格探讨
关于柳永思想、人格研究,学术界百年纷争的焦点主要是他对待功名利禄和歌妓的态度
柳永的词在当时“天下咏之”,风靡一时。但是,因为他在落第后写了一首《鹤冲天》的小词,遭到宋仁宗的斥落,一生蹭蹬仕途,流落多舛,直至老死他乡、无以为葬。由于柳永的这一不幸遭遇,加上他在词中又曾说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类的话,历来许多文学史和词论专著都据以论断他蔑视功名利禄,傲视王侯公卿。对于上述说法,诸多学者表示了不同看法。王起先生《怎样评价柳永的词》(《中山大学学报》1959年第1期),认为“他鄙弃功名,并不是真正对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有所认识,而是认为做官要受到各种束缚,反不如在娼楼里过一种,,浅斟低唱"的生活来得惬意”。丰家骅先生《柳永思想评价刍议》(《学术月刊》1985年第5期),认为柳永虽然一生沦落天涯,但终其一生从来就没有忘却过功名利禄。他屡试不第,不仅没有绝意仕进,相反却“始悔以文词先得名为己累”,更名为永,继续应试博取功名。五十多岁登第后,他供职甚勤,曾得到州守吕尉的常识,而且他在六十多岁时还作宫词《醉蓬莱》,求助内官达后宫,以冀进用。在献词应制失败后,他又“亲诣政府”,上访晏殊,请求改官。他所以偶尔在某些词中透露出厌弃功名利禄的思想,只是因为漂泊不定的游宦生活使他失去了“偎红倚翠”、“幽欢佳会”的享乐生活。这种思想与《鹤冲天》一词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表面是是厌弃功名,而实际上却是他“且乐太平”思想的另一种形式的,与北宋社会思潮是一致的。
柳永是一个通晓音律的词人,由于仕途失意,他常出入秦楼楚馆,与妓女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他的《乐章集》中有不少怀妓、咏妓之作。不少学者认为他对被侮辱被践踏的妓女非常关心、同情。唐圭璋、金启华先生《论柳永的词》(《光明日报》1957年3月3日),认为柳永的词“体现了对于受压抑妓女的真挚感情,带有打破等级观念,否定封建礼教的色彩”。惠淇源先生《“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从柳永的叛逆性格谈起》(《艺谭》1984年第3期),认为柳永长期“置身于妓女、乐工中间,同她(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敢于同他们真心相待”,“大胆地冲出了封建礼教的藩蓠”。与上述观点相对,郁贤皓、周福昌先生《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对柳永的词重新估价》(《光明日报》1960年7月17日),认为柳永“大半生的精力都费耗在追逐功名和偎红倚翠的生活上面”,他的词“证明了他像一般没落士大夫一样对放浪形骸生活的追逐”。丰家骅先生《柳永思想评价刍议》一文,认为柳永的思想实际上是“风流才子”和“市井浪人”两种思想的混和物,并无任何反封建意义。
除以上两点外,也有论者另辟蹊径,提出了前人没有涉及过的新说。如程瑞钊先生《柳永思想性格新论》(《西南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通过从柳永《乐章集》的一些只言片语中寻绎出一丝端倪,再以其政治长诗《煮海歌》为证,提出了柳永的“六大政治主张”:停战伐、安黎庶、省刑罚、减赋役、足民用、用贤良。程先生并在文末提出:“柳永有功于社会,无过于人民,庶几可称古今第一大完人……卓然千古,柳永不朽~”可谓力拔柳永,不遗余力,文章触及的问题和评价的眼光都为前此所未见,但其“完人”之说或有矫枉过正之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视界的进一步的扩展、研究深度的进一步开掘,不少论者开始以一种更为深邃的眼光,将柳永的思想、人格置于中国文化的广袤背景中加以考察,从生命意识、文化角色、理想人格、现实生存等角度提出了许多有说服力的观点。邓莹辉先生《试论柳永的生命意识》(《海南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一文,提出柳永“在充满悲剧的命运拼搏中,追求个人内心的、活生生的生命冲动,试图用个体的感性生命的强力,突破理性道德设置的重重禁区,达到个体人格的自由实现”。龙建国先生《论“柳永式的超然”》(《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2期),认为“柳永式的超然”表现了柳永“强烈要求摆脱传统意识的束缚,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享乐”。张海鸥先生《浪子词人柳永与正统君臣审美意识的冲突》(《学术研究》1997年第3期),提出“柳永与正统君臣的人格美意识有率真和修饰的差异。这并不是指他们的道德人格有高下之分,而是指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人格”。过常宝先生《柳永的文化角色与生存悲剧》(《东方丛刊》1998年第3期),提出“由于耽于
词作,柳永被推至俗文化代言人的地位,导致了他文人理想的落空;而俗文化中的情感体验,又帮助柳永超越了现实人生的艰难”,其悲剧性意义在于“它把我们心中的焦虑,转化为一种悠长的哀怨之情;它把我们的荒诞感,转化为一种对人生的留恋和牵挂”。胡春玲女士《柳永生存悲剧之因探析》(《湖北师院学报》2001年第3期),提出所谓人品和文品之悖离并不是柳永生存悲剧的症结,其根本原因在于柳永所代表的俗艳文化和士大夫阶层所代表的正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对抗。曹志平女士《论柳永社会角色的多重内涵及其文化意蕴》(《齐鲁学刊》2000年第4期),进一步提出“特定历史时期的,,风流寒士"、,,多情浪子"、,,才子词人"等多重角色内涵,构成了柳永丰富而圆整的生命形象,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意蕴。”此外,袁美丽女士《试论柳永人生悲剧的深层文化意蕴》(《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龚岚女士《试析柳永浪子身份的人生意蕴》(《江西师大学报》2001第4期)等文,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以上成果的取得,是学术观念与方法大变革所带来的研究意识的更新在柳永研究中的具体体现,开创了柳永研究的新局面。
四、柳永艺术成就论述
对柳永词的创作成就和艺术特征的研究,是百年柳永研究的重中之重,热点中的热点。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形成柳永研究百年历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笔者初步归纳,就有艳词论、情词论、俗词论、积极俗词论、雅俗并存论、市民文学论、自我意识论等数种之多。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指斥柳永“好为淫冶讴歌之曲,浮艳虚华之文”,代表了传统词学研究对柳词的一般评价。艳词论者直接秉承这一评价,如吴梅《词学通论》认为《乐章集》“通本皆摹写艳情”,又如前文所述郁贤皓先生等《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对柳永的词重新评价》一文,也认为柳永和他笔下的妓女“充满色情要求”。至于胡遂女士《论唐宋词创作旨趣的发展演变》(《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一文,则更是把柳词视为“以色为词”的代表,认为柳永具有不愿以“浅斟低唱”去换取浮名的自觉意识,而甘心作一个“偎红倚翠”的才子词人;他明白地宣称自己的兴趣乃在“烟花巷陌”的意中人身上,因此用自己的词笔尽情描写“似恁偎香倚暖,抱着日高犹睡”(柳永《慢卷轴》词句)的床第之乐与鱼水之欢,“其写作志趣显然在于表现色情性感”。
情词论者则认为柳词绝非淫靡之作,而是柳永与歌妓间真实情意、爱情的艺术表现。前文提到唐圭璋、金启华先生早在1957年就提出此说,后来章尚正先生《柳永情词平议》(《绥化师专学报》1991年第4期)一文,重申柳词是对不可名状的男女之情的热烈向往、痴狂追求与衷情讴歌,是柳永赤诚心灵的坦露,可谓“吾手写吾心”。认为柳永情词富于真诚美,具有独特性;富于理想美,具有普遍性;富于悲剧美,具有深刻性;富于意境美,具有完美性;富于曲调美,具有创新性。白军芳女士《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则认为“在先进的女性观点驱使下,柳永的词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都透出不凡的清新气息,与其他玩弄女性的官僚们形成鲜明的对照”。此外,殷光熹先生《柳词中的悲惨世界和艺术天地:柳永歌妓词再评价》(《云南师大学报》1988年第3期)、苏者聪先生《应当重新评价柳永的咏妓词》(《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等文,都表达了类似观点。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贬损柳词“浅近卑俗”、“声态可憎”,20世纪以来柳永研究中的俗词论者在对柳词“俗”这一点的体认上与前人大抵相同,但在对“俗”的内蕴的发掘与审美评价上则与前人大相径庭。如王修华先生《柳词之“俗”刍议》(《河北师大学报》2000年第10期),认为柳词之“俗”主要体现在情趣世俗、审美通俗、语言俚俗等方面,作为词风的“雅”与“俗”,虽有类型之分,其实并无美丑之别,柳词所以倍受正统诟骂和流俗喜好,纯系评者的不同立场所致。孙克强先生《“柳俗”新论》(《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一文,则从柳词的创作意图与接受者的选择之间的关系这一接受美学新角度来探究柳词“俗”的新内涵,认为柳
词是以迎合受众为根本特征的,其“俗”表现在三个方面:题材内容之俗表现为以男女之情(甚至是色情)的描写迎合受众的娱乐刺激需求;语言之俗表现在市井方言俚语的运用,模拟人物声口语气,为受众所习见,用韵和四声的安排使柳词旋律活泼、章节响亮、富于刺激性;表现手法之俗表现在铺叙手法的运用,叙事抒情求详求尽,不留余韵,不求含蓄,以迎合受众的欣赏习惯。
与一般俗词论者主要着重于柳词形式之俗不同,积极俗词论者主要结合柳词的实际内容来阐明柳词形式之俗的积极意义。如李金水先生《柳永“俗词”的积极意义》(《江汉论坛》1986年第12期)一文,认为柳词的“俗”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而且是由生活本质内容所决定的一种内在因素。柳词的大部分内容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特别是它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更使柳词的“俗”具有浑厚的实际内容。否则,即使是“俗不可耐”,也不可能赢得不胫而走的社会效果。李先生认为,柳永努力使词的思想内容和最大的通俗性相结合,这是形式促进了内容的发展。柳永在解决新内容和旧形式之间的矛盾冲突中,勇敢地担当起开创新形式的重任,是功不可没的。稍后,何丽女士《试论柳永俗词的社会意义》(《成都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一文,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雅俗并存论者取一种中和的态度,认为柳词不能简单以雅、俗论之,认为柳词可分为雅词和俗词两类。如叶嘉莹女士1981年在南开演讲时重申夏敬观先生《手评〈乐章集〉》的意见,明确讲到柳永的词一类是抒写自己怀抱的雅词,这类词工于羁旅行役,情景交融,具有极深的悲慨,而且音律谐婉,叙事详尽,有头有尾;另一类是为乐工歌妓写的俗词,这类词敢于用新鲜的词句,写出大胆露骨的真切生活中的妇女的感情,有大胆创新的一面。稍后谢桃坊先生《柳永的俗词与雅词》(《光明日报》1985年7月2日)一文,也明确提出柳词可分雅、俗两类。孙克强先生《“柳俗”新论》一文末尾也提到柳词“俗”者“为人”而作,而其“为己”之作亦不乏雅誉。叶帮义先生《风流之外的儒雅情怀——柳永词之另一面》(《海南师院学报》2001年第4期),进一步对柳永词中的骚雅情怀、寄托之致、高情远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析。此外,尚有其他许多论者也持有相同或相近的看法。
市民文学论早在20世纪20年代即已萌生,贾凫西先生《八百四五十年前平民文学家秦少游、柳三变》(《时事新报?学灯》1923年11月26日),已经涉足此论,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渐成漫衍之势。1984年,金启华、王子鸣先生《柳永的歌妓词》(《盐城师专学报》1984年第1期)一文,在篇末明确提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市民文学家。”此后,曾大兴先生《柳永词的市民文学特征》(《中南民院学报》1988年第1期)一文,从表情方式和结构艺术两个方面对柳词的市民文学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指出柳词的表情方式主要是直陈,具体来说就是即事言情、直抒胸臆、白描似的写景状物;柳词的结构艺术主要表现在直线贯穿,即时空关系上的一次性转换或无转换,意象组合上的多连贯、递进、阐释关系而少并列、杂陈以及虚字的呼唤和照应。以上两个特点使柳词给人一种极度流畅、明快、没有阻滞、不费思索的审美感受,因而最宜于在勾栏瓦舍中演唱,最易为普通市民所接受。稍后何钦福先生《谈柳词中的市民意识》(《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一文,则主要从柳词的内容出发,认为柳词的市民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某些词作中对妓女的态度明显地有别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妇女观;在一定程度上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否定,反映出市民阶层作为受害者与旁观者对官场黑暗与腐朽的清醒认识;从市民的角度、以市民的眼光及与市民相沟通的思想感情艺术地再现了当时都市的富庶与繁华。此外,彭棣华先生《市民作家柳永及其作品》(《云南民院学报》1986年第1期)等文,对此也有较为精到的论述。
自我意识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涌现的一种新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柳词主要表现了柳永的自我意识。如龙建国先生《论柳永词的自我意识》(《信阳师院学报》1997年第1期)一文,认为这种自我意识在柳词中表现为冲破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及蔑
视封建功名思想,努力完善理想自我。
五、百年柳永研究的学术反思
纵观百年柳永研究,发展的历程虽然有些曲折和起伏,但前进的步履却是实在而有力的,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而可喜的,即使是曾经有过的曲折和难以避免的不足,也能给新世纪的柳永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于柳永生平行迹的考证虽囿于史乘阙漏,若干细节尚未真正坐实,但学界在不少基本问题上取得共识,具有定鼎立标的重大意义。关于柳永思想人格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出从简单平面分析到立体综合考察的趋势,导引着我们向柳永其人的历史真实不断开掘和接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柳永生平事迹的考证及其思想人格的探讨,已经超越出文史研究的一般实证意义,而带有了更深层的文化蕴含和学术价值。首先,由于柳永在其人生的主要阶段,其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都游离于正统文化的边缘地带,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言论难以进入官方文化所书写的正史之中,因此对柳永生平事迹的考证及其思想人格的探讨,便体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意识和对“另类”文化的认同感。其次,又因为在北宋前期的词坛上柳永以一己之“俗词”和“慢词”,而与一批台阁词人的“雅词”和“令词”相抗衡,沿袭了数百年的唐宋词坛也因为柳永的出现而展示出一片新风彩,所以他出生年代的早晚及其生平行迹和思想人格的考证和探求,对于勾画那一段重要词史的发展轨迹也就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关于柳永词创作成就和艺术特征的定性研究,呈现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百舸争流”的局面,充分展现了柳永词在千年时空之旅中被不断读解、重读的生动景观,同时也启发我们从传播接受的新维度继续思考这一问题。此外,对柳永及其词史地位的定位研究也是百年柳永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界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比较研究。百年柳永研究成果中,比较研究的成果数达44项之多,所涉比较对象有宋玉、李白、温庭筠、张先、秦观、苏轼、周邦彦、李清照、关汉卿、乔吉等。二是感性描述。诸如“宋代开拓词境的第一功臣”、“千古词状元”之类的赞誉?,即是对柳永词史地位的较为感性与形象性的描述。三是定量分析。刘尊明、王兆鹏等共同合作,大胆尝试,近年来连续发表了《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定量分析》(《湖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本世纪东坡词研究的定量分析》(《文学遗产》1999年第6期)等系列文章,文中所列“两宋词人综合排行榜”、“两宋十大词人综合名次排行表”显示,柳永在两宋“十大词人”中名列第5位,仅居辛弃疾、苏轼,周邦彦、姜夔、秦观之后。客观的数据为比较研究和感性描述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充分表明柳永及其词在世人心目中的真实地位。
作文二:《关于柳永的假设手法》9400字第七章 关于柳永的假设手法
??〈诗〉与〈小说〉之间
一、《长相思》词的内容及其背景
二、柳永离别词中所见的重层倾向及其意义
三、遂 初 居 士
一、《长相思》词的内容及其背景
(1)   《长相思》词的问题点
柳永的《长相思》词,是以旧历一月十五日上元节==元宵为舞台之作,令人感到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可以认为,他在这里采用的手法,对于研究慢词确立的背景、考察慢词固有的性格,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在本章中,我想对这首词在柳词中、进而在一般慢词中所具有的两点意义试加考察:
[1]     这样内容的作品成立的背景==外在的要因;
[2]     采用这种手法的柳永的文学个性==内在的要因。
108长相思  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降阙夜景,风传银剑,露*瑗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凤烛莹莹,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这首词叙述了自己在热闹的元宵节里,正着迷地观灯之际,偶然与旧日相知的妓女重逢的喜悦和困惑。由于词的结尾自称“名宦”,所以可以认为是他后半生辗转于地方为官时所作。关于“与旧日相知的妓女重逢”情景的设定,在柳永其它的与元宵无关的词中也可见到,如:052《秋夜月》、094《滞人娇》、142《玉蝴蝶》其四、203《燕归梁》等。这是有助于理解他词风中“接近故事性”(1)的一个环节。其特色和背景,尤其通过上举以元宵为舞台的《长相思》词,更可得到非常明确的说明。
现在的问题首先是,从这篇作品中见到的以元宵节日为舞台,一边叙述其间发生的事,一边抒发感慨的作风,在其他作者写相同题材的诗词中却非常少见。
元宵,特别是观灯的习俗,作为诗材并不罕见。例如《佩文斋咏物诗选》第七册《上元类》中,分别不同诗型收录了初唐到明代的五十首诗。但若一一细加观察,大部分诗都是像初唐苏味道的代表作《正月十五夜》诗中所集中表现的那样,描写各种灯笼的形状和街道中拥挤状况。苏诗如下: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侬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注释:1、参本书第六章。
元宵也是女性穿衣打扮外出的机会,在街道中还可看到宫女们的舞蹈,这些情况也常常被写进诗中。但是,这也还只是停留于单纯的景观描写,而像柳永《长相思》这样,作品中的主人公与一位女性有某种关系,以此作为作品展开的趣味中心来进行创作的例子则看不到。如:
妓杂歌偏胜,场移舞更新。??王   《十五夜观灯》
最怜长袖风前弱,更赏新弦暗里调。??崔液《上元夜七首》其五
倾城娱乐尽沽酒,旧岁丰登仍足油……
侍觞行食皆官伎,目眙不言语或偷。??孔平仲《上元作》
在词中情况也一样,就算把张先的125《玉树后庭花》、欧阳修的140《蓦山溪》、150《御带花》、周邦彦的072《解语花》、苏轼的314《木兰花令》、乃至无名氏的《鹧鸪天十五首》都算进去,也都大体不超出前代诗的范畴(2)。所以,与《长相思》的手法同类的作品例子不能从前代诗歌史的传统中去寻求。令人感到与柳永此词具有亲近性的,倒不如说是作为都市繁华街市中的讲唱文艺的〈小说〉(3)中的元宵场面。
(2)〈小说〉世界中的元宵场面与柳永的词
在通常认为元代以后形成的〈小说〉的笔录本??即所谓话本中,以包括元宵节在内的民俗节日为舞台来描写的场面时有所见,其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对于故事的展开都有很重要的作用(4):
元旦:《简贴和尚》(《清平山堂话本》)
元宵:《志诚张主管》(《京本通俗小说》)、《花灯轿莲女成私记》、《戒指儿
记》(《雨窗倚枕集》)、《刎颈鸳鸯会》(《清平山堂话本》)、《张生
彩鸾灯传》(《熊龙峰四种小说》)
清明:《志诚张主管》(《京本通俗小说》)、《西湖三塔记》、《洛阳三怪记》
(《清平山堂话本》)
端午:《菩萨蛮》(《京本通俗小说》)
除夕:《错认尸》(《雨窗倚枕集》)
~~~~~~
2、华灯火树红相斗,往来如画。桥河水白天青,讶别生星斗。落梅*侬李还依旧,宝钗沽酒。晓蟾残漏心情,恨雕鞍归后。(张先125《玉树后庭花》);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苏轼136《蝶恋花》其五)等等,而与欧阳修的027《生查子》有关的意味深长的现象,则请见以下第2节。
3、小说、〈小说〉、〈话本〉等词,以及属于此范畴的东西,均以本书第六章之注释9、10为标准。
4、特别是在谈亡灵的故事中,清明节以及上元节的作用是很大的。在亡灵谈以外的故事中,元宵节则往往被作为男女约会的机会来使用。关于前一点,繁原央著《中国の话本にみる亡灵谭の背景》の〈三〉、〈四〉(《常叶学园短期大学纪要》第十六集,1985)曾经指出。关于后一点,田中克己著《中国の自然と民俗》の〈四、元明小说中の春天の行事〉曾言及(研文出版社1980)。
在节日故事中,元宵场面比较频繁多见,特别是《张生彩鸾灯传》,入话、正文都是围绕元宵观灯展开的恋爱故事,而与此入话同样的情节,在南宋陈元靓编《岁时广记》卷二十、元初罗烨编《醉翁谈录》壬集卷一中,也可见到,这就略可窥知这是宋代以来常见的话题。进而追溯小说史,在六朝志怪、唐代传奇中,像上述那样的节日场面却很罕见,此后,到了与《醉翁谈录》一起被归入“通俗类书”范畴的(5)《青琐高议》(北宋刘斧编)、《绿窗新话》(南宋皇都风月主人编)那里,这种元宵场面才开始时有所见。这一事实因与柳永 有关而值得注意(6):
时元夜灯火,车骑沸腾。球闲随一青毡车走。车中有一女人,自车后下,手把青囊, 其去甚速。球逐之暗所。女人告曰:“我李太保家青衣也。售身之年,已过其期,彼不
舍吾,又加苦焉。今夕吾伺其便走耳。若能容吾于室,愿为侍妾。”球喜,许之。
??《青琐高议》后集卷之四《龙球记》
张俊,字彦卿,年方弱冠,思得佳偶。因元宵观灯,出东市,见一宅前明烛。有一 女子艳媚,年方十七八,恁双鬟立于帘下。张顾而爱慕,无计通情,乃就假烛寻遗物, 女亦顾张微笑,心甚相慕。
??《绿窗新话》卷上《何会娘通张彦卿》
其它如《青琐高议》中的《任愿》(前集卷之四)、《崇德遇僧》(补遗);《绿窗新话》中的《江致和喜到蓬宫》(卷上)等都有元宵场面出现。还有前述收录于《醉翁谈录》中的故事,题为《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这三种书中成书年代最早的是《青琐高议》(十一世纪后半叶),这与柳永晚年(1058年左右去世)从时间上有所重合,可推测在柳永生活时期,很可能还流传着一些如今已经失传的同类书籍。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元宵故事中,如《何会娘通张彦卿》、《江致和喜到蓬宫》、《红绡密约……》等,作品中的人物会作诗词,其诗词成为故事的一个组成部分,形成韵散混合的的说话形式,特别是在《江致和……》中,末尾原注“出《词话》”,即出自宋杨 *是的《古今词话》。通俗类书中所见的韵散混合的故事也有被编入《词话》的情况。这一事实表明,这类(元宵)故事不仅可以作为说话人的材料而被采用,对于词作者和接受者来说,也具有很大的意义。换言之,对于
~~~~~~
5、参大*冢秀高著《话本“通俗类书”??宋代小说话本??》(《日本中国学会报》第二十八集,1976)、《中国小说史视点》6〈类书通俗类书  〉(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87)
6、关于柳词成立的基础与通俗类书的关系,本书第六章中已试加论述。顺便提一下,在这三种书所收的故事中,出现元宵以外的节日场面的作品列举如下:
清明:《金彦游春遇会娘》、《崔护觅水逢女子》、《杨爱爱不嫁后夫》、《崔宝羡薛
琼弹筝》(以上《绿窗新话》)
寒食:《崔郊甫因诗得婢》(《绿窗新话》)
七夕:《杨生私通孙玉娘》、《杨爱爱不嫁后夫》、《王乔遇浮丘吹笙》(以上《绿窗
新话》)、《静女私通陈彦臣》、《郭翰感织女为妻》(以上《醉翁谈录》) 中元:《陈处士暂寄师叔》(《绿窗新话》
中秋:《柳耆卿欲见孙相》、《杨贵妃舞霓裳曲》(以上《绿窗新话》)《梁意娘本传》
(《醉翁谈录》)
重阳:《赵旭得青童君为妻》(《醉翁谈录》)
当时词这种样式,制作者和接受者都常常带着一种与故事相关的意识或对故事的联想而去进行创作或欣赏,这种情况在当时已经很普遍了。与此相关,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在前面提到的《张生彩鸾灯传》(《熊龙峰四种小说》)中,欧阳修的《生查子》词被当作秦观的词,用为作品中的插入歌了:
再说舜美在那店中,延医调治,日渐平复。家中父母令回去,瞬息又是上元灯夕。 舜美追想去年之事,仍去石官子巷中一看。可怜景物依然,只是少个人在目前。闷闷归 房,因诵秦学士所作《生查子》词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在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秦观)的《生查子》词原来是否依据此类故事创作的,现在就不得而知了。或 许是因偶然与故事的内容相合而被引用的。但不管怎样,这种现象无疑说明词与故事的亲近程度很高。若将这首《生查子》与柳永的《长相思》比较,则可见《长相思》的故事性倾向及其唤起读者对故事世界想象的程度之高,都不亚于《生查子》。如果对《长相思》中那位官员与妓女过去的关系、现在各自的境遇、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情事之经过等等进行想象的
话,就很容易创作出一篇故事来。反言之,可以认为柳永在写《长相思》时,头脑里很可能是怀着对元宵恋爱故事的种种想象、并将其作为欣赏之前提而进行制作的。甚至都不能否认这种可能性:这首词本来就是作为如今已经亡佚的某个〈小说〉中的插入歌而被传唱的。 如此看来,不妨还可以这样确认:柳永《长相思》的独特作风,是他出入于繁华街巷的演艺场,与〈小说〉具有一定关系,从而获得的创作成果之一(7)。然而,这毕竟还只是个外在的原因,促成柳永独特作风的内在原因还是他自身所有的一些因素。以下,我想就此问题,再从柳永的内在因素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检讨。
二、柳永离别词中所见的重层倾向及其意义
(1)柳永离别词的特色
通览柳词即可发现,在一首词中多元化、复合化地表现场面的倾向很明显。这一特点,尤其是在以“咏叹离别”为主题的作品中可以更明显地看到:作者在想象的场面中对离别对象的现状和心理进行频繁的设定。有这种设定有作品很多,例如:
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003《雪梅香》
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004《尾犯》
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031《两同心》其二
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042《定风波》
算得伊家,也应随分,烦恼心儿里。??044《慢卷袖》
因念翠娥,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046《佳人醉》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120《彩云归》
其他如130《轮台子》、147《满江红》其四、149《引驾行》、158《六么令》、193《倾杯》等词中也可见同类的句子。这些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是为了强调离别的痛苦而采用的手法。由于对离别的对方过于担心,对方的容姿、举止、情绪等便不断出现在脑海里。应该 ~~~~~~
注释:7、参本书第六章之三??(4)。
说这是古今皆然的普遍人性。而柳永这位词人恰恰喜欢写这种伤感于离别、重逢无望的心情意态,比如其离别词中:
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015《鹤冲天》
朝思暮想,自家空添清瘦。??018《倾杯乐》
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064《法曲第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069《卜算子》
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123《击梧桐》
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去睹倾城。??149《引驾行》
从这些频繁出现的表现深层思绪的句子中即可察知柳永的这种偏爱。
而且这些深刻描写对离别的对方思慕和爱恋之情的作品,对于考察柳永的词人气质也极富于启发性。在这些作品中,词人常常把本不在眼前的对方的状况、心理??往往好像是主人公的幻觉,作为具体的印象导入词中:
想娇媚,那里独守鸳闱静。永漏迢迢,也应同此意。??022《梦还京》
相初*壁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渐玉箸,银钩满。??023《凤衔杯》其一
想佳人,妆楼*  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151《八声甘州》
算得佳人凝恨切,应念念,归时节。
相见了,执柔荑,幽会处,偎香雪。??184《塞孤》
算伊别来无绪,翠消红减,双带长抛掷。
但泪眼沉迷,看朱成碧,惹闲愁堆积。??198《倾杯乐》
在这些词句中,思念中那位女性以及她周围的状况??房间的窗帘、滴漏计时的声音(022)、临窗而坐,打开便笺,提笔挥毫,将优美的话语写在纸上的样子(023)、凭高远眺,等待夫君归舟的姿态(151)、纤细柔软的手指和白白的肌肤(184)、憔悴的面容和朦朦泪眼(198)??这种种样态在为离愁所苦的主人公的幻觉中生动地浮现出来。这一切被嵌入对主人公自身状况和心理的描写之中,可以说有一种“剧中剧”的效果。下面把上举《凤衔杯》词的全文引出,来看一看这种效果:
023凤衔杯
有美瑶卿能染翰。
千里寄,小诗长简。
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
渐玉箸,银钩满。
锦囊收,犀轴卷。
常珍重,小斋吟玩。
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
似频见,千娇面。
对此,我想称之为柳永的“假设手法”。
(2)六朝至唐代离别诗中所见的同类例作
像这样在离别题材的作品中假设对方的状况、心理的手法,在他以外的词中是不常见的(8),但在他前代的诗中,可称之为雏形的作品例子倒是偶尔可以见到。
首先是六朝时期的《玉台新咏》所收的诗中的例子。以下所举都是羁旅中的丈夫想象家乡妻子的样子的诗句(9):
春机鸣窈窕,夏鸟思绵蛮。
??梁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卷六
日暮想清扬,蹑履出椒房。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
??梁徐悱《赠内》,卷六
到唐代,遥想对方情景的作品例子就多起来了: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昭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渭北春天树,[自己]
江东日暮云。[对方]
??杜甫《春日忆李白》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渚宫东面烟波冷,[对方]
浴殿西头钟漏深。[自己]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在以阐明诗“法”(原理、规范)为目的而编纂的《三体诗》(南宋周弼编)中也常常可以
见到同样的作品例子。在唐代的离别诗中,想象对方境遇、心情的诗句时或以对联的方式出 ~~~~~~
8、作为立意相近的例子,如:“暗想昔时欢笑事,如今赢得愁生”(顾   《临江仙》其一)、“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寇准《阳关引》)、“芳心念我,也应那里,蹙破眉峰”(张先051《双燕儿》)、“千里音尘便疏隔,合有人相忆”(晏殊122《滴滴金》)等等,但是像柳永那样具体化的描写却看不到。而到了周邦彦那里,与柳永相近的手法就有了:“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003《风流子》)、“想依然,京兆眉妩。翠幕深中,对徽容,空在纨素”(07《法曲献仙音》)、“想玉匣,哀弦闭了,无心重理相思调”(054《霜叶飞》)等。这些当然可以认为是受柳永影响之作。
9、《玉台新咏》所收离别类诗中,有时可散见描写在梦中与对方相会(有时也稍具体)的作品例子,如《古诗八首》其二、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傅玄《青青河边草篇》、张华《情诗五首》其二、鲍照《杂诗九首》其五、庾丹《夜梦还京》、王僧孺《为人述梦》、武陵王纪《和湘东王夜梦,应令》等。关于这一系列,以后找机会再谈。
现,可以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常套化的现象:(10):
官柳青青匹马嘶,[实景]
回风暮雨入铜*鞅。[假设]
??韩   《送客之上党》??七绝,实接
谢氏海边逢姹女,越王潭上见青牛。
嵩台月照啼猿树,石室烟涵古桂秋。
??李郢《送人之岭南》??七律,四实
迸水定侵香案湿,雨花应共石床平。
??王维《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七律,前虚后实  颈联
关树应先落,随君满路霜。
??岑参《南亭送郑侍御还东台》,五律,前实后虚
位于这种复合手法之顶点的作品例子是王昌龄的七绝《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里的转、结二句建立在极复杂的构想基础上,“从现在的时点A设定未来的时点B,再返回过去(A及A以前),然后再对时点B中魏二的境遇、情况进行想象”,这可以理解 为三元乃至四元的时间构成(11)。
(3)柳永资质中的说话人倾向
如此看来,可以确定这样的位置:柳永离别词中的假设手法,是其前代直到唐代离别诗传统的进一步展开、深化。这一来,在考虑柳永的资质以及与近体诗不同的慢词的特性方面,
~~~~~~
10、引文之下是采用这种手法的诗题,以及某些相关的提示:
[七绝,实接]==王昌龄《别李浦之京》转句、韩*雄《送客之上党》承句、皇甫冉《送魏
十六》转、结句
[七律,四实]==高适(卢纶)《送王李二少府贬潭峡》颔、颈联、李郢《送人之岭南》
[七律,前虚后实]==元稹《寄乐天》第六句、姚合《送崔约下第归扬州》第六句、王维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蒿丘兰若》颈联
[七律,前虚后实]==李郢(白居易)《送刘谷》颔、颈联
[五律,四实]==李洞《送僧还南海》首、颔联
[五律,前虚后实]==李频《送喻坦之归睦州》颈联、李嘉佑《送樊兵曹谒潭州韦大夫》
颔、颈、尾联
[五律,前实后虚]==刘长卿《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第四句、颈、尾联,岑参《南亭送
郑侍御还东台》尾联,马戴《怀永乐殷侍御》颈联。
11、参松浦友久著《忆君遥在潇湘月??离别诗にぉける时间の表现》(《诗语の诸相??唐诗ノ一ト??》,研文出版社1981)。户仓英美著《别れの诗の时间と空间》の〈六〉(《诗人たちの时空??汉赋から唐诗へ??》,平凡社1988)亦言及。
就有了一个意味很深的问题。
在一篇作品中:A、关于自己的境遇、心情的描写;B、关于对方的境遇和心情的想象与假设。这二者并存??这是一种复合式的构想,A是对自我内心的凝视,B则构筑了一个想象的场面。这是基于两种不同的视点而形成的两种情态,正因如此,作者越娴熟地运用这种手法,作品就越具有分别的双方天各一方、离而不合的样态。大体上说,绝句以“单一性、均质性”为基调,“将与主题相关的素材以单一的、直线的方式连接下去”;律诗则具有“对偶性和自我完结性”(12)。这样的律、绝的构思是与上述AB复合的重层式、扩散式特质互不融洽的。前举七绝《送魏二》,其后两句的解释有很多异说,究其原因,未必只在读者方面。诗型之单一式、直线式特性与构思之重层性本来就难以融合,应该说这才是此诗的表达略显生硬的主要原因。前引杜甫五律《月夜》的颔联和颈联,其颔联采用流水对,或许就是因为作者(也许是无意识地)感觉到了诗的构思与律句之整合性、完结性不太融洽,从而采取的缓和手段。
那么,将这种多重构思在一篇作品中构成统一体时,就要求有一种与写律诗和绝句不同的态度。如果我们采用成说,那么与其说“诗人是在自身主观感动的状态中进行表达”(13),倒不如说是“以对象化的方式客观地展开人物的行为”(14)***。后者是与叙事文学的结构意识相通的设计、叙述的姿势。柳永的作风中正具备这种倾向。这一点早已在前人的评论中被指出过:
柳耆卿《乐章集》,世多爱赏该洽。序事闲暇,有首有尾,亦间出佳语。
??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柳耆卿总以平叙见长。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
耆卿多平铺直叙。
??近人夏敬观《手评乐章集》??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引(15)
对此应作这样的判断:人们认为作为词人的柳永,其资质中有一些“说话者”??即与专业说话人同质的倾向,他留下的慢词中有一些令人想到讲唱文艺的内容和手法的作品,这些现象都与他本人的内在因素相关。在取材于元宵的《长相思》词中,可以见到与诗词的传统相比更接近于〈小说〉的作风,这也可以理解为他个人资质的一个具体表现。 ~~~~~~~
12、参松浦友久著《李白にぉける心像と样式??李绝、杜律论を中心に》の(三)(《李白研究》第六章,三省堂1976)、《中国古典诗にぉける诗型と表现机能??诗的认识の基调として??》の(四),(《中国诗歌原论》,大修馆书店1986)。
13、14、竹内敏雄编修《美学事典》??〈ヅャンル〉(木幡瑞枝执笔。弘文堂1974)。 15、从这些评语也令人感到与〈赋〉的表现特性相关连。参本书第四章所尝试的考察。
作文三:《关于柳永的资料大全6 风流词仙 柳永》3600字关于柳永的资料大全6 风流词仙 柳永
本资料由豆丁若莲文档搜集
更多文档请点击http://www.docin.com/ljk99
风流词仙"柳永袁骅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乐游原"只不过是北宋汴京城外的一块坟岗,一个埋死人的地方,本来是没有什么诗意可言的。可偏偏在这个缺乏诗意的地方葬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风流才子,便留下了一段"风流名声"。风流才子姓柳名永字耆卿,出生在北宋神宗年间,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官人,死后立坟乐游原上人称"风流冢"。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每年清明前后,前来"风流冢"凭吊的清一色全是汴京城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里闻名的妓女。所以就有了开篇诗里的"
名妓吊名人,成为清明时节北宋汴京城外的一道另类风景。听说此般"风景"一直延续到北宋沦陷、赵构南渡建立南宋之后才消失。这到底是怎样一笔"风流帐"呢?中国的正统男人历来都把"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而柳永绝对是中国男人的非主流。柳永年少时也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所以,长大后才气过人,琴棋书画,吟诗作赋,无所不通,而且最擅长于填词,据说与他同时代的文人中,无论从词的质量还是数量作比较,是没有一个超过他的。然而,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偏偏朝朝楚馆、夜夜秦楼,沉溺于声色犬马而不能自拔。堂堂男子,沉溺青楼,无疑是自毁前程。但反过来对妓女们而言,"堕落好色"的柳永使她们得益非浅。都说唐宋伶人皆才女,她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才气不是一般的高,如果单凭这一点,应该盖过当今的一些明星大腕。但才气再高,如果没有名人的提点,就好象小品演员没上过春晚,出名是比较难的。而柳永正好可以充当提点她们的角色,因为虽然他屡试不第,但毕竟还是宋朝的文化界里的名人,只要随便给哪位妓女填上一词,她便身价百倍。象人家小沈阳,正是由老赵托着,一付"娘娘腔"就能混出名堂来。"你陪我睡觉,我让你出名。"乍一看,柳永似乎就是现在那个名导演与女演员"潜规则"的创始人,难怪当时汴京城的妓行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诗: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燃烧自己,"点靓"妓女,柳永的理想原本没有这么"伟大"。出身官宦世家的柳永曾经勤学苦读,希望自己"学而优则仕",在政治上大展鸿图。然而汴京初试,居然名落孙山,虽然柳永当时并没有气馁,安慰自己"时会高志
须酬",重整旗鼓,再战科场。但是,命运就是与这个有志青年过不去,在他以后多次的应试中,不是文化考试不及格,就是政治审核不过关,总之是屡试屡败。也许,越有才的人,往往越具有强烈的逆反性。柳永自恃"艺足才高",却屡试不第,就来了脾气:"未遂风去便,争不恣游狂荡?"既然容不得俺去实现风云志向,那俺就纵情放荡吧。于是,他穿花街、走柳巷,遍访京城的青楼勾栏,在"酒力渐浓春思荡"之时与妓女们"鸳鸯绣被翻红浪"。就这样,才高八斗而"登魁"无望的柳永沦为了"一考定终生"的宋朝"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用现在的话来说,此时的柳永简直是一个文化界的败类,更是公安机关的扫黄行动中打击的对象。不过,堕落青楼的柳永毕竟没有彻底泯没少年时代的志想。虽然他自封"白衣卿相",唱着"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但是,如果可以选择,他也是不愿留在温柔乡里无所作为的。所以,当柳永被人推举,仅仅得了一个余杭县宰的小官衔时,也带着满心的欢喜前去赴任,还惹得那些闻讯前来送行的老相好们,难分难舍,纷纷悲切落泪。当时的情景有柳永即兴而作的《如梦令》为证:郊外绿阴千里,掩映红裙十队。惜别语方长,车马催人速去。偷泪,偷泪,那得分身应你~一大群妓女送别一个前去上任的官员,这场面是滑稽的,但也是感人的。因为柳永泡妓毕竟与当今许多人泡妓的心态大不一样,他是把"平等"的理念引入嫖客与妓女关系的第一人。他泡妓,但他理解妓女,尊重妓女,把她们比做梅、比做水仙、比做海棠,与她们推心置腹地交朋友。在柳永的心目中,妓女与良家妇女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冲破世俗的障碍,以词代书,大胆地向歌妓表白自己的真实情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柳永用自己真诚换得了妓女对他的同样真诚。柳永做了官,遂了平生之愿,她们虽然舍不得却打心底里为他高兴,列队争相送行。后来柳永被罢了官,她们也没嫌弃他,再次成为柳永经济上的依靠。罢官后重新回到妓女中间的柳永,已不再把荣华富贵放在心上,从此更加放浪形骸,终日以妓为家,并依靠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获得了生活来源。如果说做官之前年青的柳永获得妓女的资助有被当作小白脸养的嫌疑的话,那么罢官以后年老的柳永则完全是靠自己的词奠定了生活来源,柳永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职业作家"。然而把文学创作当成谋生的手段,毕竟不能象做官经商那样活得滋润,否则,当代大文豪余秋雨也不会说"文化苦旅"。因此,柳永活着时虽然没有饥寒交迫,但总是身无余财,老时穷困潦倒,死时居然"葬资竞无所出"。可幸的是众妓情深谊重,自发成立"柳永治丧委员会",纷纷慷慨解囊,替他置买衣衾棺椁,在城外乐游原上购地筑坟。柳永下葬那天,汴京城里的妓家没有一个不到的,乐游原上顿时哀声震天,热闹非
凡。柳永就这样"既风光又不风光"地走了。说他不风光,是因为他一生坎坷而从没飞黄腾达过;说他不风光,又是因为他的叛经离道而死后不能进入他那官宦世家高贵的庙堂。说他风光,是因为他死时竟让全京城的妓女倾巢而出为之
前无送葬;说他风光,更是因为他在词上的巨大成就。柳永词上的成就确实是"古人,后无来者"的。他的词摈弃了"豪放派"的空洞,或活泼轻松,或幽怨沉痛,开创了"婉约派"词风;他积极开拓词的题材内容,把短小纤巧的小令词调发展成为局面开张的慢词;他把宋大晟府乐词凭添到两百余调,从而使宋词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正因为是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官运不佳,长期生活在伶工乐妓这些"贫下中农"中间,得以汲取了民间艺术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词作,所以,他取得别人不能取得的成就。"以词名传后世",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的风光远远超过了那些进入庙堂的族亲。《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这么唱:世
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
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世人为什么难以成仙?因为罢脱不了功利的蒙蔽,罢脱不了亲情的束缚…罢脱不了《好了歌》中历数的种种宿命。柳永罢官后曾经自嘲说:"从无功名变为词人,后变为官人,而今奉旨免官,逍遥自在,变为仙人。"于是改名"柳三变"。为什么柳永说自己成了"仙人"?因为他罢脱了红尘俗事的羁绊。史上说李白是诗仙,那么柳永就应该是词仙。李白是酒中之仙,柳永是风流之仙。因为,柳永的词中写满了自己与青楼美人"拥香衾、欢心称"的风流,然而,"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流难以掩饰柳永心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和他的美人"夕阳闲淡秋光老"的心酸。因此,我觉得把民国诗人王世鼐的《笛怨辞》稍作修改送给晚年的柳永是最恰当不过了:风前月下性情真,荣华富贵散作尘。人生暮年双行泪,半为诗词半美人。[选者按:原来修改的诗有失格律;连格律都不懂的人怎能评论大词人柳永的词。试修改如下:月下花前性格真,荣华富贵若浮尘。人生晚岁(或"迟暮")双行泪,半为诗词半美人。]附《笛怨辞》原文:笛怨箫清听未真,江湖旧雨散成尘。平生只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附评论选:*柳"三变":风月风情风流风骚风雅。*好一句"半为诗词半美人"道出了多数文人墨客的心声,*喜欢柳永的词,有种淡淡的愁绪。许是不被世俗所理解,"杨柳岸,晓风残月"。*好一个风流漂亮的才子柳永,以前读他的词,便觉得词到他这里已经没法再好了,不知道他还有这么多的风流韵事,不过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沉溺
于艺伎之所,不过据说古代的艺伎是比较有才的,所以才会招来这么多才子的青睐,看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百无一用是,哎,读书人一旦名落孙山,似乎就别无出路了。*那要看什么样的读书人了,像隋朝往后的那些个专门为了科举制而读书的人,手无缚鸡之力,他们的人生希望只寄托于功名,一旦名落孙山,便是百无一用,如果那样的话真是一种悲哀.*而还有一种读书人,读书只是他们人生的一种乐趣,既不为功名,也不为了获得什么,这样的人将来便不是百无一用,比如毛泽东,他读的书相当多了,但从不以文人自居,文化只是其提高修养的工具和驾驭世界的能力,这样的人是比较厉害的.*读书,但不要以功名为目的,不要以读书为职业,不要以名登金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不要除了读书就不会干别的.就好了.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资料由豆丁若莲文档搜集
更多文档请点击http://www.docin.com/ljk99
作文四:《关于柳永的高考作文素材》4800字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柳永的高考作文素材”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柳永的诗词如今还躺在高中语文册上,咋一读带给我们非一般的诗情画意,但等我们了阅历多了之后才更体会里面的人生百态。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写柳永的高考作文素材,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高考作文素材:柳永的古诗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
拟把疏狂图一醉。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一场寂寞凭谁诉。  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高考作文素材:柳永的情事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他改名柳三变,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高考作文素材:写柳永的范文
柳永的忧郁
风清云淡,忧伤在天空不曾显现,可谁又知道柳永的忧郁,落叶的神伤。柳永,你不曾言语,却挥一挥衣袖,勾勒出出彩的神韵。
一轮明月,你伫立长亭,举殇独饮,你将尽些日子的惆怅与相思一饮而尽,一醉解千愁。我听到了你吟唱千年的曲调,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春光已逝,你对春光投以一瞥,余下的尽是回忆,你眼中装不下浮名,却乐于浅吟低唱,因为是你身上抹不掉的洒脱,官途上的失意与爱人的别离,但你终究无悔。衣带渐宽中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伊人似雪,春景已逝,泪眼朦胧间仿佛美景当前,鼓瑟吹笙,翩翩的舞裙同样舞出了寂寞舞出了惆怅,风吹散了红叶,却吹不散离人的眼泪。绝别诗,吟几回,离人泪,染尽红叶,空响寂寞回。
你痴情一片,并没有感动上苍,但你依然伫倚危楼,执著的期盼,期盼着与爱人相见。此时,斜阳下你的背影,手中的酒杯与你相伴一生。此生你是孤单的,但却又是幸福的,有自由相伴与清逸相随,何乐而不为?
在那个年代你个性但不张扬,你有才学但学以致用,就算世事的艰辛又何妨,自己也能在青草里闲逸的吟唱,你走在那个时代的前端,你的诗里写出了千古人们道出相同的心声。
回到了梦中,你又到了自己金榜题名与爱人相聚,漫天飘雪的季节里听见你们久违的笑声。
烟雨蒙蒙云不开,繁华散尽亭外待。倚窗相思情在心,过客身居锁心外。
远逝了繁华春梦,时光就像你写的诗词,永不停息地流传。我手捧宋词,晓风残月,杨柳依依,一丝轻风掠过,几缕烟雨偏离,飘过纱窗,带我梦回宋朝。蒙胧的视野,恍惚出现了当年才子佳人的情景,柔情似水,浅浅哀愁。一个白衣秀才挥毫写词,几个青楼女子轻抚琵琶弹唱,何等浪漫,他们共同演绎那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花前月下的风尘女子,浅唱低吟透着生活的几多艰难。柳永,是你轻轻地走进了她们的世界,是你将她们的风情万种淋漓尽致地写出来,在你略带伤感与失落的笔下,在你几经曲折的坎坷情绪里,重温了旧梦,掩映了几多欢笑,慰藉了你那颗沧桑的心,亦温暖了她们浅浅的心事。因为你的词,把她们的凄美一一展现这个并不华丽的天幕。
穿越历史的走廊,你是第一个为风尘女子写词的文人.曲曲或哀怨或优美或凄切或细腻,你的风流与才情恰到好处地震撼了我柔软的心,你委婉的腔调,柔美的词一并掷入我
的冰心,让寒冷的夜如此的明净。在孤独的求学旅途中,你的诗词便成了我精神上的慰藉,在枯燥的生活中,红袖添香。记得当时高中语文老师一遍遍地为我讲解宋词,从那时起我就对白衣飘飘,风流倜傥的白衣相士,无限钦羡。也偿试着了解你的悲喜离合。于是我常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静默着,静默着,读柳词,沉醉在那一个繁荣的宋代,仿似看见一个多情少年在细雨微风中吟诵,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纵有千种风景,更与何人说。从那时起,我就想成为一个像你一样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也是从那时起,我对江南美景有了最初的向往,眼前分明是三秋季子,十里荷花的清香。从那时起,我常想泛游于碧波荡漾的江南柔水中,看风雨乱新荷。还有那年经古畔的往昔,猗涟泛起。烟花杨柳,小桥流水。我一直在寻你,已过千山万水,一路披荆斩棘,看三月春暮,黄昏时节,见伊人孤伶清幽,江湖漂落。也正时从那时起,我经常在梦中看见,才子佳人相拥相泣,带走了我内心最后一片暮色,酿成了最后一段爱情。
你来的时候赤朴纯真,去的时候也空空如也。一介布衣,失落潦倒,然古往今来浩瀚沉重的历史画卷,真正的文人又何谈寂寞与伤感?你本有凌云的才华,你亦想出入君王伴,指点江山,金榜题名,天下皆知。你也曾想为国出力,
一洒英雄血。无奈皇帝一句何须浮名,将你远远地推去了。性情率真的你注定不是一个政治家。但幸好,你没有走进那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要不漫长的历史又要少了一位杰出的词人,多了一位平平庸庸的小官,我们关于爱情的某一种心绪就没有人能如此细腻而深情。
是英雄却生不逢时,我想如果你活在当下,定然是一个驰骋歌坛的词作家,声望与才情比林夕、方文山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惜历史不能假设,而我只是个看客。
柳永诣相府。晏殊公曰:贤俊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作伴伊坐,柳永遂退。当年的王公大臣纵便有才华如晏殊欧阳修者都不懂得欣赏你的才华,更何况其他人呢?原来真真实实地关注下层人的生活,真真实实地写作都会遭人鄙薄。可怜纷纷乾坤辈,怜才不及众红郡。
尽管落魄如你,但历史自会作出公正的评价.不经意间你遂开婉约词先风,流芳百世,成为后人永远掂念的印痕。或许90后已经习惯了浮华与虚情,多少少男少女为郭敬明的
流行忧伤,韩寒的叛逆早熟而蠢蠢欲动,多少少男少女孩子为超女快男而尖叫狂欢.多少少男少女沉溺于奢华浮燥的时尚中而不知路在何方?我无意追随大街上的流行文化,也无心关注煤体炒作。我只是低头沉思,仿佛置身于烟花巷柳中,抬头吟咏柳词唯美的华章,迷恋于你梦中的遣绻,三月知肉味。柳永,我只是一介庸人.对于你是没有资格相比。或许我不会像你一样流芳百世。但因你,我的人生却更加无悔与精彩。最初的追随,已成为今生的动力。因为你,当年那一个小小的男孩也开始走上了属于他的文学道路.
也正是你让几千年后的我有了对宋词的热爱,让千年后的我有了对文学最初的热情。我亦曾像你一样有过雄才大略的抱负,也渴望金榜题名的成就,也有人说过我的文笔优美美,我也曾沉醉在鲜花与掌声之中,但醒来后发现我终无法像你一样直抵生活内心深处的孤独,笔下的文字依然沧白无力。90年代的我,虽与你相隔千年,仿似两似条平行钱,遥遥相望.但对于文学我们也有共同的相似点.一样的张扬,一样的多情,一样地爱好笔下的文字.一样地为梦想而执著。你有你的时代,我亦有我的年华.我会用我自己的方式追随着你。那怕只能只是一个轻盈的梦,我的思绪也会像你一样远远地留在宋代。
或许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生,不管她如意也好,失意也罢,但有才华才可以放荡不羁,浪迹江湖,那怕仕途坎坷,风吹雨打。或许才华总是与科举相排斥.其实没有了所谓的功名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人生何须在乎别人的想法.盼来盼去,你没有盼到属于自已的绵绣前程。然何去何从,归去也好,至少还能恁偎红翠,只是凌云志,终未遂,此去经年,又将怎样一番风景?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秦楼楚馆,舞女歌伎,也是人生异样的光彩。你轻挥手中的笔,打开了千千万万少男少女的心声,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最初的共识,你的一生可谓潦倒,但才华横溢却远胜那些光鲜。
原来人的一生并不需要前程如朝霞般灿烂,成功如夕阳般辉煌.或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未能达到生命的颠峰,但历史自会作出公正的评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当时没有功名被迫填词放荡在勾栏瓦肆的词人,在我的眼中,却高大伟岸的
象山,在我的心中,那些诗词早已抚平了弱弱的心事。你的魅力力与多情也如同月光星尘永远绽放光辉照耀历史的天空。
柳永,就让我寄一曲相思来怀念你吧,以此纪念宋词日日夜夜以来对我的影响。
猜你感兴趣:
以上关于“[高中作文素材]关于柳永的高考作文素材”的信息由网友上传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网的支持~
作文五:《关于词人柳永研究的研究综述》7300字摘要: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柳永, 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贡献, 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进入21 世纪以来的近十年柳永词研究呈现繁荣态势, 据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 仅研究论文就超过340 篇, 比整个20 世纪一百年间发表数量的总和还多。审视角度多样, 研究范围不断扩展, 许多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 笔者仅就所见, 对近十年来所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新世纪以来(2001——2009 年)柳永及词的研究在上世纪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焦点主要集中在思想人格、艺术成就、社会文化意蕴、师承与影响及恋情词研究等方面,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做了详细的梳理。本文对近几年柳永及其词的研究做简要的回顾,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柳永生平、思想性格、悲剧心态、悲剧成因研究;( 2) 柳永词研究;( 3) 柳永与其他作家及柳永词与其他文体比较研究;( 4) 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在文学史上如何定位的研究。
研究成就如下:
在宋代词坛上柳永是批评和研究的重点,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20 世纪柳永研究硕果累累,共有444项研究成果。上世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平事迹考证、思想人格的探讨、艺术成就的论证等方面。在生平事迹的考证中基本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在细节方面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思想人格的研究中向历史真实不断开掘和接近;在艺术成就上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另外,柳永及其词史地位的研究学界从比较研究、感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证。上世纪柳永研究取得的巨大而可喜的成就,也给新世纪的柳永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新世纪以来(2000 年——2009 年)有关柳永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413 个。柳永研究的重心有所转移,研究者在上世纪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焦点主要集中在思想人格、艺术成就、社会文化意蕴、师承与影响及恋情词研究等方面。下面作详细叙述。
一、生平事迹考
上世纪有关柳永生平事迹做了大量的考证,新世纪以来有关这方面细节的探讨也颇有价值。如曾大兴《柳永宦迹游踪考述》根据柳永《乐章集》本身提供的一些重要线索, 参考宋元以来有关史乘、笔记、方志的记载, 对柳永在睦州、昌国、苏州、泗州、华阴、灵台、江夏、九嶷山和成都等九处的宦迹与游踪做了细致的考述。王辉斌《柳永生平订正》在前人研究基 础上,将柳永生年明确在987 年,登进士第的时间明确在1031年,柳永卒后由王安石之弟王安礼与陈朝请共同营葬。《镇江府志》对柳永仕宦履历的记载——泗州判官、著作郎、太长博士诸职——均非柳永生前所任,而所谓《宋故郎中柳公墓志》系伪作。
二、思想人格与精神面貌探讨
在上世纪末柳永研究从平面化转向了立体化的研究,这一时期继续沿着立体化的研究方向向前迈进,并且研究愈加的深入。如宓瑞新《论柳永的文化人格》中论述了柳永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无关价值重建,而是在自己悲苦不安的处境中对传统一元化仕宦价值的反思与追寻,对个体生命与充实的维护。他的创作,也使俗词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上,以其本身所具备的各种素质吸引感应了同时、后代的词人,使他们在其影响下各随性情所近作出了新的个性化拓展。王金寿《关于柳永批评之批评》以柳永“羁旅行役”词为批评的主要对象, 通过对造成柳永评价落差的心理原因分析, 来管窥古代文化人格的心路历程, 来反思作家作品批评中有关道德现象的问题。该文对柳永批评有失偏颇之处予以矫正,很具有启示意义。《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中对柳永的人品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柳永的人品既不卑鄙, 也不高尚, 他是世俗中人、性情中人。他又提出了词品与人品的关系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杨建跃《从柳永词看中国传统文学的世俗化倾向》中提出柳永是封建社会第一个以市民意识对抗封
建伦理道德的传统文人。霍建波《从柳词看柳永的浪子行迹和科第情结》认为柳永人格结构的独特性集中表现为对世俗享乐的向往和热衷及对功名某种程度的漠视和厌倦,但追求功名仍是他人格结构的主体。《柳永的悲剧性人生原因新探》, 造成柳永的悲剧性人生的原因除了所谓的个人人品及文品的原因之外,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就是北宋初期“重北轻南”的用人观。
《儒家思想与市民意识之冲突——试论柳永思想及其悲剧命运》儒家思想与市民意识的激烈冲突陪伴其一生, 其命运也被涂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剧性色彩。赵建刚《柳永词中的悲剧情结》柳永的一生的悲剧色彩主要来自于正统文人理想与蹭蹬功名的矛盾反差,也来自崇尚儒雅文化却身为俗文化代表的尴尬处境。这种悲剧感在他的蔑视功名利禄、反映羁旅行役、表现俗艳闺情几类词中多有反映,形成挥之不去的悲剧情结。李淑静《从思想意识和审美意向的角度看柳永词的世俗化倾向》他的词在思想内容方面有鲜明的市民意识,在风格上以俚俗为主要特征,在形式体制上以长调慢词为主。从思想意识和审美意向的角度看,柳词出现了“以俗为美”的鲜明特征。
三、柳永词艺术成就及文学史意义的研究
对柳永词的声律美进行了更多的关注与深入的探索。论述柳永词词调仄声字三声中的去上、上去和去声字的用法,而重点在去上。指出《乐章集》去声多用于空际转身、转折跌宕。上去入三仄声字巧妙组合形成抑扬的节奏,增加了声律的和谐美,加强了意境的艺术性。同类作品还有田玉琪《柳永用调究竟有多少》。张承凤、李文莉《柳永词律议》。催海正、刘 培《论柳永词作与宋初赋风的内在联系》。李静《柳永词的视野和视角论略》认为词体在由唐而宋的衍生、蜕变并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柳永完成了一次质的飞升。这种飞升不惟体现在 柳词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另外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于作品的容量上推衍、发展了慢词,而且体现于柳词在观照视野、审美视角等方面的创变上。如果说词是在晚唐五代词人那里 完成了词的文人化第一次大的蜕变,那么在柳永这里则实现了词体的基本定型。邓乔彬《唐宋词乐的发展变化与柳永苏轼词》认为柳永词的用调充分体现了唐五代词乐在北宋初期的延续,柳词的声情体貌,均源自“花间”,与教坊俗乐紧密结合,既倚声“善为歌辞”,又能“填腔”制撰新曲,“变旧声作新声”,使之传播极广,接受甚众。
张涤云《论柳永现象》“柳永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慢词长调繁盛的时代,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通俗文学与传统雅文学分庭抗礼的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大为壮大、职业文人开始出现的新时代。柳词为宋词的声色大开建立了最初的规范。同类作品又如徐定辉《论柳永对词境的开拓》认为开拓词境是柳永在词的创作上的重要贡献。柳永冲破了晚唐五代词多写男女情爱与闺阁园庭的狭小范围,把词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这就使其词呈现出高远深邃、雄阔浑厚的境界,为宋词的声色大开建立了最初的规范。花志红《柳永在宋金元时期的影响》本文从柳永词的影响,词人柳永的传闻,以及小说戏剧中的柳永故事来探讨柳永在宋金元时期的影响。廖泓泉《论柳永词的美学特质》柳永词作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结构、意境、以赋为词这三个方面。郑艳霞《情以景幽——论柳永词中的景物描写》柳永因他的词作能巧妙运用景物描写, 合理布局, 创造优美意境, 表现深沉流美之致。柳词中的景物描写不仅营造了富于美感的环境氛围, 并且使词的境界深隽, 耐人寻味。
四、柳词文化心理研究
新世纪以来对柳词的社会文化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曾大兴《柳永都市风情的历史价值与民俗价值》中提出都市风情词是柳词的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型, 所歌之功与所颂之德是有历史依据和认识价值的。这类作品对北宋东京等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与节令风物的描写, 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图景与民俗内容。邓建、谌华《柳永词之社会文化学分析》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提出,柳永词是宋初复杂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是宋初特定社会文化生活的载
体。它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一部宋初社会文化启示录。曲向红《柳永词的市井趣味及文化冲突》认为柳永是宋代词坛的特殊人物,作为深受儒家文化涵养的文人,却表现出浓重的市井色彩。兰芳《论柳永词之文化变革》从词文化的角度论述了柳永词的新变化。内容上的开拓, 引起抒情主人公、写作角度的变化; 形式上盛用长调慢词; 结构上的线型结构, 表现为时空关系上的一次性转换或无转换。同类作品还有《都市风情入词来——论柳永都市词》、徐金季《论柳永词的都市风情》、霍然《论宋代都市文化与悲剧词人柳永》、仝菊芳《永恒的市井与儒堂——从柳永词看中国的文化冲突》、李云《解析柳永词中的“衾枕现象”》。
五、师承与比较研究
王昊《苏柳词关系论》考察了苏词之于柳词的细部关系及其词史意义。认为早期苏词与柳永俗词大有渊源;词艺成熟__期的苏轼一方面蝉蜕于柳而颇以柳永俗词为病,明确显示出与之对峙的姿态。另一方面又对柳永词中表现“诗人之旨”的雅词以表而出之的态度和策略由对峙而超越之;苏、柳对峙已孕育着北宋词坛上词宗清真的嬗递之迹。韩珊珊《论柳永词对苏轼的启示和影响》认为柳永的词作曾经启发和影响了苏轼的词创作,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赋式的铺叙范式、鲜明的主体意识、通俗性的题材、明白如话的语言和雄浑博大的气象。房日晰《欧阳修柳永之艳词比较》认为欧阳修的艳词多写下层官吏与妓女之情,柳永的艳词多写落魄文人的狎妓;柳用长调笔法,铺叙延展,欧用小令笔法,遣貌取神;柳以平面叙述,突出人物心态,欧以立体描写,突出人物声情;欧追求雅正,柳不免卑俗;他们都向民歌学习,使其走向艺术生命的旺盛。欧的艳词得到后代文人的曲意辩护,柳的艳词受到种种不应有的责难。《柳永周邦彦姜夔三家词的比较》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 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 故均有局限。杨茜《张先与柳永“情爱词”之比较》文章主要将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柳永的情爱词作出比较。贾先奎《论晏殊与柳永的圣寿词》从圣寿词这一角度, 比较了晏殊和柳永二人在表现内容方面的异同, 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客观地评价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并且从写作动机方面探讨了二人圣寿词的情感倾向和目的, 从而对这一历来较少为人所注意的圣寿词作了一次简要的重新的审视。
四、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及其成就研究
进入21 世纪以来, 学者们对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方面的研究很有热度, 尤其是近几年, 相关的文章非常多。陈岳芬北宋时期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 指出柳永词在北宋的广为传播, 有赖于新的传播环境的形成和传播者群体的出现。由于柳词本身具有雅俗不同的特质, 使得柳词的传播效果与文学接受发生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并产生深刻影响。柳永词作中体现的通俗性与娱乐性与商品经济及传播形态有着直接的关系[ 42] 。邓建在从词集的编辑与流传看柳永词的传播 中通过考察柳永词集的编辑与流传情况, 勾勒与描摹柳永词传播的总体轮廓与宏观史况。柳永词的传播在整体上升的趋势之中, 又呈现出宋之始兴、元之滞涩、明之复苏、清之繁盛的阶段性特点[ 43] 。在论金、元二代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 [ 44] 以及论柳永词在明代的传播与接受 [ 45] 两篇文章中分别论述了金、元二代, 柳永词通过选本的传播由彰显归于消歇, 士人对柳永词的接受也呈现出潜隐状态。此期士人对柳永词的接受则更多表现为深层理解与心理认同; 柳永词在明代迅速的复苏, 其词史地位亦得到大幅提升。柳永词的接受显、隐双线并行, 不但其绮语真情得到众多士人的推崇, 其内在的平民化、通俗化艺术趣味与审美追求亦得到深度认同与广泛接受。邓建的这三篇文章对柳永词在各个朝代的传播与接受做了深刻的阐述, 并且分别根据各个时代的不同特点具体分析, 论述问题入木三分,
发人深省, 有理有据。柳永是北宋词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 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因此对其艺术成就的研究一直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主题。进入21 世纪以来更是热度不减, 此类文章有: 郭红欣从剑拔弩张到归诸和平? ? ? 柳永后世批评辨正 、廖泓泉! 公却学柳七作词? ? ? ? 简论柳永词的影响 、曾大兴柳永的文学贡献及其成功之秘 、白志忠柳永在题材和形式上的贡献 、张涤云论柳永现象的产生背景及历史意义 、方然论柳永的艺术追求及其对词文学的贡献 、付兰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等。郭红欣文讲到了对柳永的争议, 主要是围绕其曾有的! 浪子?身份展开的。大抵因为论者的立场不同, 后世出现了两种剑拔弩张式的或横加贬抑或褒扬失度的评论和看法。但如果拂去政治的浮尘, 较为平和地侧重以文学的眼光去看待柳永、权衡柳词, 得出的结论就会比较地趋于公允。廖泓泉对柳永在词学中的地位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曾大兴从内容、形式上探讨了柳永词的魅力所在, 以及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 并从时代环境、个人遭遇、个性心理等方面, 深入地分析和揭示了柳永在文学上获得重大成功的几个主要原因。张涤云文认为柳永在中国词曲发展史上的地位可用! 三个第一?来概括: ! 他是我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 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第一位开创俚俗词派的代表词人。?方然、付兰两人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研究成果的结尾:此外, 除了这四个方面以外, 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对柳词进行综合性的、全面研究的文章, 比如, 王辉斌《柳永词艺术成就新论》、姜明 《漂泊的身世与超越的情怀——柳永其人其词》、殷小琴《论柳永词作》的特色 , 亦各有体会, 此不再累述。对柳词的品赏, 基本集中在“老三篇”(《望海潮》、《雨霖铃》、《八声甘州》) 上。此类文章非常之多, 如李慧芳《“杨柳岸, 晓风残月”的文化解析》、韦珠、赵同宇《晓风欺弱柳, 残月隐悲凉——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解读、单华《情景交融的绝唱——柳永(雨霖铃)的情境设置赏析、泠风《秋雨潇潇归思难收——读柳永的(八声甘州)、郭桂萍《名章隽语咏太平——柳永<望海潮o东南形胜>赏析》等等, 这充分证明了名篇佳作具有长盛不衰的魅力, 引起后人强烈的共鸣, 并随着时代变化呈现出异样的光彩。
以后存在的空间以及研究成果的评价:以上对近几年关于柳永及其词的研究论文作了回顾。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柳词研究仍然是学界柳永研究的核心。另外, 近几年柳永与其他作家的比较、柳词的传播与接受、柳永的历史定位也很受重视。有的研究者能够从文化学、音乐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柳词, 视角独特。有的论文涉及到柳词与其他文体之间的关系等新领域的探讨, 值得进一步拓展、深入。当然, 柳词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些研究论文只是人云亦云, 步人后尘。有的变相地重复前人, 千人一面; 有的粗制滥造, 以致出现不少低水平的、浮光掠影式的、缺少新意的论文; 有的仅限于感性认识, 缺乏理论深度, 很难上升到“ 学
理”层面。柳永研究中文献资料建设需要加强, 柳永作为宋代词坛著名词人, 柳词的编年没能顺利开展, 不能不说是宋代文学研究的一大遗憾。如何运用新方法, 开创古代“大家”研究的新领域, 都值得学界探讨。
以上对近十年来关于柳永及其词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回顾。总的看, 也有不少文章仍在重复学界已基本取得共识的某些老、旧问题, 没有提出有价值的新命题。这当然有实际困难, 如柳永研究中文献资料建设需要加强, 柳词的编年没能顺利开展。笔者认为, 不论是从柳永慢词特征、雅与俗、语言意境及声律、传播与接受、艺术成就及其贡献等方面做研究, 还是从柳永其人、其同代的词人、词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及社会形态等方面研究, 我们都应当明白艺术的真理不完全依赖于诗人的创作过程, 其产生应当是在文本与接受者所经历的不同境遇“照面”而提出新问题时。柳永其人其作生动体现了北宋的都市生活, 也为我们今天处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学研究者的不同解释, 提供了多种可能。近十年的柳永研究, 证实了这一解释学原理。总之, 解释的历史性要求我们, 不仅要把握柳永其人其作形成的历史环境和条件, 也要把握我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条件, 这样才会不断提出新问题来!
参考文献:
邓建,刘尊明.柳永研究百年述评.宋代文学年鉴(2001-2002年)武汉出版社2002 年10 月版,第166-174 页.
广州大学学报,2003 年第6 期.
南昌大学学报,2004 年第5 期.
山西师大学报,2002 年第2 期.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年03 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 年第3 期.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年02 期.
安康师专学报,2006 年第6 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06 期.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 年15 卷1 期.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8 年第8 期.
邱世友.柳永词的声律美,文学遗产.2002 年04 期.
北京大学学报,2003 年40 卷6 期.
东南大学学报,2007 年7 月第9 卷第4 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3 卷4 期.
西昌学院学报,2006 年9 月第18 期.
甘肃社会科学,2008 年第1 期.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 年06 期.
暨南大学,2003 年第4 期.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年第1 期.
文艺研究,2005 年10 期.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年25 期.
中国文学研究,2002 年1 期.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第4 期.
南昌大学学报,2003 年34 卷2 期.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 年第3 期.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 年第9 期(哲学社会科学).
[ 42] 陈岳芬. 北宋时期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 J] . 暨南学报, 2006( 3) .
[ 43] 邓建. 从词集的编辑与流传看柳永词的传播[ J] . 江南大学学报, 2005( 5) .
[ 44] 邓建. 论金、元二代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 J] . 渤海大学学报, 2006( 1) .
[ 45] 邓建. 论柳永词在明代的传播与接受[ J] . 江南大学学报, 2005( 10) .
作文六:《关于柳永对词创作的贡献》2100字关于柳永对词创作的贡献,
柳永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柳词清新婉约、细腻独到、词凄婉缠绵,儿女情长。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创作慢词独多,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擅长白描手法,铺叙刻划,情景交融,以俚语入词,多吸收生活中的语言。其词当时广为流传,影响颇大,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乐章集》。
柳词在内容上的拓展与贡献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描写自己与歌妓的艳情生活,二是描写抒发自己羁旅行役的 生活和感慨,三是描写都市生活、城市风光。具体说来,柳永对词的创作有四方面的大突破和大扩展。
第一.内容题材上的大拓宽宋代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市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而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
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渴望如定风波,柳永此词因直接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个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的,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如满江红,词以女主人公自叙的口吻,诉说失恋的痛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非梦回秦时,再见故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