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子作品和谁共创了水墨山水

艺术:书法绘画金石 /

  • [唐]褚遂良 书(褚河南)

  • [清]周亮工、汪启淑 撰

  • [唐]褚遂良 书;[日]七条兼三 发行

  • [唐]褚遂良 书;广濑保吉 发行

  • [唐]孙过庭 书;广濑保吉 发行

  • 王羲之 颜真卿 孙过庭 苏轼 等书,[明]董其昌 吴廷 辑;[日]比田井南谷 编

  • 鲍诗度 著(梵高、毕加索 等研究)

}

  纵览中国艺术史,有三位艺术家戴上了“圣”的殊荣。一位是晋代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一位是唐代杜甫,被誉为诗圣,还有一位被誉为画圣,那就是唐代的吴道子。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画圣——吴道子。吴道子可谓画坛中的神者,他画佛、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等皆通,创造了“疏体”,使得上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吴道子也被奉为民间画工的“祖师”,而为广大群众所周知。

  吴道子的画的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主画的《金桥图》令人拍手称绝。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吴道子所画的《地狱变相》是其代表之作。他刻意求新,勇于创作,制作成一幅幅千古流芳的作品。

  吴道子是一个多产的画家,他作品的数量很大。据说寺廊壁画有三百余堵,有记录的卷轴画有一百多件。其中佛教、道教题材为多,还有山水、花鸟、走兽等。可惜今已无存。《送子天王图》(一称《释迦降生图》)是宋人对他作品的临摹本。它所表现的是释迦牟尼降生为净饭王子以后,其父净饭王抱他拜谢天神的佛经故事。从中反映了吴道子的基本画风。吴道子打破了长期以来沿袭的顾(恺之)陆(探微)“紧劲联绵,如春蚕吐丝”那种游丝描法,因为游丝描的线条圆润挺健,但如铁线一般而无变化。吴道子开创兰叶描,“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莱条,圆间折算,方圆凹凸”。他用笔起伏变化,状势雄峻而疏放,表现了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时,他敷色比较简淡,甚至不着色。他在创作的时候,处于一种高度兴奋与紧张状态,很有点表现主义的味道。这些,似乎都透出了后来疏笔水墨画的先声。

  吴道子,约生于680年(永隆一年),汉族,阳翟(河南禹州)人。吴道子少年时就失去双亲,孤苦穷困,为了生计向民间画工和雕匠学习,后发愤改攻绘画,渐渐掌握了绘画的妙法。由于他的刻苦好学,年未弱冠之时,已“穷丹青之妙”很有名气。

  709年(景龙三年),韦嗣立擢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这时吴道子在其属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后来,又任瑕丘(山东兖州)县尉。约在开元初年,吴道子不再做官,开始“浪迹东洛”,从事壁画创作。

  由于他能“穷丹青之妙”,在画坛上有些名气,不久即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长安,入内供奉,让其教内宫子弟学画,于是封他为内教博士,改名道玄;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宁王学画,遂晋升为宁王友,从五品,在宫廷作画,并命他“非有诏不得画”。

  吴道子入内供奉之后,多在宫中作画,有时也随从玄宗巡游各地。一次,他随驾去东都洛阳,会见了将军裴

}

1. 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与西洋画的区别):

(1)从艺术特征上讲:

西洋画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

中国画注重“神似”,以写意为主。画人物,着力表现他们的形态特点和意趣。因此,中国画在时特别讲究“立意”,即确立画家所表现的那个意境,而这种意境也正是画家所追求的情趣所在。

(2)在色彩的运用上:

西洋画大多是依据一定的光源,表现客观事物的色彩变化,明暗的对比比较强烈,感性的描绘比较突出;

中国画运用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事物的特征,并不依照自然的光源,同时也是为了加强作品的情调和气氛,追求一定的装饰效果,因此有时采用非常鲜明的对比色,形成所谓的工笔重彩。

西洋画注意描写对象的比例,高低远近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中国画却只注意线条的运用,以线条的疏密、繁简、曲直、刚柔来体现华中丰富的韵律节奏,从而造成一种空灵的艺术效果。

2. 早在(先秦)时代已经是成熟而又独立的艺术门类;

3. (汉代)绘画成为政治统治和封建教化的一种手段;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画取得支配地位。

5. 没骨法:花鸟画直接用色彩点染,不用墨笔勾勒。

6. 画龙点睛的故事指(张僧繇)。

7. 东晋时期的(顾恺之)被称为“三绝”(画绝、才绝、痴绝)。

8.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解决了山水画的空间远近关系问题。

9. 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反应了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联姻的历史事件。

10. 画圣(吴道子)一生主要创作壁画,他在艺术上的主要贡献是发展(“线描”),创造了(“兰叶描”)的线形。

11. 在(张萱)和(周昉)的影响下,形成了仕女画这一画科。

12. 金碧山水:李思训、李道昭父子喜用强烈而鲜明的色彩,创造了一整套青绿着色的方法,画面金碧辉煌,世称“金碧山水”。

13. 水墨山水:王维丛抒情的角度描绘山水,把淡泊恬静的诗意表现在画面上,他不施色彩,而以墨的浓淡表现山水的神韵,被称为“水墨山水”。

14. (五代)是花鸟画的成熟阶段。

15. 西蜀画家(黄荃、黄居寀)父子采用(勾线)填色的方法,演变为后世的工笔画;

16. 江南以(徐熙)为代表的徐体采用(直接用色彩点染,不用墨笔勾勒的方法),演变为后世的写意画。

17. 院体画:宋代时,朝廷在宫内设立了翰林图画院,以科学考试吸收画家,形成“院体画”,其特点是严密精细,注重法度,作品多供帝王观赏,题材多为山水、花鸟。

18. 《清明上河图》由宋代画家(张泽瑞)创作

19. 南宋画院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

20. 元代四大画家:倪瓒、黄公望、王蒙、吴镇。

21. 明写意山水画的代表(徐渭)被称为“大写意”画家,采用(泼墨勾勒)的技法画牡丹

22. 清代末年的画家以(任颐即任伯年)和(吴昌硕)为代表。

23. 形神问题:中国画注重气韵和神似,注重表现对事物的神态,抒发艺术家所获得的意趣,至于对象的形态则是在其次。

24. “心师造化”是南朝(陈代姚)在(《续画品录》)中首先提出来的;“迁想妙得”是(顾恺之)提出来的。

25. “六法”是南朝绘画理论专家(谢赫)提出来的绘画创作和批评的标准。

26. (莫是龙)首先提出南北画宗的理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道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