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库车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的那个地方有卖kiss这个香烟。拜托了

       贯通南北疆有两条沙漠公路:第一条是:民丰到轮台的塔里木沙漠公路。1995年9月建成通车,它是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等级的公路,北起轮南,南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民丰县,公路全长522公里。纵贯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

    第二条是:和田到阿克苏的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全场424公里,公路等级为二级,于2005年6月开工建设,2007年9月建好,它使从阿克苏至和田所需时间比现有路途缩短一半,对于加快南北疆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南疆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有重要意义。

    对于渴望穿越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游客来说,最长等级的塔里木沙漠公路无疑最佳选择,沿途可看见奇异的沙漠景观和千年胡杨。它也是我接下去要穿行的沙漠公路。那么,南疆独行第一站:南下和田。

    早上7:30外面还是黑兮兮的,被慧慧叫醒,开学前夕,火车票非常紧俏,必须起早贪黑的抢票。她们已经抢好火车票了,去乌市,顺便也帮我抢了一张和田的坐票,10:55的车,已经非常难得了。

    肚子依然闹腾的厉害,等我迟缓的收拾好自己已经是9:20,开车前2小时已经不允许网络退票了。未免浪费这一番心意,硬着头皮,走吧,反正坐哪都难受,车上也一样。

赶到火车站,买票的人排起了长龙,眼看着火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央求着工作人员通融一下提前取票。也许是被肚子闹腾的苍白脸色起了作用,看起来还真的蛮可怜的,也许是确实是火车要开了,最后成功进站,上车,入座。

    待一切安稳下来,已经是浑身冒冷汗。对面的维族大胡子老爷爷使劲的盯着我不断冒着冷汗的脸,也许他想发表些什么,无奈语言障碍,最终只能直愣愣看着。

    实在受不了,起身到洗手间,靠着开着的窗缓了好久才总算是恢复了一点清醒。生病赶路真的相当可怜啊,连自己都心疼自己了,下次再也不干这种事情了。

岂料休息的半小时期间,座位居然发生了翻天的变化,我的座位周边都变了个样,面孔完全不认识了,应该是停过站了,现在坐着的是一家维吾尔族老小。提醒着这是我的位置,年轻的男主人起身想给我让位,岂料给多面座位的一位维族男人大声的喝止了,虽然他喊的是维语,但是那语气明明再说:不要理他,继续座你的。环顾四周,都是维族人,直愣愣的盯着我,刚激起的火焰只冒了个头便相当孬种自动熄灭了。在这样的人群面前逞强无疑是找死路。身后的一位汉族大叔将我拉到他的位置,并冲我摇摇头:算了,这有空位,坐下吧。这是我在新疆遇到的第一次不好的经历,令人相当沮丧。

    喀什到和田一路在戈壁滩上奔跑,风沙很大。即便是坐满人的车厢,没过一分钟,便附上一层沙尘,满身、满座、满地都是沙尘。
满身、满座、满地都是沙尘

用栅栏拦住的路边的戈壁滩

带着满身的沙尘抵达和田火车站。不管是在喀什的朋友,偶遇的驴友,还是火车上的维族乘务员都说和田不太平,一个姑娘家千万不要在和田晃荡,这种经验之谈当然是要吸收的。所以我只将和田作为过路的一个中转站,而目的地是民丰,塔里木沙漠公路的起点(或者是终点)。而和田去往民丰的车在东郊客运站,至于我为什么不直接在和田买去轮台的车票,说实在,我也不知道,我甚至都没问过和田客运站。只以为,去塔里木沙漠公路就必须从起点民丰开始。固执的近乎稚气。

    在问路是被出租车司机忽悠东郊客运站是个很偏远的地方没有公交可以到。于是花了20元让他送我过去,结果我们到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从和田火车站开出的公交也刚刚到。真是让人火大,这么轻易就被忽悠了。

     东郊客运站确实挺小的,车站有一个客运宾馆,价格很高,单间要100元。

     在车站左边的一家一楼开小超市的维族小旅馆里找到一小间便宜的单间,20元。看到房间时简直被惊呆了,这应该是我住过最袖珍的房间,一张1.2m小床大小的位置,他也真的只放了一张小折叠床,再无他物。我估计这应该是浴室改建的,墙上还贴满了白色瓷砖。本还想再换,但看着将黑的天,算了,就此住下吧。

    出去吃饭时,维族小老板用他不是很标准的汉语严肃的再三提醒我:我们客栈之前都没住过汉人的,晚上睡觉也一定要把门关好。晚上天黑前一定要回房间,外面不安全的。我会在店门口等你,记住了吗? 这份陌生的善意一扫下午持续的沮丧,心情又开始阳光灿烂了。


D3: 坐车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准时赶到车站,找到昨天的售票员,花了200元买了车票,然后在一张白纸上登记好目的地、姓名、电话。那是一张这类似于车票的票据,这真的能用吗?岂料售票员只大手一挥:下午4点来车站候车,有车就上,没车就等,会电话联系你的。看着这没有车次、没有始发时间、没有目的地的三无票据,我欲哭无泪。车站的汉族保安过来安慰,没事的,这里的人都这么坐车,时间到了等着就是。

    只能再次接受现状,吃过不知是早餐还是午餐的一顿饭之后又晃到邮局盖了个戳,时间的指针还停留在11点,这离下午4点还有5个小时。也没地方去,干脆就坐在候车厅干等。

    车站保安晃过来陪我打发时间,他是河南人,退伍后被分配到这里的客运系统负责安全,在他这么多年的民丰生活来看:虽然南疆挺乱,但是民丰却十足是个安逸、纯朴的地方,可以放心的玩。不过又在一边自顾自的唠叨:一个姑娘家怎么就敢一个人跑出来呢,很危险的云云。

    等待的时候一定会发现时间过得好慢,墙上的指针几乎都没动过。保安看我多动症一样不得安稳就给我推介近距离的地方去玩:尼雅遗址你是来不及过去了,要不就去参观一下尼雅博物馆吧,就在车站前面一个路口右转。正愁没事做呢,将背包托付给在车站值班的一队武警官兵保管后欣然前往。

    尼雅博物馆(文物馆)静悄悄的,门前无一人。到管理室咨询,管理员回复,文物馆要3人以上才能开馆。委屈着脸拜托管理员:我下午就要离开民丰了,我是一个人专程过来的,凑3个人也很困难啊。进过一阵纠缠,管理员姑娘心一软就给开门了。不过看着我胸前挂着的相机,再三强调:不许拍照。接着就领着我一间间的参观,偶尔还给我讲解几句。大大的好人。

    管内展示着尼雅和安迪尔遗址出土的文物,还有尼雅遗址出土的4具干尸,保存的相当好。也有很多珍贵文物被转移到新疆考古研究所,比如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尼雅,也就是古精绝国,位于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有着灿烂的物质及精神文明,却突然消逝在茫茫沙海之下。这块神秘的面纱还有待科研人员慢慢揭开。

回到车站,保安大哥笑嘻嘻的说:我给你找了个同伴,也走沙漠公路的,也是个背包客,还是你老乡。然后就领着我进入候机大厅,果然看到一个大包旁边坐着个小帅哥,来自杭州的帅哥。不过他此行走的是搭车,来车站休息会。因为已经买票,而且退票需要20%手续费,最后因为心疼这手续费只能婉拒了搭伴的要求。引来保安大哥一阵不满:好不容易来个同伴啊。确实,这条路上也没个青旅什么的,一路走来还真没见过背包客,这意外闯入的可是稀客,可遇不可求啊。算了,一个人走着也挺好,即然达不成一致,即是无缘了。

    时间终于到了下午4点,但是车站方面丝毫没有动静。跟在调度后面不停的打转,但是没车,还是没车。焦急的看着这时间划过,是啊,这会是开始担心时间过去太快了,他走的快一分,就意味着我看到沙漠的时间就少了一分啊。终于在晚上6点半,被我缠的不断摇头的调度员终于笑着叫我过去,有车位了,只有一个,让我先走。真是太感谢了。天黑前还能看几个小时吧,知足了。

    上车跟司机商量着,天黑前先让我坐车头的台阶上,天黑了再回铺位。因是专程为着看沙漠才坐的这趟车,司机似乎相当理解,答应了。

    开出民丰不久就驶上了塔里木沙漠公路。想象中的沙漠公路就是在浩瀚的沙海中横贯这一条银灰色的柏油长龙。实际上这是一条在绿色长廊掩护中无限延伸的绿色长龙。这抹无限延伸的绿色,比浩瀚无垠的沙漠更让人震惊,强大的修路队伍,强大的补水系统,这都是人力的伟大,突然无比的坚信人力的无限可能。

绿色长廊保护下的塔里木沙漠公路

没有植物的路段轻沙漂浮

绿色长廊外就是细腻的沙海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沙漠,还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他的辽阔让人为之一振,但更让我震惊的却是那条看不到尽头的绿色长龙。

    晚上躺在车上狭窄的铺位上,枕着窗外的点点繁星入睡。

D4:  贴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车子5:30抵达库尔勒车站,外面一片漆黑。打车前往库尔勒火车站附近的龙行青旅,在车站24小时营业的兰州拉面店填饱肚子,等待青旅开门入住时已经8:30。

客厅里一早就忙忙碌碌的,有早起打包行李准备出发的,有眯着眼来回走动觅食的,有呆呆的坐着的,有拿本书窝着的……一下子见到这么多背包客,好像回家一样,总算不是一个人了。

第一次见到梅朵姑娘,很热情的一姑娘,绍兴人,出走的线路似乎跟我很像,目前结了3个伴,接下去的新疆行准备走边境线。下午计划15点包车走进塔沙。贴合的行程,马上放弃睡眠跟上。车子由龙行青旅的李哥亲自开,走进塔沙内部这条线,他已经带人走过多次。线路是从库尔勒市区向南到尉犁县,跨过塔里木河恰拉水库进去,所以我们此行能看到中国第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看到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最后真正走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李哥有先见之明的拎了个西瓜,让我们带上干粮出发。今晚我们要在沙漠上看日落,数星星。车子开出市区,在开阔荒凉的马路上行驶,在城郊我们遇到了第一处胡杨林,沙漠胡杨林,虽然在李哥眼里这不是最大的,再往里行驶会看到更多,全国90%的胡杨都集中在这个塔里木河流域。但是对于初见的我们,这已经很是壮观了。

    这个季节的胡杨并没有金秋时节的金色绚烂,但是明黄色沙丘上那绿色的勃勃生机让人心跳加速。这勃勃生机就是沙漠的守护神,千百年来它守护在边关大漠,守望着漫天风沙。偶有几棵光秃着躯干却依然伫立不倒,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不知它们的历史,但他们会有历史。

沙地上的小植物,看着细弱的这种植物却抵御住风沙,在沙漠上遍地开花。搜索了百度图库,似乎叫骆驼刺。

此时风平浪静,唯有这条条明晰的沙痕不断提醒着,风从来没有停过。

在快接近塔里木河时,路的两边出现明显的绿洲,植物以沙棘和红柳尤为醒目,迎着风索索作响。

沙漠绿洲中的红柳无疑是妖娆的


塔里木河中的胡杨,已经有了黄色的影子,再过不了多久,这片河域将被黄色渲染

河域两岸的水草丰美,谁会想到这幅画面就存在与沙漠的边上,这就是沙漠绿洲的景象。

登上高台,将这片绿洲尽揽眼底

李哥从树上摘下几种叶子给我们介绍:胡杨一树长有三种叶子,从上到下分别是圆形、针形、不规则菱形

经过恰拉水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马上就到了。

都是第一次走进沙漠,一开车门便急匆匆要往沙海里面冲,被李哥叫住了。吩咐同行的兵哥哥先在沙丘底部平缓的地方挖坑,越深越好,直到见到湿沙,然后将西瓜用尼龙袋装好埋入里面,李哥形容这是天然冰箱哦,晚上你们就知道了。然后让我们都将鞋子脱掉,要贴近沙漠,穿着鞋子怎么行。此时我才知道李哥让我们傍晚出发的道理了,脱了才知道这沙细则细矣,但经过大太阳的烘烤,现在还是滚烫的啊。有点后悔为何要催赶着李哥早点出发了。


挖沙坑,沙漠中的天然冰箱,这个沙层底部的湿沙确实有效

与绿洲交接的平缓沙坡,深深的风痕仿佛累积百年,其实也许只是一个小时的事情,在这瞬息外变的沙漠中。

     赤着脚走上高高的沙丘,细腻柔滑的沙子从指缝划过。如果这样你便认为他是温柔的,那你就错了,就是这细风伴随着扬起的细沙差点毁了我的相机。走过的路回头时,已没有了足迹,这边的沙丘不知什么时候转移到了那边,这就是沙漠。

镜头被毁后只能用手机记录这平滑连绵的世界。远近高低不一的沙丘,深深浅浅的风纹。走上高高的沙脊,一深一浅的留下自己的足迹。曾经,无数的商队就是这么横穿大漠的吧,听,风中还有那清脆的驼铃声。

看着小伙伴们在风平浪静时欢乐的提起相机,真后悔没有听李哥一开始的叮嘱,有风时千万不要用相机,保护好镜头。

沙漠狂欢,我们跳跃、我们奔跑、我们翻滚,扬起沙尘飞扬

静躺在沙盆底部看着太阳渐渐落下沙脊,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看着月亮慢慢升起,看着星星缀满夜空,感受着温热的沙土渐渐恢复冰凉。李哥说,每年夏天我都会组织一队人来这里露营,就露在这沙盆底部,但是往往第二天醒来帐篷里都没人,一查看,个个都裹个睡袋躺在沙脊边上等日出呢。如果带了装备还真想在这平静的沙漠边缘来把露营。

踏着一路冰凉,我们回到了出发点。挖出西瓜,果然向在凉水中浸泡过一样,清凉爽口。

吃着爽口的西瓜,数着漫天的星星,如果蚊子少点就更好了。

D6:  继续搭车旅行,库尔勒—库车(搭车3辆)

李哥建议我去看看博斯腾湖,距离不远。但是说真的,在喀什地区拜访的喀拉库勒湖并没有给我以惊艳的感觉,于是在看过藏区各种令人魂牵梦绕的天际湖泊之后,对新疆的湖便没有太多的憧憬。看着库尔勒的氛围不错,又开始琢磨起搭车了。下一站:库车,又是一个丝路重镇。

昨天梅朵等4人也是搭车走的,问来出城的路和公交(公交26路-金山角-公交2路-开发区)。依旧花了些时间,到达G3012土和高速路口开始搭车。高速路上想拦下全速前行的小车相当不容易,今日的第一辆车搭的是辆卡车,河南司机,去轮台载设备然后前往轮南,可以搭我到轮台的阳霞高速休息区。这哥们跟我同岁,到新疆3年,一直往返于塔中与库尔勒运送东西,对这一带耳熟能详。在对我的一个人出行表示崇拜,继而又念叨了一阵安全问题后,跟我表示,库尔勒这一带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还是要注意,保护自己为第一要务。这当然,是必须的。

车子开出库尔勒之后一直在霍拉山下,戈壁滩的怀抱中行驶。不注意时间的话,相似的场景让人以为一直没移动过车子。如此单调的车程让人担心连司机都会昏昏欲睡,想着法的拉着司机聊天,最后连自己都昏昏欲睡了。

车子靠近轮南,戈壁滩上的风蚀山体越来越清晰。彩色的山体经过大自然精心的雕刻,此刻以傲人的姿态横卧在苍凉的戈壁滩上。阳霞高速休息区正好在其中一座风蚀山体的脚下。

    近距离接触被染得通红的山体,烈阳下,有种窒息的压迫感。山体内部似乎有火焰呼之欲出,果然某些景致只可远观。

冒 着烈日走上路口继续搭车,新疆的炎热让人烦躁,有点想念高原地区的凉爽了。今日搭的第二辆车还是大卡车,在库尔勒时也拦过,可惜没停。没想到我倒是走到他 前面来了。司机也是因为这份好奇搭上了我。“明明看你还在后面拦车,怎么一转眼就到我前面了,还挺快。”司机如是说。司机先生是新疆奎屯人,汉族,第一次 来南疆,要去拜城打工,用他的大卡车。昨晚23点从乌鲁木齐出发,一直开到现在。安全起见,疲劳状况下以50-60公里的时速前进。对于为什么高速上居然能以60内的时速行驶,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安全第一。

一路找话题聊天防止瞌睡。一直对新疆当地汉族人的方言存有好奇,于是就问了,结果司机表示我们基本都说普通话,有的西北口音也跟普通话差不多。司机对年轻人的旅途比较感兴趣,于是挖出一路的所见所闻使劲献宝,效果显著,司机似乎没那么困了,哈哈。

我在314和217国道的交叉立交前下车,而卡车将转向217国道继续前行。没想到地图上一点的距离,实际上居然有10公里,离库车县城还有10公里。望着前面错综复杂的立交桥,得,走吧。

没想到今日最后还能搭上一辆车,是辆小面包,自己停下来的。因为是在城区附近了,怕是拉客的司机,拒绝了。没想到司机执意不走,一定要拉上我,免费。好吧,我又小心眼了。车上两位都是江苏的,从事运送煤炭工作,来库车3年,生活挺不错,只是专门跑出去旅行自然是没有时间的,于是对有时间旅行的人相当羡慕。为了他们这份羡慕,我分享了一路拍的绝美风景。

一早跟走过独库公路的雪玲那里问来的库车的住宿—库车兵站,两位江苏大哥直接将我送到兵站门口,按雪玲之前在这里还下的价格,25元/床,因是单身背包客,又成功霸占标间一间,有电视,有风扇,还能热水洗澡,相当不错。正逢兰州军区一车队入住,热热闹闹的围观他们拿个小板凳在广场上开会集体吃饭,好温馨啊,如果能加入就好了。

在库尔勒龙行青旅时拍了一张库车的简易旅游地图,今日便打算将老城攻下。1路公交车能直达库车老城,奇怪的是新疆的公交汉人坐的很少,极少的几次公交经历最后都被免不了维族人围观,搞得最后浑身不自在。

老城位于库车西部,离新城有点距离,终点站团结新桥。团结新桥两头分别建有桥头牌坊,一边提着维语,另一边是林基路先生提的大字“团结新桥”、“龟(qiu)兹古渡”。站前广场是个小型集市,有各种商贩:水果、蜂蜜、酸奶、馕……小贩、客人熙熙攘攘。但都听不懂,是的,在老城,想寻个汉人相当不容易,满街的维人,操着听不懂的语系,想问路都挺困难,无奈最后只得打开手机导航,寻着方向慢慢走,寻找库车王府


库车河上的团结新桥、龟兹古渡

路过热斯坦清真寺,寺内空无一人,没人做礼拜。门外进来一位穿着白色长袍的白胡子老者,类似于主寺的存在,会汉语。说今天是周五,是个大日子,人都到库车大寺去做礼拜了,所以没人。顺便问了一下路,库车王府只要沿着热斯坦路直走800米就能看到,去库车大寺的话从热斯坦寺往前一个路口右转400米即可,都挺近的。

徒步到库车王府,这也是龟兹博物馆所在地,门卫大叔提醒王府参观可以免费领票,就在王府右侧200米处的林基路纪念馆领。欣然前往。

中间路过一段清古城墙遗址—“子城南门”,经历过漫长历史的风雨,依然顽强挺立,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这座老城,历史无处不在。

城墙博物馆&林基路纪念馆,都在一起了。

因去的时间较晚,当日的免费参观券已经发完,要参观就要买票,55元/张。厚着脸皮拜托了会,也许是诚心起了作用,这么大老远的跑来只为看一看王府,最后管理员MM无奈之下,额外免费给了我一张,万分感谢,厚脸皮行天下,完全无压力,哈哈。

拿了票,正好遇上一个队伍来参观林基路纪念馆,顺利跟上。林基路,库车县县长,抗日先锋,烈士,享年27岁。

等我慢悠悠的再回到库车王府,已接近中午,门内静静的,没啥游客。在门卫处检票后进入,这么空荡荡的也不知能不能遇上个讲解员。

库车王府,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由大小王府两组建筑群组成,融维吾尔族、中原、俄罗斯建筑风格为一体。其实现在的库车王府并不是最原始的建筑,而是2004年按照被毁的库车王府原样重建的。景区内分3个展区:以龟兹文化为主线的龟兹博物馆展区;以库车王为主线的王府展区;以古城墙桓为主线的老城墙游览区。库车王府以两个中国之最而最出名:中国唯一健在的王爷,达吾提王爷;中国年龄最大的公务员。王爷家访也成为这个王府景区的一个特色。

大门的左侧视线所及是龟兹博物馆,还没进大院便能看见艳红色的花朵在向你招手。

阳光下的艳红色欢迎花让人睁不开眼,太过热情了


龟兹的历史文化传承,在这里可窥其一斑

博物馆的对面是王室清真寺,区分于民间清真寺,这个王室特属的清真寺显得尤为俊秀。伊斯兰特有的五彩雕栏图案,连穹顶都没有放过,将这里装饰的犹如未出阁姑娘的闺房,充满女性的秀美。


秀美的清真室内,古兰经是最突出的存在

王府大院的绿化做得很好,绿树苍翠、芳草茵茵。维族的多彩建筑,亭台楼阁在绿树的掩映下就像个害羞的姑娘。葱茏的葡萄长廊下,还能吃上几颗垂下来的葡萄,虽然又大又甜的老早被摘完了。

挂满大红灯笼的清式楼阁内部便是王府文物展馆。不仅将库车回部世袭亲王的族系做了明确,还展出了历代亲王的蜡像及人物绘画,栩栩如生。

栩栩如生声的历代王爷蜡像&画像

看来这个王府很是偏好粉嫩系,连王爷家访区也装扮的如此粉嫩

王府的最里面就是古城墙遗址展区,有王府城墙、汉代城墙、千米民族画廊及末代王陵。古龟兹的文化,在这里鲜活了起来。


末代王陵,目前空置,为末代达吾提王爷预留的麻扎


库 车大寺离王府很近,在子城南门处有方向指示牌。从王府出来吃完午饭,沿着土黄色的清古城墙往,踏着松软的黄泥土向弄堂里走进。入眼的满满都是土黄色,土黄 色的路、土黄色的砖、土黄色的泥墙,土黄色的窗棂,连偶尔出现的树木都变得一阵昏黄。有些放学的孩子在弄堂间欢快的穿梭,扬起黄土阵阵。

    转过不知道几道弯,终于看见了库车大寺,确切的说应该先看到热闹的人流,从一座高大的黄色建筑里蜂拥而出,全是男的。抬头看到那弯弯的月亮雕饰,既然老城区的清真教徒都来大寺做礼拜了,那么这里就是库车大寺了。果然,挤到门口时,看见了“库车大寺”的黑色大理石牌。

    逆着人流 往大寺里面走去,没遇到阻拦。此刻宽敞的礼拜堂及门廊上都还有继续着礼拜的信徒。台阶下方还堆满了各色鞋子。结束礼拜的信徒三三两两或走或坐或交谈着。举 着相机,穿着异类的我突然成了焦点。索性坐在树影下乘凉,逮个落单的信徒聊会,低调,低调。这种时候成为焦点绝对不是间令人舒服的事情。结果相互不明白对 方讲什么,最后只能笑笑收场。


    等人流慢慢的往外撤走了才重新走向礼拜堂。刚刚还跪满了面向西方祈祷的信徒,此刻人去堂空,连一只鞋子都没留下。


    刚走出礼拜堂便被一个管事模样的人礼貌的请出大门,莫非我没买票被发现了?可能吧。反正已经参观完了,出来就出来吧。后来查看新疆资料的时候发现,清真寺 做礼拜女性是不能进入的,而且,在清真寺内对着做礼拜的信徒拍照是相当不礼貌的事情,而我两个都犯了。被请出来实在是很应该,他能以如此友好的态度估计是 这个人脾气相当的好了。

    大门口信徒 的人流已经差不多散去,停车场也已经空空的。至于对面的商贩周围还围着人都觅食的信徒。类似于内地庙会现场总是离不开热闹的商贩,这个周五大礼拜的时刻, 大寺的对面也是挤满了小商贩,从生活用品到艺术音乐到日常蔬果,应有尽有。遗憾的是不懂维语,连买个水果价格都是靠手比的,有种没法交流的失落感。

地图上显示龟兹故城离大寺也不远,过了库车河隔离两条马路的地方。但是奇怪的是,问路时居然都不知道怎么走,连警察叔叔都让我失望了。最后当然只能打开手机导航开走。幸好导航比较给力,地图上显示了一大片绿色的地区,标着龟兹古城。

偶遇库车电视台,门头这几个字相当有艺术感哈

从 地图显示电视台再往前走不远便是龟兹古城,但是怎么走都没看到影子,导航上倒是显示我已进入那片标识着绿色的古城区域了,但眼前分明还是一条笔直的大马 路,两边是笔直的树木。倒是晃进去一座绿意盎然的公园,但除了这个便没有其他类似古城的建筑了。问了几个懂汉语的当地人,都说不知道,最后终于一个停在路 边的出租车司机给出了一些信息。他指着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铁门说,就在这里面了,进去就是了。在我狐疑的眼神中他再三确认,信息没有错。

带 着怀疑踱步到小铁门前,已经锈迹斑斑的铁门,连个所都没有,堪堪的虚掩着。看四周的垃圾遗迹,很明显这是路人一个很好的天然公厕,要说这是古城遗址,打死 我也不信啊。跑出来在一个岗亭找了个民警询问,结果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就是那里,铁门进去就是了,但是应该很少有人走那里。莫非这是后门?当然没有进去过 的民警同志给不了我答案,只能我自己寻找了。

铁门进去是一条小土径,门口立着一块石碑,刻得是维文,看不懂什么意思。小径的一边是低矮的土垛,另一边是笔直的白杨。白杨的后面便是成片的庄稼了,也许绕过这片庄稼便是古城了吧。狐疑的沿着小路往前走,垃圾随处可见。




往里走了10分钟,始终没有看见建筑,这真的就是一大片连绵的庄稼啊,田里还不时传来孩童的嬉闹声。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遇见了第二块石碑,跟路口那块一样的石碑,石碑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物宝物单位龟兹古城”。那么说来路口的维文时刻也是同样的内容了。既如此,这古城遗址不会就是这低矮的土垛吧,这堆满垃圾,因人员攀爬而到处滑塌,所剩无几的土垛,龟兹古城墙遗址?

如果这真的就是古城遗址,如果再继续以此种放任的文物“保护”方式,我想,过不了多久,这处遗址终将化为尘土,让人寻不见踪影。

}
无锡哪有卖俄罗斯女烟KISS香烟的就是这种... 无锡哪有卖俄罗斯女烟KISS香烟的就是这种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采纳数:1 获赞数:3 LV1

这种香烟的质量不太好,你最好买Vogue, EVE 也可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库车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