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基本功统考考基本功要穿拉丁鞋吗

  舞蹈专业高考的考试项目与内容分省市区统考(联考)和校考主要是考察艺考生的身体形态、基本功素质、艺术素质、艺术表现力四个方面,各省市区统考(联考)和各舞蹈艺术院校校考项目与内容细节有所不同,考前需仔细查证,认真做好备考准备。

  (一)省市舞蹈统考或联考考试项目  

  省市舞蹈统考或联考仅有一次考试,没有复试,考试内容不超出以下四部分:


  A、外型条件:女,五官端正、体格匀称、苗条,手、腿长,对身高有一定要求;男,五官端正、体型健美、手、腿长,对身高有一定要求。

  B、口试: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2、 基本功素质展示:

  (软开度、跳、转、翻) 考查考生的柔韧性和跳、转、翻的能力与表现力


  3、 自选舞蹈展示:

  考查考生自备舞蹈片段或者组合的表现能力。


  4、 即兴舞蹈展示:

  考查考生对中国舞、民间舞或现代舞的模仿和即兴舞蹈表演的能力。

  如:陕西省近年舞蹈联考考试内容

  B1组: 古典舞、芭蕾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

  ⑴舞蹈基本功(软开度、跳、转、翻技巧)。

  ⑵自选舞表演(3分钟以内,自带CD光盘伴奏,单曲单碟)。

  B2组: 体育舞蹈(拉丁舞、摩登舞)

  ⑴面试:身体形态、气质相貌、口语表达(30秒)。

  ⑵专业基础:十种舞中任意选一支摩登舞,一支拉丁舞。( 服装要求:着比赛服或训练服,考生不准带舞伴,不需准备CD伴奏带,不准化妆)。


  (二)舞蹈专业院校校考考试项目  

  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的舞蹈校考内容主要包括:

  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艺术素质三个方面,

  分初试、复试和三试,部分院校仅有两试形式。

  目前,我国大多院校的专业设置均为中国舞,个别院校有芭蕾舞、现代舞。某些体育院校设有体育舞蹈(国标、拉丁、流行舞蹈),但专业考试的主要项目和内容大体相同。

  专业基本条件(形象、形体、气质);

  专业基本能力(软开度、协调性、体能与弹跳)、技能技巧展示(跳、转、翻)。

  动作摹仿、组合或剧目表演;

  即兴舞蹈、个人才艺、舞蹈基本常识等。




}

  摘 要 在查阅和研究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对体育舞蹈基本功训练进行分析,总结各个训练要点,建议有关部门建立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基本功训练内容体系,使训练有章可循,科学而系统。
  关键词 体育舞蹈 基本功
  体育舞蹈是一项技能性较强的表演类项目,它的项目属性决定了一个选手获得成功需要进行系统、长期和艰苦的基本功训练。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开展以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国较好的选手与国际优秀选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一些体育舞蹈赛场上,选手们华丽、甚至高难度的舞步背后,仍存在身体形态(包括架型)、控制身体的能力和解读音乐能力等基础环节上的许多不足。笔者认为,应加强对舞者基本功的训练,具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体育舞蹈的基本功训练
  (一)保持身体基本形体、姿态
  形体美与姿态美是体育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基本特征,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形体、姿态、动作配合等全方位训练,才能充分体现出体育舞蹈的美感。在比赛中,许多选手都喜欢选择各种高难度的舞技来表演,为的是引起裁判和观众们的注意,但他们的表演并不能引起共鸣,原因是他们的身形舞姿(包括握抱架势)还达不到艺术化的审美要求。在身形和“架型”上存在着规范与不规范、松紧适度与过分僵硬之分。对于消除这些多余动作,克服身体变形,笔者认为,舞者在主观上要充分认识身体基本姿态、优美的身形、舞姿和规范的架型在跳舞中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做;在客观上要结合自身特点,注意发展身体特殊部位(如腰、背、肩、颈部)小肌的力量和柔韧性,提高空间感知觉能力,明确怎么练。
  (二)身体素质训练
  竞技水平及竞赛成绩的提高与选手身体素质的改善有密切的联系。学习体育舞蹈,发展身体素质与运动机能如平衡、协调、节奏、空间感知觉等是基础中的基础。按运动训练项群分类,体育舞蹈是属于技巧主导类表现性项目,对选手的身体素质要求有着明显的个性特征。其运动强度也比较大。个别舞种如桑巴、恰恰恰、牛仔舞成套动作完成之后,选手平均脉搏可达到200次/min左右。特别是在比赛时,每种舞间的间隔只有30—40s。即一种舞跳完之后在脉搏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要进行下一种舞的比赛,这样对选手在身体素质及能力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发展身体素质应重点发展小肌群力量,因为小肌群在维持身体平衡、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完成一些非规动作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要重点改善踝关节、髋关节、胸椎关节和肩带的柔韧性,对于动作是否到位,身体能否最大限度的延伸等都需要这些部位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做支撑;再者,耐力素质是决定拉丁舞选手竞技能力高低的主要素质,对比赛结果也有着重大影响。耐力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提高选手一般耐力可采用跳绳、长跑或结合拉丁舞对其身体素质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动作进行训练如仰卧收腹、俯卧撑等进行训练。对于选手专项耐力的提高,可模拟拉丁舞比赛的过程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5种舞成套动作的连接。即每一种舞完成的时间不能低于3min,每种舞之间的时间间隔控制在30—40s之间。
  另外,体育舞蹈作为演绎类项目,其动作要求精细,表演时身体往往并不是处在一种正常状态,因此提高舞者的运动机能,如大脑神经的协调能力、小脑和前庭器官的平衡能力以及听觉、视觉、触觉等运动感知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发展这些运动机能可采用头部在不同状态下以不同速度原地或行进间旋转和走、后退走或跑、闭目状态下的身体律动等方法。
  (三)舞蹈基本步练习
  舞蹈基本步是通过专家归纳总结和加工提炼出来的一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或标示性的元素步,是展现本舞种典型风格的形态出现的固定跳法[1]。它们是动作中最稳定的部分,也是组成复合型动作不可缺少的基础内容,还是进行动作组合、创编的基本素材。基本动作无论从动作的过程还是形式方面都比较简单。通过基本动作训练,能使舞者逐渐掌握各种舞的风格和特点,也能为学习组合动作,进行成套动作的编排奠定必要的基础。无论是国际上的舞蹈大师还是国内有经验的舞蹈教师都十分重视基本舞步的学习与训练,特别是初级水平的舞者应把学习重点放在基本步的练习上,日常教学主要以舞蹈基本步为主。对有一定基础的舞者,可以结合特定的舞步,适当做一些升降、旋转等高层次的技术练习。练习时要求重心的移动流畅平稳,不露痕迹,人到重心到[1]。二人的配合和谐,没有多余动作。总之,要结合自身和舞蹈的特点认真体会,反复练习,直到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
  (四)舞蹈综合素质训练
  1.培养音乐感受及艺术表现力
  舞者对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是直接联系的,二者只有结合才能真正反映出体育舞蹈的魅力及艺术性。舞者音乐感受能力决定其表现能力是通过动作表现力来反映的;适度的表现也是反映表现能力的一个因素。
  体育舞蹈中的音乐高低起伏,快慢不一,舞步不是单纯地随脑子的意念而转动,它还要听命于音乐的节拍。只有达到通过肢体的律动来表现流动的音符,用流动的音符来激发身体的激情时,才能够真正的把舞蹈的形象与音乐的形象完美结合。培养和提高舞者的音乐素养应该从听懂音乐节奏入手,然后再学会解读音乐旋律和意境,更好的用肢体语言展现音乐旋律和意境。
  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要反映舞蹈内涵,把观众带入故事中去,用姿态、表情、动作来感染观众。如果选手对音乐没有良好的把握,那么在舞蹈过程中就不能把舞蹈的特点完美的展现出来。舞者通过头、眼、颈、手、腕、肘等部位的协调运动,构成有韵律感的舞蹈动作,特别是通过眼神流露出的喜、怒、哀等神态来进行舞伴之间感情交流,表达内心的感受。训练时,既要激发选手的表现热情,还应在选手表现的力上把关。除了了解舞蹈的人文背景、风格特点和音乐特色,学会用心去体味音乐,感受舞蹈,同时还要进行如眼、手、脚、肢体等关键部位的专业训练。
  2.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
  舞蹈是体育项目中较人文的项目,它运作的是技能化的身体,展示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若一个舞蹈选手没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储备,充其量只是一个跳舞的“匠人”。因此,舞者除了要了解体育舞蹈各舞种的源与流,抓住舞蹈的“魂”;还要增加生活阅历,丰富自身情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只有做到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才能达到舞以传神的境界,才能很好的发掘出各舞种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一)体育舞蹈基本功训练所包含的4个方面之间相互影响,必须协调发展。
  (二)训练时要注重不同训练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系统性。把基本功训练贯穿于学习的各个阶段,且每一个阶段的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初学者而言,最关键是塑造美的形体,掌握正确基本步和发展身体素质;对中高级水平的舞者而言,需要学会分辨和感受音乐,重点是文化的积累和表现力的提高。
  (三)建立体育舞蹈基本功训练体系。建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适合青少年的基础训练教材。使基本功训练有章可循,科学而系统。
  [1] 吴欢迎,周晓健等.怎样调好交谊舞[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 何忠.试析影响体育舞选手舞蹈技艺的几个非技术性问题[J].湖北体育科技.2001(4).
  [3] 孟昭鑫.体育舞蹈拉丁舞训练内容体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4).
  [4] 何忠.论影响体育舞蹈选手舞蹈表现力的因素[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
  [5] 单亚平.关于体育舞蹈美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44-145.
  [6] 吴东方.论体育舞蹈音乐的作用及美感要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
  [7] 韦佳.国际体育舞蹈的美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12-13.
  [8]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9] 黄宽柔.健美操体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

舞蹈专业高考的考试项目与内容:

舞蹈专业高考的考试项目与内容分省市区统考(联考)和校考主要是考察艺考生的身体形态、基本功素质、艺术素质、艺术表现力四个方面,各省市区统考(联考)和各舞蹈艺术院校校考项目与内容细节有所不同,考前需仔细查证,认真做好备考准备。

(一)省市舞蹈统考或联考考试项目

省市舞蹈统考或联考仅有一次考试,没有复试,考试内容不超出以下四部分:

A、外型条件:女,五官端正、体格匀称、苗条,手、腿长,对身高有一定要求;男,五官端正、体型健美、手、腿长,对身高有一定要求。

B、口试: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2、 基本功素质展示:

(软开度、跳、转、翻) 考查考生的柔韧性和跳、转、翻的能力与表现力

考查考生自备舞蹈片段或者组合的表现能力。

考查考生对中国舞、民间舞或现代舞的模仿和即兴舞蹈表演的能力。

如:陕西省近年舞蹈联考考试内容

B1组: 古典舞、芭蕾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

⑴舞蹈基本功(软开度、跳、转、翻技巧)。

⑵自选舞表演(3分钟以内,自带CD光盘伴奏,单曲单碟)。

B2组: 体育舞蹈(拉丁舞、摩登舞)

⑴面试:身体形态、气质相貌、口语表达(30秒)。

⑵专业基础:十种舞中任意选一支摩登舞,一支拉丁舞。( 服装要求:着比赛服或训练服,考生不准带舞伴,不需准备CD伴奏带,不准化妆)。

(二)舞蹈专业院校校考考试项目

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的舞蹈校考内容主要包括:

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艺术素质三个方面,

分初试、复试和三试,部分院校仅有两试形式。

目前,我国大多院校的专业设置均为中国舞,个别院校有芭蕾舞、现代舞。某些体育院校设有体育舞蹈(国标、拉丁、流行舞蹈),但专业考试的主要项目和内容大体相同。

专业基本条件(形象、形体、气质);

专业基本能力(软开度、协调性、体能与弹跳)、技能技巧展示(跳、转、翻)。

动作摹仿、组合或剧目表演;

即兴舞蹈、个人才艺、舞蹈基本常识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舞蹈基本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