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石板沙旅游攻略村壁画的作者是谁

原标题:【美丽乡村】睦洲石板沙名字的由来……

石板沙在睦洲的东面,四面环水,是一个孤岛。有上冲、中冲、下冲、上新、海皮五条自然村。

1662年(记有史料记载最早的),石板沙属寿宁乡县潮居都。民国时期,属第八区县睦洲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第九区。1995年,属睦洲区。1984年,属新会县睦洲镇石板沙行政村至今。世居民族有汉族,世居民系为广府民系,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本地通用方言为粤方言四邑话。主要姓氏有梁、黄、吴、何、郑。第一大姓为梁,第二大姓为何,第三大姓为吴。相传他们都是从南海、顺德、番禺迁移至本地。

石板沙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现存3座具有代表性的民居,保存完好,占地面积70平方米,主要建筑特色为双层青砖孖屋,屋外顶层墙上有壁画,砖瓦屋顶。

石板沙位于西江下游冲积平原。主要河流有石板沙人家河,在上冲村正南方。传统经营主要为水产养殖、水稻种植。自然资源主要有淡水资源,特色水产。特色农产品有黄沙蚬、黄鱼、河虾 。特色传统食品有粽子、煎堆、油角、三豆粥。

本村地处西江流域,土地肥沃,农产及水产品丰富,一年四季都有“当造”的美食,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其中就有石板沙三宝——黄沙蚬、黄鱼、西江河虾!

石板沙黄沙蚬肉质饱满,口感清甜,没有泥味,有着“西江鲍鱼”的美誉。为将黄沙蚬的鲜味发挥到极致,当地人创造出独有的捕蚬与烹饪方式。捕蚬的船身一侧系两排帆布版,另一侧拖一排蚬撬,帆布利用水流的冲击带动船身,从而带动蚬撬缓缓地将藏在泥中的蚬扒出来。在扒动的过程中,敏感的黄沙蚬立即闭合,因此捕捞的黄沙蚬没有泥沙,更加清甜。黄沙蚬的烹饪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配上压榨的纯正花生油和葱花清蒸。

黄鱼,虽然鱼骨多,但是味道正,清蒸肉甜鲜美,油炸香脆可口。油炒黄鱼子也是石板沙一道特色美食。

石板沙附近出产的西江河虾长得又肥又鲜,肉质鲜嫩。吃西江河虾讲求原汁原味,一般是白灼或蒸,吃时醮上调好的酱油,口感鲜美、清甜,别具一格。

每年35月是品尝黄沙蚬的最佳时间,47月是黄鱼上市的季节,而68月是西江河虾最肥美的季节。

除了三宝外,1—3月可到石板沙品尝到西江边鱼、鲤鱼、金边龙利等鲜味海鲜!69月还可吃到野生田鸡、西江鲈鱼、海鳗等,到912月可一尝西江毛蟹、和虫、白饭鱼等海鲜,配上粉葛、大薯、马蹄、茨菇、莲藕等有机农家菜,尽可饕餮一餐。

石板沙有着浓厚的疍家水上文化,旧时分布于珠江下游各支系的水上居民、流动渔民称作疍家人。疍家是我国沿海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疍家这一称谓有人认为是因为疍家人常年以舟为家,生活在海上,如蛋壳漂泊于海面,所以称为疍家。石板沙居民多为渔民,为方便生计,多于临河而居。家家户户屋前建天井晒鱼、晒谷,屋后设码头方便出海作业,居民区沿中心河向外分布,整体布局整齐、设计划一、坐向一致,全是两层建的红砖屋,是极具代表的疍家特色建筑。除建筑外,石板沙人也保留了疍家渔民唱咸水歌的渔歌文化,特别在婚庆嫁娶,全程都以唱咸水歌相贺吉祥的形式进行,衍生出独有的婚庆风俗,与疍家特色建筑共同形成了极富浓厚乡土风情的石板沙疍家文化。

据年长的村民口述,石板沙村是由流水堆积而成的一个孤岛,大概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相传,西江中央有一块长石板挡住了上游流过的泥沙。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越积越多,慢慢地形成一个小岛,偶尔有些随风飘来的种子落在岛上便生根发芽,慢慢地,小岛便充满生机、鸟语花香。出海捕鱼的渔民经过这里,发现了这个孤岛。起初,渔民作业累了便登上小岛休息,遇到大风大雨便在小岛躲避。后来渔民觉得小岛可以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便利用泥禾草混合搭建成泥墙屋,于是第一代石板沙人便安居于此。他们搭建泥墙屋的地方就是如今的上一、上二组,他们姓梁,距今约150年历史。

为了更方便停靠渔船,渔民们在岛边种了一棵木棉树,用于系紧渔船,这棵木棉树见证了石板沙今后的发展,也就是现在树立在冲口码头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古木棉树。后来,越来越多的渔民选择安居在岛上,但这里容易被水淹没,难以种植庄稼,渔民只能将海上捕捞的鱼获拿到镇上换取粮食。西江上有一个岛的消息慢慢地传到了外海,那里的一位地主得知后,便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岛的四周抛石筑成一道围堤,并将小岛的土地归为己有。这样一来,解决了水害。地主还雇农民过来大兴农业,种植业渐渐发展起来,人口也越来越多。相传,这个地主认为岛在西江的水中央,中间有一块大石,就像一块木板一样浮在水面上,而且四周都是泥沙,便取名为“石板沙”。

}

原标题:中国这个临水而居的古村落,竟然藏着让世界惊艳的美食和文化!

这里是一个传统的水上人家聚居村落,因其独特的离岛位置和当地特色饮食吸引着无数旅人前往休闲娱乐、品尝美食。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疲惫的工作,有的只是沁人心脾的植物香气和清爽宜人的自然气候。这里就是石板沙村,一个充斥着疍家风情,留存着水上人家的渔耕文化发展印迹的世外桃源。

终于,趁着这次休假,闺蜜果断拽着我来到了这里,说是要带我避开城市的喧闹去找寻内心的归宿,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这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们首先坐车来到了江门市,闺蜜早早就在【木鸟民宿】的公众号上订好了民宿,驴友们大多都用木鸟,闺蜜也对木鸟早已烂熟于心了,根据智能推荐我们选择了一家距离适合,住宿方便的民宿,这也省了我们很多麻烦。

房东姐姐是个非常热心的人,工作的同时经营着这间民宿。

一打开房门,清新文艺的装修风格一下触到了我的心,各种精致的装饰摆件文雅高级,却又不失摆满油盐酱醋的居家温馨感,恍惚间,我甚至有种到了家的感觉,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这大概是给我们的第一个惊喜吧。

楼下便是一个大型购物商场,房东姐姐热情的带我们去采购了一些必需品。正好,我们借着设施齐全的厨房大展身手,精心做了一顿晚餐。期间还不小心摔了一个盘子,房东并没有让我们赔偿,真的很暖心了。

第二天一早,房东姐姐就帮我们联系包了车,正式踏上了去石板沙的路途。到石板沙村有两条路线可选,我们今天走的路线是先从睦州镇乘渡轮至黄布村,再从黄布村转乘小渡船到石板沙村。没过多久,我们便到达了石板沙渡口。

石板沙是一个小岛镇,要上去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要搭渡,我们便换乘了小船,终于登上了这座我们向往许久的岛屿。

一登岛,我便被一幅幅生动的壁画所吸引,壁画多的是在描绘岛上居民们的生活场景或者出海打渔的场面。当地人至今还延续着内河疍家人"饭稻羹鱼"的渔耕生活,形成了包括建筑、饮食、民俗、农谚、歌谣、耕技、捕捞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渔耕文化。壁画精美又生动的刻画出他们生活的原貌,仿佛他们就站在眼前。

村里的民众也十分热情,给我们介绍着好玩的去处,还有这个季节最值得去的景点等等。

为保育适应时代的疍家文化,参与传统村落的活化,石板沙通过整理发掘村内保存完好的老式农用具进行集中陈列,让登岛游客能藉此对疍家文化形成整体印象。

走进印象疍家文化馆,里面正播放着从旧唱片店搜集回来的水上婚庆咸水歌曲,屋内四周展示各式各样的老式渔猎和农耕用具,过去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用具,被村民普遍使用。但随着机械化的发展,这些渔耕用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馆中陈列的老式渔耕用具,部分已经被更便捷的现代工具所取代,使用方法也不再被后代所知,即使是生活在石板沙的居民,很多都从未见过这些工具。

作为一个资深骑行发烧友,一听到可以环岛骑行,我便立马带上闺蜜奔向了当地的一个小店,租了两辆自行车,便开始了骑行。石板沙环岛约是7.5公里,走走停停,穿梭巷道,大约两个小时我们就绕着岛骑了一周,过完了骑行瘾,肚子也饿的咕咕叫了,当即决定去饱餐一顿!

说起石板沙,人们自然会想到黄沙蚬,没错,江门最正的黄沙蚬出自这里,就算不是清明前后,这里的黄沙蚬也比其他地方的肥美。

黄沙蚬的烹饪方式主要分两种:一是油盐清蒸,一定要用当地压榨的纯正花生油,将蚬肉的原汁原味尽情地释放出来,吃起来满口香;二是蒜蓉蒸,黄沙蚬加上蒜蓉,清甜有蒜味,也是绝配。

石板沙没有工厂,周边清澈的江水孕育出的黄沙蚬、黄鱼和河虾被誉为石板沙"三宝"。因此,到石板沙找吃,还少不了要品尝河虾和黄鱼。黄沙蚬、河虾和黄鱼乃石板沙"三宝",当然"咪走宝"

石板沙附近出产的西江河虾长得又肥又鲜,肉质鲜嫩。吃西江河虾讲求原汁原味,一般是白灼或蒸,吃时醮上调好的酱油,口感鲜美、清甜,别具一格。

这里的黄鱼也是一绝,黄鱼虽然鱼骨多,但是味道正,清蒸肉甜鲜美,油炸香脆可口。油炒黄鱼子也是石板沙一道特色美食。

小巷内外,随处可见石板沙村民在自家门口摆卖岛上农产品以及新鲜的黄沙蚬,物美价廉、清甜可口,边兜风边购物,我和闺蜜都想着带点鲜美的特产回家,也算不枉此行了。

岛上的东西都不贵,村民们也十分热情淳厚,路上遇到打渔归来的渔民,我和闺蜜好奇的去看了看,他们还免费送了一些刚捞上来的海味,弄的我们还挺不好意思。

这里还有很多各色的观景体验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

水乡特产-茨菇,珠三角过年必备之祭年品,腊肉炖茨菇是当地有名美食。

格桑花海让我一见倾心,片刻间,我早已忘记了一切旅途的疲惫,满心欢喜地奔向那片令人心动的美丽花海。

当然,在石板沙,除了赏风景,你还可以参加各式各样的农家乐活动。挖荸荠、泥焗鸡、捕鱼、烧烤、野炊、采摘鲜果……让你爱玩到根本停不下来。当天我们还碰到了很多家长带孩子来体验农家采摘,插秧这些活动,很有意义。

或许我们只是萍水相逢,但石板沙仍想给你提供一个安全的角落,你所有藏在心底的秘密,都可以诉说。在自然面前我们变得渺小,可以百般信赖的投入她的怀抱,丢掉世俗的一切,回到生活最初的模样。

新中渡口过渡费:10元/车(带车过渡,不然会后悔)

沙头码头过渡费:1元/人,15元/车,24小时营运!(建议停车在石板沙停车场,除非车上太多设备)

}

原标题:【推荐】睦洲石板沙!带上这份攻略,来个深度游才够过瘾!

1.疍家风情壁画——好玩又独具特色的鱼耕文化

2.渔村风光——活着的疍家风情

3.环岛骑行——穿行在绿水蓝天下

4.向日葵——随手一拍都是小清新大片

5.疍家美食——石板沙三宝

回归淳朴平静的乡村生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会石板沙旅游攻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