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临孔子庙堂碑的书法作品市场价格

本帖最后由 野狐禅 于 07:48 编辑
临作近歐不似虞因为虞书直接二王正脉,字的笔画为篆笔中实内敛含蓄而挺拨,富有弹性这是虞书的特有的。

中级会员, 积分 44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4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6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4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25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4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25 积分

楼主展示的原碑过于低劣!
夲帖最后由 沈阳公牛 于 20:35 编辑

高清版本参见以下链接:



}

内容提示:2009年一位学者的购书清單与随感_三_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02:42:04| 文档星级:?????

}

沈尹默临孔子庙堂碑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图1

沈尹默临孔子庙堂碑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图2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撰文并书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

  唐楷当中被提及最多的要数颜柳欧三家の外,禇遂良在当代也得到一定的关注唯独对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较为忽视,既无标准甚至森严的法度也没有特别轻快的快感。实際上这正是临学虞世南书法存在的难度。

  不妨从沈尹默临孔子庙堂碑的临作来获取一些启示

  沈尹默临孔子庙堂碑是近代书法偅镇,一生勤勉在思想理念和艺术实践上,和元代赵孟頫有很多相似之处赵孟頫提倡“复古”,沈尹默临孔子庙堂碑是“回归”;赵實践的是“晋韵唐法”沈尹默临孔子庙堂碑也是如此,终身躬行最有意思的是,赵和沈的书法都存在一个“俗化”的问题不同的是,赵孟頫所面对的是尚意到了狂荡无法的程度沈尹默临孔子庙堂碑面对的则是晚清以来一直盛行的碑学,从生气远出到状若算子因为刻意模拟风化剥蚀而积弊甚深,雕饰成病远离书写性。沈尹默临孔子庙堂碑适时地祭出“二王”作为大纛而且身体力行。赵孟頫行书宗法“二王”楷书主取李邕,实际上写的是行楷书沈尹默临孔子庙堂碑一边回归“二王”,同时在唐楷方面花了很多功夫归结为对“法度”的重视。虽说唐代尚法,实际上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色各人有各人之法,所以现今看到的唐楷风格跨度极大,决不能用一种思维来对待

  沈尹默临孔子庙堂碑花功夫最多的是褚遂良。其个人楷书面目中褚的影子最多而在临其他家唐楷之时,褚氏筆法也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相比原碑而言,临作(图1)增加了界格变成了竖幅形式,已经是一种有意识的创作用笔极为严谨,结体端庄等大原碑中的一些圆转处理变成了方折,很多起笔如第二列“时”字,第五列“末”字第六列“极”字,形成了尖薄的習气这是从《阴符经》中吸收来的。像第二列“叹”字的短捺改成长捺乃明显的褚法。转折和笔法的改变使得整体气息不够圆融。

  临作(图2)是册页形式同样也有界格,但较(图1)更接近原碑开篇“孔子庙堂碑”五字,笔墨有意浓重不但不显突兀,反倒和原碑的风化剥蚀暗合字形大小变化不受界格限制,增加了对比像“司”字的竖弯钩,“恭”字“心”部中竖画的弧度都是明显的褚法,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同一个书家,同样的范本在不同时期的临作是一种很有意味的对比,可以看出书家在求索过程中的调整变囮

  1、《孔子庙堂碑》,笔画轻细但不弱结体有妩媚之姿但不俗,下笔要刚劲更要干净,方能有清气

  2、气息清雅最重要。想有清气就要在点画上注重微妙之处临写此碑切记“柔中见刚,刚柔并济”八字要旨

  3、临习时,可以从“圆、丽、清”三字入手:所谓圆就是用笔主圆,感觉气息流畅点画饱满,字形圆转通过篆籀笔意来体现“圆浑”,虞世南的楷书则是“圆秀”除了笔画嘚圆润之外,更主要是气息上的圆融;所谓丽通俗地讲,就是美观、俊秀唐楷字形较之魏晋墓志要大,一旦字形变大气格就会随之豪放。当然也不能仅仅以字形来论,禇遂良的字形即使放大依然是“美人婵娟”。这一点恰恰说明禇遂良继承了虞世南秀逸的一面。当然书家的字不能只做到外形漂亮。“丽”包含的是一种特殊的内在气质字态有万千变化,充满活力;所谓清就是指气息。书法氣息分为清中清、清中浊、浊中清、浊中浊四类最好是清中清。《兰亭序》是清中清《孔子庙堂碑》是浊中清,因为经过镌刻难免会囿变形但不要忘了,唐代的刻手并非北魏时那些民间工匠高手多,因此像禇遂良这类风姿绰约的楷书亦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纤毫畢见尽管是碑刻,由拓本观之仍能感受到清雅、秀媚、舒展的流动气息。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