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位于胸中,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是什么意思

题型:名词解释 10分;填空 40分;选擇 20分;功效题 10分;简答题 20分

1. 掌握《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2.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

3. 中医学嘚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4. 什么是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資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其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最终概括、判断出某种性质的“证”所谓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結果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

5.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6.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

7. 阴阳对立的治疗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阴阳消长的治疗原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8. 五行特征:木的特性: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及现象火的特性:形容具有温热、升腾作用和特性的事粅和现象。土的特性:形容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和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金的特性:形容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水的特性:形容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9. 五行相生的规律及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10. 五行相克的规律及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1. 气的运行有四种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12. 气的生理功能:推動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13.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4. 五脏:心、肺、脾、肝、肾

?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于外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其华在面 ?

肺:位于胸中,仩通喉咙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1)主气、司呼吸、主声音(2)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3)百脉主治节。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誌为忧在液为涕,其华在毛

? 脾:位于中焦。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和主统血脾在体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在志为思,在液為涎其华在唇。 ? 肝:位于肋部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其华在爪 ?

肾:位于腰部。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藏精主水和主纳气。肾在体合骨在窍为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其华在发

15.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他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生理特性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 胆:附于肝。主要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 胃:位于膈下上口为贲门接食管,下口為幽门通小肠胃分三部,分别称为上脘、中腕、下腕合称胃脘。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接阑门与大肠相连小肠的主要生理

}

   人一出生呱呱落地时最先启动嘚脏器即一是“肺”,也是由“鼻子”吸入那口气最为珍贵殊不知,婴儿一出娘胎首要学习的即是呼吸,因为在肚子里靠的是脐带输送一切养分所以,第一次见世面除了练习用“鼻子”呼吸还激动得哇哇大叫,举凡这些都是使“肺”充气而增加“肺”活量

   “哭”昰五脏中的“肺”所主。大家应听过小婴儿如果“哭”得声大、声音响亮,就一定是个健康宝宝不是吗?反之若刚生出来的小宝贝靜悄悄的,显得无“声”无“息”时即被指为断“气”了,父母此时的那种心痛真是锥心至极。举这段实例也是让大家以现代例子叻解古书的含意,即是肺主声、司呼吸等等。


我们接着来看肺的常见症状的病机分析

①咳嗽:为肺功能失常最普遍的症状,是为肺气上逆

②气短:为呼吸不足,不耐操劳为肺气不足所致。

③哮:为喉中痰鸣如水鸡声为肺气机升降失常不畅。

④喘:即喘促为呼吸短促而难,为气机壅气、肾不纳气所致

⑤胸闷疼痛:多由肺气郁阻、气滞血瘀,阻滞肺络而痛

⑥咳痰:肺气宣肃失职,津液输布障碍聚而成痰;或洇脾虚生湿,痰浊内聚上泛所致

⑦声哑失音:由外邪犯肺、肺气失宣、声道不利而致声哑失音者,称之为“金实不鸣”;由肺虚阴津不足聲道失其滋润而致声哑失音者,则称之为“金破不鸣”

⑧咳血:痰中带血,多由于肺内蕴热痰热化火,或肝火犯肺灼伤肺络所致。

⑨:┅自汗:动则汗出谓之自汗。由肺气虚损、卫表不固、楱理疏松、津液外泄所致

   肺在病理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如肺阳的升散作用概括肺气的宣发功能。肺的阳气不足即指肺气虚,而不再仅论肺阳虚肺具有百脉之功能,百脉之血均会于肺,故肺之血虚极为罕见故医者多论及肺阴不足,而少涉及血所以,肺的阴阳、气血失调主要侧重于肺气和肺阴失调两个方面。

   由以上种种可以看出肺主气。虽然有些症状会重复出现但主要是为了加强读者的印象,毕竟中医原理不是简单的理论只希望大家耐心研究。在介绍了肺主气及一些常见症状后下面再来归纳肺气失调的现象:

①肺失清肃:是指肺气下降而影响呼吸功能,因而出现咳逆上气、痰多喘满等症

②肺气上逆:洇为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失职而出现尿少、水肿等症。若进一步发展也能导致肺气虚或肺阴不足

③肺气虚损:可导致卫阳虚弱而卫外功能减退,而致表虚自汗

还要补充一下“肺阴的失调”及“肺气的失调”之比较:

1.肺阴的失调:肺阴失调,是指肺脏的阴津亏损和阴虚火旺多由於燥热之邪灼肺,或痰火内郁伤肺或五志过极化火灼肺,以及久咳耗伤肺阴所致

如果肺燥失润,气机升降失调或阴虚而自生内热,虛火灼伤肺络而出血就会出现一系列干燥失润及虚热见症,如痰少而粘气短,潮热盗汗颧红升火,五心烦热甚则

痰中带血等。肺髒阴虚津亏久延故常可损及肾,而导致肺肾阴虚

2.肺气的失调:由于肺主一身之气而司呼吸,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又调节着全身的气机和水液代谢因此,肺气的失调主要表现在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及肺气虚损两方面:

(1)一肺气宣发肃降失常: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肺气升降出入运動的两个方面二者虽有区别,但常互为影响肺气宣发和肃降失常,多是由于外邪侵表、犯肺或因痰浊内阻肺络,或因肝升太过气火仩逆犯肺所致;也可由于肺气不足或肺阴虚等因素而形成。

(2)肺气失于宣发:又称肺气不宣肺气不宣则肺主呼吸的生理功能受影响,造成氣机不利、呼吸不畅而见鼻塞、多涕、喉痒而咳等症,也会导致卫气郁滞腠理闭塞而无汗。若肺气不足宣发无力,则表不固而见自汗易感冒;肺阴虚亏,则阴不附阳津液阳泄,而见盗汗等症肺气失于清肃,又称肺失清肃指的是肺气下降和清洁呼吸道的功能减退,易引起咳逆、痰喘等症

   鼻为“肺”之窍,胃经之所过是呼吸气的通道。鼻与喉相通而联系于肺而鼻子和喉咙是呼吸的门户,故有“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的说法

 鼻的嗅觉与喉部的发音,都是运用肺气的作用所以,肺气平和、呼吸顺利则嗅觉灵敏,聲音能彰古医书《灵枢·脉度》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由于肺开窍于鼻而与喉直接相通,所以外邪袭肺多从鼻喉洏入;因此,肺的病变也多见于鼻。喉的症候诸如鼻塞、流涕、喷嚏、喉痒、音哑和失音等现象,而诸气皆来自于肺肺主气、司呼吸。肺的主气功能包括:皆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特别是“宗气”的生成,主要依赖肺由“鼻”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相结而来的气

   肺的呼吸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宗气的生成也影响着全身之气的生成。所以一旦“鼻子”不通呼吸功能失常,必然会影响宗气的苼成和气的运转肺主持一身之气和呼吸的作用也相对减弱,如果肺丧失呼吸功能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人的生命活动也就因此终结。

   由此可见“鼻”一与“肺”及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因此,“望鼻”在“望诊”之法中也是被中医用来诊断病症的方法。望鼻主要是望鼻内的分泌物和鼻的外形。鼻流清涕多为外感风寒;流浊涕则属风热,久流浊涕而有腥臭味者是为“鼻渊”,是感受外邪戓胆经蕴热所致鼻翼煽动多见肺热,是肺、肾精气衰竭而出现的喘息危症

   既然鼻子与肺的关系密切,肺又是“气”储存的地方人活著就是为了一口“气”。所以我们得赶快来讨论“肺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肺的临床病变及与身体各方面的相关联性如在志、在体、在竅、在液等,均会一一介绍让大家了解。毕竟人出生第一件事就是要呼吸的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由于肺在身体的位置最高故稱“华盖”。因肺叶娇嫩一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其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百脉而主治节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的运行。

   肺上通喉咙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在液为涕其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也。

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悲:以五志分属五脏來说则肺在志为悲。《素问·阴阳征象大论》说:“在脏为肺……在志为悲。”悲伤的情志变化,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是大体属于非良性刺激的情绪反映是使气不断的消耗,如《素问·举痛论》所说:“悲则气消……悲则心气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Φ故气消矣。”

   肺主气所以悲伤易伤于肺,尤其在肺虚时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也易于产生悲伤的情绪变化

   (2)茬液为涕:涕是由鼻粘膜分泌的粘液,而且有润泽鼻窍的功能鼻为肺窍,《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在脏为肺……肺为涕。”在正常情况下,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

   (3)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全依赖于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成为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由于肺主气属卫具有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等生理功能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合皮也,其荣在毛。”

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抵御外邪入侵的能力亦较强;倘若肺氣虚宣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的生理功能减弱,则卫表不固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就低下,即可出现多汗和易于感冒或皮毛憔悴枯稿等現象。由于肺和皮毛相合所以在外邪侵犯皮毛,腠理闭塞(毛细孔闭塞)卫气郁滞的同时,也常影响及肺而致肺气不宣;外邪侵肺,当肺氣不宣时也同样能引起毛细孔闭塞,卫气郁滞等病理变化

   在中医学上把汗孔称作“气门”,而汗孔不仅是排泄由津液所化之汗液实際上也是随着肺的宣散和肃降进行着体内外的气体交换,所以唐容川在《医经精义》中指出皮毛亦有“宣肺气”的作用。

   (4)在窍为鼻:肺开竅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连于肺。因此鼻的嗅觉与喉部的发音都是由肺气所运作。所以肺气和、呼吸利,则嗅觉灵敏声音能彰。故有“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之说。正因肺开窍于鼻而与喉直接相通所以,肺的病变也多见鼻,为了要印证这些呼吸方面疾患是怎么来的就要再来谈一下肺经循行部位。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通过隔肌入肺,至“喉部”横行至胸蔀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端由此看出其经络有“还循胃口”、“通过隔肌”,很明显的與“胃”也相关联因此在讨论“唇”为“脾”之窍的章节中,曾经提到相关部位如,牙齿(与肾有关)、上牙龈(属足阳明胃经)、“咽喉”僦是肺经疾患但“咽喉红肿而痛”却是关联两个器官,属于肺、胃积热

(1)病因病机:因外感风邪侵入肺脏,使肺之宣发与肃降功能失常影响正常呼吸,故发生咳嗽、鼻塞现象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兼寒邪者,恶寒重痰白涕清。热为阳邪易损阴液,故兼热邪者,發热重痰黄涕浊。

(2)临床表现:咽痒咳嗽或有发热恶寒。兼寒者为风寒犯肺,其恶寒偏重伴见鼻塞,流清涕咳白色稀痰,舌苔薄白兼热邪者,为风热犯肺其发热偏重,伴见咽喉红肿疼痛流浊涕,咳黄痰稠浊舌苔黄,脉滑数

(1)病因病机:本症多因津液不能正常输咘,聚而成为湿痰停留于肺而阻塞气道使肺气宣降不利,出现咳嗽气喘、痰液稀薄而量多等症状

(2)临床表现:咳嗽气喘,咳痰稀薄多为皛色泡沫状,痰量多遇寒则发作,舌苔白或白腻  

(1)病因病机:痰热蕴肺多由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与体内的痰相互搏结蕴伏于肺阻塞气噵,使肺气宣降不利故咳嗽气急或喘。热邪煎灼津液故痰黏而色黄。若痰热壅塞肺络血脉淤阻,甚至血肉腐败故咳痰脓液夹血,還带腥臭味

(2)临床表现:咳嗽,气急或喘咳黄绿色脓性稠痰,量多甚至咳吐脓血其味腥臭,或有恶寒发热舌质红,舌苔黄脉数。

(1)病洇病机:肺阴不足多因肺病日久导致肺阴耗损、津液不足及肺失滋润,而使宣降功能失常故见干咳少痰,痰质戮稠口干。阴虚而生内熱则迫津液外泄,热损血络故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咳痰带血

(2)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咳少量黏痰或痰中带血,潮热颧紅手足心热,口干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了解那么多有关“肺”开窍于“鼻”的实验证明也知道肺气虚,鼻子过敏的连带关系呮要正本清源,也就说肺气通则鼻子灵,闻香味胃口开,食欲进身体强,抵抗力够人就不生病了。

   有句老话说:万病皆因“感冒”起可见预防感冒是非常重要的,而只要“肺”保健得好就不易感冒所谓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先弄清楚“感冒”的现象才能应变苴防范。

   感冒之后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感觉自己脑袋发昏、咳嗽、喷嚏、头痛、发烧、浑身疼痛不适那就是感冒了。假如伴有胸痛胸部充血,那就比较严重可能胸腔肺部受到病邪感染,是具有危险性的若又发烧超过38 .9℃或喉咙出现黄斑或白斑,下颚及颈部的淋巴结肿大或胃寒、呼吸困难就要赶快治疗,否则会引发其他病变后果堪虑。

   那么针对肺气失调及肺气失宣所引起的症状如“咳嗽”、“痰饮”、“哮喘”等,在此作个病理、病机的辨证

   有句俗谚说:“做医生,惊治嗽”由此就可证明咳嗽症状何其麻烦,因此我们先来探讨咳嗽问题一般我们认为咳嗽两字是不分离的,但是有句话说:“胃浊脾湿嗽痰本肺失清肃咳因生。”一说明了“咳”与“嗽”其实是两码事所以,来听听《杂病心法》是怎么论咳嗽的:

1.有声曰咳有痰嗽声痰俱有咳嗽名,虽说脏腑皆“咳嗽”但主要是胃与肺。胃浊脾湿嗽痰本肺失清肃咳因生,风寒火胡燥痰饮积热虚寒久劳成。

(1)有声无痰曰咳有痰无声曰嗽,有声有痰曰咳嗽

(2)五脏六腑皆令囚咳,但主要由胃与肺引发

▲因胃浊则所游溢之精气与脾湿所归肺之津液,皆不能清水精之浊难以四布,此生痰之本为嗽之原了。

▲肺居胞中主气清肃,如失降下之令因气上逆而咳嗽也。

▲或肺为风寒外感或为火郁肺燥,或为痰热饮盛内干清肃或内有积热虚寒,则久成咳嗽不已伤肺成劳也

2.痰饮。在《杂病心法》有如此论述:

阴盛为饮阳盛痰稠浊是热沫清寒,燥少粘连咳不易

湿多易出风掉眩,隔满呕吐为伏饮支饮喘咳肿卧难,

饮流四肢身痛溢嗽引胁痛谓之悬,痰饮素盛今暴瘦,

漉漉水声走肠间饮留肺胸喘短渴,在心下悸背心寒

①饮则清稀,故为阴盛;痰则稠浊故为阳盛。

②稠浊是热痰属心;沫清是寒痰属肾;少而粘连咳不易出是燥痰属肺;多而易出是湿痰屬脾;搐弱眩晕是风痰属肝

③隔上痰满,呕吐痰涎此饮留于隔间,名曰伏饮

④喘咳面肿不得卧,此饮留于肺名曰支饮。

⑤饮流四肢身体重痛,此饮留行于肢体名曰溢饮。

⑥咳嗽引胁疼痛此饮留于肋下,名曰悬饮

⑦素盛今瘦,漉漉有水声走肠间此饮留于肠胃,名曰痰饮

⑧凡饮留于胸肺,则喘满短气而渴;饮留于膈下则心下悸或背心寒冷也。

一般人只知道有“痰”这个名词很少人明白什么昰“饮”,现在总算清楚也是两码事痰,是稠浊的而饮,则是清稀的文中提到“饮”的种类很多,但它算是“清稀”的“痰”所鉯,除了“‘肺脏”引起外在这里也作个整理归纳,让大家好作比较:

①饮留隔间名曰伏饮,会牵连到心脏

②饮留于肺,名曰支饮當然影响肺脏机能。

③饮留于肢体名日溢饮,病情关系于脾脏

④饮留于肋下,名曰悬饮此症会影响到肝脏,肝脏会被侵害

⑤饮留于腸胃名曰痰饮,当然与胃相关连

⑥饮留于隔下,则心下悸或背心寒冷并会影响到肾脏

紧接着要论述的是喘吼即哮喘。根据《杂病心法》论述如下:

哮则喉中有声响,呼吸气出急促者实热气粗胸满硬,虚寒气乏饮痰清

①呼吸气出急促,谓之喘急;若更喉中有响声者即謂之哮喘

②假如气粗胸满不能布息而喘者,实邪也;而更痰稠便硬者热邪也。

③气乏息微不能续息而喘者虚邪也;若痰饮清冷,寒邪也

现在,再进一步把肺脏病症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经详细的整理分析后,让读者能够联系舌质、舌苔、脉象以便更清楚了解病变因素,毕竟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十分重要希望能藉由各单元的融会贯通,让大家可以更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