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谁喝酒会让腰椎间盘突出更厉害吗更厉害

前者是浪漫主义,后者是批判现实主义。

思想方面,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风格方面,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现状的深深同情。

体裁方面,二位老先生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锤炼的诗人影响更大。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可见,两位老先生的诗歌是登峰造极的境界了,实在无法拼出个高低,如果硬要分个高低,那就必须看个人喜欢谁与否了。就好像儒家和道家,一为入世,一为出世,你说谁家是第一、谁家是真理?

再看看李杜两位老先生,李白捞月下水而魂断,杜甫晚年穷困而归西。呵,一笑过去,一个浪漫到死,一个现实到死,人世间太多太多的东西未必是我们能左右的。盛世也罢,乱世也罢,一切皆是一场空,人生不过一场戏……

}

李白与杜甫,不世出的两大天才诗人。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尊为诗圣,这已经大大超越了对普通诗人的评价,甚而带有某些神化的尊崇了。天才本身或者真的不可以比较,难分轩轾,但是具体到某一些方面,就诗论诗的话,就像刻意去比较关羽和秦琼的武艺,还是可以在某些方面较量长短、一分高下的。郭沫若就做过这样的事情,写过一本刻意“扬李抑杜”的专著《李白与杜甫》,由于文中迎合某一类政治倾向的意味过于明显,现在读起来就颇受非议。李杜之争这个话题本不算新,但是我倒是很想就几个方面,以自己的观点来比较两人的诗歌水平。 李白是我们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甚至最熟悉的诗人了。收在学校教科书里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让我对这位浪漫的诗人从小便充满了崇敬和向往。李白是带着仙风道骨的,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其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拘,不受到任何约束,这是魏晋以来,封建社会中个人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也是盛唐精神的产物。李白一生抱负远大,至死都在期待“大鹏飞兮振八裔”,能够扶摇直上,遨游苍穹。李白还喜欢远游,流连山水,如飘蓬般云游四海,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诗歌想象神奇瑰丽,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美不胜收。无论拿他的哪一首著名古诗,或者绝句,都可以感受得到其艺术魅力。 而杜甫的诗,我们幼时接触的少一些,我的记忆,在小学课本里可能只就那一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得的确色彩丰富,一诗四景,意象生动。后来不知在笑话还是故事书里读到过,有人以此诗入菜,尽是些青葱鸡蛋汤之类,倒也令人印象深刻。中学里渐渐接触得多了,一般都是揭露社会、感慨时事、同情劳苦、田园生活之类,当然也有单纯应景抒情的如《春夜喜雨》等。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写实,比较直朴,但是语言经过精心的锤炼,显得十分均衡完美,几乎无懈可击。杜甫生在一个有文学和儒学传统的家庭,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所以自幼习文,深受儒教,形成了他为人为文审慎严谨的习惯。他的诗,讲究情景交融、声律韵美、言之有物。所以他的很多诗歌,是可以当作诗史来阅读的。 李杜二人既然都是诗坛巨擘,自然不免会有人拿两人来互相比较。这种比较历史上一直就在进行着,形成了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李白杜甫并驾齐驱。严羽就认为:“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另一派则认为李高于杜,徐積:“乃知公式真英物,万叠秋山青耸骨。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鸦”;第三派以为杜高过李,元稹:“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律,大或千言,次犹数百,……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奧乎!”白居易也有过杜高于李的评述。 这些评价,多少都带着个人的喜好和风格的追求,显得并不十分准确和客观。要做比较,就必须有一些标准。下面我试着在几个方面来做一个简略的比较。 从产量来说,李白的诗今存近一千首,但散失不少,杜甫传世一千四百余首,数量上两人旗鼓相当;从质量,或者更准确地讲——精品率来讲,由于李白的诗多即兴而发,少事雕琢,所以部分诗作显得内容比较松散、题材比较重复,词句声律不够严谨。杜甫的诗歌,除去应酬之作,大部分诗言之有物,也比较经得起捶打推敲。所以王世贞有云:“十首以前,少陵较难入;百首以后,青莲较易厌。” 从内容上讲,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友谊等等。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他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杜甫一生的思想是“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计有时事政治诗,批评讽喻诗,军事题材诗,歌咏自然诗,农工百业诗、怀念亲友诗,甚至某些内容无聊的奉和应酬诗,等等。总的来说,李白尚虚,杜甫写实,李白的题材更加丰富,个人色彩和理想主义更浓,杜甫对社会现实的体验更深,涉及面更加丰富,刻画也更加深入。 从文采和意境上来讲,两人各有千秋。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才学甚高。他的诗歌有的语言一眼看去十分平易,但是由于发诸真情,一样能够打动人心,如果他诗兴遄飞,使用激情洋溢的词句,那就更加意境开阔,加上想象雄奇,能够带领读者上天入地,引人入胜。他另外一部分诗的特点是疏旷潇洒、清新飘逸,哪怕随意挥洒都可成诗。杜甫家学渊源,七岁学诗,十五岁扬名,也是少年天才。其诗歌讲求遣词用句,语句常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诗歌的精炼严整,非常人所能及。这样的语言使得杜甫的诗以浑厚而鲜明的意境为主。总的来说,两人的文采实在是伯仲难分、不相上下。 从风格上来讲,李白的诗歌,其个人的风格特点明显,有的雄浑虬劲,有的清新飘逸,有的豪放不羁,有的汪洋恣肆,总之是纵横飘逸,发兴无端;而杜甫的诗歌风格也是多种多样,但是最主要的特征是以沉郁稳健,凝重精美著称,善于用充沛的感情驾驭精炼奇崛的文字。明代田艺蘅《香宇诗谈》说道:“诗类其为人,太白做人飘逸,所以诗飘逸;子美做人沉著,所以诗沉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比如同写友谊,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杜甫的“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预堆”比较,一个飘逸,一个沉郁,体现出两种风格。 从体裁上讲,李白更擅长乐府古诗、绝句,而且写得极精彩,其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却能自出新意,七言绝句更是冠绝唐人。相对来讲他不太喜欢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其律诗数量比较少,但是也有精品。同时,李白也留下了若干词作(早期的词)和散文。而杜甫的作品各体兼工,以律诗、绝句为主,加上一部分排律古诗,他的近体律诗,特别是七律写的尤其出色。此外,杜甫的叙事诗歌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比如著名的三吏三别。 从个人魅力上来讲,显然李白的性格更符合中国人的理想。他轻尧舜、笑孔丘、揖天子、交诸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显然是狂傲放旷的典范,他愿意亲近自然,歌咏山川,张扬天性,他还好习剑术,酷爱饮酒,不但好诗,而且任侠,这些都丰富了他的个人魅力。而杜甫身逢乱世,一生仕途多舛,命运飘零,所以写诗的心情比较沉郁,世事阅历的沧桑,让他的锋芒更加内敛,甚至有时候显得曲与奉承。所以尽管学识过人,忧国忧民,杜甫的个性并不像李白那么张扬,显得不如李白那么有吸引力。 李白和杜甫是好友。杜甫有过多首追忆或者敬仰李白的诗作,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梦李白》,《春日忆李白》。杜甫对李白的敬重和推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杜甫人品性格的诚挚谦和,同时也充分说明了李白的过人魅力。 李白是一个潇洒的负剑游子,杜甫则是一个苦吟的草堂诗人。李白近道,杜甫为儒,拿金庸的武侠小说来比较,李白像是飘然出世的令狐冲,杜甫则似执著入世的郭靖。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诗一片瑰丽的天空。两个人各有所长,又同样伟大。要比较的话,如果不夹杂个人的喜好、体验和人生观,真的是一件难事,但也是一件颇有趣的事。 比较粗略,仅是抛砖引玉。自度歪诗总结个人观点,正是: 李杜诗篇万载传, 嘉咏才羡二圣贤。 辞工情切推子美,

}

李白为什么在唐朝这么混的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开着宝马,穿着名牌衣服,喝着82年的拉菲,到处吃喝玩乐,心情好时来个大唐高端自由行,四川、三峡、庐州。。。。。。大半个唐朝都游遍了,这钱李白从哪里来?

李白在唐朝社会这么混的开到底是因为他口才好,写诗牛,运气还不错。李白是一个富二代,老爸是经商的,从家出游时就带了一大笔钱,路上交了一大帮有钱朋友,不愁钱花,到长安时,还被皇帝看中了,什么高力士都不放在眼里,想要我写诗,可以,先帮我脱鞋吧,“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贵妃高兴了,帮你研磨都可以,你说厉不厉害,不想伺候的时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临走还能让玄宗赐了一些金子。

但李白是谁啊,美酒佳肴,这点钱怎么够,但“千金散尽还复来”,随便写一首诗,一不小心被相国的女儿看上了,又不小心,另一个相国女儿又看上了,这还能缺的了钱花。

而同为诗人的杜甫为何命运怎么悲催?老年孤独无依,时不时来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也是时运不济啊,自视清高,科考被奸臣搅局,后闲官小不做,运气又没有李白这么好父亲死的早,生活来源断了,后面又安史之乱,这时候朋友也顾不上他了,战乱结束了,他又得罪皇帝,被贬了,之后也没爬起来过。

纵观两人一生,同为大诗人,生活却千差万别,真是时也命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喝酒会让腰椎间盘突出更厉害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