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能喝黄芪桂枝五物汤五物汤吗

1、治疗不安腿综合症,见双腿酸胀麻木,夜间和静止尤甚,似有蚁行,不知将腿放置何处,痛苦异常。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加木瓜、伸筋草、桃仁、防风、威灵仙。

2、治疗小舞蹈病,症状表现为舞蹈样不自主动作,伴见肌张力降低,肌力减退,和注意力分散,面白体虚,原方加鸡血藤、蝉蜕、珍珠母。

3、治疗风寒痰瘀阻络所致的面神经炎,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涎,面部自觉凉麻怕风,得温则减,舌淡苔薄白润,脉浮缓无力,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细辛、皂角刺、白芥子、僵蚕、全蝎、蜈蚣。

4、治疗末梢神经炎和产后指掌麻胀,表现为肢体麻木欠温,持物无力,肌肉隐痛,间有针刺样痛,夜间加重,纳差怕冷,乏力懒言,面白,舌淡脉细,为气虚血滞,筋脉失养,原方加鸡血藤、姜黄、当归、木瓜、牛膝。

5、治疗颈椎病,原方加葛根、羌活、鸡血藤、丹参、桑枝、威灵仙、穿山甲、全蝎。

6、治疗神经麻痹,如腓神经麻痹,见下肢发凉,关节运动不灵活,舌淡,苔薄白,脉沉迟,原方加附子、鸡血藤、当归。

7、桡神经麻痹,见右上肢软弱无力,手腕下垂,不能背曲,握力消失,痛觉减轻,原方加鸡血藤、丹参、当归、川芎、姜黄、熟地。

8、治疗坐骨神经痛。见下肢从臀部至足趾,掣痛刺痛,昼轻夜重,遇寒冷劳累反复发作,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以原方加独活、桑寄生、仙灵脾、鸡血藤、牛膝、川乌、乳香、没药、威灵仙、防风、当归等散寒湿,通经脉。

  9、黄芪桂枝五物汤还可用于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性头痛、肢体幻觉痛、腓肠肌痉挛、眼肌麻痹、萎证(格林巴氏综合征)。

10、雷诺氏综合症。该病临床表现为遇冷(冷水,冷空气)两手突然苍白,冰冷,麻木,僵直,继则肤色转紫,痒痛,一段时间后得温恢复正常。肢端为十二经脉阴阳衔接处,阳不布则血不行,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有此见症,往往伴有平素畏寒肢冷、头晕、心悸、乏力,舌淡胖,舌底瘀斑,脉细涩。病机属气虚血瘀,或气虚寒凝致瘀;治疗益气通脉或温经回阳,活血化瘀;原方加当归、地龙、红花、细辛、姜黄、全蝎、蜈蚣、鸡血藤。阳虚寒凝重者加仙灵脾、麻黄;

11、治疗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表现为下肢酸胀乏力、疼痛,走路加重,伴见肢体不温,肤色稍紫,或见足背溃疡,属气虚寒凝,血瘀阻络,原方加当归、牛膝、地龙、桃仁、乳香、没药、丹参益气活血通络;

12、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如右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见小腿不能屈伸,肿胀没指,触之不温,阵痛逐渐加重,畏风怕冷,舌淡紫胖大,有齿痕,舌下脉络瘀黯,脉沉缓而涩,原方加细辛、木瓜、苡仁、防己、炙草、牛膝、丹参、水蛭;

13、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足踝关节皮肤呈暗褐色,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微弱,舌黯,苔薄白脉细,原方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川芎、牛膝益气合营行血;

14、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苔白脉缓,属“因虚致瘀”,原方加地龙、桃仁、红花。黄芪桂枝五物汤亦常用于微血管循环障碍疾病。

15、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用温经散寒、祛风通络之品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腱鞘炎、筋膜炎、阳痿等。

16、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伸筋草、当归、红花可治疗硬皮病(双上肢前臂皮肤麻木发硬,呈褐色蜡样光泽,手指僵硬,皮肤活动受限,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17、治疗慢性荨麻疹,颜面及手背出现大小不等的风疹块,色暗红,伴神疲乏力,苔薄黄略干,脉弦数,每年入冬天气变冷即出现,属表虚不固,营血亏虚,风寒入侵所致,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生地、丹皮、赤芍、黄芩、蝉蜕。

18、营卫不和,风邪外束所致产后瘾疹,疹色淡红,伴见纳呆,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原方加地肤子、舌床子、防风、当归。

19、湿疹,分布于头皮、腋下,疹流黄水,结痂,全身瘙痒,皮肤干燥,伴口苦,舌紫暗,苔厚微黄,脉沉弱,为营卫虚而湿邪外侵,原方可选加地肤子、当归、威灵仙、丹参、木瓜、白鲜皮、苍白术、防风、柴胡、丹皮、蝉衣等加味。

20、上呼吸道感染等气虚外感证,见胸闷鼻塞、流清涕、畏寒、倦怠、苔白润、脉细缓,为气虚风寒犯肺,原方加桔梗、杏仁、白芷、薄荷、栝楼皮。

21、头痛,持续半年不愈,因当风入睡而起,遇冷加重,得温痛减,伴手足麻木、疲乏无力、气短懒言、精神不振,舌淡瘀斑苔薄白,脉弱,为营卫虚弱,气血痹阻,治以加桃仁、红花、川芎、当归。

22、黄芪桂枝五物汤亦用于治疗多汗症。

23、自汗:患者,女,28岁,2001年11月30日初诊。自述产后1个月来,时自汗出,汗出遍身,活动后尤甚,伴有恶风,疲倦乏力,纳差。诊见:遍身肌肤湿润,身凉,神倦懒言,声音低怯,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证属卫阳不固,营卫失调,治宜益卫和营,固表止汗。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30g,桂枝、煅龙牡各12g,白芍、浮小麦、麻黄根各15g,白术10g,防风9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服上方7剂后,证情大减,守前法,继服十余剂,自汗止,诸症消失。

24、雷诺氏病:患者,女,33岁,农民,2002年3月20日初诊,患者产后1个月时,从冰柜中取鱼肉冰冻之物,双手受寒,当时即感双手麻木、疼痛,皮色变青紫,后经取暖,双手又变潮红瘙痒,约1个多小时方转为正常。此后双手每接触冰冷之物,即发如前。经市医院诊为“雷诺氏病”,予谷维素、维生素、烟酸等药物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诊见:双手凉、皮肤干裂,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血虚弱,寒凝血脉,肌肤失养。治宜调补气血,温经散寒通脉。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处方:黄芪、鸡血藤各30g,白芍15g,当归、桑枝、川芎、桂枝各12g,细辛3g,生姜3片,大枣5枚。二诊服上方7剂后,诸症略减,前方加附子6g,并增加黄芪用量至50g,服至21剂后,双手遇冷仅感轻微胀麻,皮肤略变,继予上方15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25、胃脘痛:患者,42岁,2002年8月20日初诊,自诉胃脘部隐痛,反复发作2年余,食生冷物及受凉易发。1前年,曾做上消化道钡透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过中西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近日,因洗澡受凉后胃脘部疼痛加重。诊时:胃脘部坠痛、喜暖喜按、少食后痛缓、口淡无味、纳差、时泛清水,伴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大便时稀,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脾胃气虚,中阳不振,寒滞经脉。治宜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止痛。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30g,桂枝、茯苓各15g,炙甘草6g,当归、白芍各12g,吴茱萸、砂仁、陈皮、焦三仙各9g,生姜3片,大枣5枚,每日1剂,服上方5剂后,胃脘痛有所缓解,纳食见增,大便已实,但仍感上腹部发凉,时吐清涎,上方加干姜6g继服20余剂,诸症消失,后又嘱服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1个月巩固治疗,随访1年未再复发。

26、产后痹证:患者,女28岁,人工流产术后2天外出淋雨后出现鼻塞、流涕、喷嚏频作,口服感冒通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10余天始出现肩背、四肢关节疼痛、麻木,腰酸背痛,舌质红、苔白,脉沉紧。证系人工流产后失血伤气,卫气不固,腠理不密,伤风感寒又兼于湿,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所致。治宜补气养血,祛风除湿,固肾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30g,桂枝、赤芍各12g,当归15g,生姜9g,大枣、鸡血藤、秦艽、桑寄生各12g,桑枝15g,甘草6g,3付水煎服。服药后,肩背及双上肢疼痛、麻木明显减轻,唯感双下肢疼痛不减,此系寒湿留滞于下肢所致。故上方加用牛膝、防己各12g,服药3剂后,症状完全消失,继服6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27、中风后遗症:患者,男,56岁,1999年5月10日诊。患脑梗死月余,经住院西医治疗后病情稳定,现遗有左侧肢体偏瘫,语言不利,口眼歪斜,面色萎黄,形体瘦弱,舌质黯淡,苔薄白,脉沉细涩。辨证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药用:黄芪50g,桂枝、当归各15g,赤芍、白芍各30g,川芎12g,丹参、地龙、川牛膝、鸡血藤各30g,全蝎(研冲)6g,蜈蚣(研冲)2条,生姜4片,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加减连服5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行走接近正常,生活自理,病告痊愈,随访1年病情稳定。

28、末梢神经炎:患者,女,54岁,1998年10月12日初诊。双手指麻木1年余,夜晚尤其遇寒加重,少气懒言,纳差倦怠,遇暖后稍觉缓解,曾用天麻丸和维生素B1口服等治疗后,症状时轻时重,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涩。查“抗O”、类风湿因子均正常。此乃气虚血滞,脉络失养,经脉痹阻而致。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用药:黄芪40g,鸡血藤30g,桂枝15g,赤芍、白芍、丹参、党参各30g,红花10g,细辛5g,当归15g,姜黄10g,桑枝30g,生姜3片,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并用药渣加水1500ml再煎,熏洗双手,每次30min,每天2次,连用1个月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29、治疗肢体麻木症。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30g,桂枝30g,白芍30g,生姜15g,大枣12枚,牛膝30g,红花15g,桑枝30g,白花蛇10g。上药加水1000ml,浸泡60分钟,武火沸,文火45分钟成,共取汁500ml,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用15天。肢体麻木症临床较常见,常因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所致,亦可由颈椎病、脑梗塞引起。脑供血不足所致者常采用脑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使大部分病例缓解。颈椎病所致者常因颈神经受压引发,采用牵引等方法可缓解。脑梗塞所致者与感觉中枢或传导感觉神经纤维受损有关,治疗效果较差。祖国医学认为,肢体麻木属于血痹证,是由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所致,肌肤血行痹阻。治疗应以温阳行痹,活血通络,故选用黄芪、桂枝、白芍通阳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桑枝、白花蛇祛风通络,牛膝、红花活血行痹,诸药合用,营卫调和,气血得行,络通痹除。

30、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治冠脉搭桥术后、多发性肌炎(黄煌)王某,男,58岁,公务员,江阴人。2004年11月22日就诊。主诉:心悸、胸闷十年,加重伴活动后气喘三年。病史及治疗经过:患者十年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心悸、胸闷,伴恶心,出冷汗,胸痛,有压榨感并放射到肩背部,持续十余分钟,休息后缓解,未予重视。六年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就诊于江阴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经过不详。后转诊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左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最狭窄处达87%,采用植入支架及旋磨术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恢复良好,能参加工作。2002年11月胸闷、胸痛症状再次出现,轻微活动后即感到呼吸困难、疲乏、心悸,就诊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冠脉造影复查提示冠脉再狭窄,转至上海中山医院行冠脉搭桥术,术后恢复良好。但开始出现躯干、头部皮屑多、有瘙痒感,白色斑块逐步增多,发展到全身20%左右的面积,曾被诊断为“银屑病”。2003年11月始又出现咳嗽、咳脓痰,痰中带血丝,伴四肢无力,手足麻木,活动后加重,就诊于上海中山医院,查肌酸磷酸激酶2970u/L,胸部CT示支气管炎、肺气肿、两肺纤维化、淋巴结肿大,被诊断为多发性肌炎。予以有阿奇霉素、强的松、富露施;倍他乐克、拜阿司匹林、雅施达、通心络、甜尔心;雷公藤、三藤合剂、康复新液、氧化钾、辅酸心胶囊;拜糖平,并注射胰岛素。所服用药物多达15种。治疗一年后于2004年11月检查,肺部炎症、纤维化基本消失,两肺肿大淋巴结减小,肌酸磷酸激酶降至297u/L左右,但躯干、头面部多处皮炎斑块疼痛、瘙痒感不止,难以忍受。血脂中胆固醇.cn/s/blog_b17s4v.htm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芪桂枝五物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