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男士手上戴什么饰品比较好选哪个比较好

有句话叫做“披着羊皮的狼”,是说心胸险恶的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把自己伪装得温顺驯良,一旦接近了猎物就会露出本来面目。而这世界上也有另一 种人,就是他们的本质原来是羊,却偏偏拉起虎皮披在身上,作势吓人。这样做,碰到不识货的家伙,可以蒙过去,可是,如果碰到一只真正的老虎,他就会像那只 贵州的驴,在老虎面前咆哮、踢腿、转身三招过后,便成了老虎口中的美餐。

袁绍字本 初,汝南汝阳人。高祖父袁安官至汉司徒。在汉末逐鹿中原的群雄中袁绍声望最高势力最大若以其实力而论本可以称雄于世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在与 曹操的交锋中,他一败于官渡,再败于仓亭,遂使百万雄兵,土崩瓦解,英雄事业,付之东流,自己落了个吐血而亡的可悲下场。对袁绍失败的原因,曹操的谋士郭 嘉曾通过对袁、曹的对比,说出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话:袁绍有十败,曹公有十胜:袁绍兵虽盛,不足惧;袁绍繁文礼仪多,曹公您给人自由空间,这是道胜;汉朝的 失败就在于宽济,而袁绍却依然用宽济,而您以猛纠,这是治胜;袁绍表面看起来很宽厚,实际却是心胸狭隘,任人唯亲,而您外简内明,用人惟才,这是度胜;绍 多谋少决,公得策则行,这是谋胜;袁绍是非混淆,您法度严明,这是文胜;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您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公有十胜,用以打败袁绍 有什么难事呢?

袁绍早年的声望主要来自他的门第和家世。

从高祖袁安,到其父袁逢,袁氏四代都有人任司徒、司空、 太尉,这在汉代号为三公,分别掌握国家的政务、司法、军事大权,是最高的职位。袁氏四世三公,官高权大,门生因此遍布天下。凭借家族的势力,袁绍很年轻就 升为中军校尉,何进谋诛宦官要依靠他,董卓弄权,他敢公然反对。正是如此,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时,曹操提议:“袁本初四世三公,是汉朝名相之后,可为盟 主。”众诸侯一致拥护。

这一优势,直到后来诸侯争霸时,仍然起着作用。在声讨董卓的联军因内讧而解体之后,袁绍凭借他的声誉和影响,先夺占冀州,后消灭公孙瓒,很快就成为北方最大的豪强势力。

在与曹操对抗前夕,他虎踞冀、青、幽,并诸郡,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是曹操最害怕的一个对手。相对而言,曹操的地域和实力都无法和袁绍相比。官渡之战开始时,袁绍出兵七十万,号称百万,而曹操只有六七万人马。

然而,袁、曹大战的结果却以袁绍的惨败而告终,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大战,后代许多史学家和军事家做了许多研究。

最初,董卓专权,欲废帝执政,在满朝文武大气不敢出的时候,袁绍愤然挺身而出反对。董卓大怒说:“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 否?”袁绍亦拔剑说:“汝剑锋,我剑未尝不利!”袁绍手提宝剑,告别众人离席而去,董卓颇为担心。校尉伍琼就曾告诉他:“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

刘备也就曾利用袁绍的这个弱点达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

关羽杀了颜良之后,当时刘备正投奔在袁绍帐下,消息传来,沮授告诉袁绍,杀颜良的就是刘备的兄弟关羽,袁绍一听大怒,立刻下令杀刘备。

刘备辩解说:“明公只听一面之词,而绝向日之情吗?我与关羽自从徐州失散,还不知道关羽是否还活着,何况,天下容貌相同的人不少,难道赤面长须的人,就一定是关羽吗?请明公细察。”

袁绍一听,又觉得很有道理,马上责备沮授:“误听你的话,险些杀了好人!”立即又请刘备上帐坐,商议为颜良报仇之事。接着文丑去为颜良报仇,又被关羽杀 了,袁绍听了,又要杀刘备,刘备却再次申辩说:“等我说一句话再杀我:曹操素来忌惮刘备,今天知道刘备在明公的地方,恐怕我帮助您,因此特使云长诛杀二 将。您知道了必然大怒。这是借公之手杀刘备呀!愿明公仔细想想。”

袁绍一听,又觉得有道理,马上责备手下人,说:“刘备之言是。你们几乎让我背上害贤之名。”当即斥退了郭图等,再次把刘备请到上座。

刘备接着表示,愿亲自去招来关羽,以补斩颜良、文丑之过。袁绍听了大喜,说:“如果关羽能来,胜过颜良、文丑十倍。”

刘备就这样轻轻松松地避免了惩罚,又从从容容地逃出虎穴。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的这个弱点表现得更为充分。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士手上戴什么饰品比较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