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宅》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是什么体裁?有首颔颈尾联吗?如果有,那最后一联是什么联?

阿萝既得不到萧敬远的消息,也只掰着手指头盼着早点过门, 这样也好问问他到底怎么回事。一日日的, 身边又守着个冯启月这个让她忌惮的人物, 便觉得日子分外煎熬,不过好在她倒是也有事干, 那便是准备自己的嫁妆。

    其实她的嫁妆, 母亲早就为自己准备着了,只是临到要嫁了,还是有许多要做,诸如新喜被新喜枕等,按理说这些都是要新嫁娘自己做的,那才吉利。

    不过侯门小姐,哪个还真自己动手呢,一般都是底下绣娘做好了, 待嫁的新娘子缝上最后几针就是了。这事听起来简单,可是各样物事实在是太多,她左缝缝右缝缝, 再锈点喜帕之类的小玩意儿, 也颇费了许多功夫。

    隔壁的冯启月偶尔也过来, 看看她准备的嫁妆。

    阿萝如今对冯启月分外谨慎, 往日里和她说话极少的, 免得惹上麻烦。而冯启月呢,最近其实也是心里不痛快,只因阿萝要出嫁, 且是嫁得匆忙,宁氏一门心思都扑在了阿萝身上,自然对冯启月照顾得少了。

    她这种心思,阿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便寻了个机会,劝宁氏先将姨妈送到外面别院去住,用的理由却是:“表姐比我年长,如今我要嫁了,她却还没着落,怕是看了心里难受。”

    宁氏想了想,却是记起那日鲁嬷嬷所说,原来冯姨妈错以为萧家是来给启月提亲,白白欢喜一场。她沉吟片刻,点头道:“其实你姨妈前几日也提过,我并没应,如今想想,你考虑得也有道理。”

    宁氏就此应下,阿萝简直是不敢相信这事竟然如此顺利,强忍下欢喜告别了母亲回自己屋去。

    谁知道刚进屋,就见哥哥叶青川正等在那里。

    “哥,你怎么过来了?”她笑嘻嘻地上前歪头问道。

    叶青川见她就要嫁人,竟依然是一派天真,不免摇头。

    “这不是还在绣吗,日也绣,夜也绣的,我手指头都要麻了!”阿萝走过去,笑着埋怨道。

    这成亲,也实在是一个体力活啊。

    这个时候雨春奉上了茶水,兄妹二人坐下品茶,叶青川一边慢条斯理地度下一口,一边淡声问道;“我听底下人说,这几天启月心里不好受,昨夜还骂了底下一个丫鬟。”

    阿萝确实是不知的,她哪有心思关心冯启月的一举一动呢。

    叶青川颔首:“不说她了,我给你看样东西。”

    阿萝听得奇怪,心想怎么哥哥好好地提起冯启月,又不提了,不过她也没多想,只问道:“什么东西啊?”

    叶青川从袖中取出一个物事来,阿萝凑过去一瞧:“这好像是个小瓶子?”

    原来叶青川修长白净的手中,放着一个乳白色小瓷瓶,那瓷瓶极小,不过拇指大罢了,做得流光溢彩,瓶子口用个红木小塞子塞着,瓶子底部有个小豁口,绑上红线吊着。

    “是,这个小瓶子里,放着一丸药,是我以前读书时一个朋友所送,据说是能起死回生的。你就要离开家,嫁到别人家,为兄也不知该为你添置什么,这个送你吧。”

    阿萝接过那小瓶子,颇觉得纳闷:“哥哥,你读书时,竟认识这般朋友,送你这么金贵的物事?”

    虽然她不信什么起死回生的药,可是光看这小瓶子,就不是寻常物,应是值很多银子的。

    “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叶青川不在意地这么道。

    “可是这么个好东西,哥哥你自己留着吧。”她是想着,柯神医还没找到,哥哥眼睛还没好,万一有个什么事呢,这种好东西哥哥留着比自己有用。

    “我留着也没什么用。”叶青川淡淡地道;“你放着,就当我送你的嫁妆吧。”

    阿萝见他话说到这份上,想想自己进萧家后可能的隐患,也就没再说什么,收下了。

    兄妹二人又闲话了一番,叶青川品着茶,说起阿萝小时候的事情来。

    阿萝听着那些事,只觉得颇为遥远,那都是隔了一辈子的事了,是上辈子阿萝的事。

    轻轻托腮,望着对面那个清风朗月的哥哥,看着他秀雅面庞上那双黑眸,却见那眸子中有着浓浓的回忆。

    她心底一声叹息,恍惚中记起在叶家老宅的情景。

    其实祖母去后,她很少回叶家祖宅了。不知为何,她总有种错觉,仿佛那段光阴并没有逝去,叶家老宅,依然是记忆里那个叶家老宅,慈爱的老祖母依然斜靠在正屋的榻上,旁边的丫鬟依然在捏着美人锤帮她捶打着腿脚,甚至连那只叫旺财的猫也依然在老石榴树下摇晃着尾巴。

    “没想到,一转眼,你就长大了,该嫁人了。”叶青川的回忆,以这句话做终结,伴随着的是一声叹息。

    她知道,过去的一切不会回来,叶家祖宅早就被抄了,祖母已经仙去,那只猫也更是在抄家之祸中不知去向了。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红艳艳的炮仗皮爆裂后落在地上,有街道上的小孩儿扎着小辫儿,蹦蹦跳跳地穿梭在来往客人中凑热闹,并向主人家讨要着糕点瓜果,就连往日流连附近街道的乞丐也凑过来,讨个吉利。

    燕京城里,但凡有些身份的都来了,就连皇上都特特派了身边亲近的大太监过来,送了贺礼,赏了喜物,至于和萧敬远关系甚笃的太子刘昕,更是一大早就跑过来捧场凑热闹。

    内院的正屋,萧家老太太精神矍铄地坐在榻上,听着底下媳妇的回禀。这次主持内外事务的是萧家长媳,为了这次婚事能风光圆满,可算是费尽了心思,已经两天一夜没合眼了。

    而此时的阿萝,心里也是忐忑的。

    尽管不是第一次嫁到萧家了,可是嫁的人不一样,难免觉得新奇。

    其实之前,她总操心着哥哥的事,惦记着柯神医的事,还得提防着那冯启月,她煎熬着着急嫁萧敬远,与其说是急着嫁人,不如说是盼着早点见到萧敬远,好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可是如今,上了花轿,听着鞭炮声恭贺声还有唢呐声,又被送到喜堂,她才猛然意识到,自己要嫁人了,嫁的是萧敬远,成为萧敬远的妻子。

    想着自己七八岁那会,看萧敬远怎么都是叔叔辈的,怎么一转眼,自己就要嫁给他了?

    那自己岂不是一下子从晚辈变成婶婶了?

    萧永瀚也要叫自己婶婶了,萧永泽也是!从此后,自己竟然成为了这些人的长辈!

    于是她险些噗嗤笑出声来,这么一笑,她自己也是一惊,慌忙闭嘴。幸好有红盖头遮着,没让人看到,要不然这下子可出丑了。

    正这么兀自想着,就听到有拉长的声音喊道:“一拜天地——”

    原来已经到了拜堂的时候了,她忙收回心神,在旁边鲁嬷嬷的搀扶下,弯腰一拜。

    低头这么拜天地的时候,她就看到了对面人的鞋子,还有袍边。

    今日萧敬远穿着自是不同往日,一身红。

    她又难免胡思乱想了,不知道萧敬远穿红色是什么样子?会不会不好看啊?

    就在这般遐想中,她熬过了拜天地拜高堂和夫妻对拜,被送到了洞房,门一关,周围安静下来。

    “姑娘,现在时候还早,怕是有的熬,你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吧。”这是鲁嬷嬷的声音。

    “确实饿了,嬷嬷,你赶紧拿给我吃”

    她之前因怕轿子颠簸晕了,就没敢多吃,如今这么一趟折腾下来,肚子里空荡荡的,她甚至听到咕噜噜的叫声了。

    左右周围没外人,她一把扯下红盖头,让鲁嬷嬷给自己端来了饭食,却是一份水晶虾饺。

    谁知道嘴里的水晶虾饺还没咽下去,就听到外面门响,紧接着,门被推开了。

    她一愣,下意识地抬起头,惊讶地望过去。

    正是一身红色喜袍的新郎官萧敬远。

    却说阿萝正大口吃着水晶虾饺,万没想到, 这个时候, 门被推开了, 站在外面的赫然是身着红色喜服的新郎官萧敬远。

    门开时,风吹起, 喜烛摇动, 光影交错,却见萧敬远挺拔若松卓尔不凡地立在门口处,红色挺括的喜服将那昂藏之躯衬托得越发颀长。他这个人,其实细看起来并不比他那些侄子萧永瀚萧永泽的模样差到哪来去,只是他往日太过肃厉,那脸型也太过刚硬,以至于总让人觉得,是个不怒而威的人, 让人惧怕不敢直视。而今日这烛火映衬下,红艳艳的喜服融化了他脸庞的刚硬,倒是衬得他眉目如画, 鼻挺唇薄, 一笔一划一个勾勒都是惊心动魄的完美。

    阿萝一手捏着刚刚被自己揭下来的红盖头, 一手捏着那喜箸, 傻傻地望着久不曾见的那个男人, 一时竟是看痴的模样,眼睛都不曾眨一下。

    旁边的鲁嬷嬷不知道给她使了多少眼色,眼都要抽筋了, 也没见她有个反应,最后实在是忍不住了,一跺脚,直接拽了拽阿萝的胳膊,小声催道:“姑娘,姑娘,这是洞房夜!”

    “嘎——”阿萝恍然醒悟,这是洞房夜啊!

    低头看到了自己手里捏着的红盖头,她呀的一声险些低叫出声。洞房花烛夜该是萧敬远揭开这红盖头的,怎么她把这程序搞乱了呢?

    再次抬眼偷偷看向萧敬远,却见萧敬远含笑站在门首望着自己,那眉眼间有几分戏谑。

    “轰”的一下,她脸上火烫,看都不敢看萧敬远,慌忙拿起红盖头给自己盖上,然后煞有其事地挺直了腰杆,坐在喜榻边。

    刚才发生的一切和她无关,她只是要做一个木头人样的新娘子而已!

    至于下面该如何救场,就交给鲁嬷嬷,交给萧敬远吧……

    而萧敬远其实今晚确实应该很晚才回来的,按理说他总应该在外面多陪陪各方宾客,再敬敬酒,毕竟今晚宴席上的客人,几乎囊括了除皇帝之外的燕京城最有权势的人。

    可是萧家老太太却发话了,她这个小儿子年纪一把才成亲,可不许再因为这不相干的事耽搁了,是以早吩咐了其他几个儿子还有孙子,都好好照应着,不该萧敬远出面的就别出面了,让新郎官安心当个新郎官是正经。

    因为这,萧敬远才得以早早脱身,过来洞房,却不曾想,恰好看到了阿萝在这里偷吃水晶虾饺。

    他看得分明,一身喜服的她明明娇艳动人,却捏着一个红箸子,鼓着两个粉润的腮帮子,像个小松鼠一样吃得欢。他这么一推门,仿佛吓到她了,就见她瞪大眼睛诧异地看过来。

    再之后,她便傻乎乎地瞅着自己,两只眼睛放着点光,好像看到了什么好吃的,甚至那小嘴不自觉地嚼了嚼。

    他哑然失笑,不过却按捺住了,只含笑望着她,看她能看自己到何时。

    最后还是鲁嬷嬷提醒了,她慌得跟什么似的,赶紧把那红盖头蒙上了脑袋,还欲盖弥彰地挺直了腰,正襟危坐,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

    她装傻,他也只好装傻,上前依礼行事。

    鲁嬷嬷递过来一根喜秤,他接过来,挑起她的红盖头。

    本是存着几分戏谑,想逗逗她,看她装傻充愣撇清关系的小模样,可是当红盖头滑落那张精致无双的面庞,当修长的睫毛颤巍巍地抬起,他看到了那双羞涩湿润的眼睛。

    仿佛晨间的第一缕阳光照向黑暗,仿佛春日里第一场雨露洒向旱田,他闻到了阳光的味道,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平生第一次,他才知道,过去的二十七年是多么枯燥和孤独。

    从今晚起,会有一个人,和自己结发为夫妻,从此生死两相依。

    以前也曾数次和她私会,甚至搂抱温存,做过一些越界的事,可是他却从不会像今日这般感觉,眼前的女人,就要真真正正属于自己了。

    汹涌犹如潮水般的喜悦扑面而来,他总觉得这种喜悦自己仿佛渴盼了许多年,渴盼得都开始惶恐不安了。甚至他的内心深处,在喜悦的背面,隐隐升起一股似有若无的悲哀。

    仿佛哪一生,哪一世,他和这种喜悦擦肩而过,抱憾终身。

    “阿萝——”其实本想逗逗她的,可是红盖头揭起,四目相对,无数心思浮过心间,在出口时,他的声音已经是低沉沙哑。

    “七叔——”她小小地叫了一声,羞涩细弱。

    也是难得,她竟然有了新嫁娘的样子。

    这一声低唤,任凭再铁石心肠的男人,怕不是也顿时化为绕指柔。

    萧敬远没言语,却是垂首弯腰,用手指轻轻托起她的下巴。

    细致纤弱的下巴捏在略显粗粝的手指上,她那巴掌小脸是一派的乖巧柔弱,眉眼羞涩,分外惹人怜爱。

    萧敬远就这么打量了许久,终于哑声道:“答应我一件事。”

    “嗯?”一脸乖顺的阿萝眨眨眼睛,总觉得流程不太对。

    “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只为我穿红嫁衣。”

    他的声音低哑缓慢,却坚定霸道。

    无论回荡在心间淡淡的悲哀是因何而起,我却要你与我缘定三生,你只能为我穿上红嫁衣,只能让我揭开红盖头,只能让我看到你一抬眸间的风情。

    “我——”阿萝此时脑中一片浆糊,心慌意乱的,根本没细细去想萧敬远话语中意思,只是下意识地道;“好,我会的。”

    简单不由心的几个字,许下来世。

    这个时候旁边的鲁嬷嬷给旁边的嬷嬷使了个眼色,于是交杯盏送过来。

    萧敬远接过来,为自己和阿萝各自斟了,两个人各执一盏,交缠了臂膀,饮下这酒。

    阿萝喝下酒时,其实存了点小心眼,她不胜酒力,上辈子和萧永瀚成亲,傻乎乎地几口下去,人便醉醺醺的没什么力道,之后便斜斜靠在榻上了,以至于头晚的事,她都记不太清楚了。

    她想着,这一次她可得清醒着,万不能再做个喝醉的新娘。

    于是她只浅浅地抿了一口酒,并不敢再饮第二口。

    谁曾想,萧敬远看她竟然不喝,竟然俯首过来,将她手中酒一饮而尽。她正诧异,却见他又俯首,竟然是用自己的唇捉住自己的。

    阿萝大叫不妙,然而为时已晚,那酒伴着男子强烈的气息,就此灌进她的嘴里了。

    “好喝吗?”男人声音醇厚一如此时留在唇舌间的酒香。

    “不好喝。”她舔舔嘴唇,小声抱怨,可是这话说出时,已是意酥体软,半边身子斜靠在男人身上。

    萧敬远伸手搂住怀中的新娘,在她耳边低笑了下道:“这是萧家祖传的酒,叫美人醉,只有真正的美人喝了才会醉。”

    “呸。”她软软地趴在他胸膛上抱怨:“骗人!”

    萧敬远越发笑了,打横抱起她来,就要上榻。

    谁知此时,外面却传来嘀咕之声。

    原来是那萧家大嫂并族里几个老人,意思是说到底是洞房花烛夜,没人来闹洞房总是显得不好看,不成个样子。还是得找几个人闹一下,这才成体统。

    可是找谁呢?总不能找萧家大老爷二老爷这些眼看着当爷爷的人来闹洞房吧?

    至于族里年轻小子,那必然是萧敬远的晚辈。

    最后没办法,搜罗了老半响,总算从族里找来几个辈分大年纪小的,都是旁支分系,远得记不住名姓了。这几个早听说萧敬远威名的,被人推着来闹他的洞房,硬着头皮上。

    而为了给这几个小子壮胆,萧永瀚萧永泽也被派过来跟着,好歹从后面指个门路。

    于是这边萧敬远打横抱着怀中娇媚人儿,正要去榻上,就见闹洞房的来了。

    他顿时脸上不太好看,挑挑眉,放下怀里的人,也没说什么,只是淡淡地望着门扉处。

    外面的人嘀嘀咕咕半响,终于鼓起勇气推开门,却惊见萧敬远一脸冷沉地站在门前,挡住了身后的新娘子。

    几个年轻后生就那么傻愣愣地站在外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冲过去“闹洞房”。

    年轻后生的身后,萧永泽脸色难看地站在那里,望向了屋内。

    明晃晃的烛光,好生耀眼,他甚至连看都不敢去看那新娘一眼,只是别着脸,闷声道:“既是闹过了,还是赶紧回去交差吧!”

    这一句话可是解救了傻站在门外的一众人,大家醒悟,纷纷点头:“对,闹过了,闹过了,走吧走吧,吃酒去了!”

    自己给自己一个台面下,大家慌忙退出去。

    鲁嬷嬷见这“闹洞房”的人走了,松了口气,忙过去关上门。

    而就在鲁嬷嬷关门的一刹那,阿萝无意间抬起头,却透过那即将关上的门,看到了一双迷茫疑惑的眸子。

    那是萧永瀚,他原本是站在众人身后的,因众人走了,他却没动脚,于是阿萝便看到了他。

    萧永瀚面无表情地站在夜色中,茫然地望向屋内,望着站在萧敬远身后的阿萝,一脸的恍惚。

    阿萝顿时怔在那里,她站在这和上辈子几乎一模一样的洞房里,在烛火摇曳中,隔着一个萧敬远的肩膀,隔着一道门槛的距离,望着她上辈子的新郎。

    那萧永瀚的目光,时而遥远,时而逼近,朦胧中仿佛和上辈子那个人重叠,甚至有一瞬间,她几乎以为,那就是上辈子那个疼她爱她的夫婿了。

    可是这终究是一场烛火摇曳下的错觉,门最后终于关上了,视线被隔绝,屋外的喧闹也逐渐散去,她依站在萧敬远身后,依然是萧敬远的新娘。

    耳边响起萧敬远温柔宠溺的话:“小傻瓜,莫非真醉了?”

    说着间,他还用手轻轻捏了下她的脸颊。

    她醒过来,仰起脸,抿唇一笑:“七叔,抱抱。”

    伸出胳膊,她环住了七叔的脖子,然后醉倒了他怀中。

    这一次美人醉总算没有醉倒阿萝,她终于有了个清醒的洞房花烛夜,然而她并不觉得这是一件愉快的事。

    很疼,真得很疼,她没想到,这种事情可以这么疼。

    事后她回想这件事,想了许久,终于领悟一个道理。

    这种事情疼不疼,其实和尺寸关系很大。

    有些人生来天赋异禀,她就会疼。

    想明白这个的阿萝,倒是把萧敬远埋怨了好一番,当然这是后话。

    只说这一晚,当洞房花烛夜该发生的事终于告一段落,她瘫软地趴在那里,眼里含着泪,委屈地望着他:“你太用力了!”

    萧敬远的手轻轻穿过她潮湿柔软的发,低声笑,那笑里是无尽的满足。

    他想了她好久,今日终于得偿所愿。

    以前他知道,却没真切体会,如今算是真正明白,为什么只有经了洞房花烛夜,那女人才算是属于自己了。

    “你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是这么笨,这么傻。”他嘴里低声说她,胳膊却是越发把她揽紧了。

    这么傻笨的女人,他放不下,只能搂在怀里,悉心呵护一辈子。

    “你又弄疼我,又嫌弃我!”阿萝尽情地作姿态,像个小孩儿般偎依在他怀里撒娇。

    刚刚他折腾了她,现在她得使尽浑身解数折腾他。

    “这里疼,这里也疼,我浑身都疼!”

    “好,我帮你揉。”说着间,他伸出手,轻轻抚过去,帮她揉捏。

    “嗯嗯不要这里,啊,还是那里吧,别动别动——”于是洞房喜帐中,传来阿萝低叫声,传来阿萝惊呼声,传来阿萝气喘声,传来阿萝撒娇声……

    洞房外的鲁嬷嬷偷听了半响,最后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我家姑娘年纪小,身子还没长好,这萧七爷怎么这么狠,观音菩萨保佑,可别伤到我家姑娘啊!”

    ——观音菩萨若是知道自己还要管着人家洞房事,估计玉净瓶都要失手落地了。

    而洞房内的萧敬远就在那番揉捏中,摸到了一块玉。

    他掏出来,看了眼,笑问阿萝:“你是一直贴身佩戴着?”

    阿萝低头一看,却见这是之前萧敬远送给自己的那块玉,就是那个刻了“萝”自的玉。

    当下终于想起之前他说的话,便娇声催促道:“你之前说过的,待到我成了你的妻,你便告诉我这块玉上为什么刻着一个‘萝’字,如今怎么还不告诉我?”

    她可是为了这件事辗转反侧,想了半响却不明白。

    萧敬远收起笑,面上现出认真来。

    “到底是为什么?”她拉着他的胳膊,催问。

    萧敬远瞥了她一眼,却是意味深长。

    萧敬远招手示意:“这件事,却是不可对外人言,待我小声说给你听。”

    阿萝点头,趴到他胸膛上,凑到他嘴边,支起耳朵来听。

    “那块玉上的‘萝’字是因为——”萧敬远说到关键时,压低了声音,仅是阿萝能听到而已。

    阿萝开始时还没多想,待到听了萧敬远这话,顿时惊到了。

    任凭她怎么想,也万万想不到,竟是这个缘由。

    抬起脑袋,不敢置信地望着萧敬远:“真,真的?”

}
  •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注】①道人,诗人自称。1270年,文天祥被罢官后,筑宅于文山,打算寄情与山水之间。本诗即创作于此时。②回文,是一种字句回环往复都能成义的诗歌体裁,颇多游戏之作。

    1. (1)赏析首句“远”字的妙处。

    2. (2)诗歌前两联描绘出一幅清幽疏淡的画面,诗人是怎样描写这幅画面的?

    3. (3)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情感的矛盾之处。

}

决胜2106年高考之【全国百强校】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专题10:古典诗歌阅读

1.(2016届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铜陵一中2016届高三四校联考)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

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

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林梢鹤一群。

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

(1)赏析颔联“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5分)

(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6分)

2.(2016届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上期中)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5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3.(2016届甘肃天水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来源:学#科#网Z#X#X#K]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③轻肥:即轻裘肥马,比喻富贵。《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自轻肥,有神意自得的意思。

(1)诗歌的首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2)请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尾联。(6分)

4.(2016届广州执信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 ①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

(1)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5分)

(2)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5.(2016届贵州贵阳六中高三上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5分)

(2)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6.(2016届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拖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拖(liè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上片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5分)

(2)词的下片后两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7.(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②。

【注】①西台:为汉隐士严光垂钓处,诗人在此设文天祥神位。②《八哀》:杜甫曾赋五言古诗

八首,悼念八位文臣武将。

(1)诗的首联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情感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2)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8.(2016届河北冀州中学高三复习班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5分)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其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6分)

9.(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四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注】①作者原注:“山中有西泉寺故基。”

(1)首联的“深”字概括了东村怎样的环境特点?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5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10.(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四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魏帝①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注】①魏帝即曹操,此写曹魏将以沙囊填塞长江并借以南侵孙吴。苻坚曾经有“投鞭断水”的故事。

(1)第二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诗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1.(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四调)阅读下面两.诗,完成后面题目。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来源:学|科|网Z|X|X|K]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①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5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12.(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四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①烟雨忍相望。[来源:学#科#网Z#X#X#K]

将飞更作回风舞②,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青楼:墙壁涂以青色的楼房。②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

唱《回 风曲》,庭中花皆翻落。

(1)诗首联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的内容分析。(5分)

(2)本诗写“落花”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13.(2016届河北师大附中东校区高三上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6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5分)

14.(2016届河北正定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5.(2016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16.(2016届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歌罢花如雨。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注:①《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的歌曲。②青门:古长安城门名。

(1)这首词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请从虚实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6分)

17.(2016届黑龙江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5分)

(2)诗中哪一处点明了全诗的题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6分)

18.(2016届湖北龙泉中学、宜昌一中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题目。

    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 人寄。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了梅花怎样的特点?(6分)

(2)词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试做分析。(5分)

19.(2016届湖北孝感高中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注]①此诗句为杜甫晚年的作品。②江东客:诗人自称。③武德:唐高祖的年号。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

(1)诗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第三联中“穷猿”“老马”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2)有人评论此诗“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请结合诗的首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5分)

20.(2016 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轻蜂掇浮颖,弱鸟隐深枝。

一朝容色茂,千春长不移。

注解:①九华:山名;隈:wēi,角落。②跗:Fū,花的根部。③华池: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

(1)试比较两首诗中芳树的异同点。(5分)

(2)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5分)

21.(2016届湖南株洲二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沉沉新秋夜,凉月满荆扉。

 露泫①凝余彩,川明澄素晖。

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日归。

(1)颈联中的“稀”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5分)

(2)尾联中的“情”包括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22.(2016届湖南株洲二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小题。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②休叹息,达如周召③亦尘埃。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④最有才。

【注】①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 ②丘轲:孔丘、孟轲   ③周召:周公、召公。

(1)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略作分析(6分)

23.(2016届吉林长春十一中高三上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②花间合,孤城③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到惠州(今属广州)安置。②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5分)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6分)

24.(2016届吉林大学附中高三上第四次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来源:学#科#网]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 ①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感秋而有此作。

(1)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5.(2016届吉林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多少恨,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6分)

(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26.(2016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次年十月遭劾奏,谪监郴州。南行途经岳阳作此词。

(1)“三闾”指谁?借吊“三闾”表达词人什么样的心境? (3分)

(2)简要赏析 “又看暝色满平芜”中“满”字的妙处。(4分)

(3)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27.(2016届江西临川二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小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①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停: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1)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5分)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8.(2016届江西上高二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本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9.(2016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东北育才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市第八中学,大连市二十四中学,大连市四十八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1)请你谈谈对词上阕的“六曲屏山和梦遥”的理解。(5分)

(2)比较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本词的下阕,谈谈对这两首诗歌在表达思乡之苦的感情方面思路有何不同。(6分)

30.(2016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各题。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31.(2016届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三9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几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高度评价?(4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5分)

32.(2016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①作者贬南巴尉时作。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1)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意?请简析。(5分)

(2)诗人为什么独自流泪?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6分)

33.(2016届宁夏银川二中高三上统练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1)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6分)

(2)《自遣》一诗在情感 上和字词运用上“重迭之中有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34.(2016届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三月二十三日海云摸石①

劝耕亭上往来频,四海萍浮老病身。

乱插山茶犹昨梦,重寻池石已残春。

惊心岁月东流水,过眼人情一哄尘。

赖有贻牟②堪饱饭,道逢田畯③且眉伸。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成都任上。时值暮春时节,成都市民都去城东的海云山上的海云寺观光游园,于池中摸石,以求吉祥。②贻:带来。牟:通“麰”(mou),大麦。③田畯(jùn):泛指农民。

(1)请结合诗句内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联。(5分)

(2)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35.(2016届山东滕州一中高三12月检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8分)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两种。(4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36.(2016届山东枣庄三中高三12月质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8分)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37.(2016届山西平遥中学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点绛唇  呈洛滨、筠溪二老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①洛滨、筠溪:均因主战为秦桧所忌,不久被罢职,与苏迟、叶梦得、张元干、富柔直等交游唱和。②张元干,宋代词人,积极主张抗金。后被秦桧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③蛩:蟋蟀

(1)分析词 人在上阙是如何体现清秋的幽静夜色的。(5分)

(2)结合词的下阕分析词人所表现的感情。(6分)

38.(2016届山西太原五中高三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来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

绛叶从朝飞著夜,黄花开日未成旬。

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城远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新。

(1)请简要分析颈联哪些内容表现出“佳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本诗体现出怎样的情感基调?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5分)

39.(2016届陕西镇安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 回答问题。(10分)

半烟半雨溪桥畔, 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2)词的上片描绘怎样的景象?该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赏析。(6分)

40.(2016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1月周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

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

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1)本诗写了哪些“途中”所见景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6分)

(2)请对本诗颔联“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作简要赏析。(5分)

41.(2016届云南玉溪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白头吊古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①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③徙(xǐ)倚(yǐ):徘徊。④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凭危:指登楼。

(1)有人认为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请试作赏析。(5分)

(2)有人说,虽同为悲秋伤怀,但陈诗不若杜甫深广。请结合《登高》分析这样说的理由。(6分)

42.(2016届浙江台 州中学高三上第三次统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1)在《唐宋词欣赏》中评价此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一颗热切滚烫的心在跳动。你怎么理解夏承焘的评价?(4分)

(2)说说这首词的结构特点。(3分)

43.(2016届浙江效实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7分)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 东田。

(2)诗人“黯然”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全诗试作分析。(4分)

44.(2016届浙江重庆一中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①什:《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意有“篇什”之称。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③梭: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缎叫做“鸳鸯锦”。

(1)诗歌的前两联写出了鸳鸯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咏鸳鸯,而尾联却写了采莲女。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1.(2016届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铜陵一中2016届高三四校联考)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

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

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林梢鹤一群。

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

(1)赏析颔联“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5分)

(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6分)

(1)①上句俯视露湿芳革,鲜花争艳,下句仰观山峰耸峙,白云缭绕。②高低兼具、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清新空灵的山水画面,极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③表达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悠闲自适的心境。

(2)①清幽。②首联写亭馆临近水流干净无尘,用泉水流入深涧之声清晰可闻来反衬环境的宁静;颔联以露湿花草、白云缭绕写山中景色的清新、淡雅和素净。颈联写群栖的白鹤、茂密的松林和神秘的洞穴,古朴而幽静,尾联直接点出此地清幽人迹罕至。③整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水亭周围环境的清幽秀丽,表达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赏析诗句首先要答出诗句的含义然后从手法上赏析,手法主要从修辞、表现手法、写景的方式、炼字的角度赏析,指明首发后注意分析效果,即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此题注意是写景的顺序、运用的手法、创设的意境额和表达的情感。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眼并结合诗歌分析的题目,注意整首诗是景物描写,诗眼应该是反应景物特征的词语,即“清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每一联是如何体现“清幽”的。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诗眼主要表现在诗歌的景物特征、诗歌的主要情感,诗歌的结构关键等,此题是以景物描写为主诗歌,所以诗眼应该是景物的特征“清幽”,答题时注意“诗眼”是整首诗歌的,所以分析时要联系诗歌的每一联进行分析。

2.(2016届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上期中)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5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1分)对比的角度不同,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2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2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暗含讽刺,写出了华清宫主人沉湎于享乐,连冬天来了都不知道又如何得知百姓苦乐。(1分)讽刺了君主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2分)第二首诗通过今昔对比,借古伤今,感叹昔盛今衰,王朝更替令人无奈。(2分)又借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讽刺统治者沉溺声色,荒淫误国。(1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两首诗歌的不同情感作答;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比如“叹息”;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比如这两首诗中都借咏华清宫来表达情感,但具体要表达的情感又不一样。

3.(2016届甘肃天水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③轻肥:即轻裘肥马,比喻富贵。《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自轻肥,有神意自得的意思。

(1)诗歌的首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2)请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尾联。(6分)

(1)人烟稀少、偏远僻静的山郭,(1分)天天都能在江楼上坐看的朝霞和翠微(1分),“静”字传空寂冷漠之意(1分),“日日坐”达寂寞无聊之意(1分),表达(1分)。

(2)反衬(对比)(1分),用少年时的同学只顾自己钻营前程、追求个人利益,过着腾达得意的生活(2分),来衬托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激愤和壮志(2分),表达(1分)。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概括诗歌首联的景象,只需要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加以概括即可;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此题回答时,主要结合首联诗句,仔细分析每个词语的意思和情感,同时,要注意结合其余四个方面内容,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试题分析:尾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愤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要求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需要注意掌握以下步骤: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才是对相关表现手法的具体的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种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说说作者采取这种守法的原因;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以及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4.(2016届广州执信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 ①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

(1)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5分)

(2)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1)借物抒情(答借景抒情或拟人也对,2分);借燕子无家可归,表现了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社会现实。(3分)

(2)同意。(1分)末句意思是如果东风能把敌人吹走,那就把东风封为万户侯。(1分)作者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2分)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2分)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真可谓“寓庄于谐,别开生面”。

(表达了作者渴望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抗敌的愤慨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前人的评价进行评价。下片“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里用了一个对比句,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当时一方面是戌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一方面是南宋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在灯红酒绿中寻欢作乐。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玉关”,原指玉门关,在甘肃。“玉关”一向泛指边塞。“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玉楼歌舞”,则是对昏君佞臣、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生活的典型写照。由于南宋统治者整日沉缅在荒淫的生活中,不思收复失地,所以诗人最后以辛辣的讽刺结束全篇:“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既然收复失地,那就只有寄希望于“东风”了。若东风能将胡尘吹去,则东风便可被封为万户侯了。末句讥讽抗敌之!“侯万户”,“侯”,封侯。封万户侯,是享有万户人家的封邑的收入。所以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来源:学。科。网]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的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问题: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5.(2016届贵州贵阳六中高三上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5分)

(2)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1)上片:①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2分)②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2分)③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1分)下片:①实写了离宫荒凉破败,辇路芳草萋萋,松径寂静无人,鬼火高低明灭,秦淮一片明月的空冷阴森之景;(2分)②虚写了歌女在歌舞中、酒樽前、明镜里青春渐逝的孤寂凄惨。(2分)③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1分)

(2)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1分)。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1分)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1分)。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1分) 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1分)。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1分)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1分)。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1分)(情感概括及简析各1分;答出任何三点即可给满分;两条合为一条,言之成理亦可;未分条概括酌情扣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考核艺术手法的题目首先答出手法的名称,然后结合诗句具体的解释,最后答出艺术效果,此题实写的内容是石头城之景,虚写离宫之景,虚实结合是诗歌的意境深远。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注意抓住标题中的“唯有”“消磨多少豪杰”“寂寞”“繁华镜里”“伤心千古”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标题中的“唯有”“消磨多少豪杰”“寂寞”“繁华镜里”“伤心千古”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6.(2016届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拖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拖(liè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上片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5分)

(2)词的下片后两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①表达了词人的惜别之情。(1分)②“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2分)③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2分)

(2) ①最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别情。(2分)②把离别愁情比作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2分)③既突出了别情的悠长,又将心中之情与眼前之景浑然融合,形象生动。(2分)。答“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亦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1)情感与作用题:首句的感情照应题目“惜别”,应紧扣“惜别”解释句意,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首句的作用要用对术语:笼罩气氛与奠定基调,什么气氛与什么基调要从意象中挖掘诗意:凄婉愁怨与依依惜别。再将术语与诗句结合即可。(2)抒情手法题:可以是修辞手法抒情,也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防止漏答,两方面均要考虑进去,先答比喻,再答借物抒情。然后按照“明手法——析运用——点效果”三部曲来作答。

7.(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②。

【注】①西台:为汉隐士严光垂钓处,诗人在此设文天祥神位。②《八哀》:杜甫曾赋五言古诗

八首,悼念八位文臣武将。

(1)诗的首联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情感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2)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奠定了诗的情感基调。(2分)诗的第一联写设祭时的场景。年是残年,台是荒台,又是黄昏时分,冷日惨淡,  这样一组合,整个景物便自然地披上了浓厚的衰飒黯淡之气。(3分)

(2)这首哭祭诗,全诗层层展开。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  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每个字中。(3分)全诗表达了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悼念之情以及强  烈的爱国之情。(3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营造氛围,烘托心境;渲染气氛,为主题服务;先言他物,领起下文,这也是中国古诗中传统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所有的诗歌都是要抒发一定的感情的,即“诗言志”,没有纯粹的写景诗或是咏物诗,而抒情的方式除了直接抒情外,还有借景抒情或是融情于景;前后照应,完整结构。景物描写的这个作用主要体现在那些以景起语又以景结语的诗篇中;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比如本诗的首联,景是萧瑟之景,情是伤感之情,放在诗歌的开头就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题干要求“从全诗”来看,故答题的时候应结合全诗。标题“西台哭所思”,“哭”“思”表达对文天祥的悼念之情;注释中也有交代;第二联写哭,以情感为趋使,发挥想象。因为他心情沉重,泪水不止,眼看着奔流的富春江,充满感伤,因此觉得前些年在苏州哭文天祥的泪水随江水入海,如今已随着海潮返回来,与现在的泪水融汇在一起。如此,自己的泪水将无休止地回返,永存世间,自己的悲悼也将永存世间第三联由哭转入思。他是祭悼文天祥,自然地又忆起文天祥就义的场面。文天祥被杀时,仍然穿着宋朝的服饰,慷慨受刃。诗因此用“故衣”二字,称赞他忠诚不贰,以苌弘血化为碧的典故,歌颂他忠义浩气,与世长存。想到文天祥的遭际,他不禁仰天呼吁,无情的皇天大地,为什么如此不爱惜人才,让文天祥落得这样下场。最后,诗由死及生,由文天祥归到自己,说自己还健在,还没到老年,但一事无成,再也不能有所作为,只能在这山中,写些怀悼忠臣烈士的诗篇而已。这首诗依题目层层展开,首联点“西台”,次联写“哭”,三、四联写“所思”。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每个字中。前人以谢翱西台恸哭比之汉高祖时为田横自杀的五百门客,就是有见于谢翱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而言。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比如本题中的两个注释都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8.(2016届河北冀州中学高三复习班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5分)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其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6分)

(1)写霜露,表明夜已深,渲染了环境的冷清,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愁怨。(5分)

(2)内容上,两诗都写了秋夜望月,表达了人物孤寂思怨之情。(2分)写法上,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2分)而薛诗写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答题时注意意象特征,“霜雪”渲染的“冷清”的特征,反应内心的孤寂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意象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注意意象的普遍的作用,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手法上是渲染一种“冷清”的氛围,情感上表达“孤寂”之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对比阅读的题目,注意情感的相同“孤寂”,手法上辨析有难度,都写月一个是“望”一个是“避”。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比较阅读注意读懂题干,情感上的相同,既然相同抓住李白诗歌中的“怨”可知是孤寂之情,手法的异,注意人和月的关系的处理,前一首是“望月”,第二首诗“避月”。然后结合诗歌分析诗人具体的处理人和月的方式。

9.(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四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注】①作者原注:“山中有西泉寺故基。”

(1)首联的“深”字概括了东村怎样的环境特点?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5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1)“深”字概括出了东村幽僻、清静的环境特点。①首联下句“窟”字写出了东村地处青山深处,远离市镇,极其幽僻。②颈联以“鸟不住啼”反衬东村的幽静;以“花多晚发”写地之偏僻。全诗处处体现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2)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喜爱,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①首联写避地东村,“避”点明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的主动回归②颔联用低小的茅屋和简陋的土床表现出生活条件的简陋,但诗人仍感满足。③颈联表现对幽僻自然环境的喜爱④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首联的‘深’字概括了东村怎样的环境特点?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这首诗作者原注:“山中有西泉寺故基。”全诗写了东村极其幽静的境界,抒发了移居这里的快感,含蓄曲折,耐人寻味。诗人为了表现出幽静来,首联从东村远离城镇写起。用一个“深”字和一个“窟”字,就可看出东村之“幽”,再加上“依依墟里烟”,即描出大体的轮廓。颔联用绝低小的茅屋和肮脏土床,暗示了生活的困难,居住条件的简陋。颈联用“鸟不住啼、花多晚发”写环境的幽静偏僻。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炼字”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方法:(1)直接释义;(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特殊用法;(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运用效果。本题“深” 概括出了东村幽僻、清静的环境特点。2.结合原诗句,再现景象。方法展开联想,描绘该字所在诗句呈现的景象。注意点出意象的特点。首联下句“窟”字写出了东村地处青山深处,远离市镇,极其幽僻。颈联以“鸟不住啼”反衬东村的幽静;以“花多晚发”写地之偏僻。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评价该字的表达效果(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新颖贴切、耐人寻味等)。本诗中用一个“深”字和一个“窟”字,就可看出东村之“幽”,再加上“依依墟里烟”,即描出大体的轮廓。颔联用绝低小的茅屋和肮脏土床,暗示了生活的困难,居住条件的简陋。考生抓住三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本诗的标题是“移居东村作”, “东村”是地名;诗歌主要描写东村清幽的自然景色,抓住关键词 “深”字和 “窟”字,就可看出东村之“幽”,再加上“依依墟里烟”,即描出大体的轮廓。颔联用绝低小的茅屋和肮脏土床,暗示了生活的困难,居住条件的简陋。颈联的“鸟不住啼、花多晚发”。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闲适优雅,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10.(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四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魏帝①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注】①魏帝即曹操,此写曹魏将以沙囊填塞长江并借以南侵孙吴。苻坚曾经有“投鞭断水”的故事。

(1)第二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诗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借用典故,以曹符二人的可笑豪言写曾经西江的壮阔景象,如今都早已灰飞烟灭,只有江上的渔歌,沙鸥,夕阳,明月依然。这些典故与下联清风拂江的闲适对比,加深了对历史感慨的力度,为抒发人的渺小,时光易逝的伤感作下了铺垫。

(2)曹操、苻坚,范蠡,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曾经不可一世,运筹帷幄,如今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只有长江依旧,好风依旧,物是人非,在历史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大自然的面前的淡淡的感伤之情。

【考点定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用典故和对比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考生要从意向、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杜牧的《西江怀古》以浩瀚宏大、亘古不变的长江及江上古今咏唱的渔歌、江面飞去飞回的沙鸥、永远东升西落的日月反衬人类英雄智者的渺小时,人们就不由自主地感到了一阵“人”的哀伤。尤其是当想到曹操、苻坚、范蠡虽是英雄豪杰,却不过是匆匆过客徒留笑柄,因而反观更加渺小的“我”时,这心中的怅惘便更加上了一重愁思。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本题中的 “曹操”“苻坚“范蠡”等。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比如本题中“苻坚自称投鞭可以断流” “曹操能以布囊盛沙塞断长江”等。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本题的“对比”凸显人的渺小。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11.(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四调)阅读下面两.诗,完成后面题目。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①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5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1)①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②奔走求是的辛劳,仕途失意的悲酸。③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

(2).①许诗中,孤村边,只有稀疏的三两棵树在夕阳残照中立着,似有轻烟笼罩,朦胧落寞。(1分)“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2分)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3分)②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勒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1分)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1分)寄托作者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出淡淡怅惘。(1分)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本题中的“愁杀宦游人”,可知漂泊在外,”一生唯苦征尘“是奔走求仕的艰辛、劳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可见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这道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意境,同时又是比较题。首先分别概括两诗由“烟树”所营造的意境,然后在比较异同。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一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和画面,力求优美;如许诗中“两三烟树倚孤村”朦胧落寞二是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注意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三是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感情。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如许诗中“两三烟树倚孤村”朦胧落寞二是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注意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2.(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四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来源:学.科.网Z.X.X.K]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①烟雨忍相望。

将飞更作回风舞②,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青楼:墙壁涂以青色的楼房。②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

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

(1)诗首联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的内容分析。(5分)

(2)本诗写“落花”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1)白花坠落,红花凋谢,残红满地,烟雨青楼,烘托了一种迷离凄苦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伤感,奠定了忧伤的基调,照应了标题“落花”。

(2)①借代,以“素”“红”代指花,写出花的娇艳。而“坠”“翻”形象地写出了红颜薄命,花的凋谢,表达了诗人的叹惋之情。②比喻,第二联作者以美女的快舞形容花之飞空,以美女残妆形容花之委地,以美女喻花,别具匠心,写出了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③拟人,首句花自伤,人也就更不忍相忘了,显得更加感人,尾联花把自己的芳心已经交给蜜蜂,就无意招引蝴蝶了,写出了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了诗人的忠诚悱恻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如何体悟景中情?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比如题中的“伤”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一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比如本题中“坠素翻红”“青楼烟雨”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规范答题: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本题考察的是“首联”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①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②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写‘落花’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同时从题干的提问中可以知道,答案并非一点。第一句:诗人捕捉住所咏物的自然特征,以“素”、“红”代指花。“坠”、“翻”两字形象生动,情态感人,“各自伤”是说花有人牲。落花的自伤飘零,乃诗人绸缪于青楼烟雨,别有难忘的幽恨。运用了借代手法。第三四两句:开始写落花飞舞的舞姿。接着写花终于落地之后,在地上仍不甘香消玉殒,虽已着地,仍不失红粉佳人的美容。其执着之情,从“犹成”两字中渗透出来。这两句表面是外界景物,实则处处有诗人自己的色彩。运用了比喻手法。第五六句,比喻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了诗人的忠厚悱恻之情。总之:此诗借落花引起象外之义,感情沉郁,寄托遥深。运用了拟人手法。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也重点考查修辞手法“借代”“比喻”“拟人”。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用“借代”“比喻”“拟人”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13.(2016届河北师大附中东校区高三上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6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5分)

(1)两个字都使用了拟人手法(1分)“拂”(轻轻吹过活擦过),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轻柔,含情脉脉;(2)“侵”,(超出行事的范围和限度),写出了竹子似乎不甘于旁观,似乎要支招、要参与到下棋中,(2分)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1分)

(2)托物言志(1分),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2分),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2分)。

【试题分析】此题为炼字题。答题格式基本为:字的含义+句中意义+作者情感。例如:拂字,为吹拂的意思,用拟人手法刻画出了竹子随风摇曳发出的声音伴随琴声的情景(此处即使是拟人手法也不可能分析成弹琴,毕竟是以声拂,所以语言组织较难),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如果感到感情不好总结,或者一样的话,可以把两个字的感情放在一起总结,如果不同的话,最好分开来写。不过对字的分析一定要分开为两条)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语言中的炼字,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14.(2016届河北正定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效果。从北风凋白草、铁衣霜露重等词可见自然环境恶劣。作用: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同时注意环境描写有时还有为主人公设置北景的作用,或是自然背景,或是社会背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⑤揭示主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15.(2016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1)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具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3分)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意象特征的题目,分析时注意由表及里,首先分析表面的特征:色美、味香,还要注意是托物言志的诗歌,写物是为表达志向,所以还要注意分析和人相同的品格,结合诗中的陶渊明和罗含的典故可以看出四“品高”。

试题分析:注意抓住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禁重露”“怯”“愿”等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