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版《古典西游记共多少回》前13回各章名字

门大族,其次是普通人家的几代人或同辈人之间的一般姓名字先后联系。

    随着封建客社会的推翻,家庭宗法制度的崩溃,人名中这一主题基本上已经消失,但对历史上人名来说,它却是一种常识。所以本书对此仅举例作大略的介绍。

    帝王妻妾多,子女尤多,辈次和辞行的联系尤其严格,也十分必要。朱无璋子女四十二人。他的孙子庆成王朱济炫,有子女百人。据明史专家吴晗估算,至明代灭亡,朱元璋皇位共传了十四代,不到三百年,而他的子孙繁衍了十万多人。这么多的人名如果没有个规律,不仅会重复,更不易区分。《明史.帝王世系》中说:“洪武中,太祖以子孙繁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出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

    也就是说,专给各位儿子事先拟定好了以后二十代子孙的名字,儿子生下后就按这一套规定用字组成名字。例如朱元璋的庶第二十子韩宪王叫朱松,规定给他儿孙名的二十个用字中的前五代,依次是“冲范征偕旭”。例如他的儿子们的双名中,第一个字都必须是“冲”字,第二个字都要用火字旁的某个字,直到用完火字旁的字。他的孙子名的第一个字都只能用“范”字,第二字要用土字旁的字。依次类推。可以说,按此办法,无论有了多少子孙,出生之前他们的名字都已储存在这个土“计算器”中了。这实在也是中国帝王的一个“奇迹”。为了不仅免得同本族人名雷同,更要避免与低贱的庶民百姓同名,明代帝系子孙名字的第二个字虽规定了火、土、金、木、水的偏旁,还要特意选查极生僻的难字或怪字,有时还专门另造僻字。

    朱无璋规定,各府各系子孙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套取名办法。不由礼部取名,就不能在皇室族谱中注册,也就不能享受皇族的待遇。因此,皇族生下儿孙,希望礼部早日定名备案;而礼部却视关系亲属及送礼多少,或快或迟。清初著名学者王士禛《居易录》就有这样的例说:“明宗室诸蕃生子,例由礼部制名,主者索贿,不满意辄制恶字为之。如崇祯壬午举人朱慈,衡府五孙也,字火西,诗文有盛名,但被取‘愁人’二字牵合之,名金”。只是这牵合“愁人”二字的说法不够恰当。那个字本是左右结构的“傲”字,读zhou(骤),意思与“骤”相同,即:多、甚。

    清代皇族人名规定与明代大致类似。定为双名,前一字表辈系,定为专字;第二字规定偏旁,可自选用字。不过不是像明代一样一次设计一种万能的人名公式,而多是上一代帝王在必要时候给下一代定出用字的规矩。从第三代皇帝清世宗胤祯起,依次所定的辈分专字是: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可是,帝位传到“溥”字辈的宣统爱新觉罗-溥仪,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了。

    明代帝王子孙出生前预定名字,也许还是从孔子的后代学来的,因为民间大姓宗族内早就有辈分定字的规定。曲阜衍圣公孔子家庭,从元代时的第54代孙孔思晦起,便为他以后的第55代到第85代传子孙规定下辈分用字是“克”,又为从第56代到第85代共三十辈的衍圣公规定了名字首字的辈分专字,它们正组成一首六句的五言诗,是:

    孔德懋是孔子第77代孙女,“德”字正是第五句诗中的第二个字。他是全国第六届政协委员。清代著名剧作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是孔子第64代孙。而后汉时孔融、南朝宋国的孔鲜、唐朝的孔巢父,都是孔子之后,他们的名字还没有这种辈份排行关系。

    元代时有个孔洙,也是孔子之后,但他不是曲阜原地一系,而是南宋时避元兵迁到江南一系的后裔。他名字中的“洙”字就是孔子讲学的洙泗之地。元世祖当初欲让他袭封衍圣公,他自我谦卑地说曾弃祖土,不当袭封。孔子后代从此加强了辈份的标志和管理。上述三十代用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的必然产物。

    在1920年时,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续制了从第86代到第105代的二十个辈次专用字,也是一首五言诗:

    据毛氏家谱记载,韶山毛氏的远古始祖,是周文王第八子毛伯郑(《路氏》:周毛伯郑之后有毛伯氏)。他们这一支始祖是原居江西省吉州府龙城(今吉水县)的毛太华。他随朱元璋的军队远征云南,立有战功。娶当地少数民族姑娘,生有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兄弟。以后他偕同清一、清四告老,内迁到湖南湘乡县。以后,清一、清四兄弟又再迁湘潭县韶山。从毛太华的第七代孙便开始编族谱,从而定下了二十辈的专用字诗决:

    据此,**、毛泽民兄弟是毛太华的二十代孙。但是**的子女,毛岸英、毛岸清,李敏、李讷等,都没有遵照他们这一辈应当用那“远”字的规定,这正是新时代的民主精神对古老的取名法则的冷淡和抛弃。自然,在毛氏族系中,仍然有许多人还是按着那些专用字的规定,来给自己起名。

    这种预定取名法,明、清两朝时许多地方的庞大宗族中都仿行了。并有“内四诗‘外四诗”的分别。内四诗是某姓共用的,外四诗是分房后某房的始祖自拟自用的。如在广东潮安、澄海等县,有陈姓的内四诗是:“廷佑光华受古虞,振承祚世树鸿图,家传海国顺风远,声起南天作上都。”孩子出世后,父亲从诗中按辈序规定的第一个字,再考虑连文成意的第二个字,将名字写在红纸上帖出,征询族内有无同名的,有同名的,就要另改这第二个字。群众把此叫做“校”。名字校定后就要宴请人,叫“做灯桌”。一时无名,虽可缓请,但总得补请,这叫“做流年”。为行这个手续仪式,穷人借债买田,俗有“生阿弟,卖阿兄”之说。这种办法实际上难以查清是否同名,事实上总是形成许多同姓又同名。

    又如作家萧三,原名:克燦。“燦”读shen(审),见于《龙龛手鉴》。《汉语大词典》说它无义,可见是意思已经不为人所知的僻字。“克”字是萧氏这一族第21代孙的辈份专字。他们的用字诗决是:“自嗣宜百世,福庆永昌宁。常守仁义礼,智信绍贻轻。克俭师先训,郭伦启后型。”其中第21个字正就是“克”字,萧三嫌这个名字不好,便改成今名。

    上面所举都是一个大家族内,几十代人的众多家庭之间的名字辈分用字规定。有的时候,某些大的家庭,会局部性的使几代人之间取名有辈分的联系。如现代作家许杰,本名许世杰。其中“世”字是他们亲兄弟共用的,他父亲辈共用的是“万”字,他的儿女共用的是“昌”字,祖父孙三辈的的共用字“万世昌”是有意义的一句话。

    《红楼梦》中贾府几代的同辈人取名的联系非常明显。第一代中,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都是三点水旁的字。第二代贾代化、贾代善,共用“代”字。第三代贾敷、贾敬、贾赦、贾政、贾敏,右旁都是“斜文”。第四代贾珍、贾琏、贾琮、贾珠、贾环,都是玉旁字。第五代贾蓉、贾蔷,都是草头字。

    宋代学者朱熹的父亲叫朱松,“松”是木字旁,朱熹的熹,是火字部。朱熹的儿子名塾、堃、在,都是土字旁。他的孙子名钜、钧、鉴、铎、铨,都是金字旁。他的曾孙名渊、治、潜、济、澄都是水字旁。五代人的名字共用了火、木、土、金、水五行偏旁的字,用字并不生避。上下辈或同辈之间的联系区别十分明显,也是一种取名的艺术。

    明代人张自烈《正字通》中说,有个叫宋子友的,有五个儿子。他按长幼分别给起的名字各是:“義(读xin)、森、淼、(读miao;水大的样子)、焱(读yan;火花)、垚(读yao尧:高)”。他是这样做到有同有异的,可谓别出心裁。自他以后,人名中就新有喜欢用这几个字,以示新奇与众不同,商店名尤多有特用“鑫”字以希望招财进宝。除了“森”字外,其余四个是很生僻的字,“鑫”字也没有多金之类的意思。现在已淘汰停用这几个字,是完全正确的。

    有的亲兄弟名字中用数目表示排行。如明代率商船下西洋的郑和本姓马,叫三保,他就是老三。明代大富翁沈万三鼎鼎有名,号称江南第一家。朱元璋的军费,大量是向他要的。民间传说,朱元璋扩大南京城,资金远远不够。他主动承当了一半修建任务及费用,和政府的工程同时开始,他却早三天完成了。这惹得朱元璋不高兴,找借口把他杀了。他本名“富”,排行第三,民间习称沈万三。

    著名电影导演及电影剧作家成萌,曾因排行在五,而有成萌五的别名,隐去“五”字之后,“成萌”自成意思。既保留了原来的人口繁衍,树大而成萌的含意,也可另解为辛苦载树,供后人乘凉的更高一级的寓意。

    现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人名讲究标示辈次排行已失去了基础,可以说已被历史淘汰。但近年来有些旧的习俗又有重起的苗头,有的人还迷恋这种方法为自己亲戚的儿女拟名,要他们接受,有因为不接受而引起冲突的。名字是属于个人的,应由各人的自愿,别人无权强加。不是一个家庭的有关亲戚的同辈子女,也实在没有把名字联系起来的必要。

    至于特殊情况经批准而可有两个孩子,或孪生孩子,如果取名要有某种联系,那就容易而无什么特殊性。也就是一般取名方法都可以使用,这就无须多说了。

    对于一胎多产的孪生孩子,这里介绍三例实际情况可供参考或欣赏。

    1988年5月23日,浙江省杭州市虞亚静家一胎共生四个女儿。他们为四朵金花起的名字是:单佳、单虹、单玮、单婷。

    1990年1月,江苏省无锡市27岁的女工王健一胎生下四男。市政协副主席庄申前来祝贺时,为四个孩子分别取名为:希、瑞、苗、蔚。并赋诗一首,将四条小龙的名字措在诗句内:“一花四果希世珍,国泰家祥瑞气盈。抚育精育苗竟秀,参天壮木蔚成林”。

    诗中说一胎上孩是“希世珍”,这完全有科学依据的。多胎妊娠在世界各民族中黑色人种最高,黄色人种最低。黄色人中,三百七十二万八千五百七十五位孕妇中只有一例属于可能。

    成语典故是汉语的一种特殊修辞。人名也用成语典故,这使得人名具有一种典雅凝重、深邃不俗的风格。自然,这种人名的含意也就不易懂得。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孙子兵法.军事》:“其疾如风,其徐如林。”是说军队的行动快速起来,如轻风瞬息即过;稳重坚持起来,像是树林,树稍有动荡,树根则岿然不动。把“徐如林”的“如”字换成仿效义的“则”,字序例过来,就成为“林则徐”,寓意是:我要仿效树林的稳重坚毅,不轻易随风摆动。字为“少穆”,也是静穆之意。林则徐在腐朽反动清代晚期,能经历许多艰难曲折,承受了沉重的一再打击,而兴办了禁烟和水利等许多大有益于国的事,他有一个“忍”字的心诀。忍,也就是韧,也与由“其徐如林”到“其疾如风”的始终是同一关系,体现了他的人生格言:壁立千刃,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一种说法是:他出生之日,新任福建巡抚徐嗣曾(按:这个名字是敬仰曾参的主题)路过,曾来祝贺,并说:“此子日后名位应在我之上。”因之父亲给儿子起了此名。“林则徐”是向徐嗣曾学习之意。又有一种说法。林则徐曾被过继给姓徐的亲戚,因之名“则徐”,但“则徐”并不能表示这个意思。而且此两说并没有什么材料作根据,也与“少穆”的字没有联系。名字由“其徐如林”而来,是笔者的分析。

    李思齐:明代将领。“思齐”是“见贤思齐”的略说,指向好人好事学习。是孔子的话。《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蒋介石:《易经.豫卦》:“介于石,不终日,负吉。”据闻一多先生研究,“介”字是“价”字的通假,意思是忧愁。古代法律制度,犯有小错误的人,不足以五刑大罪判处时,就将手足捆绑了,让他在规定的日期内坐在一种嘉石上示众。每坐一天,还要罚一月的劳役。上引的话就是说,在嘉石上羞辱忧愁的时间不到一天,这是一种吉祥的的占卜结果。“介石”形成典故后的意思,就是品德要端正。所以蒋介石的字叫“中正”。苏轼《别子由》:“穷辞真吉人,介石乃机警。”就是反语说:不要说话就是吉祥人,受了惩罚才能学会机警。这个“介石”是原文字面之义。明代陆采《明珠记》:“义士施偷天之计,郎君秉介石之心。”这是用成语之义,言公正之心。

    藏克家:《易经.蒙卦》:“纳妇吉,子克家。”是说这一卦象说明娶妻吉利,儿子能治家。克:指治理。宋代人有梁克家,明代人有纪克家。

    颜佩韦:明代人,是《五人墓碑记》中所写五人之一。北周时有柳带韦,“带韦”与“佩韦”同意,典故见下条。

    朱佩弦:现代作家朱自清,字佩弦。《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警。”韦是皮绳,性韧。性急的人带在身上提示自己不要急躁。弦,是弓弦,挺直强硬;性子凉慢的人带上提示处事要快速,坚决果断。

    黄公望:元代名画家。“公望”是从“太公望”而缩略。周文王在渭水边访得姜子牙时,高兴地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是说我父亲盼望你时间很长了。他本姓陆,父母早逝后,年已九十的黄姓老人收养了他,所以改名黄公望。

    黄裳:《易经.坤卦》:“六五黄裳,元吉。”《疏》言:“坤为臣道,五居君位,是臣之极贵者也。能以中和通于物理,居于臣职,故云黄裳。”所以“黄裳”用为君臣关系和谐的典故。宋代有三人名黄裳,当代学者也有名黄裳的。

    汪楚材:宋代人。用“楚材晋用”典故,比喻争相重用的人才。《左传.襄公二六年》:“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唯楚有材,晋实用之。”

    王利器:当代学者,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语。“利器”也就是良材之义。

    狐偃:春秋时晋国大夫,晋文公之舅。重耳在外政治流亡十九年,终于返国执政,狐偃出了许多重要的谋略。“偃”是隐蔽之意。字子犯。“犯”与“偃”意思相反,这是用了《礼记.檀弓》的一句话意:“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犯而无隐,”“事师无隐无犯”。对待父母的小错误要隐藏,不要犯颜谏;对待国君的小错误不能包隐,而要犯颜强谏;对待老师的小错误,既不要遮掩,也不要小题大做地多谏。“偃”之名和“犯”之字,结合着说明了他奉行这些原则。

    王惟一(约987—?)北宋时医学家,特长针灸。创铸了立体铜人灸穴位模型。“惟一”也就是“唯一”,指精心专一。《尚书.大禹谟》:“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这是舜向大禹禅让时说的叮宁话,意思是:人心要谨慎小心,治国的道理要细致周到,态度要精诚专一,才能达到目的。

    曹虚白:宋代画家。南唐有史虚白,为隐士。《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是说“谦虚的心境可生出光明,福祥的事业止于凝静之心。”“虚白”与“谦受益”相近。

    刘旦宅:1931年生于浙江温州,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小名叫柏青。幼年父母双亡,五岁时常在地上画画玩耍,有好心人引他免费上小学,并为他改名为刘小粟,勉励他立志向名画家刘海粟学习。1941年,为他举办了《十龄童刘小粟画展》,所展70多幅古小说人物画象,如曹操、张飞、关公、宋江等,虽是仿香烟中的画片,但蕴有想象和童趣的天真,被有识之士誉为神童。后来他对《庄子.大宗师》的这句话深有感触:“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这句话是说:真知真情人有形体的变化,而没有心神的损伤,有躯体的变化而没有精神的死亡。其中“旦宅”是“怛咤”的通假字,指惊恐惋叹的形貌。他由此领悟到:作人要保持纯真的精神,画人要追求精神境界,画出逼真的灵魂。因此他改名为“旦宅”。

    张恨水:(1895—1967)现代小说家,《八十一梦》是他的代表作。原名张心远,“恨水”是笔名。长期以来,传有一种误说:因为他失恋于作家冰心而取此笔名,实在毫无根据。这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中的名句而感慨取意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是憾恨春光逝去,好景不长。早在他18岁时,他练习创作阶段,就拟下了“愁花恨水生”的笔名,后来再变为“恨水”作正式笔名。由于人们熟悉,他也就用为正式名字。

    对这个笔名,在张恨水生前已有种种捕风捉影的猜测。他在《我的创作和生活》一文中因而说到:“名字本来是一种记号,我也就听其自然。可是直到现在,许多人对我的笔名有种种猜测,尤其是根据《红楼梦》中女人是水做的一说,揣测的最多,其实满不是那回事。”

    程十发:1921年生于上海近郊的松江,当代著名画家。先攻山水画,后来兼学人物画。他的人物画与众大不相同的是,没有脸庞轮廓,鼻底颔下,点捺两笔,却十分传神而有趣。他用算术中的“减”来戏称他的这种画法。

    他家祖上三代都是行医为业。他小时家里请来画匠画壁画。一枝毛笔,一样普通的黄栀用酒浸泡成黄色颜料,用煤炭代替墨,挥洒之间,墙上出现了山和水,花和草。看得惊异赞叹不已的他,一下子喜爱上绘画,丢弃了祖代传的医业。那时他叫程潼。后来他考上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老师为他改名为“十发”,是“一程十发”这一古语的节缩。“程”是长度单位。《说文解字》:“十发为程,一程为分,十分为寸。”是说十根头发的粗细度之和的长度叫做“一程”,一程也就是一分。名字的取意自然是日积月累,一步一步向前稳进。

    熊十力(1932—1968),当代著名哲学家。“十力”是佛教说如来佛有十种特异的力量,引申为巨大的力量。沈约《内典序》:“六度之业既深,十力之功自远。”《净住子》:“谈其累功,十力为用。”

    他本名继智,原在南京支那内学院讲学。1922年时,北京大学的梁漱溟请他主讲唯识论。唯识论是印度佛教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人的“八识”(耳、目、口、鼻、身、意、神识、灵性)的变化而成,实际就是唯心主义的意识产生物质的观点。熊继智不受课程内容的限制,往往结合自己深入的研究,批评唯识论的唯心主义非科学观点。北大校长蔡元培一向提倡学术民主,推扬争鸣,他很支持这种讨论的讲课,并为熊继智改更了“十力”的新名。

    马识途:1915年生于四川忠县,当代作家。原名马千木。经过“一二.九”运动及“七.七”事变,他深深认识到中国**是革命的唯一正确领导。他在南京找到了久欲接近的党组织,后来加入了党。他就改名为马识途。

    这个名字是对成语“老马识途”赋予新意的。典故出于《韩非子.说林上》:齐国春天去讨伐孤竹国,冬天打完仗回国,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放开老马在前面走,终于回到了正路。

    周信芳:(1895—1975)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屈原《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说:我的性情确实是芳香的呀,你不了解也就算了吧。以“信芳”为名,既立志高雅,也仰慕先贤,所以他又又以“士楚”为字,指的就是屈原。周信芳是浙江慈溪人,所以“楚”不是言故乡。

    冯沅君(1900—1974),现代女作家,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本名淑兰,因为这个名字太俗,便据《楚辞.湘夫人》:“沅有莲兮澧有兰”一句改名为“沅君”。屈原诗中本是说沅江和澧江(湖南的两条主河沖有芳香的莲花和兰花。她的名字的“沅”就代指兰花,与屈原的“兰”同意,但新改的名字就典雅而含蓄。

    章乃器(1897—1977),近代爱国民主人士。1936年5月,与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与红军议和。同年11月被逮捕。时称“七君子”。1945年发起成立中国民主革命建国会。建国后曾任粮食部部长,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央财经委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他原名章埏,“埏”读shan(山),意为粘土。《老子》:“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是说把粘土作成陶器,必须中间是空的,才有容器东西的用处。取名的立意是:小材成大器。

    石羽:话剧表演艺术家,1914年生于天津。这个名字源于汉代名将李广射虎的故事。一次打猎,李广猛然看见草中一只伏虎。奋力一箭便中,但虎既不动,也不叫。上前一看,却是一块真有点像伏虎的巨石。那箭连头到尾都射进石头中了,李广也没想到自己射的箭竟有这么大的力量。又一连射了多次,再也射不进去了。原来人体中有一种能量很大而又高度凝聚的物质,化学上叫三磷三腺甙,平时处于储存状态。一旦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由于身体机制的适应性变化,这种物体就在瞬息之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做出平时不能有的迅猛动作。事过之后有意再作,却无论如何也重复不了,李广一箭入石正就是这种情况。唐代诗人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就写李广这件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看来他不懂人体的奥妙,不相信箭可入石,因此把李广白天打猎改为夜间,又把入石想为恰好射到石缝中。石羽的“羽”也就是诗中的白羽,本是箭尾部的羽毛,作用是保持箭的平衡前进,语言中指代箭。他的姓巧用为故事的石。把“箭羽没入石”紧缩成“石没羽”,又谐音为“石末羽”,再别解成“石”字末尾是“羽”字,这就是说他的名字。

    石羽是因此故事而改名,原名叫石坚白。这里也有古代一个逻辑学的著名故事。战国时赵国有个善辨的人叫公孙龙,他以石为例提出了一个叫“离坚白”的论题。大意是:坚和白虽是石的特点和属性,但坚与白各是独立存在的,眼睛只能看到白,手只能摸到坚,即人所认识的是各种特性,而不是具体的物体的本身。这种理论夸大了事物的差异性,抹杀了事物间的统一性。只注意了分析,而否认概括。

    傅雷(1908—1966)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他另名叫傅怒安。据他的好友楼适夷回忆:“怒安”的名字大概是早死的父亲给取的,用的是《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的典故。而“怒”与“雷”音相近,意双相联成为“怒如震雷”之义。

    程门雪(1902—1972),现代著名医学家。江西婺源人。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对《伤寒论》及温病学说颇有研究。他的名字是从成语“程门立雪”截化而成。宋代程颐是哲学家,年巳四十的杨时前来拜访请教,正碰上程颐打盹。杨时就恭立在旁等候。他醒来时才知道有人站在身旁,而门外院中积雪已深有一尺。谢应芳《杨龟山祠》:“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文靖公是杨时死后谥号,他曾隐居龟山,后人称为龟山先生。

    秦观(1049—1101),宋代作家,以词著名。他的字是少游。《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意思是:人谋求身外的享受荣誉等,不如求自我内心反省。外求只能置办物品,内省却能使人格完善。取名之意:既要内观,也要外游。陆游字务观,是将秦观的名和字换过来,寓意与此相同。

    一般的人名,多是名字的一个字或两字有较为明显的某个意思。就古人来说,或是把名和字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意思,姓氏的字难以也按它的词义组织在名字的意思中。如“陈毅“朱德”,毅就是毅力,德就是品德,表示本人的希望或志向。如果不作为人的姓名,“陈”和“毅”,“朱”和“德”,两个字都结合不起来,就是硬放在一块,也成不了什么意思。这就是连姓不成意。

    但是善于思索的人,巧意拟名,也可以连姓成意。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仅仅成意,也可以说只是成为语法上的一种结构,有一定的意思。如《上海的早晨》的作者周而复,成为周尔复的意思,“周”就是一周、一圈、一个过程的意思。并没有什么思想性。又如“岳飞”,只是山岳飞的意思。另一种连姓成意后还兼某种深义,或某种情趣。比如明代有位御史(中央监察官),他曾进奏《复方孝儒友族家》一疏,建议把原来因方孝儒受牵连定罪的友朋、家族、家属都赦免不再受罚,说出了官吏和群众的心里话,很受人敬重。他姓田,名“生金”,田生金,就是土地生产出财富的意思,这却是很有哲理的思想。马克思《资本论》中就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有一副对联也是这个意思:“妙手生白玉,沃土出黄金。

    又如以“居易”为名的人不少,“居易”可以是生活容易,住房容易,处事容易之意。姓刘、赵、李等的人以此为名,难以连姓成义。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到京城长安,把自己写的诗请名诗人顾况看。顾况一看到他的名字,就盯着他说:“长安的米价正贵,你要白住在这里,并不容易呀!”接着就翻开本子看诗,第一首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还未看完,就赞叹说:“能写出这样的诗,要生活在长安,也是容易的。前面的话,只是开玩耍罢了。”正就是把“居易”说成居住容易、生活容易。如果连上姓另作别解,就成为:白住房也是容易的。“白”字就有了意思。这就是一种巧趣。实际上“居易”一词的意思本是安心于平易之境,不攀附富贵,不贪恋享受。这是从古书《礼记.中庸》中引来的:“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字易安,“易安”就是把“居易”两字的意思倒过来说,也就是安于平易、简易、简约的意思。

    侯方域(1618—1655),明末清初作家。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文才齐名,人称“四公子他曾被阮大铖陷为冤案。《桃花扇》剧就以此事为题材。姓与名连意,作一方之侯。

    侯应爵:明代嘉靖年间官吏。侯,本身就是古代一种爵位,古代的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连姓成意:我这位侯应该受封了。

    王者宾:明代万历年间人,曾任兴济县知县,因厌倦官场奔走而弃职,归家凤翔。由于连姓成意,虚词“者”字就用得恰当。

    王钦若:宋代人,官至宰相。好谎言祥瑞,阿谀迎合皇帝。常与丁谓、陈彭年、刘承合谋,人们讥称为“五鬼”。名字的意思是:皇上尊敬你。实际上要说尊敬我,改换成由第三者说话的口气,用“若”字,实际仍是说自我。这也是玩弄聪明。

    安民:宋人长安石匠。王安石新法失败后,酿出元祐党人一案,大搞扩大化冤案。并决定把蔡京书写的《元祐党碑》刻石立于州县,以资垂戒。指派安民刻制此碑。按常例,在碑尾要刻上刻工的姓名。安民认为这种反对新法,大搞冤狱,实于民不安,因而请求免刻自己的姓名。这件事当时使很多人深感惭愧。这位普通石工的姓名因此载入史册。

    丘陵:明代人,字志高,可知“陵“字本也是高之义。但“丘陵”又成为一个名词。

    陈桥驿:杭州大学教授,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研究专家。桥是重要的交通设施,驿是古代的驿站,即送信者换马,饮食的机构,也附归于交通方面。所以这是自负自信的主题,从这一点来说,这个名字又开拓出“驿”这一切题材(参见第三节“自信自负”的用舟车或有关事物比喻部分)。

    但这个名字更为独到之处是“陈桥驿”连姓成意,是个地方名称,即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镇在宋代时古名。而且这里发生了与宋代大有关系的事。赵匡胤本是五代时周国的将军,奉命抗拒契丹。他率兵到陈桥驿时,部下把龙袍加在他身上,拥他为帝。史称“陈桥兵变”,“陈桥黄袍加身”。连姓成意而是一个有名的地名,这在人名甚为罕见。

    林继肯:东北财经大学教授。这是在林肯的名字中加入“继”字,表示敬仰林肯。林肯(1809—1865)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他以解放农奴著名世界。这个名字巧在用了自己的姓林和林肯之名首字的相同。

    石成金:清代人,著有《传家宝》四集,用谚语格言等讲说处待物:人情事理。试比较明代人石金,不能连姓成意。

    牛得草:著名豫剧丑角演员。《唐知县审诰命》中扮演的那位七品芝麻官,使他获誉全国。他原名牛俊国,太严肃文雅,与他的丑角不谐调。当时开封有位常爱看他的戏的清贫老儒,他便去请求起艺名。那人叫李春芳,对他说:“姓侯的有叫侯得山的,猴子得了山可以攀登。姓于的有叫于得水的,鱼儿得了水可以畅游。姓朱的有叫朱得康,猪得糠膘肥体壮。你既姓牛,何不就叫牛得草呢?牛儿得草,负重远行,韧力无穷啊!”牛得草之名,连姓成意,又有一点诙谐幽默色彩,与他的丑角就有了联系。

    田再润:普通人名,有自谓圣贤之意。三国时魏人李萧远《运命论》中说:“夫黄河清而圣人生,群龙见而圣人用。”

    楼望:后汉学者。意为有远见,即荀子《劝学》所言:“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之意。

    屈可伸:明代人。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事情是复杂的,要有屈有伸,屈和伸是可以统一的。一般人的字是申述名的意思,他的字叫谦仲,却是申述姓的意思。因为在屈和伸的关系中,关键是屈,一般人难以做到。

    高兴:元代人。“兴”用为兴旺发达意,言高家将因他而兴盛。连姓成意,则是快乐意。

    方员:明代人,字懋规。“员”字通假“圆”字。姓、名、字三者之意,即《孟子.离娄上》:“不以规距,不成方圆”。

    方法:明代人。方孝儒录取的进士。明成祖举兵得帝位登基时,他任职四川都司断事,不愿在贺表上签名,反而说:“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在地下见到老师(指因不肯替明成祖写登基诏书被杀的方孝儒)。”逮捕他时,他自己投江而死。

    方千里:清代诗人。姓与名如果不连,是前程远大意。连姓成文,是面积千里见方意。

    莫非仙:上海杂剧三团演员。非仙,即是凡人,用为谦意。用姓的“莫”再作双重否定,都是仙人。

    莫有财:某地高级厨师,中央电视台请他表演过技艺。与上例一样,连姓为没有财,取清贫义;不连姓为有财,取富裕义。前者是适应旧观念,后者适应新观念。

    莫我愚:清代人,长于诗和书法。不连姓是谦意,连姓成为不要认为我愚,不要愚弄我。

    敬新磨:后唐优人。“敬”字谐音“镜”而成意。言明于事理,有高见。优人也俗称伶人,宫庭中为皇帝即兴讲说、表演滑稽故事的演员。敬新磨的诙谐幽默寓谏于戏言,是很有名的。下面举几例。

    唐庄宗好打猎,一次在中牟县打猎,践踏了民田,县令挡住马请求停猎。皇帝哪能采纳?斥训一顿不算,还要杀头。敬新磨和几位伶人追上县官,把他捉回来,严厉斥责说:“你当县官,偏偏不知天子好打猎吗?为什么不把田地空着,等待皇上来打猎?”他还一本正经地建议把县官处以极刑。皇上被惹得高兴了,哈哈大笑起来。聪明的县官也就配合演这场喜剧,默不作声,终于免罪。

    有地方官向庄宗献上一只六目龟,敬新磨马上编成一首顺口溜:“不要闹,不要闹,听我龟儿口号,六只眼儿睡一觉,抵别人三觉。”古代最早时编造龙凤等虚假的动物,说是清平盛世才有的瑞兽。后来就演变成实际有而奇形怪状的动物。龟一般是黑色,叫乌龟。但长久在水中时背上会有绿色的水藻。把“绿颜”谐音说成“六眼”即“六目”。对于这种情况,皇帝与周围的人自然也知道是假,但为了凑“清平盛世”的自欺欺人,都像安徒生名著《皇帝是新衣》所写一样,都睁着眼睛说瞎话。敬新磨暗含的讽剌是:相信真是六目的人,真是连连睡觉的大糊涂虫。

    罗衣轻:辽代著名优人。《辽史.伶官传》就是记叙他善用诙谐委婉的讽谏使皇帝免了可能的错事。例如辽兴宗耶宗贞同大弟弟玩双陆时,常常把某座城或某处地方的赋税来赌输赢,已经把几个城都输偿给了,大臣们谁也不敢劝谏。有一次赌玩中间,罗衣轻指着赌盘感叹地说双陆,你再不要痴了。这样赌下支,连你都要输给人呢。”这个“你”当然实际上指皇帝本人也会因国亡而君灭。辽兴宗经此一点而感,从此不再做这种荒唐的事了。

    所云平:当代剧作家。1928年出生于山东掖县。作品有《东进序曲》、《黄桥决战》等。本名如义。所云平是笔名:我所写的平淡无奇。

    甘苦: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类似的又如:甘泉、甘雨、甘泽。

    陈墨香:(1884—1943)京剧作家。作品有《钗头凤》、《孔雀东南飞》等。“陈”言时间久了。

    史记言:明代人。古代的史官有左史、右史两种,分工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比如《战国策》就是从记叙外交内政等大事的国史资料整理的。而《国语》则是记言的内容,如讨论经过、建议等。

    类似的人名如:安如山、蒲如山、容若玉、文从简、文行远、土为母。

    明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以姓取名”条对这种取名方法有所批评:

    “古人取名连姓为义者绝少,近代人名如陈王道、张四维、吕调阳、马负书之类。榜目一出,则此等姓名几居其半,不知始自何年。尝读《通鉴》,至五代后汉,有虢州伶人靖边庭,胡身之注曰:“靖,姓也。优伶之名与姓通,取一义,所以为谑也。”考之自唐以来,如黄幡绰、云朝霞、敬新磨、罗衣轻之辈,皆载之史书,益信其言有据也。嗟呼,以士大夫而效伶人这名,则自嘉靖以来然矣。”

    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二:“名与姓通”条引述顾炎武上述之话后,补言:“余观士大夫命名,连姓挖空心思义。唐宋已然。如李无言、魏嗣万、程九万、王佐才,安如山、凌万顷之类。明初亦间有之,如凌云翰、成始终、夏时正、传汝舟、传汝楫之类。惟自嘉靖之后而始盛耳。”

    顾炎武说取名连姓成义古代绝少,从五代时后汉人靖边庭才见于史书,陆以湉指出唐末已有。明朝一代中,这种方法使用得越来越多,而且“几居其半”,士大夫也来仿效。我们倒看出这个方法是大受欢迎的。原因有二。首先是这种方法新颖有趣,名字的意思准确显明,好写好记。其次是绝少雷同。现在这种方法也是值得提倡的。

    其实远在唐宋以前已有这种方法了。例如孔子有个学生叫司马牛。司马本是双姓,但也可以趣解成“司、马牛”的意思,即主管牛马。又如战国时期的名家(古代的逻辑学)人物惠施,姓与名连起来就是恩赐之意。汉代研究《谷梁传》和《公羊传》很有名气的博士叫丁姓,这是个很奇特的名字,它的意思就是我姓丁。否则以“姓”为名是无所表义的。

    人名中直接、虚灵而又孤立的美称自己,就是这里说的“美称”。从广义来说,许多主题,如自信自负,公正清廉,勇武坚毅,家道昌盛等等,都是颂誉、希翼心情的表现,都应是属于美称的范围。但它们不是泛说美,而是说可以评为美好的某一具体内容,也没有直接使用表示美的字。也就是说这些人名包含的“美”或和“美”可以相通的意思不是直接表示的。有的人名,如王人美、王文美、王美文之类,其中使用了“美”字,但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名中的“人”、“文”字发生关系,用语法说,“人美”、“文美”中,“美”是申述“人”或“文”的谓语,而在“美文”中,“美”又是修饰“文”的定语。这两种情况都不属于人名中的“美称”方法。

    “美称”方法是直接美称自己,指的是用特定的标志性的专字。这种专用字本身并没有“美丽”之类词义,只是由于语言习惯,它们用在人名中,潜在的包含着自我夸美自我敬重的意味,所以说它是虚而灵的。这种用字与名字的另一个字不发生语法关系,更不会同姓氏字连文成意,所以说它是孤立的。

    “父”字的楷书看不出它的原本意思,《说文解字》根据篆字写法,认为是手中拿了一根棍杖的立意。但任何人可以拿棍打人,不仅父亲如此。研究生殖崇拜文化的专家提出了出人意料的妙解:根据甲骨文的写法,“父”字是人手中拿一把斧,而斧在远古文化中是男性的象征图记。而出现这种象征图记时恰是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也可以说它代表着男性的美和骄傲。后来,“斧”由表男性的符号发展为表父亲的“父”字,但在远古人名中“父”字还留存有表男性之美的符号性用法。如《左传.文公十一年》有宋公子充石,字皇父。“充”有盛大义,“石”“通”“硕”,义为大。《恒公二年》有宋孔嘉,字孔父。同“嘉”义相承。《恒公元年》有宋公子说,字好父。“说”通“悦”,义与“好”相承。《昭公七年》有宋孔孙考父,字正。“考”同“正”义相承。上举几个人名或字中的“父”都不参加主题的意思,好像是一种附加的标志,所标志的就是自我肯定的潜在的美称。

    这种用法的“父”,又如《左传.隐公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蔑。……‘仪父’,贵之也。”翻译过来就是:鲁隐公同邾仪父在蔑地会见。……称他为“仪父”,是尊敬他。注解说:“仪”是字。“父”犹“傅”也。男子之美称也。又如春秋时齐国有个逢丑父,是齐顷公座车的保卫人员。他与齐顷公换了位置,使国君免难,他自己则被俘。晋国人要杀他,他大喊:“自古以来,没有像我一样代替国君受死的人。”他的话感动了晋国人,便没有杀他。他的名字中的“父”字就是这种用法。又如周穆王时善于驾车的造父,神话中追日的夸父,“父”字都属于这种情况。

    “甫”是“父”的通假字。《礼记.曲礼下》:“临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注解说:某某是天子字,甫是男子美称也。孔子字仲尼,被称为“尼父”或“尼甫”。旧时候,询问人的表字,常说“请问台甫”,也就是这种敬称。以下是含这两个字的一批人名。

    尹吉甫:周宣王的要臣。姓兮,尹是官名,“吉”是名,“甫”是美称,也作“兮伯吉父。”

    王吉甫:宋代大理评事。他依法审理案件,恶吏畏惧。汉代人有王吉。两个名字基本意思相同,不同的是有无美称的甫字。

    刘圻父:宋代人。“圻”读qi(奇),是大地,“父”字不能搭配成意思,是孤立的美称字。

    李林甫:(?-752)唐代大臣。因厚结惠妃和武三思女,官升礼部尚书,封晋国公。在位十九年,权势盛,政迹劣。为人表面友好,暗下毒手,人称“口蜜腹剑”。

    刘贡父(1022—1088)刘敞之弟,名放ban,贡父是字。他的著作集名《公非集》,刘敞的著作集名《公是集》。“放”字义是发给,同“贡”相承。

    苏盛甫:石油大学教授,我国地球物勘探的开创人。《光明日报》1990年7月2日《闪光的红烛一记石油大学苏盛甫》一文,记叙了他感人的事迹。

    由于“父”字的父亲义的妨碍,越到后来越少用在名中,现代人名完全不见它了。而“甫”字还出现了“杜甫”的名字(字是子美)

    虽说有“美士日彦”的解释,也有“彦士”、“彦杰”、“邦彦”等词,但毕竟数量很少。“彦”字广泛的使用在人名中是作为美称的标志的字。如刘勰字彦和,“勰”与“和”同义,“彦”字是虚义的标志,“彦和”不是“美和”的意思。“彦贵”、“彦清”、“明彦”、“博彦”之类人名中都是如此。

    自然,有的名字中的彦字用的是美士的实义。如“家彦”言家中杰出人才,“彦杰”、“俊彦”、“彦秀”,彦字同另一个字是同义联合。试比较,“彦文”可以是“美文”之意,但“彦武”似乎不应是“美武”之意。

    女名中也有用彦字作美称字,如“彦芳”、“彦妮”。不知这种用法的人,会把这一类名字变写成“燕芳”、“燕妮”之类。

    “毓”读yu,是“育”的异体字,生育之义。明清两代,开始用为人名中美称专字。如清人郭毓圻、孔毓圻,是以大地为名,没有“养地”、“育地”之类事理,所以用为孤立的美称。清代人孔毓,字东美;曹毓英字子瑜;罗毓珉字奇珍,都是以珍玉为题材的。不存在人可以产出玉石的事理。“毓”字都不是实意。至于明代人王毓字用贤,清代人王毓贤,清代人毓功字惟叙,“毓”字可是动词养育人。

    “毓”字是新起的一个专用性美的称字,因为时不长,而且先曾受到民主革命对旧文化的冲击,后又曾受到“四人帮”等对传统文化的一概抹杀的影响,“毓”字美称用法显然受到抑制,近几十年来新增人口的名字,用“毓”字的绝少。这也同它不是常用字,笔画较多,历史上名人几乎少有用“毓”字的这三点因素有关。一般说来,较为多见的是“毓秀”、“毓英”、“毓华”三个人名,而且男女共用。

    《新华字典》说“毓”:同“育”,多用于人名。《现代汉语》汉语相同。多用于人名,就是指的虚义性的美称用法。

    “君”和“卿”本是对人的敬称和亲切之称。在人名中可用为表示自我尊重的感情意味,即虚化为也是美称自己的标志学。

    又如:慧君、凤君、仙君、福君、宝君,这些名字的意思实际只在第一个字。如果把“慧君”理解为贤惠的君子,终是勉强,一则“君子”不能说成“君”,二则“凤君”、“仙君”之类不能说成凤君子,仙君子之类。

    “卿”字多用在古人的字中,今人名中也还不在少数,绝大数用在第二个字。最明显的标志用法如宋代人许月卿字太空,唐代人王霞卿,后汉人谢曼卿,宋代人郭磊卿字子奇,宋代人郭道卿、郭游卿,宋代人张云卿。汉代“孔雀东南飞”叙事诗中的焦仲卿,也是如此。

    人名是供别人称叫的,但却都是就自我情况立意制作的,等于简短内容的自我介绍,因此可以(或者说并不排斥)有自称的因素。(单名只能用于表达主题,自然不会用为自称),还可用一个表自称,这显示了汉语人名的表意容量大而富灵活性,自然这又是基于汉语单音节词汇的丰富和凝炼,汉语语法的简明和灵活。

    自我介绍,主语就是第一人称,但在人名中限于古汉语早期的又是“通语”(全国通行)的“我”、“予”“吾”三者。时代后而又属于方言俗语的“俺”、“咱”。时代也早的“余”因为既通假“馀”,又是姓氏字,都没有这种用法。

    孔子有个学生叫宰予,字子我。可见这种用法源头是很早的。今人之名如:成仿吾、向警予、叶浅予、欧阳予倩。后魏人有程吾贵,清代人有张吾瑾。

    人名是自我介绍,为什么又会用第二人称词呢?这是因为当对别人说自己时用第一人称,但在真正的自言自语,而且带有自我警戒语气时,往往换成仿佛另有一个严正、明理而关心自己的人在一旁劝导、激励自己应当如何,这时当然就用到第二从称词了。比如一个叫王君明的名字,父亲或他人给起名时,就等于说:“小王,你要明理呢”。可见用第二人称更有一种亲切感的风味。

    “子”、“君”都是对对方的敬称,不是代词。但有第二人称代词的作用,而且它们起源早,后来又衍化出真正第二人称代词“汝”、“尔”的使用,所以可以归为一类。

    “子”字用得最早,用为名字较少,而用为字却是带普遍性的。《左传.庄公五年》有邾子颜字夷父,“颜”的古义是通假为“岸”,即高而不平,与“夷”成反义。(赵氏孤儿故事中的屠岸贾在《汉书.古今人物表》中作屠颜贾,可证“颜”通假“岸”)。王子侨是传说的仙人。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若、子夏等,“字”都是字。

    后世也常见的这种人名如:子仪、子良、子奇、子英、子厚、子明。用为字的,如张衡字平子,扬雄字子云,赵云字子龙。

    “君”字在人名中使用时代较迟,汉代方士李少君之名似乎是针对李耳的“老君”而言。“君”之义为“主”。但汉代另一方术人物董仲君之名,意思就是中和、中立,“君”字义虚。东方朔之妻名细君,汉代蜀中名卜者严遵字君平,贾捐之字君房,路温舒字长君。都是美称的标志字。

    比如:王君廓、王君贤、王君操、王君玉、王君立、王君实,名字的意思各是:开阔、宝贵、有德操、似玉、自立、实际。“君”字不为意。

    “子”和“君”所包含的第二人称作用,后来完全落实为用第二人称代词“尔”和“汝”。如罗尔纲是太平天国史学家。包尔汉是我国维尔族著名学者,曾任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高尔泰是四川大学教授,美学专家。刘尔圻是清末甘肃著名学者。清代人又有张尔歧字稷若,张尔素字贲园,明代人有张尔葆字葆生。

    用“汝”字的,如清代中日甲午海战失败的海军提督丁汝昌。明代人田汝成、丁汝谦、丁汝。又如当代红楼梦研究专家周汝昌。

    汉字是方块形,有单体字与合体字的分别。一个部件组成的叫单体字,几个部件联合组成的叫合体字。学习、解说、记认合体字时,往往把合在一起的部件再分开来。如一个人自我

    介绍他姓“zhang”,听的人不明白是姓“张”,还是姓“章”,就会问:是哪个zhang?对方再回答说:“立早章”,或者“弓长张”。用“弓长”来说“张”,这是“合”,把“张”说成“弓长”,这是“离”。这种字形离合往往有某种意想不到的奇巧,谜语、谚语、诙谐语中常常用到。从元代杂剧知道,那时妓女的多才多艺中,善说离合字就是她们高贵身价的原因之一,她们自己或鸨母总要向客人夸奖。例如《救风尘》一折中:“俺孩儿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所不晓,无般不会。”所谓“拆白道字”正就是离合文字。

    离合文字的具体例子如《西厢记》中郑恒造谣说张生中举后已与宰相女儿约婚。红娘就骂他:“我拆白道字,辨与你个清浑。君瑞是个肖字这壁着个立人,你是个木寸马户尸巾。”是说张生“俏”,而郑恒是个“村驴”。自然,人名中使用离合字形要文雅,而不能粗俗。

    舒舍予:作家老舍本名舒庆春,因为出生的第二天就是“立春”节气的到来,取了个记生时又吉祥的名字。他在读师范时另取名“舍予”的名字的。他的儿子舒乙在《父亲最后的两天》中说:“‘舍予’是舍我的意思,他愿意以‘舍予’作为人生指南,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这个多难的世界,愿它变得更美好一些,更合人意一些。”

    许午言:本名许泪痕。多年做报馆主笔,每天下午须赶写文章,特起笔名为许午言。

    类似的普通人名如:何可、方芳、雷雨田、韦苇。这类名字的好处是字形组成的奇巧而明快。其中“许午言”又结合了个人的经历,“舒舍予”更含有思想意义。而“丘岳”、“林森”也是一个有意义的词语,也多了一点巧意。笔者曾有个学生叫宋林森,三个字中包含的木字数目也成趣意。

    如果仅是为了如此而带有某种不便,就应割爱而舍此法。清代《清稗类钞》记载:有个县举行考试,有个书童的姓名是:“沈尤”。考官问他为什么起这么个怪名字。他满有理由地回答:“上古有个伊尹,后来有个阮元,我沈尤的名字也是这样取的。”考官又问了:“你知道‘冘’字是什么意思吗?”考生张口不能回答。考官解释说:“尤者,淫淫之行也”。意思是:这个字是个不文明行为的意思,不宜作人名。其实“尤”读yin,是先进的意思。这是个古代也偶而只用一两次的极生僻的字,连一般文章中都应避用,更不宜用在人名中了。连考官都乱猜而把意思讲错了,可见不合宜。这就是为求离合而仿效得拙劣。也有“木林”或“林木”的离合字形人名。单看起来,也有巧意。然而在一般的横行书写时,如果“木”字之间的距离不合宜,过紧或过松,“木林”会误成“林木”,“林木”又会误成“木林”。人名的错误造成事情的张冠李戴,是要注意的。

    杨甦:明代学者,号“更生子”。“甦”是“苏”的异体字,意思就是更生。

    现代人一般只有名,没有字,但在本名同改名、笔名之间也会利用文字离合关系。

    如香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射雕英雄传》等的作者,金庸,这是笔名,本名是查良镛。将铺分折成金庸。

    台湾现代作家羊令野的笔名用于发表诗歌作品,本名黄仲琮则用于散文作品。“羊令野”是没有意义的,但取名者的本意是“羊令”合成“羚”字,“羚野”就可以指原野上羚羊的意思’令人联想到善良、灵巧、自由。他还有个笔名叫“予里”,就是“野”字的拆字。

    章太炎有个学生叫吴承仁,安徽歙县人。他先考中光绪年间的举人,后来又当了章太炎的学生。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的教授。曰本侵略者占据北平、天津之后,他辞去职务,不愿为侵略者效力。他化名为“虞小白”,悄声匿迹住在一处叫小白楼的地方。“虞”字的上部,一般称为“虎字头”。用这个方法表示:我受到恶虎的威胁,而潜居小白楼之地。“虎”自然指曰寇。

    沈尹默(1883—1971)是著名书法家,陕西西安人。他本名君默。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同事中有个名叫张君默的。有位朋友针对“君默”的名字,对沈先生开玩笑说“‘君’默不作声,何必再开口?”这是把“君默”中的“君”字视为“默”字的主语而言。“君”字下面的那个“口”不应张开。沈先生由此联系到当时“莫言国事”的社会和自己不善言辞,于是把“君”字中的“口”字取掉。从此他的名字就用了“沈尹默。”

    贾克:现代剧作家。笔名是十兄。自然是“克”字的分离。

    著名戏剧家曹禺,本姓万,名家宝。繁体的“萬”字的草字头,谐音为“曹”,再照用下部的“禺”,就成为笔名“曹禺”了。他对自己的笔名很满意,曾说:“这个名字很好,既上口好记,又不容易重复。”

    施今墨(1881—1969)曾被评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祖籍是浙江萧山,出生在贵州,原名叫“毓黔”,以纪念出生之地。辛亥革命后,他曾在陆军部工作。后来革命果实渐渐被旧派人物蛀蚀,他心感懊恼,离职行医。他医德高尚,以古代墨子兼爱为怀。他将原名中的“黔”字分成“黑”和“今”,又将“黑”换成“墨”,改名为“施今”,连姓成意:施行于今世的墨子。

    郑思肖(1241—1318),南宋诗人、画家。宋朝灭亡后他为表示对宋朝的忠节,改名:思肖,字所南,“肖”是“赵”(宋代皇帝的姓)字繁体字中的匡心部件。他画兰草都不画地面,人若问兰怎么无土?他就反问:土地被蕃人夺去了,你还不知道吗?他在苏州的隐居之室,外题“本穴世界”。将本字下部的“十”字形取出,置在“穴”字中,可凑成“大宋”二字。这是一种自为的很勉强的离合字形。

    张治中先生曾以“文白”为字,这件事人不知,还是**说出来的。1958年9月间,张治中随从**视察大江南北。车到南京,江苏省委书记江渭青等人到火车站迎接。刚刚坐定,**就笑着问江渭青:“你借文白先生的三千银元到底还了没有?”大家都觉得非常奇怪。原来抗日战争时张治中任湖南省省主席,江渭青还是一位青年。他给张治中写信说:我是**人,要抗日打游击,没有钱,请你资助。张治中认为他极有胆识,而且对自己非常信任,就给批领了三千元。张治中在一次谈话中说到此事,不料**就记下了,而且在在人临其境时一下子就再忆起来。**又给大家解释说:张治中青年时期当过警察,取了一个字叫“警魄”。后来警察不当了,这个字不用了,要另取一个字,就从“警”字中取“文”、“魄”字中取“白”,成为“文白”。

    “七等生”是台湾当代作家刘武雄的笔名。因他敬仰晋代的“竹林七贤”。他把“竹林”换说成“竹寺”,又将“竹寺”二字上下相合成为“等”字。所以“七等生”即“七竹寺生”。而“竹寺”与“竹林”相联系。因为寺庙建筑在山林中,所以“寺”也可称为“丛林”,而且南方的寺,有的就建在竹林中,有“竹林寺”的专名或形容。如此“七竹寺生”就是“竹林七贤的学生”之意。

    池斌:明代人,字士全。“斌”字是“彬”字的异体字,是文采的意思。成语“文质彬彬”就是既很有文采,又质地(指举止)雅素,两者都很充盛而配合得宜。“池斌”这个名字中“斌”字,却用它字面分解成“文”和“武”,再配合上“士全”为字,就是文武全才的意思。

    不同的个体如果在形式上一致或十分相似,就具有整齐、对称的特点。而整齐、对称是一种自然的美态。人名中选用字形相近,或重用同一个字,就有整齐、奇巧、出人意料的形式美,新颖感。就是说,这种方法特有的长处是显出文字的形式美,因此也就难以在意义上达到深刻或出新,这就是事物难以两全。但事物也不是绝对的,人的智慧、机敏、奇巧是无限的,也有用相近或重用的字组成人名而又颇具匠心,表意不凡的,这就是两全其美的上品。

    人名中一般说要避用重复字。若是单名,更不能姓和名用同一个字。双名用重字即叠音词,如“豆豆、红红、阳阳、明明、欢欢”之类,有小、巧、娇、亲的语感。同汉族人名源于高贵社会地位而普遍带有典雅庄重性不谐,因而只用于小名和女名。因此,用重字只剩下一种可能,即姓和双名的第二个字相同。单求这种形式上的相同,如果没有新奇的文意,那是十分容易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而为人所不齿。如果重用了姓氏字,而自成其意,这就难得了,犹如绝处逢生,唯我独到,这才是好作品。宋代游少游一名就是如此,笔者在自己学生或经历中发现了几例,分析如下:

    侯万侯:连上姓,意思是:我是万侯之上的侯;要作统领万侯的人。这恰是自信自负的主题。著名相声表演家侯宝林给自己住宅题名是“一户侯”,饶有兴味:侯岂有仅辖一户的?有,本人即是。我是一家之长,可曰统辖一户的小小侯位。在这所宅子里,我有绝对的自由,有自己的秘密。然而迈步“侯门”之外,却是会横遭灾祸的(据说“一户侯”题在“四人帮”时期)。这“一户侯”的幽默同“侯万侯”的尊大可以相映成趣,都是妙笔生华的。

    朱近朱:“文化大革命”时期,起名或改名为“向红”的人可不少。某君对此不屑,给自己小孩取此名。他有一番妙论: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大红色,是高贵的正色。《论语.阳货》中说:“恶紫之乱朱也。”即以邪好乱正色。近朱,就是接近正人君子。“朱门”又是大官的门。“近朱”就是多走领导的门路。可以升官。自然,立志如此的取名也未尝没有。

    高向高:谚语说“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名字由此生意。

    石安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安”安是常见的人名,取字安稳坚固如石之意。

    白坚白:“坚白”是说石头有坚硬和白色两个特点。“离坚白”是战国的逻辑家公孙龙的著名诡辩论题。大意是:坚硬、白虽是石头的属性,但“坚”和“白”是独立存在的。这是夸大个别差异而否认事物共性的不妥说法。“坚白”也较多用于人名,但是不是使用公孙龙的原意,仅是说:我要做到坚毅而又纯洁。

    权明权:“明权”是明白变通的道理。“权”在此是动词变通,权变义,不是名词权力或权利义。古代把不能改变而必须始终坚持的理论原则称为“经”,把因时因地的变通考虑称为“权”。《公羊传.恒公十一年》:“经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庄子》:“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权是一种重要的智能,也就是所谓的“识时务者为俊杰”。

    以上有关人名的意思都有程度不同的深刻、警僻、新颖、幽默之处。命名者对有关的姓的多义有充足的理解,又有较好的古文修养,才创作了上述的人名。可以设想,如果不知道“权”字有变通义,不知道古语“明权”之意,是不会拟出重字而又意新的这种人名的。

    李庾庚:宋代人,曾任明州(今浙江鄞县)太守。精通地理学。庾,意为露天的粮仓,引申为积蓄义。并没有“庾庚”词,因而不见使用,取名者或许自己作为“积年”之义,即表长寿。

    李金全:唐代人。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在不能“玉全”的情况下求其次。“金全”犹“玉全”,是求最高价值。

    裴斐:明代人。斐,花纹。他的字是:成章,又,当代人,中央民族学院汉语系教授。

    曾会:宋代人。“会”字原来的繁体字是“會”,同“曾”字近似。字宗元。“会”就是聚会义。

    《陔余丛考》中说,南朝宋考帝时有个小吏姓皇,名叫太子。皇帝嫌这个名字太狂妄,命令他改命“犬子”。“太”与“犬”就字形说,只是那一点位置不同,但“太子”同“犬子”的意思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清代李汝珍所写《镜花缘》第八十六回中,有这样的个故事。一个王姓人有八个儿子,请人给取名,还要求用字字形都要与所姓的王字相近似。另外再给各人起一个绰号。这八个名字是很难起的。不料有一日,有人给起全了如下的名字和绰号:

    老大叫王主,绰号“硬出头”。把那“主”字上的点,巧说成硬出头。

    老二叫王玉。玉字中的一点,比喻偷藏在腰里的酒壶,绰号就取为“偷酒壶。”

    老三叫王三。同“王”字相比,“三”字少中间的一竖,绰号为“没良心”。“心”由谐音“芯”字而来。

    老四名叫王丰。“丰”字中间的竖很长,比喻为铁枪,绰号就是“扛枪”。

    老五叫王五。“五”字中间用一笔是折笔,绰号便是“硬拐弯”。

    老八叫王全。绰号是“不成人”。书中没有解释为什么有这个绰号。笔者的解释可供参考。是当王的人。“全”字由“人王”合成,强词夺理说成是当王的人。而仿“白马非马”的诡辩,即:是王,而不是人。

    形近的字容易混淆成误。一组形近字连在一起,一般很难组成词或词组。也就是说难以明白地表示一个意思。因此人名中不常见。但是,事有出奇制胜,起死回生,不经亲见难以想到的。上述人名正是如此。这些人名,主人有自己取名之意,未见介绍,别人就不能一眼看出。它们的巧,仅在于会有意把形近字用在人名中,既有大致整齐划一,不是相差太远的一面,即也属于整齐美;却也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参差迷离,朦胧模糊的特点,这又是一种离奇美。比起正常美来,离奇美往往更为人注目而有诱惑力。这是对人的感观而言。

    不仅如此,这种人名或许会使人有“吃一堑,长一智”的意外好处。形近就会使粗心大意的人把那名字读错、写错,被人笑话,自我惭愧。也许由此可把两个相近似的字,从写法和意义上了解清楚,记得牢固。也许由此在认字写字方面长了一点知识,多了一个心眼,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许多字都认和写得细心而正确了。也许由写字认字的能力渗透而转移至学习、工作、生活的其他方面呢。

    下面一组人名的形近字,可以表达一个比较明显的意思。这类形近字有的也可说是离合字形。

    唐庚:字子西,宋代人。“庚”是“长庚”的省说,指天上金星。“西”指西方。金星夜间出现在西方天空,清晨见于东方。

    吕宫:字长音,清代人。“宫”是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宫。“吕”也是音乐术语,即十二律中的阴律的总称。“宫吕”是个词,即歌曲的声调。把这个词颠倒过来作为自己的名字。所以字叫长音。

    吴虞(1871—1949)近代著名学者。曾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前后发表了许多有名的文章,批评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后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教授。“虞”字中有一个“吴”字。这种情况同“离合字形”有相同之处。

    蔡葵: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主任。“葵”取向阳或自谦用意。

    此外,同偏旁的字特用在人名中,如上面所举马驷驹之类,在现代作家的笔名中更多见。如:艾芜、沙汀、芦荻、芦芒、洪深、崔嵬。也是这种利用形近字的特点,只是已经融化得不大泄漏形迹而已。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语音又是语言表达时谋求修辞效果的一大途径。语音修辞最基本的方法是语音的相谐性联系,分为内部相谐和外部相谐两种情况。

    内部相谐就是姓名所用的两个或三个字之间有一种读音上的相近而谐和,具有一种联绵照应的音乐美,好听好记。这又有几种不同。

    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叫双声。如高诰、杨益、冯云锋、花一华、计大济,刘及亮、唐弢、李陵、班彪。

    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叫叠韵。如张金星、张邦昌、韩即济、朱鹏程、李利、魏巍、田间、杜甫、苏武、高文彪。

    如果是双字名,双声或叠韵可以是姓和第三个字,也可以是双名的两字。上述举例兼有两种情况,不一一说明。

    两字音同或音近。例如:金必定、林麟、林有麟、李吕律、韦则维、齐而奇、姚路遥、傅福海、强启疆、周小舟、游大有。

    注意元音的差别。汉语音节的元音,有的张口大,声音亮,如a;有的开口较小,响亮度稍低,如o;有的响亮度更低,如uv;响亮度最低的是几乎不张口的〗。人名中字的元音响亮,名字就读起来上口有气势。比如“马大华”同“马一骥”相比,前者宏亮,后者低抑。曲啸、曲武、曲异三者相比,声音的高度是逐渐转低的。但低元音自有它的音色特点,就是蕴覆、含蓄、细腻。

    注意韵尾的差异。音节的韵尾有两组。一组是元音的;—组是辅音的n、ng。后一组的字,声道长,音域宽,共鸣强。如陈嘉庚(grng)、吴强(qiang)、柳永(yong)、李阳冰(bing)、李长安(an)、吴承恩(en)、李渊(yuan)、刘伯温(wen)。而前一组就相反,读起来显得短促、低抑。如:祁溪、祁午、李益、傅一微、辛替否。

    注意声调。声调就是字的发音高低情况,也就是一个字从开始张口发音到读完以后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情况。现代汉语的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阴平调高而平,如高、空、飞、机。阳平调由中音升到高音,如:来、回、航、行。上声调由半低音先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如:果、敢、勇、猛。去声是由高音降到低音,如:胜、利、迈、进。简单概括起来,各自突出的特点是:阴平平稳、阳平升扬,上声曲折,去声下降。

    古代诗词读起来富有音乐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注意声调的变化配合。人名也值得吸收这个经验。以现代人名来说,可以把阴平、阳平归为一类,统称为平声,都是高亮而平缓的;把上声、去声归为一类统称为仄声,都是低抑有变的。名字用字平仄相间,就有抑扬的变化,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如:高士其(平仄平)、廖君固(仄平仄)、臧克家(平仄平)、班固(平仄)、古华(仄平),这些名字就具有这特点。如果不从平仄两大类来考虑,只从四个声调的间错来考虑,同样也有这种效果。如**(阳阳阴)、张闻天(阴阳阴)、高鸣凯(阴阳上)、石必强(阳去阳)。可是,如果三个字都是同一声调,如“蔡法保”都是上声,就觉得读起来吃力,如“傅护稷”都是去声,也显得急促气短。

    本节所叙名内谐音的各种情况也并非绝对的。比如即令声调全同,也会因元音或韵尾等

    其他方面的某一优点而克服不足之处。总之,用字需要考虑读起来上口,如果听起来有某种拗口别扭,就需要从语音上分析,以求调整。

    名外相谐,也可以叫名外意义双关。也就是名中某个字或者意思不顺,或者意思很不明显,因为它暗含着名字以外同音或近音的另一个字的意思。比如歇后语“外甥打灯笼一照舅(旧)”,其中的“舅”就是表面意义,它所联系的同音的“旧”就是深层或双关的意义,“舅”好比名内用字,“旧”好比名外相谐而双关的字。名外相谐音的人名,本书其它部分实际已有许多例子,再举例于下。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暂时占据了延安,党中央及红军主力主动撤退而开始在陕北广大敌占区同敌人周旋,以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这期间**主席签发电报及命令时,使用的化名叫李德胜。这是个一般化的人名。“德胜”的意思是凭德取胜,或于德为长。只取这个名字而不取另外的名字,可能有必然的原因,就是它谐音而双关着“离得胜”一虽然现在离开了,但必定得胜而回来。“离”不是姓,它只能寄意于同音的姓“李”,由此又使得“得”字再曲折为“德”。

    著名学者梁漱溟取名的意义很不明显,常有人向别人询问而仍不知。汪东林《梁漱溟谈话录》中披露过有关情况。他原名叫“焕鼎”。“焕”就是焕然一新。“鼎”也就是新。字叫寿铭。名和字的意思应是:新生命年长月久。他中学毕业后,以京津同盟会会员身份作《民国报》的记者,所用的笔名是把作字的“寿铭”谐音为“寿民”或“痩民”。有一次,报社总编给他写了一把扇面,上款中题为“漱溟”二字,他以为别人也喜爱这个意思而十分高兴。从此便以“漱溟”为名,本名便鲜为人知了。但是,所介绍的梁先生这段话,并没有直接说明“漱溟”的含意是什么,只说明它是“寿铭”的谐音。

    笔者认为“漱溟”的“溟”是“海”的意思,即“北溟有鱼”中的溟字。“漱溟”是“漱流”的变说,即用海水漱口,比喻完全涤荡封建社会的污泥浊水,人为新人,社会为新社会,国为新国。这正是“焕鼎”、“寿铭”、“寿民”等的一贯之意。

    “漱溟”的含义还可以从典故的来源再作证明。晋代人孙楚对朋友王济说,他想到山水之地隐居。他想出了“枕石而卧,漱流而盥”两句话,其中“盥”字,指洗脸、漱口等。他自以为这两句话很有诗意而十分得意,又想把它缩说为“枕石漱流”而更有朦胧之美。不料他太激动了,意外地误说成“枕流漱石”。王济当然也知这是不达意的口误,故意反问:“流水可以枕吗?石头可以漱口吗?”未料到孙楚机敏过人。他明知自己把话说错了,但不承认,反而强词夺理地改口解释:“我枕流水而卧,是为了洗耳;我用石头漱口,是为了把牙磨得更快。”洗耳是个典故。尧曾要把天下禅让经高士许由,许由认为作官作帝王是肮脏的事,这句话把他的耳朵弄脏了,便俯身河中洗耳以示鄙夷。孙楚这样一改说,仍然表现了他要当隐士的思想,自圆其说。所以“漱石枕流”成为随机应变的著名的故事。“漱溟”就是洗耳的变说,指洗涤一切封建思想的污垢。

    由此也就知高饶反党集团的饶漱石之名也是由此典故而取的。

    著名电影导演谢添的名字是没有字面意思的,它的意思谐音在名外。他本名谢洪坤,是天地山川的题材,“洪坤”犹言大地。“洪坤”二字拼音写法第一个字母是“h”和“k”,“h”右边的竖与“k”左边的竖相合,就成为右倒转的“天”字,“谢天”恰同原来的“谢大地”意思相补充。

    但“谢天”太直太露,于是把它用谐音的方法隐曲为“添”。把这个思路标示出来,就是:谢洪坤谢天谢添。

    抗日战争时期群众喜爱唱的《大刀进行曲》的作者叫麦新。家长初给取名为孙培元,他在一家保险公司当练习生,自食其力时自己改为孙默心:要把这一点默记在心。后来他从事革命宣传,反动派要逮捕他,名字已列在黑名单上。他必须转移并改名。前几天看了记录片《今日的苏联》,那广阔丰收的麦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于是由“默心”而改为“麦新”。

    作家杨沫(《青春之歌》的作者),名字的意思是比喻一沫小浪而而自谦,但不易为人了解。她们姐妹俩共爱茉莉花,她取名为君茉,妹取名为君莉。后嫌“君茉”似不搭配,又改为“君默”。1942年他进入华北联大学习,革命工作又使她觉得“默”字太消极,又改为“沫”。

    邓颖超和周恩来在早年革命活动中,分别用过“逸豪”和“伍豪”的笔名。那时他们在天津成立了“觉悟社”,为安全考虑,编了五十个号码用抽签办法给各位同志定了一个号,各位同志以号数为核心再拟别名。邓颖超抽的是一号,周恩来抽的是五号,因此分别取了“逸豪”“伍豪”的化名。有篇小说叫《伍豪之剑》,就是反映周恩来同志当时这段生涯的。

    周立波,当代名作家。“立波”不成文意,本是英语“liberity”(自由)的大致的谐音。这仍是笔名,本名是周绍仪。

    周小舟,建国后任**的秘书,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早在抗曰战争前后,他就给**当秘书,**常以“小周”称他。他本来名叫周怀求,后来他由“小周”而谐音为“小舟”作名。1956年**视察湖南时,又风趣而亲切地说:“你已经不是小舟了,你成了承载几千万人的大船了。”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父亲四十岁时才生下他这个命根子。按照迷信乡俗,把婴儿放在上下相合的箩筐中以保根。取名“罗庚”也是谐音这一乡俗。

    艾芜,当代名作家,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汤道耕,是读书明理的主题。他的笔名“艾芫”字面不成意思,实际谐音四川话“爱吾”。

    舒芜:当代作家、近代文学研究专家。1922年生于安徽桐城,本来的姓名是方管。十六岁时用“舒芜”的笔名发表文章,它与乡音中“虚无”相同。取名也许是自谦,我的文章不好,可以等于没有。

    严怪愚,著名记者,1911年生于湖南邵东县。他本名严正,却起了这么一个十分怪僻的笔名。怪名往往有着曲折隐蔽的原因。他的家乡产一种“鲶鱼”,它形状奇特丑怪,前部扁平,后部却侧扁。身长可达一米以上,眼极小。背鳍矮小,臀鳍长,与尾鳍相连。它是淡水鱼,也叫鲇鱼,其实肉味很鲜美。就因长相难看,邵东一带人便以“鲶鱼拐子”的话来骂人刁钻古怪。他在湖南大学经济系读书时,在报上发表杂文,用人民生活贫困来揭露社会丑恶。他把“鲶鱼拐”的骂人话谐音为“严怪愚”作为笔名,从此一直使用起来。

    万堤思(1915—1943),翻译家,原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最早就是他翻译成汉语而介绍给我国读者的。他本名姚思诠,是科举当官的主题。万思是笔名。“堤”,水清的意思。三个字不成意,原来是世界语(这是人们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不学各种外国语,只学会世界语,就可以互相交谈)“复仇”一词的汉语音译。在三十年代的革命思潮中,人们所言“复仇”特指向剥削者,统治者复仇,即推翻他们。

    李林:原名李秀若。1916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县。她素有爱国之志,1936年她在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读书时,英勇参加示威游行,抗议国民党政府逮捕救国会“七君子”。她自告奋勇,担当民国大学游行队伍的旗手。在此之前,他对一位好友说:“我这个李秀若的名字,与这个革命的时代,与我的个性太不相称了。你看改个什么名字好?”朋友建议说:“你敬佩列宁,就用列宁的中文译音一李林吧。”(当时有这种不统一的译法)她就这样改了。她在参加上上述游行示威后不久,参加了中国**。1940年她担任晋绥边区一专署秘书主任,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光荣牺牲。

    名字表示的意义很有局限性的,而古人又想用名字这一符号较多地表达自己当时或后来转变了的意向,于是在正式的人名之外,又辅助有字,有号;或另取字或改变字、号。另取是同时使用两者,改变是停用前面的而只用后面所取的。另取或改变,往往是就前面已取的用字,换用同音的另一个不同义的字,因而就又是一个新的含意。也有改用近音字的,也有新换的意思与原来大同小异的。以下少举数例。

    李必恒:清代诗人,字北岳。名字之义是如北岳恒山一样坚固。《清名家诗钞》中他的小传中说:“商邱宋公为其疾,故更字曰百药,取唐贤命名意,且音同也。”因他多病,朋友仿唐代李百药的取名(已见前面《长寿康健》举例),也用同音的“百药”来改换“北岳”这个字。

    黎士宏,清代官员、学者。原字愧孙,是希望后代超过自己。后来大约所愿未能实现,又改字愧曾。曾指曾点,成了仰贤主题。

    蒋士诠,字必馀,清代文学家。本是科举升官主题。另字辛畲,主题未变,具体意思换成辛勤耕种。“畲”读沖,是开垦两年的地。

    赵翼,清代文学家,字云松,又作耕菘。前者是以松比喻高洁,后者主题未变,意思却改变成:种植蔬菜,即自食其力。“菘”读song,是蔬菜名。叶白色的的叫白菜,淡黄的叫黄芽菜。

    申涵光,清代人,字符孟,又字孚孟、又字和孟。都是敬仰孟子的主题。后来改字凫盟,是和海鸥作朋友的意思,这是晚年恬淡情怀的表示。

    钱观瀛,字子堂。瀛,就是传说的海外仙山瀛州,“登瀛”是慕仙主题。又字叫紫登,“紫”指紫微星,仍然是说登天成仙。

    黄侃,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号病禅,表面是用佛教主题,言爱佛教哲理而自谦未学好。实际却是谦虚说学术成就不高,好像一只病蝉不能长鸣而高鸣。

    当代一些学者、作家的真名和笔名之间也有同音换用而变更意思的。

    戈宝权:著名苏俄文学翻译家,笔名曾用“葆荃”(茂盛的香草)、“北泉”。

    人名虽是个人的,但却是极有社会性的。一个人的名字,不仅他活着的时候,许多人呼唤记录,就是他死亡以后也还会因前事而被提到。名人更是如此。

    制名的基本约束就是求易避难。所谓易,是指:字易认、易写;音易发,意易解。即可以只求简单而不计其他,而在此基础上同样可以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古人有些名字确是简易的。以《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方姓人名为例,方立、方亮、方庚、方文、方正化、方平、方百里、方可中、方廷玉、方召、方壬、方千里、方行、方岑、方山、方山子、方峻、方仕、方佑、方勉、方向、方勺、方舟、方叔……有许多是最常用字,而且不超过十画。又如:

    章生一:明代人,著名瓷器生产家。他生产的瓷器质地白,多有不规则而细碎美观的断裂花纹,人们特称“百级碎”。他的瓷厂称为“哥窑”,他弟弟章生二的瓷厂所产稍差,称为“弟窑”。

    近代有许多著名人士当初所取之名较繁难,便另改为简易的名字。

    张友渔是著名法学家、新闻工作者、政治学家。他本名张象鼎,字友彝。鼎是古代传国宝器,彝是法度的意思。他这个名和字与他的职业爱好完全一致。用字恭庄、端敬,在过去来说是很典雅凝重的。当他接触到社会的实际,一方面感到封建社会的法则不值得坚守恭爱,也感到那两个字难认难写。经过多次地试改,最后笔名定为通俗简易的“友渔”,并成为他实际的名字。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1898—1975)在师范学校读书时,语文老师喜爱他而给他起名:子顗。后来他换用成好写的“恺”字,而两具字意思是相通的,都是安乐之义。

    关肃霜:著名的京剧女表演家。他本名关鷫鸘,是起初学艺的老师给她起的。鷫鸘就是凤凰的别名。1953年,一次演出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演员。周总理笑着对她说:“你的名字笔划太多了,没有群众观点,可不可以简化,把旁边的鸟字拿掉呢?”她说:“是啊,这个名字有的观众不认识,就干脆叫我‘关鸟鸟’,我是不想要那两个鸟边旁。”

    研究古代小说和戏剧有两种常用的词语工具书:《小说词语汇释》和《戏曲词语汇释》。它们的作者是陆澹安,名字之意是安于澹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原名衍文,号澹貪。后来把第二个字改为同音同义和“庵”,再改为同音异义的“安”,以此笔名写作了几十年。他的名著还有《古剧备览》、《说部卮言》等。

    著名电影演员张平,本姓“仉”zhang。这是个古代也少有的姓,就是大圣人孟子母亲的姓。古书上说“孟母仉氏”。此姓的人原来都住在山东曲阜一带,张平正是曲阜人。他本叫仉家驹。他拍摄电影后,先把名字改为:平,继而把姓又改为近音的张,都是为了群众称说演员姓名的方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典西游记共多少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