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CHENG吉承翅膀卫衣2018秋冬是什么系列

原标题:爆红的翅膀卫衣背后,设计师吉承告诉你,中国元素也可以很潮

作为独立设计师,吉承很幸运,她的“翅膀卫衣”一下子使她很突出,像个深深的烙印!

很多朋友问她:翅膀卫衣这么火,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吉承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她记得自己曾经参加过“女神的新衣”节目,只参加了一期,就决定不参加了,她想脚踏实地地做好设计。

上周她的第一家店进驻杭州湖滨银泰,那天正好冷空气降临杭城,她裹着一件长至脚踝的大衣,忙里忙外帮客人搭衣服。一看就是个风风火火的女人!

吉承就读于意大利Marragonni Fashion学院。求学时她就很想做一个系列重塑她眼中的东方元素。

直到2003年,她觉得时间点对了,一直在等的这个“落根感”突然在召唤她。同年,吉承决定回国创业。

那时的她小宇宙爆发,只醉心于设计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

而现实的情况并不简单,“学设计的都知道,首先越不可复制越珍贵;其次是做一个好设计要不计成本,而投资人则希望你的设计要具有复制性,要有流量,同时要控制成本。”吉承说她傻眼了,社会上接受到的信息和学校里学的正好相反。

好在吉承没被吓到,她慢慢理清思路,也逐渐清晰了自己的设计方向,“小而美的设计”。

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用中国元素其实是一件冒险的事,而吉承想用自己的方式将中式元素剥离其显性的表面,自然而然融入当代社会。

“中国元素不会是只能走典雅路线的老古董,它可以很潮,很时尚。”她尝试将中国元素与优雅、嬉皮混合在一起,借西方裁剪之“形”诠释中国元素之“意”。

吉承设计的每个系列都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灵感如古诗、京剧脸谱、风筝、兵马俑、传统小吃等。

现在想来的确有点冒险,吉承记得当时推给时尚杂志,杂志都不愿意拍,那时候流行极简主义和性冷淡风格。

吉承不想去跟风,也不怕尝试……她希望自己设计出来的衣服更接近现实,哪怕是一种现实的补充。

在2014年这一年,翅膀卫衣毫无征兆地火了,用吉承的话说起来就是:突然爆了,有点莫名其妙!朋友帮她数得清清楚楚:萧敬腾穿了3次。后来她发现胡歌、李宇春、刘雯都在穿!

“3天卖了1000件翅膀卫衣,我们统计过,差不多卖了三万多件。如果算上盗版,应该有几十万件。”那是设计师品牌真正的爆款。

尽管时隔几年再来看,当时也有不少争议,吉承说她这十年来最大的变化是能经受各种批评。

吉承也由衷地感恩——这个世界有成千上万和她一起在打拚的服装设计师,而她的翅膀卫衣让人记住了她。

这或许和时代的变化有关。毕竟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也紧随其变,个性化变成这个时代一种迫切的追求。

“至少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翅膀卫衣,”吉承自认为自己是个服装工作者,她希望用设计积极地去反映所处环境的变化。

那阵子,吉承发现每一个穿翅膀卫衣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很欢乐,于是她也享受这种感觉,她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时髦起来,并能承担得起这种时髦。

这甚至成为她对每一季JICHENG的评判标准——是否时髦?是否好搭配?性价比是否高?这些中国元素和人是否融入?

工作室目前有二十多个年轻人,吉承鼓励这些90后设计师,探索一种既贴近生活又富有想象力的设计,于是有了“鸟人”系列。

果然,“鸟人”系列一经推出便被年轻人在微博上大量地转发。随后,设计师们还尝试着在衣服背后印上标语,一种平面式的、借题说话、戏虐自嘲的设计语言。

服装不仅是人的内在表达,也记载着某一段生活的形态。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离不开小时候的成长环境。

时至今日,吉承还是经常想起她的烂漫童年生活,毕竟她的童年赋予了她天马行空的环境。

“从小我就喜欢画画,喜欢做剪贴本,书的封面从来没有完整过。而且特别爱臭美,小学六年级就不让我妈给我买衣服了,小女孩喜欢穿粉红粉黄,我觉得特别难看,我喜欢穿黑色的。人家背双肩背的书包,我一定要拎公文包上学。”愉悦欢快的神情,就像在描述一件昨天放学时刚刚和小伙伴交换的秘密故事。

吉承有很多怀揣至今,并被她妥善保管的童年记忆,有时候的回忆是重叠的。她还是很喜欢逛店,收集各种好看的图片。

她享受现在这般岁月静好的日子,再忙也可以在母亲、设计师、妻子、服务员(在杭州湖滨银泰开店时,吉承变身服务员)等角色里自如转换。

这和JICHENG品牌本身一样,不想盲目地扩张门店,需要随着时间流逝一点一滴用心完善,宁愿选择谨慎和稳妥,并慢慢等待,重要的是享受其中,让最好的结果在未来发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承翅膀卫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