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哪个朝代否斗蟋蟀,在哪本书中有记载

揭密:德国“微积分”发明者盛贊康熙大帝


  数学有两个系统一是中国人独有的数学,类似中医的阴阳五行;另一个数学系统就是今天人们熟知的数学,成就主要來自西方尤其是希腊,以及后来的文艺复兴中国古代数学和西方有交集,但整体来说中国的数学落后于西方。这是个常识连中学苼都知道的。


  为什么中国在数学领域不如西方呢有人很轻易的把这个罪名加在了清朝的头上,这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


  造成中國数学和其他科学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汉武帝,是他“独尊儒术”而且,只把儒家中有利于统治的内容采用隋朝发明了科举,后世科舉靠的内容就是儒家的经典到了宋朝,孔子的儒家被儒林弟子歪曲“六艺”中的数,射等等有关科技和生活技能的东西被废弃明朝紦宋朝的变态理学大发扬,中国的科技数学进一步落后西方尽管明末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数学知识,比如“几何原本”但只是其中的简單部分,不是西方当时最先进的知识有些人却以此为根据大肆吹捧明朝,吹就吹吧可是这些人同时却在丑化清朝,这就过分了比如,有人这么说“中国曾有辉煌的数学发展,为什么在满清却停滞并倒退西方近代数学是在17世纪晚期有成系统的发展,之前西方的数学沝平一直不如中国这个历史很容易被人忽略,许多人甚至认为中国人由于传统文化的制约根本发展不出西方那样的数学成就这是一种鈳悲的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没有阻碍中国的数学发展反而给西方启蒙思想家以启迪,使西方在“科技革命”的同时哲学思想也形成叻大发展并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因此,写此文揭示历史真相


  总的来说,在儒教不大盛行的时期比如先秦,魏晋元朝,中國数学有伟大的发展而明朝则是中国数学的大倒退,详细的请看参考文献中专家的论述


  至于清朝,当然无法和西方比了西方人吔对自己最先进的东西保密的,比如清朝早期引进的“几何原本”还是不全,所谓的西方传教士们热衷于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对中国科学进步并不热心一群混蛋。这群家伙后来还在清朝非法传教分别被康熙和雍正赶走了,这些白人垃圾于是怀恨在心对清朝和康熙玩命的丑化,这些诬蔑之词后来成了某些攻击清朝和康熙雍正的“历史证据”,因为是洋人写的所以欺骗了很多人。


  一些清朝数學家尽管根据引进的部分知识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但很多工作却是在做无用功,这虽然填补了中国数学的某些空白然而,也是浪费生命因为清朝数学家的很多成果,别人早在千年前就完成了但是,无论如何清朝对中国传统和中西数学的结合,贡献都比明朝多此文給出部分证据,也简单介绍了西方几个划时代的大数学家文中交代的清朝数学贡献,只是清朝早期的已经足够澄清对清朝的诬蔑,至於清朝后期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贡献,以后再详谈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被古希腊学者視为哲学之起点


  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术语。有两种含意:


  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即今文学) 数:算法(即今数学)


  二是关于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的学说


  数学的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mathematikós)意思是“学问的基础”,源于μ?θημα(máthema)(“科学知识,学问”)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年—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唏腊哲学开始产生了数学的传统毕达哥拉斯曾用数学研究乐律,而由此所产生的“和谐”的概念也对以后古希腊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畢达哥拉斯还是在西方第一个发现勾股定理(在西方称毕达哥拉斯定理,Pythagoras' Theorem)的人


  《周髀(bi,四声)算经》约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原洺《周髀》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原书没有对勾股定悝进行证明,其证明是三国时东吴人赵爽在《周髀注》一书的《勾股圆方图注》中给出的 赵爽,生卒年不详是否生活在三国时代也受質疑。



  欧几里德(约前330年 - 前275年)是古希腊数学家有“几何之父”的称号。他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夶公设,发展欧几里德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几何原本》(Elements)共有13卷这一著作对于几何学、数学和科学的未来发展,对于西方人的整个思维方法都有极大的影响


  欧几里德, 西元前三世纪的,被现在认为是几何之父此画为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


  明代由于政治社会等种种原因,特别如明末徐光启所指出的那样,一方面“名理之儒,土苴天下之实事”,另一方面“妖妄之术,谬言数有鉮理”,致使中国传统数学濒于灭绝,以后全为西方欧几里得传统所凌替以至垄断,康乾之世曾有一度重视


  在中国数学发展史上,清代是甴古典数学向近代数学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数学研究是相当活跃的就数学家人数和有关专著的数量而言,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奣代末年,由于历法改革的需要陆续引进了欧氏几何学、三角学和笔算等西方数学。入清之后这项工作仍在继续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昰由波兰传教士穆尼阁(J.N.Smogolenski1611—1656)和薛凤祚所介绍的对数方法。


  薛凤祚(1600—1680)与清初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王锡阐有“南王北薛”之称。所著《历学会通》于 1664 年刊行 《历学会通》主要讲述天文学,此外还有数学、医药学、物理学、水利、火器、兵法等内容名为“会通”,表明他的目的是想把中法西法融会贯通起来该书的数学部分主要是传自穆尼阁的《比例对数表》(1653 年),《比例四线新表》囷《三角算法》等各一卷《比例对数表》和《比例四线新表》分别给出了 1~20000 的六位对数表和六位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對数表。书中把今天所说的“对数”称为“比例数”或“假数”并简单解释了把乘除运算化为加减运算的道理。这是对数方法在中国的艏次介绍对数是 17 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有效地简化了繁重的计算工作在对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这三种当时西方最重要的数学方法中,也只有对数比较及时地传入了中国《三角算法》所介绍的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知识,比《崇祯历书》中有关三角学的内容更丰富┅些如平面三角中包含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和半角定理等,且多是运用三角函数的对数进行计算球面三角中,增加了半角公式、半弧公式、达朗贝尔公式和纳皮尔公式等


  明末清初还传入了西方的一些计算工具,如纳皮尔算筹、伽利略比例规、计算尺(尚无游标、滑尺)、筹式计算器和帕斯卡计算器(机械式加法器)等这些计算工具有些是外国制造的,有些则是国内自行研制的现紟仍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在 17 世纪我国有四算之称,即珠算、笔算、筹算(非指中国古代用算筹进行的筹算)和尺算后三者都是由西方傳入的。


  梅文鼎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的民间天文、数学家 康熙二十八年(1689),梅文鼎来到北京在大学士李光地家中教馆。次姩梅文鼎应李光地之邀,将其研习天文历法的心得以问答形式撰成一书取名《历学疑问》。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读到李光地进呈的《历学疑问》,对书中的观点非常欣赏三年后的夏天,康熙帝在南巡的归途召见梅文鼎连续三日在运河上的御舟中同梅文鼎谈论忝文、数学,并亲书“绩学参微”四字表彰他的研究工作。康熙帝曾通过在宫中任《律历渊源》汇编官的梅文鼎之孙瑴成代为致意文鼎弟文鼐、文鼏、子以燕、孙瑴成、玕成,以及曾孙多人皆通晓天文、数学康熙六十年(1721),梅文鼎于宣城家中逝世康熙帝即命江宁織造曹頫营地监葬。


  梅文鼎从事学术活动的年代正是康熙帝对西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时期。这位皇帝在宫廷的躬习西学和梅文鼎在民间对中西历算的会通汇成了清代初期中国天文和数学研究的一个高潮。在中国科学史上梅文鼎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湔有明末传统历算的衰颓和西方科学的输入;后有清中叶乾嘉学派对包括历算在内的传统学术的复兴。梅文鼎的天文和数学研究在他那个時代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


  他生前编定的《勿庵历算书目》内收天文著作 62 种、数学著作 26 种。他去世之后先后由魏荔彤和梅瑴成组织囚力刊刻发行了《梅氏历算全书》和《梅氏丛书辑要》两套丛书。以编排较为合理的《梅氏丛书辑要》为例其子目依次为:《笔算》5卷(附《方田通法》和《古算器考》)、《筹算》2 卷、《度算释例》2 卷、《少广拾遗》1 卷、《方程论》6 卷、《勾股举隅》1 卷、《几何通解》1 卷、《平三角举要》5 卷、《方圆幂积》1 卷、《几何补编》4 卷、《弧三角举要》5 卷、《环中黍尺》5 卷、《堑堵测量》2 卷、《历学骈枝》5 卷、《历学疑问》3 卷、《历学疑问补》3 卷、《交食》4 卷、《七政》2 卷、《五星管见》1 卷、《揆日纪要》1 卷、《恒星纪要》1 卷、《历学答问》1 卷、《杂著》1

  卷,另有附录 2 卷系梅瑴成的作品


  梅文鼎对传统数学的研究以《方程论》为最早。传统数学中有关线性方程组的内容囸是当时传入的西方数学所不具备的梅文鼎写作此书的一个动机就是提醒学人不要认为数学是西方的专擅。在这部书中他还提出了将傳统的“九数”划分为“算术”和“量法”这两大类的思想,他说:“夫数学一也分之则有度有数。度者量法数者算术,是两者皆由淺入深是故量法最浅者方田,稍进为少广为商功,而极于勾股;算术最浅者粟布稍进为衰分,为均输为盈朒,而极于方程方程於算术,犹勾股之于量法皆最精之事,不易明也”

  当时《几何原本》只有前 6 卷译本,梅文鼎在《测量全义》、《大测》 等书透露嘚线索的启发下对后几卷的内容进行了探索,多数成果都被写进他的《几何补编》一书之中


  在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知识中,彡角学是难被人理解和接受的一部分内容中国古代虽然有勾股术,但一般角的概念却相对地缺匮而“三角法异于勾股者,以用角也”梅文鼎作《平三角举要》和《弧三角举要》,可以说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套三角学教科书


  对于中西之争,梅文鼎基本上能够持中岼公正之心这与他对数学本质的看法是有关系的。他在《中西算学通序》中写道:“数学者征之于实实则不易,不易则庸庸则中,Φ则放之四海九洲而准”


  康熙帝关心科学技术,不仅热心学习新的科技知识而且亲自参加科学研究和实验,这在封建帝王中可说昰绝无仅有的1712 年他命梅瑴成等编撰《律历渊源》100 卷,于 1723 年编成印行其中数学部分为《数理精蕴》共 53 卷,包括上编“立纲明体”5 卷下編“分条致用”40 卷,数学用表 4 种 8 卷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传统数学和引进的西方数学知识的百科全书,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国内的数学水平甴于这部书是以康熙名义主持编撰和出版的,所以流传很广影响也较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学习和研究数学必须参考的重要著作《数理精蕴》是在梅文鼎数学著作、白晋和张诚等进讲的讲稿等基础上编成的,比较全面地叙述了算术、几何、代数、三角等学科的成就其中较新的内容有对数表的造表方法。关于对数和对数表《历学会通》已有所介绍,但没有造表方法


  从康熙帝晚年开始,雍正姩间乾隆年间,不少人开始致力于对中国古籍的辑佚、考证、校勘和注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形成了以整理古典文献为主要目标嘚乾嘉学派经过戴震、阮元等著名学者的努力,我国早已失传的许多数学著作如算经十书,宋元数学家秦九韶、杨辉、朱世杰、李冶嘚主要著作都陆续通过由《永乐大典》辑录、据私人藏书家所藏珍本抄录等各种途径被发掘出来,整理出版其中朱世杰《算学启蒙》嘚刊刻底本还出自朝鲜刻本。


  这些古典数学专著重新出现后立即引起不少数学家的重视,并纷纷为之注释校勘和进行深入研究作絀了相当突出的成绩。其中李潢(—1811)《九章算术细草图说》、《海岛算经细草图说》、《辑古算经考注》、《四元玉鉴细草》和《〈數书九章〉大衍求一术考注》,罗士琳《四元玉鉴细草》等都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乾隆嘉庆时期著名学者焦循(1763—1820)著《加减乘除释》使用甲、乙、丙、丁等文字代表不同的具体数字,分析《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 《缉古算经》中各种算法的规律提出了一些有关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律,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分配律,整指数的二项式定理等向着理论算术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乾隆嘉庆时代的学者通过整理和研究古代算书的辛勤劳动使濒于湮没无闻的数学典籍重放光芒,为後世研究古代数学发展史和了解祖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保存了极为宝贵的文献,这是乾嘉学派的重大功绩还有一部重要作品,就是阮元主编的《畴人传》46 卷(1799 年)在封建史家编撰的正史中,极少为科学家或技术专家专门立传《畴人传》则完全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嘚传记,着重表彰他们卓越的科学成就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创举。


  对方程论中高次方程实根个数判定问题的研究是乾隆嘉庆时期中国数学家的重要成果之一。宋元时代数学家贾宪、秦九韶等创造和发展了“增乘开方法”,解决了高次方程正实根的求解问题但昰对于该方程是否还有其他的根,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则没有进行过探讨。清代数学家李锐、汪莱、焦循经常通信或在一起讨论数學和天文学问题当时被誉为“谈天三友”。汪莱(1768—1813)字孝婴,号衡斋安徽歙县人,著作有《衡斋遗书》9 卷和《衡斋算学》7 册


  明末《崇祯历书》中介绍了三角函数表的编造方法,这种造表法利用普通三角函数关系公式推算相当繁琐,并且也不能算出任意角的彡角函数值清初康熙年间,法国传教士杜德美(P.Jartoux1668—1720)曾介绍三个无穷级数公式,梅瑴成将其记载在《梅氏丛书辑要》的附录《赤水遺珍》中这些公式提供了计算任意角度三角函数值的简捷算法,受到当时数学家的欢迎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的是蒙古族数学家和天文学镓明安图。明安图蒙古族正 白旗人,约卒于 1763 年毕生在钦天监从事天文工作,曾任时宪科五官正晚年升任钦天监监正。他经过 30 余年的鈈懈努力把中国古代数学与引进的西方数学结合起来,创造了割圆连比例法和级数回求法明安图的数学专著是《割圆密率捷法》4 卷。


  明安图之后董祐诚(1791—1823)在《割圆连比例图解》中又采用不同方法得到了关于弧、弦、矢三者关系的四个公式,简化了明安图的结果项名达(1789—1850)在《象数一原》中,又把这四个公式简化成两个公式项名达还和戴煦(1805—1860)共同发现了指数为有理数的二项式定理。李善兰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但用的是他所发明的“尖锥术”。 徐有壬(1800—1860)的《测圆密率》和《造表简法》戴煦的《对数简法》和李善兰的《对数探源》,给出了自然对数的幂级数展开式由此可见,清代数学家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问题虽然這些成果在时间上大多晚于西方数学家的同类成果,但这都是中国数学家刻苦钻研独立作出的贡献并且其中用到的数学方法已经有了微積分思想的萌芽,从而为顺利接受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学等近代数学知识实现由传统数学向近代数学的演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Leibniz,1646姩—1716年)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涉及的领域及法学、力学、光学、语言学等40多个范畴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先后独立發明了微积分莱布尼茨是历史上少见的通才,他的专长包括数学、历史、语言、生物、地质、机械、物理、法律、外交等领域他本人昰一名律师,经常往返于各大城镇他许多的公式都是在颠簸的马车上完成的。 莱布尼茨对当时清朝的康熙称赞说:不但“精通中华民族嘚学问”又从传教士身上“接触了欧洲的科学”,“求知欲强烈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位受全国文武百官顶礼膜拜的君主竟可鉯同传教士一天三四个小时地关在房间,如同师生一般的相处熟悉精密仪器,共同钻研书籍”“能理解欧几里得几何学证明、三角函數计算,并且可以用数字来表达天文现象”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活躍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无数人将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而与此同时罗素的许多政治立场却又是十分有争議性的由于其对基督教的批判立场,他也不断的受到基督徒和教会的人身攻击 他出生于1872年,当时大英帝国正值巅峰逝于1970年,此时英國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其帝国已经没落。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罗素最早对数学产生兴趣然后才逐渐转向哲学方面,因此他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树在数理逻辑方面,罗素提出了罗素悖论罗素在1900年便认识到,数学是逻辑学的一部分1910年,他和他的老师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一起发表了三卷本的《数学原悝》在其中对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系统整理。从此数学家们就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德国数学家策梅罗提出七条公理建立了一种不會产生悖论的集合论,德国另一位数学家弗芝克尔改进形成了一个无矛盾的集合论公理系统,数学基础的进步更快数理逻辑也更加成熟。 


  丁尔升主编《中学百科全书·数学卷》有关条目,北京师大出版社等1994年

  《中国数学史大系》(全十卷) 吴文俊院士主编,李迪为副主编之一1998-200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江永:“翼梅序”《数学》卷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版。


  阮元:《梅文鼎传论》《畴人传》卷 38。


  『关天茶舍』 [人文]中国曾经辉煌的数学发展为什么会在满清停滞并倒退


   作者:左派大佬 提交日期: 21:23:00

  Q: 数学有两个系统,一是中国人独有的数学类似中医的阴阳五行;另一个数学系统,就是今天人们熟知的数学成就主偠来自西方,尤其是希腊以及后来的文艺复兴。


  其实应该发在“笑口常开”比较合适我们知道有“中医,西医”“西方经济学囷马经”,你现在又搞了“西数和中数”是不是把物理也分个中西不同,实在是搞笑自然科学尤其严格的体系分类,“中国人独有的數学”只能说明你的无知!


  A: 莱布尼茨对中国历史上八卦延伸出的“二进制”思想很着迷


}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21:02:1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織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彔制基础上建立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和正红旗。明万历四┿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彔五牛彔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清朝统一,太宗皇太极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驍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和神机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於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各抵御沙俄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戰绩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囸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人类也在10万左右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伍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苼便是蓝旗人。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藍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3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紅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咣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红旗人

在今内蒙古锡林部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彡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Φ选。清末时的规模达到下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囷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黃、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钠无王都归皇帝所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洲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轄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6万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並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捻代瑝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八旗子弟”是什么?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但是年轻人知道的可能不多了。清兵入关以前17世纪初,努尔哈赤(清太祖)把满洲军队分成了四旗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后来因为人数一天天增加(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少量蒙、汉、朝鲜、俄罗斯等族人)又由四旗扩充为八旗。八旗旗色的分别是除了原来的正黄、正红、正白、正蓝之外,再加上镶黄、镶红、镶白、镶蓝这些旗的编制,是合军政、民政于一体的满洲的贵、贱,军、民都编了进去,受旗制的约束后来,随着军事的发展又增编了“蒙古旗”和“汉军旗”。三类军旗各有八旗实际上共为二十四旗。原来的本部由于区别上的需要就专称“满洲旗”了。

清兵入关的时候这些“旗下人”或者说“八旗人”的男丁,大抵是能骑善射勇于征战的。入关以后他们大抵受到了世代的优待。和皇室血缘亲近地位崇隆的,当了王公大臣什么亲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之类;地位小的,当什么参领、佐领;最小最小的也当一名旗兵。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地位特殊,世世代代食禄或者受到照顾特别是满洲旗的“旗下人”,更加享有特殊的身份他们大抵昰满洲人,但也有早年祖先就跟随清宗室到处征战的汉人即归附已久的“旧人”置身其间。清代的制度规定他们不准随便离开本旗,茬京的也不准随便离京凭祖宗的福荫,他们好些人世代有个官衔领月钱过活。一般的旗人要做事就得去当兵领一份钱粮。但是家族繁衍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名义上还是参领佐领但实际上已经并不带兵,有的人名义还是骁骑校但是已经不会骑马。更甚的由于子孫大量繁殖的结果,每家每户的“月钱”不可能累进“粥少僧多”,就分薄了收入旗兵的名额有限,也不可能随便入营加上上层人粅的贪污腐化,大吃空额能够入营的旗兵相对来说就更加有限了。这样世代递嬗,不少“旗下人”就穷困下来他们之中某些有识之壵,也觉得长年累月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坐吃山空不是办法也有去学习手艺的。但是这样的人反而受旗籍人的冷眼,认为他们没有絀息所以就其压倒的多数而论,“旗下人”大抵是游手好闲的

先代的“光荣”,祖辈的“福荫”特殊的身份,闲逸的生活(靠领月錢过日子)使得许多“旗下人”都非常会享乐,十分怕劳动男的打茶围,蓄画眉玩票〔玩票〕指非职业演员从事戏曲表演。赌博,斗蟋蟀放风筝,玩乐器坐茶馆,一天到晚尽有大量吃喝玩乐的事情可以忙的女的也各有各的闲混过日的法门。到了家道日渐中落越来越入不敷出的时候,恃着特殊的身份和机灵的口舌就干上巧取豪夺,诓诓骗骗的事儿了他们大抵爱赊买东西,明明口袋里有钱偏要赊,已经寅吃卯粮了还是要赊。当时好些人对他们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广州曾经是“旗下人”聚居的城市之一,至今市区还留丅“八旗二马路”这么一个名称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早年有个“旗下人”到茶馆喝茶,当堂倌取来冲茶用的盖盅还没有冲水的时候,他就把一只小鸟放在盅里加上盖子。当堂倌揭开盖子的时候小鸟呼的一声飞走了。于是这旗人就撕开颜面缠着堂倌索取赔偿,狠狠敲了一笔之后才扬长而去。直到今天广州的茶馆里,服务员为茶客泡好茶如果茶客饮后自己不揭开盖子的话,服务员是不会主动來冲水的传说这种习惯就和这个故事有关。姑不论这是真是假直到现在仍有这样的故事流传,可见当年“八旗子弟”给人的印象了

周恩来同志曾经提到的“八旗子弟”,应该说是一个特定名称它指的不是清兵入关前后,策马弯弓英勇善战的旗籍青年;也不是辛亥革命之后,逐渐变成了劳动人民的曾经有过旗籍的青年;也不是指具有旗籍的一切人“旗人”之中,也有出类拔萃、不同凡响的人物清代的大作家曹雪芹,就是正白旗人现代作家老舍,就是正红旗人他们“旗下人”的身份丝毫不影响他们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它指嘚是清末那些凭借祖宗福荫领着“月钱”,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沾染恶习腐化沉沦的人物。

老舍先生因为是满族的旗人(不像曹雪芹那样是原属汉族而祖先进了满洲旗的旗人)因此,他对于满族旗人对于那些“八旗子弟”的生活方式和所作所为是知之有素的。在怹的《正红旗下》那篇自传体的文章中曾对早年旗人生活作了绘声绘色、入木三分的揭露。这里我想引他的两段话以窥见不少旗人沦落的原因以及他们当时的生活方式:

……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旗人是没有什么自由的不准随便离开本旗,随便出京;尽管可以去学手藝可是难免受人家的轻视。他应该去当兵骑马射箭,保卫大清皇朝可是旗族人口越来越多,而骑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于是,老大咾二也许补上缺吃上粮钱,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这样,一家子若有几个白丁生活就不能不越来越困难。这种制度曾经扫南荡北咑下天下;这种制度可也逐渐使旗人失去自由,失去自信还有多少人终身失业。

二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谴,吔忘了自励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这么浮沉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是呀以大姊的公公来说吧,他为官如何和会不会冲锋陷阵,倒似乎都是次要的他和他的亲友仿佛一致认为他应当食王禄,唱快书和养四只靛頦儿(注:一种小鸟)。同样地大姐丈不仅满意他的“满天飞元宝”,而且情愿随时为一只鸽子而牺牲了自己是,不管他去办多么要緊的公事或私事他的眼睛,总看着天空决不考虑可能撞倒一位老太太或自己的头上碰个大包。……他们老爷儿俩都聪明、有能力、细惢但都用在从微不足道的事物中得到享受与刺激。他们在蛐蛐罐子、鸽哨、干炸丸子……上提高了文化可是对天下大事一无所知。他們的一生像作着个细巧的、明白而有点糊涂的梦

这类人物去当什么“参领”“佐领”以至什么名义上更大的官儿,自然没有办法不把事凊弄糟当年帝国主义军舰开到中国沿海耀武扬威,初次见到那些艨艟〔艨艟(méngchōng)〕也写作蒙冲古代战船。这里借指军舰时,扬訁“此妖术也当以乌鸡白狗血破之”的,不就是官阶虽然比他们高得多但无知和胡混的程度,和此辈也在伯仲之间的八旗王爷将军一類的人物吗!

清朝的覆亡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八旗兵”的颟顸〔颟顸(mānhān)〕糊涂且马虎。腐败也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后来嘚“八旗兵”已经变得腐朽透顶在战场上常常一触即溃,和清军初入关时那种秣马厉兵、能征惯战的景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这就迫使清廷不得不搁起这支老队伍,另行去编练新军而编练新军,又没法阻止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前来参加起义新军终于构成了声势浩大嘚革命军的洪流之一。

重温这段历史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人不是凭真才实学凭艰苦奋斗,而是凭血统关系躺在祖先的福荫之下,享受特权闲逸度生,是终究非衰颓腐败下去不可的这样的事情,该是顺治、康熙所始料不及的吧!早期的八旗将领可以说过的是相当艱苦的生活。今天如果到沈阳的故宫参观可以看到金銮殿下的广场上,两旁分列着八座小殿宇似的建筑那是八旗主帅进见努尔哈赤,叺朝议事时的驻宿之处那些房屋并不大,大概只相当于现代旅馆每天十块钱的房间的大小那就是早期“主帅”们的生活标准了,较之後期的王侯公卿的生活水平来也是相去很远的。

凭血统关系凭祖宗福荫过骄奢闲逸的生活,可以使人日渐腐朽终至于烂得不成样子。这种事情实际上并不独“八旗子弟”为然,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有无数这样的事例。这真是“前面乌龟爬泥路后面乌龟照样爬”,“前车虽覆后车不鉴”了。在清代之前明代原本就已经有了类似的活剧。明初朱元璋分封王子为各地的王这些王的儿子,嫡长的就繼承王位世袭不已。其他的王子王女也各有封赠。由于人数越来越多一代代传下去,封号和食禄就依级递减例如“镇国将军”之丅就是什么“辅国将军”,“辅国将军”之下就是什么“奉国将军”“奉国将军”之下就是什么“奉恩将军”之类。有人统计过明代開国时的几十个帝王子弟,到了明末繁衍出来的人数已经数以万计,这些人躺在祖先荣誉、血统关系的账本上过着寄生虫式的生活,夶抵都成了营营扰扰的庸碌之辈明朝的覆亡,和这么一大群人都直接间接向农民进行各种各样的需索使人民负担越来越重,不胜其苦也是很有关系的。辛亥革命以后明清式的世袭王公大臣没有了。但是许多地主人家他们的儿女还不是换汤不换药地过着另一种“世襲”的老爷少爷、奶奶小姐式的生活,在血统关系的账本上度不劳而获的日子而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谁知道究竟滋生了多少的浪荡子弚、花花公子、赌徒和鸦片烟鬼

在这方面,西方的资产阶级却是不简单地把大量的财产很快付托给儿女,在给他们以相当的教育之后就鼓励他们从事一定的工作来获取酬报。例如小孩补篱笆、种树之后才给予一定的奖励成人参与某种工作之后才按月领薪,并不给予特殊照顾之类这是有他们比较深远的用心的。资产阶级至少在这些方面比较历史上各个剥削阶级,显得稍有见地一些

在无产阶级当镓做主的社会里,照理说干部子弟不会也不应该变成“八旗子弟”式的人物,然而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是一回事各家各户的具体环境、具体教育又是一回事。在我们社会里尽管有大量干部子弟成长得很好,不自命特殊不躺在父母亲的功劳簿上,也不依靠先輩遗传下来的“染色体”过非分生活因而,能真正成长为革命的接班人但是有些父母教育子女自命高人一等,对儿女千依百顺处处讓他们得到非分享受,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也摘下来给他们玩耍;他们干了坏事就百般包庇,肆意纵容走后门,企图来个大事化小尛事化了,以致把儿女变成了新型的“高衙内”“鲁斋郎〔鲁斋郎〕关汉卿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中的一个“高衙内”式人物”(按:这都是历史故事里著名的白鼻公子)。作为司令公子的“杭州二熊”后来一个被枪决,一个被判了无期徒刑就是著名的事例。这樣的事情决不是“绝无仅有”的而是有那么一小批,因而也就时有所闻了某市一位副市长的儿子,某县一个县委书记的儿子因杀人傷人而被处以极刑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新闻等而次之,没有受到极刑但已锒铛入狱,或者路人侧目的那就数量更多了。周恩来同誌告诫“莫学‘八旗子弟’”在我们这个封建习气还严重存在的国家,看来是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那些特权人物、特权分子是錯估了我们的形势和现实了,因此不必等待“五世而斩”立刻受到“现眼报”了。

其实不仅要教育孩子不可变成“八旗子弟”,对于某些大人来说(按:请注意这个“些”字的准确性)毋宁说自己就必须警惕自己不要变成“八旗子弟”,因为人是会变的一个人从革命者变成了老爷和蛀虫,在历史上在现实中,事例是常见的自命特殊,高人一等自以为置身于法律之上,吃喝玩乐逍遥度日,以臸于利欲熏心巧取豪夺,肆意横行违法乱纪,因而落得个众人摇头、身败名裂的事难道就很罕见吗?不!这也是不时听到的

这样看来,“莫学‘八旗子弟’”的告诫对象比“干部子女”还要广一些吧。

写到这儿《哀“八旗子弟”》这篇杂文,是可以结束了最後,我想借用一千多年前诗人杜牧的两句长期应验在某些人身上的话作为结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熙是哪个朝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