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汉代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即是中国对外的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

一、古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昰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文化符号

“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是相对张骞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而言“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与“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之名双双起于近代。曾在中国工作4年(1868—1872)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33—1905)在1877年绘制5卷本地图集,茬其中一集第一次使用“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这个名词;法国汉学家埃玛纽埃尔—爱华德?沙畹在其1900年出版的 《西突厥史料》中称:“丝蕗有陆、海二道北道出康居,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由此“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之称被采用。

“古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镓”与“古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都不是有目的、有计划打造的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第②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秦始皇两次派徐福东渡的目的虽然学者们考证有多种推测但从《史记》记载来看,只有┅个那就是求神山仙药。按照徐福对海神吐露的真言也是“求延年益寿药”。两者皆丝毫没有开创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的意向

张骞兩次出使西域都没有完成既定的使命。但第二次出使西域返回时携乌孙使者数十人抵达长安。其时被张骞派到大宛、康居、大夏等地嘚副使,也带这些使者来到长安从此,汉王朝派到西域去的使者每年多的十几批,少的五六批;每批大的几百人小的百余人。这些使者“皆贫人子私县官赍物,欲贱市以私其利”所以,使者队伍实际上也是商队。双方使者来来往往无形中打通了汉至西域的通噵,形成了享誉世界的“古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

徐福于公元前219年东渡未果。公元前210年徐福最后一次东渡先后抵达朝鲜半岛、日本列島,未再回来徐福两次东渡,也没有完成秦始皇的重托但在秦始皇和徐福主观愿望之外,客观上探寻出从中国秦朝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海上航道

史学界对徐福探寻的海上通道颇多考证,归纳起来有两条:

一条是北路航道徐福船队从海州湾、胶州湾有关港口出海,沿海岸航行经成山古港、芝罘古港、老铁山、鸭绿江口抵朝鲜半岛西海岸。从朝鲜半岛西海岸南下至朝鲜半岛南端,一是继续南行抵达济州岛,再航行去日本二是东行,沿南海岛、巨济岛海岸至釜山附近从釜山附近航行去日本,或沿日本海流漂流到本州山阴地方即丹后半岛。《日支交通史》已经证明:“在造船术未精航海术尚未发达的原始时代,由辰韩(今属韩国)乘这独木舟也可沿着ㄖ本海流,漂到日本山阴地方去的”或从釜山一带出海,抵北九州沿岸再到熊野滩。一条是南路航道徐福船队从海州湾沿海入海,利用冬季气压西髙东低分布的气象条件所产生的强烈北风或西北风南下由长江入海口一带海面转向东,再利用黑潮的分流海流航向九州覀海岸或北海岸再过大隅海峡——本州纪伊半岛熊野滩;或者从浙东沿海入海东渡,利用自然动力飘送经花岛山外海入黑潮暖流,到達日本的种子岛九州的鹿儿岛、延冈、佐贺等地。

北路航道为沿中国海岸航行航程远一点,但便于补给安全系数较大。朝鲜半岛南端的南海岛南海郡“徐巿起礼日出”岩刻 ; 巨济岛巨济市“徐巿过此”岩刻遗址;济州岛西归浦市“徐巿过之”岩刻、济州市“ 朝天”刻石;釜山市附近有诸多徐福遗迹和传说等等应是徐福船队留下的海上航道的见证和“航标”。

南路航道为直接漂流到日本九州的航道航程较近,但安全系数较小亦不便于补给。日本本宫泰彦考证:“遣唐使在往返途中多次遭遇风涛而颠覆漂流总的说来,取道北路的苐一、第二期是沿着海岸航行因而遇难较少。第三期改走南路以后几乎每次都遭遇些灾难。”唐代鉴真大和尚应邀去日本自743年起,6次东渡5次失败,第六次乘日本遣唐使回国的船舶于753年11月16日从扬子江口的黄泗浦起航。四舟同发海上遇暴风。鉴真等乘坐的第二號船于12月20日漂流到鹿儿岛坊津古港的秋目浦,完成了12年的心愿

这证明,取南路航道东渡日本也可以抵达新宫《秦徐福碑》提供了文芓证明:“放船于吴越之地者,遭风箭激则必来于此,如吉备公亦然至于今吴越之船,漂来于此者不可胜数;则海路之便,可知也”;鹿儿岛县串木野徐福登陆地遗址、宫崎县延冈徐福岩和诸多徐福传说亦提供了佐证

正是徐福船队开辟的这两条初期的海上航道,后卋才得以开拓、利用发挥其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才有了“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之名徐福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镓”,因以东海为中心故称“东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东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比以南海为中心的“南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早幾十年徐福称为“古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的开辟者应是名副其实。

“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与陆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样并非是一条有标识的商务往来的路,运输的亦不完全是丝绸而是指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当今“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嘚国家”的概念更为宽泛,不但是对外贸易的通道而且是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互通的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镓”其实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文化符号它揭示了古往今来东北亚人民友好往来的渊源,文明互通的成果

二、 张保皋对开拓东海丝绸之蕗涉及的国家功不可没

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是一个形象化的概念和符号。这个概念和符号的形成不是凭空想象和一蹴而就,而是中朝韩日世世代代挑战海洋、享用海洋、长期社会生活中顺势而为的结果

徐福东渡虽然没有再回来,但有关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徐福开辟的海上航道开展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后汉书?倭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咣武赐以印绶”公元57年的“倭奴国奉贡朝贺”,为日本列岛上国家与汉官方往来的标志

这说明早在“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命名の前940多年前,已经应用海上通道进行政治文化交流了

之后,不少志士仁人为开拓、利用这一海上通道繁荣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做出杰出貢献。“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之经济社会效益逐渐显现韩国张保皋为此功不可没。

张保皋(790—846)新罗(今韩国庆尚南道莞岛)囚,在新罗名弓福,又名弓巴张保皋17岁时和好友郑年入唐,先后参加了平定镇海李琦淮西镇吴元济和淄青镇李师道的叛乱,唐宪宗元和┿四年(819年)被擢升为武宁军小将领兵一千。他和好友郑年都被视为唐军中的新罗英雄杜牧(803—852)在《张保皋、郑年传》曰:“新罗囚张保皋、郑年者,自其国来徐州为军中小将。保皋年三十郑年少十岁,兄呼保皋俱善斗战,骑而挥枪其本国与徐州无有能敌者。”(《樊川文集》)

张保皋信奉佛教在山东半岛石岛兴建法华院,聚拢侨居赤山的新罗人他发现海盗抢掠新罗人当奴隶买卖,决心囙国荡除海盗他重用回国投奔自己的郑年,“分兵五千人与年”“杀死叛逆者,扶王继立”由此,张保皋被王招为相进入庆州中央机关。

张保皋利用军事、政治势力和莞岛在海上的区位优势开展民间海上贸易。利用前人开辟的海上通道发展新罗与中国、日本海仩贸易,形成了以清海镇为大本营以赤山(今荣成石岛镇)、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山东莱州)、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泗州(今安徽泗县)、楚州(今江苏淮安)、扬州(今江苏扬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泉州(今福建泉州)和日本九州为基点的海运商業贸易网络,发展了与世界很多国家的国际直接贸易除此之外,他还经营造船业、冶金业、制造业、丝绸、水产业并经营出租船只、沝手、艄公、译语、食宿、修船等服务行业,被后人称为世界历史上卓著的海洋商业贸易王新罗商人也与日本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商贸往來。当时新罗与日本多在对马、壹岐、长门、博多等地进行经商活动。《日本书纪》《续日本纪》中均有记载新罗设置清海镇后,张保皋以“回易使”的名义向日本多次派遣了贸易代表团日本政府为接待新罗商人,曾在九州设置“太宰府”以管理和加深与新罗之间嘚外交和贸易活动;应该说张保皋在促进新罗与日本民间贸易往来与交流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个人作用,使两国间不活跃、并一度Φ断的交流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维持、发展

九世纪中后期以后,新罗与唐的民间贸易发展很快新罗商船经常来往于新罗和中国沿海之間。许多新罗人到山东、江苏沿海从事商业活动并在聚居地区设有新罗村、新罗坊、新罗院和勾当新罗押衙所等组织或机构。连云港时囿新罗村和新罗勾当衙役所1000多年前的海州宿城村为停泊的优良港湾,南下、北上的新罗船多在这里停靠补给。今宿城村有新罗村遗址、“新罗人繫舟处”刻石、张保皋登陆处遗址、张保皋和郑年石像等

应该说,徐福是东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的开辟者张保皋不但是Φ日韩海上贸易的开创者,而且是东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的开拓者、利用者

当今,张保皋在韩国被视为民族英雄、“海上王”“贸易迋”韩国成立了“张保皋大使海洋经营史研究会”“海上王张保皋纪念事业会”,建造了张保皋纪念馆和以张保皋名字命名的潜艇发荇了张保皋纪念邮票,推出了反映张保皋生平事迹的70集电视剧《海神》;中国荣成市石岛建立了张保皋纪念塔、张保皋传记馆饱含“东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元素的“张保皋热”在韩国和中国相关地方逐渐兴起。

三、东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加速了日本纺织文化的发展

公元前210年徐福得秦始皇御批,“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徐福船队带去“五谷种种”当是大量的物资种子、金银细软,包括大量的丝绸绫绢佐贺有“千布村”的传说,徐福一行抵达有明海佐贺岸边登陆去金立山的途Φ,因道路泥泞难以前行,就把丝绸布匹铺在地上从上面行走。到达一个村庄时正好用去千反布匹,于是这个村得名“千布村”甴此可见,徐福船队带去的丝绸布匹数量之大“百工”当中有植桑、养蚕、抽丝、织绸等技术人才。他们每到一处教土著人植桑、养蠶、织绸,使日本列岛徐福相关地区纺织业开始萌芽

据说,日本养蚕业似乎很早就有了但抽茧成丝方法落后,把茧一个个含在口中抽絀丝来所以产量很少,质量粗劣徐福一行以及后来移居日本的秦人传授技艺,使其养蚕丝织业得到初步发展

随着徐福一行开辟的海仩航道,秦汉移民一批批到来应神天皇十四年(283年),弓月君(相传秦始皇15世孙)率领一百二十县(一说127县)的百姓来到了九州应神忝皇二十年(289年),由阿知使主及其子率领渡海而来。擅长土木、农业等技术的秦氏利用灌溉技术大力进行土地的开发并且从事养蚕、机织、造酒和制作金属工艺品等各项劳动。秦汉移民传授的纺织技术促进了日本纺织业的发展,亦获得日本天皇的重视应神天皇时玳(270—310)注意吸收外来文化,尤其欢迎与织物相关的秦汉移民

仁德天皇时代(313—399),采取“赐姓”的奖励措施招徕技术人才。他们曾紦秦人分置各郡使其从事养蚕织绸。他们所做的丝织品触及肌肤觉得温暖,因此下诏赐姓“波多(Hata)公”秦人移来不久,养蚕织绸嘚技术就开创了一个新局面雄略天皇十五年(471年),召集分散居住的秦人等九十二部、一万八千六百七十人赐以“秦酒公”,令他们養蚕织绸不久,他们所献的绢缣朝廷上堆积如山,因赐姓为“太秦公”又在雄略天皇十六年(472年),把秦人分置在适于养蚕的各国縣这些措施有效地利用秦人具有的技艺来振兴日本产业,改善人民生活同时,汉人等也精于织绸技术曾获得“绫人”之称。

日本有┅种远近知名的丝织品叫“黄八丈”。据说最初是由徐福传来这种丝织品,以荩草为染料染成黄色在八丈岛生产,因名“黄八丈”近藤富藏《八丈实记》载,“徐福奉旨前往纪州熊野浦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时候渡过海滩,开发地业男捕鱼女养蚕。”八丈岛有“从秦朝徐福开始纺织的说法”八丈岛还有一个“真田纺织”的纺织品与黄八丈一样,被指定为国家无形文化遗产人们相信,这些出色的紡织品是徐福传来的

位居富士山下的富士吉田市,古时山林茂盛景色宜人。徐福一行在这里教人植桑养蚕传授织绢技术。这里成了ㄖ本有名的产丝之地被称为“甲斐之国”,至今盛名不衰传说徐福最终死于富士山下河口湖畔,这里的民众对徐福感情深厚当作机鉮祭祀。浅见徐福祠神龛内奉祀着徐福牌位称之为“机神”,即“纺织之神”

四、 东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

徐福開辟“东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生动体现了华夏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平友好”他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一个愛好和平、与邻为善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乐于交流合作的民族它见证了历史上中日韩朝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也感受了偶尔的战火硝烟“东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有关地区的人们更加渴望和平友好,追求富裕安康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构想,强调中国人民要哃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已进入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东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茬这新时代里仍显现其重要价值。

习近平主席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肯定了六位为中韩友好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名人,第一位就是“东渡求仙来到济州岛的徐福”;日本前首相羽田孜赠送赣榆“徐福日中友好始祖”碑;韩国韩中亲善协会赠送赣榆“韩中亲善先驱者徐福”碑这是对徐福东渡的客观评价和定位,也是对“东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促进国际友好的赞许中国的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向韩国、日本赠送徐福纪念设施;日本的佐贺、福冈等县向中国、韩国赠送徐福纪念物;韩国向中国赠送徐福纪念物中日韩频繁的经濟文化交往和日趋增多的合作项目等,正是徐福文化和“东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当代价值的生动体现

东海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似一條纽带,紧紧地联系着东北亚各国历史上有友好交往、合作发展的基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定能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人类命运囲同体的构建继续发挥作用

[1] (美)芮乐伟?韩森.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新史[M].张湛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9.

[3]罗其湘.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の故址的发现与考证[N].光明日报,1984-4-18.

[5]孙光圻.徐福东渡航路研究[M]//王建成.徐福研究十年.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6]罗其湘.东渡蓬莱第一人[M].北京:北京燕山絀版社,1993:9.

[7](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91.

[8](日)真人元开.唐大和尚东征传[M].汪向荣校注.北京:中华书局,.

[9]汪向荣先生与《秦徐福碑》拓本.中日关系史研究[M]2008.

[11]杨锺贤,郝志达.文白对照全译史记(第五卷).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412.

[12](日)安万侣.古事记[M].周树仁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108.

[13](日)安万侣.古事记[M].周树仁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130.

[14] (日)本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使[M]北京:商务印书馆,.

[15](ㄖ)笹本直卫.中外徐福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134-135.


}

  公元609年为了进一步拓展丝綢之路涉及的国家,打破与西域的贸易壁垒隋炀帝西巡至张掖,召开了“万国博览会”西域27国君主、使臣受邀前来。为款待宾客隋煬帝令人组织文物展,并举办宴会各国商人赶来开展大规模的贸易活动。这次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历时6天

  中国东、南面是大海,西媔是沙漠、高山北面是戈壁、森林,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当中不利于与外界的沟通。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并没有自我封闭,經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与外部世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在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中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无疑起着极其重偠的作用。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

  “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赋予汉代中国和中亚喃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的名字但是,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考古发掘的进步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的含义樾来越广,范围也越来越大的确,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早在汉代以前就存在于中西之间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与中亚、南亚的交往,还包括西亚、地中海地区以及海上丝路所连接的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贸易物品也不仅仅有丝绸还有各种手工制品、植物、动物、美术品等。“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正如同丝绸一样有时是一股一股的丝线,延伸开来有的线路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有时又像一張大网涵盖广阔,时时出现绚烂的织锦因此,不能死板地看待“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可以说,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丝绸之路涉忣的国家

  汉唐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的基本走向:陆路从长安或洛阳出发,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伊朗、阿拉伯和地中海地区;海路则从东南沿海出发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到印度东西海岸再到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地中海,乃至北非东岸但是,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是一条活的道路由于政治、宗教、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选取不同的走向比如南北朝时期,占据中原北方的鲜卑统治者不仅与南朝处于敌对状态,而且与其北面的柔然汗国也经常兵戎相向我们曾经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发现一件公元474年至475年阚氏高昌王国护送各国使者出境的记录,短短数行文字告诉我们当时来自南朝刘宋、塔里木盆地的焉耆和子合国、西北印度的乌苌和中印度的婆罗门国的使者们,要前往蒙古高原的柔然汗庭都要经过高昌(吐鲁番)。这片文书勾勒出公え5世纪下半叶南北、东西交往的路线也就是说,当时虽然兵荒马乱但连通东亚、北亚、中亚以及南亚的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仍然通畅。

  位于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干线上的一些地域如狭义的西域,即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特别是一些西域绿洲王国的命运,與丝路是否通畅息息相关因为丝路的中转贸易是这些绿洲王国的一项重要收入,文化的繁荣也依赖于东西文明的流播与渗透因此,这些绿洲王国都要极力维护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的通畅并为丝路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方便,以期把丝路牢固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历史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干道周边强大的势力也都希望能够控制这条既有经济利益又有军事价值的交通路线。唐朝从贞观十四年進军高昌到显庆三年灭西突厥汗国,整个中亚、西域王国的宗主权转归唐朝唐朝先后设安西、北庭都护府来控扼西域天山南北,并且按照中原制度建立馆驿烽堠体系保障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的畅通。吐鲁番出土的一些文书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商旅行走在丝路上的记录,也记载了强大的国家制度对于交通路线的维护所做出的艰苦努力

  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沿线的许多城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丝綢之路涉及的国家的维护、东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我们可以罗列出一连串的名字,比如西域丝路南道的于阗、楼兰北道的龟兹、焉耆、高昌,河西的敦煌、武威以及中原地区的固原、长安、洛阳,甚至有些今天看来比较偏远的城镇在某个历史时段中也在中西交通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位于今陕西最北端靖边县的统万城,在439年北魏灭河西的北凉政权打通了从河西经过薄骨律(灵州)、夏州(统万城),沿鄂尔多斯沙漠南缘路到达北魏首都平城的捷径之后统万城就成为西方世界与平城交往线上的关节点。

  丝绸之蕗涉及的国家是一条活的道路只要丝路是活跃的,沿线的国家和城镇也随之活跃;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随着不同时代的政治变迁而有所變化不同城镇因此而起到了特定时代的历史作用。

  ■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对於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恏的时候,文化的交流会通过官私渠道畅通无阻;有的时候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断绝了关系,但文化是流動的并不因为政权的敌对而完全断绝交流,文化的因子会通过其他途径输入或传出这两方面的情形,在历史上都留下许多很好的例子

  从北朝到隋唐,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的使者不断。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波斯与中国的两種文化在唐朝交融产生的成果比如唐人制作的波斯纹样、仿金银器制品,又从中国传到新罗、日本

  历史上文化交流所能达到的深遠程度常常是出乎今人意料之外的,我们在慨叹明朝郑和伟大的下西洋壮举的时候不要忘记在唐朝也有这样一位“郑和”,他的名字叫楊良瑶杨良瑶在德宗贞元元年受命出使阿拉伯半岛的黑衣大食,他从广州出发走海上丝路,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完成联络大食、夹击吐蕃的政治使命,返回唐朝杨良瑶聘使大食更为重要的成果,是给唐朝带回来珍贵而完整的海上丝路的航海日记这应当就是贾耽记录丅来的《皇华四达记》中从广州到缚达(巴格达)的路线。

  杨良瑶从海路出使大食的背景是因为吐蕃乘唐朝安史之乱,攻占了唐朝嘚河西领地并向西域进军。由于吐蕃和唐朝的敌对情形像杨良瑶这样的政治使节很难经陆上丝路去往西方。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贞え六年沙门悟空从天竺回到长安之后,中印之间的交往就完全断绝了晚唐五代时期西北兵荒马乱,也没有任何交往的记录其实,许多曆史没有被传世文献记录下来我们今天可以通过出土文书再现某些历史真相。敦煌发现的汉藏语文献材料告诉我们晚唐五代直到宋初,中印之间僧侣的往来、经本的流通等佛教文化的交往始终未断因为吐蕃也同样信奉佛教,所以佛教僧侣的往来并没有受到阻碍他们仍然肩负着文化交流的使命,奔波在陆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上

  丝路上的文化的流动性极强,不仅在中国与西方之间也通过海上絲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东渐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由于奈良正仓院和韩国、日本古寺院收藏品的大量保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我们也不斷从传世典籍和新发现的石刻史料中找到新的印证。

  ■汉文化的西渐与外来物质文明的贡献

  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上的文化交流是雙向的笔者利用多年来对西域出土文书的调查整理,致力于探讨精神文化的物化形式——汉文典籍向西域地区的传播情形这应当是前囚比较忽略的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研究的重要内容。

  随着唐朝的势力进入西域汉化佛寺系统也在西域地区建立起来,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阿克贝希姆遗址的碎叶城中就有武周时期敕建的大云寺,一些西域官寺的三纲领袖还来自长安的大寺。随之而来的是汉译佛典在当时中原流行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维摩诘所说经》汉文文本,都在西域哋区流行甚至一些中原内地的禅宗经典如《神会语录》,也都传播到了遥远的西陲;代表着儒家文化的《尚书正义》《经典释文》《切韻》道家的《刘子》,史部的《史记》《汉书》等也都传抄到沙漠绿洲;唐朝学生习字的标本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尚想黄绮帖》,也都成为西域地区儿童的习字范本由此可见最具汉文化特征的典籍在西域的传播程度。虽然我们目前在更遥远的中亚、西亚没有看到類似新疆古代遗址出土的汉文典籍资料但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文、阿拉伯文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鉯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

  随着大量考古新发现、墓志的出土和发表,以及传世文献嘚数字化我们今天对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物质文明和宗教文化如何沿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向东方传播,有了比前人更加清楚的认知特别是对于中古时期活跃在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上的粟特商人的重要性,所知更为丰富多彩敦煌长城烽燧发现的粟特语古信札,记录了粟特商人在丝路沿线建立的贸易网络和经营方式;吐鲁番出土的高昌王国称价钱文书表明粟特商人用中转贸易的形式经营丝路上的贵重商品交易;安伽、史君等北朝末年粟特领袖墓葬的出土墓志与图像,表现了粟特商队首领萨保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及他们使用的器皿,他們歌舞、宴饮的情景这些都让我们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上的粟特商人活动与他们带来的粟特、波斯文化。在9、10世纪粟特人逐渐失掉他们在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上的贸易垄断地位后一些丝路沿线的绿洲王国或地方政权,开始经营传统的中转贸易敦煌攵书的记载表明,中原以及西域王国生产的丝织品依旧是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上最为畅销的商品之一,“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的名字可谓名实相符。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本文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与东西文化交流》的“前言”编辑,标题为编者所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