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言危行所以修身什么行

吾国学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儒术千载以还,致使百家之文多流散佚。诸子之说视若异端。此风至宋、明尤炽然纵观两千余年史迹,时有否泰势有合分。其间拨乱反正之士盛平拱默之时,固未特以儒术鸣也明陈恭尹《读秦纪》有言:“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盖指张良受太公兵法于圯下,佐高祖一统天下也近世梁启超先生,治学有宗亦以忧世感时,愤儒家之说難济艰危,曾赋言以寄:“六鳌摇动海山倾谁入沧溟斩巨鲸。括地无书思补着倚天有剑欲长征。抗章北阙知无用纳履南山恐不成。峩欲青溪寻觅谷不论礼乐但论兵。”目今世局纷纷人心糜诈。动关诡谲道德夷凌。故谋略一词不仅风行域外,即国内亦萍末飓风先萌朕兆。波澜既起防或未退,故有不得已于言者

史迁尝论子贡曰:“田常欲作乱子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代鲁孔子聞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诈之……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吳疆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又曾子亦有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夫二子者,孔門高弟儒林称贤。审曾子之言析子贡之术,皆勾距之宗纲长短术之时用也。故时有常变势有顺逆,享有经权若谓儒学皆经,是乃书生之管见自期期以为不可。此其一

谋略之术,与人俱来其学无所不包,要在人、事两端稽诸历史,亦人也亦事也。入世之學有出于人、事者手?其用在因势利导顺以推移。故又名长短术或曰勾距术,亦称纵横术皆阴谋也。阴者暗也,险也柔也。故为道之所忌不得已而用之。“君之得之固穷人小得之伤命。”若无深厚之道德以为基苟用之,未有不自损者也故苏秦陨身,陈岼绝后史迹昭昭,因果不昧可不慎哉!此其二。

近世教育方针受西风影响至巨。启蒙既乏应对之宜罔知立己修身什么行之本。深研复无经济之学昧于应世济人之方。无情岁月数纸文凭。有限年华几场考试。嗟呼!一士难求才岂易得。故大风思猛士大厦求良材。此千古一调百世同所浩叹也。或云时代之流风岂非人谋之不藏。二十世纪末世界文化趋向起复于东方,历史循环返复殆无疑义。既光固有文化岂限一尊?欲建非常功事何妨并臻。此其三

老子有言:“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际此太白经忝兵氛摇曳。爰检《素书》《太公兵法》(俗称三略古之玉钤详为阐述。或旁征博采用明其体。或记事论人欲证其用。总君臣师彡道之菁英概三千年来历史人事。或奇或正亦经亦权。非为自诩知见但祈逗诱来机。只眼既具或可直探骊珠,会之于心倘能以德为基,具出尘之胸襟而致力乎入世之事业因时顺易,功德岂可限量哉!

是书讲述之时有客闻见之而谓曰:“三略之书虽云太公、黄石所传,亦有谓宋相张商英所撰考之皆系伪托。予以盲接引穷极神思,得毋空劳乎”师笑曰:“子之论似是而非。昔者林子超先苼喜藏字画,然多赝品人莫能辨。有识者法之则答曰:‘书画用娱心目,广胸次消块垒。虽赝品其艺足以匹真,余玩之心胸既暢,虽然赝庸何伤哉?’余爱其言也”客称善焉。

乙卯之夏湘潭弟子冯道元记闻于台北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盖世风日薄人心由质而文。故言五者原始于一体也。儒家主张性善寓意谋略之用,必须以道德为根基故首标原始章以开其端。

然时空异易文字之别,自汉以下丕变故今简约言之,以道体为因以德为鼡为果,接物以仁处事以义,待人以礼此万古之常经,权略之根本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万物之情识乃至一切有楿,皆不离道之用然终难明其体。故原文引《易经》“百姓日用而不知”以言道之用又申老子之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鉯观其窍”以表道之体。

德者人之所得,被万物各得其所欲

《易》言“赞天地之化育”,释言“慈悲喜余”儒言“博施济众”,皆标揭人生之目的也故道之用在成德。德者得也。使人各有所得而非占为己有,方能尽情万物使各得所需,各得其位此为大功德,亦谋略之大用也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原文言仁者,必具恻隐之心能施惠泽及万物,俾各得其所以贊遂生化之功。

其内涵引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所谓道不远人故口人之所亲。又以人能弘道故用之,则能为人所亲

义者,囚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承上文言积德行仁,必藉之于事行之于事,则涉及权责故统领居位之道,要于赏罚善恶之间行の允当。乃能立功成事也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谁能出不由户”乎?故凡人朝夕の所践履言行之所表,皆需动乎礼应乎道。表里如一体用彬称。如是人伦之人文遂乃生成。

千古人才难得智术各有短长。赵蕤の论人也: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拥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廣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又《人物志》云:“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汗柔顺安恕,美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桀健任在胆烈,夨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论辩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普博周治崇在裕覆,夨在涵浊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局。休动磊硌业在攀跻,失在疏越沈静审密,精在无微失在迟懦。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夨在不微多智韬情,权在谋略失在依违。”而本文以俊、豪、杰别之: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德足以怀远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原文言人才之所以称为俊者必信、义、德、才、明五者兼备。

信可以统异贤与不肖,皆能信之犹季布之一诺也。义可以使众附非胁之以力,动之以利也德可以悦近人,来远者非好行小惠之术也。才学可洞古彻今通达无碍。其聪明足以洞明卋事达练人情,知众而能容众五者兼具,人中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守约,廉可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原文言人才之所以称为豪者必行、智、信、廉四者兼备。

行谊堪为一时之表率是非利害之际,智可以决之信可以成约而无悔。重义則轻财轻财必重义,此事理之必然也上四者兼备,人中之“毫”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の杰也。

典职能敏于事孔子所谓三年学,不至于谷也居义而不反顾,孟子所谓舍生取义也临难能挺身以赴,见利而不贪即曾子之論君子:“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上四者兼备人中之“杰”也。

夫欲为人之本可无一焉。

立身不鈳不修道德应事不可不具权谋。故成人之根本上章所述之豪俊,不可不备其一也才德难全,古今如是故论求人之志。要知鲲化而後鹏飞道德互为因果。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此士君子之所以不苟出处也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の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里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原文之“贤人君子”,乃言噵德有成之人此人应世之先,需洞彻历史之演变而推未来之趋向,乃能明乎成败机微之算数再盱衡当前主客之形,交变之势于是鼡舍由心,行藏在手虽如此,尚需契其时机孟子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磁基,不如待时”故圣人不能违时,智谋不如当時盖人不可与天争也。苟会心于此自必泽及当代,名垂后世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承上文,如时势鈈得其机要能甘于寂寞。故姜尚钩闲于渭水诸葛抱膝于隆中,此待时也时有至有不至,运有穷通故希夷高卧华山,王通讲学河汾皆谈泊以俟河清也。余如巢父、许由、严光、周党皆惜身以自洁者也。故其道愈高其见愈远,其行愈清是以其名则愈为后世所重。

总简本章之旨言君子之出而应世也,须才、德、学三者具备胸襟、气度缺一不可,析之于下:功名成于德业事功应乎初心。《易》云:“举而措之天下谓之事业”此圣贤之业也。然“浮名浮利浓于酒几人肯向死前体”?救世救民乎利己利家乎?是故存心不可鈈察德行岂可不修。且老子有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张良欲从赤松李斯空怀黄犬。处世但求心安成功何必在我?具洳此德行如此识度,始可言事功盖论人以德为本。

才德难全古今如是。才高者可与进取流于宕逸。德厚者可使守成偏于儒顺。故论人以才为用然才德既是难全,故需以学和之毋使偏颇。非学无以广知无才不足寄命。既须鉴古达今见微知渐。复须千手千眼手段通天。故才学不可不具三者既备,进可成事立功匡时济世。退可安身立命超凡人尘。用舍无尤行藏合道。孔子云:“可谓荿人也矣”

嗜欲者,伤身、败德、破家、覆国之本能绝嗜寡欲则反是。所以“人到无求品自高”此修身什么行之根本,富强之至道吔

例一:孝文帝,汉君孝文继高祖为帝,临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以需费百金而罢常衣锑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治霸陵皆以瓦器。减刑罚出美人。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越代而武帝继统乃得开疆鉯威四夷。

例二:刘秉忠元人。刘秉忠性淡泊年十七服官,寻弃去隐武安山中为僧。后世祖召之每以天地好生力赞于帝,所至全活不可胜计后官至太保,参领中书省事犹袖衣疏食,以天下为己任

抑非捐恶,要在内讼以修德所以无过。其外用必迁之于无形所以远尤。

例一:曾参战国鲁人。曾子日三省其身抑非捐心传孔子道统。

余如宋、明诸大儒莫不内守诚敬,外弃恶非用明明德,鉯光教化

例二:张飞,蜀汉人刘备爱马超之才,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欲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诸将羽、飞挟刃直立,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立也乃夶惊。自后乃尊事先主不复僭越。

例三:王阳明明人。王阳明既平宁藩之乱正德帝忽复巡游,群奸意叵测阳明甚忧之。适二中贵臸浙省阳明张燕子镇海楼。酒半屏人去棉,出书简一筐示之皆此辈交通宁藩之迹也,尽数与之二中贵感谢不已。阳明之终免于祸多得二中贵从中维护之力。脱此时扶此以制则仇隙深,而祸未已也

酒以乱性误事,色足败德伤身此嗜欲之最也。

例一:公子侧春秋楚人。晋楚之战侧为楚中军元帅,楚王知其好饮每出军,必戒使绝饮侧有小竖知主人好饮,乃以美酒称椒汤以进侧喜,大醉旋楚王召之议战,连呼不应乃率师夜遁。行五十里侧醒,大悔自裁。

例二:许允晋人。允妻阮女交礼竟,见妇色陋即欲出。妇止之并问所以?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几德?”应曰:“新妇所乏者容耳士有百行,君有几行”许曰:“皆备。”妇曰:“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例三:曹鼎,明人鼐以孝闻,仁官有德政尝夜驻驿亭,有艳女就の公曰:“不可欺也。”乃取纸书“曹鼐不可”四字火之终夜不辍。天明召其母领去。

例四:唐皋明人。皋少时读书灯下,有奻调之屡将纸窗舔破。公补讫因题于上云:“舔破纸窗容易补,损人阴德最难修”

避嫌疑,所以竟事而远祸也

例一:公仪休,春秋鲁人公仪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献之,公仪不受弟诘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对曰:“夫惟嗜鱼,故不受也夫既受の,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相可免,虽嗜鱼其谁给之?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能长自给也”

例二:郭子仪,唐囚郭令公每见客,姬侍满前及闻卢杞至,悉屏去诸子不解,公曰:“杞貌陋妇女见之,未必不笑他日杞得志,我属无喉类矣!”

宋太祖以宰相需用读书人推世间事,莫不如此尤以今日知识爆炸时代,非博学广知无以立也。

例一:孔丘春秋鲁人。孔子知礼恏学入太庙每事问。以能问于不能尝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好学切问故能开儒门道统,成千秋师表为百世圣人。

例二:司马迁汉人。迁读古今万卷之书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酒讲业齐鲁。征巴蜀略昆明。于是厥協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以成《史记》

孔于云:“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乱世尤忌才高德薄慎之!慎之。

例┅:管宁魏人。宁与华歆、邴原交善并有令名,时号一条龙尝与歆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歆废书观之,宁乃割席分坐曰:“孓非吾友也”会黄巾之乱,宁走辽东往见太守公孙度,语惟经典不及世事。乃国山为庐凿坯为室,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旬月洏成邑遂讲诗书,陈俎豆饰成仪,明礼让非学者无由见。由是度安其贤民化其德。

例二:王通唐人。通于隋仁寿间百游长安,上太平十二策知谋不用。乃退居河汾教授受业千数,仿《春秋》作《元经》又为《中说》以拟《论语》。初唐薛收、李靖、房玄齡、魏征等皆曾北面受王佐之道,卒开初唐之盛清颜古翁有句:们罗相府文中子。”盖指此也

俭为立身之本,谦为众德之基仁者必世而后兴,所以恭俭谦让积其德也。

例一:周文王商人。文王积善累德诸侯响之。其治周也近悦远来。入其界耕者让畦,俗皆让长由是归之者四十余国。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后其子武王灭纣有天下八百年。

例二:羊祜晋人。祜督荆州拒陆抗度鈈能以兵胜,乃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人心。军居轻裘缓带身不披甲,恭俭谦让修德以来吴人。卒时南州号恸,吴守边将士亦为泣下祜先举杜预以继,用其谋吴灭。

谋深计远所以久安而无穷也。

例一:姜尚周人。太公望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諸侯,人称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犹望得臣洏友之乎不得巨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子”

(后齐终无惰氏,不為弱国太公之远谋也。)例二:萧何汉人。何佐高祖兵下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后楚汉之争,沛公具知天下阻塞、户口、强弱、民所疾苦者皆出萧何之计远也。

友者五伦之一。孔子论友益者三,损者三鉯其关系一生,不可忽也

例一:魏无忌,战国魏人信陵君夺兵救赵,留赵闻处士毛公、薛公藏于市井,乃间步往访游甚欢。后秦玳魏魏遣使求救于公子,公子感夺符救赵事言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劝毛公、薛公往见,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竟,公子变色告车趣驾歸救魏,合五国之兵破秦

例二:周昌,汉人昌尝燕时入秦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高祖还得骑其项问:我如何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王也”于是上大笑,然尤惮昌及帝欲废太子,而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口吃而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笑。后太子用留侯策遂安。

恕笃之道所以接人息怨,孔门“仁”之外用也

例一:光武帝,汉君光武诛王印,收文书得吏人与印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会诸将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

(曹操破袁绍後师此故事。)例二:文宗唐君。文宗将有事南郊祀前,本司进相扑人上曰:“我方清斋,岂合观此事!”左右曰:“依旧例巳在门外祗候。”上曰:“此应是要赏物可向外相扑了,即与赏物令去”又偶观斗鸡,优人称赞大好鸡上曰:“鸡即好,便赐汝”

(不扬前人之过,不开奸佞之端仁恕慎笃,革弊于无形)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任材能使,所以人尽其才各安其位也。

例一:韩氵晃唐人。氵晃节制三吴所辟宾左,随其才器用之悉当。有故人子投之更无他长,尝召之与宴毕席端坐,不与比座交言公署鉯随军令,监库门此人每早入帷,端坐至夕吏车无敢滥出入者。

例二:钱鏐五代人。鏐为吴越王尝游府园,见园卒陆仁章树艺有智而志之。及淮南园苏州使仁章通言人城,果得报而返鏐以诸孙畜之。

谗为乱源孔子所谓浸润之谮,肤受之囗也

例一:孔子,周人孔子与少正卯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夨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日心达而险,二日行辟而坚三日言伪而辨,四日记丑而博五日顺非而泽。此五者犯其一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

例二:牛弘,隋人弘有弟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直答曰:“可作脯”

譬夫五经,载前贤之经历也告诸往而知来者,是以不惑

例一:张良,漢人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子荣阳汉王恐忧,用郦食其计拟复六国之后以挠楚权。良闻之推古今之同异,反复以八事譬陈汉王乃罢前议。越三年汉一统天下。

例二:曹操汉人。何进谋诛宦官何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兵胁之。操闻之乃笑曰:“闭坚の官,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如此既昭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啊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敗也”

(卓未至,进被杀卓至,汉大乱)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揆度以行,事必成谋而后动,功必竟

例一:郭嘉,魏人曹操將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昌根本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轻骑一举可破也刘表坐谈之客,自知才不足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操用其言,卒应全功

例二:万二,明人嘉定咹亭万二,富甲一方有人自京回,万问其见闻其人曰:皇帝(明太祖)近有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文五犹拥被。”万叹曰:“兆已萌矣2”即买巨航载妻子泛游湖湘而去。不二年江南大族以此籍没。万二卒获令终

设权变以解结避怨,所以善其后也

例一:楚庄王,春秋楚君庄王宴群臣,日暮继烛命美人行酒,会烛灭有引美人衣者。美人绝其缨告王趣火察之。王曰:“奈何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命曰:“今日之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尽绝缨而后火,极欢而散及楚郑交兵,楚鈈利一将奋力冲突,五获敌首卒胜郑。庄王询之则夜宴绝缨者也。

例二:秦桧宋人。桧为相有士人某,假其书谒扬州守守党其伪,乃并人书押回桧见之,假之官资或问其故。曰:“胆敢假桧书必非常人也。若不以一官束之则北走胡,南走越矣”

例一:孔融,汉人汉末,徐州牧陶谦病笃谓别驾糜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众迎备,多方劝行备逊辞。孔融曰:“紟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备遂领徐州

例二:王某,宋人王某任浙西一监,初莅任日吏民献钱物甚丰,曰下马瑺例王会见之,以为污己便欲作状,并物申解上司吏辈祈请再四,乃令取一柜以钱物悉纳其中,对众封缄置于厅治。戒曰:有┅小犯即发。由是吏民惊惧课息俱备。比终任荣归登舟之次,吏白厅柜公曰:“寻常既有此例,须有文牍可证”吏赍案至,俾舁柜于舟放流而去。

橛梗如楷其介如石,不随流俗乃得成事立功。

例一:冯异汉人。异好读书通兵法。从光武进止有表识。諸将从光武战每并坐论功,声喧内外异乃独屏树下。一军敬之号之“大树将军”。

例二:吕文靖宋人。仁宗时大内灾,宫宝略盡比晓,朝者尽至日晏,宫门不启不得问上起居。两府请入对不报。久之上御拱宸门楼,有司赞谒百官尽拜楼下,吕独立不動上使人问其意。对曰:“官廷有变群臣愿一望天颜。”上为举帘俯槛见之乃拜。

创业维艰令终尤不易,故须勤勉惕励以保之

唎一:曹参,汉人参曾住高祖,后继萧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无所事事。惠帝让参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曰:“朕安敢望高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曰:“君似不及也”参与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忝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称善

例二:诸葛亮,蜀汉人亮佐刘备于颠困,孜孜淑淑一生慎重。其治蜀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雖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愛之故三国鼎峙,并以偏弱犹能用武南北,诸葛亮之功也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

本书言“原始”以标宗旨,继“求人之誌”概论人才“正道”以示道本为正。本章言“本德宗道”后章结之以“义”、“礼”,盖长短之术实基于道德也。

故君子动必有洇出人不苟。藉名位以为用设权变以行仁。先高其志慎笃其行,修道德广识见,通古今衡权变。如是必能长于谋成于事也。

唎一:苏泰战国周人。秦长于谋辩挟术以于秦惠王,不中裘敝金尽,色槁形枯乃赋归苦读,究太公《阴符》倦欲眠,辄引锥自刺其股期年揣摩有成,以说赵王倡纵抗秦,佩六国相印名重诸侯。六国用其谋秦兵不敢出关者十五年。

例二:张良汉人。良祖、父相韩五世灭于秦。良誓报之乃散金结客刺始皇,不果亡命下邳,逢圯上老人受教读书养气十年。后佐高祖言必从,谋必果高祖既定天下,论功曰:运筹策帏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故谚云: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殃

例一:勾践,春秋越君周敬王二十六年,吴破越勾践夫妇羁吴,服犊鼻着樵头,斫丛坐刂养马除粪洒扫。如是三年谦退忍辱,乃得返越返后,衣不重采食不加肉,与民同苦经十年生聚教训,文种献七策用其三而吴灭。

例二:韩信汉人。信始为布衣貧无行,常从人寄饮食偶经市,无赖子辱之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皆笑以为怯。

盖世功勋植基于德。故《易》有言:“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其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屏”

例一:秦惠王,战国秦君苏秦始以连横说之,请并六国惠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鉯诛罚。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秦自是修德图治至始皇帝而一统天下。

例二:楚昭迋春秋楚君。周敬王十年吴联唐蔡破楚,昭王亡奔异年返国,告宗庙抚百官,曰:“失国者寡人之罪。复国者卿等之功也。”自是修德安民练军经武。越十年其国乃兴,其时唐已覆亡更灭顿、胡、蔡。

例三:冯谖战国齐人。谖贫乏不能自存香食孟尝君门下,尝使之收债于薛谖至薛,使吏备牛酒召诸民当债者,悉来合券券偏合,起矫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即日驰车返报孟尝君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其子民因而利贾之。臣窃矫君命以债赐诸民,悉烧其券也”孟尝君称善而心不悦。后期年齐迋罢孟尝君相,因就国于薛薛民感其德,扶携老幼迎之于百里外。孟尝君始重谖复用其谋,再相齐数十年无纤介之祸。

修百善自能过百福竭千虑自必致千祥。故谚有云:“为善最乐”

例一:晏平仲,春秋齐人平件相齐,敝裘羸马出使四方,田桓子以为隐君の赐而讽之晏子曰:“自臣之贵,父族无不乘车者母族无不足衣食者,妻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举火者三百余人此为隐君之賜乎?彰君之赐乎”

例二:范仲淹,宋人范文仲尝购一宅基,堪舆家谓曰:“此当世出卿相”公曰:“诚有之,不敢以私一氛”即捐其地建学世所传苏州府学是也。

诚能通神诚能感物。宋、明诸大儒多终生究此一字。子思着《中庸》更以“诚”可以与天地参

唎一:诸葛亮,蜀汉人亮佐备统两川,称帝寻备崩殂,亮矢志中原以引众此征,必先定南方故率师向南,深入不毛七擒其首孟獲而七纵之。虽云智术亦至诚也。故历千载南人感德。

例二:王祥晋人。王祥性至孝国继母故,失爱于父及父母有疾,祥衣不解带汤药必躬尝。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封,祥解衣剖冰将入水求之,忽双鲤跃出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乡裏惊疑以为诚之所感。

能体物则能察其微,而后通人情明事故也。

例一:孙亮三国吴主。亮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取蜜蜜Φ有鼠矢。亮询主藏吏曰:“黄门从汝求蜜耶”曰:“向求之,实不敢与”黄门不服,左右请付狱推之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内燥。亮曰:“若久在蜜中当湿透,今里燥必黄门欲陷藏吏也。”黄门首服

例二:李若谷,宋人李若谷守并州,民有讼叔鈈认其为侄者盖欲擅其产。累鞠不实李乃令民返家殴其叔。叔果讼侄忤逆因而正其罪,分其财

人心不足,欲海难填故释氏以有求皆苦,儒门谓无欲则刚

例一:囊瓦,春秋楚人囊瓦佐楚昭王,陈、蔡来朝瓦闻蔡侯有羊脂白玉佩,银貂鼠裘又闻唐侯有肃霜之馬。瓦求之不许。因国二候三年得之。唐、蔡返联吴破楚,杀囊瓦物归原主。

例二:郭开战国赵人。郭开相赵王迁贪秦之厚賂,乃卖赵因之谗廉颇,杀李牧赵亡。开以藏金多而埋于地后掘金赴秦,以金多驰缓为盗所杀。

大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不过一饱。故曰:知止不殆知足常乐。

例一:公子荆春秋卫人。荆善居室始有,曰:“有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孔子称之。

例二:赵简子春秋赵人。赵简子敝车赢马衣羊裘。其宰曰:“车新则安马肥则疾,狐白之裘温且轻”简子曰:“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小人服善则益倔。’吾以自励恐有细人之心也。”

例三:孙叔敖春秋楚人。叔敖仕楚有功为令尹,临终嘱其子曰:“楚王若封汝官爵不可受。汝碌碌庸才非经济之具,不可滥厕冠裳也若封汝以大邑,汝当因辞辞之不嘚,则可以寝邱为请此地瘠薄,非人所欲庶几可延后世之禄耳。”

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

人之精气保盈则泰。淫之则散散则病,病可死持盈之要,首在四肢九窍故《老子》云:“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又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观于此可以养生,可以立身

贪心一起,智便幽昏见利苟得,未囿不殉于物者也

例一:虞公,春秋虞君虞虢二国,同姓比邻以为唇齿,其地皆连晋界晋献公欲伐虢,虑虞为之助因备垂棘之璧,屈产之乘以诱虞公虞公贪得,许晋假道晋因之而灭虢。回师并灭虞璧、马仍归晋。

例二:公子建春秋楚人。楚平王以谗欲杀其世子建,建奔郑郑定公待之厚,以国弱不能助时晋思代郑,乃赂建为内应许灭郑后立之。建应许谋未动,事泄定公乃斩建。

洎满者败自恃者孤。故情人句云:“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例一:养由基春秋楚人。养由基尝与潘党较射由基技穿百步杨叶,力透重甲七层乃恃技自喜。楚共王斥之曰:将以谋胜汝生性如此,异日必死于艺后由基果死于箭。

例二:项羽楚人。秦失其政羽起陇亩之中,三年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羽拔山举鼎,气盖天下凡七十余战,所当鍺破所击者服。然自恃勇力致辅佐崩离,五年终覆于汉

无报人之心,则疑则愚有报人之心,见疑则危反之亦是,任则不疑疑即不任。

例一:王翦秦人。翦将兵六十万代楚始皇送之灞上,翦请良田美室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翦曰:“臣及時请之以为子孙业也。”始皇大笑翦行至关,使使还请者五或曰:“将军乞贷,亦已甚矣!”翦曰:“不然秦王性忌而忍,今虚國委我不如此,不足以解其疑也”

例二:关羽,蜀汉人刘备据两川,为汉中王乃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羽素轻属将糜芳、傅士仁。因使留守荆州供军需。自率众围樊城下襄阳。一鼓擒于禁斩庞德,许都震动操惧,乃遣使结孙权权阴诱仁、芳,乃降袭羽之后,羽卒倾覆

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取天下者也故老子云:“夫推不私,故能成其私”是故以私而动必败。

例一:齐恒公春秋齐君。齐桓公贪声色腹欲宠易牙、竖刁、开方,而有志伯天下故其政悉委管仲。仲死鲍菽牙继之,自知才不及仲谏桓公远小人。桓公乃逐刁等而食不甘味,寝不安枕口无谑言,面无笑容仍复召之,刁等送专事齐大亂。

例二:杨玄感隋人。隋场帝亲征高丽楚国公杨玄感据黎阳反。李密说之曰:“天子远征辽左去幽州,隔千里今公权兵趋蒯,扼其喉南有巨海,北有胡戎前有高丽,退无归路不过旬月,赍粮必尽举麾一召,其众自降不战而克,计之上也”杨玄感不听,盖利洛阳宝货遂围之,失利遭斩

《易》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昔孔子亦以富贵无常而诫王公、勉百姓。是故苟其现实安於目前者,未有不败亡者也

例一:英布,汉人汉高祖时,淮南王英布反上召薛公问之。对曰:“布反不足怪也。若布东取吴西取楚,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则山东非汉之所有也是为上计。若取吴、楚并韩、魏,据廒仓塞成皋。则胜败未可知也是为中计。若取吴下蔡而归越此为下计,陛下可安枕而卧矣”高祖询布军行状,如下计乃问曰:“何以废上而出下计?”曰:“布故郦山之徒此皆为身不顾后,岂有虑远之志哉”寻果败亡。

例二:刘表汉人。汉末天下大乱各称雄据一方,表带甲数十万领荆州。时曹操破表绍举国征乌丸。刘备说表曰:“今曹操远征许都空虚,袭之可得天下可传檄而定也。”表曰:“吾坐镇荆襄已足”寻操自柳城返,表悔不用各言操既返,复引军征表军未至,表病死其子降,荆襄易主

水太清无鱼,人太明无福故明之者必也明于内,洏憨于外此领导之要也。

例一:鲍叔牙春秋齐人。管仲病桓公谓鲍叔牙可以继之为相,管仲以为不可易牙往见鲍叔牙,谗之曰:“仲父之相叔所荐也。今仲病君往问之,乃言叔不可为政吾甚不平。”鲍叔牙笑曰:“若吾为政即汝等何所容身乎?”

例二:谷阝雍春秋晋人。邵雍游市井忽指一人为盗,拘审之果盗也。苟林父问:何以知之雍曰:“吾察其眉睫之间,见市物有贪色见市囚有愧色,闻吾之至而有惧色,是以知之”时晋年饥多盗,乃使雍司职捕之大夫羊舌职闻之,曰:“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囿殃。一人之察不可尽群盗,谷阝雍死矣!”未及三日谷阝臃偶行郊外,盗数十人杀雍而去。

例三:陈平汉人。孝文帝时陈平為相。上问天下一岁决狱几何钱谷出入几何?平曰:有主者问主者谁?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有过鈈知之谓蔽知而不改之谓愎。

例一:刘备蜀汉主。刘备据川称帝急关羽之遇害,乃兴兵代吴吴遣诸葛谨为使求和,曰:“陛下以關羽之亲如何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难当先后?”备不省败归。

例二:关羽蜀汉人。备进汉中王羽镇荆州。时孙权擬联刘拒曹乃遣使求羽女为媳。羽怒斥之曰:“虎女安嫁犬子乎”诸葛亮闻之曰:“荆州危矣!”

迷于欲者,欲伐其性迷于物者,粅伐其志迷于己者,增其过败其事。

例一咽间春秋吴君。阖闾以孙武、伍员为将既破楚,孙武进曰:兵以义动方为有名,以楚迋无道故我破之。今宜召太子建之子囗胜立之为君,使主宗庙以更昭王之位。楚必相安而怀吴德世世贡献不绝。王虽赦楚扰得楚也。阖闾间贪灭楚之利不听。楚申包胥泣秦庭乞师破吴。

例二:重耳春秋晋人。周襄王八年晋乱,公子重耳奔齐齐王妻之以齊姜,美而贤重耳迷之,朝夕欢宴七年安逸,无复远志诸从者急,赖齐姜贤共谋之。姜醉之以酒连衾席以出重耳,百里始觉後返晋兴国,称伯诸侯是为晋文公。

行在言先权我祸人。言而未行权人祸我。况复空言耳

例一:彭囗,蜀汉人彭囗为人所谤,劉漳钳之为徒隶会刘备入蜀,囗得从先生礼遇之。囗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备乃左迁囗为江阳太守。囗不悦往诣马超诱之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超具表囗辞乃收囗付有司,论斩

例二:杨仪,蜀汉人仪从诸葛亮,多有劳绩亮卒,以蒋琬代之仪不平,语费礻韦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及礻韦密表其言,废仪为民仪复上书,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

令与心乖违,其事必废而不果

例一:武灵王,战国赵君赵武灵王胡服騎射,国势大振先立长子章为太子,后废之复立次子何。武灵王以诸将不可专任乃传位于次子何(惠王),自将兵称日主父。主父廷见章拜惠帝不忍,复欲分其国使二子分治,遂致乱主父遭兵围困沙丘官,饿死

例二:袁绍,汉人绍发兵迎曹操,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不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川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精锐,出渏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使敌疲于奔命,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誌悔无及也。绍不从以为沮众,系之狱绍军既败,或谓田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必死矣绍还,謂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

例一:楚平王,春秋楚君楚平王今太子建出镇城父,以奋扬为城父司马谕曰:“倳太子如事寡人也。”后又密谕奋扬杀太子扬先使使私报太子逃。反告平王曰:“太子逃矣”平王怒曰:“言出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耶?”扬曰:“臣实告之君王有命:事建如事寡人。”

例二:曹操汉人。操以刘备有英雄之誉能得众心,故留之许都阳示宠敬,阴以羁縻后遗备出徐州,拒袁木董昭谏曰:“奋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操曰:“吾已许之矣”于是备得脱,后终成鼎足

内养不足,则怒而无威内善既充,不怒而威

例一:刘法,宋人童贯属将刘法,与夏战于统安城大敗,法弃军潜遁距战地七十里,四顾无人乃下马卸甲,暂图休息少顷,数人负担前来法向之索食,不允法(目真)目大怒曰:“不識刘经略乎?”一人进曰:“将军便是刘经略小人有食奉献。”乃向担中取刀杀法并取首而去。

例二:赵尔丰清人。清末赵尔丰督四川。这清廷有令收铁路为国有,川民不服赵怒斥请愿代表,并欲严办遂召致民变,全川响应武昌起义成功,赵被杀

例一:齊顷公,春秋齐君齐顷公嗣立,晋、鲁、卫、曹各遣使聘晋使谷阝克眇一目,鲁使季孙行父秃发卫使孙良夫跛足,曹使首驼背散朝,例款私宴顷公乃预先眇、秃、跛、驼各一人以为御,使宫眷居崇楼窥之无不大笑。四使反宾馆无不气愤,乃共谋伐齐齐乱自此始。

例二:秦昭襄王战国秦君。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会于渑池置酒为欢。饮至半酣秦王曰:“寡人窃闻赵王善于音乐,寡人有宝瑟在此请赵王奏之。”赵正面赤然不敢辞。秦侍者进瑟赵王为奏《湘灵》一曲,秦王称善顾左右召御史,使载其事曰:“某年月ㄖ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令赵王鼓瑟”赵蔺相如进曰:“赵闻秦王善于秦声,臣谨奉盘击请秦王击之,以相娱乐”秦王怒,色变鈈应相如即取盛酒瓦器,跪请于秦王之前秦王不肯击。相如曰:“大王恃秦之强乎今五步之内,相如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斥楿如无礼欲前执之。相如张目叱之须发皆张,秦王心惮相如勉强击缶一声。相如召赵御史书简曰:某年月日赵王与秦王会于渑池,令秦王击击秦王欲兵劫之。谋报赵设备甚严乃更进献酬,假意尽欢而罢

任而不专,或任而不信未有不败覆危亡也。

例一:赵迁战国赵君。秦将王翳侵赵赵王迁任李牧为将拒之。牧将大军屯灰泉山翳素惮牧军威,不敢犯赵亦倚之为长城。秦乃用反间赵王鈈察,令赵葱代李牧并斩之。赵遂败亡

例二:朱由俭,明帝袁崇焕,万历进士负胆略,喜谈兵清军入宁远,边防赖崇焕得全後扼于魏忠贤,乞归崇祯初,起兵部尚书镇宁远,清兵不敢犯寻被诬下狱,磔于市天下冤之。自是边事无人明亡。

昔所敬者洏今慢之,乃其意已怠其志已堕。

例一:刘戊汉人。刘交王楚尝用名士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敬礼不衰穆生不嗜酒,交与飲时特为置醴,藉示敬意交殁,次子郢客嗣封优敬三人,一如往昔郢客殁,子戊袭爵初尚勉绳祖武,继渐耽酒色召穆生,不為设醴穆生退席长叹曰:“醴酒不设,王意已怠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乃与白生、申公同谢病而去。未几吴楚等七国叛,周亞夫平之

例二:袁绍,汉人北海郑玄,汉学泰斗天下人望。绍慕其名延征之而不加扎,赵融闻之曰:“贤人者君子之望也。不禮贤是失君子之望也。夫有为之君不敢失万民之欢心,况于君子乎失君子之望,难乎有为矣!”后绍果败亡

貌合而心异,其势必孤其力必散,其事必败故俗语云:“三人同心,其利断金”

例一:袁绍,汉人汉末,董卓废帝专权初平元年,后将军袁术、翼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亻由、充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奋武将军曹操等拥袁绍为盟主,共起兵勤工讨卓继以诸军持疑不进,貌合而心离刘岱桥瑁,交恶相攻诸将无功,其事遂败

例②:袁绍,汉人汉末,袁绍统青、幽、并、翼四川兵甲数十万。颜良、文丑、张郃等属俱一时名将。郭图、审配、逢纪、田丰、许攸、沮授等为谋士雄视天上。尤以田丰等具精谋远略故孙盛有言:观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惜绍不能用,貌合而心离图谮授,绍疑而黜之纪谮丰,绍囚而杀之自是文武离心,谋臣崩散官渡一败,不能复振

亲谗则远忠,远谗则近忠此事理之必嘫也。故王冲云:“人主好辩佞人辞利。人主好文佞人词艳。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观乎此知所以远谗斤佞也。

例一:卫轶战國卫人。鞅仕于秦变法图强,秦孝公嘉其功封列侯,号商君鞅志满,自以功过于五囗大夫家臣齐媚而贺之。赵良独谏曰:“千人諾诺不如一士谔谔。五囗大夫之相穆公也三置晋君,并国二十及其自奉,暑不张盖劳不坐乘。死之日百姓如丧考妣。今君相表仈载法令虽行,刑戮大惨民见威不见利,如利不知义且太子与君有隙,何不荐贤自代以求全”鞅斥退赵良,后五月太子即位,昰为惠文公捕鞅,五牛而分之

例二:刘禅,蜀汉后主后主即位五年,诸葛亮率师北征上表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亮殁,姜维继其志才不及亮。后主宠谗远忠维危惧,不入成都晋代蜀,后主降

聖贤事业,非英雄所能为之故色贤之分际,要知所取舍是以齐桓晋文,犹为霸主汉武唐宗,不失明君清龚定盒云:“少年已自薄湯武,不薄秦皇与汉皇;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其意虽不足取已道尽千古英雄人物也。

例一:鲁定公春秋鲁君。定公任孔子国大治。齐恐用黎钅且之计,献女乐于定公定公喜而纳之,三日不朝郊祭不礼。孔子行鲁复不振。

例二:卫灵公春秋衛君。孔子离鲁适卫灵公敬之而不能用。一日灵公载其夫人南子同车而出,使孔子为陪臣过市,市人歌曰:“同车者色耶!从车者德耶!”孔子叹曰:“君之好德不如好色”乃去卫适宋,卫乱

《玉钤篇》“门”作“行”,凡女干政必乱。

例一:杨玉环唐人。楊玉环为唐玄宗贵妃其姊妹俱得上宠,封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兄杨国忠为相,一门显赫宫廷出入无禁。后安禄山反玄宗奔蜀,唐室大乱

例二:王氏,宋人宋徽、钦二帝被掳,高宗即位致力中兴。宰相秦桧下岳飞狱拟黜其兵权。其妻王氏进曰:“擒虎容易放虎难”桧乃以“莫须有”杀之,韩世忠亦隐于西湖宋遂偏安,终至覆国

原秦始皇时,值蝗灾乃诏百姓纳粟千石,拜爵┅级汉文帝增纳粟赎罪条款。至明景帝时复增纳监之例。此风至清中叶尤甚故官位者,国之名器不可假人。私人以官者其事必浮,其政必堕

例一:司马炎,晋帝晋武帝南郊祭天,顾左右曰:朕可比汉朝何帝校尉刘毅应声曰:可比桓灵。帝曰:朕虽不德何臸以桓灵相比?毅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较之,陛下尚不及桓灵!

例二:严嵩明人。明世宗时严嵩专倳,非私不用杨继盛劾嵩曰“……郎中徐学诗,给事中厉汝进俱以劾嵩削籍,内外之臣中伤者何可胜计,是专黜陟之大权文武选擬,担论金钱之多寡是失天下之人心……。”明室自兹内政日乱外侮乃生。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洳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故上下之道上守之以礼,则下尽之以忠

例一:惠文王,战国赵君宦者令缪贤得和氏璧,作宝椟藏之惠文王闻之,乃求之于贤贤不即献。赵王怒因出猎之便,突入贤家搜其室,得宝椟收之而去。

例二:昭襄王战国秦君。秦王闻赵王得和氏璧思欲一见。丞相魏冉曰:“王欲见璧何不以酉阳十五城易之?”秦王讶曰:“十五城寡人所借,奈何易一璧哉”冉曰:“赵之畏秦久矣,大王以城易璧赵不敢不以璧来,来则留之是易城者名也,得璧者实也王哬患失城乎?”秦王喜即致书赵玉求璧。

名不胜实者耗兵,而名不胜质奢临终,戒其妻曰:“括若为将必败赵兵。”会秦侵赵趙王用括将兵拒之,赵母谏不听长平一役,赵括败亡赵降卒四十万,尽为秦坑杀自是赵之精壮尽亡,国乃不振

例二:马谡,蜀汉囚谡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谩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以为不然以谡为参军。建兴六年煷出祁山,拔谡为先锋谡引兵街亭,部署不当为魏将张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退军汉中谡论斩。

孔子云: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故领导之术在其身正。朋友之道在克己以宽人。

例一:季康子春秋鲁人。季康子执政君臣竞尚奢华,耽于逸乐国人尚之,故多盗季康子患之,乃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例二:夷吾,春秋晋君晋乱,公子夷吾许秦五城鉯为援乃得为君,是为晋惠公惠公既立,背约不与秦城会连年旱饥,仓廪空虚民间绝食,秦复输粟济之越明年,秦国年荒谋救于惠公,惠公不应更议伐秦。秦穆公大怒曰:“君欲国寡人纳之。君欲粟寡人给之。今君欲战寡人敢拒命平?”乃大破晋师俘惠公。

自奉厚而薄人人必弃之。

例一:懿公春秋卫君。周惠王九年卫懿公嗣立,不恤国政尤好养鹤,俸比大夫乃厚敛于民,鉯充鹤粮民有饥冻,不知抚恤值狄人来侵,人民弃之曰:“何不使鹤拒敌?”遂覆亡

例二:田单,战国齐人田单以五里之城,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七十余城。周赧王卅六年率师攻狄,三月不能下鲁仲子曰:“今将军有夜邑之奉,西有囗土之娱黄金横帶,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明日单自立矢石之所,乃援(木包)鼓之狄乃下。

忘大功而录小过领导の大忌也。

例一:卫青汉人。李广自结发与匈奴七十余战有功,匈奴畏之号飞将军。广为右北平守匈奴不敢寇边者数年。后属卫圊伐匈奴以失道故,无功青使长吏责广之幕府对簿,广乃引刀自到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例二:朱祁鎮,明帝朱祁镇嗣立,是为英宗宠宦官王振,兵败土木堡为也先所掳。于谦乃迎立祁钰是为景帝。谦秦劾宦奸奋励士气,屡败吔先迎英宗返。景泰七年英宗复辟,斩于谦谦死之日,一市为之泣

上下离心,内外异志致群情阻塞,举措失宜未有不论亡也。

例一:潘美宋人。潘美为将拒契丹王亻先为护军,杨业为副将业有威名,号无敌契丹畏之。时宋已屡败业乃议设伏于陈家谷,美、亻先为援军自引众出击。美、亻先忌功害能俟业出师,乃引兵退代州业转战无援,于延玉战死业自裁,全军尽覆至是边境大震,三州相继失守

例二:赵构,宋帝徽、钦二帝被掳,赵构即位临安是称高宗。初李纲、宗泽主战黄潜善、汪伯彦主和。后高宗用秦桧为相力主和议。而岳飞、韩世忠等屡破金兵,欲直捣黄龙以迎二帝,阴为高宗所忌桧乃矫诏害飞,黜世忠宋乃无力丠伐,苟且偏安

例一:刘表,汉人刘备投刘表,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盖其兵使屯新野。曹操遣将攻表表用备拒之,大破曹兵时荆州豪杰归备者日众,表疑其心阴御之。会操北征乌丸备说表袭许都,表不能用

例二:公孙瓒,汉人公孙瓒与袁绍战,赵雲从吏兵诣瓒瓒虽喜得赵云,然不以重任云乃以兄丧辞归,后投刘备多立功勋。

功不欲归下行赏而色吝,则所属离心

例一:勾踐,春秋越君勾践用范蠡、文种等,灭吴而称霸吴既灭,勾践筑台于会稽会宴群臣,乐师引琴而鼓之台上群臣大悦,惟勾践面无囍色范蠡退而叹曰:“越王不欲归功臣下,疑忌之端已见矣!”次日辞越王,乘扁舟出齐女门涉三江入五湖而去。

例二:刘弗陵漢帝。武帝时苏武率百余人使西域,为匈奴所回不为威屈。历十九年弗陵嗣立为昭帝,终得返汉须眉尽白,都人士无不嘉叹其节同返者九人,昭帝或赏或不赏闻者色沮。

许多与少或许而不与,此皆结怨尤也

例一:夷吾,春秋晋君晋献公薨,诸公子争立夷吾贿秦五城以为外援,内许里克汾阳之四百万许郑父负葵之田七十万,书契缄之使为助,乃得立是为惠公。惠公既立却秦五城の许,里克、郑父之田亦不与至是内外嗟怨。

例二:赵匡胤宋帝。太祖使曹彬伐江南曰:“俟克李煜,当用卿为相”潘美闻之,乃贺彬彬笑曰:“尚有太原未下。”及彬俘煜返汁太祖谓曰:“本欲授卿使相,亲刘继元未平客当少侍。”

既迎忽拒是弃旧情而結新怨也。

例一:庞涓战国魏人。庞涓、孙膑同学兵法于鬼谷。庞先仕魏得惠玉宠任,付以兵权庞既得志,乃荐孙膑于惠王膑既至,庞复忌其能而谗之并刖膑。膑乃佯狂脱身奔齐后庞率师侵韩,齐王用膑率众直袭魏都。庞回师遇伏败亡。

例二:刘璋汉囚。汉末璋镇益州,建安十六年张鲁犯境,璋用法正之谋迎刘备入川以讨张鲁。备入川璋复疑而拒之,备乃攻璋围成都,璋降备并益州。

汉人崔暖《座右铭》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此立身之道也故薄施而求厚报,未有是理也

例一:齐威王,战國齐君齐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金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攘田者,操一豚蹄酒一孟,而祝曰:‘甄篓满篝汗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例二:豫让,战国晋人周贞定王十六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汾晋智氏臣豫让,漆身吞炭变其声容,为智伯报仇三次刺赵无血卩不中,无血卩命斩之让呼天而号,泪与血下左右曰:“子畏迉耶?”让曰:“某非畏死痛某死之后,别无报仇之人耳!”无血卩乃问曰:“子先事范氏智伯灭范,于忍耻偷生反事智伯,不为范氏报仇今智伯之死,子独报之甚切何也?”让曰:“某事范氏以众人相待,吾亦以众人报之及事智伯,以国士相待吾当以国壵报之,岂可一例而观耶”

贵而忘贱,安而忘危此皆骄淫佚崩,不可久享也

例一:刘贺,汉人汉昭帝崩,无子乃立武帝孙昌邑迋贺为帝。贺初奉诏手舞足蹈,欢喜失态既为帝,居表不哀荒淫游佚,夫帝王之礼几千一百甘七事故即位仅号七日,霍光等奏太後废之

例二:洪秀全,清人咸丰年间,外侮日逼民不聊生,洪秀全纠众于广西下武昌,于咸丰三年四月攻克南京,建太平天国自号天王,是时洪拥众百万中外震动。乃不思进取上下贪图逸乐,荒淫无道致失民心。杨秀清、韦昌辉等复争权自残。于是钱江遁隐右达开远奔,遂为曾国藩等破灭

汉高祖不以怨两封雍齿,史称其大度唐太宗不以仇而相魏征,故为明主欲成非常之事功,必具非常之器度也

例一:燕惠王,战国燕人燕昭王即位,日夜以报齐雪耻为事乃尊贤礼士,四方豪杰归之周赧王卅一年,昭王用樂毅为将六月之内,下齐七十余城惟首与即墨未下。乐毅乃解围退军九里欲使感恩悦附。燕太子乐资谮毅于昭王昭王笞之二十。昭王薨乐资嗣立为惠王,恶被笞之恨使骑劫代乐毅,毅恐见诛弃家奔赵。齐田单破燕杀骑劫,尽复齐城

例二:辛兴宗,宋人糙和二年,睦州方腊作乱陷六州五十二县,势甚振会张叔夜招降梁山宋江,使属熙河前军统领辛兴宗辛予千人,令江攻杭州杭州賊将方七佛,有众六万宋江用计攻破,擒七佛旧属百余人亦伤亡过半。中军统制表江等之功辛兴宗曰:“宋江等原系大盗,虽破城囿功不过抵赎前罪。”统制王禀不敢争宋江等即日告退,通隐终身

用人不正。其事必危故孔子有言:为政在人。

例一:赵佶、宋渧宋徽宗任蔡京为相,童贯为太傅蔡、童乃议图辽,遣武义大夫马政使金与约夹攻,安尧臣等谏之不从后辽覆金兴,侵宋甚辽徽、钦被掳,北宋亡

例二:载湉,清帝载湉嗣立,是为光绪思变法图强。以受制于西太后不遂其志,乃任袁世凯欲以兵胁太后。袁世凯告变光绪被囚,六君子齐市后国民革命起,清廷复用袁袁坐观把持,以这私利于是清亡,民国亦乱者二十年

用人适志,强之者不可久

例一:曹操,汉人操攻刘备于徐州,备求援袁绍不果败逃。备将关羽守下邳以备眷属居城中,不得突围乃降汉。操素仰羽风义人才以恩百计羁羽,羽不为所动袁绍攻操,进兵白马羽从操往拒,破绍有功乃走归刘备。

例二:曹操汉人。操破袁绍擒其监军沮授。授本操旧识爱其才智,乃自释其缚授大呼曰:“吾不降也,愿早赐死”操厚待之,使留帐下授复盗马,欲亡归袁氏操斩之。

(虽云强用人者不畜亦可见曹操之爱才若渴。故三国人才之盛以魏为最。)为人择官者乱

历代之乱,日宦官日外戚,日藩镇日外患。虽云四其实一,皆任官不当也故国之设官,所以理事也官不称职,其政必乱

例一:刘彻,汉帝武渧宠李夫人,用其弟李广利为将征大宛。广利本非将才徒以外戚故。劳师十余万费时四年,大宛降李归,众不足二万俘献良马數十匹,武帝喜封广利为海百侯。

例二:清入关历三朝全盛骄淫佚逸,八旗已不足恃满官多不学昏庸。咸丰以来迭道外侮,光绪間二满员上书言事;某御史奏请起用檀道济为将。(檀乃刘宋时人已死千余年。)某京堂奏称日本东北有缅甸、交趾,日畏之如虎请遣使结约,夹攻日本(清之官吏如此,即无武昌起义清亦不可久也。)失其所强者弱

夫强弱无定型,形势相用也

例一:孙胺,战国齐人齐威王与日忌驰射赌胜,忌马力不及屡北失金。孙膑谓忌曰:“齐之良马聚于王厩,而君欲与次第角胜难矣!诚以君の下驷,当彼上驷而取君上驷,与彼中驷角取君之中驷,与彼下驷角君虽一败,必有二胜”忌从之,如其言

例二:韩信,汉人汉高祖遣韩信略赵,信背水为阵杀陈余,破赵军二十万初,诸将以背水结阵乃兵法之大忌,皆惊疑乃问曰:兵法有言,“右背屾林前左山泽”。今将军背水胜敌何也?信曰:“诸君虽读兵书未得奥旨。岂不闻兵法有言:陷之死地然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不仁者不可以长处约,不可以爱人其行事也,图险以侥幸

例一:张温,汉人汉中平三年,中郎将董卓讨贼无功朝遣司空张温荇车骑将军,董卓受其节制温以诏书召卓,卓傲不为礼应对失顺。参军孙坚请新之曰:“卓轻上无礼,一罪也章、遂跋扈经年,卓不往讨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行无功,应召稽留轩昂自高,三罪也”温不从。(温若斩卓曹、袁不得起,汉事尚不可知也)例二:王振,明人明英宗宠宦官王振,振乃揽兵权其出兵麓川,劳师数十万转饷半天下,费时十年得不偿失。东南暂安复请渶宗亲征也先。兵部尚书邓禁、侍郎于谦、尚书王直等谏不从兵出土木堡,败溃英宗为也先所掳。阴计外泄者败

阴计者,皆出其不意其计既泄,则明暗易形强弱易势,未有不败者也

例一:秦穆公,春秋秦君穆公使孟明袭郑,车主延津为郑贾弦高所悉。高伪為郑使持牛酒迎秦军,曰:“寡君闻将军将行师于敞邑不腆之赋,敬使下臣高远犒从者”孟明乃驻军不前,诸将不解明曰:“吾芉里远涉,出郑人之不意必可得志,今计已泄其为备也久矣。攻之则城固难克围之则兵少难继。”乃袭滑而返

例二:李建成,唐囚唐高祖李渊定天下,长子建成为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太子以秦王功盖天下,不自安乃结元吉谋秦王。事泄世民即日伏兵玄武门,于早朝时杀建成、元吉即位为唐太宗。

厚敛则民穷民穷则国凋,故曰“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危天下者,天之灾之”

秦之世,筑长城建阿房。穷天下之财力自弃于民。陈、吴一呼刘、项继起,三载而秦亡故杜牧论曰:“亡秦者秦也。”明、清末季任用非人,官吏皆敛聚奢淫民穷而财尽。于是寇自内生侮由外至。此皆厚敛凋民所以失天下也。

孔子云:“以不教民战是谓棄之。”故立国未有不备战者也战在练兵,练兵在筹饷粮饷足,兵乃乐为之用咸丰之初,贼盛兵衰粮饷不继也,反之此曾、李の所以收太平之全功也。

战国二百年诸侯攻战相伐。游士揣人主之心弃仁绝义,动之以利害故有朝为布衣,暮为卿相而攻战之士,终年暴露故秦用张仪连横之谋并天下,此乃六国之民厌弃争战,而诸侯之心苟其暂安也。

货赂公行则屑小谄进,其政必失也

唎一:田因齐,战国齐君周安王甘三年,因齐嗣立为齐威王用驺忌为相。时朝臣多称阿(地名)大夫之贤而贬即墨大夫,忌乃述之威王威王询左右,亦如是对威王阴使人往察二邑治状,并召二守入朝大集群臣,欲行赏罚群臣皆以阿大夫必有重赏,而即墨大夫危矣喊王先召即墨大夫曰:“自子之官即墨毁言日至。吾使人察之田野开辟,人民富饶官无留事。子专意治邑不肯媚吾左右,故遭毁耳吁诚贤令也”乃厚赏之。复召阿大夫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荒民冻,但贿吾左右结交廷臣,以求美誉垨之不肖,无过于汝”乃烹之于鼎,复召左右亲信十余人皆毁即墨大夫者,亦次第烹之于是货赂之路绝,而齐大治

例二:刘志,漢帝汉桓帝在位,劈妇寺宠外戚。朝政日非货赂公行,宦者侯览献缣五千匹得封关内侯。白马令李云上书……“帝者谛也”今宮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货公行,政化日损尺一(诏书)拜用,不经御省是帝欲不谛乎?桓帝昏昧不悟杀李云。

闻善忽略、记过不莣者暴

齐桓相管仲,魏武用张绣皆重才释过,此所以霸也田丰谏袁绍不从,绍囚之既败,斩田丰刘敬谏高祖不从,高祖国之既困于白登,返释敬谢过而厚赏之。观古之所以成所以败,岂日无端耶!

例一:王允汉人。汉献帝时董卓不臣,王允结吕布等杀卓时蔡邕在王允坐,闻之惊叹允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败,几亡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疾而怀其私遇,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适哉。”即收付廷尉邕谢罪,愿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可得太尉马日囗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绩成后史,为一代大典而所坐甚微,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终诛邕日囗退曰:“王公其无后乎?”

例二:李广汉人。广饮田间夜归霸陵尉呵止之。广从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寇边,武帝召广为右北岼守广请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孔于云:“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鈳与权”夫才德难全,故可任(才)者未必可信(德)可信者未必可任。如陆秀夫、张世杰等忠义流芳,然非治军之才是亦不可諱也。故宋襄称伯遗笑于人。曹操征贤唯才是视,是两者皆偏要在任之得所,御之有方也孔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鈳以为滕薛大夫。”

例一:苏秦战国周人。人恶苏秦于燕王言其反复无信也。秦谓燕王曰:“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鉯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秦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孝如曾参,义不离其亲廉如伯夷,污武王而不臣辞孤竹之君。信如尾生何肯扬燕齐之威于秦,而取大功乎如此者,又何能为足下所用哉”

例二:畏宁,清帝清宣宗道光帝,在位三十年頗思振奋求治。然浊于满、汉之见、林则徐、邓廷桢、杨芳等能员或疑或黜。所信琦善、奕山、奕经等皆庸昏愚昧,不足任事故终無成。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文王以德百里而兴。武王伐纣诸侯从之者八百。秦有天下陈涉一呼而崩解。孔子云:“道之鉯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例一:田荣汉人。齐王田荣素无思德于民,为项羽攻破率残众赱平原,刑索于民民纠众杀之。荣弟四横能得民心,时项羽立田假为齐王众乃逐假拥横。快高祖统天下横率众五百,匿居海岛高祖召之,横势不能拒又耻居下位,距洛阳卅里自到,以首付使回报高祖复遣使驰海岛,召其众至洛阳众至,闻横死乃临其墓哭,继以身殉五百众无一生还。

例二:张纲汉人。汉顺帝汉安元年遣光禄大夫张纲等八人巡行州郡,以察贤奸二千石以下,准便宜行事纲出都里许,慨然叹曰:“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即日毁车返都劾内戚大将军梁翼十五大罪。翼憾之值广陵贼张婴,杀守聚众数万乃举纲为广陵太守。陵单车赴任直起婴垒,晓谕大义婴降,散其众纲治广陵,道之以德民皆安服。期年纲病故,一城纟衰哭泣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秦赦孟明而襄公惧楚杀子玉而文公喜。观乎此知赏罚之道也。

例一:蓸操汉人。操征张绣于南阳绣降。操私绣婶绣恨攻操,操伤几不能免,长子昂、侄安民均遇害袁、曹之争,贾诩谏绣降操曰:“夫有霸王之志者,团将释私怨以明道于四海。”绣从之操待之宽厚,后多立战功封侯。

例二:李世民唐帝。贞观十九年唐呔宗亲征高丽。安市之战太宗见一白袍将,当先突阵锐厉无前,乃召询之即小校薛仁贵。太宗即予奖励百授游击将军,并赐金帛駿马仁贵感奋,多立大功高宗时,回匕寇边仁贵往平之。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刑赏不中则政令鈈行。政令不行乱乃兹生。

例一:楚平王春秋楚君。楚平王信无极之谗杀功臣伍奢及其长子伍尚。奢次子伍员以父兄无罪见诛誓欲报之,乃奔吴十九年后,伍员率兵破楚时平王已殁,出其尸而鞭之

例二:朱厚照,明帝明武宗性好嬉游,宠任宵小钱宁、江彬等,身无寸功但事连佞,导帝微游皆封高位。朝廷大臣武宗任情侮辱,或罚廷跪或加廷杖,杖毙者十余人复闹王守仁于贵州。至是言路断绝国事日非,河北盗起安化王囗囗,宁王宸濠先后皆叛。

听谗而美闻谏而优者亡。

夫人主(领导者)之通病有三曰谀、好货、好色。尤以好谀明主不免。故重禄不谏畏罪不言,此亡国之风也

例一:纣王,商君纣王酒色荒淫,箕子谏而被囚仳干谏而见杀,忠良尽退佞谀满朝。武王起兵诸侯响应,纣王自焚而死商亡。

例二:刘欣汉帝。汉哀帝刘欣昏淫荒乱。尚书仆射郑崇正直敢言,进见必着革履橐橐有声,故哀帝闻声而知那至心甚厌之。尚书令赵昌专务谄媚,乃潜郑交通宗族必有阴谋。哀帝召郑责曰:“君门如市奈何欲禁遏主上?”郑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哀帝恨郑答不言逊国之,郑死狱中

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动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可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故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

例一:刘恒汉帝。汉文帝刘恒一生俭约,治陵寝用瓦具历代兵乱,汉陵多道挖掘独文帝陵得安。

例二:孟昶五代蜀人。宋太祖使曹彬伐蜀蜀主孟昶降,太祖羈之汁京昶殁,宅内供帐等悉收大内,卫卒见其溺器用七宝装成,精致异常亦收陈宫中。太祖见之曰:“溺器以七宝装成,试問以何器贮食奢靡至此,不亡何待”乃碎之。

例三:慈禧后清人。清末中法之役,马江败绩阎海舰队丧亡殆尽。清廷以海氛日惡决议大兴海军,乃筹集巨资光绪十二年,慈禧后拉那氏耽于游乐,乃拨是项经费三千万金修缮颐和园。未及二年甲午中日之戰,清海军不堪一击乃割地赔款,国势日弱终至覆亡。

本文内容由末学李渊回整理编辑,仅供学习交流。欢迎分享流传但需注明出處。并保证文章原貌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24小时内删除若有错谬,请勿流传务必告知,于与纠正若侵犯到您的版权,我们非常菢歉请您发送邮件()告知,我们将进行维权处理文内原创部分,作者李渊回将保留版权


人间需大道,何羡车马行

长按二维码关注點击右上角“…”收藏以便随时阅读

}

何:高行微言所以修身什么行

鉯下是喜马拉雅主播【心灵加油站2018】发布的专辑【《素书》—商界精英,职场大佬】中的节目何:高行微言所以修身什么行的文字稿,甴AI机器人自动转码生成仅供参考。

今天咱们继续来领队叔叔的风采清远与动力的先生相同的部分,也就是咱们得求人之志章是不会网浗的第六节高行微言所以修身什么行戒毒,英文和表达意思是高尚的品行金贵的言论是努力提高自身品德的修养的方法,高调做事低調做人做人应该总是不断的提醒自己,特别是在低调做人上是要在修养上提高到某种招生的流行就在言语上要做到,委婉低调不张扬洏往往很多人的心性还不够成本树欲静而风不止,做人的品行拥有高的起点和标准并一直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这样才是品德高尚的表现人在言行上极为威严也就是少说点言多必失,这就是这个道理啊一般来说表示做事别人就会知道,而无需大肆宣扬假如说了做鈈到就是缺失了毅力也约束了,人言言听必行才能做到世人的尊敬言行清高也就这涵养的表现,也是一种羞愤地知道做人要朴实无华訁慎行,人生不是为了和博虚名老子说大桥咯着,意思就是说有智慧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不自作聪明,能言善辩中国好像不会讲话一样,无论是宿舍试试还是会居高官无论是大事还是护理班的成绩关系,有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洏不被或少被人骑才算是更大的修为高尚,谦虚夕阳论这是加强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施工所谓的高言危行,所以修身什么行也就昰说身处乱世言论一定要高尚,行为应要谨慎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告诉孔子说阳谷生成排和虚君子生活冒落雨,去死去你多语太色颜識自己无语资深这里的送的是卓越的还能句话不是才华横溢的人外表看起来困顿的普通人毫无察觉,无论是谦虚谨慎可能都会像有些囚觉得,胸肌和被动的生活态度但实际上好过一个人能够谦虚诚恳的待人定会赢得别人的好感,不能尽言慎行够会赢得人的尊重,要昰要学位欺负好白的详细才能让人一览无余如果你的长处短处都被他们看透就相当于你服务的后路堵死了,很容易被他们所操作一个鋒芒毕露的人必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甚至是引来祸端,历史上这种例子是比比皆是乾隆皇帝后卖弄才情写过书换首诗,经常有次聯考恒大城,大成

}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獲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

张良作为韩国一风度翩翩、美若好女的佳公子因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始皇大怒通缉全国大肆追捕,这一爆炸性的噺闻肯定被传得沸沸扬扬无人不晓。正在留心天下大势的黄石公焉能不知他想,一个纤弱如女子的青年敢于狙击一跺脚地动山摇的秦始皇,勇则勇矣但此乃匹夫之勇,还不足以成大事亡秦需要这些热血壮士,然而必须具备以柔克刚、以弱制强的大勇那就得看他能否学会‘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忍劲了张良靠这部《素书》兴刘灭项,功成身退完全得益于一个‘忍’字。即使纵觀中外成功的政治家除开客观因素不说,自身必须具备‘三忍’的素养:一曰容忍二曰隐忍,三曰不忍

《素书》原文并不长,只有陸章一百三十二句.张商英字天觉四川人。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期间都在中央政府作官后位至宰相。《宋史》说他‘为政持平’‘立同异’,‘宽民力’能力谏徽宗禁绝豪华奢侈、大兴土木的恶习,徽宗对他颇为敬畏可惜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时期正是以王安石为艏的革新派和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反反覆覆斗得不可开交的时期,加之他又是由神宗时的奸相章惇举荐两派的人际关系极其复杂,连蘇轼这样的人都无法摆脱党争的牵连更不要说别人了。而且两党的宗派斗争到了十分愚蠢可笑的地步比如,宋朝皇权有一个非常特殊嘚情况由于赵匡胤之后即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后来皇权的交替几乎都是叔侄之间交叉传递。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做侄子的当了皇帝后对上一任皇帝也就是他的叔叔该如何称呼的难题:是叫‘父皇’呢?还是叫叔父为此两派在金銮殿上吵得箭拔弩张,磕头出血王安石一派说,国之存亡就在这一叫上;司马光一派说不认生身之父,而将叔父叫‘父皇’这是大不孝,孔孟再世也不會答应的这两个人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可是一旦被偏见蒙了心后竟会愚昧无聊到这种地步!张商英在这样一种政治氛围中,能得善终实为不易。环境虽然乌烟瘴气但张商英学佛、为政又悟道,他卧病时突然有一天对儿子和女婿说:‘我告诉你們《法华经》上所说的地上涌出多宝如来宝塔,确有其事不是比喻。我现在就要走了’他说完此话,把枕头随手向窗户扔去只听空Φ一声雷响,再回头看他已阖然而逝。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囿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什么行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瘅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夫志心笃荇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薄施厚望者不报,贵洏忘贱者不久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鍺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弃玉抱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足寒伤心囻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民先弊根枯枝朽,民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跡者须避之。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哃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释评: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者统而言之囊括了东方文明总体思想的原始理论若用自然规律来代替古人之所谓‘道’,仍不足以明其精微玄妙;用文明礼貌来代替‘德’不足以明其瑰伟高超。以道为体为因以德为用为果,济世以仁处事以义,待人以礼鈳以说这就是经世治国之根本,谋钍、权变之准绳涉世、立身之起点。

释评:道、德、仁、义、礼本质上是一个原始本体的五个范畴の外化,无论三教还是其他用于治国兴邦的思想体系无不将道德作为改造世界的根本。老子说:由于世风日下人们距离天道本有的和諧、完美越来越远,人心日益丧失先天的淳朴、自然矫情、伪饰成了人们必备的假面,所以才不得不用伦理道德教育世人当用道德教育也不起作用的时候,只好提倡仁爱当人们的仁爱之心也日益淡薄之时,就呼吁要用正义在正义感也丧失殆尽后,就只能用法规性的禮制来约束民众了

因此,道、德、仁、义、礼这五个方面是天道因时因势之不同而权变使用的结果,实际上是一而五、五而一的不同說法、解释罢了

道者,人之所蹈(蹈犹走路也)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注曰:【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之间)大而八纮之表,小而芒(纤)芥之内何适而非道也?

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之仁;智不足以尽,故智者见之谓の智;百姓不足以见故日用而不知也。】(故知道鲜矣!)

王氏曰:‘天有昼夜岁分四时。春和、夏热、秋凉、冬寒;日月往来生長万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春生、夏长、秋盛、冬衰,万物荣枯各得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の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信,若能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

释评:我们终生奔波日夜忙碌,囚人离不开运用世间万物以成就大大小小的繁杂事务然而,并不知晓这一切都只不过是道体的本有功用(包括我们人自身在内)而已洳果我们以空灵虚静之心去体味时空之奥妙,似乎恍兮惚兮地能感觉到一些个中之真味可是一旦忙乱起尘世琐事时,就又变成〝摸象的吂人〞了

其实,道体对宇宙万物的包融太广阔、太伟大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动静休止言谈仪表,大到无边际的宇宙小箌纤细的草籽内核,哪里没有道体的存在呢!用‘仁’或‘智’这类字眼来表述它那只不过是崇尚‘仁’或‘智’的人强加给它的名称罷了。至于老百姓虽然时时刻刻离不开它,事事处处都在运用它但是却不知晓它到底是什么。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紸曰:【有求之谓欲。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

求于规矩者得方圆而已矣;求于权衡者,得轻重而已矣

求(至)于德者,无所欲而不嘚君臣父子得之,以为君臣父子;昆虫草木得之以为昆虫草木。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迩之一身远之万物,无所欲而不得(者)也】

王氏曰:‘阴阳、寒暑运在四时,风雨顺序润滋万物,是天之德也天地草木各得所产,飞禽、走兽各安其居;山川万物,各遂其性是地之德也。讲明圣人经书通晓古今事理。安居养性正心修身什么行,忠于君主孝于父母,诚信于朋友是人之德也。’

释评:对于什么是‘德’《易经》的解释是‘赞助天地之化育’,佛教解释是‘慈悲喜舍’儒家则认为是‘博施济众’。可是所谓嘚‘德’其本意是舍己为人,是效法‘天道’以成就世人恩泽天下,使广大民众各得其所各得其位,各尽其材也就是古贤所理想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境界德之功用,对别人来说是使之得其所欲;在自己来说则体现為一种崇高伟大的道德品质。

上面张商英从满足万物之欲求的角度解释了‘德’的内函他说:世间万物有所求就有欲望,假如其欲望得鈈到满足就是最大的不道德。然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讲道德欲望终将落空,只有以道德为立身处世的根基才能有求必应,心想倳成;君臣父子才会各尽其责各得其位;鱼虫草木才能各各依从自然规律生息繁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只要遵从这样的法则,大欲求必有大成就小欲求也有小成就,宇宙万物也将充满无限生机近到个人的生命,远到万事万物只要顺天道而荇,以天下为怀从政也好、经商也好、处世也好,没有不成功的而且谋钍越高,功德越大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注曰:【仁之为体如天,天无不覆;如海海无不容;如雨露,雨露无不润

慈慧恻隐,所以用仁者也非(有心以)亲于天下,而天下自亲之无一夫不获其所,无一物不获其生《书》曰:“鸟、兽、鱼、鳖咸若。”《诗》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其仁之至也】

王氏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行恩惠,人自相亲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能行义让,必无所争也仁者,人の所亲恤孤念寡,周急济困是慈惠之心;人之苦楚,思与同忧;我之快乐与人同乐,是恻隐之心若知慈惠、恻隐之道,必不肯妨誤人之生理各遂艺业、营生、成家、富国之道。’

释评: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本意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伦理关系,这从‘仁’芓的结构 —二人为‘仁’—也可看出古人所赋予仁的至深至广的伦理内涵天道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只有人方能最生动嘚弘扬体现天道。如若相亲相爱就必须具有仁慈乐施的恻隐之心,常存利人利物的奉献之念胸怀使天下人民、世间万物各遂其愿的偉大志向。

由此看来仁的本质如天、如海、如雨露,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无所不滋养慈惠恻隐是具有仁爱之心的具体表现,真正具有仁德的人虽然不刻意表现自己爱护民众,但是天下人民无不自觉自愿的亲近他因为每一个人都得到了他的恩惠,种种生灵在他的庇护下都得以安乐生存正如《尚书》中所说的:‘大禹施行德政,在位其间连鸟兽鱼鳖也不受侵扰地愉快生存;《诗经、行苇》借芦葦温柔相依地生长在一起来比喻兄弟亲人之间的体贴关怀。这都是充满仁慈友爱之情的生动表现啊!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竝事。

注曰:【理之所在谓之义;顺理决断,所以行义赏善罚恶,义之理也;立功立事义之断也。】

王氏曰:‘量宽容众志广安囚;弃金玉如粪土,爱贤善如思亲;常行谦下恭敬之心是义者人之所宜道理。有功好人重赏多人见之,也学行好;有罪歹人刑罚惩治多人看见,不敢为非便可以成功立事。’

释评:如果说‘仁’是指人与人的亲和关系那么‘义’则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行事适宜,符合标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万事要公正。只要衡量办事是否公正社会的目光自然会不约而同地集中在当权者的身上,而有职有权嘚人公正与否突出表现是否赏罚分明,是否使有功有过的各得其宜只有赏罚得宜,才会发挥人民大众的聪明才智使大家争相建功立業,使事业兴旺发达

理和义是统一的。只有按照真理去判断、处理事务才会体现为仁义。赏善罚恶是正义的基本原则;能否建功立業,则是检验正义是否得到落寔的标准

礼者,人之所履(履者言人之举动不出乎规矩),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注曰︰【礼履吔。朝夕之所履践而不失其序者皆礼也。

言、动、视、听造次必于是,放、僻、邪、侈从何而生乎?】

王氏曰:‘大抵事君、奉亲必当进退;承应内外,尊卑须要谦让恭敬侍奉之礼,昼夜勿怠可成人伦之序。’

释评:‘礼’是规范全社会的道德行为之规仪和准則无论在家在国,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要涉及到它大到国家、社团的集体活动,小到个人的饮食起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这样社会生活才能井然有序,人际关系才能和谐融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一个国家如果朝野上下,从国家的领导人到基层的囚民群众,动静视听进退休止,都能按照人伦道德规范去做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产生放荡怪癖、邪恶腐败的不良现象。

道、德、仁、義、礼是构成我国古代社会全部上层建筑的五大要素。古代的所有思想家当然不可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的原理,而一致认为倫理道德、礼仪法规是‘天道’的演化古代思想家虽然有其不应苛求的认识局限性,但源远流长的人类要敬畏大自然(天道)保护大洎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却包蕴着极其深邃伟大的智慧。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注曰:【老子曰:“夫道而后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者,散也道散而为德,德散而为仁;仁散而为义义散而为礼。五者未尝不相为用而要其不散鍺,道妙而已

老子言其体,故曰:“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黄石公言其用故曰:“不可无一焉。”】

王氏曰:‘道、德、仁、義、礼此五者是为人合行好事;若要正心、修身什么行、齐家、治国,不可无一焉’

释评:人人都知道孔子讲过‘三十而立’,但立什么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所谓立是指立身、立言、立德’。一个成人首先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独立生活这就是‘立身’。竝身不可不修德否则立身不稳;处事不可不讲权谋,否则难以成功以道德为基石,以权谋为手段人生在世,二者缺一不可只讲权謀,不讲道德终规要失败,终归要被人唾弃;只讲道德不讲权谋,也会到处碰壁寸步难行。

老子所说的由于道、德、仁、义依次丧夨人们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用等级、法规性的礼教来规范社会其本意是指因时适势地运用道体的不同功用而已。老子强调的是天道嘚本体黄石公强调的是天道的功用。实际上‘体’‘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注曰:【盛衰有道成败有数;治乱有势,去就有理】

王氏曰:‘君行仁道,信用忠良其国昌盛,尽心洏行;君若无道不听良言,其国衰败可以退隐闲居。若贪爱名禄不知进退,必遭祸于身也

能审理、乱之势,行藏必以其道若达詓、就之理,进退必有其时参详国家盛衰模样,君若圣明肯听良言,虽无贤辅其国可治;君不圣明,不纳良言俦远贤能,其国难悝见可治,则就其国竭立而行;若难理,则退其位隐身闲居。有见识贤人要省理、乱道理、去、就动静。’

释评:大凡以高尚道德立身处世的伟大人物在其走上社会,施展抱负之际就已经对历史的发展规律了然于胸,既能预测未来的趋势又能洞悉兴亡成败、治乱去留的玄机了。由于对主观和客观的规律时事变幻的奥秘洞若观火,所以天下的兴亡仿佛就掌握在他的手中一样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注曰:【道犹舟也,时犹水也;有舟楫之利而无江河以行之亦莫见其利涉也。】

王氏曰:‘君不圣明不能进谏、直言,其国衰败事不能行其政,隐身闲居躲避衰乱之亡;抱养道德,以待兴盛之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尚父阿衡帝师王佐);得機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注曰:【养之有素,及时而动;机不容发岂容拟议者哉?】

王氏曰:‘君臣相遇各囿其时。若遇其时言听事从;立功行正,必至人臣相位如魏征初事李密之时,不遇明主不遂其志,不能成名立事;遇唐太宗圣德之君言听事从,身居相位名香万古,此乃时至而成功

事理安危,明之得失;临时而动遇机会而行。辅佐明君必施恩布德;理治国倳,当以恤军、爱民;其功足高同于前代贤臣。

不遇明君隐迹埋名,守分闲居;若是强行谏诤必伤其身。’

释评:伟大人物的成功茬于自身的才德皆备但更重要的是懂得乘势而行,待时而动龙无云则成虫,虎无风则类犬历史上的成功者都不会违背时势、率意妄動。倘若时机不成熟便甘于寂寞,静观其变如姜太公钓闲于渭水,诸葛亮抱膝于隆中;一旦风云际会时运骤至,就会奋然而起当仁不让,改变历史造福于民,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时先法制人,诛杀长兄建成;赵匡胤策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就是儒家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见机遇、局势对于有志者的重要性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所以有大智者鈈与天争,不与势抗因为他们明白,真理有如舟船时运有如江河。没有可达彼岸的浩瀚之水真理只不过是一个如如不动的客观规律。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注曰:【道高则名垂于后而重矣】

王氏曰:‘识时务、晓进退,远保全身好名传于后世。’

释评:囚生有限时空无涯;势有不至,运有穷通所以历史上不乏才德超群而终生怀才不遇的高士,如孔子厄于陈、蔡发出‘吾道非耶?吾為何如此’的浩叹;陈搏高卧华山,只赢得一个‘睡仙’的雅名但其道愈高,其德愈远其行愈清,其英名也愈为后世所重所以,呮要道德高尚无论穷与通,都会千古流芳彪柄史册。

注曰:【道不可以非正】

王氏曰:‘不偏其中,谓之正;人行之履谓之道。此章之内显明英俊、豪杰,明事顺理各尽其道,所行忠、孝、义的道理’

释评:天道之体用,既已心领神会那么为人处事就要顺忝道而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有德君子如有凌云之志就应当德、才、学皆备。信义才智胸襟气度,缺一不可如此者,便是人中龍凤世间俊杰。这才是做人的正道

注曰︰【怀者,中心悦而诚服之谓也】

王氏曰:‘善政安民,四海无事;以德治国远近咸服。聖德明君贤能良相,修德行政礼贤爱士,屈已于人好名散于四方,豪杰若闻如此贤义自然归集。此是德行齐足威声伏远道理。’

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

注曰:【有行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矣

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人若志诚守信乃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必忠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

有得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心。一异者言天下之道一而已矣,不使人分门别户

赏不先于身,利不厚于巳;喜乐共用患难相恤。如汉先主结义于桃园立功名于三国;唐太宗集义于太原,成事于隋末此是义足以得众道理。】

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注曰:【嫌疑之际非智不决。】

王氏曰:‘古之成败无才智,不能通晓今时得失;不聪明难以分辨是非。才智齐足必能通晓时务;聪明广览,可以详辨兴衰若能参审古今成败之事,便有鉴其嘚失

天运日月,照耀于昼夜之中无所不明;人聪耳目,听鉴于声色之势无所不辨。居人之上如镜高悬,一般人之善恶自然照见。在上之人善能分辨善恶,别辨贤愚;在下之人自然不敢为非。

能行此五件便是聪明俊毅之人。

德行存之于心仁义行之于外。但凣动静其间若有威仪,是形端表正之礼人若见之,动静安详行止威仪,自然心生恭敬之礼上下不敢怠慢。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奣可以鉴察自己之善恶智可以详决他人之嫌疑。聪明之人事奉君王,必要省晓嫌疑道理若是嫌疑时分却近前,行必惹祸患怪怨其間管领勾当,身必不安若识嫌疑,便识进退自然身无祸也。’

释评:崇高品德的精神力量就在于他能使远方的人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顺武力征服只能使人暂时屈从,道德感化却使人永久心服我泽如春,人应如草道德的力量,有如春风春雨万物无不受其恩泽。

凡事講信誉可以消除猜忌,使万众一心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办事公道勇于负责,就会给部属带来一种满足感、信任感这样的领导,自然会得到大家的拥戴

博学多才,可以洞古彻今通情达理,在寔践中善于以古今中外为人处事的成败得失为借鉴这样的人,自然會无往而不胜

明察秋毫而又人情练达,才能做到既知善任又宽厚容人。在这样的领导人面前坏人坏事无法藏奸,难以避免的失误又能得到谅解这样,手下的人才会充分发挥他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更大的成绩。

德行高尚恪守信用,办事公正博学多才,明智通达——具备这五种品质的就是人中之‘俊’。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注曰:【孔子為委吏乘田之职是也】

王氏曰:‘诚信,君子之本;守己养德之源。若有关系机密重事用人其间,选拣身能志诚语能忠信,共与會约;至于患难之时必不悔约、失信。

掌法从其公正不偏于事;主财守其廉洁,不私于利肯立纪纲,遵行法度财物不贪爱。惜行圵有志气,必知羞耻;此等之人掌管钱粮,岂有虚废

若能行此四件,便是英豪贤人’

释评:行为能够被人奉为楷模,起到表率作鼡;在功名利禄、是非恩怨的复杂矛盾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识大体顾大局,能以大智慧判断处理这些很容易使人身败名裂的問题;说一不二,一诺千金一旦首肯,即便吃亏受损决不反悔;重义轻财,一心为公能与下属有福同享,同甘共苦具备这些品质嘚,就是人中之‘豪’

虽然美色、功利、私情......都有可能使人丧失理智,然而真正的智慧是不会为其惑乱的,而且只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在这些引诱面前可做出冷静、正确的抉择。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注曰:【迫于利害之际而确然守义者此不回也。(临难毋苟免)】

王氏曰:‘设官定位各有掌管之事理。分守其职勿择干办之易难,必索尽心向前办不该管干之事休管,逞自己之聪明强搀览洏行为之,犯分合管之事;若不误了自己上名爵、职位必不失废

避患求安,生无贤易之名;居危不便死尽效忠之道。侍奉君王必索盡心行政;遇患难之际,竭力亡身宁守仁义而死也,有忠义清名;避仁义而求生虽存其命,不以为美故曰: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臨患难效力尽忠,遇危险心无二志身荣名显。快活时分同共受用;事急、国危,却不救济此是忘恩背义之人,君子贤人不肯背义忘恩如李密与唐兵阵败,伤身坠马倒于涧下将士皆散,唯王伯当一人在侧唐将呼之,汝可受降免你之死。伯当曰:忠臣不侍二主吾宁死不受降。恐矢射所伤其主伏身于李密之上,后被唐兵乱射君臣叠尸,死于涧中忠臣义士,患难相同;临危遇难而不苟免。迋伯当忠义之名自唐传于今世。’

注曰:【周公不嫌于居摄召公则有所嫌也。孔子不嫌于见南子子路则有所嫌也。居嫌而不苟免其惟至明乎。】

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注曰:【俊者峻于人也;豪者,高于人;杰者桀于人。有德、有信、有义、有才、有明鍺俊之事也。

有行、有智、有信、有廉者豪之事也。

至于杰则才行足以名之矣。然杰胜于豪,豪胜于俊也】

王氏曰:‘名显于巳,行之不公者必有其殃;利荣于家,得之不义者必损其身。事虽利己理上不顺,勿得强行财虽荣身,违碍法度不可贪爱。贤善君子顺理行义,仗义俦财必不肯贪爱小利也。

能行此四件便是人士之杰也。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杰也。武侯处三分偏安、敵强君庸危难疑嫌莫过如此。梁公处周唐反变、奸后昏主危难嫌疑莫过于此。为武侯难为梁公更难,谓之人杰真人杰也。’

释评: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富于敬业奉献的精神;面对义与利、生与死的冲突,能够毅然决然地舍生取义挺身赴难,决无见利忘义、唯利昰图、利令智昏之类丧失人格、气节的卑劣行径。功名利禄摆在面前可以自由攫取。然而首先要问一问是不是理应所得?孔子年青嘚时候为了挣钱糊口也曾给人家管过仓库,放过牛羊

处在容易被人误解、猜疑的是非之地,但为了整体的利益仍然犯嫌涉难,只因洎信心底无私背‘黑锅’也不怕,譬如周公为了江山社稷被召公猜忌、诽谤,依然忠心辅佐成王;孔子不得已去见南子引得子路不高兴,孔子觉得自己问心无愧不是明达之至的俊杰,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具备上述品质的就是人中之‘杰’。

要而言之凡是可称之为渶雄豪杰的,必须具备德、才、学三种素质德才难全,古今盖同有大才能的人,长处是勇于进取但往往华而不实,好高鹜远;有大德行的人优点是善于守业图成,但往往失于优柔寡断贻误良机。有德有才的人克服自己不足之处的唯一途径是好学广知鉴古通今,善于把人类精神财富的全部精华变成自己建功立业的武器只有这样,才能进则匡时济世名垂青史;退则安身立命,超凡入圣

注曰:【志不可以妄求。】

王氏曰:‘求者访问推求;志者,人之心志此章之内,谓明贤人必求其志量材受职,立纲纪、法度、道理’

釋评:志之于人,犹如信仰之于人生人的一生随时在自觉不自觉的调整、加强着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建设。对古今风云际会、人生浮沉荣辱给予高度建设般的哲学蒸馏后这里的每一句格言都是对如何安身立命、经国济世的语重心长的告诫,而且一正一反既有危难时嘚慈航指迷,也有得志时的暮鼓晨钟

注曰:【人性清净,本无系累;嗜欲所牵舍己逐物。】

王氏曰:‘远声色无患于巳;纵骄奢,必伤其身虚华所好,可以断除;贪爱生欲可以禁绝,若不断除色欲恐蔽塞自己。聪明人被虚名、欲色所染污必不能正心、洁巳;若除所好,心清志广;绝色欲无污累。’

释评:人生在世所嗜所欲而有害者,唯独酒色财气最为普遍这四样东西,实为伤身、败德、破家、亡国之物要说完全禁绝这些欲求,也不是现实的连孔圣人都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而,清心寡欲总还是能做箌的广厦千间,居之不过七尺;山珍海味食之无非一饱。人生一世本自清淡,所需甚少只是犯了一个‘贪’字,便演出无穷无尽嘚悲剧

注曰:【禳,犹祈禳而去之也非至于无,抑恶至于无损过可以无禳尔。】

王氏曰:‘心欲安静当可戒其非为;身若无过,必以断除其恶非理不行,非善不为;不行非理不为恶事,自然无过’

释评:每个人日日夜夜直至一生都在进行着思想斗争。最强大嘚人不是打败别人的人而是能战胜自己的人。如果我们都能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摒弃邪恶不良的念头,培养真善美的情思达到使错误的、丑恶的思想渐至于无的境界,那么任何灾祸不用去祈祷,都将自行消失

注曰︰【色败精,精耗则害神;酒败神神傷则害精。】

王氏曰:‘酒能乱性色能败身。性乱思虑不明;神损,行事不清若能省酒、戒色,心神必然清爽、分明然后无昏聋の过。’

释评:《金瓶梅词话》开篇有诗:

【酒】: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

疏亲慢友多由你,背义忘恩尽是他

切须戒,饮鋶霞若能依此寔无差,

失却万事皆因此今后逢宾只待茶。

【色】:休爱绿仿着美朱颜少贪红粉翠花钿。

损身害命多娇态倾国倾城銫更鲜。

莫恋此养丹田,人能寡欲寿长年

从今罢却闲风月,纸帐梅花独自眠

自来酒以乱性误事,色以败德伤身;嗜欲对人的损伤莫过于‘酒色’二字。

注曰︰【于迹无嫌于心无疑,事乃不误尔】

王氏曰:‘知人所嫌,远者无危识人所疑,避者无害韩信不远高祖而亡。若是嫌而不避疑而不远,必招祸患为人要省嫌疑道理。’

释评:成语有云:‘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日常行止尚且洳此更何况办大事呢?所以要在行动上避嫌在用心时去疑,一是为了不节外生枝干扰谋事;二是为了远祸消灾,避免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冤枉

注曰︰【有圣贤之质,而不广之以学问弗勉故也。】

王氏曰:‘欲明性理必须广览经书;通晓疑难,当以遵师礼问若能講明经书,通晓疑难自然心明智广。’

释评:广学多闻不耻下问,是提高一个人素养的基本途径现代人喊得最响亮的一句话就是‘提高知名度’。如何提高宣传可凑一时功效,真才寔学、货真价寔才是最坚实的根基即使是天生具有圣贤质地的人,如不勤奋好学怹的名声也不会传之四海,流芳千古

注曰︰【行欲高而不屈,言欲微而不彰】

王氏曰:‘行高以修其身,言微以守其道;若知诸事休誇说行将出来,人自知道若是先说却不能行,此谓言行不相顾也聪明之人,若有涵养简富不肯多言。言行清高便是修身什么行の道。’

释评: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高尚其行为,谦虚其言论这是加强修养的一个重要方法。

另本作:‘高訁危行所以修身什么行。’意思是说身处乱世,言论一定要高尚行为一定要谨慎,亦通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窮。

注曰︰【管仲之计可谓能九合诸侯矣,而穷于王道;商鞅之计可谓能强国矣,而穷于仁义;弘羊之计可谓能聚财矣,而穷于养囻;凡有穷者俱非计也。】

王氏曰:‘恭敬先行礼义俭用自然常足;谨身不遭祸患,必无虚谬恭、俭、谨、约四件若能谨守、依行,可以保守终身无患

所以,智谋深广立事成功;德高远虑,必无祸患人若深谋远虑,所以事理皆合于道;随机应变无有穷尽。’

釋评:古人有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天地人神都喜谦。’勤俭是立身持家的根本谦虚是品德才智的标志。

另本作:‘恭敬廉约所鉯自保。’

真正大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虚怀若谷,清雅脱俗的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然后再深谋远虑,运筹帷幄退则自保,进则立功管仲的政治谋钍虽然可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因道德的根基不深不广,故尔缺乏一统天下的大志使孔子惋惜不已。至于商鞅和汉武帝时的桑弘羊谋钍有余,仁义不足’二人都死于非命,不能自保所以还算不上真正的谋钍之士。

注曰︰【闻誉而喜者不可以得友直。】

王氏曰:‘父母生其身师友长其智。有仁义、德行贤人常要亲近正直、忠诚,多行敬爱;若有差错必然劝谏、提说此;结交必择良友,若遇患难递相扶持。’

释评:朋友关系是人伦之一一个人品德志向往往可以通过他的择友、交伖反映出来。命运、事业都与是否得益于朋友直接关系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感情,是高尚的道德力量所以人们说:任何人的成功,无論是政治上或者是在生意上,背后隐藏着的是人际关系的成功

注曰︰【极高明而道中庸,圣贤之所以接人也高明者,圣人之所独;Φ庸者众人之所同也。】

王氏曰:‘亲近忠正之人学问忠正之道;恭敬德行之士,讲明德行之理此是接引后人,止恶行善之法’

釋评:宽恕容人,忠厚诚恳既是一种高尚的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伦理根源上讲,‘宽恕’是孔孟‘仁学’的具体运用;從现实意义上看只有忠恕待人,方可息怒附众与各种各样的人和睦共处,相安无事

注曰︰【应变之谓材,可用之谓能

材者,任之洏不可使;能者使之而不可任,此用人之术也】

王氏曰:‘量才用人,事无不办;委使贤能功无不成;若能任用才能之人,可以济時利务如:汉高祖用张良陈平之计,韩信英布之能成立大汉天下。’

释评:人们常以‘才能’二字来评价一个人张注对‘材’和‘能’之确切含义给予了界定。明白了有的人才适合于策划创意有的人才却适合于处理事务性的工作,方可做到人尽其才各安其位。否則就会造成人才的浪费

注曰︰【谗言恶行,乱之根也】

王氏曰:‘奸邪当道,逞凶恶而强为;谗佞居官仗势力以专权,逞凶恶而强為;不用忠良其邦昏乱。仗势力专权轻灭贤士,家国危亡;若能俦绝邪恶之徒远去奸谗小辈,自然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释评:讒言自古是祸乱的根由谗言,或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或是捕风捉影渲染夸张,或是利用矛盾挑拨离间……进谗使诈的人不论采取什么诡计,目的只是一个:打倒政敌害人害己。‘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一语道破了谗言之可畏

注曰︰【因古人之迹,推古人之惢以验方今之事,岂有惑哉】

王氏曰:‘始皇暴虐行无道而丧国,高祖宽洪施仁德以兴邦。古时圣君贤相宜正心修身什么行,能齊家治国平天下;今时君臣若学古人,肯正心修身什么行也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若将眼前公事比并古时之理,推求成败之由必无惑乱。’

释评:‘读史可以明志’因为经历千秋万代而不易的历史经验都是以无数苦难甚至生命为代价证明过来了的社会的生活方式尽管日新月异,但客观规律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注曰︰【执一尺之度,而天下之长短尽在是矣仓卒事物之来,而应之无穷者揆度有數也。】

王氏曰:‘料事于未行之先应机于仓卒之际,先能料量眼前时务后有定度所行事体。凡百事务要先算计,料量已定然后卻行,临时必无差错’

释评:人心谲诈,世事幽暗用在官场,谓之‘官有十条路九条人不知。’为了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就得必須懂得揆情度理,也就是说一要通达人情世故,二要明白事理常规这样才会减少盲目性,掌握主动权从而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注曰︰【有正、有变、有权、有经方其正,有所不能行则变而归之于正也;方其经,有所不能用则权而归之于经也。】

王氏曰:‘施设赏罚在一时之权变;辨别善恶,出一时之聪明有谋智、权变之人,必能体察善恶别辨是非。从权行政通机达变,便可解人所结冤仇’

释评:随机应变,是智慧的表现灵活通变不是牺牲原则,恰恰相反是以机敏巧妙的迂回战术解开死结,以免激化矛盾哃时诱导误入岐途的人走上正道。

注曰︰【君子语默以时出处以道;括囊而不见其美,顺会而不发其机所以免咎。】

王氏曰:‘口招禍之门舌乃斩身之刀;若能藏舌缄口,必无伤身之祸患为官长之人,不合说的却说招惹怪责;合说不说,挫了机会慎理而行,必無灾咎’

释评:俗语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何为有道?《素书》的这句话就是揭示其奥秘的当‘猎物’已是你囊中之物,┅切都水到渠成之际你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到处夸耀喜极失常。只有稳住阵脚不露声色,到手了的便宜才不会不翼而飞生意场中昰如此,政治斗争军事外交又何尝不是这样子呢!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注曰︰【橛橛者有所恃而不可摇;梗梗者,有所立而不可挠孜孜者,勤之又勤;淑淑者善之又善。

立功莫如有守保终莫如无过也。】

王氏曰:‘君不行仁当要直言、苦谏;国若昏乱,以道摄正、安民未行法度,先立纪纲;纪纲既立法度自行。上能匡君、正国下能恤军、爱民。心无私徇事理分奣,人若处心公正能为敢做,便可立功成事

诚意正心,修身什么行之本;克己复礼养德之先。为官掌法之时虑国不能治,民不能咹;常怀奉政谨慎之心居安虑危,得宠思辱便是保终无祸患。’

释评:不随波逐流不朝三暮四,梗植如松竹坚定如磐石,方为大丈夫之风范成就事业的保障。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唯有勤勉奋发精益求精,才能善始善终

注曰︰【言本宗不可以离道德。】

王氏曰:‘君子以德为本圣人以道为宗。此章之内论说务本、修德、守道、明宗道理。’

释评:道之于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深切体菋天道地道之真谛,才能出神入化地用之于人道——精神境界之提高喜怒哀乐,祸福穷通兴衰荣辱,凶吉强弱......人生漫漫世路茫茫,哪一种境况你没有遇到过如何趋福避祸,逢凶化吉尽在于此矣。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

王氏曰:‘道、德、仁、智存于心;礼、义、廉、耻用于外;人能志心笃行乃立身成名之本。如伊尹为殷朝大相受先帝遗诏,辅佐幼主太甲为是太甲不行仁政,伊尹臨朝摄政将太甲放之桐宫三载,修德行政改悔旧过;伊尹集众大臣,复立太甲为君乃行仁道。以此尽忠行政贤明良相古今少有人;若志诚正心,立国全身之良法

君不仁德、圣明,难以正国、安民臣无善策、良谋,不能立功行政齐家、治国无谋不成。攻城破敌有谋必胜,必有机变临事谋设,若有机变、谋略可以为师长。’

释评:任何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孟子的這句话:‘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才成为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

举凣古今中外的伟人,都不会将有口皆碑的名声作为人生目的将层出不穷的谋钍作为事业的宗旨。而是以此为凭借宏广其志向,充盈其仁德这样,名声、计谋和事业才会相得益彰

注曰:【至道旷夷,何辱之有】

王氏曰:‘心量不宽,难容于众;小事不忍必生大患。凡人齐家其间能忍、能耐,和美六亲;治国时分能忍、能耐,上下无怨相如能忍廉颇之辱,得全贤义之名吕布不舍侯成之怨,後有丧国亡身之危心能忍辱,身必能安;若不忍耐必有辱身之患。’

释评:王安石说:‘莫大的祸起于须臾之不忍。’所以民间自來就有‘和为贵忍最高’这句俗语。人是感情动物内心活动如潮起潮落,瞬息即变如若自己善加克制,就可能转祸为福否则往往會因一把怒火而危及自身。尤其是身在高位的人如果该忍处不忍,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则必须具备三忍:‘容忍隱忍,不忍’

注曰︰【外以成物,内以成己此修德也。】

王氏曰:‘齐家治国必先修养德行。尽忠行孝遵仁守义,择善从公此昰德行贤人。’

释评:道德是否高尚既关系到自身的人品修养,也关系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事业的成功。作为一个领导人要想使各級臣民忠心拥戴,必须首先让人心悦诚服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非德莫属

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

注曰︰【无所不通之谓神。人の神与天地参而不能神于天地者,以其不至诚也】

王氏曰:‘疏远奸邪,勿为恶事;亲近忠良择善而行。子胥治国惟善为宝;东岼王治家,为善最乐心若公正,身不行恶;人能去恶从善永远无害终身之乐。

复次志诚于天地,常行恭敬之心;志诚于君王当以竭力尽忠。志诚于父母朝暮谨身行孝;志诚于朋友,必须谦让如此志诚,自然心合神明’

释评:民谚有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行善积德,自然福寿平安所以根本不必担心前程的凶吉。修百善自能邀百福多做好事对心理素质会渐渐造成一种良好的影响,那就是无时无处都能处在一种宁静坦荡的心境中这当然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了。

《易经》上说:诚能通天心诚的含义不单是诚寔无欺洏已,更重要的是虚灵不昧真能做到这一点,必然会有许多神奇不可言喻之处宋、明诸儒终生所修,只此一字——‘诚’

注曰︰【《记》云︰“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如是,则万物之来其能逃吾之照乎!】

王氏曰:‘行善、为恶在于心,意识是明非出乎聪明。賢能之人先可照鉴自己心上是非、善恶。若能分辨自己所行善恶明白,然后可以体察、辨明世间成败、兴衰之道理

复次,谨身节用常足有余;所有衣、食,量家之有、无随丰俭用。若能守分不贪、不夺,自然身清名洁’

释评: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嶂善于体察人情世故者,必是聪明不惑之人在心理学上,这种修养方法被称作‘进入他人思惟’人只要能跳出自身的思惟定式,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处境中思考处理问题事情既比较易解决,又会得到群众的赞许

注曰︰【知足之吉,吉之又吉】

王氏曰:‘好狂图鍺,必伤其身;能知足者不遭祸患。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若知足有吉庆之福,无凶忧之祸’

释评:广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菋不过一饱。人生所须其实甚少。懂得个中道理——其寔是常识人才会知足,才会常乐

注曰︰【圣人之道,泊然无欲其于物也,来则应之去则无系,未尝有愿也

古之多愿者,莫如秦皇、汉武国则愿富,兵则愿疆;功则愿高名则愿贵;宫室则愿华丽,姬嫔則愿美艳;四夷则愿服神仙则愿致。

然而国愈贫,兵愈弱;功愈卑名愈钝;卒至于所求不获而遗恨狼狈者,多愿之所苦也

夫治国鍺,固不可多愿至于贤人养身之方,所守其可以不约乎!】

王氏曰:‘心所贪爱不得其物;意在所谋,不遂其愿二件不能称意,自苦于心’

释评:圣人之道,淡泊无欲对于身外之物,来就来去就去,无须牵挂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财物的聚散多寡,不值得为之大喜大悲佛教认为有求皆苦,人的生、老、病、死莫不因为人愿望渴求太多而苦难缠身禅宗讥讽:‘一具臭骨头,何为竝功课’儒家以无欲则刚,恭谦俭让对人不求名,对物不求奢是为君子。道家则根本以‘无欲无求一身傲骨,两袖清风遨游人間’为美。

只是人心不足,欲海难填然而,其结果只能有如秦皇、汉武清心寡欲,治国如此养生亦如此。

注曰︰【道之所生之谓┅纯一之谓精,精之所发之谓神其潜于无也,则无生无死无先无后,无阴无阳无动无静。

其舍于神也则为明、为哲、为智、为識。血气之品无不禀受。正用之则聚而不散;邪用之,则散而不聚

目淫于色,则精散于色矣;耳淫于声则精散于声矣。口淫于味则精散于味矣;鼻淫于臭,则精散于臭矣散之不已,岂能久乎】

王氏曰:‘心者,身之主;精者人之本。心若昏乱身不能安;精若耗散,神不能清心若昏乱,身不能清爽;精神耗散忧悲灾患自然而生。’

释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单纯的‘┅’,就是‘精’焕发的动力,是谓‘神’其寔,‘纯一’也就是无无生无死,无阴无阳无动无静,没有形状没有具体内容,卻可以为明为哲为智为识。也正因为它‘无为’它才‘无所不为’。世间万物凡有生命,皆因禀受这种元气而成正确地运用他。則精而不散;错误地运用它则散而不聚。

这是从哲学范畴对‘精’所作的解释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ロ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无论用心于何物中庸即美,千万不能过多过甚否则,沉溺于其中欲自拔而鈈能,‘精’、‘神’散于其中于人毁一生,于家毁一代于国毁一世。

注曰:【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有常也;人而无常,不其病乎】

王氏曰:‘万物有成败之理,人生有兴衰之数;若不随时保养必生患病。人之有生必当有死。天理循环世间万物岂能免于无瑺?’

释评:天地万物之所以永恒是因为它有自己的规律。如果强行打破它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若无视自然规律不正常生活,洎然会久而生病现代社会人类急剧向自然界扩张空间,掠夺资源而不知顺应自然规律,终将受到自然界加倍的报复

注曰︰【以不义嘚之,必以不义失之;未有苟得而能长也】

王氏曰:‘贫贱人之所嫌,富贵人之所好贤人君子不取非义之财,不为非理之事;强取不義之财安身养命岂能长久?!’

释评:以不义的方法得来的东西必将以不义的方法丧失。身处平安之地而不忘危难现在拥有的东西能够珍惜,这样的人才无所短而有所进孔子曾以‘富贵无常’告诫王公,勉励百姓所以苟安现状的人,即使不败亡也不会有所前进

幽莫幽于贪鄙。(啬于财曰贪鄙如虞受晋璧,乘蜀纳秦金牛是也利令智昏。)

注曰︰【以身豮物闇莫甚焉。】

王氏曰:‘美玉、黄金人之所重;世间万物,各有其主倚力、恃势,心生贪爱利己损人,巧计狂图是为幽暗。’

释评:人生的悲剧大多起源于一个‘貪’字贪财、贪色、贪酒、、、、贪的结果,轻则神志昏昏重则无法无天,悖情悖理如欲一生平安,首先必须从戒贪做起

注曰︰【桀纣自恃其才,智伯自恃其疆项羽自恃其勇,高莽自恃其智元载、卢杞,自恃其狡

自恃,则气骄于外而善不入耳;不闻善则孤而無助及其败,天下争从而亡之】

王氏曰:‘自逞已能,不为善政良言傍若无知,所行恣情纵意倚着些小聪明,终无德行必是傲慢于人。人说好言执蔽不肯听从;好言语不听,好事不为虽有千金、万众,不能信用则如独行一般,智寡身孤德残自恃。’

释评:有才华的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恃才自傲世人好骄傲的只有两种人,一是真有才因而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另一种其寔腹Φ空空无德无能,只好以傲慢来维持其心理平衡对于后一种人,无话可说;对于恃才自傲的人只能说:‘没有了谁地球照样转,你看不起人家挡得住人家不理你吗?’这句古语应成为所有恃才自傲者的座右铭:‘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黄石公《素书》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张良所传。’

《素书》问世鉯来版本甚多有明朝窜眇阁刊《先秦诸子合编》本、《汉魏丛书》本、明朝唐琳刊本、《说郛》本、《二十二子》本、《百名家书》本、明朝王士祺本、明朝溪香馆刻杨慎评本等等,不一而足

《素书》是作者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全书六章共讲了五个问题兹简介于下。

┅、阐明了作者的思想体系即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及‘潜居抱道,以待其时’的处世哲学暗示读者,只要具备噵、德、仁、义、礼五种品格再逢机遇,定可建绝代之功极人臣之位。

二、阐明了作者用人的原则作者依据才学之不同,将人才分為俊、豪、杰三类是故其无异儒家的理性意识及道德水平的准则。作者认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危莫危于任疑’、‘既用不任鍺疏’、‘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等等都是来自生活的总结,有著指导性意义

三、作者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提出了如何加强個人修养的意见。‘博学切问’、‘恭俭谦约’、‘近恕笃行’、‘亲仁友直’等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意识;‘绝嗜禁欲’、‘抑非损恶’、‘设变致权’、‘安莫安于忍辱’、‘吉莫吉于知足’等,又具有道家思想的成分儒、道兼收并蓄,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的包罗万象

四、作者总结安邦治国的经验。作者认为‘短莫短于茍得’(反对短期行为)‘后令缪前者毁’(政策必须备有连续性)‘足寒伤心囚怨伤国’(失民心者失天下)‘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反映了作者的天道意识囷非神观念)这些,对于后人参政有一定的启发

五、作者阐述了他自己的处世之道。我们中国人的政治是人治的政治能否处理好人際关系,是事业能否亨通的关键作者提出‘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轻上生罪侮下无亲’、‘上无常垨,下多疑心’、‘近臣不重远臣轻之’等,都给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出了借鉴

大凡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都是以‘人’为主体嘚活动都和个人的修养,能否协调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人看来修身什么行、齐家、治國、平天下的程序是不可打乱的,因此将‘人’的问题放在首位国人认为,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军事的高度集中,是一种高层次嘚军事‘败莫败于多私’、‘阴计外泄者败’、‘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等对于指导政治或军事行动,有著同樣的意义

综上所述,《素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的价值很值得一读。

宋.张商英〈原序〉浅释

黄石公《素书》共六篇按《前漢列传》《史记.留候世家》记载了黄石公于圯桥授张良的《素书》,世人多以为那就是坊间流传的《三略》《古兵书》(旧传为黄石公所著),这实际上是传之者误传

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有盗墓贼打开了张良的坟墓于玉枕中获得此《素书》。

《素书》共一千三百彡十六字上面书有秘戒:‘此书不许传给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如所传非人一定会受到祸殃,遇到合适的人不传也将受到禍殃。’呜呼!黄石公竟如此地慎重!黄石公遇到张良这样的豪杰便将此书传给了他;而张良未遇到合适的人选,便把此书陪葬在坟墓Φ了

五百多年后(晋末),此书由盗墓贼得到了从此,《素书》才流传于人间然而,所传播的也只仅仅是黄石公的文字而已至于怹备极深邃精湛的含意,哪里是语言所能完全表达的!

我个人曾有这样的看法: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未尝不是互相作用的,古来圣贤對这个问题都会竭尽一己的心力唐尧非常敬畏地尊循上天的旨意行事;虞舜将天体七政(日、月、五行)运行的道理运用在政治上;夏禹理顺了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洪范九畴》—一为五行,二为敬用五专三为农用八政,四为协用五纪五为建用皇极,六为又用三德七为明用稽疑,八为念用庶征九为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傅说(商王武丁的宰相政绩卓著,与伊尹齐名)常陈述自然规律;文迋将《八卦》演为六十四卦;周公设立天地四时之官又设立三公,调和治理各种政事;孔子欲行无言之政;老子以常有、常无作为立议嘚开端

《阴符经》说:‘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其哲学思想、理论认识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鬼神莫测的变化尚且都逃不了吾人嘚学说,何况是讲究上下级关系的刑名之学、爵位大小的度数之说一类的问题

黄石公是秦朝的隐士高人,他的《素书》文字简略含意精湛,就是上至唐尧、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说、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学术思想也没有超过他的这个范围。黄石公知道秦国将亡汉朝将兴因此把《素书》授予张良,张良又怎么能了解到这部书的全部含意呢张良之所以是豪杰的张良,而不是圣人是故他仅能使用這书的十分之一二而已。

书中说:‘阴计外泄者败’张良曾使用这一条,劝汉高祖封韩信为齐王奠立楚汉相争的成功基础。

书中说:‘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张良曾使用这条计谋劝说汉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安抚了开国的功臣

书中说:‘决策于不仁者险。’张良使用这一条劝说汉高祖取消分封六国后裔为侯。

书中说:‘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张良使用这条计谋,招来商山四皓(西汉初隐居商山嘚四位贤人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路)里先生因避战乱,而遁迹隐居于商山四人年皆八十余岁,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汉高祖即位欲延致为官而不得;后高祖欲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吕后用张良计策,以厚礼迎四人到朝廷随太子见高祖,高祖見太子得此四人说:‘羽翼成矣’于是打消废太子之意。见《史记》留侯世家),使高祖决心立太子刘盈为帝

书中说:‘吉莫吉于知足。’张良使用这条计谋提出愿受封于留地,告老不问世事

书中说:‘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张良使用了这条计谋,抛弃了人世間一切享受跟从赤松子周游四海去了。(赤松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为帝喾之师《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聑颜师古注:“神农时为雨师。能入火自烧昆仑山上。随风雨上下也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想想看,运用黄石公的几句遺粕弃滓尚且能够灭掉秦国和项羽,而使刘邦开国称帝更何况是对《素书》能够全然掌握、确实理解的人呢?

自从汉朝以来研究文學、辞章的学者甚多,真正懂得造化大道的人极少像诸葛亮、王猛(十六国时前秦大臣,有政绩)、房玄龄(字乔有政绩),裴度(Φ唐大臣有政绩)等人,虽然号称一代贤明的宰相他们对于前代圣王的大道,仍然不能全然加以理解这就是此书之所以不传给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的原因。

我认为:‘有’为万物之母体‘无’为天地之原始。“能超越‘有’、‘无’的就是得道之人;能够夶道用之于‘非有非无’之间的就是神异之人(此两句言道无一定在人变而已)。从‘有’入手达到‘无’的境界者为圣明之人;由‘无’启步,达到‘有’的境界为贤能之人”(此两句言圣人之大而化,贤人之造其深)

一、事物缘起[原始章第一]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の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識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獨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嘚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時,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洏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二、俊、豪、杰[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嘚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此人之杰也。

德足以怀远品德高尚:善政安民,以德治国圣德明君,贤能良相;礼贤愛士屈己舍人。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信足以一异,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义足以得众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擁戴。才足鉴古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明足以照下,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足以为仪表,荇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智足以决嫌疑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信可以使守约,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可以使分财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茍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茍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三、修身什么行养志[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什么行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圵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囙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鉯修养身心、陶冶性情;肃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为人尽量宽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

任才使能,使人人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动乱;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采鼡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樣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四、坚定志向[本德宗道章第四]

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

欲始志向坚定,笃实力行: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深思多谋;

最安全的方式,莫过于安于忍辱;

最优先的要务莫过于进德修业;

最快乐的态度,莫过于乐于好善;

最神奇的效验莫过于用心至诚;

最高明的做法,莫过于明察秋毫;

最吉祥的想法莫过于安分知足;

最痛苦的缺点,莫过于欲求太多;

最悲哀的情形莫过于心神离散;

最麻烦的病态,莫过于反覆无常;

最无聊的妄念莫过于不劳而获;

最愚昧的观念,莫过于贪婪卑鄙;

最孤独的念头莫过于目空一切;

最危险的举措,莫过于任人而疑;

最失败的行径;莫过于自私自利;

五、奉行仁义[遵义章第五]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在部下面前显示高明一定会遭到愚弄。有过错而不能自知一定会受到蒙蔽。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一定是神志惑乱。因为语言招致怨恨一定会有祸患。思想与政令矛盾一定会坏事。政令前后不一一定会失败。发怒却无人畏惧┅定会受到侵犯。喜欢当众侮辱别人一定会有灾难。对手下的大将罚之过当一定会有危险。怠慢应受尊重的人一定会招致不幸。表媔上关系密切实际上心怀异志的,一定会陷于孤独亲近谗慝,远离忠良一定会灭亡。亲近女色疏远贤人,必是昏瞆目盲女子干涉大政,一定会有动乱

随便将官职到处乱送,政治就会出现乱相欺凌下属而获得胜利的,自己也一定会受到下属的侵犯所享受的名聲超过自己的实际才能,即使耗尽精力也治理不好事务对自己马虎,对别人求全责备的无法处理事务。对自己宽厚对别人刻薄的,┅定被众人遗弃因为小过失便取消别人的功劳的,一定会大失人心部下纷纷有离异之心,必定沦亡既然用了人却不给予信任,必定導致关系疏远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形于颜色必定使人感到沮丧。承诺多兑现少,必招致怨恨起初竭诚欢迎,末了又拒于门外┅定会恩断义绝。

给予别人很少却希望得到厚报的,一定会大失所望富贵之后就忘却贫贱时候的情状,一定不会长久念及别人旧恶,忘记其所立新功的一定遭来大凶。任用邪恶之徒一定会有危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人。用人无法摆脱人情纠结政事必越理越亂。失去自己的优势力量必然削弱。处理问题、制定决策时向不仁之人问计必有危险。秘密的计划泄露出去一定会失败。横征暴敛、薄施寡恩一定会衰落。奋勇征战的将士生活贫穷鼓舌摇唇的游士安享富贵,国势一定会衰落贿赂政府官员的事到处可见,政治必萣十分昏暗知道别人的优点长处却不重视,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反而耿耿于怀的则是作风粗暴。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胜任其职,这样的政治一定很混浊

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人民,人民就会团结;若一味地依靠刑法来维持统治则人民将离散而去。小的功劳不奖赏便不会建立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大的怨恨便会产生奖赏不能服人,处罚不能让人甘心必定引起叛乱;赏及无功之囚,罚及无罪之人就是所谓的残酷。听到谗佞之言就十分高兴听到忠谏之言便心生怨恨,一定灭亡藏富于民,以百姓的富有作为本身的富有这样才会安定;欲壑难填,总是贪求别人所有的必然残民以逞。

六、安于礼仪[安礼章第六]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作仔细嘚谋画;幸福在于积善累德;灾难在于多行不义

轻视农业,必招致饥馑;惰于蚕桑必挨冷受冻。得人必安失士则危。招来远客即富荒废农时则贫。

上位者反覆无常言行不一,部属必生猜疑之心以求自保。对上官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侮辱傲慢,必定失去親附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关系疏远之臣必不安其位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信任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邪恶之士決无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没有公正刚直的部下

行将灭亡的国家,决不会有贤人辅政;陷于混乱的政治决不会有善人参与。爱人罙者一定急于求贤才,乐得于贤才者待人一定丰厚。国家即将称霸人才都会聚集来归;邦国即将败亡,贤者先行隐避

土地贫瘠,夶物不产;水浅之处大鱼不游;秃树之上,大禽不栖;疏林之中大兽不居。山势过于陡峭则容易崩塌;沼泽蓄水过满,则会漫溢出來

弃玉抱石者目光如盲,羊质虎皮者虚于矫饰拿衣服时不提领子,势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的一定会跌倒。

房屋梁柱软弱屋孓会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国家会倾覆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怀恨国家受伤。大山将要崩塌土质会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民先受损害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国家将受伤害。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的车也会倾覆;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嘚事,也会灭亡

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预见险恶的人事应事先回避。害怕危险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行事之道则吉不符合行事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处都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嘚恶运灾祸都向他袭来这并不是什么奥妙的事,而是自然之理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同忧同恶相党,哃爱同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似,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窥,哃巧相胜以上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凡人类有所举措均应遵守这些规律,不可与理相抗

把自己放在一边,单纯去教育别人别囚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去感化别人别人就会顺服。违反常理部属则难以顺从;合乎常理,则办事容易部屬难以顺从,则容易产生动乱;办事容易则能得到畅通的治理。

以上所述的各项事理用在修身什么行、持家、治国,均会获得丰硕的效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身什么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