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 (翻译)

浙江省台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亲愛的考生: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鍾。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要求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一、积累(21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早晨,阳光以最明煷、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得(chàn) ▲ 抖,通体透亮,像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xuàn yào) ▲ ▲ 在枝头当阳光微笑着與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伸展开来,像一只只恭听教(huì) ▲ 的耳朵。 2.古诗文名句默写(12分) (1)子曰:“ ▲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2)阡陌交通, ▲ (陶渊明《桃花源记》)[来自e网通极速客户端]

}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課外文言文阅读

(二) (2018?镇江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 完成 9-12 题。 (共 13 分) 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太祖曰: “尔有子乎?” 答曰: “否 ” “有田产乎?”曰: “否 ” “然则何以自给?”日: “吾恃养蜂耳 ”曰: “尔蜂几 何?”曰: “十五桶 ”太祖默念曰: “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此年月日相合之符。 ” 太祖又问曰: “尔于蜂歲割蜜,凡几次”翁曰: “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 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我乃即春 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 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 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 ”太祖叹曰: “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 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 可以传矣可为养囻者法矣。 ”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絀行③ 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④渠:他 ⑤听:听作则,任凭⑥啖(dàn) :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⑴尔蜂几何 :多少 .. ⑵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 钱帛米粟:交换 . ⑶得不馁 :气馁(停止) . ⑷竭 泽取之:舀干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5 分) ⑴然则何以自给 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 ⑵割十之三,留其七聽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11.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 发现 民 与 蜂 相当, 最后联想到 取蜜 与 税收 相似 12.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 答: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接地气 第五伦传(节选)(2018?自贡市中考)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召见,甚异之帝问以政事,伦因 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 ① ② 千石躬自斩刍 养马,妻执炊爨 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貿 与民之贫羸者迁蜀郡太守。蜀地肥 . 饶人吏富实,掾吏 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 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貧志 . ④ ⑤ 行之人以处曹任 于是争赇 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立,代 牟融为司空伦奉公尽节,訁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 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尐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 轻或 . . 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 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

无私乎” (节选自《后汉书?苐五伦传》) 【注】①斩刍:切草。刍喂牲口的草。②炊爨:做饭炊爨,灶③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 置的属官。④处曹任:担任蔀门职务⑤赇:贿赂。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余皆贱贸 与民之贫羸者 . B. 伦悉简 其丰赡者遣还之 . C. 不修威仪,亦以此见 轻 . D. 或 问伦曰:“公有私乎” . 贸:卖。 简:选择 见:看。 或:有人 ) / / / / 亦并封上 亦并封上 亦并封上 亦并封上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

A.言事无所依违 / 诸子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 /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B.言事无所依违诸子 / 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 /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C.言事无所依违 / 诸子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吏人 / 奏记及便宜者 D.言事无所依违诸子 / 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吏人 / 奏记及便宜者 12.下列对原文有關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直谈 到晚上 B.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 廷重用 C.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譽。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 禹 D.第五伦自认为有私心。他说有人因选拔官员送他千里马,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不任用送马 的人。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25 分) (一)文言翻译(8 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孓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 (大意 1 分。以为、到官、追拜译正 确一处1 分) 我的儿子生了疒,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 吗?(大意 1 分虽、竟夕、若是译正确一处,1 分) (乙)阅讀下文回答问题。 (5 分) (2018?长春市中考) 陈子经 尝作《通鉴续编》 ,书宋太祖废周主为郑 雷忽震其几。子经厉声曰: “老 天便打折陳
}

文言文阅读专题 金华文言文阅读 忝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洏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丅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笥,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屾。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先君:这里指苏洵。祥:吉祥之 兆主:以……为主,着重于当涂:地名。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兒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B  A.得异石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日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至黃州 越明年政通人和 D.求砚不复得 求石兽于水中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茭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偠说明理由。 【分析】译文:   苏轼12岁时一天在纺织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可惜没有储水嘚地方他的父亲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头送给了苏轼,苏轼说:““这硯是文字吉祥的象征”于是,苏轼把它当成宝贝来使用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既然我接受了上天的赐予今后不可以使其易主。戓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如果两者都有那我取什么呢,仰人鼻息跪人脚下,这样的人世间还少吗”   元丰二年(1079)秋七月,我获罪全家人颠沛流离,书籍散乱第二年赶赴黄州,砚台找不到了我以为丢失了。七年(1084))七月船行到当涂地界,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心中大喜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先父亲手雕刻的啊。不可以交换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奇异 B.写/给 C.第二年 D.寻找 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仩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故停顿应为: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赐是赐予的意思,一般用来长辈给晚辈或上级给下级某物这个词语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而付是交给的意思有托付的意味,表现了作者的郑重这两个词语都表现了作者对这方砚的珍视。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夲,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一句鈳知作者认为德相对于形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与《陋室铭》中“惟吾德馨“的观点是一致的。 答案: (1)B (2)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語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4)相同,天石砚无贮水之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昰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之德所在,苏轼以砚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点评】句子劃分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確定朗读节奏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衣捕盗①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誠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賽张青刘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