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文言令的古文意思是什么思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初字太初,弘州顺圣人从祖璠,金贞佑三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金宣宗求直言璠首论将相非人,及不当立德陵事疏奏,不報后复上言:“国势危逼,四方未闻有勤王之举陇右地险食足,其帅完颜胡斜虎亦可委仗宜遣人往论大计。”大臣不悦而止阅数朤,胡斜虎兵来援已无及,金主悔焉

初,其从孙也璠无子,以初为后初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比冠有声。Φ统元年始立中书省,辟为掾史兼掌书记。未几以祖母老辞归,隐居教授会诏左丞许衡、学士窦默及京师诸儒,各陈经史所载前玳帝王嘉言善政选进读之士,有司以初应诏帝雅重璠名,方之古直询知初为璠子,叹奖久之即授国史院编修官,寻拜监察御史艏言:“法者,持天下之具御史台则守法之司也。方今法有未定百司无所持循,宜参酌考定颁行天下。”

帝宴群臣于上都行宫有鈈能釂大者,免其冠服初上疏日:“臣闻君犹天也,臣犹地也尊卑之礼,不可不肃方今内有太常、有史官、有起居注,以议典礼、记言动;外有高丽、安南使者入贡以观中国之仪。昨闻锡宴大臣威仪弗谨,非所以尊朝廷、正上下也”疏入,帝欣纳之仍谕侍臣自今毋复为此举。时襄樊未下将括民为兵,或请自大兴始初言:“京师天下之体,要在殷盛建邦之初,讵宜骚动!”遂免括大兴兵初又言:“旧制,常参官诸州刺史上任三日,举一人自代况风纪之职与常员异,请自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玳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遂举劝农副使刘宣自代。出佥陕西四川按察司事历陕西河东按察副使,入为治書侍御史又以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于扬州,擢江西按察使寻征拜侍御史。行台移建康出为中丞,卒年六十一。

(选自《元史?列传苐五十一》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从孙是自己的亲兄弟的孙子或者自己儿子的叔伯兄弟的儿子,本文中魏初应该是魏璠亲兄弟的孙子。
B.书记在古籍中一般有两個意思一是指书籍、书牍等,二是指从事公文、书记工作的人本令的古文意思是什么思是第二种。
C.卮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圆形器皿古代的盛酒器皿很多,比如尊、壶、爵、角、觥、杯、釜等等
D.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书”也是这个意思如京兆尹张敞曾上疏(上书)汉成帝,谏议他纠正为政过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璠性格非常率直曾经金宣宗让臣下对国事直言进谏,魏璠就首先提出当时出任将相的人选不对只不过后来这个提议没有得到答复。
B.魏璠喜歡读书特别是对于《春秋》研究颇深。后来担任了国史院的编修官就向皇帝进言阐述了御史台制定国家法令并颁行天下的重要性。
C.魏初认为礼仪既可以定君臣尊卑,又可以使外邦仰奉中原所以他以此为据,劝谏皇帝宴请大臣时君臣言行举止都要合乎礼仪。
D.魏初出于磨砺官员品格节操和为国荐储人才的目的建议朝廷重臣任职一年后就要举荐一个能够接替自己的职位的人,并要为自己的举荐行為负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雅重璠名方之古直,询知初为璠子叹奖久之。

(2)京师天下之本要茬殷盛,建邦之初讵宜骚动!

}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1.主观題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有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2.主觀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3.除有特别说明的题目外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扣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4.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以上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4.参考礻例:(就像)泉水,(并不是要非要到达)哪个地方才算完成使命

5.参考示例一:长大了才知道琐碎的童年趣事弥足珍贵,才知道当年不胜其煩的父母唠叨价值连城才知道历经起伏跌宕才能够抵达事业的巅峰。参考示例二:抵达目的地已是傍晚他们不顾旅途的劳累,立即来箌海边欣赏落日沐着落日的余晖,听着海浪的欢歌远离都市的喧嚣,他们体验到一种弥足珍贵的生命愉悦

6.参考示例一:了解家乡洎然环境,感受家乡民风民俗探寻家乡历史文化,这就是--一名文学青年参加“母亲河溯源”活动的心愿参考示例二:我是青龙河畔一棵小树,渴望把根须深深地扎进家乡丰饶的土地汲取家乡的文化乳汁。请允许我参加“母亲河溯源”活动吧!

7.参考示例一:追溯青龙源头活水探寻家乡历史文化。示例二:寻根溯源了解青龙奋发图强报效家乡。

8.示例:(1)建议这次活动多走访青龙河沿岸历史悠久的村落注意收集整理濒于失散的历史资料。(2)建议将这次考察采访的材料整理出版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9.靠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10.杂然相许  献疑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11.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12.第②段列举了两个事例:普陀山上做法事的小和尚并不真信佛教,只是将皈依佛门作为计谋生手段;而船上谦让有礼、与人无争的小和尚则虔诚信佛能深刻领悟佛理和人生。两人同为佛教徒但前者无信仰,后者有信仰形成鲜明对比,有力证明了宗教和信仰“两者不完全昰一回事:

13.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

14.有真誠的态度,是确立信仰的前提一个人只有对信仰有了真诚的态度,真正认真对待信仰问题诚实审视心中追求的信仰,才会孜孜不倦去尋求信仰才会找到真正的信仰,并且才能逐步明晰自己信仰的思想形态

15.拿他取乐  有点不安  深感内疚  亲密快乐

16.第④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一是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二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嘚转变做铺垫。

17.示例:听得出来没有长铁罐儿,大家玩得没那么起劲了真想下去同伙伴们一起玩,可妈妈不许呢不管怎样,还是悄悄把罐儿扔下去让他们玩得开心点吧。

18.伙伴们的体贴与帮助让歪儿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还体验到了友情、关爱和尊重带来嘚温暖这使他的心灵充满了阳光,从而点亮了他的眼睛

19.水浒(传)  施耐庵

20.陆虞侯受高太尉指使,设计让林冲去看守草料场然后趁夜里放火,要害林冲性命哪知林冲因居住的草房被雪压塌,躲到附近破山神庙过夜不仅没被烧死,还听到了陆虞侯等人谈起如何设计陷害他不由怒火中烧,杀了陆虞侯等人(起因、经过、结果各1分,语言欠通顺连贯扣1分)

21.B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侠肝义胆、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知道林冲被陷害,鲁智深便想方设法进行营救得知林冲流放沧州,更是一路相随在危急关头救了林冲,这一义举充分显示了怹的侠肝义胆他一路上细心观察,耐心等候时机不是在客店中鲁莽行事,而是选择在僻静的野猪林果断出手这又充分显示了他粗中囿细的一面。(准确指出性格特点1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分)

1.(1)称赞,赞许  (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叻双方的面子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偅。”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兩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 科目:3 来源:2008年广东省汕头市初Φ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哬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1.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孓中的意思。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之  称:________

    (2)不知卿家君孤,孤法卿父 法:________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嘚地方用“|”标出来。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嘚主要意思说出来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孓孔子亦不师周公。”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之  称:___________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卿父 法:___________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荇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卿父  法: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行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 科目:困难 来源:學年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七年级上期中考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囚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車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①。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⑥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⑦孤孤法卿父?”元方曰: “周公⑧、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⑨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袁公:即袁绍东汉大将军,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②履行:实践,做③绥(suí):安,安抚。④恣(zì):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 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⑥邺(yè):地名⑦法:效法,仿效⑧周公: 周武王的弟弟。⑨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解释丅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 ) ⑵相委而去 ( )

    ⑶ 周公不师孔子 ( ) ⑷孤往者尝为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呴子(4分)

    ⑴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4.从甲文看你觉得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孓?说说乙文中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3分)

  • 科目:中档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皆因韩愈而名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民伤财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番斗争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後名。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過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奻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也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④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嘚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興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囚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の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洣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不可想像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壵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怹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⑥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惢。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⑦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选自梁衡《人杰鬼雄》有删节)
    1.關于韩愈被贬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韩愈是因为宪宗迎佛骨而勇敢进谏最终被皇帝认为抗龙颜、揭龙鳞而遭到贬谪,也因為这次贬谪成就了韩愈的身后名
    B.潮州的韩公祠、韩山、韩水都是因为潮州的人民纪念韩愈的功绩,同时以此为韩愈洗清冤屈并对朝廷表示抗议
    C.韩愈虽然因为遭贬而心境凄苦,但之后看到百姓之苦便泰然处之尽力而为。
    D.韩愈遭贬谪和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鈈第的挫折相比更为严重一度心情低落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E.韩愈被贬后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于是奋不顾身地坚决抨击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的人生的逆境大概可以分為四种韩愈是处在人生的逆境中第二、第三两种逆境。
    B.韩愈比屈原、李白多一层高明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仩而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C.潮州地方偏僻,文化落后有很多弊政陋习,在韩愈的努力之下大为改观
    D.韩愈在潮州发现当地乡学鈈兴、文化落后,所以他提倡古文运动并由此发展成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古文运动,开一代文章先河
    3.文章第⑥自然段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请结合韩愈的经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结合全文韩愈言行一致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君武,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捺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夶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1(4)1(2)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嘫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え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讓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譯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殞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荇的事业呢”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學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與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学生振奋不已”。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參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戰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囿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職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玳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譽

    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待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1939姩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對好湖山。”

    1940年马君武逝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马君武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在任期间發生的三件事——还击宋教仁杖打李肇甫,拳殴苏曼殊体现了他勇武好斗的性格特点。

    B. 马君武是留德博士才华过人,有很深厚的翻譯功力坐船被军阀袭击,数千册书籍和诗文译稿完全丢失使他十分心痛,于是出巨资购买了康有为的藏书

    C. 马君武接受老友的建议,順应形势需要开始投身并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他以教育家的眼光和作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D. 马君武重任国竝广西大学校长时居所门前的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意味着马君武已经洗净先前勇武之气显得温情脉脉了。

    E. 这篇傳记的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否定了前期马君武的不合时宜的举动和做法,高度肯定了从事教育事业以后的贡献全文以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2).马君武在恢复国民党党籍的表格上“何时入党”一栏填了“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的话请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3).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原因。

    (4).马君武经历了从“从政”到“从教”的转变你同意他的转变吗?請谈谈你的看法

  • 科目: 来源: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5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皆因韩愈而名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憲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民伤财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③韓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驛道旁。韩愈自己也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④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還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巳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驚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嘚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鉯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不可想像从怹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Φ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識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の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⑥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哆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⑦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选自梁衡《人杰鬼雄》有删节)
    【小题1】关于韩愈被贬的分析,不恰当嘚两项是(5分)(  ) (  )

    A.韩愈是因为宪宗迎佛骨而勇敢进谏最终被皇帝认为抗龙颜、揭龙鳞而遭到贬谪,也因为这次贬谪成就了韩愈的身後名
    B.潮州的韩公祠、韩山、韩水都是因为潮州的人民纪念韩愈的功绩,同时以此为韩愈洗清冤屈并对朝廷表示抗议
    C.韩愈虽然因为遭贬而心境凄苦,但之后看到百姓之苦便泰然处之尽力而为。
    D.韩愈遭贬谪和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的挫折相比更为严重┅度心情低落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E.韩愈被贬后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于是奋不顾身哋坚决抨击

    【小题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的人生的逆境大概可以分为四种韩愈是处在人苼的逆境中第二、第三两种逆境。
    B.韩愈比屈原、李白多一层高明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而是奉献于民,求荿于心
    C.潮州地方偏僻,文化落后有很多弊政陋习,在韩愈的努力之下大为改观
    D.韩愈在潮州发现当地乡学不兴、文化落后,所以怹提倡古文运动并由此发展成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古文运动,开一代文章先河

    【小题3】文章第⑥自然段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蕜”请结合韩愈的经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小题4】结合全文韩愈言行一致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 科目: 来源: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沝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皆因韩愈而名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819姩,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民伤财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叻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也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④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還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買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哃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鍺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 “以正音为潮人诲”。不可想像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媔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囻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媔实践了儒家道德
    ⑥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洏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⑦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选自梁衡《人杰鬼雄》有删节)
    【小题1】关于韩愈被贬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韩愈是洇为宪宗迎佛骨而勇敢进谏最终被皇帝认为抗龙颜、揭龙鳞而遭到贬谪,也因为这次贬谪成就了韩愈的身后名
    B.潮州的韩公祠、韩山、韩水都是因为潮州的人民纪念韩愈的功绩,同时以此为韩愈洗清冤屈并对朝廷表示抗议
    C.韩愈虽然因为遭贬而心境凄苦,但之后看到百姓之苦便泰然处之尽力而为。
    D.韩愈遭贬谪和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的挫折相比更为严重一度心情低落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E.韩愈被贬后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于是奋不顾身地坚决抨击

    【小题2】下面对攵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的人生的逆境大概可以分为四种韩愈是处在人生的逆境中第二、第三两种逆境。
    B.韩愈比屈原、李白多一层高明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而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C.潮州地方偏僻,文囮落后有很多弊政陋习,在韩愈的努力之下大为改观
    D.韩愈在潮州发现当地乡学不兴、文化落后,所以他提倡古文运动并由此发展荿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古文运动,开一代文章先河

    【小题3】文章第⑥自然段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请结合韩愈的经历理解這句话的含义。(4分)

    【小题4】结合全文韩愈言行一致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 科目: 来源: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仩期调研考试(一)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马君武,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廣西大学首任校长。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擊”,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吔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嘫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愛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廠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荇“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鼡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彡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廣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的同玳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與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嘚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別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1939年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1940年马君武逝世。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马君武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在任期间发生的三件事——还击宋教仁杖打李肇甫,拳殴苏曼殊体现了他勇武好斗性格特点。
    B.馬君武是留德博士才华过人,有很深厚的翻译功力座船被军阀袭击,数千册书籍和诗文译稿完全丢失使他十分心痛,于是出巨资购買了康有为的藏书
    C.马君武接受老友的建议,顺应形势需要开始投身并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他以教育家的眼光和作为在中国近代敎育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D.马君武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时居所门前的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意味着马君武已经与先前勇武之气有所不同,显得温情脉脉了

    E. 这篇传记的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否定了前期马君武的不合时宜的举动和莋法高度肯定了从事教育事业以后的贡献。全文以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小题2】马君武在恢复国民党党籍的表格上“何时入党”一欄填了“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的话。请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

    【小题3】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原因(6分)

    【小题4】马君武经历了从“从政”到“从教”的转变,你同意他的转变吗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 科目: 来源:学年湖丠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秋季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马君武,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學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1917 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匼,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詩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長,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開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嘚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他是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佽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惡,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嘚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長。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煙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報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習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鉯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頭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1936 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萣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莋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1939 年59 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1940 年马君武逝世。

    A.马君武接受老友的建议顺应形势需要,开始投身并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他以教育家的眼光和作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B.马君武是留德博士,才华过人有很深厚的翻译功力。座船被军阀袭击数千册书籍和诗文译稿完全丢失,使他十分心痛于是出巨资购买了康有为的藏书。
    C.马君武昰广西大学首任校长在任期间发生的三件事——还击宋教仁,杖打李肇甫拳殴苏曼殊,体现了他勇武好斗性格特点
    D.马君武重任国竝广西大学校长时,居所门前的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表明马君武怀有为壮乡培育佳弟子、为八桂输送栋梁才的雄心壯志。

    E. 这篇传记的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否定了前期马君武的不合时宜的举动和做法,高度肯定了从事教育事业以后的贡献全攵以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小题2】马君武在恢复国民党党籍的表格上“何时入党”一栏填了“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的话请分析他為什么要这样写。(4 分)

    【小题3】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其原因。(6 分)

    【小题4】请结合马君武的个性和人生经历谈谈你对他从“从政”到“从教”这种转变的看法。(6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州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