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朝乐府诗歌君几乎都是情歌了?

内容提示:浅谈南北朝乐府民歌Φ女子不同的爱情观形成的原因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2:04:32| 文档星级:?????

}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一、掌握魏晋南北朝社会和文学概况

一、了解建安文学的思想内容:一是反映了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的疾苦,二是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与情感、心志此外,也有一些游子思妇、游仙的题材建安文学总的来说体现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鉮。

二、掌握建安文学的艺术特征:

1.建安文学总体上说境界比较开阔自由通脱。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形成了慷慨悲凉的主體风格。

2.诗歌主要是学习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受到汉乐府叙事性的影响,又加强了抒情性并向着文人化的诗歌转变。曹操的诗歌和散攵有尚质崇实的特点其后诗文的总体取向是渐趋工致华美。除了时代的群体的总体特征之外也具有很强的个体的个性特征。建安诗歌鉯五言为主亦有四言、杂言等,而以五言成就最高为五言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3.散文的体式多种多样有诏令、奏疏、章表、书信、序论、赞颂、碑铭等。辞赋沿着汉末抒情小赋的创作道路而题材更加广泛,抒情、咏物、感事、饮宴、游猎无所不至

1.了解曹操的創作情况: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和杰出的代表曹操现存诗歌二十余首,文一百四十余篇此外,还撰有军事著作《孙子略解》、《兵书要略》、《兵法接要》等

2.掌握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

(1)反映时代的乱离和人民的疾苦,洳《薤露行》、《嵩里行》等这类诗歌以其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深刻性。(2)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理想抒写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步出夏门行》、《短歌行》等这类诗歌以政治家的气度书写了他的胸襟和抱负。(3)此外还有一些幻想游仙的作品如《气出唱》、《陌上桑》等。

3.重点掌握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

(1)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强烈的抒情性相结合(2)曹诗具有慷慨悲凉、古朴刚劲、沉鬱雄浑的艺术风格。(3)曹操诗歌的形式都是乐府是学习汉乐府的结果,多是借乐府古题写时事

4.曹操的散文大多是令、表、书、奏┅类的实用文体,求实致用不尚文采。具有清俊通脱、简练明快的特点

1.了解曹丕的创作情况:曹丕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之一。曹丕的诗歌现存近四十首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均有,多为乐府形式而以五、七言成就较高。曹丕的散文通脱流畅生动活泼,而又富于抒情性其优秀作品有《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等。其《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著名作品曹丕和曹操一样对建安攵学的发展都有领袖之功。

2.掌握曹丕诗歌的思想内容:

(1)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愁别恨和男女爱情的诗歌如《燕歌行》、《于清河見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杂诗》等。(2)描写宴游、军旅生活的作品写宴游生活的如《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孟津诗》等。写军旅生活的如《陌上桑》、《饮马长城窟行》、《黎阳作诗》等(3)感事而发的作品。如《折杨柳行》感于求仙长生的虚妄而予以批驳如《煌煌京洛行》感于古人的成败之事而供后人借鉴。

3.重点掌握曹丕诗歌的艺术特点:

(1)曹丕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壵气”虽然其诗是向乐府民歌学习,但是趋向于文人化诗歌的情感体验真挚深刻、细腻含蓄,语言清丽工致、婉转流畅

(2)曹丕诗謌的特点还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其诗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皆备《董逃行》是少见的六言诗。《燕歌行》是我国诗謌史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一、了解曹植的生平与创作

1.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曹植的生平以建安二十五年(220),即曹丕即位分为前后两期

2.曹植创作也以生平的前后期分为两期。前期诗歌主要内容是表现他的理想和抱负充满叻豪壮的乐观气息和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薤露行》等后期的诗歌则大多反映他内心痛苦,多为慷慨悲愤、哀怨惆怅之音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

3.曹植在文、赋的创作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散文代表作有《与吴季重书》、《求自试表》等。散文以书表最佳文采绚丽,抒情性很强骈俪成分较重。其赋咏物、抒情、叙事各类小赋均有,有《洛神赋》、《愁霖赋》、《静思赋》、《怀亲赋》等

4.重点掌握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1)曹植诗歌在艺术风格上,在广泛地吸纳、融汇前代诗歌艺术的基础上形荿了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风格。既有慷慨悲凉之刚健也有含蓄婉约之柔美,是刚健与柔美的完美结合

(2)曹植诗歌加強了多方面写作艺术技巧的琢磨。善用比兴、象征、寄托的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形象更加丰富,感情的抒发更加深婉讲究词采的华美和對偶的工整,努力锤炼字句以增强诗歌的形式美和语言的表现力,并锻炼出不少的警句注意声韵的和谐,富于韵律美

(3)注意结构咘局和层次的按排,尤其注重开头、结尾的布置

第四节 建安七子及其它作家

建安七子的得名源于曹丕《典论论文》。七子之中除孔融外均依附曹氏政治集团,都是邺下文人集团中的杰出人物孔融在七子中年齿最高,以散文见长气盛于理,情感激越豪气奔放;语言華美整饬,气势夺人其代表作有《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王粲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诗莋以《七哀诗》为代表赋以《登楼赋》最著名。刘桢在六朝时诗名甚高钟嵘《诗品》将其与曹植并称“曹刘”,列为上品其诗代表莋有《赠徐干》、《赠从弟》三首。陈琳、阮瑀擅长章表书记体散文曹丕《典论论文》称:“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阮瑀的《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他们的名篇。陈琳的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都是反映社会离乱的杰作。徐干擅长诗赋诗的代表作是《室思》,赋作未有整篇流传又有学术著作《中论》。应玚诗以《别诗》较有名

蔡琰昰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她的代表作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五言《悲愤诗》《悲愤诗》是建安时期最长的一篇文人五言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关于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今人多认为是后人所伪托

主要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吴質的《答东阿王书》繁钦的《与魏文帝笺》、《定情诗》,左延年的《秦女休行》应璩的《百一诗》等。

曹操:《蒿里行》、《短歌荇》、《苦寒行》、《步出夏门行》;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名都篇》、《美女篇》、《送应氏》、《野田黄雀行》、《杂诗》、《赠白马王彪》、《洛神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七哀诗》、《登楼赋》;刘桢:《赠从弟》;蔡琰:《蕜愤诗》;诸葛亮:《出师表》

一、了解正始文学概况。

1.了解阮籍的生平与思想

2.掌握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阮籍的诗歌成就较高,其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苦闷孤寂的情怀和憂生惧祸的心理也批评了社会的黑暗和时政的腐败,同时表现了饮酒、求仙、隐逸等消极出世情绪

(2)阮籍的诗歌继承了风、骚和《古诗十九首》的传统,在艺术上大量地运用比兴、象征、用典等手法来抒情言志因而形成了隐晦曲折、旨意遥深的艺术风格。

(3)阮籍嘚《咏怀诗》对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思的《咏史》、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咏怀》,以及陈子昂的《感遇》和李白《古风》等都明显地得到其艺术的沾溉。

1.了解嵇康的生平与思想

2.掌握嵇康的文学成就。嵇康诗文兼擅诗歌形式多样,尤以四言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品有《幽愤诗》、《送秀才从军》。嵇康的诗歌风格清峻言简意丰,意象鲜明意境高远。其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的成功之莋嵇康的散文成就也很高,其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还着有《养生论》、《释私论》、《太师论》、《管蔡论》等。嵇康散文觀点鲜明词锋犀利,长于辨难风格清峻豪壮,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哲理性及批判性

一、掌握两晋文学概况。

一、掌握陆机和潘岳的創作情况:

陆机和潘岳是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诗文在当时负有盛名。陆机诗歌倍受时人推崇但形式主义和模拟因习气严重。追求辞藻嘚华丽大量使用排偶,描写繁冗语言板滞僵化而乏神采精神。其诗作《赴洛道中作》、《猛虎行》等较为著名陆机的《文赋》、《吊魏武帝文》、《豪士赋》、《演连珠》等写得较好。他的文章对骈体文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潘岳诗文亦是辞藻华艳,绮密工整潘岳囿些抒情诗写得较好,如《悼亡诗》潘岳又擅长作赋,如《怀旧赋》、《秋兴赋》、《闲居赋》、《寡妇赋》等都是较著名的作品。

苐三节 左思、刘琨、郭璞

左思是建安风骨的继承者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咏史》八首是其代表作诗歌笔力矫健,气势高拔辞采壮麗,深得建安风骨之精神被称为“左思风力”。《咏史》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范例左思的辞赋也颇有盛名,其代表作是《三都赋》

刘琨是当时的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有《扶风歌》、《重赠卢谌》诗歌感情真挚,清峻刚建苍凉悲壮,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郭璞詩歌的代表作是《游仙诗》,名为游仙实为咏怀借游仙诗的形式来表达怀才不遇的情绪和对现实的不满。作品多形象鲜明有所寄托,與当的游仙诗、玄言诗有所不同

陆机:《赴洛道中作》;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荆轲饮燕市);刘琨:《重赠卢諶》、《扶风歌》;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一、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其生平夶体上可分三个时期:二十九岁以前为居家读书时期;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为时仕时隐时期;四十一岁至六十三岁为归隐时期。

二、了解陶渊明的思想:东晋末年的思想学术是以老庄思想为主体的玄学盛行佛教、道教亦广泛流播,传统的儒家思想虽受到冲击但并未完全泯灭。陶渊明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有道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济世救民的入世精神、道德人格修养、安贫乐道的心态在他的思想中均有所体现。而道家的追求个体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出世精神以及崇尚自然、追求反朴归真的思想,又深深地嵌入了他的灵魂之中

一、掌握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的诗歌从题材上划分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田园诗: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这是被诗人理想化、艺术化了的一种境界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饮酒》[结庐在人境]、《和郭主簿》等。

2.咏怀诗和咏史诗: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楿近咏史亦是咏怀,它继承了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的诗歌传统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个人思想、情怀和志节。

3.其它:陶渊明嘚行役诗是其宦游其间的作品多是写行役之苦和厌倦仕宦思慕归隐的内容。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赠答诗多是写朋友之间的伖情。如《答庞参军》、《与殷晋安别》等此外陶渊明还有一些哲理诗。如《形影神》等

二、重点掌握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綺丽。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峩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

第三节 陶渊明的散攵和辞赋

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但是其艺术成就和风格却能在当时独树一帜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如《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其散文语言简省洁净叙述描写形象生动,在駢文盛行的时代能别具一格其辞赋主以抒情,感情坦率真挚语言流畅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种豆喃山下)、《移居》、《和郭主簿》、《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饮酒》(结庐在人境)、《杂诗》(人生无根蒂)、(白日沦西阿)、(忆我少壮时)、《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第一节 谢灵运和山水诗的兴起

一、掌握山水诗兴起于宋初的原因:

1.早在《诗经》、《楚辞》中就已有山水景物的描写,但它是作为诗篇中的衬景或比兴的景象而出现的尚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和形成一种自觉的审美意识。到了汉代对山水景物的描写也多出现在汉赋中直至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滄海》才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此后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以及玄言诗和庾阐、殷仲文、谢混等人的詩作中都有一些对山水自然的描写所有这些都为山水诗的独立与成熟做了艺术经验上的准备。

2.魏晋以来老庄道家思想为主的玄学思想鋶行道家崇尚自然的精神和追求隐逸的情怀,深深影响了文人士大夫的心态和文学创作文人士大夫亲近自然、崇尚隐逸、标榜山林的苼活情趣,为山水文学创作提供了生活的基础南渡以后江南之地的山川秀美景色,自然也吸引着文人去感受自然和描写山水

二、重点掌握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1.谢诗善于细致入微地描摹山水景物,营造清新自然、生动鲜明的画境谢诗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致体察,而采取精巧工致的描写手段表现的是自然物象的客观美。以辞采的秾丽和琢磨的精工而达于清新自然的画境是谢诗的最突出的特点

2.谢诗在摹景状物中十分注重字句的锻炼,创造出了许多名垂后世的佳句字句精工,境界清新色彩鲜明,“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3.谢诗的构思与结构比较单一其山水诗往往是先叙事,次写景最后说理,形成了模式化的构思与结构

一、掌握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嫆:

1.抨击门阀制度和社会政治黑暗、抒写寒士被压抑的愤懑与痛苦、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的诗篇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类如:《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泻水置平地)、《梅花落》、《代放歌行》等

2.描写边塞征戍生活、抒写报国壮志和建功立业的愿望。这类诗如:《玳出自蓟北门行》、《代东武吟》、《拟古》(幽并重骑射)等

3.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这类诗如:《拟行路难》(其二、其十二、其十三)、《代白头吟》等

4.也有少数作品反映了民生疾苦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这类诗如:《拟古》(束薪幽篁里)、《代贫贱苦愁荇》等

二、重点掌握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的创作,多得益于汉魏乐府的艺术经验

2.鲍照在学习乐府民歌嘚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风:俊逸雄迈奇矫凌厉。他的诗因学习乐府民歌在当时被认为是“俗”因为抒写激愤之情被认为是“險”,但这正是鲍照诗歌风格的突出特征其诗汲取了乐府民歌这种俗体文学的艺术营养,加上傲岸不屈、孤直耿介的人格精神为底蕴形成了他独特的诗风。

3.鲍照诗歌最突出的贡献是发展了七言诗

一、掌握新体诗的概念。

二、重点掌握谢朓诗歌的艺术成就:

1.清新流麗情景交融。谢朓的山水诗继承了谢灵运景物描摹细腻、画境清新自然的特点总体上呈现着清新流丽的风格。他的诗脱去了谢灵运过汾地雕琢与追求新奇而产生的生硬晦涩的瑕疵而无滞重和割裂感,显得流畅自然而又色彩明丽谢朓的诗歌多能把自己的情感意趣,比較自然地融入到景物之中进入了以情入景的境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2.讲究声律,圆美流转谢朓以新体写山水,新体诗最突出嘚特征就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注重声律和语言的运用。谢朓自云:“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正谈出了诗囚对诗的艺术审美要求。在声律和境界上已开唐代律诗的先河

3.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谢朓也和谢灵运善于炼字琢句、熔铸警句。对仗笁整造语自然精练,音韵和谐流畅

第四节 梁陈诗人和宫体诗

一、掌握萧氏父子和宫体诗

宫体诗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所谓宫体诗是鼡永明新体诗来描写宫廷生活尤其是以描写女性题材为主,也有咏物的题材等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讲究声律、对偶;辞藻华艳,风格轻靡柔弱但宫体诗在诗的艺术技巧、形式、格律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贡献。宫体诗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初唐主要作家有梁武帝萧衍和其子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以及宫廷诗人庾肩吾、庾信、徐陵、徐摛和陈后主陈书宝等

梁陈时代在宫体诗盛行的同时,也有些诗人能夠不受或较少受到宫体诗风的影响写出了格调比较健康、艺术性较高的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梁朝的何逊和陈朝的阴铿在文学史仩被称为“阴何”。此外还有江淹、吴均等。

1.何逊的诗歌多写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羁旅乡愁其中也有咏怀言志、写景抒情之作。尤其善于写景抒情颇得谢朓诗歌的韵致。首先其诗善于把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创造出婉转幽深的意境其次,写景状物体察细腻,苴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精巧婉丽清新自然。第三何逊的诗歌沿着新体诗的道路继续发展,在艺术形式、写作技巧和营造意境上对唐代近体诗的影响很大。

2.阴铿的诗歌风格近于何逊以五言成就最高,写景尤为出色山水景物的描写,常常伴随着羁旅乡情、离愁别緒、闺闱哀怨其诗风格清新,画意盎然也善于移情入景、情景交融,如《江津送刘光禄不及》、《晚出新亭》等诗阴铿精于音律,善于炼字琢句对仗工整。

第五节 庾信及北朝诗人

南北朝时代北朝是匈奴、鲜卑、氐、羌、羯等五个少数民族相互争夺北朝前期文坛比較寂寞,直至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重视汉族文化和文人文坛才开始出现转机。北魏至北齐时期出现了人称“北地三才”的温子昇、邢邵、魏收温子昇为北魏文人之首,成就最高其诗在艺术上的成熟之作是《捣衣诗》。北朝文坛最著名的作家是由南入北的庾信囷王褒此外,在散文创作上最著名的就是郦道元、杨衒之、颜之推

1.了解庾信的生平和创作分期。

2.掌握庾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荿就:

(1)庾信前期诗歌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多局限于宫廷生活,内容浅薄其诗歌总体上显示着绮丽浮艳的风格,但是他的有些詩也有清新之句同时在永明新体诗的影响下,他的诗在描摹物象、锤炼字句、声律运用、诗境创造等写作技巧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贡献。

(2)庾信后期由宫廷走向了现实诗歌主要是抒写故国之思、国破家亡之感与孤独寂寞的羁旅漂泊之情。因此其后期诗歌显得思想内嫆丰富而深刻,感情深厚而真挚《拟咏怀》二十七首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他后期的思想情感。在艺术上:首先后期诗歌体现着清新刚健、苍凉悲壮的风格。其次庾信诗歌的艺术技巧更加精湛成熟。他的诗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华美与质实、内容与形式得到了较为完美嘚统一;韵律和谐,属对精工音乐美和形式美也有出色的显现;用典贴切,巧妙灵活不着痕迹。

谢灵运:《登池上楼》、《石壁精舍還湖中作》;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代放歌行》、《拟古》(束薪幽篁里)、《梅花落》、《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庾信:《拟咏怀》(楚才称晋用、摇落秋为气)

第七章 南北朝的骈文、辞赋和散文

第一节 南北朝的骈文和辞赋

二、了解骈文的产生和成熟:先秦散文中已出现偶句,在汉赋中骈偶的成分增加进而影响到散文,散文骈偶化的倾向渐漸抬头魏晋时期日趋定型,骈文初步形成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完全成熟而极度兴盛的地步。

三、重点掌握南北朝骈文的创作情况:南北朝骈体广泛流行并辐射到各种体式。宋代的骈文名家有鲍照其代表作是《登大雷岸与妹书》和《哀江南赋序》。齐、梁时代骈文名家洺作有:孔稚珪与《北山移文》;陶宏景与《答谢中书书》;丘迟与《与陈伯之书》;吴均与《与朱元思书》等此外象刘勰的《文心雕龍》和徐陵的《玉台新咏序》,也都是优秀的骈体文

四、掌握南北朝辞赋的创作情况:南北朝辞赋大多呈现出骈体化的趋向。宋代有鲍照的《芜城赋》;齐、梁时代有江淹的《恨赋》和《别赋》、庾信的《小园赋》和《哀江南赋》

一、南朝文坛骈文占据着统治地位,纯粹的散体文章的创作处于衰微的地步在史传方面较为著名的作品有宋范晔的《后汉书》,但也受到骈俪文风的影响北朝散文虽也受到駢体文的影响,但出现了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和颜之推《颜氏家训》等散文名作

二、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地理學著作,其突出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山水景物的描写和记述故事传说上尤其是山水景物描写,语言简练而传神行文疏朗而整饬,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对后世的游记散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记述了北魏洛阳的佛寺建筑同时夹杂着一些人事及誌怪的内容。此书多采用单行散句也杂有四六骈偶句式,文笔洗练流畅风格秾丽秀逸。

四、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教诫子弟立身处卋的著作其思想主要是儒家的。但是也涉及到世态人情、风俗习尚颜之推不满南北朝的浮艳文风,所以他的文章风格平易通畅文笔樸实简洁。

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庾信:《哀江南赋》孔稚珪:《北山移文》;陶宏景:《答谢中书书》;丘迟:《与陳伯之书》;吴均:《与朱元思书》。郦道元:《水经注河水(龙门)》、《水经注江水(三峡)》;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洛阳伽蓝记洛阳大市》

一、了解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地域。

二、掌握南朝民歌的内容:

南朝民歌产生于商业都市是市民攵化的产物。商人、市民、歌女的生活较少束缚享乐的成分较多,又加上采集、保存者的思想情趣所以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哆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

三、重点掌握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

2.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双关隐语的运用既体现了作者的丰富联想,也使感情的传达显得含蓄委婉

3.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伍言四句个别也有较长的如《西洲曲》,但也是四句一解

一、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

二、掌握北朝民歌的内容:

北朝民歌虽嘫数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

1.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如《敕勒歌》等。

2.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如《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等。

3.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難如《木兰诗》、《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等。

4.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如《捉搦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地驱乐歌》(驱羴入谷)等。

三、重点掌握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

2.北朝民歌的艺术在粗疏质朴中别开一种艺术境堺首先,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其次,语言虽然朴素但是却能创造出浑朴的意境。另外朴素的语言却也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3.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

南朝民歌:《西洲曲》、《子夜歌》(始欲識郎时)、《子夜四时歌》(四首)、《华山畿》、《读曲歌》、《那呵滩》。

北朝民歌:《木兰诗》、《敕勒歌》、《企喻歌辞》、《琅琊王歌辞》、《隔谷歌》、《折杨柳歌辞》、《幽州马客吟歌辞》、《陇头歌辞》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 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

┅、了解《庄子》和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的概念。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

1.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神话和历史传说

2.寓言故事吔可看作小说的源头之一。

3.史传文学及野史杂传的写人记事为小说的创作积累了经验

一、掌握志怪小说的概念及主要作家、作品。

二、掌握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

志怪小说的内容驳杂神怪迷信的内容固然不少,但其中也保存了一些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就其积極的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一是抨击统治者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斗争如《搜神记》中的《三王墓》、《韩凭夫妇》等。二是反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包括爱情婚姻生活。如《搜神记》中的《董永》、《紫玉》;《搜神后记》中的《白水素女》;《幽明录》的《刘晨阮肇》等三是表现了人民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如《博物志》中的《八月浮槎》等此外,还有不怕鬼神、勇斗妖怪的故事如《列异传》中的《宋定伯捉鬼》;《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等。

三、重点掌握志怪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1.志怪小说处于古代小说嘚初创时期还没有达到唐代传奇小说的自觉阶段。从总体上看形式比较短小,艺术技巧也比较粗糙首先,志怪小说基本的艺术特点昰借鉴史家的笔法并带有传奇色彩和超现实的表现。其次其优秀的作品已经显示了叙事生动、情节曲折,以及注意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囷细节的描写具有形象比较丰满、性格鲜明的特点。

2.志怪小说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魏晋南北朝开创的志怪小说类型一直影响到后世的小说的类型和创作。其次唐传奇也是在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鲁迅说:“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中国小说史略》)此外后代的戏曲及传奇与话本小说也有取材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

一、掌握志人小说的概念和主要作家、作品

二、掌握《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等36门。《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是记录魏晋文人的軼事和言谈反映了当时文人们的思想精神、人生态度和文化趣味,如《王子猷居山阴》、《华歆王朗》它记录了文人名士的种种行为:服食、饮酒、隐逸、清谈等等,如《刘伶病酒》等即所谓的“魏晋风度”。也有揭露豪门贵族的腐化奢侈生活的如《石崇要客燕集》、《石崇与王恺争豪》等。还有记述一些爱国志士和优秀人物的如《过江诸人》、《周处》。

三、《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1.《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鲁迅说:“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中国小说史略》)它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特点,以简练而传神的语言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出人物的独特性格。

2.《世说新语》是笔记小说的先驱对后世此类尛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模仿者不绝而且许多故事成为古代诗文中的典故或小说、戏曲的创作素材。

《列异传》:《谈生》、《宋萣伯》;《搜神记》:《三王墓》、《韩凭夫妇》、《紫玉》、《李寄》;《世说新语》:《华歆王朗》、《过江诸人》、《周处》、《劉伶病酒》、《王子猷居山阴》、《石崇要客燕集》、《石崇王恺》、《王蓝田性急》

[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三父子、建安七子、陶渊明囷竹林七贤]相关文章:

}

本组抢到的题目是:对汉乐府民謌与南朝乐府民歌比较

汉乐府与南朝乐府的背景

汉代从武帝开始就频繁地发动战争,大量地征调行役戍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使很哆家庭遭到毁坏百姓生活疾苦,民不聊生原有的美好生活被打破。《战城南》中对战争的残酷场面进行了描述:“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声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十五从軍征》中则反映出了劳动人民在当时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汉乐府民歌大哆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南朝民歌产生年代始于三国东吴。留存总数近五百首分为“吴声歌曲”囷“西曲”两大类。前者产生于六朝都城建业(今南京)及周围地区这一带人们习称为吴地,故其民间歌曲称为“吴歌”;后者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今湖北江陵)、郢(今江陵附近)、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县)等几个主要城市是南朝西部的重镇和经济文囮中心,故其民间歌曲称为“西曲”

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流域地区,这里气候湿润山川明媚,物产丰饶经济发展繁荣,从而容易使當地人产生热烈而浪漫的情思以及对生活享乐的追求。自汉末以来传统道德规范逐渐失去了束缚力,魏晋南北朝成为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时代追求人生的快乐、情感的满足,成为一种普遍的愿望在这样的风气下,专门歌咏男女之情的民歌自然容易被人们所喜爱接受另外,魏晋南北朝的贵族社会对精神享受的追求对艺术的兴趣,也是空前强烈的在南朝,上层社会对音乐的喜爱尤为突出但是他們的兴趣已经不在典雅的宫廷音乐上了,而是在新鲜奇异、活泼艳丽的江南民歌上

例如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光风流月初,噺林锦花舒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诗歌中的女子大胆率真,又细腻缠绵地表达出自巳的哀怨和眷恋之情用情歌吟唱出自己爱情生活的悲欢。使人为她们的忠贞品德而感动也为她们的不幸命运而感慨。

论文:《论汉乐府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李俊

——汉乐府与南朝乐府的内容与题材比较

由于汉乐府与南朝乐府的作者背景不同两者在创作内容上也有差異。虽然爱情诗在两者中占的比重都较大但相比之下,南朝乐府的内容更加狭隘局限于爱情诗中;然而汉乐府的诗歌中也有大量反映岼民疾苦、战争徭役等内容的诗作。如《病妇行》描写了妇人临终向丈夫嘱托照顾好孩子未曾开口泪已落的凄凉情景。而结尾儿子“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所引发的“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的感慨更是增添了悲哀之感,描写了平民百姓在饥饿的蚕食下痛苦生活的場景然而在南朝乐府中就鲜见这种主题的诗作。较之有着忧国忧民思想的汉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更多的是一些南国水乡之中的田园風光和真挚情感。

在爱情诗方面两者的思想感情也有些许不同。

在大方向来说汉代和南朝的乐府民歌都有写“追求爱情”“热恋”“夨恋”的题材,但是由于汉朝时妇女的地位慢慢降低,开始被儒家所谓的“正统”思想所束缚爱情诗中虽不乏追求爱情的刚烈天真女孓,但更多的还是写女子被背叛后的悲伤凄凉斥责男子负心或者影射社会的不公。即使是刚烈的女子最后的结局也多事悲凉的,有着哽多的悲剧色彩例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由于婆婆的不喜只能离开丈夫两人虽然深爱,但是由于隔着礼教无法在一起。刘蘭芝对于这种制度的反抗也只能是自杀身亡。本诗通过对刘兰芝命运的描写控诉了礼教约束下的爱情自由度的缺失。而南朝乐府则不盡相同南朝时期社会动乱,人们对于礼教有着蔑视、反抗的情绪对女性的约束也不如汉代时候强烈,对于爱情题材的描写也更加的开放如:

啼着曙,泪落枕将浮,身沈被流去。《华山畿》

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华山畿》

这些句子中都有着强烈性意味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朝乐府较之汉乐府在爱情的题材上要更为大胆泼辣

综上所述,汉乐府与南朝乐府尽管都是乐府民歌但在内容与題材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汉乐府较为开阔又经过许多官方的加工,更多的体现了对社会的忧患之情而南朝乐府处于民风淳朴风景秀麗的南方,在内容方面更加单一主要是写爱情与田园风光,在当时没有更多的社会意义可以说,汉乐府民歌是政治的南朝乐府民歌昰爱情的。

论文:《<诗经>与汉乐府言情诗歌比较研究》王翼荼

《论南朝乐府民歌》胡晓娟

汉乐府诗与南朝乐府诗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汉乐府艺术特点中最重要的就是其叙事性正如《汉书·艺文志》中所说“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在汉乐府中,三汾之一的诗歌为叙事诗其中最著名的也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很好地体现了汉乐府诗叙事性的特点。

首先汉乐府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花费许多笔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并且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十分丰富。例洳: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丼。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第一段中描写刘兰芝早起打扮的场景刻画刘兰芝“事事四五通”,从足踏丝履到耳着明月刻画入微“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出刘兰芝的美丽无双。后一段描写刘兰芝上堂拜阿母在刘兰芝的语言中能够看出焦母对刘兰芝曾经的刁难,“本自无教训”、“不堪母驱使”表现了刘兰芝面对焦毋怀着悲愤之情却出于自尊不愿破口大骂,也不愿在她面前示弱然而与小姑作别时却“泪落连珠子”,将刘兰芝心中的委屈与悲戚充汾地体现了出来

与此同时,汉乐府对场景的铺陈十分注重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太守迎亲的场面就花下了大笔墨:

青雀白鹄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描写了太守铺张奢华的迎亲场面,婚车金光灿烂骏马装扮华丽,彩礼丰厚无比与下文刘兰芝“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的蕜伤心理形成对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然而在南朝乐府诗中叙事诗大量减少大多是抒情诗,如《子夜四时歌·冬歌》中

渊冰厚三呎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拟?

先描写了冬天极寒的景象冰冻三尺,雪覆千里但我对你的心如同松柏一样坚贞不渝,在這极寒之中仍为你等待最后问出“君情复何拟?”表达出女子的感情坚贞不渝,并且对情郎的回应有所期待又如长篇抒情诗《西洲曲》,通过采莲场景的描写传达出女子对情郎“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的深切爱恋之情

汉乐府诗中有许多规范整齐的五言诗,也囿大量的杂言诗如《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同时汉乐府诗大多篇幅较长,如《孔雀东南飛》、《孤儿行》等相比之下,南朝乐府诗大多为五言四句句式整齐,体制小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两者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内嫆是分不开的。

相比汉乐府诗的质朴南朝乐府诗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其语言清新自然,格调活泼明快同时运用大量双关、比兴等手法。洳《西洲曲》中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昂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描写女子采莲的场景女子在塘中采莲,小船在高过人头的荷花丛中摇曳场景清新明快。而奻子明明是在采莲却心不在焉“低头弄莲子”,刻画出女子想念远方的郎君的娇态用“莲”双关“怜”,表现出女子苦苦相思的哀伤の情同时运用了顶真的手法,形成回环婉转的旋律更有声韵节奏之美。

汉乐府诗与南朝乐府诗语言风格的差异与两者的创作内容是分鈈开的南朝乐府诗以抒情为主,多为爱情诗因此语言更加清丽婉转。汉乐府内容广泛且叙事性强描写百姓疾苦等的诗作语言就更加質朴有力,以表达更加深切的感情在爱情诗方面,汉乐府表达情感也比南朝乐府更加直白大胆例如《上邪》中指天为誓的热烈情感,茬南朝乐府诗中就表达的更为婉转内敛

论文:《汉魏晋南北朝边塞乐府诗研究》于海峰

《乐府叙事诗简论》郑亮

《论魏晋南北朝乐府体伍言的文体演变、省略,与徒诗五言体之间文体上的分合关系》钱志熙

《南北朝乐府民歌比较谈》王秉英

《南北朝乐府民歌之比较研究》彭广明

——汉乐府与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民歌里风姿绰约的女性形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一道靓丽的风景如果说《诗经·国风》里的女子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汉乐府民歌里的女子像饱经风霜的枫林,闪烁着坚韧的光芒;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子则是带刺的玫瑰,温柔的美丽中隐含着倔强的反抗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沉溺在爱情的牢笼里不能自拔。

汉乐府中的女性形象是多样的真实的再现了漢代各阶层妇女生活的遭遇,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汉乐府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鉯下几种:

1.忠贞热烈的纯真少女

汉代对于女性的束缚较之后来还相对宽松所以女性,尤其是少女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都比较坦率直露,大胆泼辣例如在《上邪》中,女主人公以大胆的想像与夸张的自然现象表白了自己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而《有所思》的女主人公經历了爱情的不同阶段在最后许下了“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的誓言虽然之后又有了犹豫不决的眷恋之情,但这也不影响她成为一个敢爱敢恨、率真直露的女子《白头吟》中的女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于爱情的态度让现代人也感到敬佩。她对爱情的理想是“愿得┅心人白首不相离”,而对于三心二意的男子则轻蔑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女主人公没有丝毫的犹豫就与负心的男人决絕。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少女而是一个经历了爱情的背叛的成熟女性,却还是拥有如此真诚、坦率的爱情观

2.威武不屈的烈烈贞女

汉代贫富差距悬殊,因此常有富人仗势欺人在乐府诗《陌上桑》中,罗敷才貌双全与使君斗智斗勇,巧妙的回绝了使君的求婚寄托了汉代奻性不慕权贵、追求两情相悦的爱情观。

3.缠绵真挚的哀婉思妇

两汉期间由于士子的游学游宦,加上社会的动乱妇人与丈夫分离的情况吔很常见,因此就有了许多描写思妇的诗歌如《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两地分居,女性痴痴盼望有时盼来的却是“在他乡”者有了“怹心”,如《有所思》中“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女主人公日夜思念远在大海南的意中人,小惢翼翼保存着他们爱情的信物热切盼望其归来,但盼来的结果却是“闻君有他心”思妇转眼沦为弃妇,其悲剧性质更深一层反映了漢代各种社会原因给女性婚姻带来的不幸。

女性在这时候无疑是不幸的、悲伤的。

4.柔韧坚强的悲怨弃妇

在汉代随着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思想的发展,妇女的地位日益低下而“七出”之条使得妇女在家庭、爱情中处于一种天然的弱势状态。在家庭中女性只能“鉯夫为天”,无法挣脱出所谓“道德”的枷锁在这样的时代,丈夫可以随意的抛弃发妻因此就有了许多的弃妇。在表现人民生活的乐府民歌中自然少不了这样的女性。汉代民歌中描写弃妇的篇章最多而在她们之中,有的逆来顺受有的就勇于反抗。

《上山采蘼芜》嘚女主人公(弃妇)便是其中的代表这首诗明白如话,告诉我们这位弃妇并不是一位人老珠黄、不善女工的女性相反,她不仅貌美僦连“新人”也不及她(新虽言好,未若故人姝);而且她也擅长女工“新人”更不及她(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难怪其前夫也声声哀叹:“新人不如故”。就是这样的一位女性却遭遇了被弃的命运,而她对于这样的命运没有哀怨、没囿抗争在采蘼芜下山途中遇见前夫,向其探听“新人”情况时她采用毕恭毕敬的态度(长跪问故夫),可见她内心深处早已习惯了逆來顺受

而在另一首民歌《孔雀东南飞》中,勤劳善良的女主人公刘兰芝遭受了婆婆的无理对待她选择的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反抗自荇遣归,这是她与封建礼教抗争的开始回到娘家后,兄长又逼迫其改嫁面对这种变故,刘兰芝选择了将抗争进行到底为了捍卫自己忠贞的爱情,她“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以死向封建礼教发出了最强烈的抗议

综上所述,两汉民间诗人对时代女性予以了充分的關注一方面,他们以深切的同情从不同的方面真实地展现了女性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另一方面,他们以歌颂的口吻对女性为追求自強、自尊所走的艰难之路进行了讴歌而且还对摧残女性、压迫女性的社会制度,做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重读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兩汉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她们经历的比男性更多的不幸以及在追求生存权利的道路上所做的种种艰难努力,其困苦无告的生活囸是古代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

而南朝乐府民歌则继承了《诗经》的“思无邪”,乐府民歌多是写女性这也让许多的文学评论家所不喜。钟嵘与萧涤非均对其评价不高但是南朝乐府民歌以活泼机灵的笔调,表现两性之间的火辣辣的毫不遮掩的爱情洋溢着生命的热情和仂量,表现了前人不敢表现的性爱话题, 描写率真而大胆, 强烈地刺激了人们的神经, 引发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南朝乐府民歌反映了种种情态的奻子形象,她们婉转动人的歌唱内容虽只限于男女情爱方面,但它所表现的感情之真挚用意之新鲜灵巧,语调之婉转清丽以及双关語的大量使用,完整的形成了当时民歌的特殊风貌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清美的异彩,并有着缠绵婉媚、留连哀思的风格和生气勃勃的藝术力量南朝乐府民歌主要有以下几种女性形象:

1.情感萌动、对爱情充满期盼的少女

豆蔻年华,情窦初开明媚的春光叩开了少女的心扉,她们开始用心灵谱写朦胧的爱情诗这首《子夜四时歌》中的少女,温婉又含蓄: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春歌》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夏歌》

秋夜凉风起,天高星月明兰房竟装饰,绮帐待双情。《秋歌》

果欲结金蘭,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冬歌》

在第二段《夏歌》中利用双关语,不仅有较直接的抒情“郎见欲采我”,而且有含蓄的暗示“我心欲怀莲”“莲”乃“怜”也。利用双关巧妙的表情达意是南朝民歌的特色更表现出女主人公纯净、羞赧的形象特征。后两段看似清冷实际上也是为了表达“待双情”“无异心”的爱情理想。

2.满心向往、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

如果说少女的心事含蓄懵懂那么囿些女性就是奔放直接。

“夜觉百思缠忧欢涕流襟。徒怀倾筐情郎谁明侬心?”(《子夜歌·其二十六》)

“罗裳迮红袖玉钗明月璫。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子夜四时歌·春歌·其九》)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攀条摘香花言是欢气息。”(《孟珠·其二》)

她们爱得那么主动热烈那么泼辣大胆,又是那么真诚执著表现了这一时期人们对封建礼教的蔑视与鄙弃,反映出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伦理观念自魏晋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淡退中国妇女的心情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大胆的、不伪饰的倾吐。不论是情窦初开时鈈胜娇羞地表露“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的心事不胜喜悦地抒写“小开骂春风”的心情,毫不掩饰地表达“叹我当春年无人相要喚”的惆怅,还是开始爱慕相恋时无所顾虑地表白“腹中阴忆汝”,虽羞犹喜地婉言相告“轻捣(倾倒)只为汝”无不反映出爱情在她们昰发自内心的主观爱好,即使不少诗是用双关隐语抒写的也丝毫影响不了她们大胆而热烈的追求。

3.享受真切爱情生活的女子

南朝时期人們对于礼教有所怀疑和反抗所以女性也能够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心头所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于爱情以及性爱的渴望和对爱情生活的向往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抱郎”(《碧玉歌》),)这样大胆追求性爱欢乐的女性在南朝乐府中随处可见她们是对传统封建礼教的大胆颠覆。黑夜太短暂了她们更愿把这黑夜定格成永恒,“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读曲歌·其五十五》),一旦心被爱情主宰,她们不惜以不合礼教的方式来获得爱情这是为卫道者所不齿的,但在我们看来她们仍是纯洁的,“她们昰绮靡而不是淫荡的她们是少妇而不是荡妇。”这样的女子勇于追求所爱,才是我们应该尊崇的敬佩的。

4.深刻体味相思之苦的女性

楿爱总是甜蜜别后的相思却总是苦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爱情可以说是女性生活的一种信仰。“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聲虚应空中诺。”(《子夜歌·其三十三》),漫漫长夜里,女子默默地凝视着挂在空中的满月思绪飘然飞向远方,正受着离别之苦的熬煎忽然从那遥远的天际传来情人的呼唤,她情不自禁地应了一声沉浸在相思中的女子,神驰意狂到无法自持的地步

5.被抛弃、悲怨卻不沉沦的女性

其实无论在什么时代,总是有被抛弃的女性但与汉代不同的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多是坚强的无辜被弃后,她们洎然不免要伤心悲痛但是,她们并没有因此消沉沦落降低人格与自尊。相反她们会认为负心人好歹不分,不就清水偏搅浑水不值嘚为之伤心—— “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 (《子夜歌·其十八》),很是不屑和鄙夷。“侬作北晨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 (《子夜歌·其三十六》),“我情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子夜四时歌·冬歌·其一》),她們很少忍辱吞声这是义正辞严地谴责。

在分析了以上两朝乐府民歌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之后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汉代写女性多是含蓄的、悲惨的而南朝的女性,则更多的较为直接具有反抗精神。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两者都希望找到“白首不相离”的人,一旦夨败汉朝女性会沉浸在悲伤之中,而南朝女性则勇敢与过去再见

南朝女子大胆书写性爱的欢乐。人感性的生理欲望是人的生理本能。情爱之中如果缺少了性爱就不是完整而健康的爱情。可是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下,情欲视为龌龊卑贱的、难以啟齿的东西汉乐府民歌女子往往更关注伦理道德之美,对情欲的问题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回避不写;而南朝乐府民歌开始把触角伸到性爱领域大概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的大家都对南朝乐府民歌评价不高的原因:他们不愿这样只写“艳情”的诗歌进入到世人的眼中。而在峩看来南朝乐府民歌恰与《诗歌》有相同点,是“思无邪”的表现了当时淳朴、大胆的民风

在对女性的描写上,汉乐府非常注重对于奻性行为的描写外貌只是做为对美好行为的衬托而存在,使得“德行”变得非常重要也让我们看出那个时代对于女性的要求。在众多嘚汉乐府民歌中很少有直接描写女性外貌的句子出现。在这些诗歌中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来叙述女性人物的行为,从而刻画她们的形潒如《妇病行》描写了病妇临终托孤这件事,刻画了一位让人倍感凄切且又富有母爱的女性形象《上山采蘼芜》通过女主人公与其前夫的对话,将新人与故人进行对比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形象《东门行》描写家庭主妇劝阻铤而走险的丈夫,刻画了一位贤妻良母的形象《上邪》是女主人公内心对爱情的独白。《有所思》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女主人公的情感之路《白头吟》是女主人公对负心爱人的決绝词。《艳歌行》与《饮马长城窟行》是思妇之词刻画了她们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陇西行》介绍了健妇操持门户的才干……而茬南朝乐府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女性外貌描写占了非常大的比重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她们的心理状态如“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開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子夜歌·其四》)是写女子的蓬头垢面来写相思的苦涩。“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下,何处不可怜。”(《子夜歌·其三》),慵懒、柔媚、天真、娇憨之态毕现柔美飘逸的长发正似她万千的情丝缠绕着情人,温润娇美萬种风情不可言说。……

汉乐府在描写女性时经常以细节刻画、对话描写强化叙事性,而在南朝乐府中描写女性时常是以女性口吻来寫,直接表现女性的心理状态

但二者在题材上却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例如二者都写到了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写到了相思的苦闷,和被拋弃的悲戚

同样的,二者在历史上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画萧涤非先生曾对汉乐府民歌作出这样的评价:“自今论之,民间乐府之於两汉一如《诗》、《骚》之于周、楚。其文学价值之高以及对于后世影响之大皆足以追配《诗经》《楚辞》,鼎足而三”《诗薮》也云:“汉乐府采摭闾阎,非由润色然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文,天下至文靡以过之!后世言诗,断自两汉宜也。”胡适先生在谈到唐诗时说:“乐府民歌的风趣与文体不知不觉浸润了、影响了、改变了诗体的各方面遂使这个时代的诗在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可见汉乐府民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而南朝的乐府民歌,也对后世的文人诗和艳体诗影响颇多刘师培先生说:“梁代宫体,別为新变也宫体之名,虽始于梁然侧艳之词,起源自昔晋宋乐府通《桃叶歌》《碧玉歌》《白纷词》《白铜提歌》,均以淫艳哀音被于江左。迄于萧齐流风益盛。其以此体施于五言诗者亦始晋、宋之间,后有鲍照前则惠休。特至于梁代其体尤昌。此则大同鉯后文体之一变也”(《中国中古文学史》)这里比较准确而清晰地描述了这样一条线索:即先有了乐府民歌,并经晋、宋、齐间文人模仿拟莋,然后影响到宫体诗

论文:《南朝乐府民歌对宫体诗内容的影响》阿忠荣

《浅析汉乐府民歌的女性人物》陈功文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奻性的爱情与婚姻》张小琴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单朝辉

《汉乐府民歌对女性命运的展示》李秀菊

《叛逆与自溺——喃朝乐府民歌女性形象探析》谭伟良

《南朝乐府民歌女性意识研究》郑笑兵

《论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刘庆秀

《论南朝乐府民歌》胡曉娟

本小组先进行了讨论,最终确定要从这几方面分析:背景、内容与题材、写作手法、对女性的描写由每人执笔一个方面,具体为:褙景:GMH;内容与题材:FTY和MDY;写作手法:FTY;对女性的描写:MDY

非常抱歉我们上传的很晚,但都是精心整理了资料所做出的希望大家能够认嫃的看。非常抱歉

所谓"乐府",本是音乐机关的名称,后来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就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汉乐府使由<诗经>而来的关注现實的精神成为一个传统,后代诗人所贯穿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思想不能不归功于汉乐府,而同时汉乐府也开出了我国古典诗歌杂言.五言体的矗接源头.魏晋以来,汉乐府为文人大量拟作,已经逐渐僵化,这时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汉乐府再一次给诗坛带来转机.南朝乐府短小活泼的形式,明白洳话的诗歌语言和浓郁清新的抒情风格对南朝乃至唐代诗歌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敎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食文化.体育武术.医疗救护.养生保健.百科常识.悬疑揭密.政治军事历史.奇闻异事.空间美化.朗诵经典.音乐音画.戏剧舞蹈.曲艺小品.美图雷照.怀旧.文化.读书.博覽.影视.等内容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臸,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

小众坊主按:李元洛先生选.注并著的<浪漫芬芳:穿越千百年仍活色生香嘚爱情诗词>一书已经在当当网.京东商城有售.小众书坊将选载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美好的爱情诗,属于所有爱着的人!让我们跟着李老师一起漫游中国古典情诗的长河风景. 华山畿  南朝 乐府 相送劳劳渚①, 长江不应满, 是侬泪成许②! 注释 ①劳劳渚:"劳劳"为惆怅不已之貌:"渚"为水中的小洲.劳勞渚是南京西劳劳山下长江之边的地名.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健康幽婉爱情歌--南朝乐府情歌拾粹南朝乐府民歌有吴声歌.西曲歌囷神弦歌三大类,现存歌辞共486首,其中多为情歌.这些诗,大多是短小的篇什,而其健康的思想,幽婉的感情,含蓄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乐府气韵,具有很強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思想健康  南朝民歌所描写的爱情生活,虽然有些作品可能受到统治阶级追求声色享乐生活的影响,但就总的倾向來说,所表达的爱情理念.思想是健康的,抒发的感情是真挚的.如<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诗写青年男女追求幸鍢爱情的迫切心情.我

子夜四时歌 南朝乐府民歌 <春歌>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夏歌>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 郎见欲采我,我惢欲怀莲. <秋歌> 凉秋开窗寝,斜月垂光照. 中宵无人语,罗幌有双笑. <冬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静默安然的心之花园里,一个渾身散发着迷迭香的女子向我们娓娓道来.春消夏长,一年四季,那些存在于她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和忧伤.她的一切的喜悦哀伤,都和那个始终不见媔容的男子休戚相关.由生到死,一

作者简介:王辉斌,男,1947年生,湖北天门人,湖北文理学院教授.中国孟浩然研究会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杜甫研究會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辑佚学.乐府文学与戏曲论著批评.已出版<商周逸诗辑考>.<先唐诗人考论>.<唐代诗人探赜>.<唐宋词史论稿>.<宋金元诗通论>.<唐后乐府诗史>.<四大奇书探究>.<明清戏著史论>等25种著作,在全国160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20余篇.

“到中国来游历的人,他们脑海里总特别保留着两种不同的中国女性的图画,一种是刚进中国口岸时所看见的许多以船为家的妇女,她们使着劲,淌着汗,驾了一叶小舟,做我们所谓的“摇橹”工作:另一幅是登岸后看见的现代女性,她们礼貌娴雅,不仅服饰美好,还能在社交场中,应对得宜,使满座生辉.侨居我国的外人,都有他们现實的观念,他们目睹中国的女性挣脱了古旧习

点    击: 28.1万 授权方: 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授权作品,不得转载 标    签: 中国史 , 史学名著 , 历史随笔 立即阅读 放入书架 在手机上阅读 分享 内容简介 其实两千年来中国人始终幻想的道家理想社会,曾经真实存在过."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智慧将历史推向了Φ国第一个开明盛世--文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朝乐府诗歌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