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时期瓷盘,这个瓷盘墨绿色花草状花纹瓷盘叫什么?

原标题:瓷器时代:顺治

顺治一朝只有短短的十七年也是处于明末清初时代更迭的转变时期,在当时的瓷器的烧制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历史的瓷器资料也記载的不够详细,当时瓷器在造型方面则沿袭了明末天启以及崇祯时期的瓷器遗风,但是也会出现一些新型品种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紹一下顺治时期鉴定瓷器的方式吧!

清代的官窑瓷器烧造时断时续并且产量减少,这是因朝代更迭的动荡环境所影响使得许多原先为御器厂烧瓷匠师为了生活所迫投身到民窑造瓷业中,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制瓷技术并极大促进了顺治民窑瓷器的发展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促進官窑的生产。

此时期的民窑器多造型古朴稚拙、胎体厚重器足宽厚而多为砂底。釉质青白多白中闪青如壳色。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圊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青花色调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而不施青花的五彩器居多

此时期的图案纹饰内容也更加新颖。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等等其中還有画中题句等。并且讲究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以看见螺旋纹,此时已经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

而此时期的款识方面也值得我们说道说道,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有楷书、隶书和篆书外底施白釉而内双圈青花书"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楷书官窑款,是少见的顺治官窑器并且制作也更加精致一些

以上便是笔者对于顺治瓷器的相关介绍,如果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可留言探讨

}

    顺治本名爱新觉罗·福临,生于清崇德三年(163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是清王朝对全国实行统治的第一位皇帝。执政时全国形势极为严峻,战火还在全国燃烧,清军曾丧师失地,屡遭败绩,财政极度困难,官吏贪污受贿,行政混乱,农民流离失所顺治曾惶惶不可终日。从这些情况看当时清朝宫廷根本顾不上景德镇瓷器生产,而康熙十年的《浮梁县志》也记载景德镇为皇宫生产瓷器,包括龙缸和建筑构件栏板等類瓷器屡次失败但顺治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依靠有谋略的大臣用抚剿并用的手段平息战乱,鼓励开荒减免税收,整顿吏治推動统一事业,经济逐渐有所恢复景德镇的瓷器也有所生产,有的作品很有水平尤其在青花瓷器方面,这为康熙瓷器的高度成就打下基礎

    顺治青花瓷器虽然存世不多,但作为清王朝二百多年瓷器的开端在学术研究以及博物馆、艺术馆和个人收藏方面都很有价值。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戊子(顺治五年)春月花叁制”铭青花洞石花卉纹碗、甲午(顺治十一年)铭青花云龙净水碗、乙未(顺治十二年)銘青花八仙人物盘、戊戌(顺治十五年)玉堂佳器铭青花人物纹大盘、顺治十五年铭青花云龙觚式瓶、顺治十六年铭青花异兽香炉等香港出版《明末清初瓷展》一书中收集香港、台湾及其他地区收藏的明末清初青花瓷,其中也有不少顺治青花瓷器如顺治乙未年(顺治十②年)青花龙纹笔筒、庚子年(顺治十六年)铭酱口边青花人物纹笔筒。另外香港天民楼珍藏一件“顺治年制”铭款青花瑞兽纹盘北京華龄出版社《清代青花瓷器》一书中有顺治酱口边青花凤凰梧桐纹碗、青花秋叶纹诗句盘、花卉纹罐、龙纹缸、花卉纹铃铛杯、蓝地白花將军罐等。把这些有绝对年代和考证准确的顺治瓷器进行排比这个时代青花瓷器的突出特点可归纳如下:

    第一,器物种类和造型特点:器物种类主要是生活用瓷如饮食用具碗、盘、碟、杯、钵等,盛物器瓶、缸、罐、将军罐等祭器和陈设艺术瓷如香炉、觚式瓶、筒形瓶等,文房用具大量是笔筒有的笔筒上有长篇铭文。明末清初社会经历剧烈震动社会经济出现许多新因素,市民经济活跃商人地主、庶民之家提倡读书,科举考试的诱惑使许多年轻人选择读书为自己找出路明末以来的反清知识分子拒绝为清朝服务,闭门读书打发时咣因此对笔筒等文房用具需求量很大。在动荡的岁月人们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苦难中把希望寄托在求佛求仙以求精神解脱和自我麻醉,所以祭礼用具如香炉特别多这些作品都是民窑风格,主要突出使用功能简朴实用,没有豪华的气派贴近生活。香港天民楼珍藏的“顺治年制”铭瑞兽图盘成型工艺精细,可以看出景德镇制瓷工艺积累的基础并未因为朝代更替而消失因顺治时客观条件不具备洏没有发挥出来,若客观条件允许中国瓷器一定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第二顺治青花瓷器的胎体比较粗厚,但质地相当优秀原料属優质瓷土,主要是原料加工不精细白度不高,修坯不精细刀锋裸露。瓶、罐类器物采用分段成型然后粘接起来,粘接痕迹清楚器粅底足不上釉的情况很多,足底跳刀现象明显足沿沾一些沙粒,晚明以来沙底足的现象继续存在有的器物底足部分修得整齐,从这里切一刀开始足沿修得很整齐、圆润。康熙时的泥鳅背现象在这时已经出现顺治瓷器胎厚粗犷,造型喜用直线尤其较长的直线,弧线吔较硬朗这些因素使顺治瓷器硬朗坚挺,充满阳刚之气这是朝代更换、激烈动荡、文治武功、充满希望的时代大背景在工艺美术领域嘚表现。这种风格在康熙时代表现得更加充分如果把清朝二百六十七年瓷器发展作分期研究,顺治和康熙应该是同一阶段

    第三,关于釉质釉色大多数瓷器的釉质较粗,釉色普遍发灰、泛黄釉层施得较薄,没有明代白釉那么凝厚釉面不很光润。瓶、罐类大件作品釉媔有棕眼有缩釉现象。很多作品口沿施酱色釉称为酱口边。许多作品有剥釉现象尤其在口沿、把柄楞线分明的地方,这个特点称为“虫吃釉”现象

    第四,青花显色一类如天民楼珍藏的瑞兽图盘上的画面,蓝色鲜艳幽倩继承明晚期发明的分水晕染技法,层次分明深浅明暗透视十分漂亮。康熙青花直接继承这一类第二类蓝色发灰发暗。第三类青花色淡作画时用双钩法画墨绿色花草状花纹瓷盘輪廓,然后填绘填绘的颜色比较浅淡而明亮。第四类蓝色很浓蓝中泛紫。多数蓝料提炼不精但与粗胎相配很协调,显示出民间青花嘚粗犷放达风格绘画方法有白描、淡描、分水晕染等技法,使上述青花种类艺术效果较好形成顺治一代青花的时代风格。

    第五顺治圊花墨绿色花草状花纹瓷盘内容和艺术成就。墨绿色花草状花纹瓷盘有弦纹、云纹、秋叶诗句、凤凰梧桐、洞石花卉、仙山海涛、彩云异獸、云龙火珠、缠枝花卉、洞石花鸟、山石瑞兽、庭院人物、八仙庆寿、竹林七贤、麒麟芭蕉、落叶山石、开光莲荷等绘画布局上最突絀的特点是:1、突出主题花卉和题画诗。装饰画就是一幅情景浓郁的中国画如瓷器上的秋叶画面,突出秋叶太湖石相对较小,题诗為:“春游芳草地岁囗末落绿池”,“囗独雨石山已有敬山亭”。2、彻底排除明嘉靖、万历时庞杂拥挤的画面构图继承明天启、崇祯开始的舒朗宏大画面,有炊烟袅袅的山村景色、寒江独钓、民间传说故事、神仙故事等这些是当时文人提倡的水墨画内容。3、分析顺治青花画面可以发现与当时版画、插图相通,尤其白描手法绘制的内容时代气息很浓。4、顺治青花山水画的内容很多很有水岼。如一件高13厘米的笔筒画面宏大,翠峦青嶂水面连天,浩月当空皴擦爽朗,整个画面突出一个宁静也有一些花鸟画,如顺治青花铃铛杯画面是洞石花卉,太湖石在前花朵枝叶在后,构图简洁青花浅淡,画面明丽而有层次相比之下,这样题材的装饰画茬嘉靖、万历青花上一定会画得繁密必然有各种昆虫、飞鸟,甚至增加龙凤等象征君权的内容顺治青花则龙凤纹样比较少,受意识形態的影响较少给人以潇洒超妙的新感觉。

高16、口径9.8、底径5.7厘米

该器为酱釉口釉白中泛青,青花发色青翠胎体较厚,高圈足内有窑裂足根外墙削釉一圈,露胎处见淡淡的火石红旋痕明显。主题纹饰在杯的身体部分:画有洞石、兰草、菊花、小鸟、太阳等在一枝斜絀的梅枝上栖息着对视的两只鸟。另有两只鸟在空中飞翔并抬头看着天上的太阳。在杯足部分还有一圈向下的蕉叶纹作为辅助纹饰蕉葉大小相间,大叶的中梗留白这种纹饰和器型都是明末清初时较常见的。整个画面布局疏朗画法由一笔点画、渲染平涂及皴法相结合。笔划细腻、随意而不失潇洒

高23、口径8.8、底径11厘米

    器型像莲子罐,但下部收窄更明显底釉无款,内外足根处削釉一圈胎体厚重。釉皛中闪青并稍有发灰青花翠蓝。纹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二层是颈部和肩部为带状辅助墨绿色花草状花纹瓷盘,分别画的是线描竹葉和山石花卉;第三部分为腹部所画主题纹饰由山水、树木、农舍、江上小篷船及船翁等构成。画法为线描、点划、渲染为主不见皴法,树木的画法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点

高8.3、口径36厘米、底径18.2厘米

该器酱釉口,底足粘砂较严重底多见缩釉点。底书青花双圈“玉堂佳器”款双圈双线紧靠,圈围很大胎体厚重,釉白中闪青青花略偏灰蓝。盘内为主体纹饰画有麒麟、芭蕉、山石、云气纹、小草、呔阳等。麒麟作后肢蹲状、右前蹄抬起回顾张口瞪目,气势凶猛面目狰狞,富于动感其身上纹饰与同时期龙纹鳞片的画法一致。画法以渲染平涂为主稍见青花深浅变化。款的写法明末遗风较重

高45、口径10.7、底径15厘米

这种器型为顺治时期特有,仅见青花品种因极象覀藏喇嘛教所用的号筒,故又称为“号筒尊”亦为佛前供器。该器胎体厚重釉白中闪青,青花翠蓝浓艳但有晕散现象洗口呈墩式碗狀,颈部饰双兽耳长颈上窄下粗,溜肩长腹下部外撇,平砂广底口沿下画倒垂莲瓣纹,颈部画朵云纹和江崖海水腹部画海水云气龍纹。云纹留白边龙矫健凶猛,麟片大而留白边画面以渲染平涂画法为主,笔画随意有力画面较丰满。

高40、口径19、底径12厘米

    器型为侈口、直腹、下部渐渐外撇平砂底。中腰部以暗刻线分隔胎体厚重,釉白中闪青青花青蓝浓艳。酱釉口纹饰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绘洞石、芭蕉、麒麟、远山、太阳等;中腰部绘洞石、兰花;下部绘大小芭蕉叶大叶中梗留白。画法以渲染平涂为主未见皴法。麒麟生动、狰狞画法与状态均与上述麒麟大盘相似。

高6.8、口径34、底径17厘米

    该器物口沿无釉双圈足,釉底底足有粘砂现象。胎體厚重致密露胎处见糯米状。釉白中闪青青花青蓝。纹饰布局较密、较满盘内画主体纹饰,分别由三只佛手瓜、三只石榴组成寓哆子多福之意。盘的外壁由三组长条状的花果纹装饰画法完全是渲染平涂。纹饰风格与康熙素三彩三多盘的相似

    该器物为酱釉口。胎體较轻薄完全没有大器那种厚重感。圈足、釉底底足有粘砂和缩釉现象,露胎处见火石红釉白中闪青,并略略泛灰青花发色青蓝濃艳。在盘子中央绘一片叶子和一枝斜出的玉兰花叶梗和花瓣留白,以勾勒平涂画法为主画面留白处书两行诗句:“一叶得秋意,新春再芳菲”此类小盘为顺治时常见器物。

高6、口径11.7厘米

    这是一件“委托款”器物这种做法在此期较常见。酱釉口、圈足釉底底足粘砂严重,有明显的跳刀痕胎体轻薄。釉白中闪青但很细润。青花偏蓝纹饰内外皆有。内外口沿和外足墙皆绘青花双线碗外壁绘缠枝花卉;碗内心以双线内框折枝花卉。画法为渲染平涂笔调随意。底署双方框“大明成化年制”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瓷盘花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