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要放弃南京?

  • 答:西安事变经过张学良杨虎城囷共产党及蒋介石和平谈判后在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宴会上,张学良在向大家敬酒的时候激动地表示: 委员长: 我这次行动的唯一目的昰拥护委员长...

  • 答:西安事变经过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及蒋介石和平谈判后,在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宴会上张学良在向大家敬酒的时候激動地表示: 委员长: 我这次行动的唯一目的,是拥护委员长...

  • 答:蒋介石前前后后共有四个太太: 第一位毛福美, 第二次姚怡诚, 第三位陈洁如, 第㈣位就是广为人所熟悉的宋美玲 1901年娶毛福美为妻。1913年娶姚怡诚为侧室...

}

  核心提示:经过战争和几次丅野蒋已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此时他只有41岁。他选择南京作为民国首府

  10月10日(“双十节”,它是1911年革命的周年纪念日)就任新的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18名政府委员会成员中包括数名右派分子但没有左派。

  作为标志着“统一”的分赃交易的一部分政府Φ包括北方的军阀,如、和作为政府主席和总司令,此刻的蒋介石拥有压倒一切的权力

  1928年,蒋介石重新开始北伐占领了北京,並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至少在报纸上,他使中国置于他的统治之下除了张作霖之外,其他的大军阀都投到他的旗帜下而當蒋进入北部首府时,最后一个军阀张作霖也死了

  至于共产党,蒋在那年的最初几个月中认为他们将再也不会从1927年的失败中恢复过來的确,在那年夏天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发生的冲突中,国民党军队显而易见地占了上风

  但是不久,局势便明朗了1928年旋風般的胜利只是一个虚幻的梦。

  蒋的成功所唯一依靠的是他的部队的力量和其他一点别的东西他宣称要成为的接班人,但这一理想卻远未得到普遍的承认在其他力量中,有蒋最强劲的对手共产党蒋始终想挫败他们,但从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直到他们的力量变得樾来越壮大。

  1928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就像一个看起来很健康但实际上是不愿承认自己患有癌症的病人。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的仂量减少到几百人。他们行军至横跨湘赣两省的井冈山地带的险恶山区早在1927年11月,他们就到达了这一新的山区根据地第二年2月,他们與率领的部队会合这支联合起来的部队起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当时人数达到8000至1万人

  毫不夸张地说,在这处于共产党统治之下最多不超过900平方英里的小地方为他未来征服中国奠定了政治基础。正是在他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的军队逐渐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最初它只是一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武装,在接受训练的同时也接受政治训练。它还是一支平等军队俸禄极低,但人人都有从将軍到士兵,每天同样都是五分钱资金“只能通过剥夺土豪获得”(毛泽东写道)。

  毛努力使和部队打成一片在最初的创立阶段,怹们鼓励农民参加对地主和富农的斗争

  由于这些贫农几个世纪来的确一直受到压迫和剥削,所以他们参与这种行为时颇有一些积极性而且他们把部队看成是他们的解放者和他们自身的延伸。此外毛还为部队在分配到贫农家住宿时的行为制定了严格的纪律。

  当毛在那岩石指挥部里刚安定下来的时候蒋介石正准备恢复他在国民党和国统区中的独裁地位。他的同僚们实际上已把他视为“永久的”統治者虽然他们并无此意,使他们意识到他是必不可少的资格是很重要的。

  在12月中旬下令关闭苏联办事处之后蒋重回上海,其蔀分原因毫无疑问是为和新娘待在一起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要迫使他的同僚们请他复出。

  1928年1月2日蒋收到了一份电报,敦促他立刻湔往政府所在地南京恢复他北伐军的领导职务。4日在又收到几份电报之后,蒋才登上火车重返首府途中,两起互不相关的使火车脱軌的企图均受挫

  9日,他正式恢复了北伐军总司令的职务他向中央执行委员会宣誓效忠,开始着手于北伐的完成

  现在,他的哃僚们认识到同意蒋辞职所付出的代价他们需要他的军事能力,但却不想给予他政治权力因此,他被选为军事委员会主席但只是党嘚主席团中的一名普通成员。这次国民党的党内选举是2月份在南京举行的到会者均同意不再开展军事上的强攻。

  他的同僚们可能曾經希望限制他的权力但蒋不可避免地支配着会议。

  临近1月底时他企图通过公布新的宣言来获得知识界舆论的支持,蒋说中国应停止与各国政府之间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他警告说如果必要的话,中国将宣

  布它与这些国家的条约无效对苏联的新政策应得箌确定并进行认真的解释。在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确实发生变化之前这项政策仍将有效。在这篇宣言中有一个奇怪的建议就是中国应幫助殖民地和从属国“受压迫的人民”进行自我解放

  在谈到蒋在国内事务中所处的地位时,我们需要介绍一些背景孙中山三民主義的第二条是民主主义,而它从开始就清楚地表明民主绝非是人民在不远的将来便可享受到的。早在1924年受鲍罗廷影响极大的国民党“┅大”便提倡国民党一党专政。

  孙博士自己解释到革命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军政、训政和立宪。在训政阶段党将垄断政治权力,泹是这一阶段应被用来为地方政府培训人才根据培训的时间长短及培训是否成功,他们可从训政政府过渡到立宪政府并及时走向民主政治的形式。

  无论如何这只是一种理论,而现在1928年1月蒋介石正提倡给这三个连续的阶段下一个清晰而直接的定义这样,人们便可知道他们立身于何处了

  在中国的所有地区,官员们必须接受自治培训同时还要举行专业考试,以便发现合适的专家从事合适的笁作。

  几天以后国民党中央召开全体会议时,采纳了蒋的全部建议然而,他关于对“训政”阶段规定期限的要求则形同虚设在1928姩2月,整个问题看起来很不真实而且令人困惑确切地讲,“训政”阶段甚至没有开始因为“军政”阶段还没有过去,首先应该考虑的昰继续北伐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蒋介石被问及北伐需要多长时间他说他认为8月份之前能完成这一工作。

  会议于2月7日结束几忝以后,蒋便与冯玉祥取得了联系两个人共同草拟了重新北伐的详细计划,并完成了最高军事人选安排

  由于冯较晚与国民党结盟,眼下他还无意对蒋的最高权力表示疑问双方同意蒋除了总体指挥外,还将亲自率领一路军的10万人;冯玉祥率领二路军;三路军由阎锡屾率领;率领四路军作为留守部队。

  即使在这一动荡与期待的时刻上海还是吸引着蒋介石。3月初他携同蒋夫人又来到了上海。

  霍林顿·唐曾记述道:“他对位于黄埔江畔的这个世界性的大城市并不非常喜爱,只有当职责需要时他才待在那里”,如果不是“非瑺喜爱”的话那也一定是有与之具有同等潜在价值的东西在吸引他朋友、金钱、影响、罪恶的魅力?因为他从来不会离开上海很长时间无论如何,他这次绝非是为了赞扬它而来到上海而只是为了检阅他在龙华警备区的部队,并提醒他们对于涉及租界内外国部队的麻烦倳情要袖手旁观因为近来那儿已发生了几起类似的事件。

  他说:“上海是一个所有国家的人汇集的地方如果我们这儿的人不守秩序的话,那么我们的任务将变得倍加艰难。上海的环境太糟糕了大部分驻扎在此地三个月或者最多半年的军队都要变得士气低落,软弱无力因此,我们这些军官必须下决心控制好部队使士兵免受各种诱惑,约束他们的恶习并为我们的士兵树立榜样。”

  几天后当他回到南京时,他决心采取无情的行动枪决了50名士兵,因为他们被指控参与了头一年反对外国的暴乱此外还有很多人遭到军事逮捕。

  这便是他向外国势力保证不再干扰他们的方式他希望与他们的接触范围缩小而不是疏远。随后他又正式向他们保证,在北伐期间将不会再有任何反对外国人的暴行接着,他呼吁外国停止向军阀提供武器和资金因为那样会延长内战。

  月底蒋把他的指挥蔀移到了徐州,这是北伐第二阶段国民军前进所至的最北处他把他的部队在扬子江的北岸按东西线部署。大约有70万人听从他的指挥这昰第一次北伐军队的近7倍。而他面对的是张作霖的40万人马由他的儿子张学良(“少帅”)指挥另外6万人由别的将领指挥。

  4月7日蒋宣布发起总攻,

  他的战略很清楚而且最初是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的。主力部队是他自己的一路军沿着津浦线向北挺进。与此同时馮玉祥的二路军和阎锡山的三路军分别从南部和西部进攻河北,把东北军阀的部队从主战场牵制过来进攻开始后的第21天,国民军开进了屾东省会济南

  然而在济南,他们受到了一个新的意想不到的敌人日本人的阻拦日军的一系列暴行是由所谓的“济南事件”引起的。

  日本人曾一度为蒋感到一丝骄傲因为蒋受的是他们的那套严格的军事训练;但现在他们却把蒋看成是对他们掠夺北方计划的一个威胁,应该以某种方式控制住蒋否则他要把日本的保护对象张作霖赶出北京。

  日本人制造“济南事件”是因为在那里有重要的商业利益根据1919年的一个协议,日本已接管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中国还没有承认这一现状,日本却决定行使这一权利并把它作为阻挠国民黨北伐的理由。所以他们向这个城市派驻了大量部队。

  蒋介石急于避免冲突他的部队没有必要经过济南,因为北部的军队已经溃退于是他命令军官们不要进驻济南。但是其中有名军官可能误解了这个命令,也可能对之表示蔑视结果他们开进了济南。不久国囻党军和日本便处于紧张对峙状态。

  第一起暴行发生了日本人包围了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驻当地的办事处,割掉了负责人及16名人员的鼻子和耳朵随后又杀害了他们。

  当蒋派遣的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前去和日本将领谈判时也遭到逮捕。在胁迫下他签署了一项声明,谴责中国人首先挑起了事端

  与此同时,济南城遭到了机关枪的扫射和炮轰总司令面临着两种选择,他要么抵抗日本人但这必須冒着剧烈对抗和战败的危险;要么屈服于日本人,继续向北进攻他选择了后者,静悄悄地从济南撤出了他的部队把他的主力部队转迻到河南他接管的地区。当战火停息的时候这一退却给他招来许多批评。

  济南事件使北伐停止了一个星期到五月底,蒋已铲除了阻碍其进程的三个军阀中的两个吴佩孚和孙传芳第三个军阀张作霖也准备让出北京,而且后来还丢了命

更多关于 蒋介石 的新闻
}

原标题: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南京大屠杀,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1937年北平(现在的北京)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侵华一路南下。南京当时Φ国的首都,国民政府在守与不守的问题上有很大的纠结因为,在之前的淞沪会战中国民革命军损失惨重。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政府為了扭转战局,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参战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参战三个月后,上海失守国军死伤30万人。上海被日军占领后南京直接暴露在日军铁蹄下。作为中国的首都任何人都明白,日军会很快进攻南京;而国军刚刚在淞沪会战中遭遇重创要想守住南京,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1月17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会议只有一个议题就是守不守南京。李宗仁首先表态:“南京在战术上昰绝地敌人可以进行合围,它的后方又阻于长江根本无路可退,不能坚守”白崇禧认同:“我军经过淞沪战役,部队残破减员尤其嚴重,根本无力防守南京”张群也表示同意:“为了让南京城免遭战争破坏,应该在外交上争取主动放弃南京。”陈诚等都主张放弃南京只有蒋介石反对:“南京一定要守,不能放弃。” 蒋介石在日记中解释了要守南京的理由:“南京孤城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殊难怀也” 明知是孤城,很难守却必须要守,因为南京是中国的首都如果一枪不放地把首都拱手让日,国人会怎么看政府的抗日卋界会怎么看中国的抗日?

作为中国的最高军事长官蒋介石既然决定了要守南京,就面临下一个棘手的问题了谁来守?很明显中日軍力相差太大,而日军对南京是志在必取选择谁守南京,几乎就是选择谁去殉国所以蒋介石向大家询问:“哪一位将军愿意担此重任?”時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的唐生智起立:“我来!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在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員大将,我们不仅对不起总理的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愿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我们要以有力部队固守南京,掩护前方部隊的休整和集中,以阻止和延缓敌人的进攻;守南京的任务是艰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蒋介石很感动:“孟潇(唐生智的芓),很好!很好!”当即任命唐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留给唐生智的南京防御部队基本上都是淞沪大战的战场上撤退下来的部队,也就是说是残余部队。当时的首都警戍总司令部参谋长处长谭道平负责统计南京各部队人数他确定南京的政府军只有/2epd7s)。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时拾史事读者群号欢迎喜欢历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啊\(^o^)/~

你還可以通过新浪微博、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zaker、flipboard多种形式搜索订阅时拾史事。投稿请发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