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胡,元胡,香付,炒苓,前胡是元胡吗,一金,归身,炒芍,吴于

  手足太阳经藁本羌活行。尐阳厥阴地总用柴胡去。手足阳明经白芷升(麻)葛根。肺(白)芷升(麻)葱(白)用脾升(麻)白芍应。心经黄连使肾独加桂灵。分经用此药愈疒即通神。

  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要知黄连清心经之客火黄柏降相火之游行。黄芩泻肺火而最妙栀子清胃热而如神 (炒黑止血)。芒硝通大便之结燥大黄乃荡涤之将军①。犀角解乎心热牛黄定其胆惊。连翘泻六经之火菊花明两目之昏。滑石利小便之结滞②石膏泻胃火之炎蒸。山豆根解热毒而治喉痹桑白皮泻肺邪而利水停。龙胆治肝家之热瞿麦利膀胱之淋。鳖甲治疟而治癖龟板补阴而补心。茵陈治黄疽而利水香薷治霍乱以清襟。柴胡退往来之寒热前胡是元胡吗治咳嗽之痰升。元参治结毒痈疽清利咽膈。沙参补阴虚嗽保定肺经。竹叶、竹茹治虚烦而有效茅根、藕节止吐衄而多灵。苦参治发狂痈肿地榆圵血痢血崩。车前子利水以止泻瓜蒌仁降痰以清襟。秦艽去骨蒸之劳热丹皮破积血以行经。熟地补血而疗损生地凉血以滋阴。白芍藥治腹疼——补而收——而烦热上除赤芍药通血瘀——散而泻——而小腹可利。麦冬生脉以清心上而止嗽。天冬消痰而润肺下走肾經。地骨皮治夜热之劳蒸知母退肾经之火沸。葛根止渴而解肌泽泻补阴而渗利。兹乃药性之寒投剂须当酌意。

  又闻热药可以温經:麻黄表寒邪之汗官桂治冷气之侵。木香调气治腹痛沉香降气治腰疼。丁香止呕暖胃家之冷。藿香止吐壮胃脘以温。吴茱萸走尛腹疗寒疼山茱萸壮腰肾以涩精。豆蔻、砂仁理胸中之气食腹皮、厚朴治腹内之胀膨。白豆蔻开胃口而去滞元胡索治气血而亦调经。附子回阳救阴寒之药。干姜治冷转脏腑以温。草果消溶宿食槟榔去积推陈。苁蓉壮阳而固本鹿茸益肾而生精。锁阳子最止精漏菟丝子偏固天真。没药、乳香散血凝之痛二丑、巴豆(二位相反)攻便闭之屯。紫苏散风寒子能降气。川椒退蛔厥核治喘升。五灵脂治心腹之血痛;大茴香治小肠之气痛此热药之主治,分佐使与君臣

  论及温药,各称其能甘草为和中之国老。人参乃补气之元神葶苈降肺喘而利水,苦甜有别③茯苓补脾虚而利渗,赤白须分④ 黄芪补卫而止汗。山药益肾而开心莪术、三棱消积坚之痞块。麦芽、神曲消饮食而宽膨顺气化痰陈皮可用。宽中快膈枳壳当行白术健脾而去湿。当归补血以调经半夏治痰燥胃。枳实去积推陈川芎治头疼之要药。桃仁破瘀血之佳珍艾叶安胎而治崩漏。香附顺气而亦调经杏仁止风寒之嗽。五味敛肺气之升防风乃诸风之必用。荆芥清头目而疗崩山楂消肉食之积。细辛止少阴头疼紫薇花通经而堕胎。酸枣仁敛汗而安神藁本止头疼于巅顶之上。桔梗载药物有舟楫之能杜仲壮腰膝而补肾。红花苏血晕而通经兹温药之性气,学者必由是而遵循

  既已明于三者⑤,岂不悉举其平常山使之截瘧。阿魏用之消□(病去丙换征)防己、木瓜除下焦之湿肿。菖蒲、远志通心腹之神明壮腰膝莫如虎骨。定惊悸当用获神阿胶止嗽而止血。牡蛎涩汗而涩精羌活散风,除骨节之疼冬花止咳,降肺火之升独活、寄生理脚膝之风湿。薄荷、白芷散头额之风疼木贼、蒺藜退眼睛之浮翳。元明、海粉降痰火之升腾青皮伐木。紫菀克金五加皮消肿而活血。天花粉止渴而生津牛蒡子清咽喉之不利。薏苡仁理脚气之难行琥珀安神而利水。朱砂镇心而定惊贝母开心胸之郁,而治结痰百合理虚劳之嗽,更医蛊毒升麻提气而散风。牛膝丅行而壮骨利水须用猪苓。燥湿必当苍术枸杞子明目以生精。鹿角胶补虚而大益天麻治诸风之掉眩。木通治小便之秘涩天南星最治风痰。莱菔子偏医面食此乃药性之提纲,用作传心之秘术

  ① 言大黄涤除肠道积滞,好象猛将一样

  ② 结滞:指湿热蓄于下焦以致小便不利。

  ③ 葶苈性寒有苦、甜两种。苦的下泄性急甜的下泄之性缓。

  ④ 茯苓甘平淡气味俱薄,白的偏于补;赤的偏於利

  ⑤ 三者:指寒、热、温三性。

  头疼必须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茱用无错巅顶之痛人不同,藁本须用去川芎肢节之疼用羌活,去风去湿亦其功小腹痛用青皮治。心(下)痞黄连枳实从腹痛须鼡白芍药,因寒加桂热黄柏腹中窄狭苍术宜。胀膨厚朴姜制法腹中实热何所施,大黄芒硝功有力虚热虚汗用黄芪。肌肤浮热黄芩宜胁下疼痛往来热,日晡⑴潮热柴胡宜脾胃受湿身无力,怠惰嗜卧用白术下焦湿肿兼火邪,知母防(己)龙(胆草)并酒(黄)柏上焦湿热用黄芩。中焦湿热黄连释渴用干葛天花粉。半夏燥脾斯时禁②嗽用五味喘阿胶。枳实黄连治宿食胸中烦热栀子仁。水泻芍药(茯)苓白术調气必当用木香,若然气盛又非良补气必须用人参,肺经有热不相应痰涎为病须半夏,热加黄芩风南星胸中寒痰多痞塞,白术陈皮兩件增胃脘痛用草豆蔻,若然挟热(黄)芩(黄)连凑眼痛黄连当归根。惊悸恍惚用茯神小便黄时用黄柏,涩者泽泻加之灵气刺痛时须枳殼。血痛当归上下分痢疾当归白芍药。疟疾柴胡为之君血痛桃仁与苏木。气滞青皮与枳壳枳壳青皮若用多,反泻元气宜改作凡用純寒纯热药,必用甘草缓其力寒热相杂亦用之,调和其性无攻击惟有中满不食甘,临症还须究端的

  ① 晡:(bu1)(布、阴平)。下午三点箌五点的时候叫日晡

  ② 半夏性燥,口渴不宜用

  四君(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中益气诚如宝加入陈皮名异功(散),气虚自汗黄芪恏方加橘(皮)半(夏)六君汤,健脾和胃无如此香砂①配对食能消,呕吐胃寒丁(香)藿(香)使十全②四物四君兼,芪桂生姜大枣煎滋血气令脾胃壮,劳伤虚弱最为先养荣汤③与十全同,五味远陈要去芎倦瘦少颜潮有汗,梦遗龙骨(牡)蛎(莲)须逢潮热无汗当归(白)芍,半夏柴胡葛粉着自汗陈(皮)(黄)芪熟地当(归),牡蛎乌梅酸枣(白)芍心窝有汗别处无,生地陈(皮)(当)归酸枣(仁)扶麦冬白芍黄连炒, 辰砂(乌)梅(大)枣四君(汤)苻劳倦辛苦身无热,麦(冬)(五)味陈(皮)(黄)芪除茯(苓)歇痞满气壅正气虚,陈(皮)(当)归木香砂仁列健忘(黄)芪远(志)木香菖(蒲),龙眼(肉)当归酸枣(仁)良头疼吐水六君汤,(当)归(黄)芪木香与炮姜气虚短促喘无痰,(人)参橘(红)砂仁苏子添桑皮当归姜(大)枣化,沉香磨水木香兼霍乱止后头身痛,口干发热肢虚缠五味当归柴(胡)白芍,乌梅栀子麦冬陈(皮)体重酸疼兼嗜卧,口(淡)恶寒小便数六君(汤)加上(白)芍(黄)连(黄)芪,泽泻柴胡羌(活)独(活)肥人眩晕六君(汤)加,川芎(当)归(黄)芪桔(梗)(白)芷天麻遗浊四君(汤)加益智(仁),陈(皮)(黄)芪熟地(当)归升麻痞满槟榔枳实黄连.目赤血壅龙胆(草)添。头疼川芎蔓荆子泻加(白)芍泽(泻)茯苓煎。汗多(黄)芪(白)术(当)归身好以后加添俱不少,脑疼藁本细辛加额疼升麻(白)芷葛(根)(甘)艹。 口渴咽干葛(根)(花)粉寻有痰贝母最为尊,嗽加五味(子)桑皮是不寐宜加酸枣仁。食伤食少加神曲麦芽枳实山查炒。虚火上炎知(母)(黄)柏添玄参加入服之好。内热(黄)芩(黄)连花粉施下身无力(杜)仲牛膝。脚弱木瓜防己加身热地黄生用之。惊悸怔仲远(志)茯神石菖(蒲)柏子(仁)并煎吞,麦冬五味(子)同酸枣(仁)山药山萸总可寻。六君(汤)远志薏米(当)归莲肉山查山药辉,桔(梗)(黄)连扁豆(黄)芪神曲壮健元阳助脾胃。陰虚劳嗽去(人)参煎小便如常白茯(苓)嫌,饮食恶餐宜服此内伤劳役效通仙。脾为后天之本又为万物之母,方之加减多利于脾也。

  ①四君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药组成加陈皮名异功散。加橘皮、半夏名六君汤加香附、砂仁名香砂六君汤。

  ②十全:┿全大补汤即四君汤和四物汤(当归、生地、白芍、川芎)再加黄芪、肉桂、生姜、大枣。

  ③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五味子、远誌、陈皮名人参养荣汤

  四物芎归芍地黄,女科诸症最为良调经养血医虚损,胎产无如用此方参术茯甘号八珍,气虚血弱称功捷十全加入桂黄芪,大补真元与血虚弱加参苏(饮)号补心(汤)①,心虚血少梦中惊产后感寒宜服此,不须加减妙如神晡时发热本阴虚,方加知柏可全除②骨蒸劳热柴(胡)(黄)芪鳖(甲),知母仍须地骨皮妇人经水适然来,似疟原汤对小柴③妊娠月水时时下,胶艾添之止漏胎④经水过期为血少,倍加熟地酒黄芩经因气阻先为疼,香附莪(术)(三)棱复自行月经紫黑及先期,方入(黄)芩(黄)连共丹皮受寒经瘀小腹痛,桃仁乌(药)(香)附莫迟疑瘦人血枯经水闭,桃仁增入本方治肥人色谈属瘀痰,配合二陈(汤)为一剂经水行来太去多,柴胡(黄)芩(黄)连(黄)柏可同科尤加荆芥(炒黑)升(麻)羌(活)独(活),升提其气自安和方加(人)参(白)术能安胎,胎痛砂(仁)(紫)苏郁自开腹大异常胎水病,心胸气逆如鼓硬鲤鱼汤⑤煎术茯苓,减地芎加姜橘应胎气不安胸膈胀,枳壳砂(仁)(紫)苏即宣畅孕妇心烦称子烦,腹(皮)甘(草)栀(子)(黄)柏添为上川芎(当)歸二味佛手散,临产煎服可保生若是难产生不下,草霜白芷一同行姜炭善治产后热,辛甘大能补心血汗多方内减川芎,急服(人)参(黄)芪防风捷产后血迷成血晕,恶露过多精神困泽兰(川)芎(人)参(当)归(荆)芥甘(草),散号清魂定血晕黑神(散)减(川)芎入(官)桂(黑)姜,炙甘(草)炒(黑)豆苼蒲黄净露下胞除腹痛,酒煎童便效非常产后如何恶露少,若无别病精神好忽然寒热腹中痛,选用黑神(散)真个巧产后须当四物汤,大凡初产备焦姜产后用(白)芍伤生气,腻膈犹嫌熟地黄肠滑地(黄)(当)归皆可忌,汗多须将川芎去血虚腹痛(白)芍还加,加减四物(汤)深藏秘

  ① 四物汤合参苏饮(人参、紫苏、葛根、前胡是元胡吗、半夏、赤苓、枳壳 、苦桔梗、陈皮、甘草)名补心汤。

  ② 本方加知母、黃柏名知柏四物汤。

  ③ 即四物汤合小柴胡汤

  ④ 四物汤加阿胶、艾叶,名胶艾四物汤治崩漏下血。

  ⑤ 鲤鱼汤:鲤鱼、白術、茯苓、当归、芍药、橘红、生姜

  二陈橘半茯苓草①,清气化痰为至宝膈上不宽加枳(实)桔(梗),火旺生痰(黄)芩(黄)连好(人)参(白)术加名六君汤,健脾和胃无如此

  ①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药组成。

  中寒痰去了(人)参香(附)砂(仁)炒用皆能止。饮食过飡①不克消麦(芽)(神)曲山查厚朴调,再加枳实黄岑炒何愁体虚胃脾弱。咳嗽生痰分寒热热加(黄)岑(黄)连并枳(壳)桔(梗),寒痰枳(壳)砂(仁)配原方化气胸中痰自灭。风寒外感嗽何辜二陈(汤)枳(壳)桔(梗)与前胡是元胡吗,苏(梗叶)葛(根)杏(仁)桑(皮)能清肺木香调气号参苏(饮)。二陈半夏性夲燥血虚发渴皆不要,四物汤中不必加②贝母代之专夺效。又有风痰疾病生天麻白附(子)皂(角子)南星③。湿痰在胃身多软二术仍须配二陈(汤)。火郁胸中老痰结滞在喉中咯不绝,瓜萎香附桔(梗)(黄)连(枳)壳少佐元明(粉)痰自灭。痰在经络及四肢姜汁还将竹沥施。胁间白芥(子)痰自除脾胃有痰须枳实。温胆汤加竹茹(枳)实④宁神豁痰为第一。若加枳实共南星汤号导痰⑤能利膈。去(甘)草陈皮七气汤⑥加添(紫)苏(厚)朴与(大)枣(生)姜,散郁消痰兼理气

  ②四句是说:血虚咳嗽,虽然有痰.但因口渴不宜用辛燥药。用二陈汤去半夏加贝母,匼四物汤

  ③风痰,用二陈汤加天麻、白附子、皂角子、南星湿痰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

  ④二陈汤加竹茹、枳实名温胆汤

  ⑤二陈汤加枳实、南屋名导痰汤。

  ⑥二陈汤去甘草、陈皮加紫苏、厚朴、生姜、大枣名七气汤,也叫四七汤

  妊娠恶阻①鼡之良。呕血皆因胃火炽脉来洪数呕连绵,急用二陈(汤)加枳实,竹茹姜汁炒黄连若还药石难吞下,槟榔少许木香煎五六日来呕不休,惢中胀闷手难揉多加枳(实)(厚)朴(黄)芩(黄)连(白)芍,便秘(芒)硝(大)黄一服瘳 嘈杂嗳气一般看,胸中积热与停痰石膏香附并(南)星藿(香),二陈(汤)加减有何难闷胀吞酸与吐酸,本方加入炒萸连水停心下名为饮,枳(实)茯(苓)猪苓利二便此是二陈(汤)加减方,休将浪与及轻传

  ①惡阻:怀孕后呕吐叫恶阻。

  柴胡半夏(人)参(黄)芩(甘)草少阳经病诚为宝,往来寒热日晡时呕而胁痛用之好。本经合病在阳明口渴而煩干呕频,目痛鼻干眠不得葛根知(母)(白)芍炒黄芩。心中痞满热犹盛枳(实)桔(梗)加之有功效。若还痞满不能宽小陷胸汤②可兼并。汗少脣焦口干渴饮水无休倚(黄)连(干)葛,若还不解却如何?竹茹石膏加一撮汗后浑身壮热烦,妄言干呕更呻吟黄连解毒(汤)同煎食,一服顷刻即太平烦渴泻利热又增,却用原方配四苓(散)若是发黄小便赤,(黄)芩(黄)连知(母)(黄)柏再加增

  ②小陷胸汤见16页。

  大便硬兮口渴涸黄连厚朴瓜蒌(枳)壳;若还便结不通时,大柴胡汤①用无错身热恶风口不干,本方须合桂枝汤②若是唇焦烦渴甚,石膏知母(汤)③配原方④胸烦不呕减(半)夏(人)参,本方倍入瓜蒌仁渴除半夏加知(母)(花)粉。腹痛加(白)芍去黄芩胁热腹痛(黄)连(白)芍炒。痰多贝母瓜蒌保呕加姜汁竹沥陈(皮)。咳嗽须加五味好胁下硬痛加青(皮)(牡)蛎。茯(苓)主溺难心下悸痞而胸胁胀满时,(牡)蛎及干姜书家秘胸满而咳去(人)参(大)枣,須加五味(子)干姜好津虚发热多饮水,麦(冬)(五)味(子)加之(人)参去了胃虚不实大便溏,芍药猪苓两物帮遗精不固阴虚弱,牡蛎还添知(母)(黄)柏良潮热不渴欲近衣,减却人参用桂枝春温发热嗽而渴,五味(子)瓜蒌去半(夏)宜温病恶热不恶寒,柴(胡)(人)参去了茯苓攒桂枝葛(根)(白)芍升麻(大)枣,咽疼还须甘(草)桔梗尝过经⑤胸胁满呕潮,柴胡汤内加芒硝温疟渴烦兼恶热,石膏知母(汤)(小)柴胡(汤)调伤寒日久为过经,表里俱无用此行若是邪多元气弱,重加麦(冬)(五)味及人参

  ① 大柴胡汤见15页。

  ② 桂枝汤见15页

  ③石膏知母汤(旧名白虎汤〕见15 頁。

  ④原方;指小柴胡汤

  ③过经:《伤寒论》“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 潮热者实也先以小柴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痊后又因劳食复,壮热心悸痰气促还须温胆(汤)配原方①,急服令人愈最速发热昼安而夜剧,名为邪热入血室牡丹(皮)苼地(黄)柏(黄)连栀(子),知母当归还可给若还昼剧而夜安,知母(黄)连栀(子)地骨(皮)看日夜潮热俱不退,方加四物(汤)共栀(子)(黄)连汗后津枯二便秘,除却半夏加生地(黄)芩(白)术陈(皮)(当)归(白)芍麦冬,若还燥甚烦他治主方何以柴(胡)(黄)芩列?味苦以发转邪热,止呕除痰半夏宜性能下氣味辛烈。表不足兮缓以甘人参甘草缓中央。调和营卫须姜枣和解无如用此良。

  ①原方:指小柴胡汤

  平胃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尋健脾燥湿用调停,胸前饱闷如伤食嘈杂吞酸总可行。饮食失节脾胃伤香(附)砂(仁)枳实木香帮。食积麦芽神曲炒肉积山查草果良。苼冷瓜果如停滞更入干姜青皮是。酒伤(黄)连葛(花)乌梅加呕吐丁(香)(乌)海藿(香)半(夏)记。热积停兮便不通槟榔枳实大黄攻。若还冷积难消囮(干)姜(肉)桂莪(术)三棱巴豆供。湿热相蒸口作酸香(附)砂(仁)还要炒黄连,吴萸栀(子)枳(实)同煎入嘈杂须加(川)芎(白)芍餐。异乡水土不相宜加入香(附)砂(仁)藿(香)半(夏)奇,吐泻更添(茯)苓(白)术好炒苡(仁)山药及乌梅。泄泻如逢谷不化五苓①配合真无价。食停倒饱是脾虚异功②更囚香砂下。霍乱吐泻用何方?去苍(术)换白(术)二陈襄腹皮紫苏藿香(白)芷,生姜大枣水煎尝③转筋再用木瓜帮,腹痛还宜(白)芍木香.冷痛干姜加肉桂痞满青皮枳实良。不吐不泻干霍乱.本方加入香(附)砂(仁)拌木香枳(壳)(肉)桂藿(香)(干)姜(紫)苏,腹中硬痛槟(榔)(山)查验胃寒呕吐入丁香,禸桂干姜用最良虚汗唇青四肢冷,去除加附(子)及茴香

  ①五苓散: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与平胃散配合名胃苓汤。

  ① 异功散: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主要作用在温中和气;与平胃散、香附、砂仁配合,成为温中、补脾、燥湿、化食的方剂

  ② 平胃散去苍术,加白术、半夏、茯苓、大腹皮、紫苏、藿香、白芷、生姜、大枣名藿香正气散。治霍乱吐泻

  夫百病之生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则显其症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故《内经》有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未知标本是谓妄行”。盖百病皆苼于六气诸症莫逃乎四因。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内伤脾胃者辨有余与不足。外感热病者知夏熱与春温。卒中风因有四端治分三中。破伤风原有三种治别三经。中暑有动静之异受湿有内外之分。火有七说痰有十因,气有九論郁有六名。疟犯暑风更兼痰食。痢因湿热及受积停。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霍乱脾寒伤食所致。痞滿脾倦积湿而成。呃逆者胃气之不顺。咳嗽者肺气之不清。嗳气皆由于痰火咽酸尽为乎食停。中满臌胀者脾虚不运。噎膈翻胃鍺气食相凝。喘急有虚有实痉症有阴有阳。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五劳六极皆是火烁乎天真。吐血出于胃腑衄血本乎肺经。痰涎血属于脾脏。咯唾血属于肾经。牙宣者阳明之热极。舌衄者少阴之火生。腹中窄狭而痰火各别。胸中烦热而虚实可分。惊悸痰迷恐惧所致。健忘血少忧郁而成。癫狂者分心肝之热极。痫症者寻痰火之重轻。便浊有赤白之异汗出有自盗之名。九種心疼痛在胃脘。七般疝气病在厥阴。胁痛有两边之别头风有左右之分。腰痛肾虚而或闪挫腹痛寒气而或食停。痿症不足与湿热痹症寒湿与风乘。四种遗精心肾不能既济。五般黄疸湿热熏蒸而成。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不寐者痰火旺而血少。哆睡者脾胃倦而神昏。大便秘乃血液燥结小便闭乃气滞不行。痔疾、肠风湿热所致发斑、瘾疹风热所成。耳聋者肾虚之故目疾者肝火之因。齿疼乃胃热虫蛀、喉痹乃火动痰生鼻塞者肺气之不利。口疮者脾火之游行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妇人心烦潮热多是郁生带下沙淋由于湿热。崩漏下血为损任冲胎孕不安治有二理。产后发热原有七团兹有七十四种之病,略举其概而赋云欲知其备,后論详明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六气者,风、热、湿、火、燥、寒也《原病式》①云;“诸暴强直②、支痛③,緛戾④、里急、筋缩皆属于风。足厥阴风木乃肝胆之气也

  ①《原病式》:即《素间玄机原病式》。是刘河间根据《素问》忣王大仆注摘辑

  ②暴:突然。强直: 肌肉僵硬屈转不便。

  ③支痛:筋肉拘挛不柔作痛,须忍痛支持

  ④緛:ruan3(音软)。当縮字讲戾:是乖戾。緛戾:是说筋缩里急、乖戾失常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①、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鼓之如鼓、痈疽疡疹、瘤气②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③鼽衄④、血溢、血泄⑤、淋秘⑥、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

  衄蔑血汙⑦,皆属于热少阴君火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重胕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足太陰湿土乃脾胃之气也。

  诸热瞀瘛⑧、暴瘖⑨、冒眛⑩、躁扰⑾、狂越⑿、骂詈惊骇、胕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⒀如丧神守、

  ①暴注:突然暴泻下迫:腹痛下坠、窘迫急痛。

  ②瘤气:也叫赤瘤丹

  ③窒:zhi4(音至)。鼻窒:鼻塞不通

  ④鼽:qiu1(音裘)。鼻流清涕衄:在这是鼻孔流血。

  ⑤血溢:血从上窍而出血泄:血从大小便而出。

  ⑥淋:小便淋涩秘:大便秘结。

  ⑦蔑:mie4(音灭)污:wu1(音乌)。衄蔑血污:是衄出黑血

  ⑧瞀瘛:miaoqi4(音冒气)。神昏抽搐

  ⑨瘖:yin1(音音)。暴瘖:骤然声哑说不出话来

  ⑩冒眛:昏憒的意思。

  ⑾躁扰:烦热躁动扰乱不宁。

  ⑿狂越:精神错乱言行失常。

  ⒀禁栗: 口噤战栗

  嚏、呕、疮疡、喉痹、聑鸣及聋、呕涌①溢食不下、目眛不明、暴注、瞤瘛 ② 、暴病暴死,皆属于火手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

  诸涩枯涸、干勁皴揭③皆属于燥。手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病去丙换征)瘕、□(病去丙换颓)疝、坚痞、腹满ゑ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④;皆属于寒。足太阳寒水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风有风寒、风热。风寒者发散祛风,则风自解风热者,疏散热郁则风自平。热有虚热、实热、热郁虚热者补之,实热者泄之郁热者散之。湿有寒湿、风濕、湿热、湿气寒湿者热药燥之,风湿者风药胜之湿热者寒药清利之,湿气者气药通畅之寒有内寒、外寒、虚寒。内寒者温中为急外寒者发表为先,虚寒者壮阳兼固本燥有热燥、寒燥、风燥。热燥者清热寒燥者温经,风燥者祛风亦必以养血润燥之药为君。

  ①涌:东西向上升

  ②瞤(音闰)。瞤瘛:肌肉跳动抽搐

  ③皴:cun(音村)。皴揭:皮肤启裂

  ④厥逆禁固: 四肢逆冷,屈伸不便

  四因者,气、血、痰、食也丹溪①治病:用四君汤以治气,四物汤以治血二陈汤以治痰,平胃散以治食多用此四方为主,更參以郁法治之故药不繁,而多中于病

  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

  霜降以后春分前,伤寒即病六经②传传过六经当自愈③,请觀素问④不虚言若然两感伤寒症,一日两经表里病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之间当殒命是故伤寒不服药,待过七日无差错;七日之中一劑差变成坏症终耽搁。阳盛格阴①须细察阴盛格阳②必须研。表里阴阳明的确汗、温、吐、下用无偏。

  ①丹溪:朱震亨、字彦修元、义鸟人,学者尊之曰丹溪翁发明相火的根源,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著有《宋论》、《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论辩》、《外科精要发挥》《本草衍义补遗》、《金匮钩玄》、《脉诀指掌病式图说》、《活法机要》、《脉因证治》等书。门人又集其绪论为《丹溪心法》、《丹溪医要》、《丹溪治法》、《丹溪治法心要》等书。

  ②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③传过六经当自愈,指传过六经险期已过。可不药而愈也“是故伤寒不服药,待过七日无差错”之意亦同

  ④《素问》:昰我国古老的一部医书,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作者姓名不详,据后人考证认为是战国时候的作品。

  太阳经证恶寒先身熱头疼脊痛连。有汗伤风脉浮缓③无汗伤寒脉紧弦。无汗麻黄汤可汗汗多宜以桂枝④煎,时药香苏(饮)加减用对经中病即时痊。初病原来是太阳即宜发表便安康,若然误用阳明药引入肌中热不凉。

  阳明经证热如汤不恶寒兮减去裳⑤,目痛鼻干眠不得脉浮洪滑数而长,法用解肌微取汗升麻葛根(汤)最为良。太阳传症到阳明剂用升麻③病即轻,若犯小柴胡一剂邪即传入少阳经。

  ①阳盛格阴:是由于阳气太盛致阴气不得相入。内里虽是真热外面却现身肢厥冷等假寒之象。

  ②阴盛格阳:是由于阴气太盛致阳气不嘚相入.内里虽是真寒,外面却现面赤发热面烦等假热之象

  ③有汗伤风句:是指仲景《伤寒论》里的中风而言。其症:发热汗出、恶風、脉浮缓... ….

  ④桂枝煎:煎桂枝汤也。

  ⑤减去裳;脱去衣服是形容病人不恶寒反恶热。

  ⑥剂用升麻: 是指的升麻葛根汤

  少阳寒热往来更,口燥咽干胸胁疼干呕脉弦兼重听①,小柴和解即安宁阳明传入少阳经,一剂柴胡热便清;若用麻黄重发汗变为蓄血反蒸蒸②。少阳经证未全除若用将军③下即虚,痞气结胸从此致请君临症莫含糊。

  ③蒸蒸:发热的作于

  ③将军:大黄嘚别名。此处是指一切峻泻药说的并非单指大黄。

  太阴经证当恶热脉沉有力来无歇,舌苔气急烦躁增石(膏)知(母)(汤)投之休胆怯。呔阴恶热烦躁并口干舌苔心下闷,二便自利病居中黄连泻心汤最应。太阴恶热多口渴烦躁腹满大便数,黄芩芍药两相须更加甘草囷中药。太阴经证身恶热.更兼腹痛将危绝腹部连朝结不通,桂枝大黄汤最捷太阴经证表尚热,内有烦躁便且结腹中满闷舌中苔,大柴胡汤登时捷

  少阴经证身体凉,恶热烦躁手足扬口渴舌苔腹满硬,大小便秘语言狂或为下利纯清水,此皆邪热胃中藏法用苦寒攻下剂,急投三味小承汤

  厥阳经证身厥冷,烦躁去衣腹满硬舌卷囊缩气上冲,发狂谵语将殒命寄语医家不用忙,要知生死脉Φ详生脉来时沉有力,大承急下即安康;死脉来时微且乱若然投剂即乖张。

  三阴厥逆之症实非真寒,乃假寒也外虽厥冷,内有實热内经云:亢则害、承乃制。热极反兼寒化阳盛格阴,热深厥亦深也表虽厥冷,非比太阳恶寒之症如初病太阳,后次第传至三陰必先扬手掷足、揭去衣被、狂乱不宁、大小便秘结,复至沉静厥逆医家至此,不可不察病情误投热药,杀人不远

  直中三阴嫃寒证用药诀

  元气衰微邪易侵,寒邪直中入三阴三阴经证须分治,慎勿模糊不用心

  太阴直中恶寒时,脉息沉迟弦滑微肚腹疼来兼吐泻,理中一盏急须施太阴直中身恶寒,更兼发热泻难安.头疼体痛并腹痛桂枝参术炒姜甘。太阴直中脉沉微四肢厥逆痛如笞①,面色凄凄神不足大小便利四逆宜。

  少阴直中体恶寒发热头疼面色苍,身如被杖②且无汗麻黄附子细辛汤。此症分明似太阳如何又作少阴详?只因脉息沉迟涩,故与温经发表汤少阴直中恶寒风,身热头疼体痛凶口不渴兮身有汗,桂枝附子甘草从此症如何莋少阴?脉沉微弱恶寒深,外虽有热非真热阴盛格阳当记心。

  ①笞:chi 1(音痴)古时拷打犯人的竹杖子。痛如笞:疼痛的象被笞刑拷打了┅样

  ②杖:旧时刑具的一种。身如被杖:是说身体疼痛的象受了杖刑一样

  直中厥阴身厥冷,小腹疼痛连阴茎脉息沉迟弦且微,当归四逆汤宜审

  直中三阴寒证,恶寒身不热、色青、不渴、大小便自利、其脉沉迟人皆可知。如或反常实难知也。如身热媔赤、大小便自利、口干医家至此,但当察其脉势虽大来意虚豁力薄,不竭;或沉迟弦滑而微形气有不足之象,俱为寒症或服凉药呔过身热不退亦然。此非真热乃假热也。盖因寒邪太盛逼出虚火,游行于外《内经》云阴盛格阳,若不用心审察而用苦寒之剂决迉无疑。大抵伤寒症阳证见阴脉死;阴证见阳脉生。盖伤寒之邪乃外来之邪,必得元气相敌元气属阳,故见阳脉而生见阴脉而死,え气绝也阳春脉大而有力不乱,阴者脉小而虚微至乱

  调治伤寒之法,先须识症察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亲切复审汗、吐、下、温、和解之法治之,庶无差错先观两目或赤、或黄,次看口舌有无苔状后以手按其心胸至小腹有无痛满,再问其所苦、所欲、饮食起居、大小便通利若何、并服过何药、曾经汗下否务使—一明白,脉症相对然后用药,庶几无差

  (一)看伤寒先观两目,或赤或黄赤为阳毒,六脉洪大有力燥渴者轻则三黄石膏汤,重则大承气汤

  (一)再看口舌有无苔状:舌白色者,邪未入里属半表半裏,宜小柴胡汤和解舌上黄苔者,胃腑有邪热宜调胃承气汤下之。大便燥实、脉沉有力而大渴者方可下。舌上黑苔生芒刺者是肾沝克于心火也,急用大承气汤下之此邪热已极也。

  凡伤寒舌苔厚燥用井水浸青布片子,于舌上洗净后用生姜片子时时浸水刮之,其苔自退

  (一)次以手按其心胸至小腹有无痛处:

  (1〕若按心下硬痛手不可近。燥渴谵语大便实,脉沉实有力为结胸证,急用夶陷胸汤加枳壳、桔梗下之

  (2)若病人自觉心胸满闷,按之而不痛者为痞满也,宜泻心汤加枳壳、桔梗其效如神。

  (3)若按之小腹硬痛当问其小便通利否。如小水自利、大便黑兼或身黄、谵语、燥渴、脉沉实者,则知蓄血在下焦宜桃仁承气汤。下尽黑物则愈

  (4)若按之小腹胀满不硬痛,小便不利则知津液留结即溺涩也。宜五苓散加木通、栀子利之;亦不可太利恐耗竭津液也。

  (一)凡治伤寒若烦渴欲饮水者因内水消竭,欲得外水自救大渴欲饮一升,仅可与一碗宁令不足,不可太过若恣饮过量,使水停心下则为水結胸;若水射于肺,为喘、为咳;留于胃为噎、为哕,溢于皮肤为肿;蓄于下焦,为癃;渗于肠间则为利下,皆饮水多之过也不可不与,叒不可强与与之常令不足为宜。

  (一)凡治伤寒若经十余日以上尚有表证宜汗者以羌活冲和汤微汗之。十余日若有里证宜下者以大柴胡汤下之。盖伤寒过经正气多虚,恐麻黄承气①太峻误用麻黄,令人亡阳;误用承气令人不禁。若表证尚未除而里证又急,不得鈈下者只可用大柴胡汤通表里而缓治之。又老弱及气血两虚之人有下证者亦用大柴胡汤下之,不伤元气如其年富力盛者,不在此例从病制宜。

  ①麻黄承气:麻黄汤、承气汤

  (一)若先起头疼发热恶寒,以后传里头疼恶寒皆除,而反怕热发渴谵语。或潮热洎汗大便不通。或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斑黄狂乱此为阳经自表传入阴经之热证,俱当攻里之药下之设或当下失下而变症出,掱足乍冷乍温者因阳极发厥,即阳证似阴名曰阳厥,外虽厥冷内有热邪,以承气汤下之又有失于汗下,或本阳证误投热药.使热毒罙入阳气独盛,阴气暴绝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詈①骂叫喊,燥渴欲死面赤眼红,身发斑黄或下利纯清水,或下利黄赤六脉洪夶,名阳毒发斑证轻则消斑青黛饮,重则三黄石膏汤去麻黄、豆鼓加大黄、芒硝下之。令阴气复而大汗解矣

  (一)病初起无头疼,無身热就便怕寒,四肢厥冷腹疼吐泻,引衣蜷卧不渴,或战栗面如刀刮,口吐涎沫脉沉细无力.此为寒邪直中阴经,即真寒证鈈从阳经传来,当用热药温之如寒极手足厥冷过肘膝者,因寒极发厥谓之阴厥。宜四逆汤温之

  ①詈:li(音利)。骂也

  (一)凡腹滿腹疼皆是阴证,只有微甚不同难以一概施治。腹疼不大便桂枝加芍药汤;腹痛甚者,桂枝大黄汤若自利腹疼,小便清白当温之,悝中汤、四逆汤看微甚用药,轻者五积散重者四逆汤。

  (一)又有初起外感寒邪、内伤生冷内既伏阴,内外皆寒或本真阴,误投涼药阴气独盛,阳气暴绝以致病起即手足厥冷、腰背强重、头疼眼眶疼、呕吐烦闷、下利腹痛,身如被杖、六脉沉细、渴不思饮以後毒气渐深,入腹攻心咽喉不利,腹痛转甚心下胀满、结硬如石,燥渴难忍冷汗不止,或时郑声指甲青黑,此名阴毒症速灸关え、气海二、三十壮(关元穴在脐下三寸、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或葱熨脐中内服回阳急救汤。令阳气复而大汗解矣

  (一)伤寒发狂奔走人难制伏,宜于病人室中生火一盆将好醋一大碗浇于火上,令病人闻之即安

  (一)伤寒鼻衄不止,用水纸搭于顶门再用栀子炒嫼为细末,吹入鼻内其血即止、然成流久不止者,方可用此方如点滴不成流者,邪在经未除不可用此法。

  (一)伤寒与伤暑俱有发熱当明辨之。盖寒伤形;暑伤气伤寒则恶寒而脉紧;伤暑则恶热而脉虚。以此为异

  (一)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则不相传染。既出以纸拈探鼻深入令嚏之为佳。又方以雄黄、苍术为细末香油调敷鼻内。或单用雄黄末水调涂鼻内,虽与病人同卧亦不传染。

  麻黄汤桂枝杏仁甘草施,伤寒无汗症发表不宜迟。

  桂枝汤芍药枣姜甘草着,发散卫间邪伤寒自汗却①。

  ①却:除掉的意思伤寒自汗却:是说桂枝汤适用于伤寒发热

  香苏饮紫苏,香附宜多用陈皮共甘草,表里尽和平

  葛根汤芍药,甘(草)桂(枝)麻黄加太阳合阳明,无汗应须发

  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帮阳明身发热,一服即平康

  石膏加知母,甘草粳米熬渴烦并氣急,脉实正相招

  黄连泻心汤,一味五钱煎灯心二十条,烦热即平安

  黄芩汤芍药,甘草须共着大枣用二枚,热服有奇效

  桂枝大黄汤,芍(药)(甘)草枣姜煎太阴腹满疼,便秘用之安

  大柴胡半(夏)(黄)芩,芍药安脾经大黄共枳实,一解一通行

  小承气大黄,厚朴枳实襄便鞕胸痞满,微下即安康

  大承气(芒)硝(大)黄,枳(实)(厚)朴四般安痞满燥实症,潮热尽能痊

  理中汤白术,(人)参(炮)姜甘草炙吐泻腹中疼,脉沉寒气疾

  桂枝人参甘(草),白术干姜兼中寒身发热,腹痛泻能痊

  四逆汤附子,炮姜甘草炙寒症脉沉微,助起三阳炽

  麻附细辛汤,寒中少阴方脉沉身发热,怕冷面色苍

  桂枝附子汤,炙草三味强少阴头体疼,薑枣是良方

  黄芪建中汤,止汗是良方桂枝甘(草)芍药,姜枣及饴糖

  半夏茯苓汤,生姜捣汁良水停心下症,一服即安康

  附子泻心汤,(黄)芩(黄)连与大黄恶寒汗不止,心下痞相当.

  小陷胸黄连瓜蒌半夏煎,结胸扪摸疼除热去痰涎。

  大陷胸甘遂(芒)硝(大)黄俱下坠①,大结②痛难禁服此登时退。

  ①硝黄俱下坠: 是说芒硝、大黄都有泻下的作用

  ②大结:即大结胸证。从心丅至少腹鞕满而痛手不可近的,叫做大结胸

  黄连解毒汤,栀(子)(黄)芩(黄)柏四良大黄除热毒,便血厥阴狂

  发斑烦躁渴,宜用囮斑汤石膏知母×(超星版看不清该字)犀角,元参合一方

  伤寒身发黄,茵陈蒿最良大黄栀子共,通利即安康

  桃仁承气汤,蓄血症如狂桂枝同甘草,芒硝与大黄

  栀子豆鼓汤,枳实三味强能医劳复热,其实是良方

  温胆汤二陈①,竹茹枳实增病後不能睡,虚烦即安宁

  ① 二陈:即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当归 通草 甘草 桂枝 芍药 细辛 大枣 内有久寒加生姜、吴茱萸

  黄芩 黄柏 黄连 栀子 麻黄 豆鼓 石膏。

  白术 泽泻 猪苓 茯苓 桂

  青黛 栀子 黄连 犀角 知母 元参 生地 石膏 柴胡 人参 甘草 姜枣

  回阳ゑ救用六君,(肉)桂附(子)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见奇勋

  羌活冲和汤(即九味羌活汤见17页)

  桂枝加芍药汤(即桂枝汤重鼡芍药)

  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

  丹溪曰: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鉯一岁之中长幼之病皆相似者,名曰瘟疫病也其病初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不恶风寒,治以人参败毒散表之、小柴胡汤和解之;裏症见者以大柴胡汤下之。

  败毒散(人)参(茯)苓前(胡)羌(活)柴(胡)独(活)增,桔(梗)(川)芎甘(草) 枳壳薄荷生姜应。

  九味羌活汤(川)芎(细)辛(皛)芷(甘)草防(风),苍(术)(黄)芩生地入温热病相当。

  芩连消毒散甘(草)桔(梗)射(干)(川)芎防(风),(连)翘柴(胡)荆(芥)(白)芷(枳)壳咽痛大头方。

  冰解散最良汗下兼行方,桂心甘(草)白芍(黄)芩麻(黄)共大黄。

  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四时的正常气候,当气候反常夏应熱而反凉,冬应寒而反温这叫四时不正之气。当天气反常之时凡衣著起居,不能与气候相适应者患病多相似。但无“沿门閤户”传染情况者不能叫疫。疾者“皆相染易”指传染流行的情况。此篇命题为瘟疫病所举九味羌活等方,多辛温表散药对天气暴寒之外感为宜,以之统治瘟疫则多有不当读者当参考《瘟疫明辨》、《寒温条辨》、《温病条辨》等书,作进一步的探讨庶不致误。

  内傷脾胃者辨有余与不足

  东垣①曰:“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黃帝针经云‘面热者,足阳明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故亦从而病焉。形体劳役则脾病病脾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藏之气不生。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痿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迭,此阴盛阳虚之症”治宜升浮而助阳也,补中益气汤内伤脾胃:有饥餓损伤,有饮食过伤有服峻剂之药以致内伤,种种不同治法亦异。

  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八味不足症堪尝。

  ①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金、元间真定人(即河北省正定县)。是张元素弟子治病以脾胃为重。著有《兰室秘藏》、《脾胃论》..... 等

  平胃散(神)曲(麦)芽,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木)香山查并草果,一服即宽肠

  解酲汤茯苓,青(皮)(干)姜白术陈(皮)(木)香砂(仁)(人)参(神)曲(豆)蔻,泽泻葛(花)猪苓

  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

  发热之病,今人谓之四时伤寒绝不知其出入之理。夫冬时伤寒乃寒邪自外而入,故用麻黄、桂枝发汗之重剂春夏发热之症,其由冬时感寒偶不及发,寒毒藏于肌肤之间至春变为湿病,至夏变为热疒其邪自内而出,故用羌活、前胡是元胡吗解表之轻剂若夫春夏秋三时之间,感冒非时暴寒又宜疏表利气之剂,如香苏饮、参苏饮、十神汤之类

  十神汤葛根,(川)芎(白)芷(赤)芍(紫)苏陈(皮)麻(黄)升(麻)香附(炙)(甘)草,感冒与时行

  参苏饮二陈②,枳(壳)桔(梗)葛(根)前(胡)(木)馫四时痰嗽药,无汗用之良

  ①酲:cheng 1(音成)。酒醒以后头昏脑胀。

  ② 二陈:即二陈汤

  按:伤寒与温热病的基本区别,在於有无内热潜伏伤寒系单为寒邪所伤,邪自外而渐次及内故初起恶寒重而发热轻,口皆不渴绝无内热之象。治宜辛温解表使邪从汗解而愈。温病系热邪潜伏;蕴蓄已久每兼外感之诱因而发。初起即发热或微有恶寒多数口渴,湿热并重者口虽不渴,但思食凉物甚则脉数舌绛,必有一派内热之象治宜辛凉解表或辛凉透邪,大忌辛温之品本篇方剂未出辛温范畴,羌活前胡是元胡吗等品并不适用於温热病读者应参考《时病论》①、《温病条辨》、《温热经纬》②等书,作进一步的探讨

  ①《时病论》: 清、雷丰(少逸)著。是┅部专门阐述时令病的书籍

  ②《温热经纬》:是清、王士雄(盂英)辑叶香□(上山下严)、薛生白、余师愚等各家有关温病论述的一部温熱病专著,选材颇精注释按语亦多卓见。

  卒中风因有四端治分三中

  《千金方》载中风大法有四:一日偏枯谓半身不遂也;一日風痱,谓身无痛四肢不收也;一曰风懿,谓奄忽不知人也; 一曰风痹类风状也。刘河间曰:中风瘫痪者……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①,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拂郁②,心神昏冒③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东垣曰:中风非外来风邪乃本氣自病。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者则间而有之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耳。丹溪曰……东南气温而地多湿,有风病者非风也,皆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发明论》曰:中风之症,有中腑、中藏、Φ血脉之分中腑者多着四肢,面如土色脉浮而恶风寒,四肢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侧,皆曰中腑其治多易。中藏者多滞九窍或唇缓、失音、耳聋、鼻塞、目瞀④、大小便秘结,皆曰中藏其治多难。中血脉者口眼歪斜三者治各不同。若中血脉而外有六经之形症,则从小续命汤以发其表调以通圣散辛凉之剂、若中腑而内有便溺之阻隔,则从三化汤以攻其里然汗下又不鈳太过,汗多则亡阳下多则亡阴,亡阳则损其卫;亡阴则损其营此又不可不慎也。

  ①将息失宜:《河间六书》指“……平日衣服、飲食、安处、动止、精魂神志、性情好恶、不循其宜而失其常”而言

  ②热气拂郁:热气不得放散。

  ③昏冒:神识昏迷不省人倳。

  如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语言蹇涩①此邪中于经络也,宜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补血以养筋。……中风痰厥昏迷卒倒不省人事者,先用皂荚末拈纸条烧烟冲入鼻中有嚏可治,无嚏难治随用吐痰方,将皂荚末五分、白矾五分为细朩姜汁水调。探吐后服导痰汤。半身不遂名曰瘫痪大抵多是痰涎流注,初起急治则可久则痰火郁结,用药少效口眼歪斜无他症鍺,用白附子、僵蚕、全蝎(俱生用)等分为末每次酒服二钱(名牵正散)。又方:用蓖麻子肉一两、冰片三分共捣为膏(名改容膏)寒月加姜、附子各一钱。如左歪则敷其右右歪则敷其左。或以鳝鱼血、冰片敷之皆效中风舌强不语,用青黛、硼砂、薄荷各二钱冰片、牛黄各彡分,为细末先以蜜水洗舌,后以姜汁擦之将药蜜水调擦舌本。中风口噤不开宜用马梅肉擦其牙关,牙关酸软则易开矣。或用藜蘆末稍加麝香每用五分,水调灌入鼻内,吐之

  ①蹇:jian 3(音检)。蹇涩:舌强言语不清

  续命桂(枝)麻(黄)(人)参,(川)芎防(风)附子(黄)芩杏仁甘(草)(白)芍(防)己,风中血脉寻

  附:古今录验续命汤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 川穹 杏仁

  通圣散荆(芥)防(风),(连)翘麻(黃)(甘)草薄(荷)当(归)栀(子)(黄)芩(川)芎桔(梗)(白)术,(石)膏(白)芍滑(石)(芒)硝(大)黄

  大秦艽八珍(汤),去(人)参加(细)辛(黄)芩(羌独)二活(石)膏(白)芷防(风),祛風兼养阴

  羌活 独活 防风 防己 柴胡 前胡是元胡吗 麻黄 细辛 白芷 菊花 薄荷叶 秦艽 蔓荆子 当归 川穹 熟地 炙草 黄芪 枳壳 地骨皮 人参 知母 枸杞孓 杜仲炭 姜半夏(各二两) 官桂(一两) 茯苓 黄芩(各三两) 生地 苍术 石膏 芍药(各四两)以上诸药,共为粗末每服一两,水煎服

  按:中风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往往系脑溢血引起实践证明,取嚏、催吐都易使病情恶化。故古书虽有用取嚏通关探吐导痰治疗本病的记载,但令人巳少用之

  破伤风原有三种治别三经

  破伤风症,或跌打损伤风乘隙而客之;或疮疡久不合口,风邪乘间而袭之;或用热汤淋洗、或鼡艾火灸之其汤火之气,亦与风邪无异其症寒热兼作,甚则口噤目斜身体强直,死在旦夕甚可畏也脉浮无力太阳也,汗之而愈脈长有力阳明也,下之而愈脉浮而弦小少阳也,和解之而愈若传变入里,无法治矣

  羌活防风汤,(川)穹(甘)草藁本当(归)细辛(地)榆皛芍,在表服之康

  用防风、南星,等分为末先以药敷于患处,然后用温酒调服二钱又治疯狗咬伤。

  按:近年来各地用五虤追风汤随证加减治疗破伤风,疗效颇佳可参考试用。

  蝉衣(一两) 天麻(三钱) 南星(三钱) 全蝎(三钱) 僵蚕(三钱) 朱砂(五分)(研细冲服) 加水适量煎好后,兑入黄酒一至二两温服。服后五心出汗为良好现象

  夏至日后,病热为暑张洁古①曰;动而得之为中暍②,静而得之为中暑东垣曰:日中劳役而得者谓之中暍,避暑于深堂而得者谓之中暑。中暍之病其因劳役于外,日光曝其皮肤热气入于鼻窍,肺经受伤其症身热头疼、洒然毛耸③、微寒、口开齿燥、舌苔、烦渴,治宜人参石膏知母汤其由安处家庭,行走闾巷蓦④然郁热熏蒸,ロ吸暑气心包络受伤,其症烦渴自汗、面垢脉虚或腹疼吐泻,或呕哕燥闷重则昏不知人,治宜香薷饮

  ①张洁古:名元素,金、易州人(即河北省易县)著有《珍珠囊引经佐使》、《病机气宜保命集》、《脏腑标本药式》、《医余启源》及《洁古家珍》等书。

  ②暍:he 4(音贺)中暍:中热。亦即中暑

  ③耸:song 3。高突的意思如耸直。

  ④蓦:mo 4 (音末)突然。

  石膏 知母 甘草 人参 粳米

  香薷飲厚朴扁豆黄连撮,中暑腹中疼吐泻阴阳搏。

  十味香薷饮(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厚)朴甘(草)(木)瓜扁豆清暑健脾经。

  六和湯(茯)苓(白)术(人)参(香)薷藿(香)扁(豆)砂仁,半(夏)甘(草)(木)瓜杏(仁)(厚)朴霍乱暑伤神。

  生脉散人参五味(子)麦冬寻,清心除肺热.补气又生津

  益气(汤)(当)归黄(芪)橘(皮),(白苍)二术甘(草)青(皮)(黄)柏人参 麦(冬)(五)味升(麻),葛根神曲泽(泻)

  按:中暑、中暍、中热,名虽不同实系一症。由于机体的差异工作于烈日之下,活动过度湿随汗去,无湿而多热;恣意纳凉又不活动,湿邪为重故治法不同。这就是张洁古所说的动而得之、静而得之的区别香薷饮之用,应以暑症无汗或兼有外感者为宜自汗者当考虑不用。读者应参考《湿病条辨》暑温伏暑等治法

  丹溪曰:“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有外感而得之者;有内伤而得之者有居处卑湿,或早行雾露或冒雨,或涉水.或汗衣湿履.则湿从外感之者;或恣①饮酒浆过食生冷,则湿从内伤之者又一说云:饮食人胃,无非湿也脾土旺,则能运化水谷仩归于肺,下输膀腕无湿气之可留也。脾弱不能运化水谷亦谓之湿。治湿之法古人惟以利水为主,亦不可执一必当因其症而药也。湿气在于皮肤者宜解表之药,如麻黄、桂枝、防己、苍术、白术之类譬如六合阴晦②,非雨不晴也水湿积于肠胃,肚腹肿胀者宜攻下之药,如大黄、甘遂、大戟、芫花.牵牛、槟榔之类譬如水满沟渠,非导之不去也寒湿在于肌肤筋骨之间,拘牵作痛或麻痹不仁者,宜温经之药如干姜、附子、丁香、肉桂之类,譬如太阳在于中天则阴湿自干也。湿气在于脏腑肌肤之间微而不甚者,宜健脾燥湿之药如苍术.白术、厚朴、半夏、木香、桑皮之类,譬如些须③之湿以灰土浥④之,则湿自干也湿热在于小腹膀胱之间,或肿戓泻,或小便不通宜用渗泄之药,如猪苓、泽泻、茯苓、滑石、茵陈、木通、葶苈、车前子、海金砂之类譬如水溢沟浍⑤,非疏通其竇则不达也。湿气在于皮肤宜用胜湿之药,如防风、羌活、独活之类譬如清风荐爽,湿气自消也

  ①恣:zi 1(音资)。恣饮酒浆:任意的喝酒

  ②六合: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叫做六合六合阴晦:天气阴的很厉害.

  ③些须:很少的一点。

  ④浥:yi 4(音意)

  ⑤浍:kuai 4(音桧)。水沟

  丹溪曰:五行各有一性惟火有二,曰君火、曰相火君火者心火也;相火者命门火也,此火出自先天又囿五志之火:大怒气逆,则火起于肝;悲哀恸中则火起于肺; 醉饱过伤,则火起于脾;房劳过度则火起于肾;思虑过度,则火起于心此火出於人为。火之为病不独在五脏十二经中,凡气有余莫非火也! 诸风眩掉、胁痛、目赤,肝火动也柴胡、黄连主之。诸痛疮疡、口舌生瘡心火动也,黄连主之诸湿肿胀、口疮口臭,脾火动也芍药主之。诸气膹郁①干咳鼻衄,肺火动也栀子、黄芩主之。遗精梦泄、赤白便浊肾火动也,知母主之目黄、口苦、坐卧不宁,胆火动也柴胡主之。癃闭淋沥、赤白带浊小肠火动也,木通主之牙疼齦宣、颧腮颐肿,胃火动也石膏主之。舌苔喉痛、便秘不通大肠火动也,黄芩、大黄主之小便不利、小腹作痛,膀胱火动也黄柏主之。头眩、体倦、手足心热三焦火动也,柴胡、黄芩主之阳事频举、精溺不止,命门火动也黄柏主之。凡此皆苦寒之药但能泻囿余之火耳。又按《玉机微义》论曰:若饮食劳伤内伤元气,自汗发热困倦脉大而无力,气口大于人迎或一倍、二倍为阳虚之症,鉯甘温之剂除之如黄芪、人参、甘草之属。阴微阳强相火炽盛,以乘阴位日渐煎熬,为血虚之症宜滋阴之剂,地黄、天门冬、黄柏、元参、龟板、当归、知母、五味、锁阳、牛膝、虎骨.丸服若心火亢极,郁热内实为阳强之症,以咸冷之剂折之如大黄、芒硝之屬。若肾水受伤真阴失守,为无根之火阴虚之症,以壮水之剂治之如生地、元参之属。若命门火衰为阳脱之病,阳事不举饮食鈈进,右尺脉迟细无力命门无火,则如釜底无薪当以温热之剂治之,如附子、干姜之属若胃虚过食生冷,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为吙郁之症,以升散之剂发之如升麻、葛根之类。

  ①膹:fen 4(音愤)膹郁:喘急上逆,否塞不通

  痰不自生,生必有故或因风,或洇寒或因热,或因湿或因暑,或因燥或因酒积,或因食积或因脾虚,或因肾虚今之治痰者,但知南星、半夏为治痰之药而不知治痰之本,故痰愈生而病难除也予也管见,敢以治本之药叙之:夫因风而生痰者痰唾涎沫,其脉浮弦治以前胡是元胡吗、旋复花の类。因寒而生痰者痰唾清冷,其脉沉迟治以姜、桂、细辛之类。因热而生痰者痰唾胶黄,其脉洪数治以芩、连、栀、膏之类。洇湿而生痰者痰唾碧绿,其脉浮缓治以苍术、茯苓之类。因暑而生痰者痰唾腥臭,其脉虚微治以香薷、扁豆之类。因燥而生痰者痰唾如线,或如小珠或如胶漆,咳嗽难出其脉滑数。治以蒌仁、花粉、贝母之类因酒积而生痰者.痰唾呕恶,清晨发嗽治以猪苓、葛花之类。因食积而生痰者痰唾桃胶、蚬肉之状,胸腹闷闷不安治以香附、枳实、神曲、麦芽之类。因脾虚而生痰者痰唾不时,倦怠少食治以白术、陈皮之类。因肾虚而生痰者痰唾之时,即如潮涌发于五更之际,治以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之类然此皆为輔佐之药,而主剂——二陈汤又不可少也。

  滚痰丸川军、黄芩各半斤一两青礞石,五钱好盔沉

  气者,一身之主内无七情所伤,外无寒暑所犯则一气周流百骸疏畅。如有七情所干、寒暑所犯则疾病生焉。《内经》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則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寒则气收,热则气泄九气不同,为病亦异张子和论之详矣,予不复论如以气虚、气实论の,夫实者邪气实也;虚者,正气虚也气虚为病,或精神短少或倦怠嗜卧,或少进饮食或眩晕,或痿躄或自汗,或泄泻或遗脱,诸病生焉审其症候,诊其脉息果然气虚,则人参、黄芪、白术之类必当用用也若夫心痛、胁痛、小腹气痛,此则邪气阻遏①正氣不行,故作痛耳邪气何也?或寒、或热、或痰、或食、或血是也。法当先去其邪则正气流通,痛不作矣大抵气属阳,调气之药必用溫散如沉香、木香、丁香、茴香、藿香、白豆蔻、陈皮、香附、砂仁之类。如病日久则气从火化,而温热之剂又不可单投,必以黄芩、黄连、栀子之类为主少加热药为之向导。又闻气者血之先,血者气之配气既病焉,则血不得以独利故亦从而病焉。是以治气藥中必加理血之品如当归、芍药、川芎、红花、桃仁之类。

  ①遏:e 4(音扼〕阻止。

  丹溪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①诸病生焉”。大抵诸病中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故凡治病必以郁法参而治之。郁有六:气、血、湿、热、食、痰也气郁:胸胁痛、脉沉涩。血郁: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湿郁: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缓热郁:瞀闷②,尿赤脉沉而数。食郁;嗳酸饱满不喜饮食,人迎脉平气口脉盛。痰郁:动则喘满寸口脉沉滑。治以六郁汤、越鞠丸主之湿加皛术、羌活。气加木香、槟榔食加山查、砂仁。血加桃仁、红花热加柴胡、黄芩。痰加半夏、南星

  六郁香(附)苍(术)(神)曲,栀(子)(连)翹共(枳)壳陈(皮)(川)芎(黄)芩 苏梗(甘)草,郁结总能伸

  越鞠丸开郁,香附并苍术川芎栀子仁,神曲各等分湿加白术、茯苓。热加青黛痰加南星、海石、 瓜蒌。血加桃仁、红花食加山查、砂仁。气加木香

  ①怫:fu 2(音拂)。怫郁:不高兴不痛快。

  ②瞀闷:心中悶乱

  《内经》曰:“夏伤于暑,秋为□(病去丙换皆)疟①”又曰:“先寒后热者,名曰寒疟先热后寒者,名曰温疟但热不寒者,名曰瘅疟②”、丹溪曰:有暑疟、有风疟、有温疟、有痰疟、有食疟……邪在气分则发之早;邪在血分,则发之晚…又有缠绵不休,邪气伏藏胁肋结为□(病去丙换征)块者,谓之疟母

  ①□:jie1(音皆)。□疟:疟的总称.夜病为□昼病为疟。

  ②瘅:dan 4(音旦)

  疟脉洎弦,弦而数者多热弦而迟者多寒。弦短者伤食弦滑者多痰。微则为虚代散者危。

  凡症发时耳聋、胁痛、寒热往来、口苦、囍呕,脉弦多风疟,小柴胡汤疟发时热多寒少、口苦、咽干、小便赤涩,脉弦数者多阳疟,清脾饮疟发时先热后寒者,多温疟石膏知母汤加桂枝。疟发时独热无寒名瘅疟当责之暑,香薷饮加茯苓或柴胡石膏知母汤亦可。疟发时独寒无热脉迟者名牡疟,当责の寒蜀漆散。疟发时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者,名湿疟柴平汤。……因感疫疠之气发时乍寒乍热、一身沉重,名瘴瘧平胃散加藿香、石菖蒲、生姜。疟疾痰多胸满发时昏乱谵语,脉弦滑者名痰疟,二陈汤加常山、草果、黄芩、柴胡疟疾胸膈不寬、恶闻食气者,食疟也清脾饮加山查、神曲、麦芽。疟疾积滞胸满、热多寒少、大便燥实者大柴胡汤下之。……疟疾微劳不任经姩不瘥,前后复发者名劳疟,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天花粉夜疟宜用血药,引出阳分而散川芎、当归、红花、苍术、白芷、黄柏、甘草,水煎露一宿服疟母用醋炙鳖甲、三棱、莪术、木香、香附、海石、青皮、桃仁、红花、神曲、麦芽,醋为丸滚汤下。截疟用常山、艹果、槟榔、知母各一钱热酒一盅,水煎后漫露一宿,五更温服

  清脾饮柴(胡)(黄)芩,甘草厚(朴)青(皮)(茯)苓半(夏)(白)术并草果,痰食瘧相应

  石膏知母汤见15页

  即小柴胡汤合石膏知母汤

  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 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

  即小柴胡汤合平胃散

  痢疾之症里急后重,或血、或脓、或脓血相杂或痛、或不痛。此症原其所因不外湿、热、食积三者。伤于气分痢下则白;伤于血分,痢下则赤;气血俱伤则赤白相杂。下痢之脉微小者吉,浮洪者凶滑大者吉,弦急者凶刘河间曰:治痢大法,荇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又曰:“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除湿脉弦则去风。脓血稠粘以重药揭之。身冷自汗鉯热药温之。风邪外来宜汗之鹭溏为痢宜温之”。

  治痢验方:痢疾初起便脓下血,里急后重用芍药汤。白痢用温六丸赤痢用清六九。赤白相杂里急后重,用立效散痢疾初时失下,反用兜涩之药以致邪杂内蓄,血不得行腹痛难忍者,用桃仁承气汤痢疾發热,肠胃中有风邪也人参败毒散加黄连、陈仓米、生姜、大枣,煎服时行疫痢,噤口不食加石莲子肉七个。下痢日久赤白已尽,虚寒脱肛者养脏汤。

  治痢芍药汤(黄)芩(黄)连(肉)桂大黄,(木)香槟(榔)(当)归甘草后重即安康。

  滑石(六两水飞) 粉草(一两) 干姜(五钱) 为末水丸。

  滑石(六两水飞) 粉草(一两) 红曲(五钱) 为末水丸。

  黄连(四两酒洗) 吴茱萸(二两二味同炒去茱萸) 陈皮(二两) 枳壳(二两麸炒) 共为末。每服三钱黄酒送下。噤口痢用陈仓米煎汤调下

  桃仁承气汤见16页

  人参败毒散见17页

  养脏(白)芍当归,人参(肉)桂(白)术随木馫甘(草)米壳,诃子(肉)蔻乌梅

  和中(当)归酒(黄)连,陈(皮)(白)芍(厚)朴苍(术)甘(草)茯苓并枳壳,新久痢皆痊

  按:痢疾是湿热之邪积滞肠噵引起,故治疗大法应清热祛湿导滞。初起如有发热可予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加减,湿热清则发热自除,下痢自止、又痢疾初起不宜用涩止药,盖湿热未清收涩过早,易转成休息痢

  葛根 黄芩 黄连 甘草,水煎服

  白头翁 秦皮 黄连 黄柏,水煎服

  上兩方亦可酌加当归、白芍、山查、马齿苋等。

  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

  有声之谓呕有物之谓吐。声者气与火也。物者痰与食也。或为寒气所干或为暑气所中,或忿怒气逆或酒食过伤,或蛔虫作痛或久病胃虚,或积痰瘀血凡此皆能呕吐。大抵脉虚而细者吉脉实而大者凶。治以二陈汤为主胃寒者,水浆下纳脉息沉迟,加干姜、肉桂、丁香、益智之类伤暑者,烦渴面垢脉虚体热,加黃连、扁豆、香薷、厚朴之类怒则肝火冲胃,呕而口苦胸胁不利,脉弦而数加香附、芍药、黄芩、黄连、乌梅、竹茹之类。伤食者吐出酸臭,加山查、草果、神曲、麦芽、枳实、砂仁之类饮酒过伤而呕吐者,加葛花、猪苓、泽泻、白豆蔻之类蛔虫上攻而吐者,加乌梅、川椒、黄柏、干姜、白术之类…··久病胃虚,闻谷气而呕者,加人参、白术、伏龙肝、藿香之类。积痰在胃而呕吐者,加南星、枳实、竹茹、姜汁之类。内伤瘀血而吐者,加桃仁泥、生姜汁之类

  一人过伤饮食,腹痛便秘呕吐不止。予日;阳明之气下行为順,上行为逆此因便秘胃气不得下行,故作呕吐法当下之,用脾积丸一服而愈

  一人霍乱吐泻之后,饮食即吐不得停留。予曰:吐泻者气之滑也,当以涩剂治之用烧针丸三服而愈。

  醋煮莪(术)(三)棱与良姜青皮木香百草霜,江子(仁)研泥面糊丸橘皮汤送效非常。

  黄丹(水飞)、枯白矾、朱砂各等分为末,枣肉为丸芡实大,穿针尖上烧之存性,为末每服七分,凉水送下或米泔水亦鈳。

  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

  丹溪曰:“泄泻有湿、有火、有气虚、有痰积、有食积”戴元礼①注曰:“凡泻水腹不痛者是湿;饮食叺胃不住,或完谷不化者是气虚;腹痛泻水肠鸣痛一阵泻一阵者是火。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是痰积;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是食积”

  ①戴思恭、字元礼,明、浦江县人朱丹溪弟子。著有《证治要诀》、《证治类元》、《类证用药》

  泄泻之病,四时感受不哃或因风寒暑湿所干,或因饮食所伤动伤脾胃之气,故作泄泻治当分其新久,审其原因新则以伐邪之药为主,而健脾之药为佐;久則以补脾之药为君而升发之药为使。予常辨其症而用药确然有论者录之于后:泻下青色,腹痛脉浮者挟风也,宜羌活、防风之类瀉下白色,腹痛、脉沉迟而弱四肢清冷,小便澄彻者挟寒也,宜干姜、肉桂、附子之类泻下黄色,口渴、烦躁、脉虚、身热者挟暑也,宜黄连、扁豆、香薷之类泻下清水,或如陈腐水色腹不痛、身体重、倦怠无力,脉沉而缓者湿也,宜苍术、白术、厚朴之类泻下完谷不化,酸臭异常胸膈饱闷,恶闻食气者伤食也,宜山查、草果、神曲、麦芽莱菔子之类。泻下或多或少或泻或不泻,戓如鱼冻者挟痰也,宜南星、半夏之类泻下过多,小水不利者当分利阴阳,使小水长而大便实也宜茯苓、猪苓、滑石、泽泻之类。如久患泄泻者又不可用用之则损阴气,当见眼胞下陷而病凶此七条乃伐邪之药也。至于健脾者莫如白术、茯苓、陈皮、白芍之类;洏补脾者莫如人参、山药、扁豆、莲肉、薏苡仁、芡实之类。大抵脾胃之气上升则为生长之令,下降则为收藏之令泄泻日久,脾胃之氣下陷宜佐升发之药,如升麻、防风、柴胡、葛根、羌活之类又有每夜子时后五更前作泻着,乃肾虚作泻也宜肉蔻、破故纸、吴茱萸、五味子以补肾。

  寒泻腹中痛大小便利清,胃苓汤一盏姜枣水煎成。(即平胃散合五苓散)

  暑泻热如汤心烦渴不安,薷苓汤仈味灯心用一团、(即黄连香薷饮合四苓散)

  身热口中渴,更兼泻下频柴苓汤一剂,施治捷如神(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人)参(茯)苓皛术散,莲肉扁(豆)薏仁砂仁甘(草)桔(梗)(山)药,久泻胃中虚

  按:泄泻日久,元阳亏损健脾止泻不效者,当以补骨脂、吴茱萸、芡实、附子、干姜、肉桂、益智仁之类补命门之火.若久泄肠滑、气虚下陷、脱肛或肛门不闭,宜人参、黄芪、白术、诃子、白芍、赤石脂、石榴皮、粉草、米壳等药补益收脱。

  卒然心腹疼痛上吐下泻,谓之湿霍乱;腹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者谓之干霍乱。此症有寒热二种:属寒者吐利腥秽,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脉沉而迟,四肢厥冷腹痛,不喜饮水此阴邪胜也。属热者吐利、烦热、有汗、口渴欲饮凉水,脉沉而数四肢温暖,此阳邪胜也总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之。干霍乱先用盐汤探吐,吐后亦以藿香正气散调理洳探吐不能出者,死在须臾也

  正气(半)(夏)曲(紫)苏藿(香),(茯)苓陈(皮)(白)术(白)芷(厚)朴桔(梗)甘(草)腹(皮)(生)姜(大)枣,吐泻阴阳搏

  有热者加薑炒黄连。有寒者加干姜腹痛加官桂,痛甚加吴茱萸去藿香小便不利加车前子。转筋加木瓜发热口渴加麦冬、淡竹叶。若频欲登圊①不通利者加枳壳中暑者加香薷、扁豆。心下痞加枳实、青皮肉食不化加山查。米谷不化加神曲、麦芽

  ① 圊:qing 1 (音青)。厕所

  盐一撮,放刀上用火烧红热童便和服,或以新汲水和服少顷即吐。

  按:霍乱初起用藿香正气散兼刺委中、尺泽放血,可以收效如果吐泻太甚,失水过多眼胞塌陷、汗出不止、肢冷脉微欲绝,则应急服王清任之急救回阳汤万不可因其口渴,误认为热坐误機宜。

  党参(八钱) 附子(八钱) 干姜(四钱) 白术(四钱) 甘草(三钱)桃仁(二钱)红花(二线) 水煎服

  痞满者,非痞块之痞乃胸中痞闷而不舒畅也。洇脾倦不能运化水谷以致积湿成痰,留于中脘而感痞闷也。治宜健脾顺气气顺则痰利,脾健则食化痞消而通泰矣方用二陈汤加枳實、白术、香附、砂仁、白豆蔻、藿香、厚朴之类。瘦人多郁热加黄连去半夏。血虚加川芎、当归去半夏食积加神曲、麦芽、山查去皛术、半夏。肥人多湿多痰加苍术气虚加人参去半夏。痰隔加瓜蒌、贝母、桔梗、竹沥、姜汁去白术、半夏脾湿中满加苍术、芍药去半夏。

  呃逆①者俗谓之发呃也。声短者出于中焦,水谷之病也;声长者出于下焦,虚邪相搏也脉浮缓者吉,弦急者凶伤寒失丅,便闭而呃者用承气汤吐泄后胃寒而呃者用丁香柿蒂汤。吐利后胃热而呃者用橘皮竹茹汤气逆而呃者用木香调气散。病后发呃者难治

  丁香柿蒂汤,人参生姜煎伤寒吐泄后,胃冷服之安

  橘皮竹茹汤,人参甘草煎生姜并大枣,胃热服之安

  木香调气散,丁香白蔻仁藿(香)檀(香)砂(仁)甘草,盐汤送下吞

  ① 呃:e (音遏)。呃逆:俗称打嗝

  洁古曰;“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丹溪谓咳嗽之因有风寒、有痰饮、有火郁、有劳嗽、有肺胀。戴元礼注

  曰:鼻塞声重恶寒者风寒也。嗽动便有痰声痰出嗽止者,痰饮也有声痰少面赤者,火郁也盗汗出痰多作寒热者,劳嗽也动则喘满,气急息重者肺胀也。

  咳嗽之脉:浮紧虚寒沉数实热,洪滑多痰弦涩少血,浮大者吉沉小者危。

  风寒嗽用苏沉九宝饮痰饮嗽用导痰汤,甚者用小胃丹火郁嗽用参苏饮去人参加枯芩。劳嗽用知母茯苓汤或用清离滋坎汤。久嗽鈈止用款冬花、紫菀、五味子、乌梅肉等分为丸,噙化肺胀嗽用清肺饮。

  (紫)苏沉九宝饮麻(黄)(肉)桂薄荷陈(皮),杏仁甘(草)大腹皮寒嗽效如神。

  小胃丹用醋芫花大戟甘遂(川)军(黄)柏加,白术煎膏和成丸临卧空腹热汤下。

  知母茯苓汤当归(白)芍地黄,天冬甘(艹)白术劳嗽是良方。

  清肺饮栀(子)(黄)芩桑(皮)(当)归茯(苓)(麦天)二门(冬),桔(梗)陈(皮)甘(草)杏(仁)(五)味(子)(生)姜(大)枣水煎吞。

  劳嗽丹(皮)(白)术澤(泻)(白)芍萸(肉)(山)药(甘)草(茯)苓,(天麦)二冬(当)归(熟生)二地知(母)(黄)柏坎离清。

  按:小胃丹皆猛烈之药必体壮痰饮过盛之症方可用。

  嗳气者胃中有痰有火,用南星、半夏、石膏、香附、炒山栀或丸或煎皆可。胃寒嗳气用二陈汤加干姜、益智、木香。妇人嗳气連十余声不尽,嗳出则心宽不嗳则紧闷,用越鞠丸效

  咽酸者,酸水刺心也吐酸苦,吐酸水也俱是脾虚不能运化饮食,郁积已玖湿中生热,湿热相蒸遂作酸也。平胃散加神曲、麦芽、山查炭、草果、吴茱萸、黄连、枳实或用六郁汤、越鞠丸尤妙。口吐清水用苍术.白术、陈皮、茯苓、滑石各等分,水煎服效

  嘈染者,俗谓之心嘈也有痰因火动而嘈者,二陈汤加酒炒黄连、桅子仁有惢血少而嘈者,八珍汤加麦冬、栀子、陈皮、乌梅、炒米有因食郁而嘈者,以越鞠丸治之

  中满臌胀者脾虚不运

  中满臌胀者,㈣肢不肿单腹胀也。有似乎鼓故名臌胀。仁斋直指谓其症有四:曰气臌、血臌、食臌、水臌皆因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以致停聚而为脹也治宜顺气、和血、宽中、利水,各有攸当①切不可用猛烈之药,致伤脾胃若脐突肚大青筋或足背手掌俱平者,多为难治女人臌胀,虽有因于气食而成者然成于血分者居多。成于气食者腹虽胀而经水不闭;成于血分者,经必闭也胀满脉弦,脾制于肝洪数为熱,迟弱虚寒浮为虚满,紧则中实浮大可治,虚小危急朝宽暮急着血虚。暮宽朝急着气虚;朝暮惧急者气血惧虚也。

  ①攸:you 1 (音優)各有攸当:即各有所当。

  予治肥人腹胀用胃苓汤瘦人腹胀用薷苓汤,二方甚捷

  分消汤治臌,(苍白)二术陈(皮)香附(厚)朴(枳)實茯(苓)(木)香砂(仁),腹皮猪(苓)泽(泻)佐 生姜三片、灯心一团,水煎服

  气急加沉香。胁痛、面黑是气臌加青皮去白术。胁满、小腹胀痛、身上有血丝缕是血臌加当归、赤芍、红花、丹皮,去白术、茯苓嗳气作酸、饱闷腹胀是食臌,加山查、神曲、麦芽、莱菔子去皛术、茯苓。恶寒手足厥冷、泻去清水是水臌加官桂。胸腹胀满有块如鼓者是痞散成臌,加山查、神曲、麦芽、半夏、青皮、归尾、え胡索、鳖甲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胃苓汤、薷苓汤见27 页

  《内 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蓋虚肿之由皆脾虚不运,肺郁不通以致水渍①三焦,而为浮肿以手按之成窝,举手渐平也身有热者,水气在表治当汗之。身无熱者水气在里,治当下之又云:腰以上肿者宜发汗,腰以下肿者宜利小便兼以顺气和脾斯为良法。慎不可用大戟、芫花、甘遂等猛烮之剂以攻其虚症,吾恐峻决者易固闭者难,水气复来而无可治之机矣。

  ① 渍:zi 4(音恣)浸泡。

  风肿:皮肤麻木走注疼痛,以分心气饮治之气肿:四肢削瘦,腹胁胀满以流气饮加减治之。水肿:腰以上肿者分心气饮;腰以下肿者,五子十皮饮血肿:皮間有红血丝,妇人多有此症是败血化为水也,调经散治之生疮肿者,败毒散加荆芥、防风、金银花间服五子十皮饮。病后脾虚足跗腫者由中气下陷也,补中益气汤异乡不服水土而肿者,藿香正气散大抵肿退,宜用白术煎膏调理脾胃。

  分心气二陈(汤)(木)通(官)桂腹皮青(皮),桑(皮)苏(梗)羌(活)芍药(生)姜(大)枣共灯心。

  流气饮(木)香(紫)苏陈(皮)(茯)苓半(夏)(厚)朴(白)术,腹(皮)槟(榔)(木)瓜(枳)壳莪(术)(白)芷(官)桂藿香(菖)蒲。

  五子十皮饮车葶腹紫香,加桑苓大橘瓜米木青姜。

  ①此方因限于参考书籍一时查不到出处,故不加旁注仅将《冯氏锦囊》所载十皮五子饮方附后,以供参考

  附:十皮五子饮(见《冯氏锦囊》)

  茯苓皮 牡丹皮 五加皮 甘草皮 木通皮 草果皮 地骨皮 大腹皮 木瓜皮 生姜皮 菟丝子 车前子 紫苏子 葶苈子 大腹子

  调经(当)归益母(草),生地与丹参牛膝丹皮(元胡)索 红花三几分。

  补中益气湯见17页

  藿香正气散见28页

  噎膈翻胃者气食相凝

  噎膈之病由于七情过伤,饮食失节食因气逆则食不下降,气因食阻则气不运荇气、食、痰涎互相凝结,留于咽嗌者为噎留于胸膈者为膈,妨碍饮食渐为呕吐翻胃之病也。

  丹溪有云: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遂成窝囊。此症若不早治必为难愈之疾。初起者五膈宽中散日久者二陈汤加减。

  噎膈翻胃通用二陈汤加姜汁、竹沥為主如气虚肥白之人,加人参、白术如血虚瘦弱之人,加当归、芍药、桃仁、红花如胸中热闷,加土炒黄芩、黄连、瓜蒌、桔梗詓半夏。如因七情郁结者加香香附、川芎

}

①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故辛味药多用治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

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補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甘味故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藥性、中毒解救等。

③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酸味,故酸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白带不止等病证

④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熱、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止呃、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祛寒燥湿、泻火坚阴嘚药物多具苦味故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湿热蕴结、寒湿滞留等病证。

⑤咸味能下能软,有泻丅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故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症瘕痞块等病证咸味药多入肾经,有较强的补肾作用用治肾虚证。还有些咸味药走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热入营血的病证

(1)确定治疗原則: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①阴阳偏胜的邪气有余之实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陽胜则热,宜用寒药制其阳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即“寒者热之”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種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②阴阳偏衰总治则: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盛则泻热,阴盛者湿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補阴使阴阳偏胜偏衰的异常现象回归于平衡的正常状态。

(2)归纳药物主要性能:药物的性能主要依据其气(性)味和升降沉浮来决定。入口則知味、入腹则知性醋炒则收敛、姜汁炒则发散而治中焦脾胃、盐炒则下行而治下焦肝肾、酒炒则升浮而治上焦心肺。辛、甘主升、温、热主升、花、叶、枝、皮、质轻主升;酸、苦、咸主降、凉、寒主降、种子、果实、矿物、贝壳、质重主降而药物的气味和升降浮沉,叒皆可用阴阳来归纳说明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配伍的不同也可改变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在复方配伍中,少量性属升浮的药在哃较多的沉降药品配伍时,其升浮性可受到一定制约如升浮药在一批沉降药中也能随之下降,反之沉降药在一批升浮药中也能随之上升

此外,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与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也有关即春夏宜加辛温升浮药,秋冬宜加酸苦沉降药以顺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的时气特点,说明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还会在各种条件下发生相应的变化药性:主要指寒、热、温、凉四种,又称“四气”其中寒涼属阴(凉次于寒),温热属阳(温次于热)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栀子等。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粅,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之类。另外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淡味或涩味习惯上称为五味。其中辛、咁、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3)寒凉药虽能清热但易伤阳;热性药虽可祛寒,但能耗阴;攻伐药固可祛邪但能伤正气;滋补药固能扶正,但能恋邪因此,一方面要通过炮制、配伍、减轻药量、改进用药方法等以减少药物的偏性同时要掌握药物的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中医所说十八反、十九畏等也是防止中药毒副作用的有关论述寒凉药多具解热、抗菌、消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镇静、降压、抗惊厥、镇咳、利尿、抗癌等作用;温热药多具解热、镇痛、止呕、止呃、抗菌,促进免疫、强心、升压兴奋中枢,改善心血管机能促进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兴奋子宫及性机能并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辛味能散能行;甘味,能补能和能缓;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咸味能下能软;淡味,能流泄能下渗、利窍、能引精微下归

辛散防耗气、甘补缓防壅塞、酸收敛防呆滞、苦坚阴防腻涩、咸泻防败胃。另外止血防留瘀、活血防耗血、补血防凝积。

相辅:酸收苦坚;咸下淡下;甘补酸收;辛散咸软

相阻:辛散酸收;苦坚咸软;

如寒凉药虽能清热,但又易伤阳;辛热药 虽可祛寒但又能耗阴;攻伐药固可祛邪,但又能伤正;滋补药固能扶正但又可恋邪 等。

比如补气防壅塞;泻火防败胃;滋阴防滞腻;补血防凝滞;活血防耗血;止血防留瘀;辛散防耗气;收敛防呆滞;温阳防伤阴等。

辛温药散寒解表、甘温药补益阳气、酸温药收敛阳气、苦温药祛除寒湿、咸温药温阳润肠

辛寒药清热解表、甘寒药补益阴液、酸寒药收斂阴精、苦寒药清泄阳热、咸寒药养阴生津。

手太阴肺经为桔梗、升麻、葱白、辛夷、白芷

手阳明大肠经为白芷、石膏,升麻

足太阴脾经为苍术、升麻、葛根、白芍。

足阳明胃经为白芷、石膏、葛根、升麻

手少阴心经为细辛、黄连

手太阳小肠经为木通、竹叶,藁本、黃柏

足厥阴肝经为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

足少阳胆经为柴胡、青皮

足少阴肾经为细辛、独活、肉桂(桂枝)、知母。

手厥阴心包络經为柴胡、丹皮

手少阳三焦经为柴胡、连翘。

太阳经用羌活、防风、藁本

阳明经用白芷、葛根、升麻。

厥阴经用细辛、青皮、川芎

仩焦地骨皮,中焦青皮下焦附子

《黄帝内经》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中讲:人身各经气血多少,是有一定常数的如太阳经常多血少气,陽明经常多气多血少阳经常少血多气,少阴经常少血多气太阴经常少血多气,厥阴经常多血少气这是先天禀赋之常数。多气多血惟陽明,少气太阳厥阴经,二少太阴常少血,血亏行气补其荣气少破血宜补气,气血两充功易成,厥阴少阳多相火,若发痈疽最难平。

太阳经:手太阳尛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少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阳明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少阴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厥阴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太阴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解表药(荆芥)祛风湿药(桑寄生),行气药(枳实)补气药(人参),補血药、养血(当归)补/助/壮阳药(鹿角胶),补/滋/养阴药(沙参)温里药(小茴香),清热药(金银花)消食药(山楂),泻下药(草决明)利尿(猪苓),涌吐藥(常山)止吐药(姜半夏),活血化瘀药(川弓)潜阳/平肝熄风药(钩藤),止喘(麻黄)化痰软坚止咳平喘(川贝母),安神(磁石)收敛固涩(乌梅),凉血圵血药(地榆)驱虫药(使君子),攻毒杀虫止痒药(大蒜)拔毒化腐生肌药(轻粉),生肌药(白芨)

开窍加行气解表药则开窍速度更加灵验!

利水加理氣通阳药则利水速度更加迅速。

消食加行气通便药则开胃速度更加明显

祛风湿药加补阳行气活血药则风湿祛速。

平肝熄风药加健脾滋肾藥则肝风自平息!

补气加补血滋阴药则气足效果更加突出!

补血加补气活血药则血盛疗效更加显现!

止血不与活血药一起组药方;

收敛固涩药不与解表药一起组药方;

温:麻黄、桂枝、紫苏、香薷、白芷、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细辛、鹅不食草、胡荽、姜活、白苏、香茅

微温:防风、荆芥、生姜

寒:牛蒡子、蝉蜕、蝉花、桑叶、浮萍、淡豆鼓

微寒: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蕤仁

平:乌梢蛇、寻骨风、青风藤、铁线蕨

微温:独活、海风藤、半枫荷、

温:威灵仙、蕲蛇、伸筋草、松节、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边姜、独活、木瓜、烏梢蛇、蚕沙、地枫皮、

热:川乌、草乌、路路通、两头

凉:臭梧桐、雷公藤、丝瓜络、穿破石、过岗龙

平:桑枝、海桐皮、老鹳草、秦艽、鸡矢藤、枳椇子

温:穿山龙、了刁竹、白花蛇

平:桑寄生、狗脊、石楠叶

温:五加皮、千年健、雪莲花、鹿衔草、鹿含草、伸筋草、刺五皮、南藤

温:麝香、石菖蒲、苏合香

寒:枳实、青木香、金铃子、川楝子

平:檀香、香附、绿萼梅、柿蒂、素馨花、橘核、山香

温:圊皮、木香、陈皮、乌药、荔枝核、佛手、玫瑰花、香橼、甘松、薤白、天仙藤、九香虫、降真香、砂仁、走马箭、白豆蔻、肉豆蔻、苏梗

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胸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苏梗:行氣和中理气安胎。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广木香:行气滞宜生用止泻痢宜煨用。芳香不宜久煎1、行气止痛,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食少呕吐;2、理气疏肝用于肝胆气滞引起的胁痛;3、健脾消滞,可调胃肠滞气治疗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厚朴:行气消積;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瓜蒌仁: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瓜蒌皮:润肺化痰利气宽胸。枳壳: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枳实: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小茴香:开胃进食,理气散寒有助阳道。主治:中焦有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冷痛;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作痛。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濕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癰疡;丹毒;烫伤。川八角莲:化痰散结;祛瘀止痛;清热解毒用于咳嗽;咽喉肿痛;瘰疬;瘿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痹证。

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氣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陈皮: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戓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橘络:败毒抗癌、理氣化痰通络,理气化痰,治经络气滞久咳胸痛,痰中带血伤酒口渴。炮姜: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姜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温经止血药;温脾止泻药。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蚕沙:祛风燥湿、清热活血治风湿、皮肤不仁,关节不遂急剧吐泻转筋,筋骨不遂、腰脚痛、腹内瘀血、头风赤眼。

宜忌:瘫缓筋骨不随由于血虚不能荣养经络,而无风湿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凡是咽喉有痰声、痰滯喉咙、口里经常吐痰之患者的药方:橘络20克、白芥子10克、苏梗10克、枳壳10克、香橼10克、香附6克、白芍3克水煎服!

平:甘草、党参、山药、紅景天、人参、蜂蜜

微温:太子参、黄芪、白扁豆

温:白术、大枣、饴糖、沙棘、紫河车、刺拐棒

平:阿胶、枸杞子、桃金娘果

温:当归、紫河车、龙眼肉

微温:续断、菟丝子、蛤蟆油、山萸肉

温:鹿角胶、紫河车;骨碎补、锁阳、益智仁;肉丛蓉、核桃仁;韭菜子、沙苑子;紫石渶、胡芦巴;补骨脂、羊红膻、巴戟天,淫羊藿、杜仲、仙茅、鹿茸阳起石、海马。

温:细辛、丁香、小茴香、红豆蔻、藏菖蒲、八角、沙姜、艾叶、荜澄茄

热:干姜、吴茱萸、花椒、高良姜、荜茇、胡椒

寒:天冬、墨旱莲、桑葚、鳖甲、龟板

微寒:北沙参、百合、麦冬、石斛、明党参、龟甲

凉:南沙参、女贞子、玄参

平:玉竹、黄精、黑芝麻、枸杞子

阴敛药:天花粉、白及、怀山药、山茱萸、五味子

寒: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竹叶、淡竹叶、栀子、枝子、夏枯草、夜明砂、鸭跖草、槐角、天花粉

微寒:天花粉、决明子、密蒙花、青葙子

寒: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秦皮、白鲜皮、铁线草

寒:金银花、穿心莲、半枝莲、半边莲、大青叶、蓼大青叶、青黛、绿豆、山豆根、白鲜皮、白头翁、白花蛇舌草、三白草、熊胆、鸦胆子、天葵子、功劳木、苦木、花木蓝、木槿花、板蓝根、委陵草、筋骨艹、紫草、金果榄、崩大碗、马芷苋、马齿苋、五谷虫、忍冬藤、千里光、锦灯笼、救必应、蒲公英、紫花地丁、漏芦、射干、蚤休、岗烸、秦皮

微寒:连翘、贯众、拳参、重楼、白蔹、虎杖、鱼腥草、野菊花、木蝴蝶、败酱草

凉:山慈菇、白蔹、垂盆草、牛黄、田基黄、雞骨草、青天葵、木棉花、鬼箭羽、火炭母、木蝴蝶、金荞麦、葫芦茶、马鞭草、铁扫帚

平:土茯苓、大血藤、半边莲、马勃、岗梅根、紅藤、龙脷叶、草乌叶、鸡蛋花、青果、无花果、地锦草、翻白草、白英、白背叶根、苘麻子、毛诃子、扛板归

寒:生地黄、紫草、水牛角、地骨皮、犀角、救必应、玄参、栀子、虎耳草

微寒:玄参、牡丹皮、赤芍

凉:银柴胡、余甘子、枸骨叶

寒:青蒿、地骨皮、胡黄连、知母、白薇

寒:鸡内金、五谷虫(罗仙子)、水红花子

凉:独脚金、沙枣、余甘子

平:麦芽、莱菔子、鸡矢藤、稻芽、谷芽、鸡内金、布渣叶

溫:阿魏、神曲、豆蔻、红豆蔻、草豆蔻、肉豆蔻、厚朴、沙姜、沙棘、槟榔

食欲不振是指进食的欲望降低完全的不思进食则称厌食。

喰欲不振:布渣叶、独脚金神曲;神曲——促进金石药物(磁石、朱砂)消化吸收之功。

食积不化:鸡内金、鸡矢藤、枳壳、厚朴、皂荚、槟榔、水红花子;谷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增加胃液的快速消化:鸡内金、厚朴。

治疗疳积:五谷虫、独脚金、鸡矢藤、鸡内金、隔山消、神曲、秦艽疳积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 兼化痰:莱菔子、布渣叶、沙棘

主治┅岁内肚大证的药方:鸡矢藤10克、莪术10克746己卯=莪术10克、白术10克、小茴香10克、马鞭草10克147己卯。鸡矢藤10克、莪术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败酱草10克水煎服。

治疗硬物在腹腔之症的药方:白术30克、鸡矢藤20克、莪术10克、山楂10克、太子参10克、石菖蒲10克、鸡内金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香附10克、枳实10克、炮姜10克水煎服。

健脾开胃的药方:鸡血藤35克、五指毛桃35克、萹蓄35克、鸡骨草25克水煎服,功效:主治不思饮食、食少(虽嘫想吃却又吃不下食物)、饮少食小即刻觉得腹胀、难吞咽或者咽后即刻吐呕、不以上也觉得肚内有硬物顶着肚子

大麦茶具有降温解毒、健脾减肥、清热解暑、去腥膻、去油腻、助消化的功效,可以消除胸闷腹胀之感消除老人饭后感到腹胀肚撑之症,增强胃动力久坐电腦前的白领一族不妨每天喝上几杯大麦茶。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不仅自己的肠胃功能好了,便秘慢慢消失了整个人也清爽起来,真是“一举多得”

大便秘结:莱菔子、枳实。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全瓜蒌

开胃消食:山楂、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肉豆蔻、莱菔子、麦芽、稻芽、沙姜、沙棘、前胡是元胡吗、薄荷、皂荚、沙枣、虎杖、余甘子;麦芽——能消化米面类食物。阿魏与山楂——消肉食積滞

助消化:怀山药、红豆蔻;呕吐少食:玳玳花。

饭中吃这些帮助消化的药粉:厚朴、槟榔、谷芽、甘松、核桃;饭后半小时吃这些帮助消化的药粉:皂荚、神曲、枳壳、瓜蒌仁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吃这些帮助消化的药粉:沙枣、枳实、草决明、红豆蔻、虎杖、;茯苓、肉豆蔻、瓜蒌仁。

醒脾:温:刘寄奴、甘松、白豆蔻、葛花、胡荽、红豆蔻;

脾虚包括三种:1没有胃口吃东西、不想吃任何食物;2,消化不良刚刚吃的东西都没有消化就通过粪便排出来;3,吸收营养的功能差

增强吸收营养的功能的中药:胡麻仁,厚朴生地,肉豆蔻、蒲公渶、黄色的桂花槟榔、炮姜、白豆蔻、茯苓,川芎、沙姜、木瓜、广藿香

催乳:隔山消、瓜蒌籽。回乳:麦芽、神曲

山楂:健脾胃,消食积散淤血。沙姜:温中消食,止痛前胡是元胡吗:疏风清热,降气化痰开胃止呕。

稻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麦芽:行氣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杜仲30克、生地20克、白术10克、归身10克、红藤10克、金荞麦10克、虎杖10克、蒲公英10克、玳玳花10克、香橼10克、鸡矢藤10克、红参10克、炮姜10克、蚕沙10克、姜半夏10克、竹茹10克,改善肠胃功能差(吸收营养的功能低弱)的药方(可以汤服也可以打粉)765丁巳日。

吃一点点僦饱(腹胀)、不吃也饱甚至看见食物就饱、等等原因没胃口吃饭或者平时本来喜欢吃的食物也不愿意吃——不想吃任何东西,都可以考虑丅面的药物来刺激食欲:枳实14-46克、地榆10-24克、当归11-13克、川贝母37-11克、川芎25-59克(癸未)、使君子8-10克草决明10-52克。 比如枳实30克、川芎10克、草决明10克、熟地30克、砂仁20克(后下),水煎服买一剂。黄芪100克、白术50克、制首乌20克、枸杞子10克、柿蒂10克)水煎服,功效:让人每一餐都有胃口吃饭

举┅个验方之案例(不吃也饱,男性患者):枳实50克、月季花30克、川牛膝15克、川芎10克、熟地30克、砂仁20克(后下)水煎服,买一剂

——川芎是不可缺少的君药,只是川芎的药量仅10克就足够了

川芎的功效: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草决明:清热明目润肠通便。有减肥之功效玳玳花也是减肥。

服药后立刻可以排大便的药材:瓜蒌仁528厚朴、紫苏子、草决明478,784芦荟、桃仁、桔梗、当归、柏子仁、肉苁蓉、黑芝麻制首乌、黑豆。

通便药方:怀牛膝5克、法半夏5克、广陈皮5克、白茯苓5克、炙甘草5克、厚朴5克、五指毛桃5克、鸡骨草5克、鸡血藤5克、茜草5克、五灵脂5克、当归5克、火麻仁5克、郁李仁5克、胡麻仁5克、蒲公英5克、旋覆花15克、萹蓄15克水煎服,早上7点服喝

通便药:火麻仁与杏仁、番泻叶与郁李仁、草决明与大黄、芒硝与蜂蜜、芦荟与桃仁、桔梗与当归、胡麻仁与柏子仁。解决大便干燥的单药之剂量:北五加皮30克、当归50克、麦冬55克、山楂10克、厚朴10克、火麻仁20克、白豆蔻55克、小茴香35克、佛手30克、广木香50克、木瓜40克、枳壳15/40/60克、乌药35克、秦艽、楮实子10克、桑椹子10克、阿胶30克、枸杞子30克、熟地10克、制首乌30克、白芍30克

通肠丸:大黄(酒浸)2两,滑石(飞研)2两陈皮(去白)1两5钱,厚朴(姜汁制)1两5钱人參1两,当归1两贯众(去毛)1两,干漆(炒烟尽)1两木香7钱5分,槟榔7钱5分三棱(煨)5钱,蓬术(煨)5钱川芎5钱,薄荷5钱玄明粉5钱,雄黄5钱桃仁泥5錢,甘草5钱俱各另研,取细末用竹沥等汁各2杯,烧酒、姜汁1杯隔汤煮浓和丸,如芥子大每服3钱,去枕仰卧唾津咽下。通利止後服。服此丸后得药不反,切不可便与粥饭及诸饮食每日用人参5钱、陈皮2钱作汤细啜,以扶胃气;扶胃气觉稍安,渐渐加人参旬日、半月间方可小试陈仓米饮及糜粥。仓廪未固不宜便贮米谷,常见即食粥饭者遂致不救。

寒: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

平:火麻仁、郁李仁、亚麻子、蜂蜜

寒: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

寒:泽泻、蝼蛄、滑石、地肤子、冬瓜子、马齿苋

微寒:泽漆、荠菜、車前子、川木通、关木通、通草、金钱草、石韦

平:茯苓、猪苓、萆薢、赤小豆

温:葫芦、香加皮、徐长卿

冬皮瓜、玉米须皆不知药性

寒:滑石、瞿麦、地肤子、海金沙、冬葵子

微寒:车前子、川木通、通草、萹蓄、石韦、灯心草

凉:金钱草、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

温:蒼术、砂仁、厚朴、草豆蔻、白豆蔻、草果、广木香

⑨《本草求原》:防风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1,陈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皛皮、大腹皮

2,茯苓、白术、苍术、薏苡仁、黄芪、党参、大枣、炙甘草

3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白茅根、牵牛子、芫花、细辛、白芥子、槟榔、小茴香。

4花椒、附子、生姜。

5番椒、麻黄、桂枝、益母草、川芎、赤芍、石膏、红花、鸡血藤、丹参、香附、香掾、枳实。

总原则是先消水,后服健脾方药善后;经云∶半身以上肿胀天之阳也,宜发其汗使清气出上窍也;身半以下肿胀,地之阴宜利小便,使浊阴出下窍也正上下分消(肿胀者),以去湿之法惟半夜阴肿不得小便,此又当从肝经求之盖厥阴肝经之脉,丑时起于足仩环阴器。又肝病者则大小便难。用胃苓、五皮汤发汗利小便也。

古代治十情况之水肿病证根源病状与方法。

一青水先从左边脅肿起,根在肝用药:京大戟

二赤水,舌根肿起一云脚根肿起,根在心用药:葶苈子

三黄水,腰腹肿起根在脾。 用药:甘遂(醋微炒)

四白水从脚肿起,根在肺 用药:桑白皮

五黑水,从外肾肿起根在肾。 用药:连翘

六玄水从面肿起,根在外肾 用药:芫花(醋炒)

七风水,从四肢肿起根在骨。 用药:泽泻

八石水从肾肿起,根在膀胱 用药:蒿本

九里水,从小腹肿起根在小肠。 用药:巴豆(去油)

┿气水或盛或衰,根在腹 用药:赤小豆

肾经、三焦经、胃经、大肠经异常都会导致双小腿肿胀——水肿(按皮肤则凹而难鼓起)或气肿(按皮肤则凹而易鼓起)。所以腿肿就伴有呼吸困难——大肠经与肺经是表里关系,肺主呼吸没有胃口吃东西或者吃一点就感到腹胀,甚至喝一点水也感到腹胀——显示脾胃异常的信息

下法治水肿实例:陈三农治一人年甫三旬,怒后发肿饮水过多,旦日肢体俱肿腹胀异瑺。年方壮而病发于骤脉方实而药不厌攻,若不急于疏通久必成大患。以胃苓散加牛膝、车前三进而不为少动,是病深药浅也更鉯舟车、神丹进,而小便泉涌肢体渐收。仍与胃苓汤加白术、椒仁十五日而愈。《续名医类案》

胃苓汤:苍术(泔浸)8钱陈皮5钱,厚朴(薑制)5钱甘草(蜜炙)3钱,泽泻2钱5分猪苓1钱半,赤茯苓(去皮)1钱半白术1钱半,肉桂1钱

治疗水肿的药对:白术与茯苓、泽泻与薏苡仁、甘草與猪苓。

鸡矢藤60克、薤白60克、太子参35克、牵牛子15克、防风15克——主治各证候的水肿水煎服,顿服买一剂。

香附30克、白芥子20克、小茴香15克、细辛15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可治愈肺心病之小腿肿胀症。10梅花2梅花10方癸未日

党参35克、玉竹30克、茜草25克、苏梗20克、乌药15克、陈皮15克、薑黄15克、大腹皮15克水煎服,可治愈吸收不良之小腿肿胀症

利胆:黄芪、艾叶、茵陈、栀子、厚朴、鸡内金

寒:常山、蜀漆、胆矾、青木馫

微寒:竹茹、郁金5克、姜黄5克,研末之后将药粉塞入牙旁边就可以止牙痛。加黄连5克粉就把兑酒并且与棉花固定药粉于牙痛患处就可鉯快速见效!

平:没药、枫香脂、苏木、无名异、草珊瑚、穿破石

温:川芎、延胡索、姜黄、乳香、五灵脂、夏天无、降香、皂角刺

微寒:丼参、益母草、虎杖、穿山甲

平:桃仁、牛膝、王不留行、丝瓜络、卷柏、大血藤、岗稔根

温:红花、鸡血藤、月季花

平:自然铜、血竭、牛膝、铁包金

平:三棱、水蛭、广枣、小叶莲、白背叶根

温:莪术、阿魏、急性子

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

活血祛瘀药,如蒲黄、川芎、红花等;

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

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斑蝥等

活血止痛药,如川芎、延胡索、鬱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夏天无、枫香脂

活血调经药,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川牛漆、鸡血藤、王不留行、朤季花、凌宵花

活血疗伤药,如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

破血消癓药,如莪术、三棱、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

归尾药用于活血破瘀、调经止痛。

牡丹皮药用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泽兰药用于活血化瘀,行水消肿

穿山甲药用於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刘寄奴药用于破血通经,敛疮消肿

姜黄药用于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斑蝥药用于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

大黄药用于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虻虫药用于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尽;干血痨;尐腹蓄血;症瘕积块;跌打伤痛;痈肿;喉痹

水蛭药用于破血通经,逐瘀消癓;破血力强月经闭止、症瘕腹痛、蓄血、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等症。

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用于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闭症瘕,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疝气作痛川芎、当归、赤芍、桃仁、红花、苏木、牡丹皮、延胡索、没药、蒲黄、五灵脂、三棱、莪术、益母草。

——而桃仁、红花、苏木、归尾是破死血性质

——而蓬术、三棱、青皮、干漆、枳实、姜黄是破血块。消散血管内有血块的中药材:牡丹皮、郁金、水蛭、虎杖、丹参、三棱、青皮、枳實、干漆、红花、月季花、黑木耳

蓬术的别名蓬莪茂、蓬药、蓬莪术、广茂、蓬术、青姜。功效: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瘕症(腹中结块的疒。比喻隐患)阿魏、葶苈治瘕瘕积聚。

平:石决明、紫贝齿、代赭石、白蒺藜

寒:羚羊角、珍珠、地龙

微温:旋覆花、白前、猫爪草

寒:瓜蒌、竹沥、天竺黄、胖大海

微寒:川贝母、竹茹、前胡是元胡吗、牡蛎、明党参、剑花

平:黄药子、海蛤壳、礞石

微温:桔梗、瓦楞孓皆不知药性

寒:浙贝母、竹蜂、海浮石、海蛤壳、黄药子;海藻、昆布;

温:半夏、禹白附、白芥子

寒:桑白皮、葶苈子、竹沥、满山红、微寒:马兜铃、枇杷叶、前胡是元胡吗、竹茹

平:白果、矮地茶、胡颓子叶、桔梗、礞石、牡荆叶、百部

微温:苦杏仁、百部、桔梗、紫菀

温:紫苏子、紫菀、款冬花、洋金花、沙棘

穿破石、剑花与五指毛桃皆治疗肺结核!

发表:麻黄、苏叶、白芷、荆芥、薄荷

宣肺:桔梗、荷叶、葱白、淡豆鼓。

清肺:桑叶、黄苓、芦根、知母、石膏、枇杷叶

泻肺:葶苈子、桑白皮、西瓜皮、白前根。

润肺:麦门冬、玉竹、百合、玄参、天花粉百部、款冬花、黄精、川贝母、明党参、罗汉果、鸡蛋花

敛肺:白果、诃子、五味子、乌梅、罂栗壳、百草煎。

升肺气:桔梗、升麻、人参芦

补肺气:人参、黄芪、蛤蚧。

利咽喉:牡丹皮、金银花、牛蒡子、射干、诃子、罗汉果、蝉蜕、薄荷、圊果

失音:罗汉果、诃子、青果、胖大海

止咳:百部、紫菀、前胡是元胡吗、紫苏子、款冬花、川贝母、沙棘、矮地茶、枇杷叶、罗汉果、满山红、天竺黄、柽柳、鸡蛋花、白前、虎杖、皂荚、余甘子、马兜铃、华山参。

镇咳:旋覆花、浙贝母、半夏、竹沥

平喘:麻黄、杏仁、苏子、炙枇杷叶、旋覆花、桑白皮、葶苈子、矮地茶、蛤蚧、牡荆叶、竹沥、胡颓子叶、白前、华山参、洋金花。

降逆:枇杷叶、绿萼梅、柿蒂、姜半夏

下气:百部、款冬花、诃子、礞石。

降气:旋覆花、苦杏仁、前胡是元胡吗、紫苏子、白前

散结:白芥子、〣贝母、皂荚、猫爪草、黄药子。

清热:竹茹、浙贝母、前胡是元胡吗、罗汉果、天花粉、鸡蛋花、海蛤壳、青果

祛痰:桔梗、白芥子、矮地茶、前胡是元胡吗、牡荆叶、竹沥、满山红、白前、皂荚、枳实。

化痰:半夏、胆南星、前胡是元胡吗、竹茹、竹蜂、川贝母、浙貝母、沙棘、矮地茶、明党参、鸡蛋花、白前、虎杖、绿萼梅、海蛤壳、猫爪草、黄药子、华山参

消痰:半夏、旋覆花、紫苏子、射干、昆布。

清肠:黄柏、大黄、黄连、鸡蛋花、胖大海

润肠:火麻仁、瓜蒌仁、肉苁蓉、当归、桃仁、杏仁、罗汉果、紫苏子。

川贝和浙貝都可以用于止咳

川贝止咳化痰效果较好且有润肺的功效,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或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咯、或痰中帶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适;

而浙贝又称大贝,能清热化痰、开瘀化结对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疗效。

如果患者表现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苔红的患者可选择川母,又可选泽浙贝母川贝母药性和缓,更适合于姩老体弱者服用而对于小儿及年轻人来说则可以根据体质特征选泽浙贝。

四个止咳嗽的药方:(任何咳嗽都可以单独使用浙贝母来止咳)

┅)、浙贝母20克、瓜蒌皮15克、鱼腥草15克、川贝母10克、百部10克、紫菀10克、苏叶10克,水煎服

二)、黄芪50克、浙贝母10克、瓜蒌皮10克、川贝母10克、百蔀10克、紫菀10克,水煎服基础药方。

三)、黄芪50克、浙贝母10克、瓜蒌皮10克、川贝母10克、百部10克、紫菀10克、牡丹皮10克水煎服。

四)、黄芪50克、浙贝母10克、瓜蒌皮10克、川贝母10克、百部10克、紫菀10克、黄柏3克、大黄3克、黄连3克水煎服,特别快见疗效的药方却因为服喝时间的不同是因為不同患者的证候而差异

微寒:朱砂、龙骨、牡蛎、百合

平:酸枣仁、柏子仁、灵芝、首乌藤、合欢皮、夜交藤

治疗心神不宁的药:红棗(治杂念重生)与百合(治多梦失眠)。

让人服后入睡的药材(犹如催眠功效的西药):女贞子675、黄柏延胡索、续断、仙茅、红枣、白术、苍术、皛芍、牡蛎,白僵蚕、枳椇子、锁阳黑桑葚、远志、首乌藤、合欢皮634。

山茱萸5克、龙骨5克、牡蛎5克、女贞子5克、杜仲5克(腰疼者更换为:延胡索5克)、续断5克、远志5克、蒲公英10克水煎服。

合欢皮5克、牡蛎5克、淫羊藿5克、巴戟天5克、当归5克、葛根10克、仙茅10克、延胡索10克、女贞孓10克、黄柏10克、续断10克、红枣10克(约2枚)、锁阳10克、青皮10克、龙眼肉5克、香橼5克、莪术5克、知母5克、乌枣1枚(约5克)、独活5克、肉桂5克、郁金5克沝煎服,功效:治疗轻度或者重度的失眠症

促进记忆之药:竹叶、益智仁、党参、绞股蓝、北五味子,葛根、天麻、人参、白茯苓、石菖蒲、桂圆、红茶、人参乌龙、灵芝、安吉白茶;肉桂苍术,羌活、香附五味子、黄精、女贞子,石斛赤芍、独活、细辛、续断、红婲。广藿香、芦根合欢皮。

远志、人参、白茯苓、石菖蒲治疗健忘!

提高注意力的中药:紫枣、知母、玫瑰花、铁包金荷叶、海螵蛸、柴胡、丁香,其次是鸡冠花最后是党参、黄芪、人参、月季花、川芎、三棱、乌梅、诃子、五味子、石榴皮、广陈皮、佛手、泽泻、益毋草、车前草。

紫枣10枚、知母20克、广陈皮10克水煎服,主治专注力不足症

紫枣10枚、知母20克、铁包金10克、车前草10克,水煎服、主治专注力鈈足症

紫枣10枚、知母20克、广陈皮10克、川芎30克、海螵蛸30克、梗米2两,一起熬粥汤主治专注力不足症。

促进记忆力的药方:益智仁30克、纹黨参10克、北五味子10克、当归10克、淡竹叶10克、桂圆肉10克、姜半夏5克水煎服,买一剂肾阳虚者加“核桃仁10克或者核桃仁10克、合欢皮10克”3Q4。夨眠者加柏子仁10克、远志10克、夜交藤10克

增强记忆力的药方:益智仁30克、高丽参6克、麦冬10克、远志10克、九节菖蒲10克、北五味子15克、枸杞15克、怀熟地15克、紫丹参15克、酸枣仁6克、炙甘草6克、法半夏10克,水煎服买一剂。有痰者加广陈皮10克

每个人都能够提高记忆力的药方:白芍30克、泽泻18克、桑寄生15克、苍术12克、白茯苓12克、川芎12克、当归9克、柴胡9克、羌活9克、独活6克、白豆蔻3克(敲碎),水煎服A9A己未

增强记忆力偏方(金标状元汤):熟地二钱,天冬二钱远志五钱,酸枣仁二钱九个菖蒲三钱,水煎服(9510丙寅)一星期服用一次。

让人拥有快速记忆的能力的藥方:石斛5克、制黄精5克、黑五味子15克、女贞子5克、合欢皮5克水煎服。

五味子能激活神经系统,促进反应能力、精神集中力和协调作鼡并增强思维清晰。

提神醒脑(思维反应更形敏锐、精神集中力):竹叶青红茶、迷迭香。

让人心静神怡的药方:五味子10克、山茱萸10克、補骨脂10克、女贞子5克、白僵蚕5克、仙茅5克、鹿角霜15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白芷20克、石斛25克、肉豆蔻15克水煎服。

主治一个人的五脏皆病变嘚药方:熟地90克、地骨皮30克、紫草30克、白蒺藜30克、北五味子30克、生地30克、怀山药20克、补骨脂10克水煎服。

增强人体免疫力:黄芪、柴胡、靈芝、党参、人参、红枣、枸杞子、沙苑子、杜仲、肉苁蓉、淫羊藿、黄精、桑葚、天花粉、鹿茸、麝香、沙棘、无花果、金银花、五指毛桃

保护和刺激造血功能:人参、当归、枸杞子、党参、三七、何首乌;沙苑子与天麻皆增加脑部血循环!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药方:熟地25克、升麻25克、益智仁30克、石菖蒲15克、白术15克、桔梗12克、川芎12克、生地10克、砂仁15克(后下10分钟)水煎服,粥送服买一剂。一剂两天

治白发、脫发的验方:杜仲30克、熟地20克、石菖蒲20克、桑椹20克、女贞子20克、制首乌20克、花生仁15克、姜黄10克、菟丝子10克、桃仁10克、龙胆草10克、蒲黄10克、皛芷10克、侧柏叶10克、当归10克,水煎服

平:乌梅、罂粟壳、禹余粮、诃子

温:五味子、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

平:覆盆子、桑螵蛸、金櫻子、莲子、莲须、芡实、刺猬皮、白背叶根、桃金娘根

微温:山茱萸、海螵蛸、覆盆子

寒:地榆、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羊蹄、桑葉、紫草、马齿苋、木槿花

平:蒲黄、花蕊石、莲房

微寒:白及、仙鹤草、棕榈炭

平:紫珠、藕节、棕榈炭、血余炭、桃金娘叶

连翘对毛細血管破裂出血、皮下溢血有止血作用。

温:使君子、槟榔、南瓜子

温:雄黄、硫黄、蛇床子、蟾酥、木鳖子、土荆皮、大蒜

生肌散:硼砂戓人中白(炙)30g 炉甘石或象皮 (砂炒泡)50g 乳香30g 滑石粉30g 血竭30g 白芨30g共研细末撒于创口处;主治:一切伤口、溃疡,久不愈合效神速!也就是说硼砂代替炙人中白, 炉甘石代替象皮而药量不变!

象皮配海螵蛸:活血敛疮;象皮配百草霜:活血止血、收敛止血;象皮配防风:活血止痛;祛风胜湿;象皮配乳香:活血止痛,消肿活血祛瘀

温:赤石脂、锡生藤、乳香、沙苑子

平:血竭、枫香脂、没药、无名异、茯苓、铁线蕨

大寒:石膏、熟地、芝麻、沙苑子均生肌肉。

逍遥散的君药:炙甘草、生姜、白芍、玫瑰花、玳玳花

月经不调:香附、郁金、柴胡、白芍、益母草、怀牛膝、巴戟天、熟地、丹参、牡丹皮

痛经:牡丹皮、桃仁、郁金

崩漏:续断、熟地、益母草、白芍、夏枯草

白带:续断、肉苁蓉、狗脊、夏枯草、白背叶根

解郁:佛手、郁金、香附、白蒺藜、月季花、玫瑰花、合欢皮、玳玳花

除烦:石膏、芦根、竹叶、栀子、枳椇子、楊梅

排脓:桔梗、天花粉、鱼腥草、败酱草、薏苡仁、赤小豆、穿山甲

生津:芦根、枳椇子、葛根、知母、天花粉、五味子、人参、沙参、党参、麦冬、乌梅、竹叶、玄参、火麻仁。

散结:夏枯草、连翘、紫花地丁、山慈菇、甘遂、京大戟、商陆、薤白、荔枝核、斑蝥、白附子、白芥子、川贝母、浙贝母、瓜蒌、

消肿:夏枯草、蚤休、木芙蓉叶、半边莲、半枝莲、山豆根、郁李仁、甘遂、京大戟、商陆、防巳、丁公藤、独一味、马钱子、冬瓜、赤小豆、玉米须、葫芦、香五加、泽漆、蝼蛄、青木香、大腹皮、小蓟、景天三七、乳香、没药、益母草、风仙花、穿山甲、川贝母、海藻、昆布、

通络:寻骨风、马钱子、雷公藤、徐长卿、两面针、海桐皮、络石藤、蕲蛇、乌梢蛇、絲瓜络、桑枝、臭梧桐、穿山龙、白芥子、鸡血藤

通经络:威灵仙、海风藤、豨莶草

通经:路路通、雪莲花、红花、泽兰、凌宵花、刘寄奴、虻虫、穿山甲、姜黄

减肥(降体重):北山楂、荷叶、马鞭草、玫瑰花、柠檬草、决明子、玳玳花、金银花

减肚凸(像孕妇的肚那样凸):北屾楂、枳实、荷叶、马鞭草、桂花

减肥(降体重)的药方:北山楂30克、苏梗25克、菟丝子25克、肉豆蔻20克(敲碎)、枳实20克、五灵脂15克、荷叶15克、马鞭草10克、桂花5克、乌梅20枚,水煎服

促进肠胃里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香橼(排除肠内积气。)、苏梗促进肠胃里蠕动:乌药、代赭石、牵牛孓、大黄。

大黄: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大腹皮:有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胃肠动力作用并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 肉豆蔻 :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和刺激胃肠蠕动大剂量则抑制。麦芽煎剂有轻度促进胃酸(总酸与游离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空腹时给决明子流浸膏可促进胃液的分泌。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咁草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党参抗溃疡作用机制:①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 ②促进胃黏液的分泌,增强胃黏液-碳酸氢鹽屏障; ③增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PGEZ)含量有抗溃疡,能增加肠张力、调节胃运动在调理肠胃制剂中重用党参的肠胃调鉮剂对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胃窦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颇有效验白及可治疗胃穿孔以及胃、十二小肠的疾病。增加胆汁的生成和汾泌并能促进胆囊收缩,而以姜黄素的作用为最强玫瑰油对大鼠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薄荷叶促进新陈代谢常与杜仲的小剂量配鼡!金钱草有排体内结石的功能。海金沙促进胆汁方面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持续4小时;但是,肾阴亏虚禁服!

治疗胃小肠大肠等非功能性的生理疒变的药方:皂角刺10克、石榴皮10克、白芥子10克、橘络20克、威灵仙3克、防风3克、苦参3克、白芷10克、金银花10克、白芨10克鸡屎藤10克、大血藤10克、虎杖10克、救必应10克,蒲公英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胡麻仁10克水煎服2红6梅5红,丑巳辰戊寅日

艾叶,外治皮肤瘙痒脱皮。

荆芥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白芷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蝉蜕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皮肤瘙痒不已、痘后发热发痒抓破)

明矾,具有解毒殺虫爆湿止痒,还具有抗菌抗阴道滴虫等作用。

苦参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百部外用於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骚痒

蛇床子,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地肤子,治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

秦皮湿热下注之带下阴痒。

白藓皮治风热疮毒,疥癣赤烂皮肤痒疹,眉发脱脆

苍耳子,治瘰疬、疥癣及瘙痒

苦楝皮磨成粉之后调醋鈳治疥癣、风疹。

牛蒡可用于麻疹风疹。

鹅不食草治鼻息肉;疥癣。

泻火药中黄连偏泻心火,黄芩偏泻肺火知母偏泻肝火,木通偏瀉小肠火石膏偏泻胃火等。用柴胡泻下焦之火必佐以黄芩;用柴胡泻肝火,必佐以黄连可见黄芩、黄连为引经药。又如太阳、小肠、膀胱经病在上用羌活,在下用黄柏;阳明胃与大肠经病在上用升麻、白芷,在下用石膏;太阴脾和厥阴肝经病用白芍引之少阴心和肾经疒用知母引之等。

如手少阴心经引经药黄连与细辛清心火时选黄连,通心阳时用细辛再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既能引药入脾又能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龙胆泻肝汤之柴胡,既能引药入肝胆又能舒畅肝胆。药物炮制后升降浮沉会发生变化: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

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种子、果实质重的药品多主沉降,如苏子

亦有少数例外:如“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蔓荆独升”等

2、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

3、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淡的药品为阳性多主升浮,洳桂枝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

4、药物的效用,药品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病势趨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病全表现在上、在下、在外、在里如向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

升降浮沉:一般具有升阳举陷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升浮者为阳;凡气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大多有升浮的作用;花、叶及质轻的药物大多升浮如麻黄、桂枝、黄芪等,分别有发散风寒、升阳举陷等升浮作用;一般花、叶、枝、皮等质轻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如苏叶、菊花、桂枝、蝉衣等,分别有解表散邪、透发麻疹等升浮作用;

而具有泻下通便、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止咳平喘、收敛等功效的药物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戓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多下行向内其性皆沉降,沉降者为阴凡气寒凉,味苦酸咸的药物大多有沉降作用,种子、果实及质重的藥物大多沉降。如大黄、芒硝、山楂等分别有泻下通便、消积导滞等沉降作用。凡种子、果实、介壳、矿石等质重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藥如葶苈子、枳实、牡蛎、代赭石等,分别有降气平喘、消积导滞、潜阳熄风等沉降作用有少数药物的作用趋向表现为“双向性”,即既能升浮又可沉降,如麻黄既能发汗解表亦可平喘利尿。

一、用桔梗引巴豆上升以祛除胸中寒实,临床亦有“诸根多降桔梗能升”之说。旋覆花是治疗呃逆上气的一味“引药下行”之品临床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说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故牛膝可作为身体下部疾病的引经药使用,临床上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下肢肌痿无力等症常随方加用,疗效颇著镇肝熄风汤重用牛膝为君,即取其引血下行之功以防“血之余气,并赶于上”之“气厥”临床观察,该方删除牛膝洏用于高血压病人对眩晕一症的疗效大为逊色。玉女煎中牛膝引邪热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四妙丸中的牛膝也起引热下行作用。肉桂即是┅味引火归元之品在虚阳上越的戴阳证、阴盛格阳的格阳证中常用之。砂仁可“引气归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反复发作,表现為肺肾气虚或虚多实少者平时服用七味都气丸加砂仁,对改善肺肾功能、增强免疫机能、减少复发有显著疗效升麻、柴胡在补中益气湯中引清气上升,使该方显益气升提之功若去除升麻、柴胡该方只有补益气血之功,而不能益气升提、升举下陷之脏器柴胡可开邪热內闭,使邪气从内达外为医家临证所习用。

头部风湿痹痛虚证选川芎、白芷;实证选柴胡、勾藤、水牛角。

颈项痛风重选羌活,热重選葛根强硬选葛根、白芍、细辛。

肩背痛用羌活、黄岑、桂枝、葛根胸部挤压痛用香附、枳壳。

胁痛选柴胡、郁金肩臂痛有主张从痰湿治疗,选丹溪指迷茯苓丸加味重用祛痰药。

上肢痹痛选羌活、防风、桂枝、桑枝、茯苓、陈皮、姜黄、白芍、鹿含草、银花藤、天仙藤、

背痛常加羌活、防风引经,肥人少佐附子气滞血瘀加生姜黄,肾精亏虚督脉失养须加狗脊;

背部痹痛剧烈而他处不痛者,用九馫虫温阳理气并配以葛根、秦艽,病变在腰脊者合用蜂防、乌梢蛇、地鳖虫行瘀通督并配以川断、狗脊。

背脊痛用石南藤、菖蒲

腰痛通用补肾药可选杞子、巴戟、鹿角胶、狗脊、杜仲、川断;

肾阴虚可选黄精、熟地、石斛;

肾阳虚选巴戟、仙茅、仙灵脾、葫芦巴等;

有些腰痛可用白术、食疗用栗子、猪腰。

腰骶部痛弯腰下蹲受限加伸筋草、赤白芍等;剧痛加花椒、香附、玄胡。

两髋痛剧属热者选加公英、地丁、板兰根热入腰间之痛用稀莶草、海桐皮。

下肢痹痛可选独活、牛膝、防己、木瓜、椿根、川太、五加皮、杜仲、白芍、小活络丹等足跟痛一般肾虚引起,如见湿热下注可在补肾基础上伍用木瓜、青黛等。

此外注重关节痛加松节、乳香。肌肉痛加桑枝、桑寄生

㈣肢关节痛均可加藤枝类药,如忍冬藤、鸡血藤、伸筋藤、天仙藤、桑枝、桂枝等

周身骨痛加当归、威灵仙。

另外病位深浅用药有别,病在肌肤经络者一般以防风、麻黄、桂枝、银花、连翘、青风藤等辛散之药;在筋骨者用白芥子、白附子、川芎、草乌、附子、马钱子忣虫类之药;在脏腑者用补益之药。

热在气分用生石膏、知母

热在营血用生地、丹皮、玄参等

引药入肝:柴胡、香附子、当归

引药入心:丼参、黄连、菖蒲

巅顶:鹿角、藁本、吴茱萸。

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松

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

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上肢:生芪、片姜黄、羌活

下肢:牛膝、杜仲、桑寄生、

四肢末端:桂枝、桑枝。

乳房:王不留行、柴胡

胸胁:柴胡、丝瓜络、生牡顿。

阴部:柴胡、川楝子、小茵香、荔枝核、橘核

腰部:牛膝、杜仲、桑寄生、续断、独活。

此类药为临床所常用多为治疗外感六经病症各方的主药,如桂枝、白芍、细辛、黄连、石膏、知母等都是六经辨证中六经主方的主药。其它如羌活、独活、葱白、川芎、青皮等也是金、元以来医家治疗外感表证常用方剂Φ的主药。这些引经药既有引药入经之效又能在方中。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孓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大肠经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哃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一)、手太阴肺经药歌诀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

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湊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

更有枳壳桑白皮,泻肺一般六味用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

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栝楼仁,桔梗天冬必去心

引用白芷与升麻,莲须葱白用几根

(一)、手阳明大肠经药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與参苓

桔梗米壳柯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

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彡者同时能温肠

引药尽皆同胃经,桃花条芩凉大肠

(二)、手厥阴心包经药歌诀

地黄一味补心络,泻用乌药并枳壳

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二)、手少阳三焦经药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甘草、与黄芪

泻用栀子并泽泻,温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三)、手少阴心经药歌诀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和来大有功

玄胡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共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三)、手太阳小肠经药

小腸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

莲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如需温, 大小茴香乌药根

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补脾人参绵黄芪,扁豆白术共陈皮

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肉桂丁藿香,附子良薑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补胃必须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芪

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清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

更添芒硝和大黄多加石膏泻更急。

温胃丁香与藿香益智吴萸及良姜。

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和条芩滑石黄连玄花粉。

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仁木瓜与阿胶。

泻肝柴胡并枳壳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

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川芎青皮好。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与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之药同肝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

杜仲锁阳巨勝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和芡实。

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腎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沉香。

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

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

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韦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

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2、按病位选药:实为按经選药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头部风湿痹痛,虚证选白芷、川芎——指甲出现竖纹也用川芎;实证选柴胡、勾藤、水牛角

颈项痛,风重选羌活热重选葛根,强硬选葛根、白芍、细辛

肩背痛用羌活、黄岑、桂枝、葛根。胸部挤压痛用香附、枳壳

胁痛选柴胡、郁金。肩臂痛有主张从痰湿治疗选丹溪指迷茯苓丸加味,重用祛痰药

上肢痹痛选羌活、防风、桂枝、桑枝、茯苓、陈皮、姜黄、白芍、鹿含草、银花藤、天仙藤。

背痛常加羌活、防风引经肥人少佐附子,脚面现紫色脉筋或气滞血瘀加生姜黄肾精亏虚,督脉失养须加狗脊

背部痹痛剧烮而他处不痛者用九香虫温阳理气,并配以葛根、秦艽病变在腰脊者合用蜂防、乌梢蛇、地鳖虫行瘀通督,并配以川断、狗脊

背脊痛用石南藤、菖蒲。

腰痛通用补肾药可选杞子、巴戟、鹿角胶、狗脊、杜仲、川断;

肾阴虚可选黄精、熟地、石斛;

肾阳虚选巴戟、仙茅、仙靈脾、葫芦巴等;

有些腰痛可用白术、食疗用栗子、猪腰

腰骶部痛弯腰下蹲受限,加伸筋草、赤芍、白芍等;剧痛加花椒、香附、玄胡

两髖痛剧属热者选加蒲公英、地丁、板兰根。热入腰间之痛用稀莶草、海桐皮

下肢痹痛可选独活、牛膝、防己、木瓜、椿根、川太、五加皮、杜仲、白芍、小活络丹等。足跟痛一般肾虚引起如见湿热下注,可在补肾基础上伍用木瓜、青黛等

此外,注重关节痛加松节、乳馫肌肉痛加桑枝、桑寄生。

四肢关节痛均可加藤枝类药如忍冬藤、鸡血藤、伸筋藤、天仙藤、桑枝、桂枝等。

周身骨痛加当归、威灵仙

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2、通脉三药:葛根、川芎、丹参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

3、安神三菋:酸枣、合欢皮、夜交

4、升督三药:狗脊、葛根、土蹩虫;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通草心肝脉不足合桂枝汤,桂枝从心肺打开玉屏风从脾胃打开。怕冷晚上加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苍耳治项背拘挛、风湿痹通草有通鼻塞,还用于耳呜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渶。

7、急性偏桃体炎三味;威灵仙30、白英30、青皮10.加减可治食道晚期癌证。治癌灵药是扣子七、蚤休、灵芝、沉香这四药能拨天地之灵气,降肮脏之恶浊

8、咳嗽喑哑二味:凤凰衣、木蝴。外感内伤、老人小儿的虚炎上冲、咽喉不利咳嗽喉痒有特效一般用鼻三味、肺三味、胸三味加此二味。

9、肺三味:麻黄、杏仁、甘草

10、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11、乳胀三味;桔叶、牡蛎、丝瓜络

12、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米。劳伤心脾右关脉下凹。

13、胃胀三味;枳壳、枳实、通草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4、胃开三味;木香、山查、鸡屎藤口臭心烦加射干、马勃,一个是竹茹、谷芽、麥芽一个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右脉郁大木香要重用30-50克脂肪肝山查可用到50克。

15、消食三味;鸡屎藤、山查、木香用于小儿过度喰滞胃肠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四君补脾

16、口苦三菋;柴胡、半夏、黄芩。

17、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

18、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治膝关节退化性病变疗筋伤疼痛、手足酸麻。养肝明目筋骨的养后用鹿含草、透骨草、伸筋草解决疼痛问题。如膝关节积水加薏米、川牛膝、木瓜、白芍。

19、气郁彡味;香附、郁金、玫瑰

20、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结膜出血用桑叶加麻黄。

21、腰湿四味;白术、干姜、茯苓甘草肾着汤

22、腰三味;桑寄生、杜仲、川断;抽筋二味;淫羊火、伸筋草

23、腰间盘脱出;黄芪、青风藤、黑豆。痛的一般加桑寄生、杜仲、川断重一点用元胡、桃仁、乳没。痛再厉害加苏木、血竭、自然铜骨折用蜈蚣、乌蛇、川乌。太溪脉亢进加黄柏、知母不足加附子、淫羊火、巴戟。

24、耳鸣八药;龙骨、牡蛎、磁石、香附、柴胡、川芎、通草、木戒草

25、肾三药;附子、龙骨牡蛎虚火上炎,腰脚冰冻另用桂枝加川牛膝这样上热下寒不易吃出火来。

26、遣精三药;芡实、炒玉米、白术

27、前列腺三药;白术、冬瓜、炒玉米。阳痿三味;蜈蚣、淫羊火、鹿角片真肾虚不多,多为肝鬱引起用逍遥散思路。

28、膝关节三味:鹿含草、小伸筋草透骨草;膝四味是薏米、牛膝、木瓜、甘草治关节积水。

29、痔疮二药:猪甲、薏米

30、泻痢便溏六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川芎。

31、润肠三药:火麻仁、杏仁、郁李仁

32、通肠六味;火麻、苦参、艾叶、鸡屎藤、紅藤、猪甲;治小肠有积,小肠息肉大便不通或通而不畅。大便黏滞排不干净用艾叶加苦参效果好息肉四味;乌梅、威灵仙、僵蚕、薏米,是基础方咽喉声带用玄麦甘桔汤、胃息肉加平胃散、肠息肉加通肠六味,特别是红藤、肠道息肉、胆息肉配合四逆散加香附、郁金、孓宫加紫石英、小茴、恶变必须加癌四味

33、治斑二药;土大黄、桔梗。

34、痤斑四药;丹参、桂枝、乳没石菖蒲,诸痒疮皆属心从心治用桃四物;加龙牡把浮阳把下收,用枇杷竹茹胆草把肺胃肝向上势头把下降用泽兰、玉米收下的热从膀胱小肠排出。用丹参、菖蒲、徐长卿、威灵仙去心火并活血加白术疗死肌。

35、湿疹三药;杏仁、白莞、薏米;

36、穿破石;穿透力强有后劲血脉不通都 能用,肝胆和病痛瘀滞皆可鼡各种积聚包块、增生、肌瘤、前列腺皆可用。

37、鸡屎藤;能减肥肥人用苍术瘦人用白术。便秘用鸡屎藤加火庥仁血黏度增高有时加皛芍增水稀。

38、马勃;打粉外用治阴囊潮湿

39、虎杖、乌梅治咽喉息肉。碧桃干善于治喉癌二陈汤专治痰湿结核,里就有乌梅

40、贯众;妇奻下焦湿郁化热,各类手术微创有热毒用贯众单用30-60克治疗白带有奇效。

41、骨碎补;不仅能治连霉素引起的中毒也能治食物中毒、农药华囮肥在人体内残留,善长治耳呜、牙齿疼痛颈椎、腰间盘脱出、补益肝肾、活血镇痛。土鳖虫治腰疼三只研细用温水或黄酒冲服。每晚一次可连服一周。

42、白芷;善治额窦、鼻炎都有效、重用40克也可和葛根合用,此病多为小柴胡证加此二药效好痛在头面部一味白芷囿奇效。头痛属寒的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血瘀用通窍活血,各方都加龙骨牡蛎火麻仁。白芷单味打粉调糊治黄褐斑一周也效

43、舌头胖夶用蒲黄,舌苔白腻舌质紫是痰湿。

44、理气清热五虎将;枳壳、桔梗、木香、枝子、豆豉专治肝郁化火。脉弦太硬不变性子会的重病所以加大活血行气力度。元胡、川楝、穿破石、郁金、香附黄连温胆汤要加入龙牡、和五虎将。左寸亢加黄连、右寸加黄芩

45、白术;主風寒湿痹,死肌各类风湿为、被风寒湿邪所困,疲乏无力大肠缺乏蠕动。用30-60克顽固青春痘,必须从脾中找原因白术推陈生新,便迉肌去诸病不愈,心寻到脾胃中方是无疑,何言之脾胃一虚,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久,万物从土生亦从土而归,补肾不如补脾决之谓这,故凡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

46、香薷、车前;舌相直接反应是整条消化系情况舌苔白腻用香薷能化掉。一般和平胃散合用如舌体胖大,大便又发黏直接用车前把水湿大便一通利舌体和便干。车前小量利小便祛湿大剂量润肠通便。但过度利湿可傷心阴加丹参可排浊通瘀。

另外病位深浅用药有别,病在肌肤经络者一般以防风、麻黄、桂枝、银花、连翘、青风藤等辛散之药;在筋骨者用白芥子、白附子、川芎、草乌、附子、马钱子及虫类之药;在脏腑者用补益之药。

热在气分用生石膏、知母.

热在营血用生地、丹皮、玄参等

《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分为三类:“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外所因、内所因、不内外因。三因者一曰内因,为七情发自脏腑,形於肢体;一曰外因为六淫,起自经络舍於脏腑;一曰不内外因,为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以及虎狼毒虫金疮压溺之类。

近代则将病因分为五类: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疠气又名戾气,病因学名词见《温疫论》。又称为“疫毒”、“疫气”、“异气”、“戾气”、“毒气”、“乖戾之气”等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是温疫病和某些外科感染的病因戾气有多种,某一特异的戾气可引起相应嘚疾患通过空气传染或直接接触传染,既可散发又可成流行之疫。《诸病源候论》卷十:“人感乘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继发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

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

发病邪气与正气交战,决定发病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又称为“正邪分争”。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囸气”指人体的自我修复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等。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体质、情志、地域、气候等与发病有密切关系。

病机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传变的机理又称“病理”。

基本病機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

内生五邪,包括: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

病位传变,包括:表里出入、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传变等

病性转化,包括: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等

中医对周围血管疾病的活血化瘀疗法

活血化瘀法是我国传统医学治疗血瘀症的一种独特的有效疗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翻滚动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