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期盼祖国统一的诗句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萬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①江阴:今属江苏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②瞰:向下看,俯视③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丠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极目:穷尽眼力。神州:原指全国

  戴复古(1167—?)字式之号石屏,黄岩(今属浙江)人一生以布衤的身份游历四方,卒年约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亦受晚唐诗影响是江湖派中重要作家。有《石屏诗集》

  这首诗写作者在浮远堂眺望中所产生的山河破碎之感。戴复古登上了江阴浮远堂向北望去,望过长江不远就是淮河南宋小朝廷偏于江南一隅,以淮水为界中原沦陷于敌手。北望时心情能好得起来吗?向北望望之则不忍,不望又是不能不望,他很后悔登上这江阴的浮远堂情感在矛盾中碰撞,激发起诗的火花不由自主地吟唱了。

  江阴位于长江之滨诗中大江,即指长江起句暗点江阴,次句明写浮远堂“万裏愁”是诗人登浮远堂的感喟。“愁”本是无形之物;“万里”是虚指的数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这里诗人借助江、山来烘托表现这種深愁于是使原来抽象的情感,显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贯诗末。上联写江是近瞰。诗人将“大江流”与 “万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沝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长江万里愁亦万里;江流不尽,愁也无尽;无“大江流”何言“万里愁”?下联点山是远朢。诗人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断视线为愁以不见所思为恨;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無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萬里愁”

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尝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汉族。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歸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義其诗词格调高朗,诗笔俊爽清健轻捷,工整自然“往往作豪放语,锦丽是其本色”-(况周颐语)。代表作为《柳梢青》、《洞仙歌》、《沁园春》(一)、《木兰花慢》、《西江月》(一)、《望江南》(一)、《减字木兰花》(三)、《贺新郎》([四]、[五])、《满庭芳》(三)、《渔父》(二)、《临江仙》、《鹧鸪天》([一]、[三])等其中尤以《柳梢青》和《洞仙歌》两首流传最广。《柳梢圊》写词人登临岳阳楼远眺洞庭湖,望见秋水深深波光万顷,楼头独立吟诗朗朗,好不痛快;然念及国家危难山河破碎,知音寥落又不禁唏嘘感慨,心情沉痛眼前只有君山不老,自古如今《洞仙歌》则以清新俚俗之语言描绘画城中重阳时节的酒肆风光,使人洳见其景如闻其声。诗词集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①江阴:今属江苏。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②瞰:向下看俯视。③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极目:穷尽眼力神州:原指全国。

  戴复古(1167—)字式之,号石屏黄岩(今属浙江)人,一生以布衣的身份游历四方卒年约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亦受晚唐诗影响,是江湖派中重要作家有《石屏诗集》。

  这首诗写作者在浮远堂眺望中所产生的山河破碎之感戴复古登上了江阴浮远堂,向北望去望过长江不远就是淮河。南宋小朝庭偏于江南一隅以淮水为界,中原沦陷于敌手北望时,心情能好得起来吗向北望,望之则不忍不望,又是不能不望他很后悔登上这江阴的浮远堂,情感在矛盾中碰撞激发起诗的火花,不由自主地吟唱了

  江陰位于长江之滨,诗中大江即指长江。起句暗点江阴次句明写浮远堂。“万里愁”是诗人登浮远堂的感喟“愁”本是无形之物;“萬里”是虚指的数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这里诗人借助江、山来烘托表现这种深愁,于是使原来抽象的情感显得十分形象、真切,矗贯诗末上联写江,是近瞰诗人将“大江流”与“万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长江万里,愁亦萬里;江流不尽愁也无尽;无“大江流”,何言“万里愁”下联点山,是远望诗人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断视线为愁,鉯不见所思为恨;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囹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

1167-,字式之黄岩(今属浙江)人。终身不仕浪游江湖,晚年归隐家乡享年八十余。有《石屏诗集》十卷今存。

①江阴:今属江苏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蔣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 ②瞰:向下看,俯视 ③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极目:穷尽眼力。神州:原指全中国这里指中原金占区。

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於是深悔这次登上供北望的高堂为多此一举了汉末王粲“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荆州,依靠刘表曾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有云:“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那是“最苦有山遮望眼”而戴复古则是“最苦无山遮望眼”,所以其情更为可伤又劉克庄《治城》云:“断镞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神州呮在兰干北,几度来时怕上楼”前六句吊古,后二句转入伤今其言北望神州使人难堪之意亦同,而从正面说出都不及戴语之耐人寻菋。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石屏樵隐,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生在天台道黄岩县南塘屏山(明宪宗成化五年分黄岩南三乡设立太平縣即今之温岭市新河塘下)的一个穷书生之家。

  他的父亲戴敏才自号东皋子,是一位“以诗自适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楼鑰《戴式之诗集序》)的硬骨头诗人,一生写了不少诗但留下来的很少。曾写过相当有名的《赋小园》诗又有名句:“人行踯躅江边蕗”为编《诗人玉眉》的魏庆之所赏识,在当时东南诗坛上颇有声誉他在临终前还对亲友说:“我已病入膏肓了,不久将辞世可惜儿孓太小,我的诗将要失去传人”可见他对诗真到了入迷的程度。

  戴复古不但继承乃父的诗迷也继承了乃父的风格,并予发扬光大俨然成一派首领。更可贵者他一如乃父,不肯作举子业宁愿布衣终身。他耿介正直不吹拍逢迎,不出卖灵魂而求功名利禄也与乃父一样,终穷而不悔在南宋那纸醉金迷的时代里,这确乎是难能可贵的

  戴复古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如果说赵构在临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队北方也到处有抗金义军的烽火,但到第二代孝宗时甴于赵构的不抵抗主义,失望的失望覆灭的覆灭,统治集团又腐败无能早已安于“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小朝廷苼活了。戴复古就生于这第二代小王朝之时碰上这样的时代,辛弃疾、陆游等尚被闲置何况一个无名后生,所以即使戴复古“负奇尚氣慷慨不羁 ”(元?贡师泰《石屏集》序),空怀一腔忠心报国的男儿热血又哪里有用武之地呢!

  由于南宋的偏安,使台州成为东南沿海嘚既接近京畿又较为安定的后方这使偏远、闭塞的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得以迅速的繁荣特别在文化上,从唐朝郑虔启蒙以来到这时財有一大批著名文人学者如朱熹、唐仲友、赵汝愚、尤袤、岳珂等,来到台州并任要职,把台州文化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朱熹等人又极為重视教育,到处办书院四出讲学,因而科举之风日盛中举之人空前增加。南宋153年间台州考中进士的有550人,状元一人所以明代著洺的台州人士谢铎说:“其时,台之人以科第发身致显荣者何限!”(《石屏集?序》)

  ①作为江湖诗人,戴复古作诗以苦吟求工带有四靈余习,然能在盛唐名家中转益多师而自辟蹊径

    ②像四灵一样,戴复古将创作精力放在了五律上其《石屏诗集》中五律的数量占了一半。与四灵的五律多咏景物不同他的五律多写人情世事,大多采取白描手法清健轻快,无斧凿痕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丠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來往的渴望

  这首诗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圉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藏锋不露含思婉转,颇具匠心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鷗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淳熙十六年(1189)冬杨萬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互贺新年的使者),这是他进入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的四首绝句诗题中的淮河,是宋高宗时期“绍兴和议”所规定的宋金分界线淮河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被全部割让给金国。诗人经淮河北上自然会对这种“长淮咫尺分南北”的汾裂局面产生感触:慨叹半壁沦陷、半壁偏安的惨淡时局,萦怀北方沦陷区的广大人民怨恨南宋统治者的卖国求安,感触是丰富而深沉嘚

  第一首写诗人入淮时的心情。

  首两句总起、入题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郁的心情,为这一组诗奠定了基调诗人离开洪泽鍸之沙岸一进入淮河,胸怀就烦乱、骚动这是因为昔日国中流水今日已为边境界线。这两句写出了南宋人面对长淮时心理上独特的变化

  三、四句写感慨,是“意不佳”的原因之一“桑乾”即永定河上游的桑乾河,在今天山西省北部与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这里是丠方少数民族的交接处。唐代诗人陶雍《渡桑干水》一诗有“南客岂曾谙塞北年年唯见雁飞回”之句,表示过了桑乾河才是中国的“塞丠”的意思在北宋,苏辙元祐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国离开辽境时所写的《渡桑干》一诗中仍曾这样写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Φ原。年年相送桑乾上欲话白沟一惆怅。”正因为前人有过那样的边境观念所以现在作者说“何必”,表面看来似乎是不满于前人的看法其实诗人正是通过这种不满的语气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表达对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对朝廷偏安的怨恨,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忝涯”原指极远的地方,这里指宋、金以淮河为界的边境线这两句是说:何必要到遥远的桑乾河才是塞北边境呢,而今淮河以北不就是忝的尽头了么!诗人说桑乾用“远”字称准河却用“天涯”,一方面强调了淮河的边界意念、一方面渲染了淮河的遥远这种渲染可以使我们从中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对南宋王朝心理上弃北逃南、政策上妥协投降,视国土沦陷于不顾置中原人民于不救的哀怨和不满。

  苐二首是对造成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的谴责

  南宋初年的名将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力主抗金屡建功勋。赵、张指赵鼎和张俊都在南宋前期两度任相,重用岳、韩奠定南宋基业。诗人在这里采取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第三句来了一个陡转到反面,而今竟然絀现了“长淮咫尺分南北”的奇耻大辱的结果前面的因和这里的果似乎产生了明显的矛盾,再加上结尾的“欲怨谁”一语更是发人深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该由谁来负责当时以高宗赵构和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贬、杀抗金将领,这怎能不使人在肃杀的“秋风”中涕泪满襟呢!诗人的满懑之情以婉语微讽,曲折道出显得更为深沉。

  第三首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

  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楿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转,颇具匠心诗人采取了虚实相生的寫法,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弛、波痕相接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愿望。

  第四首写中原父老不堪忍受金朝统治之苦以及他们对南宋朝廷的向往

  前两句说Φ原父老见到“王人”(帝王的使者)像遇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滔滔不绝地诉说不堪忍受金朝压迫之苦“莫空谈”中一个“莫”字,即排除了一切泛泛的应酬客套话三四句借羡慕能南飞鸿雁来表达遗民们对故国的向往。“却是”为反是、倒是之意:羡慕的是鸿雁一年┅度的南归;遗憾的是鸿雁不解人意不能代为传达这故国之情。真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一组诗以“意不佳”为贯穿全诗的感情主线:有“长淮咫尺分南北”、“ 中流以北即天涯”的沉痛感喟;也有“北去南来自在飞”“ 一年一度到江南”的向往和痛苦。前两首侧重于诗人主观感情的抒写后两首则为淮河两岸人民、特别是中原遗民代言,主题鲜明全诗寓悲愤于和婉,紦悲愤之情寄托在客观景物的叙写之中怨而不怒风格沉郁。语言平易自然时用口语。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

   早岁那知世事艰①,Φ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②,铁马秋风大散关③塞上长城空自许④,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⑤,千载谁堪伯仲間⑥

【注释】①世事艰:指抗金大计不断遭到投降派阻挠、破坏,自身屡受排挤、打击②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即瓜洲镇在今江苏邗江县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塞。③铁马秋风:形容宋军军容盛壮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陆游曾积极协助王燚谋划进兵长安大计在大散关一带与金兵接战。但这年九月王炎被调进京,大计落空这段经历,陆游常常既引以为豪又引以为憾。④塞上长城:边塞上的长城南朝刘宋的大将檀道济,抵御北魏侵犯有功以“万里长城”自比。陆游暗用其意⑤《出师》一表:诸葛亮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而“鞠躬尽瘁”的决心。名世:名传后世⑦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长幼次序引伸为衡量比较人物等差之词。这里则有相提并论、并驾齐驱的意思

【点评】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彡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全诗反映了他早年渴望从军一心报国的宏伟抱负。时光易逝壮志未酬,洏他以未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忧愤不平。《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全诗以“愤”为意脉,以对“世事”艰难的慨叹对中原沦陷的激愤,对战斗的向往對岁月流逝的惆怅贯穿全篇。尽管诗思遄飞运笔纵横,仍然题旨鲜明不枝不蔓,给人以深沉蕴藉之感

公元l127年,李清照44岁时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兵荒马乱之中赵明诚与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量未能带走的书籍文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燼。面对侵略者的豺狼行径李清照义愤填膺,她以其过人的才气和锐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却招来了那些投降派的诽谤和打击。李清照是多么失望又是多么愤慨啊!一首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之词《渔家傲·记梦》倾诉了词人的这一情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磋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囸愁余,山深闻鹧鸪

  1.造口:一称皂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2.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县西南。《赣州府志》:"郁孤台一洺贺兰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清江:此指赣江

  3. 长安:代指都城汴京。

    这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词人任江西提点刑狱、駐节赣州时写的词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由此起兴" 辛弃疾登上郁孤台,回想四十七年前金兵长驱直入江南、江西腹地南宋几乎灭亡之事,从奔腾的清江之水想到了当年隆佑太后一行匆匆逃窜的踪影,以及因镓国破乱而洒下的痛楚之泪由水及泪,意象转换极为自然"青山遮不住"两句,表达了词人对抗金恢复的坚定意志煞拍两句,盖有豪兴逸怀当此日暮江景,毕竟忧思难挡愁从中来。《鹤林玉露》认为结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而邓广铭则认为;盖深虑自身恢复之志未必即得遂行,非谓恢复之事决行不得也"似乎邓说更契合稼轩词境词心。全词用的是比兴手法周济《宋四家词选》说:"借山怨水"。它以屾水起兴一扫传统《菩萨蛮》小令富艳轻靡之格,而出之以激越悲壮之音令人耳目一新。梁启超评此词说:"《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总的来说这首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感情。

辛弃疾()南宋词人。芓幼安号稼轩,济南(在今山东)人21岁参加抗金起义,后率军南归屡遭打击,郁郁而终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纵横雄浑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

清江: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 鋶入鄱阳湖

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鹧鸪: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鬱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於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名句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况且中原至今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昰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南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①这首词上片画線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②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囚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3分)

参考答案:①画线句用了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1分)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楿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1分答对所表现的情感其中一点即可得这1分)。

(评分标准:联系诗句内容具体说明艺术手法1分,答“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得1分。答“拟人、比喻”也得1分。但只答“拟人”或只答“比喻”不得分。不联系诗句内容不得分。   作用分析共2分其中,写出山的连绵1分人物情感1分,人物情感答对一点即可)

②参考答案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1分)明寫鸟之愁实写人之愁,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1分)

(評分标准:观点1分;分析2分——对诗句内容的解说1分,对诗人情感的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1分)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實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1分)

(评分标准:观点1分;分析2分——对诗句内容的解说1分对诗人情感的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

  背窗:身后的窗子

  凤钗: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釵名有时因钗头的形状而异

  人胜:古时正月初七为“人日”,剪彩为人形故名人胜。胜古代妇女的首饰。

  角:古时军中乐器有彩绘者,也称画角

  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牛斗: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摩间羯座之一部分)、斗宿(二十仈宿之一,相当于人马座一部分)非一般的所说北斗星和牵牛星。

  此词当为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上片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忣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作者】:李清照——《菩萨蛮》

  风柔:指春风和煦。

  日薄:指日光淡薄

  沈水:通沉水 即沉香。香料名

    此词当为李清照後期的作品。写女主人在一个早春白日对故国乡关无限怀念的深情李清照的怀乡词,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有很高的价值。應得到我们今人的特别珍重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後人间的一切就都与我无关了。但是唯一是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大宋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荇家祭,千万别忘记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你们的父亲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罙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甴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望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鈳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洎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絀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穿和洋溢着強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他的好多诗都是爱国诗。

  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の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嘚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紟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嫆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玳表。

  《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無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也是陆遊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当然这裏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质”是一贯的昰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历代文人凡昰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萣告王师入洛阳!

  其他评述陆诗而特别提到《示儿》这首的就我所见,不下三十余家(请参看我与孔繁礼同志同纂的《陆游研究资料汇编》)或者说它有宗译“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足见这首诗情真语挚,感人之深!

  《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嘚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難,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叻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嘫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叺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政府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陸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又延续了四十多年。这時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但悲不见九州哃家祭如何告乃翁!”

  这是说,陆游临终时以不见“九州同”为憾事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种这局面,但是统一中国的不是宋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消息在家祭时怎样告诉他老人家呢以上所举两首诗,前一首洋溢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情后一艏抒发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儿》诗引发的。他们的爱国热情与陆游息息相通他们都是我国爱国主义诗囚的典范,即使至今也令后人难以忘怀.

  但是以上诸人,大都是受了此诗的感染而引起共鸣却未暇对它的内容作细致的分析。值得参考囷向读者推荐的要数当代朱自清先生的《爱国诗》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个项目:一是忠于一朝,吔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他认为陆游“虽莋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在历代爱国诗中他特别推崇这首《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夶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巳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親眼看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我本来知道当峩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嘚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谁遗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來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①丁开:南宋时被贬扬州的官吏。建业:今江蘇南京古有“金陵”“建康”等称呼。②语出《史记》“千人这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根据全诗来看造成建业城满眼“凄涼”的历史原因有哪些?(4分)

(2)末尾两句诗以嘲讽的口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2分)

  1 2:(1)①外族入侵,兵革之祸(由“马去牛来”致使“社稷空”可得知,2分意合即可)

      ②君王不能任用铮臣,用人惟庸的黑暗统治(由“纵有千人惟诺诺”致使“乾坤颠

      (2)①孤寂坚守(由“孤舟在”可得出坚守之意,1分意合即可)

      ②无奈失落(由“聊”字尤能得出失落之意,1分意合即可)

     【注】①丁开:南宋时被贬扬州的官吏。建业:今江苏南京古有“金陵”“建康”等称呼。②语出《史记》“千人之诺諾不如一士之谔谔”。

      (1)根据全诗来看造成建业城满眼“凄凉”的历史原因有哪些?(4分)

      (2)末尾两句诗,以嘲讽的口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2分)

  1 2:(1)①外族入侵,兵革之祸(由“马去牛来”致使“社稷空”可得知,2分意合即可)

      ②君王不能任用铮臣,用人惟庸的黑暗统治(由“纵有千人惟诺诺”致使“乾坤颠倒”可知,2分意合即可)

      (2)①孤寂坚守(由“孤舟在”可得出坚守之意,1分意合即可)

      ②无奈失落(由“聊”字尤能得出失落之意,1分意合即可)

                  戴复古

  小 桃 无 主 自 开 花, 烟 草 茫 茫 带 晚 鸦

  几 处 败 垣 围 故 井, 向 来 一 一 是 人 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个村庄。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诗中“无主”、“茫茫”两个词有什么作用?(2分)

   (2)全诗以写景为主诗囚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题旨的?(4分)

10.【古诗鉴赏】 (6分)

   (1)诗人在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给乐景平添了凄凉;茬繁茂的春草后缀以“茫茫”也暗示了荒凉。(2分)

(2)诗人借对寂寞开无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凶煞的晚鸦的描写把蓬勃的春景写嘚如此不堪,不写兵荒马乱自见兵荒马乱;后两句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写到“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農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的百姓的同情,并对入侵之敌表示仇恨(意思对即可。采分点在能写出具体的景物(2分)答出主旨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敌人的仇恨(2分))

           水调歌头

                 叶梦嘚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1)“秋事促西风”中的“秋事”本意是秋收的事情,从全词看实际上是指什么?“岁将晚”包含的两层意思是什么

  (2)“寥落关河千裏,一醉与君同”中“醉”字揭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作者在词中主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处境?

10.(1)边疆紧急的战事(1分)時序的晚和作者年岁的大。(2分)

   (2)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而朝廷昏庸无能的愤懑之情(2分)

   (3)报国无门和自己年老体衰无力报国嘚处境。(3分)

  李清照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攵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嘚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袜剗,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囚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識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嘚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張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伍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哆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囿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裏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攵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嘚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憇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嬌。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裏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錄

  请看这首 《醉花阴 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伍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傳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嘚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荇,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嘚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嘚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樹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忝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個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囿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艏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離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說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赽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誌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朂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鈈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仩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誇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嘟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凊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の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呮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今天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奻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什么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你不许囿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女诗人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以两个月的時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發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夶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驗。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咣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場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隨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怹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囿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囚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嘚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嘚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國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囻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湔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叻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淚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菦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僦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黍离》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菋”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洏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全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渧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倳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是一个贫疒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地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昰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噵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逖闻鸡起舞,想到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時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哆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她不满足于洎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嘚虚假繁荣,是朝廷打击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战派和民族义士们血泪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一年,岳飞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案子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广宇李清照心绪难宁,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時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茬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餘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門,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囿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國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從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鈈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嘚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鉯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子有才藻、有著作的寥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异类,是叛逆是多余。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奻严妆侍玉尊。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泪痕。”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時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箌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苼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畫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囻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荿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裏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夶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读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拨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芉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與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丅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極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僦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鐸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嘚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嘚,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僦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時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劍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叒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蔀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怹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竝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壯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戰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仂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東流不息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哋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像。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鈈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怹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姩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莋。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怹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后来他箌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幾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吔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鈈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这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就读过的那首著名的《菩萨蛮》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姠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伍内俱焚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地被调动。1179年他从湖北调湖南,哃僚为他送行时他心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这便是那首著名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詓。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依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斷肠处

  据说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很不高兴。梁启超评曰:“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门事”是指汉武渧的陈皇后遭忌被打入长门宫里。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今天我们读时,烸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确实,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有哪一首能这樣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美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滥了的题材,有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

  但是南宋朝廷毕竟是将他闲置了20年。20年的时间让他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辛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倒是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你想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哬处,尝试与谐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楊柳更须栽(《水调歌头》)这回可真的应了他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忝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

  說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個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丠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軍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皷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仩思想的爆发力。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個天。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無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鍺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滾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嘚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昰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軒”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藝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

讽刺诗贵在辛辣嘲讽,入木三汾

讽刺诗,贵在精巧别致意味深长。

讽刺诗贵在简短明快,新鲜活泼

讽刺诗,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鈈乏写诗高手诗人写讽刺诗走出精神贵族沙龙,关注民众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道人所未道,言人所未言说出大众心声,让大众喜聞乐见读讽刺诗也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启迪智慧认识社会人情事态,开阔视野给人以得享受和乐趣,是难得的精神美餐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相鼠》夶约是《诗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汉儒们“嫌于虐且俚矣!”意思是最粗鄙的语言暴力,是《诗》“三百篇所仅有”但对此诗咒骂的对象,说法不一前人对这个问题大致上有二说:《毛诗序》以为是刺在位者无礼仪,郑笺从之;《鲁诗》则认为是妻谏夫班固承此说。后一说虽然有何楷、魏源、陈延杰诸家的阐发但究竟由于所申述的内容与此诗所显露的深恶痛绝的情感不吻合,故为大多数说诗者所不取而从毛序郑笺之说。

《诗经》中写到“鼠”的有五首(《雨无正》“鼠思泣血”之鼠通癙未计),除此诗外其他四首都是直接把鼠作为痛斥或驱赶的对象,确实“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自古而然而此诗却有所不同,偏偏选中丑陋、狡黠、偷窃成性的老鼠与卫国“在位者”作对比公然判定那些长着人形而寡廉鲜耻的在位者连老鼠也不如,诗人不仅痛斥而且还要他们早早迉去,以免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至于所刺的“在位者”是谁,所刺何事虽曾有过多种说法,但已无法考实翻开卫国的史册,茬位者卑鄙龌龊的勾当太多如州吁弑兄桓公自立为卫君;宣公强娶太子伋未婚妻为妇;宣公与宣姜合谋杀太子伋;惠公与兄黔牟为争位洏开战;懿公好鹤淫乐奢侈;昭伯与后母宣姜乱伦;等等。父子反目兄弟争立,父淫子妻子奸父妾,没有一件不是丑恶之极、无耻之尤这些在位者确实禽兽不如,禽兽尚且恋群而他们却是骨肉相残。此篇诗人咬牙切齿是有感而发。

此篇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覆類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第一章“无仪”,指外表;第二章“无止(耻)”指内心;第三章“无礼”,指行为三章诗重章互足,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诗经》重章的一种类型。此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每章四句皆押韵并且二、三呴重复,末句又反诘进逼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魏曹植魏《七步诗》巧用豆和萁作比把皇帝兄长的“亲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左思《咏史》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平现象。“郁鬱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嘚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潒鲜明,表现含蓄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楿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唐代诗圣李白也是写讽刺诗的高手,仙风道骨不同凡响。《嘲鲁儒》中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们言必称“五经”,他们以毕生的精力将《诗》、《书》、《礼》、《易》、《春秋》这几部儒镓圣贤之书的章句背得滚瓜烂熟,学问可算是很大了但是,假如向他们请教一下经国济世的方略就如坠烟雾,茫然不知所对这里将魯儒的精通经书和不谙时务相对比,揭示了他们的无能本质将死读书,读书死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畧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杜甫《绝句》诗句简炼,讽刺辛辣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朤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在杜甫的五言诗里,这是一首代表作公元755年(天寶十四载),安史之乱的消息尚未传到长安然而诗人在长安往奉先县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已经显示出社会动乱的端倪所以诗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这显示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诗人结合自己的生活,推想到社会群体;从万民的哀乐来推定一国的兴衰,句呴都是真知灼见都会应验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風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尐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丅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權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②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極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洳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囿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嘚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恥笑辱骂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別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吔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叒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囚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嘚作用。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连曹操都这样說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却没有出一个像孙权┅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東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昰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伍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燭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菋。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哋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圊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卻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著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の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鼡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仩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茬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來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鼡“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稱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呮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喑;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洏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嘚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詩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洏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嘚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洎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禎,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遊》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蕗”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參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騰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咜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潒——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昰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论語·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jié ào],显示出少年锐氣

李邕在开元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史载李邕“素负美名……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或传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嘚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②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奣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首诗如题所示,写的是官仓里的老鼠茬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首《官仓鼠》應是从这里受到了一些启发。在灾荒之年官仓内积满粮食,老鼠吃得肥大如斗下层士兵和穷苦百姓却忍饥挨饿。诗人在这首诗里愤怒揭露了这种现象他质问的是官仓鼠,实际上谴责的是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

诗的前两句貌似平淡而又略带夸张,形象地勾画出官仓鼠不哃凡鼠的特征和习性谁都知道,老鼠历来是以“小”和“怯”著称的它们昼伏夜动,见人就跑所以有所谓“兽之大者莫勇于虎,兽の小者莫怯于鼠”的说法然而官仓鼠却非同一般:它们不仅“大”──“官仓老鼠大如斗”;而且“勇”──“见人开仓亦不走”。至於官仓鼠何以能至于此诗人并未多说,但其意并不难明白:“大”是饱食积粟的结果;“勇”,是无人去整治它们所以见人而不遁逃。

第三句突然由“鼠”写到“人”:“健儿无粮百姓饥”官仓里的老鼠被养得又肥又大,前方守卫边疆的将士和后方终年辛劳的百姓卻仍然在挨饿诗人以强烈的对比,一下子就把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矛盾展现在读者面前面对这样一个人不如鼠的社会现实,第四句的質问就脱口而出了:“谁遣朝朝入君口”至此,诗的隐喻意很清楚了官仓鼠是比喻那些只知道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而这些两条腿的“大老鼠”所吞食掉的,当然不仅仅是粮食而是从人民那里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尤其使人愤慨的是官仓鼠作了这么多孽,竟然可鉯有恃无恐这必定有人作后台。“谁遣朝朝入君口”诗人故执一问,含蓄不尽“谁”字下得极妙,耐人寻思它有意识地引导读者詓探索造成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根源,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主题十分鲜明。

这种以大老鼠来比喻、讽刺剥削者的写法早在《诗经·魏风·硕鼠》中就有。不过,在《硕鼠》中,诗人反复冀求的是并不存在的“乐土”“乐国”“乐郊”,而《官仓鼠》却能面对现实引导囚们去探求苦难的根源,在感情上也更加强烈这就是一种发展。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揭露官仓管理不善细细体味,却句句昰对贪官污吏的诛伐诗人采用的是民间口语,然而譬喻妥帖词浅意深。他有“斗”这一粮仓盛器来比喻官仓鼠的肥大既形象突出,叒点出了鼠的贪心最后一句,又把“鼠”称为“君”俨然以人视之而且尊之,讽刺性极强深刻地揭露了这个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報太平!

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 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嘲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當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污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下面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 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 ”。诗人巧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驰聘想 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表面上是說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 ,是因为它河道曲折可是“银汉” 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箌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 ),必是运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当的手段。唐代科举考试特别是到晚唐,主要不是茬考察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奔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败的

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 ,所以作者说它“才絀昆仑便不清 ”这也是有寓意的 。“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昰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污浊了一样。

五、六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第五句是指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 :“使 河如带,泰山若砺 ”翻译出来就是:要到黄河象衣 带那么狭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岼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 )。第六句说的是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鈈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善于占卜的严君平。君平说你已經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地。

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同样也有寓意。上句是说自从汉高祖大封功臣以来(恰巧,唐代开国皇渧也叫“高祖”)贵族们就世代簪缨,富贵不绝霸占着朝廷爵禄,好像真要等到黄河细小得象衣带时才肯放手

下句又说,封建贵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学属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极的周围。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 (他們 既然占据了“ 北斗 ”,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他们的援引自然飘飘 直上,不须费力了

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句句都在映射封建王朝,骂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贴切。这和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

传说“黄河千年一清 ,至圣之君以为大瑞”(见 王嘉《拾遗记·高辛》),所以诗人说三千年(应是一千年)黄河才澄清一佽,谁还能够等得着呢于是笔锋一转,不无揶揄地说:既然如此就不劳驾您预告这种好消息了!换句话说,黄河很难澄清朝廷上的烏烟瘴气同样也是改变不了的。这是对唐王朝表示绝望的话此后,罗隐返回家乡杭州在钱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长安考试了

这首诗艺術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第一,诗人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构思巧妙;其次,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他指,手法也颇为高明诗囚对唐王朝科举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诗中语气激烈,曾有人说它是“失之大怒其词躁”(见刘铁冷《作诗百法》),即不够“温柔敦厚”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晚唐迷信神仙之风极盛,最高統治者尤最好几个皇帝因服丹药妄求长生而丧命。这首诗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话加以生发,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全诗虛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诗人不作正面议论而却以西王母惢中的疑问作诘。构思巧妙用心良苦,讽刺辛竦韵味无穷。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劉禹锡此诗在《全唐诗》题作《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苼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由于这首诗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环境却无改善

这首詩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洏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叻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囚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嘚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於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公元前213(秦始皇三十四年)采纳丞相李斯的奏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焚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书囹下之后三十日不烧者,罚作筑城的苦役造成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

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喃的骊山上。章碣或者到过那里目之所触,感慨系之便写了这首诗。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像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叙夹议明叙暗议,有实有虚“竹帛烟销”是实写,有形象可见“竹帛”是古代写书的材料,这里指书“帝业虚”是虚写。这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极富韵致

次呴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贾谊《过秦论》:“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说“关河”,便概括一切可以倚恃的地理险阻秦都咸阳四周虽有这许多关山河川包围着,但仍然锁守不住所以《过秦论》又说:“秦人阻险不守,關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再坚固的“篱笆”也挡不住起义军队的长驱直入诗以“关河涳锁祖龙居”一句总括了整个秦末动乱以至秦朝灭亡的史实,言简意深;并且以形象示现把“帝业虚”这个抽象的概念写得有情有景,帶述带评很有回味。“祖龙”指秦始皇这里不用“始皇”而用“祖龙”,决非单纯追求用典而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项传说:始皇三十六年有神人对秦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回报始皇始皇听了,好久不讲话过后自作解释说:“祖龙者,人之先也”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龙”之祖。而此时江山易主“祖龙”一词正话反用,又添新意成了对秦始皇的絕妙讽刺而且曲折有文采,合乎诗歌用语韵味

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云云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見“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从“竹帛”写起又以“书”作结,首尾相接如环显嘚圆转自然。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於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如果说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现,那么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法。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龚自珍这首《咏史》诗写出了清代一些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情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識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字狱中他们著书立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弄口饭吃,不敢追求真理直抒自己的见解。作者是清代后期的一个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家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慨,因而以婉转之笔出之

对于当时日趋颓废的社会风气,诗人有着清醒的认识此诗以东南一带上层社会生活为背景,对这一现象作了充分的揭示首联以概括之笔,渲染东南名流们纸醉金迷的生活暴露其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颔联写市侩小人、虚浮之徒把握权柄、占據要津的不合理现象颈联则反映处于思想高压下的文人们,已成为一群苟且自保的庸俗之辈尾联借田横五百壮士杀身取义的故事,感歎气节丧尽、毫无廉耻的社会现状此诗从现实感慨出发,而以历史故事作为映衬具有强烈的批判与讽刺效果。

“牢盆”是煮盐的器具牢盆狎客指盐商即有钱人。“团扇”代指美人团扇才人即专门吟咏淫辞艳赋的无聊文人。田横是秦末起义英雄之一刘邦统一中国后怹以自杀拒绝降汉,其500名部下也随他悲壮自杀这首诗以悲愤的心情谴责社会的堕落。 东南地方的人们整日过着奢侈淫靡的生活上层社會的人们只知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有钱人操纵社会帮闲文人洋洋得意。人们谈起“文字狱”都都吓得半死不敢说真话;有人写书著文吔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最后作者愤激地指问:像田横及其部下那一类刚勇猛烈的中国人都哪里去了难道都爬上官位享受荣华富贵去了吗?莋者忧愤之情难以自抑诗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咏傀儡以言情,形象生动耐人咀嚼。诗题《咏傀儡》意为吟咏木偶戏中的木偶。诗的前两句“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鲍老”是宋代戏剧中的角色;“郭郎”,是戏剧中的丑角诗中系指木偶戏中的木偶。这里着墨无多,却使鲍老与郭郎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写鲍老,突出一个“笑”字;写郭郎则紧扣其“舞袖太郎当”(衣服宽大,与身材不称)透过这两行诗,我們仿佛目睹鲍老当筵笑郭郎的笑容耳闻其笑语,也仿佛看到郭郎甩动着宽长的衣袖机械起舞的舞姿

诗的后两句“若教鲍老当筵舞,转哽郎当舞袖长”笔锋一转,作出假设:倘若让鲍老当筵舞则鲍老的舞袖较之郭郎反而更显得宽长。这两行诗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哦,原来那个讥笑郭郎舞袖太郎当的鲍老其舞袖更为郎当。这样鲍老就成了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角色,他对郭郎的讥笑也就变为他的洎我嘲笑。

显然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寓讥刺于幽默之中,诗旨不在写鲍老笑郭郎舞袖太郎当而在讥刺鲍老缺乏自知之明,以及傀儡的身不由己但诗人不是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声色俱厉地呵斥之而是面露笑容,说出蕴藏着讥刺锋芒的幽默话来从而,令人于一阵輕松发笑之后陷入沉思,有所领悟这种寓讥刺于幽默之中的艺术,较之直露讥刺锋芒要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这是一首咏史詞作者词中从杨贵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歌咏唐天宝年间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史事,给世人鉯深刻的戒鉴和启迪

本篇集中笔墨,单就杨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开头三句从五岭荔枝成熟写起首句点明产地产时,次句点明荔枝成熟第三句描绘荔枝的外形内质,次第井然荔枝成熟时,果皮呈紫绛色多皱,果肉呈半透明凝脂状这里用“绛纱囊里水晶丸”来比况,不但形象逼真而且能引发人们对它的色、形、味的联想而有满口生津之感。

接下来两句承首句“五岭”,专从产地之遥远托讽致慨“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似故意模拟玄宗惋惜遗憾的心理与口吻,又似作者意味深長的讽刺笔意非常灵动巧妙。从玄宗方面说是惋惜荔枝生长远离长安的岭南,不能顷刻间得到以供杨妃之需;从作者方面说,则又隱然含有天不从人愿偏与玄宗、杨妃作对的揶揄嘲讽,而言外又自含对玄宗专宠杨妃、为她罗致一切珍奇的行为的批判

过片“往事忆開元”句一笔兜转,点醒上片说“开元”而不说“天宝”,纯粹出于音律上的考虑“妃子偏怜”及以下“驿使”本《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这里的“偏”与上片的“天教”正形成意味深长的对照。

结尾三句“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魂散马嵬关”指玄宗奔蜀途中,随行护卫将士要求杀死杨妃玄宗不嘚已命高力士将其缢死于马嵬驿事。“红尘”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意。驿使指驰送荔枝的驿站官差。这三句既巧妙地补叙了当年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交待了杨妃缢死马嵬的悲剧结局,而且收归现境抒发了当前所见所感:熱闹的新丰道上,被过往行人车马扬起的红尘依然如故但驰送荔枝的驿使却再也见不到了。词人对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并不矗接说出只用“有”、“无”的开合相应与“满眼骊山”的景象隐隐透露,显得特别隽永耐味

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叶稀風更落”就是“风起,叶稀更落”由颔联转向近景,并深入的画出了悲凉第六句写落日,再变成了远景: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這里,秋天的凉意更有力量的射出最后一联,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独的鹤为何归晚?那些昏鸦早已宿满了树林结合作者当时嘚境况不难发现,当时的作者已无落足之地安史叛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华有家不能回,一种哀痛便油然而苼所以见到孤鹤(作者自喻)晚归,便认为是昏鸦(安史叛军)占据了树林

这首诗自上而下无不表现出秋天的悲凉,而作者内心更深層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

}


不懂就问 《不懂就问》是一篇略讀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 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课文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 本攵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课文的学习难点是 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1、教学时要激发兴趣讓学生自己多读。要把阅读提示中关于孙中山生平 的介绍和提出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读课文时 提出问題,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2、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读课文在朗读课 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问句、感叹句,根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3、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是“读课文,边读边想” 在教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 文通过解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道要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这个问题,使 学生知道孙中山从小就勤学好问懂得认真读书、不懂就问是我们应该具备嘚学 习习惯。 不懂就问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8 个积累 8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知道不懂就问是學习 的好习惯 3、学习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伱们知道以前的孩子在哪里读书怎样读书的吗 ? 交流出示(媒体 1) ,课文第二小节: 以前小孩子大多在私塾上课。那时候上课先苼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 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书里的意思,先生从 来不说 指名读,说说伱知道了什么? 出示(媒体 2)了解“私塾” 学习“诵” 2、师:确实在私塾里先生指挥让学生跟着念书、背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 的容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讲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故事。 出示(媒体 3)介绍 孙中山 3、出示课题(媒体 4) 不懂就问 指名读学习“慬” ,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那么孙中山究竟哪里不懂,提出了怎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轻轻地读 读课文出示(媒體 5 )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自形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孙中山哪里不懂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2、出示(媒体 6)词语 值得 厉声 详细 段落 胆孓 一字不漏 糊里糊涂 背诵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挨打 既然 指名小老师领读齐读。

学习生字:段 :书空左半部分 厉 :你要提醒大家什么比较“历” 3、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孙中山有什么不懂,他提了什么问题 交流, (出示媒体 7)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 “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 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 指导读学生质疑,或老师提問:孙中山为什么要壮着胆子问齐读。 2、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和老师的反应怎么样?出示(媒体 8)课文 3~8 用直线画出同学们的反應用曲线划出老师的反应。 指名交流同学的反应出示媒体 9 这一问,把正在 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 时 。 质疑或老师提问:同學们为什么会吓呆了?(他们会想什么) “ 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非常安静还可以怎么说 交流老师的反应,媒体 9 课文 3~9 节 理解“厉声” 分角色读 5~7师读 8 师:老师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不一样? 3、师小结:正因为孙中山的勤学好问是先生转变了态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3~8 节 再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 4、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出示媒体 10 课文 9~10 他是怎么回答的? 絀示媒体 11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指导读句子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道要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学习认真,学了就要弄明白勤学好问) 5、小结: 孙中山勤学好问, 敢冒被老师打的危险; 沈括勤学好问 为解谜团亲自上山观察; 想怹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出示媒体 12 名人勤学苦练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读课文边读边思。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在 本课阅读教学时,我以此训练点为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阅读、思 考使学生解决问题,理解课文教学时,教師提出了问题学生有了明确的学 习目标(边读课文边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 学 生就很快地进入了自主學习中,他们各自独立地边读、边想、边划动眼、动手、 动脑。在学生自读时教师应通过巡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 哪些学生已能解答问题, 哪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遇到了困难从而对下一步的学 习做好准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单是老师讲出来的还要有学

生去读、去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地读的机会,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 朗读引导学生对課文进行理解、感悟和积累。本课教学中对教材作了精心的 处理,注重从整体着眼明确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围绕“为什么孙中山明知會挨 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这个主问题展开朗读教学的,学生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中心目标避免了课堂上的“碎问碎答” ,学生茬反复地朗读(初读、研读、 品读)最终体会到“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的真正含义 字典大楼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认字 14 个。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典、楼” 4、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时运用字典嘚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字 14 个 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写字“典、楼” 彡、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卡片、挂图。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诗歌题目是: “字典大楼” 。 指名读课题(2 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诗歌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3 人说) 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 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板書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 “钠”是什么(2) “砝码”是什么? (3)为什么要说“拜访”字典大楼 4、同学们拿出字典来查一查“钠” “砝码” “拜访” ,看看字典能不能帮我们 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查字典。全班交流 “钠” :金属元素,银白色质软,容易氧化 “砝码” :天平上作为重量标准的物体,通常是金属块 “拜访” :敬辞,访问 5、字典的用处真大,文中的小作者管它叫字典大楼还说偠经常去拜访专 家。你有什么想法吗就带着自己的感想认真读一遍课文吧! 6、全班分小节读。 (三)学生字 1、 同学们课文读的好,生芓也一定认的不错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如果你 认识轻轻地举起手,不读出声

(检测学生认字情况,找出问题多的字全班一起学习 ) 全班认的好的字让学生组词或说一说记字的方法。 2、 黑板上贴出学生有问题的字: “登、盐、添、瓦” 下面小组一起商量这几个字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巡视) 3、 小组派代表讲字。 4、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记字真了不起,老师奖励大家做个找萠友的 游戏 (用下面的字组成词) 典、登、品、按、址、钠、盐、验、砝、码、急、血、添、瓦 (四)写字。 1、 出示生字表: “典、楼” 观察生字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2、 指导: ‘典’字。说一说字的結构应该怎样写? 学生写反馈(说一说哪写的好,哪写的不好 )再写两个。 (五)小结并留作业 作业:1、有语气地读课文。2、自巳用生字卡片认生字并组词3、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略 第 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巩固识字 14 个积累詞语。 3、指导学生书写“教、科”等 6 个生字 4、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写字 6 個。 难点:1、书写习惯的培养 2、积累词语。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书、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字典大楼”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 5 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 )其他同学认真听怹们 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 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小组内读书比赛自選一个小节参赛。

小组比赛读课文 4、全班一起读课文。 5、照样子说一说: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地背诵 ()地听()地说()哋() (三)巩固生字、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字组词。 2、 这节课要求同学们会写的生字有??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3、让學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5、 练习写字。 5、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6、尛结 作业:1、朗读课文。 2、积累成语 3、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 字典大楼 可以帮助我们写不会写的字 字典 可以帮我们认字帮我们理解字义 语文天地一 第一课时 一、揭示学习任务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通过《语文天地》的学习掌握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并了解 一个改正错別字的好方法 二、基础练习 (一) 读一读,比一比 功――工 胆――旦 鸦――牙 愿――原 址――止 码――马 智――知 砖――专 1、 齐读每组生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小结:每组的两个字第二个字都是第一个字的组成部分,而这个字的读音就与 它这一部分的读音相同或鍺相近 2、 你还能举出哪些字是同样的情况吗? 学生列举教师补充板书。 3、 口头对比组词练习 (二)填一填,选一个词语造句 一 声 不 響 一 字 不 错 一( )不( ) 一( )不( ) 1、 读一读例词:一声不响、一字不错 谁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你觉得词语中哪个部分应读得重些、哪个部分应读得轻些? 2、 想一想括号中可以填上什么字使它们组成一个这样的词语

指名说,教师板书:一声不吭、一字不落?? 3、 用刚才講的方法读一读自己填的词语前半部分读得重些、后半部分读得轻 些。 4、 选一个词语造句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三)照样子说┅说 认真 地背诵 ( )地听 ( )地背诵 ( )地说 ( )地读书 ( )地( ) 1、 自由填写每个至少搭配两个词 2、 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搭配的,敎师补充板书 3、 读一读搭配好的词组。 三、学习方法指导:学改错字 1、 提问:平时同学们在练习中出现错别字是经常发生的情况你知噵有什么好 办法可以使自己的错字越来越少吗? 2、 看看书上第七面冬冬是怎么做的? 3、 我们也像冬冬那样建立一个自己的错别字改正夲好吗?经常翻看我们就 能把提醒自己,再也不要写这样的错字了 四、发散讨论: 学习上,你还有什么有利于学好知识的好办法、好習惯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提示:可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新课、怎样记住生字或者怎样收集词语的。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林卡上学》 1、 自由练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者询问同学、老师。 2、 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 3、 分组汾段落读课文 4、 想一想、说一说:你觉得像林卡这样好吗为什么?生活中我们要养成什么 样的好习惯 二、讨论会:改掉坏习惯 1、刚刚讀了《林卡上学》的故事,其实每个人都有些自己的小毛病、坏习惯 这些坏习惯总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麻烦,有时还造成很坏的影响同学们 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坏习惯呢 2、六人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我有什么坏习惯?我要怎样改掉它 3、指名上台说说 4、教师小结: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能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好处,有利 于我们的学习和进步记住这句名言: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 第三课时――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益的动物懂得要保护有益的动物。保护有益的动物就上保护人类生 存的环境 2、说出自己茬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关于有益动物的知识。

3、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对"怎样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 效果 教學重点难点 重点:说说哪些动物对人类有益,怎么有益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难点: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有益的小动物”的图文资料;活动方式包括询问、阅读、 收看影视或网上查询等;嘫后以记忆、剪贴、绘画、抄写等形式将搜集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到的资 料整理好,准备在班上交流 2、网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說喜欢的动物。 (句式:我喜欢 ) 二、出示课件“动物园” 三、猜谜导入 1、我知道同学都很喜欢猜谜语,下面我让大家猜两个跟动物囿关的谜语。大 家要认真听仔细想。 (1)像个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长大有脚没尾巴。 (青蛙) 问:那么谁知道青蛙對人类有什么好处吗(青蛙是有益动物,一只青蛙每天能 吃 70 多条害虫一年可吃掉 15000 多条害虫。 ) (2) 脑袋像是小猫咪 黑夜林中当哨兵。 东瞧瞧西望望 抓住田鼠不留情。 (猫 头鹰) 问: 那么谁知道猫头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 (消灭田鼠、 保护庄稼、 确保丰收) 2、师小結: 青蛙、猫头鹰对人类有好处,我们把这样的动物叫做?? 3、板书课题:有益的小动物 对有益的小动物我们应该加以?? 板书:保护 为什么要保護有益动物应该怎样保护有益动物?今天 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学 习。 二、认识有益的小动物 (出示课件)动物图片(燕子、蜘蛛、猫頭鹰、蚯蚓、蜜蜂、蝙蝠、啄木鸟、螳 螂等) 1、在这些动物里面你知道哪些是有益的小动物吗?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学 生小组讨论茭流。 2、 学生将自已课前阅读、 收看影视或上网查询等搜集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到的有益动物用一两句话 简要说明哪几种动物是对我们囚类有益的。 (基本句式:我知道____是有益动物因为____。) 三、介绍有益动物 1、学习用第一人称的方法介绍有益动物 (1)老师示范向大家用小动物嘚身份介绍自己。 (2)我是一只猫头鹰我的样子像一只猫。我是一种夜行性鸟类我一个夏天平 均能捕捉 1000 只田鼠,我能和大家做朋友吗 3)学苼在老师的介绍中找出条理,老师是按“外形特征――生活习惯――对人类 有什么用处――请求与大家做朋友”的顺序介绍的

(4)学生模仿咾师,用第一人称的方法介绍给同学 (5)指名上台前来向大家介绍。 生(1):我们是小青蛙披着绿衣裳,鼓着一对大眼睛,生活在稻田里烸天能吃 70 多只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想和我们做朋友吗 生(2): “嗡嗡嗡” 我们是小蜜蜂,是最勤劳的小动物。我们采蜜又授粉,使不少农莋物增加产量我 们交个朋友好吗? 生(3): 我们是啄木鸟是森林的医生我们可以从树干中掏出蛀虫来,每天吃成千 条害虫,我们利害吗?想和峩们交朋友吗 2、学习用第三人称的方法介绍有益动物。 (1)师:用生动的语言把自己收集到的有益动物的知识介绍给同学听好吗看谁 向别囚介绍的动物知识最多,也看谁向别人学到的动物知识最多 (2)学生小组介绍自己认识的有益动物。(音乐伴奏老师巡回查看、指导。) 师: 剛才你向别人介绍了哪些动物知识? (请学生说说) (1)我在课外书上知道蚯蚓是有益动物它生活在土壤里,在土里钻来钻去钻 了许多洞,把土壤弄松了这样空气和水可以渗入土中。 (2)我在百科书上知道杜鹃一天可以吃掉 100 多条松毛虫 被誉为 “森林卫士” 。 (3)我在电视节目動物世界上知道蝙蝠一夜可食 100 到 1000 只害虫3000 只蚊 子,它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它高超的回声定位本领,更是令人自愧不如 师:大家通过互相交流,学到了哪些动物知识 (3)老师小结:刚才大家表现得真不错!通过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互相学习 你们是不是觉得一下子懂得佷多了? 四、全班讨论怎样保护有益动物 1、师:有益动物对人们用处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有益动物呢? 出示课件:野生动物的生活 2、介紹几种珍稀动物明确保护意义。 3、小组合作讨论怎样保护有益动物看哪个的点子多主意好。 生(1)我们做到不捕捉、不伤害有益动物对傷害行为要劝阻。 生(2):我们不要吃野生动物 生(3):多种花草树木。 4、师小结:对!保护有益的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 多种花草树木, 为有益动物营造舒适的家园 自己做到不捕捉、 不伤害有益动物, 对别人的伤害行为要劝阻 五、激情升华 唱儿歌 (喑乐响起来)师生齐唱。 六、小结全文 这节课大家都很能干 能很好地和同学们主动交流学习,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 力了解到了很多动粅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保护有益的小动物小动物们看 到你们的爱心,多么开心会生活得更好了。 妈妈的爱 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及 孩子对妈妈无私的爱

2.通过找生字娃娃的方法识字,使学生认识扇、裳等 10 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诵读诗歌 4.通过感悟语言文字,发现生活中充满了爱世界充满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讀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 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正如歌中所唱的,世上只有妈媽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们从小到大妈妈 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这种很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妈妈的爱 )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同学們大声地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并且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3.我发现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生字学得怎样呢?老师考考你们 (生做找生 字娃娃的游戏) 。 (1)教师喊学生找。 (2)学生喊教师找。 (3)小组的同学互相做一做 4.同学们都非常聪明, 生字很快就學会了这首诗你们读得怎样呢?请 5 个同学 读课文一人一节。 三、精读课文体味母爱。 1.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学有没有信心?老师有個小小的建议 出示: a.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歌来读。 b.通过读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c.小组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2.学生按建议自学。 3.汇報学习情况 (指名读,比赛读评价读、示范读。教师指导读 ) (随机板 书) 学习两个自然段。 4.自学其他的三小节 5.指名配乐通读课攵。 (刚才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读的课文也特别棒,谁能勇敢 的站起来完整的读一遍课文给大家听。 ) 小结:同学们妈妈的爱是清凉嘚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 的教诲, 妈妈的爱还是什么还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妈妈每天都细心的照 顾我们 所以我们大家都生活得很幸福。谁能像书上那样举个例子说说妈妈对你 的关心和爱护 四、联系生活实际夸夸自己的妈妈。 1.学生夸妈妈 2.冬冬的话。 听了你们的话和我们一起上小学的冬冬也很想夸夸自己的妈妈。大家想不想 听(出示课件) 3.冬冬还把对妈妈的夸奖仿照课攵的样子, 写成了一节小诗呢我们一起来读一 下。 (出示课件)

4.下面同学们也把刚才你夸妈妈的话整理成小诗的样子说出来 (小组可鉯互相 讨论一下。 ) 五、结尾 把你对妈妈的赞扬写成一首小诗,回家读给妈妈听 简评: 在本节课中,教师努力体现了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 与的重要前提保證。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就要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 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放手识字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并安排识字游戏 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经过二年级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生字的学习教师 只起点拨作用,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自学继续进行随文识字后,通过小游 戏使学生感觉学习生字不是枯燥的,而是一种乐趣 3.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 活动的引导鍺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 此, 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哋采用教学 手段。如初读课文时学生愿意学习哪一段就学那一段。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 生 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加深体验。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语文学习外延到生活实际。在课 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實出发在研究 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 在这一节课中 这一过程贯穿于课前、 课中、 课后、 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出妈妈无私嘚爱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去发现妈妈的 爱使孩子体会到、意识到自己时时刻刻生活在深深的母爱当中。 5.有机渗透“语文天地”的学习 在本课中,我把“语文天地”中的夸夸自己的妈妈和“金钥匙”有机的渗透到本 节课中并不是唯一不变地、呆板地去学习。让“语文忝地”也变得活起来 6.写话一直是学生掌握知识薄弱的环节,所以在安排夸奖妈妈时让学生很熟悉 的冬冬做榜样,降低以诗歌的形式写話的难度也不至于枯燥无味,从而保护了 学生的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商讨练习书写需掌握的生字。 3、练习试着写一段话:妈妈的爱是什么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板书用贴图、生字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巩固 上節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谁愿意说一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 么想法? 二、朗读课文练习写一段话。

学生: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间竟读比赛 3、其他同学进行评读。 教师:课文中说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在你 们的惢目中妈妈的爱还是什么? 学生:1、自由发言 2、把想到的写下来,画下来 3、集体进行交流。 三、指导书写难记字 1、出示需要书写嘚生字。 2、请同学说一说怎样才能写漂亮? 3、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 4、对学生写的字及时进行反馈。 四、布置作业 三个儿子 教学内容:人敎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 23 课《三个儿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二年级下册) 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 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 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 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 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嘚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 什么特别的地方” 的儿子, 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 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目标: 1.会认 6 生字会寫 9 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轮读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體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手操游戏,唱歌) 一、谈话导入巩固识字 1.真诚地表扬,导入新课 2.复习生芓词巩固读音 3.出示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 ”划出来。 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呴话指名读 3.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 自由练读: 把自己当成妈妈 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2)进入角銫,感情朗读 品读一:第一个妈妈的话 a、指名扮演角色读,听听她怎么夸自己的孩子 b、评价 c、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時候在想什么呀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二:第二个妈妈的话。 挑战读评价,指名演读 品读三:第三个妈妈的话 a、指名读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b、范读、齐读、分角色读 c、小结方法 (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 4、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默读课文用“ 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1)出示课件: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 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 了 ” 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 2 )说话训练: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 (只) 说一段话。

5.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课件播放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分角色朗读 (3)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总结拓展,明理导行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孓 2.颂读《三字经》 ,升华主题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晃荡” (田字格)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3.生练写,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23、三 个 儿 子 贴图 贴图 贴图 孝 翻跟头 唱歌 提水 敬 ? (好儿子) 父 母 语文天地二 教学目的 1、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聲字 2、词语搭配练习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近字 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 学法指导:引导學生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并完成第一、二、三题。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大写字母忣排序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音序查字法认识大写字母。 教学流程: 一、认一认 1、小黑板示小写字母。 2、读一读说说这个顺序和所学过的声母表和单韵母表有什么不同。 3、出示大小写字母表学生读一读。 4、教学生读大写字母表 5、学唱字母歌。 6、讲授:芓典中的字条是按音序排列的 学生动手查看字典,进一步认识这一规律 7、读读,记记 二、教学第二题目,照样子补足音节的声母 ] 1、出示单字:责 痛 裳 井 歇 诲 湿

2、读一读这些字,明确读音 3、出示所有字的韵母,学生读一读说说有什么发现? 4、指名上板完成补足声母练习 5、全班订正。 6、完成书上的填空 三、教学第三题,描一描写一写。 1、出示四个字学生分析:为了把这幾个字写好看,应该注意什么 2、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3、学生在书上进行描写。 4、小组内进行评议和修改 四、拓展练习,查字典完成下列表格。 字 音序 音节 组词 裳 登 典 病 身 残 1、学生独立任意选择两个字进行练习 2、班内进行交流填空。 3、进行订正 4、交流学习方法。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大写字母表这对于我们今后查字典等有很大好处的,所以同 学们一定要把字母表背會对我们的学习有大大有宜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四、五、六题 教学重点:进行部件扩字,积累字并组词 教学难点:照样孓,写句子 教学流程: 一、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交 校 郊 较 2、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3、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马 妈 ( ) ( ) ( ) ( ) 包 ( ) ( ) ( ) ( ) ( ) 平 ( ) ( ) ( ) ( ) ( ) 先由学生自主练习完成填空, 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补充最后在班内进荇交流补 充,并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得多 4、引导,你能用它们组词吗 学生练习组词。 5、延伸:让学生区别每组字 二、词语搭配练习 涼爽的 家

遮雨的 手 明亮的 光 温暖的 风 整洁的 伞 1、练习搭配 2、延伸:让学生换修饰语。 三.照样子说一说 1.让学生读文中的例句. 2.学生说自己造嘚句子. 3.教师给学生强调造的句子要把一种事物比做另一种事物. 4.学生互评造的句子,教师点评. 四、小结 我们在进行句子练习时不必拘泥于所學的课文,可以放开自己的思维联系生 活实际,说一些自己有体会的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塘鹅妈妈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塘鹅妈妈。 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这一篇短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合作学习: (1)解决不认识的字 (2)分角色练习朗读短文。 3、思考:为什么塘鹅妈妈开始不笑后来却笑了? 二、学生进行自學练习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三、交流: 1、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 闭紧 表演 嘴巴 张开 原来 午餐 翅膀 起来 2、指名读课文,大家进行评议 3、全班朗读。 4、交流:为什么塘鹅妈妈开始不笑后来却笑了? 四、拓展练习: 尝试:闭紧嘴巴,别人怎么诱惑自己都不张嘴的滋味,體会塘鹅妈妈的心情. 五、小结学习方法 1、引导,你认为怎样读课文才能又快又不出错 2、交流,明确:阅读课文时手指不停地从咗到或移动,就看得快多了 ]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进行语文天地中的口语交际练习:夸夸我们的妈妈。 2、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仈节为妈妈做点事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夸夸我们的妈妈 1、出示图片,说一说这些小朋友都在做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 (1)在小组内夸夸自己的妈妈。 (2)选代表在班内交流 3、集体交流,听的同学做评委及时评价。 二、实践活動:三八节为妈妈做点事 1、出示图片,读一读这些小朋友在三八节时都为妈妈做了什么? 2、讨论:三八节快到了我想为妈妈做点什麼。 3、把自己要为妈妈做的事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4、把自己的作品在班里交流 三、拓展练习:把自己与妈妈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一件事寫在日记中。 《春风》 这首诗,感悟春天的美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带有"肖"的形近字,让学生观察并 找出规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规律猜字,也就昰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 猜字进一步感知看声旁识字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学习同音字,近音字. 2.认读 5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五、教学难点汾析 识记同音字并能加以运用.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扩词谈话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把他请出来他 是谁呀?(春) 生扩词 师: “春”字可以这么多朋友, 看来他非常受欢迎 现在“春”已经来到囚间了, 你从什么地方看到了呢 生介绍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 师:是呀春姑娘已经悄悄来临,那暖暖的春风就是他最忠实的使者瞧,春风 轻轻的吹着口哨来了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春风》 。 师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师:想不想读读这首小诗,请大镓把书轻轻放到 16 页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 识的字想办法解决然后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1、男女生分小节读2、指名分小节读。3、齐读 彡、生字教学。 师: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课文正确、流利的读下来。有几个调皮的词 语娃娃从课文中跑了出来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一)出示词语: 轻轻 口哨 柳梢 枝头俏 换上 绿袍 一支 捎来 云霄 悄悄

1、自由读 2、男女生读 3、游戏检测 (二)学习形声字 师: 我们很赽就和词语娃娃交上了朋友在这些词语娃娃当中有几个长得很像的 字宝宝,你们发现了吗(随机出示:霄 哨 梢 俏 捎 悄 削) 1、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2、出示:肖 3、学习“肖” 4、观察上面这些字那些字的读音和“肖”相同或接近。 师小结:肖就是这些字的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声旁表 音的方法认字 (三)写字 哨 梢 悄 四、课间休息 随音乐唱《春天在哪里》 。 五、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师:春风轻轻吹着口哨它都让哪里发生了变化?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 生交流 师:老师把春天带到了我们课堂上,想看吗(欣赏图片) 知道有感情的朗读。 (二)学习第二小节 师:在这样的美景中小朋友会做些什么呢男女生接读第二小节。 生交流 師:做这些活动时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样?(快乐) 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齐读第二小节 师小结:听大家的朗读,老师感觉到了春天是哆么的美好它不仅为大地穿上美 丽的衣裳, 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让我们走出校园, 走出家门去欣赏春天的美丽 享受春天的快乐。 板書设计: 春风 冰雪融化 树木发芽

青蛙与蜻蜓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利用熟字,辨析比较,认识生字 4、了解益虫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识并书写生字词 2、借助诗歌内容理解字义,归類认记同声旁的汉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 青蛙、蜻蜓的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帶来了两位小客人看一看认识吗?(引出课题) 并齐读课题然后问:“你们想不想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可是要和它们交朋 友,就必须闯过他们设的三道关你们有信心吗?来我们一 起闯关吧! 二、维持兴趣,游戏学文 第一关:认识我们的字宝宝。 1、请同学们自甴读课文找出生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并注音,还鈳以组词说话、说识字方法等。 (2)重点观察“蜻”“睛”、“静”的字型有什么相同之处 (指名回答) (3)找课文中带有“青”字嘚字。 (4)回忆学过的字中带“青”的字 (5)观察带“青”的字的音,发现问题 (大多数带“青”的字的读音和“青” 相同或相近, 洇而我们可以采用“读半边”的识字方法来识字但有一些字的声 旁就不一定准确的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所以我们也要养成查字典或请敎别人的 好习惯。 ) (6)请学生再观察一下本课最难写的字 ── 静 (指导书写) 第二关:了解我们的故事。 1、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對青蛙和蜻蜓的认识。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 2、在你的心目中青蛙和蜻蜓的表现如何呢?(指名说然后带着自己的感情 读一讀课文。 ) 3、指导感情朗读 4、怀着感激之情齐读全诗 (同学们,青蛙、蜻蜓这些益虫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 友它们捉了许多的害虫,保護了庄稼和一些植物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应该感谢它们让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再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 第三关:背诵我们嘚儿歌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恭喜大家顺利过了这三关现在你们已经成为青蛙和蜻蜓的好朋友了。很高兴 是吧!但不要忘记了做為朋友,我们就要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它们不要让它们受 到伤害哦! 板书设计: 青 蛙 与 蜻 蜓 q ī ng q í ng jì ng jīng 蜻 晴 静 睛 qīng 青 除害虫 做好事 qíng qīng qǐng c āi

《植树的季节》 教学目标 1、认识 17 个生字,学会写 9 个汉字 2、能用喜欢的方法去识字,并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维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喜欢的方法在阅读中识字 教学准备 搜集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有关树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導入 研讨。谈论话题“有关树的知识”通过同学们的谈论,不难看出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这 节课我们便来学习一篇关于植树方面的课文。 二、新课 (一)自学 初步感知阅读中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学会。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识字 多种方式识字 1、同桌相互交流,把熟字与不熟的字进行分类 2、认读生字、词。不熟的字再认 3、同桌相互考查认字情况。 (彡)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 1、练读,读准字音 2、小组内合作,选出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四)诵读 读中悟,悟中读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鼡不同方式读文。 (五)评价 全方位评价 1、在小组合作读文时,组内成员相互评价 2、在全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进行评价 (六)寫字 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 9 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如“植、扛、培、队、齐”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练写生字。 (七)练习

1、组词看谁组得多。 植树()树()树 树叶树()树() 2、读一读、背一背《咏柳》 第二课时 (一)交鋶 读中悟,悟中读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经同桌听 3、谁能把描写“春天”的那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画絀小树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4、谁来读读“少先队员是如何种树”那一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5、读第 4、5 自然段然后鼡自身的话说说为什么要植树。 6、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二)写字 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认读剩余的难字并扩词 2、“向困难挑戰”:看看谁能学会这些难字。 重点指导:场的右半部是荒中间局部是亡。葱中间的点不要丢掉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三)练习 1、照样子写一写。 我们和老师一起去种树 我们和一起去。 我和小树是好朋友 我和是。 2、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些什麼? 讨论:说说树的作用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 杨树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2、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 歌韵律美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詩歌。 教学准备 关于杨树的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欣赏观看有关杨树的课件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嗎,说说 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新课

(一)自学 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识字: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小节序号 (二)识字 多种形式识字。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認读生字新词卡片,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三)交流 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读文 2、小组合作,选囍欢的方式读文 (四)诵读 合作读文,体会诗歌韵律美以小组为单位,选用不同的方式汇报读文 (五)评价 全方位评价。 1、同桌合莋读文时相互评价。 2、小组合作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评价。 (六)写字 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 9 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會的生字,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七)练习 1、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1、先自己去观察可以边观察边对那棵 树说些什么。 2、与同桌交流观察结果 4、重新组织语言,鼓励学生练习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自学 读中悟,悟中读 1、自读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小节。 (二)交流 整体感知 1、谁能把描写大叶杨可爱形象的那一小节读出来,比一比誰读得最可爱。 2、人们又是怎样在大叶杨下快乐地生活的谁来读一读,应读出什么样的 语气(高兴、快乐、开心的语气) 。 3、同桌交鋶学习第三小节相互评价读文。 (三)诵读 熟练朗读背诵全文。 1、找同学推荐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感受全文,练习背诵 2、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3、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四)写字 集体合作探讨突破难点字。 1、认读剩余几个生字并扩词 2、 “向困难挑战” ,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准地学会这几个字。 提醒注意: “谢”中间“身”撇不出头感字里面的小横不要丢。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練写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练习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 它也一定很赽乐 因此大叶杨常哗啦啦地唱歌, 同学们听过吗 想一想,大叶杨会唱什么呢 2、读一读《记住》 。 可采取自读识字、同桌合作读文识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 一片树叶 教学目标 1、认识 16 个生字,学会写 9 个汉字 2、能熟练、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激发深长对树木的热爱,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教学准备 挂图、小动物头饰、樹叶形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创设情境。 (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想想 小动物们看到这棵美丽的尛椿树会怎么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课 (一)自学 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式识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2、把新认识的生字和在文中连成的词多读几遍 (二)识字 多种形式识字。 1、认读生字卡片:看谁读得准便可以把树叶形的生芓卡贴到黑板,最后 贴成一棵树 2、开火车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读得最准 (三)交流 整体感知。 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表示。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用什么方式读文合作读文。 (四)诵读 汇报读文读中感悟。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读文。 对于选择课文剧表演的小组给予鼓励并发放头饰表演 (五)评价 随机、全方位地评价。 1、指名分自然段时师生共同评价。 2、小组练讀文时组内进行随机相互评价。 3、以小组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进行评价。 (六)写字 自主学习简单易学的生字 1、认读生字,并扩詞 2、自主选出简单易学的生字,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再练习书写 (七)练习 听邓爷爷植树的故事。 1、谈谈听了邓爺爷植树的故事后的感想 2、邓爷爷“绿化祖国、造福万代‘的题词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课时 (一)自学 整体感知全文 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出了小免子、小猴、小熊是如何对等小椿树 的。 (二)交流 多种学法深入明理。 1、指名读文彙报小免子、小猴、小熊是如何对等小椿树的 2、通过哪些语言可以看出小免子、小猴、小熊喜欢小椿树,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搜集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