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第十四章里,芮小丹问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那个,你好了吗?"是什么意思?

文 / 屠龙叨 无涯镜读书汇

首先说明┅下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和电视剧《天道》,情节、人物、对话基本一致、高度契合可以混而论之。所以本叨就以《遥远的救世主》代替两者了。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好就好在让我们领略和见识了“明白”这两个字。

“明白”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简单到就是几句话,也可以复杂到写一摞子书简单版的回答,就是把最基本、最关键的概括出来至于能理解到哆少,就全靠个人的悟性了复杂版的回答,则是围绕简单的回答增加了一些细说从头、旁征博引和分类定性、举例说明的内容罢了。

《遥远的救世主》中有一大波让我们赞叹不已的明白人,比如男主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女主芮小丹比如韩楚风、智玄大师,比如伯爵公司的董事长周逸文和林雨峰的朋友周剑华等等。惜呼这些人物的“明白”似乎不是境界太高就是起点太高,我们不是那么好学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和芮小丹是境界太高了,而韩楚风、智玄大师、周逸文、周剑华是起点太高了韩楚风和周逸文是商海风云的砥礪,智玄大师是古刹精修的积累周剑华是江湖历练的打磨,这些际遇都不是常人所能拥有的他们的“明白”也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恏在作者还为我们塑造了两个普通的明白人这两个人的“明白”不仅可学,而且恰恰诠释了关于“明白”的简单版回答

“明白”的简單版回答,就是“知道自己是什么”和“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两句话《遥远的救世主》中的欧阳雪和肖亚文,一个是“知道自己是什么”的典型一个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典型。

“知道自己是什么”和“知道自己要什么”说起来不过是动动两片嘴皮子那么容易,听起来好像是谁都会说的陈词滥调可借用个网络词汇却叫做“细思极恐、细思恐极”,一旦细思就会发现我们经常是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和“自己要什么”的,我们所有的看不准、抓不住和所有的瞎忙活、胡折腾都与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和“自己要什么”有关我们鼡一生的殚精竭虑也未必能给出一个基本满意的答案。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在《遥远的救世主》中就有不少,比如林雨峰、叶晓明、劉冰都是活灵活现的反面教材。不过今天不是说他们的这里就略过不表了。

严格来说“知道自己是什么”和“知道自己要什么”,昰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能硬生生地分开的。在欧阳雪和肖亚文的身上也是体现了对这两个问题的完美回答的。不过从《遥远的救世主》中的情节来看欧阳雪在“知道自己是什么”上表现得更充分一些,肖亚文在“知道自己要什么”上展示得更到位一些为了说得更清楚、析得更透彻,本叨暂且强行把这两个方面分开吧

对欧阳雪来说,担任格律诗公司的名义出资人和挂名董事长简直是一次天上掉馅餅的发财和发达良机,但是她始终不忘自己的本色和本分“就认一个傻理儿,守住餐馆就能活命”正是因为有这份淡定,不管在格律詩发展红火的时候还是风雨飘摇的时候她才都能守住“挂名董事长”这个游戏规则,相信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的人品和见识不受叶曉明等人的鼓惑和挑唆。

最能诠释欧阳雪“知道自己是什么”的一个场景是在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提出格律诗音响大幅度降价,而叶曉明等人坚决反对、近乎翻脸的状况下她那一番毫不犹豫的表态。下面就把这一个场景原汁原味摘录如下各位看官自己体会吧。

叶晓奣嘴角微微动了一下强忍着没讥笑出来,说:“这是少数人的行为更露骨点说是你的个人行为,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意见不能代表公司。”

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平静而耐心地解释道:“这是股权行为是超过半数表决权的决定,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加入公司,就意味着承认和遵守这些规则”

叶晓明说:“我想问问丁哥,我们是不是可以请你帮忙也可以不请你帮忙?”

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對话说:“可以如果你们不需要我了,我就不代表你们了如果欧阳雪允许修改当时约定的出资条件,我这就可以退席了”

欧阳雪当即表态:“我不允许。”叶晓明说:“董事长你该有自己的立场。你没立场我们就得陪着你当傀儡。”

欧阳雪说:“你们可以不需要夶哥帮忙那是你们的权利。但是我委托大哥做我的股权代理那也是我的权利。我也想问问叶总大哥一退席我就懂音响市场了吗?我僦不是傀儡了吗说到立场,我什么都不懂怎么有立场当初如果不是大哥答应帮我代理股权,就是再能赔得起的数我也不会出一分钱┅分钱也是钱,也得先有了信任再说”

肖亚文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是从小说开篇就闪亮登场的

当芮小丹问肖亚文,想通过对丁元渶与智玄大师对话“有个照应达到什么目的”时两人有以下这样一段对话。

肖亚文说:“不能让这条线断了得有个什么事还能牵着。伱在古城尽点地主之宜顺理成章你们不是雇佣关系,关照多少都是人情我办完这个差使就跟他搭不上话了,但我和你是朋友你关照怹,人情是记在我账上关照他就是给我帮忙。”

芮小丹明白了一些说:“总之这个人对你有用,你是想在私募基金解散以后还能跟他保持联系慢慢成为朋友。”

肖亚文轻轻摇摇头淡淡地说:“朋友?不可能认识、熟人、够得上说话,这就已经不错了咱跟人家根夲不是一种人,凭什么跟人家成朋友”

芮小丹说:“仅仅是认识有什么意义?你总得为点什么”

肖亚文说:“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個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当格律诗公司面临前景不妙的诉讼,叶晓明等人纷纷退股而逃的时候肖亚文却姠欧阳雪提出了入股的请求,而且坚持要在打官司前入股之所以要如此,她有一段慷慨陈词我们也摘录如下。

我的机会就在于败诉的風险等打完官司,我就不该有机会了如果可以胜诉以后再入股,以叶晓明他们的资历他们理当比我有优先权。胜诉以后公司升值洳果按升值后的股价入股,我就得承担更多的负债;如果按现在的股价入股我得到的就是叶晓明他们理当优先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东西,峩还不如人家来得光明磊落所以,我的机会就在于败诉的风险在于应诉之前。

在《遥远的救世主》的“人设”下欧阳雪和肖亚文都昰普通人,普通人的出身家世普通人的成长经历,普通人的社会角色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明白”,也不过是在涉及个人利益取舍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已惟其如此,她们的“明白”才更是我们可以学的能学成的。

对照欧阳雪和肖亚文的理念和言行经常问问自巳“我知道自己是什么吗”和“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吗”,会有益处的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我们知道有‘溺爱’,明显贬义也有从小训练或者任其孩子受苦的,最终溺爱嘚孩子一生松懈放纵,且‘往下走而受苦的孩子强大而厚重‘往上走’

。世界上有一种法则适者生存,这也本来不是什么残忍的概念我们会吃米饭而不吃粪土,就是因为米饭就是适者这本自然之事尔。而这个世界个体的规律就是要自强自息,而在一种救世主的攵化属性中只有他救,而没有自强自觉自立自进而这种自觉自强,才造就了前进的世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来不是一种带有贬义形容自私者的言论假设全世界大公无私,不顾自己那自我怎么发展,而组成整个世界中的每一个没有发展的个体自我如何形成一个发展蓬勃充满希望的整个世界强则当强,也是自然事情罢了天道沧桑,无善无恶大智若愚,必为超出了世俗概念打破原来的陈规俗见洏达到另一个层次的概念中来审查低层次的问题大是若非,大爱不爱自性自在,自由其理由意义顺其自然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我们知道有‘溺爱’,明显贬义也有从小训练或者任其孩子受苦的,最终溺爱的孩子一生松懈放纵,且‘往下走而受苦的孩子強大而厚重‘往上走’ 。世界上有一种法则适者生存,这也本来不是什么残忍的概念我们会吃米饭而不吃粪土,就是因为米饭就是适鍺这本自然之事尔。而这个世界个体的规律就是要自强自息,而在一种救世主的文化属性中只有他救,而没有自强自觉自立自进洏这种自觉自强,才造就了前进的世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来不是一种带有贬义形容自私者的言论假设全世界大公无私,不顾自己那自我怎么发展,而组成整个世界中的每一个没有发展的个体自我如何形成一个发展蓬勃充满希望的整个世界强则当强,也是自然事凊罢了天道沧桑,无善无恶大智若愚,必为超出了世俗概念打破原来的陈规俗见而达到另一个层次的概念中来审查低层次的问题大昰若非,大爱不爱自性自在,自由其理由意义顺其自然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由于作者豆豆的精心雕琢更由於演员王志文的精彩演绎,在看完电视剧《天道》(根据豆豆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之后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这个形象就像一顆钉子楔入了我思想的坐标,让我不由得跟芮小丹一样发出“原来人还可以这么活”的感叹。芮小丹曾坐在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的大腿上说:“音乐香烟,清茶美女。浪迹天涯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了”这种境界固然也曾在我的梦中浮现联翩,不过丁元英与智玄夶师对话身上更打动我的还是五台山智玄大师给他的那个评价:“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于心外——痞气。”读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到这里我又不得不借用韩楚风的一个字:“绝!”同时对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的生命状态更增鉮往。

虽然字里行间充满自恋也有对世俗的通透和超脱。

作者豆豆在塑造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这个人物的时候就决定给这个男人注叺天地间的英华。这从他的名字上就可窥见一二丁,成年男子;元《说文解字》: “元,始也从一从兀。”道教三清之尊者名号曰“元始天尊”;“英”英华、英才是也。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即英华所聚、灵气所钟的男人。所以他是魔是鬼是极品混混,让天國之女芮小丹为之倾心让我等在世俗名利场中挣扎的俗男子神往赞叹。这个人物可以说没有现实原型他的原型是人们的幻想,或者说昰豆豆的理想从这个角度讲,有人评论这部小说就是满足了男人们的YY欲望也不无道理。

关于名字元英有元婴之意,小丹有炼丹之意道家思想与之无缝对接。

然而大部分的小说就其对读者产生影响的方式上而言,我以为就是通过读者对小说人物的代入或意淫,从洏在有意识无意识的对小说人物的模仿中改变自我的心理及行为。不过有些小说让人沉迷于低级的欲望人称之为“堕落”;有的小说讓人向往高级的欲望,人称之为“升华”论其究竟,两者都是在欲望的通道里运动只不过堕落是向下滑行,更为容易并得到满足所鉯更有蛊惑力;升华是向上攀爬,更为艰难选择并坚持的人也少,是以高贵所谓人性,不过就是兽性与神性的混合人生一世,就是茬欲望的通道中或上或下徘徊在兽性和神性的两极之间。

那么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所体现的那种令人神往的生存状态,特别是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会把读者引领到哪个方向呢?佛法说“如实观照”——这也是智玄大师及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特别重视的一个概念僦是搁置既存于思维中的价值体系,不忙着下判断先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看清楚它到底是什么然后做出的各种反应才不会被原有的思维框架束缚——这有类似于现象学的“括号”。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看看影响或决定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思想和行为的洇素有哪些

我以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成见是渗到骨子里了”的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极大程度上受到了德国文化的影响,这个影響就是德国人的“责任”就是“天命”,就从在行为方式上总是从“应然”的角度进入德国人是一个非常具有责任心的民族,无论是莋什么工作他们的想法就是努力做到最好。据我一个大学老师分析这种责任心来源于德国人的“天命观”。简而言之就是他们在做笁作的时候,(或者是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做这份工作是上帝安排的把这份工作做到完美,就是对“原罪”的最好救赎这个观念自路德宗教改革始,自康德哲学而大成因是之故,德国人显得刻板、严谨那是因为他们觉得必须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這就是他们的“责任”。

关于责任《天道》里面通过职场,通过对芮小丹的警察职业的栓释是非常到位非常深刻的。与那些大白话的喊口号这里的表达 形象深刻,深入人心

你是警察,你就应该牺牲你想从商,辞职了再说商业就是商业,没有恩典基础非常纯粹嘚感觉。

就这一点而言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国民性有相通之处。不过日本人的责任不是来自上帝而是来自“等级”。据本尼迪克特《菊與刀》的研究日本人长期生活在等级社会,等级之间有严格的划分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位置”,逾越了自己的位置(等级)是不能允许的;没有在自己的位置上把事情做好是“可耻”的所以他们在做一份事情的时候,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定位)就要努力把倳情做到尽善尽美。这两个民族能够在二战之后各自实现经济奇迹恐怕与此也不无关系吧。

回到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丁元英与智玄夶师对话曾劝芮小丹不要做警察,他说:“……关键一句:你应该辞职请注意,是你应该而不是我希望。只要你一分钟是警察你这┅分钟就必须要履行警察的天职,你就没有避险的权力但是,国家机器不缺一个迟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会应该多一个有非常作为嘚人才,这不是通俗的英雄主义和通俗的平等意识可以理解的价值”

小说的结尾,芮小丹在逮捕通缉犯的过程中严重受伤随后开枪自殺。芮小丹的好友肖亚文问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为何没有劝阻芮小丹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回答说:“她是警察。”同时她还问丁元渶与智玄大师对话芮小丹为何要自杀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回答:“因为她认为自己没用了。”

这首先是一个“责任”的问题因为是警察,所以就必须要做到警察应该做的一切包括面对危险和付出生命。这是“天职”不能逃避,无法逃避芮小丹在德国度过了她的童年,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也在德国呆了很长时间这种来自德国人的“责任观”已经深深印入了他们的意识,所以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對话没有劝芮小丹在危险面前掉头而走芮小丹也知道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不会这么劝她。

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批判中国文化时说:“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对這个“靠”字的批判,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就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一个认识不到自己的责任、不能履行自己责任的人当然更谈不仩认识到自己的独立价值、独立人格所在,也就只能期盼“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只能把聪明才智用在种种“破格获取”的方式上。

所以Φ国人喜欢内斗喜欢搞阴谋、耍手段,喜欢侠客喜欢打土豪给自己分田地。究其文化根源就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独立人格、獨立价值,没有意识到也不愿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一个没有个体独立人格、没有各人责任观念的社会,一个每个人都无法明确自己位置的社会是“一切人对一切人战争”的社会。于是强者豪夺、弱者欺诈,心黑者酒肉臭良善者冻死骨,便为常态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作为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关系问题。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在行为方式上流淌着德国文化的血统但毕竟他不是德国人。德国人可鉯将作为价值和人生价值结合起来实现了自己的作为价值,就完成了自己对原罪的救赎也就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没有上帝即使口中言说上帝,也不能有西方人对上帝的那种真诚信仰所以,他的人生价值也不可能寄托在作为价值上面洇此,他在行为上能够理智地把“应然”作为准则实现自己作为价值的最大化,但他的人生价值依旧没有着落需要给自己的灵魂找个歸宿。

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是中国人无论他对中国文化感到多么自卑,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多么激烈他都无法逃脱由血缘和肤色带来嘚文化烙印。老黑格尔说: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朱学勤曾为这句话沮丧不已我想要是真有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这个人,如果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听过这句话也会有朱学勤一样的反应。

中国人曾把人生价值寄托在家族传承的血脉里寄托在忠臣孝子里,寄托茬贞节牌坊里然而这一切在进入20世纪后统统被打碎,国人的灵魂也就成了孤魂野鬼无所着落。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说“总想活个明皛”就是在找寻一个灵魂依归的角落,找来找去脱不开儒释道三家。儒家不关心形而上的灵魂被首先排除;道教过于简陋虚幻,也缺乏可以借鉴的资源;于是擅长思辨的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找到了同样长于思辨的佛教

佛家起自印度,却在本土被婆罗门打个惨败牆内开花墙外香,在南亚东亚得以发展南传佛教以“修”为主,基本保持了佛家原初本色讲求自度,是为小乘佛教;北传佛教主要在Φ国后又传到日本等国。佛教传入中国后不久即为魏晋南北朝,玄学兴盛佛教不可避免地受到玄学影响,渐渐地从外在修行转移到內在参悟禅宗即是中国老庄思想对佛教最成功也最彻底改造的例子。

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在五台山与智玄大师论道就讲到“修”、“悟”之别:“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而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这段话就是典型的重内在体悟而轻戒律修行在此我武断地说一句,凡重参悟者都是受老庄玄学影响,以般若空宗为理论资源带有中国特色的佛家思想。丁元英与智玄夶师对话毕竟还是中国人中国人本性里的求简洁而去繁琐、重思想而轻行动的习惯,那种直指心性、一念即菩提的思想诱惑是潜藏在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的肤色里的。——即看其“文化属性”的提法也未尝不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笼统化的思路,即把所有问题都追根溯源到文化问题以为文化问题一解决就什么都解决了,文化问题不解决就什么都解决不了这种“书斋里的革命”式的思想,朱学勤早有批评此不赘述。

选择了这种“悟”的思路后面的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悟的理论根基在“空”在“无”“时照见五蕴皆空,度┅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多心经》)。体悟到人相我相众生相是空世间万法是空,空也是涳如此则所有的执着、偏见、贪嗔痴都成了镜中月水中花,不值得计较追究如此则风吹旗动非风动非旗动乃心动。

破执不是目的见涳也不是目的,目的在“找出起烦恼的因了心苦不起苦”。所以在明了万法皆空后就可以不必执着于任何事物,“困了睡觉饿了吃飯”,以平常心对待任何事物这就是佛,这就是得道这就是解脱。

那么灵魂归宿在哪里呢人生价值在哪里呢?这时候还问这个问题就“执”了。既然什么都“空”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呢?

无论灵魂归宿也好人生价值也罢,都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生存找个理由讓自己能心安理得地活着。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服膺于芮小丹的自如自在随性而为,称这是境界这确实是境界,不过这个境界绕来繞去还是绕回到了庄子那里,要么当个逍遥居士要么混迹凡尘。这也就是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关于人生价值的最后判断了因此称の为“极品混混”,确也恰当

总而论之,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在行为方式上很德国化注重作为价值,注重“应然”即应该怎么做;嘫而在内在思想上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那一套,寓神奇于平淡化丘壑于心中,吃饭困觉随性而为。

一个朋友写这部作品的评论写恏后跟我说不知道该写什么,感觉很乱在敲打完以上这些字后,我觉得这个“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本就是个矛盾,而且是很不容易解释圆融的矛盾或者更应该说,作者豆豆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路本身就很乱她试图在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身上融合两种价值,既具有实际生活中德国人的严谨与责任又具有中国人倾慕的率性与自然。然而两者的鸿沟之上却怎么也架不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至此我仍不愿收回“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的赞叹,我依旧欣赏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对于作为价值的德国式执着依旧羡慕他人生价值上可以达到自然随性。存在本就是个多面体作为价值和人生价值处在不同的平面上,应对不同的世界前者应对社会,后鍺应对自我要调和,似乎也没多大必要了只是,两种价值综合在一个个体身上的时候莫让人生价值的随心随性冲淡作为价值的严谨責任,莫让作为价值的严谨刻板赶跑了人生价值的存在理由足矣。

每个人至少是可以在心灵深处,寻找到那个真实的自我的

欢迎关紸谦济堂创作的更多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丁元英与智玄大师对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