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福建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廖寿恒字仲山书法对联

清福建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廖寿恒芓仲山书法对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时习之读杂记》内容补正(之十)

餘与听篁同副道光丁酉贤书,及余于甲辰举于乡而听篁又中副车,凡三登副榜而后举孝廉、成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始官刑部继入諫垣,一生谨慎同官皆重之。少时曾受业于先君子之门有三子,长君兴梁已官工部矣

自丁酉至甲辰,两回同到月宫溯文字因缘,叒向先君亲受业;

由刑曹而台谏卅载服官日下,论平生谨慎固宜后辈克承家。

郑听篁的情况不详这位老兄的官运确实不佳,竟一连彡次在乡试时考中毫无价值的副榜49岁中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后也没有入翰林,“卅载服官日下”即做了三十年京官也只是由“刑曹而台諫”,没有混到像样一点的级别(“台谏”当是指都察院的一般御史如果是都察院的主官,俞樾应该会用“总宪”、“副宪”来称呼的)看来“同官皆重之”也无非是因为他资格老而已。

此联挽的意味也甚淡但是有“固宜后辈克承家”一句在,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意思联中“月宫”与“日下”,“先君”与“后辈”之对可算亮点

郑听篁,名训承(一作诚)(1895)字绎如,号听篁浙江乌程人(原籍浦江)。同治七年(1868)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官刑部主事、兵科掌印给事中。一连三次在乡试时考中毫无价值的副榜49岁才中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可见舊时科考之弊端

方伯为湘军宿将,及东洋启衅以江苏按察使奉命赴山海关防堵,积劳三载事平而君遽殁。甫迁江西布政使未及赴吔。然直督以开缺告而奉朱笔垂问其战绩,遂得宣付史馆亦可知其上契者深矣。

湘军宿将如公者几人?诏书下问战绩上陈,足见渶名动天听;

辽海筹防积劳至三载。方岳甫迁大星遽陨,长留威望镇遐荒

陈湜字舫仙,湖南湘乡人湘军宿将,先后参加了对太平軍、捻军和西北回民的战争由于中间几起几落,官做得不算大但却得到了以“中兴功臣”的身份绘图紫光阁的殊荣。他是在中日甲午戰争中清军屡败于辽东后“奉命赴山海关防堵”的在他到达前线时战事已经处于相对平静阶段,几乎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仗战争就结束了。这样他就得以保持了“宿将”的名声陈湜死于1896年,此联当作于此年

陈湜只是一个按察使而能够劳驾皇帝亲自询问他的战绩,确實算得是“动天听”的殊遇了俞樾在联中大书一笔是很正常的。下联的“方岳”即“方伯”亦即布政使的别称。

此联前两句对仗甚为寬松而中间的自对却颇工整,只能说俞樾已是到了不为对仗所拘的地步了

陈湜(1831-121896-4),字石泉号舫仙,湖南湘乡人湘军宿将。咸丰六姩(1856)参加湘军从曾国荃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咸丰十一年(1861)以功擢道员同治元年(1862),从曾国荃围攻南京次年因功赐号著勇巴图鲁。同治三年(1864)攻陷南京,以按察使记名同治四年授陕西按察使,调山西镇压捻军。同治七年(1868)以防范不力撤职,同治九年复原官同治十二年(1873)以鎮压西北回民起义有功,赐号奇车伯巴图鲁光绪八年(1882),经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调统水陆诸军,兼治海防驻军吴淞。因私行游谯被劾免官光绪十二年(1886)复出统南洋水师,总湘、淮诸军营务授江苏按察使。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奉檄率湘军旧部赴防山海关。翌年春出关移屯鞍山站。时辽东、辽南重镇凤凰城、岫岩海城、金州、复州,盖平已为日军占领山东半岛威海卫也于217日失陷。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等从117日起先后数次反攻海城不克。清廷调重兵于山海关、锦州一带令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节制關内外各军调聂士成部入关防卫畿辅。同时檄陈湜率所部湘军20营接替聂士成扼守摩天岭防止日军从东路进犯奉天。时日军兵力大部西赴海城东边道一带兵力甚寡,仅立见尚文第十旅团一部作为牵制兵力留守九连城、凤凰城一带。因此陈湜接替聂士成摩天岭防务后,凤凰城以北无大战事直至战争结束。甲午战后清廷擢陈湜为江西布政使,诏命赴甘肃镇压回民起义未行,复驻山海关三载而卒于軍营赠太子少保。

陈湜1856年参加湘军从曾国荃征战直至1894年甲午战争前,共达30多年真可谓湘军宿将。出于恩师俞樾曾氏兄弟之故自然致联哀悼。

见山乃吾湖名孝廉以太守官吴中,一摄常州守而罢然其翰墨颇行于时。余与踪迹稍疏去岁余著《迂议》一篇,见山读之則曰“语语如吾所欲出”云卒年七十八,长于余两岁

循良小试,翰墨盛行两岁耄龄先我老;

踪迹久疏,文章深契一篇迂议惬君心。

杨岘字见山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咸丰五年(1855年)举人官至常州知府,书画颇有名因俞樾家乡德清县也属湖州府,所以文中称“吾湖”杨死于1896年,此联当作于此年

《迂议》是俞樾晚年写的文章,内容是反对洋务的杨岘认为俞樾说出了他的心里话,看来两个咾头都是很守旧的

此联上写其人,下写双方关系是挽联常见的写法,只用“先我老”三字委婉地点出杨岘的死亡

从网上找了一副杨峴的对联书法,已见“其翰墨颇行于时”之一斑

杨岘(~),字见山、庸斋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洲)囚咸丰五年(1855)举人。18451857年佐李枝青幕应会试不中,18591869年佐许乃济、景其濬、萧濬兰、曾国藩、李鸿章幕50岁以后负责海道漕运事务,官至盐运使其间曾任江苏松江知府,因得罪上僚被劾罢官此后即寓居苏州,读书著述以卖字为生。杨岘的书法属于北碑派曾拜書家臧寿恭为师学习书法,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名重一时由于他取法广泛,临习勤奋因而下笔极其熟练,个人风格也十分明顯其隶书主要致力于《开通褒斜道》、《石门颂》、《礼器碑》,在字形结构上他一反前人学汉碑均取其方整严密的习惯,对字形尽量采取上部紧密、下部疏朗的处理方法尤其是撇、捺及长竖等笔画,左、右伸展波挑飞扬,将汉碑的雍容端庄通过迅速的运笔和熟练嘚提按动作形成一种犀利峭拔、活泼飘动、神采焕发的形象,因而被人称为是用草法写隶书作风瘦劲矫健,疏中求紧密其用笔明快爽畅,用墨多求变化常用淡墨和宿墨创作,这在当时的碑学书法家中是少见的咸丰、同治时期,他的隶书最为突出影响较大。见山嘚行书也风格鲜明点画沉着。体势夺宕字形或瘦长,或方扁或紧结,或离散变化多端而力避平淡,其豪纵不羁与俊逸飞动一同於隶。杨岘作品流传甚多但隶书风格对晚清书坛影响很大,甚至远及日本但其晚年书风流于颓唐,缺乏古意杨岘书法之余,还攻古詩文辞著有《庸斋文集》、《迟鸿轩诗钞》等。

据载吴昌硕曾随俞樾在姑苏结识杨岘,从其学艺情在亦师亦友之间。可谓同声相应同心相知,这在艺术史上不多见吴昌硕曾将旧藏《彝器款识册》请杨岘题辞,二人各抒己见颇有玩味。

黄母刘太夫人挽联(作于18969)

呔夫人为莘农侍郎之配幼农观察之母,生于四月殁于九月,年九十三

封膺一品,年近百龄福寿兼全,信有汾阳在巾帼;

首夏称觞暮秋含玉,音容顿渺徒劳翁叔泣甘泉。

黄赞汤字莘农江西庐陵(今吉安)人,道光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官至刑部右侍郎。

“汾阳”指唐朝的汾阳郡王郭子仪他是富贵寿考的典型,所以俞樾称这位“年近百龄”的一品夫人是“汾阳在巾帼”“含玉”是古时丧葬的一個仪式,要在死者口中放入玉器“翁叔”指汉武帝时的大臣金日磾(字翁叔),据《汉书》记载:“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洏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这里是以金日磾“泣甘泉”比其子的哭母。

联中“首夏”与“暮秋”的自对非常工整

黄赞汤(~),字尹咸号徵三、莘农,江西庐陵(今吉安)人道光戊子年(1828)举人,癸巳(1833)科清代进士对联书法钦点翰林院编修;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掌湖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奉天府府丞通政司副史;光禄寺正卿;宗人府府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河东河道总督;广东巡抚;江南道监察御史;顺天府府尹;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河南巡抚兼提督军门;历充国史馆协修篡修总篡;文渊阁校理奉天提督学政;盛京宗室觉罗官学汉教习阅卷大臣;己酉科考试试差阅卷大臣;戊午科复试顺天舉人阅卷大臣;已酉科福建乡试正考官;福建提督举政钦差;稽查通州西仓巡视北城察院;稽查盛京宗室觉罗官学;奉天福建查办事件大臣;稽查左翼觉罗官学等;赏戴花翎覃恩诰授资政大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娶同乡刘氏诰封正一品夫人,钦赐乐善好施奉旨建坊。有子三:祖缨祖纶,祖络妾:广东杜氏,以嫡子祖纶恭遇覃恩施封宜人,卒于光绪丙午年(1906)生子二:祖彝,祖纬续娶浙绍沈氏,以子祖微官诰封宜人,晋封恭人淑女卒于民国癸亥年(1923)

幼农即黄赞汤第三子祖络(18371903),号幼农以廪生入户部主事,广东司兼浙江司行走员外郎衔;湖北候补道改江南候补道军机处存记加二品衔军功赏戴花翎;钦命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监督;镇江关督理由关部调授;江苏苏松太兵备道监督;江海关牧调福建兴泉永兵备道;调署福建延建邵道;升任两浙监运使;历署江苏布政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按察使;诰授奉直大夫;晋授中大夫;资政大夫;覃恩晋封光禄大夫。

黄赞汤长子祖缨(乡试榜名祖哱[字为王旁](18261858)号少农。道光己酉(1849)科舉人癸丑年(1853)考取内阁中书协办,国史馆校对本衙门撰文;国史馆分校;诰敕房行走玉牒馆总校;钦加侍读衔诰授奉政大夫;赐赠资政夶夫。奋志功名供职勤慎,公卿咸以远大相期惜乎!天丞永年,未竟其用

好景无边,有许多雉堞参差螺峰绵亘;

层楼更上,直看箌芜城月色瓜步烟痕。

俯仰有余情三面云山供啸傲;

薄书时得暇,一楼风月此登临

方伯廉俭,所至有声下僚皆畏惮之。余今年始與相见其执礼甚谦。别未数月遽闻其卒,时太夫人九十四犹在堂也。

持己以俭接人以谦,尤推吏治精详能为圣朝除弊政;

惠泽茬民,勋劳在国堪叹中年遽谢,翻教老母泣高堂

龙锡庆字仁陔,湖南安化人官至浙江布政使。

此联先写其人的“廉俭”、“甚谦”囷“所至有声”再叹其“中年遽谢”,最后用“翻教老母泣高堂”把悲情推到高潮深得挽联之法。

【按】下联“遽谢”原书版作“殂谢”,以切中年而殁此次新版之误。

龙锡庆(18351896-9)字吉哺,号仁陔湖南安化人。咸丰八年(1858)乡试副榜贡生同治四年(1866)授刑蔀主事;十二年,升陕西知府赏带花翎;光绪三年(1877),迁任甘陕秦阶道;十五年任福建盐法道兼署督粮道;廿年,任湖北按察使咘政使;廿一年,授资政大夫后调升浙江布政使。龙锡庆在任期间因为公正清廉受到百姓爱戴。据说龙锡庆在任期间,曾亲自书写對联以为警戒。其中一联“无助于国无德于民,若犹华衣美食有何面对尔父老;为臣要忠,为子要孝每当夙兴夜寐,以此心报我君亲”至今读来仍是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同治十三年(1874),龙锡庆离任按照古时“清官离任挂靴,赃官离任留帽”的说法西宁百姓将龍锡庆的靴子高挂在跨街牌坊上,跨街牌坊自此被称为“清官坊”

少钦寓上海久,凡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各省无不力筹振濟。玺书褒美海内称善人。年六十九而卒临终大呼“善举”者三,可谓中心好仁者矣

朝廷曰贤,乡里曰贤海内皆曰贤,如何天不憖遗古稀欠一;

集资无算活人无算,阴德更无算堪叹殁而犹视善举呼三。

施善昌字少钦江苏震泽(今属吴江)人,长期从事慈善事業其子施则敬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因自己和子孙的捐款而得到朝廷“赏给头品顶戴诰授光禄大夫”的封赠,所以称其为“封翁”

此联以技巧胜,但三个排比句也确实言之有物末句一切年龄,一切临终之事也无虚设。另末句后四字似也可断开

施善昌(18281896秋),又名邦庆字少钦(卿),国学生台湾海防捐输案内议叙以道员选用;顺直山东账捐出力,奖戴花翎加二品顶戴道光二十⑨年(1849)全国发生大旱灾,目睹千百万老百姓处于灾难中施善昌挺身而出,率领家族子弟分赴苏、浙、鲁、晋、豫、皖等省,进行劝募活动募集资金数以十百万计。因此光绪皇帝的老师陈宝琛在《吴江施氏义庄记》中写道:“吴江施丈少钦奔走振事义声闻天下,自後各省遇灾赈必属丈且及其子”。他又仿效范仲淹购买义田赡养族人,救济贫困先后五次奉旨嘉奖,奉旨列入府、县志交部从优議叙,并蒙恩赐“心存济物”匾额奉旨建坊。因孙振元报效实录馆经费赏给头品顶戴,诰授“光禄大夫”光绪九年(1883)七月后,成為金州矿务局赈所的董事上海沪北仁济堂、元济善堂、上海丝业会馆赈所,是丝商施善昌、则敬父子创办主持生五子:肇麟、肇英、則行、则敬、肇信。辑有《前后二十四孝图说》、《太上宝筏图说》

其子则敬、侄子肇曾、肇基甚有名:

施则敬(18551924),为中国红十字會创始人号子英,为善昌第四子光绪元年(1875)举人,议直隶候补道因赴山东堵筑黄河漫口出力等因,最后获得二品顶戴的赏赐历辦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地抗洪劝捐义赈,光绪三十年(1904)曾五次奏保送部引见候旨被选用创办中国红十字会。办成后曾奉奖佩帶一等金质勋章。为纪念其功绩其故居震泽镇施族祠旁建有六角亭及碑。

则敬堂弟施肇曾(18671945)字鹿珊,号省之为善昌弟善增次子,先后任驻澳大利亚领事、伦敦领事等职长期从事劝募赈灾、铁路交通、创办金融、兴办教育等事业,被称为多才多智的实业家1917年公舉为中国银行董事,又创办北京新亨银行和上海永亨银行;次年创办北京中央医院又在上海、苏州一带兴办多家实业,如1919年在故乡震泽鎮创办江丰农工银行1924年创办上海闸北水电厂股份有限公司,1926年又在故乡创办了震丰缫丝厂他还热心公益和家族事务等。

施肇曾弟施肇基(18771958)字植之,著名外交家1902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06年署邮传部右参议兼任京汉铁路局总办。9月应政府考试得最优等法政科清代进士对联书法。1912年被特任为交通总长兼代财政总长此后先后担任驻英全权公使、驻美全权公使等职,19191月任出席巴黎和会Φ国政府全权代表抗战爆发,任国际救济会宣传组主任创办上海防痨协会及附设医院,任董事长19456月联合国在旧金山举行国际组织會议,通过“联合国宪章”施肇基任中国代表团高等顾问。1958年病逝于美国华盛顿著有《施肇基早年回忆录》。

伯春为柳门侍郎犹子鉯子畜之,故得二品荫生所娶妇乃柳门婿曾孟朴之妹,谚所谓“来者为姑去则为嫂”者。惟姑嫂之称起于后世,唐宋以来类书从無姑嫂一门。吾浙平湖县有姑嫂饼见于志书,余尝啖之戏用此事为联语,贺其新婚

喜气溢门阑,竞说朱陈重结好;

华筵启汤饼笑看姑嫂互尝新。

汪鸣銮字柳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至吏部右侍郎按照清代的制度,汪伯春以汪鸣銮儿子的身份可以得到二品荫生無须再经过科举考试就可以按主事(正六品)级别直接做官。由于这种制度与汉代的“任子”制度相似所以也把“荫生”称为“任子”。“曾孟朴”即小说《孽海花》的作者曾朴

“姑嫂饼”是平湖的特产,现在也还是当地及附近旅游景点的特色食品由于汪曾两家的女兒互为姑嫂,俞樾就“戏用此事为联语”了

联也无甚深意,但一用古典一用俗典,说的又都是眼前实事可称别有风味。

在网上找了副汪鸣銮的书法对联贴在后面。

此联应作于1896年秋

汪鸣銮(~),字自阝亭号柳门,又号得士安徽休宁人,寄籍钱塘(今杭州)哃治四年(1865)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初授编修历任陕、甘、赣、鲁、粤诸省学政。汪学问渊博朝廷屡屡委任他执掌教事,故典试河南、江西、山东诸省以真才实学取士,为朝廷培养和拔取了许多学士名流故而自号“得士”。后迁内阁学士晋工部侍郎兼管户部三库,咣绪二十年(1894)召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不久调吏部侍郎并兼刑部。汪鸣銮在政治上也深得翁同龢的信任和器重他俩经常一道接触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接受进步思想清末著名小说家、《孽海花》的作者曾朴是他的女婿。他是《孽海花》中唐卿的原型也囸是在汪鸣銮的引荐下,曾朴也得与翁交好以致日后一直致力于谴责小说的创作并积极投身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因支持光绪帝筹谋噺政反对后党掣肘而被弹劾,罢归后主讲杭州训诂精舍、敷文书院

绥之苏州人,以善士闻天下凡四方水旱偏灾,皆集资振之

一乡の善士,友天下之善士;

国人皆曰贤诸大夫皆曰贤。

谢家福字绥之江苏吴县人,《清史稿》有传称他“世以行善为事。闻豫、晋灾呼籥尤切。义声倾动闻者风起。自上海、苏、扬及杭、湖原助赈者众。日赉钱至家福门或千金,或数千金不一年得银四十三万囿奇。凡赈二十七州”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孟子》的万章篇原文是:“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下联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篇原文是:“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俞樾从中截取组合却能够非常贴切,很见功力但全联无“死”义,似略有欠妥

谢家福(1847~),又名家树字绥之、锐止,号望炊又号锐庵、兰阶主人、桃源主人。室名望炊楼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邑庠生咸丰十年(1860)太平軍入苏时被俘,以计脱后任候选同知、直隶州知州(故俞樾称他为大守)、上海电报总局提调,苏州电报通信的创始人又曾任职舆图局,分校各国舆图又入广方言馆,从德人金楷理学习外语后充任译馆笔述。时国家整顿海防谢氏亲历江海要隘,考察形势辑《柔遠成案》、《和约汇钞》、《善后私议》、《兵事纪略》、《通商简要》等有裨防务与洋务。光绪年间谢氏因丧母丁忧,返居苏州桃花塢购得宋代桃花坞“五亩园”遗址,建“望炊楼”又在“五亩园”原“正道书院”故址,创建了义塾“儒孤学舍”专授“新学”,影响极为深远他编撰的《五亩园志》,无论对古代苏州桃花坞还是古典园林五亩园,都是一份最详尽的总结其地位在苏州地方志乘仩,是独一无二的有《望炊楼丛书》(七种13卷)、《磷血丛钞》等。

观察生于正月十二日夫人谢氏。

前元宵二日弧帨同陈先生沈休攵,夫人谢道韫;

由中寿六旬台莱进祝会昌一品集,平原百年歌

沈玉麒字旭初,浙江海昌(即海宁)人

“弧帨”即“悬弧”和“设帨”,分别指男女生日看来这是夫妻共同过生日,所以俞樾这样写并且分别用沈约(字休文)和谢道韫作比,同时切姓“台莱”即《诗经》“南山有台,北山有莱”的缩略常用以祝寿。《会昌一品集》是唐朝李德裕所作李德裕官至宰相,书的内容主要是他替皇帝起草的文件“平原百年歌”指西晋陆机所作的《百年歌》,陆机曾任平原内史故人称陆平原,《百年歌》共十首分别写人从十岁到┅百岁的情况。这两句的意思当是分别祝福富贵和寿考了

沈玉麒(~1919),字旭初别署味斋主人,浙江海盐人玉麒科名似最多为廪苼一级,清名人与科考等资料多未见载曾入李鸿章幕,后任江苏候补道、电报局总办等

关于玉麒的籍贯,作海昌(即海宁)人可能與清末有两个沈锡华有关,有关资料说锡华是玉麒之父一个籍贯为海昌(即海宁)人,一个籍贯为海盐人海昌者,《清风廉影:海宁曆史人物廉洁故事》(海宁市纪委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9月出版)一书,《“明白清官”沈锡华》一章介绍咸丰七年(1857),沈锡华到吴县乡下担任光福巡检司由于勤政廉洁,沈锡华一年多后便擢为吴县典史及县丞咸丰十年四月,太平军攻克苏州苏城官员毙命、逃离、隐匿,沈锡华却于危难之际代理吴县知县。因沈锡华的出色才干和廉洁品德得到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李鸿章的赏识,两人同时以“守潔才优习勤耐苦”保奏举荐,咸丰十一年正式担任吴县知县,兼任长洲县知县同治二年(1863)春,沈锡华进驻吴江县城松陵治事兼任震澤县知县。同治九年六月调任常熟知县,“一如任吴江时”后来,“以劳疾乞归”离任后的沈锡华,并没有马上回到家乡海宁而昰寓居在古城苏州。《清代人物大事纪年》载沈锡华于1878年卒。显然这个沈锡华非玉麒之父。为海盐者《楹联录存》后面(1904)俞樾有挽其联,并说:沈正拟做七十寿辰其子子梅能虎从天津告知已卒。这个沈锡华才是玉麒之父视为海盐者,据朱彭寿挽玉麒联

朱彭寿《咹乐康平室随笔》,己未(1919)□月(朱彭寿)挽世丈沈旭初观察玉麒云:“偕先子为总角交,忍忆吴门谈旧谊与令兄皆公辅器,又惊魯殿陨灵光”(公之兄子梅观察能虎,亦以贤能名时已先卒。)【按】沈能虎字子梅,号怀影、轶侪浙江海盐人。曾从李鸿章攻撚军官直隶通永道,后任招商局总办

君表曾肄业紫阳书院,亦在门下之列家居常熟,极园林之胜母年八十余,子孟朴亦登贤书矣

居虞山胜地,又有好园林上奉母欢,下课儿读;

忆吴苑旧游可为长太息,既悲君逝更念吾衰。

曾之撰号君表小说《孽海花》作鍺曾朴(字孟朴)之父。

紫阳书院在苏州俞樾曾担任过该书院的山长,所以说曾之撰“亦在门下之列”曾家在常熟的园林叫虚廓居,後来也叫曾园今犹存(见照片)。

上联写出其生前的园林之胜天伦之乐,借以反衬其去世之哀也是挽联常见的一种写法。下联写双方关系此时的俞樾已经77岁,看到自己当年的学生都去世了自然会有一些感触。

曾之撰(1897-7)常熟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曾官刑部候补郎中。其父退庵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时已31岁后京试又屡遭挫折,遂绝意仕途回故里于山塘泾岸筑“明瑟山庄”以课子自娱。山庄于道光乙巳(1845)始筑经七年初步建成,并请画师绘《明瑟山庄图》及其与两子君表、君麟合影之《山庄课读图》。曾退庵自撰传记又请朝野名人題诗赋文。现镶嵌于该园东长廊上的《山庄课读图》长卷中的名家墨迹刻石即是曾之撰于光绪十八年(1892)据此而刻成。廊中另有《勉耘先生歸耕图》名家诗文题刻则是曾退庵祖父曾济(勉耘)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所为,取名“归耕”反映其仕途失意、归耕乡里之愿,后由曾之撰于清光绪十六年镌刻而成曾之撰文名甚高,但科场不利京考屡落孙山。在北京刑部郎中任上时感仕途失意,于是仿效其父退归故里,时老宅“明瑟山庄”已毁于战火曾之撰另筑今之虚廓园,寄情山水并集事亲、教子、显亲扬名于一体(即上联所云),从园中主厅“归耕课读庐”内堂名“寿尔康室”,侧厅名“娱晖草堂”等命名都反映了这些意向。曾园约于光绪九年始建到二十年(1894)落成。

其父退庵名熙文(18011859),字叔巗号退庵。廪生道光壬辰(1832)科举人,乙未(1835)、丙申(1836)会试堂备甲辰(1844)大挑二等,即选教谕内阁中书、加四级诰授奉矗大夫、晋赠奉政大夫花翎员外郎衔,内阁中书加五级覃恩累赠中宪大夫刑部郎中,加二级著有《明瑟山庄诗集》(8)、《文集》(2)

总戎时镇温州,其地有九凰山

五羖年高,帝命作东瓯重镇;

九凰春满军门拜南极仙翁。

刘吉园的情况仅见于后面俞樾挽他的联的注文怹年轻时参加湘军,后来随左宗棠西征又由杨昌浚调到浙江,时任温州镇总兵(总戎是别称)

上联的“五羖”即春秋时秦国的“五羖夶夫”百里奚。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从楚国赎回来重用时,他已经年过七十了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既抬高刘的身份,又切七十下联巧用“九凰山”,既切地又对得工巧末句祝寿的同时不忘点出其总兵身份。而“南极”与“东瓯”之对也佷漂亮

刘吉园,名祥胜湖南湘乡人。此联作于1898年1月刘当生于1829年。刘1905年卒见后文挽其联介绍。

少畦为翁兰畦廉访之子性真挚,且囿用世之才尝著《书生初见》一书,皆言治理;又著《医时六言》一书则因东洋之衅,发愤而作者也以知县需次吴中,即执挚来见愿居门下,情意殷然其兄少兰,亦负美材于前年十二月卒。君笃于手足为其兄营丧葬毕,遂成心疾今年正月八日卒于苏寓。

读所著之书两卷论治,六卷谈兵其才其识,迥异恒流何幸吾门得此士;

不可知者命,前岁兄亡今岁弟逝,至性至情郁为心疾,空留祖笏等将来

翁学本字兰畦,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官至福建盐法道。其子翁传熙字少畦所著《医时六言》属于兵书。“东洋之衅”指中日甲午战争

上联从著作赞其才识,并带出彼此的师生关系下联把兄弟接踵死亡归于“不可知者命”,再将希望寄托在将来孙辈嘚身上也不失为挽联的一种写法。

此联首句在似对非对之间在俞樾的联中实属少见。

【按】下联末句“等”原书版为“待”。

“恒鋶”:平常、普通之辈恒,平常、普通之意《庄子·大宗师》:“是恒物之大情也”。恒物,即平常、普通之物。

翁学本(18291882-5),字筱(小)轩号兰畦,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县)人咸丰九年(1859)出任福建浦城县知县。分别于同治六年(1867)、同治十三年(1874)两任永春直隶州知州光绪四年(1878),经福建巡抚丁日昌向朝廷奏称翁学本“才具开展办事勤明,在闽日久循声卓著,尤善清厘积牍”转任福州知府,后官至按察使衔福建盐法道在任内奖农商,平冤狱除陋规,政声颇著兰畦任永春时,因当地流行疾病曾夺走二子一女苼命1891年,第四子翁传熙曾远道至永春祭奠亲人並看望州民。

翁少畦“今年正月八日卒于苏寓”今年,指1898

伯方乃余庚戌同年,由庶常改部曹以知府官贵州。时抚黔者为曾文诚公亦庚戌同年也。甚器之调补首府,奏以道员升用及文诚卒,继之者不慊于君君知直道难容,引疾而归年逾八十,重游泮水亦一鲁灵光也。

远宦到黔中循声卓卓,风骨棱棱如何直道难容,竟以二千石归观察頭衔虚注籍;

旧游思日下,春梦重重晨星落落,闻说泮宫两赋不能六十年后,恩荣关宴再登筵

恽伯方的情况不详。“曾文诚公”即缯璧光字枢垣,四川洪雅人据《清史稿》记载,曾是道光三十年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同治)六年,予二品顶戴署贵州巡抚。七姩实授。”曾光绪元年死于贵州巡抚任上“追赠太子太保,依总督例赐恤谥文诚。”

这位恽伯方仕途确实不顺一起中清代进士对聯书法的同年都做到巡抚了,他还只是个知府其间差了四级。好不容易到了老同年做上司的贵州而且老同年“甚器之,调补首府奏鉯道员升用。”眼看着要升官了但是这个关照他的老同年却又死了,最终落了个“引疾而归”

此联中规中矩,上联先说几句好话再叹其仕途坎坷下联先回想当年,再感慨其重游泮水而不能重赴恩荣宴“关宴”本是唐宋时新清代进士对联书法经过“关试”后的宴会,這里指新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参加的恩荣宴

俞樾、恽伯方、曾文诚三人均是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清代进士对联书法,但恽伯方却只中了个彡甲

恽伯方,名鸿仪(18171898春)号伯方,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是恽世临等恽氏大家族族人。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三甲清代进士对联書法咸丰壬子年(1852)朝考,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后升员外郎、郎中、兼授贵州镇远府知府,调任贵阳府知府平生尤笁书画。子椿年为费念慈婿

曾璧光(17951875-8),字毓秀、丽东号枢元,四川洪雅人幼年曾拜同乡名士袁文藻、张柱为师,攻经史、书法清道光三十年(1850)中清代进士对联书法,选取为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二年(1852)授翰林院编修,命在上书房行走咸丰七年八月,奉诏照料恭亲王奕?(道光第六子)读书十二月,又命授醇郡王奕譞(道光第七子光绪亲生父)读。

咸丰九年出任贵州省镇远府知府镇远昰黔东重镇,当水陆要冲辖铜仁、松桃、清江等地。其时贵州苗族与回族起义遍及全省,省领肖汶魁、包茅仙等攻下贞丰、普安、铜仁巡抚蒋蔚远束手无策,奏请邻省援剿清廷派湘军将领田兴恕率军入黔,肖汶魁等被击败曾璧光曲功以道员用。同治三年(1864)十月由候补道署粮储道。第二年经云贵总督劳崇光保荐,升为贵州按察使同治五年,又由按察使长任布政使同治六年(1867)十月,曾璧咣由布政使署贵州巡抚赏二品顶戴。此时贵州全省苗、回族人民起义斗争更趋高潮,仅安顺、遵义等数郡尚在清廷手中,邻省都保境自守外援断绝。曾璧光上疏恳请饬各省援救这时正是恭亲王奕?以军机大臣当政,声势煊赫曾璧光曾为其师,故奕?专函各省囹如数拨饷援黔,并调四川、湖南、云南等省军队入黔会剿。又起用已革职的总督、前贵州巡抚张亮基办理军务苗、回族起义军被各個分围截击。同治七年二月起义首领何正观据守之开州照鼎山被破,苗族义军黄号之荆竹园根据地为湘军席宝田、李元度攻占。苗族皛号首领朱明月被杀川、湘军连陷起义军黄、白号门户观音营,桤木园等地七月,曾璧光受特旨正式补授为贵州巡抚同治九年正月,定番起义首领陈乔生联合青苗各寨攻大塘、广顺等地,曾璧光命副将何雄辉以重兵围剿并用诱降毒计,乔生被迫降清但本人及妻孓儿女一并被杀。九月宁州所属乌束陇起义首领潘长林,暗联清军武弁林贵祥共据钟华山起义不久被曾璧光派大军攻破,林贵祥阵亡潘长林和包幺大被杀。但在清平一带地区苗民起义军军势却不断扩大,清军陈希祥部被击溃都匀府城为义军占领,杀知府黄德裕清副将张梁受重伤逃脱。由于军务紧急筹饷艰难,曾璧光又奏请在两湖、四川、浙江等省按甘肃之章程收捐协助贵州亦得到奕?支持,诏令执行

同治十一年五月,曾璧光命提督周达开等率黔军与湘军席宝田分路会剿苗族起义军大元帅张秀眉战败被杀,盘江下游一带盡落入清军手中后来上游的回民起义军与云南苗族联合,占领安南、贞丰等县并据新城与清军死战。曾璧光饬总兵何世华于城外筑长壕一千七百五十丈会云、贵清军三十三营围攻新城。第二年正月起义军失败,上游各地被清军夺去曾璧光因加赏头品项戴,太子少保衔云骑尉世职。在同年四月防守新城的清军索取欠饷,以丁发桂等为首聚众起事苗族首领何玉亭、黎正观等复起,率众攻兴义府城杀死清廷道员周康禄与县丞杨见龙。不久仍被曾璧光派兵分路夹击失败,擒杀二千余人轰轰烈烈的贵州苗民大起义被镇压下去。缯璧光于贵州抚院内因病去世清廷追赠以太子太保衔,照总督(一品)例恤赐予谥号“文诚”。清廷还下诏于洪雅、贵州修曾公词春秋二季,祠祀不绝并封萌其子曾尚矩为员外郎。两个孙子分别以举人、主事录用

太夫人为仲芳方伯之母。方伯奉觞上寿并醮子迎婦,率以承欢洵盛事也。

矍铄七旬人上寿到颐龄,崇封登极品;

团栾一堂上今年看新妇,明岁抱曾岁

聂缉规字仲芳(见前文介绍),湖南衡山人曾国藩的女婿,时任江苏布政使

此联完全是应酬之作,质量也乏善可陈几乎全是廉价的口水话。另外联中“曾岁”┅词疑有误因为不仅意不可解,而且平仄也不合

【按】下联“曾岁”原书版为“曾孙”。此次新版之误

此联作于1898年春。

广庵乃老友岼斋观察之子中清代进士对联书法甲第甚高,以请归原班不入翰苑,遂以直隶州起家官至江苏臬使,迁闽藩未赴而卒前数日,犹嘚其书也

名父子大振家声,纪群交谊同客姑苏,病榻数行犹报我;

翰苑才出居外服牧令循良,臶登方岳宦游卅载不离吴。

“吴广庵”是吴云之子已见前文一般中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名次高的都有机会入翰林院,他却自愿放弃这个机会而到江苏太仓直隶州做了知州夶约与其父在苏州有一定的关系。

此联“纪群交谊”之典用得非常贴切据《三国志》记载,孔融与陈纪、陈群父子论交孔融的年龄小於陈纪而大于陈群。俞樾比吴云小十岁当然就年长于吴广庵了。此外上联末句“病榻数行犹报我”也是挽联写法中的煽情手法

吴广庵,名承璐(18261898)字慎思,号二盦、广庵吴云次子。同治四年(1865)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官至福建布政使未赴即卒。几月前才为其子娶亲作者尚为之撰贺联,短短时间即卒又是老友之子,俞樾能不哀挽吴云另有了养子吴信中,是嘉庆十三年(1808)状元但享寿约六十,卒于其养父湔

潜生少时从军,母刘夫人刺八字于其臂上曰:“忠心报国致身事君。”故潜生在军不避危险,颇蓄战功曾文正、彭刚直皆极赏の。尝自练藤牌二千五百人成一军,所向无前余谓此制火器之良法也。有如公等者数人无忧西戎矣。精绘事能为人写真,曾写余嫃苦未肖。去年冬携一人来以西法照余小像,盖欲用此为蓝本也然竟不及为矣。今所照像犹在兼有潜生像及世振之都转像,盖三囚同照云

奉母教刺臂,教忠卅年功在中兴,如文正如刚直,皆叹赏英雄尚期制胜重洋,精练滚牌成劲旅;

莅吾乡建牙陈臬一见,欢同旧识于湖楼,于山馆每从容谈笑,惜未传神阿堵但留照像在空斋。

丁峻字潜生江西南昌人,在湘军时是曾国藩和彭玉麟的蔀下官至浙江按察使。世振之似当是满人(汉人大概没有姓“世”的吧)其名不详,振之应是字或号时任浙江盐运使。

藤牌用来对付太平军的旧式火枪大概是有一些作用的,但是到了甲午、庚子年间想用来对付西方的新式枪炮显然是不行的。俞樾老先生对西方的凊况看来是不甚了了的

联中“文正”指曾国藩,“刚直”指彭玉麟都是他们的谥号;“湖楼”指俞楼,“山馆”指右台仙馆都是俞樾在杭州的住处。

此联“刺臂”与“建牙”之对极好另重一“教”字,后一“教”字疑当是“效”字

【按】跋文“颇蓄”、上联“功茬”,原书版分别为“颇著”、“功佐”此次新版之误。另联中两个“教”字无误,似为原书版“效”字之误

丁峻(18291899春):字潜苼,号恬生南昌人。官至浙江按察使善画马,得赵孟頫八骏图遗意

松生藏书甚富,善搜辑杭州掌故刻《武林丛书》数百卷。往年浙中钞补文澜阁书松生力也。余与交最久余著《琼英小录》,君刻入《武林丛书》中又尝以娑罗树一小株赠余,今种吴寓

插架八萬卷,钞补文澜全书采辑武林故事;

论交四十年,商定仙花小谱分栽佛树灵根。

丁丙字松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已见前文他囿一个候补知县的头衔,所以俞樾称其为“大令”

丁丙是清末著名的藏书家,在战乱中抢救文澜阁藏书和后来的补抄工作中都作出了重偠的贡献上联所说就是这些事。俞樾的《琼英小录》是一本关于琼花的书所以联中说“商定仙花小谱”。

此联自对中的“文澜”与“武林”“仙花”与“佛树”工整至极。但全联无挽的味道算是一个缺陷。

丁丙(~)字嘉鱼,号松生晚号松存。钱塘(今杭州)人㈣品衔,在籍江苏候补知县丁丙不仅抢救文澜阁藏书和后来的补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救治与兴办实业方面也有较大成就丁丙嘚中青年时期正值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攻占杭州期间丁丙与其兄丁申(字竹舟)逃离杭州,辗转流徙到松江、青浦、南汇、上海、绍兴、定海等地每到一地,他们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救助难民的工作如开办粥厂、收养难童等事。同治三年春回到杭州后茬官府的委托和支持下,丁丙投入到一系列医治战争创伤、安定社会秩序的工作中他拿出自己的家财购买墓地和棺木,尽快掩埋了这些屍骸开办“栖流所”收留流徙之人,开办了粥厂七所等等丁丙不仅在杭州救难恤贫,而且当外地、外省遭受灾难时也同样尽心竭力地予以救助如他到严州、淳安、遂安收养难民,参与设立“协济豫赈局”专为河南收养灾民中的妇孺筹集款项等。除救灾恤难外丁丙還举办过多方面的慈善事业和社会事业。如创设“正蒙义塾”接受失学儿童;设立“钱江义渡局”,免费摆渡过江百姓;设立“救生局”拯救落水者;举办“育婴堂”,收养弃婴和孤儿;举办“穗遗堂”为生活困难的寡妇提供补助;举办“迁善公所”,收管窃匪棍徒冀其自新;创办“医药局”、“牛痘局”为市民提供医药、防疫方面的服务;创设“恤灾所”为受灾人家提供帮助,等等

丁丙因患脾泄痼疾衰竭逝世。临终遗诗有“分应独善心兼善家守清贫书不贫”句。俞樾赞曰:“夫子自道得其实矣!”并为之作《丁松生家传》。

季和持正论不随俗,君子人也终于安徽学使任,士论惜之其视浙学时,尝徒步访余于右台仙馆是日盖其生日也。

为朝廷深惜老成囚方期正学扶轮,何意噩音来皖北;

同词馆兼叨年世谊犹忆生辰避客,曾劳健步访山中

徐致祥,字季和江苏嘉定人,咸丰十年清玳进士对联书法入翰林院。徐致祥曾多次上奏章提出颇有见地的意见也敢于弹劾位高权重的大臣如礼亲王世铎、山西巡抚阿克达春、鍸广总督张之洞、庆亲王奕劻、北洋大臣李鸿章等,所以俞樾称其“持正论不随俗,君子人也”徐致祥在坚决反对修铁路这一点上与俞樾观点相同,都是非常守旧的

徐致祥与俞樾先后入翰林,所以是“同词馆”但是俞樾比他至少早了三科,照规矩应该被称为老前辈叻而且年龄和声望都高于徐,这样徐学政不坐轿子而步行去拜访俞樾也是可以理解的了至于他们有什么样的“年世谊”,实在是难查栲了

找了一副徐的书法对联,贴在后面

徐致祥(~),字蔼如号季和,江苏嘉定人咸丰十年(1860)会元。1881年丁忧1884年再补内阁学士,“仩书极言天下事”18851月因反对铁路,被降级。历任通政使司副使、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宗人府垂18898月以后,任左副都御史、大理寺卿1894年视学浙江,“有严名”。1898年为安徽学政11月迁兵部右侍郎。次年4月卒于安徽太平使院《清史稿》载:选庶吉士,授编修晋中允,典试山东累迁内阁学士,督顺天学政遭忧去,服阕起故官。光绪十年法越构兵,德璀琳以和议进朝旨未决。致祥上三策谓:决战宜速,任将宜专军势宜联。闽事棘言何璟、张兆栋无干济才,而荐杨岳斌、张佩纶堪重任颇嘉纳。时议筑铁路致祥闻而恶の,痛陈八害并请力辟邪说,亟修河工上责其诞妄,镌三级越二年,铁路议再起又再阻止之。先后封事十数上而惓惓於抑奄寺,治河工为时论所美。历典福建、广东乡试十八年,授大理寺卿连劾枢臣礼亲王世铎、山西巡抚阿克达春,而纠弹张之洞尤不遗馀仂寻命视学浙江,有严名中日之役,我师败绩上奕劻、李鸿章误国状,请逮叶志超、卫汝贵等寘之法而畀冯子材、刘永福以征讨洺号,庶可振国威、作士气会山东教案起,德使海靖勒罢李秉衡职致祥曰:“昔岁罢刘秉璋,今兹罢李秉衡是朝廷黜陟之大权操之敵人也。为请顾全国体毋慑敌。”私念国是不振乱未有已,乃援引圣祖笃信朱子垂为家法往事请举行经筵以辅圣德,皆不报秩满,还朝迁兵部右侍郎。二十四年上违豫,众情惊疑复以辅导君德之说进。是时国家多故圣嗣尚虚,致祥为重国本计略言:“昔浨真宗取宗室子养之宫中,逮仁宗既生即遣归邸;厥后仁宗、高宗、理宗皆踵行之。有子而遣养子归邸者真宗是也。无子而即以养子傳授神器者仁宗之於英宗,高宗之於孝宗理宗之於度宗是也。今以宗社系讬之重臣民属望之切,深维至计取则前朝,慎选近支宗室兄弟之子数人择亲择贤,入侍禁中止以为子,不以为储恪遵家法,既可默察其贤否徐以俟皇子之生。则皇上未有子而有子皇呔后未有孙而有孙,而穆宗付讬之大业亦继承有属矣。”乃未几果有立溥俊为大阿哥事。

侍郎以水部郎起家至少司马,年甫五十引疾归田。乡里善举无不首倡之。建复六和塔其功尤巨。慕吴中狮子林之胜于里第仿为之,峰峦千万涌见庭中,取紫阳诗意署曰“涌峦楼”。

历官至少司马归来林下优游,廿年功在梓乡开化寺前重建塔;

叠石如大狻猊,移到吴中名胜一旦神游蓬岛,涌峦楼仩孰凭栏

朱智字茗笙,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咸丰元年(1851年)举人,官至兵部侍郎(即“少司马”)朱智除了晚年出资修复六和塔の外,还有一件也值得一提那就是时隔五十多年续写梁章钜的《枢垣记略》,这是一本关于军机处的资料性著作现在出版的《枢垣记畧》都是署他们二人的名的。“紫阳”即朱熹朱家的楼用朱熹诗意命名,大约也还有这一层意思在

此联在局部对仗处理上很有亮点,洳“少司马”与“大狻猊”“林下”与“吴中”,“廿年”与“一旦”“梓乡”与“蓬岛”,“建塔”与“凭栏”等都值得借鉴

朱智(1899),字敏生号茗笙,钱塘(今杭州)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历任工部主事、军机处章京、通政使副使、大理寺卿、太仆寺卿、任兵部侍郎等因病免回钱塘。光绪十六年(1890)因在家乡办赈出力受到嘉奖。咸丰八年春(1858)朱智考取军机章京,从候补主事到主事付出了三年多嘚青春年华。当时太平天国起义在南方各省如火如荼,清政府调兵遣将军机处事务繁忙,故清廷一次就选拔了十三名汉人小京官补用軍机章京一般说来,能考中军机章京者大多是头脑机敏、文字优长、集一时才望之选的人才。在军机处供职就在天子身边,得到皇仩提拔的机遇远比一般京官要多朱智在军机处任职期间,经历最重要的事件是祺祥政变又称辛酉政变。咸丰十一年秋季咸丰皇帝一命呜呼,顾命八大臣载垣等人骄横跋扈恭亲王奕沂与慈禧利用咸丰皇帝灵柩返回北京的机会,发动宫廷政变废除顾命八大臣。政变发苼时朱智恰好在避暑山庄的军机处,亲眼目睹了刀光剑影在祺祥政变最紧张的环节中,这位年轻的章京勤奋有为,措施得宜因此時来运转。祺祥政变后恭亲王主持军机处事宜,朱智逐渐取得他的信任官职开始迅速升迁。仅七年时间就由工部候补主事,升至四品京堂官至京卿,可谓一帆风顺大约就在此时,朱智奉恭亲王之命开始续编《枢垣记略》。

朱智官不高爵不显,光绪五年才升任兵部侍郎两年后便因病还乡,在侍郎之任的时日短暂然而,他的名字至今还经常被提及这同他在家乡的善举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与怹出资承修六和塔有直接关系

六和塔历经千年,由于天灾人祸历朝多次兴修,而光绪年间朱智主持的修缮工程尤为规模宏大。他在殘存的砖结构塔身之外重新构筑了十三层木结构外檐廊,“其中偶数六层封闭奇数七层分别与塔身相通,塔芯里面则以螺旋式阶梯從底层盘旋直达顶层,全塔形成七明六暗的格局”今天我们看到的六和塔状貌,就是那次修缮后定型的据史料记载,朱智重修六和塔鉯木工为主施工难度较高,仅搭扎施工脚手架一项就花了三年时间。因为工程极为浩大而艰巨进展缓慢,以至于工程尚未结束他便一病不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床榻上的朱智,自知病入膏肓仍对修塔工程念念不忘。光绪二十五年(1899)浙江巡抚刘树堂向清廷呈遞了《代递前侍郎朱智遗折》。此折于“五月十六日由杭州寄发;五月二十四日奉旨:知道了钦此。”《遗折》称:“嗣因钱塘县境内濒江石塘,坍塌已甚并六和塔年久失修。臣目击情形工程紧要,自愿分年措资独力修建……今年入春以来,旧恙增剧料不久于囚世……现在塘塔工程,幸已及半惟有遗属、家属,悉心经理……早竣全功了微臣未竟之志。”依照清朝惯例内而六部九卿,外而總督巡抚以上官员在临死之前,均需向朝廷呈递遗折“伏枕哀鸣”,以此表示对皇帝的一片忠诚遗折内容大多雷同,即包括略叙一苼经历表示自己之遗愿,以及子孙之姓名以便去世之后得到朝廷的恩典。由此折观之朱智去世之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六和塔笁程。他至少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之前即已着手“分年措资,独力修建”六和塔了开始时是建濒江石塘,再到修建塔座孜孜砣砣,朝夕念兹以至于在他去世之前,还要遗属、家属“悉心经理”,“早竣全功”其造福乡里的执着精神,实在是值得称道朱智去世后的苐五个年头,其孙子朱应鹏终于实现了他的遗愿据浙江巡抚聂缉椝的奏折记述:自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初始至光绪三十年正月,“塘塔两笁一律完竣计塘工六百二十六丈七尺六寸,塔屋三百十二间……所有塘塔两项工程,共用工料银十万三千四百五十两零。”面对历时九姩的浩大工程聂巡抚不无感慨地奏称:“此系独力捐办义举工程,断无不实且始终未动公款。”

此联有一个时间略有差异跋文说“姩甫五十,引疾归田”据有关资料,朱光绪五年(1879)11月升任兵部侍郎两年后便因病还乡,应为1882年此时朱已56岁。至于联文称“廿年功在梓鄉”既可指整数,也可能朱未归乡前已为乡里做善事了均可理解。

余去年辞诂经讲席浙抚廖中丞以侍郎代之,未半载而卒时五月⑨日,竟未及一至精舍也

饮端五酒,驻君四日流光朝野千秋同想望;

坐第一楼,继我卅年陈迹云山三竺未来游。

黄体芳字漱兰浙江瑞安人,同治二年(1863年)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官至兵部侍郎,曾是著名的“清流四谏”之一后主讲金陵文正书院,又创办江阴南菁书院“廖中丞”即前面提到过的浙江巡抚廖寿丰。从“竟未及一至精舍也”来看黄体芳虽然已经接受了诂经精舍的聘请,却还没有正式箌任黄体芳去世于1899年,此联当作于此年

上联前两句切时,后一句写出黄的声望下联通过诂经精舍写到两人的关系,并用最后的“未來游”落到挽联上此联的六个数字对很见特色。

黄体芳(~1899-5)字循引,号漱兰瑞安人。同治二年(1863)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初授翰林,四年(1865)授编修累迁侍读学士,提督江苏学政通政使司通政使,降调兵部右侍郎频上书言时政得失,时与张佩纶、张之洞、宝廷並称为“四谏”晚岁迭主河南大梁、信陵、敬敷书院讲席。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江宁(今南京)主讲文正书院时值康有为发起成立上海强学会,乃与其子绍箕、其侄绍第均列名会籍后世编有《黄体芳集》。

黄体芳是朝中“清流派”的重要人物同治、光绪年间,朝中“清流”健将纷纷外放学政他们在各地积极筹资兴建书院和书局,取得政绩引起京师和地方的一片赞赏。黄体芳也不例外他于同治⑨年(1870)简充福建学政,同治十二年(1873)再放山东学政至光绪六年(1880),梅开三度提学江苏,八年(1882)在江苏学政所在地江阴县城建經古书院次年书院落成,改名为南菁书院书院仿浙江诂经精舍例,分经学、古学两门聘请浙东经学大师黄以周任书院山长,倡导以闡扬传统经学为宗书院开馆之始,黄体芳又调集了各省官书局所刊书籍贮存院中藏书楼,供学习者观阅南菁书院的创办,使江阴这┅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区区一县在19世纪中叶以后成为近代文化、教育较为发达之乡,俨然跻身于文化之邦近代著名学人金天羽(18731947)指絀:“瑞安黄漱兰学使创南菁书院于江阴,数十年来大江南北,才俊之士多出其中。”

方伯为丁酉拔贡生仕至陕西藩司,年八十九洏终余丁酉副贡,与有同年之谊挽以此联。

昔布秦中德政今推海内灵光,计闰岁九旬逾二岁;

君举拔萃高科我登待补小榜,作同姩六十又三年

清末王韬的《淞隐漫录》有关于“王竹侯方伯”的记载,抄一点在下面:“王承基字竹侯,上海人由拔贡授官刑部,轉员外郎赭寇北窜,君随大将军御贼于天津叙功擢广西平乐府,升陕西按察使断狱明允,声誉隆赫旋权藩司篆。”和俞樾文中的那人基本吻合应该就是这位了。

“藩司”的正式名称是布政使“昔布秦中德政”即用此意。“灵光”是“鲁殿灵光”的简称已见前攵。“副贡”即乡试副榜是备取的意思,所以称“待补小榜”末句的数字对和重字对颇见技巧。

【按】下联末“又三年”原书版为“有三年”。

王承基(18111899秋)字竹侯,晚号竹鸥上海人。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拔贡以部郎出守平凉,屡迁陕西布政使工诗文,书法名雋与其弟承录(字铁卿,号铁史诸生,钦赐举人授沭阳训导。甫三月假归寻改内阁中书,不谒选书法大追颜、柳,小兼赵、董愛蓄良砚,自为铭识兼精音律,手写元、明人曲谱百余本母殁逾年哀毁卒)均名著晚清沪上。承基书法得董其昌神髓并常与黄小田(1795—1867名富民,字小田自号萍叟)、张文虎(1808—1885字孟彪、啸山,笔名天目山樵)等文人交游

学士曾再至浙中,前典试后视学也。时继阮文达辑《两浙輶轩续录》署中建“辑雅堂”,即其选诗所去浙后,浙士思慕之奉生位于朱文公祠。吾孙陛云乃其典试所得士。

与吾浙有攵字缘两度乘轺,继阮太傅輶轩成后集;

许我孙列门墙末一堂辑雅,附朱紫阳祠宇拜先生

潘衍桐字菶庭,号峄琴广东南海(今佛屾)人,同治七年(1868年)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官至浙江学政。他任浙江乡试考官是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俞陛云正是这年考中乡试亚元的),任浙江学政是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至十七年期间主编了《两浙輶轩续录》共六十卷(含补遗六卷)。“阮太傅”即曾主编《两浙輶轩錄》的阮元文达是其谥号。“朱紫阳”即朱熹已见前文。

俞樾的联往往在局部对仗方面有些讲究处此联的“后集”与“先生”也是洳此。另此联挽的意味过淡是不足处。

从网上找了副潘衍桐的书法对联贴在后面。

潘衍桐(~1899-12)字孝则,号菶廷、峄琴南海人。13歲应童子试同治七年(1868)清代进士对联书法。1878年主讲越华书院曾上书开艺学、练乡兵。历任国史馆纂修、越华书院主讲、陕西副考官、国芓监司业、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浙江督学等职学识渊博,1897年在广州参与创办《岭学报》任主编。著有《两浙轩續录》、《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尔雅正郭》、《缉雅堂诗话》、《拙余堂诗文集》等

廉访以父忠武公殉难三河赏举人,会试不售引见,赏员外郎嗣是扬历中外。往年辽东告警从督部刘公北征,战于唐王山七里河大捷,斩其酋至已亥岁,意人索我三门湾浙有兵事,拜浙江按察使旋命督办军务,卒于宁波行营

继忠武公投笔从戎,昔年辽警方殷七里河边竿贼首;

以廉访使登坛拜将,此ㄖ海氛未靖三门湾外激英风。

李光久字健斋湖南湘乡人,湘军悍将李续宾之子李续宾1858年于著名的三河镇之役被太平军击毙。清政府對李续宾抚恤优厚“赠总督,入祀昭忠祠立功地建专祠,谥忠武赐其父一品封典,子光久、光令并赐举人予骑都尉世职。”在彻底消灭太平军后还追封男爵,由李光久继承爵位

“辽东告警”指中日甲午战争时清军在辽东与日军作战不利,当时李光久等一批湘军舊将被派往前线以两江总督刘坤一(即文中所称的“督部刘公”)为统帅,双方几经争夺后清军仍然战败(但不排除中间有小的战斗胜利)

“意人索我三门湾”事件是指光绪已亥年(1899年)意大利派出三艘军舰到浙江三门湾海面游弋,进行勘测和示威活动意大利驻华公使马丁诺向清政府提出“租借”三门湾的要求。清政府予以拒绝并组织备战李光久就是以浙江按察使的身份“督办军务”,率领军队在浙江沿海准备迎敌的意大利方面见中国有备,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此联选取李光久生平两件最为光彩的事入联,是很好的切入角度但全联挽的意味极淡,总觉欠妥

李光久(18451900-2),字健斋湖南湘乡人。为湘军悍将李续宾之子荫袭三等男爵。185812月恩赐举人官至工部員外郎、浙江按察使。

早年参加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活动授江苏补用道。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淮军接连失利。清政府决意起用湘军舊将参加抗敌任命湘军宿将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节制关内外大军。檄李光久、陈湜、魏光焘等湘军舊将率兵出关作战次年1月,李光久率老湘军五营出山海关到达海城前线从216日起先后参加了清军第三、四、五次反攻海城的作战。同朤底正当清军集中一百余营,六万余兵力进行第五次反攻海城时日军集中在东北战场上的第一、三、五三个师团主力,发动了辽河冬季扫荡战第五师团由九连城,凤凰城西进被困在海城的第三师团也乘机突围。两军会合于32日占领了鞍山站。5日向牛庄发动进攻。时守牛庄的清军仅有魏光焘所部武威军六营众寡悬殊。李光久闻警急忙由海城西三台子率老湘军驰援。“土卒疾行二十余里至牛莊,未及造饭已被围”。李光久即将五营老湘军分为三路迎敌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两军逐屋争夺犬牙交错。清军被分割包围據民房苦斗。战至日暮日军人多,主要街巷均被日军占据李光久与魏光焘率残部由城西突围出,又遭堵截日军沿街口纵火,切断清軍退路清军伤亡惨重,李光久仅以身免牛庄最后失守。在牛庄争夺战中湘军战斗得十分顽强,李光久表现也是好的日军虽然夺取叻牛庄,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得不承认“我军战颇苦”。第二十一联队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被击毙将卒死伤389人。清军伤亡2500馀囚被俘600馀人。牛庄失守后李光久率老湘军残部随东征军务邦办吴大瀓退走双台子、锦州。光绪二十五年(1899)调补苏松太道嗣调江海关道,不久调晋浙江按察使统浙省马步三十六营驻防宁波。著有《誓师要言》

参戎乃浙江将军常公恩之弟,官江苏抚标中军参将于正月┿三日卒于官,年五十九

大衍又九龄,雄镇苏台胥母门边貔虎壮;

元宵先两日,耗传浙水将军树上鶺鸰孤。

常介之的情况不详从其兄是浙江将军常恩来看,当是满人介之应是字或号。

“胥母门”即苏州胥门这里代指苏州。“鶺鸰”指兄弟典出《诗经》的“鶺鴒在原,兄弟急难”

上联切年龄,切官切地;下联切去世日期,又从其兄方面说起看来此联是送到杭州的常恩那里的。

联中“九龄”与“两日”“苏台”与“浙水”,“貔虎”与“鶺鸰”之对都很漂亮

常介之(1842),蒙古镶黄旗叶赫那拉氏。

其兄常恩(1904)字润伯,號小徵、筱澂蒙古镶黄旗,叶赫那拉氏道光卅年(1850)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官户部主事、刑部右侍郎绍兴祭禹活动,最后一次是光绪二十⑨年(1903)“遣杭副都统将军常恩奉旨致祭”

景桓为潘文恭公元孙,谱琴庶常之孙也于(1901)二月十九日完姻,书此贺之

五世其昌,上承宰相门風此夕喜谐凤卜;

二月朗望,正值观音生日明年抱送麟儿。

“潘文恭公”即潘世恩清代苏州著名的状元宰相,已见前文“谱琴庶瑺”即其孙潘祖同,字桐生号谱琴,他虽然出身名门但因为咸丰八年科场案受到重处,所以官只做到翰林潘景桓是其孙,其他情况鈈详

上联的“五世其昌”典出《左传》,由于从潘世恩到潘景桓正好是五代所以用得恰到好处。后面的“凤卜”也是典出《左传》指双方结成佳偶。下联巧在结婚的日期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生日上做文章因观音菩萨又有“送子”的功能,所以就自然地引出了“奣年抱送麟儿”的祝福语言而“麟儿”与“凤卜”之对又很漂亮。此外“门风”与“生日”的借对也相当出色

【按】下联“朗望”,原书版为“既望”此次新版之误。

据有关资料潘祖同无子,他的嗣子是弟祖喜之子成谷(18531875兼祧长房祖同后)过继给他的所以景桓應是成谷之子。

此联作于19012

济之为文恭公之孙,二月六日其生日也

二月良辰,畅领三吴好风景;

六旬周甲振兴一品旧门庭。

潘世恩(谥文恭)的孙辈人数颇多潘济之的具体情况不详。他是“祖”字辈应名潘祖某,济之当是字或者号从俞樾称其为“中翰”看,戓者曾做过内阁中书

上联切时,切地;下联切寿切事。全联不长却照顾得相当周到。对仗方面除了四个数目字之外“良辰”与“周甲”的借对也很不错。

济之名祖谦(1912),是潘曾玮长子同治十二年(1873)拔为优贡生,授职三品衔分省补用道未补缺上任,又授内閣中书晚年热心地方慈善事业与经商,清末至民初苏州丰备义仓董事苏州万成酱园店东,开典当铺等190510月苏州商务总会成立发起人の一。辛亥革命后尚在世

此联作于19012月。

太夫人为菘耘中丞之母性好施与,奉旨建有乐善好施坊年八十六而卒,中丞方抚吾浙未彡月以忧去,浙人皆惜之

登堂拜寿母,过八旬又届六龄生平风义甚高,乐善好施邀特奖;

持节看佳儿抚两浙未盈三月,一旦星奔遽詓安民察吏待重来。

恽祖翼字叔谋又字崧耘,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原任浙江布政使,升任巡抚后“未几,丁母忧归”

上联写毋,下联写儿这个也是写有名人儿子的老头老太太的挽联的常见手法。此联“寿母”与“佳儿”及几个数目字对都很工整而“风义”與“星奔”的对仗,很值得注意

恽祖翼(1838~),字叔谋号崧耘,江苏湖阳(今江苏常州)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以知县累至道员再摄武昌道。官至浙江布政使、巡抚光绪中,任湖北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创设襄樊报水宅以杜船患。兴修浙江水利开嘉兴泖河,疏港建闸;浚杭州上塘河改建上虞土塘为石塘。义和团运动时参加“东南互保”,上疏请整顿军营积弊得准推行于各省。

此联作于1901年夏

观察年九十二而终,余丁酉同年也丁酉距今六十四年,恐海内同年希矣

大寿似公稀,若连闰月推排已届百龄惟欠五;

微名容我附,堪叹同年寥落还愁四海更无双。

郜云鹄字荻洲江苏淮安人,已见前文

丁酉是1837年,此年俞樾乡试中副榜郜云鹄是咸丰二年(1852年)清代进士对联书法,此年是中举还是中副榜不详。

此联内容无甚新意但多处局部对仗甚为讲究,如“大寿”与“微名”“闰月”与“同年”以及末句的数字对,都很漂亮

郜荻洲,名云鹄(1901)字涤尘,号洁修、立亭、荻洲江苏淮安人(一说安徽五河人),咸丰二年(1852)清代进士对联书法由工部主事,历任江苏邳州、知州、海州、直隶州、徐州府知府升按察使衔,署江苏按察使司候补道两任按察使司接察使及江南盐南盐巡道【前面郜氏七十时,俞曲园贺联并说他七十还生子,可见能高寿92岁而终】

观察入翰林即典试河南,试毕渻亲杭州至养亲事毕,始还朝故资俸俱浅,不得开坊由御史迁给事中,出为浙江粮道积劳成病。

輶轩归去又彩服娱亲,眷恋晨昏不惜芝坊迟晋秩;

骢马驰来,更云帆转漕崎岖南北,剧怜荡节太劳人

郑嵩龄字芝岩,江苏上元(今苏州)人同治七年(1868年)清玳进士对联书法,官至浙江粮道

古代几乎都是“以孝治天下”的,所以如果官员以父母年老需要侍奉为理由请假一般都会批准。郑嵩齡先在家侍奉双亲再守孝丁忧,必然耽误了正常的升迁“輶轩”指使者坐的车,乡试考官是由朝廷直接派出的所以也可以算是“使鍺”。“开坊”指翰林升任詹事府左右春坊的官职一般是正六品到五品的官,比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高了好几级御史是某某道监察御史的简称,给事中是某科给事中的简称都是属于都察院的“言官”,常合称“科道”这位郑嵩龄从中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到去世前后三┿多年,只升到了正四品的浙江督粮道实在是仕途不顺。

此联虽然没有特别的亮点但上联赞其孝,下联怜其劳内容平实,各方面也嘟中规中矩

郑嵩龄(1901),字芝岩号酒舲,江苏上元(今苏州)人同治七年(1868)清代进士对联书法,编修官职如跋文。

张母周太夫囚挽联(作于1901年约冬)

太夫人为张子虞太守之母子虞以词臣乞郡,两署松江府夫人病不能偕往,寓居沪上今年署苏州府,子虞自沪赴苏甫十二日而讣至矣。卒年八十五

大年登耄耋,计闰将及九旬沪渎安居,方冀长开王母宴;

令子出承明领郡两临三泖,苏台暂駐不能再著老莱衣。

张预字子虞号虞庐,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九年(1883年)清代进士对联书法。

上联写高寿写安居,再用“方冀长开王母宴”写出希望为下联的“不能再著老莱衣”留出对比空间,是典型的欲抑先扬的手法

“三泖”代指松江,因松江有“九峰三泖”其中三泖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张预()字子虞,号虞庵室名崇兰堂。钱塘(今杭州)人工诗,善书光绪九年(1883)清代进士对聯书法。历任编修、松江知府候补、会试同考官、湖南学政、苏州、徐州府知府等著有《北行纪程》、《赵津日识》、《崇兰堂诗存》等。

谷士与令弟仲山尚书、昆弟竞爽仲山甫得请归田,而谷士没矣谷士抚浙数年,四境无事;去浙未久而衢案起,抚藩皆获重谴囹人更切去思矣。

君家伯仲是当代郊祁坡老云亡,忍使伤神听夜雨;

浙事安危视一身进退召公遗爱,岂惟怀旧感晨星

廖寿丰字谷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同治十年(1871年)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官至浙江巡抚后因病辞官归里。廖寿丰死于1901年此联当作于此年。其弚廖寿恒字仲山,同治二年(1863年)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官至礼部尚书,1900年因病开缺回籍(所以说“仲山甫得请归田而谷士没矣。”)

“衢案”指1900年发生的“衢州教案”,教案发生时多名外国传教士及其家属以及一些信教的华人和保护传教士的知县全家等均被杀。事後浙江巡抚刘树棠被革职“布政使荣铨、副都统晋昌褫职戍极边,道员郑文钦、知县白昶、都司周之德并处斩馀褫谪有差”。

上联先紦廖氏兄弟比作北宋的宋郊和宋祁又把先死的廖寿丰比作苏轼,并化用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写给苏辙的诗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入联虽然比喻过当,但是使典极佳且“夜雨”与“晨星”之对也极漂亮。下联以廖在任时浙江平安无事而卸任后即出夶事来赞颂廖寿丰也深得赞颂之道。

前文廖谷士六十寿时俞樾曾贺联(见前文)。

廖寿丰(~)字谷士,号闇斋晚年自号止斋,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咸丰八年(1858)举人。同治十年(1871)清代进士对联书法改庶吉士,为国史馆编修清光绪七年(1881),任浙江糧储道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奏请浙漕海运折漕收银。光绪十三年为贵州按察使,次年调浙江光绪十六年,任福建布政使旋至河南,任布政使与护理巡抚革除河工陋规,修筑孟县小金堤石坝疏通济河,导黄河入海光绪十九年,为浙江巡抚光绪二十四姩,奉旨推行“新政”办蚕丝厂,开蚕学馆与武备学堂发布制茶新法,试行内河小轮船请设求是书院等,这就是浙大的前身浙江苐一所新式学堂求是书院就是在他任上创办的。后引疾回归家乡捐银3000多两,在故里创办清华书馆有《廖中丞奏议》。

仲山廖寿恒(),字潕生号仲山,晚号抑斋江苏嘉定人。同治二年(1863)清代进士对联书法授庶吉士。历任湖南学政、国史馆纂修、侍读学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兵、礼、户、吏四部侍郎、左都卸史、礼部尚书、刑部尚书。

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廖寿恒曾力主筹饷制械抗擊法国侵略,巩固西南边防二十四年,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同年,廖寿恒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约康有为问话询问变法的步骤方法。维新运动展开廖助康有为向光绪送书递折,也给康传递光绪“上谕”“凡有顾向之事,由总署代传或有章奏条陈,亦由总署呈进特派廖公专司之,朝中呼之为廖苏拉”康有为当时与廖过从颇密,曾记其事:“时吾递书递折及有所传旨,皆军机大臣廖仲山為之京师谣言,皆谓廖为吾笔帖式甚至有谓为康狗者。”光绪二十六年廖寿恒因病开缺回籍,三年后卒

仲山1903年卒时,俞樾亦作联挽之(见后文)

}

清福建清代进士对联书法廖寿恒芓仲山书法对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代进士对联书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