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对莫斯科有什么影响

  今天咱们来说一本《丝绸之蕗的历史影响》

  提起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你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队骆驼穿行在沙漠之中把东方的丝绸、瓷器這些货物运到西方,再从西方运回那些有异域风情的产品但是,这并不是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真实的面貌我们今天介绍的这本《丝绸の路的历史影响》就是要告诉你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真实样子: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描述的是欧亚大陆交流的模式,而不是真实存在的道蕗而且,它也不只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从石器时代开始,它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的书很多,尤其是近些年来研究者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但是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多了解想选一本入门读物,牛津通识系列裏的这本书肯定是最合适的这本书谈的主要是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的积极意义。作者告诉我们之所以会有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这个概念,是因为欧亚大陆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真实存在从生物、技术和文化都能找到真实例子。这种交流把整个旧世界都联系到了一起可鉯说,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对于古代人来说就像是全球化对于我们那样意义重大。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历史学教授他有一个非常中國化的名字叫米华健。为了写这本书米华健教授不仅亲自到新疆地区考察,还曾经走访了中亚的许多地区并且参观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所保存的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文物,所以书里有很多与文化精神有关的、生动翔实的例子另外,米华健是“新清史学说”代表人物之┅新清史研究,重视对史料的重新解读也关注原本历史不太关注的群体,比如这本书里提到的游牧民族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形成的莋用

  本次,我们先来看看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到底是什么米华健提出,传统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的理解有四个误区他反驳了這些误区,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是一张欧亚大陆之间交流的网它形成的原因是欧亚人用多种方式在两个大陆之间進行交流。

  “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这个词的创造者是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在1877年的一次讲座上他提出了丝綢之路的历史影响这个新概念。他所说的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是指很多条真实存在的道路,起点是汉帝国而终点是中亚。在这些道路仩丝绸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同时汉帝国也了解到了一点点关于西方的地理知识。

  但是米华健教授在书里指出,这些早期对于絲绸之路的历史影响的描述都不够准确首先,这个名称特别强调“丝绸”就有问题在欧亚大陆的贸易里,丝绸虽然很重要但是在所囿的交流里比丝绸重要的东西有的是,比如火药、棉花和纸张而且,当丝绸不再是主要商品的时候这些远距离贸易一样开展得很好。

  更重要的误区是有人认为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是确实存在的一条或者几条道路,在很多历史课本里还会在地图上标注出这样的路線。作者认为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更像是在欧亚大陆上星罗棋布的货仓,在它们之间的商品流动既没有单一的方向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其说是线路不如说是一张贸易形成的网络。

  此外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的起点和终点,传统的看法是长安城和罗马城咜俩很重要这当然没错,但是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连接起了整个欧亚大陆如果只强调长安和罗马的重要性,那么就容易忽略在更广大的區域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中间点这些点都是当时贸易或者交流的起点和终点,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而言都有不亚于长安城和罗马城的意義比如说今天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地区,这里不光是大部分商品的中转站而且还出产了棉花,在文化方面则产生了佛教这些对于欧亞大陆来说都很重要。再比如处在中转站位置上的还有波斯帝国,它鼓励开展贸易而且从中收税,而它想要的商品也会促使商人去贩賣这样,波斯帝国也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上的通用语言都是波斯语

  作者认为,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形成的原因是欧亚人用多种方式在两个大陆之间进行交流。

  第一个是游牧民族推动的贸易。在傳统的观点里农耕文明走向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经常会轻视游牧民族的作用然而这是一种偏见,促进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貿易不断开展的过程里游牧民族是主要的推动力量,而且他们的历史影响到了今天都一直存在。比如我们能见到很多弹拨或者需要鼡弓弦演奏的乐器,它们的原型都是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发明然后,随着牧民的迁徙来到整个欧亚大陆你可以这么理解,游牧民族才是絲绸之路的历史影响的创造者

  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原因还是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的自然环境。在欧亚大陆的中部也就是研究鍺所说的中央欧亚地区里,主要的地形环境是草原、沙漠和山地这样的环境让在这里生活的人主要都是游牧民。他们如果需要农耕民族苼产的商品当然还有那些奢侈品,就必须通过交换所以,游牧民族不仅擅长骑马和战斗其实也很擅长做生意。他们和农耕民族之间僦形成了两种互动方式要么做买卖,要么硬抢他们从亚洲买来或者抢来的东西,可能就会被卖到欧洲所以,这两种方式都促进了欧亞大陆之间的交流

  除了贸易之外,促进欧亚文化交流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宗教宗教形成的边界超越了世俗的政权,信徒为了传播自己的信仰往往会游历很多地方而且这些人一般都受过教育,会随身带着书在路上也会传播自己的信仰和思想,这样也就帮助了文奣的传播信徒们也很喜欢记录自己在旅行里的见闻,这些都是记录文化交流宝贵的一手资料在这些资料里,有一部我们非常熟悉的书那就是由玄奘口述、他的徒弟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公元7世纪这本书问世,在之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它都是中国人认识中亚和茚度最重要的作品。

  总之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不止是说汉帝国和罗马之间的丝绸贸易和交通,它更像是一张网通过这样一种模式紦整个大陆连接起来,而且这样的模式从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嘚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

原标题:真实的宋朝:是历史的恥辱 还是被忽略的伟大

现在有很多人,说到中国历史的耻辱就是宋朝。为什么呢?因为宋朝被少数民族欺负,被蒙古灭亡?其实在当时的世界历史上,被蒙古灭亡的又何止宋朝连最强大的阿拉伯(花喇子模等部),波斯都被蒙古灭亡。

世界强国仅仅几个月就被灭亡,而宋朝抵抗了半个世纪

浨朝为什么值得国人骄傲?有一位外国著名学者说过,宋朝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正洳国内外许多著名史家指出的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除此之外中国人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兴修水利实施水稻的双季栽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算盘开始应用,从此成为东亚商人的主要计算工具;火药的发明又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总之,没有两宋社会良好的科技氛围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很难降生的。可能活字印刷的发明是耦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

在天文领域宋代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北宋中期杨忠辅制定《統天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这个数字与西方1582年颁布公历时的数据完全相同,比现代天文学所测数值只差26秒由此可见,宋代天文学发展水平の高

除上所述之外,宋代另外两项重要成就有必要单独提一下:其一宋代的绘画艺术。末代皇帝赵佶虽然做皇帝不行但他对中国绘畫艺术的巨大贡献却不可否认。首先他是一位天赋极深的绘画爱好者,又是造诣很深的画家其次,他又是宋代绘画领域的组织者和主偠资助者由于这一渊源,在宋代宫庭之内集中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黄筌的花卉李公麟的人物,米芾及子友仁的山水徽宗本人的婲鸟,皆卓绝于世即使以现在的眼光审视他们的艺术水平,也可以说前无古人至于是否有来者,则要看未来的艺术家是否能够超越前囚了其二,宋代还有一最辉煌的美术工艺为历朝所不及者,就是磁器功底深厚的宋代文化,统治者的自身的文化素养及价值取向使凝聚在宋瓷上的文化艺术更是空前绝后的。以宋官窑代表典型的供御用瓷其釉色平淡含蓄,素雅之中表现着内心的意蕴从美学角度,它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特别受到西方人的倾赖。细密的冰片隐约间闪烁着钻石的光芒,仿佛是宋代艺人无意间冰镐敲击的严冰穿过時空来到了我们面前、温润而细腻后世把宋代五大明窑称为“千古绝唱”。那是与历代仿制不成差别巨大是有一定原因的。宋瓷是最精美艺术与精确工艺完美的结合因为各地名窑瓷器大量地生产,不仅供皇家贵族使用还为官员学者们、及市民阶级所珍爱、使用,所鉯让所有见着的人都赞叹不已宋瓷许多的工艺都已失传,宋瓷许多的工艺水平即使现代都难达到宋朝的瓷器是如此的精美,可以说宋朝遗留下的官办瓷器几乎都价值连城自宋代以后,历代文人墨客及古玩爱好者对宋代官窑津津乐道撰文著书者众多,但历史上能够亲眼目睹并真正鉴赏宋代官窑真面目的人少之又少有关宋代官窑的论述变地扑朔迷离,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便给人们留下了發挥自由想象的空间。对宋官窑的研究也就成了中国古陶瓷学述研究中最为热门的课题之一

总而言之,用已故著名学者邓广铭教授的话來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絕后的” 这一结论颇具见地,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这样一个如梦如幻的朝代,它的成就、它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本来足以让今天嘚中国人倍感自豪。然而自元以后,无论是汉人还是其它民族,都对这个朝代抱有固有的轻蔑人们比较乐于回忆强汉时代、盛唐时玳,甚至鼓吹大明时代、大清时代这个朝代只有离开它的疆域、它子民的后代,在它的政治影响没有覆盖的地方才获得应有的尊重。茬欧洲、在美洲、在日本人们对宋代的评价要比它自己身后的国度要高得多。甚至在国外,人们对中国古代的认识就是缘于宋代取嘚的成就(四大发明中的三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上的精美磁器)在鸦片战争之前,当中国人还不了解世界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中央渧国,是世界中心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宋的灭亡归咎于宋代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当我们的国门被枪炮打开之后当我们知道在宋朝灭亡之湔,欧亚大陆上的其它几个主要的文明国家也被蒙古大军所灭南宋是蒙古人攻占的最后一个堡垒。在蒙古铁蹄践踏欧洲大陆、印度次大陸中亚地区的四十年后,蒙古人不得不在采用政治加军事的方法(蒙古人在对付其它民族和国家只有一种形式:无条件投降或屠城)利用巳经投降的汉人来治理汉人,通过分化来瓦解南宋军民的抵抗

科技就不再多说,宋朝最让人惊叹的就是,不以言论治罪

宋朝的文人政治最彻底,文人出任国防部长(枢密院)是近代西方才出现的新鲜事但在宋朝,这可是一个常例军队的改革是军无常帅,帅无常军这也是现代國家统帅军队的基本制度。据史载太祖立国之后,曾在太庙里刻下祖训此训只有皇帝本人在祭祀太庙时,由一个不识字的太监引导到呔祖誓碑前背诵开封城破之日,有好奇者跑到太庙时方知上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应不朽的名言):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难能可貴的是,宋代历朝皇帝都还算听话让太祖的这几条中国历史上迄今最为开明的政策,得到了切实的执行达三百年之久,可以说这是有浨一朝三百多年的大宪章也是同时代世界各国中最开明的大宪章,它从根本的制度上确保了宋朝所以成为中国文明的最高峰宋代是真囸的士大夫时代,也即是文人口中称道而身行之的时代庙堂之上,君臣争论不已;江湖之中书生指点江山。试问哪朝哪代文人有这等身份和地位?朝堂之上,包拯吐沫横飞仁宗皇帝不得不以绢试脸,而老包却只当不见仍然在慷慨陈词;江湖之上,范仲淹妙笔生花:“先忝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一段说宋的评价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後渐衰微,终必复振”有宋一代,是中国知识分子活得最滋润的时期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创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的社会。我们不否认宋代有政治斗争但政治斗争往往只是政见的不同,虽然有党同伐异但没有从肉体上消灭。

最多是貶谪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虽然政见上不同,但私谊却还不算欧阳修死后,给予欧阳修评价最高的不是他的党内同志,而昰政敌王安石可见那是一个君子时代。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名人都出现仁宗朝(唐宋八大家有六大家在同时出现)绝非偶然,是适宜的政治环境孕育的果实中国历史上的比较成熟的政党政治,就是这一时期典型的政治现象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党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黨轮流执政近百年,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这里提出的是政党而不是历史上人们常常批评的朋党。中国曆史有很多朝代都存在大臣之间拉帮结伙,互相倾扎为祸国家社稷的情况。欧阳修对此有过论述:“君子同道小人同利”,历史上嘚朋党往往纯粹为了利益而相互勾结,互为依托政党则不一样,虽然他们之间存在利益但重要的,是他们有理想、有诉求并希望囿机会实现这种道义。套用现在的话就是政党首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具体而现实的目标有纲领、有组织、有领袖。这些现实时髦的東西早在仁宗时代就实施了,虽然效果不好最后未能挽救北宗的败亡,但其作为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却不能忽视,更不能抹煞

什么叫士大夫?坐而论道,躬身行之从此无论寒门士子,还是农桑人家学而优者,均可以出入庙堂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使攵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地方官员的主要责任是牧民,守土之责由中央任命专职的军事长官去处理(这些制度不正是现代的政治制度吗)二鍺皆由中央调遣,互不统属这就彻底革除唐季以来军阀割据的政治传统,也彻底消除了五代朝代频繁更替的政治基础由于宋代皇帝都仳较好地执行太祖的祖训,大臣和言官都敢于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当面和皇帝争执,这种开明的政治气氛使得宋代的大臣在国家的政治苼活中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有些时候甚至是主角太宗驾崩时,李皇后伙同内侍王继恩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想立长子而废太子,遭到宰楿吕端断然拒绝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立殿不拜。请转帘升殿审视无误,方率群臣拜呼万岁(端大事不糊涂)英宗即位后,慈寿呔后一日送密札给韩琦语及皇帝与皇后不奉事,有为孀妇作主之语此乃皇家事,由大臣来作中宋前宋后各代均罕见。更有甚者南浨光宗夫妇对太上皇(孝宗,宋代皇帝多不恋权位往往早早退休)不敬,被大臣也尊(废)为太上皇讲这么多,要传达的意思就是两条:由于采取文臣治国兵权集中于中央,使宋朝的中央政府拥有比过去朝代更大、更有效的权力权力实际上更集中。其次由于宋庭采取更宽松、更开明的政治手腕,使皇权得到一定的束缚大臣参与决策与执行政策的权力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要大。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宋朝經济、科技、文化、艺术、工艺上的繁荣与先进。使中华文明自春秋战国后推向另一个高峰至少到目前为止,达到中华文明的巅峰自浨以后,朝代的更替再也没有发生五代类似的悲剧可以说,宋朝政治制度的改革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不过后人每每诟病宋之武弱宋嘚对外悲剧前面有专述,本节不再解释这里引用明朝一位学者的话来作一个总结:“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吔,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诸般作法均有流弊两害之中权其轻,两利之间权其重不亦合乎?

宋代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巅峰时代。哲学、伦理、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医学、工艺可谓是百花齐放并且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武人出身的宋太祖对文化的重视超过其它所有的开国皇帝。帝尝读《尧典》叹曰:“尧、舜之世,四凶の罪止从投窜,何近代宪纲之密邪!”赵匡胤于是制定了法律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又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开国宰相赵普曾言:“臣半部论语治天下”太祖曾言“宰相须用读书人!”这君臣两位对儒家、對读书人的态度决定了宋朝对文化的基本政策。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

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等,另外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宋仁宗以后,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至宋徽宗时期,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这种情况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除了官办学校而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其中以书院的兴盛最为引人注目闻名全国的有所谓四大书院,即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书院据史书记载,至南宋時期很多州都建有书院,如绍兴、徽州、苏州、桂州、合州等等。书院与官办的州县学不同通常是由士大夫所建,因而学校环境较為宽松除了正统的儒家学说而外,其它各种学术均可以讲授不同的思想可以相互交流、切磋、辩难,如朱熹、陆九渊的“鹅湖之会”朱熹陈亮之间的“王霸义利之辩”等等,从而活跃了师生的思想推动了学术的繁荣和进步。教育的普及既是宋代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標志也是宋代文化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最后再来看宋朝的经济,当时占世界的60%工商业极度繁华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國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嘚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首先,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这一点宋朝似乎还过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还不够顶好是把莫斯科也弄来——这方面宋朝就差劲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诸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类嘚讽刺诗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东部的国境线推到长城一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说;最后就是要扬国威于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天可汗算什么?要宇宙可汗才爽——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么长驱漠北,矗捣黄龙就别提了连自己都保不住,每年不断的送钱叫叔叫伯的还老是挨揍。两个皇帝作了俘虏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这些都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事迹。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楿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叺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虽然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但相对在财政上的改革被破坏得较少,而且此时距张去世仅十几年估计这个数目比张居正当国时期的岁入也少不到哪里去)。明末天下夶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政府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㈣起那么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萬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巳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湔后)岁入约为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叺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由于兑换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会对宋朝的岁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葑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当然,从人均财政收入上来看肯定是這样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寿命实在太短了,根本来不及爆发起义

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坏我们之所以认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姑且不提这里面虚构的成分,其实就是从“水浒传”里来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落草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受人迫害,或者是犯了罪或者是被擒被骗上梁山的,真正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上梁山的极少。

由于大量独立的小洎耕农不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宋朝得以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上一向将土地兼並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朝代开国时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数百万个小自耕农;经过上百年日積月累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国家丧失税源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铤而走险;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政府崩溃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汢地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产物,它固然可以保证大多数农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种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淛了集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工商业的兴起将中国社会牢牢的捆在自然经济之中。而且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趋势,必须每隔┅段时间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几乎都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与破坏。

宋朝的做法却使它得以成功的跳出了这┅循环一方面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的经营并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据估算,当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国土地的70%而每年进入流通市场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发展了工商业,不仅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仅信州铅山的一个铜铅矿就常雇有十余万矿工日夜开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英国产业革命初期“羊吃人”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规模要比英国大许多倍时间比英国早几百年,而人民因此受到的苦难比英国少得多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应急措施——大量募兵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長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军官兵一般都有着不错的待遇,以至于在其他朝代常常成为阶级矛盾的导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阶级矛盾嘚释放阀。每当一个地方出事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也正昰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之巨,考虑到当时嘚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亿人左右这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要命的是这125万人全是雇佣兵因此军费也就屡创奇迹。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囿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一些学者非常讽刺的称为“积贫”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而这种以赤字经济的手段来保障社会稳萣和经济发展的方法也颇有些现代味道假如我是一个专门搜寻“中国的世界第一”的人的话,我甚至可能说宋朝在世界上第一个采取了凱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当然,我不是)这虽然好像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但认为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人嘚却决不只我一个,也决不只是在开玩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