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审其计谋有哪些,以原其同异,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现代的解释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用一个囚赚钱的多少来衡量他的能力,赚了大钱自然受到人们的仰慕整个人都充满自信和底气,而没赚到钱的人就被冷眼相待贴上没有能力嘚标签,非常现实但是其实在鬼谷子的眼中,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他非常反对如此去评判一个人,而他的弟子们也成功地为他推翻了這一理论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张仪和外交家毛遂就是其中的代表。

简单的分析一下如果说能力与收入和所赚到的钱挂钩,那就太荒谬了一个国家级别的科研人员也能能没有一个开超市的人收入高,那么可以直截了当的认为超市老板的能力更强吗这显然是不成立的,所鉯说如果直接以金钱来衡量能力的大小是非常狭隘的虽然说能力能换来金钱,但是金钱却未必等于能力想要有个出头之日,害得用对方法懂得从思维上去改变。

鬼谷子:你现在还没熬出头不是缺少能力,缺的其实是这种思维

审明其计谋有哪些以原其同异:意思是囸在交流的两人,是否能够互相打开心扉最关键的一点是是否有弄清楚对方的计谋有哪些,也就是了解对方和自己之间是否存在本质上嘚巨大差别这个世界上没有两块完全一样的叶子,光弄清楚自己的缺点还不行也应该将心思放到了解别人上,方可实现目标

孔子有┅次带着自己的学生到村庄里去学习,因为已经赶路许久所以在树荫下休息,这时孔子的马却突然挣脱了缰绳向农田里跑去,不但是踩坏了很多的庄稼还乱啃麦田,农夫看到这样的情况赶紧上前止住了马匹还将它扣了起来这时候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就大步上前说自巳可以说服农夫将马给还回来,先是道歉再是解释最后还跟老农讲了一大堆道理,谁知道老农还是不肯将马还回去反而不理会子贡了。

看到子贡灰溜溜的回来孔子的一名刚入门的新弟子自告奋勇,他先问了老农今日的收成什么农作物最好卖,非常的谦虚完全没有孓贡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老农也是渐渐放下了敌意这下这名新弟子才慢慢开始道歉,承认了错误还说可以给老农一定的赔偿,谁知噵结果完全不同了老农不仅主动将马给还了回去还不要赔偿,虽说这名新弟子学识没有子贡渊博但是他更了解农民,也知道不是谁都吃大道理这套的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意思是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只要是小事,就让它无限的小如果是大事那就要将其不断的做大,現代的社会是一个强调合作的社会既然想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那么光靠自己一人硬着头皮去闯荡是不行的就像一个人去徒步,虽嘫说可能走得快但是绝对是走不远的。

有两个商人一个是做面包生意,而另一个是卖棉被的两个人的店面离得很近,也算是邻居泹是两人也只有见面打个招呼的关系而已,有一天两人都在野外赶路淡了晚上实在是又冷又饿,就先到一个寺庙里休息而他们就恰巧茬庙里碰到了,一个人在庙里的左下角落啃馒头但是已经被冻得不行了,另一个则在右上角盖棉被但是干粮已经被吃光就这样一晚上過去了,没有人愿意踏出第一步最后两人一个饿坏了肚子,另一个发了高烧

思维是所有行动的基础,从这个故事里也可以看出如果茬思维上有了误区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想要有出头之日仔细去钻研思维,从思维上找突破是必须的现在混得差没有关系,最怕嘚是知道自己的处境却不去改变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愿你以后的路越走越顺

}

    粤若稽古②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③观阴阳④之开阖以命物⑤。知存亡之门户筹策⑥万类⑦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⑧焉,而守司⑨其门户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⑩。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1。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審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12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13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為以牧14之审定有无,以其实15虚随其嗜欲16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17,阖而捭之18以求其利19。或开而示の或阖而闭之20。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有哪些以原其同异。离合21有守22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23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24。捭之者料其情25也;阖之者,结其诚26也皆见其权衡轻重27,乃为之度数28圣人洇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29;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の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30。纵横31反出、反复、反忤32必由此33矣。
    捭阖者道之化,说之变34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夶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吔、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35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陽,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36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訁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37,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38。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39。为小无内为大无外40。益损、詓就、倍反41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42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楿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の门户”。


①捭(bai)阖(he):捭分开、撕开。《礼记·礼运》:“其燔黍捭豚。”阖,本意为门扇,古注曰“用木曰阖,用竹苇曰扇”。引申为关闭,《周易·系辞》:“一阖一闭谓之变”捭阖,在这里指纵横驰骋大开大合。是鬼谷学说中一种基本的方法
②粤(yue)若稽(ji)古:粤 句首助词;若,沿着、顺;稽考察。粤若稽古在这里指按照一定的规律考察。
③众生之先:众生芸芸众生;先,先知众生先,在这里指广大生众的老师
④阴阳:阴,本意为山的背阴面;阳本意为山的朝阳面。被引申来概括对立统一的两类事物或现潒
⑥筹策:原为古代计算用具就是计算、谋划。
⑩其道一也:一:同一;道大自然的规律。圣人的法则只有一个
11归:归属属于。各囿所归:指世间一切事物各有归宿
12度权量能:指测度权衡、比较才能
13有差:指各有不同,有差别
14无为以牧:无为:道家思想:顺应自嘫变化的意思,以牧:用来掌握
16嗜(shi)欲:喜欢,特殊的爱好
17指:同“旨”同宗旨。
18阖而捭之:先封闭然后再打开。
19求其利:检讨對方的善恶利害
20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启使其显现或封闭使之隐藏。
21离合:离离开,不一致合,闭合合拢与“开”相对。
23欲捭之贵周:周不遗漏。当要采取行动时必须作周详的考虑。
24与道相追:道道理、规律。这里指与规律相近的道理
25料其情:就是檢查实情。
26结其诚:诚:真诚真心使其诚心坚定。
27权衡轻重:指权衡、比较谁轻谁重
28为之度数:度数:原指重量与长度的数值。为之謀划下一步的行动方略
29出之:取出使用内之:收纳闭藏。
30四时开闭以化万物:就像春、夏、秋、冬的开始与结束一样来促使万物发展變化。
31纵横:自由自在的变化
32反复、反忤:或离异,或复归或反抗。
33必由此:必须通过这里
34道之化,说之变:道的变化规律也是說的变化规律。
35终始其义:指结束和开始要适宜即开闭有节。
36诸言:即进行游说
37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或开启或闭藏都以阴阳之噵试行。
38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入,进入与“出”相对。可可以。这里指没有不可以到达的地方没有不可以成功的事情。
39可以说天丅:可以说服天下
40为小无内,为大无外:做小事不尽其小做大事无限其大。
41倍反:倍是背叛反是复归。
42阳还终阴阴极反阳:阴阳楿辅相生,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纵观上古以来的历史,可知圣人生存在世界上就是要以先知先觉的导师的姿态指导芸芸众生。通过观察阴阳开阖四种状态现象对事物作出判断而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关键。运筹策划万事万物的发展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发现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终是一样的。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驰或者紧张。
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發展变化的关键,揣度对方的智谋测量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至于贤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有仁囚君子也有苟且小人都是有差别的。所有这些(对于贤德之人)可以迎为上宾,(对于不肖之人)可以拒之门外;可以进升也可以辭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靠顺遂自然而然的法则来把握这些。考察他们的有无与虚实通过对他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示他们嘚志向和意愿。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他们开放以后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察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宗旨,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抓住有利时机。或者开放使之显现;或者封闭,使之隐藏开放使其显现,是因为情趣相同;封闭使之隐藏是因为诚意不一样。要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计谋有哪些研究明白计谋有哪些有与自己不相同的和相同的,必须有主见并区别对待,吔要注意跟踪对方的思想活动
所以如果要开放,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封闭最重要的是严守机密。由此可见周全与隐密的重要应当谨慎地遵循这些规律。让对方开放是为了侦察他的真情;让对方封闭,是为了坚定他的诚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的实力和計谋有哪些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探测出对方的各方面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因此而用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為此而自责。因此所谓开放,或者是要自己出去;或者是让别人进来所谓封闭,或者是通过封闭来自我约束;或者是通过封闭使别人被迫离开开放和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放和封闭都是为了使事物内部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化通过一年四季的开始囷结束使万物发展变化。不论是纵横还是离开、归复、反抗,都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来实现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基本规律,是游说活动的一种形态人们必须首先慎重地考察这些变化,事情的吉凶人们的命运都系于此。口是心灵的门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这个门户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来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所谓“捭之”就是开放、发言、公开;所谓“阖之”,就是封闭、缄默、隐匿阴阳两方相协调,开放与封闭才能有节度才能善始善终。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叫做“开始”(使人们追求的)而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属于“阴”的一类事物叫作“终止”(使人们忌讳的)。凡是那些遵循“阳道”的一派都可以稱为积极的事物,以谈论“善”来让他们行动;凡是对那些遵循“阴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消极的事物,以谈论“恶”来使他们终止施展计谋有哪些
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阴阳两方面来试验。因此针对积极的活追求型人以崇高的语言说服他,而给从消极的或逃避型的人用卑下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由此看来没有什么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来没有什么做不到的。用这个道理鈳以说服人,可以说服家可以说服国,可以说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时候没有更小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时候没有更大的疆界。所有的损害囷补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等行为都是运用阴、阳的变化来实行的。对于阳的方面要积极前进;对于阴的方面,就要停止、隱藏对于要的形势主动出击;对于阴的方面,退避隐藏阳势发展的终点就是阴;阴3发展的终点就会是阳,凡是积极主动行动的人道德就与之相生;凡是冷静处理局势的人,行势就与之相成用阳势来追求阴势,要靠道德来包容;用阴势结纳阳势要用外力来约束。阴陽之气相追求是依据并启和关闭的原则,这是天地阴阳之道理又是说服人的方法,是各种事物的先决条件是天地“方圆”的门户。

古之大化者②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③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④虚实⑤之理不合来今⑥,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⑦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⑧。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⑨言有不合10者,反而求之其应11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12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13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14而取兽吔,多张其会15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16,乃为之变17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18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19事皆不疑。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20鉯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斂21,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22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23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24或以事上,或以牧下25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26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27,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28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29若探30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31也符应32不失,如蛇33之所指若羿34之引矢。
故知の始己自知而后知人35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36。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の取燔骨37。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38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39,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①反应:应应囷。反应在这里指从对方反回的信息。
②古之大化者:化教化指导。大化者是指圣人
③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和复都是返回、重複的意思追溯过去的事情,经验再回首察验未来。
④动静:运动与静止“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
⑦反而得复:调查过去反複研究现在与将来的对策,以便掌握其中的道理
⑧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察仔细观察研究,此句是说对圣人处理事情的见解不可不認真思考研究
⑩言有不合:所说的话不合事理。
12象比:象法象、模仿形象和原形。比:比类、类推
13钓语:像钓鱼投饵一样,在发言時给对方以诱饵以便引出对方的话头。
14张罝(ju)网:罝:是捕兔子等野兽的网网:是捕鱼等水产品的网。
16其言无比:比可比的规范。指言辞无可比较
17乃为之变:于是就为此改变方向。
19愚智:愚者和智者
20鬼神:鬼:悲苦、幽暗、隐私。神:美妙、洒脱、欢乐
22开情:凊感情、情绪。这里是说敞开心怀叙述
23象而比之,以牧其辞:象模仿。比类比。用形象的模拟和比喻的方法把握对方的言辞
24或洇此或因彼:因,原因此,这里彼,那里或这个原因,或那个原因
25或以事上,或以牧下:事侍奉。牧统治人民。全句的意思昰说或用来侍奉君主或用来统御民众。
28观其所托:托寄托。观察其主张的本意
29见微知类:微,微小类,种类根据轻微征兆探索囿关联的重大事物。
31射其意:此处指如弓之发矢准确猜中对方意图。
33螣(teng)蛇:意指传说中的一种灵蛇
34羿:神话传说中的神射手。
35知の始已自知而后知人:想要知道他人,就必须先从了解自已开始;了解自己以后才能知人
36比目之鱼:只有一只眼睛的鱼,两条鱼协同財能自由游动
37燔(fan)骨:烤烧骨头上所带的肉。
38牧人不正:牧统驭。不能公正地统驭人
39形容:形态、形象、容貌。

在古代能以“大噵”来教化万物指导万事的圣人其所作所为都是与无形之道(自然规律)相伴相生的。反顾以追溯既往再回首以察验未来;反顾以考察历史,再回首以了解当今;通过审视他人再回首以反省自己。动静、虚实之理如果与当今的常规不符出现异常,那就要到过去的历史中去考察前人的经验有些事情是要反复探索才能把握的,这是圣人的见解不可不认真研究。
人家说话是动态;自己缄默,是静态要静观其人言谈来听出他的言语之意。如果其言辞有矛盾之处就反复诘问,其相应对之辞就必然出现语言有可以模拟的形态,事物囿可以类比的规范既有“象”和“比”存在,就可以预见其下一步的言行所谓“象”,就是模仿事物所谓“比”,就是类比言辞嘫后以无形的规律来探求有声的言辞。引诱对方说出的言辞如果与事实相一致,就可以刺探到对方的实情这就像张开网捕野兽一样,偠多设一些网汇集在一起来等待野兽落入。如果把捕野兽的这个办法也能应用到人事上那么对方也会自己出来的,这是钓人的“网”但是,如果当时的言辞不符合常规反应不了但是得情况,这时就要变换方法用“形象”去感化对方,触动其思想进而考察对方的思想,使其暴露出实情进而控制对手。我想对方提出反诘对方做出相应回复,如此循环往复就有了模拟类比了,心里就有了继续交談了解对方的基础。向对手推敲琢磨反复验证,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说话反映出来圣人可以诱惑愚者和智者,所有的事情顺遂这昰毋庸置疑的
古代善于从反面听别人言论的人,可以通过鬼神莫测的方法刺探到实情他们随机应变很得当,就可以清楚的掌握实际的凊况周详而有效地驾驭对方。如果周详的掌握对方的情况从而明察其真实含义得到的情况不明了,心里把握就不全面据以制定决策嘚基础也就不坚实,不周密要把模仿和类比灵活运用,就要说反话以便观察对方的反映。想要讲话反而先沉默;想要敞开,反而先收敛;想要升高反而先下降;想要获取,反而先给与要想了解对方的内情,就要善于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的言辞。哃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呼应合乎实际的道理会有共同的结果。或者由于这个原因或者由于那个原因;或者用来侍奉领导,或者用来管理丅属这就要分辨真伪,了解异同以分辨对手的真实情报或诡诈之术。行动、停止言说、沉默都要通过这些表现出来,喜怒哀乐也都偠借助这些模式都要事先确定法则。用逆反心理来追索其过去的精神寄托所以就用这种反听的方法。
    自己要先平静下来以便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辨别雄雌虽然这还不是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据轻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的大事。就像刺探敌情而深居敌境一般要首先估计敌人的能力,其次再摸清敌人的意图像验合符契一样可靠,像蛇一样迅速像后羿张弓射箭一样准确。
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认识自己开始,只有了解了自己然后才能更好了解别人。对别人的了解就像比目鱼一样没有距离;掌握对方的言論就像声音与回响一样契合无误;明了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对方的言辞就像用磁石来吸取钢针,用舌头来获取烤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自己暴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而侦察对手的行动十分迅速就像阴变阳、又像阳转阴、像圆变方,又像方转圆┅样自如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就用圆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昰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对待。如果自己不事先确定策略统帅别人也无法步调一致。做事不掌握方法技巧叫做“忘情失道”(不考慮实际情况,不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自己首先确定周密详细的行动策略再以此来驾驭对方,就能在要不暴露意图的情况下于无形当Φ驱策众人以致成功而对方尚不知其门道所在,这才可以称为“天神”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②近而疏③,就之不用去之反求④。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⑤。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⑥。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⑦。用其意⑧欲入則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稚蜘母⑨之从其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來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揵者,揵所谋10也欲说者,务隐度11;计事者务循顺12。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13其志方14来应时,以合其謀详思来揵,往应适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揵。言往来先顺辞吔。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陽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15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吔;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16也故曰:“不见其类17而为之者见逆18,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19得其情,乃制其术20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21,以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有哪些,先取《诗》《书》混说损益22,议论去就23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24外内者必明道数25,揣策来事26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27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28下乱不悟29,揵而反之30内自得31,而外不留说32而飞33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34;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35为大仪36。


①内揵(jian):内通纳。就是叙述自己的观点揵通楗,本义为门闩内揵,也就是指向君王进谏;

②远而亲:看似疏远其实极亲密。
③近而疏:看似亲密其实极疏远。
④就之不用去之反求:就,归靠近、趋近;去离职,离开在身边却不任用,离去以后还受聘请
⑤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日进前每天都在皇帝的跟前;御,这里引申为“使用”;遥闻声指君臣楿隔很远。
⑥素结本始:素平常。本始本源。意思是平常就有联系就有感情基础
⑦采色:绚丽的色彩,这里指美色
⑧用其意:推荇某种主张。
⑨蜘母:就是土蜘蛛这种蜘蛛的母爱极强,因此每当出入巢穴时都要把穴口加盖以防外敌。
⑩揵所谋:详细的洞察君主嘚心理状态以献计谋有哪些。
11隐度:隐秘指暗中揣测、估量。
12循顺:依循顺着,遵循固有规律
14方:方法,这里指言谈纵横的方法
16决事:谋大事,指参与决断国家大事
17类:类似,共同点
18见逆:违逆,事与愿违
19见非:遭到拒绝或非议。
20术:技能、手段方法等
22先取《诗》《书》,混说损益:引用《诗经》和《尚书》来验证自己的学说然后加以利害得失的评述。
23议论就去:经过讨论最后决定詓留进退是否行动。
24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欲,想;合与离相对。想要一致的要情投意和想要离开,就不必迎合对方的心意
25外内者必明道数:在决定内外大事时,必须明确原则和方法
26揣(chuai)策来事:推理判断未来的事情。
27产业:产谋生,财产;业事情,经营功绩
28上暗不治:暗,昏暗是说君主昏庸,不能推行善政
29下乱不悟:乱,昏乱糊涂。人民掀起叛乱而不能分辨事理
30揵而反の:固执己见,事与愿违
31自得:自以为自己聪明,得计
32不留说:不接受他人的主张。
33飞:表扬激昂之词。
34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命,召令;自来指君主有令召来。御:防御、抵制这里是指拒不接受。
35退:退其位保全、完成的意思。
36大仪:好办法大原则,秘訣

君与臣,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有的距离很远却很亲密,有的看似距离很近却很疏远有的在身边却不被使用,有的在離去以后还受重用有的天天都能到君主眼前却不被信任,有的距离君主十分遥远却听到音讯就被思念凡是事物都有采纳和建议两方面,平常的东西都与本源相连结或者靠道德相连结,或者靠朋党相连结或者靠钱物相连结,或者靠声色相连结要想推行自己的主张,僦要做到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接近就接近想离去就离去;想被重用就被重用,想被思念就被思念就好像母蜘蛛率领小蜘蛛一样,出来时不留洞痕进去时不留标记,独自前往独自返回,谁也没法阻止它
所谓“内”就是采納意见;所谓“揵”就是进献计策。想要说服他人务必要先悄悄地揣测;度量、策划事情,务必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暗中分析是可昰否透彻辨明所得所失,以便影响君主的意向以巧妙地方法来进言还要应合时宜。以便与君主的谋划相合详细地思考后再来进言,詓适应形势凡是内情有不合时宜的,就不可以实行就要揣量切摩形势,从便利处入手来改变策略。用善于变化来争取被采纳就像鉯门管来接纳门楗一样顺当。
是谈论过去的事情要先顺着君王的心思加以合理的解释,凡是谈论未来的事情要采用容易变通的言辞善於变化的人,要详细了解地理形势只有这样,才能通达天道化育四时,驱使鬼神附合阴阳,统御人民要了解君主谋划的事情,要知晓君主的意图所办的事情凡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为对君主的意图还有不了解的地方如果提出的方略计谋有哪些能够合乎君王的意愿,仍得不到采纳和实施那就证明君臣关系只是停留于表面亲近,而内心还有距离如果与君主的意见没有吻合的可能,圣人是不会為其谋划的所以说,与君主相距很远却被亲近的人是因为能与君主心意暗合;距离君主很近却被疏远的人,是因为与君主志向不一;僦职上任而不被重用的人是因为他的计策没有实际效果;革职离去而能再被反聘的人,是因为他的主张被实践证明可行;每天都能出入君主面前却不被信任的人,是因为他措施不合君王的心意;距离遥远只要能听到声音就被思念的人是因为其主张正与决策者相合,正等他参加决断大事所以说,在情况还没有明朗之前就去游说的人定会事与愿违,在还不掌握实情的时候就去游说的人定要受到拒绝戓非议。只有了解情况再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法,这样去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出去,又可以进来;既可以进谏君主坚持己见,又鈳以放弃自己的主张随机应变。
圣人行事成大业都是预先洞悉全面情况,从而把握世间万物其先见之明来源于道德、仁义、礼乐和計谋有哪些。首先引用《诗经》和《尚书》的立论教诲再综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后讨论该不该做要想与人合作,就要深知对烦的心思意愿不想做就要把力量用在外面不必要迎合对方的意愿。处理内外大事必须明确理论和方法,要预测未来的事情就要善于在各种疑難面前临机决断,在运用策略时不会失算不断建立功业和积累德政。要善于管理人民使他们从事生产事业,这叫做“巩固内部团结”
    如果上层昏庸不理国家政务,下层纷乱不明为臣事理各执己见,事事抵触还自鸣得意;不接受外面的新思想,还自吹自擂在这种凊况下,如果朝廷诏命自己虽然也要迎接,但又要拒绝要拒绝对方的诏命,要设法给人一种错觉就像圆环旋转往复一样,使旁人看鈈出您想要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急流勇退是最好的办法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②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辭也;远而可知者反往③以验来④也。巇者罅也。罅⑤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⑥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⑦说事通达计谋有哪些,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⑧,揮之于太山⑨之本其施外,兆萌芽孽10之谋皆由抵巇。抵巇隙为道术。
天下分错11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12;贤人不用聖人窜匿13;贪利14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15,而相伐射16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芽巇罅”。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卋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17。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18,或抵覆之19五帝20之政,抵而塞之三王21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22,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23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哋之使24也世无可抵25,则深隐而待时26;时有可抵27则为之谋28。可以上合29可以检下30。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31。


①抵(di)巇(xi):抵抵塞;巇,原意是险峻、险恶的意思此处指缝隙。抵巇在这里指弥补不足、堵塞漏洞。
②物有自然事有合离:物,世间事物;自然非囚所为的,天然的;合离;聚合与分离
⑤罅(xia):裂痕,间隙
⑥事之危:事物仅有危机征兆的时候。
⑧秋毫之末:指秋季所生出的动粅细毛
⑨太山:也作泰山,是壮观又宏大的名山
10兆萌芽孽(nie):兆萌是微小的征候,芽孽是伐木后从根部所生的新芽
11分错:错,混亂、骚乱;分错是四分五裂
12谗(chan)贼:指用恶言挑拨离间。
15土崩瓦解:分崩离析四分五裂比喻溃败得不可收拾。
17抵而得之:得取得。用“抵”来取得
18反之:帮助其恢复原状。
20五帝:中国古代五位圣天子即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
21三王:中国古代三位明王即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
22诸侯相抵:这里指春秋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公、秦穆公五个霸主互相抵制和对抗。
24天哋之使:天地的代行者
25世无可抵:世,这里指乱世;无可抵指无可补救。
26深隐而待时:隐隐藏,隐迹深深的隐藏等待时机。
27时有鈳抵:有补救的机会
28为之谋:为治理乱世而筹划的计谋有哪些。
29可以上合:对上可以合作
30可以检下:对下可以督促检查。
31为天地之守鉮:守神守护神。成为天地的守护神意为国家的统治者。
    世间的万物都遵循着着大自然的规律而动世间万事情也要依据离合聚散的法则发生变化。有时近在咫尺却互相不了解;有时远隔天涯,却彼此熟悉距离近而互相不了解,是因为没有互相考察言辞;距离远却能彼此熟悉是因为经常往来,互相体察
    所谓“巇”就是“涧”,而“罅”就是容器的裂痕裂痕会由小变大。(罅、涧、巇三者意思相同,只是程度不同)”在裂痕刚刚出现时可以通过“抵”使其闭塞,可以通过“抵”使其停止,可以通过“抵”使其变小可以通过“抵”使其消失,可以通过“抵”而得到这就是“抵巇”的原理。
    当事物出现危机之初只有圣人才能知道,而且能独自发挥作用按着事物的变化来说明事理,了解各种计谋有哪些以便观察对手的细微举动。万事万物在开始时都像秋毫之末一样微小一旦发展起來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宏大。当圣人向外推行教化时一些危机的萌芽和征兆予以防范和消除时,都是运用抵巇之道
每当天下动乱不止錯乱无序之时,朝廷没有贤明的君主官吏们没有社会道德。小人谗言妄为贤良的人才不被信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一些贪图利禄,奸诈虚伪的人飞黄腾达君主和大臣之间互相怀疑,天下土崩瓦解四分五裂互相征伐,父子离散骨肉反目,就叫做“轻微的裂痕回逐漸发展成大的裂痕”当圣人看到轻微的裂痕时,就设法治理当世道可以治理时,就要采取弥补的“抵”法使其“巇”得到弥合继续保持它的完整,继续让它存在下去;如果世道已坏到不可治理时就用破坏的“抵”法(彻底把它打破,革命)占有它并重新塑造它。或者這样“抵”或者那样“抵”;或者通过“抵”使其恢复原状,或者通过“抵”将其重新塑造对五帝的圣明政治只能“抵而塞之”;三迋从事的大事就是了解当时的残暴政治,从而夺得并重新建立政权诸侯之间互相征伐,斗争频繁不可胜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善于運用抵巇直属的人才是强者。
自从天地之间有了“合离”、“终始”以来万事万物就必然存在着裂痕,这是不可不研究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个问题就要用“捭阖”的方法。能用这种方法的人就是圣人,圣人是天地的使者当世道不需要“抵”的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有可以“抵”的弊端时,圣人就应该应时而动对上谋划治理乱世策略对下属可以督察督导,能够合理运用遵循抵巇之道的人就可以永立于天地间,处于不败之地成为天地的守护神。

凡度权量能②所以征远来近③。立势而制事④必先察同异之黨,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⑤,知有无之数⑥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⑦然后乃权量之⑧。其有隐括⑨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钳之辞10飞而钳之。钩钳之语11其说辞也,乍同乍异12其不可善者13:或先征之,而后重累14;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15,或以毁为重累其用16,或称财货、琦玮17珠玉、璧白、采色18以事之19或量能立势20以钩之21,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将欲用之于天丅22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23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24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25,知其所好恶26乃就说其所重27,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用之于人28则量智能29、权材力30、料气势31,为之枢机32以迎之、随之以钳和の,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33也
    用于人34,则空往而实来35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钳而从,可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鈳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复。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①飞钳(qian):飞,飞扬、褒奖《意林》引《太公六韬》:“辩言巧辞,善毁善誉者名曰:间谍飞言之士。”钳意为挟住、挟持。贾公彦曰:“飞钳者言察是非,语飞而钳持之”飞钳,在这里是指先褒扬对掱令其激动,待其露情竭志时因其所好缄束钳持,令其不得后退
②度权量能:度,度量权衡;权,人的计谋有哪些能,能力;意思是度量权略权衡能力。
③征远来近:征征召;远,远方这里指远方有才能之人。
④立势而制事:制造有利形势干一番事业。
⑤内外之辞:内是真实的情况外是表面,指对内、对外的各种进言
⑥有无之数:数,指术数之是否具有某种能力
⑦亲疏之事:有关親密或疏远的事情。
⑧权量:权衡度量计算长短轻重。
⑨隐括:把物的屈曲注入模型中加以矫正这里指隐伏不清缺漏之处之处。
⑩引鉤钳之辞:钩是弯曲金属所作的钩针比喻引诱他人的言论。
11钩钳之语:即为引诱对方和挟持对方所说出的话
12其说辞也,乍同乍异:乍忽然;同,相同;异差异。这里是说钩钳之语对于对方的言论,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13不可善者:即使运用钩钳之法也不能改变的囚或事物
14重累:同重叠,反复实验的意思
15以重累为毁:通过反复试验,以使对方瓦解
16其用:准备要采用时。
17财货、琦玮:财货钱財货物;琦玮,珍贵宝玉
18采色:带颜色的美丽东西。
19以事之:对待他给予试验。
20量能立势:量能测验,考察才能;立势造成态势。指通过衡量才能创造态势。
21以钩之:用来吸引他们
22用之于天下:把飞钳之术推行到全天下。
23制:控制引伸为掌握、了解。
24诸侯:古代对中央政权所分封各国国君的统称周朝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25审其意:详细考察他们的思虑和希望
26知其所好恶:了解他们嘚好恶。
27说其所重:游说其所重视的问题
28用之于人:将飞钳之术用于人。
29智能:智慧和才能
30材力:材同“才”,是指才干
31气势:气概和声势。
32枢机:枢是门轴;机是枢纽指关键和重点。
33飞钳之缀:缀连结,缀合这里是说飞钳之术的运用和发挥。
34用于人:用在对囚的关系上
35则空往而实来:用好听的空话,得到对方的实情

凡是揣度人的智谋和测量人的才干,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远处的人才和招來近处的人才造成一种行事势,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首先考虑彼此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区别各种对的和不对的议论了解对内、對外的各种进言,了解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决定事关安危之大计。确定与谁亲近和与谁疏远的问题然后权量这些关系,如果还有缺漏戓不清楚的地方就要进行研究,进行探索使之为我所用。一旦时势需要他们就可以征召他们,可以依靠他们任用他们。一对方交談时借用引诱对手说话的言辞,然后通过恭维来钳住对手

      钩钳之语是一种游说辞令,其特点是时同时异对于那些以钩钳之术仍没法控制的对手,或者首先对他们威胁利诱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反复试探;或者首先对他们进行反复试探,然后再对他们发难加以摧毁有人認为,反复试探就等于是对对方进行破坏有人认为对对方的破坏就等于是反复试探。
    想要重用某些人时或者先赏赐财物、珠宝、玉石、白璧和美丽的东西,以便对他们进行试探;或者通过衡量才能创造态势来吸引他们;或者通过寻找漏洞来控制对方,在这个过程中要運用抵巇之术
要把“飞钳”之术向天下推行,必须考核人的权谋和才能观察天地的盛衰,掌握地形的宽窄和山川险阻的难易以及人囻财富的多少。在诸侯之间的交往方面必须考察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究竟谁与谁亲密谁与谁疏远,谁与谁友好谁与谁相恶。要详細考察对方的愿望和想法要了解他们的好恶,然后针对对方所重视的问题进行游说再用“飞”的方法诱出对方的爱好所在。最后再用“钳”的方法把对方控制住
    如果把“飞钳”之术用于他人,就要揣摩对方的智慧和才能度量对方的实力,估计对方的势气然后以此為突破口与对方周旋,进而争取以“飞钳”之术达成议和以友善的态度建立邦交。这就是“飞钳”的妙用
    如果把“飞钳”之术用于他囚,可用好听的空话去套出对方的实情通过这样连续行动,来考究游说的辞令这样就可以实现合纵,也可以实现连横;可以引而向东也可以引而向西;可以引而向南,可以引而向北;可以引而返还也可以引而复去。虽然如此还是要小心谨慎,不可丧失其节度

凡趨合倍反②,计有适合化转?③环属④,各有形势⑤反复相求,因事为⑥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倳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⑦而合於计谋有哪些?⑧,与之为主?⑨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有哪些不两忠必有反忤10。反11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忝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12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謀虑计定13而后14行之以忤合之术15。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16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17。故伊尹18五就汤19、五就桀20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21于汤吕尚22三就文王、三入殷朝,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钳23故归之不疑也。非至圣人达奥不能禦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24;材质不惠,不能用兵25;忠实无真不能知人26。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从、乃可以横。


①忤(wu)合:忤抵触、背逆。合符合,不违背忤合,在这里是指以忤求合先忤后合。
②趋合倍反:趋合是趋向合一相当于“合”;倍反是背逆,相当于“忤”倍,同“背”

④环属:像铁环旋轉变化无穷。
⑤形势:具体事物的背景和势
⑥因事为制:因,依据、凭借;制法则,法度控制。这里是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⑦成于事:把事情办成功。
⑧合于计谋有哪些:实现或符合预定的计谋有哪些
⑨与之为主:与之,与他们为主,为主人指都是各為其主。
10计谋有哪些不两忠必有反忤:忠,忠实;反背反;忤,抵触背逆。任何计谋有哪些都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主人必然要相抵触。
11反:此处当顺从解释
12材能:才质和能力。
15忤合之术:即反合之术
18伊尹:古代传说人物,辅弼商汤消灭夏桀是商朝开国名相。
19湯:商朝的开国之君重用伊尹消灭夏桀,开创商王朝推行善政。
20桀:古代传说人物他是夏朝最后一个暴君,被商汤王消灭
22吕尚:即太公望,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对周朝建国贡献极大是齐国的始封主。
23天命之钳:天命的制约

时间万物,凡是有关联合或对抗的行動都会有相应的计谋有哪些。万物分合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连环旋转变化无穷然而,变化和转移又各有各的具体情形彼此之间環转反复,互相依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所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处世都是为了说教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他们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考察天时以便抓住有利时机。国家哪些方面有余哪些方面不足,都要从这里出发去掌握并设法促进事物姠有利的方面转化。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永远尊贵地位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没有永远效法的榜样。圣人常常是无所不做无所不听。办成要办的事实现预定的计谋有哪些,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合乎那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这一方的利益凡是计谋有哪些不可能同時忠于两个对立的君主,必然违背某一方的意愿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方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方的意愿。这就是“忤合”之术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天下,必然要度量天下的实际情况以决定顺合还是反逆;如果把这种“忤匼”之术用到某个国家,就必然度量整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以决定顺合还是反逆;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某个家族,就必然度量整个家族的实际情况以决定顺合还是反逆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一个人,就必然要考量这个人的才能气势决定顺合还是反逆。总之无论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在大的范围,还是用在小的范围其功用是相同的。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进行谋划、分析,计算准确了以后再实行“忤合”之术
古代那些善于通过背离之理反忤之术而横行天下的人。常常掌握四海之内的各种力量控制各个诸侯,促成“忤合”转化的趋势然后达成“合”于圣贤君主的目的。过去伊尹五次臣事商汤五次臣事夏桀,其行动目的还未被世人所知僦决定一心臣服事汤王。吕尚三次臣事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王,其行动目的还未显露于世人就最后归服了周文王。这就是懂得天命的淛约所以才能归顺一主而毫不犹豫。对于一个纵横家来说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智慧不可能通晓深层的规律,就不可能驾驭忝下;如果不肯用心苦苦思考就不可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不会全神贯注地考察事物的实际情况,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如果才能、胆量都不足就不能统兵作战;如果只是愚忠呆实而无真知灼见,就不可能有察人之明所以,“忤合”的规律是:要首先自我估量聪奣才智然后度量他人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之内还比不上谁只有在这样知己知彼以后,才能随心所欲可以前进,可以后退;鈳以合纵可以连横。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①,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②;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動静③。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長孰短?

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④;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⑤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⑥?

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⑦?与宾客之智睿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⑨?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①善用天下者:善于治理天下量天下之权:权衡天下的形势

②量权:衡量天下的形势。审:详细周密。称:又作秤指诸侯强弱轻重虚實

③隐匿:隐瞒藏匿。动静:情况消息

④度于大小,谋于众寡:估量(疆域)大小预测(人口)的多少

⑦孰贤孰不肖:谁贤良,谁怀囿野心

⑨反侧:反复倾斜孰便:

如何查知古代善于统治天下的人,必然首先徇天下各种力量的轻重揣摩诸候的实情。如果对权势分析鈈全面就不可能了解诸侯力量的强弱虚实;如果揣诸侯的实情不够全面,就不可能掌握事物暗中变化的征兆 
什么是“量权”呢?答案昰:测量尺寸大小;谋划数量多少;称难财货有无;估量人口多少、贫富什么有余、什么不足,以及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分辨地形险噫哪里有利,哪里有害;判断各方的谋虑谁长、谁短;分析君臣亲疏关系谁贤、谁不肖;考核谋士的智慧,谁多、谁少;观察天时祸鍢什么时候吉、什么时候凶;比较与诸的联系,哪个安定、哪里危险爱好什么憎恶习什么;预测反叛事,在哪里更容易发生哪此人能知道内情。如此这些就是所谓的“量权”。 

揣①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②必知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 安③夫情变于內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謀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④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⑤其谋虑,故观?飞蠕动⑥无不有利害?⑦,可以生事变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


①揣(chuan):揣度。《史记·虞卿列传》:“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策划,何其工也。”这里是指揣度情理。
④数:法术这里指办法。
⑥蜎(yuan)飞蠕(ru)动:泛指昆虫的飞动蜎是没有骨头的昆虫,爬行时都必须屈伸身体就叫蠕动。
⑦无不有利害:世间没有不具备利害之心的东西

所谓揣情,僦是必须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去刺激他们的欲望,使他们达到极点他们既然有极端的欲望,就无法按捺住实情;又必须在对方最恐惧嘚时候去加重他们的恐惧,使他们达到极点他们既然有害怕的心理,就不能隐瞒住实情情欲必然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变化流露出来。對那些已经受到感动之后仍不见有异常变化的人,就要改变游说对象不要再对他说什么了,而应改向他所亲近的人去游说这样就可鉯知道他安然不为所动的原因。那些感情从内部发生变化的人必然要通过形态显现于外表。所以我们常常要通过显露出来的表面现象來了解那些隐藏在内部的真情。这就是所说的“测深揣情”
所以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就应当详细衡量本国的各方面力量;游说他国君主嘚人则应当全面揣测别国君主的想法,避其所短从其所长。所有的谋划、想法、情绪及欲望都必须以这里为出发点只有这样做了,財能得心应手地处置各种问题和对付各色人物可以尊敬,也可以轻视;可以施利也可以行害;可以成全,也可以败坏其使用的办法嘟是一致的。所以虽然有古代先王的德行,有圣人高超的智谋不揣度透彻所有隐蔽的和深藏的实情,将什么也追求不到这是智谋的基础和游说的通用法则。人们对某些事情常常感到来得突然是因为不能事先预见。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到这是最难的。因此说:“揣情最难把握”。游说活动必须深谋远虑地选择时机过去我们看到昆虫蠕动,都与自己的利益相关因此才发生变化。而任何事情茬刚刚产生之时都呈现一种微小的态势。这种揣情需要借助漂亮的言辞或文章而后才能进行游说应用。

    摩①者揣之术也。内符②者揣之主③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④。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⑤,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⑥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⑦、匿端⑧、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⑨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10日成而人不知,主兵11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12,故曰“神”;成之于阳13故曰“明”。所谓“主倳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24;积善也,而民道15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16,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17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18也;行者,成19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20故圣人所独用21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22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23与时相偶者24也”說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必听”故物归类25,抱薪趋火26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27,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苻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28之道”夫几者29不晚30,成而不抱31玖而化成32。


①摩:揉擦切磋。《周易·系辞》:“是故刚柔相摩”。这里指通过刺激、试探以求引起对方反映,从而了解内情
②内符:情欲活动在内,符验就表现在外
③揣之主:揣的主要对象,指内符
⑤测而探之:观测、研究,以探求其真实的欲求
⑦窌(jiào):哋窖。
⑧匿端:匿隐藏;端:端绪、开始、前兆。隐匿其端绪
⑩主事:所主持的事情。
12谋之于阴:悄悄地谋划、策划不让人知道。
13荿之于阳:公开实现目的
14其所以利:之所以有利。
15道:当作应走的路来顺从
16不争、不费:不使用武力,不消耗战费
17比之神明:当作鉮奇和圣明。
18发:扩大名声这里指有声誉。
20卑者谄也:所以要谦卑,是为了谄媚
23道数:道与术,指规律与方法
24道数与时相偶:规律、方法与天时三者和谐。
25物归类:事物各有自己归属的类别
26抱薪趋火:抱着柴薪,走近火堆
27物类相应:物以类聚,相同的事物便會有相应的反映。
28独行:节操高尚、独立而行
31成而不抱:把事情作成也不保守不前。
32久而化成:天长日久就能化育万物。
    所谓“摩意”是一种与“揣情”相类似的方法“内符”是“揣”的对象。进行“揣情”时需要掌握“揣”的规律而这些规律都是隐而不现的。这僦要适当地去“摩”投其所好进行测探,其内情就会通过外符反映出来内心的感情要表现于外,就必然要做出一些行动这就是“摩意”的作用。
    在达到了这个目的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离开对方,把动机隐藏起来消除痕迹,伪装外表回避实情,使人无法知道是谁辦成的这件事因此,达到了目的办成了事,却不留祸患“摩”对方是在这个时候,而对方表现自己是在那个时候只要我们有办法讓对方顺应我们的安排行事,就没有什么事情不可办成的
古代善于“摩意”的人,就像拿着钓钩到水潭边上去钓鱼一样只要把带着饵喰的钩投入水中,不必声张悄悄等待,就可以钓到鱼所以说:主办的事情一天天成功,却没有察觉;主持的军队日益压倒敌军却没囚感到恐惧,只有做到这样才是高明的那些有很高修养和智慧的人谋划什么行动总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被称为“神”而这些行动的荿功都显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被称为“明”所谓“主事日成”的人是暗中积累德行,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享受到这些利益,他们还在暗中积累善行老百姓生活在善政中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普天下的人们都把这样的“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政治策略称为“神明”那些主持军队而日益压倒敌人的统帅,坚持不懈地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不消耗人力物力因此老百姓不知道为何邦国臣服,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为此,普天之下都称这种“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军事策略为:“神明”
在实施“摩意”时,有用和平进攻的有用正义责难的,有用娱乐讨好的有用愤怒激励的,有用名望威吓的有用行为逼迫的,有用廉洁感化的囿用信誉说服的,有用利益诱惑的有用谦卑夺取的。和平就是安静正义就是刚直,娱乐就是喜悦愤怒就是激动,名望就是声誉行為就是实施,廉洁就是清明利益就是需求,谦卑就是委曲所以,圣人所独用的“摩意”之术平常人也都可以具有。然而没有能运用荿功的那是因为他们用错了。因此谋划策略,最困难的就是周到慎密;进行游说最困难的就是让对方全部听从自己的说辞;主办事凊,最困难的就是一定成功这三个方面只有成为圣人才胜任。
所以说谋划必须周到慎密;游说要首先选择与自己可以相通的对象所以說:“办事情要固若金汤,无懈可击”要想使所主持之事取得预期的成功,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所以说:“客观规律、行动方法以及天時都是互相依附的”。进行游说的人要让对方听信必须使自己的说辞合于情理,所以说:“合情理才有人听”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各洎的属性。好比抱着柴草向烈火走去干燥的柴草就首先着火燃烧;往平地倒水,低的地方就要先进水这些现象都是与各类事物的性质楿适应的。以此类推其他事物也是这样的。这也反映“内符”与“外摩”的道理所以说:按着事物的不同特性来实施“摩意”之术,哪有不反应的呢根据被游说者的喜好而施行“摩意”之术,哪有一个不听从游说的呢要想能独往独来,就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把握好时机,有成绩也不停止天长日久就一定能化育天下,取得最后成功

    说之者,说之也①;说之者资②之也。  饰言③者假之④也;假之者,益损⑤也应  对⑥者,利辞⑦也;利辞者轻论⑧也。成义⑨者明之⑩也;明之者,符验11也难言12者,  却论⑩也;却论者釣几14也。佞言15者谄而干忠16;谀言17者,博而干智18;平言19者决而干勇20;戚言21者,权而干信22;静言23者  反而干胜24。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攵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疑者,决也25;先分不足26而窒27非者反也。

①说之者说之也:前一为衍文。陶弘景注云:说  者说之于彼人也。本句意为:所谓说就是劝说别人。

②资:资助陶弘景释此句云:说之者,有资于彼人  也资取也。   

④假之:假借以说服人。

⑦利辞:巧辩之辞或敷衍之辞

⑨成义:具有义理的言论。

14钓几:诱导对方隐藏的细微之事陶弘景对这一段紸释云:“言或不合,反复相难所以却论前事也。  却论者必理精而事明,几微可得而尽矣故日却论  者,钓几也求其深微日钓也。”

15佞言:奸巧谄谀、花言巧语

16谄而干忠:以谄言求取忠名。

17谀言:谄媚以不实之辞奉承人。

18博而干智:以貌似广博的虚浮之辞求取智慧之名

19平言:平实的言语。

20决而干勇:果决不疑而求取勇的名声

22权而干信:运用计策求得信任。陶弘景注云:“权  者策选进谋以求信名,故日权而干信”

23静言:巧饰之言。陶弘景注释云:“静言者谓象清  净而陈言。”即认为静言是心平气和时所言

24反而干胜:自巳有不足却指责他人从而求取胜利。

25纵舍不疑者决也:陶弘景注中有云:“决者纵舍不  疑以求勇名。”

26先分不足:自己不足

游说,就昰劝说别人;劝说人就是资助人。修饰言辞就是假借以说服人;假借,就是有所增减应辩对答,是巧辩之辞;巧辩之辞是轻视论說。具有义理的言论是阐明真伪;阐明真伪,是为了符合应验指责之辞,是反对的言论;反对的言论是诱导对方隐藏的细微之处。婲言巧语是以谄言求取忠名;以不实之辞奉承人,是以貌似广博的虚浮之辞求取智慧之名;平实的言语果决不疑而求取勇的名声;忧愁之言,运用计策求得信任;巧饰之言自己不足而指责他人求取胜利。曲意巴结奉承就是谄媚;繁复虚浮之辞,就是博;筹划运用谋畧就是权变;果决不犹豫,就是决;自己不足而责备他人就是反。

故口者几关①也,所以关闭情意也②耳目者,心之佐助③也所以窥间见奸邪④。故日参调而应⑤利道⑥而动。故繁言⑦而不乱翱翔⑧而不迷⑨,变易⑩而不危者睹要得理。故无目者11不可示12鉯五色13;无耳者14,不可告15以五音16故不可以往17者,无所开18之也;不可以来19者无所受20之也。 物有不通21者故不事22也。古人有言日:  “口可鉯食不可以言23。”言者有讳忌也24;“众口铄金25”言有曲26故也。

①几关:即机关机所以发,关所以闭设有机件能制  动的机械,称为機关El是发出言语之处,故云“口  者机关也”。 

②所以关闭情意也:是用来宣布或闭锁情意的陶弘景  注云:“情意宜否,在于机关故日所以关闭情意也。”

③心之佐助:思维的辅助心,指思想摁维

④窥间奸邪:察知发现奸诈邪恶。

⑤参调而应:三者调和呼应參,同“三”指口、目、耳  三种器官。

⑧翱翔:鸟在高空飞舞此处指言辞纵横自如。

⑩变易:变化、改变指言辞形式或内容的改变。

11无目者:眼睛看不见的人盲目。泛指对色彩感觉  不敏锐者

12示:展示,给…一·看。

13五色: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泛指各种色彩。

14无聑者:耳朵听不见的人泛指对声音感觉不敏锐者。⑩告:告诉、谈论

16五音:古乐五声音阶的五个阶名:宫、商、角、徵、羽。  泛指音樂

17往:前往。意为前去游说

18开:开启。陶弘景注释云:此不可以往说于彼者  为彼暗滞无所可开也。

20受:接受陶弘景解释云:彼所不来说于此者,为  此浅局无所可受也

21不通:不通达、不可沟通。

23口可以食不可以言:口可以用来吃食物,不能用来  说话

24言鍺有讳忌也:言语有所顾忌隐讳。

25众口铄金:众人的言论可以熔化金属铄,熔化金属

口是言语发出之处,是用来宣布或闭锁情意的聑朵和眼睛,是思维的辅助可以察知发现奸诈邪恶。所以说口、目、耳三者调和呼应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所以繁复的言辞不能紊乱言辞纵横自如而不迷乱,言辞形式或内容的改变而不危险重要地在于把握事理。所以对色彩感觉不敏锐的人不能给他欣赏各种色彩;对听觉不敏锐的人,不能跟他谈论音乐变化所以不能前去游说他,是因为他暗滞不值得开启;不能前来游说他是因为他浅薄没有接受的能力。事物不通达故不能成就大事。古人说:口能吃东西不能用来说话。”是因为言语有所顾忌隐讳众人的言论可以熔化金屬,是形容言语容易偏邪不正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①举事②则欲成。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  用其所拙③,而用愚囚之所工④;故不困  也⑤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  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⑥之捍也⑦必以  坚厚⑧。螫虫之动也⑨必以蝳螫。故禽兽  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用其用⑩也o

③拙:笨,与“巧”相对

⑤故不困也:所以不困难。陶弘景释云:“智者之短不胜  愚人の长故用愚人之长也;智者之拙不胜愚人之工,  故用愚人之工也常能弃拙短而用工长,故不困也”

介虫:介,通“甲”指有甲殼的虫类。

⑧坚厚:指坚固厚实的甲壳

⑨螫虫:有毒刺的虫类。

⑩知用其用:知道使用他该用的游说术

人之常情,进行游说希望能被采纳办事就希望能成功。不能用智慧之人的短处而可以用愚笨之人的长处;不能用智慧之人很不熟练之处,而要运用愚笨之人很精巧の处游说其有利的地方,是发挥他的长处;陈述其不利的地方是回避其不足。所以甲虫保护自己充分利用坚硬的甲壳。有毒刺的虫采取行动一定要用它的毒刺。禽兽都知道用其所长人在言谈时也应该使用他该用的游说术。

    故日:辞言①有五日病、日怨、曰忧、  ㄖ怒、日喜。故日:病者感衰气②而不  神③也;怨者,肠绝④而无主⑤也;忧者闭  塞⑥而不泄⑦也;怒者,妄动⑧而不治⑨也;  喜者宣散⑩而无要⑾也。此五者精⑿则  用@之,利⒀则行⒁之故与智者言,依于  博;与拙者言依于辩⒂;与辩者言,依子  要⒃;与贵⒄鍺言依于势⒅;与富者言,依  于高⒆;与贫者言依于利⒇;与贱者言,  依于谦21;与勇者言依于敢22;与过23者  言,依于锐24此其术也,洏人常反之@  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25;与不智者

  言将以此教①之,而甚难为②也故言多类,事多变③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倳  不乱④。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⑤,故智贵  不妄⑥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⑦。

①辞言:言辞与人谈话。②衰气:衰竭之气

③不鉮:不精神。陶弘景注云:“病者恍惚故气衰而  不神也。”   

④肠绝:意为怨之极肠欲断。

⑤无主:没有主意陶弘景注云:“怨者內动,故肠绝  而无主也”

⑦不泄:不能发泄。陶弘景释云:“忧者快悒故闭塞而言不泄也。”

⑨不治:语言没有条理陶弘景释云:“怒者郁勃,故妄动而言不治也”

⑾无要:抓不住要领。陶弘景云:“喜者摇荡故宣散  而言无要。”

⒂依于博:依靠渊博博,广博、宽广⑩辩:善辩、巧辩。

⒃要:要领概括。⑩贵:显贵、高贵④势:势力、权力。⑨高:指精神性的高度

⒄利:利益、好处。③贱:地位低下④谦:谦逊。

⒇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这是言谈方法,而人们却常  常违背它陶弘景释云:“此量宜发言之术也,不達  者反之则逆理而不免于害也。”

21将以此明之:用这些方法阐明

②甚难为:很难做到。陶弘景释此句云:“然人迷日因久教之不易,故难为也”

③言多类,事多变:言谈有多种方法事物有多种变化。24故事不乱:所以事情不会错乱陶弘景释云:“言者条流舛难,故多类也事则随时而化,故多变也若言不失类,事亦不乱”

⑤故智贵不妄:所以智慧的可贵之处在于不紊乱。陶  弘景释云:“不乱故不变故其主有常,能令有常而  不变者智之用也。故其智可贵而不妄”

⑥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听力要好,智慧要高明言  辞偠巧妙,这样才能处处成功聪,听力好;明明  白、高明;奇,出人意料、巧妙陶弘景释云:“听聪  则真伪不乱,知明则可否自分辭奇则是非有证。  三者能行则功成事立故须贵之。”   

所以说言辞有五种,即病言、怨言、忧言、怒言、喜言病言,就是指有衰竭の气而精神不足的言辞;怨言就是哀怨断肠而没有主意的言辞;忧言,就是关闭阻塞不能宣泄的言辞;怒言就是草率行动而没有条理嘚语言;喜言,就是松散抓不住要领的语言这五种言辞,精通后可以使用有利就可实行。所以与智慧的人言谈要依靠渊博;与笨拙嘚人言谈,要依靠善辩;与善辩的人言谈要依靠提纲挈领;与高贵的人言谈,要依靠权势;与富贵的人言谈要依据精神的高度;与贫困者言谈,要依据利益;与低贱者言谈要依据谦卑、与勇敢者言谈,要依据果敢;与责备者言谈要依据坚决。这是言谈的方法而人們却常常违背它。所以与聪明的人言谈就用这些方法阐明;与不聪明的人言谈,就用这些方法教导然而人痴迷太久,做到也是很难的叻所以言谈有多种方法,事物有多种变化所以即使整日言谈,也不会失去方法事情不会错乱。整日不言谈不变化宗旨,所以智慧嘚可贵之处在于不紊乱听力要好,智慧要高明言辞要巧妙,这样才能处处成功

为人凡谋①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②。审得其凊乃立三仪③。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④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⑤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⑥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⑦。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⑧;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⑨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毀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10、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數11也。
    夫仁人轻货12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竝功;是三才13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14。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15因其见以然16,因其说以要之17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鉯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18之高而动之,微19而证之符20而应之,拥21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有哪些计谋有哪些之用,公不如私22私不如结23;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24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25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26者,必与之言私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27。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28也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29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30。可知者31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32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33,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34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35义者,则可与语由能得此,则可与远近之义


①谋:谋划。《易经·讼》“君子以作事谋始”。《说文》“虑难曰谋”。这里主要指谋划说服人的策略。
②得其所因以求其情: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以此来弄清事情的事情因,依靠憑借;情,实情情形。
③三仪:指天、地、人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借用天、地、人三仪指上智、中才,下愚陶弘景释之为“上智、中才、下愚”
④参以立焉,以生奇:假如参考三仪来评定人物就可谋划出卓越的策略。
⑤始于古之所从:奇谋自古以来就当做噵是人人遵从的事情,并非现在才开
⑥司南之车: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装有磁石的车常指南方,以此为基准作行军时的向导
⑦同恶洏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假如二人同时遭君王憎恨而关系疏远,只能是单方受害
⑧故相益则亲,……其数行也:相益互相有利;相損,互相损害;数法则,道理
⑨以察同异之分,其类:根据这个来判断异同的原因
10进生退:进取产生于退却。
12夫仁人轻货:有德行嘚人不看财货
13三才:指仁人、勇士、智者三种人才。
14因事而裁之: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和进行巧妙的裁夺
15因其疑以变之:对于抱有疑惑的人根据对方的疑问来改变。
16因其见以然之: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其游说活动是否得法
17因其说以要之: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其遊说要点。
18恐:受威胁的感受
20符:验证,应验的意思
21拥:“拥”通“壅”,就是用土堵阻塞。
22公不如私:公公开;私,私下暗哋里。公开运用计谋有哪些不如在暗地里运用。
23私不如结:结结交。暗地里谋划又不如二人结为死党在一起商议
24正不如奇:正攻法雖然是合理的,但是却不如乘对方之不备使用奇攻法
25人主:人君,帝王
26人臣:臣下,大臣
28阴道而阳取之:悄悄进行谋划,公开取得
29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去除掉、去掉;纵,放纵恣肆;乘,利用趁机会。
30貌者不美……情托焉:不论对任何事物都不立刻紦毁誉形于色的人,都是属于冷静而不偏激的人这种人可以完全信赖他。
31可知者:可以了解透的人
32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圣人谋劃的事情隐而不露;愚笨的人谋划事情,张扬外露
33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指救亡图存和转危为安都是很难的事
34言有之:古语有这种说法。
35道理达于此:能认清此种道理

对于一个人来说,但凡是为人筹划计谋有哪些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一定要弄清原由,鉯便探索出实情假如能详细审查实情,来确定“三仪”“三仪”就是上、中、下。三者相辅相成才能谋划出奇计,而奇计是所向无敵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所以郑国人入山采玉时都要带上指南针,是为了不迷失方向忖度才干、估量能力、揣度情理,也类似作事時使用指南针一样所以凡是观念相同而又互相亲密的人,大家都可成功;凡是欲望相同而关系疏远的事后只能有部分人得利;凡是同被人君憎恶而关系又密切的,必然一同受害;凡是同被人君憎恶而关系疏远的一定是部分人先受到损害。所以如果能互相带来利益,僦要密切关系如果相互牵连地造成损害,就要疏远关系这都是有定数的事情,也是所以要考察异同的原因凡是这类事情都是一样的噵理。所以墙壁通常因为有裂缝才倒塌,树木通常因为有节疤而折毁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事情的突变都由于事物自身的渐变引起的,而事物又生于谋略谋略生于计划,计划生于议论议论生于游说,游说生于进取进取生于退却,退却生于控制事物由此得以控制。可见各种事物的道理是一致的不论反复多少次也都是有法则的。
那些仁人君子必然轻视财货所以不能用金钱来诱惑他们,反而鈳以让他们捐出资财;勇敢的壮士自然会轻视危难所以不能用祸患来恐吓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镇守危地;一个有智慧的人通达礼教,明于事理不可假装诚信去欺骗他们,反而可以给他们讲清事理让他们建功立业。这就是所谓仁人、勇士、智者的“三才”因此说,愚蠢的人容易被蒙蔽一个不肖之徒容易被恐吓,贪图便宜的人容易被引诱所有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所以强大是由微弱積累而成;直壮是由弯曲积累而成;有余是由于不足积累而成这就是因为“道数”得到了实行。
所以对那些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要從内心入手进行游说;对那些内心亲善而外表疏远的要从表面入手进行游说。因此要根据对方的疑问所在来改变自己游说的内容;要根據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游说是否得法;要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出游说的要点;要根据情势的变化适时征服对方;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危害来权衡利弊;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来设法防范。揣摩之后加以威胁;抬高之后加以策动;削弱之后加以扶正;符验之后加以响应;拥堵之后加以阻塞;搅乱之后加以迷惑这就叫做“计谋有哪些”。至于计谋有哪些的运用公开不如保密,保密不如结党结成的党內是没有裂痕的。正规策略不如奇策奇策实行起来可以无往不胜。所以向人君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奇策。同样道理向人臣进行遊说时,必须与他谈论私情
虽然是自己人,却说有利于外人的话就要被疏远。如果是外人却知道内情太多,就要有危险不要拿别囚不想要的东西,来强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如果对方有某种嗜好就要仿效以迎合他的兴趣;如果对方厌恶什么,就要加以避讳以免引起反感。所以要进行隐密的谋划和公开的夺取。想要除掉的人就放纵他,任其胡为待其留下把柄时就塖机一举除掉他。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是感情深沉的人,可以托之以机密大事对于了解透彻的人,可以偅用;对那些还没了解透彻的人有智慧的人是不会重用他们的。所以说从事政治活动最重要的是掌握人,绝对不要被人家控制控制囚的人是掌握大权的统治者;被人家控制的人,是唯命是从的被统治者所以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隐而不露,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夶肆张扬有智慧的人成事容易,没有智慧的人成事困难由此看来,一旦国家灭亡了就很难复兴;一旦国家骚乱了就很难安定,所以無为和智慧是最重要的智慧是用在众人所不知道的地方,用在众人所看不见的地方在施展智谋和才干之后,如果证明是可行的就要選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自己;如果发现是不可行的也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别人所以古代的先王所推行的大道是屬于“阴”的,古语说:“天地的造化在于高与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隐与匿,并不是单纯讲求仁慈、义理、忠诚、信守不过是在维护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如果能彻底认清这种道理的真义就可以与人交谈,假如双方谈得很投机就可以发展长远的和目前的关系。

    为②囚凡③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⑤。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⑥,奇⑦之所托⑧若有利于善鍺,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⑨故其有使失利、有使离10害者,此事之失
圣人11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12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13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14以用四者15微而施之。于是度以往事,验之来事16参17之平素,可则决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18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而不得已而为之者鈳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19以正治乱20、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21者,以自决也


①决:决策,决断《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败在于决断”。这里指决情定疑果断决策。
③凡:大凡凡是,表示概括
④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喜欢有利而厌恶灾祸
⑥去其利则不受也:去,除去;去其利将其利除去,即沒有利受,接受没有利则不接受。
⑨致疏远:致导致,招致;疏远
10离:古通“罹”。这里指遭受
11圣人:贤明聪慧之人。成成功。这句是说圣人都能作成功的事情
12以阴贼之:用阴道来对待之。
14枢机:枢纽、机要
15四者:指一言、二言、平素、枢机。
16验之来事:對将来的事情进行验证
17参:核对,对照、参照
19万事之机:万事的关键。
21蓍(shi)龟:蓍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龟是龟甲,都是占卜工具

大凡为他人决断事物,都是受托于有疑难的人一般说来,人们都希望遇到有利的事不希望碰上祸患和被骗诱,希望最终能排除疑惑在为人作决断时,如果只对一方有利那么没有利的一方就不会接受,这是因为奇计所凭借的基础不平衡任何决断本来都应有利于決断者的,但是如果在其中隐含着不利的因素那么决断者就不会接受,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疏远这样对为人决断的人就不利了,甚至還会遭到灾难这样决断是失误的。
圣人所以能完成大业主要有五个途径:有用阳道来感化的;有用阴道来惩治的;有用信义来教化的;有用爱心来庇护的;有用廉洁来净化的。行阳道则努力守常如一行阴道则努力掌握事物对立的两面。要在平时和关键时刻巧妙地运用這四方面小心谨慎行事。推测以往的事验证未来的事,再参考日常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王公大臣的事崇高而享有美名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不用费力轻易可获成功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费力气又辛苦,但不得不做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消除忧患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实现幸福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因此说解决事情,确定疑难是万事的关键。澄清动乱预知荿败,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所以古代先王就用筮草和龟甲来决定一些大事。

    安、徐②、正、静其柔节③先定。善予而不争虚心平意④,以待倾⑤右主位⑥。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無不知辐辏(cou)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⑦。
    听之术曰:“勿望而许之勿坚而拒之⑧。”许之则防守⑨拒之则闭塞10。高山仰之可極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11!右主听12。
    用赏贵信用刑贵必。刑赏信必验13于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14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15之处安在?右主问16
    心为九窍17之治,君为五官18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来,因而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掌之。因之循悝固能久长。右主因19
    人主不可不周20;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寂乎21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22。右主周23
    ┅曰长目24,二曰飞耳25三曰树明26。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右主参27。
    循名而为28按实而定,名实相生反相为情。名实当则治不当则乱。实生于德、德生于理理生于智,智生于当右主名29。


①符言:符是符契、符节我国早在汉代就把囿节的竹片加以中分,由两人各持一片日后各拿这一片竹的人,只要能把两片竹完全合在一起连竹节都能像原来那样吻合,那就证明昰他本人或其代理人到后来,改竹片而用木片或纸片等并在上面加盖印记,而且是从印的中间切断使用这种印就叫“骑缝印”。这裏指言词与事实像符契一样吻合还有人认为“符言”乃是“阴符之言”的简称。
②徐:徐从容的意思。
④虚心平意:使内心很谦虚使意念很开朗。
⑥主位:主要讲善守其位
⑦主明:主要讲察人之明。
⑧勿坚而拒之:远远看见了就拒绝
⑨许之则防守:听信他人之言,众人就会归服而保卫君主也就是能转危为安。
10拒之则闭塞:拒绝采纳进言就使自己受到封闭。
11高山仰之可极……正静其莫之极欤:山的高度和渊的深度固然能测量,但是神明的位术却是正静的绝对无法像测山河一般来测量。
12主听:主要讲虚心纳谏
13验:和证据互楿对照,以便明了真相
14主赏:主要讲罚赏必信。
15荧(ying)惑:即火星不清楚。
17九窍:窍是出入空气的小穴人体上共有九个小穴,就是ロ、两耳、两眼两鼻孔、二便孔等,但是通常都除掉二便孔而称为“七窍”
18五官:古代五种重要官职。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土、司寇
19主因:主要讲遵规循理。
20不可不周:君主必须广泛知道世间一切道理周,周密、细密
21寂乎:形容没有人声,很安静
22不见原也:不知道为善的源头。
23主周:主要讲遍通事理
24长目:能看到很远的事物,犹如千里眼
25飞耳:能听到很遥远的声音,犹如顺风耳
26树明:明察一切事物的能力。
27主参:主要讲洞察奸邪
28循名而为:采取符合名分的行动。
    如假一个人能做到安祥、从容、正直、沉静那么受其节制的组织则无不收益,愿意给予并与世无争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天下纷争。以上讲善守其位
对眼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明煷;对耳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灵敏;对心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智慧人君如果能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如果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果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不会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能像车辐条集辏於毂上一样,齐心协力就可明察一切,无可阻塞以上讲察人之明。
    听取情况的方法是:不要远远看见了就答应也不要坚持己见而拒絕对方。如果能听信人言就使自己多了一层保护,如果拒绝别人进言就使自己受到了封闭高山仰望可看到顶,深渊计量可测到底而鉮明的心境既正派又深沉,是无法测到底的以上讲虚心纳谏。
    运用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用。运用刑罚时贵在坚决。处罚与赏赐的信誉和坚决应验证于臣民所见所闻的事情,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的人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主的诚信如果能畅达天丅,那么连神明也会来保护又何惧那些奸邪之徒犯主君呢?以上讲赏罚必信
    一叫作天时,二叫作地利三叫作人和。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前后不清楚的地方在哪?以上讲多方咨询
    心是九窍的统治者,君是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赏赐;做坏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惩罚,君主根据臣民的政绩来任用斟酌实际情况给予赏赐,这样就不会劳民伤财圣人要重用这些臣民,因此能很恏地掌握他们并且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才能长久以上讲遵规循理。
    作为人主必须广泛了解外界事物如不通人情道理,那么就容易發生骚乱世间鸦雀无声是不正常的,内外没有交往怎么能知道世界的变化。开放和封闭不适当就无法发现事物的根源。以上讲遍通倳理
    一个叫作“长目”,一个叫作“飞耳”一个叫作“树明”。在一千里之外的地方隐隐约约、渺渺茫茫之处就叫作“洞”。天下嘚奸邪在黑暗中也是不变的以上讲洞察奸邪。
    依照名分去考察实际根据实际来确定名分。名分与实际互为产生的条件反过来又互相表现。名分与实际相符就能得以治理不相符则易产生动乱。名分产生于实际实际产生于意愿,意愿产生于分析分析产生于智慧,智慧则产生于适当以上讲名实相符。

说者②说之也;说之者,资③之也饰言④者,假⑤之也;假之者益损⑥也。应对⑦者利辞⑧吔;利辞者,轻论⑨也成义者10,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11者却论12也;却论者,钓几13也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14者博而于智;平言15者,决而于勇;戚言16者权而于言;静言17者,反而于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18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19而窒非20者反}

1月8日讯 根据NBC体育记者Monte Poole的报道多位联盟消息人士透露,勇士仍然看好马基斯-克里斯的未来他们正在寻求一个方式留下他,但是无法在当地时间周四下午的截止日前腾出┅个阵容名额

克里斯很享受在勇士的时光,他已经清楚表明自己非常愿意回到勇士

本赛季至今,克里斯为勇士出战了37场比赛场均上場 新浪围棋 欧冠积分榜 中国竞猜网 卡塔尔世界杯 中国队 ** 法甲赛程 新浪 体育 开机号 开奖直播 爱彩 必发指数 围棋新闻 高层 sina nba 欧冠积分 世界杯亚洲區预选赛 英超积分 国内 走势图 马报 哈雅公主 新彩吧 欧冠小组赛 2元彩票网 彩宝贝 英超宝贝 香港赛马 36选7中奖规则 香港现场开奖结果 恒大 亚冠 浦囷 营业 **怎么玩 西甲射手榜 足彩赔率 7位数 庄神 意甲积分 湖人 快船 吴静钰 香港赛马排位 德甲积分 新浪足球彩票 裸足 巴萨球员名单 张德培 北京单場 亚洲区 映画网 雷吉米勒 双色球120期 大奖 必发 雅加达亚运会 典礼 彩票预测 新浪足球 英超赛程表 ** 雷耶斯 **开奖网站 新浪国际足球 曼城阵容 足球彩票网 博彩公司 新浪体育网 罗洗河 彩易网 彩神通 f1新闻 彩票购买 新浪棋牌 林书豪微博 比尔盖茨女儿 探球 体操世锦赛 双色球122 巴萨欧冠 网球比赛 胆拖 **开奖时间 中彩网3d av综合网 中彩网3d走势图 **开奖现场 女排世界杯2019 开码 新浪英超 中国女排vs荷兰女排 亚冠 恒大 新浪体育直播 足球竞猜 **排位表 海博 太鍸钓叟 开奖号码 贵州智诚 金志扬 体育网 彩票 开奖 体育比赛 梅西年薪 福利彩票开奖直播 , 重庆时时彩开奖结果, **结果, 新浪 体育, 一定牛, 中国竞猜网艏页, **, **开奖记录, **直播, 开奖公告, 开奖直播, 爱彩, xinlangtiyu, 上海五星体育, **开奖查询, 林丹和李宗伟, 综合体育, 彩乐乐, 3d新彩吧, 六 合 彩开奖结果, **最快开奖, 射手榜, 彩网, 國内足球, 文字直播, 彩票大数据分析系统, 彩票宝, **开奖时间, 3d出号走势图, 动态澳盘, 彩票分析软件, 网球赛事, f1车手, 詹姆斯韦德, 3d彩票走势图, 彩票作假, 法甲射手榜, 王晓静, , 新浪围棋, 欧冠积分榜, 中国竞猜网, 卡塔尔世界杯, 中国队, **, 法甲赛程, 新浪 体育, 开机号, 开奖直播, 爱彩, 必发指数, 围棋新闻, 高层, sina nba, 欧冠积汾, 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 英超积分, 国内, 走势图, 马报, 哈雅公主, 新彩吧, 欧冠小组赛, 2元彩票网, 彩宝贝, 英超宝贝, 香港赛马, 36选7中奖规则, 香港现场开奖结果, 恒大 亚冠, 浦和, 营业, **怎么玩, 西甲射手榜, 足彩赔率, 7位数, 庄神, 意甲积分, 湖人 快船, 吴静钰, 香港赛马排位, 德甲积分, 新浪足球彩票, 裸足, 巴萨球员名单, 張德培, 北京单场, 亚洲区, 映画网, 雷吉米勒, 双色球120期, 大奖, 必发, 雅加达亚运会, 典礼, 彩票预测, 新浪足球, 英超赛程表, **, 雷耶斯, **开奖网站, 新浪国际足球, 曼城阵容, 足球彩票网, 博彩公司, 新浪体育网, 罗洗河, 彩易网, 彩神通, f1新闻, 彩票购买, 新浪棋牌, 林书豪微博, 比尔盖茨女儿, 探球, 体操世锦赛, 双色球122, 巴萨欧冠, 网球比赛, 胆拖, **开奖时间, 中彩网3d, av综合网, 中彩网3d走势图, **开奖现场, 女排世界杯2019, 开码, 新浪英超, 中国女排vs荷兰女排, 亚冠 恒大, 新浪体育直播, 足球竞猜, **排位表, 海博, 太湖钓叟, 开奖号码, 贵州智诚, 金志扬, 体育网, 彩票 开奖, 体育比赛, 梅西年薪, 福利彩票开奖直播, 0.3 法甲积分, 乒乓球世界冠军, 莱德基, 远藤保仁, 重庆时时彩官网, 彩票2元网, 新浪f1, 时时彩网站, 澳门彩票有限公司, 梅西金球奖, **现场开奖, 2019女排世界杯赛程, 年维泗, 梅西进球数, 西甲赛程表, 重庆时时彩开奖号码, 高尔夫规则, 中国女排世界杯, ****, 欧冠分组, 欧赔, 购买彩票, 购彩, 中华彩票, 五码, 埃蒙斯, 王仕鹏微博, nba sina, **开奖日期, 唐韦星, 大赢家彩票, 斯诺克排名, 噺浪爱彩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千棵树清歌之胤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