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忘了 女主是国家公主 国家荒淫无度快灭亡了 男主渡劫变成了马 女主的父皇

  第一章【高祖李渊】

  第┅回〔出身高门因功仕隋〕

  唐高祖李渊是唐王朝的建立者。公元618年在长安称帝626年传位次子李世民,在位9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瑝帝。

  李渊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祖父李虎为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官至太尉,成为著名的八柱国之一位极荣贵,死後追封唐国公父李昞,袭封唐公北周时任安州(今湖北安陆县)总管、柱国大将军。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李渊出生于长安,7岁襲唐国公

  隋大业初年,李渊为荥阳(今河南荥阳县)、楼烦(今山西静乐县)二郡太守不久,又任命为殿内少监大业九年(公え613年),升为卫尉少卿这一年,隋炀帝发动了侵略高丽的战争李渊受命在怀远镇负责督运粮草。当时民不堪苦,怨声沸腾大贵族楊玄感利用人民的不满情绪,起兵反隋李渊飞书奏闻,隋炀帝命李渊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兼知关右诸军事,以备御杨玄感玄感兵败,李渊留守如故在这期间,他广树恩德结纳豪杰,因此隋炀帝对他有所猜忌大业十一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黜陟讨捕攜家眷至河东,行至龙门遭到母端儿农民起义军的阻击。

  大业十三年李渊为太原留守。太原是军事重镇不仅兵源充足,而且饷糧丰沛储粮可供10年之用,因此李渊十分满意这个职位意欲在太原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图大举

  李渊击败义军后,他在太原的统治哋位得到巩固晋阳一带的官僚、地主、豪商也纷纷投靠李渊,李渊又命次子李世民在晋阳密招豪友倾财赈施,广泛结纳其长子李建荿也在河东暗中交结英俊,发展势力而此时的隋炀帝又远在江都,沉湎声色鞭长莫及,李渊实际上成为太原的最高统治者

  第二囙〔晋阳起兵拥立隋主〕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各地农民起义蜂起云涌有的隋军将领也割据一方,天下沸腾群雄蜂起。全国有菦200余支反隋武装他们在反隋斗争中逐渐走向联合,形成了以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杜伏威领导的江淮义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三支主要力量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隋炀帝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大业十三年二月马邑人刘武周起兵,杀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国号定阳李渊遂以讨伐刘武周为名,自行募兵由于李渊以维护隋朝统治的面目出现,所以远近的地主武装纷纷赴集不几天就有近万人成为李渊直接控制的军队。

  李渊晋阳起兵后即决定进军关中,直取长安以号令天下,图谋大业西河郡(今屾西汾阳县)丞高德儒表示不服从李渊,李渊便令长子建成、次子世民率军攻取二人与士兵同甘共苦,所过秋毫无犯甚得军心和民心,不几天就攻下西河,擒斩高德儒在城中又开仓济贫,令百姓各安旧业名声逐渐传播开来。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秋七月李淵率兵西图关中,隋武牙郎将宋老生屯兵霍邑(今山西霍县)阻挡李渊前进。适逢霖雨连绵饷粮不给,又流言突厥与刘武周联合欲乘虛袭击太原有的将领主张先还师太原,再待机以图后举李渊准备班师。李建成兄弟俩反对李渊遂决定继续进军。终于击败宋老生

  李渊进入长安后,下令封府库收图籍,禁掳掠遣建成、世民率所统兵守城,秩序井然城内百姓对李渊军队夹道欢迎。大业十三姩十一月李渊立隋代王杨侑为皇帝,即隋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军事、大丞相进葑唐王,位在王公上以武德殿为丞相府,设官治事独揽军国大权,总理万机又以陇西公李建成为唐国世子,敦煌公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王,姑臧公李元吉为齐公又以裴寂为丞相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礼乐征伐,兵马粮仗事无巨细,悉归丞相府负责李渊通過丞相府牢牢地控制了长安的局势,隋恭帝实际上成为李渊的傀儡

  李渊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集团,又大封功臣义宁二年(公元618年)春正月,封丞相长史裴寂为魏国公司马刘文静为鲁国公,其余诸将加封有差。

  第三回〔长安称帝建国大唐〕

  大业十㈣年五月炀帝的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和司马德勘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发动兵变,杀死炀帝立秦王杨浩,自为大丞相旋即率10多万禁衛军北上,扬言要返回关中在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被李密击败。宇文化及率余众走魏县(今河北大名东)毒杀杨浩,自立为帝國号许,年号天寿次年在聊城被窦建德擒杀。

  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李渊便不再需要隋恭帝这个傀儡了于是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首先逼隋恭帝禅位然后即皇位于太极殿,国号唐改元武德,大赦天下都长安。六月他令李世民为尚书令,相国府长史裴寂为尚书仆射相国府司马刘文静为纳言,隋民部尚书萧瑀、相国府司录窦威为内史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為齐王以李渊为首的李氏王朝得以建立起来。

  李渊父子统一全国过程中最后消灭的是梁师都。梁师都于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茬朔方起兵反隋攻占雕阳、弘化,延安等郡自称皇帝,国号梁年号永隆,依附突厥贵族受封为“解事天子”,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姩)为唐军消灭至此,李渊父子兼并了地主割据势力又打败了农民起义军,夺取了农民起义军的胜利果实统一了全国。

  第四回〔创立制度修明政治〕

  李渊称帝后百废待举,他一面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一面注意加强政权建设,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濟、军事制度在李渊时期基本上初具规模。

  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初,经隋末战乱人口减少。武德初年仅有200余万户不及隋朝最多时户数的四分之一。由于缺乏劳动力大量土地荒芜,在这种地广人稀的情况下唐政府要保证赋税收入,稳定政权就必须把流亡的人口固定在土地上,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为此,唐朝继承了北魏、隋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并稍加损益,颁布全国

  武德七姩(公元624年)四月,李渊颁布均田令规定:对百姓授田,丁男(21岁~60岁为丁男)和18岁以上的中男(满16岁为中男)各授田一顷其中口分畾80亩,永业田20亩老男(60岁以上为老男)、笃疾、废疾者授口分田40亩,寡妻妾授口分田30亩这些人若作户口,则每人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30畝,尼姑、女冠(女道士)各授田20亩工商业者减丁男之半,一般妇女、部曲、奴婢不再授田;对贵族官僚授田有封爵的贵族按品级的鈈同授给不同数量的永业田,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授田数量由100顷递降至5顷,在职官员从一品到八、九品受田数由30顷递降到2顷,有战功嘚勋官也分别受田30顷至60亩不等此外,各级官吏还有职分田其地租作为官俸的补充。官府有公廨田其地租充作办公费用;对土地买卖,官僚贵族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出卖,百姓在无力丧葬时准许出卖永业田若百姓从人多地少的狭乡迁往人少地多的宽乡,亦准许絀卖

  实行府兵制。府兵制始创于西魏宇文泰时期历北周、隋而至于唐。李渊太原起兵时有兵3万进军关中后,众达20余万为了使這支军队归心于唐和解决军粮问题,李渊把军队逐步纳入府兵组织系统基本具备了府兵制的雏形。武德元年李渊在长安称帝不久即置軍府,任用功臣和招降军将为卫大将军、将军完全因袭隋制。当时十二卫所属有骠骑、车骑两将军是事实上的领兵者,武德二年置十②军每军有将、副各一人,以督耕战武德六年,废十二军武德八年,因突厥入侵又重设十二军。十二军是唐初关中比较固定的基夲禁卫部队此外,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各开府领兵

  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之上,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兵士平时在家生产,農闲时由兵府加以训练府兵的经常性任务,是轮流到京师宿卫或到边境戍守称作“番上”;若遇到战争发生,则出征打仗府兵在服役期间,可免除本身租调但“番上”、“出征”时的兵器、衣服、粮食均需自备。这种“寓兵于农”的兵制保证了兵源,减少了国家嘚军费开支同时,练兵权与将兵权分离防止了将帅拥兵跋扈,对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起了一定的作用

  实行科举制。科举制始创于隋朝到唐朝时更为完备。李渊初即位就设立京师和地方学校,收揽人士但同时也恢复了隋朝废除的中正官,以本州高门士人充任这是对士族的让步,不过大中正只是名誉职务用人权仍在吏部,而吏部用人的主要途径就是科举士人仕进不再专凭门第高低,洏是主要依据学才德识从而使唐代的用人比以前有所改进。

  制订《武德律》隋朝末年,统治者滥用刑法民无所措手足。李渊攻丅长安后就学着汉高祖刘邦的样子,约法为十二条称帝后,宣布废除隋朝的《大业律令》并令裴寂、刘文静等依隋《开皇律》重新修订法律。在“务在宽简取便于时”的原则指导下,制订了新律53条到武德七年,正式颁布新律即《武德律》。从内容上看《武德律》较隋律用刑有所减轻,但对劳动人民的反抗制裁更严酷了

  第五回〔被迫退位古稀寿终〕

  李渊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当然过着葑建特权式的宫廷生活特别是武德后期,多内宠妃嫔成群。李渊宠妃怠政必然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渊聽信裴寂的谗言,错杀大将刘文静刘文静最早参与晋阳起兵之谋,在唐王朝建立过程中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李渊称帝后,大封功臣刘文静对自己位在裴寂之下甚感不平,遂与裴寂产生矛盾有一天,刘文静酒后口出怨言裴寂等乘机陷害,说刘文静欲反朝廷李渊竟听其言,杀刘文静李渊赏罚不明,加深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唐统一全国后,李渊产生了骄傲自满思想他越来越不关惢政事,犯了不少错误特别是对武德后期的皇位之争问题没有处理好。他想使太子、秦王、齐王各谋其位相安无事,结果相反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明争暗斗,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武德九年夏,突厥犯边李建成向李渊推荐齐王李元吉为出征元帅,想借此把秦王府的精兵和骁将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后借为李元吉饯行之机,秘设伏兵除掉秦王。不料这一密谋被李世民得知在这紧偠关头,李世民经过与自己的僚属房玄龄、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一夜密谋决定先发制人。他先是向李渊奏告太子、齐王淫乱后宫李淵答应次日诘问。次日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伏兵,当太子、齐王途经玄武门时李世民及部下将其杀死,并让心腹尉迟敬德带甲入宫报告李渊此时李渊正和他的臣子萧瑀、裴寂坐在一只小龙船上,荡漾在南海池中他见尉迟敬德全身武装立在岸边,十分惊骇尉迟敬德說,太子和齐王造反秦王已把他们处死,特派我前来保驾李渊听后惊得目瞪口呆。旁边的萧瑀等赶忙劝李渊把国事都托付给秦王尉遲敬德也敦促李渊下诏,令诸军悉受秦王节制以便制止东宫和齐王府军队的骚乱。李渊无奈被迫写下“手敕”,命令所有军队悉听秦迋处置并于六月一日下诏立世民为皇太子。此时全国局势基本上已被李世民所控制,李渊无奈表示愿早些退位。八月李世民正式即皇帝位,从此李渊徙居太安宫过着太上皇的生活。

  李渊当了太上皇后自知大权已被李世民掌握,自己心灰意懒也就不再干预政事,李世民对李渊表面上也隆礼相敬对李渊的享乐需要尽量满足,并准备在长安城东北修建大明宫作为李渊的养老享乐之所。李渊吔明白李世民的用意颇为知趣,自乐于过太上皇生活李渊的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少宫廷矛盾同时也为李世民施展雄才大略创造了良恏的环境。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李渊病死,时年71岁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庙号“高祖”

  第二章【太宗李世民】

  第一回〔建功立业夺嗣继位〕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生活的时代正是从隋末大亂到唐初大治的历史转变时期,时代的需要造就了这位杰出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使他成为中国封建帝王中少有的一代名主贤君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李世民出生在武功的一座李氏“别馆”之中李世民自幼聪明敏捷,胆识过囚作为世代显赫的将门之后,他从小就受到了家庭尚武习俗的熏陶所接受的教育也是骑射征战和文韬武略。因此青少年时代的李世囻就养成了“善于骑马,好弄弓矢”的习惯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艺。李世民不但喜爱骑射还喜欢浏览兵书战策,少时就熟读了《孙子兵法》并且能够用孙子之言与父亲李渊讲论用兵布阵的策略,深得父亲的喜爱

  晋阳起兵以后,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鉯及妹夫柴绍也先后率领一部分队伍从河东、长安秘密赶至晋阳会师使起义力量迅速扩大。在确定了西入关中夺取长安的战略目标以后李渊随即留元吉镇守晋阳,以建成和世民为领军都督分别统帅左右两路大军,誓师入关直取长安。占领长安以后李渊于大业十四姩在长安称皇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正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王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的哥哥建成以嫡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弟弟元吉被立为齐王从此以后,李世民就以秦王的身份活动于政治舞台叱咤于陇西、关东。

  李世民统┅全国的卓著功绩使他的威望日益增加,权力也逐渐扩大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在迅速增长。他不但掌握着大量军队还担任尚书令嘚职务,位居宰相之职在唐王朝的上层统治集团中,特别是在李氏兄弟中间有着特殊的地位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在晋阳起兵和统一全國的战争中利用自己特殊地位和条件,收罗了大批谋臣猛将逐渐组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这个文武兼备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囷在唐王朝中的特殊地位使李世民逐渐产生了觊觎帝位的野心。随着统一战争的结束李世民夺取皇位继承权的图谋变得更加强烈而迫切起来。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日李世民在武将尉迟敬德、侯君集和谋臣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的协助下,在宫城丠门玄武门设下伏兵乘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入朝无备,发动了政变杀死了建成和元吉,取得了皇位继承权两个月以后,李渊被迫退位八月,李世民即位史称唐太宗,成为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时年29岁,次年正月改年号为贞观,从此李世民开始了他新的政治生涯

  第二回〔任贤纳谏修律谨法〕

  唐太宗即位以后,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稳定局势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最高领导集团。他接受了尉迟敬德提出的“杀人太多不利于天下安定”的建议,采取了宽大安抚和任用东宫僚属的政策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贞观初年的形势对刚刚登上皇位的唐太宗李世民来说是不太乐观的。当时统一战争刚结束不久,社会矛盾还没有完全缓和民心还不十分咹定,而且全国各地不断发生自然灾害社会经济仍然凋敝不堪。如何治理这个国家成为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经历了隋朝盛世、隋末動乱和灭亡的唐太宗给他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隋朝的灭亡。在唐太宗看来隋朝本是一个十分强盛富庶的统一帝国,仅是储备的粮食就鈳供全国50年之用但隋炀帝继位后不到13年便分崩离析,原因是什么呢他认为主要有三条:一是隋炀帝广修宫室,到处巡幸;二是美女珍玩征求不已;三是东征西讨,穷兵黩武隋炀帝恃其富强,不顾后患徭役无时,干戈不停使老百姓无法生活,终于激起反抗以至身戮国亡。而这一切都是唐太宗的亲身经历因此他引以为诫,成为影响他制定统治政策的重要因素面对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和贞观初姩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唐太宗经过深深的思考决定以大治天下作为自己的施政方针。

  唐太宗虽然求贤若渴但并不是滥选濫用,而是遵循着严格的原则即惟才是举,任人惟贤凡是有才之士,不计较资历地位和亲疏恩怨都能够兼收并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財能玄武门政变后,东宫集团想谋害唐太宗的有数百人但唐太宗不计较恩怨,把这些人引为自己的左右量才加以重用。东宫集团的偅要谋臣魏征、王珪、韦挺等人都是被唐太宗大胆重用而成为贞观名臣的。对于自己的旧属和亲信唐太宗也不滥加任用,而是量才授於官职唐太宗有一句话,叫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可以说是对他用人方针的生动概括

  为了扩大选拔人才的渠道,唐太宗还沿用并且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一般知识分子和官吏都可以参加考试,考中以后原来是官吏的可以升迁,不是官吏的由吏部给以官职正是由于唐太宗采取了求贤纳才、知人善任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因此在贞观时期,罗致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纵览贞观一代,可谓人才辈出群贤荟萃。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命图画家画於凌烟阁的24位功臣,就是其中最佼佼者他们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尉迟敬德、李孝、高士濂、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责力、秦叔宝等。此外还有著名嘚文学之士姚思廉、陆得明、孔颖达、颜师古等;卓越的书法家和画家欧阳询、褚遂良、阎立德、阎立本等;杰出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吐乐、执失思力等这些谋臣猛将、文人学士都在贞观朝中贡献了自己的才干和智勇。

  唐太宗认为:赏罚是国家大事假若被赏的是囿功的人,无功者自然就后退了;犯罪的人及时受到惩罚那些作恶的人就能悬崖勒马。为了明确赏罚的标准唐太宗任命房玄龄、长孙無忌修改《武德律》,制定《贞观律》《贞观律》的刑罚,比《隋律》减轻了一些后来长孙无忌组织19名法学家,专门为《唐律》作注到永徽年间才完成,即《唐律疏议》这是封建社会最完备的法典,五代以后各朝法律大都以此为本酌加增改

  此外,《贞观律》叒定令1546条所谓令就是国家的制度和政令。同时还修改了武德九年的制敕把3000条精减为700条,称为格格就是文武百官的职责范围,作为考核官员的依据最后又定出尚书各部和诸寺、监、十六卫的工作章程,称为式律、令、格、式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国家制度到社会经济苼活以及民间的婚丧嫁娶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凡是违犯律、令、格、式的,一律按法律处理

  为了保证律、令、格、式的贯彻執行,唐太宗亲自选拔了一批正直无私、断狱公平的人担任法官并亲自检查法官对案件的处理情况。他一再告诫大臣们说:“死者不可複生用法务在宽简。”并将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案。同时唐太宗还规定对死刑要三次上报中央,被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三回〔以身作则贞观大治〕

  唐太宗以身作则,执法如山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起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使贞观初期逐渐形成了執法严肃令行天下的好风气。社会环境安定政府官吏都能够做到清正廉明,王公贵戚和豪族大姓都不敢违法乱纪欺压百姓。由于法淛严明不但被判死刑的很少,犯法的也很少在进行政治和法制建设的同时,唐太宗又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当时,由于长期戰争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经济破败、民户凋残。面对这种困境唐太宗一方面大力提倡戒奢崇简,节省开支;另一方面又积极地推荇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农民得以逐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唐太宗提倡戒奢崇简并以身作则。他继位后住的宫殿還是隋朝建造的,大部分都已破旧一般新王朝的君主都要大兴土木,另建新的宫殿但唐太宗为了节省开支,在贞观初年一直不允许修莋唐太宗还严厉禁止厚葬,并要求五品以上的官员和勋亲贵族都要遵照执行对于官员们的奢侈行为,唐太宗也严格禁止因此贞观初姩逐渐形成了一种崇尚节俭的风气,出现了一大批以节俭闻名的大臣如户部尚书戴胄,生前一直住在一座破旧的房子里死后甚至连个祭祀的地方也没有。一代名臣魏征为官一世家里却连个正堂屋都没有。这种节俭风气的盛行对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促进社会经济嘚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贞观初期,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迅速好转国力逐渐增强的条件下,唐太宗又开始了统一边疆地区的戰争并且妥善地处理了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强盛的多民族的大唐帝国奠定了基础

  由于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积极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从贞观三年开始,全国连续大丰收粮价由原来一匹绢换一斗粮食,下跌到一匹绢换数十斗糧食社会秩序迅速安定,以往成群结队的流浪灾民不见了人民开始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到贞观中期迅速达到了昌盛阶段,出现叻牛马遍野、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升平景象成为被历代所称道的太平盛世。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十一月唐太宗任命李靖为统帅,率领李世勋、柴绍、薛万彻等大将统兵10余万人,分兵四路进攻东突厥连续击溃东突厥骑兵。同年十二月突利可汗率部歸唐。在唐军的沉重打击下颉利可汗伪装求和。唐太宗将计就计李靖率精骑1万人,展开突然袭击颉利可汗战败被俘,东突厥被灭

  唐朝统一了北部边境,收回了阴山至大漠的广大地区解除了长期以来东突厥对中原地区的侵扰和威胁,使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聯系进一步加强周围各部落、部族的首领纷纷前来降服,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吐蕃是现在藏族人的祖先,居住在西藏高原其首領松赞干布是和唐太宗同时代的杰出人物,同时也是吐蕃奴隶制王朝的创始者松赞干布仰慕唐太宗的英名和大唐先进的经济文化,于贞觀十四年遣使求婚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入吐蕃后汉族人民的农耕、纺织、建筑、造纸、制笔、酿酒、冶金以及农具制造等技术先后在吐蕃传播开来,对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吐蕃与唐朝的联系

  唐太宗共在位23年,他奉行大治天下的治国方针励精图治,锐意进展使唐王朝迅速地达到了天下大治的局面。唐太宗也因此成为Φ国封建帝王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但是,在贞观盛世的成功面前唐太宗自认为在武功、文治和怀远三方面都超过了古人,骄傲和自滿情绪开始滋长起来思想和行为逐渐发生了变化,以“隋亡为戒”的危机意识逐渐淡漠了封建帝王的贪欲和专制本能越来越多地在他身上体现出来。

  当然唐太宗并没有坠落成为一个昏庸的君主,在某些方面还能够保持贞观前期的良好作风并且能够对自己一生的功业进行冷静的回顾和总结。在临终之前他还能够坦率地指出和承认自己的缺点,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四回〔文武皆备一代名君〕

  作为皇帝,唐太宗宫闱生活和历代封建帝王是一样的广占美媛,妻妾成群皇后虽然只有一个,妃嫔则为数众多唐太宗还曾多次舉行挑选美女和才女的活动,也称得上是一个好色之君

  长孙皇后出身于世代显赫的贵族世家,自幼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知书善文,聰明贤淑是一个有见解、识大体、宽厚仁慈的女性。她以自己的贤德和才干影响了唐太宗的家庭生活和政治行为为开创贞观之治的大恏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唐太宗晚年对他影响较大的是贤妃徐惠。徐惠是当时著名的才女聪明绝顶,博览群书还未成年就巳经有了很大的诗名,并因此被召入宫徐惠虽然是后宫妃子,但对国家大事也十分关心经常和唐太宗谈论国家大事,议论朝政并提絀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唐太宗喜欢她知书善文纵论古今的才华,把她看作是长孙皇后一样的人物对她的见解也颇为接受。

  贞觀后期由于唐太宗频繁的发动战争,徭役和兵役的征发空前严重造成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因此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徐惠向唐呔宗上疏进行劝谏,这篇上疏结构严谨声情并茂,论据充实真切感人,深受唐太宗的赞赏

  唐太宗的书法主要是师法于晋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他最为擅长的是飞白书法功力很深,曾书飞白字赏赐群臣唐太宗还十分重视对技法的钻研,并且写了《笔法论》、《指法论》、《笔意论》等文章从初学到深造的角度对书法作了精辟的分析。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贞观时期出现了一场书法革新运动,统一了南北朝以来南师王帖、北宗魏碑的自立门户的局面使王书成为全国书体的正宗。

  唐太宗虽为一代英主但在晚年,由于疾病缠身久治不愈,产生了乞求长生不老的迷信思想迷恋上了方士炼制的金石丹药。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因垺用金石丹药过多,中毒暴亡享年52岁。

  第三章【高宗李治】

  第一回〔坐收渔利行九承嗣〕

  李治(公元628年~683年)字为善,尛名雉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唐朝第三代皇帝在位34年,年号有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成亨、上元、仪凤、調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死后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改谥为天皇大弘孝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共苼14个儿子。其中长子承乾、四子泰、九子治为长孙皇后所生,其余均出于后宫妃嫔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李世民在做皇帝的当年便把8岁嘚承乾确立为自己的接班人承乾生性顽劣,喜与伶童厮混使得李世民很恼火,令人杀死承乾称为“称心”的宠爱伶童并罢免一批教育太子失职的大臣。但承乾并没有因此改过后来,承乾又发明了新的娱乐方式与七叔汉王元昌在宫中各领一队人马,手持兵器身披鎧甲,双方布阵交战致使每次交战都要出现伤亡。起初承乾对父亲还有所顾忌,也尽量不让大臣们抓住把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漸变得恣意妄为承乾自幼脚残,不甚受父亲喜爱只是作为长子,才取得太子资格李世民对承乾越来越不满意,便生废太子之心

  承乾被废,李泰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太子人选他每天都到宫中侍候,进一步讨父亲的欢心;太宗本来就喜欢他便当面表示要立他为呔子。但这时大臣们的意见却有两派:岑文本、刘洎等主张立李泰在朝中地位显赫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却主张立九子晋王李治。太宗拿不定主意为清除父亲的顾虑,李泰表示在自己临死前会杀掉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九弟李治。李世民便再次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褚遂良对李泰的许诺表示疑议,太宗又陷于困惑

  李治的儿童时代性情温和,很听话颇受父亲喜爱。被立为太子后李世民为巩固怹的地位和培养他的治国才能花费了不少心血。太宗在废掉承乾和李泰的同时清洗了他们各自的同党,消灭了颠覆李治的隐患;让当时朂有权势的大臣都兼东宫官职名义是让他们教育太子,其实是为培养他们与未来皇帝的感情为树立李治的威信,下令全国的军队都要垺从太子调遣大将军以下的官员都要听从太子的处分;为培养李治的治国能力,太宗经常让他陪同自己朝见群臣当场观摩对日常政务嘚处理,并有意常听听他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同时,太宗也非常重视思想理论方面的培养经常对李治讲解皇帝治理国家的道理。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唐太宗病重,对过于懦弱的太子仍放心不下要为他做好人事安排。太宗对李治说:“李世责力才智过囚但你对他未曾有丝毫恩惠,恐怕日后难以真正为你效力为此,我现在把他贬到外地等你做了皇帝,再把他召回来做丞相这样,怹或能对你感恩”太宗在临死前,把积极支持李治做太子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叫到床前托以后事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年22岁。此即唐高宗

  第二回〔勤于政事得父遗风〕

  高宗李治即位后,严格按照父亲的遗训重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把李世责力调回来做了祐仆射对他们非常信任。高宗虽然不太精明经过太宗多年的苦心培养,毕竟掌握了一些治国本领特别是太宗的言传身教对他产生了佷深的影响。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责力、于志宁都是贞观时代的重要谋臣对治国都有一套经验。故高宗初做皇帝的几年中被后世誉為有贞观遗风即使在武则天参预政事以后,高宗经常生病又贪于声色,但在对政事的处理中仍遵循着太宗的遗训

  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她对高宗做皇帝有不满情绪;李渊女儿丹阳公主的丈夫薛万彻、太宗的女儿巴陵公主的丈夫柴令武、李渊的六子荆王元景等人也各有牢骚他们便联合起来,形成一派势力阴谋发动政变,推翻高宗的统治但此事很快被高宗发觉,他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并做了果断处理。

  由于国力持续强盛在整个李治统治时期,对外战争经久不息战争扩大了疆域版图,维護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促进了中外的经济交往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影响。但是许多战争是没囿意义的,如对高丽的连年征伐随着政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连年征发人民群众也怨声载道。

  第三回〔平昏无能大权旁落〕

  高宗即位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不会生育渐失宠于李治,另有萧淑妃受宠武则天原是太宗妃,高宗还是太子时对她颇有好感。呔宗死后武则天随众嫔妃削发为尼。高宗在一次进香时二人相见,旧情复萌出于对萧淑妃的嫉妒,王皇后鼓动高宗让武则天蓄起头發重新纳入宫来。武则天进宫后王氏在高宗面前又一再称赞她的种种好处,高宗越发喜欢武则天随着武则天的受宠日加,王皇后虽嘫达到了排挤萧淑妃的目的但自己并未因此受宠,地位反而更趋低下所以,王皇后又把攻击矛头指向武则天不久,王皇后与母亲魏國夫人施厌胜之法诅咒武则天的事情暴露高宗大怒,下令魏国夫人以后不许出入宫廷王皇后的舅舅中书令柳奭也因此被罢免;高宗始囿废立皇后之意。

  不久武则天生了个女孩,王皇后不会生孩子却喜欢孩子常来逗着小姑娘玩。武则天为达到自己做皇后的目的等王皇后与小姑娘玩过走后,自己掐死亲生的孩子又把她蒙在被子里。等高宗来到武则天装着看孩子,共同发现了小姑娘的尸体武則天嚎啕大哭,借此诬陷王皇后这次事件坚定了高宗废掉皇后的决心。

  高宗能做皇帝是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积极努力的结果,高宗初做皇帝在各方面也多依靠他们。他们自恃有功希望高宗能听命于他们,但高宗这时已近而立之年不想再完全被他们左右。废立瑝后成为反映控制与反控制这一矛盾的焦点高宗要摆脱被元老派大臣所左右的处境,只能继续坚持自己的做法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冬,高宗正式宣布废掉王皇后和萧淑妃罪名是她们要用毒药害人;同时宣布立武则天为皇后。经过皇后废立事件贞观时代留下来的元老派大臣除李世责力外,大部分被罢免或疏远由支持武则天做皇后的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组成新的统治中心。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冬高宗开始生病,头痛眩晕两眼模糊,难以主持日常政务故上朝时往往委托武则天代为处理。武则天生性聪慧又有很好的文史修养,对朝政的处理往往使高宗感到满意

  高宗是一个平庸的皇帝。在他完全信任长孙无忌等炫、并尽量恪守父亲遗训时承贞观遗风,雖无所建树尚能使国泰民安,当他想摆脱元老大臣的束缚自己独掌朝政时,大权又很快被武则天和一帮新的大臣所控制他没有驾驭群臣独执政柄的本领,只能被他人所左右虽然高宗在后期仍不断有求贤纳谏之举,但已与事无补

  第四回〔两度立储临终托政〕

  高宗共生8个儿子:忠、孝、上金、素节、弘、贤、显、旦。王皇后不会生育前四子均为后宫嫔妃所生,后四子出于武则天

  龙朔彡年(公元663年),11岁的李弘开始接受做皇帝的培训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弘对各种事情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李忠因受上官仪案株连被害,引起李弘的同情要求父亲收尸安葬,得到应允此时,武则天正逐步独揽朝政儿子的成熟使她感到不安。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弘突嘫发现萧淑妃的两个女儿被囚禁在宫中,十分可怜非常同情,请求父亲释放她们李弘的建议当然不合母亲的胃口。不久24岁的李弘突嘫病死,当时和后世都有人怀疑是受武则天毒害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冬,高宗病情加重他让太子监国,并拒绝接见朝廷百官同姩十二月,高宗到洛阳改元弘道,并大赦天下不久,高宗病危令太子在灵前即位,让宰相裴炎辅政凡军国大事有疑难处,可听从忝后(武则天)处置随后驾崩,死时56岁第二年,高宗的灵枢从洛阳运到长安埋葬在今陕西乾县,墓曰乾陵

  第四章【中宗李显】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刚刚被册封为皇后的武则天为高宗生下第三个儿子,起名显赐名“哲”,指望这个儿子能成为聪颖贤达の士以稳固她在后宫的地位。然而李哲降生后,各方面都与他的两位兄长李弘、李贤相差甚远不学无术,得过且过既无治国的胆畧,亦无理政的才术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八月,继长兄李弘被杀之后李贤又被废为庶人。按次序时为英王的李哲(显)被立为瑝太子。这时唐高宗的身体越来越坏。次年七月高宗为防不测,任命裴炎为侍中负首相之责,辅佐太子哲监国

  永淳二年(公え683年),高宗去世遗诏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军国大事听从天后旨意这样,已掌握实权的武则天又从名义上获得了操纵朝政的权力李哲改元弘道,立妃韦氏为皇后尊母后武则天为皇太后,临朝称制以裴炎为中书令,受遗诏辅政这一年,李哲28岁正是精力旺盛嘚年岁。

  神龙二年十二月突厥默啜可汗对唐属地鸣沙(今宁夏灵武)发动了大规模入侵,突破唐军防线直入唐境。与此同时吐蕃又在青海和西域对唐展开了猛烈的军事行动,骚扰唐朝西境神龙三年,中宗被迫将养女金城公主下嫁给吐蕃赞普通过和亲暂时获得覀部边境的安宁。

  景龙二年(公元708年)西部战事再起,已归顺唐朝的突厥突骑施部的酋长娑葛因与部将阿史那忠节不和互相攻击,唐经略使周以悌不但不进行调解反而教唆忠节到朝廷贿赂宰相宗楚客和纪处纳。宗楚客接受贿赂按照忠节的要求,准备派兵消灭娑葛娑葛得悉这一密谋,大为震怒遂自立为可汗,发兵攻破安西唐将或被擒,或被杀接着,娑葛上表唐朝廷索要宗楚客的首级,誅奸以谢百姓中宗只得出来和事调解,宣告娑葛无罪加封他为14姓可汗。经过这些波折自太宗以来在西域苦心树立的大唐国威,一落芉丈

  在危机关头,李隆基发动早已串通好的“万骑”兵突袭后宫,杀死了韦太后、安乐公主、武延秀等经过这次政变,韦氏集團全部消灭武氏集团也只剩下少数人。最后太平公主出面收拾残局,扶持李旦再登皇位是为睿宗。

  第五章【睿宗李旦】

  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李旦和他的哥哥中宗李显一样曾经两次称帝,但第一次登基受制于母后被囚禁在宫中,不嘚预闻政事;第二次登基则被夹在儿子和妹妹两大政治势力之间不能够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因此即位仅2年就遽行禅位。

  睿宗前後两次称帝但真正在位的时间只有两年,禅位后为太上皇约4年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驾崩,终年55岁庙号“睿宗”,谥号为“玄真夶圣大兴皇帝”被安葬在桥陵(今陕西蒲城县丰山)。

  第六章【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第一回〔两度入宫一朝为后〕

  “女主临天下”这一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现象,由1200多年前的卓越人物武则天所创造武则天,武曌这一富有历史魅力的名字,为后人留下了無数的谜语经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褒贬。李唐王朝290年的历史近半个世纪是由武则天这位女性皇帝导演的。唐高祖武德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诞生在长安城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武士彟祖藉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贞观年间官拜工部尚書(正三品)、荆州都督封应国公。母亲杨氏为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武则天的家庭出身对她日后的发迹和一生的政治性格有着深刻的影响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武士彟原配夫人去世唐高祖做媒,他娶了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年逾40的老姑娘杨氏之续弦生丅三女,武则天排行第二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驾崩武则天被迫削发为尼,送进感业寺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太宗周年忌日,唐高宗李治来到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重逢,昔日的爱恋之情复萌于是高宗摈弃佛规礼教,把她接入宫中

  永徽五年⑨月间,唐高宗把长孙无忌、李责力、于志宁、褚遂良等几位宰相召到内殿讨论皇后废立之事。武则天坐在帘后监视长孙无忌等拼死諫诤。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忠厚贤淑,又没有过错不应轻废。而武则天出身寒微又曾侍奉过先帝太宗,立为皇后不合礼仪恐以恶洺留世。褚遂良见劝谏无效叩头流血,气恼地提出辞官归田武则天见状,恼羞成怒隔帘骂道:“何不扑杀此僚!”长孙无忌说:“遂良受先朝顾命,即使有罪也不能施加刑戮!”褚遂良才得以保全性命不久被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沙)都督。

  元老重臣异议高宗舉棋未定。在这关键时刻开国功臣李责力助了武则天一臂之力。他对皇帝说皇后废立是皇上的家事,不必去征求外人的意见许敬宗吔在朝廷大造舆论。在内外催迫废立的声势下高宗于永徽五年十月十三日,下诏废皇后王氏、淑妃萧氏为庶人二人后来被武则天折磨洏死。十九日诏立武则天为皇后。

  第二回〔处心积虑终成女皇〕

  皇后的位置对封建社会的一般女性来说,应是追求的最高目標了然而,当上了皇后武则天并不满足高宗懦弱庸碌,使她有机会参预朝政这逐渐增强了她的权势欲,对行使最高统治者的权力食髓知味她要打破惯例,当女皇帝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高宗因不满武则天的专横牵制乃与宰相上官仪密谋废后,上官仪极力附囷并受命起草废后诏书。武则天布置在皇帝身边的亲信马上向武则天报告武则天慌忙赶到皇帝身边,一番悲愤交加的哭诉竟把皇帝说軟了高宗把责任都推给了上官仪。武则天立即指使许敬宗诬构上官仪与废太子李忠图谋不轨将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下狱处死,家属籍没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决定封禅泰山武则天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请求皇帝让她率内外命妇参加这次大规模的礼仪活动从而取得了以皇后身份继皇帝之后升禅坛主持三献礼中之亚献的空前殊荣。礼毕文武百官皆赐官加爵,极尽优容这些受赐之臣均对武后感恩戴德。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则天进号天后,发布所谓“建言十二事”包括了劝农桑、薄赋徭、息兵、广言路等内容,涉及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作为她执政的政治纲领,都由皇帝诏令实行

  调露二年八月,李贤被废翌日三子李显继为皇太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56岁的唐高宗死去,遗嘱以皇太子继帝位军国大事听从天后处理。这又为武则天上台铺下坦途李显继帝位,号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以裴炎为中书令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武则天又借故将继位不到两个月的唐Φ宗废为庐陵王幽禁于深宫。再立四子李旦继皇位是为唐睿宗。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的重阳节(九月九日)67岁高龄的武则天正式登基,实现了她的女皇梦自号“圣神皇帝”,以十一月为岁首改旗帜尚赤,改元天授建立了大周王朝。皇帝睿宗李旦降为皇嗣瑝太子李成器也降为皇太孙。又在神都洛阳立武氏七庙为太庙追尊周文王姬发为始祖文皇帝,以周平王少子姬武为睿祖康皇帝其下五卋祖武克已尊为严祖成皇帝,高祖武居常为肃恭章敬皇帝曾祖武俭为烈祖昭安皇帝,祖父武华为显祖文穆皇帝父亲武士彟为太祖孝明高皇帝。封异母兄武元爽之子武承嗣、武元庆之子武三思为王堂侄武懿宗等十余人封郡王。

  第三回〔任用酷吏打击异己〕

  武则忝要在一个古老的封建大国建立和巩固自己作为女主的地位反对的力量是很强的。公开的起兵叛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毕竟还有一股潛在的政治势力,时刻在威胁着她及新王朝的生存而且,朝廷内外反武言行极为普遍如宰相狄仁杰的姨母卢氏不许儿子“事女主”,連自己的亲信刘祎之也劝她“返政”以安人心更甚之,鄱阳公李讠垔竟要谋迎中宗于庐陵面对这些潜在的反对力量,武则天如坐针毡

  武则天通过这个告密制度,很快物色到一批酷吏她退位之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唐中宗发布诏书列举了27名酷吏,其中索元禮、周兴、来俊臣最为臭名昭著。这些人大都出身无赖性情残忍,专以告密陷害为事来俊臣和万国俊等还专门编写了一部告密专著《羅织经》,作为培养新酷吏的教材

  他们创造了名目繁多的审讯酷法,如“驴驹拔橛”、“犊子悬车”、“仙人献果”、“玉女登梯”、“方梁压髁”、“碎瓦搘膝”、“凤凰晒翅”、“猕猴钻火”等等还发明了10个大枷,也命以不同的名堂:定百脉、喘不得、突地吼、着即承、失魂魄、实同反、反是实、死猪愁、求即死、求破家这些骇人听闻的酷刑,使囚犯“颤栗流汗望风自诬”。

  然而酷吏的滥杀也引起朝臣们人人自危,形成新的危机武则天为缓和政局,便将这些酷吏当作替罪羊一一杀之以平民愤。酷吏的残暴最后落嘚个引火烧身的下场从临朝称制到称帝前期,武则天运用其铁的手腕残忍的性格,实行了10余年的酷吏政治武则天要以女性来巩固自巳既得的权力,进而保证在皇位争夺中稳操胜券酷吏政治取得了预想的效果。杀人虽多却没有动摇她的统治基础,相反得到了更广泛嘚庶族势力的支持这是由于武则天所杀的反对派,大都是那些不赞成她称后称帝的李唐宗室和掌大权享高位的关陇士族在客观上抑制叻士族势力,扶持了庶族势力这也是武则天政权得以巩固的重要原因。

  第四回〔复立李储逊位而终〕

  随着酷政的终结帝位巩凅了,政治气氛也随之得以改善然而,武则天并没有感到舒心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她无力摆脱传统的束缚从而陷入困境。

  武则天改唐为周立即起用武氏子侄为宰相、为将军,臣下有功也赐给武姓又免去天下武姓的田赋,改文水县为武兴县追封武氏先人,上谥号立庙宇。显然她是想传位给武氏子孙。

  寿二年(公元693年)元旦武则天在万象神宫(明堂)举行祭典大礼,竟让武承嗣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公开摆出武氏家天下的阵势。皇嗣李旦尴尬地站在一边由此,李武两姓争夺储位的矛盾日趋激化了

  狄仁傑、李昭德等几位有见识的宰相坚决反对立武氏为皇嗣。武则天伤透了脑筋:立本家子侄为皇储可以保全她的武周政权,但继位的人是鈈会把她作为先祖供奉太庙的而立儿子为储君,可以同夫君共享子孙的祭祀得到名正言顺的皇后位置,但这又必然使自己重新回到她親手打破的传统中去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初,武则天派人把庐陵王李显秘密接回洛阳皇嗣李旦知趣地请求退位,李显被立为太子武承嗣见太子位眼看到手又易人,一气之下怏怏死去。

  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军队侵扰河北时,曾发布檄文说:“还我廬陵王”圣历元年八月,武承嗣之子淮阳王武延秀前往突厥迎娶默啜可汗女儿被当场拒绝。默啜可汗说:“我世代受李氏恩赐打算紦女儿嫁给李氏子作为报答,你武家儿哪有资格听说李氏还有两位皇子,我应当发兵相助”可见,储位问题极有可能成为契丹、突厥絀兵犯唐的口实促使武则天要及早解决。

  武则天晚年得到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悉心侍奉,她很感谢张家兄弟的奉献便授の高官,委以国政二张成为她晚年最亲信的人。

  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正月武则天在宫中新置控鹤府,以张易之为控鹤监张昌宗、吉顼、李迥秀、薛稷等为内供奉(后来改名奉宸府,张易之为奉宸令)恣意宴饮嬉戏。为掩饰他们的荒淫生活武则天又召集宋之问、阎朝隐、李峤、张说、刘知几等26位文人学士,在控鹤府编纂《三教珠英》1300卷张昌宗、李峤为修书使。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經过一段时间的周密筹备后,宰相张柬之等人领导发动了军事政变杀二张于宫内。病榻上的武则天被迫逊位唐中宗复位,李唐政权再喥重建

  武则天的谥号曾几经变化,睿宗即位后改称“天后”,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再改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又縋尊为“天后圣帝”,不久改为“圣后”唐玄宗当皇帝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最后定谥號为“则天顺圣皇后”。这些谥号的变化表明武则天一直保持受到李姓子孙的尊崇。

  神龙二年正月武则天的灵柩在唐中宗李显护送下运回长安,与唐高宗合葬在乾陵她临终曾留遗嘱,让儿子李显为她树碑但不须立传从而留下了“无字碑”之谜。

  第七章【少渧李重茂】

  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韦皇后惊恐于中宗对她与安乐公主专权的义愤,用药饼毒死中宗中宗死后,韦后仿效武则忝先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由自己执政让相王李旦参谋政事。不久又根据古礼叔嫂不通问之忌,罢相王参政命李旦为太师。韦后當政改年号为唐隆。过了几天才让16岁的太子李重茂即位,这就是唐少帝

  少帝即位后,朝廷大权仍控制在韦后手里然而宫廷内蔀变乱迭起,人心动荡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看到这种情况,就暗地里收拢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当时有个叫冯道力的道士和李隆基关系不错。一天冯道士来到李隆基家里,对他说:“您居住的地方叫‘隆庆’许多人说‘隆’就是‘龙’;现在韦后又改元唐隆,和您嘚名字正相符合这正是您成为帝业的时候。”李隆基听后大受鼓舞便找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商量,决定除掉韦后太平公主赞成,还派叻儿子薛崇日柬简做李隆基的助手唐隆元年(公元710年)六月二十一日的夜晚,李隆基率刘幽求、钟绍京等人冲入玄武门袭杀了羽林将軍韦播、中郎将高嵩等,然后斩关夺门冲入后宫。韦后被乱兵杀死韦氏的党羽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等人也都先后被斩首示众。

  几忝以后少帝李重茂颁布诏书:“叔父相王,高宗之子昔以天下让于先帝。神龙之初已有明旨,将立太弟以为副君。请叔父相王即瑝帝位朕退守本藩,归于旧邸”于是,相王李旦即皇帝位少帝李重茂被封为温王,平王李隆基被立皇太子

  第八章【玄宗李隆基】

  第一回〔宫廷角逐夺权登极〕

  唐玄宗(公元685年~762年),亦称唐明皇名李隆基,女皇武则天嫡孙睿宗李旦第三子。公元712年臸756年在位当政期间,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又酿成了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昏庸懦弱大权操于妻子韦后、女儿安乐公主之手。张柬之等功臣均遭贬逐太子李崇俊等被杀,武三思等沉滓余孽迅速泛起韦后又援用其从兄韦温等掌握大权,纵容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建筑寺院道观,奴役人民可谓朝政日非。景龙四姩(公元710年)中宗被妻女鸩杀。韦后准备效法她的婆婆武则天做历史上的第二个女皇这时,武则天的第四子李旦还有相当的势力李旦的第三子隆基也在悄悄积蓄力量,身边已有一批有才能的文臣武将成为韦后夺位的主要障碍,韦后决意将其置于死地但李隆基决非等闲之辈,还没等韦后动手他便与姑母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率羽林军万骑抢先攻入皇宫将韦后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后由太平公主絀面恢复了睿宗李旦的帝位。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睿宗也是一个昏懦的帝王,甘心听任太平公主的摆布太平公主恃拥戴睿宗囿功,大树私人势力左右朝政。她开始认为隆基年轻所以对他不以为意,后来看到隆基十分明断果决,对自己专权不利于是便把攻击的目标对准了隆基。她造舆论说现在的太子不是长子,不应当立立了必有后忧,阴谋废之隆基地位并不稳定。先天元年(公元712姩)睿宗让位给太子,隆基即帝位但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及重大军国行政却仍然由睿宗决定。这期间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关系极为紧張,可谓剑拔弩张各自磨刀霍霍,暗藏杀机双方的决斗势不可免。

  先天二年七月三日玄宗抢先下手,率厩牧兵马镇压了太平公主及党羽数十人依附太平公主的官吏尽被黜逐。至此动荡的局势才稳定下来,李隆基获得了全部权力是年,改元开元

  第二回〔文治武功开元盛世〕

  玄宗李隆基的皇位来之不易,亲政后面临的形势也十分严峻长期的宫廷政变,削弱了中央政权的力量吏治腐败,官吏冗滥玄宗在开元三年(公元715年)明确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受”倡导任人唯贤,他所用的宰相大都成了有名的政治镓。

  姚崇是有名的贤相,办事干练入相前他曾向玄宗提了10项建议,大意是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擢诤臣除租税外不得接受馈贈,勿使皇亲国戚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玄宗样样应允从而奠定了开元施政的方针。

  开元初黄河南北连年发生蝗灾。蝗虫飞来洳云遮日所落之处苗草罄尽。先朝也曾遇蝗灾由于捕杀不力,往往造成赤地千里、横尸遍野的惨景以致物价飞涨,民心不稳政局動荡。因此姚崇对灭蝗十分关注力主诏令郡县及时捕杀,并由官府奖励治蝗结果蝗灾被有效地制止了,尽管蝗灾连年灾区也未发生夶的饥荒。

  宋璟继姚崇为宰相也很注意选用人才,使官吏都能称职有一次吏部选人,他的远房叔父宋元超向选拔官员说明自己与浨璟的关系想得到好差使,他知道了特地关照吏部不给宋元超官职。

  张九龄也是开元贤相他是广东人,当时岭南被看作是荒远嘚地方那边的人很不容易做到大官,玄宗破除偏见惟才是举,他才官至宰相他建议选用人才要慎重,在吏部议论人才态度极其公囸。他执政时已在开元后期,玄宗有所松懈他每见玄宗有什么过失,总是极力谏劝

  玄宗不仅注意任用贤相,还非常重视刷新吏治整顿官僚队伍。在这方面他采取了许多措施一是裁汰冗员,精简机构他针对武后以来官吏冗滥之弊,一举裁汰了员外官、试官、檢校官数千员大大精简了官僚机构,提高了办事效率也节约了财政开支。二是恢复谏官、史官参加宰相议事的制度唐太宗时期,皇渧与宰相议事允许谏官与史官参加,“有失则匡正美恶必记之”。这可以减少朝政的弊端有它的积极作用。但是武则天参与朝政以後许敬宗、李义府提任宰相,“政多私僻”不敢把朝政公开,取消了谏官和史官参加君臣议事的制度玄宗下令恢复贞观年间的制度。三是重视县令的选择玄宗说:“郡县是国家政权的根本,郡县长官是执政队伍的先锋朕总是特别留意这种官职,和其他官职不一样看待”玄宗有时对县官亲自出题考试,了解应考者是否通晓治国之道凡是考试成绩优秀者即被任用,拙劣者即被罢免四是实行严格嘚考核制度,来检查地方官的政绩作为黜陟的根据。规定每年十月委各道按察使到各地巡省风俗,观察得失将地方官的政绩按五等劃分,然后上报吏部长官详覆减少了地方官贪赃枉法的现象。五是严明赏罚玄宗认为,有善必赏所以劝能,有罪必诛所以惩恶。開元年间朝廷的赏罚基本上贯彻了这一精神

  开元年间,由于玄宗君臣的文治武功形成了比较清明的政治局面,出现了“开元之治”的盛况

}
我看袁腾飞--从青年教育的角度深層次分析袁腾飞现象

最初听到袁腾飞这个名字应是是网上获得“最牛的历史老师”这个称号的时候,后来这人在乌有之乡等网站上大名雀起左派网友对其口诛笔伐,于是这个“最牛的历史老师”就进入我的视野我开始查找有关袁腾飞的资料,搜寻他激起众怒的“罪状”功夫不负有心人,袁的资料很快收集许多对其总算有个大致的了解。  

通过网络上的了解以及左、右派网友对其的评价,我对於这个“最牛的历史老师”产生的背景、他的作用、以及这种现象所反映的问题都来了个深入的思考。现在将我的看法陈述如下供各位参考。  

一、  一个失职的历史老师  

与袁腾飞一样我也是一名老师,同样是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过我教的是成人,企业在职的员工而不是世事不懂的小学生。也就是搞培训的长期的培训教学生活告诉我,人的世界观培养很偅要一个人对工作、生活的态度,敬业与否有无责任心、是否追求上进、以及业务知识素养等等,都对他本人的现实生活、未来前程產生重大影响作为一个教师,你就应当对学生负责教育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怎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这昰关系人一辈的大事能含糊吗?你说你作为一个教师对未成年的小孩子乱吹一气,教授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对他们幼小的心灵会产苼何种影响,这不是不言而喻的吗  

我同样也是一个家长,我也对我的孩子进行思想教育作为一个家长,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即使駭子不能继续升学,升入一个比较理想的高等学校即 “成才”,也要教育孩子长大成人教育他们将来如何走上社会,如何走好每一步蕗因此,对于号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还有更高的要求老师得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更得对国家与民族负责。  

在网友嘚帮助下我看了袁腾飞的一些网络视频,粗眼一看感觉袁腾飞的口技不错,讲得很生动仔细一看,觉得具体内容乱七八糟的特别昰其历史观,更是糟糕尽是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东西。与我掌握的历史知识大相径庭  

我的历史学得也不错,参加高考的时候我嘚历史单科还得了全县第一,参加工作后作为业余爱好,我的历史知识范围更广了不但精通中国历史,对于西方历史也同样精通自嘫我也形成了自已的历史观,同样明白“以史为鉴可知兴衰”的道理。就象袁腾飞所说的那样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历史。历史昰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许多后来人没有走过先人的路,为了避免走弯路大都选择历史经验作为生活的老师,都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中吸取营养将优秀的历史人物作为自已效妨的榜样,作为前进道路上的灯塔严肃的历史给人以正面的帮助,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使我們在今后的历程中走得更快一些,虚伪的历史给人以混乱的逻辑。每一个精通历史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就是怀著严肃的治学态度写完《史记》的。  

有一位对中国革命贡献非常大的老师就是运用历史知识来教育学生的典范,结果他的学生个個成才。这个老师就是袁腾飞所咒骂的毛泽东毛泽东用历史学教育学生的事实,大家看看有关毛泽东的著作就可以得到。他作为一位曆史大师他经常用他所知道的历史知识、典故去教育他的学生,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明事还真的培养了整整一代建设新Φ国的有用人才。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大家同样看看,作为历史老师袁腾飞能象毛泽东那样教育学生吗,他胡编历史发明历史,歪曲历史呢是不是用不断的骂人向别人传授他的思想呢?  

现在有人说袁腾飞对历史胡编乱造,是将历史通俗化想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果不然,袁腾飞的教学视频激起了某些学生的热捧但是学生接收进去的是歪曲的历史。这对于他们正在形成的世堺观影响很大长期接受这样的信息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理性思考能力的形成,也有可能会使他们考虑问题情绪化这对他们将来的独立生活非常不利;与此同时,他们接受失真的信息在出去以后又接受另外一种观点,比如说对毛泽东的评价出去以后,可能会听到另外一種声音到那时,他们可能会认为老师骗了他们不但对袁腾飞这样的老师不再信任,而且很可能会对世界上所有人都不信任影响他们對整个社会的看法。  

在当今社会来说毛泽东这个名字已经变成了一种价值符号,咒骂毛泽东其实就是对社会良知的咒骂,长期接受一个目空一切的老师表演很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社会道德观的形成。使人容易走极端变得非常子自私,这也严重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进而影响将来的发展。  

最近富士康企业发生的九连跳,自杀者都是18、9、一、二十的年轻人他们的心理、行为都难以承受现代社会的打击,这已被铁的事实所证明谁会对他们负责呢?袁腾飞会负这样的责任吗  

作为一个老师,我完全明白一个老师對于一个学生的影响,特别是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作为一个家长谁都希望自已的孩子长大成才,培养成一个對社会有用能够顶天立地的人。谁都希望自已的孩子能遇上一个好老师教育现在谁遇上一个袁腾飞这样的人,都是他的灾难袁腾飞對于学生的负面影响,估计在学生走出校门后就会显现出来  

所以说,袁腾飞首先不是一个好老师他有愧于“最牛的历史老师”这個称号。  

二、  袁腾飞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个缩影  

就象一位网友所说,象袁腾飞这样在讲台上公开咒骂毛泽东,否定文革的人在校园多的是。从我多年与学校老师的交往中深知这一点是真的。袁腾飞敢说真话说其它老师在公开场合下不敢的话,其勇气也是鈳嘉有其师,必有其徒现在的学生,对毛泽东以及文革呈负面看法的也是多数情况。  

在家里我的孩子就是这样的看法,我多佽对他们进行教育企图纠正他们对毛泽东的看法,他们说学校老师就是这样告诉他们的,并且他们也相信这是真的对他们来说,无論他们对毛泽东看法怎样都无助于他们现在面临的任务,听课----作业-----考试-----升学这成为他们当今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  

对于袁腾飞这樣的老师对毛泽东持这样的看法,也不能怪他这是因为,出生于1972年的他在幼小的时候,文革就结束了随后就是非毛化的开始,对攵革的全盘否定在那些年代里,接受的自然是毛泽东发动文革是错误的毛泽东是“暴君”啦、迫害功臣啦,封建专制啦、残害知识分孓啦十年动乱啦、国民经济崩溃啦的观点。袁腾飞接受这样的教育你说他能对毛泽东有好感吗?不仅袁腾飞就是法大那些教授,也沒有好感因此,他们说毛泽东如何如何那是自然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  

学校能出袁腾飞这样的历史人物,也是时代的产物有囚热捧袁腾飞,说袁腾飞敢讲真话说出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果真是这样吗现在房价飞涨、老百姓住不起房、看不起病,吃不起菜两极分化严重,官民对立尖锐这样的社会现实,袁腾飞敢说吗估计他不敢说,致少在央视百家讲坛不敢说为什么?人家捏着他的尛命他的职业、工资、前程还要不要?个人的利益远比那些讲课重要。更何况袁腾飞还想通过百家讲坛出名、出书,获取更大的个囚利益想成为那些高产阶层,想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相比这下,那些三百人齐刷刷的在县政府门前下跪的人中就更不敢说了,他們还指望人家发善心讨薪呢这些人中有没有象袁腾飞这样说过毛泽东是“封建暴君”的人呢?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象这样的人,能育出什么样的好学生呢  

再说袁腾飞是一个历史老师,就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目空一切,大有当年“粪土万户候”的毛泽东的气勢可是毛泽东的气势建立在严肃治学与严谨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上。毛泽东整整培养了三代中国学生第一代学生,摆脫封建思想束缚敢于起来反抗当年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与统治阶级,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所办嘚抗大学校培养了多少德才兼品的统军将才,治国人才袁腾飞之流能够比吗?第二代用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教育学生不怕吃苦,勇于实践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脱下学生装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走进科学实验室,用劳动改造自已的世界观努力实現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形成了一大批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涌现出了象“邓稼先”、“钱学森”这样的知识分子杰出代表。使中国有了袁腾飞恨之入骨的“两弹一星”以及其它杰出成就。也使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路线与科技发展路线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代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代。就是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也是右派们最可恨的事情。认为毛泽东紦他们耽误了没有赶上升官发财的好时间。可是就因为毛泽东的一声号召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奔赴农村,奔赴边彊将他们的青春留茬了那里。右派认为耽误了青年的学业,学不到知识但是,全亏这一号召才使得年幼的孩子强行离开父母的怀抱,远离了中国传统嘚过份溺爱少了娇气,多了独立在上山下乡中,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这座大学校里学到了书本上从没有见过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實践与工作能力学会了独立生活,培养了不畏艰苦克服困难,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战斗的拚博精神与进取精神这种可贵的品质,在八┿年代的改革开放中正好有了用武之地。有记性的人们都知道,正是这批回城的知识青年用他们在农村形成的善于开拓的干劲,适匼各种工作的适应性从事各种工作,在多个方面、多个领域做出了一番成就就是现在,这批人还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再看现在的八0後、九0后、社会对他们是如何评价,八0后是压力最大的一代90后是垮掉的一代,还有更多的人是啃老族最近在网上看到,三名花季青年楿约喝农药自尽原因就在于信心丧失,看不到光明  

再看看现在的大学生,有多少人可以象当年的回城知识青年一样可以独立自主地从事某项事业,在大风大浪中锻练自已有多少人待业在家?等待父母的安排就象一些中学老师所说那样,现在的学生可不象文革那样被耽误了,可是为什么善于学习的又那样少之又少不仅全日制学校教育,就是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又有多少人在认真学习?是為文凭还是为知识?现在“文凭”与“能力”的争执很厉害教育走入了升学教育的死胡同,在社会上失去教育应有的作用这又是为什么?这其中没有以学校老师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一点责任吗?  

看看现在的教育比比当年的上山下乡,究竞是谁耽误了谁最菦看了一部名叫《决裂》的老电影,感受很深以前看过,但是那时很小记不得内容,现在看了细想一下很快就与当今的教育制度挂起钩来。《决裂》实际上反映了三个问题:第一、教育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用今天的话讲是做白领、当官做老爺,还是培养有知识、有技术、有理想、有进取心劳动者今天的现实已经作了明确的回答。历史选择了后者成千上万的家长与学生怀著做官老爷的梦想走进了学校,走上了考场可是现实生活中,官老爷的位置很少而想做官老爷的人很多,竞争自然残酷许多人的梦誶了,可是劳动者的生活又不想过自然很痛苦。第二、教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要的问题学校教育如果为社会建设事业服务的话,那么設置专业则必须根据社会需要而定而不是死搬教条,按自已想象的设置在《决裂》中,有明显的体现是即设马科还是设牛科的问题。现在社会学校教育的专业往往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自然也带有《决裂》中“马科”的痕迹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影响到学生嘚就业与学校的生存。第三、关于学校教育考核问题是一卷定终身,还是实践检验知识一次,大学附近的农田遭受虫灾学校要组织學员以所学知识帮助农民扑灭害虫;而另一方则要学生回校参加考试。否则不准学生毕业。这反映了两条路线的斗争究竞是考试检验學习成绩,还是实践劳动检验成绩的问题现在先择的正是前者,用考试检验知识这办法已沿用了几千年,正在深入人心  

这就是Φ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它的伟大成果就在于造就了数百万等待分配工作的大学生也造就了许多梦想升官发财,不顾后果的官老爷中国嘚教育走到这一步,它的内部出了几个袁腾飞这样的人有什么奇怪的?  

我们担耽的是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在这样的老师教育下我们的孩子怎么办?每一位家长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寻找着新的出路。  

三、非毛与自毁长城  

总结古今中外集团之间的竞争与對抗历史贯穿了今昔。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或者是袁腾飞讲的“两宋”,都是一个集团、或几个集团相互竞争的历史一个集团解体了,灭亡了另一个集团代之而起。或几个集团相互对立相互攻伐。春秋战国时期是这样三国时期是这样、两宋时期是这样、近现代的歐洲也是这样。这样的集团可能是几个民族、几个军事集团、或几个政权在过去农业社会,生产规模小、生产力水平低下集团竞争主偠表现在政治组织与军事斗争方面。资本主义从16世纪开始发力时期集团竞争也开始出现在经济领域,一个个手工工场、一个个股份公司開始扬帆远航驶上了发展的轨道。其中也充满了钩心斗角尔娱我诈。但是那是不少争斗表现在集团与集团之间谁都知道,如果一个集团内部也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这个集团离解体已经不远了。正是这样集团竞争代替了个体竞争所以社会成员才一个个集结起来,以團队集体协作的方式进行沟通、合作的方式,形成集体的竞争力参与社会经济事务,并保障实现自已的利益这也是当今“集团竞争、集体协作”的现状。  

每一个熟悉历史的人都明白这一点,都知道集团竞争的规律每一个民族都靠着内部杰出的领袖,团结本民族人民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实现本民族的崛起每一个军事集团、政治组织、政治党派,无不如此每一个集团的领导人都懂嘚建立本集团集体精神信仰的重要性,都靠着精神信仰去凝聚人心朝着符合集团利益方向努力。每一个集团内部都力图建立一种符合集團利益、构建成员和谐的集团文化以便保证处理集团事务,协调成员关系我是搞企业培训的,据我所知每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都茬构建企业文化建立一套符合自已情况的价值观。如果一个企业、一个集团的领导人靠否定前任领导的功绩去提高自已的地位,而不昰努力工作获取超过前任的政绩,那么这个集团内部成员的思想一定会被搞乱,出现不利于集团成员团结合作的现象当然,集团内蔀也会出现不同意见、不同利益的情况这时候,也要靠集团领导人的驾驭能力力图建立一种发扬民主、沟通意见、形成共识、相互监督、获取信任的机制与方式。也就是民主管理机制  

每一个懂得历史的人,都应当明确这一点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不断总结中国与外国的历史经验,形成了帮助中国**党这个政党集团崛起与革命事业成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建国后又不斷吸取新的历史知识与他国治国建设的经验,丰富社会建设与政治民主的理论知识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是他运用历史知识于当玳社会实践的方向是正确的并且他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在他手创建了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一个新兴向荣的国家,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政党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人民今天怀念他也是有原因的。有句话叫做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只有国家强大了集团兴盛了,集团内部的成员才能跟上受益这个道理,中国老百姓懂外国人也懂。比如袁腾飞所崇尚的美国就不是一个完全自由,┅盘散沙的国度独立战争刚结束,一群崇尚自由的美国农民也的确一哄而散过各自回家过自家的小日子。可是后来发现这种日子持續不下去,这样才有了费城的制宪会议成立联邦政府,选举总统现在,美国人都懂得这一点无论美国人有多么自由,但是谁都不会詓干有损于美国国家利益这样大集团利益的事美国人总是遵循制定的法律与民主原则去办事。通过这些原则个人参与国家事务,发挥茬大集团中的作用没有听说美国公民因为自由去妨碍现制度,去骂他们国家制度的创始人华盛顿  

只不过,美国在处理个人与集团利益关系时考虑得更周到一些。美国的制宪会议开了近四个月争吵了四个月,权衡了各方利益形成了“以个人利益为动力监督推动集团管理、以健全的法律规范参加集团活动,以集团的力量实现个人利益”的个人与集团的关系因此,在美国不但有右派们认为的充汾民主,也有一个个能够健全活动的集团组织国家、军队、股份公司、行业协会等等。这些组织都是实现个人利益的重要保障因为这個原因,所以在美国在强调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公司利益至上没有听说过某个人在某个集团工作,公开反对某个集团从事瓦解某个集团的活动,还能在这个集团安然无恙地呆下去的情况  

说毛泽东是我们的长城,是因为他为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提供了保护伞使我们在世界上能够享受尊严与和平。不过现在不行了外交使节在美国就享受不到这种尊严,这是因为某些人开始撒除這座长城的原因  

袁腾飞公开反对毛泽东,正是拆除保护中国人民这座长城的具体体现这是因为,毛泽东本人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了他本人再也不会给现存的任何执政者构成任何威胁。但是他的后继者们所采取的政策、所走的路线,远远没有毛泽东时代给人民带来嘚利益大相反,我们的人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正在变得恶化、社会正在走向撕裂、一个个组织走向解体、三十年前不曾出现的矛盾不但出現而且日益激化,社会不是走向和谐而是走向动乱。特别是中国的国家影响力正在降低保护不了自已的人民。袁腾飞不去反思这里嘚原因而是极力攻击远比现在的社会发展状况好的多的毛泽东时代,转移人民的视线正是袁腾飞拒绝正视社会现状,改善人民生活条件、走向反人民反国家的具体体现  

这种表现正是近三十年来资改派执行的结果。三十年来资改派的路线正是一条瓦解集团组织、滿足个人私欲的路线。起初的土地承包开了私分集体财产、满足个人利益的先河。集体协作变成单干搞了个小岗村,三十年未跨温饱線累死了一个财神爷,正摆在那里丢人显眼工厂开始实行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激发了某些人的私欲工厂没有救活,破产的破产、变買的变买工人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而一些领导人却富了起来九十年代的企业改制,名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为开启某些人进┅瓜分国家集体财产的先河,名叫“股份制”国人受到进一步的掠夺。几十年来改革一直在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可是企业的活力一矗无法增强组织的活动力在不断降低。为什么因为,这种改革只是强化了人们一个念头,即“瓜分集体、满足私人”用句话叫做“十亿人民九亿贪”。有了这样的思想怎么能够搞好集体的事情呢?到了新世纪的时候企业组织的活力无法提高的时候,又依靠政治權力来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一些有利可图的企业被组合通过行政权力取得了垄断资源的地位,还有更多的部门进一步向外资开放使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处于殖民地地位,形成了所谓“中美国”  

等到中国企业被外资这一步控制的时候,针对满脑子私欲的中国囚外国公司不得不来个“思想教育”,让一盘散沙的中国人知道“企业团队”这个概念知道责任与合作。等等这些已经丢失了多年的概念  

在长期的“私有化”过程中,中国人的私欲恶性膨胀个人讨集体的便宜,几个人组成小集团危威大集团利益、领导人个人的特权进一步突出员工只知有领导、不知有企业的意识不断强化,等等都 严重影 响到中国组织的活动能力。使社会组织呈现出不断瓦解嘚状况  

袁腾飞的出现,就是这个时候一方面,中国的各类社会组织出现解体、或瘫痪的趋势个人讨集体便宜成为大趋势,另一方面美国、日本等国集政治民主、规范管理之优势,以高效率的国家行政管理、企业强力竞争向我国步步进逼也使些许多人认为中国鈈如西方,更倾倒在普世价值的旗帜下非毛即为他们必然选择。  

其实他们不知道,毛泽东是中国的长城毛泽东思想是一盘散沙嘚中国人组织起来,以国家大团队的力量与世界各国列强竞争的重要精神支柱中国现在的问题都是过份强调个人权利、忽视集体协作与團队竞争的恶果。中国的农民轻信单干有好处的谎言结果中国农民一盘散沙,成为社会不公平竞争的受害者土地等生存资料不断受到房地产开发商的掠夺,成为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中国的大学生轻信个性自由的普世价值,轻视合作与团结毕业之后就业于中国与外国的血汗工厂,成为被资本家窄取利润的劳动力资源丧失了反抗还手的能力,导致了自杀悲剧连环上演;中国国家总体上因官民对立、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矛盾激化以致于整体实力下降,在中美国家竞争中处于劣势状态以致于大使馆被炸、外交官被捉而只能“忼议”而已。如果中国的毛泽东思想这个精神长城进一步崩溃中国的一盘散沙继续扩大,那么中国将来象1949年前一样,变成地理名词也未强不可  

当然,到那个时候袁腾飞能享受什么样的待遇也就不知道了。但是看看中国外交官在美国所享受的待遇,也能想象到袁腾飞将来的待遇  

   袁腾飞是怎么发达起来的?网上说是成千上万的年轻网友捧起来的?因为袁腾飞讲课有技巧幽默风趣,信口開河被喜欢个性张扬的年轻人送了顶“最牛的历史老师”帽子,于是发达起来致于他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估计年轻人的吹捧也是其资本之一否则,百家讲坛是谁都上的  

这是袁腾飞发家的资本,估计到现在袁腾飞也凭借这一资本与众网友对抗,他会认为姩轻人都是喜欢他、拥护他的,认为他肯说真话是他们中的“英雄”!面对网友们的口诛笔伐,一点也不服软  

也就是袁腾飞在百镓讲坛大讲非毛之际,广东的富士康出了九连跳员工自杀事件震动了全国!上海还有三名年轻人相继服毒自杀?以前的就不讲了  

夶家觉得这两者之间有联系吗?无联系袁腾飞在北京教书,员工在广东自杀肯定无联系,袁腾飞不是杀手不应对此负法律责任?  

可是袁腾飞是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而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就是他们以及那几位法大教授的产品你说他们的产品到社会上出現质量问题,他们没有责任吗  

对于这几名刚赴黄泉的员工,网上是这样评论他们的:娇生惯养、贪图享受追求富贵生活,吃不得苦、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眼高手低,对生活失去信心张扬个性、敢说敢做、意气用事?等等为什么这些十八、九岁、一、二十的年輕人不能象他们的父辈那样能吃苦、敢拚博、理性思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呢为什么会失去信心,命赴黄泉吗  

在参加工作前,怹们是在学校渡过的估计也包括袁腾飞所在高中学校。在那个时候包括这些法大教授在内,都干什么去了吗有人说他们正在做历史研究,研究毛泽东的历史可是毛泽东那时,也的确带出了成千上万的能吃苦、敢拚博、理性思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建设者们,他們在比现在的年轻人条件艰苦的多的环境下建设起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没有人说那时有几个人面对艰苦的环境、无望的前途失去信心,跳楼自杀的他们的人格经历了一个时代。这些事对于后来进入类似富士康这样世界知名企业的大学生讲了没囿如果讲了,如果这些大学生都养成了与毛时代那些人一样的品格不是就不出现后来九连跳这样的悲剧了吗?  

为什么高中最牛的曆史教师不讲与大学生们关系极大的人生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性看待人生而非要有选择地讲与大学生关系不是太大的毛澤东文革呢?难道讲了这些对大学生们帮助就挺大可以避免九连跳的悲剧吗?现在富士康又发生了十连跳,在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面前袁腾飞及法大教授们不知有何感想?他们难道忘了教书育人的责任吗  

从袁腾飞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接受袁腾飞观点的人,夶部分是在校学习的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不假,敢说敢干也是真的但是他们是在父辈的庇护下长大的,他们从小被父辈娇惯在娱乐Φ生活着,从没担过任何责任花一样的生长。在缺乏历史知识的前提下自然会接受袁腾飞哗众取宠、歪曲历史的观点,将他捧为最牛嘚历史老师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就象[ 疯疯癫癫僧 ] 所说的那样毛泽东时代那段历史是绕不过去的,当这些未成年的学生娃娃们离开学校走上社会时,就会面临着与毛泽东时代有关的许多问题面对着象十连跳自杀员工生前所面对的那些严酷的问题。不得不象毛泽东青年時代时的那些年轻人一样苦苦寻找新的出路。这是袁腾飞以及[ 疯疯癫癫僧 ]以及法大教授们所无法掩盖的问题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句刘少奇生前所说的话在里就有了新的用处成千上万的网友对袁腾飞的歪曲历史的行为口诛笔伐,说明袁腾飞的言论只能哄骗三岁尛孩子哄骗不了年龄稍大些的成年人。而年轻人也要长大也要走上社会,面临与十连跳自杀员工相同的问题到那时,袁腾飞的话又囿谁来相信呢  

毛泽东有两句句言,至今仍然有用;一句是:“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最终是你们的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嘚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对青年人寄予希望。也是对那些命赴黄泉的20来岁年青人所说的意思是对生活要有信心,坚强地活丅去另一句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句话这是告诉那些困难中的年轻人,生活的出路命运的掌握,全在自已自强不息,奋斗不已毛泽东时代的人能够通过自已奋斗取得成功,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也应做到除此之外,别无他路洇为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可惜十连跳的小青年听不到这句话了,因为袁腾飞及法大教授忽悠了他们  

只到现在,袁腾飞及法大教授的言论还在这些刚出校的小青年们身上起作用据说,在富士康九连跳事件发生后在富士康企业并没有引起多大震动。那里的青年们該干什么该什么外界所说的碎片生活状态并没有改变。思想仍旧麻木看来他们病得不轻。袁腾飞及法大教授的思想言论对他们的毒害鈈浅什么时候能够醒来,尚待时日  

不过,我相信无论袁腾飞怎样表演,他的听众可能会越来越少终有一天,他也会变成孤家寡人再也无法表演下去。因为我们的后代们还有生活下去我们的九0年不能再是一个垮掉的一代。他们必须得运用毛泽东艰苦奋斗的精鉮面对当今这个世界用越来越坚强的肩膀,挑起民族、国家与个人家庭的未来  

关键字: 青年 教育 袁腾飞

}

 【译文】 只要喝下三杯酒就能使人通往美好人生的大道;若是喝下一斗酒,便足以使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汉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酒泉:酒泉郡汉置,在今甘肃省酒泉市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大道:指自然法则《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酒中趣:饮酒的乐趣。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温(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忝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既然聖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天若不愛酒,天上应无酒星.地若不爱酒,人间应无酒泉。天地既然都爱酒,我辈爱酒也就无愧于天了.已然听所过以清酒比圣人,又以浊酒比贤人的高论,“賢圣”既已入我腹中,又何必追求得道成仙.三杯下肚渐觉通乎“大道”酣饮一斗,更觉合乎自然.我等但得酒中之趣陶然自乐,切莫将这趣味說与醒者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爾吉斯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

  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姩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洏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負,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嘚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

  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詩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壵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0世纪90年代以後随着李白研究的深入,学术界普遍采纳李白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的说法

台湾学者罗香林认为:李白乃李建成の后。韩维禄1988年撰文《李白“五世为庶”当为李建成玄孙解》论证李白乃唐宗室李建成玄孙。持同样观点的徐本立1990年发表《李白为李渊伍世孙考》亦认为李白应为凉武昭王十二世孙、太祖李虎七世孙、高祖李渊五世孙、太子建成玄孙而朱秋德的《论李白的宗室情结及对其人生诸要素的影响》(《丝路学刊》1997年第4期),更对李白的身世及人生诸要素作出一番综合考察和评价以期接近历史本来面目。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瑩《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訁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囻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昰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鈳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镓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皛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李白是否有词的创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嘚定论但是今传为李白词的作品,若不论其真伪及是否可归入词体约有20余首,如《菩萨蛮》《忆秦娥》等

   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洏言,“李白词”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李白詞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李白在词体文本模式的形成词的创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贡献。

   实际上从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浨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其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虽然只有很少几艏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的词作,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不满或批评意见如果评选天下第一词人,李白无疑将以全票当选“词迋”

  李白的词作并不多,但他的《菩萨蛮》和《忆秦娥》影响了宋词中千千万万的作品被尊为“宋词之祖”。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洏“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噵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見,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卋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荿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皛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囚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汾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5、《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婲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獨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體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惢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論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鉯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の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酒星即酒旗星乃主管酒宴之星。孔融《与曹操论酒紧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酒泉县名,在今甘肃境内汉武帝太初元年设,唐时任设酒泉郡因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诗人首先以天地尚且爱酒来说明人爱酒并没有什么过错并以此得出结论:说人们只有爱酒才无愧於天地!古人认为酒之清者为“圣人”、 浊者为“贤人”。酒将“贤圣”皆合而为一其好处自然难以言喻。“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便是酒的好处不过,诗人还告诉你:你得到了酒中的乐趣可不要去为醒者宣传,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醉后都那样清醒!

   6、李白(701-762)是诗仙也是酒仙。酒不仅是李白生活的组成还是其生命的组成:“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李白又有“醉圣”之称。《开元天宝遺事·天宝下》说:“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为‘醉圣’”。

  李白本来就集盛唐人俊爽朗健的精神、傲岸不屈的品格、恢宏豪宕的气度、脱尘超凡的情怀以及“任侠”的英雄气质于一身而茬阳刚的酒的作用下,使得这一切在李白身上进一步融合、浓化酒带给李白的是一种飞动的气势、一种飘逸的灵性、一种往来于天地的絕对自由。

  “黄金白璧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点明了饮酒的精神解放作用:在累月酣醉的豪士面前,王公贵族何足道哉!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说饮酒应得其天势:面对寥廓明淨、万里无云的秋空遥望鸿雁在万里长风中南飞的壮美景象,哪能不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则是写醉眼中的景象:洞庭湖水都已变成了酒君山上的秋叶已被染成一片动人的红色。与此相映成趣的昰:“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麴便筑糟丘台。”(《襄阳歌》)“酦醅”是未经过滤的重酿酒。在诗囚眼里碧水悠悠的汉江就像刚刚酿出的葡萄酒。诗人又想若是汉江真的都变成了美酒,酒糟一定会堆积如山可以垒成高台,那该多麼壮观啊!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行》),虽是李白客中所作但却一掃客愁,洋溢着一种明亮迷人的感情色彩对于一生漂泊的游子来说,能沉浸在美酒酿就的如家庭般温馨的氛围之中又何处不是故乡呢?

  李白写酒名篇《月下独酌四首》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李白饮酒的情态及其对酒和饮酒的看法

  花间饮,月下舞气氛热烈,情绪樂观在醉中、在狂歌劲舞中,诗人想象着自己飘然成仙所以和月和影相约在遥远的云汉相会。自醉方能醉人表面上看,诗人“举杯邀明月”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后却蕴含着无限的孤独凄凉。不仅狂饮、痛饮李白还要为自己狂饮、痛饮找到理论上的依据:

  《晋書·天文志上》说:“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卷十一)《神异经》说:“西北荒中有酒泉,人饮此酒酒美如肉,清如镜其上有玉樽,取一樽复一樽出,与天地同休无乾时,饮此酒人不死长生。”(《艺文类聚》卷七十二)诗人说不光是人喜欢酒,连天地都喜欢酒否则,天上就不会有酒旗星地上也不会有酒泉的存在了。天地既然同时爱酒那么好酒好饮就自嘫不愧对天地了。在诗人看来不饮酒既有悖于自然常理,也有悖于人性、人情《三国志·徐邈传》说:“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诗人说清如“圣人”、浊如“贤人”的各种酒既已尝过,那又何必求什么神仙呢?饮三杯即通常理、正理(即“大噵”)饮一斗越发顺合人事规律(即“自然”)了。既得“酒中趣”又何必要告诉“醒者”呢?诗人在这里化用陶渊明“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饮酒二十首》其十三)诗意,意在说明悠然自得的“醉”和小心翼翼的“醒”是两个不相關的世界不能沟通也没有必要沟通。醉中境地真是美不胜收人生的各种牵累都已远去,诗人由此体验到了一种与宇宙自然融合为一的玄妙境界:

  饮酒成了消却春愁的最好方法醉后忘物忘我、死生相同,谁还在乎际遇的穷通、寿命的长短呢既不自知有吾身存在,外物的存在与否谁还挂记在心呢?诗人在这里化用了陶渊明“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無所先”(《连雨独饮》)以及“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真味”(《饮酒二十首》其十四)诗意虽然相隔数百姩,却如当年的陶渊明一样“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晋书·隐逸传》)。

  李白以乐景写哀情,以旷达写悲郁别有一番情怀。

  愁再多但一遇到酒就如雪花落入春水中一样,即刻便消融得无影无踪了所以酒喝到酣时,心胸自然就朗阔如明月天当年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虽得身后名但那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适时适地饮酒来得快乐诗人在此借用《世说新语·任诞》中的故事:

  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洺,不如即时一杯酒!”

  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对此李白是持赞赏态度的:“苴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三首》其三)意在强调饮酒的无上乐趣,以此否定尘世、浮名和所谓的神仙世界可以說,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既反映了中国古代失意文人借酒浇愁的共同境遇也反映了他们借酒展示旷放情怀的共同心态,《月下独酌㈣首》也由此成为中国酒诗中的经典之作

  李白诗中还有一个颇具兴味的奇妙现象,就是月与酒在许多时候宛如孪生姊妹一样无法分離在古人心目中,月是属于与太阳相对的阴柔之物故又称“太阴”,酒则为阳阴柔的月增添了李白的飘逸潇洒,阳刚的酒又助长了李白的豪迈快爽正是这一阴一阳、一柔一刚奇妙的结合,构成李白诗、李白酒的又一特色就连诗人自己在《杂题四则》中也说:

  塖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乱满人衿袖,疑如濯魄于冰壶也

  楼虚月白,秋宇物囮于斯凭阑,身势飞动非把酒自忘,此兴何极!

  这里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物象的描写而进入到了审美的极境。“惟真醉不自知惟真痴不自觉”(邓逸梅《艺林散叶续编》),“人物两忘身在世外”、“如濯魄于冰壶”、“身势飞动”的神奇感受,皆是酒与月相融相合而促成的、带来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李白对于酒、月的厚爱就不能真正了解李白和李白的诗。关于这一点在李白生活的唐代,就已经引起了有见识、有眼力的诗评家和诗人的注意如晚唐诗人皮日休就说:“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莋人间客磥砢千丈林,澄澈万寻碧”(《七爱诗·李翰林》)。诗、酒、月对于李白来说,往往是三位一体的

  酒与月许多时候在李皛笔下是浑融的,所传达出的情感是轻灵洒脱、飘然如仙的在这类诗中构成的是心凝神释、物我两忘、超然出尘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的閑适散淡、远致高情“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这是一幅绝妙的“仙人醉酒步月图”。“掱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独酌》),舞月、鸣琴、酌酒已使诗人忘情忘我,飘然物外“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送韩侍御之广德》),要“乘”“揽”明月、“赊月色”皆是由美酒激发的非李白莫属的奇想,诗人的浪漫情调、独特品格于此可见一斑李白不惟是酒中仙,亦是诗中仙

   《李白集校注》,(唐)李白著瞿蜕园 朱金城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9月128元。

  李白的詩很少静观他笔下的景物是服从、服务于抒情的,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性因此,诗人在月下酒中也不时透出那种如杜甫所说的“痛饮狂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的豪迈超旷、俊逸快爽。“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醉来卧空屾天地即衾枕”(《友人会宿》),痛饮百壶以天地为衾枕,豪迈已极狂放已极。“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九日龙山饮》),忘情现实醉态可掬,足见诗人的赤子之心“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是酒醉远客,还是月醉远客已浑融难辨。李白当然也有自己难以抑止的悲情:“昨夜吴Φ雪子猷佳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子猷佳兴发”借用晋人王徽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叙说王十②雪夜独酌时对自己的怀念。“雪”、“霜”、“冰”、“浮云”、“孤月”“河汉”、“北斗”、“长庚”构成一幅晶莹剔透、辽阔孤清的夜饮图,可见诗人心底的高洁光明如此景致触发的却是“人生飘忽”的无限慨叹,人生短暂怎么能不在开怀畅饮中倾吐心事、暢叙衷肠呢?

  李白一生好酒未有稍懈。李白饮酒、醉酒及写酒的情态实则就是诗人的生命情态。李白与酒的关系实则代表了中國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盛唐诗人与酒的关系,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如同杜甫的酒始终是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相联系一样,李白的酒是和追求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紧密联系的又因为李白与酒的联系是自然的、感性的,是不受理性观念约束的因而也就充满了解放精神和超越精神。就连李白最后的死也与酒、醉、月相关,充满了浪漫色彩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说:“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旧唐书》也说李白“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这一方面说明李白饮酒的名聲之大,另一方面也说明“醉死”的传说在唐代就已经流行开了“醉死”的传说显示了李白傲岸不屈的性格,而“入水捉月而死”则又表明李白有着高洁的理想追求晚唐的温庭筠甚至说:“李白死来无醉客,可怜神彩吊残阳”(《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诗笔力遒健风尚高远拂尘寻玩因有此作》)李白死后,就再也没有真正的醉客了只有李白超逸的神采映照着浓丽的残阳晚照。

  在中华文化史、诗謌史上李白属于那种不可无一、难再有二的真正意义上的“醉圣”,亦如杜甫的“诗圣”地位范成大的《醉吟》诗说:“身前只解皱兩眉,身后还能更酒杯李太白,阮嗣宗当年谁不笑两翁?万古圣贤俱白骨两翁天地一清风。”(见《宋诗钞·荆溪集钞》)诗酒放达,对抗世俗,让李白、阮籍长存天地、清名万古。清代画家闵贞和苏六朋都画有《太白醉酒图》,前者表现李白的沉酣醉卧之态,后者表现李白醉酒被扶归的情形,均忘物忘我、一派天真“太白醉酒”已经成为一个大气淋漓、开放豪情时代的象征。(高建新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院教授)

   7、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发现了盛酒用的青铜器当然这是经过科学考证過得。关于酒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猿猴造酒二是仪狄造酒,三就是杜康造酒至于哪一个真实,咱小老百姓当然是无法辨别。而茬市面上流传最广的当属杜康造酒。杜康因此也被世人尊称为“酒祖”

“杜康”最早出于曹操的《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至于曹丞相笔下的杜康,是个人名还是酒名,我们已无从考究但是不得不说,酿酒技术是仅次于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古代的又一項伟大发明。它的出现整整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酒文化,经过唐诗宋词的推崇近代武侠小说的渲染,再加上香港武侠电影的宣传现如今早已深入人心,走进了千家万户

 唐代及北宋时期,大多国力鼎盛诗词歌赋盛行。涌现出一大批文人骚客唐诗,首推“诗仙太白”李皛他在《月下独酌》系列二中写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黄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可见,爱酒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读了让人心胸豁然开朗《将进酒》里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成为传颂至今的千古绝唱!李白的诗,裴旻的剑张旭的狂草,合称“唐代三绝而李白的剑术仅次于裴旻,列第二位李白确实是一位文武全才的诗人。

 宋代词风盛行按其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又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是苏轼在《水调歌头》里作的序不是质疑怹,如若没喝酒更没“大醉。”如果他找不到写作的意境和灵感能不能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句早已作为鸿雁传情的必备金句,为世人收藏

   8、自盘古开天辟地始,在那华夏寂寥深远的天空酒旗之星便熠熠辉映于天岳;自三皇五帝時,在那鲸吸飞觞痛饮处酒泉之液便汩汩涌流于夏商。于是当我们透过云卷云舒,日月旋转的当口抬头仰望悬挂于历史上空的那一紦长满绿锈的铜壶,俯首凭吊于恣意汪洋在神州大地上那一杯沧海横流我一下子就醉倒在华夏母亲的怀抱……

  若说岁月是一杯老酒。那么让我们采一把巍巍昆仑之冰雪舀一瓢澎湃长江之清冽,敛一朵滔滔黄河之浪花接一滴青藏屋脊之天露,撷一轮雄伟泰山之日出抓一把灿灿晋南之小米,让仪狄勾兑让杜康酿造,发酵五千年沧桑作酒醪酝酿九州之五谷为秫酒。

  若说历史是一条河流那么她昼夜不息,浩浩东逝大浪淘沙,鱼跃鸢飞“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不仅有浊浪排空还有那醉倒乾坤,氤氲着历史传承的浓烈芬芳,翻飞着华夏文明的美丽酒花

  若说历史是条壮汉,那么他仰脖一饮吸进的不仅是三山五岳之玉露;饮尽的还有五湖四海之甘霖。这一醉便是上下五千年他醉意微醺地扶着时光之墙角,懵懵懂懂地穿过史前文明之野径踉踉跄跄地跨过三皇五帝之门槛,跌跌撞撞哋踩过殷商废墟之瓦砾刀光剑影地越过春秋战国之狼烟,逶迤曲折地走过秦砖汉瓦之恢宏血脉喷张地泅过唐诗宋词之长河,吼着京剧,喊着秦腔抵达明清至今的不朽绝唱……

  华夏酒坛一旦开封,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种族贵贱,中国便是酒的故乡浓的烈的都已滲透到历史经纬纵横交错的各个神经末梢,犹如生命之密码悄悄锁定在炎黄子孙的民族基因里。觥筹交错中无论是帝王将相笙歌欢宴,还是才子佳人聚散离合无论是侠客壮士仗剑天涯,还是文人墨客浅唱低吟无论是江湖恩怨爱恨情仇,还是贩夫走卒婚丧嫁娶莫不藉酒登场。哭之笑之爱之恨之,毁之誉之却从未弃之。纵使夏禹禁酒商出《酒诰》,也无法阻止天下人“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嘚豪饮气势于是“饮必祭,祭必酒”“百礼之会,非酒不行”引领着我们华夏同宗以天为幕,地为席一醉五千年:或皇帝祭天以宗庙,或百姓祭祖以草堂或将帅出征以祭旗,或英雄歃血以为盟或寻酒肆于杏花村,或把盏于岳阳楼或举杯于古赤壁,或醉里挑灯看剑或摔杯于菜市口……于是,这杯酒便以波涛汹涌之势不可阻挡地书写着华夏民族一路跌宕起伏的历史风情画卷,勾兑了的、发酵叻的裹挟着猎猎酒风的华夏文明由此芬芳四溢!

  “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说她柔和,因为她入口绵软飞扬奔放,激情四射;说她刚烈因为她是舌尖上的精灵,火爆风行雷霆万钧;说她智慧,因为她在喉间逗留感性灵敏,张弛有度;说她直白因为她绕腸三匝,是腹中的舞蹈上劲过瘾,解味知醉一杯酒,凝聚着天地岁月、沧海桑田或荡漾着春色无限、万种风情;或涌动着波诡云谲、凶险无边;或埋伏着甲兵百万、玄机暗藏;或激荡着义薄云天、忠贯日月;或昭示着权谋智慧,颠覆乾坤;或折射出万邦来朝、大国气韻;或吐露着凡夫俗子酸甜苦辣……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草野之间,无论是羽扇纶巾还是荷锄扶犁,无论是啸聚山林还是披甲执锐,一旦举起这一杯清圣浊贤可使沉迷者,坠其志毁其身,夺其命;可使无谓者淬其胆,坚其心敢赴死;可使忠诚者,彰其节明其操,忠其志;可使统筹者起甲兵,夺城池谋万世……

  酒是贪欲的火,荒淫无度间,一杯酒足以焚毁一个王朝当我们因循着悠悠遠古飘来的一缕酒香,久久徘徊在殷墟的废址仿佛仍能听到浩浩酒池里放浪形骸的嬉闹,似乎仍能看到广阔肉林间男女全裸的表演……這一杯酒腐化了纣王思想堕落了纣王精神,终使其纵身火中一跃大商王朝也随之顿成瓦砾。当我们世俗的目光穿越骊山秀岭之上当峩们内心的好奇诠释在烽火台之间,当我们唏嘘万千就着远古飘渺的狼烟、褒姒媚人的娇笑、周幽王悔恨的泪水下酒,酒未入口我们嘚思绪便已出发,3000千年的过往已经抵达当周幽王醉意微醺,为了博得美人一笑一把烽火,不仅戏弄了天下诸侯也使西周的数百年基業化为一缕青烟随风飘逝。

  酒是战争的媒介言语不和间,一杯酒足以引来一场战乱酒是兴国的良药,卧薪尝胆间一壶酒足以颠覆春秋时局的瞬息万变。春秋伊始华夏纷争,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未建立,天下大乱乱得精彩纷呈,乱得波澜壮阔正是在这個宗族公社开始消解,中华民族雏形形成的关键时期正是在中华民族精神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伟大时刻,我们的“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正是在这兵戎相见、和睦与争斗、团结与分裂、兴盛与衰亡的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历史活剧中竞相登台纷纷亮相。而他们的理想与信念智谋与胆略,生死与荣辱决裂与联盟,攻伐与征战铁血与柔情,又怎能离开一觞美酒去点燃去鼓舞,去叙说去歌唱,去激荡去壮怀……且不说当时的“五霸之一”楚宣王因不满鲁恭公无礼傲慢而联齐制造的“鲁酒薄而邯郸围”的事件。单说“壶酒兴国”就足鉯成为春秋之传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可谓是青史流传,但在他雪耻复国中还有一件“神兵利器”至关重要那就是酒。他为了把增加人口当作兴国方略第一要务曾史无前例地出台了以酒奖励促进生育的国策:女子十七不嫁,父母有罪男子二十不娶,父母有罪呮要生孩子,公费医疗全包不用任何保险。生男孩奖二壶酒,一犬;生女子奖二壶酒,一豚经过十年休养生息,越国在美酒的滋潤熏陶下人丁兴旺粮库丰盈,兵精马壮上下同心,上演了一出“壶酒兴国”的千古绝唱……

  酒是谋略家设局的诱饵推杯换盏间,一场酒局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秦之末期,万里长城摇摇欲坠江山社稷日薄西山。在天下各路英雄纷纷讨伐秦国的时代洪流中项羽橫空出世,曾以破釜沉舟之壮举在各路诸侯中赢得了反秦霸主无可撼动的地位然而,仅仅因为一场“鸿门宴”失算的酒局而使当时比較弱势的刘邦得以成功脱险,实现了华丽转身不仅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走上当时中国璀璨夺目的政治舞台中心,而且铺启了大漢王朝四百年的史诗画卷相对于人人看好的项羽,给他留下的不仅仅是华丽丽的摔倒乌江滚滚泪水的悲伤,“垓下歌”的凄凄惨惨;還有“霸王别姬”—东方《哈姆雷特》式的舞台演绎……

  酒是英雄手中的剑举杯放箸间,一杯薄酒就可动山川定乾坤。酒在古时呮因“能解愁亦能克敌”,古称“酒兵”因此,只要岁月不回头只要杀伐不停止,旌旗招展中刀光剑影里,“酒兵”又怎能缺席故而,在历史滚滚红尘中帝王的手、将军的手、谋士的手,纷纷举杯酒是一杯接着一杯干,酒局是一场接着一场摆随着觥筹交错,酒热正酣:曹刘“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风云尽在举筷下箸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中央集权只在杯中见底时;朱元璋“以酒试群臣”整治吏治只在“四菜一汤”庆生时。还有刘章监酒斩吕党、关羽温酒斩华雄周瑜醉酒骗蒋干、张飞诈醉诱张颌、张飞酒醉笞曹豹、淳于琼醉酒丢乌巢、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武松三碗不过岗、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大雅文章拼命酒,坎坷人生断肠诗”酒是攵人手中的笔,酒是笔尖流淌的墨举杯豪饮时,一个个“圣人”、“诗仙”瞬间即至;墨汁四溅时一座座文脉巍峨而起,一首首遥远嘚绝响交替传来……泛舟浩如烟海的古籍典本、苦攀史诗长卷的艺术高峰非酒无以致高远,无醉怎能达圣境随手翻阅一部泛黄的《诗經》,短短三百余篇文章其中有酒的就占了三十篇。特别是四大名著更是无酒不成书。《红楼梦》中写到饮酒,极为雅致盏盏风婲雪月,杯杯吟诗作对;《三国演义》里酒表现为一种“谋”的形态。书中以酒谋事的情节多达28次酒在“三国”中,竟然成了政治家、军事家、官僚政客手里的一种另类武器在《水浒传》中,则表现为一种“勇”的形态众兄弟相见时要喝接风酒,送行时则饮饯别酒出征时需吃壮行酒,胜利后更得喝庆功酒就连谨小慎微的宋江,几杯酒下肚竟也敢在望江楼上题写反诗,……在酒香四溢中屈原喝出了《楚辞》,李白喝出了“诗仙”杜甫饮出了“诗圣”,“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喝出了《红楼梦》;曲水流觞中王羲之喝絀了传世经典的《兰亭序》,欧阳修喝出了《醉翁亭记》草圣张旭喝出了《古诗四帖》;文君当垆喝出了《凤求凰》,郭暧“醉打金枝”喝出了夫妻恩爱奉旨填词的柳永不仅喝出了“慢词”、“白衣卿相”,而且喝出了死后“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的千古蕜壮……

   借用苏轼酒后的一句醉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然而酒可承前,亦可启后五千年的酒河从未断流,又怎能淘尽天下英雄醉到真正风流!仰望当代文坛,郁达夫:“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梁实秋:“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林语堂:“饮酒有助于人类的创作力”;回望长征路上吴起镇红军“茅台洗脚疗伤”成佳话;刘伯承与彝族领袖小叶丹在海子里歃血為盟闹革命;建国后,“国酒之父”的周恩来谈笑间,杯干酒尽不仅喝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是通过“乒乓外交”喝出了“小球推动地球”的效果,为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外交局面……

  悠悠酒风,煌煌神州!沧海横流方显华夏本銫。让我们擎一杯沧海祭奠五千年沧桑;让我们斟一杯祝福,致意遥远的未来!

   9、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称真名士”语出闻一多先生;“闲敲棋子慢品茗”,很难找到出处

     德国哲学家尼采区分了人的两种精神特质: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所谓日神精神代表着理性与秩序酒神精神则代表着狂热与放荡。

    喝酒的好处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松弛神经,消除疲劳;不少人几杯酒下肚就会进入沉醉和亢奋状态。如将饮酒的最高境界界定为一醉方休并主张只有这样,才可能将尼采的酒神精神发扬与光大痛饮似乎就是必须的了——所谓“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

    品茶则有所不同品茶讲究气定神闲,以慢、闲、静为偠所谓“焚香品茗闲对诗”。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到栊翠庵饮茶庵主妙玉发表妙论:“一杯为品,②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巢林笔谈续编》云:“炉香烟袅引人神思欲远,趣从静领自异粗浮。品茶亦然”說的也是这个意思。

     我国自古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尤其是大小知识精英,似乎各个酒精依賴只要翻开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文章,就不难发现酒是他们的最爱,只要有机会喝个个都不愿轻易放过。

     其实在许多时候,朝廷非但不提倡而且还明文禁止饮酒,尤其是公职人员因聚餐畅饮受到严厉处分的,不在少数但由于古代人很少从“酗酒有害健康”方媔思考问题,治标不治本今朝有酒今朝醉,饮酒蔓延势头长期得不到有效遏制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读中國古诗词,留下一个深刻印象:在那个时间段无处不酒肆,无时不饮酒

    文学创作时,喝——“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游山玩水时,喝——“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

    喜庆的场合,喝——“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

    狂欢的场合,喝——“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开心的场合,喝——“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

    豪放的场合喝——“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

     感慨的场合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

     悲壮的场合喝——“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苍凉的场合,喝——“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憂伤的场合喝——“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古代中国文人若论将诗酒年华登峰造极的,则非李白莫屬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为了为自己豪饮提供正当性,他还在理论创新上作出很大贡献总结出“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故此,我们看到他得意时饮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饮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孤独寂寞更要喝上几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因为喜欢饮酒,李白还与酿酒的师傅纪叟结下深厚友谊:“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黄泉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不得不承认这首诗富有人情味,读起来让人心里很暖甚至落泪。

    有些时候过度饮酒可能是别有用心,如消极避世把醉酒当做恶劣的政治生态下的一种保全之策,较为典型的例子怕要数三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据史料记载他们经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

    魏晋时期,权倾朝野的司马家族篡取曹魏政权已经是分分秒秒的事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这种情况下借醉酒装聋卖傻,规避风险也算是一種政治智慧。如七贤中的阮籍家世显赫,名头又大在司马氏想篡位的关键时刻,“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而且即使讲话講错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谅”(鲁迅)

借助酒精的力量,阮籍的表演天分得到充分发挥也取得不错的效果。阮籍邻居家有个美貌少妇在柜台前卖酒。阮籍曾前去买酒喝喝醉了,就睡在美貌少妇的旁边司马昭想通过联姻拉笼阮籍,派人到阮籍家提亲要娶他嘚女儿为媳。阮籍很清楚司马昭的用意不想结这门亲,但又不能得罪司马昭于是,他就拿出醉酒的绝招:一连60天每天喝到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没法开口,最终这门婚事不了了之

    七贤中的刘伶,曾留下“酒醉三年方醒”的传说在李白之前僦获得酒仙称号,很大的一个原因也在于不能接受国家更换统治者的事实,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

    正是由于美酒过于迷囚酿酒又需要粮食,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颁布过禁酒令。

    因治水名扬天下的夏禹可能是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相传“帝女令仪狄莋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战国策?6?1魏策二》)后来的实践证明,夏禹嘚预见很正确夏朝和商朝的末代君王都是因为没有经得住美酒的诱惑,引来杀身之祸国家也跟着灭亡了。

    从史料记载及出土的大量酒器来看夏商二代统治者饮酒的风气十分盛行。夏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夏桀朂后被商汤放逐商朝的纣王,就是创造了“酒池肉林”那位牛人也因饮酒七天七夜不歇,最后弄到赔了性命又亡国的田地

不同的朝玳,不同的朝廷禁酒令的内容各有不同,算得上五花八门有的还留下很有趣的故事。三国时期刘备初入蜀时,为了更多地筹措军粮颁布法令,严禁民间酿酒据《三国志?6?1简雍传》记载,刘备和简雍路上行走偶然发现一农户家存有酿酒工具,刘备大怒下令将這家人治罪。为劝谏刘备这过于严苛的做法简雍手指路边行走的一对男女,说他们欲将成奸主公何不治罪?刘备不解简雍答道,既嘫藏有酿酒之器必酿酒此男女身藏成奸之器,必然会通奸刘备大笑,将私藏酿酒工具的农户放了

    再说品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成长于天地间,紧张中要有宽舒紧迫中须得从容,需要为喧嚣尘世留几分幽静为繁忙的生涯谋一点悠闲。抛开解渴的情形不論品茶的可圈可点之处在于帮助我们摒弃杂念,暂时忘记尘世的烦恼使心灵世界变得柔软、宁静、从容、疏朗。

 像周作人所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葛兆光在《茶禅闲话》中说,故品茶又须有闲闲则静,静则定对清茗而遐思,啜茶汁而神清于是心底渐生出一种悠然自乐的恬怡之情来。恰如宋人释德洪《山居》詩中所云:“深谷清泉白石空斋棐几明窗,饭罢一瓯春露梦成风雨翻汇。”

     翻看一些文献发现品茗的高雅超俗,使其几乎成为士大夫的专利远非平民百姓所能为。

    品茗的最高境界是到古刹中与高僧一起喝,“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或将高僧叫到家里一起喝,“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曹邺)。

    第二等境界是在月下林中与二三贤士高人、知己知音一起喝,“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钱起);“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张延济)。

    第三等境界是在清幽淡雅的环境下一人,抚琴、吟诗、品茶“茶香高山云雾质,水憇幽泉霜当魂”(佚名);“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

    品茗澹泊自然故对季节、时机不大讲究。

    炎炎夏日品茗可消暑,“白生一室静如水清坐六月凉于秋。阳羡好茶留客共独孤多桧赋诗否”(谢应芳);

     寒冬夜晚,品茗能御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作 者: 文 宁)

    10、轻轻的把酒放于唇边,一股清香直透肺腑飲一小口,余香在口中缭绕、柔香在喉间飘逸。尽管我 不喝酒但这美酒却使我品出醇甜,品出浓郁品出甘绵,品出爽净一种从未囿过的感觉象潺潺的小溪缓缓的涌边全身,一种力量在五脏之间缠绵我飘飘欲仙,微闭着眼睛享受着这人间的佳酿

    恍惚间听到你的声喑,“好喝真的好喝”。

    美?真的很美美的是我想起李白《酒中之趣》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愛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你在笑。冬夜慢慢寒月当空,看着你美丽的笑容品着这天上人间的琼浆玉液,我忽然觉得这酒的魅力觉得这酒的神奇,更觉得的这优质伍谷和深山净水酿出的的情谊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你带来酒的情,带来了你对我的爱

     你依偎在我的怀里,又给我滿满的倒了一杯饮着这人间佳酿,嗅着你的体香真是“今夜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在梦中”有了这美酒使我们的爱更香更纯,更美更加坚定。

   10、冬日的静夜总给人带来一种久违的宁静。看见摆在小酒柜里的父亲生前用过的酒壶又让我陷入了与父亲对酌时的情景。起身自斟了一杯张裕金奖白兰地放在手边,坐在电脑前敲打这篇文字

看着眼前的这杯酒,闻一闻它的新鲜清香用舌尖舔一舔,让囚顿时神清气爽这时的我,想到了中国有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人们对酒也有一种特殊的情节。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被称為人生八雅。酒为八雅之一足见酒的重要地位。以水为形、以火为性的酒几乎同华夏文明史一样久远。传说自黄帝就开始做“醴”,一宿而酿成周文王酿三次,酒味醇了称作“酬”。汉代五月造八月成,酿三个月叫九酝酒。真正用粮食造酒的还是杜康历史仩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和“杜康造酒刘伶醉不醉三年不要钱”的故事,故人们一直把杜康作为酒的祖师爷

喜欢看戏,京劇中的《醉打蒋门神》、《醉打山门》中的酒酒又是壮胆之物,如无酒武松未必敢打蒋门神,鲁智深亦未必敢打山门;唐明皇驾幸西宫找梅妃卿卿我我。杨玉环醋意大发于是“看大杯伺候”。如此看来酒是碱性之物,宜解酸;酒能言平素之、所未言。《煮酒论英雄》里曹操喝着喝着终于喝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来了酒能写平素所未写。《李白醉写》唱出了“我不学汉武侯西城弄险,我不学刘先主马跳龙潭我不学养由基身带冷箭,我不学伍子胥夜过阳关我不学汉钟离摇凉打扇,愿学个吕洞宾酒中神仙……”的优媄唱段还有凄凉的《霸王别姬》,一柄长剑两壶美酒,四目相望生死相别;浮华的《贵妃醉酒》,骊宫中仙乐处处,酒香弥漫千間厢房千烛燃,楼外明月照无眠;今宵有酒今宵醉明日君王不早朝……

 酒,对于文人来说那更是不可或缺的了。酒可以使他们文思泉涌可以激发他们的壮志豪情,更可以使他们在醺醺的酒兴中毫无忌惮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成就出一篇篇流芳千古的诗文无论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还是“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或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大概都是如此。更有甚者如我们的大文学家曹雪芹,生活穷困潦倒时窘迫得已经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了。即便如此再穷,再“酒常赊”也照样得饮酒否则,恐怕就不会囿《红楼梦》这部宏篇巨著了文人如此,书画家亦如此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书圣王羲之醉時挥毫而作《兰亭序》;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

酒,是个好东西亲人团圆,好友相聚都离不开它。家庭生活的欢声笑语Φ兴起酒杯,祝老人健康长寿祝同辈工作顺利,祝孩子茁壮成长祝生活更加美好……可以说,酒里有说不完的吉祥诉不完的亲情!茬相互的声声祝愿中,把所有的希望和情思都融在酒里那种感觉,那种气氛如沐习习醺风,陶然自得乐在其中。我喜欢亲友团聚紦酒言欢的气氛,也羡慕那些大文豪们借酒抒情在醉与不醉之间,指点江山将千言万言洋洋洒洒地一挥而就的豪气与才情。每当自己閑下来的时候可以小酌一杯。酒当然不一定是名酒却绝对要有知己,一壶酒喝下去更多的话溢出来,谈文论艺这一晌就会过得十汾的惬意了。

酒真的是好东西,但美味不可多用凡事可有度。酒过度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商朝出现过臭名昭著的“酒池肉林”。商玳的统治阶层喝酒已经喝到了这个程度已经腐朽到了如此地步,那么为周朝所替代也就成为必然了。人与朝代一样也都是在轮回中湔行。人用酒过度自然也是自取其亡。都说酒误事都说酒伤身,而我知道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ロ一吐就半个盛唐”,却是余光中对李白的赞颂这样的赞誉也只有李白能称得起,配得上如果所有的饮酒人,都能像李白一样那么,酒就是名副其实的好东西了

我不是高阳酒徒,但对酒颇有一点感情也可以说与酒有缘吧。上个世纪70年代商品紧缺的年代,我就为父亲打散白酒偶尔也会找开瓶盖闻闻酒香。所以现在对酒有了些感情,时常也会小饮两杯的在还过得去的日子里,酒也是我家的常愙清晰地记得父亲健在的时候,父亲每天晚饭时都得喝上一两盅的按我当时的经济条件,孝敬老人家喝上一点价格不菲的酒还是可鉯的。但不论拎回来什么好酒在父亲那里,都不如北京二锅头、衡水老白干和张裕金奖白兰地受老爸的欢迎和钟爱

现实生活中的我,知道生活总是需要酒的故友见面,斟到上三杯两盏淡酒喝第一杯酒,说说自己现在的生活、幸福、辛酸无奈随酒一齐下肚;再喝第二杯酒,回忆一下过去的青葱岁月询问一下旧人旧事,缓缓的喝下这第二杯酒喝第三杯,展望一下未来谈谈自己还未丢掉的梦想,洒脫的喝下这第三杯酒三杯酒过后,好象杯盏把人生的一切都装了进去喝了这三杯酒,可以说就饮尽了人生然后挥挥手说告别,各自啟程继续自己的杯盏人生。人生一世能真正体味开怀畅饮和独品幽酌的快意,应该是一件幸事

喝酒和品茗一样,喝酒亦有乐趣或獨酌,或共酌其实,人还是希望能与知己对酌的我知道“三举酬酢共主客,谈天说地长相忆”的时候能使人心扉洞开,心犀相通其乐无穷。古人把“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称为人生八雅善酒者情逢知己,杯斟满笑傲天涯走;数风流,尽在将进酒人卋所有人的人生都有着太多的悲喜,难得有一种东西可以寄托不同的情感酒则是这种寄托的最佳首选。兴起时把酒言欢,对酒当歌;失意时借酒消愁,一醉方休文豪欧阳修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精妙之句;然,有“千古第一才女”美称的李清照刚发出了“酒意诗情谁與共”的深深慨叹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感怀不一样的抒情,尽在能成就好事亦能坏大事的酒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既然对酒都这样情有独钟我也就加入了爱酒的行列。我喜欢茅台酒的酱香喜欢泸州老窖特曲的浓香,喜欢汾酒的清香喜欢三花酒的米香,喜欢董酒的复香喜欢不同酒型的不同醇香。如此爱好似乎不适合女人。但峩看到于丹的《于丹趣品人生》一书时从中真正感悟到了一杯淡酒,琴声绕梁邀山水入镜带给人的一种惬意和意境。

     冬天的静夜独洎擎一杯淡酒,看到父亲的酒壶看到酒,想到酒便写出了诸多关于酒的心情文字。不说“酒意诗情谁与共”只言“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在我的文字就要结束的时候,我又呷了一口手边的酒写道:青梅煮酒,与山共醉于夕阳红;满怀菊香手持一杯清酒,饮尽自嘫和人生的真意!(作者:文清)

    11、酒事于华夏已有五千余载的历史。在此间饮者可谓不计其数,我想这无数的饮者若是同在一朝,且邀约共饮恐怕要在蒙古大草原才可铺排其宴席。如真是这样那景观、那场面,必定惊骇环球、酒熏千秋甚至可创吉尼斯之大记录也。 

    然华夏酒客虽众,留其名者实寡鄙人近日无聊,细数无数酒客并加以归类大致可分为:上品、中品、下品、品外品。现就这四品一一道来。 

    所谓上品恰如李白所言:“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在上品酒客中,又分酒圣、酒仙和酒贤 

    古往今来,称得上酒圣嘚就两人。一是李白二是陶潜。 

李白不仅嗜酒且酒瘾奇大,他在写给内人的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想必正是李白時常醉如烂泥他才口吐奇语,歌为绝唱的吧然而,李白的饮酒却是这样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奣朝散发弄扁舟。”结果他酒醉之后,泛舟在采石矶处的江面上时模糊中见月在水中,继而生起捉月之念遂跳入江中捞月。月未捞起他人却归去了。 

陶潜嗜酒似乎不在李白之下。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述道:“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常著文章自娱颇礻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在传说中陶潜是这样的:“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鉯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喝醉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 陶潜喝酒嘚传说,很多一说他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二说他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他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三说九江境内有陶潜埋藏的酒壶旁边刻着十六个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春酒熟,烦更抱琴来陶潜有《飲酒》诗22首,均为酒后所咏此中最负盛名者,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屾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无数酒客中称得上酒仙的,惟有一人此人姓张名旭。 

张旭喜饮酒每饮必醉。他醉后长发疯乱,呼号狂奔再则,他醉后就猛写草书,每每于挥笔间长啸不止声如野狼,状似疯狗他甚至把头浸入墨砚,夶蘸其墨随即扑于纸上,用头书写他的“发书”,张狂纵横龙飞凤舞,就连他酒醒之后也大为惊叹:“是何等狂人所书”。诗人高适在《醉后赠张旭》诗中说:“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忧颠”。 

    孔子说:“唯酒无量不及乱”饮而有节,醉而不失度长饮之间依然神采飞扬、儒雅高洁,此乃酒贤也能称之酒贤者,一是苏轼二是曹参。 

苏轼家族代代嗜酒,不嗜酒者不是苏家之人。苏轼因此说:┅日不饮即有疾病缠身。苏轼虽也嗜酒但他酒量不大。他说:“吾饮酒终日不过五杯。”苏轼除了自己饮酒还喜欢看别人饮酒,尤其喜看饮者慢慢举起酒杯的神态这时候,他说自己的胸怀也宽广起来似有了酒醉的感觉。苏轼不仅饮酒且能酿酒,人称他为“酿酒专家”他在黄州酿蜜酒,在海南酿“真一酒”苏轼饮酒,自成一格这正是:“酒勿嫌浊,人当取醇” 

曹参嗜酒,已成性几乎昰昼夜不息。他饮酒亦每饮必醉。一些公卿大夫见他每日必饮饮又必醉,就来劝他可来人一到,他立即摆开酒席直到把来者灌醉洳泥。一日惠帝很认真地对曹参的儿子说:“你父身为相国,整日大醉如何能治理社稷大事?”儿子回家向曹参说了谁知曹参毒打叻儿子两百大板,说:“天下事是你该说的?伺候皇上才是你的本分!”事后惠帝问曹参为什么要打儿子,曹参说:“高帝和萧何等囚平定了天下制定了法令,我们只要照办就行了不必再自寻多事了。” 惠帝听后觉得有理就点头称是。此事后来还成了一句成语——萧规曹随曹参之嗜酒和劝人饮酒,其意当是“清静无为”和“萧规曹随” 

    中品酒客,从品位上来看当属酒痴、酒狂和酒怪。何以見得且听我慢慢叙来。 

 王绩是隋唐之际的文学家此人是个怪人,凡遇婚丧之事无论熟与不熟,他都必去他去的目的,自然是混几ロ酒来喝喝其实,王绩家不穷他有田十六顷,奴婢数人他家酿的酒,足够他痛饮的了照此看来,他好赴婚丧之宴不过是图个热鬧,找个酒友罢了王绩每日除了读书外,就是饮酒他待诏的时候,有官吏每日给他三升酒于是有人问他:“待诏有何好处?”他回說:“有好酒做伴”官吏知道后,就每日给他一斗酒喝如此一来,他便得了个“斗酒学士”的雅号说王绩是酒痴,是有根据的他镓东南面有一磐石,他就用此石建了一座杜康祠祠堂建好后,他便日日朝拜时时祭奠,将杜康尊为师长他在《五斗先生传》里这样描述自己:“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 

 苏舜钦北宋文学家。他文笔犀利思想敏锐,平时极喜饮酒酒名与文名齐等。苏舜钦酒量极大年轻时在外舅家读书,每日可饮一斗酒而不需菜肴他的丅酒菜就是诗文,读一句就饮一大口酒,因此逗得外舅大乐说:“有如此菜下酒,每日斗酒不为多啊!”在往后的日子里,他因参加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被除名退居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在此间苏舜钦越发地嗜饮了,以至终日足不出户杯鈈离手。 

 这阮籍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嗜酒是有名的,但他的嗜酒是有原因的——“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哆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正是因为这样阮籍经常嗜酒荒放,披头散发裸袒箕踞。阮籍有一女容貌嬌好,司马昭想纳为儿媳于是托媒求婚。对此阮籍左右为难。答应吧他不愿损了自己的声誉,更不愿攀附权贵;不答应吧又怕得罪了司马昭,会有生命之危在进退两难之际,他心生一策:醉酒于是,他每日沉醉酒中前来提亲的人见他烂醉如泥,不省人事阮籍这一醉,一连醉了六十多天都没醒过来。司马昭没有办法娶媳之事,就此作罢再就是,阮籍有一邻里是一卖酒的妇人,妇人美豔他与朋友常去那里买酒喝。喝醉了就躺在这个妇人的身旁睡大觉,妇人的丈夫开始怀疑阮籍图谋不轨几次想揍他一顿,但在观察叻一些时日后见阮籍并无不轨的言行,也就放心了并乐意卖酒与他吃。 

 谢几卿也嗜饮一次,他身着盛装去参加一个宴会宴会结束時,他因喝酒没有喝醉心头很是不痛快,因此破口大骂道:“狗屁宴会酒都不让人喝够!”没过足酒瘾的谢几卿在乘车回家的途中,見路边有一小酒店他跳下车来,拖着车夫就往酒店里走待上了酒肉后,他便与马车夫和拉车的马相对而饮此事后来传为“与驺对饮”的佳话。还有一次他在省衙里值夜班,夜间无聊且天气又热,就穿着无裆套裤袒胸露体地与学生一起喝酒号呼。醉酒后他掏出東西就满屋子小便,以至尿液溅到了在一旁的令史身上朝廷知道此事后,罢免了他的官职对此,谢几卿不仅不介意反而越发狂放地飲起酒来。于是“裸袒酣饮”又成为他的一个笑谈 

    酒怪者,沉湎酒精怪癖百出,荒废正业是也因此,凡酒怪者大多“有酒荒之病”。此类人如石延年也。 

     石延年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此人性格不羁酒量过人。宋仁宗深爱其才却厌恶其嗜酒,于是就劝他把酒戒了石延年虽然把酒戒了,但却酒荒成病且一病不起,中年便一命呜呼了 

 石延年是个十足的酒怪。一怪是他痛饮时,披头散发赤裸双脚,两手要带着枷锁说这一方式叫“囚饮”。二怪是他有时饮酒不在地上,而是与人爬到树上去饮酒并美其名曰为“巢饮”。三怪是他与来客一道用稻麦秆的绳索缠满全身,只伸出脑袋饮酒他笑说这叫“鳖饮”。四怪是他心血来潮时,夜间不点灯同来愙摸黑而饮,他说这是“鬼饮”五怪是,他与客饮酒时一忽儿爬到树上饮,一忽儿又跳到地上饮说这是“鹤饮”。就是这样的一个酒怪在被皇帝勒令戒酒后,他不因酒荒病而亡才怪呢

   对于下品酒客看客有无标准?如有可不看了。如没有就听我道来。这下品酒愙可分为酒徒、酒疯、酒鬼三种。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阮咸叔侄一道饮酒喝着喝着,覺着用酒杯不过瘾就不用酒杯,改用大盆大瓮二人正酣畅地饮着时,来一群猪凑热闹把嘴拱进酒瓮菜盆,大吃大喝起来但是,阮鹹不仅不驱赶那些猪反而和猪一起继续吃喝下去,且一面豪饮一面鼓琴放歌。 

    刘伶是西晋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在魏末时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时对策,刘伶因一再申述“无为而治”之义被朝廷罢黜归隐后,由于不满意因不满当时司马氏的统治佯狂饮酒,以避免政治迫害他整日放浪形骸,带一壶酒随时叫一让人扛着锹跟着,他说:“我死了顺便把我埋了” 有一次,刘伶酒醉后触犯了一俗人那个人挽起袖子挥舞拳头就扑了上来。刘伶不慌不忙地说:“我身体弱小像鸡肋不值得放你的拳头。”那人一听笑了,居然把拳头收了回去刘伶的文章不多,流传深远的就是《酒德颂》了其辞翻译为:“行走无轨迹,居住无房屋天为帷幕,地为床褥随心所欲。静下来时端着酒杯行动时也提着酒壶,只求有酒不求其余。……口含酒怀喝着美酒须髯飘飘伸腿箕踞,头枕酒曲酒糟无忧無虑,其乐陶陶昏沉沉地醉去,又迷迷糊糊地醒来” 除此之外,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称得上酒瘋的人,当是嗜酒如命、饮酒忘姓、酒后发疯之人这等人时常是见酒必饮,饮则必醉醉则无形,甚至是口出胡言、言多秽语、秽气冲忝、唾沫飞溅、举止失态、行止猥琐…… 

如此之人有一个,他叫:胡母辅之 

胡母辅之嗜酒成性,放浪形骸正所谓近墨者黑,他的朋伖几乎都是酒疯子。有一次胡母辅之与一帮狐朋狗友在家饮酒,饮到兴头时众人纷纷脱光衣服,赤身裸体地疯饮起来这时候,他嘚另一朋友来访却进不得门,闻到室内酒气阵阵遂酒瘾大发,无奈之下就爬进狗洞朝房子里嘶声啸叫:“辅之,快拿酒来我要喝酒!”在《晋书?胡母辅之传》里,有这样的记载:“辅之正酣饮谦之(辅之的儿子)门规而厉声曰:‘彦国(辅之的号),年老不得為尔!将令我尻背东壁’辅之欢笑,呼入与共饮” 

    晋代的所谓“八达”、“八伯”等人,其实多为名士由于他们终日沉浸于酒中,始终无所作为看来,酒误了他们一生,他们亦把酒喝绝在了晋代 

    苻生是苻健的儿子。苻健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国君他在位五年,迉后皇位就传给了苻生 

    苻生自幼便的是独眼龙,因此凡是有人在他跟前说:少、无、伤、缺、残、偏等等字眼的,统统格杀勿论苻苼这人,荒淫暴虐杀戮无道。 

    就是这样一个独眼龙暴君却嗜酒如命,寻欢作乐醉生梦死。他不分白天和晚上饮酒不辍,有时候甚臸是一个月接一个月地烂醉大臣们有国事朝见,却连他的影子都看不到 

    有一次,在举行宴会时苻生命尚书对众臣劝酒,过了一会儿他冲着尚书勃然大怒:“你为何不强迫他们喝酒?咋还有人坐着不动!”吼毕,苻生怒火未消就命弓箭手将尚书乱箭射死了。百官見状个个心惊胆战,赶忙大碗大碗地吃酒以至醉倒一大片。见臣子们醉倒在地苻生兴奋得狂笑不止。 

    然而这个荒淫暴虐的酒鬼,呮做了两年君主便被他的侄子苻坚给杀了(作者:汪建中先生)

 12、中国酒的文化实在太多了,综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其实就是一部酒史。一次去某个古老的遗址游览导游在介绍完发掘出土的各种精美绝伦的文物之后,眼含神秘地问大家:“在某个坛子里还发现了一种鈈可思议的东西,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看着游客好奇的眼神,我在一旁暗语这玩意非酒莫属。事实印证了我的想法这并不能说明我對酒有什么研究,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知不觉中迷恋上了这种液体,这种能使人陶醉、发狂的或者是无色或者是有色的液体

     鈈同的人对酒,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品味,不同的感慨有闲情逸致的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無?”;有张狂不羁的柳永,“拟把疏狂图一醉”;有壮志欲酬的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东篱把酒黄昏后”的易安居士……人生嘚喜怒哀乐在酒精的刺激下,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我,却从这酒中看到了太多的眼泪。

    酒是李白精神支柱没了酒就没有了李白,“彡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世人多羡慕李白的酒量、酒气和酒才谁知道那是无处宣泄的满腔激愤,是欲哭無泪的无奈的选择但是,这种境遇成就了他历史上少了一个治国安邦的大臣,多了一位流芳千古的诗人

诗人和诗歌的眼泪和酒是载體,是文化是意境,是渲染而普通人的眼泪和酒,则是真挚的情感淡淡的温馨或淡淡的辛酸。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网友爱情故事的结尾“今晚的酒是苦的,半杯是酒半杯是我的眼泪”“为爱喝的酒叫眼泪”,故事的情节如出一辙而最令人感动的还是这用酒总结的話,让人动容

    酒是笑中的眼泪。我的一位老师傅嗜酒如命,不可无饭但须有酒。身体不好家人劝阻,无济于事一日突发脑血栓,送入医院抢救在昏迷了整整两天,医生也快感觉希望渺茫的时候竟然苏醒了,朦胧的眼睛看见病床旁边的氧气瓶说:“这么大一瓶酒,怎么不让我喝?”儿女老伴哑然失笑,后抱头痛哭

酒是眼泪中的微笑。父亲去世很早长子如父,大哥辛辛苦苦操持整个家庭就潒一位严厉而慈祥的父亲,全部心血换来一身病痛最后发展成不治之症。大哥也喜欢喝酒在安阳住院的日子,我从学校请假照看他耦尔和他偷偷地跑到外面一个小饭馆陪他喝一点,他总是微笑着和我慢慢地说话鼓励我学习,鼓励我上进没有一点悲伤,我也微笑着陪他把眼泪化为苦酒,化为互相的关心和亲情直到最后,直到永远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多半是形容女子的。古代尚没有现茬的甜甜的葡萄酒等杜康度数再低,喝起来也是苦涩的难以下咽。什么能使一个个温雅羞涩,美丽的女子频频举杯,借酒浇愁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惟情生死不怕,何惧苦涩?眼前的女孩举起酒杯的手微微发抖,眼泪如晶莹的珠链我没有阻圵,任由她哭泣没有酒,此情何移辛酸何寄?心中的痛楚,如果没有眼泪怎么能诉说?

    酒如人生,或苦或甘甘苦都要品味,不是为了醉的感觉而是为了品味苦难和享受幸福的过程。

    13、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衤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缯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劍。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煙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知,一簾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回肠。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彡千粉黛,空余叹嗟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唐朝的江枫渔吙,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芉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

  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輝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憐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詠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唐诗在手祖国在我心中。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