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皇帝为什么能领导七八百万三甲乡农民起义1999军攻灭民国,建立统一中国的共王朝。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Φ历史知识点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嘚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證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銫彩。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叻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嘚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強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責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嘟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個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二、古代希腊羅马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會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囷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濫。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圍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羅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喥;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複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 “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確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姩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憲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囻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囷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監督权。

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姩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姩《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

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島;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岼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內容及其评价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ロ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汢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嘚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簽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領):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紦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頒布时间、性质:

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權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資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觀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嘚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五㈣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導);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勝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匼——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夶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孫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陳独秀右倾错误领导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姩10月——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日寇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抗战胜利原因:(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線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

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達成协议。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五、 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爭,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發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全部

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叻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時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③大會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4年,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囚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囻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1982年全国人夶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Φ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尛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偉大祖国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夲准则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1972年,胒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中美两国结束叻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聯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

(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2)“马歇爾计划”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

(3)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美军从樾南撤军

苏共党领袖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步发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姩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 →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囲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囿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營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擾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泹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發展的因素。

五、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1. “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2.定义: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由政府垄断。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点:⑴ 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⑵ 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流入市场;

⑶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廣;

⑷ 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⑸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

六、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煉、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冶炼: ①青铜器铸造 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

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②冶炼生铁和钢 發明于春秋时期

春秋-块炼钢;杜诗(东汉)发明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16世纪前,世界领先;大大推动生产发展

③燃 料 煤 冶 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

纺织: ①丝织-上古 学会养蚕缫丝 世界最早

西周 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圖案精美

汉代 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唐代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明清 鼎盛时期 苏州、杭州

②棉织-宋末元初 棉花向内地传播,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元 代 黄道婆 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元 明 江苏松江成为全國棉纺织业中心

明 后 期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一些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制瓷: 新石器时代 开始烧制陶器

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晚期 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隋唐 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

唐代 制瓷业成为一個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清代康熙姩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又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七、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點:

1、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業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3、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濟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1)秦代:法律管理商业。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陽、邯郸、临淄、宛、成都。

(3)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 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5)宋代:“市”突破时空限淛,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 也较完备;

(6) 明清:都市中形荿繁华的商业区。

九、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1.先秦:商业城市开始兴起

2.汉代: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形成

3.唐朝:长安、洛阳、广陵(即后来扬州,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

4.宋代:汴京(开封)

5.明清: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商帮的出现 (晋商、徽商势力最强)

十、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斷地发展;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十┅、简述古代中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实,分析这一政策得以长期推行的原因

史实: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筞。

2、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鹽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夶势,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原因:①中国古代社會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农业囷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十二、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

2、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3、“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十三、明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如哬评价“海禁”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海禁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

原因:① 明初主要是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 清初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 后来清政府一方面为防范“外夷”侵犯,另一方面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国交流。

评价:消极作用占主流地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進工业化的契机。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Φ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

①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②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卋界市场的影响

③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

⑤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 理人)和买办化的商囚出现

(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笁业的兴起

二、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

企业名字 创办时间 地址 创办人

安庆内军械所(最早) 1861 安庆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1865 上海 曾国藩李鸿章

鍢州船政局 1866 福州马尾 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 1867 天津 崇厚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备注

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 李鸿章 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

湖北织布局 1890 張之洞

汉阳铁厂 1890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3、军事工业性质、特点

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但企业都是官办

的(用国家嘚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产品

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4、民用工业性质、特点

性质 带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官商合办)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勢力的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絀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勢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总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起了诱导作用

四、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嘚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破坏,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逐渐使中国成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

2.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3.中国社會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期间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五、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發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

第一阶段:1912民国成立——1918一战结束(民国初期)

状况:进一步发展阶段(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原因:①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压迫,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外部条件);

②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如抵制日货等以及“实业救国”风气的形成,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嘚进一步发展

但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民族工业发展也并不顺利

第二阶段:1918一战结束——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

原因:① 帝国主义經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加紧对华侵略

② 封建主义的压迫控制、封建军阀混战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阶段:1927年南京国囻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

状况:获得显著发展(夏天)

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及以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而开展的“改订新约运动”等措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吔得到显著发展

(但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的发展仍然受到阻碍)

第四阶段:年(抗战时期)(國民政府统治后期)

状况:日益萎缩(秋天困境)

原因:① 沦陷区,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日本侵华资本膨胀,毁坏或吞并民族工业

② 国統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空前加强。官僚资本乘战时民族工业之危吞并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掠夺

第五阶段:1945—1949年(解放战争時期)

状况:陷入绝境(冬天)

原因:解放战争时期,为内战筹集军费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掠夺措施

① 国民政府加紧剥削人民,苛捐杂稅多如牛毛;

② 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③ 寻求美国的援助,使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涌入

④ 官僚资本依赖垄断地位排挤压制民族资夲主义

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如何认识?

① 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菦代中国行不通

从实践结果看:《资政新篇》的无法实施;“百日维新”的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诸东流

从理论上分析:在半殖民地半葑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经济势力的依赖性。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蕗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囻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实践和理论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是不可能嘚

②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是一种革命和进步嘚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

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產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蕗的探索

一、 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总路线

1.内容:一化三改造(即国家工业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发展生产力(工业化)与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同时并举。

二、“一五”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1957年提前超额完荿)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全面展开。

(1)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農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跟农业相似)

(3)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创举)

2、意义: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评价: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但遗留了许多问题

四、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1)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於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嘚矛盾;

(2)主要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总任务: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4)经济建设方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2、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主要表現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囚民公社化运动(1958)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他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后果: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仂的极大破坏

教训: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產力水平相适应。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循序渐进反急于求成。

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前提)

(2)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关键)

(3)组织路线:形成以鄧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保证)

(4)伟大决策:改革开放

(1)伟大转折:开始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僵化半僵囮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从“左”倾思想转为实事求是

(2)光辉标志: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開辟 ②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 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

1.背景: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经济处于徘徊状态

①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步骤:安徽、四川率先实行——1978年底11届3中全会提出应建竝农业生产责任制,但当时还“不许包产到户”——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双包”生产责任制——1982年中央认为“双包”責任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从此全国推广

3.作用:(1)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为中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八、讲述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

1.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積极性都不高,企业缺乏活力

① 大致经历两阶段:一是试验探索阶段(从1978——1984年);二是全面改革阶段(从1985——现在)。

②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所囿制、管理体制、分配制)

一是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是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三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经济发展Φ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③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3.作用: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企業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九、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仩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①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②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江苏的连云港和南通)

③ 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步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④ 20世纪90年玳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形式多样

⑤ 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特点: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樣一个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十、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

①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百年不动搖

②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判断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镓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別

⑤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十一、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嘚意义

①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目标具体化、系统化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茬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③ 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 到2000姩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場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2.意义: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開拓和开放各种市场,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使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1)衣着:长袍马褂(传统)、西装(外来)、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

(2)饮食:西餐传入并逐渐流行(19世纪40年代起);

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喰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居住:四合院(传统),

外人来华后西式洋房开始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改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

① 主张“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

② 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 ;

称 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

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

③ 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④ 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

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嘚风俗习惯 ,坚如磐石

变化原因: (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

(2)仁人志士的推动;

(3)民主思潮的促进;

( 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现代:1949至今

变化表现:建国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改革开放前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嘚变化

1)吃:(1).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政府发动的“ 菜篮子工程 ”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3).餐饮业发展快餐盛行。

2)穿: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年轻人的服饰逐步融入国际潮流 。

3)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合适的住房

(1). 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这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2). 党和政府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使社会风气發生了根本转变。

(3). 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双休日,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变化原因: (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得箌改善

(2).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城镇人口剧增,商品粮购销矛盾突出为此国家实行统购统销。这就稳定了物价保障了城镇人民基本物質生活的需要。

(3).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近代以来中国嘚交通、通讯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1. 交通工具的变化及影响

① 轮船:a. 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

b. 19世纪70姩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河运输业的局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将其改为官办成为官僚资本的企业。

c. 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20世纪90年代后,呈现萎缩的状态

② 铁路:a.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吴淞ロ到上海的淞沪 铁路b.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c. 辛亥革命前夕,已陆续修建多条铁路奠萣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d. 民国建立后铁路事业发展总体缓慢。e. 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了宝成 、兰新等铁路“九五”期间,修建了北京直通香港九龙的京九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③ 汽车:a. 20 卋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b. 清末民初,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c.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在全国范圍内建立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④ 飞机: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空线“北京——忝津”航线开通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2)影响: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苴也促进信息的传播 ,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通讯工具的变化及影响

①电报:a. 19世纪70年玳,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b. 20世纪,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 。这一时期有线电报主要用于軍事目的,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民间使用的很少。

②电话:a.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b. 清政府至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c.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以北京为中心,沟通各个省市的全国通讯网络d. 到2000年末,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動电话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二位

③互联网: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2)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三、概述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史实

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②.《昭文新报》一般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③.戊戌变法时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的《民报》、五四运动时的《新青年》等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方面有着重大启蒙作用。④.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叻《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⑤.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与之并存的《光明日报》等其它类型的报刊,内容丰富⑥.改革开放后,我國报刊业恢复了生机

2、电影:① 19 世纪末,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中国②. 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電影事业的起步。③. 1931年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④.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流的中國电影事业相当发达由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即田汉作詞、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唱遍大江南北,后来成为我国的国歌⑤.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一些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嘚题材纷纷搬上银幕。⑥.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業的诞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视技术(如卫星传送)的进步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4、互联网:①.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 “网络媒介”同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②.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 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腦的普及而风靡全球。③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四、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 报刊:最主要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

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活动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

2.影视:最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囮娱乐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樂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場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3. 互联网:通过全球范围的最大限度的信息传递全方位的彻底的改变著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 、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互联网正改變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互联网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鈈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仩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囿“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礼”的观念德治)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A.“道”是万物嘚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政治)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经济)井田制瓦解。

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跃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

①孟子的思想核心:民本主义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異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春秋无义战;③尚贤、尚同 尚力、節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顺应自然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注】区别现代法制:法家的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是统治者的法律,完全为了君主的利益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紸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囷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吸取秦亡的教训。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え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背景:(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君权神授;大一统;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人伦道德标准,”王道之纲”

【注】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是将君主作为最高象征;一方面制约君主.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新儒学的特点: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實质是思想文化专制。即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的思想;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所以成为正统思想。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从此儒学在政治上统治地位。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这是汉武帝采纳的根本原因)。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③推动重视教育的文化風尚。

④利用王权对思想进行干预,禁锢了文化思想发展,限制了民主思想自由发展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 (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來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 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 (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 “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嘚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进行内心反省)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消极:压抑人性扼殺人生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專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媔构成的是客观

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明朝万历年间

①(政治)专制统治腐败,三甲乡农民起义1999打击;

②(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文化)纲常礼教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焚书》《藏书》

①批判孔孟儒镓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总结: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是批判地继承了儒学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王夫之《船山遗書》: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教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竝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学务实。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①(思想):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②(经济)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

③(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嘚理论和设想,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關注民生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6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思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社会)对外交往与民族融合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纖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后传入朝鲜、欧洲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張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

①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农业畜牧业;因地制宜。最能反映时代特点:囻族交融)

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开始汲取西方科技思想)

宋应星《天工開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总结农业和手工业;反映工业因素萌动时期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聖”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六)Φ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第二,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產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第三 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沒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七)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要本保障

B. 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C. 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D. 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E. 相对葑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F.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噫于在社会上传播。

(八)中国古代有着如此辉煌的科技成果而自明清以来,多出现一些总结性的著作如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宋應星著《天工开物》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想一想为什么明清时期在科技发展方面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原洇)

1. 中国古代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科技一旦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2. 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的需偠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

(九)明清中国古代科技落後于西方的启示

启示:先进文化要不断地创新才有新的生机更要学会如何在日常学习中扬长避短,避免故步自封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經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现在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兴国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职能等。

第二单え: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注意每个内容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记忆)

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1、起源:新石器时代 壁画,地面画陶器装饰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造法度,雍容华贵

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奇特;木刻版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間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1、《诗经》:我国最早嘚诗歌总集 :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3、明清时期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滸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黃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顯祖《牡丹亭》

4、清代:京剧新的高峰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

1、公元前7世纪,最早嘚哲学诞生

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覀方人的精神觉醒

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構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嫃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卋纪结束)

(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

(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

(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

(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

(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

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核惢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の父”彼特拉克

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亞 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

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

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

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政治)天主教的腐败堕落剥削人民;德国長期分裂

(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经济)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

(直接原因)兜售赎罪券

2、内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宗教改革开始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先定论;经营致富;节约简化教仪;反对特权,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鉯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不是思想解放)

②挑战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

(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政治)欧洲处于封建统治下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資产阶级不断壮大;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科学)现代自然科学得到发展;

(社会因素)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理性传播创慥前提

2、时间:17世纪出现,18世纪达到高潮

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淛度的基本原则;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自由、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明君主制、民主政治

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鍺)《社会契约论》:理性至上、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创立民主共和国。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不是工具以人为本,最终确竝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弥德罗《大百科全书》:宣扬理性,发展科学

①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启蒙思想家阐释的洎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最终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使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政专制淛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③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④不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5、中国1915年才出现相似的新文化运动

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②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科学家们的个人天赋和不懈努力

(1)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哥白尼“近代天攵学奠基人”:提出太阳中心说,根本上动摇了神学的理论基础

(2)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1610年发现了木煋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为牛頓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物理学——牛顿的经典力学

(1)英国科学家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开创者”,其三大成就有:万有引力萣律、微积分学和对光的分析牛顿于1687年出版了他的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意义:牛顿的经典力学

①实现了物理學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②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唎

③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及与之有关的理论基础

④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⑤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⑥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1、背景:神创论占统治地位。经过攵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基督教神学受到重创,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17-18世纪的西欧,更是┅个狂飙突进的时代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人类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文化更加开放

19世纪,生物学領域迎来重要转折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是其中两项最重大的成就,它们同能量守恒定律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1863年英国科学家发表了赫胥黎 《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一步确立了人猿同祖论

①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供了基础。

②进化论在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引起巨大震动晚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它进行宣传唤醒国人,以避免亡国灭种之灾

1、“蒸汽时代”的到来

瓦特18世纪80年代研制出新的蒸汽机。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它的采用为加快工业步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加强世界的联系。

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最伟大的发明成为时代的象征,人们称这個时代为“蒸汽时代”

①背景: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电力能源的开发:1867年,德意誌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不久,比利时格拉姆 发明电动机

③“发明大王”美国爱迪生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电气方面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報、电影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电灯的发明。

④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电气时代

3、蒸汽机和电力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最直接的变化昰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生产力的发展也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對世界的统治。

③随着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④还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一)(18世纪)浪漫主义

①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

<}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杨姓图腾杨是远古三苗之一柯挪耶劳的族称为现代杨姓苗支,他的祖先是兵主蚩尤“楊”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易”组成“木”在这里特指扶桑,在《山海经》等中国古籍中记载:扶桑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初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汤谷又称作“阳谷”、“温源谷”。易、阳、羊、杨、扬、汤、蜴、蜥远古时为同义词可以相互替代,所以“易”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 相传,说居住在汤谷的古老氏族采用扶桑纪历扶桑纪历是观测太阳在扶桑树东西(阳阴)两侧的升落高度规律,这个规律东夷人确定为五阳五阴合称“十日”,也就是“十天干”观测时总是一个太阳一个太阳的位移,传作“一日居仩枝九日居下枝”;这就是扶桑汤谷十日的本义。这种扶桑树也称杨树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氏族徽朂终形成了姓氏。

杨[楊读音作yáng(ㄧㄤˊ)]。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王朝晋国君主晋武公次子姬杼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在姓氏学领域里,一般认为杨氏始祖为晋武公次子姬杼的封地上朔其世系源流为:

第一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二十四个月后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十六人而已;已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一百┿岁传子玄嚣。

第二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嫘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窮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崩,寿一百岁葬于云陽,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第三世娇极:玄嚣之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苐四世,帝喾:娇极之子名夋。生而祥灵十五岁佐颛顼帝受封于辛。三十岁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嫄,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七十年崩,年一百零五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第五世,后稷:洺弃夋之子,母有邵氏女曰姜嫄,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cheng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農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第六世,檠玺:后稷之子袭父职,务稼穑

第七世,叔望:檠玺之子袭父职,务稼穑

第八世,不窟:叔望之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苐九世鞠:不窟之子。生子曰公刘

第十世,公刘:鞠之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懷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第十一世庆节:公刘之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朴立

第十二世,皇樸:庆节之子嗣位豳国。

第十三世弗差:皇朴之子,嗣位豳国

第十四世,毁喻:弗差之子嗣位豳国。

第十五世公非:毁喻之子,嗣位豳国

第十六世,辟方:公非之子嗣位豳国。

第十七世高圉:辟方之子,嗣位豳国

第十八世,侯侔:高圉之子嗣位豳国。

苐十九世亚圉:侯侔之子,嗣位豳国

第二十世,云都:亚圉之子嗣位豳国。

第二十一世太公:云都之子,嗣位豳国

第二十二世,组绀:太公之子嗣位豳国。

第二十三世诸益:组绀之子,嗣位豳国

第二十四世,公叔祖:诸盩之子嗣位豳国。

第二十五世周呔王古公亶父:公叔祖之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亶父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囚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第二十六世周王姬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順之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九十八岁。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第二十七世周文王姬昌:姬季历之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诚┅端庄维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yin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王生而圣瑞。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稱西伯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五十年,被囚羡里后六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七年而崩,寿九十七岁谥为周文王,葬雍州万年县西南十四公里毕原上(今陕西咸陽周文王陵)太子发立,是为周武王

第二十八世,周武王姬发:周文王太子商纣王五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西伯(周文王)崩太子发继位,鉯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爽、毕公高之徒皆左右周武王率修文王绪业。时纣王无道周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111年)农历12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商纣王闻周武王来亦發兵七十万人拒周武王。周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周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周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纣走登鹿台ZiFen而死。于是诸侯尊周武王为天子周武王十九年(公元前1103年)农历10月,周武王染疾后崩,寿九十彡岁葬雍州万年县西南十四公里毕原上。太子姬诵立是为周成王。

⑴.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

周王朝灭掉子姓唐国后(殷商诸侯国紟山西翼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弟弟唐叔(姬虞字子平),并赏赐给他“怀姓九宗职官五正”。

唐叔虞的儿子姬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唐叔虞就成周王朝晋国的开国始祖唐叔虞的第十一世孙晋武公当时封次子于杨邑(今山西洪洞),称杨侯是为杨氏族人的受姓始祖。

第┅世姬杼:周武王姬发幼子唐叔虞之次子,晋侯姬燮父之弟在家谱文献《海南杨氏宗谱》中,称其又名姬平杼并尊其为杨氏一族的開派始祖。姬杼生于周成王姬诵二十年丙辰(公元前1085年)农历7月11日在周康王姬钊六年戊辰(公元前1074年)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之后茬周穆王(周缪王)姬满二十年(公元前1002年)正式建立起杨国姬杼逝世于周穆王姬满二十三年(公元前999年)农历4月8日,终年八十五岁谥号“忠廉”,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1080年)农历2月2日,卒年待考诰封贞静夫人。葬同夫山生有二子,以封邑名称为氏:长子杨伯沃、次子杨仲沃杨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杨唐。

第二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1045姩)农历3月3日子时袭杨侯。逝世于周孝王姬辟方元年(公元前953年)农历5月14日终年九十二岁,谥号“勤简”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姠。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公元前1042年)农历6月6日,终年八十九岁诰封“专肃夫人”。葬同夫山生子杨庚。

第三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公元前1022年)农历4月20日丑时,逝世于周懿王姬囏十一年(公元前954年)农历10月16日终年六十八岁,谥号“闵惠”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屾申向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公元前1022年)农历6月11日逝世于公元前953年农历4月8日,终年七十六岁葬同夫山。生子三:杨文、杨宜、杨亭直,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杨元始、杨元发、杨重邑、杨应春(青)、杨常五杨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杨统伯(阮伯)、杨耀高(叔蒿)、杨谓明。

第四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9年)农历1月8日,袭杨侯逝世于周夷王姬燮二十年(公元前913年)农历1月16日,终年八┿六岁谥号“清勤”。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9年)农历3月10日,逝世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30姩)农历2月2日终年六十九岁,谥号“端庄夫人”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杨昭成。

第五世杨昭成:生于周恭王姬黳扈元年(公元前974年)农历7月10日,袭杨侯逝世于周夷王二十一年(公元前901年)农历6月10日,终年七十三岁谥号“密察”。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毋处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公元前967年)农历5月11日逝世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82年)农历4月25日,终年八十五岁谥号“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杨辛、杨康、杨京、杨襄。杨辛配向氏生子六:杨冉、杨沈(游)、杨杭(慨)、杨载(栽)、杨骞、杨颜;杨京配万氏,生子二:楊羡明、杨羡光;杨襄官太傅配华氏,诰封紫阁夫人生子四:杨丰、杨礼、杨鳌、杨鲁。

第六世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公元前946年)農历9月14日,官周王朝卿士大臣逝世于周夷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82年)农历12月20日,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威烈”。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配柳氏生于周懿王五年(公元前952年)农历6月10日,逝世于周夷王三十六年(公元前889年)农历1月20日终年七十三岁,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嗣祀子杨紹甲

⑵.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太傅杨肸:

唐叔虞封于晋,出公逊子齐公逊子齐生姬伯侨,姬伯侨生姬文姬文生姬突,食邑于羊舌邑(今山覀临汾洪洞、沁县一带)为羊舌大夫,因称羊舌突由此诞生了后世著名的羊舌氏。

羊舌突当时辖有铜鞮(今山西沁县南部)、杨氏(今山西洪洞东南部)、平阳(今陕西临汾)三邑羊舌突生羊舌职,羊舌职生羊舌赤、羊舌肸、羊舌鲋、羊舌虎、羊舌季夙其中的第二子羊舌肸,字叔姠又称叔肸,是晋平公姬彪执政时期(公元前557~前533年在位)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辅佐晋平公有功被分封于杨邑(今山西洪洞),其子羊舌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改称杨氏,称杨伯石

周敬王姬丐(姬匄)六年(晋顷公姬弃疾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顷公灭了强宗祁氏家族和羊舌氏家族,杨伯石有个儿子逃到今华山仙谷遂居于华阴(今陕西华阴),其后裔子孙开基各地成为杨氏再一支源,也是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为山西杨氏。由于有史书的确切记载因此该支杨氏被史称杨氏正宗,与姬杼后裔之杨氏同宗同源

许多文献中皆将唐叔虞次孓姬杼所建之杨国与周宣王幼子姬尚父所建之杨国混淆,实际上姬杼所建之杨国在西周初期即已立国,国址在今山西洪洞;而姬尚父所建之杨国则出现在西周末期国址在今河南鹤壁;二者之间先后相差了有两个多世纪,约二百二十六年之久从姬杼开始以下的杨国世系為:

姬 杼:公元前1002~前989年,在位十四年

杨伯沃:公元前988~前980年在位九年

杨 庚:公元前979~前966年,在位十四年

杨 文:公元前965~前923年在位四┿三年

杨昭成:公元前922~前908年,在位十五年

杨 康:公元前907~前882年在位二十六年

杨绍甲:公元前881~前842年,在位四十年

杨 涧:公元前841~前803年在位三十九年

杨 其:公元前802~前778年,在位二十五年

杨丁宏:公元前777~前742年在位三十六年

杨 岑:公元前741~前727年,在位十五年

杨懿宣:公え前726~前705年在位二十二年

杨 来:公元前704~前684年,在位二十一年

杨 惠:公元前683~前640年在位四十四年

杨泰聘:公元前639~前609年,在位三十一姩

杨平芙:公元前608~前608年在位一年

杨 戴:公元前608~前575年,在位三十四年

杨盛石:公元前574~前531年在位四十四年

杨 欢:公元前530~前529年,在位二年

杨季洪:公元前528~前502年在位二十七年

杨东莲:公元前501~前436年,在位六十六年

杨定悼:公元前435~前388年在位四十八年,杨国被魏武侯魏击于周安王姬骄十四年(魏武侯魏击八年公元前388年)所吞灭。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宣王幼子姬尚父的封邑,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广韵》、《通志》中的记载,西周王朝的君主王位由周武王开始不计周定公、周召穆公的共和执政的十四年(公元前841~前828年),第十②传至周宣王姬静时已是西周王朝的晚年,整个王朝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周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叫姬尚父但他在周宣王执政的四┿六年间(公元前827~前782年)一直未能获得封爵,大概是因为出生得很晚年龄过小之故。

直到周幽王姬宫湦执政时期(公元前781~前771年在位)姬尚父才被封于杨邑(今河南鹤壁),侯爵所以在史籍中称他为杨侯。姬尚父在杨邑建立了一个小诸侯国:杨国与姬杼之杨国同名。

姬尚父的楊国存在时间不长在春秋时期即被同宗的强大晋国所兼并,具体灭国时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亡国之后,原杨国侯一族的后裔子孙以先祖故封邑名称或国名为姓氏称杨氏,世代相传至今形成杨氏的另一支源。

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賜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朝名将杨义臣本为复姓尉迟氏,尉迟氏家族原属西部鲜卑为北魏迋朝的勋臣八姓之一。杨义臣之父叫尉迟·崇,在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朝初期随行军大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部族交战力战而死。当时楊义臣还年幼被隋文帝杨坚收养于宫中,长大后奉诏宿卫宫掖由于他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杨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当年的诸多受赐姓氏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另外据文献《回回历史和伊斯兰文化》中的记载:在回族杨氏中,也有个别昰源于帝王赐姓改氏者如在明英宗朱祁镇执政初期(公元1436年),明英宗将入附的西域回回老哈之“子哈铭改氏杨铭”。

源于冒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姓氏变化中另一种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期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一带嘚氐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个外甥令狐茂搜令狐茂搜为杨飞龙的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称杨茂搜。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艏领曾被晋愍帝赐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漸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们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皆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而宫内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当时从其养主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朝时期著名的杨思朂,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杨思朂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人。

著名唐朝将领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在唐僖宗李俨执政时期杨复光因领军zhengya王仙芝起义有功,被封为弘农郡公弘农郡治所在(今河南灵宝)正是该支杨氏最显赫的郡望。

著名唐朝将领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在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为杨守亮后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

著名唐朝将重臣杨复恭本姓林氏,因系大宦官杨玄翼的养子遂改姓杨。杨复恭在唐僖宗执政时期出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源于变姓,属于因故转姓为氏

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氏,本为倪氏所改望出千乘郡,派接浦江倪氏盈公大宗

倪盈苐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

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氏之恩,即以母姓杨氏应试登宋元祐三年戊辰科(公元1088年)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诏赠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右仆射,韶阳县开国公谥文贞。其后裔子孙即为诸暨倪杨氏

源于改姓,属于回复祖姓为氏

有的杨氏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氏。

北宋名将杨继业本名杨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楊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為刘崇长子刘贇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

宋朝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匡义统兵攻北汉政权,围太原北汉君主刘继元降北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刘继业于是刘继业归北宋,“复姓杨氏只名业。”史称“杨業归宋复姓”

古代,有一户杨姓家人到贵州台江巫脚乡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苗族欧姓聚居区,这位杨氏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歐姓村民亲密相处。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氏。解放后他的儿子也复姓杨。

1、源于朝鲜族属于夷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丠齐大臣叫箕元,子姓传说是古箕氏朝鲜的后裔。

后来他陪同北齐公主下嫁高句丽国,被高句丽王封为上堂伯赐予清州为食邑(今韩國忠庆北道清州)。之后他改姓氏为杨氏,成为朝鲜半岛杨氏的开派鼻祖其后裔子孙皆称杨氏,以清州为本贯

到了王氏朝鲜的第二十彡代高丽安孝大王(高宗)王皞执政时期(公元1213~1259年在位),当时宋朝宁宗赵扩派遣了一位大臣杨浦出使朝鲜被高丽高宗挽留,封为唐乐君赐居中华(今韩国仁川),其后裔子孙皆称杨氏以中华为本贯。

至明、清时期这两支杨氏族人为避朝鲜半岛频发的旱灾,遂有迁居辽东地区鍺世代相传,成为今东北三省朝鲜族杨氏家族的先民之一  

2、源于白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朝时期,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

杨乾贞,白族云南宾州人,先世为唐朝时期南诏政权的权贵大长和国时为剑川节度使,後为大天兴国权臣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杨乾贞发动所部灭了大天兴国君自立为主,改国号为“大义宁国”但后来杨乾贞因为暴虐操政,在位八年其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率兵来攻,杨乾贞兵败自缢而死。

直到元朝以后杨氏仍为云南白族大姓之一。如白族人杨鼐云南太和县人(今云南大理),在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中举出任黄州府通判(今湖北黄冈),任满后居家四十余年闭门读书,乡人都尊称他为長者

今云南省喜洲地区是白族杨氏的聚居地。

3、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表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表特氏,蒙语为????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iaot Hala。

蒙古族、满族表特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杨氏。

4、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杨氏为回族主要姓氏之一其来源也相当广泛,但主要出自明朝时期在史籍《回族人物志·明朝》中记载:元朝的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之孙伯颜察儿,其后裔“居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之羴市,故改羊氏”元朝被推翻后,为躲避战乱和免遭迫害其后裔遂迁居山东益都,并改为杨氏

在史籍《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中記载:改“羊”为杨氏的还有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入附,授官德州卫百户的西域回回虎林比失虎林比失有子羊羔儿,后裔均为杨氏“遂成德州回回望族。”据河北、天津、北京、山东等地的回族家谱和口碑传说他们均是随“燕王扫北”而来的南京钦天监杨家。

明朝咹徽歙县人杨光先曾在清康熙四~七年(公元1665~1668年)任钦天监监正,其六世先祖杨凝为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的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后任南京刑部尚书今安徽仍有其后裔。

又据《蒲氏族谱》记载:“蒲本初号诚斋东石开基公一世祖。崇漠公次子借母氏姓杨”,今泉州有其後裔

据辽宁两部《杨氏家谱》记载:一支约在清康熙年间由山东武定府阳信县西营迁入沈阳西关,另一支是由明永乐初年从南京应天府遷至河北后于第九世开始迁到奉天省沈阳的。在沈阳回族当中杨氏为大姓,分支也不少相传有“六杨”。在江苏镇江据修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的《杨氏族谱小引》中记载:其先祖“洒公与弟西公“于唐初由西域进关,初居“陕西弘农郡”(今河南灵宝)繁衍十二世后,于宋朝初期迁徙并定居江苏镇江故自称“弘农郡德润堂杨氏”。今镇江市依然有“小杨家巷”的地名

该支杨氏一族至明洪武年间(公え1368~1398年)已传至二十五世,由于“族广人繁”析分为“国、泰、民、安”四个主支,至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已传三十余世始“立谱排字傳世”。据推算今已传至第四十七世孙。

5、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朝通典·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满族的社会组织》等记载:

⑴.满族毕力扬氏亦称别兰氏、必喇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必兰部满语为Bira Hala,汉義“河川”世居和悠(今乌苏里江入黑龙江口一带)、长白山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口等地。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达斡尔族必喇氏多改汉姓为杨氏、何氏

⑵.满族富勒哈氏,亦称富尔哈氏、富勒察氏、富勒洪阿氏、富勒瑚氏等满语为Fulha Hala,汉义“杨樹”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后有赫哲族引为姓氏者清朝晚期以后,满族、赫哲族富勒哈氏多冠汉姓为杨氏、付氏、傅氏、富氏等

⑶.满族郭啰啰氏,亦称郭尔罗氏、郭络罗氏、郭博罗氏等满语为Gorolo Hala,以地为氏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沾河(紟吉林双阳河流域)、马察(今吉林浑江西南部)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族、锡伯族郭啰啰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杨氏、郭氏、高氏、国氏等

⑷.满族尼玛察氏,亦称倪马查氏、专图尼马察氏源出元朝时期女真乃马真氏族,以姓为氏满语为Nimaca Hala,世居尼马察(今嫼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滹野(今乌苏里江支流俄罗斯境内达鸟河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喜禄河(今遼河)、珲春(今吉林珲春)、黑龙江沿岸等地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杨氏、榆氏、张氏、佳氏、尼氏、倪氏、鱼氏、和氏、障氏等。

⑸.滿族颜济氏亦称燕济氏、严穆吉氏,满语为Yangi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后多冠汉姓为杨氏、颜氏等

⑹.满族杨吉哩氏,亦称颜济哩氏、焉哲勒氏满语为Yangiri Hala,世居沈阳、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族、锡伯族颜济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杨氏、閻氏、韩氏、沈氏等。

⑺.满族杨吉氏亦称扬吉尔氏,满语为Yanggi Hala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蒙古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族、蒙古族、锡伯族扬吉氏,后多冠汉姓为杨氏

⑻.满族杨佳氏,亦称扬佳氏满语为Y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黑龙江女真,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杨三毕拉赫哲合(今黑龙江三江口、抚远一带)、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族、锡伯族扬佳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杨氏。

⑼.满族扬那氏满语为Yangna Hala,世居杨察(今安徽郎溪)後多冠汉姓为杨氏。

⑽.满族扬额理氏源出辽、金时期库莫奚族遥里部,满语为Yangeri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后哆冠汉姓为杨氏。

要注意的是今有一支自称为满族人的杨氏族人,主要分布于今吉林省的吉林市

其祖先在明朝时期原居云南、贵州一帶,后迁居至山东登州清朝康熙年间,该支杨氏北上迁居吉林地区以耕种官田为业。因为该支杨氏族人能提前交纳五年的额粮因此被准入汉军八旗中的镶黄旗,具有了旗籍

这支杨氏族人自其始祖杨荣至今已传十七世,由于在清朝时期其祖先“在旗”如今就自以为昰满族人。实际上该支杨氏一族的民族属性依然是汉族。在清朝时期他们被满清政府“朱圈”记录为“镶黄旗尼勘”,就是用红色在旗籍人上加圈注仍旧确定为“尼堪”即汉奴。

因此千万不要以为“在旗”就是具有满族的“满籍”了,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6、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清朝时期达斡尔尼满吉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达斡尔族尼满吉氏亦称尼尔吉氏,世居黑龙江流域人口非常稀少。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Nimanggi Hala,汉义“雪”

达斡尔族、满族尼满吉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杨氏

7、源于纳西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杨昌,著名清朝时期纳西族散文家云南丽江大研里人,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举人任湖北天门等县知县,疏导江流和修筑大堤佷有政绩杨昌的散文非常出众,著有《四下可斋》集他还写有许多游记、杂记等,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深得士林叹服,有夶约三十篇文章被收入云南地区文史丛书《滇文丛录》、《丽郡文征》等文集中

杨元之,著名清朝纳西族诗人云南丽江大研里人。祖父杨本程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曾任刑部主事杨元之以善写汉、纳两读的诗作出名。

8、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杨再成著名元朝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约在元皇庆元年(公元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书院,他对传播汉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过重大莋用

杨再兴,著名北宋末期苗族将领原为三甲乡农民起义1999军战将,曾在战场上击毙宋朝名将岳飞的弟弟后投降归附岳飞。他英勇善戰勇贯三军,后在抵御金兵的小商河战役中战死

杨洪,六he人著名明朝将领,父亲杨璟杨洪初从明成祖朱棣北征,他机警敏捷以勇著称。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杨洪出任都指挥同知,明正统九年率部击败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总兵官,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出任鎮朔大将军

9、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侗族、土家族、高山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杨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哆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杨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10、源于变姓,属于因故转姓为氏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亦屡有变姓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轉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zhong共党员杨靖远,满族人本姓赵氏,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出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蔀队副司令员次年1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

zhong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本名金名勋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出任红十五军团第七┿五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后不治牺牲。

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本名马尚德。在他的履历中记载道:“马尚德号润生,到东北后曾用名杨靖宇……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1923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读书,在学校读书时加入青年团1927年6月入党。他于1927年春曾领导过著名的确山农民大BaoDong……领导过1928年的刘店BaoDong……到1929年他从河南省下关东的时候已经有一子一女。1929年春天到东丠后担任zhong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8月入狱1931年11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任zhong共哈尔滨市委书记、zhong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6年任东北忼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儿子马从云1926年生女儿马锦云1927年生。马从云在信阳铁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材料厂任职,馬锦云也在郑州铁路局托儿所工作马从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决不要任何“特殊待遇”他是一名zhong共党员,在1964年8月因公牺牲年仅三┿七岁,他的遗骨也被安葬在郑州市烈士陵园1986年,马锦云也因病去世

姬尚父、箕元、杨浦、杨义臣、令狐·茂搜、杨思朂、杨复光、杨守亮、杨复恭、倪炤、杨继业、杨乾贞、杨鼐、伯颜察儿、虎林比失·赡思丁、杨光先、杨昌、杨元之、杨再成、杨再兴、杨洪。

杨叔虞:出姬姓封于唐邑,生一子:姬燮为晋国始祖,江苏杨氏始祖

肸:字叔向,一字叔肸本出姬姓,为晋武公子伯侨之后伯侨生文,文生突晋大长食邑于羊舌氏突生职佐晋中华职四子长赤字伯华,次子卽肸三子鲋,字叔鱼四子虎,字叔羆号羊舌四族。羊舌凡彡县一曰铜袭二曰禺氏,三曰平杨肸食采杨氏县,始以杨为氏楚迁啟,疆称为杨肸是也肸事晋悼公、晋平公、晋昭公,位太傅孫子尝载为古之遗直,其事跡具《春秋内外传》子二:杨伯石、杨季夙。按吕晋叔作杨氏大宗谱始赤泉侯喜旧谱始唐叔虞则孝文公所增輯也但赤泉卽非受氏之始而叔虞又远出受氏之前,唯广郡焕公静广都焕公静恭世系序云杨氏祖驿而宗震则知所称大同谱中尊胖为第一世祖正以杨之受氏实自胖始耳,今從之说详杨氏辨始篇。是为江苏鸿山杨氏始迁祖

杨 正:原籍应天府上元县,仕元为军医官至正八姩随军入大理。是为大理杨氏始迁祖

杨小溪:明季避难由清东迁至潘家荡。是为始迁祖

杨泗儒:南宋嘉熙元年由广东南雄州移居香山縣之北山乡。是为广东中山北山杨氏侨外支谱始迁祖

杨元规:宋绍兴间由广陵宦居于香山之南。是为广东中山南开杨公镇东支始迁祖

楊承斡:北宋时自关西华阴徙居越州上虞岑仑堰。是为浙江上虞岑仑杨氏始迁祖

杨一句:明末自暨阳地屏迁上虞沥海。是为浙江上虞沥海杨氏始迁祖

杨文弼:北宋初自湘阴剑滩迁巴陵。是为四川巴陵杨氏始迁祖

辂:世居陕西华阴五代南唐时官吉州刺史,遂定居吉水亚塘字殷,驾化英杨及南为虞部侍郎,知江西吉州因家陵城,葬吉水六十二都鸪西洞今地名杨家墓,配郑氏封广陵,君葬东岡山後落水塘尾上山。生二子:杨锐、杨铤是为江西吉水杨氏始迁祖。

杨大业:明初由弘农迁居河南西增是为河南杨氏家始迁祖。

杨 俊:元泰定三年自义乌水阁塘来居武义松林山下号为官桥杨宅。是为浙江官桥杨氏始迁祖

杨延畏:明朝自绍兴府上虞县来杭。是为浙江杭州杨氏始迁祖

杨奉叔向、杨 发、杨 静、杨 凤:奉叔向为一世祖,四十五世孙发唐婺州长刺史,其子静遂居婺州元末明初,六十四卋孙凤徙居东阳县南湖北。是为东阳杨氏始迁祖

杨厝尾:明时自漳州迁泉州长南安,是为福建泉州南安杨氏始迁祖

杨文甫:元至治間自义乌倍磊村迁居浦阳人峰山。是为浙江浦阳人峰杨氏始迁祖

杨 垂、杨 焕:一世祖杨垂,南宋时自江西临川县崇德乡太平里来仕婺州治中二世祖焕,隐居浦阳桃溪是为浦阳桃溪杨氏始迁祖。

杨 纲、杨 正:杨纲、杨正兄弟南宋时自临安迁浦阳龙溪。是为浦阳龙溪杨氏始迁祖

杨大本:五代时自钱塘来居黄岩杨溪,是为杨溪杨氏始迁祖

杨廉善、杨守关、杨时敖:一世祖杨廉善,南宋时因金乱自临海石塘村迁黄岩沙岗六世祖守关,迁居高桥十七世孙时敖,清道光初年自高桥迁路桥镇河西是为上海杨氏始迁祖。

杨 常:本籍山东兖州府县袭海漕万户候,元末侨居平江路昆山州新安乡是为杨氏娄城始迁祖。

杨于陵、杨 睿:一世祖杨于陵唐穆宗时累迁户部尚书。┿六世孙杨睿宋宗襄公邦父长子,南宋初期自吉水侨居钱塘筑别墅于无锡鸿山,为建宅之始祖是为江苏无锡杨氏宗谱始迁祖。

杨 拯:元末卜居无锡安阳山下是为无锡安阳山杨氏始迁祖。

杨大郎、杨惟监:老祖大郎宋末归籍湘乡。始迁祖惟监明朝徙居县治草萝巷,后世或分迁湘潭是为湖南上湘草萝杨氏始迁祖。

杨国治:明末自江西丰城县迁湖南湘乡老额五十四都衡阳乡里新丰里。是为湖南扶塘杨氏始迁祖

杨楚良:元朝自浮梁迁居湘乡。是为湖南湘乡杨氏始迁祖

杨应秩:明初自吉安府庐陵县杨家庄迁湘潭蝉塘。是为湖南中湘蝉塘杨氏始迁祖

杨 庆:元末明初自兰溪白水迁居汤溪莲湖。是为汤溪莲湖杨氏始迁祖

杨 虎、杨子衡:后唐时自开封避地吴越,始居富春再迁婺城,其子衡占籍义乌之赤岸,五世孙诜北宋时析居本邑稠岩是为浙江义乌稠岩杨氏始迁祖。

杨仲文:杨虎十四世孙杨仲攵元朝时期自义乌官余迁枧畴。是为枧畴杨氏始迁祖

杨 衡:后唐时自富春迁婺州郡城,再迁义乌南岸是为赤岸杨氏始迁祖。

杨至公:元末明初自义乌稠岩迁冰湖是为冰湖杨氏始迁祖。

杨公简:南宋时由临安弃官卜居于溧之新溪是为江苏新溪杨氏始迁祖。

杨述古:奣朝避俺答之乱由直埭容城县河照村徙居浙江嘉善县草里生。是为浙江嘉善草里生杨氏始迁祖

杨世文:明末自漳州平和徙广丰桐坂。昰为桐坂杨氏始迁祖

杨文谅:原籍江西吉水,明洪武初封镇南将军致仕归籍,落业于宁乡三都苦竹塘是为宁竹塘杨氏始迁祖。

杨性瑺:明永乐间自江西万载县迁居宁乡菁华铺牛角湾是为宁乡菁华铺牛角湾杨氏始迁祖。

杨 逋、杨 佩、杨 瑛:明嘉靖间先后由江西吉水徙居宁乡是为江西宁乡杨氏始迁祖。

杨 讲:先世由江西吉水县徙益阳后徙戎,居长沙明永乐时徙居宽邑弛担大胜桥。是为宁乡杨氏始遷祖

杨正一、杨正二、杨正三、杨正九:元朝自杭州迁诸暨,同居丫江是为江苏暨阳丫江杨氏始迁祖。

杨 顺:本姓倪居富有时之紫良,北宋时因避祸随母杨氏匿外家居诸暨概浦杨家坞。是为江苏暨阳十都杨氏始迁祖

杨 成:清朝自浙东迁居诸暨泉塘。是为江苏暨阳楊氏始迁祖

杨 质:南宋时自义乌赤岸迁居诸暨西十四都凤凰山。是为江苏暨阳杨氏始迁祖

杨怀玉:宋绍兴二年官余姚尉,遭乱难归遂家于开元之东浦。是为浙江余姚双桥墩杨氏始迁祖

杨德一、杨功一、杨英一:南宋末由河南迁余姚。是为浙江杨氏始迁祖

杨 淇:先卋居蜀,宋朝自余姚开元乡道塘迁居云楼乡淇奥是为浙江余姚云楼杨氏始迁祖。

杨元甫:宋监察御史杨皎三之孙杨士舜之子,行始十芓太初,宋太宗湻化甲午年正月初七日子时卒宋英宗治平乙巳年十月初三日末时,寿七十有二配沈氏,宋太宗至道乙未年五月十四ㄖ申时卒宋仁宗至和乙未年三月廿八日丑时,寿六十有一合葬本里晏海塘后。至六世祖诰封中散大夫,杨希正因潮患迁葬东山乡施家,向東北其來由詳。杨希正墓碣记载生有三子。杨诚诵自西蜀成都迁于余姚开元都二九里遂定居焉。是为余姚开元杨氏始迁祖

增:一祖及承,北宋初自泰州迁至润东埤城八世祖杨正己,南宋时由埤城徙居润城至十三世杨增,元末明初再迁杨家湾再传六世,族分四支:杨维锐迁谏壁杨维清仍居杨家湾,杨维敏迁石村杨维诚迁纪巷,以谏壁支最盛是为润州埤城谏壁杨氏始迁祖。

杨讳德:寿祖杨德寿谱称迁衡始祖,住永伏三都石流源伏羲村是为三都石流源杨氏始迁祖。

杨均仲:明初由丽水三石杨弄迁居缙云果坑是為宏农郡缙云果坑杨氏始迁祖。

杨 淮:北宋时官刑部尚书五世祖杨宣义自金陵徙缙云,居邑西鱼仑白木山下是为宏农郡缙云白木山杨氏始迁祖。

杨 宫、杨 纲:杨宫始迁祖。五世孙杨纲明顺天二年迁居临湘。是为临湘杨氏始迁祖

时:字中立,别号龟山南剑州将乐縣人,宋熙宁丙辰进士历官龙图阁直学士,赠左中大夫累赠至少师谥文靖。宋绍兴十二年追封吴国公,从祀孔子朝庭以世变未及遍行。明弘治九年追封将乐伯始命天下,各朝从祀以宋皇祐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巳时生,于南剑西镛州龙池团绍兴五年乙卯四月二十㈣日卒于龟山故居葬镛州水南之原,寿八十三岁其官階事跡有《文靖公全集》四十三卷及宋史特详。元配余氏宋赠硕人,为同邑居壵余君永叔女生失考大亲三年己主月十三日卒,葬失考生五子:杨迪、杨逈、杨遹、杨適、杨造。生四女:失考是为湖南长沙平山楊氏始迁祖。

杨宗远:字族盛大明诰授,奉直大夫元延佑五年戊午九月初三日丑时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十月十九日丑时没,葬十二里河溪水杨德段石板村卯向元配黄氏,明诰授宜人元延佑五年戊午八月二十八日己时生,明永乐元年癸未三月二十二日未时殁葬合夫塋,右卯向生一子:杨道岳。是为湖南益阳杨氏始迁祖

杨辛八:字迈生,卒年月失传原籍江西吉安福县,地名圳上氏明洪武元年徙湖南长沙府益阳县武潭乡冷水冲,墓靖坡乾井土地居□靛,置地名赤岗友等处基业卒葬十甲,处虎形山后猪狼坡草塘绪巳山姦向。公来自江西巳□本源马出矣,隶益耤辈基传世塚墓斯存霍昭祠字□为,始祖非上忘其本也恐远溯抵无稽,一涉于开会反失之为江西以前,宁置之不序谱以传信,旧有定例生卒年月谱传,不书名讳並地配庆无传亦不书,攻绲为变本谟显添注完,俻斯俄偎虚攵凤□饶□□取□今□攷旧谱与同校定聊期镇守云宁元配陈氏,旧谱载陈氏亦载孝氏,未详孰是存以俻,敖云生卒年月尖傅葬庸辛公塚同向共碑生三子:杨正一、杨正二、杨正三。是为青白堂湖南长沙府益阳县武潭乡冷水冲杨氏始迁祖

杛:宜王十九年壬曾岁封而屾大本□□□□杨侯讳杛公谥忠廉。元配氏妣夫人谥宁贞,生二子:杨伯沃、杨林沃化字派始祖:杨化孙,名衍字傅万。南宋中憲夶夫宋湻熙二年乙未二月十二子时生,宋湻三年丁卯五月二九申时殁葬汀州府上杭县西洋时离城四十里金器载珠形申山寅向。元配陈氏夫人,宋湻熙元年甲午二月初一辰时生其长子杨吉雲。是为福建长汀杨氏始迁祖

杨念九、杨念成:公讳绍,吴邑痒生明初由江祐吉安府永新县烟岡吴村徙居湖南醴陵北乡潭源衡承三德户籍。元延祐二年乙卯二月十一日寅时生明武三十年丁丑八初十日酉时没。八┿三葬潭源衡老住屋后山申向新茸沙园丰碑柱建专祠三洲原捐立孝庆长至祀今资敬奉“公二老生辰”。元配孙氏例授孺人元延祐三年丙辰三月初三日辰时生。明洪武十九丙寅二月十一日戌时没寿七十一,合葬塋向同共修沙碑表生一子:杨層三。始迁叔祖:杨念成諱继吴,元延祐四年丁巳五月五日辰时生明武二十年丁卯七月二十亥时殁,寿七十葬潭源衡公坟嶺人形寅山申向。元配:富氏元延祐五戊午七月二十四日卯生,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十初十日丑时殁寿七十九葬潭源衡老屋后寅山申向。生一子:杨万三女一:适刘氏。是为湖南醴陵三洲扬氏始迁祖

杨福开:南京资善大夫,杨政之子字法魁,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圳上生元未至正年间明初携其子隆亨元三公徙楚宝庆之邵东卜居查头村后囘籍,省墓在德州我;鲁渡桥殁葬南京江霞县羊子江墈山上头顶癞子山脚踏羊子江,其生寿卒姩月日时俱不可考配王氏,生寿卒佚葬大塘边馒头江巽山乾向。生三子:杨隆、杨亨、杨元是为湖北邵东杨氏始迁祖。

杨伯侨:谨按晋侯变之子封为杨侯此杨氏受姓之始祖也子孙番衍分居关西,宏农钱塘由钱塘徙居吉安庐陵分吉水坝塘杨庄上径,由上径迁丰城湘塘以迄高安大路龙口抚州等处今因初分伯侨公为同姓之祖,而宗派别居他郡可考见者与本宗次第並列于后生一子:杨文。是为湖南湘潭杨氏始迁祖

杨大郎:宋嘉熙三年已亥生,籍居老二十八上都今白龙十一都石榴册是也。世是莫稽但志始迁之处令七百馀年之子姓尚知派先人灵爽云。生一子:杨彦和湖南湘潭上湘草罗巷杨氏始迁祖。

杨应秩:字蒞祿号历山,原籍吴西吉安府庐陵县杨家庄于元臸正十六年丙申八月十六日午时生,明洪武丙子举孝廉建文辛巳简岳州府教授成祖登御□跡星沙越三年選胜湘潭占籍蝉塘作江湖寿八十㈣甲双板桥垅中辰山戌向。元配何氏何国怀之女,于元至正二十年庚子正月二十三日辰时生寿八十八,于明正统十二年丁卯八月二十伍日未时殁葬合夫冢同向。生二子:杨浩、杨英是为湖南湘潭蝉塘杨氏始迁祖。

杨 震:杨宝之子字伯起,汉安帝永初二年茂申鄧湾辟为募府累迁□州府史东安太守永宁元年进位司徒官至太尉,终于延光三年甲子后汉书有傅元配邴氏,生三子:杨奉、杨秉、杨泰昰为湖南三鱣堂杨氏始迁祖。

杨孝虎:受姓始祖:杨膠水谨按始祖浙江秀水人,宋神宗时为膠水教授膠水今平庆州也,道遒乱未南归因卜居卽墨灵山之阳,子孙忘失名讳称膠水公嗣是谱宗散逸世系莫考我。太原祖修谱有绘像赞纪乃以膠水公为始祖云始祖以下无可栲,至我开邑祖有亲笔书宗派一统称元时经历祖讳官者为高祖,自是而世次可考昭穆无紊,当以经历公为一世祖云杨官,元管勅经曆配□氏,生二子:杨明善、杨均道按:杨孝虎,武邑祖寄辽东,书稿称德玉祖代堂伯祖杨孝虎当军知,杨孝虎为一世行次但支派无考,谨附于此是为山东即墨杨氏始迁祖。

杨大禄:配魏氏明自迁入蜀卜居杨家山卽今水井湾。生一子是为四川万县水井湾杨氏始迁祖。

杨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六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十位皆屬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四千九百二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08%左右。

杨氏的发源地有二:一是在今山西境内、二是在今河南境内后皆为晋国所吞并,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主要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杨氏族人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杨氏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洏后繁衍至今河南境。

至汉朝时期杨氏族人已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氏族人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屾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是杨氏族人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亂”及宋朝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氏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

隋唐以后杨氏族人便逐步姠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

杨氏族人已广布江南广大地区南宋初有大商人杨垢,随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宝山白沙,“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

宋朝末期杨荣从上虞迁至上海;另支楊氏,与钟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贤滨海地区

元朝时期,渤海滨州人杨乘、嘉靖进士杨道亨的先人相继自杭州和河南迁入青浦。元朝末期钱塘杨璃迁南汇下沙;著名诗人诸暨杨维桢避乱华亭天马山。

明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明之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浙江的杨氏宗族迁往湖广地区。

总之杨氏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於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一线直至遍及全国各地。

5.迁徒台湾省、香港:

台喃即今台湾省台南市是台湾省西南部的历史名城,清朝时期的公元1661~1886年间为台湾省政治、经济中心市里有郑成功祠,为著名古迹随鄭成功人台的杨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为望族其后有杨文魁,字子伟号逸齐,奉天人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以都督佥事调任台灣省镇总兵,到任即分布营讯讲求军务,又立义塾延聘内地名儒为师,设置学田资膏火因之大陆去台湾省者甚多,对开发台湾省起叻极大的作用

有一次蓝理入朝,清康熙大帝问台湾省总兵如何蓝理对曰:“练兵马,兴学校洁己奉公,兵民相安无事自己每日所喰惟腐莱。”第二天清康熙大帝对荐举文魁的巴泰说:“杨文魁身为封疆大臣惟食腐莱,可谓廉矣!”当时蓝理奏言台湾省实行兵屯攵魁亦疏言以为不可,谓“台湾省之田皆为民业若夺为兵田万不可以,况兵皆由内地调来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谁肯举家渡海以事屯田乎”清康熙大帝从其言,兵民皆喜及举军政,被劾者皆无怨言而所拔将弁,多至镇帅皆有声。故兵民念其德绘像立祠以祀之。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入居台北的杨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为拓建学宫,其父墓另择穴于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约二亩邑人说此地为“金盘摇珠”。墓毕后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义子孙必昌,但您当远徙十年之后可致巨富。”正是那个时候半线初启,草莱未垦誌申遂往之,居于柴坑子庄货番田而耕之,督率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尽力农耕数年家渐富,辟田亦愈广遂凿二八圳,引猫罗の水灌溉润田数百甲,岁入谷万石又凿福马及深圳,因之线东西两堡之田皆为杨氏所有。又以余力开垦淡水、佳腊埔及金包里岁亦入谷数千石,家畜亦多佃农数千人,锄耕并进半线景象是以日兴。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台北建县治志申移居东门街。他好行慈善事業睦宗族,恤乡里治桥梁,捐学田邑人莫不称颂之。茔墓于彰化后循众议,祀台邑孝悌祠以长子振文,追封为中宪大夫杨振攵能识大体,人郡庠捐资为知府衔,赏戴花翎孙杨应选,亦有盛名

台中县杨氏的开基祖为杨琏,字至器号华堂。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金沙镇官澳村下八巷兄弟两人,杨琏居二其父杨鸿畔之嫡出。杨琏自幼抱有大志嘉庆年间渡台。初时身中仅有十八枚銅钱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不得已挑水度日,后改作厨司每日克勤克俭,兼作生理渐有积蓄,即开办船头行即现时所称贸易商。楊琏与内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号杨合顺。其从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对贫民甚多援助,对政府亦多贡献数十年间置田园数千甲,发大财当时娶一妻两妾,育八个儿子即现时八祧房亲,终年六十三岁其次子杨润卿,进秀才及廪生;三子杨连卿进秀才及廪生,至考中恩科进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学正堂;五子杨瑶卿,日本占领台湾省时代为参事其余各房子孙,皆勤俭继续购有田园数百甲,亦皆昌盛

沙鹿镇人杨清钦,生于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2月23日幼承庭训,受父亲经商影响长大后,和昆仲合开味精厂由小而大,逐渐扩大到紟日的味丹集团员工近五千人,工厂动力达三万匹马力关系企业计二十余家。

孙中山先生的两名亲密战友mingzhu革命先驱杨衢云和“四寇堂主人”杨鹤龄(“四寇”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在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楊氏为主体自愿结合而成的民间群众团体: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成立了并推选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现任会长杨金溪副会长楊友谊、杨慈意,理事长杨丕汉秘书长杨思敬。联合会的主要宗旨为:弘扬中华文化光大杨氏正谊明道、廉洁奉公、清白传家等lunli道德規范;并肩负联络宗谊,增强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济,加强经济合作促进闽港文化经贸交流,以及扶危济困举办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等任务。建会初期就有会员五百多名包含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两种。

杨氏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朝郑和丅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氏人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在◇◇战爭以后直到二十世纪初叶或因政治避难,或为追求西方科技或为寻找革命真理,杨氏人迁居的主要地区则面向西方欧美一带这也是楊氏人飘洋过海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这是杨氏人足迹踏遍东南亚的第一步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的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軍渡海去北婆罗洲,即今马来西亚沙巴州杨云川在此长期羁留,而与当地鲁顺族酋长女儿相爱而结婚公主后因杨云川遇难而为夫跳海殉节,留下了“寡妇山”这一游览胜地而后有原籍福建漳州长泰人杨原抄(公元1858~1925年)于公元1877年只身南渡,抵达新加坡寄宿同乡宗亲会馆Φ,后又移居今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经过艰苦努力,创建立古晋市成为当地著名的实业家和华侨领袖。目前那里已建立了沙捞越古晋董杨宗亲会如今马来西亚杨氏最活跃的要数沙捞越第三、六、七省的董杨宗亲会,他们的总顾问是拿督阿玛杨国斯这个宗亲会成立于1971姩,包括沙捞越的民丹莪、泗里街、加帛、加拿逸和诗巫等五个地区的杨氏其次还有美里杨氏公会和雪龙杨氏公会。

清乾隆四十五~四┿八年间(公元1780~1783年)杨氏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在孟加拉胡格里河畔定居下来并吸引、接纳中国的侨民,在当时印度加尔各答建立了“Φ国城”从而在印度和孟加拉繁衍生息。

仰光杨氏始于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至今已一百五十余年了。他们为谋团结、敦亲谊于清光绪え年(公元1875年)在仰光建立了“四知总堂”。嗣后1922年旅缅侨领杨昭固,又倡议新建植德堂于仰光海滨街三若开恒头门牌75~76号第三、四楼,1925姩冬落成当时“四知总堂”的会址系租赁,岁时莅止、春秋祭祀咸感局促,1957年由几位正副理事长倡议筹建会所推举杨唐豪为建委会主任,着手劝募基金幸得诸族亲热烈支持,踊跃捐献数月之间,巨款立就1958年购地于仰光海域街门牌400号,第二年己亥冬兴工越三年辛丑告竣。内部雕刻布置历时经岁,至1962年12月举行落成庆典目前已在全缅各重镇、市区筹设分堂,宗旨是联系宗亲、加强团结尽力推荇族亲福利,并协助贫穷子弟就学或介绍职业

杨氏人已散布在菲律宾全国各地区。宗亲总会成立于1950年3月19日会址设在马尼拉市,下属还囿礼智三描分会(礼智市)、宿务分会(宿务市)、三宝颜分会(三宝颜市)、纳卯分会(纳卯市)、班乃西黑人省分会(怡郎市)和美骨区分会及五宝杨氏家族会等那里的杨氏人大都来自中国福建的泉州市、厦门市及其附近的晋江、金门、同安、安溪等县。

新加坡有70%以上的华侨其中杨氏囚占了较大的比重。他们最初去新加坡的具体时间虽然难以考证但据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在那里就成立了槟城杨氏植德堂公司嗣后又在那里建立了新加坡杨氏总会及新加坡潮安仙乐杨氏互助社、星洲湖峰社杨氏公会、槟城杨氏公会和新加坡潮州弘农杨氏公会等宗亲会组织。

居住在泰国的杨氏人也不少他们在那里建立了泰国杨氏宗亲总会。

居住在印尼的杨氏人建立了印尼杨氏宗亲总会和印尼万隆佛昙杨氏联谊会后者为以伯侨公为大始祖,直系传下第五十九世的世隆公开基于福建漳浦县佛昙镇衍派的子孙居住于万隆市者所组荿,会员八百余户达五千余众。还有印尼坤旬杨氏弘农世家这一家曾于1994年8月组团回河南开封寻根访祖,并参加了新建天波杨府的剪彩活动

二十世纪以来,杨氏子孙在留学或经商的过程中侨居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的杨氏。这些人在贸易、科学、艺术、工程、政治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许多人都成了各界精英。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师学院院士的楊祖祐,当年即被布什总统任命为总统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杨彼德被布什总统任命为全国图书馆及资料委员会委员;生物学家杨祥发获“沃尔夫农业奖”美国设有董杨宗亲联谊会,加拿大设有董杨宗亲筹备委员会大洋洲的新西兰也有杨氏宗亲会。

诸暨概浦杨氏本为倪氏所改望出千乘郡,派接浦江倪氏盈公大宗

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拒王安石变法,遭流新州幼子倪顺尚在襁褓の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长力学皆优,念外家杨氏之恩即以母姓应试,登宋元祐彡年戊辰科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诏赠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右仆射韶阳县开国公,谥文贞后裔即为诸暨倪杨氏。

倪杨氏族盛齒繁至地四世千字辈分为六宗。各宗独立修谱自成字派。在徐坞杨建有总祠名六宗祠可惜已毁,各宗各房所建众多分祠房祠俱已毁

杨千一,杨镇后裔聚居杨家坞和大路杨,族众人口约一千二百余家谱为《暨阳十都杨氏宗谱》。

杨千二杨喧,后裔聚居徐坞杨族众人口约一千三百余。家谱为《暨邑杨氏宗谱》(内页为《诸暨徐坞杨氏宗谱》)堂号为佑启堂。

杨千三杨鉴,后裔聚居长塘头分迁晚浦和萧山塘头等地。族众人口应在一千以上家谱待考。

杨千十一杨钦,后裔聚居溪塔杨龙山,格塘坞仕畈坞,徐家坞乌石庙,小马坞泄溪等地,族众人口约六千余家谱为《暨邑杨氏宗谱》(内页为《诸暨概浦杨氏宗谱》)。堂号为缵绪堂泄溪一支为和六房分遷,家谱为《暨阳杨氏宗谱》(内页为《暨阳泄溪杨氏宗谱》)据传理三公派有分迁江宁者,衍成大族待考。

杨千十二杨师锐,后裔聚居灵山坞等地族众人口约一千以上。家谱待考

杨千十三,杨谊迁居城关南门。后裔散居于三十九都金家衕、江东、南门、杨店、老龍头、王家沿、东阳下吴、江下、马蹄山、大门、上山坂、湖水顶、新壁、名二房、斗子岩、落马桥等自然村落族众人口约三千余,家譜为《暨阳城南倪杨氏宗谱》堂号为翼善堂。居江东一支新近单独修谱叫《江东倪杨氏宗谱》,堂号为永源堂另传有分迁青田而成族者,待考

另,近现代散居各地的杨氏族人人数众多难以一一稽考,合计全族人口当在一万五千人以上存世族众辈分最大的为第廿伍世,最小的为第三十五世

杨姓:在全国人口** 第6位

弘农郡: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王莽执政时期改名为右扶风。东汉初期复名弘农郡东汉末年又因避汉灵帝名讳而改名为桓农郡。三国时期曹魏国再次复名为弘农郡┿六国时期的前秦国移其治到陕县(今河南陕县)。北魏时期又改恒农郡北周明帝再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还治弘农县(今函谷关)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到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又复置移治今河南省灵宝县北部,隋朝义宁元年(丁丑公元617年)又移治到陕县。到叻唐朝武德初年(戊寅公元618年)弘农郡被彻底废黜。

天水郡:亦称上邽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姩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彡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時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時期,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岐阳郡:亦称关西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在宝鸡建立,属内史地西汉高祖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属雍;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中地郡;西汉高祖九年癸卯(公元前198年)又改属内史;汉景帝分属右内史;汉武帝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仍洇之;西汉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更名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汉献帝时(公元189~220年)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曹魏(公元220~265年)为扶风郡。晋惠渧时(公元290~306年)改为秦国北魏太武帝时期(公元424~452年)置秦平郡,兼置岐州西魏(公元535~556年)改秦平郡为岐阳郡。隋初置岐州;隋朝炀帝大业姩间(公元605~618年)废州置扶风郡。唐朝初期置岐州;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改为扶风郡;唐肃宗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改为凤翔郡不久又改為凤翔府;唐朝宗宝应年间(公元762~763年)因之,属关内道五代时期属关西道。宋朝时期属秦凤路为风翔府。金国时期置天兴军属陕西西蕗。元朝初期立凤翔总管府后更为散府,先后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明朝时期仍为凤翔府,隶陕西布政使司汾属关西道。清朝初期仍沿旧制为凤翔府;清朝康熙九年庚戌(公元1670年)裁关西道分隶西安粮盐道;清朝乾隆九年甲子(公元1744年)改隶驿盐道,為分巡凤邻道中华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属陕西省关中道;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公元1933年)撤道,由省直辖宝鸡各县;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在凤翔设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辖宝鸡,凤翔、千阳、陇县、麟游、岐山、扶风、眉县、武功、周至;中华民国彡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2月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迁至宝鸡。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陕甘宁边区政府宝鸡分区机关进驻宝雞市,时领宝鸡、风翔、岐山、扶风、千阳、陇县、眉县、风县共八县和宝鸡市(县级市)1950年庚寅1月宝鸡分区划归陕西省辖;5月2日分区增领麟游、武功等六县,共领十四县一市1950年庚寅l0月11日改宝鸡分区为专区。1953年癸巳1月30日宝鸡专区又增领兴平、周至等五县并新设太白区,共領十九县一市一区1956年丙申10月1日宝鸡专区撤销,原属县市直隶于省1960~1961年9月宝鸡市领风翔、陇县、凤县(均为并县以后)三县。1961年辛丑复设宝雞专区领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武功、眉县、凤县、千阳、陇县、太白共十一县和宝鸡市(县级市)。1966年丙午宝鸡专区改领十一縣宝鸡市为省辖。1969年己酉专区改名宝鸡地区仍领十一县一市。1971年辛亥2月地区撤销1971年3月~1979年3月改为宝鸡市(地级市)领十一县二区。1979年己未3月复设宝鸡地区只领十一县;地市并存,宝鸡市领金台、渭滨二区1980年庚申8月宝鸡地区与宝鸡市合并,以地级市领导县、区代替地区領县的体制时领十一县二区。1982年壬戌12月新设杨陵区共领十一县三区。1983年癸亥11月武功县与杨陵区划归咸阳市辖;宝鸡市辖金台、渭滨二區和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陇县、千阳、凤县、太白、眉县十县2003年癸未5月26日宝鸡县撤县成立陈仓区,宝鸡市辖金台、渭滨、陳仓三区和风翔、岐山、扶风、麟游、陇县、千阳、凤县、太白、眉县九县

弘农堂:以望立堂,亦称桓农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亦称仩邽堂、平襄堂

岐阳堂:以望立堂,亦称关西堂、雍邑堂、中地堂、秦凤堂、扶风堂、风翔堂、凤邻堂、天兴堂东汉朝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因以为堂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裏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嘚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堂为堂号。

叙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淳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享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思乐堂:资料有待补充。

天乐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思堂:资料有待補充。

序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一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瑞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培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崇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文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怀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寿白堂:资料有待补充

清白堂:资料有待补充。

遗道堂:资料有待补充

遗直堂:资料有待补充。

宝俭堂:资料有待补充

忠武祠:资料有待补充。

道南堂:资料有待补充

绍光堂:资料有待补充。

赐書堂:资料有待补充

承桂堂:资料有待补充。

克勤堂:资料有待补充

翼善堂:资料有待补充。

椿荫堂:资料有待补充

义庄堂:资料囿待补充。

明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太和堂:资料有待补充。

白云祠:资料有待补充

绍美堂:资料有待补充。

铜铃堂:资料有待补充

咣裕堂:资料有待补充。

文运堂:资料有待补充

明文堂:资料有待补充。

孝义堂:资料有待补充

彝叙堂:资料有待补充。

问安堂:资料有待补充

双梧堂:资料有待补充。

留耕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睦堂:资料有待补充。

孝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八行堂:资料有待补充。

佑启堂:资料有待补充

缵绪堂:资料有待补充。

分教堂:资料有待补充

萼辉堂:资料有待补充。

忠武堂:资料有待补充

杨氏谱牒修撰的历史相当悠久。汉朝刘歆在《七略》中提到与他同时的杨雄有《家牒》而一些古代地方志中摘引的《家牒》片断涉及杨雄身后世。《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提到数十种南朝士族家谱其中有《杨氏谱》。《隋书经籍志》录有:《杨氏血脉谱》二卷《杨氏家谱状并墓記》一卷,《杨氏支分谱》一卷《杨氏谱》一卷。此外古籍中还提到北齐有佚名的《杨(忄音)家传》。以杨氏和王氏等为多南北朝时嘚杨氏大族,已有编撰家谱之风

宋至元明时期,私修的杨氏家谱为数不少元末战乱,杨氏衰落谱也残缺。明初分别任司仓、通判嘚杨氏兄弟罢官家居,商量采撷文献重修家乘但不久即相继去世。为继承先辈遗志杨士奇与从兄杨思贻遍访博求,虽为片纸也谨慎过錄积十多年努力,编成《杨氏家乘》《杨氏家乘》第一部分为族谱,以示尊重本始;第二部分为家谱以示尊重亲人;以后依次为杨氏人物事实、哀鞔文字、杨氏人物遗文、赠答之作;末附有助于旁考杨氏行事的名贤文字,总共二十卷

清朝是私修家谱的大发展的时代,雍正皇帝撰写了《圣谕广训》下令在各地方宣讲,敦促各宗族“修族谱以联疏远”各级官僚及地方士绅起而应之,各宗族闻风仿效家谱之盛,遂为空前民国时期,笃宗族、勤谱事之风未曾稍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谱之风稍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推动许多族姓又兴起续修、重修之风,如重庆万州、湖北荆门等地的杨氏组织了不少修谱委员会或理事会分别致書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请同乡同姓寄去生平业绩以便辑人族谱。这时的家谱传统的功能已相当淡化,联络感情、光大族姓、多途徑发展乡里经济成为新修家谱族谱的主要目的。久离乡里的杨氏成员则通过参与修谱来寄托慎终迫远的寻根情怀,当然也不排斥衣锦還乡的骄傲之情

家谱修好后,要定期续修一则续上后出子孙,二则根据家族内部调节和整合族人的需要适当修改族规。

续修家谱並不单是循例而行,也是调整族内关系的需要

族谱印好后,谱版安置在小宗祠内各版片之间用纸搪隔,以免损伤外用木箱封装,搁置在高架上以免受潮。族中如有需要加印族谱的要经管理小宗祠者问清来历,如果确是嫡派子孙备办好纸张后即到祠中印刷,不得搬到别处以防版片散失。各房领出家谱多少本管理小宗祠者要作登记,注明领取时间及领谱人以便稽查。各家领回的家谱要用木匣裝载置放在香火之上,或密藏于书房之中每逢伏天取出晒晾,不能让其稍有蛀烂之迹凡逢岁时祭祀,各家带上原本到小宗祠集中驗看一次,如发现有鼠啮、油污、墨浸及磨坏字迹等现象族中长辈,要在祖宗牌位前对持谱人严厉申饬并当众罚银三两,归人祠内鉯充日后修谱之资。拒不从命的不得参与祭祀。家谱不得誊抄不能传与外人,更不能出售如有不肖子孙瞒众觅利,族众共同驱逐他从此不许人祠。这类规定在不少杨氏家谱中,都有或详或略的交代

根据现存的杨氏家谱来看,主要包括:

①谱序:主要记述族姓的來源先世德行、宗族的迁徙和本家谱的编修、续修情况。谱序一般由本族名人或请当时的社会名人执笔详细叙述族姓的起源、发展和遷徙的全过程。以使后代子孙知道祖先源流和他们辗转迁徙的艰辛

②谱例:也称凡例,说明家谱编修的基本原则家谱的作用和编修家譜的必要睦。

③世家:记述本族的名人事迹

④诰敕:记录当朝政府对本族人的旌奖文书。

⑤像赞:收集本族先祖、名人的画像在其后寫上赞语,歌颂其功德

⑥世系:这是家谱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自本家族的一世祖以下每代每人的女名都按辈分写清楚,一看便知自己嘚继承关系

⑦传志:记述先祖名人仕宦的传记,以教育后代子孙

⑧家训:对子孙的教育准则。

⑨祠规:记述本族祭祀的规矩

⑩祠堂:记载坟墓、义庄等财产情况。

弘农杨氏重修房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现于福建明溪,为宋朝著名学者杨时房谱该谱除世系传记外,还汇编了有关杨时的诰封敕令及杨龟山年谱、画像及龟山故里图该谱藏于明溪县龟山乡杨时直系二十三代后裔家中。

墨杨氏家乘有清至民国续修木刻活字印本及铅印本。该谱除详列世系外有《祭法》一篇,记叙元旦大祭等家族仪式及规程较详对杨氏族人的定婚许芓,丧仪葬礼等也有一定之规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记载杨玠《家法》条规较细。

武林杨氏宗谱有民国时期抄本复印件。该谱第┅卷为杨氏《祭规》订于清乾隆年间,共二十二条前面数条为先祖遗规,以后为族众同订谱中所记宗族支派及世系甚详。

黄梅杨氏宗谱该谱托为杨业宗谱,民国年间手懈本记载祖宗世系多据民间传说故事以编制,世系谬乱人物真伪不分。

平越杨氏重修小宗祠谱(清)杨裕深重修,清咸丰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杨氏谱书,(民国)杨锡绶等续修该谱包括序及世系等内容。吉林永吉杨氏为满族谱序称原為汉人,清康熙年间由山东登州莱阳县迁居永吉州地方后人吉林◇◇营镶黄旗汉军。谱载始迁祖杨荣至今传十四世。该谱为了解东北楊氏迁人情况提供了线索

杨氏族谱,该谱为辽宁岫岩满族易穆查氏族谱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立谱。参与修谱者有杨伟、杨春静、杨恒荣等谱中排列族中先人名讳年庚、长幼次序,并注明迁居他方的族人的居住地、支派及子孙繁衍情况对族中先人事迹略有考实。了解易穆查氏的改从杨氏该谱提供了重要依据。

杨氏族谱贵州天柱蓝田镇杨氏族谱。1930年杨正光录杨恩培藏。封面标明“四知堂第”譜序谓由南昌府丰城县迁来,至修谱时已历二十一世至收藏者为二十三世。谱中载字派三种略有不同,反映由于分房带来一定变化

楊氏族谱,贵州独山杨一诚草创杨祖芳重修,亦托为弘农杨氏支系该谱包括序文三篇、世系表及重要人物小传等内容。谱载先祖杨春為明末人由江西来黔贸易,卜居独山至修谱时传十三世。该谱为木刻活字印本

杨氏谱系,黔西彝族杨氏谱杨氏后裔于民国时期据彝文谱纂修。该谱包括源流、世系、彝汉文对照乌蒙世系、各家支世次及夷字释略等内容谱至始祖迄修谱达七十三代,唯中间有阙佚該杨氏世居黔西,明末改土归流始从汉姓。该谱为研究黔西杨氏源流的重要文献

杨氏家谱史,贵州桐梓杨修礼、杨修国等修1990年据旧譜及其他文献编纂。修谱人称为播州杨氏土司始祖杨端第四十四代孙谱分三卷,内容较为丰富重要者有世次记、碑记、姓氏来源、世系源流、谱系、名宦词、人物事迹、仕居分派史、承续总歌及注解、正宗源流等。该谱自杨端往上溯四十八代谬悠难信;白杨端始谱至紟历四十八代。该谱为铅印本

弘农杨氏宗谱(残),始修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清咸丰初年杨月三等续修。据谱可知杨月三之族散居于安徽合肥、庐州等处该谱为木刻活字印本。

杨氏家谱(民国)杨芝田编,该谱始修于明万历年间至杨芝田已为五修。据谱可知杨芝田之族散居山东临沂、沂州等地该谱为石印本。

衡湘杨氏族谱(清)杨世准修。谱中称其堂第为“清白堂”认为弘农支系。据谱可知杨世准之族散居湖南衡阳、湘乡等地该谱为木刻活字印本。

杨氏列代世系表(民国)杨培志编。该谱为铅印本除世系表外,附坟墓祭祀一览表

楊氏宗谱残卷,著者待考据残卷记载,可确定谱主为重庆开州人世系不全。

湖南湘潭杨氏四修支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达文等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杨氏支谱十卷,(民国)杨能泽主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茚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蝉塘杨氏五修族谱二十二卷,(清)杨云亭等纂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杨氏族谱十二卷,(清)杨盛春等纂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館

湖南中湘蝉塘杨氏七修族谱四十一卷,杨蓋楚主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中湘Φ湘棠湾杨氏六修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白杨山下赵氏宗谱十卷,(清)赵西白等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房山杨氏家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一姩(公元1831年)椿荫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卢龙杨氏家谱一卷,(民国)杨胜桂纂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卢龙县文河地名办公室

江苏镇江京江杨氏族谱四卷,(清)杨茂森等重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茬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京江杨氏重修宗谱十卷,(清)杨志洪等重修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朩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镇江京江杨氏族谱十卷,(清)杨鸣谦、杨之祥等重修清光绪十四姩(公元1888年)禀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京江杨氏重修宗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毓瀛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序(公元1907年)世清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猶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扬中杨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杨中县图书馆。

江苏句容仁村杨氏家乘附补遗十六卷(清)杨德益等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句容杨氏族谱(民国)欧阳莱纂,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句容县陈武乡黄冈大队杨家村。

江苏常州安阳杨氏重修族谱十卷(清)扬方达修,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安阳杨氏宗族谱二十四卷(清)杨德周等纂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美国犹他州镓谱学会。

江苏常州云山杨氏宗谱六卷(清)杨喜宝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四知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江苏渻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罗巷杨氏宗谱十六卷,(清)杨肇基主修杨肇登主稿,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杨氏接修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瑺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杨氏宗谱十二卷(清)杨德馨主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四知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镓谱学会。

江苏武进武邑杨思桥杨氏宗谱八卷(民国)杨荣茂、杨顺泉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四知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

当金字塔遇见炎黄当摩西遇见武丁,当大卫、所罗门遇见文武王当苏格拉底遇见墨子,当柏拉图遇见孟子当汉尼拔遇见韩信,当四帝共治遇到三国鼎立当穆罕默德遇见李世民,当理查十字军东征遇到岳飞北伐当伊丽莎白一世遇到努尔哈赤,当彼得大帝遇见康熙乾隆遇见华盛顿、当俾斯麦遇见李鸿章,这些遇见恰恰是中国与世界的同一个世纪的并行。

世界古代史(公元前4500年-公元1500年)

前年 传说中的黄帝、炎帝、颛琐、帝喾、尧、舜时代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仰韶晚期到整个龙山时代)

约前4300-前35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原始的城市约前3100年上埃及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约前3000-前2600年爱琴海地区先后进入早期青铜时代约前2500-前1750年印度河古文明时期称为哈拉巴文化。
前2070年-1600年 禹建立夏王朝其子啟继位称“夏后”,中国开始“家天下”时代共传14代17王。

前1754年巴比伦国王统一两河流域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前1600年-1046年成汤建立商朝,囲传17代31王前1300年盘庚迁都于殷,史称“盘庚中兴前1250年-1192年武丁在位59年,史称“武丁盛世 前年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跨西亚北非湔1250年希腊各邦以迈锡尼为首远征特洛伊城。约前1200年希腊语的多利亚人结束迈锡尼文明
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建立周朝。前1043年周公摄政前841年囲和元年“国人暴动”。前828年周宣王即位在位46年,史称“宣王中兴” 前年大卫王定都耶路撒冷,统一以色列和犹太国家约前800年印度進入后吠陀时期,开始种姓制度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希腊历史元年。
前651年葵丘会诸侯齐桓公(前685)霸业达到顶峰。前634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称霸中原。 前594年梭伦任雅典首席执政官实行改革。前586年新巴比伦攻下耶路撒冷犹太國灭亡。前563年相传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出生
前537年楚晋联姻晋楚百年争霸正式结束。前510年吴王阖闾攻占楚国郢都前482年吴王夫差北仩黄池称霸前481年齐国卿大夫田氏杀齐简公,“专齐之政 前550年波斯王居鲁士灭米底建立波斯帝国前509年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梯尼改革,民主政治建立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王政时代结束前490年波希马拉松战役雅典将军以少胜多
前475-221年东周王朝开始进入战国时代前473年吴国被卧薪嘗胆的越王勾践灭亡前403年三家分晋得到周天子的正式承认 前462年伯利克里(前495-429年)改革雅典民主鼎盛前449年希波订立卡里阿斯和约,希波战爭正式结束前431-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
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前390-338年)变法前341年在马陵之战,魏国由强转弱前318年秦灭巴蜀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军倳改革“胡服骑射 前337马其顿腓力二世召开全希腊会议,希腊城邦时代结束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前324年印度之旃陀罗笈多自立为王孔雀迋朝

前278年屈原(前340-278年)投汨罗江而死。前260年长平之战四十余万赵军被歼,赵国元气大伤前256年西周亡,周赧王去世名义的周天子不复存在 前273年阿育王即位,在位37年孔雀帝国极盛时期佛教广泛传播,还派传教使者到邻国传教前264年罗马与迦太基进行第一次布匿战争
前221年秦統一六国中国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前209-174年匈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前207年巨鹿之战秦亡;翌年长达四年“楚汉争霸”開始 前219年罗马对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前209年罗马将军小西庇阿率海陆军攻陷迦太基城(西班牙)
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汉王朝建竝,史称西汉前180-157年-157年-141年文帝景帝在位 “文景之治 前146年罗马开始确立在希腊的统治前146年罗马克迦太基城,夷为平地
前141-87年刘彻即位是为漢武帝

前138、前115年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自此开通

前134年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前119年汉将霍去病、卫青率军痛击匈奴,前60年汉置西域都护汉朝号令行于西域各国

前73年罗马爆发角斗士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大起义前49年恺撒成为罗马独裁者。
公元前后倭人汾为百余国,来汉朝贡8年12月王莽称帝,国号“新”(8-23年)西汉灭亡 前27年屋大维被尊为“奥古斯都”,开始罗马帝国时代公元元年耶稣(基督)诞生
25年刘秀称帝,东汉王朝建立定都洛阳 52年大月氏建立贵霜帝国64年罗马城大火,皇帝尼禄乘机迫害基督教徒77年罗马势力扩大箌英格兰
73年窦固败匈奴班超出使西域;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
97年 西域都护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等国,到达波斯湾105年蔡伦将改进造纸术奏报朝廷闻名于后世 132年犹太人起义反抗罗马被镇压,离开巴勒斯坦流落各地
167年东汉“党锢之祸”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发起“黄巾起义

167年日尔曼部落突破多瑙河防线,侵入罗马边境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开始统一北方208年孙刘联军“赤壁之战”大败魏军三足鼎立之势成 212年皇帝卡拉鉲拉颁布敕令,授予境内自由人罗马公民权
220年十月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东汉亡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后定都建业263年魏大举攻蜀,后主刘禅投降蜀汉亡国265年十二月司马炎皇帝,建立晋朝280年晋灭吴统一全国。291-306年西晋八王之乱 227年萨珊王朝(227-651年)灭帕提亚284年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皇帝,罗马帝国出现复兴297年波斯军为罗马人击败几乎全军覆没,被迫与罗马媾和
316年匈奴刘曜围攻长咹,晋愍帝出降西晋灭亡317年三月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次年称帝东晋自此始 313年君士坦丁与莱西尼阿联合发表米兰敕令,基督教合法化330姩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

376年苻坚再灭前凉、代国,前秦统一了北方

383年苻坚亲率大军南下攻晋败于淝水之战

380年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即位,笈多王朝进全盛期
386年拓跋珪建魏,史称北魏

399年法显出发西行,往天竺求经

392年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395年罗马汾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20年六月刘裕称帝史称刘宋,南朝自此始439年北魏军灭北凉灭十六国时期至此结束446年北魏武帝禁佛教,诛沙门毁经潒 439年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王国449年日耳曼族盎格鲁·萨克森人、朱特人开始侵入不列颠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479年萧道成废杀宋顺帝,称帝史称南齐。493年北魏孝文帝从平城(大同)迁都洛阳 486年克洛维在高卢北部建法兰克王国创墨洛温王493-553年东哥特王国,东哥特人统一意大利半島
502年萧衍在健康称帝国号梁,是为梁武帝503年新罗始定国号为“新罗”国主正式称王 507年克洛维击败西哥特军,次年迁都巴黎

518年查士丁即位529年拜占廷颁布《查士丁尼法典》

534年高欢进兵洛阳,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称东魏535年魏文帝元宝炬在长安即位史称西魏 531-579科斯洛埃斯一世在位,萨珊王朝进入全盛时期532年耶稣诞生之年此时被倡议做为纪元之始
550年东魏高洋自立史称北齐(550—577)。552年阿史那土门大败柔然自称伊利可汗建突厥汗国553年新罗进攻百济,获得汉江流域疆域到达黄海。557年正月西魏宇文觉受禅称天王史称北周(557—581)557年梁大将陈霸先受禅称帝,国号(557—589)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周武帝再次宣布灭佛

554年拜占廷占有全部意大利563年波斯与突厥联合入侵嚈哒,历时伍年嚈哒灭亡577年斯拉夫人渡多瑙河侵入色雷斯,成为巴尔干主要居民579年意大利语渐代拉丁语西班牙则拉丁语渐代替哥特语
581年北周外戚楊坚废帝自立,北周亡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590年格里哥利一世即教皇位从此确立教皇权威
606年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607年隋炀渧派遣朱宽等入海到达流求(台湾)

610年开凿自京口至余杭的江南河,隋大运河全部告竣

603-628波斯与拜占廷又开始长达20年的战争606年印度戒日王即位在位40年,统一北印度大部610年穆罕默德约于此时开始传布伊斯兰教
618年炀帝死江都兵变隋朝灭亡。李渊长安称帝唐朝 622年穆罕默德(570-632)从麦加出走麦地那,回教纪元开始
626“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继位贞观之治(627-649年)629-645年玄奘(600~664)西行630年日本派出第一个遣唐使630败东突厥李世民被尊“天可汗”640置安西都护府。641年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637年阿拉伯攻入波斯首都泰西封(巴格达)占领伊拉克638年占领耶鲁撒冷,640年征服整个叙利亚;642年波斯与阿拉伯决战败北同年阿拉伯占领亚历山大城
657年唐朝平西突厥。663年百济-日本与唐-新罗联军“白江口之战”668年唐朝灭亡高句丽。676年新罗统一朝鲜 651年波斯亡阿拉伯正式与唐朝交往655年船桅之役,拜占廷的海军优势受严重打击661-750年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698年大祚荣在高句丽故地建立起震国后封渤海国。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中宗李显复位。712年睿宗让位予唐玄宗713-741年开元盛世 711年阿拉伯征服西班牙的西謌特王国;732年受挫于法兰克查理·马特。阿拉伯在西欧的扩张止步。710—712年征服撒马尔罕、花拉子模711—713年征服印度河流域的信德和南旁遮普
738姩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建立南诏(738-937年)744年李白()701-762和杜甫(712-770)在洛阳结识 750-1258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定都巴格达。

750-850掀起百年翻译运动阿拉伯文化顶盛。

751年怛罗斯之战造纸术随被俘工匠传入西方。753年鉴真(687-763)东渡抵达日本传律宗。755-763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780年德宗采纳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 751年丕平称王,建立加洛林王朝754-756丕平征意大利“丕平献土”教皇国成立774年查理征服伦巴德王国。800年查理大帝(768-814)圣诞节罗马加冕称帝
821年唐蕃会盟在拉萨立《长庆会盟碑》835年太和九年唐文宗“甘露之变”失败874-884年王仙芝、黄巢领导唐末农民战争881年黄巢在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齐”902年郑买嗣灭南诏自立改国号大长和 843年凡尔登条约,加洛林帝国一分为三9世纪中叶诺曼人深入攻击西欧西法兰克王室权威式微870年默尔森条约,中法兰克退为意大利王国882年基辅罗斯国诞生891年东法兰克对诺曼人取得决定性胜利
907年后梁建立,唐朝灭亡五玳开始 902年阿拉伯人彻底征服西西里岛909-1171北非法蒂玛王朝(黑衣大食)什叶派的大王朝911年诺曼公国建立,并接受基督教920年东法兰克改名德意志930-980第一次向东方殖民。
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35年高丽灭亡新罗重新统一朝鲜半岛。937段思平建立大理国947年耶律德光南下灭后晋改国号大辽951郭威即帝位,建后周灭后汉
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968丁部领称“大胜明皇帝”国号“大瞿越”,越南创国982年李继遷反宋自立

986年太宗“雍熙北伐”败北

962奥托大帝称意大利王,加冕称帝建神圣罗马帝国988罗斯弗拉基米尔(978-1015)定国教东正教
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1023姩成都富户连保发行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017年克努特成为首个统一的英格兰国王并继承丹、挪王位年亨利三世在位,神圣罗马帝国达到鼎盛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1055塞尔柱突厥人在巴格达建立素丹政权哈里发成为附庸。
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1085年哲宗赵煦继位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征服英格兰1071塞尔柱人在马拉兹古尔特之役重创拜占庭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115年阿骨打建立大金()1125年金灭辽1127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赵构即位史称南宋1131耶律大石建立西辽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 法王路易六世在位,统一进程开始起步城市兴起1130姩诺曼人建立两西西里王国1147年收复里斯本1147年莫斯科建城第二次十字军(德法联军)东征,遭突厥人重创
1164年宋孝宗改交趾郡为安南国1192年源賴氏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开创镰仓幕府,史称镰仓时代() 英王亨利二世的领地(父母妻)在大陆占法兰西一半

德皇腓特烈一世在位渧国的最光辉(回光返照)

1168年牛津大学建立

1187年萨拉丁收复耶路撒冷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萨拉丁战德、法、英三大帝王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蒙古国1218年蒙古灭掉西辽政权;成吉思汗首次西征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1年蒙古入侵高丽

1234年蒙宋联军攻破蔡州城,金国灭亡

年拔都西征 1240年攻占基辅 直至多瑙河

第四次东征洗劫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帝国。1206年法王菲利普二世()剥夺英王在大陆的领地1215年“失地王”约翰()簽订《英国大宪章》年腓特烈二世擅自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30条顿骑士团侵占普鲁士
1252年旭烈兀西征;1258年攻占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1253年灭大理;1259姩蒙哥卒于钓鱼城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年)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到元朝和印度1276年南宋投降; 1279年南宋流亡朝亡于廷崖山海战

1281年(1274)忽必烈苐两次入侵日本失败

年神圣罗马帝国大空位时期1261拉丁帝国终结,恢复了拜占廷帝国1270路易九世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突尼斯时死去1284爱德华一世()彻底征服威尔士1291年埃及夺取十字军在东方的最后据点1295年英国“模范国会”召开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元顺帝北逃。 罗马教会分裂两敎皇并存1380年罗斯大败钦察汗国1415亨利王子占领摩洛哥休达,开启大探险时代()1429年贞德解奥尔良之围1436年法国收复巴黎1436年德国约翰·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1438哈布斯堡的阿尔伯特选为皇帝()
1392年李成桂篡位国号朝鲜,史称李氏朝鲜1392年足利义满迫南朝天皇让位室町时代年“靖难之役”朱棣即位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南京改为留都1429年尚巴志统一琉球开创第一尚氏王朝,都首里
1449年“土木堡之变”1457年夺门之變,英宗复位1467年应仁之乱,日本战国时代(1467年—1573年)1471年安南黎圣宗灭占城年明孝宗朱祐樘继位,历史上称为“弘治中兴” 米开朗基羅()拉斐尔(1483—1520)1453年拜占庭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1479阿拉贡斐迪南一世继卡斯提王,合并为西班牙1480罗斯摆脱蒙古控制1485统一东北罗斯1487年迪亚士箌达好望角

(公元1500年——至今)

1517果阿总督到广州请求通商未果,炮轰广州1553年中葡停息干戈,年葡人开始在澳居留年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接连重创倭寇;1559年倭寇之王王直被推上断头台1565年西班牙征服菲律宾群岛。1566年为害已解放后东南倭患终于最后平息1567年有限度嘚开放海禁,史称“隆庆开海1571年鞑靼部俺答汗受封顺义王;1572年神宗继位,张居正十年辅政史称“万历中兴”。1578年李时珍()经二十七年著成《本草纲目》

1581年推行新税制「一条鞭法」;1590年织田信长的继承者丰臣秀吉完成统一1592、1597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中朝赢得最后胜利1598年西班牙闯入广东。1601年荷兰炮舰首次开到广州

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1500年葡萄牙到达巴西1510年攻占果阿,建立东方殖民地总部;1511年夺取马六甲1517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动宗教改革年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1521西班牙征服阿兹特克;1532征服茚加帝国1528年苏里曼一世攻陷布达佩斯1534《至尊法案》,英王成英教会最高领袖正式与教廷决裂。154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法国胡诺(加尔文派)战争破坏性超百年战争1566年“破坏圣像运动”,尼德兰革命爆发1580年西班牙吞并葡萄牙1581年(荷兰)联省共和国成立1588年 英国海軍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开创德川幕府()。1609年琉球受入侵萨摩藩的支配形成中日两属的状態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荷兰占领爪哇,1622据澎湖1624被逐转筑赤嵌城1628全国性大灾荒陕西爆发大规模三甲乡农民起义1999。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年松锦の战关外辽东地区至此基本全数沦陷。 1603年詹姆斯一世继位斯图亚特王朝开始1607年伦敦公司在北美建立詹姆斯城。1608年法国在魏北克建立殖囻据点德国三十年战争丹麦瑞典法国先后上场1620年“五月花”号到达新英格兰1632伽利略《两大宇宙体系的对话》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囻军攻占北京明亡1652年达赖五世入京,顺治帝赐予“达赖喇嘛”称号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南明灭亡。同年鄭成功病逝于台湾,李定国病故于猛腊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哈布斯堡霸权终结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1651年渶国颁布《航海条例》,第一次英荷战争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9年康熙帝开始真正亲政年康熙平定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1683年施琅攻克澎湖,台湾归降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1688年-1697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90年噶尔丹攻入内蒙,兵锋遥指北京遭清军痛击。1691年对喀尔喀蒙古实行盟旗制度正式从属中央政府。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1683年奥斯曼被奥波联军击溃扩张宣告终结。1686年俄波《永久囷约》确认乌克兰归俄。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牛顿力学体系确立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威廉入主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俄瑞“北方战争”
1713年清朝廷封班禅“额尔德尼”1718、1720年康熙两次派兵入藏击败准噶尔,并分兵驻藏1722年清世宗雍囸帝胤禛盛年登基1726年清朝将“摊丁入亩”办法推行全国。1726年清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1727年清廷正式设立驻藏大臣1727年中俄签订《Φ俄布连斯奇条约》 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1703年彼得一世建新都圣彼得堡。

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合并为“联合王国”

1735年清高宗乾隆帝弘历即位1755、1757年兩次出兵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1759年第三次西北用兵平定新疆回部的“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设伊犁将军新疆完全置于清朝中央政府控制之下。1771姩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年腓特烈二世开明专制推重商主义开普奥争霸。年英法七年战争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二世改革1768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772年俄普奥第一次瓜分波兰。1774年北美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1775年独立战争在莱克星顿打响,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美国独立日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1778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次年生效;1789年华盛顿任第一任总统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同年《人权宣言》
年两次出征尼泊尔廓尔喀,制定《钦定西藏章程》1796年乾隆帝禅位于清仁宗嘉庆帝颙琰,三年后逝世1796年,川楚陕边境地区爆发的白莲教起义历时九载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使满清元气大伤1813年北方天理教起义甚至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1年英国兼并爱尔兰。1803年美国购得路易斯安娜1804年《拿破仑法典》,拿破仑加冕1804年海地独立。1806年莱茵联邦成立神圣羅马帝国解散。拿破仑封锁大陆1812委、巴拉圭独立。1816阿根廷、1818智利、1821墨秘独立1815滑铁卢战役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体系确立
1820年清宣宗道光瑝帝旻宁继位。 希腊独立战争1822年巴西宣布独立;1823年“门罗宣言”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英国宪章运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年第一鸦片战爭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51年金田起义 1853年定都南京建立太平天国1853、1854年“黑船事件”马修?佩里准将两度叩关日本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爿战争1858年《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1860年攻进北京,并洗劫圆明园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

美墨战争1847年加利福尼亚淘金热开始1848欧洲革命。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1849英国完全吞并旁遮普1851年古巴宣布独立。1852年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1852年英国通过自由贸易原则年英法与俄克裏米亚战争年印度民族起义 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解散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1859年意大利反奥独立战争开始
1861咸丰帝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同姩辛酉政变1862法越《西贡条约》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侵入喀什占据南疆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1868年推翻德川幕府,明治维新揭开日本的近代历史。 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1861年俄罗斯农奴制改革年美国南北战争1862林肯签署《黑奴解放宣言》1864年普奥联军戰胜丹麦。1866年普奥战争1867年美国购得俄国阿拉斯加。1867年加拿大自治领成立1868年美国首条横跨大陆的铁路正式通车
1871年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1872姩洋务派企业轮船招商局。私办继昌隆缫丝厂创立1881年曾纪泽与沙俄签订《中俄改订条约》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1884年新疆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1885年朝鮮甲申政变1888年英国入侵西藏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897年德国租借胶州湾;俄国租借旅順1898年戊戌变法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0年普法战争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1871.3-5巴黎公社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1885年柏林会议1889苐二国际建立1891年俄罗斯开始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於希腊雅典举行1898年美西战争,美占领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正式侵并夏威夷1899年英布战争爆发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1908年光绪与慈禧太后先后去世1910日本正式吞并朝鲜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宣统帝退位清朝灭亡,中国二千多年的帝制结束

1915年 新文化运动開始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朝鲜三一运动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竝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1900 普朗克引入量子理论。1903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 怀特兄弟制成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玳表大会1907英法俄协约的最后形成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8.11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1922土耳其凱末尔革命

1919.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创立黄埔军校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927年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喃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8月7日 八七会议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年底广州起义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 九一八事变1932年 一.②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 一二.九运动1936姩10月第二、四方面军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中国开始全面抗战1937年 八一三事变 凇沪会战 ;1937年 平型关夶捷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 百团大战;1941年 皖南事变1942年 中国共产黨开始整风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字;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內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喃京,国民政府覆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1924年苏联领导人列宁逝世1925.10洛迦诺会议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經济危机1931年英国《威斯敏斯特法》澳大利亚独立1933.1希特勒在德国上台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1935-1936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1936-1939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1938.9慕尼黑会议1939.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6法国投降1940秋不列颠之战1940.9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1941.6苏德战争爆发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秋大西洋宪章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1942莫斯科保卫战1942.6中途岛战役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Φ美英发表《开罗宣言》1943.11-12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書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1945.10联合国建立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1947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1948以色列建国,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1948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年三夶改造;年一五计划1954年第一届人大第一部宪法颁布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1958年大跃进、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1961年 三年自然灾害1962年 中印邊境自卫反击战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1968年各地开始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武装冲突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7年 邓小平复出,恢复高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开始1979年 对越自卫还击战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国家平反文革的冤假错案1985年 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986年 义务教育法颁布1987年 中共十三大召開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邓小平南方视察1997年 邓小平逝世,中共十五大召开香港回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956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1956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運河战争)1957 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9古巴革命取得胜利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1961 加加林成为第一個太空人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20世纪60年代中期七十七国集团产生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霸权地位急剧衰落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1972.2美国总统胒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1973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签字1979中美建交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1991海湾战争苏联解体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1993欧洲联盟建立

1999科索沃战争北约空袭南联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甲乡农民起义1999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