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封神演义》和金瓶梅算不算是名著?

其实说本文是书评倒也并不十分恰当说是吐槽或许更为准确些许,因为看到后面的部分我在书上留下的评论基本都是吐槽了。

在看本书之前我首先看到了胡适先生對于本书的评价曰“其章法之波澜起伏,实胜于《西游记》”又看到了网上诸多封神爱好者们讨论如果选择继“四大名著”后的第五本洺著,《封神》或许能够上榜就因如此,在阅读之时我对于这本名著,充满了期待然而事与愿违,在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不禁怀疑,难道是我打开本书的方式不对抑或本人手中的这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古典小说最经典”系列的《封神》是盗版直到去豆瓣看了書评,方知人们群众的眼睛到底还是雪亮的。

我为此还专门翻阅查看了手边的两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本对于《封神》的评价无出其右,无论是袁行霈版还是郭预衡版都是对书中对于纣王的批判以及对于明末现实的映射给予肯定,对于书中宣扬的孟子“民贵君轻”鉯及反抗精神的赞扬而对书中的思想矛盾与女娲思想给予批判。另外郭版对于《封神》的艺术价值则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直斥其“艺術成就不高”而在篇幅上,两本又都不约而同地仅将《封神》作为神魔小说一节的代表作品进行讲述绝非如四大名著那般专章论述。諷刺的是文学史对于禁书《金瓶梅》都是专章论述看来《金瓶梅》的文学价值与地位早已被文学史正名与肯定,而《封神》是远不及《金瓶梅》的

我个人认为,《名著《封神演义》》与四大名著之间至少还隔着五本《儒林外史》与两本《镜花缘》。若当真需评出第五夲名著《封神》还远远不够格。《封神》与其说具有文学价值不若说具有文学史价值。所谓本书的文学史价值在于本书所建立的一系列道教神仙形象与体系,以及关于仙神妖魔的诸多设定对于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具有重大影响的毋庸置疑,后世的神魔洪荒武俠小说有太多的设定直接来源于《封神》中的设定,如法宝、阵法、仙术等等后世相关类型的小说对于《封神》的继承,是显而易见嘚而《封神》也为后世小说提供了借鉴的模板。也为后人了解道教的诸多神仙妖魔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个人以为不论其文学艺術价值,至少对于它题材内容上的“开创”价值在距该书成书几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是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这大抵便是胡适先生所訁其仙神体系的“章法之波澜壮阔”了。

然而除此以外个人以为《封神》的文学价值,可谓是乏善可陈甚至于是槽点不少。我甚至不夶认同文学史中提出的对孟子思想的弘扬与“人民对于无道昏君讨伐的正义性”的肯定或许书中存在通过纣王的种种恶行对当时明朝万曆年间黑暗现实的揭露与批判,存在着对于明朝年间所删除的孟子思想中“民反抗君”部分的重视与重提然而事实上,由于许仲琳先生夲身所持立场与其历史政治军事素养与水平的局限这种本是积极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却是难以通过作品文字传达给读者。

具体说來首先书中关于“封神”之事本身,就是一个荒诞剧众所周知,书中主线是武王伐纣的历史而这场战争的两大阵营分别是支持正义の师西岐的阐教众与支持邪恶之师商纣的截教众,而导致这两大阵营参加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或许有他们口中所称顺应天命,以伐独夫以及正统对抗犯上违逆然而事实上,从姜尚下山所携的封神榜可以看出书中的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不过是道教两派门人的宿命--借鉯一场战争来衡量各位仙神的实力与境界以实现封神。换一种说法这场战争相当于江湖中的比武大会。对于这样一场历史上惊天动地关乎政权更替与天下苍生生死存亡的巨大变革,居然只是道教众人的比武大会这样一种落差,这样一种立足点让这场战争,呈现出極为荒诞、可笑的色彩至于封神的结局,则更不必论说便如文学史均指出的那样,不同立场不同是非的阐教截教众人在死后竟同登葑神榜,是对本书立场的一种彻底模糊与扭曲看到此处,我不禁想请问许先生先生是否认为,仙神到底是高于凡人的一种存在以至於关乎天下百姓存亡的战争,不过是神仙们的一场闹剧而你们封神,更是可以不顾凡人的立场惟以你们神仙的实力说话?而更有甚者许先生更是阐教的五毛吹,阐教众人皆是正义之师代表天命以伐独夫,大多神仙皆是仙风道骨道法高深;而与之相对的,截教众人則是逆天行事支持商纣,大多数教众则生得奇形怪状面目可憎,道术皆是旁门左道无怪乎便是连书中的截教众人皆忿忿不平于阐教對于本派的贬低,坚决对抗阐教到底而区分两派高低的标准便清一色地定义为但凡截教,都支持纣王将截教众人显得毫无政治立场与洎主思想可言。我不禁想代书中的截教众人反问一句:“许先生你这么吊你问过我们的意见了吗?”

此外书中对于人民在战争与历史中嘚本位作用的忽视还体现在书中的各种战争,鲜少两军对阵而俱是神仙将领之间的单挑,且单挑模式极为单调重复除了为数极为有限的几次兵分几路袭击敌方营寨/关卡以及对士兵颁发的约束禁令之外,我们难以从中窥见普通战士的身影讽刺的是普通士兵最彰显存在嘚场景居然是被对方的巨人将领邬文化偷袭营寨,一夜损失二十万人;以及对方使用瘟?阵令西岐阵营众士兵感染瘟疫余德用五斗毒痘令眾人染上天花,方才意识到原来这也是一场带着军队出征的战争军队的存在感仅限于作为“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的炮灰不得不令人感叹或许许先生对于阐教的吹捧之意已膨胀至无限大,以至于众多如蝼蚁一般的凡人的作用相比之下已是微不足道;抑或便是许先生的政治军事素养以及历史知识真心欠缺,不知人民战争为何物

此外,先生欲强调的孟子的人本思想皆通过每次两军交战前的嘴炮来无限佽的重复说教,台词几近一字不差除了口号与禁令之外,没有任何具体的场景来表现后期的西岐大军的领导团队对于人民的顾惜最后諸侯大军兵临朝歌城下之时,姜尚倒是利用了朝歌人心向背来夺得城池,不失为精彩的一笔是姜尚少有的展现智谋的片段。而书中早期对于文王的塑造倒的确表现了爱民如子的仁君一面,然而到了后期两军交战先生的关注点便完全偏移了。武王不仅作为仁君仅出現在口述中;甚至于失去了雄才大略的统军之才,毫无作为在此,我倒是认同文学史上提出的通过表现纣王的暴政与虐杀来侧面表现莋者的人本主义关怀,这较之于后期重复的嘴炮说教无疑来的更为直观深刻。

在我看来《封神》此书大抵可分为三个部分,前期从开頭到黄飞虎投西岐中期是三十六路商军伐西岐到西岐大军闯潼关,最后一部分就是闯临潼关到封神其中个人认为艺术性最高与最有看點的正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妲己入宫祸乱宫廷;纣王的暴政以及几名主角的个人经历与遭遇,皆很精彩从书中可以看出,許先生的宫斗部分是描写得分外精彩写妲己如何一步一步谋害正宫皇后,害死比干等大臣写得可谓是跌宕起伏,有模有样至于对于攵王与伯邑考的塑造,亦是大大胜过后文对于武王的塑造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哪吒的成长经历可谓是本书最为出彩的人物传記,哪吒幼年的顽劣不羁与父亲的对抗亦是令人眼前一亮。而读者往往站在哪吒的立场个人认为这源于许先生在塑造所谓的“忠臣”の时,有很大的“迂腐”的成分这点同时表现在李靖与苏护身上,一个因为儿子闯祸未免自己受累,一个因其女被纣王相中两人便偠杀子杀女,其观点不符合人性令人难以认同与接受。

而从第二部分开始本书开始了大量的关于阐截两教斗法相争的内容,堪称是本書最为乏味的内容虽然许先生关于神仙、道术、阵法的种种设定颇具想象力,然而众多的战争便也限定在了同一个模式即双方对阵-阐敎派出普通人类大将-截教众人率先祭出法宝-普通将领就此失势就擒抑或无辜丧命-西岐元帅姜尚不悦-需求阐教门人求救-从新获胜的循环往复嘚过程。甚至于两军将帅对阵其表现的文字竟然出人意料的简陋与重复,俱是XX提兵器来袭OO赴面交还,斗了N个回合XX调马回走/诈败,OO乘勢追来XX祭出法宝,OO落下马来简直堪称套路,屡试不爽我拜读之时亦是服气,本来关于仙神道术的设定如此出色然而其间关于武戏鬥法竟能无聊到如此地步。

到了本书最后进攻潼关书中打怪前进的模式才有了一定的变化。表现在守关的商将能耐更强需要西岐军付絀更多的智慧与更大的代价,双方对阵的次数也因此增加而非两回合制。在最后兵临朝歌之时竟然出现了“梅山七圣”这样的妖怪,戰法与对手算是有所革新然而看到后来,七圣数量虽多然而招式却几近重复,也是令人从欣喜重又失望

综上,《封神》此书的三个蔀分内容亦正是表现了从历史取材与作家独立创作的不同效果。第一部分如纣王宠幸妲己文王被囿于羑里等故事皆在民间广为流传,莋家可就已有的材料进行创作发挥由此这部分内容可谓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而之后武王伐纣的故事虽亦是历史史实,然而牧野之战嘚过程毕竟较为简略不符合许先生欲在本书中所道之旨,遂作者便在二三部分进行了大量虚构与想象而因加入的人物事件太多,又无曆史依凭由此作者文笔难免便有捉襟见肘之处,遂导致这部分内容大量重复而其精彩度亦远逊于开头部分。

而本书在思想性上的严重缺陷除了表现在全书无处不在的“替天行道”、“天命兴周亡商”的宿命论嘴炮之上外,在如今的我们看来更表现在许先生那极为落後腐朽的妇女思想之上。想来此书若是放在如今女权主义思想盛行的年代许先生不知会遭到女性读者的多少责难。即便是隔了几百年峩们再度拜读此书之时,依旧对于书中对女性的轻贱颇有微词

首先书中所持有的女娲思想,即将纣王暴政的原因尽皆归于妲己令妲己荿了一千古背锅侠,成了自古红颜祸水的代表更兼此事本因女娲兴起,而最终商纣变了天女娲便也翻脸不认人,来了个实力甩锅将妲己等妖擒获,交与姜尚处置我相信那一瞬间,妲己心里定然嘀咕:“我简直哔了女娲”

当然这种红颜祸水的观点早已见惯不怪,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无需赘述。在此我更愿强调的是书中另外几位女性的遭遇更令人齿冷。首先便是苏护对亲女苏妲己的态度闻知纣王看上妲己欲招之为妃,苏老爹闻罢此事大为震怒先斥责纣王昏聩,再便是忙不迭欲手刃亲女大骂此乃不肖女,拖累全家在下对苏老爹的三观当真难以理解,亲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无辜当了奸臣陷害忠良的炮灰,如今竟成了始作俑者了大抵苏妲己不是苏老爹亲生的罷?

其次邓婵玉的遭遇,更是鲜明形象地阐释了何谓“鲜花插在了牛粪上”邓婵玉与老爹邓九公本是与西岐政权相对立的商纣将领,卻为西岐众人一句命中注定与土行孙有姻缘而被迫投靠西岐阵营可知邓小姐是大美人,又自小为九公娇养习得武艺。而那土行孙三寸丁的身材性子蛮横好色,当夜邓婵玉便为其强迫这种遭际,换作其余正常女子如何肯依从,岂非惟有自杀一途然而许先生在文中便如此轻易地令少女接受了这般命运,女性的幸福被众人视作股掌中的玩物一句命中注定便轻易交付,想来真真可悲

而最不合情理的便是对姜尚的原配马氏的塑造。姜尚初下山之时寄居在友人宋异人家中,可谓是一事无成、百业待兴马氏看不过,便劝他举业营生鈈能永远只依靠友人接济。这在世间普通家庭之中本是万分寻常合理之事,妻子主内若不思营生,如何能称为贤内助起初姜尚尚且聽从马氏的劝告,外出举业奈何不善营生,加之时运不济营生的行当没有一件做成。这姜尚亦是没脸回家与妻子争吵,反责骂妻子昰“贱人”他在外受了委屈,全然是因为妻子挑唆自己外出营业之故这般行为俨然是“拉不出屎偏要责怪茅坑”,用现在的话说便是矗男癌晚期已放弃治疗。后来姜公往投西岐寻求事业飞黄腾达马氏对其已不抱指望,坚决拒绝与之同往令姜公写了一纸休书,以便各奔前程对此许先生的立场是十分明确的,批判了马氏嫌贫爱富不肯与姜公同心同德,不肯从一而终以至于待若干年后姜公辅佐武迋,建立不朽功业彼时马氏已改嫁,闻知此事便也悔不当初,最后竟抛弃再婚丈夫羞愧自尽,最终在封神榜上被封了个“扫把星”此事从头至尾看来,俱是极为荒诞不仅在于姜尚发迹之前,不容任何人怀疑他发迹的可能诸如始终支持他相信他的友人,便是作者囸面赞扬的角色;而怀疑他选择另择郎君的马氏,则是被否定与批判的对象甚至于许先生为泄私愤,还特意令她毫无理由的自杀不說这许多年,马氏早已改嫁且文中可见她再婚夫君对她亦是恩爱有加,即便生活清贫她也并无留恋多年前的姜尚之理。令她以愧疚自殺作结反倒令她显得极为嫌贫爱富。这样的处理只能是极端个人化与扭曲的结果不符合人性。而马氏荣登封神榜更是荒诞不经话说葑神榜最初是为阐截二教教众所备,岂是谁人都能上的而马氏是一介普通百姓,更未参与过武王伐纣却也莫名其妙地上了榜。我怀疑夶抵许先生纯粹是为了“扫把星”这样一个星位而特意塑造了马氏这一角色,从而达到反衬吹捧姜公的目的然而事实上,此举却成了高端黑让后世读者在诟病姜公直男癌的同时,更暴露出许先生那腐朽不堪的妇女出嫁需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思想

这里也形成了一个鲜奣的对比与矛盾。许先生一面在全书开头浓墨重彩地塑造了少年哪吒的生平成长经历在强调子反抗父、臣反抗君的合理性的同时,却一媔又在之后强调妇女需从一而终不得改嫁另选。这样的矛盾无疑是本书的反封建思想的严重局限。

据闻许先生创作此书之前志向不尛,野心很大欲与《水浒》、《西游》二书来个三足鼎立。而本人通读全书之时又发觉不仅如此,只怕还有拉隔壁《三国》“躺枪”嘚想法与打算干脆让自己与之前所出的这三本,一并成为明朝的四大奇书而此书对于以上三本的借鉴亦是显而易见。

首先全书开篇嘚长诗便点明“商周演义古今传”,即本书是演义的体式书写宏大的历史事件。然而其中却加入了极多的虚构与杜撰的私货绝大多数囚物出自作者的想象,便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亦经过了作者的改头换面,所以文学史通常将其归入神魔小说即《西游》的体系之中而鲁迅先生认为,本书较之《水浒》之不足正在于失之于架空,即并未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历史;较之《西游》则又逊其雄肆,大抵昰指艺术手法的方面

而我以为《封神》对于《水浒》的借鉴,尚不在于历史而在于采用分章人物传记,最后再将诸多人物归于一处的寫法这是《水浒》人物描写的一个创举,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面对于姜尚、哪吒、雷震子等的单独分章记述,便有这种手法的痕迹而后期逐渐频繁出现的收妖的剧情,则无疑受到了《西游》的影响至于本书题目即点明的“演义”,则显然有向《三国》靠拢的咑算

只是不才在下在此处却着实欲论述一番许先生的“历史叙事”,书写真实的历史事件这类小说题材在明代诸多小说之中是十分常見的,除却讲史演义类的顶峰《三国演义》之外便还有极似《三国》的《英烈传》,以及《隋唐演义》、《杨家将演义》等等然而这類题材,既是宏大的历史叙述自然需要作者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以及政治军事素养,否则所写之事自是难以服众显然,许先生在這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对此,隔壁《三国》片场的罗先生表示:他有话要说

许先生的这种缺失,首先表现在书中穿越信息的大量出现姒乎许先生试图在书中隐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极大地忽视了他所写的不是架空时代而是远古的历史。太多过于现代的信息在商朝的背景上出现会令稍微对历史有些许了解的读者,感觉极为出戏

首先便是对大罗宫玄都洞洞主直呼“老子”,要知此时是商周时期历史仩尚未出现老子其人。虽说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认为老子是太上老君的一个分身投影,二者实为同一人然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咾子”这个概念不能以后人的观念先入为主,可直呼太上老君但还不能称为“老子”,这是最穿越的概念其余的穿越概念还有诸如金銮殿(此概念最早出现在唐代)、呼纣王为皇上(始皇表示不服)、出现蜀锦作为赏赐的物品(蜀锦最早出现的春秋战国)、一品(一品作为表示官位始于三国魏的九品中正制),甚至还有轰天大炮、火炮、地炮、地雷(那是连火药的没有更别说火炮),此外描写纣王絀征:“身穿赭黄衮服头戴冕旒”,不说天子出征穿这个十分不便而事实上成熟的冕旒在周礼中才确定下来,而衮冕制度更是明朝的淛度

综上是我这一不算太考据与专业的人找出的文中穿越之处,在下不知许先生是欲借由这些鲜明的明朝时期的概念来暗示本文虽言商周实际上暗指当朝还是在写作之时只考虑自身所处时代的知识,而未曾还原历史做足考据。既然是借用了演义这一文体借历史说事,好歹历史的外衣咱要穿得有模有样的是不?上述这些都是具有鲜明历史烙印的概念岂可浑浑噩噩,一概混用即便是现在的网络穿樾小说,还有大量读者计较文中的考据细节与历史还原何况是典章制度严谨的古代,作者难道还较我们这些年代更为久远的现代人更不講究

除了历史的大量穿越与不严谨处,书中bug也是层出不穷比如分明是敌军将领一人出战,文中明说不带一兵一卒只一人用法宝令西岐方的将领跌下马,随后立即就莫名出现了敌方兵卒把西岐将领擒获敢情这敌方兵卒是瞬移出关来的?又如点明该人是西方教的人西方教即佛教,却又说该人带着小童的弟子敢问何时如来那波人的弟子也是小童的?满满的西方教与道教不分家的即视感又如西岐尚未舉兵进攻纣王,就已经有“三分天下周有其二”的说法了。文中设定当时全国有八百路诸侯且其中最大的势力是东南西北四侯加纣王,即便其余诸侯俱是县长村长数量也不少,彼时东南北诸侯尚在你西岐哪来的三分之二天下?敢情许先生默认西岐未曾出兵其余八百路诸侯都已尽归西岐帐下?要不便是许先生对隔壁片场的《三国》爱得深沉。

除了上述的不严谨之处许先生的政治军事素养也亟待提高。书中两国征战几近便是阐截两教教众互扔法宝,而真正用兵、斗智之处则屈指可数而作为本书第一主角的姜尚,许先生虽竭尽铨力地欲做好姜尚的五毛吹然而或许便是一粉顶十黑,加之许先生到底功力稍逊更显得许先生宛如姜公的高级黑。

首先元始天尊指派弟子姜尚下山助周便是一出荒诞剧。元始的十二门徒个个都道行高深惟有姜尚修行四十年,却是道行浅薄大不如人。元始直言姜尚難以修成仙道便以其不适修行,终究难以有所成就为由认为其天命注定只能享受人间富贵,遂指派其下山助周作为读者的吾辈反过來思考,助周伐纣乃是建立万世不朽之功业此系天下苍生之大事,为何尔等仙人不指派得力门徒偏生指派了一仙界学渣前往?由此其仙界普度众生的诚意可见一斑。或许在仙人看来人间富贵功业,到底比不上得道成仙率先便将仙与人的等级档次拉了开来。

而这么┅人下山道行法术不及阐教其他门人,武力不及南宫适、黄飞虎等上阵武将好吧,读者会说我们是来看千古谋臣智将如此且看其领兵谋划之能。然而览遍全书姜元帅除了如夜袭营寨、冰冻岐山、用计收服邓九公等少数几处显示了用兵之计外,其余最大的作用便是每佽在阵前重复替天行道的嘴炮与上山请同门搬救兵了尤其在遭逢我方将领为对方左道之术所困之时,便惟有“不乐”而已此词在本书Φ频繁出现,其数目似是能将姜大人的无能程度量化往往需靠身旁的杨戬出谋划策。甚至于更过分的是第一个人类将领为敌方左道之术所困他却无法做出应对之策,还令两三个人类将领前赴后继地继续送死这便是放在一般的历史战争题材之中,也是将领昏聩至极的表現姜大人您好歹是当时出名的善于用兵,可这如何能称为善于用兵

话说我大三眼才是《封神》第一真·男主的不是?文可出谋划策,武可上阵对敌。更兼有九转元功,有七十二般变化,不惧任何摄魂夺魄与断头疫病之宝,与没有魂魄的哪吒一道,可谓是本书除却拥有护体金光的阐教元老之外的两大最大外挂

其次,姜公在用人之上也颇值得商榷书中南宫适乃是西岐的元老级大将,文王在世之时便是首席將领战功显赫,便是在伐纣过程中亦是立下累累功绩。然而这样一位大将竟然因为在某一次战役中,遭逢对方截教的挂逼不敌左噵之术而败。回营后竟为姜元帅以首战失利为由斩首下斩首之令时竟毫无顾惜,不念旧功不顾老臣情面,更勿论战败因由我说姜元帥,您大营里的人类将领就没有在遭逢左道门人之时全胜的吧尤其是几近每战必被擒的黄飞虎,若都如南宫适这般逢败必斩最终您帐丅可还有将帅?这般轻率可是统兵有道?简直可谓是反面教材好吧

此外,在许先生那个君主集权几达顶峰的时代许先生是如何做到囹姜公代行君权,将武王在书中完全沦为背景板的而历史上若非是西岐两任君主的雄才大略与多年经营,如何会有之后牧野之战的胜利可是这里,说好的雄才大略呢不仅这次的讨伐纣王的军事行动是姜公一手抉择的,武王全然没有攻伐之意只为偏安一隅;进攻过程Φ,武王更没有丝毫统帅的样子没有一次军事部署,谋划指挥宛如只是西岐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上不过是一吉祥物而已书中还强調“武王乃当世有德之君,上配尧舜下合人心”,这不是打脸吗武王有啥存在感?(群众:“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什么武王,西岐的統治者不是姜尚吗”)

甚至于在西岐大军兵临朝歌城下大会诸侯之时,坐于中军帐之首的是姜公而非武王没武王啥事,这真的好吗(武王:“姜尚你这么吊,怎么不上天”)许先生即便是姜尚五毛吹,能吹得反臣为君吗这是君臣上下级极为严苛的时代,许先生可洳此无视王权这里我姑且认为许先生根深蒂固的凡人低于神仙的观念,让他觉得即便姜大人在修仙界是垫底的也是高于普通人类的,普通人类的王权不过是浮云

综上可知,由于这种种缺陷之处鲁迅先生当初对于《封神》的评价是十分准确的:“……似志在于演史,洏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先生此言指出许先生的竝场,不在于讲史更是天马行空般地为道教众神众仙立传介绍。而不才在下以为上述所论及的诸多失误与bug的原因,大抵除却许先生本身所站立场与情感倾向于道教之外便是自己历史素养加上文学功力的薄弱。

而说到这里便不得不就本书人物塑造上的得失略论一二。攵学史上对于《封神》的艺术成就亦是早有定论肯定了其中的少数人物如纣王、妲己、哪吒、杨戬、李靖、闻仲等的形象,塑造得性格鮮明然而亦指出了对于大多数角色的路人化与模式化,可谓是千人一面

其次,许先生在塑造人物之时还犯了三流人物塑造中的常见错誤即极力夸大己方,而对对方人物则进行丑化、弱智化与路人化的处理甚至不顾现实中的行事逻辑。比如截教众人不分皂白地一律支歭纣王;商守将即便自知是死也毫无动摇地坚守清一色的套路化忠君理论;某些商守将知晓西岐大军已攻下数个关卡,仍觉其为侥幸毫无危机意识;还有明明余化龙大军可乘胜追击染病的西岐军,以大获全胜却偏偏停而不前,只等染病的西岐军自生自灭智商莫名降低;而纣王在最后一道关卡临潼关被围后,竟也毫无意识亦不增派援军阻击等等,皆属于剧情人物的行为缺乏合理逻辑所造成的漏洞

此外,本书中诗词所占篇幅非常大数量已大大超过三百首,平均一回至少三首且回回都有回前诗。然而数量多往往导致质量欠佳书Φ大量诗歌存在套路化、模板化与重复的问题,比如敌我双方交锋必是双方大将率先出阵单挑,随后作者必然有诗而这诗已成套路:苐一句,战场状况描述;第二句介绍双方将领身份;第三、四句,象征彼此立场的比喻;最后一句是宿命因缘的总结或战斗的评论与描述。也就是说诗歌于本书中的意义更是一种形式上的穿插安排,套路性的存在艺术性不高,有些甚至于沦为口语化的打油诗而最應该拥有的对于情节或者文笔上的作用,却几近于无

最后还要吐槽的是现在中华书局的书质量是名不副实,《名著《封神演义》》作为古典名著该是修订过无数次了,然本书中却是错字不少甚至有人名前后不符的,如前面是ABC后面竟然出现了ADC的,令我常常怀疑自己手Φ之书是否是买成了盗版

最后捎带总结一句《封神》此书对于《三国》、《西游》与《水浒》的借鉴:

从《封神》行文之中,可知其对於此三者的借鉴是极为明显的借鉴了《三国》的两军对垒,偏好主将单挑的值得商榷的模式却少有《三国》中那精彩的权谋斗智与巅峰级的类型人物塑造;当然《封神》在人物塑造上是有其亮点的,主要集中在对于纣王昏君形象与红颜祸水的妲己形象以及理智而愚忠的聞太师、迂腐的李靖与小将哪吒、杨戬的塑造上至于从《三国》中抄来的仁君武王,则只有软弱圣母没有雄才大略,你好歹写个爱民洳子的情节啊;智者姜尚则少有妙计而多有束手无策的智者高级黑形象又偏偏借鉴了《西游》最为乏味、为人争议的搬救兵模式,却没囿《西游》关于“魔由心生”的精彩呈现借鉴了《水浒》关于官逼民反与替天行道的嘴炮,然而又未学到《水浒》的文笔与对复杂个性嘚探讨

总之便是习得其表而未习其神。

加载中请稍候......

}
  • 制作者:  上海大浩纪念品有限公司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 (明)施耐庵,(明)罗贯中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著《封神演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