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这有朋友送给父亲的话一副欧阳中石的字,您帮鉴定一下真假,父亲去世了,不知道真假

央视栏目中的欧阳中石他在家風文化中写下这个字......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一大精髓

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

人和百业旺家和万事兴

众多书法家们笔下的“宠儿”

央视欄目《谢谢了,我的家》

一位大书法家的家庭生活

“和”字是他传承自母亲的温和家风

他爱孩子爱学生,爱周围的人

欧阳中石师承国学夶师吴玉如

古朴而又华美开创了一代新书风

著有《欧阳中石书沈鹏诗词选》

《中石夜读词钞》等众多作品集

欧阳中石还是一位书法教育镓

书法学学科建设并不完善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书中华美德古训

从开办成人书法大专班开始

他们开创了从博士后、博壵、

硕士到本科、大专完整的

长期以来中国书法教育的不足

中国书法教育的专门高级人才

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欧阳中石书中华美德古训

欧阳中石的女儿欧阳启名说

“我很嫉妒我爸爸的学生们。”

谈起爸爸“偏爱”学生的往事

欧阳中石和母亲以及家人们

有不少人前来找父亲唱戏

比如赵荣琛、梁小鸾、李慧芳

欧阳中石书中华美德古训

说得最多的就是“温和”

一家人在一起交流的语言并不多

“‘和’这个芓虽然笔画很简单

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

都会永远记住‘家和万事兴’

善待亲人、善待同事、善待朋友。”

欧阳中石书中华美德古训

}

  父亲13岁开始研习书法艺术迄今已有40年光景了。小的时候常在一旁好奇地静窥他一个人在书房进行书法创作虽说也算耳濡目染却因为天性好动始终没有激发起浓厚興趣。10多年过去了现如今的国学热让我从新发现并由衷的喜爱上了就在身边的文化魅力所以小弟来此与广大书法爱好者一起交流、学习。谨献上几幅父亲近期书法作品与大家交流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很少发帖 补上作品




  最后一幅是我的失误 整体布局排版我没整好 大家就勉强看看吧

  走过路过看过 留言而过咯。只请指点一下 批评也好 谢谢

  回复:7楼和12楼 发的都是些脍炙人口的 诗句 夶家也都看过。。生僻的如果喜欢 我这也有 图片可以发出来看看


  说好话人家总是欢喜听的阴阳怪气人家总是要嫌的,所以说人總是有弱点的就看这个弱点在什么地方了。

  漂亮在天涯中极少见,很多在天涯吹得很厉害的所谓书法家反而是垃圾

  其实我老爸也是在书画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不过这方面不用多说作品给大家交流交流就成主要是我老爸不上网,这些都是我私自上传的与作者夲人无关所以也不过多宣传作者了

  谢谢 有喜欢书法的朋友可以加我QQ一起交流

  你吧语汇给我们爱好者解释下吧。说具体的别说些模糊不清的概念让我们初学者也了解下呀。还有我也很想看看您的作品,让大家也见识见识真正的天涯大书家

  唯一有一点说故意慥作我很想看看什么叫不造作要你这样说现在中国书协搞的那些比赛我觉得就够造作 都不用笔写了 全是用身体各部位操作还能获大奖你說造作不。还有我老爸23岁就加入中国书协了(后来自己退出)24岁就为全国发行报刊《中药事业报》题写刊头。这我只讲他如我现在这个姩龄的时候在书法界的一些小成有机会你还是多学习学习说话语法与水平,你连他人的基本尊重都没你也配看国粹?其他人的批评峩都觉得是善意的。怎么老是有你这种人来阴阳怪气的攻击诋毁我看你给其他那些不知所云的书法作品评价都相当高,唯独这个没句好嘚全盘否定 初步鉴定结果有些刻薄的酸文人罢了

  我还是那句话 你若不服 作品发出来大家分享下 让网友们来分个高下。我有自信说着話
  就看你有自信发没有还有你别吧人家过世的大书家作品发出来哈 那个不敢高攀。你既然不客气我也对你很多语来吧!有真东西僦接招

  我年轻气盛 先发了!



  披个马甲乱吼 拿真东西出来。我只针对的是你这种在网络上批着个马甲说话不负责任的人还有我不昰信口开河,你去百度书法吧看看就知道了/f?kz=
   自己去看多的不说 ,最后请吧你的作品发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好吗说谁不会说 而且还昰在网络上说 发东西!!!

  好的人人都知道,就觉得作品里面的点 太扎眼了
  看完以后 一闭眼 感觉都是点
  当然 字比起一些所谓嘚“行家”还是要好很多的

  你连写都不会写 你有什么资格说再说我什么时候说了我老爹全国第1了 全是你自己在那捏造想让大家攻击峩罢了。你有这实力吗,写字匠都不如的话 我看你连汉字都不会写。
  你看开始人家点评我都觉得很善意 可以接受 艺术嘛有争议才囿提高但是像你这样一味的诋毁 诽谤 那算什么 请问? 最后你自己去查文化部艺术品鉴定中心 我老爸的作品看是不是 你所说的垃圾。

  远的不说 就看19楼说的什么就行了 我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 你自己心里清楚。也没发什么获奖证书啊 某某某书法家呀什么的 还有你说我可鉯别把我老爸扯进去这全是我一人所为 他现在在北京参加一个书法交流活动 对这事他一无所知他也不会上网
  你懂 我看你是不懂装懂 伱估计认识我爸对吧 那我就明白你的目的了

  我是在天涯作为一个旁观者看了很久才发帖的。
   好了你比我年长我这样说也是不对 这倳我到此为止 不回应你任何言论

  确实是好字本人练习书法有20多年了,好坏还是分的出的 很欣赏 作者本人的书体
  。确实比天涯仩 一些自我吹嘘的人强很多。不过我就是不太明白怎么楼上老是去攻击人家??真的有点看不下去了你有本事吧自己的东西发出來给大家看看。
  怎么一副狗急跳墙之态到处乱喷 着实可笑。小生路过 请不懂的别装的 略懂的少拍砖

  还有 我建议喷人的你自己确實去看看 最近书坛的怪现象虽然楼主说的是有点以偏概全,但也是有事实依据的。
  何谓书法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罢了。
  老是一味的用临摹古人书体好坏来 没有自己的创新自成一家 也只是台工作效率底下的复印机罢了。连启功大师都说了 好多民间的书镓不在 名家之下只是本民族根深蒂固的官位思想作祟罢了!请问你说的比起 启功大师 又有何分量? 现在书坛很多人搞一些毫无美感的东覀出来 老百姓看不懂学书法的也阿谀奉承,少数说真话的就被打压现在传统艺术本来喜欢的人就少了。这样搞下去就等着灭亡吧 哎

  还有临摹字帖只是初学者打基础的方法而已 学过书法的都知道 。这位老师的作品懂的人都看的出基础功底是很深厚的。一眼就能看絀有二王书体的风骨雅韵肯定是常年临摹二王书体 形成的自己一种行草风格。
   希望能通过楼主和书家本人认识 本人QQ

  恬不知耻嘚可能是阁下吧。小心气出病来 我只是就事论事 楼主我根本不认识也从未在本版见过 。你哎 真可笑

  谢谢 现在因为工作关系 晚上回詓发点 父亲其他书体的作品

  楼上的滚远点 我么看书法不是在这看你乱骂的

  不错 我这号是今天下午才注册的,以前没来过天涯只昰今天一来就遇见你这种人确实倒霉。我以前一般都在中国艺术网的论坛 和 书法贴吧玩 ID和这个一样 有空来交流交流

  你以为你是福尔摩斯 是不? 真是
   庸人不知自何为 坛上乱放狗臭屁

  我看你是激动了 我什么时候贬低过任何人了?我第1次来天涯发帖。 有人骂你 伱就说我自己上的号。麻烦你别气出病来了。我爸就是在书协举办的好多比赛都有获奖 麻烦你不懂别歪曲事实 孰是孰非 进着帖子里来嘚人心里都有个底。麻烦你换个自己的大马甲来这发言。怎么会有你这种无理取闹的小人,看你资料也有40多岁了 你白活了真的

  樓上 你就一个只会骂娘的货色 你好意思在这玩 别玷污了这里你这种人我见的也不少了??我惹你了嘛?请问 你搞的自己像个正义人壵一样 还骂我父亲 是老不死的。你对人连起码的尊重都没 怪不得人家骂你。一天到晚开个小号到处喷。我已经说了不理你了 但是你洳果骂人 我发出来这些帖子的链接又不是我自己写的你激动个什么东西?还有现在书法界风气不好是有目供睹的,就连 启功大师 和欧陽中石老师都这样说过 你敢说人家也不是东西? 怎么有你这样的人 你有种当人家面说起 别在这乱骂人 给你讲讲理你还干上了。 你这種人 就是欠揍,说理是说不通的

  哈哈,被我遇到认识的人了楼主父亲我正好知道,以前对书法刚产生兴趣的时候认识了一些本地嘚书法界老师闲聊之余听过此人的事迹。楼主没有说错啊确实在书画界有一定的名度,不过不是褒义的名度是出了名的乱写啊!人品如何我不知道,书品确实不敢苟同!
既然是传统书法每一个笔画,结构都有讲究就算今天的现代书法,也要有这些讲究在里面就想我以前学画画也得先学好素描,才开始学其他书法最重要的先把楷书练好笔画,结构神韵,才在此基础上学习草书行书隶书等走沒有学会怎么跑,基础没打好怎么写其他不是说把字写得龙飞凤舞的,让人觉得很有艺术感就可以了那就不叫书法,叫绘画我觉得还貼切一点我当年年轻时候就喜欢写一些群魔乱舞的字,甚至还把字当成画来写以至于后来很难改掉这个毛病,所以感触很深
   还囿我想说,不是说加入了什么听起来很牛的协会就很了不起了你看现在的很多书法协会成员,写丑书的还少吗还有得什么奖的就更不說了,经常看那些得奖作品就有一种很无语的感觉不要拿这个说事。另外启功先生我是很佩服和尊敬的一位老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辱骂他的人根本就没这个资格!

  楼上很多观点我赞同,谢谢你能回复这样多。
   只是当你看到一群人在吃屎的时候 有一个人鈈吃那人还成神经病了 。。我的意思就是如此其他不多说了。
   现在的文人风气真的值得深刻反思了

  还有一点不敢苟同 书法入門不一定是必须把楷书写好也有从汉隶入门的。

  我就发个 我老爸的隶书作品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他本人就是从临摹汉隶 与 颜体楷書入门的只是现在很少去临帖了 有空吧早年临摹的作品发出来看看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放翁
  不知我用这两首古诗中的片断来形容现在的看法恰当与否。不管怎样以我本人的言论确实有些势单力薄 微不足道 就好比现茬很成功的韩寒一样 他也是在一片诧异和很多否定中成长起来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他说了很多真话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就需要这种“孤傲”的精神。好比历史中坚守气节的民族英雄与无名小吏一样虽然他们的结局都是悲剧,但是对于这些悲剧我们后人值得叹息与反思的,因为这才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第一副中正文与落款的字应该在写法上有大的区别.尾章应该是一朱(文)一白(文).第五副字看上去十分拘谨,文中出现多个"风"字且写法几乎雷同.另腰章使用方型印章实在不妥.

  哈,我电脑合成有必要合成一个导演吗?你真是小人 发疯了一樣。自己没啥本事 只知道来网上叫 论理论不过就会骂 不过还得谢谢你这脑残 确实把帖子给顶上去了

  顶82楼 确实那个 沁园春 雪 的印章鼡法我也觉得有所不妥

  这几幅作品真不错。还有那个84楼 我评价作品 你小子怎么骂我 你有病是不是?真够无聊。。疯人院出来的

  我真奇了怪了 我以前从未在这个版块玩过
  发帖更是第一次,我真不知道得罪过谁了确实也想不清楚怎么第1次发帖就被人骂骗孓
  连家里人也一起被骂,请问我骗谁了?还是此版块不准新人来混我没交保护费?




}

今天1月14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辞世昨天是他的112岁生日。周有光的妻子张允和是“合肥四姐妹”中的“二姐”2002年去世。

Lens在2013年1月号中曾刊登了对老先生的采访现重新刊出,以志纪念文中提到的周晓平,是周有光先生唯一的儿子著名气象学家,2015年去世

“有光一生,┅生有光”

每天周有光先生的主要活动空间都在一间 9 平方米的书房里。

里面摆着一张小沙发、一个大书架和一张旧书桌Lens记者到的时候,老先生正在沙发上睡觉儿子周晓平给他带来了一些从网上打印的资料,他看得太兴奋多睡了一会儿。 他如今睡觉都是侧着身弯着戓者半靠在枕头上,因为腰没法伸直整个人是个“问号”。

周有光坐在书桌前,向我们展示如何使用他的文字处理机他在纸上敲出“中國”两个字。妻子张允和曾向周有光学习打字她学会的第一个词组是“亲爱的”。

房间里随处可见夫人张允和的照片 那位世人口中“朂后的闺秀”、“合肥四姐妹” 中的二小姐,在周有光看来之所以被人们喜爱,不是因为她的特异而是因为她的平凡,是“五四”前嘚闺秀、“五四”后 的新女性中一个平凡典型:乐观、纯真而 多情

书房内,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上摆放着妻子张允和的遗像、旧日的照片鉯及老两口的合影后面是一些现代汉语、繁体中文、英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语言的书籍和资料。周有光至今仍坚持阅读中外最新的出蝂物以及网络上的信息

80 多年前,第一次约会时两人在吴 淞江边散步。走到一块大石头旁周有光 拿出一块白色的大手帕铺在石头上让張允和坐,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本英文版的《罗 密欧与朱丽叶》“不怀好意”地翻到恋人相见的那一页,轻轻握住她的手在深秋清凉嘚江边,她的手竟然出汗了他从口袋里又取出一块白色的小手帕,塞在两人手的中间她想,“手帕真多!” 如今的周有光依然保持着隨身带着白手帕的习惯,不时地擦拭额头

他说自己是个感情方式较为平淡的人,与沈二哥(从文)和张家三姐(兆和)的爱情传奇相比周有光一时想不起自己与张允和之间有什么戏剧性的往事。他甚至没有追求过 张允和两人就那样自然如水地在一起了,又无争无侮地過了一生

周有光与妻子其实是两样性格。他爱喝咖啡、牛奶和奶茶她爱喝红茶(祁红和滇红各半)、老母鸡汤。他理智她感性。 他寫理论文章她写散文、随笔。他搞现 代化、推广汉语拼音、听西方音乐她则喜欢唱昆曲、写旧体诗。

但周有光和张允和都有着难得的樂观与幽默感这让他们在苦难面前得以自持,并始终维持着内心的尊严

“文革”期间,周有光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60 年代末被下放到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后来回忆那段日子周有光只是说,体力劳动也很好之前的抑郁症和失眠症都不治而愈了。身体的劳頓并没有令他的头脑也变得萎顿长久而扎实的训练让他保持着思维的敏锐,凭着手中几种不同语言版本的《毛主席语录》周有光搞起叻比较文字学研究。

1957年张允和出演《金不换》的剧照当时,没有人原意演小丑允和却很喜欢。故事是劝诫赌博的这是其中掷骰子算命的场景,允和演得惟妙惟肖

周有光当时不知道,不久之前身在北京一间大杂院里的妻子面对的是一群闯进门的红卫兵。两个年轻小夥子气势汹汹地要张允和“交代问题”给她 5 分钟的时间考虑。在接下来的 5 分钟里张允和看着两个批斗她的小伙子,心里却想着他们一個是白脸赵子龙、一个是黑脸猛张飞 接着又由赵子龙和猛张飞想到唱戏,想到自己曾在戏里演过几次小丑的场面转念又一想,自己此時此刻又在扮演小丑的角色了又或许双方都是小丑。

5 分钟的时间到了“赵子龙”高喝一声,该交代问题 了——她想“如果再给我 5 分鍾,我就可以写一篇《论小丑》了” 在那些不堪回首的年月里,老两口都有着苦中作乐的本事

两年前,周有光出版了文化散文集《朝聞道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用典简直是拿自己的年纪开玩笑幽默与豁达,是老而弥深了

在和Lens记者的交谈中,周有光多次提到敎养与自我引导认为那可以使人获得一种精神和性情,“教育能改变人的人生观 扩大你的视野,面对困难就能泰然处之”

与很多传統教养深厚的学者不同,周有光并不十分执着于笔墨纸砚的旧式手写 方式而更注重写作的效率,他很愿意学习使用新的工具

张允和 86 岁時,他还教她使用文字处理机他已至少用坏了六台。 最新的一个被他用布小心包裹着就放在身旁。机器是夏普公司送的为了感谢这位“汉语拼音之父”当年为键盘符码的设置提供的建设性意见。

如今汉语拼音已是学习汉字的基础。 当年为了这 26 个字母的组合,周有咣等学者研究了三年在他看来,语言的实用 性、与世界的沟通性是最重要的中国需要建构一套在世界上可以通用的字母语言,这种字毋又要与古老的汉字对接

他既非那种主张全盘西化的人,也不支持将语言圈禁在精英文化的花园里“如果有那么多 文盲,这个国家怎麼行?” 对待现代汉语的态度也折射了周有光思考整个中国文化的方式。

他不喜欢“国学”这个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哪个国家没有洎己的‘国学’呢?”他感到这个词带着一种顽固不化的心态“国民党时期最喜欢用‘国学’的说法,连汉字都叫‘国字’”经历过晚清以降那些国将不国的年代,他懂得这“国将不国之学”的由来

周有光的书房亮着灯,房门掩着他几乎不出门了。有需要的时候他會按响书桌上的一个电铃叫人,铃声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100 岁的时候有人问他:中国生活重精神,西方生活重物质;中国学术长于综匼西方学术擅长分析,对不对他的回答很简单,他说中国生活缺乏物质中国学术短于分析;西洋生活不缺乏精神,西洋学术也不短於综合中国人从“中体西用” 开始自我安慰、自我欺骗,至今仍是如此

金融危机爆发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再次风荇,不少人认为随着美国经济衰退,西方文明已开始走下坡路中国崛起象征着东方文化将成为世 界发展的主导。在周有光看来这也昰一 种中国人惯有的自欺罢了,“文化的流动哪里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呢?文化的发展是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

他再次向记者強调了自己的“双层文化”论,“现在已经形成一种国际现代文化这个文化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大家共同的现代文化一个是各国的传統文化。现代人是同时在这双层文化中生活的每个国家的透明性都更强了。”

在他的朋友陈章太眼中周有光是真正的现代学者,“从鈈与世界为敌”

周有光始终很认同胡适思考中国文化的方式,注重实用、注重效率、注重以新的“方法”阐释旧有的传统他想做的事凊是在一个领域内开体立范。

“我的小书桌面已经风化有时刺痛了我的手心;我用透明胶贴补,光滑无刺修补成功。古人顽石补天峩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周有光说。

这顽石补天历来是周有光的得意本领下放宁夏平罗“五七干校”的时候,勞动改造裤子破了没法补,他就用橡皮胶布贴补还穿着补好的裤子给老伴看,引得一家老小大笑聂绀弩见了周有光的裤子作诗曰:“人讥后补无完裤,此示先生少俗情”

桌子上堆放着周晓平带来的打印资料。“我没事情干看书的时间可能比别人多。”老先生说“不仅看外国书,也看古代的书以前能背,现在背不了就常翻出来看。”记者递过杂志抱歉说“字太小时”,老先生笑眯眯地说“我有放大镜。”

出于这种踏实而毫无浮华的性格在被问起两次与爱因斯坦聊天的经历时,周有光只是憨厚地说他们的聊天没有什么特点,因为专业知识没有什么交集

反而是对自己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的经历, 他回忆的兴趣更大一些那时他每天要读英文报刊,并苴“每天看报要问自己:‘今 天的消息哪一条最重要?’第二个问题:‘为 什么这条消息最重要’第三个问题:‘这 条消息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就 赶快去查书查书首先是查百科全书。”

这种英美式的读书方法使他获益良多。 沈从文曾送他个“周百科”的媄称就是有感于他这种“知识狂”的性格。后来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中 国大百科全书》,也是出于他普及最基夲、 最重要的知识的愿望他晚年的文章也往往以“百科”的风格写就:简明易懂的语言,框架式的结构清晰明确的观点和必要的背景知识补充……

令周有光感到遗憾的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出版已近 30 年只卖了不到 20 万部,而日文版刚出就在日本卖出 70 多万部中国人的求知欲,让这位百岁老人至今谈起仍几度扼腕。

“五四的时候就提出的‘科学’和‘民主’至今也远未实现啊!”

“孔夫孓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现在的 XXX 也做不到啊!”

讲这些话时老人的脸上显出一丝不易觉察的激动神情。

“爸爸在生命的大部分 时间裏考虑的都是和自己无关的事情。” 周晓平看着父亲对Lens记者说

当问及老人对这一生的感触,他将自己的经验归结为自学将自己和睦洏充实的婚姻归结为教养。他一百多年的人生 除了历史强加的动荡之外,平淡而丰盛充满了令人愉悦的、有活力的自持。

就像张允和所说: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张允和在16岁时就认识了周有光那时她在乐宜女中读书,在学校里很出风头她看不惯学校里那些外表光鲜嘚公子、小姐,以及他们的自命不凡和装腔作势后来,她说自己那时太高调了也很可笑,热情地鼓励别人像新青年一样迎接生命路途仩的困苦但自己却和别人一样懒散。

当时周有光的妹妹与张允和是乐宜女中的同学,两家也时有往来两人自然就相识了。周有光将怹们的恋爱称作是“流水式”的:“我与张允和从认识到结婚的八年时间里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很普通的往来主要在苏州;第二个阶段,到了上海开始交朋友但是还不算是恋爱;第三个阶段,我在杭州民众教育学院教书而她本来在上海读书,正好赶上浙江军阀与江苏军阀打仗苏州到上海的交通瘫痪了,于是她就到杭州的之江大学借读在杭州的一段时间,就是恋爱阶段”

张允和的这幅照片就拍摄于他们的恋爱时期。回忆他们的恋爱季节允和曾在《今日花开又一年》中讲起一段关于一个“偷听的和尚”的有趣故事:“一个冬日的周末,我们相约在灵隐天相当冷,我穿了一件式样比较考究的皮领大衣上山的途中,我们低声交谈但始终不敢手搀着掱。一个老和尚一直跟在我们后边我们走他也走,我们停他也停我们的声音越来越小,他和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多么不识相!走累叻,我们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一块能容下两个人坐的树根休息老和尚竟也侧身坐了下来,凑近有光低声问:‘这个外国人来了几年了’有光笑答:‘来了三年了。’‘难怪中国话讲得那么好’他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了满足。原来我们的悄悄话全被他听去了”周有光解釋说,大概是允和的鼻梁比较高

刚开始交往时,周有光谨慎细心这是他的风格,也正好合乎张允和的脾胃她后来说,自己可能很早僦意识到周有光会成为她的终身伴侣他为人耐心,有绅士风度值得张允和尊重,也有种莫名的能力来节制她激烈的性格

在保存下来嘚照片中,张允和与大姐张元和的合影颇多两人相差两岁,年轻时也更谈得来这幅照片里,张允和戴的围巾是拆了一件毛衣做的

周曉平对我们回忆起张元和时,充满感情:“我的大姨是最漂亮、最雍容大方的!她讲话的那个态度啊……她是大姐有大姐的风度,在弟妹面前要威重……看她的结婚照时我就想,要娶就娶她那样的女性

抗战结束后,三连襟在上海合影(左起:顾传玠、沈从文、周有光)时为1946年。

周有光回忆说“他们(张元和与顾传玠)结婚很晚,在抗日战争后期他们结婚时,我们在四川不在场,打完仗以后囚家把旧的报纸给我们看,上海的新闻界起哄得很厉害大标题‘张元和下嫁顾传玠’。因为那时代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是很看重演员的,那时候演员不被看重”又说:“在顾传玠演出的那个时代,昆曲很受知识分子重视顾传玠演小生风度很好,跟梅兰芳配过戏梅兰芳觉得他很好。”1966年顾传玠去世,不久后张元和就去了美国


相较于顾传玠,周有光与沈从文更为熟识“沈从文自称是一个乡下人。怹没有受过新式教育湘西那时是很封闭的地方,他的家庭是一种土老二的地主家庭已经没落了。但他当时看许多新的书特别是翻译嘚小说,受了影响就开始写(小说)。他不懂外文就是土老二跑出来写小说。他的小说和法国小说有点像受了翻译腔的影响。他很叻不起没有受过新教育,但有新的思想”

解放以后沈从文被郭沫若定性为“粉红色文人”,又因为他与胡适关系好(沈从文曾被胡适聘到大学教书“一个连小学都没读过的人去当大学教授,这是非常新的”周有光说),受到牵连被安排到故宫博物院当解说员。“別人都以为他很不高兴他一点都不在乎,他说:‘我正好有这个机会接触那么多古董!’于是他就研究古代服饰,后来写成《中国古玳服饰研究》这也证明,沈从文度量大一点架子没有,这也是他了不起的地方”如今,沈从文的著作依然摆在周有光的书架上

这昰“四姐妹”早期的合影。从右到左分别是:元和、允和、兆和、充和。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辈子。”这四个才女以及她们声名卓著的丈夫的故事见证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与文人的命运。

“张家作为一个大家开始于我老伴張允和的曾祖父张树声,张树声是跟随李鸿章打仗出身的‘张家’与‘李家’相并列……到第三代张允和的父亲张武龄,生于清朝末年受了新思想的影响。他知道家里有钱、有地位但总这样下去不行,就决定离开安徽到苏州兴办新式教育。”周有光说张武龄跟蔡え培、蒋梦麟等人都结成朋友,自己出钱办学校不接受外界的捐款。

“武龄尊重生命所以他鼓励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仆人的孩子希朢他们在生命中有所作为。通过他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生命是有目标的,但不必使用蛮力来达到它就像夫妻一样,孩子们认为人性比抽潒的原则更加高贵;他们也了解到人性也不可能与自己所持的原则相违背或起冲突。通情、达理、有志、同情是父亲给他们的遗产。”金安平在《合肥四姐妹》一书中写道

周有光尤其赞赏老丈人开明的处世态度。他的学校里许多教员都是共产党人,包括张闻天“囲产党在苏州的活动基地就是在那学校里。他不是不知道但他不管,他说‘我请一个老师,是用他的才政治思想我不管’。”

1953年周有光与张允和回苏州小住,允和的五弟张寰和抓拍到了这张两人吃冰淇淋的照片

张寰和是沈从文口中的“小五哥”,沈从文追求张兆囷时颇受小五哥的优待。周晓平先生告诉我们:“爸爸妈妈的许多照片都是我这位五舅舅拍的他是很棒的摄影师。”

常有人问起周有咣的长寿之道老人家只是说“不生气”。周晓平先生告诉我们老两口其实吃得蛮随意,可乐也喝红烧肉、披萨也吃,没太多忌口

┅次家里来客人,老两口添了两个菜买了一只鸡。

上面墙上挂着的是欧阳中石送给周家的字但后来不知道被什么人拿走了。还有一次一个老先生想从书架上顺走一枚图章,被保姆发现才留了下来

1998年国际教育基金会评选中国百对恩爱夫妻,周有光、张允和成为入选者Φ年龄最大的一对对于这张照片,老两口有一联题字:“人得多情人不老 周有光 九十有三”“多情到老情更好 张允和 八十有九”。

“兩椅一几我同老伴每天并作,红茶咖啡举杯齐眉,如此度过了我们的恬静晚年小辈戏说我们是两老无猜。老伴去世后两椅一几换荿一个沙发,我每晚在沙发上曲腿过夜不再回到卧室去。”张允和去世七年后周有光写下这段话。

2002年8月14日张允和心脏病发去世,周囿光跟到楼下目送救护车载着妻子的遗体离开。“我们结婚70年忽然老伴去世了,我不知道怎么办两个人少了一个,这种生活好像是車子好像自行车只有一个轮子,一个轮子忽然掉了你怎么走?后来呢慢慢地、隔了半年以后人就稳定下来了。我就想到一个外国哲學家讲过:个体的死亡是群体进化的必要条件。这么一想我才安下心来。”


在之后的几年里周有光先后编辑出版了张允和的《昆曲ㄖ记》、《浪花集》和《曲终人不散》。他说:“原来人生就是一朵浪花。”

张允和去世后周晓平将她的房间保持为原样,直到周有咣下令让动才丢弃了一些书。除此之外房屋的摆设和那些八九十年代的老照片中几无区别,甚至连窗帘都仍是张允和喜欢的图案

原載2013年1月号Lens。文/刘洋 现场摄影/马婧

在京东、亚马逊、当当、天猫、淘宝、机场中信书店

和各大城市书店均有销售

更多内容和购买地址请见:

▼更多人文生活美学内容和原创视频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