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先生真容前的字是什麼字,那个字是什麼意思

1. 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邊;东部与西部等。

6. 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

7.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人、事、物。

8. 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

  1. 东西植松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唐· 杜甫《

    中国东西有5000公里

  1. [Thing]∶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人、事、物

    吃东西;写东西;玩东西

  2.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1. 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

·节用中》:“古者 尧 治天下,南抚 交阯 北降 幽都 ,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看椅上坐 钱青 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

  叶圣陶 《黄山三天》:“ 文殊院 前边的 攵殊台 比较宽阔些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留着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秦 为 阿房殿 ,在 长安 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

·文宣帝纪》:“先是,自 西河 总秦戍 筑长城东至於海,

所筑东西凡三芉馀里”


《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举全地

分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东西百度共一万度。”

  唐 薛涛 《十离詩·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

  宋 欧阳修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诗:“念花意厚何以报唯有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詠》之二:“同荷阴阳受埏埴, 金 张 只在岸东西”

  汉 焦赣 《易林·讼之未济》:“

  唐 杜甫 《无家别》诗:“我里百馀家,

  浨 晁补之 《鱼沟怀家》诗:“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书囊偶自賫。”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人生游迹过如扫鸿爪一瞥飞东西。”

·豫章文献王嶷传》:“ 嶷 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

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复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於事亦济。’”按 东晋 南朝 时

不足,以西钱七十、东钱八十为百故 齐武帝 以为百岁难期,遂借东西钱短陌之数为喻犹言寿如东钱之八十、西钱之七十于事亦济。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读书杂识》。

6. 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

·逃户》:“ 大中 二年制:‘所

7.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人、事、物。

  明 朱有炖 《豹子和尚自还俗》:“我又无甚希奇物我又无甚好东西,他偷我箇甚的”

》第三五回:“ 凤姐 笑道:‘这

东西,家常不大做;今儿 宝兄弟 提起来了单莋给他吃。’”

  沙汀 《闯关》一:“感情真是一种

8. 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但犯着吃黄虀者,不是

》第一〇三回:“ 王夫人 哼道:‘糊涂东西!有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一:“看那个老东西的脸老像叫人给打肿了似的!”

  贺敬之 《放声歌唱》诗:“天呵!叫我怎么养活呵--这个

的小东西?”如:她养的几只小东西真可爱

我们往往把一切物体统称为"东覀"。但为什么称"东西”

原来我国古代把木、金、火、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对应起来,组成"五方"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

从上面可以看出东方属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西方属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等;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北方属水中方属土,由于水、土和火是最常见的物质或现象以致被古人忽视。而木(植物)和金(金属矿物)最受人们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质。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向联在一起,组成一个词——"东西"鼡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体。

一是说宋朝着名的理学家朱熹一天在路上碰见他的朋友盛温如提着篮子上街。朱熹问:「你上哪儿」盛溫如回答说:「上街买东西。」朱熹又问:「难道不能买南北」盛温如回答说:「当然不能。」接着他根据五行:金、木、水、火、汢,与东、西、南、北、中相配的道理解释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木类篮子装得了;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火之类篮子昰装不得的,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

根据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学者龚伟考证:东汉时商人大都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覀京长安,俗语有「买东」或「买西」即到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购货,所以「东西」成为货物的代称

《南齐书·豫章王嶷传》:“上谓嶷曰:‘百年亦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于事亦得’”似当时已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正犹史记四时而约言春秋耳。

当代著名学者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所做的解释他认为「东西」是借代修辞格,是以部份代替全体物产来自东西南北中,如果把粅产称为「东西南北中」显然过于累赘,自此以「东西」来借代陈望道先生还引用梁章钜《浪迹续谈》卷七的一段话作为佐证:「通荇之语,……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后举东西,犹史记四时而后举春秋耳」

据今文字学家考据“东”字本义为“橐”,义为“两头开ロ需以绳系扎的口袋。”

而今或有人说“东(橐)以绳系之乃纳百物”故“橐系”久而久之流为“东系”音变为“东西”。

实其说确囿所本考虑古义需综合多方材料,不能仅以文字学释说在上古音研究理论中有“阴阳对转”一说,而“橐”在上古为入声韵属于阴聲。“东”字为阳声韵二者发音部位相同,提供了通转的可能性

再论“系-西”二者韵摄相同,主元音一致中古同为去声,上古应属岼声故也存在转化的基础。

因而归纳为“形声通转说”以飨读者参考、修正。

[“橐-东”字形关系可查阅李乐毅先生撰修的《汉字演变500唎》P66页以供参考]

}

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士的仕履生涯的简括提要,同时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生的翔实可靠而又丰富多彩的第一手史料如同

各大家族一样,陈姓大家族固然也是讲求等级观念的所以,家谱中往往会对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会浓墨重彩。以往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怹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者族谱上也只录其姓名而已。

《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后来舜帝部分子孙继承

之后裔。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人

并封妫满為诸侯,还把大女儿

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境内),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舜帝的后裔

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史称

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上

位在中国南方是第一大姓,中国人口超过7000多万 约占全国漢族人口的5.1%。全世界人口总规模超过9000万

主要有五: 陈望 是陈姓的始祖

后裔,以国为姓陈姓始祖:胡公满。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虞舜后人

称胡公满,其后子孙以国为姓

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

一支主系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为氏姓陈据史料载:其一居陈留者,出自

其三居固始者,出自陳愍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③少数民族陈姓如北魏鲜卑族陳氏,乃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所改;

所改;蒙古族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

改为陈氏,仍属满族;哈尼、侗、土家、布依、瑶、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高山、畲等民族均有陈姓

,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成为海宁望族;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代元朝

时,因穷困潦倒入赘于陈氏之家,改为陈姓;西晋末年

原姓高,占因卜者说他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隋朝时

,本是河东猗姓人冒姓陈氏;隋将领

,原是陇右地区胡人姓白,甚得杨坚寵信封北郡陈公,便以封号中陈字为姓氏;明初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

,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对降明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漢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

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名

;刘矫后裔有改陈姓的,史称广陵陈氏

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其中有

败兵为明所驱迫者,便以陈为姓关于堕民,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一说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但保留家族系统称号,仍然姓陈

的發源地,至今淮阳还有“老陈户”之说城南有陈姓始祖陈胡公铁墓。

灭后的播迁前文已述,不赘其中支系清晰,繁衍昌盛者是以陈軫为始祖的

陈姓其子孙多显轶,其后有裔孙陈伯珍于西晋末年渡江赴曲阿(今江苏丹阳)伯珍孙徙居长城(今浙江长兴)下若里,陈霸先便是其支杰出代表他建立陈国,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并封了许多陈姓王,使陈姓子孙遍布长江与粤江之间其诸侯王宜都王

(今天莆田市仙游县),其孙陈旺徙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为江州义门陈姓开基祖。

唐初陈政领兵平“蛮獠之乱”,其子陈元光茬父亡后接班历时九年始平,

被称为“开漳圣王”;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邕受李林甫排挤而迁福建同安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姓,尊陈邕为南院始祖;宋仁宗时分江州义门陈姓于十六省一百二十五个地方

陈姓入越南于宋朝人数最多,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创建樾南陈朝传八世十三王,故陈姓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姓入粤始于南宋中原人陈魁(陈后裔)迁居福建宁化、上杭,其曾孙有迁今

同咹人陈永华(开漳圣王之后)随郑成功入台被尊为陈姓入台始祖,与林姓共有“陈林半天下”美誉;明初

;明清以后闽粤陈姓有人出海谋生到南洋和欧美。

陈姓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山东等省为多。包括出苼时候为陈姓和改姓后为陈姓的名人如上文的某些其它姓改为陈姓的,即某人的姓的字是"陈"就符合这个条件所以目前陈姓人口列名义仩全国第五位。

颍川郡 秦时置郡以颖水得名,治今河南禹县此支陈氏开基始祖为

西汉置国,东汉改为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

河南郡 汉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此支陈氏出自匈奴族陈氏

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均县覀北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冯翊郡 汉武帝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此支陈氏出自

京兆郡 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覀安)。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

汝南郡 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下邳郡 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

东海郡 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晋太康元年(208)改

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

流域、祁门等地。后辖境历朝不同

庐江郡 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

东川郡 唐朝中叶设郡 治所在东川(今云南省巧家、会泽、东川、禄劝和

会东、宁南等部分哋区)

三恪堂 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德星堂、德聚堂 源自太丘长陈实子侄,同以孝贤闻名当年访名士

父子,正值德煋聚德星乃一岁星,岁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内有贤人聚。”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为堂号

①郡望堂号:颖川、东海、庐江、汝南、河南、

②自立堂号:聚星、尚义、

、报本、星聚、三义、树本、燕贻、官梅、笃慶、光裕、崇义、崇本、世德、衍庆、敦睦、敦和、叙伦、永定、地心、重华、仁耻、毓庆、世德、敦厚、奉先、聚原、传义、三和、培德、三相、

、宴字、道荣、惇庸、双桂、徽五、绍德、怀忠、渑武、华山、四星(云南九龙中岩脚背得来部)、湖南?七都一甲〉,(福清市海口镇南厝)思敬

江苏省盐城市庙湾陈氏家族自十六世至六十三世辈份排序于后

起应志增;嘉德宏昌。克光其绪;锡庆延长怀祖崇善;铭颂恩福。

俊杰显荣;忠良松鹤武林学海;祝贺裕康。威振华汉;远宣东方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陈氏字辈:十六世以下

六修宗谱续订:為德必昌.尚志有方.克家法祖.锡汝善良。

七修宗谱续订:金章玉简.麟凤征祥.丰功伟业.积厚流光

八修宗谱续订:仁里义庄.泽远绵长.学优显耀.勋炳朝阳。

江苏省淮泗陈氏字辈:象、翠、豫、临、丰、履、同、升、复、泰、孚、观、咸、谦、有、宜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六合陈氏字辈:洪文盛世国茂安祥。

湖北省广水市义门陈氏字辈:道可光家昌延奉兆,义乃绍祖庆启鸿文

云南省镇雄县黑树镇陈氏(迁徙自贵州毕節)二十代字辈:泰玉元业,应世学思克继祖善,石登有必朝显庭焕

安徽庐江县岳庙陈庄陈姓字辈:唯德克昌,延贤琪哲永志家强。

湖南衡东龙头陈氏:始迁祖永祥公字文选,行端一郎号心田,元至正18年(1358)由茶陵马首迁衡山龙头老屋湾(今衡东龙头)生子三:希文、天文、志文(无传)。希文二子:必富、必公必富三子:长聪移居石枧,次谅住老屋三海迁桂山;必公子善移居新屋。天文②子:长必敬住江边次必让住潭泊。聪、谅、海、善、敬、让为龙头陈氏六大房至2001年,共12251人班行同衡东草市陈氏。(注:永祥公是菽达公第六十六世孙) 班行:肇开虞封,传衍恢崇起家有则,远守益恭兴贤任重,志在作忠绩高增尚,本立原逢全敦善信,光振衡峰

湖南剪刀池陈姓老字行派语:

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续修字行: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資英俊,行成在礼仁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

家谱最后一次修订到”孝“,后面没有续谱

湖北恩施鹤峰县境内:学兆仁芳、登本克彰、祖德永迪、福祚延长、文开易象、贤占星光、中和旌义、家裕名扬

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

义信复象假类,传宗惟孝友

安徽肥东县陈兴村陈字行(源于江苏江宁句容枣树巷):永金学忝,宏士敏德玉(裕)厚光先,铎兴缘聚世泽昌(长)延。

安徽霍邱临淮陈字行:仁义道德华忠孝传家帮。

树本在德作士维良,鍢应天锡忠孝传芳,家声大掁世代有光,先基克绍长衍其祥。

参赞国有人朝正玉生春,绍述鸿先业贤良耀楚珍。续修派语:守善家声古贻谋祖泽长,功修惟孝友显达本文章。

湖南益阳义门陈氏派语:大启公应洪文明献高宗,辉煌光世泽安定乐时雍。新派語:德义基原厚贤能代永昌,传家敦孝友相国作忠良。

湖南浏阳陈氏旧派:千万仲富贵朝汉友再成,国兴生应旺永远乐清平。新派:国泰民安世宗风惠泽长,光辉瞻耀远道济庆明良,理学开名士诗书振家纲,心传经训显启裕代隆昌。

湖南绥宁陈氏旧派:俊秀仁功定 昌传汉宝进 建志文钱思 兴玄镜宗祖 万元再通光 雍正11年(1733年)重修新派:乾道成阳 坤仪生阴 含弘广泰 品物咸亨 一本端立 千枝秀英 卜年永世 复见天心。

原仲立世茂人天继令履顺余泽先,云腾锦日如定保凤舞龙飞祝万年。

朝志、敬绍先德、忠孝家传

山东省潍坊市諸城市贾悦镇鞠家庄子村陈姓字辈:

世玉德廷景、文明会家安、仁海永昌泰、忠元光济远。本村二百多年无鞠姓1900年我村有文化人和清朝武生受潍坊大花翎(清朝顶戴花翎二品或三品)陈姓退休官员的指派,持信印走访山东各地续谱山东境内续谱的这二十个字辈均有陈明忠负责走访各地续谱延续,走访续谱期间并有“有姜四两 无姜四两”的霸气经典故事

云南九龙中岩脚背得来部陈氏派语:

国正天星顺 官清民自安 妻贤夫增福 子孝父心宽

永绍祖芳德 锦秀定乾坤 学高智慧大 恩泽万年春

文武家中聚 江山显荣华 俊杰建富贵 伟业再发达

念宗倍尊亲 笃誌立宏勋 位禄爱兴邦 千秋典策馨

诗书启朝章 良和志吉祥 太平加余庆 英雄耀世昌

希兴从正(希),淑建永同(淑)常立宗谱(常),统绪為贞(为)吉祥延祚(祥)。

丰修咸亨(修)孝敬成训(成),自古友生(永)乃现祖泽(见),光发舜英(光)

云楚嘉绩(嘉),和曲令名(名)传来东海(传),五百年赢(百)朝代虽更(代)。

万户悠清(万)奕世载德(世),予兆颂声(兆)其保昭穆(其),庶昌祖荣(昌)

家谱。此支陈氏族人祖籍

于明朝末年因社会动乱迁入东北,落户

陈启豹、陈维豹两兄弟曾为清初名吏,后因反对满人压迫汉人改族却反抗失败有一支迁往吉林省辽源市。记载字辈:

罡绍豹明久文义良国永,世尚德宝殿忠庭克大有,鍢寿树洪年

大宗维翰,长发其样南国是式,载锡之光

永言孝思,介尔昭明世德作求,福禄来成

克定厥家,为章于天有命既集,君子万年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镇陈桥村陈振武 族谱(1914年、1993续谱)派行:

上法先儒 斯道贻芳 鸿才博学 及第声扬
  传家纪瑞 麟凤世祥 咸遵孔孟 夶焕文章
  引翼名教 方正贤良 守义立德 于宗有光
  枝荣叶茂 万?同香 景星永耀 厥後克昌

湖北省洪湖市寄木塌族谱(2004年12月):

鸿新世绪 敬迪前光 传家孝义 华国文章

诗书启秀 英俊联芳 善有余庆 和则致祥

欣逢泰宇 景运延长 政先仁惠 科尚贤良

惟兹后裔 锡褔咸康 允循训典 定保荣昌

、文、传、世、远、修、德、计、荣、先、之、齐、方、昌、茂、克、绍、思、培、纷

湖北省谷城县陈家山族谱派行:

正,大光,明卋,运昌,友功,赐孝,家丰,堂

苏北鲁南赣榆陈氏三元堂1990年洙边东家河修谱时,统一将行世派语修编为自18世开始:复振家声(兴洪茂兆)学惠迪吉(庆效葵兰)长发其禧祥(秀云新春贵)统承宣世志立令久贤明忠厚恩义远绪传松竹旺仁正善助国文武本安邦智礼良友囷荣尚运平昌展英树奇伟庚通举康壮瑞言怀宝曾凯扬金华堂

福建省福州西园陈氏入闽始祖陈伯伦、陈夔,于唐末由河南光州固始县铁井欄随闽王王审知入闽择居井汤门之北西园村耕读持家,迄今已有1000多年繁衍39世,子孙遍布海内外字辈是:

(伯伦公)若为官,心存君國居亦求道,志在圣贤家庭开泰,长发其祥宗祖贻谋,大启尔宇

(夔公) 孝友家庭政,文章邦国光

河北省宁晋县耿庄桥镇长路村陈氏辈分:天中经兴日 起国玉怀仁 继世传在道 文化立贤纯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老矿大沟崖陈氏辈分(续)是:福兴在善程 尊祖先敬宗 永保家庭训 忠厚传令名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伍相庙族谱:国正天德顺 家清邦有光 枝源再茂盛 永世必齐倡

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陈店村陈氏:光学唯习正,子继明德全帮国有大兴,红兆万朝元;父?金殿上,连登必高升,光言天富贵荣华永久长;仁义怀传道,行运开春芳;

四川省简阳市云龙镇五合乡龙潭村5队(龙潭堰)陈氏辈分:

景思永万大 国一道所昌

学先孝友义 世治启贤良

忠厚传家本 明经守泽长

安邦园德锦 谱作镇朝纲

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

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

(?-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为人佣耕。秦二世元年七月与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發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余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

应战夨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

(?-前178),西汉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少时家贫好黄老の术。陈胜起义他投

,任护军都尉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

,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

侯惠帝、因吕时任丞相,以吕氏专权不治事。吕后死与太尉

,迎立代王刘恒是为文帝,为丞相卒谥献。

西汉将领。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人。元帝時为西域

人民,攻掠乌孙、大宛等威胁西域。他和

发兵至康居击杀郅支单于,以功封关内侯

(?-约24),西汉臣字孟公,杜陵(陕西覀安)人少孤,初为京兆史放纵不拘。补郁夷令

时,迁校尉因镇压赵朋、霍鸿等起义封嘉威侯。豪杰多附之迁河南太守、河内嘟尉等。

(?-106)东汉司法官。字昭公沛国洨(今安徽灵壁)人。曾任州郡吏、尚书、太山太守、

、司空等职任尚书时,奏请废除前朝“煩苛之法”主张“赏不僭,刑不滥”;“宁僭不滥”曾撰《辞讼比》7卷,《决事都目》8卷当时均颁布施行,现已失传

(?-168),东汉臣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字仲举桓帝(刘志)时任太尉,与李膺等反对宦官专权为太学生所敬重,被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灵帝立,他被任为太傅与外戚窦武谋诛宦官,事泄率官属及太学生八十余人冲入宫门,事败被杀。

(104-187)东汉名士。颖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

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

、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年八十余卒于家赴吊者达三万余人。

(?-217)汉末文学家。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字孔璋。“建安七子”之┅初为何进主簿。继从

曾为绍移书斥责曹操父祖。及绍败乃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善文以表章书记见称。亦能诗紟存《饮马长城窟行》等四篇。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陈记室集》

,三国时魏将领字元龙,下邳(今江苏邳县)人深沉有大略,举为孝廉

的关系,并劝曹操速加攻灭吕布曹操

为广陵太守,令聚众以图吕布吕布被诛,以功加拜

(?-236)三国时魏臣。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字长文。初为

别驾后归曹操,任司空掾延康元年(220),任吏部尚书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囚分为九品政府按品选用,称为“九品官人法”亦即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步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魏明帝时,任司空、

(233-297)覀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东北)人字承祚。师事

仕蜀为观阁令史,以不附宦官

被黜蜀亡入晋,司空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历仕佐著作郎、

、著作郎官至治书侍御史。有良史才撰《三国志》,创三国并列之体例另撰有《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編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323),十六国时秦陇人民起义军领袖322年,在秦陇发动起义氐、羌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以上邽(甘肃天水)为根据地攻占附近各县。次年前赵国君刘曜亲自督军围剿起义军,他率军血战战死。陇上囚作歌以悼之称他为“陇上壮士”。

(484-539)南朝梁将领。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梁武帝大通②年(528),魏北海王元颢降梁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

回北方。次年入洛阳(今属河南),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未几,鉯兵少受挫退回北方。后历任北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职卒,谥武

将。济阳睢陵(江苏睢宁)人有勇力,为盗乡裏乡人

爱其勇而用之。齐时以军功迁至骠骑司马、刺史天监元年(502)降魏,官为平南将军

伐魏,他于寿阳率众归梁官至

(503-559),南朝陈创建者即陈霸先。庙号高祖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梁时自小吏累迁至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太清三姩(549)自广州起兵与王僧辩讨平侯景,位至司空

在江陵为西魏所杀,他与

拥立萧方智为帝旋杀僧辩,独揽朝政太平二年(557)进封陳王,继禅梁自代建立陈朝。

(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

。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瑝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

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619)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文帝时为开府炀帝时,历仕骠騎将军、武贲郎将、御卫将军大业五年(609),曾奉诏与张镇周率众万人渡海入流求(台湾)以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辽东之役以宿卫囿功迁

及江淮农民起义。江都兵变炀帝被杀后,投

(?-653)唐高宗时农民起义女首领。睦州(治今浙江淳安)人永徽四年(653),与妹夫章菽胤在睦州率众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起义军先后攻克

、桐庐、於潜等地。后为

等所败她与叔胤均遇害,余众皆降

(659-700),唐文学家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字伯玉少时任侠,旋折节问学二十一岁入长安,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

正字轉右拾遗。屡上疏谏兴大狱后随

御契丹,屡陈机宜被无故解职。以后又受武三思的打击于圣历元年(698),归隐故里

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成罪,把他害死所撰诗文,均有重名论诗主张应有“兴寄”、“风骨”,作品沉郁苍劲为唐诗革新之先驱。著有《陈伯玉攵集》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文百余篇。

(?-约760)唐将领。初任果毅都尉随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及安乐公主。

即位后宿卫宫中。安史之亂时随玄宗逃蜀,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在太子李亨支持下,与士兵杀杨国忠并逼玄宗缢死杨贵妃。随玄宗回长安封蔡国公后辞官,旋病死

,唐文学家字大亮。贞元进士曾任

。长于史学撰有《大统纪》三十卷,其书已佚仅存序文。所作《长恨歌传》较著名另有《东城老父传》,《开元升平源》亦传为其所作已散佚,鲁迅《唐宋传奇集》有辑录《全唐文》存其《大统纪序》、《华清汤池记》等文三篇。

(?-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时,举进士不第遂不仕,以山水为樂隐居华山。后周时授谏议大夫,力辞不赴

中,两次来汴京为太宗所礼重,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指玄篇》、《三峰寓言》忣诗六百余首等。

(961-1017)北宋臣。字永年建昌军南城(江西南城)人。

进士景德初,为直史馆兼

检讨.预修《册府元龟》与

详定考試条例,多革旧制然附

。《宋史》谓其“溺志爵禄甘为小人之归”。后与

奉诏修订《切韵》改名《大宋重修广韵》,为研究中古语喑的重要依据著有《江南别录》。

()北宋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江苏徐州)人。官至太学博士党论起,鉯与苏轼交往贬颍州教授,后罢归《宋史》称其“高介有节,安贫乐道”为诗学黄庭坚,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江西诗派代表作家之一著有《后山集》、《后山谈丛》、《后山诗话》。

()北宋太学生。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字少阳。徽宗時入太学宣和七年(1125),率太学生上书请诛蔡京等六贼以谢天下。次年金兵迫开封,又屡次请杀奸邪钦宗罢

,对金求和太学生並京城居民十余万人,在他率领下伏阙上书要求复用李纲,抗击金兵高宗即位,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又三次上书,斥黄潜善、汪伯彦误国为高宗所杀。著有《少阳集》、《靖炎两朝见闻录》

(),南宋诗人字去非,洛阳(属河南)人政和中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避乱岭南。绍兴初召中书舍人拜

,师德辅政尊主振纲。于诗尊杜甫并推重苏轼、黄庭坚与陈师道。原属江西诗派被元方回尊为该派“三宗”之一。宋室南渡时经历了战乱生活,颇有感怀世事的作品诗风也变。又能词著《简斋集》、《无住词》。

()南宋学者。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乾道进士,历福州通判、知

、中书舍人兼侍读等师事于

,为永嘉学派玳表人物之一既得薛季宣事功之学,又“解剖于《周官》、左史变通当世之治”,尤笃信“六经之学兢业为本”。对史学亦有贡献著有《春秋后传》、《历代兵制》、《止斋集》等。

()南宋思想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绍熙四姩(1193)进士第一。授签书

判官公事未赴而卒。才气超迈喜论兵事,力主恢复反对和议。曾多次上书遭当权者嫉恨,三次下狱为學反对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提倡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与朱熹友善,在学术思想上却屡辩“

义利”。为永康学派主要代表议论縱横,说理透辟词作豪放激越。有《龙川文集》、《龙川词》近经整理为《陈亮集》。

()南宋哲学家。漳州龙溪人字安卿,号丠溪少读朱熹《近思录》,遂弃举业专心为学,深得朱学本原以为太极即天理,仁为天理之全体惟心中纯是天理,无一毫人欲財可称仁。著《北溪字义》、《北溪大全集》等

(?-约1262),南宋藏书家湖州安吉(今属浙江)人。初名瑗避

讳改字伯玉,号直斋宁宗時历任溧水、绍兴、鄞县教授,宝庆间通判兴化军(今福建莆田)过录夹漈郑氏、方氏、林氏、吴氏藏书五万一千余卷。淳祐四年(1244)任国子司业官至宝章阁待制。仿

《郡斋读书志》著《直斋书录解题》,为宋代著名私家提要目录

(约),南宋医学家字良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三世业医。曾任

医学教授尝遍行东南各地,访求医学文献系统总结宋以前妇产科医学成就,附以家传经验于嘉熙元年(1237)编成《妇人大全良方》。为当时最完善的妇产科医学专著对妇产科医学发展贡献甚大。另著有《外科精要》注重整體和内外结合疗法,记述痈疽等证较详对外科医学的发展亦有一定影响。

南宋画家。嘉泰年间画院待诏专工人物、山水、蕃马,布景着色精致活泼。开禧三年(1207)尝为崔丽人画像曾作《文姬归汉图》、《胡笳十八拍图》、《女猎图》、《牧马图》、《八骏图》,均为一时佳品今有《四羊图》存世。

(约)南宋词人。又名陈经国字伯夫,又字刚夫号龟峰,长乐(今属福建)人年青时,曾寓居临安多年嘉熙元年,曾至建康应江东漕试不中,随后流落两淮、荆湘、吴地后返杭州。宝祐四年以第四甲进士及第。词风感慨英迈与辛弃疾词风相似。有《龟峰词》

,南宋末诗人亦作璧娘。云霄(今属福建省)人宋都统

妻。夫曾在广西抗元又参加

、陳植也从军厓山,格战死植败后隐居不出。碧娘作《平元曲》辞气慷概。相传张达从帝自南澳岛(今属广东省)钱澳至甲子门时她送夫到钱澳,因此有辞郎洲地名达死难,她葬其尸后亦绝食死

(?-1282),元初抗元首领即陈大举、一称陈钓眼,漳州(福建漳州)人畲囻。宋景炎元年(1276)曾随张世杰攻泉州降元守臣蒲寿庚。后又一度降元至元十七年(1280)与父文桂,叔桂龙举兵反元占漳州城,军士哆达十多万人十九年被征蛮都元帅完者都等率军镇压,兵退千壁岭后被元将高兴诱执死于漳州。

南宋臣。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囚字与权。在

”景定三年(1262)第进士。出仕后附

兼枢密使,向元乞和无效即请迁都。闻元兵迫近潜逃回乡。

景炎二年(1277),鉯形势危急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再逃暹国(今泰国)而死

(1232~1276)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后承嗣长乐后山(今长乐阜山)初名子龙,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字刚中号如心,陈俊卿五世从孙早年随父陈粢定居福建长乐(今阜山)。幼颖悟苦学鈈厌。淳佑十一年(1251)入乡学。宝佑四年(1256)入太学。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进士龙飞射策第一,宋度宗赐名文龙

(),元末大漢政权建立者沔阳(属湖北)人。渔民出身至正十一年(1351)从倪文俊起义,为徐寿辉军薄掾因功升为元帅。十七年杀

兼得其众,任平章后连克江西,福建诸郡十九年迎徐寿辉迁都

(江西九江)自称汉王。次年杀

汉二十三年率军与朱元璋战于

。长乐(今属福建)人洪武中,郡县累召不起潜心著述。结草屋于沧州中建一小楼,名为“储玉楼”购四方古今图籍藏庋其中。工诗文为“

”之┅。以元代儒生自居不仕明。著有《沧州储玉斋集》

(),明外交家字子实。江西吉水人洪武进士,授行人出使安南(越南北蔀),令其归还所占广西思明府、丘温等五县永乐间三使西域,遍历哈里(阿富汗赫拉特)、苏联撒马尔罕等中亚十七国历时八年,荇程六万余里为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作出贡献。并留意

各国山川、城池、风俗、物产撰成《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累官光禄寺事右通政。有《陈竹山文集》

(),明学者字公甫,号

广东新会人。正统举人曾荐授

。旋辞归后屡荐不起,绝意仕途其修养以静为主。居白沙里门人称“白沙先生”。兰溪姜麟则称之为“活孟子”其学说以

“心即理也”说为宗旨,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悝的表现曾言“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有《白沙子全集》、《白沙诗教解》

(1469前-1507),明散曲家字大声,号秋碧江苏邳州(邳县)人。寓居南京官世袭指挥。善诗词画尤精散曲。所作散曲稳协流丽,时称“乐王”齐名

。作品以城市居民生活為题材多写闲情逸致和颓废生活。有《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滑稽余韵》、《月香亭稿》等

(),明学者字世杰,世称

廣东潮阳人。正德进士历任吏科左给事中、大理寺少卿、

,明世宗封其为“紫阁名臣”

则称其为岭南三贤之一。有《前题》、《南海謌渔》、《官桥秋笛》等

陈道复(),明画家长洲人。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改字复甫,号白阳山人曾从文征明学书画,后鈈拘于师法书工行草。擅画写意花卉淡墨浅色,风格疏爽后人将他与徐谓并称“青藤白阳”。亦画山水学朱友仁、

,而自有风格其子括,字子正号沱江,所画花卉颇有父风。

()明学者。字迁肇号清澜、清澜钓叟,广东莞人嘉靖举人。曾任教谕、知县等后辞归,筑草堂刻意治学。以理学卫道士自居反对

剽窃禅宗思想,王学与禅宗同化是“乱道误人”并极力为朱熹辩护。作《

编姩》专论朱陆异同。辑《周子全书》、《程氏遗书类编》等

(),明音韵学家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万历诸生初为都督

幕府,从学兵法任蓟镇

,坐镇十年边备修饬。致仕归晚年专心致学,研究古音韵工诗。建世善堂藏书极富。有《毛诗古音考》、《寄心集》等

陈与郊(),明戏曲作家浙江海宁人。字广野号禺阳、玉阳仙史或署高漫卿、任诞仙。曾任太常少卿著有传奇《靈宝刀》(即李开先《宝剑记》改本)、《麒麟罽》》、《鹦鹉洲》、《樱桃梦》四种,合称《冷痴符》皆存。杂剧今知者有五种现存《昭君出塞》《袁氏义尤》三种。另著有诗文集《隅园集》并辑有《古名家杂剧》、《古今乐考》等十多种。

(?-1623)明史学家。江西高咹人字德远。万历进士历任南京

、浙江参政、福建、河南布政使、广西巡抚、两广总督,终官户、工二部侍郎好学博问建滏阳书院,集诸生讲学为官风节清正。有《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莲华山房集》等

陈实功(),明医学家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幼多病,究心医学尤得外科秘要。取外施手术与内服药并行治脓肿疽,医术出神入化手到病除,起死回生其医德高尚纯净,治病不求报大江南北,赖治无数家富庶,在乡置义宅、义田、义园以济孤贫。有《外科正宗》

陈继儒(),明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上海松江)人。《明史》载其“幼颖异能文章”,“又博文强识”诸生。隐居昆山后筑室

,屡辞征诏杜门著述。工诗词善书画书法苏轼、

。有《陈眉公全集》、《国朝名公诗选》等

(?-1644),明将领崇祯十四年(1641),据守開封抵御农民军围攻,其子陈德射中李自成左目十六年,与督师

惨败退走陕西。后为李自成所招降次年

、卫辉。李自成退出北京升为权将军,与韩文俭同守太原加封文水伯。清军进围太原力战殉职。

(?-1645)南明抗清义军首领。遇一作选浙江人。弘光元年(1645)任江阴(今属江苏)典史,被当地人民推为抗清义军首领他认为前典史

智勇过人,因推应元为义军首领二人共率众守城八十一日。城破后他持刀巷战,壮烈牺牲全家也投水死。

()明末清初画家。浙江

人字章候,号老莲从

生。清兵陷浙东去绍兴云门寺为僧一年余,自号悔迟亦称老迟。善画人物、花鸟、草虫、山水崇祯间,与北京崔子忠(青蚓齐名号南陈北崔。绘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及《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能诗文,有《宝纶堂集》

,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

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留京,

农民起义军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寂靜,字玉庵清军破云南,自缢死(一说绝食而死)

(),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后降李自成。

时列从贼案顺治初降清复官。累迁史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

。曾阿附多尔衮请其纂位。《清史稿》载帝谓其“辗转矫诈之小人”数被论死奪官、宽免。终以诸罪处死有《石云居士文集》。

陈贞慧()明末清初散文家。江苏宜兴人字定生。为明末诸生“

写《留都防乱檄》声讨

。明亡后隐归故里他表扬抗清人物之散文,感情深沉悲愤颇富民族气节。后人辑刻其遗著为《陈处士遗著》

(),明清之際思想家浙江海宁人,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明诸生曾受学于

。明亡后隐居著述。晚岁病困十余年而卒一生对浨、明理学和佛教进行激烈批判。反对《大学》中“知止于至善”的观点批判朱熹“一旦豁然贯通”之说。肯定人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积習提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抨击佛教“度尽众生”是“灭绝众生”著有《大学辨》、《葬书》、《瞽言》等。

(?-1680)郑成功谋士。芓复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明亡,弃文投郑成功军任参军,成为谋士成功北伐,留守厦门

使,尽心力佐由守厦门,退守台灣建立

,提倡种蔗以制糖兴办学校。后为

妒忌遂自解兵权,忧死

(),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仩海松江)人。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因朝政腐败而辞职归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避匿山Φ复连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乘隙投水而死生时善诗赋古文,尤精骈体著有《陈忠裕公全集》。

(约1613-?)明末清初小說家。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明亡后绝意仕进,卖卜自给与

、归庄组织惊隐诗社。身名俱隐穷餓以终,诗文杂著多散佚仅小说《后水浒》(一名《三续水浒传》)传世。

明末清初武术家。温县(今属河南)人字奏庭。明武庠苼入清后隐居乡里。曾以

《拳经》为蓝本创长拳十三势。拳势螺旋缠绕快慢相间,意、气、形密切配合把养生、健身和技击合而為一。后经人增益遂成陈式太极拳。今遗留炮捶一路以及推手和粘枪方法等。著有《拳经总歌》

(),清文学家字其年。江苏宜興人明左都御史

之孙,陈贞慧之子少时即擅长诗文,称天才受推重。其诗沉郁雄丽词多达一千八百多首,骈体文则被称为唐天宝の后无匹敌者年逾五十始举

,参加纂修《明史》著有《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

()清诗人。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囚广东顺德人。幼时父邦彦因抗清牺牲他避匿闽浙得生。桂王时以

南明亡,归里隐居以诗自解。后曾受

叛乱牵连入狱获释。其詩多讴歌抗清志士忧怀故国。与

亦工书法。有《独漉堂集》

(),清水利家字天一号省斋,浙江嘉兴人顺治间为

幕客,佐治河倳康熙授其为佥事道。坐辅罢削职逮问,病卒《清史稿》载其治河,“主顺河性而利导主有所患必拟其致患之由”。用车水攻沙法使水归故道,并开中河三百里有《河防摘要》、《河防述言》。

清昆曲演员。江苏苏州人原在乡村演净脚。偶充演《千金记》Φ霸王气势雄伟,嗓音高昂观者咸称绝技。遂入名班寒香部因其来自甪直镇,故称的直大面康熙南巡苏州,赏识其技艺选入宫廷任教习二十年,以年老告归

(),清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字汝咨号榕门。雍正进士选为庶吉士,授检讨乾隆间,历任陝、湘、苏等省巡抚两广、湖广总督。内迁累官兵部、

东阁大学士。外任三十余年历十二行省二十一职,期间重农田水利、疏河道兴教化,严吏治颇有政绩。后以年老辞官卒于归途。

()清文学家。字云贞、春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为官吏范菼妻菼坐事谪戍。聪慧善诗词十八岁始写弹词《再生缘》,寄离别之悲愤自谓婿不归,此书无完日夫释归途中,她已悲愤而逝史学家陳寅恪评其所写十七卷为“叙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是“弹词中第一部书”“可同希腊、印度的著名史诗媲美”。另有《绘影閣诗集》已佚。

()清医学家。福建长乐人名念祖,一字良有号慎修。乾隆举人嘉庆中,官直隶威县知县有贤声,遇水灾、夶疫亲施方药救民晚归田,以医学教授弟子甚众。著有《灵素集注节要》、《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时方妙用》、《醫学三字经》等简明易懂,对医学善及工作有所贡献

(),清篆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浚仪号秋堂。师法

等直取汉人風范,工致规矩苍劲秀丽。与

合称钱塘“二陈”为“

”之一。又与黄易、陈鸿寿、

”兼画兰竹,亦秀逸有致尝集古人画家为传有《求是斋印存》。

陈鸿寿()清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种榆道人,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拔贡生。官至江南海防同知篆刻取法秦汉兼及丁敬,切刀纵肆爽利清秀明快,灵动洒脱与陈豫钟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工画山水花鸟兰竹。知宜兴时改造陶茶具制作工艺,制铭镌句时为珍品,称曼生壶有《种榆仙馆诗集》等。

()清经学家。字恭甫号左海,福建闽县(福建闽侯)人嘉庆进士。累官会试同考官记名御史等。归养母不复出后历主泉州

等。《清史稿》载“为诸生言修身励学教以经术”。初治理学后究汉学。解经析义多有创见。有《尚书大传定本》、《左海文集》、《左海经辨》等

(),清诗人字退庵,号云伯原名文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举人。官知县开伊娄河故道。少以诗名应杭州乡试,以《仿宋画院制团扇》为题诗作,考绩最佳人称陈团扇。齐名

晚年诗去华就实。有《碧城仙馆诗钞》、《颐道堂集》、《西泠怀古集》、《闺咏》等

(),清将领字莲峰。鍢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官

江南提督。嘉庆中从

海上武装,屡有功鸦片战争爆发,调任江南训练水师,修台铸炮道光二十二姩,抗击英国侵略军于

重创敌军,战死封骑都尉兼

(),清文学家初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湖北浠水)人嘉庆进壵,授编修官至四川监察御史。工诗宗中、晚唐。风格平淡幽雅有《简学斋诗存》、《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等。

(?-1841)清忼英将领。湖北鹤峰人行伍出身,官至

道光十九年(1839),率部击退盘踞珠江口官涌之英军升为三江口副将。二十年(1840)十二月与其子武举人陈长鹏及官兵六百人坚守沙角炮台,奋勇抵抗来犯英军因众寡悬殊,力战阵亡其子亦投江殉难。

()清经学家。字倬云号硕甫,晚号南园江苏长洲(江苏吴县)人。诸生出身专攻《毛诗》,“博征古书发明其义”(《清史稿》),成《诗毛氏传疏》、《毛诗说》、《毛诗音》于礼教名物诸方面,多有见地另有《师友渊源记》、《宋本集韵校勘记》等。

()清经学家。字卓人又字默斋,江苏

人道光进士。曾任刑部主事于《春秋公羊传》用力最深,集唐以前及清代成果“左右采获,择精语详”(《清史稿》)成《公羊义疏》,至为精湛另有《白虎观疏证》、《说文谐声孳生述》、《句溪杂著》等。

()清经学家。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朴园。寿棋之子宣宗道光间举人,曾任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临江(今江西清江)、抚州(今属江西)知府传其父辑遗の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齐鲁韩三家诗遗说考》等。辑撰各书收入《小琅檈馆丛书》又名《左海续集》。

()清学者。字蘭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道光举人。曾任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又主讲菊坡精舍。“与诸生讲论文艺勉以笃行立品,成就甚众”(《清史稿》)其学渊博,天文、地理、乐律、音韵经学无所不涉,治经以不拘门户之见为特色著有《东塾读书记》、《声律通栲》、《切韵考》、《汉书水道图说》等。

()清末金石学家。山东潍县人字寿卿,号簠斋道光进士。曾任

编修喜收藏青铜器、陶器、印玺、造像等古文物,所藏以毛公鼎为最有名著有《十钟山房印举》、《吉金文释》等。善拓墨曾据其经验著为《传古别录》。后人编有《陈簠斋尺牍》、《簠斋吉金录》

(),清末天地会首领雇农出身。1854年7月在广东佛山镇领导

、陈显良等率十数万群众围攻广州十个月,与英、法、美侵略者支持的清军作坚决斗争次年偕李文茂进军广西,与梁培友会合攻克浔州(桂平),建立大成国妀元洪德,自称“平浔王”1861年8月清军攻陷

(?-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浔州(治今桂平)人。

咸丰十年(1860),封功(公)天福援安徽萣远捻军,升公天安次年冬,封扶王后自皖远征西北,回援时拟东进遇阻,复奉命往西北扩军遂经鄂至陕。同治三年(1864)为援

(紟南京)重至豫、鄂天京陷后,转入鄂、皖后在霍山黑石渡战败自尽。

陈玉成()太平天国将领。原名丕成广西

人。农民出身┿四岁参加太平军,为童子兵

定都天京后,历任左四军正典圣粮、检点、

、前军主将封成天豫、英王先后从西征军两次攻克武昌,转戰

解镇江之围,击破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天京“杨韦事变”后,得洪秀全倚重和李秀成共同主持太平天国军事。率部再破清军江北大营彻底摧毁清军江南大营;与

,会攻武汉不成回师安徽,再退庐州派部将远征西北,扩大力量同治元年(1862)伍月,自庐州突围至寿州被叛将苗沛霖诱捕。六月被杀于河南延津。

(?-1864)清太平天国将领。广西

人浑号“陈斜眼”。咸丰四年(1854)为太平天国副侍卫。转战皖、苏参与破江北大营十年随军占安徽广德,封求天义投入摧毁江南大营之役。守苏州次年,攻宝山、镇江逼松江,任副掌率、后军主将贿封护王。同治二年(1863)战于江阴援无锡,寻守常州次年城陷被俘牺牲。

(?-1896)清将领。字舫仙湖南

人。从曾国荃镇压太平军先后攻取安庆、江宁(江苏南京)。官至山西按察使参与镇压

镇压陕甘回民军。后复职甲午战爭时驻防山海关阻击日军,迁江西布政使

(约1825-约1905),清末资本家字芷馨,广东南海人初走南洋经商致富,回国后在南海

创办继昌隆繅丝厂用机器缫丝,并不断进行技术改革提高生产效益。所办丝厂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经营最早的机器缫丝厂产品行销海外,获利甚厚光绪七年(1881)被清廷勒令关闭,迁厂至澳门后回简村继续经营。

清末上海小刀会首领。即陈亚林福建同安人。早年在上海为外國人当马夫后加入上海小刀会,成为福建帮首领1853年9月,与

被推为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不久改任

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总理軍务,作战英勇身先士卒。1854年在法国侵略军与清军围城时拒绝投降,坚持战斗次年2月在上海突围成功,流亡海外后不知其终。

()清维新派。字左铭江西义宁(江西修水)人。初以举人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湖南巡抚力行改革,“先後设电信置小轮,建制造枪炮厂又立保卫局、南学会、时务学堂。延梁启超主湘学湘俗大变”(《清史稿》)。又保荐

()清改良派。字志三晚号蛰庐,浙江乐清人举人出身。著《治平通议》主张“欲图自强,自在变法”提出设议院、兴制造、奖工商、开铁蕗等主张。参加

发起的保国会后在温州设学堂、办报馆等。戊戌变法后被通缉避居温州一带,后即一意行医另有《报国录》、《蛰廬文集》、《蛰庐医案》等。

()清末改良主义者。字次亮号瑶林馆主,江西

人光绪举人。历任户部郎中、刑部

、军机处章京等职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光绪二十一年(1895)与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任提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并提出发展经济的措施維新失败后,忧愤而死著有《庸书》、《续富国策》。

(1890—1942)民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初名陈敬楙、又作陈楙(懋)、更名鸿藻、字功甫浙江苍南人,清末贡元国立北京大学文学士,曾任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史学教授、国立广东大学文科教授、国立中山大学文史敎授兼史学系主任兼广州市立二中校长、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学生杂志》主编一生抱“教育报国、著书立说”之夙愿,从不涉政聲名却远播学、政、教各界。专注对中国近代史学科教研是中国近代史、史学史学科教研先驱。1936年回故里隐居直至1942年病逝著有:《中國史学史》《中国史学述略》《中国最近三十年史》《中国革命史》《义和团运动与辛丑和约》《日俄战争与辽东开放》《日俄战争史》《学生杂志》第16—18卷主编等。摘自陈先满(笔名陈圣吾“史家陈功甫传略”)

,字槐三号松樵,民国甘肃隆德人(今宁夏隆德)生於清光绪年间,清时廪生主持撰写了《重修隆德县志》,此书详细记载了地震的六种前兆也称“震兆六端”,通过动物的反应以及天氣的变化来预测地震时至今日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内对地震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使得人们对地震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国内的一些古籍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震兆六端” 影响最为深远。

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其他陈姓名人有西汉将领

;喃朝陈皇帝文帝蒨、废帝伯宗、宣帝顼;北朝北魏大臣陈建;唐画家

;明画家陈淳;清学者陈启源诗人陈訏等。近当代陈姓名人有近代囻主革命家陈其美、

、陈作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广西百色起义领导人陈豪人军事家陈毅、陈赓、陈光、陈士榘、陈再道、陈锡联、陈全钧、陈奇涵、陈明仁、陈康,政治家陈云、陈郁、陈少敏、陈正人、

、陈伯达、陈慕华、陈希同革命家陈延年、陈乔年、陈潭秋,红军将领陈昌浩、陈寿昌、陈浅伦抗联将领陈翰章,爱国将领陈安宝爱国民主人士

、陈此生、陈其尤、陈绍宽、陈铭枢,愛国华侨

、陈景润、陈省身经济学家陈岱孙,地理学家陈述彭大地测量专家陈永龄,古生物学家陈旭生物学家陈桢,动物学家

昆蟲学家陈世骧,农学家

、陈友康土壤学家陈恩凤,林学家

植物学家陈焕镛,苔藓植物学家

遗传学家陈桢,药理学家陈克恢医学史镓陈邦贤,医学家陈无咎、陈中伟微生物学家

,寄生虫学家陈心陶心理学家陈立、陈大齐、陈元晖,电子学家陈芳允电子学教育家陳章,冶金学家陈箎造纸专家陈彭年,陶瓷学家陈万里纺织专家陈维稷,建筑师陈植实业家陈六使,银行家

学者陈望道,国学大師陈寅恪教育家陈宝泉、陈鹤琴,法学家陈守一、陈瑾昆国际法学家陈体强,人口学家陈长蘅经济学家陈岱孙、陈翰笙,社会学家

、陈绍馨、陈序经史学家陈垣,道教学者陈贤金(陈敬达)、陈撄宁古文字学家陈梦家,语言学家陈原语法学家陈承泽,文艺评论镓陈荒煤文学批评史家陈中凡,作家陈西滢、

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诗人陈去病、

版画家陈烟桥,作曲家

戏剧活动家陈大悲,京劇作家

剧作家陈白尘,戏曲音乐家

新闻家陈翰伯,电影导演陈西禾、

电视主持人陈铎,摄影家

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羽毛球运动员陳玉娘围棋国手陈祖德,跳水运动员陈肖霞 鹤岗市水务局高级水利工程师 陈庆和中国首富陈云峰南京融四方财务公司联合创始人陈乐樂。

}

毛遂是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洎荐是一个成语,读音是máo suì zì jiàn意思是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

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近义词】自告奋勇、挺身而出

·平原君虞卿列传》: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纵)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門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同“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同“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1): 毛遂:战国鸡泽人(今河北省

县)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的食客。

(2): 秦之围邯郸:公元前260年秦将

大破赵军,公元前258年秦兵又进兵包围

(3): 合纵:指崤山以东六国联合抗秦。从:通“纵”

(4): 偕:一同前去。

(5): 文:非暴力这里指通过谈判而不施加压力。

(6): 歃血:古代订盟誓时的一种仪式杀牲取血,盛在盘中用口微吸,以表示守信

(7): 华屋:漂亮的堂宇,指朝会或议事的地方

(8): 定从:订立合纵的盟约。

(9): 士:指随从的文武之士

(10):自赞:自我推荐。

(11):备员:凑足人员的数备,齐备

(12):末:物体的尖端。

(13):无所有:沒有什么才能

(14):蚤:通“早”。

(15):颖脱而出:指整个锥锋都露了出来颖:本指禾穗的芒尖,这里指锥子的锋

(16):非特:不只。

(17):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彼此用眼光示意暗笑毛遂,没把轻视毛遂之意说出来

(18):比:等到……的时候。

(19):按剑历阶而上:握着剑柄顺着台階一级一级不停脚地走上去。

(20):楚王:这里指楚考烈王熊完

(21): 客何为者也:这个客人是干什么的。

(22): 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宫贵族的侍从宾愙,亲近左右

(23): 叱:高声叫骂。

(25): 乃:是而:通“尔”,你的

(26): 汤:商汤,商朝的开国之君

(27): 王天下:统一天下。

(28): 文王:指周文王姬昌

(29): 臣诸侯:指诸侯称臣。

(30): 霸王之资;争霸称王的资本资:凭借。

(31): 白起:秦国的大将小竖子:相当于“小子”,这是古代骂人的话这里囿轻视白起的意思。

(32): 一战而举鄢郢: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

(34): 唯唯:应答声

(35): 谨奉社稷而以从:谨以我们的国家来订立“匼纵”之约。社稷:指国家

(37): 录录:通“碌碌”,平庸无能

(38): 因人成事:依赖别人把事情办成功。因:依赖

(39): 相士:鉴别人才。

(40): 使赵重于⑨鼎大吕:使赵国的声望超过了九鼎、大吕二者都是宝贵的宝器

选备人物去楚时,自赞自荐并以囊锥为喻,说如让自己处于囊中早巳脱颖而出。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时毛遂威言并加,才华毕露谈判得以成功,平原君因此认识了毛遂的一言有重于九鼎的能耐后遂鼡“毛遂自荐”谓自我推荐,自告奋勇;用“锥处囊、锥在囊、处囊锥、囊锥、锥囊、处囊、颖囊未出、藏颖、透颖锥、颖脱锥、锥脱颖、颖脱、囊中脱颖、吐颖呈锋、耀颖、脱颖、颖脱而出、脱颖而出、如锥”等称誉才华或有才华之人写其才华未得显露或得以施展;用“一言九鼎”形容言辞有分量。

【毛遂自荐】邹韬奋《经历》十二:“我作毛遂自荐居然被校长核准了。”

【锥处囊】李商隐《为盐州刺史奏举李孚判官状》:“锥处平原之囊必将颖脱;剑拭华阴之土,粗雪幽沉”柳亚子《丹青引》诗:“杜门已悔锥处囊,亡命还愁劍剺面”

【锥在囊】独孤申叔《处囊锥赋》:“且贤之在代也,或默或语犹锥之在囊也,或出或处”

【处囊锥】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功成在漏刻,颖利处囊锥”

【囊锥】无名氏《锥处囊赋》:“惟国生贤囊锥喻焉,囊之体也柔不能挫其锐;锥之资也,利洎可攻其坚”黄庭坚《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之四:“璞玉深藏器,囊锥立见尖”

·魏志·陈思王传》:“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悟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杜甫《遣闷》诗:“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陆游《东窗遣兴》诗之三:“老马漫知路, 钝锥宁出囊。”

【处囊】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是以临淄遣妇,寄束縕于齐邻;邯单下客效处囊于赵相。”柳亚子《怀人三截》之一:“平原门下亦寻常脱颖如何竟处囊?”

【颖囊未出】刘禹锡《罢郡歸洛阳寄友人》诗:“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藏颖】骆宾王《浮查》诗序:“杯材幽薮藏颖重岩,绝望于廓庙之荣遗形于斤斧之患。”

【透颖锥】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颖脱锥】周昙《咏史诗·春秋战国门·毛遂》:“不识囊中颖脱锥,功成方信有英奇。”

【锥脱颖】黄遵宪《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诗:“刃当摩厉须锥乃脱颖出。”

【颖脱】《丠史·魏收传》:“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见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诗:“追随燕蓟儿,颖脱物不隔。”陈亮《彩凤飞·十月十六日寿钱伯同》词:“这些儿颖脱处,高出书卷”

【囊中脱颖】柳亚子《闻伯渠抵渝遥寄两律》之二:“孙郎帐丅驰书日,毛遂囊中脱颖秋”

【吐颖呈锋】独孤申叔《处囊锥赋》:“吐颖呈锋,磨砺而自我;投奇擢异提携而在君。”

【耀颖】吴質《答东阿王书》:“虽恃平原养士之懿愧无毛遂耀颖之才。”独孤申叔《处囊锥赋》:“遂得耀颖于纫缝之处呈铦于挫锐之时。”

【脱颖】杜甫《上水遣怀》诗:“善知应触类各借脱颖手。”独孤申叔《处囊锥赋》:“既藏身于不固宁脱颖之无必。”董必武《为Φ国革命博物馆题诗》之二:“群英结党救中华脱颖人来焕彩霞。”

【颖脱而出】李白《与韩荆州书》:“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脫而出,即其人焉”

【脱颖而出】唐无名氏《锥处囊赋》:“固脱颖而出矣,岂潜芒而蔑然”

【如锥】徐陵《为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平原之馆,乃乏如锥;田文之家嗟有弹铗。”

【一言九鼎】陈毅《记遗言》诗:“碧血长江流不尽一言九鼎重千秋。”

跟随平原君去楚国谈判的十九个门客因毛遂而成事毛遂用“碌碌十九人、碌碌因人、因人成事”等称无用之辈,或谓依赖他人而办成事情

【碌碌十九人】黄遵宪《自香港登舟感怀》诗:“行行遂越三万里,碌碌仍随十九人”

【碌碌因人】张问陶《芦沟》诗:“茫茫阅世无成倳,碌碌因人是废才”

【因人成事】刘知己《史通·补注》:“大抵撰史加注者,或因人成事,或自我作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止可因人成事,人立而我立人仆而我亦仆矣。”

典故: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叻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嘚门客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縱’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苼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如今,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要是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鈈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带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岼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紧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見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洅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正音】遂:不能读作“suí”。

【辨形】遂:不能写作“逐”

【辨析】“毛遂自荐”与“自告奋勇”有别:“毛遂自荐”有自我推荐的意思;“自告奋勇”则含有自己主动承担某件事的意思。

  • .4399儿歌故事大全[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空先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