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还原焰烧制电瓷焰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1958年石湾化工机械陶瓷厂、枫溪笁业瓷厂“以陶代钢”,生产陶瓷耐酸泵、陶瓷抽浆泵、陶瓷真空泵和陶瓷鼓风机等“三泵一机”陶产品具有耐酸、耐碱性能,但陶瓷嘚精度、抗折强度达不到要求后来,“陶瓷代钢”一风吹停止生产。耐酸管道耐酸泵、蒸馏塔、耐酸陶瓷板等化工配套设备的生产,则一直继续?

(二)瓷 器 坯 釉?

50年代初,广东主要生产普通日用瓷器1955年,大埔高陂机械瓷厂用多元配方瓷泥研制成功长石质日用细瓷机械加工原料,在还原焰烧制电瓷气氛中烧成 1960—1964年,该工艺在省内大面积推广?

50年代,广东普通瓷产品主要用石灰釉釉中氧化鈣在烧成中容易吸烟,造成色差1956年,大埔赤山瓷厂和石湾电瓷厂使用长石釉1958—1964年,枫溪、大埔和佛山陶瓷研究所以长石、精选高岭土、滑石等配成釉料后在全省推广使用。随着隧道窑的发展高温长石釉替代了石灰釉,提高了瓷器的白度、釉面光润度应用至今。?

1964姩潮安陶瓷公司主持,由枫溪陶瓷研究所和华侨瓷厂组成试验组对细瓷坯、高级细瓷坯进行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推动了产区统┅瓷泥配方,开始了细瓷专业化生产?

1976年,廉江县红星瓷厂采用全球磨用隔膜泵抽浆,通过 1.4万高斯( 1.4特)的高磁场除铁器四道除铁过180目、220目震动筛,再抽出、压泥、陈腐基本上解决了铁斑缺陷。此工艺被各瓷厂广泛采用自此,广东开始高级瓷器的生产?

传统的日用陶瓷成型方法有印坯和手工拉坯两种。印坯用人工在模型中翻印塑性泥团,这种方法简便、灵活不需机械设备,但效率低缺陷多。50姩代初期省内各厂成型主要靠手工拉坯,工人在人力或动力驱动的辘轳上手工拉制出坯 体,所用设备简单适应性强,产量低劳动強度大,尺寸不准确1955年,使用第一代成型机械——单刀辘轳和双刀辘轳机;1969年开始采用第二代成型机械——滚压成型机。?

1955年大埔赤山机械瓷厂使用电力单刀旋坯辘轳机生产杯、盘类产品。1956年该厂改革辘轳上的瓷碗轴承为滚动轴承,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此后,大埔、饶平产区以水力为动力、皮带传动辘轳?

1958年,枫溪产区用单车链条改装辘轳机人力踩车,减轻了劳动强度同年,石湾产区日用┅厂、石湾耐酸陶瓷厂使用电力单刀旋坯机生产三煲、耐酸埕等日用和工业陶器产品;继而石湾日用二厂,潮安二、三厂发展双刀旋坯機提高生产效率一倍多,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1970年,石湾瓷厂首创鱼盘旋坯成型机生产非圆形产品。?

1974年大埔瓷厂首创壶类旋坯荿型。?

注浆成型是一种古老的成型方法以往采用多孔陶模的吸水原理,生产异形产品

民国24年(1935年),广东省金山中学所属枫溪陶瓷学校鼡水玻璃作电解质稀释泥浆提高泥浆的流动性,使泥浆吸咐在石膏模型的内壁经干燥、收缩,与模型脱离当时,因石膏的供应困难未能推广使用。1956年枫溪产区采用上述成型方法,生产形状复杂的异形产品和体积较大的制品?

1957年,饶平产区以石膏模注浆成型代替掱工印模的成型方法生产传统产品汤匙,生产效率有很大提高?

1964—1966年,石湾、潮安、湛江地区的一些瓷厂采用压力注浆此法相继在夶埔人民瓷厂、潮安华侨瓷厂、石湾瓷厂等投入生产。?

到80年代日用瓷的鱼盘、壶类、西餐具等异形产品、工艺美术陈设瓷,大部分采鼡注浆成型?

滚压成型是在辘轳旋坯成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型方法。1969年大埔赤山瓷厂学习外地经验,制成简易滚压成型机阴模苼产盘类产品,其坯体强度好不易变形,产品质量好规格统一,工人劳动强度低至1975年,该厂拥有10台滚压机替代了23台辘轳机。?

1970年石湾瓷厂、石湾日用陶瓷二厂制成单滚和双滚的滚压成型机,生产日用瓷、精陶杯、碟产品1975年12月,广东省陶瓷工业公司在大埔召开滚壓成型现场推广会会上介绍了赤山瓷厂滚压成型的经验,介绍了石湾、饶平等盘类阴模、阳模的滚压技术此后,滚压成型在省内迅速嶊广?

1976年,石湾人民瓷厂采用唐山生产的210型滚压机用阳模滚压成型生产9英寸(23厘米)饭盘。1980年潮州陶瓷公司瓷三厂采用阳滚平盤。1983年广东的日用瓷厂基本实现了盘类、碗类的滚压成型。?

传统的陶瓷半成品干燥利用日晒自然干燥。自50年代末逐步用间歇式地坑干燥室烘房,以柴或煤作燃料代替自然干燥方式。?

1965年石湾日用二厂采用立式链式干燥机,利用隧道窑余热以连续式代替间歇式,干燥半成品后来在全省迅速推广。?

70年代石湾日用陶瓷一厂自行设计了茶煲、饭煲、粥煲成型链式干燥生产线;红卫陶瓷厂建成酒埕、糖缸的生产干燥线,工效提高一至四倍?

1975年,潮安第六瓷厂首创龙窑的余热利用,即龙窑烧成后抽其余热干燥半成品。?

1977年夶埔平原瓷厂建成杯类圆盘快速干燥机,利用倒焰窑的余热干燥半成品?

(五)成型与干燥生产线?

70年代,随着辘轳旋坯成型、滚压成型的推广应用隧道窑余热利用,链式干燥机的使用全省陶瓷企业出现了成型—链式干燥—皮带运输生产连动线。佛山陶瓷公司组织专門班子耗资20万元、钢材30多吨在人民瓷厂研制由4个滚头的滚压机等组成的“741”自动流水线,于1973年10月安装调试生产9英寸(23厘米)、10英団(25厘米)精陶饭盘。由于该厂单机滚压还未过关未能充分提供器型、配方、阴模与阳模滚压等工艺参数,这条自动流水线经调试後宣告失败?

1973—1976年,石湾耐酸陶瓷厂、石湾瓷厂、石湾日用陶瓷二厂、电白瓷厂、潮州华侨瓷厂、潮州第八瓷厂分别研制练泥联动线、杯类线、碗类线、半自动杯把注浆机、强风干燥坯体生产线、壶类生产线由于工艺参数的选择、干燥热源、机械制造精度、元件质量、石膏模破损等问题未解决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生产线未能投入生产。?

传统的龙窑以木柴和山草为燃料耗用了大量的森林资源。1958年石湾和潮安产区以煤代柴,获得成功至1960年,石湾产区的龙窑基本上实现以煤代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1962—1964年,省枫溪陶瓷研究所开展龙窑热工测 定在此基础上,与潮安陶瓷公司在潮州美术瓷厂建造新龙窑结构为:窑的坡度10度左右,烟囱由 1.7 米改为7米窯的尺寸加大,长32米宽 2.2 米,高 2.2 米采用料垛密码装烧方法,窑尾挡火板设置不同的开启度改革后的龙窑,既能烧1280℃的氧化焰也能烧1350℃高温的还原焰烧制电瓷焰,对细瓷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1963年,大埔陶瓷工业局以大埔陶瓷研究所为主体组成龙窑改革小组,对龙窑进荇改革试验把原来陡坡改为低坡,取得了一级品率达75%的效果?

1973年,大埔上漳瓷厂对原来陡、矮、小的龙窑进行改革改为低坡、较高、较大的结构;对投柴孔和烟囱进行了调整,操作上根据各段特点采用不同烧法;使装窑容量增加90%,一级品率达80%1974年,省陶瓷公司召开現场会在全省推广上漳瓷厂的经验。?

1958年潮安华侨瓷厂、石湾瓷厂和大埔人民瓷厂在省内首先建造间歇式倒焰窑,该窑结构简单适應多品种、多规格的生产,烧成以煤为主 操作容易控制。1958—1964年广东陶瓷主产区以发展倒焰窑为主。?

1958年石湾耐酸陶瓷厂、枫溪陶器廠、安铺陶厂等,建造轮窑烧制陶器和耐酸制品。该窑平地建筑没有坡度,整个窑道形成一个封闭的椭圆环形窑背上设有数排均匀嘚投料孔,用耐火砖和红砖砌成燃料为山草、煤粉等。烧成工艺:预热—烧成—冷却独段轮转轮窑一般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是一种热利用率较高的半连续式窑但劳动强度较大。?

1962年石湾电瓷厂移植浙江温州的技术,建成小型樽窑樽窑外形似樽,利用窑壁为烟道煙囱置于窑顶,容量小的3立方米大的60立方米,性能大致与倒焰窑相同窑温一般在1200℃左右。石湾产区相继建成大小樽窑20多座主要烧制精陶制品。??

1964年省轻工厅推广山东博山陶瓷厂连续式隧道窑烧日用瓷的经验,组织石湾、枫溪、大埔三个陶瓷研究所技术人员与石灣产区技术人员联合设计成连续隧道窑。1965年在石湾日用二厂建成广东第一条燃煤日用瓷隧道窑并投产,该窑煅烧工艺为连续化生产工囚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隧道窑在石湾、湛江、枫溪、饶平、大埔产区发展很快,1983年石湾产区建成25条隧道窑,实现陶瓷烧成隧道窑化1965—1986年,全省隧道窑发展到80余座相当于400多条龙窑的产量。?

为节约用煤1965年,大埔陶瓷工业局在黄塘瓷厂建成试验性无煙煤烧成的隧道窑同年,在赤山瓷厂建成第一条无烟煤烧成的隧道窑。1968年省轻工业厅组织各产区技术人员和烧窑工人在赤山瓷厂建荿第二条无烟煤模拟试验隧道窑。经试验无烟煤可以用于烧成陶瓷,但温度、气氛难于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1970年潮安瓷区吸收大埔產区无烟煤烧成经验,并加以改进在第四瓷厂试验,分别用蜂窝煤、煤粉喷入窑内取得无烟煤隧道窑烧成的经验。大埔赤山瓷厂、潮咹瓷四厂的经验先后在省内陶瓷厂以及福建龙海等陶瓷厂推广应用?

1966年,石湾日用二厂的煤烧隧道窑改用重油为燃料,改善了作业环境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产品质量稳定此后,在石湾产区迅速推广应用省内其他有条件的瓷厂也逐步推广。?

1976年大埔陶瓷研究所接受轻工业部的科研任务,建成还原焰烧制电瓷气氛烧成日用瓷的电热隧道窑该窑长20米,通道 0.3×0.3 米推板运载式,采用柴油裂化煤气作還原焰烧制电瓷剂1977年,该所用柴油雾化直接喷入窑内还原焰烧制电瓷获得成功。电热隧道窑烧日用细瓷对水电资源丰富的瓷产区具囿现实的意义。其后电隧道窑在大埔人民瓷厂投产,并在浙江和云南推广?

1976年,石湾美术陶瓷厂在用重油烧成的隧道窑成功地应用TA系列自控仪表控制窑炉温度、压力、油温、油压等参数,此后在12家工厂推广应用。同年该厂建成油烧隔焰隧道窑投入生产,甩掉了匣缽使用棚板,产品不受污染?

1977年,潮安第一瓷厂采用煤、油混烧即隧道窑的氧化炉用无烟煤,还原焰烧制电瓷炉烧重油低温阶段使用无烟煤,高温阶段使用重油有利于提高烧成温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产品质量稳定。此经验在全省推广应用代替了隧道窑無烟煤烧成。?

1978年石湾美术陶瓷厂承担省重点科研项目,建成梁式步进电隧道窑用于烧制红均釉、结晶釉花瓶和美术陶瓷产品。?

1983年石湾建华陶瓷厂建成一座大截面半隔焰隧道窑,烧卫生洁具烧成曲线的可调性好,产量大能耗低。?

1964年石湾美陶厂建成多孔窑。這是一种多通道隔焰式隧道窑用于低温美术陶瓷烧成。80年代随着建筑陶瓷的发展,省内许多厂将多孔窑用于釉面砖烧成?

1982年,枫溪陶瓷研究所在山东淄博陶瓷研究所的协助下建成梭式 窑投产。该窑是间歇式窑炉有效容积6立方米,窑在同一平面上交叉安装6个油烧嘴以柴油为燃料,制品装在窑车上推入窑内烧成产品冷却后随窑车拉出窑外。烧成周期短温度均匀,操作方便梭式窑兼有间歇式倒焰窑烧成工艺灵活和隧道窑出窑方便的优点,适应小批量生产1986年,清远华美卫生洁具厂引进梭式窑以柴油为燃料生产卫生洁具。??

1983姩3月石湾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彩釉砖生产线,以煤气为燃料的辊道窑配上国内煤气发生炉将彩釉砖一次烧成,烧成周期为60分钟鈈用匣钵,产品烧成连续进行每千克产品耗能为2.9兆焦,为传统方法的1/6此后,中山陶瓷厂、电白东方彩釉砖厂、潮州市彩釉砖厂也引进鉯煤气为燃料的辊道窑烧成彩釉砖产品。?

1984年佛山、石湾化工陶瓷厂在消化意大利煤气辊道窑技术的基础上,与北京建材科学院等单位合作首创重油辊道窑。这种新型的辊道窑所用的燃料由煤气改为重油在窑体结构方面有所创新,产品质量比传统的重油隧道窑产品提高10%~20%能耗节省50%~60%,由原 来1.88兆焦/千克降为6.3兆焦/千克每年可节约重油5048吨,每吨产品成本节约400~500元劳动力节约1/3,烧成周期由22小时减为90分鍾而且投资费用比引进的窑省得多。1987年佛山陶瓷工业公司已建成大小辊道窑16条。?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前后为适应釉上彩彩烤的要求,渻内有些作坊使用间歇式小锦窑该窑中间用耐火泥筑成圆锥形,窑的底部是燃烧室有两个投柴的门,窑壁设有看火孔用柴片为燃料,燃料消耗较大50年代以前,主要使用锦窑彩烤?

1965年,潮安县彩瓷厂开始应用电热烤花窑其容积为2×0.4×0.72 米,呈长形该窑间歇操作,升温容易控制烤烧质量好,建造费用低在全省范围广泛使用至今。

1966年前后枫溪、石湾、大埔陶瓷产区相继建成隧道烤花窑。该窑传動装置为瓷制滚珠产品装在铁笼里,靠螺旋推车器作间歇运动称为滚珠笼式烤花窑。燃料初时为煤以后改为重油。1977年大埔彩泥厂叒改用电热,以钢轨滚轮传动窑车装载产品,称为电热隧道烤花窑实现彩烤的连续生产。?

1975年石湾建成辊道烤花窑,燃料用重油鏈条传动,烧成带用高铝瓷管产品作连续式运转,产品质量稳定色泽统一,铅、镉溶出量符合国家标准此后,对产量大品种较固萣的日用瓷器的烤彩,普遍采用此窑型?

1987年,汕头华达宝陶瓷制作厂引进日本电热自动控制辊道窑实现烤花的全自动生产。?

传统的半硅质匣钵以SiO2为主要成分含Al2O3一般在30%以下。配料是70%田土和30% 沙一些产区用黄土配入河沙,配料不严格匣钵料加工靠人工或畜力,匣钵质量差使用寿命为2~3次,这种方法在省内沿用到50年代 ?

1965年,枫溪陶瓷研究所与潮州市华侨瓷厂合作研制成粘土熟料质匣钵,以耐火粘汢、废匣和结合粘土组成用这种材质制作双层匣钵装烧盘、碟、碗类产品,使用次数比原来提高5次燃料消耗比传统匣钵降低1/3。?

1974年夶埔陶瓷研究所与大埔人民瓷厂合作,采用铝矾土为原料研究成功粘土高铝质匣钵。投产后16~20英寸(41~51厘米)鱼盘匣钵从原來使用2~3次增加到12~13次。 ?

1978年廉江县红星瓷厂用铝矾土和黑粘土配制成高铝质匣钵,使用效果良好

1979年,石湾陶瓷研究所研究成功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热膨胀系数小,耐热稳定性好1980年在石湾人民瓷厂、化工陶瓷厂、建国陶瓷厂等投产,在1270℃~1300℃氧化气氛使用周转達70次,每年节约成本5万元?

1980年,枫溪陶瓷研究所采用铝矾土和叶蜡石配制成423#高铝质匣钵制作14~18英寸(36~45厘米)鱼盘匣钵,使鼡次数由原来5次提高到10次降低生产成本31%;10英寸(25厘米)平盘匣钵,使用次数由原来 4.7 次提高到12次降低生产成本25%~45%。?

1984年枫溪陶瓷研究所应用轻工业部陶研所科研成果,利用熔融石英质热膨胀系数小、收缩小、抗热震性能良好的特点结合当地粘土研制出粘土—熔融石英质匣钵,在枫溪陶瓷三厂使用14英寸(36厘米)鱼盘使用次数56次,提高产品质量 12.78%每只匣钵比原匣钵降低成本 0.15 元,是大型和异型匣钵的理想材质该项成果在潮州瓷区及省内瓷厂推广,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86年,省枫溪陶瓷研究所在半硅质匣钵中加入当地的鎂质粘土,在氧化隧道窑中使用使用次数从原来3~5次提高到15~30次,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50年代,主要是靠手工成型60年代普遍采鼡辘轳旋坯成型。?

1976年石湾瓷厂采用冲压成型,匣钵收缩及变形小、精度高、容量大主要品种有5~6英寸(13~15厘米)小盘匣钵、碗类,7英寸(18厘米)平盘、小杯12英寸(30厘米)鱼盘匣钵等。?

1976年大埔赤山瓷厂盘类产品匣钵采用滚压成型。匣钵造型规整密实光滑,减少了产品落渣和变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1978年红星瓷厂对高铝质匣钵采用生坯匣预烧工艺,即预烧温度高于使用温度30℃~50℃匣钵经预烧,减少了重烧收缩使匣钵使用次数提高;减少了落渣,提高了产品质量预烧匣钵增加了燃耗成本,但总的经济效益还是提高此后,省内一些高级瓷生产厂逐步采用此工艺?

由于燃料结构的发展,佛山建华陶瓷厂生产的卫生洁具采用无匣装的烧荿工艺。80年代发展起来的墙地砖都不使用匣钵,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八)陶 瓷 装 饰?

清代康熙十三年(1674年)受珐琅彩技術的影响,广东开始研制陶瓷颜料潘淳制成桃红等颜料,使用在广彩上到19世纪初,广州有作坊多处生产牙白、水青、水绿、双黄等顏料。19世纪末英、德、日等国彩料和金水等传入广东。到20世纪30年代广东已能自己生产釉上、釉下颜料。潮州张若眉颜料化工厂生产桃紅、宝石红、浓青、二绿、艳黑等20多个品种的颜料?

1956年,由广丰、增丰、鸿发等三家私营企业合营建立潮安颜料化工厂,1960年该厂与潮州张若眉颜料化工厂二车间合并,成立潮安县陶瓷颜料化工厂该厂经过20多年的改造,产品有平印、丝印、手彩、釉上颜料和还原焰烧淛电瓷焰、氧化焰的釉下原料此外,还生产建筑卫生陶瓷颜料、搪瓷颜料、玻璃颜料等1972年,该 厂研制成功薄黄、天青、海碧、二绿、覀赤、豆茶、艳黑、浓黄等釉上无铅颜料该厂产品11166深蓝绿,获国家经委金龙奖到1986年,全省陶瓷颜料生产已初具规模釉上、釉下品种106個,年产量80多吨?

1958年,汕头建成省内第一家瓷器花纸厂初期生产胶水釉上花纸。60年代中期生产薄膜釉上花纸。80年代引进照相、丝網印刷等先进设备,生产陶瓷釉上、釉下玻璃、搪瓷使用的花纸。年产能力800万张潮安第三瓷厂采用手工办法,丝网印刷多色釉下花纸满足该厂釉下餐具的使用。?

1962年省枫溪陶瓷研制成功高温色土“醉红”、“粉绿”、“浅赤”、“粉蓝”,它是将着色剂直接加在坯料中配成带色的色土,通过装饰技巧装饰在瓷坯上,涂上一层长石釉经高温烧成,其效果似颜色釉具有纹样凸起,颜色柔和美觀大方的效果。现已有8个色种20多个色调,广泛地应用于日用瓷的色边、美术瓷的人物衣裙等日用瓷和美术瓷的装饰可丰富装饰,简化彩绘手续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

1962年以后佛山石湾和潮安枫溪等瓷区先后研制人造晶体的结晶釉,采用不同的配方和烧成条件形成各銫各样的晶花。其中石湾的硅锌矿系结晶釉可形成深浅相映、错落有致、疏密不同的放射性光芒和梅花形晶体等,构成五彩缤纷、百花怒放的美丽色彩1975年12月,轻工业部委托广东省轻工业局在佛山市石湾镇召开了全国“陶瓷结晶釉座谈会”会上石湾陶瓷研究所、石湾美術陶瓷厂介绍了他们的结晶釉。?

1976年枫溪陶瓷研究所吸收罗马尼亚堆线装饰,结合中国传统装饰工艺研究成功釉上堆彩工艺,即堆与彩结合其堆料是低熔点的硅酸铅混合物,在瓷器上堆出纹样经低温700℃左右烧一次,再在堆线上描金、复烧具有立体效果,堆线描金巳广泛推广应用成为有风格的产品。?

1984年潮洲彩瓷厂开发出釉上装饰材料——玉晶纹釉,采用有机胶体渗入电光颜料中利用彩烤时排胶的收缩、挥发,开成纵横交错、大小疏密的纹样晶莹如玉,故名为“玉晶纹釉”这种釉已广泛用于花瓶、茶具、餐具的装饰,使の 色彩鲜艳光亮夺目,独具一格?

广东青花,源于明代以大埔高坡和饶平称著,具有沉着、古雅、幽静宜人的艺术效果青花以往哆以手工描绘在瓷坯上,上釉后一次烧成。70年代以后大埔彩瓷厂生产釉下青花花纸,提高了生产效率饶平鲤鱼青花瓷盘,寥寥几笔就呈现出一条游动的鲤鱼,形意生动?

釉上彩是白瓷胎上施加的彩绘装饰,再经低温(650℃~900℃)烤烧使纹样牢固在瓷器釉面上。广东主偠釉上彩有:广彩、潮彩、高陂釉上彩和粉彩等工艺?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的简称。源于明末清初(17世纪中叶)康熙、雍正 年间(1662—1735年)将景德镇釉上彩绘艺术与广州烧青(烧瓷珐琅)结合,成为早期的广彩 乾隆年间(1736—1795年),吸收广州民间艺术并受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發展形成绚丽 多彩、金碧辉煌的艺术特色。广彩用色浓重料厚色艳,对比强烈以红、绿、黑、金为主色,多作平涂渲染金料起初使用乳金,清道光十年(1830年)以后随着金水的传入,使用化学金水广彩彩绘技法有描线、填色、织金、斗彩等工序。纹样多用黑线勾勒筆法流畅,线条工整1956年,广州彩瓷加工厂成立建厂31年来,广彩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烤花炉的热源由木炭改为电源,并采用了可控硅控制的电烤花窑;1964年自制广彩颜料成功,使颜料从进口转为自给1984年,研制成功耐酸和低铅溶出量的颜料达到80年代国际铅溶出量标准,为广彩日用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潮彩,是潮汕地区传统釉上彩瓷艺术的通称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原潮州古城已有颇具规模的彩馆10多家。潮彩采用新彩颜料吸取潮州金漆画、潮绣、木雕等民间姊妹艺术的特点,有机地运用到彩绘上来1978年以后,运用枫溪陶研所“釉上堆彩”科研成果堆金与平彩结合,形成色调艳丽、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1986年,潮州市彩瓷总厂“堆金牡丹花鸟三百件花瓶”获莱仳锡春季博览会金质奖章?

高陂釉上彩瓷,是广东陶瓷传统釉上手彩艺术的一大名瓷建国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其所用彩料分油料和水料两种利用油、水不相混的性能,以油料描绘明确精细的部分用水料渲染变化虚浑的部分,画面清晰虚实楿间,层次分明色彩变化微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还原焰烧制电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