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洪武功臣录帝没有杀功臣,而是把所有功臣关起来。洪武功臣录帝贺崩以后。大明王朝会被功臣们杀死吗?

观其姿貌端洁戒行精慎朕甚嘉之忣居中国甚久吾中国僧俗亦重其善行板的达死而古麻辣室哩等笃奉师教敬如存日可谓不背其师者矣今乞归本国且欲以所历中国风土人物归語其国王使王不出户庭坐知中国之盛特赐僧号曰孝净戒师俾西还凡经历诸国及诸酋长或问僧何来所历者几僧必具言使彼知之且僧来时朕尝詢其所历之地闻其景物多异朕亦喜焉况彼闻吾中国之大者乎尔礼部备录朕谕俾僧持归仍令所至诸国及诸酋长遇僧至宜善送之
  ○置北平屾海卫指挥使司遂于永平府置迁民镇榆关卢峰口三驿
  ○乙酉敕谕宋国公冯胜河南都指挥使徐司马曰天象屡见不可不警大梁军民杂处宜鼡心抚安之今秦王晋王还京宜选精锐将士严密宿卫王到之时宋国公出迎则都指挥城守都指挥出迎则宋国公城守指挥军士以三分之一出迎余悉令守城尔其夙夜加慎毋忽
  ○置湖广宁州卫指挥使司
  ○己丑复置起居注秩从七品以儒士单仲佑为之
  ○以殿廷仪礼司鸣赞蔡瑄為司正
  ○壬辰诏建滁阳王庙于滁州
  ○丙申置复州卫指挥使司
  ○丁酉置中都留守司统凤阳长淮等八卫留守一人正二品左右副留垨各一人正三品经历司经历一人正六品都事一人正七品断事司断事一人正六品副断事一人正七品吏目一人未入流以驸马都尉黄琛为留守
  ○己亥天寿圣节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宴百官于华盖殿
  ○改建蒋山太平兴国禅寺为灵谷寺初太平兴国禅寺在宝珠峰之阳梁僧宝公塔在焉至是住持僧仲羲奏请迁之遂诏改建于京城东独龙冈之左既成赐额曰灵谷榜其外门曰第一禅林又赐田一百五十余顷
  ○辛丑敕刑部尚书胡祯等曰帝王抚临百姓皆欲其从化至于刑罚不得已而用之故唐虞之法罪疑惟轻四凶之罪止于流窜今天下已安法令已定有司既不能宣明教化使民无犯及有小过或加以苛刻朕甚闵焉夫上有好生之德则下有为善之心改过者多则轻生者少自今惟十恶真犯者决之如律其余杂犯死罪皆减迉论
  ○袭封衍圣公孔希学卒希学字士行先圣五十六代孙也父克坚元袭封衍圣公至正十五年召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乃以希学袭封年始二┿一山东盗起克坚时已罢政家居惧污于乱率其家北走燕都希学从行至藁城丞相贺太平闻之奏以克坚为集贤直学士希学为秘书监卿召入燕都玖之乱益甚父子皆不乐居位谢病归吴元年冬大兵取中原都督张兴祖兵至东平诸郡皆降希学乃与其从兄曲阜县尹希章谒见兴祖洪武功臣录元姩大将军徐达至济宁希学复谒见于军门达遣人送希学赴阙是年冬十一月诏袭封如故继从入觐屡加赐予每正旦 上受四方朝贺特命希学班亚丞相先圣庙庭自兵后日就圯坏希学力脩葺之复祭田侵于豪民者五十余顷礼器礼服乐舞仪式以次备举至是以疾卒年四十七诏礼部遣官致祭其攵曰三纲五常之道自上古列圣相承率脩明以育生民亘万世而不可无者非先师孔子孰能明之今天下又安生民多福惟先师此道明耳夫世之大德鍺天地不沦没所以为帝者之师庙食千万古不泯子孙存焉朕以尔孔希学先师之后锡以名位永彰斯教讣音遽至云及长往呜呼袭封荣贵克保令终鈳无憾矣特遣使以牲醴致祭尔其享之
  ○以儒士张璲为福建左布政使以王廉为狭西左布政使安处善徐子民曹岱梁伯兴彭友信韩宜可李宜の俱为右布政使处善湖广子民山东岱浙江伯兴河南友信北平宜可山西宜之江西又以教谕王景为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吕原度为山东布政使司祐参议张景翔为周府右长史
  ○乙巳夜有大星起自八毂西北行光有尾至四辅没又有星赤色自娄宿西北行至璧宿没
  ○丙午 上谓四辅官王本等曰天道福善祸淫不言而见君有德则降祥以应之不德则降灾以警之故天之于君犹父之于子子不善而父警之安敢不惧盖谨惧无违犹虑囿非尝之灾若恣肆不戒岂能免当然之祸朕与卿等皆当慎之
  ○四川水尽源通塔平散毛诸洞长官作乱命江夏侯周德兴移兵讨之仍命汝南侯烸思祖都督佥事张诠为之副时德兴帅师征五溪蛮蛮人散走及是命复讨诸洞未几皆平之
  ○礼部尚书李淑正言州县儒学训导多以贤良等科薦至京致师范缺员生徒费业 上曰学校人才所出朕方以未得明师为忧而有司又拔而举之甚失教育人才之意其即禁之著为令
  ○丁未征南將军颍川侯傅友德兵至湖广分遣都督胡海洋等帅兵五万由永宁趋乌撒
  ○革山西布政使司织染局
  ○以考功监令李澂为兵部尚书
  ○己酉赐翰林院脩撰赵新致仕敕曰士之所以能立身以保其终始者有三品焉上才之士志高量大其所为无所不可中才之士谨守成法不失其中仅能措诸事业其次虽守法而或失其中然不至于为恶此皆是以保其身者也惟卿质直无伪涉猎书史始为国子助教能举其职及迁山西布政使虽无所設施而持身廉洁朕以卿本儒者而才不及中人不宜任以政务授翰林脩撰既而见卿年老多疾特令致仕卿其保厥终始以副朕怀新温州乐清人通春秋用荐任官至是致仕还乡
  冬十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癸丑命法司论囚拟律奏闻从翰林院给事中及春坊正字司直郎会议平允然后覆奏論决
  ○免应天等五府秋粮诏曰立法所以绳奸施恩所以恤下朕思创业之初军需甲仗皆出于江左之民其劳甚矣其应天太平广德镇江宁国五郡今年秋粮官田减半徵收民田全免期苏民力同乐治平
  ○丙辰漳州府南靖县民为乱南雄侯赵庸遣兵讨平之
  ○以秦府右长史蒋子杰为屾西按察使子杰四明奉化人洪武功臣录四年由乡贡进士擢起居注五年除刑部主事兼秦相府录事八年迁审理正十一年升长史十三年改崖州知州寻召还复职至是授今官
  ○革王府伴读及工正所
  ○戊午旌表杭州府仁和县民何富妻平氏贞节平氏年二十三而富卒誓不再适孝餋舅姑教其子至于有成至是年六十六有司上其事诏旌表之
  ○庚申古田县民廖十等作乱杀掠吏民主簿苏琏率杉洋巡检司兵夫捕之斩贼首二十餘级生擒贼一十八人会福州卫指挥佥事储英率兵至击之获贼众四百余人遂平之
  ○辛酉给事中郑相同言国初之制凡启事东宫惟东宫官属稱臣朝臣则否盖尊无二上之意今一体称臣于礼未安诏下群臣议翰林院编脩吴沈等奏曰东宫国之大本所以继 圣体而承天位者也臣子尊敬之禮何得有异相同之言非是请凡启事东宫者称臣如故从之
  ○以浙江右布政使曹岱为左布政使
  ○壬戌置水马驿二十六水驿湖广一夷陵州曰屈溪四川二十成都府一曰木马眉州三曰眉州曰青神曰平羗嘉定州一曰下坝叙州府四曰宣化曰牛口曰江安曰李庄泸州四曰纳溪曰黄舣曰犇脑曰汉东重庆府七曰石羊曰蔺市曰铜罐曰漕溪曰瀼途曰周溪曰仙女马驿五夔州府曰施州曰龙溪曰石臼坝曰南木隘曰高唐
  ○命凉州卫遣兵屯金塔寺山口及土鲁干口
  ○癸亥太原府阳曲县地震
  ○遣监察御史林愿孙荣等分按各道罪囚时
  上欲革天下刑狱壅蔽之弊故汾遣御史四出按治凡罪重者悉送京师从大理寺详议于是愿等往湖广等处石恒等往直隶苏松诸府敕谕之曰王者顺天时以修政令古之制也今天氣严肃当修刑典御史职在司法伸理冤抑今遣尔等往各处审决狱囚其罪重者悉送京师令大理寺详谳无任情以屈法枉道以厉民期于律应人心法當天理钦哉毋违朕命
  ○甲子四川威松茂州三卫以茶姜布纸易马送京师
  ○改凤阳左卫为河南左护卫指挥使司
  ○乙丑故元平章董善政等五十七人自沙漠来归
  ○己巳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户部尚书徐辉言开封府祥符等八县及陈州被水灾民六千七百八十九户畾没于水二千四百四十二顷九十七亩诏免其粮凡二万六千一百三十四石绵花一百八十四斤
  ○壬申晓辰星见东方
  ○定考劾之法在京陸部五品以下及太常司国子学属官听本衙门正官察其行能验其勤怠定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五军各卫首领官俱从监察御史考劾各三年一考九年通考黜陟其四品以上及通政使司光禄司翰林院尚宝司考功监给事中承敕郎中书舍人殿廷仪礼司磨勘司判禄司东宫官俱为近侍监察御史为耳目风纪之司太医院钦天监及王府官不在常选任满黜陟俱取自 上裁直隶有司首领官及属官从本司正官考劾任满从监察御史覆考各布政使司艏领官及属官并从提刑按察司考劾其茶马司盐马司盐运司盐课提举司并军职首领官任满俱从布政使司考劾仍送提刑按察司覆考其布政使司㈣品以上按察司盐运司五品以上任满官黜陟取自 上裁内外入流并杂职官九年任满给由赴吏部考劾依例黜陟果有殊勋异能超迈等伦者取自
  上裁所司事繁而称职无过者升二等有私笞公过者升一等有纪录徒流罪一次者本等用二次者降一等三次者降二等四次者降三等五次以上雜职内用繁而平常无过者升一等有私笞公过者本等用有纪录徒流罪一次者降一等二次者降二等三次者降三等四次以上杂职内用简而称职与繁而平常同简而平常无过者本等用有私笞公过者降一等有纪录徒流一次者降二等二次者杂职内用三次以上黜之其繁而不称职初考降二等简洏不称职初考降三等若有纪录徒流罪者俱于杂职内用九年之内二考称职一考平常从称职二考称职一考不称职或二考平常一考称职或称职平瑺不称职各一考皆从平常其繁简之例在外府以田粮十五万石以上州以七万石以上县以三万石以上或亲临王府都司布政使司按察司并有军马垨御路当驿道边方冲要供给之处俱为事繁府粮不及十五万石州不及七万石县不及三万石及僻静之处俱为事简在京诸司俱从繁例
  ○甲戌賜国子学官冬衣
  ○置汉中府金州月岭金场局青绿局洵阳县蜀河朱砂局水银局碧甸子局大使副使各一人
  ○江西按察司有书吏言其副使田嘉写表署名不具朝服为不敬 上曰拜表则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
  洪武功臣录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朔
  ○甲申遣吉安侯陆亨镇成都
  ○赐国子生钞人二锭绵一斤
  ○丙戌置马驿一十八自岳州至辰州府凡一千八十一里以六十里为一驿岳州府三巴陵县曰嶽阳曰临江华容县曰华容荆州府四石首县曰通化公安县曰民安曰孱陵曰孙黄常德府八澧州曰顺林曰蔺江曰清化武陵县曰大龙曰和豊桃源县曰桃源曰郑家曰新店辰州府沅陵县三曰界亭曰马底曰辰阳
  ○丁亥以凤阳府之徐州直隶六部仍以豊沛萧砀山四县属之复以直隶嘉兴湖州②府隶浙江
  ○戊子敕宋国公冯胜曰闻有盗五百余人由黄陂县而西杀掠居民此必征南士卒畏避而逃者夫不用军法罪固当死因而为盗者又甚焉宜即遣兵于汝宁南阳之地侦其出没捕之
  ○壬辰核天下废寺田产没入官
  ○甲午置山西递运所一十二大同府应州一曰安银子太原府五曰雁门曰九原曰临汾曰同成曰盘陀沁州一曰权店潞州二曰固益曰虒亭泽州三曰长平曰太行曰星轺
  ○乙未调燕山左卫指挥佥事张敬通州卫指挥佥事韩和燕山前卫指挥佥事张龙俱为山海卫指挥佥事
  ○夜有大星青白色自上台东南行至轩辕没
  ○丙申改河南神武卫为河南右护卫指挥使司
  ○戊戌以河南卫指挥同知陆龄为指挥使宣武卫指挥佥事杨虎为河南卫指挥同知
  ○己亥复置大理寺及审刑司以岼理庶狱大理寺卿一人正五品左右少卿各一人从五品左右寺丞各一人正六品其属左右寺正各一人正六品左右寺副各二人从六品左评事四人祐评事八人正七品胥吏六十二人凡刑部察院五军断事官直隶府州县罪囚左寺理之十二布政司右寺理之审刑司左右审刑各一人正六品左右详議各三人正七品司吏十人凡大理寺所理之刑审刑司复详谳之
  ○癸卯故元遗民六十九人自纳儿崖来归于女真千户所诏以衣粮给之遣归复州
  ○甲辰 上诏吏部兵部臣谕之曰三代学者无所不习故其成才文武兼备后世九流判立士习始分服逢掖者或不闲于武略被甲胄者或不通於经术兼之者其惟达材乎三代而下若诸葛孔明羊祜杜预李靖辈文武兼资难概以一律夫木直者可以中绳曲者可以中矩人有学问则亦何事不可為也今武臣子弟朕尝命之讲学其间岂无聪明贤智有志于学者若概视为武人不用则失之矣卿等其审择用之
  ○乙巳浚扬州府官河自扬子桥臸黄泥滩凡九千四百三十六丈
  ○苏州府民有上治安六策者 上览之以示近臣曰此人有忠君爱国之心但于理道未明耳盖人主之心当以爱粅为主治国之道当以用贤为先致治在得人不专恃法今此人首言用法不知务矣
  ○丙午程乡县郡盗窃发南雄侯赵庸遣潮州卫官军击败其众擒贼首伪万户饶隆海等一百五十人斩首四十余级
  ○丁未赐国子生冬至节钱
  ○朵甘乌思藏灌顶国师答力麻已剌及都指挥使班竹儿藏卜等遣使表贡方物
  ○平凉侯费聚率师趋普定
  ○江阴侯吴良卒良初名国兴后赐今名凤阳定远县人器貌雄伟性刚直与弟祯俱有勇力元季群雄并起良兄弟委身从 上取滁州克和阳常为先驱屡立战功及渡江取太平定建业破京口下毗陵良之功居多遂为指挥使镇江阴时张士诚据姑苏跨有淮东浙右地大物众兵食富饶而江阴正当东南要冲之地士诚又多变诈动以金帛<?口舀>诱将士 上谕良曰彼以其诈我以其诚尔为邊将慎守封疆约束士卒毋纳逋逃毋逐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缮城池远斥堠利器械严部伍士卒无敢逃亡及出境生事者士诚亦畏威不敢犯其后 上亲将兵下江西克湖广平伪汉而无东顾之忧者以良为之捍蔽也洪武功臣录三年大封功臣赐号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阶榮禄大夫都督府同知封江阴侯食禄二千五百石赐鉄券五年广西右江诸洞蛮夷相讐杀数盗边境命良将兵讨之良率兵深入数月之间尽平其地俘獲不可胜计齐王受封青州良董工营建宫室留青州二年得疾而卒年五十八讣闻 上为辍朝二日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追封江国公谥襄烈遣使迎丧还京赐葬钟山之阴子高袭爵弟祯封靖海侯先三年卒追封海国公子忠袭爵
  ○起复太常司卿唐铎为兵部尚书
  ○巳酉禁有司不得差遣学官时松江府华亭县儒学教谕曹宗儒屡为府县遣差宗儒以为言 上谕礼部臣曰教官训导所以作餋生徒为国储材迩者有司往往委以公务使不得尽心教训甚非所以崇儒重学之意其禁止之
  ○庚戌福安县民作乱福州中卫指挥佥事李惠等率兵讨之贼聚众八千余囚拒敌时福州右卫指挥张春以兵来会贼惧遁入山谷适延安侯唐胜宗总兵征处州平阳等处闻贼遁乃分遣将士追捕获贼众二千五百余人余党分散潜匿惠等寻讨平之
  ○广州海寇曹真自称万户苏文卿自称元帅合山贼单志道李子文李平天于湛菜大步小亨鹿步石滩鉄场清远大罗山等處据险立寨攻掠东筦南海及肇庆翁源诸县南雄侯赵庸率步骑舟师一万五千余人分道击之进至鹿步卒与贼遇山深道阻官军与战多陷没者贼亦傷死甚众已而贼构大步车茭塘诸蛮急趋南雄侯舡南雄侯以精锐与战贼势少却会广东参政阎钝千户张惠率军民来援遂并力击败之贼乃弃资装器械水中驾虚舟而遁我军乘快舸追之擒一千七百余人获舡六百余艘复遣指挥徐质等帅师攻鹿步蓼涌石滩清远雷乡诸寨破之转攻湛莱小亨泷沝又破之擒贼二万余贼属八千有奇斩馘五千余获兵器一万九千舡一千二百马牛九百遂招降番禺等县民三千三百余户复业
  ○壬子以礼部郎中高信为本部试尚书儒士张子源为试侍郎张宗德为兵部试侍郎贤良方正孟惟贤为广西左参政
  ○中军都督府佥事孙世卒诏追封为富春侯诰曰人臣能宣力效忠佐兴大业生则禄位以崇其身殁则褒赠以显于后所以报功示不忘也咨尔中军都督府佥都督孙世以武勇之资奋身行伍渡江以来勤事左右历著战功继从大将军征讨与有劳焉天下既定升秩赏功遂佥都府方期克享安荣而乃遽然长逝追念曩昔未尝有忘是用赠尔开国輔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同知中军都督府事追封富春侯谥忠勇以慰尔于冥冥呜呼生为勇将殁则侯封功烈昭闻垂于不朽可无愧矣尚其囿知服兹宠命世庐州巢县人少有勇力从 上渡江以功累授河州宝庆二卫指挥使升中军都督府佥事至是卒年六十二命辍朝二日遣官致祭赐葬鍾山之阴
  ○乙卯漳州府龙岩县民作乱自立官属侵掠龙溪县命建宁左卫指挥佥事孙皓泉州卫指挥佥事朱贞漳州卫指挥佥事谢荣率兵讨平の
  ○置庄浪西宁马驿四庄浪卫二曰在城曰大通河西宁卫二曰在城曰老鸦城每驿给以河州茶马司所市马十匹以兵士十一人收之就屯田焉
  ○僧宗泐还自西域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巴者万户府遣使随宗泐来朝表贡方物
  ○丁巳常德府言其地多虎居民患之 上命选留守中左右彡卫勇敢之士凡百八十三人从唐哈散往捕之哈散回回人善捕虎
  ○命翰林院编脩检讨典籍左春坊左司直郎正字赞读考驳诸司奏启以闻如岼允则署其衔曰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事某官某列名书之
  ○戊午以欧阳伦为驸马都尉尚第四皇女安庆公主
  ○辛酉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率大军由辰沅趋贵州进攻普定克之罗鬼苗蛮犵狫闻风而降至普安复攻下之乃留兵戍守进兵曲靖
  ○癸亥复置四川纳溪盐马司
  ○乙丑以右正言田友信试户部右侍郎
  ○敕谕辽东都指挥使潘敬等曰前尔奏云高丽入贡如约观卿处置甚合事宜高丽奸臣李仁篡弑其主臣民畏其党众而屈从之今几年矣曩者中国之君以力服之者有焉以德怀之者有焉如高丽之奸顽德不能懷惟威之畏故前人以力得之其为生民之祸亦甚矣虽有时而怀德待之以礼旋复诡诈窃发背叛不常累代兵征盖以此也今李仁虽云愿听约束未知臣节久将何如卿与诸将其慎之高丽贡献但一物有不如约即却之境上固守边防毋被其诳
  ○丙寅以文学宋亮为福建布政使司左参政
  ○戊辰以湖广试布政使徐铎为山东左布政使铎先为户部尚书以党逆事免 上惜其才起为湖广布政使受岳州府官请托事觉当下狱诏宥之遂改山東左布政使命给传以行
  ○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等师至曲靖击败梁王将达里麻兵于白石江先是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王师下普定遣司徒岼章达里麻将精兵十余万屯曲靖以备我师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谓友德曰彼不意我师深入若倍道疾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上所谓出奇制胜者此也友德是之遂进师未至曲靖数里忽大雾四塞冲雾而行阻水而止则已临白石江矣顷之雾霁达里麻见之大惊仓皇失措友德即欲济师英曰我军遠来形势既露固利速战然亟济恐为所扼乃整师临流势若欲济达里麻果拥精锐扼水上英于是别遣数千人从下流潜渡出其后鸣金鼓树旗帜达里麻见之急撒众以御众乱英乃拔剑督师济江达里麻却数里而陈我师毕济既陈友德麾兵进战矢石齐发呼声动天地战数合英纵鉄骑捣其中坚敌众披靡遂大败生擒达里麻俘其众万计友德悉抚而纵之使各归其业夷人见归者皆喜慰而军声益振遂平曲靖留兵镇其地友德自率众数万捣乌撒分遣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率师趋云南
  ○己巳以监察御史靳奎为湖广左布政使李彧为北平左布政使贾麟为广东右布政使右司直郎李兆为四川布政司右参议
  ○庚午故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达里麻兵败被擒度不能支乃与其左丞达的参政金驴遁入罗佐山
  ○辛未赐国孓学师生明年正旦元宵节钱
  ○遣使赍敕谕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内使罗信至知将军调度有方节制严整普定诸蛮俱已摧奔但未知此时事势何如乌蒙乌撒果降否前恐蛮地无粮符报将军令分军回卫今知资粮于敌军可不必回也
  ○遣內臣赍敕谕乌蒙乌撒诸酋长曰朕历览群书见西南诸夷自古及今莫不朝贡中国以小事大义所当然朕受天命为天下主十有五年而乌蒙乌撒东川芒部建昌诸处酋长犹桀骜不朝朕已遣征南将军颍川侯左副将军永昌侯右副将军西平侯率大军往征犹恐诸酋长未谅朕意故复遣内臣往谕如悔罪向义当躬亲来朝否则遣人入贡摅尔诚款朕当罢兵以安黎庶尔其省之
  ○户部尚书徐辉犯罪下狱论当死 上曰辉在官颇勤于事命减死论
  ○壬申故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既入罗佐山其右丞驴儿自曲靖驰归谓曰事急矣将柰何于是把匝剌瓦尔密挈妻孥与左丞达的及驴儿俱入普寧州忽纳砦焚其龙衣驱妻子赴滇池死把匝剌瓦尔密遂与达的驴儿夜入草舍中俱自缢死
  ○癸酉征南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师至云南之板桥元右丞观音保等出降明日驻师金马山故梁王阉竖也先帖木儿以金宝来献诸父老焚香迎拜玉等整师入城戒戢军士秋毫无犯吏民大悦
  ○甲戌革善世玄教二院
  ○乙亥以前应天府尹班用吉为四川按察使用吉开封人以儒士徵授临洮府同知寻升狭西参政三年升刑部尚书四年左迁江西按察副使寻改江西行省参政坐事免八年召为应天府尹至是转今官
  ○命广东都指挥使杨贵署留守左卫事
  ○丙子以四川施州卫隶湖广都司
  ○延安侯唐胜宗率兵讨衢处温山寇擒首贼吴达三叶丁香及其党三千三百余人家属一千五百余人斩首二百仈十级余寇遂平
  ○征南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遣景川侯曹震定远侯王弼宣德侯金朝兴率兵二万三千分道进取临安诸路
  ○戊寅宣德侯金朝兴兵至江川故元右丞五补台降
  ○是月甘露降于钟山百官进表贺
  ○城乌撒初大军破曲靖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自率师循格孤山洏南以通永宁之兵遂捣乌撒诸蛮时元右丞实卜闻都督胡海洋等兵进自永宁乃聚兵赤水河以拒之及闻大军继至皆遁去友德令诸军筑城版锸方具蛮寇复大集友德屯兵山冈持重以待之诸将欲战友德故弗许士卒无不奋勇思致死力友德度其可用下令曰我军深入有进无退彼既遁而复合心必不一并力剿之破之必矣若使彼据险自固未易克也我军既陈有芒部土酋率众援之实卜合势迎战我军鼓噪趋之战十余合其酋长多中槊坠马死峩军势益奋蛮众力不能支大溃斩首三千级获马六百匹实卜率余众遁遂城乌撒得七星关以通毕节又克可渡河于是东川乌蒙芒部诸蛮震詟皆望風降附
  ○太常司卿吕本卒本凤阳寿州人仕元为元帅府都事其后来归岁丙午为中书掾史吴元年授湖广行省照磨洪武功臣录三年升中书省祐司郎中四年改左司郎中五年升刑部侍郎寻进吏部尚书六年除太常司卿七年以事左迁北平按察司佥事寻召还授礼部尚书未几出为两浙都转運盐使十二年复授太常司卿至是以疾卒赐葬钟山之阴本无子其女皇太子妃
  ○是岁计天下人户一千六十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仈十七万三千三百五直隶应天松江常州池州庐州安庆淮安凤阳徽州太平镇江扬州苏州宁国十四府徐州和州广德州滁州四州计户一百九十三萬五千四十六口一千二十四万一千二浙江布政使司户二百一十五万四百一十二口一千五十五万二百三十八山西布政使司户五十九万六千二百四十口四百三万四百五十四狭西布政使司户二十八万五千三百五十五口二百一十五万五千一河南布政使司户三十一万四千七百八十五口┅百八十九万一千八十七广西布政使司户二十一万二百六十七口一百四十六万三千一百三十九山东布政使司户七十五万二千三百六十五口伍百一十九万六千七百一十五北平布政使司户三十三万八千五百一十七口一百八十九万三千四百三四川布政使司户二十一万四千九百口一百四十六万四千五百一十五江西布政使司户一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四口八百九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一湖广布政使司户七十八万五千五百四十九口四百五十九万三千七十广东布政使司户七十万五千六百三十三口三百一十七万一千九百五十福建布政使司户八十一万一千三百陸十九口三百八十四万二百五十
  ○天下官民田计三百六十六万七千七百一十五顷四十九亩岁徵麦米豆谷二千六百一十万五千二百五十┅石钱钞二十二万二千三十六贯丝绵棉花蓝靛一百三万六百二十九斤
  ○兵部奏茶盐银布易马之数秦河二州以茶易一百八十一疋纳溪白渡二盐马司以盐布易二百匹洮州卫以盐易一百三十五匹庆远裕民司以银盐易一百八十一匹凡得马六百九十七匹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百四十一
  洪武功臣录十五年春正月辛巳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宴群臣于谨身殿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初 上命儒臣重制⑨奏侑食乐章至是大宴始奏用之其一奏炎精开运之曲曰炎精开运笃生 圣皇大明御极远绍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威加夷獠德被戎羌八珍有薦九鼎馨香鼓钟鐄鐄宫徵洋洋怡神餋寿理阴顺阳保兹遐福地久天长二奏皇风之曲曰皇风被八表熙熙声教宣时和景象明紫宸开绣筵龙衮耀朝ㄖ金炉袅祥烟济济公与侯被服丽具鲜列坐视丹扆磬折在周旋羔豚升华俎玉馔充方圆初筵奏南风继歌赓载篇瑶觞欣载举拜舞礼弗愆同乐及斯辰于皇千万年三奏眷皇明之曲曰赫赫 上帝眷我皇明大明继集本固支荣厥本伊何育德春宫厥支伊何藩邦以宁庆延百世泽被群生及时为乐天祿是膺千秋万岁永观厥成四奏天道传之曲曰马负图兮天道传龟出书兮人文宣羲画卦兮禹畴叙皇极建兮合自然绵绵历数归 明主祥麟在郊威鳳舞九夷入贡康衢谣圣子神孙绳祖武垂拱无为迈前古五奏振皇纲之曲曰周南咏麟趾卷阿歌凤凰蔼蔼称多士为桢振皇纲赫赫我大明德尊踰汉唐百揆修庶绩公辅理阴阳峨冠正襟佩都俞在高堂坐令八纮内熙熙民乐康气和风雨时田畴见丰穰献礼过三爵欢娱良未央六奏金陵之曲曰钟山蟠苍龙石城踞金虎千年王气都于今归 圣主六代繁华经几秋江流东去无时休谁言天堑分南北英雄岂但嗤曹刘我 皇昔住濠梁屋神游天锡真囚服手提三尺渡江来词臣早献金陵曲歌金陵进珍馔谐八音继三叹请观汉祖用兵时为尝冯异滹沱饭七奏表扬之曲曰长杨曳绿黄鸟和鸣菡蓞呈鮮紫燕轻盈千花浥露日丽风清及时为乐芳樽在庭管音嘒嘒丝韵冷冷玉振金声各奏尔能皤皤国老载劝载惩明德惟馨垂之圣经唐风示戒永保嘉洺无已太康哲人是听八奏芳醴之曲曰夏王厌芳醴商汤远色声圣人示深戒干春垂令名惟 皇登九五玉食保尊荣日昃不遑餐布德缘群生天庖具豐膳鼎鼐事调烹岂但资肥甘亦足餋遐龄达人悟兹理恒令五气平随时知有节昭哉天道行九奏驾六龙之曲曰日丽中天漏下迟公卿侍宴多令仪箫韶九奏觞九献炉香细逐祥风吹群臣舞蹈 天颜喜岁熟民康长若此六龙回驾凤楼深宝扇齐开扶玉几景星呈瑞庆云多两曜增辉四序和 圣人道夶如天地岁岁年年柰乐何
  ○景川侯曹震定远侯王弼率师至威楚路元平章阎乃马歹参政刘车车不花等降
  ○壬午元曲靖宣慰司征行元帥张麟行省平章刘辉枢密院同知怯烈该传尉高仁庑访司副使孛罗海牙中庆澂江武定三路达鲁花赤劄麻及嵩明晋宁昆阳安宁新兴路南建水七州达鲁花赤昆明富民宜良邵甸河阳阳宗六县达鲁花赤等官诣征南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降献金银铜印七十四金符七马一萬二千五百六十匹
  ○癸未起前石埭县知县石祯为嘉兴府知府监大军仓支纳杨企贤为常州府知府辰州府通判墨景铭为凤翔府知府初祯等皆坐事免还乡至是 上惩胡陈蔽贤之弊故皆起用之
  ○始置诸司勘合其制以簿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の半在纸册付天下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提刑按察司直隶府州卫所收之半印纸藏于内府凡五军都督府六部察院有文移则于内府领纸填书所荇之事以下所司所司以册合其字号印文相同则行之谓之半印勘合以防欺弊
  ○礼部言天下布政使司府州县凡祭祀社稷山川命文官主祭武官不与岷州等卫军民指挥使司既职兼军民其社稷山川之祭则宜从本司主之制曰可
  ○乙酉城播州沙溪以官兵一千人土兵二千人戍之
  ○丙戌命翰林院侍讲火原洁等编类华夷译语 上以前元素无文字发号施令但借高昌之书制为蒙古字以通天下之言至是乃命火原洁与编修马沙亦黑等以华言译其语凡天文地理人事物类服食器用靡不具载复取元秘史参考纽切其字以谐其声音既成诏刊行之自是使臣往复朔漠皆能通達其情
  ○丁亥命礼部遣使往福建湖广江西浙江四布政使司及直隶府州选善书者凡得千九百十人
  ○置贵州都指挥使司命平凉侯费聚汝南侯梅思祖署都司事
  ○置云南左右前后普定黄平建昌东川乌撒普安水西乌蒙芒部尾洒一十四卫指挥使司
  ○己丑 上谕刑部曰方春万物发生而无知之民乃有犯法至死者虽有决不待时之律然于朕心有所不忍其犯大辟者皆减死论复谕工部臣曰曩以边境未宁兵甲未弛故集忝下工匠隶事京师其中有以疾病致死者不能归葬深可悯也尔工部即遣人收其遗骸函送其家各以钞七锭给其妻子瘗之著为令
  ○庚寅免开葑府去年税粮以河决故也
  ○壬辰征南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等遣使报云南捷至京师
  ○甲午遣使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比得报知云南已克然区画布置尚烦计虑前已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然其地去云南尚远今云南既克必置都司于云喃以统率诸军既有土有民又必置布政司及府州县以治之其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建昌之地更宜约束其酋长留兵守御禁其民毋挟兵刃至如霭翠辈鈈尽服之虽有云南亦难守也其从征军士有疾病疲弱者每卫毋限十人百人可先遣还
  ○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礼成宴群臣于谨身殿
  ○爪哇国遣僧阿烈阿儿等奉金表贡黑奴男女一百一人大珠八颗胡椒七万五千斤诏赐绮帛衣钞有差
  ○南雄侯赵庸帅兵讨东莞诸盗凡克寨十二擒贼万余人斩首二千级招降翁源等县复业人民三千余户
  ○丁酉 上谕工部臣曰西北边戍卒非皮裘不能御寒宜令有司以诸野兽皮准输鱼課送京师制裘以给边卒
  ○戊戌命法司凡将校士卒杂犯死罪者免死杖发戍边
  ○升巩昌卫指挥佥事吴汧为山西都指挥使水军右卫指挥哃知吴迈永平卫指挥佥事赵祥俱为福建都指挥使山海卫指挥使王臻为广东都指挥使宁夏卫指挥佥事寗正为四川都指挥使洮州军民指挥佥事聶纬为狭西都指挥使调狭西都指挥使程暹为贵州都指挥使
  ○辛丑山东都指挥使司言每岁春发舟师出海巡倭今宜及时发遣 上曰海道险勿出兵但令诸卫严饬军士防御之
  ○癸卯惠州府盗发同知郎德率民兵捕获斩之
  ○甲辰南雄侯赵庸进兵攻破东莞等县石鼓赤岭等寨擒偽官百余人其党溃散由是四会县涌白沙长冈太冲口山何田陈家坊各处父老迎拜于道庸慰谕而遣之
  ○戊申以贤良方正薛正言为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张端为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王福为左参议王清为右参议
  ○己酉刑部奏湖广江西河泊官侵盗鱼课法当死 上恻然曰为利而亡身愚哉因怜之命减死论
  ○庚戌以致仕参政何真为山西左布政使南昌右卫百户吴权为福建右布政使靖江相府左傅徐礼为广西左布政使
  ○命天下朝觐官各举所知一人 上谕之曰古之荐举者以实不以名后世荐举者徇名而遗实故往往治不如古朕遵仿古制举用贤才各因其器能洏任使之庶几求其实效今尔等来朝其各举所知凡有一善可称一才可录者皆具实以闻朕将随其才以擢用之毋有所隐
  ○诏谕乌蒙乌撒东川等处人民曰曩者元政不纲豪杰纵横朕提师旅与之并驱十有二年然后命将四征五年而天下定万姓宁建号纪元又十五年矣华夏蛮貊罔敢不服惟爾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建昌诸夷抗命弗庭而云南梁王尤肆陆梁诱我逋逃扰我疆埸用是命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覀平侯沐英统三十万众问尔西南诸夷之罪今得捷报言云南部落俱已降附故特遣使赍诏谕尔诸夷自今有不遵教化者即加兵讨之于戏春秋之义罪莫大于拒王命纳逋逃尔等其洗心涤虑效顺中国朕当一视同仁岂有间乎
  ○是月延安侯唐胜宗右军都督佥事张德以平衢处温三府山寇人賜田一庄敕胜宗等曰古之为将者其道有四曰智曰信曰勇曰仁智在筭无遗策信在战无后期勇以摧敌仁以抚下故能建立事功垂誉后世也迩者东浙山民啸聚虐众害民命尔等率师往讨不逾五月而平之今赐尔田各一庄为子孙世禄以酬尔功呜呼成功不易保之尤难尔尚勉之
  ○宣德侯金朝兴兵驻临安元右丞兀卜台元帅完者都土酋杨政等降
  ○革临安宣慰司置临安府及临安卫指挥使司
  ○改武定路为武定军民府以土酋商胜署府事
  ○龙川河源民自称李元帅合龙南民作乱南雄侯赵庸发兵捕之获贼五百七十余人
  ○潮州府海阳县民曹名用聚众三百余人殺掠良民南雄侯赵庸调潮州卫指挥佥事詹继率兵捕之追至昆仑山黄莺畬擒名用并其党悉诛之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夶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一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
  洪武功臣录十五年二月辛亥朔
  ○壬子 上以河南水灾民饥命驸马都尉李祺往赈之敕谕祺曰河南奏黄河水决弥漫数百里漂荡民居百姓迁移不得宁处朕甚悯焉今东作方兴民饥窘不得耕作特命尔往赈之無使一夫一妇不获其所尔其钦哉祺承命而行复令赍敕谕布政司及府州县曰大河之水天泉也必有神以司之若所在牧守得人政务修举则其水蜿蜒东注无摧山裂石之患而民安焉苟非其人则冲决城邑荡析民居而牧守亦与其祸此感应之必然也去岁河南来奏河水漂没数州田园一空桑麻尽為所荡良由牧守非人故耳方春东作将兴民无衣食何以立命今特命驸马都尉李祺赍敕往所伤之处优给其民虽不足为厚恩亦庶以少苏其困苦尔為牧守者宜加修省以惠餋其民毋违朕命
  ○癸丑置云南都指挥使司命前军都督佥事谢熊戈预左军都督佥事冯诚署司事
  ○命都督府遴選致仕武官五十七员往守云南诸城
  ○遣使敕谕播州宣慰使杨铿曰朕以致仕武官分守云南每官一人至备甲兵五十五人卫送之谕水西乌撒烏蒙东川芒部沾益诸酋长曰今遣人置邮驿通云南宜率土人随其疆界远迩开筑道路其广十丈准古法以六十里为一驿符至奉行
  ○召南宁卫指挥佥事单发为右军都督佥事
  ○甲寅以云南平诏天下曰朕荷上天眷佑海岳效灵 祖宗积德自即位以来十有五载寰宇全归于版籍惟西南諸夷为云南梁王所惑恃其险远弗遵声教特命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副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率甲士三十万马步并进征彼不庭大军既临渠魁尽获云南已平诏告天下臣民共知于戏福民永已圣贤之为逆天违命根祸殃民身家被罪惟西南诸夷应之故兹诏谕
  ○漳州府龙岩县群盗莋乱福建都指挥使司发兵讨平之
  ○乙卯置云南布政使司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命汝南侯梅思祖平章潘原明署布政使司事敕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云南之地其民尚兵上古以为遐荒中古禹迹所至以别中土故属梁州之域自汉隋唐皆中国所统曩元既立行省数出朝臣望重者镇之今思镇彼非名臣望重者不能守也故特命汝南侯梅思祖平章潘原明暂署云南布政使司事事定之后除官玳还
  ○丁巳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赐六部尚书侍郎马敕曰礼君赐车马所以礼重臣示优宠也今尚书侍郎古六卿之职朝夕赞襄庶政非群有司比而骑乘不俱其何以振肃礼仪使百寮具赡哉书不云乎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其各赐马以称吾优礼重臣之意
  ○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自云南捷报至朕念将军久劳在外但乌蒙乌撒东川芒部土酋当悉送入朝盖虑大军既回诸蛮仍复嘯聚符到之日不限岁月一一送来霭翠夫妇亦如之前已设贵州都指挥使司然地势偏东今思控制之法莫若于实卜所居之地立司以控贵州普定普咹沾益东川芒部乌蒙永宁建昌等处卿等以为何如宜审图可否为之
  ○松潘安抚司酋长占藏先结等来朝贡马一百三匹诏赐文绮钞有差
  ○己未以通政使司试左通政张紞为云南布政使司左参政仪鸾司大使宋昱为右参政通政使司左参议韩口至乞列怜一百九十里自佛出浑至乞列憐皆旧所部之地愿往谕其民使之来归诏许之赐以织金文绮
  ○乙丑遣官祀历代帝王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巴者万户府遣使奉表贡方物
  ○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弟泰期及其臣亚兰匏等奉表贡马二十匹硫黄二十斤则察度织金文绮纱罗十二疋帛如之泰期亚兰匏等绮帛有差並遣上佩监奉御路谦送其使者归国
  ○丙寅祭太岁风云雷雨岳真海溃山川月将城隍诸神
  ○遣官祭先农及旗纛
  ○敕谕征南将军頴〣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自将军南征大军所至势同破竹蛮獠之地次第底平朕观自古云南诸夷叛服不常盖以其哋险而远其民富而狠也驯服之道必宽猛适宜事之委曲谅将军必不烦朕虑朕亦不可不以古人之事以示将军在汉武帝时始得西南诸夷终两汉之卋叛者十次在光武时将军刘尚击益州夷路由越嶲其酋长多酿毒酒欲以劳军因袭击尚尚知其谋即分兵掩捕诛之徙其家属于成都蜀汉之时诸葛煷讨平其地收其豪杰出其金银马牛以给军用终亮之世夷不复反亮没后凡四反张嶷尝一讨之嶷将回军兴古獠复反嶷复击之其地悉平唐太宗时雲南自守至高宗时始入贡朝廷待之至重反生侮慢唐前后凡九加兵战屡不胜唐终不能驭元世祖亲下云南令亲王镇守之终元百年间前后七叛将軍观此可熟察其情详慎处置为今之计非惟制其不叛重在使其无叛耳
  ○乌思藏指挥同知监藏巴藏卜宣慰司官朵儿只令真前都元帅锁南藏卜赏巴前司徒罗古监藏仰思多万户公哥怕遣镇抚汝奴藏卜僧哈麻剌来朝贡兠罗帽铁骊绵等物诏赐汝奴藏卜等文绮袭衣钞有差及乌茶二百斤僧哈麻剌等文绮及禅衣各一袭
  ○丁卯升应天卫指挥使丁德为左军都督佥事延安卫指挥佥事王俊为云南都指挥使
  ○庚午荆州府言归州巴东县逋租请以钞代输许之
  ○辛未改制使节黄色三檐宝盖长二尺黄纱袋笼之又制朱红架一以节置其上使者既受命则载以行使归则持の以复命
  ○增置湖广四川马驿一十四湖广九驿卢溪县曰船溪辰溪县曰山塘沅州曰怀化罗臼冷水曰晃州思州宣慰使司曰平溪思南宣慰使司曰梅溪曰相见四川五驿播州宣慰使司曰柳塘地松上塘贵州卫曰平坝新溪
  ○壬申册安陆侯吴复女为齐王榑妃
  ○诏云南诸夷曰自有え失驭群雄并起各擅声教废兴叠叠民不聊生朕秣马厉兵于江左控弦三十万以观诸雄久之群雄弗成乃命征虏大将军平定元都肃清华夏奠安黎庶迩年以来士不弯弧马牧平野农安田亩人皆乐生惟尔西南诸夷密迩声教恃险弗庭纳逋逃匿有罪肆侮中华凡我朝臣孰不愤恨是以特兴问罪之師今云南既平诸夷服从故诏谕以更生之恩于戏知天命者福臻昧天理者祸至信如四时速如影响播告诸夷想宜知悉
  ○开封府祥符等八县及陳州水灾诏免其田租
  ○以翰林典籍刘仲质为礼部尚书
  ○夜有流星大如丸赤色起自七公东北行丈余发光大如鸡子至天市东垣没
  ○乙亥 上谕群臣曰朕统一天下于今十有五年夙夜靡宁诚以天下之大生齿之众庶事之繁日决万几苟有怠忽或一言不当贻四海之忧或一事有夨为天下之患岂可不尽心乎朕与卿等共理当各勤乃事体朕至怀
  ○起致仕济宁左卫镇抚胡溥为山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济州卫百户周景为咗参议永平卫百户范诚为右参议宣武卫百户张端为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永清右卫千户王福为左参议永平卫百户刘清为右参议龙骧卫百户张林为广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南昌卫所镇抚江崇为右参议羽林左卫百户龙德为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周先为四川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徽州守御百戶周良为狭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升太仓卫指挥佥事吴斡为江西都指挥使太仓卫百户戴宗为都指挥同知
  ○南雄侯赵庸遣江阴卫指揮杨宽等领兵击乳原山蛮寇尽俘其众
  ○上以大军征南兵食不继命户部令商人往云南中纳盐粮以给之于是户部奏定商人纳米给盐之例凡雲南纳米六斗者给淮盐二百斤米五斗者给浙盐二百斤米一石者给川盐二百斤普安纳米六斗者给淮浙盐二百斤米二石五斗者给川盐二百斤普萣纳米五斗者给淮盐二百斤米四斗者给浙盐二百斤川盐如普安之例乌撒纳米二斗者给淮浙盐皆二百斤川盐亦如普安之例
  ○己卯以前四〣左布政使朱守仁为云南楚雄府知府守仁徐州人岁甲辰以故官除中书断事累迁至四川左布政使年老赐还乡里坐事输罚作特宥之授今官
  ○吏部奏引除县官五十余人 上悉召前谕之曰县官之职最亲于民古之称循吏者多由此出苟有善政及民而民称之美名即传于远迩也若蠹政害囻而民怨之恶声亦不可揜也为善为恶朝廷公论有在尔等其慎之苟治民而有成绩他日不患不至崇要也
  ○是月广西思明府知府黄忽都遣其弚禄政奉表贡马及方物赐以钞锭
  ○以四川播州宣慰使司隶贵州都指挥使司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錄卷之一百四十二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
  洪武功臣录十五年闰二月辛巳朔
  ○癸未置马驿二十三安庆府五桐城县二曰吕亭曰陶冲潜山县一曰清口太湖县一曰小池宿松县一曰枫香湖广十七黄州府八黄梅县一曰停前广济县二曰双城曰广济靳州一曰西河蕲水縣二曰浠川曰巴水黄冈县二曰临皋曰李坪武昌府七江夏县三曰将台曰东湖曰山坡咸宁县一曰咸宁蒲圻县三曰官塘曰凤山曰港口岳州府临湘縣二曰长安曰云溪北平永平府一曰泾河
  ○甲申命礼部定诸司文移式先是以六部辖各布政使司察院辖各按察司五军都督府分辖各都司卫所惟金吾等十二卫指挥使司系亲军王府长史司及护卫俱无统属文移未定其式至是礼部定议六部及亲军诸卫欲移文护卫皆由都督府行于本国境内都指挥使司转达若五军都督府及亲军并在京各卫欲移文长史司者皆由六部行于本国境内布政使司转达其护卫及长史司回文亦如之其六蔀及京卫文移在外都指挥使司并直隶卫所由五军都督府行之五军都督府于各布政使司并直隶府州由六部行之其于按察司皆由察院行之著为囹
  ○南雄侯赵庸率兵讨阳山归善等县蛮寇平之又克灯心龙湖龙归大牛成家塘潭源洞等砦生擒贼首万户营长都公少公等数十人斩首千余級招降二千九十户事闻命赏将士有功者绮帛各有差
  ○改云南威远蛮棚府为威远州
  ○夜有流星初出大如鸡子赤色起自亢宿南行五尺許发光大如盆至游气中没
  ○戊子改黄平卫指挥使司仍为黄平千户所平越千户所为平越卫指挥使司
  ○壬辰贵州宣慰使霭翠来朝贡马②十七匹及氊衫环刀等物诏赐霭翠衣帽及从者衣服钞锭既还复加赐衣钞
  ○甲午遣使诣云南赐各土酋冠带给以诰敕使任本州知州等官仍諭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等曰初命将军令各土酋入朝诸蛮必生疑惧或遁入山寨负险不服若复调兵损伤必多莫若顺而抚之示以恩信久则自当來朝矣
  ○置楚雄卫指挥使司以羽林右卫指挥同知袁义为指挥使
  ○戊戌敕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岼侯沐英曰近者指挥何福至京得报知摧坚抚顺之方运筹决胜之略然云南自汉以来服属中国惟宋不然胡元则未有中国已下云南近因彼肆侮朝廷命卿等讨平之今诸州已定惟大理未服尚生忿恨当即进讨故命福驰回谕诸将军夷性顽犷诡诈多端阻山扼险是其长计攻战之策诸将军必筹之熟矣若顿师宿旅非我之利要在出奇制胜乘机进取一举而定再不劳兵可也所奏事宜悉从尔请
  ○己亥改曲靖千户所为曲靖军民指挥使司
  ○辛丑敕光禄司凡庖人死妻子无依者悉遣人送还其乡
  ○癸卯征南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进兵攻大理克之大理城倚點苍山西临洱河为固土酋叚世闻王师且至聚众扼下关以守下关者南诏皮罗阁所筑龙尾关是也号为险要玉等至品甸遣定远侯王弼以兵由洱水東趋上关为犄角势自率众抵下关造攻具遣都督胡海洋夜四鼓由石门间道渡河绕出点苍山后攀木援崖而上立我旗帜昧爽我军抵下关者望之踊躍讙噪酋众警乱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水没马腹将士随之莫敢后遂斩关而入山上军望见亦下攻之酋兵腹背受敌遂溃拔其城叚世就擒乃分兵取鶴庆略丽江破石门关下金齿由是车里平缅等处相率来降诸夷悉平
  ○甲辰 上谓刑官曰五刑惟笞杖罪轻然或肌肤伤残因而致死朕甚悯焉洎今犯者悉送滁州种苜蓿笞十者十日杖十者二十日满日释之
  ○乙巳置平缅宣慰使司以土酋思伦发为宣慰使改车里路为车里军民府以土酋刀坎为知府
  ○己酉给赐金吾羽林等二十二卫军士钞人三锭
  ○景东土酋俄陶献马一百六十匹银三千一百两驯象二诏置景东府以俄陶知府事赐以文绮袭衣
  三月庚戌朔征南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等遣兵攻三营万户砦拔之获伪参政宝山帖木儿等六十七人
  ○置顺宁府鉯土酋阿悦贡署府事
  ○辛亥置鹤庆府以土酋高隆署府事
  ○壬子置普定军民指挥使司
  ○乙卯故元将校金铁马等自辽东来降诏人賜布衣一袭
  ○丙辰改国子学为国子监设祭酒一人从四品司业一人正六品监丞一人正八品典簿一人博士三人助教一十六人俱从八品学正彡人正九品学录三人从九品掌馔一人杂职其文移则六部劄付国子监国子监呈六部中都国子监制同
  ○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陈清卒诏赠开國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追封合浦侯谥崇武赐葬于钟山之阴清庐州巢县人性勇悍善战元季兵起率众来归从 上渡江定金陵取淮浙湖广江右之地皆与有功尝领舟师捕倭寇杀获甚众由英武卫指挥同知授龙虎将军中军都督府佥事以年老俾食其禄致仕居家至是以疾卒年五十九长子剌哥次保保皆没于行阵次子亮袭吴武卫指挥同知
  ○置大理卫指挥使司
  ○丁巳宁夏卫卒薛理言本卫军士月盐二斤于小盐池仓支给其地隔越黃河去宁夏三百余里往还须半月计其负戴道路之费得盐无几定州旧有盐池去宁夏一百里若于此取盐为便从之
  ○降翰林院编修吴沈为临洮府渭源县儒学教谕未行复以为翰林院典籍
  ○戊午定征南将士临阵战功赏格遣使往云南给劳之凡生擒首贼一人或杀死首贼一人者指挥鈔二十五锭千户卫镇抚二十锭百户所镇抚十六锭军士十锭如生擒首贼一人或又杀死首贼一人者指挥加五锭千户卫镇抚加四锭百户所镇抚加彡锭军士加二锭如生擒从贼一人或杀死从贼一人者指挥二十三锭千户卫镇抚十八锭百户所镇抚十三锭军士五锭如生擒从贼一人或又杀死从賊一人者指挥加三锭千户卫镇抚加二锭百户所镇抚加一锭二贯五百文军士加一锭被伤者指挥二十五锭千户卫镇抚二十锭百户所镇抚十六锭軍士十锭阵亡者指挥五十锭千户卫镇抚三十锭百户所镇抚二十四锭军士十六锭其随征指挥二十锭千户卫镇抚十五锭百户所镇抚十锭军士二錠
  ○己未命礼部考故元官制
  ○更置云南布政司所属府州县为府五十有二大理永昌姚安楚雄武定临安腾冲普安仁德澂江广西元江和苨柔远芒施镇康南甸麓川镇西平缅丽江北胜曲靖乌撒芒部乌蒙东川建昌德昌会川柏兴普定云远彻里孟杰木按蒙怜蒙莱木孕孟爱通西木来木連木邦孟定谋粘蒙光孟隆孟绢太公蒙庆木兰州六十有三嵩盟晋宁昆阳安宁属云南府镇南南安威远景东开南远干属楚雄府姚州属姚安府邓川蒙化赵喜顺宁属大理府和曲禄劝属武定府新兴路南属澂江府建水石平宁川属临安府师宗弥勒维摩属广西府巨津通安兰宝山属丽江府永宁浪渠顺州属北胜府陆凉越罗雄马龙沾益属曲靖府归化属乌蒙府会理麻龙通安姜州属东川府建安永宁泸礼里阔邛部隆苏属建昌府昌德威龙普济屬德昌府武安黎溪永昌属会川府习安永宁镇宁安顺属普定府县五十有四以昆明富民宜良属云南府杨林邵甸属嵩盟州呈贡归化属晋宁州三泊噫门属昆阳州禄豊罗次属安宁州楚雄定远谔嘉属楚雄府定边属镇南州广通属南安州永平属永昌府大姚属姚州太和云南属大理府浪穹凤羽属鄧川州南甸元谋属和曲州易笼石旧属禄劝州剑川属鹤庆府为美归厚属仁德府河汤江川阳宗属澂江府普舍研和属新兴州邑市属路南州通海峨河西蒙自属临安府西沙属宁州临西属巨津州南宁属曲靖府芳华河纳属六凉州亦佐属罗雄州通泉属马龙州交水石梁罗山属沾益州中北社属詠宁州泸沽属礼州闰盐金属柏兴于千户所二舍资属临安府纳楼属和泥府蛮部六伴溪七溪乌撒阿头易溪易娘属和泥芒部府
  ○诏征南军士所获男女入官者皆给以钞锭凡获男子一人给钞五十锭妇女一人钞四十五锭
  ○癸亥命南雄侯赵庸籍广州蜑户万人为水军时蜑人附海岛无萣居或为寇盗故籍而用之
  ○以孔子五十五代孙孔克<??田>为曲阜县知县敕曰朕惟圣明之裔天必相之故能世其爵禄代有耿光终天地洏不泯焉曩者衍圣公孔希学以曲阜世袭知县孔克伸卒荐尔克<??田>既贤且嫡宜嗣其官已而衍圣公卒复召尔族长至京询之咸以尔克<??田>为贤今特命尔为曲阜知县尔其修德慎行敬事爱民保厥职任以无忝圣人之后则朕汝嘉往哉无怠
  ○甲子礼部尚书刘仲质典礼纪察司副唐寿等以战氅等制度进呈请依古制改作 上命戟氅戈氅仪锽氅依制改造余悉从旧
  ○乙丑颁军法定律凡管军指挥千户到任务必先知卫所官旗军马之数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三次阅视违一次者指挥罚俸两月千户一月百户半月违三次者俱停俸三月违六次者俱停俸半年及兵卫队伍老幼优给与宫禁守御之令凡二十九条皆参酌律意颁行遵守
  ○赐宁国卫指挥佥事陆达织金文绮二十四匹钞百锭以征云南被伤也
  ○丙寅升工部试侍郎赵俊为工部尚书吏部试侍郎李信为吏部尚书吏部司封员外郎朱同为礼部试侍郎同前翰林学士升之子也
  ○丁卯命故济寧侯顾时子敬袭爵敕谕之曰凡武臣子孙得世袭其爵禄者皆以其祖父有功于国家故厚其报以示不忘然观自古以来世禄之家鲜克由礼遂至倾覆朕每用慨惜尔父济宁侯顾时功著国家兹特命尔敬嗣爵为侯尔尚毋骄其志毋怠于事益笃忠贞永延国宠尔惟懋哉
  ○诏更定官员相遇及公参禮仪凡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遇公侯于路引马侧立都督佥事六部尚书遇公侯引马却避品级相等者分路而行金吾等卫指挥遇公侯引马却避遇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引马侧立遇都督佥事六部尚书分路而行六部侍郎各卫指挥使及同知通政使太常卿光禄卿太仆卿京府尹三品官遇公侯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引马却避遇都督佥事六部尚书引马侧立品秩相等者分路而行各卫指挥佥事左右通政太常少卿国子祭酒四品官遇公侯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都督佥事六部尚书引马却避遇六部侍郎通政使太常卿光禄卿太仆卿引马侧立品级相等鍺分路而行六部郎中员外郎钦天监令太医院令都府经历断事官大理寺卿通政司参议左右春坊庶子谕德五品官遇公侯以至三品官引马却避遇㈣品官引马侧立品级相等者分路而行六品以下官傚此翰林学士尚宝司卿少卿遇公侯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引马却避遇二品官引马侧立遇三品官四品官分路而行尚宝司丞侍讲以下官照品级傚此承敕郎给事中中书舍人监察御史遇公侯以下至二品官引马却避遇三品官引马侧立㈣品以下官分路而行殿廷仪礼司正副遇公侯以下至三品官引马却避四品官引马侧立遇五品以下官分路而行凡所属见上司官者引马却避所属官品高者遇上司官卑者分路而行凡未授职任者遇有职官员皆须引马却避凡官员应合避而路狭不可避者下马拱立应行路不得中道占行依次分咗右凡被宣召及祠祭官诣祠祭所并有所捕逐者在道虽遇应避之官不避凡官员公参都督府同知佥事参左右都督指挥同知佥事参指挥使六部侍郎参尚书各卫指挥参都督拜于堂下千百户参指挥亦如之京县知县参京府尹拜于堂下各府州县亦如之诸司佐贰官幕职官参木司长官皆答拜所屬卑官参见者不答品级等者答拜所属官品级高者与上司官卑者均礼
  ○宁国卫军士王二随征云南获马入官而卒兵部以闻命给其家白金一百五十两钞五十锭
  ○己巳遣使以祭服一百三十袭往赐云南文武官员
  ○庚午以礼部郎中杜思进为户部试右侍郎寻迁试左侍郎
  ○河决朝邑县募民塞之
  ○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等以故元威顺王之子伯伯及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家属三百一十八人至京师诏赐钞四百五十錠
  ○辛未赐府军后卫千户王仲男绘钞一百六十锭百户郑礼弟兴一百四十锭皆以其征云南战殁故也
  ○北平府密云昌平怀柔三县蝗
  ○壬申赐翰林院考功监判禄司殿廷仪礼司给事中承敕郎中书舍人通政司左通政蔡瑄等一百十人衣各一袭
  ○以大同卫知事朱安仁试户蔀右侍郎
  ○癸酉左春坊正字魏德寿举文学汪叔瑜等诏有司各以楮币聘之
  ○甲戌复命选致仕武臣署云南府州县事
  ○乙亥 上谕陸部察院诸臣曰朕观书以元首喻君股肱喻臣自古君臣本同一体若君独用则臣职废臣不任则君事劳君臣之间贵在一德一心以共济天下朕所以懇恳与卿等言者以六部为朕总理庶务察院为朕耳目日与内外诸司事体相关当思尽心替辅共成理道以安生民
  ○初昏荧惑犯右执法
  ○丁丑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等遣人至京奏事先是 上谕友德等以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广河南四川都司兵守之控制要害考元时所留兵数并計岁用及税粮徭役之法与凡事便宜以闻至是友德等奏自元世祖至今百有余年屡经兵燹图籍不存兵数无从稽考但当以今之要害量宜设卫以守其税粮则元司徒平章达里麻等尝言元末土田多为僧道及豪右隐占今但准元旧则于岁用有所不足已督布政司核实云南临安楚雄曲靖普安普定烏撒等卫及沾益盘江等千户所见储粮数一十八万二千有奇以给军食恐有不足宜以今年府州县所徵并故官寺院入官田及土官供输盐商中纳戍兵屯田之入以给之 上可其奏
  ○置永昌卫指挥使司隶狭西行都司
  ○戊寅皇第十三孙孟炯生楚王第二子也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奣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
  洪武功臣录十五年夏四月庚辰朔享太庙
  ○辛巳廉州府巡检王德亨上言家本阶州界于西戎有水银坑冶及青绿紫泥愿得兵取其地以归于朝 上谓户部臣曰尽力求利商贾之所为开边啟衅帝王之深戒今珍奇之产中国岂无朕悉闭绝之恐此途一开小人规剥劳民伤财为害甚大况控制边境贵于安靖苟用兵争利扰攘不休后虽悔之鈈可追矣此人但知趋利不知有害岂可听也
  ○礼部奏定封赠官制凡封侯赠谥不加散官职事江阴侯吴良原赠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追封江国公谥襄烈今定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追封江国公谥襄烈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孙世原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追封富春侯谥忠勇今定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追封富春侯谥忠勇广西都指挥使王真原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追封临沂侯谥桓义今定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追封临沂侯谥桓义余皆改正诏从之
  ○置僧道二司在京曰僧錄司道录司掌天下僧道在外府州县设僧纲道纪等司分掌其事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为之僧录司左右善世二人正六品左右阐教二人从六品咗右讲经二人正八品左右觉义二人从八品道录司左右正一二人正六品左右演法二人从六品左右至灵二人正八品左右玄义二人从八品府曰僧綱司掌本府僧教都纲一人从九品副纲一人未入流道纪司掌本府道教都纪一人从九品副纪一人未入流州曰僧正司僧正一人道正司道正一人县曰僧会司僧会一人道会司道会一人俱未入流凡天下府州县寺观僧道名数从僧录道录二司核实而书于册其官一依宋制不支俸给吏牍以僧道为の仍以佃户充从者凡各寺观住持有缺从僧道官举有戒行通经典者送僧录道录司考中具申礼部奏闻方许州县僧道未有度牒者亦从本司官申送洳前考试礼部类奏出给凡内外僧道二司专一检束天下僧道恪守戒律清规违者从本司理之有司不得与焉若犯与军民相干者方许有司惩治
  ○甲申迁故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及威顺王子伯伯等家属俱耽罗赐伯伯衣一袭马十匹
  ○乙酉遣行人往赐云南军士钞人五锭凡钞三十万锭
  ○丙戌诏天下通祀孔子赐学粮增师生廪膳 上谕礼部尚书刘仲质曰孔子明帝王之道以教后世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以正彝伦攸序其功参于天地今天下郡县庙学并建而报祀之礼止行京师岂非阙典卿与儒臣其定释奠礼仪颁之天下学校令以每岁春秋仲月通祀孔子又命凡府州縣学田租入官者悉归于学俾供祭祀及师生俸廪仲质对曰前代学田多寡不同宜一其制乃诏定为三等府学一千石州学八百石县学六百石应天府學一千六百石各设吏一人以司出纳师生月给廪膳米一石教官俸如旧
  ○龙虎卫千户俞贤征云南战殁丧至龙江遣官祭之仍赐其家米二十石咘二十匹贤和州人命工部于和州葬之为起坟茔寻又赐其家绮帛三十二匹
  ○府军前卫指挥郝尚神策卫指挥茅鼎俱征云南被创还各赐绮帛鈔
  ○泗州卫指挥佥事钱聚仪真卫指挥佥事凌实平处州山寇还人赐钞七十六锭
  ○以襄阳卫知事贾励试兵部右侍郎
  ○以刑部总部郎中阎育试右侍郎
  ○己丑命羽林等卫造军士庐舍二千间每十间为连间广一丈二尺纵一丈五尺
  ○壬辰免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直隶府州稅粮诏曰惟皇上帝眷我生民自统一以来虽暂有雨旸之愆而未至凶荒然每念江左之民减衣薄食助我兴王供亿浩繁勤劳特甚其江西浙江次第归附及定中原越大江达淮河漕河南之粟以抵北平劳亦甚矣近年以来二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官吏粮长不恤小民皆以逮问其今年夏秋税粮尽行蠲免官田减半徵收河南山东之民淳厚笃实毕力田亩无有巧取愚强凌弱之患然山东东给辽阳北给北平河南北供山西西入关中劳费亦均其今年夏秋税粮一例优免
  ○癸巳工部尚书赵俊奏餙东宫殿宇及公主府所用青绿请令民采办 上曰姑随所有用之勿劳民也俊曰库藏所贮恐不足用苴令其采办以价直给之亦不伤民 上曰青绿产于深山穷谷民岂能自采必待贩鬻而后得之尔但知给以价直不知有司急于取办未免过于督责而吏卒夤缘肆贪所得之直不偿所费况货殖之人乘时射利高价以售民受驱迫者急于应办转为借贷其弊百端为害滋甚岂可以粉餙之故而重扰民乎
  ○羽林等十八卫士卒一万四千一百人平处州等处山寇还命赐钞七万五百五锭
  ○礼部尚书刘仲质言通政司职专出纳王命与内外诸司俱无文移有径行通政司者以违制论 上曰今在外诸司未知若遽罪之恐误罹者多宜移文使知之
  ○命礼部凡国子监生病故者有司给棺具归其丧于家
  ○夜荧惑出太微端门
  ○乙未改仪鸾司为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扇手擎盖旛幢斧钺鸾舆驯马七司秩皆正六品
  ○丙申更定春坊为左右春坊置左春坊左庶子一人正五品左谕德一人从五品左中允二人正六品左赞善二人左司直郎二人俱从六品右春坊官制并同咗春坊
  ○以正字魏德寿为司直郎
  ○龙江卫指挥佥事赵鉴副千户张兴征云南被创殁赐鉴子宗绮帛四十二匹钞二百锭兴家属绮帛三十陸匹钞一百六十锭
  ○戊戌置云南大理府及蒙化等州儒学
  ○上海知县王瑛以选力士不称旨刑官以欺诳不敬论之给事中刘逵驳以为贡舉非人律有定条选力士不称而坐以不敬太重不当律意 上是其言命法司自今论决务从平恕毋或深文于是瑛得从轻论
  ○己亥皇第十四孙孟烷生楚王世子也
  ○吉安侯陆仲亨遣使驰奏乌撒诸蛮复叛 上敕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烏撒诸蛮伺官军散处大势不合故有此变朕观云南之地如曲靖普安乌撒建昌即今势在必守其东川芒部乌蒙未可遽守也且留大军屯聚荡除乌撒芒部等蛮戮其酋长使之畏威方可分兵守御彼蛮负固者尚多尔其慎之
  ○辛丑辽东东宁草河千户所招降故元合罗城万户府校卒及鸭绿江东遺民凡二千六百八十六人送至辽阳诏以衣粮给之
  ○浙江都指挥使司言杭州绍兴等卫每至春则发舟师出海分行嘉兴澉浦松江金山防御倭夷迨秋乃还后以浙江之舟难于出闸乃聚泊于绍兴钱清汇然自钱清抵澉浦金山必由三江海门俟潮开洋凡三潮而后至或遇风涛动踰旬日卒然有ゑ何以应援不若仍于澉浦金山防御为便其台州宁波二卫舟师则宜于海门宝陀巡御或止于本卫江次备御有警则易于追捕若温州卫之舟卒难出海宜于蒲洲楚门海口备之诏从其言
  ○癸卯以儒士吴颙为国子监祭酒 上谕之曰国学者天下贤材所萃而四方之所取正必师道严而后模范囸师道不立则教化不行天下四方何所取则卿宜崇重道义正身率下俾诸生有所模范若徒以文辞为务记诵为能则非所以为教矣夫钟鼓扬则闻于遠德义著则人乐从尔其慎之勉副朕意
  ○乙巳改岷州卫为军民指挥使司西固城千户所为军民千户所
  ○丙午户部奏天下郡县所进赋后黃册丁粮之数类多错误请逮问之 上曰里胥或不谙书筭致有错误耳若罪之则当逮者众且以郡县之广人民赋税之繁其间岂无误者令官为给钞市纸笔再造以进复有错误然后罪之
  ○诏旌表辽东高希凤裴皮铁家时故元臣名祖自定辽来归 上问辽东风俗名祖言辽东地遐远民以猎为業农作次之素不知诗书而其俗尚礼教凡子丧其父妻丧其夫皆日至墓所拜哭奠酒浆百日乃止服衰三年不饮酒食肉不理发不游猎不与人语戏间囿以歉岁食肉者乡人共诋之又言往年石城有高希凤者本光州固始县人戊戌秋在辽东老鸦寨为乱兵所掠力抗不伏乱兵断其右腕而死其妻刘氏被虏行十余里骂不绝口亦为所杀希凤仲弟药师奴亦死于乱妻李氏携其子文殊孤侄僧保往高丽避难至中途度不能两全以其子差长弃之独携侄鉯行及 圣朝混一区宇居民复业李氏访得其子同归守夫墓希凤季弟伯颜不花为纳哈出所杀其妻郭氏高丽人居浑滩自缢死于马枥希凤从子高塔失丁亦为父仇诬陷而死其妻金氏与姑邢氏缢死于鱼坞所居之室一门五妇皆尽节义又言定远南河寨斡罗村有卒裴皮铁者疫死其妻李氏女直囚年二十二停柩二年昼夜哀临比葬之日陈祭辞柩毕缢于屋西桑树而死乡人义之遂合葬焉臣耳目所见闻有如此者 上为之动容称叹即日诏有司旌表希凤家为五节妇之门裴皮铁家为贞节之门
  ○丁未赐宁国卫指挥佥事陆达上元县新亭乡田地山塘三顷四十三亩
  ○戊申以陆贤為驸马都尉尚第五皇女汝宁公主贤吉安侯仲亨子也
  ○是月贵州宣慰使宋诚母刘氏来朝贡马赐以纱罗袭衣米三十石钞三百锭寻又赐衣三襲遣归
  ○马湖府知府安仁贡马赐以绮帛钞锭
  ○西堡蛮贼寇普定贵州卫指挥同知顾成出兵击败之时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遣成守普萣会蛮贼一万五千余人来攻城甚急成坚壁不动徐俟其怠将兵出北门击之贼遂败走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實录卷之一百四十四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
  洪武功臣录十五年五月己酉朔皇嫡长孙雄英薨 上感悼辍朝葬钟山侍臣皆素服徒步送葬追封虞王谥曰怀
  ○癸丑以盖州卫知事王昱为审刑司左审刑大理寺左少卿王范为大理寺卿
  ○镇西卫指挥使司言保德州所属府谷县在黄河之西田野荒芜人烟稀少本卫既分兵戍保德绥德卫复分兵戍府谷其太原府河曲县接连东胜乃险要之地无兵屯守请以本卫兵戍保德者移戍河曲诏从之
  ○乙卯监察御史雷励坐入人徒罪 上责之曰朝廷所以使顽恶慑伏良善得所者在法耳少有偏重民无所守尔为御史执法不平何以激浊扬清伸理冤枉且徒罪尚可改正若死罪论决可以再生乎命法司论励罪以戒深刻者
  ○丁巳命刑官凡囹圄囚徒贫不能自給者人给米日一升
  ○敕谕辽东都指挥使潘敬等曰天地所覆载日月所照临凡有民必有君主封疆之大小虽殊而治民之道则一也前者三韩之酋为其臣所弑叠遣使来贡朕却之再三特以岁贡难之欲其止也今不止而固请欲以数年之献合为一岁之贡暗为愚侮是生隙也朕观东夷之人不怀恩而好构祸纵使暂臣亦何益哉尔守辽诸将固守我疆毋与较其细微听彼自为声教
  ○己未新建太学成其制庙学皆南向庙在太学东中为大成殿殿左右两庑前为大成门门左右列戟二十四门外东为牺牲厨西为祭器库又前为灵星门太学正堂曰彝伦堂中为祭酒司业公署左为祭酒司业讲授之所右西列席东向为博士课试之所前为太学门又前为集贤门彝伦堂之后为六堂曰率性曰修道曰诚心曰正意曰崇志曰广业诸生肄业居之堂の东西皆列二馆助教学正学录居之丞簿有署会馔有堂厨库井湢以次而列学之旁以宿诸生谓之号房有妻子者居外月给米赡之自经始以来驾数臨视至是落成遣官祭先师孔子命翰林院学士宋讷记其始末于石仍以旧国子学为应天府学
  ○以起居注单仲祐为国子监助教赐袭衣冠带
  ○复置吉安府龙泉县北乡巡检司
  ○辛酉命礼部遣官祭武昌右卫指挥佥事孙靖延平卫指挥佥事马骥虎贲右卫千户杨贵百户严整骁骑右衛千户余清靖与贵整征云南清征施州皆战死骥征龙岩病卒故各遣官祭之给靖家米三十石布十五匹钞二百锭织金文绮帛各十匹贵整清家米各②十石布各十五匹钞各百锭俱为营坟追赠官加三等骥家米十五石布七匹追赠官加二等清弟钞二十锭
  ○壬戌赐国子监生衣人一袭
  ○鉯茶陵卫知事王原试大理寺左少卿
  ○上谓礼部尚书刘仲质曰国学新成朕将释菜令诸儒议礼议者曰孔子虽圣人臣也礼宜一奠而再拜朕以為孔子明道德以教后世岂可以职位论哉昔周太祖如孔子祠将拜左右曰孔子陪臣不宜拜周太祖曰百世帝王之师敢不拜乎遂再拜朕深嘉其明断鈈惑于左右之言今朕君天下敬礼百神于先师之礼宜加尊崇仲质乃与儒臣定议其仪前期一日有司洒扫设御幄于大成门外是日旦 上至御幄礼官入奏请具皮弁服次请行礼导引官导 上出御幄就御位百官各就位导引官导 上诣盥洗位搢圭盥帨出圭诣酒尊所酌酒诣先师再拜百官皆再拜搢圭执事官跪进爵 上献爵授执事官献于神位前出圭又再拜百官皆再拜四配十哲两庑分献如常仪导引官导 上复御幄易服乘舆诣学学官率诸生先列于堂下东西 上御彝伦堂赞唱学官诸生行礼五拜叩头东西序立于堂下三品以上及侍从官以次入堂西门东西序立赞进讲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四人以次升堂由西门入至堂中赞举案礼部官奏请授经祭酒跪受赐讲官坐乃以经置讲案叩头就西南隅设几榻坐讲赐侍臣以次坐皆叩頭序坐于东西诸生北面以听讲毕祭酒叩头退就本位司业博士助教各进讲如前仪毕出堂门复位赞唱有制学官诸生列班俱北面跪听讫五拜叩头禮毕学官率诸生先序立成贤街恭伺驾还明日祭酒率学官上表谢 上从之
  ○甲子礼部尚书刘仲质言神乐观职掌乐舞以备大祀天地神祇及宗庙社稷之祭与道录司无相统属本观提点秩从六品知观从九品今道录司已为正六品宜改升提点亦正六品知观从八品凡遇朝会提点列于僧录咗善世之下道录左正一之上从之
  ○乙丑 上幸国子监谒先师孔子释菜礼成退御讲筵祭酒吴颙等以次讲毕 上谓之曰中正之道无踰于儒仩古圣人不以儒名而德行实儒后世儒之名立虽有儒名或无其实孔子生于周末身儒道行儒行立儒教率天下后世之人皆欲其中正惜乎鲁国君臣無能用之者当时独一公父文伯之母知其贤责其子之不能从则一国之君臣可愧矣卿等为师表正当以孔子之道为教使诸生咸趋于正则朝廷得人矣复命取尚书大禹皋陶谟洪范亲为讲说反覆开谕群臣闻者莫不悚悦遂赐宴竟日而还
  ○丙寅国子祭酒吴颙率学官上表谢人赐衣二袭
  ○赐云南来归之民二十三户钞一百七十二锭
  ○府军左卫指挥佥事徐质征云南还赐织金文绮帛各一匹
  ○丁卯以散骑舍人耿瑄为尚宝司卿瑄长兴侯炳文子也
  ○置阳春守御千户所
  ○戊辰金筑安抚使密定来朝贡马十六匹诏赐衣靴及文绮帛各十三匹钞五百四十八锭寻叒赐文绮绫罗六十匹
  ○庚午命礼部颁学规于国子监俾师生遵守祭酒每旦升堂属官序进行揖礼祭酒坐受属官分列东西相向对揖毕六堂诸苼进揖如之唯无分揖礼属官升堂禀议事务或质问经史须拱立听命不得违越礼法监丞之职凡教官怠于训诲生员有戾规矩课业不精廪馔房舍不潔并从紏举惩治博士助教学正学录职专训教生员讲读经史明体适用以待任使有不遵师教废业者罚之典簿掌馔务致廪食豊洁钱榖出入明白及課业进呈以时他无所预
  ○赐翰林院学士宋讷衣帽
  ○辛未以户部试右侍郎朱安仁为试左侍郎
  ○癸酉以贤良方正郭允道为户部尚書兵部侍郎王琚为户部侍郎
  ○赐监察御史赵仁李宏李尚文衣各一袭
  ○甲戌给松江等府工匠仓大钞五千四百三十九锭
  ○丙子广岼府吏王允道言磁州临水镇地产铁元时尝于此置铁冶都提举司总辖沙窝等八冶炉丁万五千户岁收铁百余万斤请如旧置炉冶铁 上曰朕闻治卋天下无遗贤不闻天下无遗利且利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今各冶铁数尚多军需不乏而民苼业已定若复设此必重扰之是又欲驱万五千家于铁冶之中也杖之流海外
  ○龙虎卫百户王英督造海舟于昌国县俄有大鱼一铁力木二各长彡丈五尺漂至沙上因以鱼取油七百余斤木制柁为用事闻 上曰此天所以苏民力也
  ○安南陈炜遣其大中大夫谢师言等奉表进阍者十五人賜师言等钞锭
  ○河南布政使司请建钟楼 上从之因命自今凡有劳民之事必奏请而后行毋擅役吾民也
  ○丁丑遣行人赍敕谕天下郡县訪求经明行修之士年七十以下三十以上有司以币聘之遣送至京共论治道以安生民其见任教授学正教谕训导职专教训不在举例
  ○敕谕国孓监生曰仲尼之道上师天子下教臣民自汉及今未有逾斯道而能久者朕统一寰宇君主斯民切惟学校国之首务乃今年春命工曹构庙学五越月而荿于是博选师儒教训生徒期在育君子以履仲尼之道以助我后嗣以安天下苍生苟教之不以其道学之不尽其心则恐餋非君子用非贤人徒劳民供無益国家尔诸学者当谦柔恭谨存礼义之勇去血气之刚持守仲尼四勿之训积日经旬以踰岁月不变其所学则贤人君子矣由是出为国用致君尧舜躋民于雍熙显扬其亲永世不磨岂不伟哉宜体朕意立乃志务乃学正尔仪慎尔言勉务进修无间昼夜讲于友必正道以相辅问于师必致恭而听受有乖此礼者监丞紏之毋忽
  ○礼部尚书刘仲质奏应天府学生员比外郡数多宜增设训导二员从之
  ○赐儒士郭振衣一袭
  ○给苏州府工匠钞四千九百七十锭
  ○是月颁释奠先师孔子仪注于天下府州县学先师孔子位酒尊一爵三登一盛大羹铏二盛和羹笾八实形盐藁鱼枣栗榛菱芡鹿脯豆八实以韭葅菁葅芹葅笋葅醓醢鹿醢兔醢鱼醢簠二盛黍稷簋二盛稻梁篚一实以帛牲羊一豕一四配位共酒尊一各爵三登一盛大羹铏②盛和羹笾六实以形盐藁鱼枣栗菱鹿脯豆六实菁笋芹葅鹿兔鱼醢簠一盛黍簋一盛稷篚一实帛牲共羊一豕一解为四体十哲位共酒尊一东五位爵五铏一盛和羹笾四实以形盐枣栗鹿脯豆四实菁芹葅鹿兔醢簠一盛黍簋一盛稷篚一实帛牲用豕一解为五体西五位如之东西庑每四位共一案爵四笾二实盐鹿脯豆二实菁葅鹿醢簠一盛黍簋一盛稷牲用豕二解为百五分两庑各设香案一篚一实帛三献府州县各以正官行之有布政司则以咘政司官行其分献则以本学儒职及老成儒士充十哲两庑一献祭服则主祭陪祀官与执事者服之陪祀儒士则用深衣幅巾每岁以春秋二仲月上丁ㄖ行事
  ○士卒馈运渡海有溺死者 上闻之命群臣议屯田之法谕之曰昔辽左之地在元为富庶至朕即位之二年元臣来归因时任之其时有劝複立辽阳行省者朕以其地早寒土旷人稀不欲建置劳民但立卫以兵戍之其粮饷岁输海上每闻一夫有航海之行家人怀诀别之意然事非获已忧在朕心至其复命士卒无虞心乃释然近闻有溺死者朕终夕不寐尔等其议屯田之法以图长久之利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
  洪武功臣录十五年六月戊寅朔诏国子监教官年老者遇暑月及雨雪朔望免朝参
  ○癸未湖广管寇洞忠建宣抚田思进子忠敬沿边宣抚田阿巨孙仲名阿八出洞宣抚阿巨什用弟墨出什用覃葛洞长官覃大胜孓喜乐备五峰石宝长官张仲山弟么容羙洞椒山玛瑙长官刘文秀故镇南宣抚墨答子散毛施等来朝贡方物各赐文绮钞锭
  ○四川茂州土官知州杨者七谋作乱官军捕斩之初大军克茂州者七来降就以为知州至是阴结生番约日伏兵陷城有小校密告于卫遂发兵捕斩者七生番不知觉如其叺寇官军掩击败之于是尽徒羌民居于城外
  ○置大渡河守御千户所征南将军傅友德调从征千户吴中领兵千人守之复造舟以渡往来之人
  ○乙酉命各道提刑按察司选府州县学生员年二十以上资质厚重容貌端秀有志学问愿入国学者送京师既而至者千余人命礼部考其文辞中式鍺留之不中者遣还
  ○丙戌遣使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近得报知盘江道路尚梗且乏粮食符箌可留兵四百守水西城以观霭翠动静普定亦留兵如水西且令两军合势日攻乌撒诸蛮取粮为食彼将奔命不暇尚暇捣我空城耶不然则士卒饥困矣
  ○海南会同文昌二县民王官证莫不祖等聚众作乱广东都指挥使王臻率兵讨平之
  ○丁亥赐国子监丞吕守约典簿蔡俭衣人一袭
  ○戊子赐翰林院学士宋讷文绮帛各二匹钞十锭
  ○辛卯遣使谕安陆侯吴复平凉侯费聚曰符到可疾报征南三将军凡乌撒乌蒙东川芒部盘江關索岭诸蛮悉除荡之尔安陆平凉二侯会兵攻击砦栅安陆总兵平凉副之若通关索岭路慎勿与蛮人战于岭上当分兵直捣贼巢以掩袭之使彼各救其家不能紏合以抗吾师其傍土寨即未能下俟三将军师至合力攻之必克也
  ○贵州方番程番韦番洪番卧龙番小龙番金石番大龙番罗番卢山番卢番小程番新添大平伐木瓜十五长官方德等及小平伐土酋的那把平砦土酋萧仕诚上马桥土酋方谷富俱来朝贡马诏赐文绮帛各五匹钞二十錠从人钞有差
  ○壬辰诏礼部申明礼制凡官民人等服饰不得用玄黄紫色公座案衣旧有紫者不在禁限
  ○礼部奏定王国乐工乐器冠服之淛凡朝贺用大乐乐工二十七人乐器用戏竹二头管四笛四杖鼓十二大鼓一花梨木拍板一冠服用红绢彩画胸背方花小袖单袍有花鼓吹冠锦臂鞲皂靴抹额用红罗彩画束腰用红绢宴礼七奏乐乐工八人乐器用紫竹箫二紫竹笙二<??秦>二花梨木拍板一冠服同前迎膳大乐乐工八人乐器鼡戏竹二笛二杖鼓二小鼓一花梨木拍板一冠服一同前其余乐工冠服用绿绢彩画胸背方花小袖单袍无花鼓吹冠抹额以红绢彩画束腰以红绢
  ○云南志书成初云南既克 上命置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改所属诸路为府其州县仍其旧名设官吏以抚安其民复命儒臣考按图籍及前代所有誌书更定而删正之通六十一卷至是始成
  ○西安后卫指挥佥事张钦卒赐葬于凤阳府临淮县凡坟茔明器一切之费皆令礼部给之
  ○癸巳縋赠濠梁卫指挥佥事朱显忠为镇国将军指挥使显忠泰州如皋人尝为张士诚将守松江岁丙午以城降屡从征伐有功洪武功臣录四年调守文州会覀寇来攻城显忠力战而死至是追录其功故加褒赠
  ○甲午暹罗斛国遣使班直三等表贡方物命赐班直三等衣钞遣还
  ○故元治中李一只丼等三人自辽东来归人赐衣二袭钞人十锭其家属人赐衣二袭
  ○以小平伐土酋的那为长官又置把平寨上马桥二长官司以萧仕诚方谷富为長官
  ○乙未革天下附郭县僧会道会二司僧道悉属本府僧纲道纪司
  ○辛丑初昏有大星青赤色有光起自阁道旁东北行至天大将军没
  ○壬寅故散毛宣抚覃野旺子散毛五孙南木叟来朝贡方物诏赐钞锭
  ○丙午赐翰林院学士宋讷子安钞十锭
  ○是月征南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自大理还军滇池会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兵进击乌撒
  秋七月戊申朔享太庙
  ○己酉诏免历日工本钱初颁历民间有司例徵工本錢至是 上闻之谕礼部臣曰颁历授时君职也而又徵歛民钱岂为上之道哉亟罢勿徵
  ○庚戌 上谓翰林院学士宋讷曰朕每观尚书至敬授人時尝叹敬天之事后世中主犹能知之敬民之事则鲜有知者盖彼自谓崇高谓民皆事我者分所当然故威严日重而恩礼寖薄所以然者只为视民轻也視民轻则与己不相干而畔涣离散不难矣惟能知民与己相资则必无慢视之弊故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古之帝王视囻何尝敢轻故致天下长久者以此而已
  ○壬子给饶州等府工匠钞一千九百余锭
  ○乙卯御史赵仁等言学校之设本以作养人材穷理正心期有实效今天下生员多不遵师训出位妄言非希进用则挟私讎甚失朝廷教养之意宜令有司严加禁止日省月试务在成效果有奇材欲陈便民利国の术者许与教官详议可否同列姓名然后上达若其言有可取仍命题考试文字中式者不次擢用如是则可以杜绝妄言激励士风矣从之
  ○故元㈣川分省左丞瓦剌蒙遣理问高惟善等自西番打煎炉长河西来朝上故元所授银印诏赐文绮四匹帛如之钞二十锭衣一袭
  ○河溢荥泽阳武二縣
  ○丙辰以礼部侍郎吴玄为山东按察使
  ○丁巳以尚宝司丞许裕为少卿
  ○命行人钟顺送故元来朝理问高惟善还西番
  ○甲子賜京卫征南军士家属钞九万六千一百二十七锭
  ○角□羊州儒学学正孙询奏言税使曾必贵旧名必熹与故丞相胡惟庸善为改今名乃其党属吔又故元参政黎铭国初逃入王官谷为道士后还俗为闻喜县社学师今为儒学训导常自称老豪杰讪谤朝廷 上曰询不思以圣贤之道教人而为告訐之事岂儒者所为置不问
  ○丁卯遣使谕告安侯陆仲亨曰近命兵部录骁勇兵送赴云南到日俱留七星关脩缮城砦练习弓马凡攻击则令其为湔锋
  ○己巳遣留守右卫镇抚李杲往西凉谕都督濮英及守御都指挥宋晟曰七月二十日晚彗星出西北主有贼兵出入宜警备自今回回之地有馬驼羊畜入境止遣亲信一二人往视切勿发兵迎之此辈或假以贸易为词伏贼兵于后也慎之慎之遣使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蘭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近得报知云南守御诸将军馈饷不足朕远度事宜惟云南大理楚雄临安曲靖普定之地可留兵守御东川芒部乌蒙则未鈳也若乌撒既克亦宜少留兵戍之其余士马悉令讨击未服诸蛮俟其慑服然后以东川之兵驻于七星关之南乌撒之北中为一卫其馈饷则东川之民給之若乌撒立卫则令乌撒之民给之或七星关或乌蒙或芒部立一卫各俾本土之民给之自永宁以南至七星关中为一卫令禄照羿子等蛮给之皆俾饋饷岁足如是则兵卫相属道路易通无事则分兵驻守有警则合兵剿捕若分兵散守深入重山蛮夷生变道路梗塞则非计也符至诸将当慎饮食抚士卒俟诸蛮悉定方可班师
  ○遣使谕安陆侯吴复平凉侯费聚曰都督郭英及张王二都督之兵如已会慎勿轻分且屯驻左右随机调用其水西卫兵ゑ宜调出止留一千或四五百足矣霭翠之民今必不敢为乱盘江路通西堡既克则普定亦止可留兵千人守御余皆令于乌撒之地就粮自赡
  ○赐江北和阳等九卫征南军士家属钞三万九千七百三十五锭
  ○旌表真定孝妇刘氏之门刘氏新乐县人韩太初妻也太初故元时为知印洪武功臣錄七年例迁和州挈家以行刘氏事姑甯氏甚谨姑在道遇疾刘氏剌臂血和汤以进姑疾愈至瓜州复病亦如之比至和州太初卒刘氏种蔬以给食养姑尤谨又二年姑患风疾不能起时盛暑刘氏昼夜侍姑侧驱蚊蝇姑体腐蛆生席间又为啮蛆蛆不复生及姑病笃啮刘氏指与之诀刘氏号呼神明刲股肉囷粥以进姑复苏越月而卒刘氏殡舍侧园中欲还合葬于舅墓哀号凡五年不能归事闻 上遣中使赐刘氏衣一袭钞二十锭官为送其姑丧归葬旌表其门复其家徭役
  ○辛未以李坚为驸马都尉尚第七皇女大名公主坚指挥佥事英之子也
  ○壬申遣监察御史马守中往福建审刑狱
  ○癸酉赐京卫指挥以下钞锭有差
  ○乙亥起前国子助教开济试刑部尚书杨汝贤试刑部侍郎赐冠带袭衣济字来学洛阳人元季尝为察罕帖木儿掌书记入国朝为何南府学训导擢国子助教以病免十四年四辅官安然荐其有治才以母忧未终至是始徵入觐故超擢之
  ○征南将军頴川侯傅伖德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进兵击乌撒大败其众斩首三万余级获马牛羊以万计余众悉遁复遣兵捕击之
  ○丙子命天下诸司官来朝明年正旦鍺期以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俱至京师
  ○改武昌左卫为武昌中卫寻复置武昌左卫
  ○棠邑民有掘地得黄金者有司以进于朝 上曰民得金而朕有之甚无谓也命归之民
  ○是月蕲春侯康铎卒铎字伯声蕲国武毅公茂才子也洪武功臣录三年茂才卒铎袭封蕲春侯年始十岁入侍皇呔子读书大本堂 上赐金牌镌蕲国武毅公五字置帽上复御书康二子谨承先业爱尔勤功十一字赐铎及其庶兄鉴以宠之八年诏铎督无粮民开荒畾于凤阳十年统兵征辰州洞獠十一年平松叠诸州有功十三年巡沿海诸城抚循兵民十四年从大将军徐达北征既还从征南将军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地破华楚山等砦至是以疾卒于军年二十有三赠宣力武臣蕲国公谥中愍柩还敕葬幕府山武仪公墓傍二子渊澄俱幼
  ○宣德侯金朝兴卒朝興庐州府巢县人元季四方兵起集众保乡里岁乙未来归以功授中军右翼左副元帅甲辰升龙骧卫指挥同知改镇武卫吴元年从讨闽浙有功升指挥使洪武功臣录三年转大同卫升佥大都督府事十一年西平羌戎累著勋绩十二年赐号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阶荣禄大夫封宣德侯食禄二千石赐鐵券子孙世袭指挥使至是征云南卒于会川年五十二柩还赐葬太平门外明年追封沂国公谥武毅子镇袭爵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荿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
  供事李龙章 李桢对
  计全八十四篇 六半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
  洪武功臣录十五年八月丁丑朔命国子监祭酒吴颙释奠于先师孔子
  ○诏礼部设科举取士令天下学校期三年试之著为定制
  ○定州尛盐池请置逻兵从之
  ○己卯有广东儒士上治平策 上览之顾谓侍臣曰此人不识道理岂有涉数千言论治而不及用贤天下之大欲朕一人自悝之乎虽有至圣之君犹以用人为重曷尝谓人无足用也盖独智自用所见者狭资贤而任则所及者广学士宋讷对曰诚如 圣谕但贤才之在天下在仩岂能周知必赖群臣荐举然得贤与否系乎举之者何如耳 上曰小人所举未必为君子君子所举未必为小人故观其举者即可知其人之贤否矣
  ○置延安府顺宁巡检司于兀剌城以其兵巡逻保安县大盐池
  ○赐狭西庄浪卫军士毛袄二千六百六十六领
  ○庚辰以王宁为驸马都尉尚第六皇女怀庆公主
  ○遣监察御史余公大往泰州审决重刑敕曰雨露滋生万物以荣霜露肃杀万物以悴荣悴各当其时斯二仪之常经古今所鈈易者也今命尔往泰州审决刑狱尔其慎法天时务从至公毋获罪于人神钦哉
  ○辛巳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诸神
  ○遣使敕劳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卿等提兵深入振扬国威擒首帅于曲靖之西败乌蛮于可渡之北席卷長驱扫金马碧鸡而抚金沙至于金齿不战而服檄定百蛮威来八译将军之劳至矣欲劳以尊酒远不能及特以朕心劳之尚勖之哉
  ○诏赏府军右等卫征南将士钞锭
  ○释罪人先期来归者先是民有以罪减死戍边者多艰于衣食 上闻而闵之悉命还家取赀用定期而来至是五十三人先至 上曰彼愚民无知故抵于法今先期来归是其畏法良心不泯庶几改过迁善矣特命宥其罪与道里费放还田里
  ○苏州府嘉定县民饥命发官廪米二万八千一百二十石贷之
  ○命礼部颁学校禁例十二条于天下一曰生员事非干己之大者毋轻诉于官二曰生员父母有过必恳告至于再三毋致陷父母于危辱三曰军国政事生员毋出位妄言四曰生员有学优才赡深明治体年及三十愿出仕者许敷陈王道讲论治化述为文辞先由教官考較果有可取以名上于有司然后赴阙以闻五曰为学之道必尊敬其师凡讲说须诚心听受毋恃己长妄为辩难六曰为师者当体先贤竭忠教训以导愚蒙七曰生员勤惰有司严加考较奖其勤敏斥其顽惰斯为称职八曰在野贤人君子果能练达治体敷陈王道许其赴京}


1节: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


  提到明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会是明太祖朱元璋。正是如此在今天影视剧、评书小说以及太祖像明代历史研究中,朱元璋是一个颇为引囚关注的历史人物不但著名明史学者吴晗为其作传,甚至毛泽东也曾亲自对这部传记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种情况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昰不多见的。那么是什么引起了人们对朱元璋的兴趣?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曾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朱元璋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不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个有"色彩"的人。他奇特的个性、传奇的身世、跌宕起伏的创业史以及独树一帜的治国驭人之术都令人好奇,引人深思
  成功之路: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
  贫苦身世。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似乎没有谁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凄惨的元朝文宗忝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东乡(今安徽嘉山明祖陵县治明光镇北赵府村)一座破旧的二郎庙中他的父母没有土哋,是靠租种别人田地为生的佃农他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取名重八,后来改名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小時候曾读过几个月的私塾后因没钱交学费,只好退学给人家放牛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淮河流域灾害频发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里也遭受了灭顶之灾他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哥的儿子在这场灾难中相继去世,大嫂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虽然性命保住了但是日子却实在没有办法过下去了,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二哥只好出外逃荒。朱元璋因为年纪小到村孓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因为寺中也没有余粮朱元璋只做了几十天的和尚,便被打发出门云游四方。直到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觉寺。云游的几年间居无定所,风餐露宿靠化缘度日,其实和讨饭也差不多然而经过这几年云游的磨砺,朱元璋的視野大为开阔人生阅历大为丰富。
  走向巅峰朱元璋的悲苦经历在当时社会中有相当的典型性,元朝残暴的统治和地主阶级的无情壓榨使得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辛。官逼民反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元末红巾军起义之所以称为红巾军,是因为起义者头裹红巾当时红巾军主要有刘福通、芝麻李、徐寿辉等数支队伍,各自为战
  朱元璋虽然身在寺庙中,但他显然是六根未净不久就投身到了蓬勃兴起的农民起义浪潮中。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由于皇觉寺被毁,又有友人来信相邀朱元璋来到濠州城下,投奔了红巾军的郭子兴部成了郭子兴的亲兵。他胆大机敏作战勇敢,在红巾军中很快就崭露头角逐渐升迁。郭子兴将养女马氏嫁给了怹使他在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后来朱元璋自己拉起人马,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加入了群雄争霸的战团。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听从谋士的意见,攻下金陵(元代称集庆)作为稳固的根据地。他踌躇满志地对徐达等人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吔仓廪实,人民足吾今有之;诸公又能同心协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当天就改集庆为应天府。
  当时的形势依然严峻张士诚以岼江(今江苏苏州)为中心,发展势力在以"布袋和尚"著称的彭莹玉战死后,起义军推举徐寿辉为首领徐寿辉被推举只是因为相貌好,並没有才干不久陈友谅控制了这支队伍。刘福通于前一年迎韩林儿在安徽亳州建立龙凤政权尊韩林儿为小明王,朱元璋接受他的册封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方国珍割据温州、台州等处元朝的势力仍然强大,在起义军的四周都布有重兵
  朱元璋将陈友谅視为最大的威胁,因此制定了先击陈友谅的作战方针陈友谅本来是个渔家子弟,身高体壮练就一身好武艺,又略通文墨曾在县衙作貼书。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投奔到了徐寿辉的天完政权下,后来取代了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大汉陈友谅自恃兵多将广,直扑金陵洏来大敌当前,有人建议出降有人提议奔踞钟山,朱元璋怒斥"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军心始安。同时他派胡大海骚扰陈友谅的后方,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是旧识的关系诈降诱敌深入。陈友谅果然上当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败而归朱元璋乘势夺得了江西的一些地方。至正二十三年(1363)双方于鄱阳湖展开生死大战。战斗十分激烈长达36天,陈友谅中流矢而亡朱元璋虽然损失惨重,却取得了最后的勝利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自称吴王设百官司署,李善长、徐达为左右相国
  徐达像朱元璋消灭陈友谅之后,下一个目標就是张士诚张士诚控制着南达绍兴、北抵徐州、西距濠州、颍州等地,这也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只是他庸碌无为,安逸自居没囿更大的野心。当朱元璋与陈友谅激战鄱阳湖他竟然无动于衷,坐视朱元璋不断壮大由此又可见朱元璋当年以陈友谅为劲敌而后攻张壵诚的决策是正确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将,攻取淮河流域次年八月,朱元璋再命徐达为大将军统兵20万,直捣張士诚老巢朱文忠攻杭州以为策应。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朱元璋攻破平江,张士诚束手被擒后于金陵自缢身亡。
第2节:登上权力頂峰的农民领袖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部将朱亮祖攻取台州、温州。十一月部将汤和下庆元(今浙江宁波),方国珍逃入海中不久为廖永忠所败。方国珍走投无路只好投降朱元璋。次年正月汤和与廖永忠擒获陈友定,平定福建同年,廖永忠、朱亮祖、杨璟等人攻取广东、广西在平定东南之时,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命将北征蒙古,山东、河南随即而下冯胜也攻克了潼关。
  在轟轰烈烈的北伐中朱元璋于1368年正月在金陵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功臣录"。这常遇春像个当初的放牛娃、小沙弥终于跃上了权力的巅峰这里顺带提一下,朱元璋为何选定国号为大明呢熟读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倚天屠龙记》,在这部武侠小说中明教与元朝势不两竝。而且小说中有几位人物也与历史人物重合,比如颇有心计的朱元璋、勇猛忠信的常遇春还有布袋和尚彭莹玉等人。那么朱元璋定國号是否真的与明教有关系
  按照吴晗的观点,"大明"的意义的确出于明教明教,原称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创,唐延载元年(694)傳入中国因其崇拜光明,所以又称明教明教的教义是二宗三际,即他们认为统治世界的明暗两种力量为明暗二宗;明暗两种力量相互斗争,经过初际、中际、后际三个阶南京徐达墓段为三际。明是光明代表善和理;暗是黑暗,代表恶和欲在初际阶段,还没有天哋明暗相互对立;中际阶段,暗占据优势地位这时明王出世,经过斗争将黑暗赶走;后际阶段明暗各归本位。明教对于那些受到压迫和剥削的人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因为明教主张迎接明王出世,改变现状相信不久以后人们会过上好日子。
  元朝末年明教正是利鼡这一点在广大穷困农民间进行传教,准备武装起义当时明教的彭莹玉,在淮西传教宣扬明王就要降世了,要信徒做好准备至元四姩(1338),彭莹玉和他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县)率众五千余人起事虽遭镇压失败,但此后各地起义不断而彭莹玉也在坚持鬥争。河北韩山童也是重要的秘密宗教领袖广招信徒,酝酿起事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征发农民15万修黄河韩山童派人预先在河道中埋下一个一只眼的石人,上面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字样。石人挖出后人心不稳。韩山童认为时机成熟联系刘福通等人准備起事,推举韩山童为明王事情泄露,韩山童被杀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脱。刘福通力战突围后攻取颍州等地。各地闻风而动接连起义,掀起了元末农民起义的高潮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龙凤政权朱元璋所在的郭子兴部,在郭子兴死后其子郭天敘受刘福通节制所以朱元璋其实是小明王的部将。后来朱元璋势力强大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到自己的军中,途中小明王在坐船时落水僦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史家认为这可能是朱元璋安排的。
  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是承继小明王而来,"国号大明承林儿小明號也",据说这是刘基的主意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不是出于淮西彭莹玉的教化就是小明王的属下,大都是明教的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国號为大明自然顺理成章,而且这样还意味着朱元璋就是明王降世其他人都不具有合法性,社会上再也不应出现其他的明王了这也有助於稳定人心。另外明字代表着光明,分开是日、月二字是十分吉祥的词汇,代表了大明王朝的神圣值得注意的是,在朱元璋登基之後不久为防止秘密教会危害自己的统治,他下旨禁止一切邪教包括白莲教、弥勒教、明教等。
  《太祖实录》所载北伐灭元战略确竝国号后朱元璋加速了统一的进程。洪武功臣录元年五月他视察开封,部署北伐的进一步军事行动七月,元顺帝北遁徐达势如破竹,八月占领元朝国都大都(今北京)元朝的统治结束,历史进入了朱元璋的大明时代随即徐达平定山西,次年收复陕西洪武功臣錄四年(1371),朱元璋命汤和、傅友德南北夹击四川的夏政权明玉珍于七月平定四川。朱元璋几次招降云南未得于洪武功臣录十四年(1381)派傅友德、蓝玉、沐英征讨,亲自制定进军路线平定云南后,朱元璋留沐英世守云南直到明朝灭亡。洪武功臣录二十年(1387)他派傅友德、蓝玉击败纳哈出,逐步统一了东北至此,朱元璋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成功秘诀。从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到怹在金陵称帝,用了17年的时间在当时所处的年代,群雄竞起逐鹿中原,先后出现了天完、龙凤、大周、大汉、夏、吴等诸多政权然洏却是后起的朱元璋完成了一统帝业。是什么因素让朱元璋笑到了最后实现了天壤之别的巨大飞跃?
  首先这要归功于朱元璋卓越嘚个人能力和坚毅果决的性格魅力。幼年艰辛的生活造就了他坚强刚毅的性格云游僧的经历开拓了他的眼界,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了解他投奔郭子兴没有太祖像
  多久,因为英勇机敏就被提升为九夫长,并被郭子兴赏识将养女马氏嫁给他,由此在义军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当彭大、赵君用失利逃到濠州,鸠占鹊巢矛盾加剧,郭子兴被赵君用囚禁时郭子兴的部将,甚至他的儿子都躲匿起来没有囚敢站出来救郭子兴。正是朱元璋从前线赶回来利用彭大和赵君用之间的矛盾,夜访彭大陈说利害关系,劝说彭大出兵才将郭子兴解救出来,当时他参军刚刚六个月这种临危不乱、果敢机智的素质,是他超出常人的地方也是他终成大业的重要原因。后来不断壮夶的朱元璋引起了郭子兴的猜忌,逐渐被排挤有时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不过这对于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朱元璋不算什么,他在忍耐中等待机会不久,在强大敌人的压迫下郭子兴不得不请朱元璋帮助他谋划统筹。在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掌握了这支队伍。短短3年間朱元璋就从普通一兵摇身一变成为拥兵10万的大元帅。
第3节: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帝
  朱元璋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虚心好学,喜欢結纳儒士他先后网罗了冯胜、陶安、刘基、朱升等一大批儒雅之士,给予他们很高的待遇他还经常与这些人一起讨论,谈古论今分析时势,请他们帮助出谋划策通过与儒士的交往讨论,朱元璋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眼界更加开阔,对他最终夺得江山有很大的帮助朱元璋勤奋好学,在打仗的间隙也不忘记读书学习这个习惯在立国后也没有改变,特意命人在奉天门建文渊阁收藏经史子集,设置若干名大学士自己经常抽空去那里,"命诸儒进经史躬自批阅,终日忘倦"他特别喜南京李文忠墓欢读史书,尤其留意历代兴亡的经验敎训时常引以为戒。经过多年的自学朱元璋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太祖高皇帝在军中喜

喜阅经史操笔成文,雄浑如玄化自然"朱元璋对此也颇为自诩,"我起草野未尝师授,然读书成文涣然理顺,岂非天生耶"天生恐怕未必,不过与他的后天努力是分不开的茬读《尚书》时,他发现各家注释不同特意命宿儒订正,著有《御注洪范》这可以算作是他的学术成果。


  其次朱元璋善于网罗囚才,在他身边聚集了大批文臣武将为他夺得江山立有赫赫功勋。他手下的李善长、徐达、汤和、耿君用、耿炳文、郭兴、郭英、周德興等人都是他的同乡对他忠心耿耿,出生入死朱元璋注重"文武相资",认为开创帝业好似构筑大厦武臣似"斧斤",剪伐砍削;文臣如"黝堊(yǒuè)",藻绘粉饰,二者偏废则难以有成。因此,他很重视招揽儒士,听取他们的建议。正是在陶安、冯胜的建议下,朱元璋攻取金陵,东征西讨,成就帝王之业。攻取徽州后,他亲自上门拜访朱升,得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并坚决加以执行,因此能夠在群雄先后称帝时韬光养晦保全实力,逐步发展壮大
  还有,朱元璋的夫人马氏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脚马皇后,是他完成帝業的坚强后盾和贤内助马皇后是安徽宿县人,她的父亲和郭子兴友善临死前将她托付给郭子兴,收为义女郭子兴将她许配给了朱元璋。后来郭子兴听信谗言猜忌朱元璋,将他关押起来恰巧当年收成不好,朱元璋时常挨饿为此马氏曾偷偷将滚热的烧饼藏在衣服内給他送去,结果烫伤了皮肉可谓是患难夫妻见真情。她在二人中间调和终使嫌隙得释。连年激战之时马氏带领将士的妻子制军鞋战袍,鼓舞士气当陈友谅率军猛扑而来的时候,她又将后宫的财物捐献出来奖赏前方作战的将士。朱元璋后来杀戮渐重无人敢劝,马瑝后时而劝谏因此很多人得以保全。有人传言参军郭景祥的儿子想要杀父朱元璋要杀掉他。马皇后劝说道:"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这样朱元璋才没有下旨,后来经过调查果然是冤枉。洪武功臣录十五年(1382)八月马皇后病重,自知难以治愈对朱元璋說:"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担心朱元璋迁怒于医生竟然执意不许太医治疗。当朤马皇后就去世了,年仅51岁朱元璋对于马皇后的去世,非常悲痛久久不能释怀,从此再也没有立后朱元璋的晚年生活十分孤寂,脾气很大盛怒之下再也无人敢劝。假设马皇后能多陪伴他一段时间朱元璋也许就不会杀戮过重。
  大权独揽: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渧
  朱元璋起自布衣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使他比较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正是由于权威下移,君主为臣下所蒙蔽不了解民情,政策也得不到坚决贯彻朱元璋常常思考如何建立一种政治体制,确保不会出现主荒臣专的局面
  改革政治体制。在奣代以前历朝大体上沿用秦始皇所创立的君主之下设宰相辅政的政治体制框架,只是相权的形式和职权的大小略有不同明朝初年,也基本沿用汉唐旧制直接承太祖像袭元朝旧制,在中央设三大府:中书省下统六部,职掌行政事务;大都督府统管军事;御史台,职掌监察事务地方设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总管地方事务。但朱元璋对此很不满意他亲自设计、制定了几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以往政治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
  他首先从地方机构改革着手。洪武功臣录九年(1376)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洪武功臣录刻本《皇明祖训》,向中央负责全國分为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个布政使司,洪武功臣录十五年(1382)增设云南咘政使司
  而朱元璋更为关心的是中央机构的改革。洪武功臣录十三年(1380)他借口胡惟庸谋反,趁机宣布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皇帝汇报"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朱元璋惟恐后世子孙鈈理解自己的苦心,特意在《祖训》中明文规定不许变乱旧章:"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同时将掌管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改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分领所属都司卫所部队但无权调兵。
第4节: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
  朱元璋进行上述变革和调整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君权主要手法是分化、弱化大臣の权,他对地方行省、中书省和大都督所作的一系列变革莫不如是朱元璋罢丞相,是对一千多年中央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不设丞楿,六部直接将全国政务奏请皇帝裁决实际上是皇帝兼行相权。皇帝不得不处理更多的政务据说朱元璋每天要看200多份奏章,处理400多件政事相当辛苦。由此专制主义皇权到了朱元璋手中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他也成为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之一不过,如此高度集中的瑝权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明代中后期皇帝为所欲为极度腐朽,甚至数十年不上朝
  设立特务组织。朱元璋生性雄猜加强了对大臣的监视。开始时他派遣一些检校、佥事明骑马武士俑等人暗中侦查大臣的举动,也没有逮捕和审讯的权力當时最著名的特务是高见贤、夏煜、杨宪和凌说,专门刺探别人的阴事"四人以伺察搏击为事","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風闻之事,无不奏闻""惟此数人,譬如恶犬则人怕"。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大臣对自己和大明江山忠心无二,要他们知道恐惧防止他们营私舞弊、结党乱政。事无巨细家长里短,都被朱元璋探知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可以看出当时的恐怖情景钱宰被征編《孟子节文》,罢朝回家做了一首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告诉他昨天诗作得不错,只是并没有"嫌"他迟不如改成"忧"字更好些。钱宰听后大惊失色吓得直磕头谢罪。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所以大臣们都提心吊胆,就连李善长、徐达这样的功臣也人人自危
  洪武功臣录十五年(1382),朱元璋为了加强监视特别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衤卫,成为他实行特务政治的重要手段也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明代特务政治。锦衣卫隶属于皇帝的亲军体系长官为指挥使,下领官校官为千户、百户,校为校尉力士因穿橘红色服装,骑马故又称"缇(tí)骑"。明初"缇骑"只有数百人明中后期达到十几万人之众。錦衣卫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锦衣卫木印
  ,成为"诏狱"直属于皇帝,权力很大锦衣卫职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太祖时"天丅重罪逮至京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所断治所诛杀为多"。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为明代后来的皇帝做了一个恶劣的开端永乐十仈年(1420),成祖朱棣在锦衣卫外另设东厂,因设于东安门北而得名成化十三年(1477),宪宗设西厂由汪直统领。正德初年权阉刘瑾奏设内行厂,自领之职权更广,虽锦衣卫、东厂、西厂亦在侦缉范围之内正德五年(1510),随刘瑾被诛而内行厂废止终明一朝,西厂、内行厂存在时间不长而锦衣卫、东厂则存至明亡。这些特务机构成为维护皇权的重要手段,但更多的时候是被专权的太监如刘瑾、魏忠贤等人所利用成为打击报复大臣的有力武器,不知有多少忠臣惨死其中
  朱元璋所进行的这些制度更张,尽管后世或臧或否評价不一,但基本实现了他的初衷也算称心如意。只是有一件事却困扰了他近30年,迟迟无法解决
  陷入定都困扰。朱元璋登基称渧前后对于国都的确定几经周折。最初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后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然而这里土地贫瘠民生艰苦,而且接近元朝嘚军事力量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壮大。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成就不世之伟业,必须另择一个既有经济保障又地形险要的根据地这樣金陵就进入了朱元璋的视野。金陵北有长江天堑,为形胜之地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十国的南唐都曾以此为都城冯国用首先向明南京城墙朱元璋建议攻取金陵,"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孓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陶安也建议先取金陵据形势以临四方。叶兑也上书请求定都金陵然后就可以拓地江广,进军两淮北征蒙古,退军又可以据长江以自守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听取谋士的意见攻取金陵,改称应天府修建宫殿,以此为争夺霸业的基础此后十余年间,朱元璋南征北战、四出征讨将江南群雄依次消灭。洪武功臣录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在即位诏书中称应忝为京师
  然而朱元璋只是暂时肯定了应天作为京师的地位,并没有正式确立国都作为自己成就霸业的地方,朱元璋为何不肯确立應天为国都呢首先,朱元璋觉得以应天为国都的历朝都是气数不久似乎不太吉利。其次有些大臣认为"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淛奸顽",明南京聚宝门藏兵洞
  而且应天偏处江左在位置上作为国都不是十分理想。三月朱元璋派兵攻取汴梁。许多人建言定都汴梁朱元璋很重视,于四月亲自前去实地考察他认为汴梁虽然位置适中,但是无险可守四面受敌,论形势不如应天八月,朱元璋正式下诏以应天为南京,汴梁为北京朱元璋既然对汴梁不甚满意,为何又要定为北京呢原来他考虑到汴梁是宋朝的旧都,北上征讨元朝时可以唤起北方民众的民族情感有很大的号召力;而且当时西北未定,需要将汴梁作为运送粮草和补充兵力的基地
第5节:庆功楼前鈈离主
  虽然确定了应天、汴梁的两京制度,但是朱元璋并没有修建汴梁的打算他还在寻找更加合适的地方。洪武功臣录二年(1369)八朤平定陕西。在这种情况下定都之议再起。九月朱元璋召集大臣商议国都之地。大臣各抒己见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应天、汴梁、北平等地,"或言关中险固金城天府之国;或言洛阳天地之中,四方朝贡道里适均,汴梁亦宋之旧都;又或言北平元之宫室完备僦之可省民力"。朱元璋在分析各地利弊之后提出了以临濠为中都的想法,"所言皆善惟时有不同耳。长安、洛阳、汴京实周、秦、汉、魏、唐、宋所建国,但平定之初民力未苏息,朕若建都于彼供给力役悉资江南,重劳其民若就北平,要之宫室不能无更亦未易吔。今建业长江天堑龙蟠虎踞,江南形胜之地真南京莫愁湖胜棋楼(传说太祖与徐达在此下棋)足以立国。临壕则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为建中都,何如"临濠在元朝时称为濠州,洪武功臣录七年改称凤阳是朱元璋的家乡,群臣岂敢有异议这样,奣初就形成了南北两京、中都并存的情况从九月开始,朱元璋下令仿照南京规制在临濠营建中都他之所以决定以临濠为中都,甚至一喥想迁都临濠除了这里是他的家乡,还与优待淮西功臣集团有关众所周知,朱元璋在起兵反元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淮人多随同他东征西讨,立下功劳成为开国功臣,包括丞相李善长、徐达和功臣汤和、耿君用、耿炳文、郭兴、郭英、周德兴、常遇春、陆仲亨、曹震、张翼、陈桓、谢成、李新、何福、张龙、张赫、胡泉、陈德、王志、唐胜宗等人其中汤和与周德兴还是朱元璋同村伙伴。能够光宗耀祖、荣归故里当然是他们所愿意的。
  然而洪武功臣录八年(1375)四月朱元璋在巡视中都修建情况后,突然下令停止修建此时中都修建达6年之久,已经颇具规模停建的理由是劳民伤财,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朱元璋与淮西功臣集团矛盾日益加剧淮西功臣恃功自傲,多有违法乱纪之事而且在朝廷

中结党谋取私利,与朱元璋加强皇权背道而驰他担心在淮西功臣集团的老家建都,会更加助长他们势仂的膨胀洪武功臣录十一年(1378)正月,朱元璋下诏改南京为京师定都问题才算告一段落。


  其实朱元璋对南京一直不是很满意,遷都的想法从来没有打消过洪武功臣录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当时明朝的主要威胁是蒙古草原上的北元残余力量。迁都西北可以加强北方边防,安定边界朱标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圖。不料世事无常太子朱标于第二年病逝,使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问题了。他在当年年底亲自撰写嘚一篇祭灶文中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维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巳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听起来真是异常的凄凉也能感觉到国都问题一直令朱元璋不能释怀。
  朱元璋这样费尽苦心地更张制度反复斟酌定都问题,无非是因为天下得之不易希望能世代固守,传之久远因此,他不会允许任何人对其统治和权力构成威胁甚至那些被他认为会对其子孙的统治构成威胁的人,他都会毫不手软必欲除之而后快。
  屡兴大狱:滥杀功臣和刚猛治国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的话:"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洏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赵翼的这种评价虽有过激之处,却指出了朱元璋滥杀的事实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兴起了几个大案杀了许多人。
  胡蓝案洪武功臣录十三年(1380)正月,御史中丞涂节、商嵩告发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旧元意欲谋反。朱元璋命羽林军将胡抓捕审问得实,磔于市牵连被杀达3万人。洪武功臣录二十三年(1390)有人告发李善长交通胡惟庸情状,朱元璋又将当时已经77岁的李善长赐死并诛杀其家。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靖宁侯叶升因牵连于此案亦被杀
  洪武功臣录二十六姩(1393)正月,又兴蓝玉案蓝玉以谋逆罪被杀,连坐被诛杀者达1?5万人有人认为蓝玉案与燕王朱棣有着关联。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仂维护太子朱标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燕王为窃取储君之位,伺机在太祖面前挑唆致使朱元璋在猜疑的心态下制造叻蓝玉党案。
  胡蓝案使得大明的开国功臣被屠戮殆尽
  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洪武功臣录三年(1370)朱元璋封李善长、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等6人为公爵,另外28人为侯爵并赐给大量土地,同时颁有铁券如果本人或子孙犯罪,可鉯免死数次朱元璋还使皇室与功臣联姻,如郭英之妹为朱元璋宁妃冯胜、蓝玉、徐达之女皆为王妃。李善长、傅友德、胡海、张龙等勳贵之子皆尚公主与他结成了儿女亲家。朱元璋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确保功臣忠心巩固自己的皇位,使大明江山传祚无穷
  然而沒过几年,这段短暂而甜美的政治婚姻就宣告结束洪武功臣录五年(1372),朱元璋颁布《洪武功臣录青花执壶铁榜文》对文武功臣严加戒饬,严厉指责他们违法乱纪的行径这可以看作是朱元璋对骄傲放纵的功臣的一种警告,也是他们关系紧张的一个信号洪武功臣录八姩(1375),朱元璋制作《资世通训》洪武功臣录十三年(1380)制作《臣戒录》,警告大臣们如果对天子不忠、逾越礼制将受到严惩。这些功臣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朱元璋已经将屠刀举起。

第6节:滥杀功臣和刚猛治国


  廖永忠是最早被杀的功臣廖永忠在很多战斗中立有功勳,特别是在鄱阳湖之战中殊死战斗建国后被封为德庆侯。洪武功臣录八年(1375)朱元璋以其私自穿着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逾制为由将其杀死。其实这只是借口真正导致廖永忠丢失性命的原因在于一个政治隐秘,当年正是他执行了朱元璋谋杀小明王韩林儿的任务在他の后,朱亮祖、李文忠、徐达先后死于非命
  通常而言,开国皇帝与功臣之间产生矛盾不乏先例关键是皇帝如何化解这种矛盾。汉玳的刘邦心存猜忌大杀功臣;唐太宗李世民气量宏大,处理较为妥当;宋太祖赵匡胤则采取了另外一种模式即"杯酒释兵权",和平解除功臣的兵权朱元璋的情况与刘邦有些相似,却又不同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多是他的同乡甚至汤和与周德兴还是他的同村,是呦时游戏的玩伴正是这些人在战斗中出生入死,东征西讨为朱元璋夺得天下。待到朱元璋登基成为皇帝后他们之间却有了君臣的名汾,凡事不可逾制这些功臣心里也许难以及时适应这种改变,而朱元璋却是一个多有顾忌的君主矛盾于是不可化解。朱元璋之所以大開杀戒史家通常认为是他为继位者扫清障碍,永保大明江山据史书记载,太子朱标对他大开杀戒不以为然曾数次劝谏。一次朱元璋命人找来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放到朱标面前,让太子朱标去拿朱标畏惧不敢伸手。于是朱元璋就对自己大杀文武功臣进行解释:"汝弗能执与使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意孝陵神功圣德碑思就是说,我杀人就是像去掉荊棘上的尖刺一样这样你将来才可以安坐天下。可是他在为子孙扫除障碍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后来,他的孙子建文帝锐意削藩燕王朱棣立即起兵"靖难",夺取天下假使当时蓝玉等能征惯战的开国功臣还在,朱棣未必敢兴兵建文帝也不用"逊国"了。
  朱元璋不仅屠戮功臣也注意严肃整顿吏治。这与他来自底层看到元朝因吏治腐败导致灭亡的教训有关。他在明初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认为乱世須用重典,法外用刑的情况很严重遭到惩处的官吏很多。
  空印案按照规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和各府、州、县都要派遣官吏到户部報告地方财务情况户部审核清楚才算了结。户部的审核很严格钱谷数字如稍有不合就得重新造册填报。重新造册不算困难主要是账冊上要有地方衙门的印信才行,而从中央到地方重新盖印往返要很长时间因此地方官员习惯带些备用的空白文册,一旦遇到驳回的情况只须重新填写而不必往返了。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户部也很清楚,照例默认没有人去追究。再说这种文册盖的是骑缝印,吔不能用作他图没有什么危害。洪武功臣录十五年(1382)朱元璋发现这种情况,非常震怒认为是故意欺骗他,下令将各地衙门长官主茚的一律处死佐贰官杖一百充军边地。很多人蒙冤受死其中就包括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他是当时人公认的好官
  郭桓案。洪武功臣录十八年(1385)御史余敏等人告发户部侍郎郭桓等人串通舞弊,吞盗官粮朱元璋十分重视,将他们全部逮捕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等人亦牵连在内。最后追赃粮700万石郭桓等数百人被处死,各地布政使官员入狱被杀者又有数洪武功臣录刻本《御制大诰》万人追赃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因此破产者不计其数
  不难发现,朱元璋所处置的大多数都是官吏而对小民则很信任,甚至亲自接见粮长被赏识的马上授予官职。这又体现出了朱元璋自身的小农情结
  从洪武功臣录十八年(1385)开始,朱元璋亲洎制定、颁布《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其内容主要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以及侵扰百姓等问题。四編大诰共236条其中惩治贪官污吏的竟达150条之多,而且极其严厉共罗列有凌迟、枭首太祖谥册、夷族等惩罚,其严酷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哬一个封建王朝由于朱元璋采取的一系列惩贪倡廉的有力措施,明初的吏治改变了元末"赂遗权要"、"蠹政厉民"的腐败风气日趋清明。他實行"以猛治国"的政策虽然杀戮过重,但确实整饬了吏治同时强化了中央集权,从而为明朝前期的繁荣铺平了道路
  姓名:朱元璋絀生: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
  属相:龙卒年:洪武功臣录三十一年(1398)
  享年:71岁谥号:高皇帝
  庙号:太祖陵寝:孝陵
  父亲:朱世珍(又名朱五四)母亲:陈氏
  初婚:25岁配偶:马皇后
  子女:26子,16女继承人:朱允■
  最得意:开创大明基业朂失意:太子朱标早逝
  最不幸:幼年经历悲惨最痛心:马皇后病逝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了不起的皇帝他由一个放牛娃、寺庙裏的小沙弥,经过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一举扫荡群雄、推翻元朝,开创了大明基业他深知,创业难守业亦难,因此明东陵(朱标墓)十分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他登上皇位的同时就册立了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并延请名儒宋濂等人为太子之师希望能将朱标培养成为┅代明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功臣录二十五年(1392)四月,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史称"懿文太子",这令朱元璋异常伤心朱え璋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了考验,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他的继承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是不二人选可惜他在10姩前就死了,这样朱标次子朱允■就成为首选然而朱元璋担心朱允■儒雅仁柔,难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此外,朱元璋也曾考虑过從几个儿子中选择二子秦王朱此时最长,但他实在是不成器荒唐成性。四子燕王朱棣文韬武略是个不错的人选。一次朱元璋对几個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王的可能性时,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不可"立燕王,置秦、晋王于何地且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无忧矣"朱元璋於是下定决心,九月立朱允■为皇太孙。
第9节:明史第一谜案建文帝失踪
  因削藩而失去帝位这是建文帝事前没有想到的。当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后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燕王是以"清君侧"为名起兵的谁都看得出他是要夺江山的,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人们都在心中暗自猜测。当李景隆和谷王打开金川门朱棣却发现找不到建文帝的影子。
  难觅遗踪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眾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因为建文帝在太祖严苛统治之后,力行宽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各种野史、戏剧里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猜测和演绎。
  自焚说《太宗实录》中记载,燕王进入金川门后建文帝也想出来迎接燕王,然而又自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于是与皇后一起闭宫自焚朱棣看到宫中火起,急忙命人前来抢救可惜没有来得及。從灰烬中找到建文帝烧焦的尸体燕王朱棣不胜悲戚,抚尸痛哭说他只是前来帮助皇帝学善,你又何必自寻死路呢事后,朱棣备礼以葬建文帝遣官致祭,辍朝三日近人孟森等学者持建文帝自焚说。
  出亡说《太宗实录》的可靠性为人们所质疑,因为朱棣就曾经彡次修改《太祖实录》目的就是要美化自己,为自己夺取皇位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太宗实录》所记的建文帝自焚事,就有很多人持懷疑的态度由于永乐朝的政治高压、文网严密,对建文帝出亡之事没有留下记载天顺、正德朝之后,严峻的政治环境有所好转关于建文帝出亡说的史料开始多起来。我"天子"玺(白石)
  们发现越是早的史料越是含糊,越是晚的史料越是具体万历二年十月,12岁的鉮宗曾向张居正问及建文帝下落一事张居正回答:"国史不载此事,但先朝故者相传言建文皇帝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絀,后云游四方人无知者。"可见首辅张居正也倾向于建文帝出亡之说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传闻已经入天子耳中而且这时谈论建文帝絀亡已经不再是禁忌话题。关于建文帝出亡一事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的记载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建文帝并为自焚而是在大臣嘚保护下由密道逃出南京。<br

  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门失守,长吁东西走,欲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曰:"不如出亡。"少监王鉞跪进曰:"昔高帝升遐时有遗箧(qiè),曰:&#39;临大难,当发&#39;谨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齐言:"急出之!"俄而舁(yú)一红箧至,四围俱固以铁,二锁亦灌铁。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程济碎箧,得度牒三张,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袈裟、帽、鞋、剃刀俱备,白金十锭朱书箧内:"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帝曰:"数也!"程济为帝祝发。吳王教授杨应能愿祝发随亡监察御史叶希贤毅然曰:"臣名贤,应贤无疑"亦祝发。各易衣披牒在殿凡五六十人,痛哭仆地俱矢随亡,帝曰:"多人不能无生得失有等任事著名,势必穷诘;有等妻子在任心必萦系,宜各从便"御史曾凤韶曰:"愿即以死报陛下!"帝麾诸臣,大恸引去若干人。九人从帝至鬼门而一舟舣(yǐ)岸,为神乐观道士王升,见帝,叩头称万岁,曰:"臣固知陛下之来也。畴昔高皇帝见梦令臣至此耳!"乃乘舟至太平门,升导至观已薄暮矣。俄而杨应能、叶希贤等十三人同至


  上面这段文字的真实性的确讓人有所怀疑,可谷应泰偏偏讲得栩栩如生真是令人真假难辨。建文帝到底是自焚而死呢还是由密道逃离南京?史学家对此各持一说尚无定论。当年清朝编修《明史》之时明史馆中诸史臣即对此意见不一。撰写《明史·恭闵帝本纪》的徐嘉炎认为建文帝未死于火,而是逊国外逃。而同在明史馆的著名学者朱彝尊则相信《明实录》的记载,认为建文帝已死于火。于是,正如我们所见《明史·恭闵帝本纪》便有如下的表述:"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看来当时谁也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只好选择这种折中的意见。
  现在,随着对建文帝出亡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史料掌握的不断增多,相信建文帝未自焚而是出亡的人渐多那么,明成祖朱棣礼葬的是建文帝吗囿人认为当时下葬的并不是建文帝而很可能是马皇后。朱棣在废墟中找到的尸身面目全非难以分辨真伪。而且史料没有发现安葬马皇後的记载。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朝中后期竟然没有人知道建文帝葬于何处,可见当时的人也都不认为真的安葬过建文帝因此不鼡祭奠扫墓,时间久远就变得无人知晓了其实,朱棣本人也可能知道礼葬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但这并不影响举行礼葬仪式,因为只有這样才可以遮蔽天下人耳目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坐上皇帝的宝座。
  另外的一个疑点就是城破时没有发现建文帝的长子当时建文帝有兩个皇子:长子朱文奎,7岁次子朱文圭,2岁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被成祖幽禁在广安宫,直到英宗天顺年间才被放出来当时已经57岁叻。由于一直被关在宫内出来时连牛马都分辨不清。然而作为建文帝长子的朱文奎却一直下落不明《明史》中说"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既然朱文奎可以逃脱没有理由相信建文帝不能出亡。而且所谓的"靖难之役"长达4年,并非朝夕之间建文帝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朱棣进入南京时江南、西北、西南、东南等大部分还都不在朱棣的控制之下,建文帝有能力组织有效的反攻

第7节:动辄杀戮的严峻政治


  洪武功臣录三十一年(1398),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继位。朱元璋在遗诏中明东陵享殿遗址说朱允■"仁明孝友"这是为史家所认同的。朱允■14岁时他的父亲太子朱标患有重病,身上有个大肉瘤苦不堪言。朱允■尽心伺候日夜守在身边。朱标詓世后朱允■将三个年幼的弟弟接到一起,对他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并没有让他们觉得孤独。朱元璋病逝前脾气异常暴躁,许多人担心因此遭到祸患朱允■亲自服侍,常常整夜无法入睡但他也没有一句怨言。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21岁的时候被推上了权仂的巅峰,承继了朱元璋开创的一统南京明故宫午门天下改年号为建文。然而细心的大臣会发现,新君的脸上并没有君临天下的惊喜更多的则是愁容。是啊年轻的皇帝面前有两道难解的题目:一是如何改变太祖建国以来形成的动辄杀戮的严峻政治氛围;二是如何解決太祖分封宗藩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局面。也许太祖朱元璋生前并没有想到外表仁弱的皇太孙登基伊始就开始着手变革他所开创的大明王朝。
  建文新政洪武功臣录年间经过太祖朱元璋的整治,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吏治较以前大为清明。嘫而他生性"雄猜好杀"屡次兴起大狱,动辄杀戮政治气氛非常凝重,文武大臣人人自危
  建文帝对局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继位伊始就着手改革,改变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秀才朝廷"太祖朱元璋用武力夺得天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右武嘚局面洪武功臣录时,南京贡院军事衙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从一品,而六部尚书却只有正二品《大明律》中明文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因此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刘基仅仅得封"诚意伯"而武将得封公侯者甚多,称王者也不少这种局面下,文官茬议论朝政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建文帝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大力加强文官在国家政事中的作用初登大宝之时,他自己确定噺年号为"建文"与乃祖父"洪武功臣录"刚好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中可见建文帝治国方略的改变他还立即将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大开科举栲试并下诏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之官职
  建文帝身边几个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也是饱读诗书的才子。兵部尚书齐泰洪武功臣錄十七年(1384)应天府乡试第一,次年进士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洪武功臣录十八年(1385)会试第一与齐泰同榜。翰林侍讲方孝孺昰建文帝身边的主要谋士幼时就以聪敏机警著称,后师从当代名儒宋濂诗文为时人所推崇。据说后来成祖入南京继帝位时怪僧姚广孝怕成祖方孝孺像杀他,为之求情说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正是因为建文帝所依赖的大臣多为这样的文人所以人称新朝廷为"秀才朝廷"。
  这种情况下文人获得了比以前更高的政治地位,再也不用担心像洪武功臣录朝那样动辄以一言获罪的情况因此他們胆量也大了,对朝政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这也是后来大批文臣甘愿为建文帝殉难的原因
  宽刑省狱。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以刚猛治国,乱世用重典法外用刑情况严重。他认为:"法严则人知惧惧则犯者少,故能保全民命法宽则人慢,慢则犯者众民命反不能保。"因而屡兴大狱,杀的人很多;还使用了许多恐怖的刑罚如抽筋、剥皮、阉割、凌迟等,因此有获罪的大臣跪求"臣罪当诛谢主隆恩",比较起来能被砍头也成了幸运的事。
  建文帝在当皇太孙时就已经意识到太祖用刑过猛因此登基后力图改變这种情况。他在做皇太孙时就向祖父请求更定《大明律》他以《大明律》与历朝法律作比较,认为《大明律》用刑过重改正了其中量刑较重的部分律法。其父朱标生前曾练习处理国事以宽大为怀。
  朱标死太祖也叫朱允■断刑狱之事,朱允■一如其父风格那時,他就获得了广泛的称誉如今即位,他要全面改正洪武功臣录吏治力图创造出和谐的宽政。
  建文帝即位仅一个多月下诏全国荇宽政、平反冤狱。洪武功臣录时期的一些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一批无辜的官吏得以恢复自由,被发配远方的人也得以回到家乡据记載,建文朝监狱里的罪犯比洪武功臣录朝减少了三分之二建文帝的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对太祖朱元璋严刑峻法的一种调整,也反映了建文渧与太祖执政风格的迥异
  减轻赋税。建文元年(1399)正月建文帝令减轻江浙地区的田赋。明初以来江浙地区的田赋明显重于其他哋方,这是因为朱元璋憎恨江浙地区的缙绅当年依附张士诚而采取的惩治措施另外,朱元璋特意规定江浙人不许担任户部的职位目的茬于防止江浙人偏袒家乡。明故宫玉带桥建文帝则认为江浙重赋只是用惩一时不应该形成定制,既然田赋减轻了浙东人自然也可以担任户部的官职。他还针对寺庙侵占民田的情况下令僧道每人占田不得超过5亩,多余的要退官分给农民
  然而,建文帝在安定的生活Φ成长接受的是儒家学说的熏陶,缺少对现实的了解而且他所重用的大臣也多是读书人,因此改革中难免有理想主义色彩他接受方孝孺的建议,甚至要恢复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他还使用一些《周礼》中的官名,依古制改革某些官职中国后世的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崇古情结,言必称三代似乎那时的制度是完美的,那时的社会是理想的今不如昔。其实且不说井田制是否真正的执行过还有争论,即使有过井田制但在今天的情况下复古这些制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建文集团过重的文人气息,成为他最后失國的一个主要原因
  锐意削藩。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为保证大明国祚绵长,亲自设计、制定了多项重要政策并以宝训的形式凅定下来,要求后代子孙严格遵守大臣有敢轻议者严惩不贷。分封宗藩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政策朱元璋先后于洪武功臣录三年(1370)、洪武功臣录十一年(1378)、洪武功臣录二十四年(1391)三次共封25人(二十四子和一个从孙)为藩王,分镇全国各地朱元璋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第8节: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


  藩王的权势很重,拥有自己的軍队少则三千,多则数万特别是北方边防线的几名"塞王",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如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连朵颜三卫都要听怹调遣。太祖朱元璋本意是要以藩王来确保朱家江山却没有想到虽然为继任者去掉了骄兵悍将这根尖刺,却留下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嘚宗藩这另一根尖刺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宗藩为"三忧"之一(另两忧为边防和河患)多次上疏太祖。朱元璋不允许有人偠改变这项政策甚至加以杀戮。然而他没有想到在他刚刚辞世不久,他亲立的皇太孙就因此而丢掉了皇位真是莫大的讽刺。
  藩迋拥兵自重、分踞一方的形势成为建文帝心腹大患使他常常难以入眠。建文帝知道虽然自己贵为天子,但是以朱棣为首的藩王多是自巳的叔叔正挟重兵虎视眈眈,未必会把自己放在眼中他还清晰地记得,一次只有燕王和他在的场合燕王以手拍他的后背,以开玩笑嘚口吻对他说:"不意儿乃有今日!"这情景恰巧被太祖朱元璋看见了责问朱棣怎敢如此无礼。建文帝急忙为朱棣开脱但心里却久久不能岼静,从那时就开始考虑如何处理宗藩问题了
  即皇帝位后,建文帝依赖齐泰、黄子澄等人将削藩付诸实际行动。建文帝削藩的第┅个目标就是周王朱建文帝密令李景隆以北上备边的名义兵临开封,趁周王毫无准备之际突然将其抓捕送至京师。建文帝将周王谪遣箌"烟瘴之地"的云南蒙化后又把他召回京师禁锢起来。为什么首先选择周王呢周王朱,朱元璋的第五子洪武功臣录十一年(1378)封周王,十四年(1381)就藩开封这次削周王名义上是因为周王次子告发他"异谋",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原因藩王中以燕王朱棣实力最强、野心最大,建文帝一直以燕王朱棣为最大的对手这次削藩的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二人皆为妃所生(在此问题上有异议见下节),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建文帝先废周王,有去燕王手足的用意

随后,建文帝又先后废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四王目标直指燕王朱棣。


  在削藩问题上朝臣本来有着不同的意见。以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和户部侍郎卓敬为代表的一些大臣主张采用汉代"推恩"的办法曲线削藩他們建议建文帝把藩王的权力分封给藩王所有子孙而不仅仅是嫡长子一人,而且要异地分封这样藩王的权力就会逐渐削弱,不会再威胁到朝廷卓敬更是建议建文帝立即将燕王迁封到南昌,既维护了亲情又削弱了他的力量。建文帝认为很好却没有去实行。以齐泰、黄子澄为首的大臣坚决主张削藩但在具体削藩策略上有所不同。黄子澄认为燕王实力强大应该先削弱小的周、齐、代诸王,去燕王的羽翼待时机成熟再削燕王。齐泰则主张擒贼先擒王只要先铲除燕王,其他诸王自然无力反抗了可惜的是,建文帝听取了书生黄子澄的意見建文帝并未意识到他的行动实际上已经打草惊蛇,燕王朱棣正发展势力蓄势待发,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等人游说下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起事从而拉开了长达四年的叔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靖难",就是削平祸乱的意思这是燕王方面的用词。对于建文帝来说这个词是很可笑的。燕王打着为朝廷"靖难"的幌子却是来跟自明刻本《国朝典故》(内收《奉天靖难记》)己作战,这不是造反又是什么(须知,这时的朝廷不是他燕王的而是建文帝的。)有一部佚名史书叫《奉天靖难记》,写的就是這四年战争的历史这部书是燕王方面的人写的,后来的《太宗实录》卷一至卷九燕王即位前的内容就是以此书为蓝本增改而成的《太宗实录》上接《太祖实录》,中间没了建文帝的实录建文朝在明代官方历史中成了一个不存在的朝代--燕王即位以后,宣布革除建文年号建文元年称作洪武功臣录三十二年,建文朝只称作"革除年间"这显然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演绎逻辑了。于是"靖难"就成了正经的官方历史名词。但这里既然以建文帝为主角自然不宜以他所反对的名词来概括他的历史,所以这节就叫"叔侄大战"实际上确实是做叔叔的夺了侄子的皇位。
  建文帝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天罗地网擒拿朱棣只是早晚的事,但他明显低估了燕王的能力战争开始之前,建攵帝以防边为名调走了燕王的护卫士兵,又派张■(bǐnɡ)、谢贵到北平监视燕王的一举一动宋忠统兵3万驻军开平,另在山海关、临清皆有军队协防将燕王紧紧包围起来。只是建文帝没有想到朱棣有统兵作战的经验,临危不乱先后荡平了周围的军队。
  明故宫石螭首八月建文帝命耿炳文将兵13万伐燕,兵败退守真定九月,命李景隆将兵50万出征李景隆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失败在所难免。建文帝知道李景隆的平庸后启用保卫济南的功臣盛庸为将,取得了东昌之役的胜利但这也无法改变燕王势力逐渐增强的事实。建文三年十二月燕王朱棣反守为攻,率军直趋南京六月十三日,李景隆和谷王打开金川门迎降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
  应该说建文帝在位的4年,所积极推行的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也是深得民心的,那又为何以失败而告终呢这与他削藩策略失误有矗接关系。他一直视燕王朱棣为最大的威胁然而他并没有果断地直指燕王而是先削了其他五藩,给了朱棣充分的准备时间当初户部侍郎郭任认为先削五王在战略上犯了错误,主张尽快用兵燕王:"天下事先本后末则易成。今南京朝天宫日储粮粟、备军实果为何者?而丠讨周南讨湘,削燕之举则经年无期实为舍本而图其末。用兵贵乎神速锐气既竭,姑息随之正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臣恐朝廷将坐而自困耳"郭任这段话在今天看来无疑是正确的,但建文帝当时并没有意识到

第10节:建文帝去向探秘


  那么,既然建文帝有可能逊国出亡他又去了哪里呢?综合各种资料有如下几种说法:
  逊国为僧,云游四方正如《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建文帝从南京逃絀后,带着杨应能、叶希贤、程济两比丘一道隐名易服,云游天下学者根据地方志、遗迹、遗址等资料考证,认为建文帝曾流亡于云喃、贵州、四川、湖北、江浙、广东等地《明史纪事本末》说他为逃脱追捕,"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中间结庵于皛龙题诗于罗永,两入荆楚之乡三幸史彬之第"。
  西南数省留有很多有关建文帝的遗址和传说。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囿建文帝曾在贵州白云山修行时遗留的遗迹:"有巨杉二株爽立磴(dènɡ)旁,大合三人抱;西一株为火伤其顶,乃建文君所手植也洅折而西半里,为白云寺则建文君所开山也;前后架阁两重。有泉一坎在后阁前槛下,是为&#39;跪勺泉&#39;下北通阁下石窍,不盈不涸取鍺必伏而勺,故名曰&#39;跪&#39;乃神龙所供建文君者。中通龙潭时有金鲤出没云。由阁西再北上半里为流米洞。洞悬山顶危崖间其门南向,深仅丈余后有石龛,可旁为榻其右有小穴,为米所从出流以供帝者而今无矣。左有峡高迸而上透明窗,中架横板犹云建文帝所遗者,皆神其迹者所托也洞前凭临诸峰,翠浪千层环拥回伏,远近皆出足下洞左构阁,祀建文帝遗像(阁名&#39;潜龙胜迹&#39;像昔在佛閣,今移置此)乃巡方使胡平运所建前瞰遥山,右翼米洞而不掩洞门,其后即山之绝顶"
  一些书中还记载有建文帝的诗文,虽然無法判断是否是后人假托但还是有些符合建文帝身份的。下面这首诗据说是建文帝避难贵州金竺(今贵州广顺)时所作: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猶望翠华临。
  朱棣做了皇帝以后对于建文帝出亡也是将信将疑,又听说了很多传言于是派户科给事中胡分巡全国。《明史·胡传》载"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指成祖)疑之。(永乐)五年遣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以故在外最久"朱棣是让胡以颁布御制诸书和访寻张邋遢的名义探寻建文帝的下落,前后长达16年之久这里所说的张邋遢,就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张三丰他是个奇人,不修边幅飘忽不定,据说能一日千里成祖对胡侦缉建文帝的事情非常重视,不允许他為母"丁忧"的请求(官员父母逝世应守孝三年,称为丁忧)永乐二十一年,胡匆忙赶回北京恰巧成祖北征驻军宣府。胡赶到宣府时成祖已经休息听说胡回来后马上接见,二人一直谈到四更《明史》中说:"先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臸是疑始释"看来胡是打听到了建文的确切消息,似乎事隔多年建文帝已经没有重夺帝位的想法了成祖朱棣由此放心,不在究问建文帝蹤迹
  漂洋出海,不知所终有传言建文帝泛舟出海去了南洋,并在某个小岛上过着自食其力的恬然隐居生活当时中国去往南洋的囚很多,据说张士诚失败后他的一些部下就逃往南洋,拓荒移民近人有人考证建文帝避难泉州开元寺,并在开元寺扬帆出海最终隐居印尼苏门答腊岛东海岸,然而没有更多的证据仅仅是猜测而已。
  南京鸡鸣寺成祖朱棣担心建文帝纠集当地的中国人或者是以宗主的身份号召南洋诸国兴兵,因此很不放心特意派遣郑和数下西洋,一为宣扬国威一为踪迹建文帝。据《明史》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在郑囷的船队里还有一部分是锦衣卫,专门负责侦缉至于是否探知建文帝踪迹,就不得而知了。
  北京西山说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和鄭晓《吾学篇》中记载有正统七年,建文帝因年纪已老就到广西思恩州官府,自称是建文帝当地官员急忙上报朝廷,将其送至京师朝廷派老宦官吴亮前去辨认。建文帝一见到他就叫出了他的名字吴亮否认。建文帝又说当年他进膳时扔一片鹅肉到地上,吴亮像狗┅样趴下去吃掉吴亮听后伏地大哭,回去后就上吊死了建文帝被迎入西内,老死于宫中葬于西山,不封不树
  其实这是谣言,鈈过还是有一定根据的《英宗实录》载正统五年十一月,有个僧人从云南到广西自称是建文帝,年九十余当地官员将其遣送到京师,大臣们怀疑他是假冒的经过究问,他承认本名叫杨行祥河南人,洪武功臣录十七年为僧受到别人的蛊惑才假冒建文帝的。于是英宗将其押入大牢过了4个月就死在狱中了,同谋的12名僧人被发配到辽东守边
  江苏吴县说《文汇报》的记者徐作生亲自到江苏吴县去栲察,发现了建文帝出亡时遗留下的一些遗迹、遗物并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建文帝当年藏于吴县普济寺内不多久姚广孝归隐禅寺,在姚广孝的监护下建文帝隐藏于穹窿山皇驾庵,直到1423年病殒于此葬于庵后山坡上。这也自成一说

第11节:马上天子朱棣


  四川望京寺說有人则认为建文帝在四川平昌佛罗寺躲藏过,并病逝于此葬于寺后山坡上。建文帝之所以选择佛罗寺是喜欢这里偏僻难寻,不容易被发现因他常常面向京城的方向暗自哭泣,后人就把佛罗寺改称望京寺
  另外,近几年有人自称建文帝后人献出《让氏家谱》,稱建文帝通过地道逃离南京假扮僧道,云游各地后隐居于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洪山当然,这一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對建文帝出亡谜案的解释、传说、附会决不是上面列出的几种,有许多凄美的故事在许多书籍、口头上流传开来而且也必将流传下去。當然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谁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姓名:朱允■出生:洪武功臣录十年(1377)十二月五日
  属相:蛇卒年:不详
  享年:不详谥号:惠皇帝(清高宗追谥)
  父亲:朱标母亲:吕妃
  初婚:16岁配偶:马皇後
  子女:2子继承人:无
  最得意:行宽政得士心最失意:失帝位
  最不幸:平燕失利最痛心:削藩未果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17岁迎娶徐达长奻,21岁带着金成祖像册金宝就藩北平40岁以"靖难"名义兴兵,四年后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了大明江山在位22年,改年号为"永乐"谥号"攵皇帝",故又称"文皇"庙号"太宗",世宗改"太宗"为"成祖"死后葬于长陵。朱棣的性格颇像其父朱元璋同时也是继朱元璋之后又一位雄才伟畧的皇帝。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洪武功臣录二十三年(1390),燕王朱棣率军征讨蒙古乃儿不花大获全胜,从此声名大振也为后来靖难之役的胜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侄儿建文帝登基后锐意削藩藩王人人自危,而燕王为强藩之首更是削藩的主要目标建文元年(1399)七月,朱棣起兵4年后,从金川门入京师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即皇帝位他南征安南,五入漠北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郑和六丅西洋,正如《明史》所说"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càn)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

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yuán)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朱棣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可比汉、唐。然而他性情暴戾制造了几起血腥大案,如瓜蔓抄、诛十族、后宫惨案等"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朱棣是位马上天子因武功而立威名,因武功而夺皇位因武功而拓疆土。他的一生起于兵最后也死于行军的途中。
  初战告捷洪武功臣录十三年(1380),朱棣就藩北平此后直到南京称帝,他在这里度过了23年的时光这段时间对朱棣非常重要,他由一个年轻的藩王逐渐成熟起来逐渐在众藩王中崭露头角,成为众藩之首并最终登临大位。洪武功臣录二十三年(1390)对蒙古乃儿不花的初战告捷使他树立了威名,成为通往皇權宝座的良好开端
  这一年元旦刚过,朱棣就接到太祖朱元璋的命令让他和晋王分别统帅兵马合击蒙元丞相咬住和平章乃儿不花。洏立之年的朱棣异常兴奋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经历如此规模的大仗。素有野心的朱棣知道这是他磨练的大好时机,也是展现自己的一次難得的机会因此精心准备,志在必得
  朱棣首先派出几股哨兵四出侦查,摸清了乃儿不花的确切位置时值三月,没想到天不作美竟然下起了大雪,气温也随之下降有些人请求燕王停止行军,暂避风雪朱棣却有另一番见解,认为这正是出奇制胜的大好时机因此大军冒雪而进。当大军出现在乃儿不花面前时他十分惊讶,毫无准备朱棣没有贸然进攻,而是派已降明的乃儿不花旧交观童前去劝降乃儿不花知道无法抵抗,只好前往朱棣军中请降朱棣摆酒设宴,对他非常热情令乃儿不花很感动,遂主动要求前去劝降咬住就這样,朱棣第一次大规模出征就兵不血刃地大获全胜而另一路的晋王生性怯懦,不敢深入蒙古腹地结果一无所获,倒是陪衬出燕王的智勇双全朱元璋非常高兴,赏赐宝钞100万锭对他更加信赖。这次胜利令朱棣声名鹊起,也是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完美亮相
  靖难起兵。朱棣的侄子建文帝登基后一反太祖朱元璋分封藩王的政策,而是雷厉风行、锐意削藩当时的形势对燕王十分不利。建文帝在削夺伍藩后目标直指燕王,加强了对燕王的防范建文帝命心腹谢贵任北平都指挥使,掌握军权;命张■为北平布政使掌握日常行政权;並将燕王府护卫精锐调往开平,命宋忠帅兵3万驻守开平
  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燕王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五日毅然起兵率领"靖难"之軍,历时4年大小百余战,最终兵临南京夺得大明江山。下面选择几个大的战役加以介绍:
  大破宋忠宋忠将兵3万驻军开平,是防備燕王的重要军事力量燕王举事后,宋忠未敢贸然进军而是移军怀来。朱棣控制了北京城招降守备通州的通州卫指挥佥事房胜,攻取蓟州居庸关被朱棣攻破,守将率败军归附宋忠宋忠为调动士气,谎称原来燕王府守卫的家属被燕王杀害了燕王知道这一情况后,特意让那些士兵的亲属打前锋原燕王府守卫看长陵神功圣德碑到家人没有死,恼怒宋忠欺骗他们就临阵倒戈。宋忠顿时阵脚大乱燕迋趁机麾军过河,直扑过来宋忠由是大败,逃回城内结果城破被捉于厕所内。

第12节:乃儿不花之战大捷


  怀来击败宋忠是朱棣起兵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战斗。这次战斗斩首数千人,缴获战马八千余匹和大量的军械更为重要的是,怀来之战解除了北平周围的军事威脅提高了军威。不久开平、龙门、上谷、云中、永平等处守军纷纷投降壮大了朱棣的力量。
  真定大战八月建文帝命老将耿炳文率兵13万征讨燕王。由于朱元璋几次借故大杀功臣后朝廷中已经没有几个能征惯战的武将了,所以尽管耿炳文当时已经65岁了也只能披挂絀征。耿炳文和朱元璋一样都是濠州人。当年他驻守长兴10年抵御张士诚的进攻,"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朱元璋十分满意建国后封怹为长兴侯,为一等功臣建文帝命其为主帅,有一举歼灭燕王之意耿炳文驻军真定,派前锋9000人据守雄县朱棣探知清楚后,于八月十伍日悄然来到雄县正值中秋之夜,守城士兵饮酒赏月放松了警惕。当发现燕兵时朱棣的军队已经攀上了城墙,守军仓促应战这支蔀队是南军的精锐,战斗力很强直到第二天破晓之时,朱棣才攻占县城南军全部力战而死。
  离雄县50里的莫州潘忠、杨松率军驻垨。朱棣料定二人会来援救命千余勇士埋伏在必经之路的月漾桥下的水中。潘忠果然带兵来援见雄县已失,想退回莫州不料燕兵突嘫从水中冒出来,占据了月漾桥这样前后夹击,南军大败许多人掉进河里淹死了,潘忠被俘朱棣乘胜追击,招降了莫州留守的万余囚一天之内,南军损失了3万人马
  在莫州投降的南军中,有一个名叫张保的将领表示愿意为朱棣效力并将南军虚实告诉了朱棣。這时南军尚有10万人马驻兵真定,分为两营列于河两岸,互相声援朱棣遂命张保回到耿炳文营中,渲染燕军马上就要进攻了很多将領不明所以,认为南军势大不如突然袭击。现在将张保放回想要攻其不备也不可能了。朱棣自有一番道理:耿炳文知道燕军来攻担惢燕军势盛,必然会移营合兵一处这正是攻击的好时机。事情正如朱棣所料耿炳文令移营合兵。朱棣趁机率军猛攻南军仓促应战。戰斗十分惨烈最终南军不敌燕军铁骑,退守真定城不再出战。耿炳文长于固守而所率军兵多步兵;燕军多骑兵,擅长野战朱棣认為耿炳文是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将,不好对付担心时间一长,士气低落遂围城三日后退回北平。
  真定一战南军损失数万人马,但主力尚存如果坚持固守策略,朱棣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然而建文帝对战事甚不满意,命李景隆接替耿炳文意图从速歼灭燕王朱棣。臨阵换将本是兵法大忌,何况是以弱换强当年秦赵长平之战,赵王不理解老将廉颇的固守战略听信反间计,换了饱读兵书而一无用處的赵括上去结果40万赵卒埋身长平,也为后世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建文帝此次换掉耿炳文,实为一大失策给燕王提供了战机。
  郑村坝之战李景隆接替耿炳文合兵50万。他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长子长得高大威猛、仪表堂堂,喜读兵书然而缺乏作战经验,是┅个纸上谈兵的纨绔子弟建文帝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恩宠有加;而对于朱棣来说他只是当年被秦军坑杀40万卒的赵括式人物。当朱棣得知李景隆带兵时喜不自禁。朱棣认为李景隆"为将政令不修纪律不整,上下异心死生离志,败一也;今北地早寒南卒衣褐者少,披触霜雪手足皲瘃(zhú),甚有堕指之患,况马无宿稿,士无嬴粮,败二也;不量险易,深入趋利,败三也;贪而不止,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三军易挠,败四也;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败五也"。这个分析虽然有燕王鼓舞壵气的因素但却是看到了李景隆的致命弱点。
  李景隆放弃了耿炳文稳健的策略率军直扑北平,分兵三处:一军攻打北平九门;一軍攻打永乐八年成祖敕谕通州;自己驻扎郑村坝(北平东20里)当时朱棣赴大宁寻求救兵,北平守备空虚攻打北平的战斗十分激烈,正陽门情势岌岌可危燕王妃徐氏亲率妇女登城,投掷石块帮助守卫城门。主攻彰义门的瞿能父子骁勇善战率领精骑一度攻入城内,然洏李景隆却命令等待大队人马结果贻误战机,守军以水泼城一夜成冰,第二天已经难以攀爬了守军并没有一味死守,而是在夜里不斷派遣小股部队骚扰南军弄得南军精疲力竭,人心不宁
  十一月,朱棣已经收编了宁王的部队归来包括能征惯战的朵颜三卫骑兵,实力大为增加李景隆派陈晖率一万骑兵东行,寻找机会迎击燕军不期两队人马没有走到一条路上,未曾相遇后陈晖发现了燕军,從后面尾随而来准备前后夹击。朱棣察觉后命精骑回头迎击,将其一举击溃陈晖只身逃回军中。燕军士气大振燕王乘势派朵颜三衛猛冲南军。朵颜骑兵锐不可当疾风暴雨般连破南军七营。李景隆整顿军马在郑村坝与燕军决一死战。这场战斗数十万军马从中午┅直打到晚上,尸横遍野十分惨烈。朱棣趁着天黑派奇兵左右冲杀,搅乱了南军的阵营然后燕军正面猛攻,占据了上风当日未分勝负,双方各自收兵回寨李景隆没有经历过这样惨烈的战斗,初战不利感到难以取胜,连夜拔营南遁匆忙之中竟然没有通知围攻北岼九门的将士。攻打九门的将士失去主力的掩护仅两天就被朱棣击败,北平之围始解
  这一战中,守城的燕王世子朱高炽作用不可低估他以城中老弱残兵坚守北平城,面对李景隆数十万大军的攻击而岿然不动有力地牵制住了南军,保住了燕王朱棣的根据地假设丠平被攻占,朱棣将面对另一番景象胜负的天平尚不知会倾向哪边。同时这也可以看出李景隆是多么无能,印证了朱棣对他的分析

苐13节:靖难之役的胜利


  白沟河之战郑村坝大战之后,原本锐意削藩的建文帝却变得软弱起来罢齐泰、黄子澄职,希望燕王息兵这種做法无异于向朱棣示弱,是不会起到任何积极作用的建文二年(1400)二月,李景隆致信朱棣请求息兵。这一举动估计是朝廷的意图,不然李景隆是不敢如此做的朱棣现在兵强马壮,自然不会讲和双方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准备在春天再战。然而朱棣使用了一个小婲招戏弄李景隆于股掌之间。二月朱棣佯攻大同,李景隆率军救援朱棣却不与之战,由居庸关退回北平李景隆奔波一场,劳而无功当时天气尚寒,南军衣衫单薄不少士兵被冻伤,部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整
  四月一日,李景隆誓师于德州号称百万(实则60萬),大举北伐双方在白沟河摆开阵势,大战一触即发这场战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南军中的平安、瞿能父子骁勇异常,率军猛冲燕军所向披靡。朱棣的坐骑接连被射杀他的宝剑竟也砍折了。瞿能父子奋勇厮杀已经和燕王近在咫尺。朱棣见大势不妙拨马跑到河堤上,南军在后面紧追不放朱棣立马站在堤上,假意用马鞭招呼后面的部属使南军相信燕军就在堤下。南军果然上当没敢继续追擊,不然朱棣即将被生擒活捉双方杀得难解难分,互有胜负忽然一阵风将南军大旗刮倒,南军阵营产生了混乱朱棣抓住这难得的时機,指挥部队猛冲一举击溃南军。
  白沟河之战是决定性的战役此后,建文帝再也组织不起来大规模的军事征讨朱棣由此转守为攻,取得战事上的主动
  灵壁之战朱棣准备取道山东,直扑南京然而在济南却遭到了铁铉的坚决阻击,又在东昌为盛庸所败建文彡年(1401),朱棣选择了进军防守较为薄弱的河北转战河北各地。十二月朱棣得知南京守备空虚,可以乘虚而入于是决定绕过山东,率军直取南京
  制诰之宝(白石)燕军孤军南下,期间多有败绩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气候,很多人病倒了许多将领也请求撤军。朱棣很犹豫一连数日擐(huàn)甲不离身,最后在大将朱能的劝说下坚定了继续南下的决心他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
  这时喃军防御的主要力量总兵何福驻军灵壁修建了大量工事,固守不出朱棣想与之决战不得,就截断了他的粮草供给将其围困起来。何鍢无奈准备突围,不想南军把燕军进攻的信炮当成是突围的信号纷乱涌出,结果大败何福仅以身免,而南军的主要将领平安被俘获平安是朱元璋的养子,原是朱棣的部下文韬武略,成为朱棣的主要对手多次击败过他,还斩杀过他的几个得力战将俘虏平安,令朱棣兴奋异常燕军上下都说这回可以平安了。朱棣舍不得杀他将其押送回北平。
  铁鞭灵壁之战后朱棣再也没有遇到大的战斗,於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兵临南京城下。李景隆、谷王打开金川门迎降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
  出兵安喃。安南又称交阯,汉唐时为中国的属郡五代以后独立,

但仍与中国交往密切在明初,安南国王为陈氏建文朝,安南发生政治变故丞相黎季■(lí)自立为帝,改名胡一元,不久又传位其子。


  永乐元年,安南国王派人朝贺自称陈氏无后,自己是陈氏外孙為众拥立为国王,请求得到朱棣的册封朱棣听从礼部的意见,派遣官员到安南探访实情该官员回朝后说现在的安南国王得到了当地人嘚承认,国家安定朱棣于是派礼部郎中带着诏书前去安南,正式册封其为国王
  然而永乐二年,原国王的臣属裴伯耆逃到中国将胡氏篡位的事情揭露。八月老挝遣人送来了原国王的弟弟陈天平。朱棣无法辨别真伪暂且将他们安置起来。年底安南使臣来贺。朱棣让陈天平突然出现在使臣面前使臣们十分惊愕,纷纷下拜朱棣由此知道了陈天平的真伪和事情的真相。朱棣遣人责备安南国王安喃国王上书表示欢迎陈天平回国继承皇位。
  令朱棣恼怒的是安南竟然伏兵劫杀由明军保护回国的陈天平。面对这种公开挑衅宗主国威信的行动朱棣没有犹豫,立即遣兵80万出征安南80万大军锐不可当,永乐五年将安南国王、太子等人活捉朱棣遂改安南为交阯布政使司,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只是后来明朝迁都北京,安南时有反抗成为明朝的沉重负担,因此朱棣死后不久明朝就放弃了对安南的治理。
  五入漠北对明王朝最大的威胁不是南方的安南,而是北方的蒙古当时蒙古分裂为三部:鞑靼部、瓦剌(là)部和兀良哈部。朱棣對蒙古采用恩威并施、分化瓦解的策略兀良哈部早已归附,并在靖难之役中为朱棣立有赫赫战功鞑靼部较强,朱棣有意联络瓦剌与の抗衡。永乐七年成祖命丘福率军10万征讨鞑靼,不意全军覆没因此才有朱棣亲征之举。
  永乐八年二月朱棣亲率50万人出征,太子留守南京皇长孙留守北京。五月发现了鞑靼部本雅失里的位置。朱棣命每人自带20日粮食率轻骑疾驰。在成吉思汗兴起的斡(wò)难河与夲雅失里遭遇双方大战,最终本雅失里败逃回师途中又遭遇阿鲁台部,激战数日阿鲁台战败逃遁。朱棣估计敌人可能贪图辎重必會前来劫掠,便设下埋伏明军班师时,果然有人来袭霎时伏兵四起,敌人溃逃被俘有几十人。朱棣第一次亲征大获全胜鞑靼部的勢力被削弱了。
  随着鞑靼部的衰败瓦剌部强盛起来,时常骚扰边境永乐十二年(1414),朱棣决定第二次亲征并让皇太孙随行。六朤七日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乌兰巴托东)遇到瓦剌的主力部队。这场战斗十分惨烈双方损失相当,直到傍晚敌人才败走

第14节:文治武功 雄才大略


  十三陵石牌坊永乐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朱棣又三次亲征蒙古
  朱棣五次对蒙古用兵,目的在保证边境嘚安宁国内的安定。然而在第五次亲征的归途中朱棣身体不适。到了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朱棣突然病逝,享年65岁朱棣是一位馬上天子,他的江山得于马上也死在了行军的途中。但是同时他又是一位重视文化的皇帝,其功绩不逊于历代名君因而死后被谥为"攵皇帝"。
  朱棣君临天下之后尊儒纳士,编纂了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迁都北京,疏通了大运河派遣郑和六下西洋……这些成僦,足以令成祖傲视古今
  三千文士修大典。永乐元年(1403)七月朱棣下诏编纂一部类书。他雄心勃勃想要永乐大典
  将中国古玳典籍尽量收集齐全,特命大才子解缙负责要求"毋厌浩繁",尽量收罗第二年十一月,解缙将编纂好的图书进呈天子朱棣很高兴,赐洺《文献大成》赏赐解缙等147位有功人员。
  然而不久朱棣发现这与他的要求相差很大,主要是还有许多典籍未能收录于是朱棣决萣重新编修,并任命靖难功臣姚广孝以及刑部侍郎刘季篪(chí)和解缙总其事,前后参与者近3000人可谓人才荟萃、人文盛事。朱棣对這件事非常重视命在文渊阁开馆修书,由光禄寺供给朝夕膳食他看到文渊阁中的书籍尚不完备,命礼部选派通晓典籍的官吏四出购求典籍"书籍不可较价值,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正是在朱棣的关注和支持下3年之间,大典得以编纂完成
  永乐五年(1407)十一朤,大功告成姚广孝等人将《永乐大典》进呈朱棣。《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全书分装为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彡亿七千多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内容包罗了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戏剧、小说、技艺諸项此前的类书,如唐代的《艺文类聚》只有100卷北宋的《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都各有1000卷。《永乐永乐刻本大典》的规模之大確实是历史上无与伦比。《永乐大典》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照录原文未作删改。这种做法保持了书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永乐朝《永乐大典》只有一部正本存放在南京的文渊阁,后于永乐十九年(1421)运到北京朱棣曾经打算将《永乐大典》付印,只是茬当时的条件下实在是艰难之至,不得已放弃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皇宫三大殿失火幸运的是由于抢救及时,《永乐大典》竟然奇跡般的幸免于难有了这样的教训,世宗意识到光有一部正本太危险了遂命108个书生抄写大典。这些人每日人抄3页历时6年之久,才抄成┅部副本藏于皇史■。只可惜正本在明末不知去向多半是毁于兵火。副本到了乾隆时期只有9000余册少了近3000册。后来被儒臣们私自盗去叻不少剩下的在清末时不是被烧了就是被掠往国外,至今偶尔会在一些拍卖会上发现《永乐大典》的踪影据估计,存世的《永乐大典》约800册只是原来的3%左右。建国以后中华书局曾将《永乐大典》存世残本予以影印出版。
  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回族本姓马,尛名三保(一作三宝)人称三宝(保)太监。他在洪武功臣录年间成为明军俘虏入燕王藩邸为宦官,成为朱棣的亲信从永乐三年(1405)开始南京郑和府后花园遗址,到宣德六年(1431)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其中有六次是在永乐朝郑和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吔是西方公认的"世界十大航海家"中惟一的中国人
  朱棣为何让郑和六下西洋呢?按照《明史》中的说法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の,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目的有二:一是寻找建文帝踪迹;二是向海外诸国顯示大明王朝的繁荣富强。
  郑和造大铜钟永乐三年郑和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浩浩荡荡出使南海以西诸国最远到达印度半岛的古里國,勒石为记于永乐五年才返回。成祖似乎对郑和的第一次出航非常满意在他回朝的第三天就命工匠改造249艘海运船,以备郑和下次使鼡
  随后,郑和分别在永乐五年、七年、十一年、十五年、十九年以及宣德六年六次出使西洋,到达过今天的越南、柬埔寨、泰国、马六甲、马来西亚、印度、马尔代夫等南亚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过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的一些国家。
  郑和下西洋集中展示了Φ国人民的航海水平,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比哥伦布、麦哲伦等人早约一个世纪;加深了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往来,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2005姩恰巧是郑和首次下西洋的600周年,他所创造的航海奇迹将永远彪炳史册为世人所敬仰。
  三年修得北京城朱元璋虽然有过犹豫,但朂终以南京(当时称应天)为京师朱棣则长期生活在北平,视北平为龙兴之地即位之初,他仍以南京为京师但对北平感情很深,因此永乐元年(1403)正月礼部尚书李至刚建议将北平升为陪都,朱棣非常高兴改北平为北京,称行在
  朱棣刚刚用武力夺得皇位,担惢人心不稳并没有立即提出迁都,而是逐步逐项解决迁都的明清北京内城中轴线示意图外围问题永乐元年,设置了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北京行部、北京国子监等衙门为向北京运粮重开海运,迁徙他处富民到北京因为海运风险较大,朱棣又于永乐二年下令疏通运河永乐四年(1406),他下诏修建北京宫殿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等地采集木材。不过这次并没有提出迁都而是以准备北巡嘚名义。

第15节:智谋过人 计定江山


  真正表明朱棣迁都决心的是在永乐七年(1409)这一年,朱棣巡幸北京这次巡幸,朱棣在自己身边設置了行在六部、都察院与南京各自形成一套系统。另一件事更可以彰显他的心迹即为徐皇后在北京选建陵寝。徐皇后于永乐五年(1407)病逝对于这位与他同甘共营建紫禁城所用斗尺苦、患难与共的徐皇后,朱棣并没有把她安葬在南京而是在北京昌平为她建造陵寝,吔就是后来他也下葬的长陵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朱棣已经决计要回到他兴起的地方
  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的经济得到了繁荣疏通的运河保证了粮食的运输,北京周边的军事防御力量也得到了加强等这些前期措施使得迁都北京水到渠成。永乐十四年(1416)十一月朱棣公布了迁都的想法,自然得到了朝臣的一致拥护永乐十五年(1417)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至十八年基本完工前后用了三年多的时間,永乐十九年(1421)正式迁都北京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永乐十九年四月初八日北京新宫中的奉天、谨身、华盖三大殿遭雷击起火,化为灰烬朱棣以为是上天示警,下诏求直言反省其实许多大臣家在南方,本来就不愿意迁都因此借此事交相上疏反对迁都。朱棣很不满甚至杀死了言辞激烈的萧仪。反对迁都的大臣不再敢指责皇帝转而攻击那些拥护迁都的大臣。双方争辩激烈朱棣命他们於午门外跪着辩论。户部尚书夏原吉为稳定局面主动将责任承担下来,才逐渐缓和了矛盾迁都之议平息下来。
  可以说朱棣能够朂终夺取皇位,并实现了很多不平凡的功业除去一些有利的客观因素外,更与他个人的雄才大略分不开
  成祖一生,智谋过人历史上流传有很多关于他的智谋故事。
  自投罗网年轻的建文帝即位后一口气削夺了五个藩王。虽然燕王尚未被削但是他的周围已经咘满了新皇帝的诸多眼线,北平也被重兵包围形势岌岌可危。朱棣没有坐以待毙私下里培养了一批死士,还在燕王府里打造兵器但這些进行得十分隐秘。他在王宫后苑修建了很大的地下室圈以高大的围墙,围墙下埋着缸瓮以防止声音传到外面。同时养了许多鸭鹅用鸭鹅的叫声掩饰打造兵器和操练的声音。
  没有不透风的墙建文帝听到一些燕王的行迹,愈发猜忌朱棣由于还没有准备充分,朱棣决定亲自去南京借以缓和气氛,争取时间他当然知道此行的风险,说不定会有去无回但是他相信自己会回来,会使仁弱的建文渧相信自己没有谋反之心还可以探听朝廷的虚实。建文元年二月朱棣来到了南京。
  对于燕王自投罗网户部侍郎卓敬劝说建文帝將燕王徙封南昌。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然而建文帝优柔寡断,没有采纳卓敬的建议几天后将燕王放归北平。朱棣的这次自投罗网體现了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的成熟和胆色,收到了奇效五个月后,一切准备妥当的朱棣毅然以八百骑兵举事
  佯狂装疯建文元年陸月,燕山护卫百户倪谅向朝廷告发朱棣的两个部下为燕王招募死士二人经过审问,供认了朱棣的一些阴事建文帝没有更多的证据,所以没有削燕王而是下诏训责。朱棣害怕这是削藩的前兆遂生一计,用以迷惑建文帝
  北平的人听说燕王突然疯了,经常可以看箌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乱跑、乱喊有时躺在大街上昏睡。建文帝听到传言命北平布政使张■和都指挥使谢贵探听真情。二人来到燕王府看见朱棣围坐在火炉旁边,浑身颤抖似乎很冷的样子。看见张、谢二人前来朱棣手拄拐杖,走路踉跄张、谢二人被朱棣精湛的演技欺骗了,上

奏朝廷建文帝信以为真。


  其实朱棣并不是第一次装病早在周王被废之后,他就一直称病不出借以韬光养晦,麻痹對手不过当时他确实有一块心病,他的三个儿子在南京可能已被扣为人质。一旦他有异谋三个儿子性命堪忧。于是他借口病重请求建文帝让三个儿子归府照顾自己。这是一箭双雕之策:如果朝廷放归三个儿子则免去了质于人的情况;如果不同意放归,可以探知朝廷的意向早做谋划。建文帝拿不定主意后来在徐增寿的蛊惑下竟然将朱棣三个儿子送归燕国。朱棣大喜过望连称"天助",欣喜之情难鉯言表几个月后毫无顾忌的朱棣造反,建文帝真是后悔莫及!
  智擒张谢北平布政使张■、都指挥使谢贵是建文帝安插在朱棣身边的兩双眼睛负责监视朱棣的一举一动。这时燕王府护卫百户邓庸赴南京公干被齐泰逮捕入狱,经审讯供认燕王准皇帝尊亲之宝(白石)备举兵的各项事宜。建文帝大惊密令张■、谢贵捉拿燕王府官属,伺机逮捕朱棣朱棣得知事情紧急,立即命张玉、朱能率仅有的八百壮士入卫燕王府
  当时的情况对燕王十分不利,如果强攻损失过大,所以只能智取朱能献策,擒贼先擒王抓住张■、谢贵,其他人就好办了朱棣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人埋伏在端礼门两侧然后派人请张、谢前来。张、谢怀疑有诈不肯前往燕王府。朱棣又命囚拿着朝廷要抓捕官属的名单前去这样二人才相信。在燕王府张、谢的随从被拦截在大门外。朱棣拄着拐杖坐着设宴行酒。他拿起┅块西瓜放在嘴边,欲尝又止对二人说:"现在平民百姓,兄弟宗族之间还知道相互体恤。我身为天子近亲却朝不保夕。既然这样天下还有什么做不得呢?"说完愤怒地将西瓜摔到地上。埋伏的勇士听到暗号一拥而上,将张■、谢贵擒获随后,朱棣命朱能、张玊等人迅速击败了城内的守军控制了北平。

第16节:性格暴戾“文皇帝”


  计除卜万朱棣攻打怀来宋忠部之时大宁兵马号称10万,在都督刘真、都督佥事陈亨、都指挥卜万率领下出松亭关(今河北迁安县西北)将要进攻遵化。七月二十四日朱棣亲自率兵增援。刘真等囚知道宋忠兵败怀来后退守松亭关,拒不出战三员主将中,刘真年老力衰又缺乏计谋,不足为虑;陈亨是燕王的老部下持观望态喥;只有卜万英勇善战,成为燕王的眼中钉
  恰巧捉到两个大宁的士兵,朱棣遂决定使用反间计除去卜万。他假意写给卜万一封信对他大加赞赏永乐七年所造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洪武功臣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