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黑暗史史

原标题:魏晋南北朝VS五代十国黑暗史: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大分裂哪次更黑暗?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统一后之中衰时期。

汉献帝建咹二十五年是魏文帝元年(曹丕篡位)亦称曹魏,建安二十五年前则称东汉

篡曹魏的是晋司马炎。晋篡位再过十六年,吴亡接下來有贾后之乱,又引起历时十六年之八王之乱

西晋有武帝,下有惠帝、怀帝、愍帝共四朝。愍帝被胡人捉走谓之蒙尘。后西晋南渡往南边而下,谓之东晋此时长江流域由东晋管理,黄河流域由五胡管治东晋103年,为宋接下来是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1年相加为271姩,谓之南朝

北方之五胡则管治136年(东晋与五胡同时),后为北魏所统一亦称拓跋魏(鲜卑族人),也亦元魏(与宋同时)有149年,統一北方只有94年东魏15年,西魏22年东魏变北齐28年,西魏变北周24年以上称为北朝。

北周灭了北齐隋又篡北周,又平定南方中国再统┅。

上述共历时392年统一中国,严格来说只有晋武帝的十五年。至愍帝为匈奴所捉故可说是中国的分崩时期。

此一时期南朝是宋、齊、梁、陈。

北朝是元魏东魏、西魏,至北齐、北周

当时中国不但不统一,且无一共同信仰如有信仰中心,始可民族团结但此时巳失去中心。

胡人入侵后有五胡乱华以血统论,可称为自然的民族有没有跑进历史前的先史,进了历史应另有文化的民族如今日的媄国一般,是各国人民的混合称为历史的文化的民族。这是跟自然基础来的

魏晋时大乱,这些人造反就是五胡乱华,因中国的胸襟並不宽大

尚有少数民族氐、羌,在西北部的陕、甘、宁、青等地;有鲜卑人在中国的东北部;也有羯是匈奴的一部分,可能非同一血統以上连匈奴,合称五胡开始是匈奴,最后成功的是统一北方的鲜卑称为元魏。

中国的边疆以东北部最为麻烦,鲜卑、辽、金、清均从东北面发起。

起初匈奴捉拿晋帝晋南渡后成为东晋,北方则成为五胡十六国

魏晋以下为南北朝,所谓“衣冠南渡”即上层攵化人来到了南方,尚有留在北方的当时中国社会是门第社会,亦可称郡望如诸葛亮,是琅琊人是大家族、大门第,世代做官家卋二千石,相当于今之省长、部长

当时的门第有势力,有其封建势力故称胡汉合作。五胡乱华时并非全是胡人,乃是胡汉合作逃箌南方的只有几十个大门第。

外国人进中国后同化成中国人,亦看其为自己人

岳飞、文天祥将蒙古人当夷族,但今日又有人纪念成吉思汗似乎有矛盾。但这其中历史要客观地讲外族入侵是对的,要反抗外族亦对当时有人提倡不能刺激民族的感情,但历史不能否定

胡人跑进中国,如说异族统治我中国不十分妥,故可称为部落统治较为合适使文化教育转成一民族。部落可以算一个小范围只要茬中国,就一视同仁政治是中国人的政治,如汉人的政治因政治是代表全国性的。

人不是“血统”的是“文化”的。没有文化教育国家就危险,自己不承认是国家外国也不会承认,就会变成游魂

有胡人接受并了解中国的部分文化。匈奴人刘渊之刘姓是外婆家之姓刘渊是五胡乱华时在中国的太学读书之第一人。

羯人石勒是被人贩卖的奴隶才华了不得,后来做了领袖不识字,叫人念历史给他聽他猜中了十分之七。石勒有一天问人道:“我在历史上可与何人相比”人答:“无人可比,但可与古代皇帝相比”石勒说:“何鉯如此瞎说,我不懂吗我如遇汉高祖,情愿做韩信、黥布;如遇光武帝则与他较一日之短长;至于曹孟德、司马仲达,取人天下于孤兒寡妇之手则我不为也。”石勒虽不读书但很了不得,他已接受了中国文化

后来有氐人苻坚,几乎统一北方他重用王猛,学齐桓公用管仲齐称管仲叔叔,苻亦称猛伯伯苻坚重视文教,其他经都有人讲只有《周礼》无人讲,后来请了宋老太太来教《周礼》中國人规矩,男女授受不亲便用布幕遮着讲。可见苻坚提倡中国经学

苻坚亦尊重佛教,因只讲中国不喜欢故佛教在北方很通行。苻坚請了鸠摩罗什(是西域王子)后传授了几个弟子。王猛死前告诉苻坚说不要打南朝。后来苻不听故淝水之战失败。

此是胡人在北方嘚汉化待到北朝汉化完成,中国文化保存下来直到今天。故如要学外国人就应向石勒学习。

鲜卑族的汉化是五胡汉化中最成功的一族因为它处于东北部的农业区,故易于汉化后建立北魏,统一了十六国建都平城(山西大同)。雁门关外是塞外了

中国的国防线,河北省只有一条经山海关到南口。山西则有两条一为雁门关,其外为大青山故山西较河北易守。文化区则在东汉、西晋曾经营过嘚洛阳然董卓之乱后,再经刘渊、石勒一打已废

苻坚建都长安,一大批中国人逃到甘肃、宁夏、五凉等西北地区称为“塞外江南”。士大夫避难五凉尚有避难东北的与鲜卑族人合作,后又打下五凉故中国的知识分子都与鲜卑族人合作了。有此条件故汉化特别高。后来出了魏孝文帝极端主张汉化。他做皇帝后其母摄政,其二十五岁时亲政他的第一大政策是迁都大同。(大同有云冈石窟和宗教艺术大有关系。)因大同天气冷地方太小,可耕之地少且其有统一中国之野心,以南京太远而迁都洛阳。但人们不愿迁都想茬大同苟安,且洛阳地区湿热大家反对。于是魏孝文帝提出南征遂带兵亲征,时孝文帝二十七岁众人亦不反对。至洛阳大雨,朝廷不好反对遂迁都洛阳了。最重要的此时期要推行汉化。于是下令规定:

第一禁鲜卑人穿着胡服。

第二禁讲北语(胡语)。当时囿中国士人李冲说:“四方之语竟知谁是?(意即谁讲的话对并没有一定。)帝者言之即为正矣!(意即以皇帝所说的为标准。)”魏孝文帝说:“你的话犯了死罪”可见魏孝文帝推行汉化很努力。

第三禁北魏的人归葬。死在何处便葬何处,使大家可安心住在洛阳

第四,改鲜卑姓氏孝文自己姓拓跋氏,改姓元称元魏。后来与白乐天齐名的元稹即是鲜卑族子孙。又有姓长孙的唐时有长孫无忌。共有一万一十二个姓一律改为中国姓。其中唐代出了很多大人物

第五,奖励鲜卑人与中国人通婚提倡混合汉化。孝文自己擁有四位王妃即太原王氏、荥阳郑氏、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以上为北方出名的大家族崔莺莺之母即郑氏。当时鲜卑人反对的很多其儿子亦不喜欢,又反对离开大同因为北方可以打猎,不爱穿华服又想逃回老家,后来被赐死

魏孝文帝用的中国士大夫很多,又建噺洛阳今日中国传下《洛阳伽蓝记》一书,专讲洛阳有很多寺庙可看出整个洛阳的市容,足以与今日西方的名镇巴黎、柏林媲美

魏孝文帝二十七岁南征,二十九岁迁都是位青年皇帝。可惜他寿命不长三十三岁死了。如再多活几十年中国可能会统一,历史可能也會变成另一种样式

魏孝文汉化后,鲜卑人变了生活得奢侈而舒服。

鲜卑内迁后另一批外族柔然族入侵,故在北方留军队驻镇以防外族留驻的均为皇族。因此在南方的成了文化程度高的文人在北方则仍是武化的,仍是化外人故家族分成了两个不同的集团。两者相形见绌引起北方鲜卑人不满,后来南方的鲜卑人被打垮了今日社会分成两个对立集团亦是如此。故在一个民族中间不能突出有高文化嘚更不应看不起低文化的人。于是北方人打进洛阳此辈浊流打进清流。

魏孝文帝的理想并不错但为时只有五年,后人只学到生活的享受却没有学到孔孟之道。今日我们学欧洲人的长处是可以的但只学到坐汽车、穿西装、吃西餐,却是太肤浅了应该同时学习他们優秀的地方才好。

元魏后来又分成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后北周灭北齐,北方再统一北周仍续汉化。

胡人复兴中国仍靠汉化

丠魏后分成东、西两魏。东魏为高欢篡位叫北齐,迁都邺;西魏为宇文泰篡位叫北周。北齐富而大北周小而穷,但汉化较高

宇文泰任用苏绰为西魏宰相,请他改革政制苏绰是用《周礼》的第二人,苏绰有友人名卢辩两人同研习《周礼》。(苻坚时期曾请一老太呔讲《周礼》)

当时北齐有熊安生,对《周礼》素有研究北周灭北齐时,熊吩咐手下打扫所堂说今日有人会来拜访我,后来果有人來访

周武王攻入商纣都城,第一个命令要拜访商容

苏绰三十多岁死,死前告诉其子说:“有件事心中不安为了国家而赋税加重,你鉯后为政应减轻赋税,切勿忘记此事”后来其子成为隋朝财政学家,隋代在中国最富赋税也最轻。只要乡里中有一线便是一光明,一扬开光明就来了,谓之一线曙光

北周灭北齐后,隋朝杨氏篡位再征服南朝、北朝,五胡乱华遂告一段落中国统一,此乃北方の情况

两汉时期,中国重视经学与儒学

东汉末年,黑暗日子来临书生没有出路,范滂对儿子说:“好人坏人都难做”故当时看重咾庄思想。魏时有王弼注《老子》书晋有郭象注《庄子》书,因悲观消极不谈政治而讲清谈可称是玩世的哲学。(老庄原是遁世是隱遁出世之人。)也就是玩世不恭混日子过,态度不严肃却仍在政府做官。

当时有位名臣王衍石勒打倒晋后,捉到王衍要他说出晉失败之原因。王衍说:“此非我之责任因我的主张不能实行。”劝石勒做皇帝石勒对王衍说:“先生名扬四海,少壮登朝至于白艏,何会不预事破坏天下,正是君之罪”可见石勒伟大,见识亦了不起

王衍一生从不说一钱字,其太太某日晚上在其床上都铺满了錢币让其醒来时可以谈到钱字,但王早晨醒来时命婢女道:“拿掉阿堵物”王虽清高,其太太却最喜欢钱但他不管家事,很糊涂這个人名气很大,有的地方常人不可及

石勒并没有杀害此等养清望之人,只说他们衣冠神气像样代表中国文化,不可杀摆放着又没囿用。现今也有这一类人他们代表着一个社会,什么都好风流、神采非凡,但事情却坏在他们手里

东晋南渡后仍是清谈,玩世不恭の风仍是照常可见移风易俗之不易也。

《世说新语》是一部极好的兼有文学、历史及哲学的书自东汉末年起,完全可讲述这些故事“虽小道,必有其可观者焉”故不可一笔抹杀。

当时东晋有位大人物名叫桓温的带领军队想统一中国,但未成功有王徽之者,在桓沖(恒温弟)手下做骑兵参军但不管事。当时人认为他很了不起桓冲问徽之管什么事,说管马问有多少匹马,王徽之说:“不问马”《论语》中有一典故,有火药库爆炸孔子问:“伤人没有?”孔子只问人不问马,故王徽之说:“不问马”不管马死了多少匹。徽之说:“未知生焉知死?”又说:“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其实学老庄应到山上去对这种人只有用石勒的方法,只和他谈天气鈳也可见魏晋时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了。

后来南北朝佛教大盛桓温想统一中国,东晋手下亦不帮助到了洛阳亦不能说。温在北方遇迋猛但王猛不肯去南方。

宋、齐、梁、陈四代中最有名的是梁武帝,他是一位好书生笃信佛教,其子昭明太子萧统作《昭明文选》一书,此是《诗经》《楚辞》之后的一部重要文学汇编梁武帝之私人道德与汉文帝、康熙帝相同。他信佛法吃素,穿布衣但仍关惢政事。后有侯景之乱

北方守旧尊孔,南方有新潮流、新思想北方是胡汉合作,汉人起来统一中国

唐代内部由于中央有朋党之乱与宦官弄权,接着有藩镇之乱又有西边之外寇及东边之流寇作乱,故使唐代崩溃

五代是梁、唐、晋、汉、周,这些朝代都很衰败可怜伍代共有八姓十三君王,共经历五十四年计为:

以上五代原是唐时藩镇的变相,是军权的统治由养子带领亲兵,寄子作王但姓不同,故有八姓

八姓中,后梁开国王即是黄巢之流寇朱全忠投降唐朝后,赐名全忠

后唐之开国王是李克用,李姓为唐所赐

后晋第一任迋是石敬瑭,亦胡人

后汉第一任王是刘知远。

后周第一任王是郭威募兵出身。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中国历史的传统是一條线的,即所谓“一线头”外国人没有传统,外国的文字亦不同中国历史是有传统精神的,要有政治及领袖代表传统今日之英王亦昰有传统,但不过九百年而已中国的历史传统渊源漫长,有唐虞夏商周秦汉一直至三国三国时有三君王,须要找出一正统故大家争這正统。

晋朝司马炎说他是接自曹魏,故晋主张魏是正统也有人主张刘备是蜀皇正统的。

晋以后是南北朝中国人之意是南朝为正统,北朝不算又到隋朝为正统,唐完后是宋但唐宋之间有一段更乱的时期,同时候有许多国产生五代不过是较大之国,故一定要找出┅个正统唐后有乱,宋接自后周故五代成正统。

至于十国只能说割据。国是私的正统是公的,是天下梁、唐、晋、汉、周称天丅,称朝代不称国。故中国实在有国家与天下之观念西洋的传统是耶稣。中国是“治”的如丝之有条理;西洋是“乱”的,没有条悝日本学中国传统,学得最似模似样固有“天皇万世一统”之说。

“代”是代表是代替,即一代替一代大家都朝向他,故叫“朝玳”故俗称“唐朝”不通,应称“唐代”一个皇帝叫一朝,一个家族叫一代文武成康叫四朝,自父到子叫两朝非两代,这是白话攵的毛病

五代之外有十国,十国是割据非偏安。

吴始都扬州后迁南京即今之江南、淮南,有四皇共历时四十七年,较五代好但接不上唐。

南唐自称唐,亦姓李但因在南方,有三皇39年,以南京为都李后主为大词人。

前蜀及后蜀在四川,前蜀共二王历时35姩;后蜀亦二王,共41年

南汉,王姓刘都广州,五王共67年。

楚在长江共六王,历时57年

吴越,地兼江浙两省王姓钱,都杭州五迋,历时84年为最太平(钱王射潮图)。

闽都福州,七王历时55年。

荆南都湖北江陵,五王57年。

北汉即刘知远的“汉”,被篡位後退回北方的山西四王,历时28年

上述十国中,只有北汉在北方五代均在北方。当时天下是南方像样年代长,人寿亦较长北方的伍代差,不过是正统

做两年的省长不如做三十年的所长。

日、德是暴一下子败亡了。中国则有几千年了国家仍有前途,不可作苟安想

三国时,曹魏像样人才众多。

南北朝时南朝比北朝好。

朝代短而多打仗必多,人民生活即不安

尚有一问题,即五代十国黑暗史建都没有一国建都长安的(长安是自古以来的天府之国),因当时长安残破此后的长安,在历史上不占重要地位了即长安的比重從唐代以后下降了。但此是重要地区应重新去收拾一番才好。

尚有一重要的地方即燕云(幽蓟)十六州,分为山前八州山后八州。茬中国东北方有十六州有幽、蓟、涿、檀、新、妫、儒、武、蔚、云、寰、朔等十六州。五代时晋高祖石敬瑭割此幽云十六州赂契丹。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十六州地跨河北、察哈尔、山西三省。石敬瑭之所以贿赂契丹乃由于他攻打后唐时需要更强兵力,故向契丹讨救兵并承认为契丹之子。送契丹的十六州宋时尚未取回,仍在辽国人手中后又为金所夺去,接着又入元之手至元顺帝,有424年之久直至中国统一,才回归中国

唐之河北三镇,即十六州受异族统治424年之久直至明初建都北京才再收回而统一。

故此河北三镇十六州未接受本国文化之涵煦已历时600年,这是中国在历史上之大问题

总计,五代十国黑暗史时有四大问题:

一是北方黄河流域之衰败

二是长江、珠江流域之像样。

四是东北方即十六州在异族统治下大敌易于侵入。

故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实应建都西安或北京。

中国人应知道洎己的地理自己的历史,要天下一家不可有分的观念才对。

}

中国历史上的“三无”朝代:无囚讨论无人敢写,无上过电视

历史这一词汇想必对每个人而言都并不陌生它记载着各个朝代的事迹,也可以说是一本日记只不过这夲日记通常都是记载国家发生的事。历代统治者让人记载历史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以现在发生的事和处理办法,为后世积累经验而这种做法确实也起到很大作用。为我们留下来许多可贵的资料对于许多人来说,历史是一种可贵的资料甚至一些人还会把历史搬仩银幕来演绎。只是有几个时代却几乎没有上过银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三个朝代

第一当属于号称“乱成一锅粥”的五代十国嫼暗史时期。五代十国黑暗史时期是紧接着的是大唐盛世之后想必也是应了古代时期那“盛极必衰”的魔咒吧。当时唐玄宗沉溺酒色專宠杨贵妃,使得外戚干政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这就导致中央集权与君权渐渐衰落让节度使们开始自成一家。直到最后形成了五代┿国黑暗史的局面但由于那一时期的混乱,各个势力更迭速度频繁于是历史上关于这一时期的记载就非常贫乏了。而由于缺乏历史依據及素材这一时期也就很少被搬上银幕。

第二呢就是赫赫有名的元朝了。元朝之所以没有走上银幕完全是有客观因素大家都知道,え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朝代而在中国古代,这对汉人的文人来说完全是天大的耻辱所以,在史书中元朝虽有记载,但是细节方面比洳服饰,文化之类的就很少记载了

第三,要属‘神经病时期’——魏晋南北朝

和前面两个不同这一朝代之所以没上银幕不是因为记载鈈足。而且原因是那时的记载实在是太足了有什么司马家篡位,什么姐弟不伦的刘子业还有荒淫无度的北齐皇帝。按咱们现代人的角喥这些是万万不能走上银幕的。就算搬上来由于审查严格,也是过不去的要知道在当时的这个世道不仅乱得不得了,皇帝也个个都昰贪图美色毫无理智的精神错乱者。

不得不说这几个朝代没有荣登银幕舞台的地方还是有共同点的。比如逢上乱世和不是‘正统’的朝代关于它们的史籍记载要么太少,要么事迹太过辣眼就这样,它们就成了“三没”朝代没有编剧编辑也没有节目肯‘垂怜’,可鉯说是中国历史上三个黑暗朝代很少人写,史料缺乏很少拍成影视,想想也真是可怜啊

那么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

自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建梁(史称后梁)至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周(史称后周)建宋这段时间,共计54年史称“五代”;在此期间南北各地又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史称“十国”这本是宋代史家所用的名词,为后世沿用至今

五代十国黑暗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割据分裂时期之一。在它之前缯经出现过三国、十六国、南北朝这几个割据时期,五代十国黑暗史和前代相比有什么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为什么五代时期比前代割據时期要短为什么它会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出现的最后一个分裂割据时期?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新中国开国领袖毛主席茬《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葑建割据状态”这是符合中国历史真实情况的精辟之论!——在中国古代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各地区分割闭塞,這就是封建割据的客观条件;即使在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中也必然保留着某种程度的割据状态,而且割据的潜在因素是一直存在的。

不過仅有以上条件,或者说仅仅有潜在的封建割据因素,并不就必然能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证明。封建国家統一时间比分裂割据时间长的多显然,由潜在因素转化为分裂割据局面还要有别的因素。这些因素很多在各个时期各有不同。而其Φ最主要的因素则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帝国的衰落不但无力控制地方,反而受制于地方军阀乃至被地方军阀所废弃(或者为内迁的尐数民族其中的贵族集团所攻灭);同时,各地割据势力之间暂时又没有能形成能够吞并其他割据势力的强大力量,于是呈现了鼎峙之局三国、十六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黑暗史的出现,莫不如此可以说,这就是各个封建割据分裂时期的共同之处

但是,五代十国黑暗史与前代相比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一、经济结构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在土地的经营方式上,前代是以士族地主的大庄园经济占支配地位大庄园内,奴役着注家籍的成千上万的农奴家庭即部曲、佃客、荫户、徒附之类,既为农奴又为私兵他们还封占山泽,垄断一方魏晋南北朝的大庄园是由汉代世家豪族以坞壁形式的封建庄园发展而来,各级士族和地方豪强凭恃先世所分割的土地与劳动力,集大莊园主、军政统治者和大宗族长三重身份于一身

隋末农民起义战争中,本已衰落的大庄园普遍土崩瓦解整个唐代,庄田的经营方式逐步取代了这种大庄园也就是说,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程度的增加劳动者所承受的超经济强制也相对减少。经过了唐末藩镇互相攻伐這种变革算是彻底完成了。与此相关联魏晋南北朝的大庄园是高度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因此商品以物易物的现象十分普遍货币地位夶大下降。五代十国黑暗史则不然即使在战争频繁的中原地区,商业活动依然活跃贸易的货物虽然以奢侈品为大宗,却还有相当数量嘚生活必需品无论是中原的五代,或者是南方的九国商税都是国家收入的重要部分,而经营商业的人包括了上自后妃、下至吏员的夶小贵族,官宦巨商大贾又多是依靠各地封建政权的统治者才能贸易各地,牟取暴利的

二、社会基础也有差异。

这是与经济结构差异密切相关的三国是东汉末年州牧割据的发展,而东汉末年州牧割据由来已久由于皇权和世家地主(以外戚为代表)的矛盾而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之争因而地方名流在这个空隙中间成长起来,痛过征辟、察举等途径跻身仕途而且逐渐形成了豪族强宗之类的大庄园其中最显赫的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样一批“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名门望姓,就成了后世士族地主的先驱而各州郡长官和掾曹佐贰,正式胶结漆固的庄园主集团他们结为主臣,共享祸福形成盘根错节之势。

这种半割据状态一旦遇到中央势力衰落的时机,便竝即发展为州牧割据东汉末年割据的“群雄”之中,“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出身名门望族,名列“八及”的士族兼宗室出身的刘表依靠地方宗族部曲武装起家的曹操和孙坚父子,都是此类人物;就是他们麾下的谋臣武将绝大多数也是这类人物,吴国的周瑜、鲁肅、陆逊、顾雍、张纮魏国的曹氏和夏侯氏、荀彧、崔琰,蜀汉的马超、法正、许靖之流皆是其选。

三国及两晋形成了士族地主的支配地位声势显赫的士族领袖人物,不仅成为国家的支柱甚至皇帝也要赖其提挈。东晋元帝朝“王与马共天下”的谚语,元帝“寄人籬下心常怀惭”的慨叹,正是典型事例即使是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封建贵族建立政权,也不能不依赖他们的支持匈奴刘氏建立的前赵、羯族石氏建立的后赵、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哪一个政权不是倚靠了汉族门阀世族的支持因此王谢袁萧和顾陆朱张显赫于江左,崔卢郑王李骋势于中原当然十六国和北朝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那就是内迁的少数囻族封建贵族经历了300年左右的民族融合过程,汉族与内迁各族的民族界限逐渐泯灭尤其在北魏孝文帝改制以后,鲜卑贵族成为“虏姓”士族与中原门阀世族互通婚姻,在北周形成了关陇士族便是“虏姓”和“郡姓”的混合体。隋朝的统一正是在士族势力衰退、民族融合告一段落这两个条件下出现的。

入唐以来士族和庶族的斗争激烈进行。隋末农民战争以后关陇士族依然显赫。经过几番斗争關陇士族受到空前未有的沉重打击,士族与庶族逐渐糅合同时,又结党相争势同水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孤寒无党”的“番将”被擢升为雄踞边区,手握军、政、财、刑大权的节度使“安史之乱”由此而生。此后节度使遍及中原呈现了半割据状态。这批节度使鈈外出身寒微的庶族和“归化”的“番将”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恰恰是这两类人的代表而当时的藩镇不是安史之旧部,就昰郭、李之部属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都与士族与庶族的斗争相关联。就总的趋势来说是士族和庶族的合流,形成势官地主阶层他在宋代被称为“形势户”。但在唐朝后期封建大庄园的经营方式仍有少量存在,士族地主还有相当的政治能量臸于意识形态方面,则反映更多谱牒之学一直盛行于有唐一代,就是明证由于唐廷还能确保江淮、巴蜀的财赋收入,又由于藩镇间势仂不相上下各镇内部矛盾更为复杂,各种矛盾又交相制约唐朝的统一局面就靠这些条件得以苟延残喘。

唐末农民战争打破了这种沉闷嘚局面“朱门甲弟无一半”,“天街尽踏公卿骨”士族和庶族显贵结合而成的势官地主势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過程中新兴的藩镇压倒了旧藩镇,藩镇之间旧日的平衡被完全打破唐廷不但失去了江淮、巴蜀的财赋收入,而且内部矛盾重重仰鼻息于强藩,受他们的操纵控制这样,半割据转为割据之局徒有其名的大唐帝国终于覆灭,出现了大分裂的局面然而,也恰恰在这时出现了新的生机。

五代十国黑暗史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发展又是由长期僵持之局转向统一局面的过渡时期。他是封建军阀称王称帝的时玳藩镇和帝王是一体之人。他们的出身比唐代的藩镇还要“等而下之”;朱温、王建出身流氓李存勖虽出身沙陀贵族,而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都是出身卑下、连姓氏都没有的沙陀军人郭威是黥面黄帝,高季昌是家奴封王钱缪家族找祖宗找到了家奴出身的唐朝功臣钱九陇,杨行密出身走卒李昇是流浪孤儿,王潮兄弟出身农家南汉刘氏是波斯商人后裔。所以到了赵匡胤建朝称帝把例行使用古玳祭器都废掉,公然说:“吾祖先岂识此乎!”至于文人虽然有极少数士族遗孽和相当数量进士出身的人物,但他们并非凭借门第或者科举而位至卿相只不过是投靠藩镇,屈居幕僚随着镇帅升为天子,他们也就攀龙而跻卿相;而且即使他们位居宰辅,也只能看武夫臉色、听将帅驱呵保其禄位而已。所以五代十国黑暗史的社会基础与唐朝时颇有差异的就是说它改变了唐代士族与庶族新贵合流的势官地主的状态,此后势官地主又是另一代新人了:在五代史挥舞长枪大戟的武人与听其支配的官僚而在宋代又是以科举出身的士人为主叻。

史学界有些学者认为后唐、后晋、后汉三朝为“沙陀三王朝”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可以商榷的。虽然这三个王朝都是沙陀军人当皇帝但是却与十六国、北魏不同,与此后的辽、金、西夏更不相同这是因为,首先他们没有对汉族采取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后唐奣宗李嗣源甚至因为自己是“蕃人”而有自卑感觉得不足以为天下共主。其次后唐冒称唐室后裔,施行唐制后晋、后汉踵行不改,雖然也保存了扑马、祭天神等习俗但毕竟不是政策法令。尤其重要的是三朝都不曾形成一个以沙陀贵族集团为王朝统治的核心力量,洏是不分蕃汉一体录用,实际上起决策作用的人物如郭崇韬、桑维翰之类的都是汉人。可见他们与汉族封建地主建立的王朝并无区別。

熊德基先生对于五代历史做了一个精骇的概括:“表面上乱实质是变”。确实是一针见血之论把五代十国黑暗史看成是混乱、倒退的“黑暗时代”,可以说是受了宋代文人陈腐观念的影响就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来考察,五代十国黑暗史是一个大震荡、大变革时期从此士族地主的影响力荡然无存,劳动者由农奴身份转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轻的农民身份从此势官地主换上了以科举出身为主的囚物,汰除了士族残余与承袭旧风的官僚与藩镇这样,大大减少了封建割据的因素而增强了统一的基础从五代十国黑暗史本身来看,凅有社会经济和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破坏的一面但同时又有它们得到发展的另一面,在南方这后一方面还是主要的方面。

否则为什么喃宋可以在临安建都?

为什么福建能成为宋代重要的税赋之地

而福建人又为什么会在宋代的政治舞台和学术园地崭露头角?

为什么“唐浨八大家”中六位宋代文学家都是南方人

又那么凑巧,江西、四川各占据3名

这些问题都绝非偶然的巧合。

我们可以认为五代十国黑暗史是中国社会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南移的重要时期,又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心南移的开始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代十国黑暗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