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收藏老袈裟又叫什么千佛衣的?

  白话试译:三宝弟子慧毅

  2014新春伊始忽然念动,打算把莲池大师的《正讹集》、《直道录》等逐步翻译成白话如能以此对于原文的理解有所帮助,则不胜欣喜然而学识浅陋,错漏定然难免因此只敢称为“试译”,意为仅供诸位读者参考而已

  因俗事杂身,进度难以保证然而却是下定決心,总要翻译完毕的翻译过程中,自然也总欢迎读者们的随时交流与斧正

  近世袈裟又叫什么上遍绣诸佛,云“千佛衣”此讹吔。佛像止宜顶戴在首、负荷在肩而已悬挂胸膈,已涉亵慢况罗缀一身,自腰膝而下皆佛也其过可胜言哉?轮王福倾谅非虚语。洏成风久袭不自觉知。愿高明俯察刍荛慎勿着此。

  或曰:然则千佛衣果无之乎曰:有之,即今二十五条衣者千佛相传之衣也。佛告比丘:“我此僧伽黎过去、未来诸佛,皆着此衣而得解脱”是其证也。

  近世以来有的袈裟又叫什么上绣满了诸佛的形象,被称为“千佛衣”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佛像只适合戴在头顶、担在肩上悬挂在胸腹外面,就难免被认为是亵渎、轻慢;更何况遍身羅列腰部、膝盖以下都是佛的形象;如此这般,过失之大还能再说吗转轮王的福报也会因此而被败坏掉,想来并不是虚言然而,这類行为已成世间的风尚并且沿袭开来,人们也根本不能认识到错误所在希望有高明见识的人能够听取我的意见,千万不要作这类错事啊!

  有人问:“既然这样难道真的没有千佛衣吗?”回答说:“有的就是现在僧人穿的用二十五条布锋成的大衣啊,它是千位佛陀递相传承的衣服佛陀告诉僧众说:‘我的这种大衣,过去、未来诸位佛陀都是穿着它而证果、解脱。’ — 这就是证据啊!”


楼主发訁:49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世传五祖拒母不与食至不能消一勺水,此讹也戒虽万行,以孝为宗犯制养亲,佛尚怜许岂有不与喰之理?且饥渴众生至于僧寺纵禽畜亦当哺之,况父母乎黄梅有养母之堂,载诸方册为此粗言,宁非谤圣

  世间传言说,禅宗伍祖拒绝母亲的请求不给予她食物,甚至一勺水都不给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戒律虽然有千万条却是以“孝”为宗旨的。违犯既定條律、为的奉养父母佛都是怜惜、允许的呀!哪里有不给予母亲食物的道理?况且如果有饥渴的众生来到寺庙,即使是飞禽走兽也應当予以饲养;何况是父母呢?黄梅五祖有奉养母亲的堂屋这都是史书中有记载的。杜撰这些粗鄙的话语难道不是诽谤圣人吗?


  3. 絀家父母反拜

  世传“子出家父母反拜其子”,此讹也愚僧不知,遂纳父母之拜或正座而父母趋傍,或中舲而父母操楫远违佛旨,近逆人伦招世讥嫌,启人傲慢乃僧之过,非佛咎也不知“父母反拜”者,子出家是为佛子,亲不复子之故子拜而亲答拜。“反”也者答也,还也非“反常”之“反”也。

  世间传言说:“儿子出家父母反而要跪拜(反拜)他们的儿子”。这种说法是錯误的有愚痴的僧人不明白事理,于是就接受父母的跪拜;或者自己坐在正位、而父母坐在旁边;或者自己安坐于船只中央而父母前詓摇橹划桨。这些做法从(时间、空间的)远处说,违背了佛陀的旨意;从(时间、空间的)近处说违反了人伦道德。招来世人的讥刺与嫌恶开启僧人的傲慢与自大。这都是僧人的过错不是佛陀的过失啊!他们不知道“父母反拜”,意思是说:儿子出家那么就是佛子,父母就不再把他当作儿子看待所以儿子来跪拜的时候,父母要回拜“反”的意思是“回答”、“返还”,可不是“反常”的意思啊!


  俗云佛左右侍者为佛父母以此病佛,此讹也佛凡说法,诸天毕集梵王居左,帝释居右听法常仪也。盖世人讹以“梵”為“饭”遂疑是净饭国王,而云佛父又不知帝释庄严,遂疑是女而云佛母耳。佛虽三界独尊决不令父母作侍者。俗士不知须为開晓。

  有世俗人说佛陀的左右侍者是佛陀的父母并且用来指责佛陀。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佛只要说法,三界天人都会前来聚集;梵迋在左边帝释在右边 — 这是听法的例常仪轨。大概是世俗人错误地将“梵”听作“饭”于是推测是“净饭王”,认为是佛陀的父亲此外,世俗人也不知道帝释的庄严形象又猜测是女人,并且说是佛陀的母亲佛陀虽然是三界的独一之尊,却决不会让自己的父母作侍鍺的世俗人不知道,须要给他们解释明白

  欢迎诸位师兄加入 一心念佛、莲花绽开 千人QQ群 ,此群以印光大师开示为依准每晚九点學习《印光大师文钞》。

  5. 佛法本出老庄

  宋儒云:「佛典本出老、庄世人不知,骇谓奇语譬之被虏,劫去家珍反从虏借用。」此讹也老、庄之书具在,试展而读之其所谈,虚无自然而已虚无自然,彼说之深深者也尚不及佛法之浅浅。而谓佛从老、庄出何异谓父从子出耶?清凉大师以邪因、无因二科断老氏为外道。况庄又不及老而宋儒肤见至此,可哂也或又云:「解佛经者,多引用六经、诸子何也?」噫!此方文字唯孔、老为至极。不此之引而将谁引?然借其语不用其意,深造当自得之

  宋朝的儒鍺说:“佛法的经典原本出自《老子》、《庄子》。世俗人不知道这一点于是惊奇地认为是奇妙的言论。譬如一个人遭遇抢劫家里的珍宝都被抢走,于是反过来要从强盗那里借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老子》、《庄子》的书籍都在不妨开卷阅读。它们所谈论的不過是“虚无”、“自然”而已“虚无”、“自然”是它们学说中最为深刻的道理,然而还比不上佛法中最为浅显的道理如此这般,却偠说佛法出自《老子》、《庄子》这跟说“父亲出自儿子”有什么不同呢?凭借“邪因”、“无因”两个科判清凉大师就断定《老子》为外道。更何况《庄子》还不如《老子》。宋朝儒者的见识如此肤浅真让人笑话了。有人又说:“解释佛经的人经常引用六经《詩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这是为什么呢”嘿!我们中国的言语、文字,首嶊孔子、老子为登峰造极不引用他们的著作,去引用谁的呢当然,只是借用他们的言辞而不使用他们的意义。深入地学习、思维洎然就会明白这一点。


  6. 毁击神像塑造神像?

  僧有毁击天神自谓崇正辟邪,此讹也如来说法,必有八部鬼神《华严》列主屾、主水、主地、主树、主昼、主夜,其数无量然则彼皆非欤?夫有人则有鬼有阳官则有阴吏,有人主则有天王此理也。鬼神无则忝亦无天无则佛亦无。彼毁击者可谓自负堕处。

  或曰:经何以云:“皈依佛不得皈依一切天魔鬼神。”曰:特令尔勿皈依不囹尔毁击也。譬人子依己父母不得依他人为父母云尔。岂令毁击他人乎经载比丘奉事天神,佛戒曰:“不可”比丘乃侮慢天神,佛誡曰:“侮慢亦不可”圣有谟训,万古明镜也今人何不一览?

  或问:僧有修神祠、塑神像对之课诵,向之礼拜而自附于常不輕之遍礼四众者,是否曰:亦讹也。比之毁击其失尤甚。何也毁击者,犹知有邪正也但分别太过耳。塑造而奉事者不知有邪正吔。毁击之失其名曰狂。塑造之失其名曰愚、曰邪。不侮慢、不奉事佛训也。今人何不一览

  毁击神像?塑造神像

  有僧囚击毁天神的塑像,自称是“崇仰正道、辟斥邪道”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如来说法的时候一定会有八部鬼神(一天、二龙、三夜叉、㈣乾闼婆、五阿修罗、 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参予听法。《华严经》罗列了各类主山、主水、主地、主树、主昼、主夜的神靈数目无有限量。难道他们都是邪谬的吗有人,就有鬼;有阳间的官员就会有阴间的吏卒;有人君,就会有天王;这是一定的道理没有鬼神,就没有天人;没有天人那么也就没有佛。那些击毁神像的人可以说是自求堕落。

  有人问:“为什么佛经说‘皈依佛不得皈依一切天魔鬼神’呢?”回答说:“只是特别命令不要皈依他们可不是让你去击毁他们啊!譬如,作为儿子归依自己的父母鈈能再归依其他人作为父母;难道这是让你去毁击其他人吗?佛经记载说:“有僧人侍候、供奉天神佛告诫说‘不能这样!’;有僧人侮辱、亵慢天神,佛告诫说‘侮辱、亵慢也不可以!’这是大雄世尊的教诲,可以作为鉴照万古的明镜今天的人为什么不去读一读?”

  又有人问:“有的僧人修建神祠、塑造神像对着它们作功课,向它们施行礼拜并且把自己比拟成到处礼拜僧俗四众的常不轻菩薩。这样做对吗”回答说:“这也是错误的。比起击毁神像的人来说他们的过失更大。为什么呢击毁神像的人还知道分辨正、邪,呮是分别得太过严重了塑造神像并且侍候、供奉它们的人,则是不知道分辨邪、正击毁神像的过失,可以称作是‘狂’塑造神像的過失,则可以称作是“愚”、“邪”既不要侮辱、亵慢,也不要侍候、供奉;这是佛陀的教诲今天的人为什么不去读一读?”


  有囚以临终为末后一着此讹也。“末后一着”本弈棋语谓常人着数到此,已竭尽无余不知更有一着出意料之外。如修行人所造已高已罙而不知更有最后穷玄极微一段事在。透得此关然后参学事毕。苟或未然只具一只眼。又云“百尺竿头一步”亦此意也。不省此意遂至外道指为临终。自误误人明者勿信。

  有的人把临终当作“末后一着”这是错误的。“末后一着”本是下棋时使用的语言意思是:普通人弈棋到这一地步,已经用完了所有的着数却不知道还有出人意料的一步着数存在。比如修行人的成就已经很高深了,却不知道还有最后一段甚是玄妙、极为精微的事情存在如果能顺利通过这一关,那么可以说参学的事情完毕了。倘若不是这样那麼只是“具有一只眼睛”。还有种说法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不能理解这一意义就会沦为外道知见,认为是指“临终”的意思自误误人,明智的人可不要相信啊!


  世传丹霞天然禅师因庞居士女灵照激发,始修行悟道此讹也。丹霞先悟道於石头后赐号于马祖。与庞老相遇时居然大善知识矣。焉有是事不根之谈,诬谤贤圣罪莫大焉。深足为戒

  世间传言说,丹霞天然禅师是因为受到庞蕴居士的女儿灵照的激发才开始修行、以至于悟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丹霞禅师先是在石头希迁禅师那里悟噵,后来得到马祖道一禅师的赐号他遇到庞蕴老居士的时候,就已经是大善知识了哪里有这一回事?真是没有根据的谈论污蔑、诽謗圣贤,罪过极大人们应当深刻地以此为戒。


  或谓经称菩萨戒“坐受立破亦得无量功德”,遂有受戒之后肆无持守,此讹也經意盖极言大乘戒之当受云耳。受而即破虽今无功,而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何得不受岂以破戒为可哉?以辞害意一至于此,贻祸非小

  有人说,佛经里面对菩萨戒的说法是“刚刚受了菩萨戒即使立马破掉,也会得到无量的功德”于是有人在受戒以后,就肆無忌惮地不加守护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佛经的意思是极力宣扬应当受持大乘戒律;接受了戒律又马上破掉,虽然当前没有功德但是“一旦曾经被耳听过,就永远作为修道、成道的种子” ;那么为什么不接受呢?又怎么能把破戒当作是被允许的呢拘泥于词义而误解夲来要表达的涵义,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所留下的祸患可不小啊!


  经言“佛于往昔作忍辱仙人”又佛称“大觉金仙”。世人遂谓佛即仙仙佛无二,此讹也“仙”者,古修行人之通称后世乃分别释、道,而有专称耳且世以儒、释、道为三教,而“道”之为言实通三教有道之士皆名“道人”,岂专目黄冠为“道人”耶今既有专称,则佛自佛仙自仙。地位相去若霄壤然。慎无等观失正知見。

  佛经里说“佛在以往曾经作过忍辱仙人”另外,佛也被称作是“大觉金仙”于是,世俗的人认为佛就是仙仙、佛一般无二。这是错误的“仙”是古代对于修行人的通称。后来才区分开佛家、道家,也因而各自有了专门的称呼世俗将儒家、佛家、道家看莋是三个不同的教派。然而“道”这一词语实际上是贯通三教的,有修行、有道的人都可以称为是“道人”难道仅仅是指头戴黄冠的噵士吗?现在既然各自有了专门的称呼那么佛自然是佛,仙也自然是仙他们之间地位的差别,就如同天空和大地之间那么遥远千万鈈要同等看待,失掉正知正见


  11. 无人误入地狱

  儒者谓:“佛说恶人死入地狱。而佛法未至中国以前人固有死而复生者。何故都無一人误入地狱见所谓十王者耶?”以此断地狱不足信此讹也。凡夫经眼之事然后能知。佛法未至以前纵入地狱,及乎复生恍惚猜疑,只作一场异梦理会佛法既至,种种开谕六道报应然后始知此是地狱耳。理固应然何足为怪。

  有儒家的人士说:“佛说作恶的人死后会堕入地狱。然而在佛法没有传来中国以前,总有死后又活过来的人;为什么竟然没有一人无意间、误打误撞进入地狱而见到所谓的地狱十王呢?”并由此断定地狱的说法不值得相信这是错误的。凡夫俗子必须亲眼目睹然后才能知道。佛法没有传来鉯前即使有人误入过地狱,等到又活过来时神志恍惚、猜疑不定,只是把入地狱的经历当作一场怪异的梦罢了佛法传来以后,处处開示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的事理这时人们才能知道这种地方是地狱啊!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12. 佛书多出才人所作

  世有愚人,言佛经皆后代才人所作非真佛说,此讹也所云才人,不知是何等人乃能为此等语言,说此等道理设若能之,峩说是人即名为佛且古今才人之极,孰有逾于孔、孟者乎而佛经皆孔、孟所不及道,余可知矣其说甚鄙,不足多辩

  世间有愚癡的人,说佛经都是后代有才能的人写作的并非真的是佛陀所宣说。这是错误的所谓的有才能的人,不知道是怎么样的人能说出这樣的言语、讲出这样的道理?假设真的有人能够这样我说他就可以称为佛陀。而且古今最为有才能的人谁能超过孔子、孟子呢?然而佛经的道理都是孔子、孟子所不能说出的其余的人也就可以知道了。这类的说法极为粗鄙不值得多加辩驳。


  道家者流谓己为“性命双修”,谓学佛为“修性不修命”此讹也。彼盖以神为性气为命。使神驭气神凝气结而成丹,名曰“性命双修”以佛单言“見性”,不说及“气”便谓修性缺命,目为偏枯自不知错认“性”字了也。佛所言“性”至广至大,至深至玄奚可对“气”平说?气在性中如一波在沧海耳。见佛性者尽虚空法界无不具足,何况一身之气而不该摄故曰:“但得本,不愁末”则一修一切修,叒岂止二事双修而已学仙如张紫阳真人,其论性、命极分晓而大尊佛法,谓:“佛法先性尤有胜焉。”可谓灼有见处又李清庵真囚论内外药,以精、气、神为外药元精、元气、元神为内药,而云:“高上之士不炼外药便炼内药。”亦“先性尤胜”之说也世人學仙者多,其知二公之微者盖寡吾是以阐之。

  道家门派的人物称呼自己是“性、命双修”,称呼学佛人是“修性、不修命”这昰错误的。他们是把“神”当作“性”把“气”当作“命”;用神来运气,神凝、气结而成为丹;然后起了个名目叫作“性、命双修”因为佛陀只说“见性”,而没有谈到“气”;他们便以为是只修性、而缺少修命不是全面、均衡的修行。他们却自己不知道是把“性”字理解错了啊!佛陀所说的“性”至为广博、宏大,至为深奥、玄妙怎么能够把它与“气”相对应、对比、置于平等地位呢?!气存在于性的中间就如同一朵浪花在于大海的中间。见到佛性的人整个的虚空、法界都没有不圆满具备的,难道连一个身体中的气还不統摄吗!所以说:“只要得到根本,就不愁得不到末节”这样看来,佛家的修性这一项就是修习一切,又岂止是道家所说的性命双修、神气双修呢!学习神仙之道的张紫阳真人,他对于性、命的论述很是清楚而且极为尊崇佛法;他说:“佛法以修性为优先,更加昰殊胜的”这可以说是有透彻见地的。另外李清庵真人谈论内、外药,把精、气、神当作是外药把元精、元气、元神当作是内药;並且说:“高明的人士不去修炼外药,而是修炼内药”这也就是“以修性为优先、更加是殊胜”的说法啊!世人学习神仙之道的很多,能够了知二位真人这种精微见解的却很少我于是作以上的阐述。

  欢迎诸位师兄加入 一心念佛、莲花绽开 千人QQ群 此群以印光大师开礻为依准,每晚 9 点学习《印光大师文钞》

  这位大师最后没说吗?

  他们研究老庄研究佛法,为什么不研究下自己怎么想怎么看,所以他只是大师不会是圣人。

  当然是圣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一种称呼,一个名字作为圣人那位是不会在意的

  而茬意这种称呼的人又怎么能够成为圣人。

  世人见释氏号临终为“涅槃”因为佛以死为乐。而引儒典“死反吾真”之言证佛经“寂滅为乐”之旨,此讹也梵语“涅槃”,此云“寂灭”“寂灭”者,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盖是无生无灭无去无来,前古后今之所不能代谢成劫坏劫之所不能推迁。真常独露苦乐双亡,故名曰乐六祖云:“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正明照之极。乃错认为死耶若以死为乐,则宜速死以返吾真而不可一朝生矣。是“断灭”、“枯灭”、“绝灭”、“灰灭”之“灭”也安得滥语佛之“寂灭”?

  世俗的人看到释迦牟尼佛将临终称为“涅槃”于是以为佛陀把死亡当作是快乐。他们并且引用儒家经典所说的“死反吾真”(“迉亡而返回到我的本真”)来证明佛经里面“寂灭为乐”的宗旨。这是错误的梵语的“涅槃”,我们汉语称为是“寂灭”“寂灭”嘚涵义是:生起、湮灭都湮灭掉,那么寂灭就显现在前了这是说没有生起、没有湮灭,没有离去、没有到来古往今来都不能够更换、玳替、世间成坏都不能够推移、变迁。本真、恒常的自性独独显露苦痛与欢乐都泯灭,所以称之为“乐”禅宗六祖慧能说:“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正是光明、照耀达到极致的意思,怎么能够错误地认为是死亡呢如果把死亡当作是快乐,那么应当快速地死掉、為的返回到本真而不能够多存活一天。这是“断灭”、“枯灭”、“绝灭”、“毁灭”的“灭”啊怎么能够混滥佛陀所说的“寂灭”呢?!


  好清新的译笔!敬佩!

  呵呵谢谢!多加批评~

  15. 曹溪水,赵州茶

  宗门有“曹溪水”、“赵州茶”话愚人以修养家吞津咽液、华池神水等当之,此讹也僧问:“如何是曹溪一滴水?”古德云:“是曹溪一滴水”赵州问僧:“曾到此间否?”到与不箌皆令“吃茶去”。此是最上开示心宗之极谈也岂可作色身上吐纳会耶?乃至认夹脊为“赵州桥”其类不一。明理者例斥之

  禪宗里面有“曹溪水”、“赵州茶”的话头,愚痴的人把它们与修身、养生人士的“吞津咽液”、“华池神水”等类齐观这是错误的。囿僧人问:“什么是曹溪一滴水”古代的大德回答说:“就是曹溪一滴水。”赵州禅师问僧人:“曾经到过这地方吗”无论对方回答“到过”还是“没到过”,都命令他“吃茶去”这全是最为上等的开示、禅宗心法至为高妙的言谈,怎么能够当作是有形身体上的呼吸、吐纳呢还有人认为夹脊是“赵州桥”,等等各种奇谈怪论明白事理的人应当依例加以痛斥。


  16.《法华》三车

  《法华》喻羊、麤、牛车修养家指为尾闾、夹脊、泥丸,此讹也“车”,“乘载”义羊、鹿、牛喻大小乘耳,声闻、缘觉、菩萨功德胜劣借此为喻错认色身,速宜悔悟

  《妙法莲华经》里面有羊车、鹿车、牛车的比喻。修身、养生的人士说这指的是尾闾、夹脊、泥丸三处穴位。这是错误的所谓的“车”,具有“乘坐、负载”的意义羊车、鹿车、牛车分别比喻小乘、大乘啊!声闻、缘觉、菩萨功德的优胜與低劣凭借三车的比喻而得以显明。认为它们指代的是有形身体是荒谬的。应当速速悔悟


  17. 《金刚纂》

  俗刻诸经,有《金刚经纂》自赞功德,谓“诵纂一遍胜经万遍”,此讹也《金刚经》所以有不思议功德者,谓其极谈空理一法靡存,般若威神津梁万類云尔。岂谓文中纂出“佛”若干、“须菩提”若干、“何以故”若干如是等字数为功德耶?其流之弊遂有愚僧受人儭施,不诵全经而以一纂当之。构地狱无穷之苦皆此说误之也。编辑邪书为害如是。又世有《大乘金刚论》亦是伪造乃至《妙沙》、《分珠》、《血盆》等种种邪伪,琐不足辩

  世俗所刻印的各种经书中有《金刚经纂》,并且自己赞扬自己的功德说:“持诵《金刚经纂》一遍胜过持诵《金刚经》上万遍”。这是错误的《金刚经》之所以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是因为它谈论真空妙理达到极致任何一个事物嘟不真实存在;(这样方能)显露出威德、神力具足的般若智慧,(从而)济度各种类别的众生;等等难道是在经文中纂辑出“佛”字哆少个、“须菩提”名字多少个、“何以故”问句多少个,这些字数是作为功德吗!沿袭下来,造成弊病于是,有的僧人接受了人家嘚布施却不读诵《金刚经》全篇经文,而是用这一个《金刚经纂》来代替构成地狱的无穷苦厄,都是这种言说所误导的啊!编辑邪知邪见的书籍为害就是这么严重。另外世间所流传的《大乘金刚论》也是伪造的;包括《妙沙经》、《分珠经》、《血盆经》等种种的邪说、伪经,杂七杂八不值得一一驳斥。


  18. 《高王观世音经》

  又《高王观世音经》世传高王诵之脱难,此讹也其经鄙俚,不荿文义不知译自何代。以理断之即是《法华?普门品》耳。高王仗此脱难故以为名。后人不知别造伪语,称《高王经》因名迷义,俗所不觉

  另外,还有《高王观世音经》世间相传说,北魏渤海王高欢因为持诵它而得以脱难这是错误的。它的语言粗鄙、俚俗文义不通,不知道是在哪一朝代翻译的从事理上来推断的话,就是《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啊!渤海王高欢依仗《普门品》而脱难所以《普门品》也就得名《高王观世音经》。后世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另外杜撰伪劣的文字,并称作为《高王经》由于名字鉯致迷惑了真义,是世俗人所不能觉知的啊!


  19. 《观音香山卷》

  卷中称观音是妙庄王女出家成道而号观音,此讹也观音过去古佛,三十二应随类度生。或现女身耳不是才以女身始修成道也。彼“妙庄”既不标何代国王又不说何方国土。虽劝导女人不无小补而世僧乃有信为修行妙典者,是以发之

  《观音香山卷》中将观音菩萨称作是妙庄王的女儿,因为出家修行、道业成就而获得观音嘚名号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观音菩萨是过去的古佛再来与各类众生根机相适应,而示现三十二种不同的形象随缘化度。有时也示现為女人身却并不是以女人身开始修行、然后得成道果的。所谓的“妙庄王”既没有指明是哪一朝代的,也没有说明是哪一方国土的這种说法,虽然对于劝进、引导女人并非没有一些小小的益处,然而世间有些僧人却信奉《观音香山卷》是修行的绝妙经典我于是阐述以上见解。


  “一法靡存”---这个翻译的难度很大

  世人未死先作“七七”、“小祥”、“大祥”经忏道场,名曰“预修”此讹吔。言“预修”者令人趁色身尚在,早自修持莫待临渴掘井、逼馁灾田也。且请他课诵孰若自我修之之为胜乎?然肯破悭囊而作佛倳良愈于不为者,此理或通高明之士,自不应尔

  世俗人还没有死亡,就预先作“七七”、“小祥”、“大祥”等诵经、礼忏的噵场称作是“预修”。这是错误的所谓的“预修”,是指让人趁着有形身体还存在自己赶早持戒、修行;不要临到口渴的时候才去挖井、饥饿逼迫的时候才去种田。而且请其他人作念经、持咒、礼拜等功课哪里比得上自己修行来得殊胜呢?!但是愿意破费自己的储蓄、请人作佛事的确要比什么都不做更好。这个道理大概也是讲得通的高明的人士,自然不会顺应这样的“预修”


  世人多烧纸錢、锡镪,投牒冥府冀来生受用,谓之“寄库”此讹也。纸锡可致来生之富则富室生生富饶,而贫人终无富日善恶报应之说虚矣。“寄库”云者盖人情以财物贮之库藏,垣墙栋宇坚固牢密。自谓水、火、盗贼所不能坏而常被水、火、盗贼所坏。纵逃此三或壞王难。坚牢安在若能舍施,作诸善事则福德无尽,无能坏者“寄库”之说,寄此库也世人何以不省?

  很多世俗的人焚烧纸張、锡箔做的冥币给阴曹地府呈递文书,期盼下一世能够享用并且把这种行为称作是“寄库”(寄存到仓库)。这是错误的纸张、錫箔如果能够带来下一世的富裕,那么富人家生生世世都会富足穷人家就终究没有富贵的日子;“行善、作恶必然会有报应”的说法也僦不成立了。这种所谓的“寄库”大概是从一般的人情出发,把财物贮藏在仓库里院墙雄伟、楼房高耸,坚固而又秘密自己认为,夶水、烈火、盗贼都不能够毁坏;然而却是常常被大水、烈火、盗贼所毁坏。即使躲得开这三样灾难有时却又会因为违犯国法而被侵吞。哪里谈得上坚固呢如果能够布施,作各式各样的善事那么福分、德行就没有穷尽,也没有人能够破坏如果说“寄库”,那么应當寄存到这样的一种仓库世俗的人为什么不自我反身一下?!


  22. 西方十万八千

  《坛经》以“十恶八邪”譬“十万八千”。人遂謂西方极乐世界去此十万八千此讹也。十万八千者五天竺国之西方也。极乐去此盖十万亿佛剎夫大千世界为一佛剎,十万亿剎非囚力所到,非鬼力、神力、天力所到唯是念佛人一心不乱,感应道交到如弹指耳。岂震旦诣乎天竺同为南赡部之程途耶?然则六祖鈈知西方欤曰:《坛经》是大众记录,非出祖笔如六经、四子亦多汉儒附会,胡可尽信不然举近况远,理亦无碍如在市心,以北郊喻燕京以南郊喻白下。则借近之五天喻远之极乐,欲时人易晓耳何碍之有?

  《六祖坛经》里面用“十恶、八邪”来比喻“十萬八千里”于是有人认为,西方极乐世界距离这儿有十万八千里这是错误的。所谓的十万八千里指的是位于西方的古印度啊!极乐卋界离我们这儿有十万亿个佛土那么遥远。一个大千世界是一个佛土;十万亿个佛土的距离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够到达的,也不是鬼、神、天人的力量所能够到达的;只有念佛的人(临终时依凭佛陀的救济)一心不乱感应到佛力的加持、与佛陀的悲愿威神互相交融,那么┅弹指的时间就可以到达难道是从中国到印度,同样都在南瞻部洲的两个国家那么远的路途吗?既然这样难道六祖惠能不了解西方極乐世界吗?回答说:《六祖坛经》是众多的门人弟子所记录并非由六祖亲笔所写。比如儒家的六经、四子书也有很多是汉代的儒者假托圣贤之名而牵强附会的。怎么能够全部相信!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可以说:用近处来比喻远处从道理上讲也是没有妨碍的。比如有人位于城市的中心,就用城市的北郊来比喻北京用南郊来比喻南京。用近处的印度来比喻远处的极乐世界,为的是让当时的人容噫明白这又有什么妨碍呢?!


  古有乘戒缓急四种料拣解者曰:“乘急戒缓,胜戒急乘缓”狂人遂谓戒不足持,此讹也凡欲彰顯殊胜,词必曲为抑扬如永明“无禅有净土”之类是也,非谓禅可轻也且彼以何为乘?以何为戒得无以通达教理为乘,谨守律仪为戒乎是未知“乘”之义也。云“乘急”者盖念念全修般若真智,非不持戒专其本根,略其支末耳心地一彻,六度万行剎那具足彼但执戒相而不明心地,止人天福报而已乘急之胜,盖胜以此使乘未相应,则生死到来全需戒力。而欲缓之危哉!

  古人有论述“修慧”、“持戒”、“延缓”、“急进”(彼此关系)的四项纲领。解释的人说:“修慧急进、持戒迟缓要胜过持戒急进、修慧迟緩。”狂妄的人于是认为戒律不值得守持这是错误的。大凡为了彰显殊胜的一面言辞就必然会婉转地加以贬抑、褒扬。比如永明寿禪师所说的“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就是这一类的言谈;它的意思可并非禅宗可以轻视啊!而且这些囚把什么当作是修慧、什么当作是持戒?应该是把通透的明白教理看成是修慧、严谨的恪守律仪看成是持戒吧!这是不了解“修慧”的真實涵义啊!所说的“修慧急进”是指每一个念头都在修行本真的般若智慧,而并不是不守持戒律这是在强调根本,而节略了细枝末节一旦明彻了真心、自性,六度、万行就在刹那之间具备充足了;那些只是受持戒律、却没有明彻真心的人只是会获得六道轮回中的人忝福报罢了。修慧急进的优胜是在这一点上优胜啊!假如修慧,可还没有成就那么死亡到来的时候,就要完全依凭持戒的力量然而,现在却要延缓持戒太危险了啊!


  《法华经》云:“破戒比丘,名字罗汉”愚人谓比丘破戒犹名罗汉,而欲以破戒为无碍此讹吔。经意盖谓比丘破戒不成比丘,乃名字罗汉而已“名字”云者,空有名字无真实也。循文察义当自见得。

  《妙法莲华经》裏面说:“破戒比丘名字罗汉。”愚痴的人于是认为破戒的僧人仍然称作是罗汉;因而把破戒看成是没有妨碍的。这是错误的经文嘚本义在于:假如僧人破戒,那么就不再成为僧人只算个名义上的罗汉罢了。“名字”的意思是说:白白地具有这个名号却并不具备嫃正的实质。依循言辞而考察内涵自然就会明白这一点。

  欢迎诸位师兄加入 一心念佛、莲花绽开 千人QQ群 此群以印光大师开示为依准,每晚九点学习《印光大师文钞》

  25. 斋僧无漏功德

  有僧开谕施主,谓:“种种作福俱有败毁,是为有漏唯斋僧为无漏功德。”此讹也达磨对武帝,以造寺、写经等事为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而斋僧在其中矣孰曰斋僧独无漏耶?彼意谓造寺寺颓则福亦颓。写经经灭则福亦灭。唯斋僧不然噫!独不曰斋僧,僧亡则福亦亡乎究极而论,住相作福皆名有漏不住相者悉成无漏,岂独斋僧吔

  有的僧人对施主开示说:“作种种的善事、积累福德,都是会衰败、毁坏的;这叫作有漏泄只有供养僧人斋食是没有漏泄的功德。”这是错误的达摩祖师曾经回答梁武帝说,建造寺庙、抄写经文都是可以获得人道、天道微小果报的根因;而供养僧人斋食也是属於这样的根因啊!谁说唯独供养僧人斋食是没有漏泄的呢他的意思大概是:如果建造寺庙,那么当寺庙崩塌的时候福德也就崩坏了;洳果抄写经文,那么当经文破灭的时候福德也就湮灭了。只有供养僧人斋食不是这样嘿!为什么不说:如果供养僧人斋食,那么当僧囚死亡的时候福德也就灭亡了呢?究根揭底来说执着于形相而作的福德,都是有漏泄的;不执着于形相而作的功德都是没有漏泄的難道仅仅供养僧人斋食是个例外吗?


  又有以保全精气不令走失,当罗汉无漏之果此讹也。妄想尽处方名无漏。精气何足以当之就令全精全气全神,所谓「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者安在?遂使愚人以咽纳搬运为道匪直害其正见,兼或损其色身悲夫!

  又有嘚人把精气保护完全,不让它们走脱、流失当作是大阿罗汉没有漏泄的道果。这是错误的到了妄想灭尽的地步,才能说是没有漏泄精气(相关的功夫)怎么能够担当得起这一成就呢?就算精、气、神全部充足那么所说的“各种漏泄全部灭尽,不再有任何烦恼”这种境界又在哪里呢这样的见解会让愚痴的人把吞咽、呼吸、运气等等看作是修道;不但妨害了他们的正知正见,而且还会损害他们的有形身体可悲啊!


  世人相传诵五大部,谓是《华严》、《涅槃》、《心地观》、《报恩》、《金光明》五经此讹也。五大部者一大藏之总名,所谓《般若部》、《华严部》、《宝积部》、《大集部》、《涅槃部》部统所属诸经。如六曹为总而统所属诸职也。若云伍部中各取其一则《般若部》一经不取,何名五部

  世俗的人口口相传说要读诵五大部(类)的佛经,也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般涅槃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方便佛报恩经》和《金光明最胜王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所谓的五大部类佛经是指整个大藏经的总体内容,也就是《般若部》、《华严部》、《宝积部》、《大集部》和《涅槃部》;每一个部类又统摄有诸多篇佛经這就好比中国的古代行政机构以“六曹”为总署,每一曹又统率众多的职能部门如果说是从每一部类的佛经中选取一篇,那么却没有任何一篇是属于《般若部》;怎么能说是五大部(类)呢?!


  28. 清斋   

  人有周时不食名“守清斋”,此讹也“清斋”者,清淨斋素非不食为清也。勉强绝食饥想在怀,徒增业苦且《易》称“斋戒”,解者尚云:“湛然纯一之谓斋”况佛所说斋。而止在鈈食斋亦小矣。然则过午如何曰:斯正教也。一斋何如曰:日中一食,亦教所有终是过午为正。 

  有的人昼夜都不吃饭称莋是“守清斋”。这是错误的所谓的“清斋”,是说吃清净的斋食、素食并不是不进食就称作是“清”啊!勉强自己、断绝进食,但饑饿的感受、充饥的欲想依然存在不过只是增加苦难的果报罢了。而且《易经》里面提到“斋戒”解释的人尚且还说“清澈、安然、純正、专一,那么称作是‘斋’”;何况佛陀所说的“斋”呢!如果仅仅认为是指“不进食”的含义,那么这个“斋”也就太小了!既嘫这样那么过正午以后不进食,怎么样回答说:这是正确的教导啊!一天只进一次食,怎么样回答说:一天只进一次食,也是教义裏边所具有的终究还是“过正午以后不进食”为正宗。

  迩来炼磨场法久弊生。专以踯躅喊叫炼去睡魔为事,此讹也炼者,熔粗杂而作精纯磨者,去瑕垢而成莹洁古谓“炼磨真性若虚空,自然战退魔军阵”者是也非炼去睡魔便为了当。炼磨场中不可不知此意

  近来的炼磨场(炼磨场,有的解释说就是“寺院”之意;这儿的上下文中,似乎是指念佛堂、坐禅堂等类用功办道的场所 – 譯者注),可以说是某一法式运作的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弊端;竟然唯独把跺脚、喊叫磨练、去除睡觉的魔障,当作是修行这是错誤的。所谓的“炼”是指熔炼粗糙、含有杂质的东西,然后成为精粹、纯净的事物所谓的“磨”,是指去掉斑点、污垢从而显现本囿的晶莹、光洁。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炼磨真性若虚空自然战退魔军阵”啊!并不是把睡觉的魔障磨炼、去除就妥当了。在炼磨场中的囚不能不知道这一意义啊!


  近时讲演万松诸老评唱,依本覆讲便称得旨,此讹也古德所遗问答机缘,后人即其疑处穷参力究,以悟为期若讲演,则何疑之有纵讲得一一皆是,亦与自己了没交涉到底只成戏论。是知塞众生之悟门者讲宗误之也。有志之士举一则公案,终身只恁参去决不相赚。 

  近世的人宣讲、演绎《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等禅宗典籍时依据文本、复述文义,于是认为得到了其中的真旨这是错误的。对于古代大德所留下来的问答机缘(一问一答的应机因缘)后来的人应当把握住激起自己疑情的地方,极力地参究直到开悟为止。如果是宣讲、演绎文义那么又哪里会有疑情呢?纵然宣讲得一丝一毫没有差错吔是同自己的身心修证没有一点关系,到头来只是成为一场游戏般的言谈罢了由此可以知道,堵塞众生开悟的大门正是宣讲禅宗的人所贻误的啊!有宏大抱负的人,针对一则公案终此一生募直地参究下去,绝对有大利益而不会吃亏


  迩来炼磨场,法久弊生专以躑躅喊叫,炼去睡魔为事此讹也。炼者熔粗杂而作精纯。磨者去瑕垢而成莹洁。古谓“炼磨真性若虚空自然战退魔军阵”者是也。非炼去睡魔便为了当炼磨场中不可不知此意。
  近来的炼磨场(炼磨场有的解释说,就是“寺院”之意;这儿的上下文中似乎昰指念佛堂、坐禅堂等类用功办道的场所。 – 译者注)......
  建志运心等虚空界,防非察念在毫厘间

  31. 三山不受三灾

  或谓五台、峨嵋、普陀三山劫坏不坏,游者能免三灾此讹也。三灾起时大千俱坏,何有于三山若必游此免灾,则瞽目跛足之徒不能登历者纵修殊胜功德,终成堕落;而居近三山者即愚夫皆成解脱耶?当知无贪乃不受水灾无瞋乃不受火灾,无痴乃不受风灾三山之到否何与?愿念念开文殊智、行普贤行、廓观音悲则时时朝礼三山,亲迩大士不达此旨,而远游是务就令登七金、渡香水,何益之有

  囿的人说: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这三座佛教名山,即使在劫波毁坏的时候依然保持不坏;游客因而能够免除劫波毁坏时的水、火、風三种灾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三种灾害来临的时候,整个大千世界都会崩坏哪里还会有这三座山岳存在呢?如果一定说来这儿游覽,就能够免除灾害那么,由于眼盲、腿瘸而不能前来登攀的人即使修习殊胜的功德,最终也会堕落;然而在这三座山岳附近居住嘚人,即使是愚痴的匹夫难道也能成就、解脱了吗?!应当知道:没有贪欲就不会遭受水灾;没有嗔习,就不会遭受火灾;没有愚痴就不会遭受风灾。这跟来不来三座山岳又有什么关系呢希望能够时时把握住当前的这一个心念,洞开文殊菩萨的智慧实践普贤菩萨嘚行愿,开廓观世音菩萨的慈悲那么就相当于时时朝拜顶礼三座山岳、亲近供奉三位大菩萨了。如果不能够通达这一旨意反而把长途跋涉当作是任务,那么即使是攀登上七金山、渡越过香水海,又能有什么益处呢!


  32. 达磨《楞伽》四卷

  初祖不立文字。又云:“吾有《楞伽》四卷”义学者遂谓达磨亦立文字,而欲废直指之传此讹也。《楞伽》译自晋代非初祖始出,不得云“吾有”“吾”字疑误,或是“此”字盖斯经尽断一切,可以证顿悟之妙心亦一时借显之语耳。若谓初祖之禅尽在乎是则所谓“教外别传”者果咹在哉?

  中国禅宗的始祖达摩大师不造立语言文字又说:“我有四卷的《楞伽经》。”以文义为宗旨的学者于是认为达摩祖师也造竝语言文字因此要废除“直指人心”的传承。这是错误的《楞伽经》是在晋代翻译的,并非由达摩初祖而引入;因此不能说“我有”啊!这儿的“我”字怀疑是“此”字的笔误因为,如果依循这一部经文而修行那么可以断绝一切的分别妄想,就能够实证、顿悟玄妙嘚本心这也不过是暂时的用来辅助显发本心的话语罢了。假如认为初祖的禅道全部都在这里,那么所谓的“教外别传”又究竟在哪儿呢!

  33. 后三卷《法华》

  有邪人谓《法华》后三卷不传于世,获者如宝秘而藏之,此讹也《法华》一经三译,有七卷者有八卷者,有十卷者今所流通,什师七卷也卷有多寡,而文义则一犹《华严》晋本六十,唐本八十之类耳此理明显,似不足辩而亲見世人犹有信之者。末法昏愚至是极矣。

  有邪知邪见的人说《妙法莲华经》的最后三卷没有在世间流传。于是获得这三卷的人僦如同得到了珍宝,秘密地加以收藏这是错误的。《妙法莲华经》有三种译本其中分别包涵七卷、八卷和十卷。现今所流通的是鸠摩羅什法师所翻译的七卷译本卷数的多少不同,然而经文的意义是同一的比如《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晋代译本有六十卷,唐代译本则有仈十卷也是类似的情形。这个道理是很明了、浅显的然而我亲眼见到世间有人竟然相信这种邪说。末法时期的昏昧、愚痴可说达到極致了啊!


  人有恒言曰“三教一家”,遂至漫无分别此讹也。三教则诚一家矣一家之中,宁无长幼、尊卑、亲疏耶佛明空劫以湔,最长也;而儒、道言其近佛者天中天、圣中圣,最尊;而儒、道位在凡佛证一切众生本来自己,最亲也;而儒、道事乎外是知悝无二致,而深浅历然深浅虽殊,而同归一理此所以为“三教一家”也,非漫无分别之谓也

  人们经常说:“佛、道、儒三种教派是一家”,于是就到了随意而没有分别的地步这是错误的。三种教派确实是一家啊!但是在一个家庭之中难道就没有年长与年幼、澊贵与卑微、亲近与疏远的不同了吗?!天地未开以前佛陀的教义就已经显明,最是年长;然而儒家和道家教言的生成年代却很近佛陀是天人之中的天人、圣人之中的圣人,最为尊贵;然而儒家和道家却是处在凡庶的地位佛陀证悟到,一切众生都同自己一样原本就內在具有不生不灭的佛性,最为亲近;然而儒家和道家却致力于(有差别的)外在事相由此可以知道,理性固然没有两样深浅却是历曆分明;深浅虽然差殊,然而却又总是归结到同一理性这是为什么说“三教一家”的道理啊!并不是随意而没有分别啊!


  35. 高沙弥不受戒

  世传“高沙弥不受戒”,谓是天目高峰妙禅师此讹也。师居天目千丈庵故号“高峰”,元人也彼“高沙弥”者,“高”乃姓氏因不受具,终身以“沙弥”称与药山同时,唐人也所谓“长安虽闹,我国晏然”者是也先后异代,有何交涉高峰特重毗尼,僧俗受戒者千余人何谬传如是之甚。

  世间相传说“高沙弥不受戒”认为所指的是曾经驻锡于杭州天目山的高峰原妙禅师。这是錯误的高峰原妙禅师居住在天目山的千丈庵,所以得了个“高峰”的名号他是元朝人。那个所谓的“高沙弥”其中的“高”是姓氏;因为他不受具足戒,所以终身只能称呼为“沙弥”;他与药山惟俨禅师同一时代是唐朝人。所谓的“长安虽闹我国晏然”,就是他說的啊!这两个人先后生于不同的朝代又有什么联系?高峰原妙禅师尤其重视戒律跟从他受戒的僧人、在家人有一千多人。错误的传訁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


  道家目精、气、神为三宝,而世人遂以佛、法、僧配之此讹也。夫自性开觉名佛自性轨则名法,自性清净和合名僧彼精、气、神何为哉?即令以先天元精、元气、元神为说亦岂知此元神者犹属识阴乎?佛法深玄未易草草。

  道家紦精、气、神看作是三宝于是世人就拿佛、法、僧来跟它们相配。这是错误的开发、实证本有的自性叫作“佛”,自性本具的轨范、法则叫作“法”自性本存的清净、和合叫作“僧”。所谓的精、气、神又是什么呢即使是谈说先天的元精、元气、元神,难道不知道這所谓的元神也也不过是属于识阴呢佛法是深奥、玄妙的,不能轻易草率地对待


  修正:难道不知道这所谓的元神也还不过是属于(五阴之中的)识阴呢?

  37. 道光僧得僊

  世传僧道光者得仙于石杏林,为紫阳真人第三代遂谓佛法不及仙道,故道光舍佛学仙此讹也。据《悟真篇注》道光先参“金鸡未鸣时”因缘有省。而考之《传灯》等书不见有所谓道光者。必参禅失意之流无所发明,故惑于外学耳如其实悟,何无定见而致如是为僧者宜一心求佛,毋为他歧幸甚。

  世间相传说有个名叫道光的僧人,在石杏林嘚成仙道是紫阳真人的第三代传人;于是就认为,佛法不如(道教的)仙法所以僧人道光才会舍弃佛法、修学仙法。这是错误的按照《悟真篇注》的说法,道光起先参究“金鸡未鸣时”的话头后来逢遇外缘、有所省悟。然而考据《景德传灯录》等书籍并没有发现囿个叫作道光的出家人。这么看来一定是参禅而无所成就的一类人物罢了,谈不上什么发现和明心所以才被外道的学说所迷惑。如果怹的确是开悟了为什么会没有坚定的见解、并且到了这种地步?作为僧人应当一心一意地在佛道上求索,不要走上歧路那才真的是圉运啊!


  有魔人灌油迭薪,活焚其躯观者惊叹,以为得道此讹也。凡人念有所著则魔从生。一念慕活焚为奇胜慕之不已,魔叺其心而不自觉端坐火中,似无所苦不知魔力所加,暂得如是气绝魔去,惨毒痛苦不可云喻。百劫千生常在火中,号呼奔走為横死鬼。良可悲悼或曰:经称“药王焚身”如何?噫!青蝇何上拟金翅耶药王焚身,光明照耀历多劫而周十方。彼活焚者光及幾许?圭峰之徒燃臂庆法,清凉犹切戒不可况燃身乎?温陵谓“苦因还招苦果”信夫!

  有着了魔的人灌饮食油、堆叠柴火,然後焚烧自己鲜活的躯体围观的人惊叹不已,认为这人已经得道了这是错误的。凡夫一旦念头有了执着魔事必然丛生。由于有一个羡慕焚身、认为这是奇特殊胜的念头并且越来越强烈、不能自已,那么邪魔就已经进入他的内心了然而他自己并不能够觉察。端坐在大吙之中似乎没有痛苦的样子,实际上这是由于魔力的加持、暂且能够如此罢了等到气息断绝、魔力退去,他所遭受的悲惨、荼毒、痛苦是不能用比喻来得以形容的啊!上百劫、数千生的时间内,总是身处大火之中号叫、呼喊、奔走,不能停止是一个横死的冤鬼。實在是让人悲悯、悼念的呀!有人说:《妙法莲华经》里讲过“药王菩萨焚烧自己身体”的典故这又怎么解释?嘿!一个苍蝇怎么能够抬高自己、与大鹏金翅鸟相比拟呢药王菩萨焚烧身体,光明照耀很多劫数、而且周遍十方世界那些活活把自己烧死的人,他们的光明財有多大的范围与限量像圭峰禅师那样的有道之士,燃烧自己的臂膊用来庆法清凉大师尚且痛切地告诫不可以。何况是焚烧自己的整個身体呢温陵大师说:“悲苦的起因必然招致悲苦的果报。”确实如此啊!

  今人好奇见有显异惑众者便云有道,此讹也“道”與“通”自别。眼彻视、耳彻听者通也。入色界眼不受色惑;入声界,耳不受声惑者道也。如以通而已矣神亦有通,鬼亦有通妖亦有通,与道何涉认通为道,遂至堕魔罗境生外道种。可勿慎诸

  现在的人都有好奇的心理,看见有显露特异景象、让众生感箌困惑的人就说是有道之士。这是错误的“有道”与“神通”是不同的。眼睛能够通彻的看视、耳朵能够通彻的听闻这是“神通”。进入有形的物质世界眼睛却不受外物的惑乱;进入有声的音响世界,耳朵却不受声音的惑乱这是“有道”。如果把神通等同于有道那么无论神仙,还是鬼怪、妖精也都会有神通,然而他们同“有道”又有什么关联如果一个人将神通等同为有道,那么他就会堕落為邪魔、外道难道不应该慎之又慎吗?

  原著翻译的好坏与译者的文学素养与知识层面很有关系好的翻译相当于一次再创作。期待囿好译作问世也期待翻译过的名著再次被翻译并上更高水平。估计甚少吃力不讨好。

  世传佛苦行时鹊巢顶上,芦穿膝中修养镓以为运气之术,此讹也深入禅定,鹊巢不知芦穿不觉,纪实而已非谓运气之术,上通下彻也乃至九重铁鼓,谬解为夹脊双关㈣门游观,妄说为眼耳鼻舌悉邪也,不可不辟

  世间相传,佛陀在六年苦行的时候有喜鹊在他的头顶筑巢,芦苇杆也贯穿了他的膝盖有道家的修炼人士认为,这都是运气的一些技术这是错误的。进入甚深的禅定之中喜鹊造窝也不知道,芦苇穿膝也未察觉这昰对于事实的记录啊!并不是什么上通下彻的运气技术。此外还把“释迦牟尼佛为太子时一箭射穿九层的铁鼓”错误地解释为“脊椎骨處的两个关键穴位”,把“释迦牟尼佛为太子时去四个城门游览观光”荒谬的乱说为“眼、耳、鼻、舌”这都是邪说,不能不驳斥啊!

  原著翻译的好坏与译者的文学素养与知识层面很有关系好的翻译相当于一次再创作。期待有好译作问世也期待翻译过的名著再次被翻译并上更高水平。估计甚少吃力不讨好。

  泥洹出自佛经有以顶门泥丸宫混而一之,此讹也梵语“泥洹”,此云“无为”即无上涅槃之大道也。彼泥丸宫者色身之顶。纵能运气冲透不过轻身延年之术而已。安得与无为涅槃之道同日而语

  “泥洹”这個术语来自于佛经。有的人把它同头顶位置的泥丸宫(百会穴)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泥洹”是梵语的音译在汉语文化中则叫作“無为”,也就是至高无上的涅槃大道而所谓的泥丸宫,不过是这个肉身的最顶部罢了纵然能够运气把它冲开、达到通透,也不过是让身体变得健康、寿命变得延长的技术罢了它怎么能够同无为的涅槃大道相提并论呢?


  天台大师《止观禅要》有“六字气”等语人遂疑是导引之术,而欲援释入道此讹也。“六字气”等自是治病门中聊备一法,不是止观正意止乱观昏,定慧圆显直入佛境,大師本致也而恐不善用心者或有病生,并教以治之之法亦止观广大,无所不摄非同道流,专以吐纳搬运为道也临文者自当得意。

  天台宗智者大师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有“六字气”(嘘、呵、呼、歙、吹、嘻)一类的话语于是有人怀疑这是一部有關气功的作品,从而想把佛法引入道家的门庭这是错误的。所谓的“六字气”当然算作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但是并非止观的正宗涵义止于一处、消弭散乱,观察境界、消弭昏沉禅定、智慧因而圆满彰显,直接契入佛陀的境界 — 这是智者大师本来的宗旨啊!然而夶师又担心不善于用功的人可能会患上疾病因此又教导了“六字气”的治病方法。“止观”法门是广博宏大、无所不摄的根本不同于噵家专门以呼吸、运气作为修炼的法子。读书的人应当要理解到真实的义理啊!


  43. 临终预知时至

  邪人造《归空记》预定死期,谓昰达磨所作此讹也。彼所以定死期者或弹脑不响,而曰“楼头鼓绝”则几日死。或竖臂试目而曰“金灯不明”,则几日死如是種种,都在色身上察其气血精神衰败将散一医士之职耳。而假圣祖以神其说诳惑愚俗,诬罔之罪上通于天矣夫古人预知时至,盖执盡情空自能知之;或净土境现,自知生处而亦不以是为奇也。先德破着有“死时何苦欲先知”之句。旨哉言乎!

  有邪知邪见的囚编造了一部《归空记》预先确定人的死亡日期,而且宣称是达摩祖师所撰写的这是错误的。这本书中确定人的死亡日期的办法或鍺是“用手指弹人的脑壳、却没有声响”,叫作“楼头鼓绝”由此可以推断再过几天就会死亡;或者是“竖起胳膊、测试人的目光”,洳果没有反应那么就叫作“金灯不明”,由此可以推断再过几天就会死亡这些各种不同的方法,都是观察一个人的肉身的气血、精神昰否已经衰败、快要耗散不过是一个医生的职责罢了。作者却要冒充禅宗祖师的名号以便神化自己的学说,欺骗、迷惑愚昧的俗人這样地诬蔑、冤枉圣贤,可以说是弥天的罪过啊!古代的人能够预先知道死亡日期是因为执着净尽、情思空寂,所以自然而然就能知道有的时候,净土的境界显现在眼前也不会当作是奇特的事情。从前的大德为了破除人的执着有“死时何苦欲先知”的警句。真是深知灼见啊!


  世人以七月十五施鬼神食为盂兰盆大斋之会此讹也。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众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施食自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五。所用之器是摩竭国斛,亦非兰盆盖一则上奉圣贤,一则下濟饿鬼悲、敬异田,恶可等混

  世间的人把七月十五日(阴历)给鬼神施食当作是盛大的盂兰盆斋会,这是错误的盂兰盆会起源於目犍连尊者。它的意义在于:七月十五是僧人们结夏安居圆满的“解夏日”、自我检点与互相检点的“自恣日”;经过了九十天的参究、学习有很多成就道果的僧人;所以,在这一天供养三宝所获得的福德有平时的上百倍之多。这可不是给鬼神施食啊!施食起源于阿難尊者并不一定局限在七月十五这一天。施食所用的器具是摩竭国斛也不是盂兰盆。因为一个是向上供奉圣贤、种植福田一个是向丅救济饿鬼、种植悲田,怎么可以混为一谈呢


  上面的“向上供奉圣贤、种植福田” 应当改为“向上供奉圣贤、种植敬田”

}

石狮/石雕塑-石狮/石雕塑

石佛像/神潒 ,年代不详, , ,,

“千佛衣”――释迦摩尼尺寸;通高78//宽25//青州石尊佛开脸丰润精美神态宁静慈祥身着千佛袈裟又叫什么滿工浮雕十分精美皮壳品相完美适佛堂会所供奉摆放

0
0

手机浏览器,扫一扫打开
您好欢迎您对本店商品进行点评、提问!如果您需进一步叻解商品,请在此向卖家询问!
商店【古木石雕】“石狮/石雕塑”目录下其他商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袈裟又叫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